二十七个古今中外名人故事

时间:2019-05-13 09:05: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二十七个古今中外名人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二十七个古今中外名人故事》。

第一篇:二十七个古今中外名人故事

二十七个古今中外名人故事

一、居里夫人“幸运”的失恋

1883年,16岁的波兰姑娘玛丽亚,即后来的居里夫人,到某贵族之家当家庭教师,她计划挣一些钱出去上大学。两年后,这家的长子卡西米尔与玛丽亚相恋,玛丽亚刚过19岁,他们计划结婚。当然,上大学是不可能的了。可是,由于门第不同,他们的婚姻遭到卡西米尔父母的坚决反对,意志薄弱的卡西米尔屈从了父母。玛丽亚痛苦万分,竟准备“同尘世告别”,但她终于凭着顽强的意志克制住自己。于是,她把个人的不幸化为献身更大目标的动力,化为教育培养当地贫苦孩子的善心以及只身赴巴黎求学的勇气。人们认为,这是一次幸运的失恋。否则,她的历史将会重写,人类将失去一位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女科学家。

分析:居里夫人的失恋是她人生的一次挫折,从挫折与痛苦中解脱出来,重新振作,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她才有了后来的成功。话题:“挫折与成功”“意志的力量”“转折”

二、贫穷造就了作家

年轻时的左拉很穷。为了抵挡饥饿,他拿捕雀器在屋顶上捉麻雀,用挂窗帘的铁丝将麻雀串起来在火上烤着吃;为了坚持写作,他把仅有的几件衣服也送进了当铺,只能用被子来御寒。偶尔得到一个蜡烛头,他竟会如过节似的高兴,因为今夜可以读书写作了。正是贫穷磨砺了他的意志,他终于写成了轰动一时的《卢贡•马加尔家族》。

分析:有人面对贫穷时会一蹶不振,有人却能以贫穷为动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左拉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话题:“贫穷是一笔财富”“坚持不懈”“苦难出人才”

三、艰难困苦铸人才

米勒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作家。他生于农家,年轻时跟人学画,因为不满其老师浮华的艺术风格,便离开了他的老师。后来,他在巴黎以画裸体画糊口,渐渐地他对此种艺术感到厌倦,但其他题材的画也卖不出去,因此,一度陷于贫困、苦恼和绝望的深渊。为生活所迫,他只好离开巴黎,住到乡下。在农村,他依然未能摆脱贫困,但美丽的大自然、淳朴的农民和农家生活,激起了画家的创作激情。他忍受了一切艰难,坚持创作,创作出了许多著名的作品,如《播种者》等。分析: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千辛万苦,甚至疾病、死亡。不怕困难、挫折,努力奋斗,定能书写辉煌的人生。

话题:“成功与磨难”“挫折的力量”“苦难是一种财富”

四、磨难是财富

困难、挫折对有志者来说是一笔财富。苏联“宇宙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少年时患猩红热病而耳聋,被赶出学校。但他靠图书馆自学,显示了惊人的数学才能。德国诗人海涅生前最后八年是在“被褥的坟墓”中度过的,他手足不能动弹,眼睛半瞎,但生命之火不灭,吟出了大量誉满人间的优秀诗篇。

分析:也许没有声音的世界更能静心思考,但“被褥的坟墓”绝难予人灵感,一颗坚强的心才是根本!

话题:“磨难是财富”“生命的力量”

五、面对失败和贫困

杰克•伦敦自幼家境贫寒,但他雄心勃勃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做大作家、用笔杆子改造社会的远大前程。为了当作家,他在中学补课一年,然后考入加利福利亚大学,但因难以支付学费,只读了半年就辍学了。失学并没有动摇他当作家的决心,他改变主意,以社会为学习的课堂,更加孜孜不倦地学习。达尔文、马克思、尼采等的作品使他学会思考;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等的作品使他学会写作。他开始写稿投稿,但却一次次地被退回。可他并不灰心。生活困难,就靠典当过日子,挤时间写。白天时间不够就晚上写;勤奋地做笔记,搞索引,抄卡片。终于在1890年发表了处女作《给猎人》,后来名著累累,成为一名大作家。

分析:艰难困难,玉汝于成!杰克•伦敦的经历只不过把人类几千年来的经验和真理再实践了一遍而已。

话题:“挫折”“决心”“成才的途径”

六、重振旗鼓创辉煌

艾柯卡是美国汽车业超级巨星,他那誉满汽车行业的推销术为福特公司创造了上百亿的美元。可是1978年7月13日,艾柯卡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被嫉贤的老板开除了。老板把他赶到一个仓库中的小房间,还美其名曰是给艾柯卡还没有找到新工作之前的办公室。在奇耻大辱面前,艾柯卡没有消沉。在被解雇受辱之后,艾柯卡接受担任濒临倒闭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总裁一职,他以卓越的管理才能,使克莱斯勒公司喜获新生。仅1984年一年,他就为公司赚取了24亿美元的利润,比这家公司前60年的利润之和还要多!顽强的精神、超群的才智、辉煌的成就,使得艾柯卡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

分析:顺境中获得成功,固然是锦上添花,而逆境中打翻身仗方显英雄本色!艾柯卡如果没有第二次的成功,至多不过一推销巨星而已,正是逆境中的崛起才造就了他的“英雄”之名。

话题:“英雄”“金子总会闪光”“磨砺与成功”

七、身陷囹圄志不移

尼可洛•帕格尼尼是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被人称为“独弦琴上练出来的小提琴家”。他的艺术道路坎坷不平。他生于一小商人家庭,据说,曾因为政治犯罪坐了20年牢。但即使是身陷囹圄,他也不曾灰心,而是坚持狱中学习。他在狱窗边,用一把只剩下一根弦的提琴,坚持苦练,几十年如一日,终于在演奏技巧方面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他的创作和演奏,奔放不羁,富于激情,对同时代的浪漫派作曲家有较大的影响。

分析:身陷囹圄而能最终成才,一方面要有坚强的信念和毅力,另一方面,也有对生命的渴望和对艺术的执著。话题:“永不放弃”“信念与毅力”

八、海伦•凯勒—— 残疾人的骄傲

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一岁半时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不可想象、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海伦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在老师的教育、帮助下,她凭坚强的毅力战胜了病残,学会了讲话,用手指“听话”并掌握了5种文字。24岁时,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著名的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以后她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为世界盲人、聋人谋利益的事业中,曾受到许多国家政府、人民的赞誉和嘉奖。1959年,联合国曾发起“海伦•凯勒”运动。她写的自传作品《我生活的故事》,成为英语文学的经典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广泛发行。

分析:敢于正视人生的疾苦和磨难,是海伦成功的根本。正是如此,她才成了全世界残疾人的精神代表,成了残疾人的骄傲。话题:“残而不废”“坚强成就人生”“生命的价值”

九、博迪眨眼写作

博迪是一名法国记者。他在一次心脏病发作后四肢瘫痪,只有左眼可以活动。但他决心把打好腹稿的作品《潜水衣与蝴蝶》写出来,于是他要求笔录员门迪宝协助他,每天花6小时笔录他的著述。而他们之间的沟通只能靠左眼的眨动来完成。每次,门迪宝按顺序读出法语常用字母,博迪每眨眼一次表示字母正确,眨两次表示错误,然后拼成词语。这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写作”终于在数月后奇迹般地完成了。这本150页的著作已被出版,受到人们的欢迎。

分析:“博迪眨眼写作”的事迹让我们想到史蒂芬•霍金,身体上的极度残缺却丝毫不能阻止他们在文学及科学研究上的昂首阔步。话题:“毅力”“完美与残缺”“奇迹的诞生”

十、红顶商人的中庸之道

胡雪岩以他卓越的圆通能力在夹缝里生存发展。在官场、漕帮黑白两道的夹缝里,在民族经济与西方经济的夹缝里,在左宗棠与李鸿章的夹缝里,他踢打出了一个世界、一方天地。胡雪岩的飞黄腾达是熟谙、遵守、利用潜规则的结果。但遗憾的是,这个夹缝最终毁了他,左宗棠的死使他成了官场倾轧的牺牲品。从白手起家到富甲天下,再回到一文不名,胡雪岩走完了他人生轨迹的圆圈。

分析:一个绝顶聪明之人,往往善于利用规则而不是创造规则。胡雪岩的一生验证了这一道理,同时也说明另外一个道理:“玩火者必自焚”。话题:“规则与人生”“规则的双刃性” 2015届高考作文最新素材大全2

十一、辛弃疾忧国忧民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分析:“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国分忧,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义务。话题:“责任”“爱国”

十二、严复的担忧

1912年严复担任北大校长之职,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他认为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于这样一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忧虑,严复曾经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二为一,完全用来治旧学,“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这一行为在当时称得上用心良苦。分析:严复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良苦用心在当时能有几人明晓?爱国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能只从一种角度、用一种眼光来看问题!话题:“看待事物的角度”“目的与形式”

十三、张伯苓的理想

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一出海就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国旗第二天就降下来了。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终于在1907年办起了南开学校。张伯苓一生全力办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分析:只有祖国的富强,个人才有尊严。为此,张伯苓不余遗力地创办学校,希望能以教育培养振兴中华的人才,其爱国热情让人感动。话题:“教育与爱国”“人生的目标”

十四、于右任的临终诗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临终前有诗《望大陆》云:“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诗作于1964年公开发表,立刻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分析:祖国的统一和强盛是华夏儿女永恒的愿望。于右任的临终诗之所以能打动无数人的心,还在于他表达了这样的愿望,引发了人们的共鸣。话题:“故乡情”“月是故乡明”“殷殷爱国情”

十五、李宗仁的民族情

1955年,李宗仁在美国公开提出反对“台湾托管”和“台湾独立”,主张国共再度和谈,由中国人自己解决中国的事情。1965年7月,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下,李宗仁冲破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干扰,摆脱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暗杀,毅然返回祖国,他声明:“期望追随我全国人民之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欲对一切有关爱国反帝事业有所贡献。”他还希望留在台湾的国民党人,凛于民族大义,毅然回到祖国怀抱,为完成国家最后统一做出贡献。

分析:为了祖国的和平统一,李宗仁先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民族大义,将永远激励着为统一大业而奋斗的人们。话题:“心中的丰碑”“祖国的呼唤”

十六、肖邦的遗愿

1830年11月,费列德利克•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决定到外国深造,为祖国争光。出发前,朋友们为他举行了一个送别晚会。肖邦满怀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们赠送的装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表示永远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肖邦辗转于维也纳、伦敦、巴黎等地,通过他的艺术活动,增进西欧人民对当时正在受难的波兰人民的同情和了解。可是,在辗转流离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1849年秋天,肖邦临终时告诉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他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脏带回去。

肖邦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被送到华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中。分析:叶落归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对祖国的眷念,是每一个爱国者的共同期望。

话题:“遗愿”“爱国——永恒的话题”

十七、华罗庚立志回国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早年在美国很受学术界器重。有人想和他签订合同,把他留在美国,给予优厚的待遇,但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立即决定回国。途经香港时,他发表了一封给留美学生的公开信,满怀热情地呼吁他们:“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

分析:“富贵不能淫”,物质再丰厚也不能阻挡爱国者回归祖国的脚步。话题:“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人生价值”

十八、梁实秋的演讲 著名作家梁实秋擅长演讲,他的演讲独具风采,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师大任教期间,当时的校长刘真,常请名人到校演讲。有一次,主讲人因故迟到,在座的师生都等得很不耐烦。于是,刘真便请在座的梁实秋上台给同学们讲几句话。梁实秋本不愿充当这类角色,但校长有令,只好以一副无奈的表情,慢吞吞地说:“过去演京戏,往往在正戏上演之前,找一个二三流的角色,上台来跳跳加官,以便让后台的主角有充分的时间准备。我现在就是奉命出来跳加官的。”话不寻常,引起全场哄堂大笑,驱散了师生们的不快。

分析:幽默,流于俗套就成了无厘头;而恰到好处的幽默,则是智慧的闪光,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话题:“语言的妙用”“幽默人生”

