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电影观后感
教育电影观后感
虽然学过了很多专业课,但我还是觉得自己无法写出比较专业的论文来表达自己的感想。所以还是选择写关于看过的电影的一些感想,第一次这样关心教育的眼光来看电影,的确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
老师在大一的时候给我们放了很多电影《大一新生》、《小孩不笨》、《放牛班的春天》,也许是因为自己还不够“老”,不理解其中的意义。但是到了大二又看了《死亡诗社》以及《蒙娜丽莎的微笑》忽然觉得明白了很多,关于当一个教师,关于教育。
简介一下《蒙娜丽莎的微笑》,背景是五十年代的美国,一个被誉为“没有男子的常青藤”的卫斯理女子学院,来了一个艺术史女教师,一个接受了自由改革思想,想让女性重新找回自我,不要做男人或者是婚姻的附庸的女子。这个学院里的学生都是家庭非常好的,这些女孩子从小也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们可以做得更好,但是他们却个个都被塑造成想尽快结婚,嫁个好男人的家庭主妇。难道这真是她们想要的吗?
有些人把《蒙娜丽莎的微笑》比作女版的《死亡诗社》,但是最不同的是过程也是结果,她胜利了,赢得了同学们的理解,改变了她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让她们重新审视这个世界。而不像《死亡诗社》的惨烈,甚至有流血的牺牲。
这些教师是令人尊敬的,他们是负责任的教师,不仅教的是知识,更是思想,灵魂。他们个性鲜活,教法独特,富有激情,致力于学生真正的理解,并不是单纯的记得。鼓励学生,激发学生自己思考的能力。
影片中学生们的改变是令人热血沸腾的,看着那些在教师们的激发下鲜活,飞扬的笑容,身姿。那群暴力,冷漠的孩子,站在一起合唱出美丽的声音;那些只知道背别人对画的评价的女生,最终画出了属于自己的向日葵;那些被教室课本束缚的男孩撕下课本,在操场上奔跑喧闹。我由衷的感到高兴。
但是当这样的一个教师并不是难么容易的事,我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父母都是教师,经常见他们讨论一些在他们嘴里背称为“油盐不浸”的学生。也许没有教师不关心自己的学生,但要一位教师了解他们的学生,并不是容易的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特别是对于一些老师来说,理解比他们小很多岁的学生,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就如老师在课上说的课改会举步维艰,更不必说像影片所处的那个时代与旧思想,旧权威作斗争。
《死亡诗社》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的世界。是所有的革新最终都被人接受的吗?在更多的时候,新生的思想都被所谓的权威扼杀。
剧中的尼尔,每次不情愿却不得不对自己父亲说“Yes,sir”的时候,都让我想到当年的自己。
每个人都经历过青春的成长和叛逆,社会,学校和家庭所创造的环境使我们慢慢磨平了自己的棱角,每一个学生都反对教条化的学习方式,但是,现实中的我们正在接受这样的教育方式。或许我们的生活中有人勇敢地站出来走自己的道路,但绝大部分人只好随波逐流,封闭了自己的一切。
也许必须要流血才能唤醒人们浑浑噩噩的思想,才能看清楚自己所处的环境。
“我走进丛林,因为我想生活的有意义,我希望能够生活的深刻,汲取生命中所有精华,而不是当我死了的时候,发现自己从没活过”。也正告诉所有的教育者,教育的目的是希望每一个渴求知识的人,都能够寻找到自身的价值,从而更精彩的活着。
第二篇:教育电影赏析观后感
《教育电影赏析》电影观后感 生物系10101910206 覃荣华
最近,老师让我们看了几部跟教育有关的电影、纪录片,说实话,若在平时,这些电影看看、笑笑就过去了,没有去思考电影背后的意义。这次站在教育的角度去赏析电影,感触颇多。