十九、瞿秋白的风趣

20世纪20年代初,郑振铎在上海结婚,新娘为商务印书馆元老高梦旦之女高君箴。婚礼采用当时最为时髦的“文明结婚”仪式。按仪礼规定,结婚人的双方家长,均须在结婚证书上加盖私章,以昭信守。婚礼前日,郑振铎才想起他母亲还没有印章,于是去信请瞿秋白代刻一方应急。当天收到瞿秋白的回信,并无信笺,只一张“秋白篆刻润格”,内言:“石章每字二元,一周取件。限日急件,润格加倍。边款不计字数,概收二元。牙章、晶章、铜章另议。”郑振铎一见,以为这是瞿秋白事忙不能代刻的托辞,乃另请人急刻一方备用。次日上午,婚礼即将开始之际,有人送大红喜包一件,上书:“振铎先生君箴女士结婚志喜,贺仪五十元。瞿秋白。”喜包内并无现金或礼券,乃是三方田石印章。一方是郑老夫人的;其余为新郎新娘各一方。郑老夫人是单章稍大,新郎新娘的两方合成一对,边款分刻“长乐”二字,祝贺新人长乐永康,白头偕老。郑振铎与高君箴皆为福建长乐县人,取意双关。三章均玲珑雅致,主人把玩欣赏之后,才悟出所书“贺仪五十元”之缘由。原来三章共刻12字,润格应为24元;急件加倍,则为48元;边款2元,故曰“贺仪五十元”。瞿秋白这一出人意料之趣举,给郑高二人之婚礼增添了特别的喜庆气氛,一时传为佳话。

分析:大才华者,大幽默也;大幽默者,大才华也。如此才情逸致,当为一时佳话。

话题:“才华与幽默”“风趣”

二十、林语堂上课请学生吃长生果

林语堂曾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英文课,一次,开学第一天,上课钟打了好一会儿他还没有来,学生引颈翘首。林先生终于来了,而且夹了一个皮包。皮包装得鼓鼓的,快把皮包撑破了。学生们满以为林先生带了一包有关讲课的资料,兴许他是为找资料而迟到了。谁知道,他登上讲台后,不慌不忙地打开皮包,只见里面竟是满满一包带壳的花生。

他将花生分送给学生享用,但学生们并不敢真的吃,只是望着他,不知他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林先生开始讲课,大讲其吃花生之道。他说:“吃花生必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剥壳愈有劲,花生米愈有味道。”说到这里,他将话锋一转,说道:“花生米又叫长生果。诸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祝诸君长生不老!以后我上课不点名,愿诸君吃了长生果,更要长性子,不要逃学,则幸甚幸甚,三生有幸。”

分析:林语堂,一位大师级语言大师。性格幽默、风趣,听其谈话,如沐春风,获益多多。

话题:“春风化雨”“为师之道” 二

十一、只有状元学生没有状元先生

卢嘉锡是我国著名化学家,他在20世纪30年代曾兼任福建省立夏中学数学教师。当时,有个学生故意拿了一道登在外国杂志上悬赏解答的数学题目为难卢嘉锡,但他并不介意,只是说:“我留着做做看,看能否解答出来。”经过一天多的精密计算,卢嘉锡把题答了出来。他向那位学生详细地介绍了解题的方法和具体过程。那个学生从心底佩服卢嘉锡的博学多才。卢嘉锡诚恳地对那位学生说:“我们闽南有句老话,叫做„只有状元学生,没有状元先生‟。我现在虽然是你的先生,但还有许多东西自己也不懂,要进一步学习。”

分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永远不要以为自己了解知道一切,否则你就是无知。

话题:“知与不知”“谦虚” 二

十二、海子的寂寞

或许诗歌真是从寂寞中酿出来的,否则为什么所有的诗人都那么落寞?海子也不例外,他大概是太寂寞了,希望能与别人进行交流。有一次,海子在百无聊赖之际随意走进学校附近的一家餐馆。他对老板说:“我给大家朗诵我的诗,你们能不能给我酒喝?”毫无浪漫情趣的老板抬眼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位年轻人:长发凌乱,身材瘦小,落落寡欢,不修边幅,而且说话如此神经兮兮,就以为他脑瓜子是有些毛病的,便嘲讽地回答说:“我可以给你酒喝,但你别在这儿朗诵。”海子无奈地耸了耸肩膀,默默地走出了餐馆,同时也走进了更深的寂寞。

分析:人与人之间,需要交流与沟通。沟通源于寂寞,无法沟通,也就更加寂寞。话题:“寂寞与沟通”“交流与理解”“冷漠是毒药” 二

十三、商鞅立木取信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搬这块木头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搬者给予五十金。有个大胆的人终于扛走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终于使老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使新法顺利地推行实施。

分析:“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国家都是一样的,言而无信则自取灭亡。

话题:“人无信不立”“诚信”“证明” 二

十四、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

季布,汉朝人,他以真诚守信著称于世。时人谚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意思是说,季布的一句话,比金子还要贵重。后来,季布跟随项羽战败,为刘邦通缉,不少人都出来保护他,使他安全地渡过了难关。最后,季布凭着诚信,还受到汉王朝的重用。

分析:只有诚信待人者,才能被别人诚信相待。话题:“诚信与人生”“互助”“诚信的价值” 二

十五、李嘉诚亲自去接老师

香港著名的塑胶商、房地产巨商李嘉诚常常捐资助学。一次,他邀请汕头大学的一批教师来港并准备亲自去车站迎接。恰好此时他又接到通知,国家经贸部一位官员专程来港与他洽谈生意,请他去迎接。经过考虑,李嘉诚先生安排了别人去接经贸部官员,而自己还是去了火车站。由于火车晚点,他在车站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汕头大学的老师知道后感动地说:“这件事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李嘉诚先生对教育的诚心。他能舍命办教育,我们也应该努力去做。” 分析:商人捐资办学,不能沽名钓誉。李嘉诚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的言行一致。

话题:“尊师重教”“表率”“做人与做事” 二

十六、李苦禅烧画

李苦禅是我国当代著名画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时完成。不久,当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讣告后,面有愧色,即趋作画,画了幅“百莲图”,并郑重其事题上老友的名字,盖上印章,随即携至后院,将画烧毁。事后,对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

分析:真正的画家、艺术家都是些感情真挚而丰富的人。他的不虚伪造作,讲诚信,从不食言,真可谓画品如人品。话题:“诚信人生”“重诺” 二

十七、经营人心

清代乾隆年间,南昌城有一点心店主李沙庚,最初,以货真价实赢得顾客满门。但其赚钱后便搀杂使假,对顾客也怠慢起来,生意日渐冷落。一日,书画名家郑板桥来店进餐,李沙庚惊喜万分,恭请题写店名。郑板桥挥毫题定“李沙庚点心店”六字,墨宝苍劲有力,引来众人观看,但还是无人进餐。原来“心”字少写了一点,李沙庚请求补写一点。但郑板桥却说:“没有错啊,你以前生意兴隆,是因为„心‟有了这一点,而今生意清淡,正因为„心‟少了这一点。”李沙庚感悟,才知道经营人生的重要。从此以后,痛改前非,又一次赢得了人心,赢得了市场。分析:人心是一笔无形资产,是一笔不可忽视的巨大财富。对于企业、商家而言,经营人心是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此事亦可看出郑板桥的智慧与幽默。话题:“经营人心”“诚信”“名人的智慧”。

第二篇:二十七个古今中外名人故事

二十七个古今中外名人故事

一、居里夫人“幸运”的失恋

1883年,16岁的波兰姑娘玛丽亚,即后来的居里夫人,到某贵族之家当家庭教师,她计划挣一些钱出去上大学。两年后,这家的长子卡西米尔与玛丽亚相恋,玛丽亚刚过19岁,他们计划结婚。当然,上大学是不可能的了。可是,由于门第不同,他们的婚姻遭到卡西米尔父母的坚决反对,意志薄弱的卡西米尔屈从了父母。玛丽亚痛苦万分,竟准备“同尘世告别”,但她终于凭着顽强的意志克制住自己。于是,她把个人的不幸化为献身更大目标的动力,化为教育培养当地贫苦孩子的善心以及只身赴巴黎求学的勇气。人们认为,这是一次幸运的失恋。否则,她的历史将会重写,人类将失去一位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女科学家。

分析:居里夫人的失恋是她人生的一次挫折,从挫折与痛苦中解脱出来,重新振作,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她才有了后来的成功。话题:“挫折与成功”“意志的力量”“转折”

二、贫穷造就了作家

年轻时的左拉很穷。为了抵挡饥饿,他拿捕雀器在屋顶上捉麻雀,用挂窗帘的铁丝将麻雀串起来在火上烤着吃;为了坚持写作,他把仅有的几件衣服也送进了当铺,只能用被子来御寒。偶尔得到一个蜡烛头,他竟会如过节似的高兴,因为今夜可以读书写作了。正是贫穷磨砺了他的意志,他终于写成了轰动一时的《卢贡•马加尔家族》。

分析:有人面对贫穷时会一蹶不振,有人却能以贫穷为动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左拉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话题:“贫穷是一笔财富”“坚持不懈”“苦难出人才”

三、艰难困苦铸人才

米勒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作家。他生于农家,年轻时跟人学画,因为不满其老师浮华的艺术风格,便离开了他的老师。后来,他在巴黎以画裸体画糊口,渐渐地他对此种艺术感到厌倦,但其他题材的画也卖不出去,因此,一度陷于贫困、苦恼和绝望的深渊。为生活所迫,他只好离开巴黎,住到乡下。在农村,他依然未能摆脱贫困,但美丽的大自然、淳朴的农民和农家生活,激起了画家的创作激情。他忍受了一切艰难,坚持创作,创作出了许多著名的作品,如《播种者》等。

分析: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千辛万苦,甚至疾病、死亡。不怕困难、挫折,努力奋斗,定能书写辉煌的人生。话题:“成功与磨难”“挫折的力量”“苦难是一种财富”

四、磨难是财富

困难、挫折对有志者来说是一笔财富。苏联“宇宙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少年时患猩红热病而耳聋,被赶出学校。但他靠图书馆自学,显示了惊人的数学才能。德国诗人海涅生前最后八年是在“被褥的坟墓”中度过的,他手足不能动弹,眼睛半瞎,但生命之火不灭,吟出了大量誉满人间的优秀诗篇。

分析:也许没有声音的世界更能静心思考,但“被褥的坟墓”绝难予人灵感,一颗坚强的心才是根本!话题:“磨难是财富”“生命的力量”

五、面对失败和贫困

杰克•伦敦自幼家境贫寒,但他雄心勃勃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做大作家、用笔杆子改造社会的远大前程。为了当作家,他在中学补课一年,然后考入加利福利亚大学,但因难以支付学费,只读了半年就辍学了。失学并没有动摇他当作家的决心,他改变主意,以社会为学习的课堂,更加孜孜不倦地学习。达尔文、马克思、尼采等的作品使他学会思考;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等的作品使他学会写作。他开始写稿投稿,但却一次次地被退回。可他并不灰心。生活困难,就靠典当过日子,挤时间写。白天时间不够就晚上写;勤奋地做笔记,搞索引,抄卡片。终于在1890年发表了处女作《给猎人》,后来名著累累,成为一名大作家。

分析:艰难困难,玉汝于成!杰克•伦敦的经历只不过把人类几千年来的经验和真理再实践了一遍而已。话题:“挫折”“决心”“成才的途径”

六、重振旗鼓创辉煌

艾柯卡是美国汽车业超级巨星,他那誉满汽车行业的推销术为福特公司创造了上百亿的美元。可是1978年7月13日,艾柯卡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被嫉贤的老板开除了。老板把他赶到一个仓库中的小房间,还美其名曰是给艾柯卡还没有找到新工作之前的办公室。在奇耻大辱面前,艾柯卡没有消沉。在被解雇受辱之后,艾柯卡接受担任濒临倒闭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总裁一职,他以卓越的管理才能,使克莱斯勒公司喜获新生。仅1984年一年,他就为公司赚取了24亿美元的利润,比这家公司前60年的利润之和还要多!顽强的精神、超群的才智、辉煌的成就,使得艾柯卡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

分析:顺境中获得成功,固然是锦上添花,而逆境中打翻身仗方显英雄本色!艾柯卡如果没有第二次的成功,至多不过一推销巨星而已,正是逆境中的崛起才造就了他的“英雄”之名。话题:“英雄”“金子总会闪光”“磨砺与成功”

七、身陷囹圄志不移

尼可洛•帕格尼尼是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被人称为“独弦琴上练出来的小提琴家”。他的艺术道路坎坷不平。他生于一小商人家庭,据说,曾因为政治犯罪坐了20年牢。但即使是身陷囹圄,他也不曾灰心,而是坚持狱中学习。他在狱窗边,用一把只剩下一根弦的提琴,坚持苦练,几十年如一日,终于在演奏技巧方面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他的创作和演奏,奔放不羁,富于激情,对同时代的浪漫派作曲家有较大的影响。

分析:身陷囹圄而能最终成才,一方面要有坚强的信念和毅力,另一方面,也有对生命的渴望和对艺术的执著。话题:“永不放弃”“信念与毅力”

八、海伦•凯勒—— 残疾人的骄傲

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一岁半时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不可想象、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海伦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在老师的教育、帮助下,她凭坚强的毅力战胜了病残,学会了讲话,用手指“听话”并掌握了5种文字。24岁时,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著名的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以后她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为世界盲人、聋人谋利益的事业中,曾受到许多国家政府、人民的赞誉和嘉奖。1959年,联合国曾发起“海伦•凯勒”运动。她写的自传作品《我生活的故事》,成为英语文学的经典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广泛发行。

分析:敢于正视人生的疾苦和磨难,是海伦成功的根本。正是如此,她才成了全世界残疾人的精神代表,成了残疾人的骄傲。话题:“残而不废”“坚强成就人生”“生命的价值”

九、博迪眨眼写作 博迪是一名法国记者。他在一次心脏病发作后四肢瘫痪,只有左眼可以活动。但他决心把打好腹稿的作品《潜水衣与蝴蝶》写出来,于是他要求笔录员门迪宝协助他,每天花6小时笔录他的著述。而他们之间的沟通只能靠左眼的眨动来完成。每次,门迪宝按顺序读出法语常用字母,博迪每眨眼一次表示字母正确,眨两次表示错误,然后拼成词语。这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写作”终于在数月后奇迹般地完成了。这本150页的著作已被出版,受到人们的欢迎。

分析:“博迪眨眼写作”的事迹让我们想到史蒂芬•霍金,身体上的极度残缺却丝毫不能阻止他们在文学及科学研究上的昂首阔步。话题:“毅力”“完美与残缺”“奇迹的诞生”

十、红顶商人的中庸之道

胡雪岩以他卓越的圆通能力在夹缝里生存发展。在官场、漕帮黑白两道的夹缝里,在民族经济与西方经济的夹缝里,在左宗棠与李鸿章的夹缝里,他踢打出了一个世界、一方天地。胡雪岩的飞黄腾达是熟谙、遵守、利用潜规则的结果。但遗憾的是,这个夹缝最终毁了他,左宗棠的死使他成了官场倾轧的牺牲品。从白手起家到富甲天下,再回到一文不名,胡雪岩走完了他人生轨迹的圆圈。

分析:一个绝顶聪明之人,往往善于利用规则而不是创造规则。胡雪岩的一生验证了这一道理,同时也说明另外一个道理:“玩火者必自焚”。话题:“规则与人生”“规则的双刃性”

十一、辛弃疾忧国忧民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分析:“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国分忧,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义务。话题:“责任”“爱国”

十二、严复的担忧

1912年严复担任北大校长之职,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他认为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于这样一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忧虑,严复曾经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二为一,完全用来治旧学,“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这一行为在当时称得上用心良苦。

分析:严复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良苦用心在当时能有几人明晓?爱国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能只从一种角度、用一种眼光来看问题!话题:“看待事物的角度”“目的与形式”

十三、张伯苓的理想

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一出海就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国旗第二天就降下来了。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终于在1907年办起了南开学校。张伯苓一生全力办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分析:只有祖国的富强,个人才有尊严。为此,张伯苓不余遗力地创办学校,希望能以教育培养振兴中华的人才,其爱国热情让人感动。话题:“教育与爱国”“人生的目标”

十四、于右任的临终诗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临终前有诗《望大陆》云:“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诗作于1964年公开发表,立刻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分析:祖国的统一和强盛是华夏儿女永恒的愿望。于右任的临终诗之所以能打动无数人的心,还在于他表达了这样的愿望,引发了人们的共鸣。话题:“故乡情”“月是故乡明”“殷殷爱国情”

十五、李宗仁的民族情

1955年,李宗仁在美国公开提出反对“台湾托管”和“台湾独立”,主张国共再度和谈,由中国人自己解决中国的事情。1965年7月,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下,李宗仁冲破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干扰,摆脱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暗杀,毅然返回祖国,他声明:“期望追随我全国人民之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欲对一切有关爱国反帝事业有所贡献。”他还希望留在台湾的国民党人,凛于民族大义,毅然回到祖国怀抱,为完成国家最后统一做出贡献。分析:为了祖国的和平统一,李宗仁先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民族大义,将永远激励着为统一大业而奋斗的人们。话题:“心中的丰碑”“祖国的呼唤”

十六、肖邦的遗愿

1830年11月,费列德利克•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决定到外国深造,为祖国争光。出发前,朋友们为他举行了一个送别晚会。肖邦满怀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们赠送的装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表示永远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肖邦辗转于维也纳、伦敦、巴黎等地,通过他的艺术活动,增进西欧人民对当时正在受难的波兰人民的同情和了解。可是,在辗转流离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1849年秋天,肖邦临终时告诉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他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脏带回去。

肖邦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被送到华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中。分析:叶落归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对祖国的眷念,是每一个爱国者的共同期望。话题:“遗愿”“爱国——永恒的话题”

十七、华罗庚立志回国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早年在美国很受学术界器重。有人想和他签订合同,把他留在美国,给予优厚的待遇,但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立即决定回国。途经香港时,他发表了一封给留美学生的公开信,满怀热情地呼吁他们:“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

分析:“富贵不能淫”,物质再丰厚也不能阻挡爱国者回归祖国的脚步。话题:“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人生价值”

十八、梁实秋的演讲

著名作家梁实秋擅长演讲,他的演讲独具风采,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师大任教期间,当时的校长刘真,常请名人到校演讲。有一次,主讲人因故迟到,在座的师生都等得很不耐烦。于是,刘真便请在座的梁实秋上台给同学们讲几句话。梁实秋本不愿充当这类角色,但校长有令,只好以一副无奈的表情,慢吞吞地说:“过去演京戏,往往在正戏上演之前,找一个二三流的角色,上台来跳跳加官,以便让后台的主角有充分的时间准备。我现在就是奉命出来跳加官的。”话不寻常,引起全场哄堂大笑,驱散了师生们的不快。

分析:幽默,流于俗套就成了无厘头;而恰到好处的幽默,则是智慧的闪光,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话题:“语言的妙用”“幽默人生”

十九、瞿秋白的风趣

20世纪20年代初,郑振铎在上海结婚,新娘为商务印书馆元老高梦旦之女高君箴。婚礼采用当时最为时髦的“文明结婚”仪式。按仪礼规定,结婚人的双方家长,均须在结婚证书上加盖私章,以昭信守。婚礼前日,郑振铎才想起他母亲还没有印章,于是去信请瞿秋白代刻一方应急。当天收到瞿秋白的回信,并无信笺,只一张“秋白篆刻润格”,内言:“石章每字二元,一周取件。限日急件,润格加倍。边款不计字数,概收二元。牙章、晶章、铜章另议。”郑振铎一见,以为这是瞿秋白事忙不能代刻的托辞,乃另请人急刻一方备用。次日上午,婚礼即将开始之际,有人送大红喜包一件,上书:“振铎先生君箴女士结婚志喜,贺仪五十元。瞿秋白。”喜包内并无现金或礼券,乃是三方田石印章。一方是郑老夫人的;其余为新郎新娘各一方。郑老夫人是单章稍大,新郎新娘的两方合成一对,边款分刻“长乐”二字,祝贺新人长乐永康,白头偕老。郑振铎与高君箴皆为福建长乐县人,取意双关。三章均玲珑雅致,主人把玩欣赏之后,才悟出所书“贺仪五十元”之缘由。原来三章共刻12字,润格应为24元;急件加倍,则为48元;边款2元,故曰“贺仪五十元”。瞿秋白这一出人意料之趣举,给郑高二人之婚礼增添了特别的喜庆气氛,一时传为佳话。

分析:大才华者,大幽默也;大幽默者,大才华也。如此才情逸致,当为一时佳话。话题:“才华与幽默”“风趣”

二十、林语堂上课请学生吃长生果

林语堂曾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英文课,一次,开学第一天,上课钟打了好一会儿他还没有来,学生引颈翘首。林先生终于来了,而且夹了一个皮包。皮包装得鼓鼓的,快把皮包撑破了。学生们满以为林先生带了一包有关讲课的资料,兴许他是为找资料而迟到了。谁知道,他登上讲台后,不慌不忙地打开皮包,只见里面竟是满满一包带壳的花生。

他将花生分送给学生享用,但学生们并不敢真的吃,只是望着他,不知他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林先生开始讲课,大讲其吃花生之道。他说:“吃花生必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剥壳愈有劲,花生米愈有味道。”说到这里,他将话锋一转,说道:“花生米又叫长生果。诸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祝诸君长生不老!以后我上课不点名,愿诸君吃了长生果,更要长性子,不要逃学,则幸甚幸甚,三生有幸。”

分析:林语堂,一位大师级语言大师。性格幽默、风趣,听其谈话,如沐春风,获益多多。话题:“春风化雨”“为师之道”

二十一、只有状元学生没有状元先生

卢嘉锡是我国著名化学家,他在20世纪30年代曾兼任福建省立夏中学数学教师。当时,有个学生故意拿了一道登在外国杂志上悬赏解答的数学题目为难卢嘉锡,但他并不介意,只是说:“我留着做做看,看能否解答出来。”经过一天多的精密计算,卢嘉锡把题答了出来。他向那位学生详细地介绍了解题的方法和具体过程。那个学生从心底佩服卢嘉锡的博学多才。卢嘉锡诚恳地对那位学生说:“我们闽南有句老话,叫做‘只有状元学生,没有状元先生’。我现在虽然是你的先生,但还有许多东西自己也不懂,要进一步学习。”

分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永远不要以为自己了解知道一切,否则你就是无知。话题:“知与不知”“谦虚”

二十二、海子的寂寞

或许诗歌真是从寂寞中酿出来的,否则为什么所有的诗人都那么落寞?海子也不例外,他大概是太寂寞了,希望能与别人进行交流。有一次,海子在百无聊赖之际随意走进学校附近的一家餐馆。他对老板说:“我给大家朗诵我的诗,你们能不能给我酒喝?”毫无浪漫情趣的老板抬眼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位年轻人:长发凌乱,身材瘦小,落落寡欢,不修边幅,而且说话如此神经兮兮,就以为他脑瓜子是有些毛病的,便嘲讽地回答说:“我可以给你酒喝,但你别在这儿朗诵。”海子无奈地耸了耸肩膀,默默地走出了餐馆,同时也走进了更深的寂寞。

分析:人与人之间,需要交流与沟通。沟通源于寂寞,无法沟通,也就更加寂寞。

话题:“寂寞与沟通”“交流与理解”“冷漠是毒药” 二

十三、商鞅立木取信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搬这块木头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搬者给予五十金。有个大胆的人终于扛走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终于使老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使新法顺利地推行实施。

分析:“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国家都是一样的,言而无信则自取灭亡。话题:“人无信不立”“诚信”“证明”

二十四、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

季布,汉朝人,他以真诚守信著称于世。时人谚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意思是说,季布的一句话,比金子还要贵重。后来,季布跟随项羽战败,为刘邦通缉,不少人都出来保护他,使他安全地渡过了难关。最后,季布凭着诚信,还受到汉王朝的重用。

分析:只有诚信待人者,才能被别人诚信相待。话题:“诚信与人生”“互助”“诚信的价值”