《初潮》是我们看的第一部纪录片,纪录片真实地记录了上海一所学校五年级的学生生活,在整个放映过程中,孩子们的天真、可爱让我们忍俊不禁。在这些活波、纯朴孩子们生活的背后,有多少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呢?这部纪录片有几个画面让我印象深刻。第一个是数学老师为了鼓励学生学习,在发放完试卷之后,大声说到:”XXX,XX,和XXX三位同学在这次考试中粗心大意,拉了我们班级的后腿,同学们,你说我们能原谅他们么?“全班同学高声叫喊着” 不能原谅“。被指为班级祸首的三位同学感觉孤立无援,有的将头埋入衣领,有的低头垂目,无声哭泣,周围的同学没有哪一位向他们伸出援手,反而脸上带着”幸好不是我,我也帮不了你的“庆幸全身远祸的表情。而在整个电影中,一直贯穿着数学老师对每次测验成绩的分析比较,有XX分是由于XX个学生粗心造成的,最高分多少,最低分多少这样的话语。学生们可能早以习以为常,在老师唯分数论的教育下,学生们一切都围绕着分数转。一个学生考了90多分,他说的话竟然是觉得自己考得太差了,在这个班里面89分竟然是最低的成绩,学生的压力可想而知。我觉得老师不应该整天拿分数说事,更不应该公开就分数而点名,这会让学生感觉很丢脸,也会对老师产生意见,更有甚者学生会因此讨厌这门课程。电影中的数学老师三次分析测验的结果,每次都大同小异,可见她这样的教学方法并没有让学生进步,并没有真正地解决问题。在这部纪录片中没有出现英语老师的身影,但学生们的英语舞台剧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平时捣蛋调皮的孩子英语也可以说得那么好,英语老师这样的教学方法就与数学老师形成鲜明对比。老师在教学上要创新、要与时俱进,语文老师不能每天都在概括段落大意,英语老师也不要光讲一下干巴巴的语法,老师要能技巧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又何愁学生不想学、学不好。第二个震撼我的是学生们在检查视力的时候,一个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近视!他们都还是没有发育完全的孩子,但是身体已经有了残缺,这是怎样的代价!难道我们的学习是以我们的身体为代价吗,学生们的视力一代不如一代,除了如今电子产品的普及,我们的学业负担重也是重要的原因。减负这个口号喊了好几年,但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谈何容易,这需要国家、学校、老师、家长、学生的共同努力。第三个是小穆的琴声,小穆每天都要练琴,我不知道每次对小穆弹琴的特写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她的琴声有传递什么信息吗?我不知道她是不是喜欢练琴,但我想白天繁重的学习,回来还要练琴一定很累。这样的事情平时屡见不鲜,我们的家长抱着“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思想,为我们的孩子报各种各样的班,也不管他们愿不愿意学。我们的孩子好不容易盼来了周末,却又在各种班间奔走。家长不能一味地给孩子报各种班,应该遵循孩子们的意愿和兴趣,不能盲目跟风,别人报我也报。第四个是班主任老师的一段独白,这跟她平时对学生说的很不一样。的确成绩好的能力不一定强,成绩不好的学生能力也未必差,成绩不代表一切。这些道理老师都明白,但有多少老师能做到不以成绩的好坏去衡量一个学生呢。这也让我自己思考,以后我走上教师的讲台,我自己是否能做到吗。在中国这样的一个教育体制下,我是否有勇气、有能力摆脱中考、高考的束缚,进行不一样的教学。我希望我能做到,我会为之努力。
《大师来访》也给人启迪,纽约爱乐乐团的演奏家们随机选出了6个少年,在短短3天时间内,通过与他们游戏,给他们灵感,不断鼓励他们,使他们创造出了自己的作品,并且在舞台上演出。在整个过程中,我没有听到演奏家们对孩子们有任何的批评,也没有对孩子们的作品有任何的修改,而是赞美与鼓励。而我们的孩子们作的曲都很好,旋律感很强,让人无法想象这是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写出来的。反观我们中国的老师,当个小女孩想让老师帮忙找人合奏她作的曲时,这个老师却一直在说作曲是一件多么专业的事,需要很多方面的能力,留给小女孩的只有失望和眼泪。但小女孩并没有要创造出多么优秀的作品来,只是一个尝试,就这么一个简单的要求就被拒绝了。其实在我的眼中,我们中国的老师很多都是这个样子,对于学生一些创新或说超出他们想象的想法总是抱着怀疑的态度,他们没有放手让学生去做,而是质疑学生的能力,他们总是担心着担心那,孩子们没有长辈的认可,也不敢贸然尝试,在一定程度上,这也制约着我们总是的创新能力。我们的家长也是一样,在孩子们想学走路的时候,怕他们的摔倒,就把他们抱在怀里;在孩子们想学做菜的时候,怕他们被刀切到手,就不让他们做,所以今天的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人担忧。孩子的潜能是很大的,我们要相信我们的孩子,不要打击他,羞辱他,而是一个给予他们鼓励,相信他们有能力去做他们想做的事,就算没有成功也没有关系,不能把他们的创造扼杀。我们老师说:“教育是帮助受教育者实现他未受教育时不能实现的境界”。这应该是最好的解释吧。
《非常教师》跟以前看的一部叫《热血教师》的电影情节差不多,都是一个没有人愿意接管的班,班上学生都是来自贫民区,有的父母吸毒、坐牢,有的家里有近十个孩子。没有人相信他们可以学好。但老师相信了,告诉他们,人生是自己决定的。
没有人爱那些被遗弃的孩子,她爱他们,家访、请他们吃饭,告诉他们她多爱这些可爱的孩子们。让学生愿意去学习,很重要的是消除他们的自卑感,让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做到;让他们知道,老师们相信他们可以做到。最后,这些“问题”学生都开始认真学习,并与庄老师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体会是:爱你的每一个学生,关心你的每一个学生。教育就是教其心,育其身,教育就是爱的教育,让学生知道有人爱他,他才会爱自己,珍惜自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努力的老师。
《21世纪的教学方法:变革的根源》则讲述了一个历史老师耳目一新的教学方法,她通过搜查学生的包来让学生感受“权利”的含义,并启发学生思考古代国王建立殖民地对民众权利的剥夺,从而与历史联系起来。她还让学生去搜集资料,并模拟法庭,让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我想我在银行的教学实践也应学习她,不要一股脑就告诉学生,而是让他通过自己的实践去发现。中国的教育大多都是“填鸭式”,一味地灌给学生,也不管学生是不是真的理解;而学生也都只知道死记硬背,考试完了也就忘了。这样的教育没有任何的意义,我们应该让学生有所思考,有所感悟,通过学习增长见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悲剧重演。
通过这些片子看到了很多优秀的老师的教学方式,也看到中国教育的毛病。郎咸平说中国的教育只是在培养廉价的劳动力。有时候在想我们考上大学是为了什么,很多人也许都是为了找到一个好工作,但有哪个国家的教育是为了找到一个好工作呢。我们的梦想从小时候的“想当一个科学家”,到“考上重点高中”再到“考上好的大学”,考上大学后却“不知干什么”。很多人在批评我们的教育体制,诚然,我们的教育体制不完善,可能它就是错的,但别人的体制就不一定好,不一定适合我们。我们要在实际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变自己的不足,这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要想我们要把我们的学生教育成什么样的人,而不是一个考试机器;我们怎样让我们的学生乐于学习,懂得学习,懂得做人,这将是我们终身学习和思考的问题。
PS:很多人对现今的教育不满,探索各式的教育,开办学堂,有一个“今日学堂”,它的一些观点和做法值得我们思考,也许我们能从中解决我们的疑惑。http://blog.sina.com.cn/u/1333581473
第三篇:教育电影赏析观后感
教育·教师
教育·教师
——教育电影赏析课后感
孟宪承书院 念智伟 10121530143 对于教育也许已经听多了无数次,对于教师那更是从上小学开始就一直陪伴着我们成长,但是对于教育的真正内涵是什么?教师又应该怎么来做教育?以前却几乎没有静下心来想过,总觉得这个离自己很遥远,但是对于一个已经大三的免费师范生来说,现在思考这个问题已经很有必要了,很快就将要走上教育的工作岗位,思考这些问题就显得迫在眉睫。经过了短短几周的教育电影赏析的课程之后,课程引起了我对以后即将走上的教育之路进行了思考,下面我就来谈谈这些具体思考问题。
当在看这些纪录片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呈现出对外国的教师的教学方式一致好评而对国内教师则基本上都是持否认的态度。当我看的时候我也觉得国内的教师的教学方式确实是很死板,相比于国外的教学方式很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也很想给国外的教师点一个大大的赞,然后对国内的教师发出一连串的抱怨,以宣泄自己对教育的不满。
可是自己冷静下来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难道是咋们国内的老师就比国外的差吗?或者是国内的教师就是丧心病狂一定要逼着学生考高分吗?又或者是国内的教师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的思维和能力吗?我想答案应该都不是肯定的。也许国内的教师业也意识到了自己教学方法会导致的问题,是不利于学生们将来的发展的,但是他们又能怎么办呢?