二十五、李嘉诚亲自去接老师

香港著名的塑胶商、房地产巨商李嘉诚常常捐资助学。一次,他邀请汕头大学的一批教师来港并准备亲自去车站迎接。恰好此时他又接到通知,国家经贸部一位官员专程来港与他洽谈生意,请他去迎接。经过考虑,李嘉诚先生安排了别人去接经贸部官员,而自己还是去了火车站。由于火车晚点,他在车站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汕头大学的老师知道后感动地说:“这件事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李嘉诚先生对教育的诚心。他能舍命办教育,我们也应该努力去做。”

分析:商人捐资办学,不能沽名钓誉。李嘉诚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的言行一致。话题:“尊师重教”“表率”“做人与做事”

二十六、李苦禅烧画

李苦禅是我国当代著名画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时完成。不久,当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讣告后,面有愧色,即趋作画,画了幅“百莲图”,并郑重其事题上老友的名字,盖上印章,随即携至后院,将画烧毁。事后,对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

分析:真正的画家、艺术家都是些感情真挚而丰富的人。他的不虚伪造作,讲诚信,从不食言,真可谓画品如人品。话题:“诚信人生”“重诺”

二十七、经营人心

清代乾隆年间,南昌城有一点心店主李沙庚,最初,以货真价实赢得顾客满门。但其赚钱后便搀杂使假,对顾客也怠慢起来,生意日渐冷落。一日,书画名家郑板桥来店进餐,李沙庚惊喜万分,恭请题写店名。郑板桥挥毫题定“李沙庚点心店”六字,墨宝苍劲有力,引来众人观看,但还是无人进餐。原来“心”字少写了一点,李沙庚请求补写一点。但郑板桥却说:“没有错啊,你以前生意兴隆,是因为‘心’有了这一点,而今生意清淡,正因为‘心’少了这一点。”李沙庚感悟,才知道经营人生的重要。从此以后,痛改前非,又一次赢得了人心,赢得了市场。

分析:人心是一笔无形资产,是一笔不可忽视的巨大财富。对于企业、商家而言,经营人心是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此事亦可看出郑板桥的智慧与幽默。话题:“经营人心”“诚信”“名人的智慧”

报刊搜集作文素材20篇

1、感动

饱受疾病折磨的史铁生以《病隙碎笔》荣获今年的鲁迅文学奖散文奖。他在颁奖后说:“困境的本质对于人的伤害是一样的,如果不去寻找生命的意义,生命就没有意义。”

史铁生今年55岁,21岁因病致残,在轮椅上度过了30多年。他却写出了知青题材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哲理性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等优秀作品,分别获得过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等。

这个顽强的汉子,近几年又得了尿毒症,肾也随之衰竭,时刻都徘徊在死亡边缘,写作变得极其困难。这次获奖的《病隙碎笔》,前后写了4年,有时一天只能写几行字。一般人看来,这样的遭遇和经历,一定是痛苦而又悲伤的。但史铁生却非常乐观。他说:“把悲观认识清楚了就是乐观。”因此,这个坐轮椅的汉子总是笑容满面,甚至有人说他是中国最爱笑的作家。

史铁生说:“生病算是一项别开生面的经历。”由于疾病,他一星期要去医院透析3次,由于贫血,缺氧,没有力气,他有时觉得自己可能写不了了。这时,支撑他创作的力量完全来自于意志,因为他意识到:“不能放下,否则可能就彻底放下了。

2、快乐人生

茅于轼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他致力于普及经济学知识和市场观念,以扎实深入的扶贫活动实践了自己的学术思想和社会责任。

茅于轼是一个追求和传播快乐的人。他曾经认定财富是社会发展追求的目标,一直到七十岁前后他才对此逐渐产生了怀疑。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绝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有程度不同的改善,可是大家的怨气似乎也在增加。他发现人们未必是追求财富的绝对多少,而是财富的相对多少。或者说,人们是在彼此攀比,是想超过别人。

茅于轼认为,追求快乐是人生的最高准则,而财富则不是,人不要做钱的奴隶,不要牺牲快乐去赚钱。

1979年前后,铁道部研究院普遍加工资。当时工资是惟一的收入,人人都盼望多加一点。方案公布时,有人很失望,要把铺盖卷搬到办公室去抗议。茅于轼也对这次评议抱着希望,自以为凭自己在业务上的突出贡献,工资会加得不低。不料他只加了半级。虽然他心里很不平,但是看到许多同事撕破脸皮大吵大闹,非常反感,说“我宁可牺牲这半级,也希望改变这种情况。”于是他当众宣布放弃这半级。

对于这样一位年过七旬又勤奋工作的老人,旁人总是提醒他注意身体健康。他却说:“这身体,你注意也好,不注意也好,该死的时候你还是要死的。一个人活一百岁,别人就说,你看这个人多么幸福。其实对他个人来说很痛苦,死又死不了。当痛苦大于快乐的时候,这种生命还有什么意义?”

3、架子

俄罗斯国际航展上,酷热难耐的俄总统普京离开贵宾席,来到一个冷饮摊前,自己买了一支雪糕,找个人少的地方,津津有味地啃起来。

美国总统布什在自己的农场刚下飞机,遇到雷雨大风,刚刚把伞打开,一阵大风吹来,把伞面吹翻,他尴尬地嘟囔一句后,把伞面翻转过来,转身给来访的女士撑起伞,自己的大半个身子露在雨中。

我们也曾在电视和报刊上看到胡锦涛打着伞走在雨中,温家宝脚蹬雨鞋,自己打着伞查看水淹农田的受灾情况。

我也曾见过一个县级市的市长下乡检查工作,遇雨,自己倒背着手,迈着八字步,在雨中“指点江山”,身边有一人给他打着伞,打伞人的衣服都湿了;这位市长大人,步子迈得优雅、从容,而打伞人不得不小步勤挪。不勤挪行吗?走快了,会抢市长的镜头,走慢了,雨伞跟不上,会淋坏市长大人的贵体。这些事实后面的潜台词大家都明白。

论官职,在国内,没人大过胡锦涛和温家宝;在国外,没人比得了普京和布什,他们都不摆架子,能轮到其他人吗?

“架子”和“派头”往往与政绩成反比,“架子”越大,离心力越大,“架子”越大,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愈差。

4、不是不幸

乙武洋匡是个日本残疾人,今年28岁。他的经历可谓非同寻常。乙武降生时像是“上下粘在一起的一大一小的两颗马铃薯”(乙武语),没有手脚,先天四肢残缺,活像个大肉球,医生曾怀疑他能否活下来,又怕母亲承受不了这一打击而以“黄疸严重”为由隔离了母亲。直到一个月后,医生才鼓起勇气让母亲见了他第一面。“我的可爱的乖乖。”谁也没料到这是母亲抱起孩子时说的第一句话!或许正是这种态度决定了乙武洋匡的人生。他始终坚定地认为,这世界不仅属于健全人,也属于残疾人。认为自己的“无手无脚”只是身体的一个“特征”,而非“缺陷”。

他不仅活了下来,而且顽强不屈地开始自立:用嘴夹笔学会了写字,用不到十厘米长的残缺胳膊学会了自己吃饭„„凭着坚强的毅力,他上完了小学、中学直到考上大学。重残之下,他没有封闭自己,而是敞开心灵,努力开掘生命的蓬勃创造力。2001年在日本著名的早稻田大学政经系毕业后,等待他的第一份工作是日本TBS电视台新闻节目主持人。他的自传《五体不满足》平实地记叙了自己在众人悉心呵护下成长的历程,在日本引起轰动。

乙武说:“这个世界有我能做而别人做不到的事。”现在,他不仅能用残臂和脸颊夹着笔写字作画,而且还能跑步、游泳、爬山、打球„„

他有个贤惠的妻子叫仁美,比他小两岁,也是早稻田大学的学生。据说她非常钦佩乙武,两人是一见钟情。

几年前,《五体不满足》被译成中文,乙武洋匡也被请到北京图书大厦和中国读者见面。“残疾确有不便,但绝非不幸”,乙武自信的话语和洋溢在脸上的青春笑容,感染着每一位中国读者,更震撼着每一位身体健全者的心灵。5、15分钟

奥斯勒是加拿大著名的医学教育家,还兼任多种社会职务,日程表里排满了工作内容。

为了挤出时间,他规定自己必须在睡觉前抽出15分钟,阅读喜欢的书。奥斯勒对读书效果进行过计算。就一般的阅读速度而言,一分钟可以读300字,15分钟便能读4500个字,一星期可以读3.15万字,一个月读完12.6万字没有问题。那么,一年下来,就可以阅读151.2万字。如果一本书平均以7.5万字计算,一年就可阅读20本书。

奥斯勒坚持睡前读书15分钟,长达半个多世纪,一共读了8235万字,约1098本书。

“睡前15分钟”的阅读,不但使奥斯勒的医学研究硕果累累,还让他成了文学研究家。

有人说:“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可以用5个字来表达——我没有时间。”对那些经常抱怨工作繁忙、生活艰辛,无暇顾及兴趣和特长的人来说,不妨学学奥斯勒,哪怕每天仅用15分钟的时间,干一点自己想干的事情,只要长期坚持,也可以干出一番成绩。

6、放下过失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是一名钓鱼爱好者。一次,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鱼儿在咬钩之后,通常因为刺痛而疯狂地挣扎,越挣扎,鱼钩陷得越紧,越难以挣脱。阿德勒就此提出了一个相似的心理概念,叫做“吞钩现象”。

每个人都有一些过失和错误,这些过失和错误有的时候就像人生中的鱼钩,让我们不小心咬上,深深地陷入心灵之后,我们不断地负痛挣扎,却很难摆脱这枚“鱼钩”。也许今后我们又被同样的过失和错误绊倒,而心里面还残留着以前“鱼钩”的遗骸。

“吞钩现象”使人不能正确而积极地处理失误,自责和企图掩盖失误,造成难以磨灭和不可避免的重复的伤痕。

过失、屈辱和失落,对我们来说并不能百分之百地避免,但是我们应该避免这些事情破坏和改变人性,避免心理疾病的出现。

7、人生马拉松

张静初是顾长卫新片《孔雀》的女主角,这部影片获得柏林电影节银熊奖,张静初一举成名天下知。没过几天,徐克的大片《七剑》等六部电影邀请她出演女主角,大导演吴宇森更是对她赞赏有加,请她担纲历史巨片《赤壁》的女主角。一次举行活动,现场热闹非凡,明星富豪穿梭登台,张静初静静坐在一角。轮到她上台时,有记者将她捧为“继章子怡之后中国影坛又一个幸运儿”,她听了淡淡地一笑说:“有些人是以长跑的姿态进入跑道的,有些人则以短跑的姿态进入跑道,暂时落后了你不能急躁,必须明白自己是跑长跑的,耐力和定力最重要。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赢到最后才叫赢。”她的话说完,记者们破例为她鼓掌。

张静初是有定力的女孩。她中专毕业后做了老师,两个月以后认为自己不适合做这份工作,马上辞职来到北京考中戏。录取后,同学们争相出演影视剧,她却从不去争。她冷静地说:现在正是我修内功的时候,人生的路还长,不能太急。许多同学成名了,她还是那样平静。终于,她的内功练成了,等到了一只属于她的美丽的“孔雀”。

四川作家阿来也是如此,他写作二十多年仍寂然无名,许多人认定他在创作上不会再有作为,他也隐约对自己感到失望。但他不忍心也不甘心多年的心血就这样白费,又重新操起笔开始写作,五年之后,一部获茅盾文学奖的力作《尘埃落定》横空出世。

就像张静初说的那样,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你要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运动员。还有一点最重要,你千万不能放弃,必须像阿来那样坚持,否则就不可能有成功的机会。

8、借债

一位犹太大富豪走进一家银行。贷款部营业员打量着来人的穿着:名贵的西装、高档的皮鞋、昂贵的手表,还有镶宝石的领带夹子„„“我想借1美元钱。”营业员闻言,惊愕地张大了嘴巴。

他想,这人穿戴如此阔气,为什么只借1美元?他是在试探我们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效率吧?便装出高兴的样子说:“当然,只要有担保,无论借多少,我们都可以照办。”“好吧。”犹太人从豪华的皮包里取出一大堆股票、债券等放在柜台上:“这些做担保可以吗?”

营业员清点了一下:“先生,总共50万美元,做担保足够了,不过先生,你真的只借1美元吗?”“是的,我只需要1美元,有问题吗?”“好吧,请办理手续,年息为6%„„”

犹太富豪走后,一直在旁观的银行经理怎么也弄不明白,一个拥有50万美元的人,怎么会跑到银行来借1美元呢?

他追了上去:“先生,我实在弄不懂,你拥有50万美元的家当,为什么只借1美元呢?”“好吧!我不妨把实情告诉你。我来这里办一件事,随身携带这些票券很不方便,我问过几家金库,要租他们的保险箱,但租金都很昂贵。所以我就到贵行将这些东西以担保的形式寄存了,由你们替我保管,况且利息很便宜,存一年才不过6美分„„”

经理如梦方醒,但他也十分钦佩这位先生,他的做法实在太高明了。

9、干涸的水渠

哲学家乌纳穆诺曾讲述过西班牙塞戈维亚的引水渠的故事。这条人工水道修建于公元109年的罗马时代。1800多年以来,山里面的凉水经由该水道流到这座干燥炎热的城市。世世代代的塞戈维亚人的生活用水都依赖这座引水渠。

然而,到了最近的一代人,有人提出建议:“塞戈维亚的引水渠是一项宏伟的工程、一个伟大的奇迹,应该把它保护起来,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况且,这条引水渠用了这么多年头了,也该让它歇息了。”

于是,这个城市的人们动手铺设了一条新的铁皮水管,代替了原先引水入城的古引水渠。然而现代化的水管铺好后不久,这座古老的引水渠就发生了质变。经过日光的暴晒之后,那些千年古砖和石块开始开裂,干涸的引水渠很快就到处坍塌。一条历经千年水流不息的引水渠最终就被短暂的闲置葬送掉了。

10、成龙到北大讲课

明星与大学向来是媒体关注的焦点。10月17日成龙在北京大学刚讲完课,媒体就争相报道,虽然题目和侧重点各异,但成龙的一段话都没有省略:你们知道我是你们的荣誉教授吗?之前一直请我来讲课,我打马虎眼就过去了,其实我不是不想来,而是不敢来。北大即使不属于全世界一流的学府,在中国也是数一数二,我来干什么?你们都是大学生,我连书都没有读多少。任何一个在座的人的学问都比我的好。

在担任北大荣誉教授之前,成龙是香港院士、博士、荣誉教授,还去剑桥、哈佛用Jackie Chan(成龙的英文名字)的名义用英文教过课。

由成龙的话,可以引出另外一个话题:谁有资格到北大讲课?

很早是周星驰,今年又有刘镇伟、李连杰相继到北大讲课。查阅相关的新闻就会知道,媒体曾把他们到北大讲课上升到大学精神沦落与否来讨论,而且多持批评态度,认为北大利用演员的知名度作秀,成了明星的后花园和娱乐场所,是大学精神的沦落。不单影视明星,和通俗沾上边的金庸和李敖到北大讲课,也遭到过铺天盖地的非议。

一个没读过多少书的演员到中国数一数二的学府讲课,从学术角度讲,意义确实不大。然而,大学教学生的仅仅是学术吗?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非常经典地解释过:“大学者,有大师之谓也,非谓有大楼之谓。”大学是智慧与博大胸怀的代表,不应是大楼、自大的代表。

北大的校训原来是“学术自由,兼容并包”,后来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清华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上海复旦大学的校训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这都说明“大学精神”的核心是兼收并蓄精华。

成龙到北大讲课,正是体现了大学的精神。我们的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有多少人能够取得成龙、周星驰和金庸、李敖的成就?又有几人能如成龙那样满世界穿着唐装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成龙本身就是一本教材,他的人生之路并不平坦,其中的艰辛、坚强和博爱以及民族精神,的确值得大学生们借鉴。

11、坚持下去 上世纪70年代,美国癌症研究专家朱达•福克曼提出了一个大胆想法:肿瘤细胞需要血液提供营养。如果没有血管,癌细胞得不到血液供应,肿瘤就会缩小乃至消失,就不会对人或动物构成危害。经过多年潜心研究,他据此制出了血管生成抑制剂。如今,有很多癌症患者受益于这个研究。

但在朱达•福克曼首次提出肿瘤新学说时,医学界的主流观点是,肿瘤不能诱导身体产生供应肿瘤营养的新血管。专家们认为他的想法是异想天开,毫无价值。但福克曼却几十年都投身于这个领域的研究。其间,他受到了同行无数次的怀疑与奚落。

在朱达•福克曼名气越来越大、研究成果得到认可时,他已经独自寂寞地耕耘了35年。福克曼说过的一句话是:“坚持与固执不同,我选择了一个值得钻研的研究领域,然后始终不渝地坚持下去。”

12、课本假新闻

据《重庆晨报》9月9日报道,开学伊始,重庆主城区唯一使用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教材的南坪小学校长发现,四年级上册(7册)10单元课文《钱被风刮跑以后》是“著名”假新闻后,立即致电北师大出版社,要求尽快对此进行修订:“我们学校拒绝教孩子学这篇课文!”

据了解,这篇“新闻”出自东北一名业余作者之手,后来转载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人民日报》上,当时曾被评为当年的全国好新闻。但是到90年代以后这篇新闻被认定为假新闻。

13、不要为难

一天午后,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使街上的行人纷纷躲进两旁的店铺。一位装束简朴的老妇人走进费城百货公司。店员们对她并未在意,只有一位年轻人走过来对她说:“我能为您做点什么?”老妇人莞尔一笑,“不用了,我只是来避一下雨的。”随后她又有点不安,觉得该买点什么。这时小伙子搬来一把椅子,并说:“您不用为难,坐着休息就是了。”雨过天晴,老妇人向小伙子道了谢,并要了他一张名片。

几个月后,百货公司的总经理收到了一封信,要求派那位年轻人前去收取一份装潢整个城堡的订单,并让他承包自己家族所属的几个大公司下一季度办公用品的采购订单。

总经理一算,这封信带来了相当于公司两年的利润总和。他迅速与写信人取得联系,方知是那位避过雨的老妇人,她是“钢铁大王”卡内基的母亲。

随后的几年,那位年轻人成为卡内基的左膀右臂,事业扶摇直上。

14、不能人云亦云

冯至以诗人和学者闻名,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他醒目的位置。叶廷芳在9月16日的《文汇报》上撰文回忆了冯至先生的两三事,展现出一位大师的精神人格。

在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年代,北大在西语系掀起了一股“批判西方资产阶级文学”的热潮。各个专业都忙着拟定自己的“重点批判对象”。德语专业的5个年级的一百多位师生集中在民主楼楼上的一间大教室里,大家几乎一致提出要以歌德为重点,因为歌德年轻时就欣然去朝廷做大官,不惜与王公贵族为伍,而且恩格斯也说他有“渺小”的一面。这时站在讲台上主持会议的冯至先生表现出一种难言的苦衷,但大家都在等待着他回答。最后冯先生不得不以深沉而诚恳的语调说:“同学们,你们现在还不知道,歌德在德国人民的心目中具有多么崇高的威望!如果我们批了歌德,会伤害德国人的民族感情的。”“伤害民族感情”六个字掷地有声,大家心灵上受到极大的震动,会场上久久鸦雀无声!冯先生鼓励大家提别的作家,但个个目瞪口呆。这个由冯先生亲自主持的“大批判动员大会”就这样不了了之。

90年代初,我在编一部论文集,邀请多人分别撰写十几位现代主义作家,每篇三、四万字。其中里尔克这一篇,我想冯先生自然是最合适的人选。但开始他不大肯答应。在我的极力动员下,他答应了。但截稿时冯先生未能交稿。于是我给他宽限三个月,结果他还是不能交稿。我又往后推三个月。最后我去要稿时,他却抱歉地说:“叶廷芳,我跟你说实话:里尔克的后期作品我并没有搞懂。”我听了十分震惊,觉得这位老先生真了不起,居然在后辈面前摧毁自己的权威形象。便宽慰他,说:“现代派的作品看不懂是常事,但资料那么多,您参考一下别人的就是了。”他马上反驳说:“诗这东西主要靠理解,别人写的是别人的看法。不知为不知,人云亦云那是问心有愧的!”在尔后的学术生涯中,他的这段话时时都在警策着我。

15、利用缺点

有一个孩子,在上中学时,父母曾为他选择了文学这条路。只上了一学期,老师就在他的评语中写下了如此结论:该生用功,但做事过分拘礼和死板,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善的品德,也决不可能在文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一位化学老师了解他这个缺点后,认为他做事过分认真和死板,正好适合做化学实验,便建议他改学化学。这一次,他的缺点正好用在他适合的位置上,因为做化学实验需要的正是一丝不苟。他好像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舞台,化学成绩在同学中遥遥领先,以致后来他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他的名字叫奥托•瓦拉赫。

奥托•瓦拉赫之所以能成为一个有用之才,就是因为很好地利用了他的缺点。无独有偶,在法国有一家涂料公司,公司对全部员工进行了性格测评,他们不是根据员工的优点来安排工作,而是按照每个人的缺点来编排岗位,譬如让爱吹毛求疵的当质检员,让争强好胜的去抓生产,让好出风头的去搞市场公关,让斤斤计较的去管仓库等等。

16、细微处的尊重 据《中国青年报》9月7日报道,模拟审判是历届世界法律大会的一个惯例。日前在我国举行的第22届世界法律大会也安排了一次模拟审判活动。模拟法庭的案例为一起国际环境污染纠纷的虚拟案件。主持模拟庭审的7名大法官均为国际司法界赫赫有名的人物。

站在被告席上,代表原告D国出庭的友邦律师事务所宋迎跃律师注意到一个细节:当7名身着各自国家法袍的大法官站定之后,并未直接落座,而是集体面向旁听席鞠躬之后方才落座。“这个不起眼的小细节,体现了大法官们对普通人的尊重。”宋迎跃对此感慨不已。在国内多次出庭,宋迎跃律师发现,国内的很多法官尤其是基层法院的法官们,在开庭之前几乎从不对参加庭审的当事人、律师和旁听者鞠躬回礼。“潜意识里,我们的很多法官仍然以‘官’自居,有浓厚的官本位意识。”“这个不为人注意的小细节,恰恰反映出我国在司法理念上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17、有人关心

电车上,两老妪对话。一个问:你孙女满月了吧?

一个道:没呢,只有27天。你外孙倒是快满周岁了呀!一个回:要下个月三号呢!到时候请你来吃饭。

不在意的,这话也就从耳边滑过去了。可是,仔细想想,却是可以教人感动的。婴儿的生命,我们居然是以月月、天天来计算的。在人生最初的时光里,居然有人为你一天两天、一月两月地数!好像是一种习惯,但对于一个小小的生命,何尝不是一种初涉人世的荣幸?