我觉得之所以国内的教师这样上课,是因为我国基础教育强调的是知识体系,教学目标更多的表现为“只是导向型目标”,尽可能的让学生掌握更多更难的理论知识。其中我觉得影响最大的还是国内的教学评价。国内的教学评价过分强调的是甄别和选拔的功能。这就会产生出大家所熟悉的像《初潮》里面的那个数学老师那样类型的教师,她那么看重成绩,直接不能容忍班里的学生犯一点小错误,每一次考试之后都很关注自己的成绩,追求的是答案能够全部做对,班级的数学平均分能够越高越好,对于分数不高的同学就会受到直接点名的批评。这就是学校以及家长在高中和大学的入学需求的指挥棒下,只注重最终的考试成绩,完全忽略其受教育的过程而导致教师不得不采用这种应试的教育方式。老师也是生活
教育电影赏析
教育·教师
在社会上的人,他是需要生活的,是需要得到社会认可的,而社会认可的依据就是能否教出考得高分的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这些老师又能怎么办呢?这难道又完全是老师的错吗?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卢安克》中讲到卢安克首先是到一个中学当志愿者,但是因为其教学方式独特,而且其所教学的班级成绩一直很差而最终被学校辞退,最后几经波折去了一个偏僻的农村。对于卢安克来说,他是一个志愿者,他心中追求的是自由,他去什么地方教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实现他自己的理想,所以中学不要他他可以选择去农村,去小学。可是对于国内的大多数人来说咋们的思想境界根本无法达到他这么高尚,大家很关注自己的生活,如果被辞职意味着什么。为了能够生活,能够得到学校的认可老师也只有按照学校要求,培养出能够考高分学生。
所以,当我们在批评这些国内教师的时候是否应该更多的去思考导致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同时也需要同情这些教师,因为从某种角度上来学他们也只不过是受害者罢了。
当认识到这种教学现象出现的本质之后,那我们是否应该来想一想我们该怎么办呢?也许我们也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教育工作着,根本没能力去改变整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我们总是要受到教育体制的制约,这是一个没办法改变的现实,我们也不可能影响到所有的学生,但是我们尽可能的让自己不要被体制所同化,二十应该在体制之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尽可能的去影响自己所有接触到的每一位学生。让我们带着枷锁还要尽可能的把舞蹈跳完跳好。
下面是我在经过几周的教育电影赏析之后对自己未来的教育工作之路的一个思考与建议。
一、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不一样的学生有不一样性格,每一个教师将来都会遇到各种类型的学生,教师需要尊重每一个人的个性。《初潮》中一个班级内不同的学生性格各异,作为老师应该关注每一个人,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教育引导方式。教师还应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然后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长处。
虽然我们可能很难像卢安克那样把自己完全都奉献给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培养学生上,但是我们在自己能够抽出来的时间尽可能多的用来关心自己学生的学习生活,给他们积极向上的引导.要容忍学生犯错,当他们
教育电影赏析
教育·教师
犯错误的时候不应该置之不顾,但是也不一定就必须得按照所谓的规定来照章办事,我们应该拥有一颗宽容的心,耐心的讲解,尽量采用劝说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尽量避免使用极端暴力的手段。
在做班级管理工作的时候尽可能的做到既照顾大局又要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绝对不能放弃任何一个人。
二、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要想做的出色,那么他对这件事情就必须有着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才有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才可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也才能取得好成绩。
至于教师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就各不相同了,不一样的老师,不一样的课程所采取的方式也不一样。我是物理学专业的,以后要从事的是物理老师的工作,所以我以物理为例。提到物理大部分的学生都会感叹,都觉得这是一门很难的学科。不可否认,物理这门学科的难度确实不小,从我们国家的知识结构来看,我们初中生的难度就是美国的高中生的难度。所以对于这么一门有一定难度的学科兴趣就显得更为重要了。物理是一门与生活十分接近的学科,如果我们上课的时候可以把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利用物理学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不是按照课本来让同学们死记硬背。如果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学好物理我们的现实生活才会更精彩。例如,当我们在讲解电流的热效应的问题时,我们没有必要去刻板的记忆热效应的概念是什么,而只要告诉同学们用手去感受一下发光的灯泡的温度即可。也许后者更形象更具有说服力同学们也将会有更深刻的记忆。
如果能够让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然后看到实验现象的话一定会比他们直接死记书本上的结论有用的多。所以物理一定不能离开实验,要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们多做实验,现在有很多中学老师为了赶进度,基本上是不做物理实验的,都是让学生自己记住实验结论,刻板的记忆怎么可能引起学会的兴趣呢?