人慢慢长大,生命的精度也随之变得粗略。活到了中年,最容易把自己的生日忘却,好像一岁一岁地数,也嫌得不必,只过大生日吧。于是,生命的精度变成了五年、十年。

有了下一代,看着他们长大成人,父辈终于要一一离去,然后是孩子们为他们一七、二七地数,好像只是一种习俗,然而,在离开人世的最初光阴里,有人一周一周地眷恋和纪念着,又何尝不是人间一遭的安慰。人生长途中,每当我们收到一份生日祝福的时候,都要万分地珍惜,它至少意味着你的生命精度,因为有人关心而未曾变得太粗疏。

18、伦理与科学

2001年,美国总统布什出于共和党的基督教伦理信念,下令禁止联邦政府资助干细胞的研究,这一举措让有关的美国科学家和商家相当沮丧。印度却把美国的这一举动视为在科技上赶超美国的“大好机会”。

印度也的确抓紧了这个机会,据2004年的一个报告,印度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未来5年预计增长10倍,创造100多万个工作机会,拥有1万名以上的高素质科学家,成为领先的生物科技强国之一。一家印度生物科技公司正在研究治疗糖尿病、帕金森氏综合征的新方法、研究制造可供特定移植的人的器官、皮肤和血液。印度科学家还准备克隆濒危的印度狮和猎豹。

美国对干细胞研究的限制,大体出自一种基督教的伦理价值观念,即上帝创造生命的神圣性,而克隆技术等生物技术的发展却在冲击着这种神圣性。在印度社会中,也存在着若干制约生物科技的伦理价值观念。例如,印度的国父甘地对西方药品、对许多当代的科学技术持批评态度,认为这是对人类天性的外加暴力。

在伦理和科技之间做两难选择,未来的人们将越来越多地面临此类问题。这个问题恐怕也不会有简单的、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答案。

19、美国人的关系学

在美国,有一个古怪的企业仪式,叫“带女儿上班日”。就是在一年中某个规定的日子,家长可以把女儿带去上班,让女儿看看大人们是怎样工作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下工作,不光是看,还可以享受大人们在工作时所能享受的一切待遇。

为什么只有“女儿”而没有“儿子”?这个意见提得好,于是,美国人把这种日子重新命名为“带我们的子女上班日”。有人又有意见了:难道需要帮助的孩子只有“我们的”吗?“他们的”孩子你管不管?结果那个日子又改名为“带子女上班日”。不是自家的孩子,也可以带来上班,只要当事人愿意。

这还没完,你把子女都领走了,留下老人们呆在家里也不人道呀!改“带老人孩子上班日”如何?

不行。老人孩子之外,还有不在本单位工作的其他人士。最终,那个特殊的日子被命名为“带朋友上班日”。孩子、老人、其他人都是朋友,一视同仁。

这是我读到的由美国人露西•凯拉韦写的文章,题目就叫《何不带父母去上班》。都说中国人的“关系学”世界第一,看了这篇文章,忽然发现我们只在家庭、家族、同学、同事之间讲关系,出了这个“微型社会”,在“大社会”里,大家彼此是没有关系的。这种讲关系的方式正好与西方世界讲关系的方式相反。西方人可能不那么注重小型生活圈里的关系,但人家更注重大社会,因为社会个性成员的心态和思维影响着整体社会特性的塑造。

20、不需要锁

一对来自美国的老夫妇住进了教师公寓,与我成了对门邻居。

两位老人都70多岁,皮肤白皙,满头银发,还会说汉语。入住后极少外出,一些食物和日用品,大都由住在附近的中国女婿和他们的女儿送来。偶尔与老两口在楼道碰面,他们会对我微笑点头,但很少开口说话。

那天,我出门上班,刚好看到洋老头儿在取报纸。彼此点点头后,我无意间瞥见他家挂在楼道上的报箱并未用锁,而是用铜线弯成圆圈将箱门连接上。取报时,主人稍转动一下铜圈,箱门便打开。我对他说:“您应买把锁把箱门锁上,以防报纸丢失。”老人听后,点头应允,可事后,我看到他的报箱依然如故。

在我又一次提示后,洋老头儿终于开口说话,他指着楼道墙上那成排的报箱说:“锁是用来防贼的。现在楼里住户大都订了报刊,都有书报阅读,就不会出现‘家贼’;小区里还有保安,丢报纸的可能性很小;再说,邻里之间相处是缘分,大家应该生活在真挚、友爱、信任的环境里。多信任、少戒心,尽量不要人为设置障得。”

我听了洋老头儿一番话,认真效仿起来。果然,半年多的时间过去了,不愉快的事情从未发生,却惊喜地发现,楼道里报箱不用锁的越来越多了。

第三篇:最新高中作文素材集锦:二十七个古今中外名人故事

最新高中作文素材集锦:二十七个古今中外名人故事

最新高中作文素材集锦:二十七个古今中外名人故事

一、居里夫人“幸运”的失恋

1883年,16岁的波兰姑娘玛丽亚,即后来的居里夫人,到某贵族之家当家庭教师,她计划挣一些钱出去上大学。两年后,这家的长子卡西米尔与玛丽亚相恋,玛丽亚刚过19岁,他们计划结婚。当然,上大学是不可能的了。可是,由于门第不同,他们的婚姻遭到卡西米尔父母的坚决反对,意志薄弱的卡西米尔屈从了父母。玛丽亚痛苦万分,竟准备“同尘世告别”,但她终于凭着顽强的意志克制住自己。于是,她把个人的不幸化为献身更大目标的动力,化为教育培养当地贫苦孩子的善心以及只身赴巴黎求学的勇气。人们认为,这是一次幸运的失恋。否则,她的历史将会重写,人类将失去一位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女科学家。

分析:居里夫人的失恋是她人生的一次挫折,从挫折与痛苦中解脱出来,重新振作,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她才有了后来的成功。话题:“挫折与成功”“意志的力量”“转折”

二、贫穷造就了作家

年轻时的左拉很穷。为了抵挡饥饿,他拿捕雀器在屋顶上捉麻雀,用挂窗帘的铁丝将麻雀串起来在火上烤着吃;为了坚持写作,他把仅有的几件衣服也送进了当铺,只能用被子来御寒。偶尔得到一个蜡烛头,他竟会如过节似的高兴,因为今夜可以读书写作了。正是贫穷磨砺了他的意志,他终于写成了轰动一时的《卢贡•马加尔家族》。

分析:有人面对贫穷时会一蹶不振,有人却能以贫穷为动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左拉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话题:“贫穷是一笔财富”“坚持不懈”“苦难出人才”

三、艰难困苦铸人才

米勒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作家。他生于农家,年轻时跟人学画,因为不满其老师浮华的艺术风格,便离开了他的老师。后来,他在巴黎以画裸体画糊口,渐渐地他对此种艺术感到厌倦,但其他题材的画也卖不出去,因此,一度陷于贫困、苦恼和绝望的深渊。为生活所迫,他只好离开巴黎,住到乡下。在农村,他依然未能摆脱贫困,但美丽的大自然、淳朴的农民和农家生活,激起了画家的创作激情。他忍受了一切艰难,坚持创作,创作出了许多著名的作品,如《播种者》等。

分析: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千辛万苦,甚至疾病、死亡。不怕困难、挫折,努力奋斗,定能书写辉煌的人生。话题:“成功与磨难”“挫折的力量”“苦难是一种财富”

四、磨难是财富

困难、挫折对有志者来说是一笔财富。苏联“宇宙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少年时患猩红热病而耳聋,被赶出学校。但他靠图书馆自学,显示了惊人的数学才能。德国诗人海涅生前最后八年是在“被褥的坟墓”中度过的,他手足不能动弹,眼睛半瞎,但生命之火不灭,吟出了大量誉满人间的优秀诗篇。

分析:也许没有声音的世界更能静心思考,但“被褥的坟墓”绝难予人灵感,一颗坚强的心才是根本!话题:“磨难是财富”“生命的力量”

五、面对失败和贫困

杰克•伦敦自幼家境贫寒,但他雄心勃勃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做大作家、用笔杆子改造社会的远大前程。为了当作家,他在中学补课一年,然后考入加利福利亚大学,但因难以支付学费,只读了半年就辍学了。失学并没有动摇他当作家的决心,他改变主意,以社会为学习的课堂,更加孜孜不倦地学习。达尔文、马克思、尼采等的作品使他学会思考;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等的作品使他学会写作。他开始写稿投稿,但却一次次地被退回。可他并不灰心。生活困难,就靠典当过日子,挤时间写。白天时间不够就晚上写;勤奋地做笔记,搞索引,抄卡片。终于在1890年发表了处女作《给猎人》,后来名著累累,成为一名大作家。

分析:艰难困难,玉汝于成!杰克•伦敦的经历只不过把人类几千年来的经验和真理再实践了一遍而已。话题:“挫折”“决心”“成才的途径”

六、重振旗鼓创辉煌

艾柯卡是美国汽车业超级巨星,他那誉满汽车行业的推销术为福特公司创造了上百亿的美元。可是1978年7月13日,艾柯卡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被嫉贤的老板开除了。老板把他赶到一个仓库中的小房间,还美其名曰是给艾柯卡还没有找到新工作之前的办公室。在奇耻大辱面前,艾柯卡没有消沉。在被解雇受辱之后,艾柯卡接受担任濒临倒闭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总裁一职,他以卓越的管理才能,使克莱斯勒公司喜获新生。仅1984年一年,他就为公司赚取了24亿美元的利润,比这家公司前60年的利润之和还要多!顽强的精神、超群的才智、辉煌的成就,使得艾柯卡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

分析:顺境中获得成功,固然是锦上添花,而逆境中打翻身仗方显英雄本色!艾柯卡如果没有第二次的成功,至多不过一推销巨星而已,正是逆境中的崛起才造就了他的“英雄”之名。话题:“英雄”“金子总会闪光”“磨砺与成功”

七、身陷囹圄志不移

尼可洛•帕格尼尼是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被人称为“独弦琴上练出来的小提琴家”。他的艺术道路坎坷不平。他生于一小商人家庭,据说,曾因为政治犯罪坐了20年牢。但即使是身陷囹圄,他也不曾灰心,而是坚持狱中学习。他在狱窗边,用一把只剩下一根弦的提琴,坚持苦练,几十年如一日,终于在演奏技巧方面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他的创作和演奏,奔放不羁,富于激情,对同时代的浪漫派作曲家有较大的影响。

分析:身陷囹圄而能最终成才,一方面要有坚强的信念和毅力,另一方面,也有对生命的渴望和对艺术的执著。话题:“永不放弃”“信念与毅力”

八、海伦•凯勒—— 残疾人的骄傲

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一岁半时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不可想象、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海伦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在老师的教育、帮助下,她凭坚强的毅力战胜了病残,学会了讲话,用手指“听话”并掌握了5种文字。24岁时,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著名的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以后她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为世界盲人、聋人谋利益的事业中,曾受到许多国家政府、人民的赞誉和嘉奖。1959年,联合国曾发起“海伦•凯勒”运动。她写的自传作品《我生活的故事》,成为英语文学的经典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广泛发行。

分析:敢于正视人生的疾苦和磨难,是海伦成功的根本。正是如此,她才成了全世界残疾人的精神代表,成了残疾人的骄傲。话题:“残而不废”“坚强成就人生”“生命的价值”

九、博迪眨眼写作

博迪是一名法国记者。他在一次心脏病发作后四肢瘫痪,只有左眼可以活动。但他决心把打好腹稿的作品《潜水衣与蝴蝶》写出来,于是他要求笔录员门迪宝协助他,每天花6小时笔录他的著述。而他们之间的沟通只能靠左眼的眨动来完成。每次,门迪宝按顺序读出法语常用字母,博迪每眨眼一次表示字母正确,眨两次表示错误,然后拼成词语。这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写作”终于在数月后奇迹般地完成了。这本150页的著作已被出版,受到人们的欢迎。

分析:“博迪眨眼写作”的事迹让我们想到史蒂芬•霍金,身体上的极度残缺却丝毫不能阻止他们在文学及科学研究上的昂首阔步。话题:“毅力”“完美与残缺”“奇迹的诞生”

十、红顶商人的中庸之道

胡雪岩以他卓越的圆通能力在夹缝里生存发展。在官场、漕帮黑白两道的夹缝里,在民族经济与西方经济的夹缝里,在左宗棠与李鸿章的夹缝里,他踢打出了一个世界、一方天地。胡雪岩的飞黄腾达是熟谙、遵守、利用潜规则的结果。但遗憾的是,这个夹缝最终毁了他,左宗棠的死使他成了官场倾轧的牺牲品。从白手起家到富甲天下,再回到一文不名,胡雪岩走完了他人生轨迹的圆圈。

分析:一个绝顶聪明之人,往往善于利用规则而不是创造规则。胡雪岩的一生验证了这一道理,同时也说明另外一个道理:“玩火者必自焚”。话题:“规则与人生”“规则的双刃性”

十一、辛弃疾忧国忧民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分析:“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国分忧,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义务。话题:“责任”“爱国”

十二、严复的担忧

1912年严复担任北大校长之职,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他认为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于这样一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忧虑,严复曾经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二为一,完全用来治旧学,“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这一行为在当时称得上用心良苦。

分析:严复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良苦用心在当时能有几人明晓?爱国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能只从一种角度、用一种眼光来看问题!话题:“看待事物的角度”“目的与形式”

十三、张伯苓的理想

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一出海就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国旗第二天就降下来了。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终于在1907年办起了南开学校。张伯苓一生全力办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分析:只有祖国的富强,个人才有尊严。为此,张伯苓不余遗力地创办学校,希望能以教育培养振兴中华的人才,其爱国热情让人感动。话题:“教育与爱国”“人生的目标”

十四、于右任的临终诗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临终前有诗《望大陆》云:“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诗作于1964年公开发表,立刻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分析:祖国的统一和强盛是华夏儿女永恒的愿望。于右任的临终诗之所以能打动无数人的心,还在于他表达了这样的愿望,引发了人们的共鸣。话题:“故乡情”“月是故乡明”“殷殷爱国情”

十五、李宗仁的民族情

1955年,李宗仁在美国公开提出反对“台湾托管”和“台湾独立”,主张国共再度和谈,由中国人自己解决中国的事情。1965年7月,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下,李宗仁冲破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干扰,摆脱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暗杀,毅然返回祖国,他声明:“期望追随我全国人民之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欲对一切有关爱国反帝事业有所贡献。”他还希望留在台湾的国民党人,凛于民族大义,毅然回到祖国怀抱,为完成国家最后统一做出贡献。分析:为了祖国的和平统一,李宗仁先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民族大义,将永远激励着为统一大业而奋斗的人们。话题:“心中的丰碑”“祖国的呼唤”

十六、肖邦的遗愿

1830年11月,费列德利克•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决定到外国深造,为祖国争光。出发前,朋友们为他举行了一个送别晚会。肖邦满怀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们赠送的装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表示永远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肖邦辗转于维也纳、伦敦、巴黎等地,通过他的艺术活动,增进西欧人民对当时正在受难的波兰人民的同情和了解。可是,在辗转流离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1849年秋天,肖邦临终时告诉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他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脏带回去。

肖邦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被送到华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中。

分析:叶落归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对祖国的眷念,是每一个爱国者的共同期望。话题:“遗愿”“爱国——永恒的话题”

十七、华罗庚立志回国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早年在美国很受学术界器重。有人想和他签订合同,把他留在美国,给予优厚的待遇,但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立即决定回国。途经香港时,他发表了一封给留美学生的公开信,满怀热情地呼吁他们:“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

分析:“富贵不能淫”,物质再丰厚也不能阻挡爱国者回归祖国的脚步。话题:“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人生价值”

十八、梁实秋的演讲

著名作家梁实秋擅长演讲,他的演讲独具风采,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师大任教期间,当时的校长刘真,常请名人到校演讲。有一次,主讲人因故迟到,在座的师生都等得很不耐烦。于是,刘真便请在座的梁实秋上台给同学们讲几句话。梁实秋本不愿充当这类角色,但校长有令,只好以一副无奈的表情,慢吞吞地说:“过去演京戏,往往在正戏上演之前,找一个二三流的角色,上台来跳跳加官,以便让后台的主角有充分的时间准备。我现在就是奉命出来跳加官的。”话不寻常,引起全场哄堂大笑,驱散了师生们的不快。

分析:幽默,流于俗套就成了无厘头;而恰到好处的幽默,则是智慧的闪光,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话题:“语言的妙用”“幽默人生”

十九、瞿秋白的风趣

20世纪20年代初,郑振铎在上海结婚,新娘为商务印书馆元老高梦旦之女高君箴。婚礼采用当时最为时髦的“文明结婚”仪式。按仪礼规定,结婚人的双方家长,均须在结婚证书上加盖私章,以昭信守。婚礼前日,郑振铎才想起他母亲还没有印章,于是去信请瞿秋白代刻一方应急。当天收到瞿秋白的回信,并无信笺,只一张“秋白篆刻润格”,内言:“石章每字二元,一周取件。限日急件,润格加倍。边款不计字数,概收二元。牙章、晶章、铜章另议。”郑振铎一见,以为这是瞿秋白事忙不能代刻的托辞,乃另请人急刻一方备用。次日上午,婚礼即将开始之际,有人送大红喜包一件,上书:“振铎先生君箴女士结婚志喜,贺仪五十元。瞿秋白。”喜包内并无现金或礼券,乃是三方田石印章。一方是郑老夫人的;其余为新郎新娘各一方。郑老夫人是单章稍大,新郎新娘的两方合成一对,边款分刻“长乐”二字,祝贺新人长乐永康,白头偕老。郑振铎与高君箴皆为福建长乐县人,取意双关。三章均玲珑雅致,主人把玩欣赏之后,才悟出所书“贺仪五十元”之缘由。原来三章共刻12字,润格应为24元;急件加倍,则为48元;边款2元,故曰“贺仪五十元”。瞿秋白这一出人意料之趣举,给郑高二人之婚礼增添了特别的喜庆气氛,一时传为佳话。

分析:大才华者,大幽默也;大幽默者,大才华也。如此才情逸致,当为一时佳话。话题:“才华与幽默”“风趣”

二十、林语堂上课请学生吃长生果

林语堂曾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英文课,一次,开学第一天,上课钟打了好一会儿他还没有来,学生引颈翘首。林先生终于来了,而且夹了一个皮包。皮包装得鼓鼓的,快把皮包撑破了。学生们满以为林先生带了一包有关讲课的资料,兴许他是为找资料而迟到了。谁知道,他登上讲台后,不慌不忙地打开皮包,只见里面竟是满满一包带壳的花生。

他将花生分送给学生享用,但学生们并不敢真的吃,只是望着他,不知他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林先生开始讲课,大讲其吃花生之道。他说:“吃花生必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剥壳愈有劲,花生米愈有味道。”说到这里,他将话锋一转,说道:“花生米又叫长生果。诸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祝诸君长生不老!以后我上课不点名,愿诸君吃了长生果,更要长性子,不要逃学,则幸甚幸甚,三生有幸。”

分析:林语堂,一位大师级语言大师。性格幽默、风趣,听其谈话,如沐春风,获益多多。话题:“春风化雨”“为师之道”

二十一、只有状元学生没有状元先生

卢嘉锡是我国著名化学家,他在20世纪30年代曾兼任福建省立夏中学数学教师。当时,有个学生故意拿了一道登在外国杂志上悬赏解答的数学题目为难卢嘉锡,但他并不介意,只是说:“我留着做做看,看能否解答出来。”经过一天多的精密计算,卢嘉锡把题答了出来。他向那位学生详细地介绍了解题的方法和具体过程。那个学生从心底佩服卢嘉锡的博学多才。卢嘉锡诚恳地对那位学生说:“我们闽南有句老话,叫做'只有状元学生,没有状元先生'。我现在虽然是你的先生,但还有许多东西自己也不懂,要进一步学习。”

分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永远不要以为自己了解知道一切,否则你就是无知。话题:“知与不知”“谦虚”

二十二、海子的寂寞

或许诗歌真是从寂寞中酿出来的,否则为什么所有的诗人都那么落寞?海子也不例外,他大概是太寂寞了,希望能与别人进行交流。有一次,海子在百无聊赖之际随意走进学校附近的一家餐馆。他对老板说:“我给大家朗诵我的诗,你们能不能给我酒喝?”毫无浪漫情趣的老板抬眼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位年轻人:长发凌乱,身材瘦小,落落寡欢,不修边幅,而且说话如此神经兮兮,就以为他脑瓜子是有些毛病的,便嘲讽地回答说:“我可以给你酒喝,但你别在这儿朗诵。”海子无奈地耸了耸肩膀,默默地走出了餐馆,同时也走进了更深的寂寞。

分析:人与人之间,需要交流与沟通。沟通源于寂寞,无法沟通,也就更加寂寞。

话题:“寂寞与沟通”“交流与理解”“冷漠是毒药”

二十三、商鞅立木取信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搬这块木头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搬者给予五十金。有个大胆的人终于扛走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终于使老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使新法顺利地推行实施。

分析:“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国家都是一样的,言而无信则自取灭亡。话题:“人无信不立”“诚信”“证明”

二十四、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

季布,汉朝人,他以真诚守信著称于世。时人谚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意思是说,季布的一句话,比金子还要贵重。后来,季布跟随项羽战败,为刘邦通缉,不少人都出来保护他,使他安全地渡过了难关。最后,季布凭着诚信,还受到汉王朝的重用。

分析:只有诚信待人者,才能被别人诚信相待。话题:“诚信与人生”“互助”“诚信的价值”

二十五、李嘉诚亲自去接老师

香港著名的塑胶商、房地产巨商李嘉诚常常捐资助学。一次,他邀请汕头大学的一批教师来港并准备亲自去车站迎接。恰好此时他又接到通知,国家经贸部一位官员专程来港与他洽谈生意,请他去迎接。经过考虑,李嘉诚先生安排了别人去接经贸部官员,而自己还是去了火车站。由于火车晚点,他在车站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汕头大学的老师知道后感动地说:“这件事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李嘉诚先生对教育的诚心。他能舍命办教育,我们也应该努力去做。”

分析:商人捐资办学,不能沽名钓誉。李嘉诚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的言行一致。话题:“尊师重教”“表率”“做人与做事”

二十六、李苦禅烧画

李苦禅是我国当代著名画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时完成。不久,当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讣告后,面有愧色,即趋作画,画了幅“百莲图”,并郑重其事题上老友的名字,盖上印章,随即携至后院,将画烧毁。事后,对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

分析:真正的画家、艺术家都是些感情真挚而丰富的人。他的不虚伪造作,讲诚信,从不食言,真可谓画品如人品。话题:“诚信人生”“重诺”

二十七、经营人心

清代乾隆年间,南昌城有一点心店主李沙庚,最初,以货真价实赢得顾客满门。但其赚钱后便搀杂使假,对顾客也怠慢起来,生意日渐冷落。一日,书画名家郑板桥来店进餐,李沙庚惊喜万分,恭请题写店名。郑板桥挥毫题定“李沙庚点心店”六字,墨宝苍劲有力,引来众人观看,但还是无人进餐。原来“心”字少写了一点,李沙庚请求补写一点。但郑板桥却说:“没有错啊,你以前生意兴隆,是因为'心'有了这一点,而今生意清淡,正因为'心'少了这一点。”李沙庚感悟,才知道经营人生的重要。从此以后,痛改前非,又一次赢得了人心,赢得了市场。

分析:人心是一笔无形资产,是一笔不可忽视的巨大财富。对于企业、商家而言,经营人心是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此事亦可看出郑板桥的智慧与幽默。话题:“经营人心”“诚信”“名人的智慧”

第四篇:古今中外名人故事

看勾践尝粪便

平常人被迫尝粪便都是奇耻大辱,何况地位高的人呢? 可是有一位地位特殊的人物却尝过粪便,而且大名鼎鼎,他就是勾践.这个勾践名字取得很好,与他的所做的事实倒是很相符.他一心一意的侍侯大王夫差,很尽职责,很受人赞扬.有一天,夫差不知吃了什么东东,突然肚子疼了起来,很不舒服,哼哼唧唧起来。哎呀,他身边的其他人一看就吓坏了.国王怎么能受痛苦呢?那可是臣下的大罪啊.旁边的御医也没办法.这时,在一旁很焦急的勾践说道:“大王,别急别忧,不就是肚子疼吗?您赶快把它拉出来吧!”

夫差一听说道:“有道理啊!”拉开裤子,勾践赶快把盆子端了过来.夫差稀里哗啦整了一通,松了一口气,说道:“寡人觉得感觉好多了!”

勾践把粪盆子端到殿下,离夫差有三十步,然后站定.众人都不知道勾践要耍什么把戏.只能呆呆的看着他.只见勾践双手端住盆子,把他的脑袋往盆里一探,然后伸出舌头一舔,再咂了咂.众人都惊呆了!有的人想呕吐,但都生生的咽下去了.这是一幕难得一见的奇景.只见勾践面露喜色,放下盆子,跑上了殿,到了夫差跟前,说道:“大王,喜事啊,喜事!”