学好物理需要的不仅仅是好的记忆力,还需要会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更多的让学生来思考问题,让他们自己提出“为什么”,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经过自己的努力来找出答案,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够让学生记得更牢靠。
教育电影赏析
教育·教师
三、教师要激发学生自主思考能力
也许现在当学生高中毕业时我们的评价标准就是看看这个学生的高考分数是多少,能够录取到什么样的好大学,大部分人却都忽略了这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忽略了这个学生是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还是只是一个机械的搬运工。但是当我们走上教育岗位之后,应该更注重在平常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激发他们自主思考的能力。
就物理而言,也许我们直接利用一个物理结论公式来解题的时候肯定会很快也很轻松,但是如果我们再去考虑这个公式是如何获得的,以及其使用条件或许就不会那么轻松了。但是我们再思考这个物理公式的来源之时其实就是在复原科学家们当时做实验时的思路,虽然这个过程可能不是容易的,但是只要我们理解掌握了之后学生就会拥有这种思维的方式,这才是学习的本质所在。
在上课的时候多引导学生问几个为什么,学物理只有多问为什么,当有了为什么之后不是立刻去使用课本来找出答案,而应该经过自己的思考,推理来解答,作为老师首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如何来思考,最终让他们自己找到解决的答案。
就像纪录片《大师来了》,短短三天的时间却能够让学生们自己创作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作品,这就是自主思考的能力,我们做教学工作不久应该这样吗?我们的工作主要应该是作为一个引导者,而不应该是一个标准答案的公布者。
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能够付诸实践活动,学习再多的理论知识如果无法应用到现实生活中那也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所以作为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锻炼能力。鼓励学生们利用假期的时间参加各种社区活动。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需要教师在课下布置作业的时候应该往实践活动方向倾向,使同学们能够做到文化理论知识实际相结合,能够让同学们获得直接经验。如果注重实践锻炼那么也许我们的爱国情怀就不需要通过死板的去背那些根本就不理解是什么含义的爱过性的语句,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证明自己的爱国之心,也来体会和理解爱国的含义。
以上四点就是我希望以后在我们教学工作岗位上希望做到的,作为教师我们重要的应该是注重对学生的心灵和精神的影响,而不是过多的注重形式的教育。教师到底是要让学生“学会”什么呢还是让他们“会学”什么?我觉得答案应该
教育电影赏析
教育·教师
是让他们会学,只有“会学”之后才可能“学会”。
教育·教师,教师·教育只有做一个优秀的教师才可能有成功的教育。
教育电影赏析
第四篇:党员教育电影观后感
观后感
时间的年轮碾过的岁月于后人而言是一曲悠扬的赞歌,荟萃的不仅是研读历史带来的明智,更多的是看那时的人,那时的物,焕发由心而生的思考,触那时的景,甚是反思自己的人生。
诚然,对于历史,涌起的除了那份惊叹,那份敬仰,还有的是心灵的洗涤。于今时今世,于当代社会该有的姿态去生活,不断努力提升自身的价值。
正如这次观看的影片,展示出的是上世纪老一辈革命家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甚至是生命。那样的毅力,那样的坚定,那样的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念,超越了所有。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将党的宗旨体现得淋漓尽致。像焦裕禄,兢兢业业、克自奉公,尽毕生心血将终身都放在了事业上,虽然他已不在人世,可却作为一个活的丰碑永远立在了人们的心中。这样的例子有许许多多,可以说是罄竹难书,也正是因为有他们的无私奉献,勇于牺牲,才为祖国的建设,国家的富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若是没有他们的努力,今天的发展道路就不会如此平坦,也就没有今天的成就。
经过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的坚持不懈和努力奋斗,使得今天的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一颗璀璨的明珠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把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行的有声有色。用实际行动证明共产党的坚持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正确的指导了中国烦人发展。毋庸置疑,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坚持共产主义信念,坚持共产党信念是每一位合格的共产党员该有的素养。只有思想上具备了无私奉献的精神,做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才会在实际行动中内化党的宗旨,才回将党的宗旨融于实践,才会是一个合格的优秀的共产党员,才能成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应保持高度的警惕性,用更加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尽自己所能,找准自己位置和方向而去努力奋斗。当今社会,“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没有了残酷的战争,但是并不是说就可以安于现状,只享受,只索取而不付出。要明白国与国之间的纷争仍然存在,国际、国内矛盾仍不可消除,我们都深知只有祖国强大了,人民富裕了,才会得到国际的认可,公信力与影响力才会得到增强。