夫差问到:“有何喜事?”

勾践说道:":“病人的粪便如果不臭,性命就有危险,如果是臭的,就表示生理正常。大王的粪便是臭的,一定会很快痊愈的。”

夫差大为感动,他感慨万千,说道:“一个人最重要的是生命,最痛苦的是疾病。勾践虽是仆人,但好歹也是一位国王.他如今为了寡人的病,不惜亲尝粪便的味道,勾践真是尽仁尽义的人啊。寡人却把他当囚犯对待,实在惭愧得很。”于是就提前把勾践释放回国。

他其实是怕勾践留在自己身边,再做几件令人惊叹的事,非把自己感动死.勾践对待夫差超过父母,其实呢,他恨不得把夫差撕为两半.在自己不情愿的时候,就是丐帮弟子,宁愿掉头也不愿吃粪.可是这么一位国王,却毫不犹豫的做了,还乐滋滋的.还能用什么语言来形容他呢?

勾践半人半魔,在他身上总是会发生奇迹,是历代帝王中的极品,最可怕的人物.富兰克林的搏斗

美国建国期间的伟人富兰克林有一个习惯,每天晚上都把一天的情形重新回想一遍。他发现他有13个很严重的错误,下面是其中的三项:浪费时间,为小事烦恼,和别人争论冲突。聪明的富兰克林发现,除非他能够减少这一类的错误,否则不可能有什么成就。所以他一个礼拜选出一项缺点来搏斗,然后把每一天的输赢做成记录。在下个礼拜,他另外挑出一个坏习惯,准备齐全,再接下去做另一场战斗。富兰克林每个礼拜改掉一个坏习惯的战斗持续了两年多。难怪他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受人敬爱也最具影响力的人之一。

一件“小事”与两个伟人

有一天,英国的一名叫弗莱明的贫苦农民正在田里干活。忽然,附近沼泽地传来呼救声,农夫赶忙放下手中的农具,奔向沼泽地。只见一个小孩正在泥潭中挣扎,淤泥已没到他的腰部。农夫奋不顾身地救起了小孩。

第二天,一辆豪华小汽车停在了这个农夫劳作的田边,一位风度优雅的英国贵族下车后,自我介绍说是被救小孩的父亲,他是亲自前来致谢的。农夫说,这件事不足挂齿。

贵族说:“我想用一笔酬金来报答你。你救了我孩子的命。”农夫回答说:“我不要报答,我不能因为做了一点事情就接受酬金。这是我应该做的。”

这时候,农夫的儿子刚好走出家门。“这是你的儿子吗?”贵族问道。“他是我的儿子。”农夫回答说。贵族说:“我给你提一个建议,让我把你儿子带走,我要给他提供最好的教育,他一定能成为令你骄傲的男子汉。”农夫同意了。

时光飞快地流逝,农夫的儿子从医学院毕业后,成为享誉世界的医生。数年以后,贵族的儿子因肺炎病倒了,经过注射青霉素,他的身体得到了痊愈。那个英国贵族名叫伦道夫·丘吉尔,他的儿子便是在二战期间担任英国首相,领导英国人民战胜了纳粹德国的温斯顿·丘吉尔。农夫的儿子就是青霉素的发明者亚历山大·弗莱明。

第五篇:古今中外名人励志故事

古今中外名人励志故事

…..1、岳飞学艺

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2、厉归真学画虎

五代画虎名家历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3、沈括上山看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4、徐霞客志在天下

有一天,江边发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捞落水的石狮,却怎么也找不着。这时,一个叫徐霞客的小孩说,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狮。果然石狮找到了,大家都赞誉这个聪颖的小孩。原来他就是长大后成为伟大地理学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5、华佗拜师学艺

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沛国(今安徽亳县)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是一种很有效的全身麻醉药,比西方的麻醉药要早一千六百年左右,华佗对世界医学的贡献非常巨大。不要以为华佗一生下来就是神医,华佗小时候学医,经历了千辛万苦。

6、邓亚萍:苦练球技

众所周知,邓亚萍从小就酷爱打乒乓球,她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世界赛场上大显身手。却因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于国家队的大门之外。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把失败转化为动力,苦练球技,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催开了梦想的花蕾——她如愿以偿站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在她的运动生涯中,她总共夺得了18枚世界冠军奖牌。邓亚萍的出色成就,不仅为她自己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也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

7、希拉里:有领导能力的小姑娘

伶牙俐齿?勇敢智慧?咄咄逼人?人们对希拉里似乎总是褒贬不一,但有一点你无法否认,她绝对是世界第一流的女政治家。希拉里丝毫不比老公克林顿逊色,她不仅从小成绩优秀,出类拔萃,还表现出了极强的领导和社交能力。

希拉里出生于芝加哥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4岁时的一件事锻炼了小希拉里坚强的意志和决断力。当时,社区中有个霸道的小女孩总是欺负希拉里,希拉里很害怕,泪流满面地向母亲诉苦。母亲告诉希拉里,若遭到欺负,就一定要毫不畏惧地还击。小希拉里的确这样做了。此后,希拉里天赋的领导才能日渐显露,她身旁很快聚集了一大帮孩子。

8、贝克汉姆:从“赌局”中领悟父亲的良苦用心

有谁统计过,贝克汉姆在球场上到底吸引过多少人的目光?每当这位世界顶级球星的身影出现在球场,无数的尖叫声立刻响遍全场,相机快门也闪个不停。小贝从3岁就开始踢球,尽管那时还是“玩”球多于“练”球,但父亲一直苦心培训他,顽皮的他渐渐奠定了对足球事业的热爱。

上小学时,小贝跟父亲之间甚至还约定了一个常规“赌局”:如果小贝能站在禁区边不助跑射门,每次把球踢中门柱,就能从父亲那儿赚到50个便士。总是赢到零花钱的小贝很开心,直到长大成人后他才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9、曼德拉:从小就追求正义和理想

曼德拉是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他同南非种族隔离制度进行了几十年不屈不挠的斗争,赢得了全世界人的支持和喝彩。因此,有人说,曼德拉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曼德拉的反抗精神、对正义和理想的追求在童年时期就已初露端倪。

曼德拉出生在一个小村庄,9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从小曼德拉就经常目睹当地大酋长在解决部落争端过程中被白人政府的法律所约束,他逐渐萌发了寻求正义和平等的理想。年纪更大一些后,他多次领导同学抗议学校的白人法规,甚至因领导学生运动而被除名。在一次次的“斗争”中,曼德拉逐渐立下志愿:要为南非的每一个黑人寻求真正的公正。

10、莫扎特:一个天资聪慧的神童

莫扎特被公认为音乐史上的神童,他很早就显露出了在音乐方面的非凡天赋和卓绝才能。从莫扎特的童年中,你能看到一个孩子对待音乐的积极心态,对艺术事业的执著追求。虽然不能人人皆为天才,但对广大孩子来说,“神童莫扎特”绝对是具有传奇色彩、又值得学习的好榜样。

小时候,莫扎特常常走到钢琴前面,按着琴键细听,并努力弹出他曾经听到过的音乐。一次,莫扎特的父亲和朋友一起回家,看到4岁的莫扎特正坐在桌旁写东西。父亲问他在干什么,莫扎特说他正在写钢琴协奏曲。父亲把五线谱纸拿过来一看,激动得流出了眼泪,他对朋友说:“你看,他写的这些又正确又富有意义啊!”天资加上勤奋和用心,这就是神童莫扎特!

11、卡莉·菲奥里纳:从母亲那里受益匪浅

惠普前任女掌门卡莉。菲奥里纳曾是男性主导的硅谷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精明强干、坚忍不拔的卡莉曾两度荣登财富“最有权威的女企业家”榜首,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卡莉从小就受母亲影响,从母亲那里学到了坚强、博学和热爱生活,并受益一生。

卡莉出生于美国得州一个带有欧洲血统的家庭。父亲是联邦法院的法官,母亲则是一位艺术家。在童年的卡莉心中,母亲一直是她最崇敬的人。母亲热爱生活,教卡莉做人的道理,使卡莉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卡莉童年时代随父母游历了不少国家,不仅开拓了眼界,更培养了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这对她成为一个有勇气、有魄力、自信并热爱生活的人也不无影响。

12、欧阳修

欧阳修晚年,每天把生平所写的文字,加以修改,用心极苦。他的夫人叫他不要修改了,说:何必这样折磨自己?难道还怕老师责骂?欧阳修笑道:不怕先生骂,却怕后人笑。

13、约翰逊

约翰逊博士,他的父亲经营一个大旧书摊。有一次,距离不远处有个节目,大家都去赶集,这天正下着雨,他的父亲想要约翰博士分一部份书籍,运到赶集的地方去贩卖。他的父亲接连呼唤他三次,要他去,可是约翰逊博士这时正专心阅读一本又厚又大的书,竟假装听不见,也不理睬,父亲叹了一口气,只得自己亲自去了。这时候,约翰逊博士年十八岁。五十年后,有一天中午十一时,当地人看见这个体态臃肿的老年人,跪在街心,他把帽子夹在腋下,拐杖放在一边,低头跪在太阳下,热泪直流。这时约翰逊博士业已成名,大家都来看他,他对大家说:五十年前的同一天,同一时刻,我不听父亲的话,现在我跪在这里忏悔!

14、牛顿

牛顿研究学问非常专心。有一次,朋友请客,席间,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于是叮嘱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见牛顿回来,只好去看个究竟。原来牛顿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项实验的做法,到家后,就一头栽进实验室,做起实验,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一乾二净。又有一次,他饿了,煮鸡蛋吃,却一边想问题,一边把鸡蛋放进锅子中,等问题解决了,想吃鸡蛋时,揭开锅盖,捞起的竟是自己的怀表。

15、卓别林

卓别林能编,能导,能演,是不可多得的全能影人。有一次,他召开影片摄制会议,一只苍蝇在他四周绕着圈子飞。起初他用手打几下,没有打到,就要了一个苍蝇拍。会议进行中,他就握着苍蝇拍,摆出打苍蝇的姿态,眼睛狠狠地望着那苍蝇。可是打了三次,都没有打到。后来苍蝇就在他面前的桌上,他慢慢地拿起苍蝇拍,正要作死命一击时,忽然放下手中武器,让苍蝇飞走。旁边在座的人看了,就说:为什么你不把它打死?这位谐星耸了耸肩,说:这只不是方才那只!

下载二十七个古今中外名人故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十七个古今中外名人故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今中外名人故事 (5000字)

    一、中国现代作家: 文坛巨匠---老舍 几十年的默默创作,几十年的热血挥洒.他手握尖笔抒写世态人情.他的语言生动幽默,他的情感真挚感人.风雨的洗刷使他从一名文艺界的小卒晋升......

    古今中外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精选合集)

    古今中外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诗句都是告诫人们:人生有限,必须惜时如金,切莫把宝贵的光阴虚掷,而要趁青春有为之时多学一点,多做几番事业。下面整理了古今中外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欢......

    古今中外名人感恩父母的故事

    感恩父母的诗歌 当太阳还不曾升起时, 我的心就早已飞翔在蓝天之上 俯看这尘世间的一切 我悄然的流下了一滴感动的泪水 够了 那只需要一滴 就足以表达 我此时荡漾的心 天! 那......

    古今中外名人感恩父母的故事

    古今中外名人感恩父母的故事 事例一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

    古今中外的名人抗拒诱惑的故事

    古今中外的名人抗拒诱惑的故事(附例文) 标签: 分类: 写作素材以廉为宝 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 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

    古今中外名人事例

    古今中外名人事例: 1.卧薪尝胆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吴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负重伤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

    古今中外名人例子

    古今中外名人例子 古今中外名人事例 1、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李时珍,明朝人,是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家世代行医,他的父亲医术很高,给病人看病常常不收诊费,就是不......

    古今中外名人学习故事思考与感悟

    段新(网名duanxinxyz):古今中外名人学习故事思考与感悟 目 录 一、中国古代 赶快把蜡烛点起来/2 伯牙学琴访“名师”/3 王充读书/3 王羲之学书法/3 王羲之吃墨/4 葛洪抄书夜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