所以,作为一个自然人,是满足生存与自身发展的需要而存在,但作为一个社会人,更多的是在社会中学有所成,找准自己的位置,不断提升个人素养,发挥在社会这个大团体中的作用。在服务社会,服务集体的同时,也服务了自己。正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当然,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首要任务是学习,共产党员只有精通自身业务,在所学领域有所成就,才能在以后的社会发展中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作用。当然,学习不是一时的事,更是一辈子的事,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睿智自己,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有先进性和与时俱进。于我而言,会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保持与党中央的高度一致,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做到事事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不断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方针、政策、路线等相关知识。用实际行动去践行自己的信念与坚持,学习和传承老一辈革命家的奉献精神,将无私奉献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作为一生的夙愿和追求。
11材料 蒋泽儒
第五篇:党员教育电影观后感
观后感
时间的年轮碾过的岁月于后人而言是一曲悠扬的赞歌,荟萃的不仅是研读历史带来的明智,更多的是看那时的人,那时的物,焕发由心而生的思考,触那时的景,甚是反思自己的人生。
诚然,对于历史,涌起的除了那份惊叹,那份敬仰,还有的是心灵的洗涤。于今时今世,于当代社会该有的姿态去生活,不断努力提升自身的价值。
正如这次观看的影片,展示出的是上世纪老一辈革命家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甚至是生命。那样的毅力,那样的坚定,那样的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念,超越了所有。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将党的宗旨体现得淋漓尽致。像焦裕禄,兢兢业业、克自奉公,尽毕生心血将终身都放在了事业上,虽然他已不在人世,可却作为一个活的丰碑永远立在了人们的心中。这样的例子有许许多多,可以说是罄竹难书,也正是因为有他们的无私奉献,勇于牺牲,才为祖国的建设,国家的富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若是没有他们的努力,今天的发展道路就不会如此平坦,也就没有今天的成就。
经过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的坚持不懈和努力奋斗,使得今天的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一颗璀璨的明珠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把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行的有声有色。用实
际行动证明共产党的坚持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正确的指导了中国烦人发展。毋庸置疑,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坚持共产主义信念,坚持共产党信念是每一位合格的共产党员该有的素养。只有思想上具备了无私奉献的精神,做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才会在实际行动中内化党的宗旨,才回将党的宗旨融于实践,才会是一个合格的优秀的共产党员,才能成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应保持高度的警惕性,用更加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尽自己所能,找准自己位置和方向而去努力奋斗。当今社会,“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没有了残酷的战争,但是并不是说就可以安于现状,只享受,只索取而不付出。要明白国与国之间的纷争仍然存在,国际、国内矛盾仍不可消除,我们都深知只有祖国强大了,人民富裕了,才会得到国际的认可,公信力与影响力才会得到增强。所以,作为一个自然人,是满足生存与自身发展的需要而存在,但作为一个社会人,更多的是在社会中学有所成,找准自己的位置,不断提升个人素养,发挥在社会这个大团体中的作用。在服务社会,服务集体的同时,也服务了自己。正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当然,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首要任务是学习,共产党员
只有精通自身业务,在所学领域有所成就,才能在以后的社会发展中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作用。当然,学习不是一时的事,更是一辈子的事,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睿智自己,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有先进性和与时俱进。于我而言,会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保持与党中央的高度一致,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做到事事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不断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方针、政策、路线等相关知识。用实际行动去践行自己的信念与坚持,学习和传承老一辈革命家的奉献精神,将无私奉献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作为一生的夙愿和追求。
11材料 蒋泽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