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革命小英雄故事
小交通员潘冬子
1934年秋,主力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参加了主力红军的父亲出发前给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冬子把它当作宝贝似的收藏了起来。
红军一走,大土豪胡汉三又回来了,柳溪又陷入了白色恐怖之中。冬子的母亲作为游击队的交通员,走东村奔西庄地传达着党的精神。在一次行动中,冬子妈被胡汉三的“靖卫团”围困在燃烧着熊熊烈火的草屋内……母亲的从容就义,使小冬子突然长大了许多,他怀揣爸爸留下的红星,承担起了游击队交通员工作。他为山上游击队筹盐,巧妙地躲过了“靖卫团”的搜查。冬子还机灵地做了米店的伙计,搞到了确切的情报,破坏了胡汉三的搜山计划。冬子在沉着自如地对付了胡汉三的多次试探和盘问后,抓住良机,砍死了胡汉三。
1938年,江南游击队准备开赴抗日前线,冬子和父亲又见面了。他带上那颗保存了多年的红星,成了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
小侦察员张嘎
抗战时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嘎子历经艰辛,找到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他配合侦察员罗金保执行任务,表现得勇敢、机智。但嘎子毕竟还是一个活泼、淘气的孩子,他与小朋友胖墩摔跤输了还不讲道理,去堵胖墩家的烟囱。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一支手枪,竟偷偷把枪藏进了老鸦窝里,没有上缴。为攻打敌人岗楼,他奉命进城侦察时被捕。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鸦窝里的手枪主动拿出来上缴。队长正式宣布把手枪发给他使用。
儿童团团长海娃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草原英雄小姐妹
这是一个当年曾深深感动了全国人民的真实故事。
蒙族少女龙梅与玉荣是一对小姐妹。一天,她们利用假日自告奋勇为生产队放羊,不料半路上遇到暴风雪。羊群经不住暴风雪的袭击,顺着风势越走越远。姐妹俩冒着刺骨的风雪,一路保护着受惊的羊群。龙梅为救一只埋进雪里的羊和玉荣、羊群失散了。待她找到玉荣时,发现妹妹光着一只脚在走路,那只光脚已冻成了坨子了。龙梅急忙脱下自己的靴子给妹妹穿,可是靴子已冻在了脚上,脱不下来。她只好撕下了袍子的一角,包好妹妹冻僵的脚,背着她艰难地往前走,走着走着,终于倒了下去。由于铁路工人和寻找她们的公社书记等人及时赶到,姐妹俩和羊群都安全脱险。龙梅和玉荣受到了共青团中央的表扬。
两个小八路
1943年,八路军小战士孙大兴腿部受伤,组织决定派小卫生员武建华护理孙大兴,到敌占区我地下党员家中养伤。于是孙武两人便以木匠靳锡武的小学徒和刘大爷的外孙身份在刘集隐蔽起来。日伪军强拉民夫,在田镇长家囤积粮食。大兴和小武乘夜色钻进田镇长院内,放火烧了敌人的粮囤。他们的冒险行动打乱了组织的安排,受到了严厉的批评。日寇蓄谋更大的扫荡计划。一天,刘集的伪军中队突然开走,随即开来了一支莫名其妙的日军。老靳带着大兴和小武,摸清了敌人的真正意图。紧要关头,大兴毅然决定自己留下吸引敌人,让小武带情报向部队奔去。独立三团得到小武送来的情报,立即行动部署战斗。敌人遭到了歼灭性打击。
少年游击队
1934年,红军长征离开了江西革命根据地,留下的赤卫队员们,在县苏维埃李主席的领导下,决定到山里去坚持游击斗争。李主席的儿子苏保和他的朋友虎崽、水生、金要、细妹、冬牙子都想跟赤卫队去打游击,但因年纪太小,李主席与李公公都不让他们去。天黑时,孩子们悄悄离家去找红军,但找了一天也没找到。一行人刚被李公公带回村边,白匪团长带领匪徒闯进了村子,屠杀了全村人,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埋下了为亲人报仇的种子。于是,一支红色少年游击队在山中的岩洞里成立了。他们勇敢、机智地夺枪支、贴标语,消灭了不少敌人。在一次战斗中,李主席不幸被捕。孩子们在李公公的领导下,混入靖卫团,巧妙地救出了李主席,并打死了白匪团长。红孩子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茁壮成长起来。
第二篇:革命小英雄故事(注拼音)
xiǎozhēncháyuánzhānggā小侦察员张嘎
kàngzhànshíqīshēnghuïzàibáiyángdiàndexiǎonánháizhānggāyǔ抗战时期,生
活
在白
洋
淀的小
男
孩
张
嘎与wãiyīdeqīnrãnnǎinaixiāngyīwãimìngwâileyǎnhùzàijiāyǎngshāng唯一的亲人奶奶
相
依
为
命。为了掩护在家
养
伤debālùjūnzhēncháliánzhǎngzhōngliàngnǎinaiyīngyǒngdìxīshēng的八路军侦察连
长
钟
亮,奶
奶
英
勇地牺
牲zàirìjūndecìdāoxiàãrzhōngliàngyěbâidírãnzhuāzǒugǎzilìjīng在日军的刺刀下,而
钟
亮
也被敌人
抓
走。嘎子历
经jiānxīnzhǎodàobālùjūndāngshàngleyīmíngxiǎozhēncháyuántā艰辛,找到八路军,当
上
了一
名
小
侦
察
员。他pâihãzhēncháyuánluïjīnbǎozhíxíngrânwubiǎoxiàndãyǒnggǎn配合侦察员罗
金
保
执
行
任务,表
现得勇
敢、jīzhìdàngǎzibìjìngháishìyīgâhuïpōtáoqìdeháizitāyǔ机智。但嘎子毕竟
还
是一个活泼、淘气的孩子,他与xiǎopãngyǒupàngdūnshuāijiāoshūleháibùjiǎngdàolǐqùdǔpàngdūn小朋友胖墩
摔
跤
输了还
不
讲
道
理,去堵胖
墩jiādeyāncōngzàiyīcìzhàndîuzhōngtājiǎohuîledírãnyīzhī家的烟囱。在一次战
斗
中,他缴
获了敌人一支shǒuqiāngjìngtōutōubǎqiāngcángjìnlelǎoyāwōlǐmãiyǒu手枪,竟偷
偷把
枪
藏
进了老鸦窝里,没
有shàngjiǎowãigōngdǎdírãngǎnglïutāfângmìngjìnchãngzhēncháshí上缴。为攻打敌人
岗
楼,他
奉
命
进
城
侦
察
时bâibǔdāngbùduìgōngdǎgǎnglïushítāshâfǎzàilǐmiànfànghuǒ被捕。当部队攻
打
岗
楼
时,他设法在里
面
放
火,lǐyìngwàihãquánjiāndírãnjiùchūlelǎozhōngshūyětìnǎinaibào里应外合,全歼
敌人,救
出了老
钟
叔,也替奶
奶
报lechïuzhàndîujiãshùhîugǎzibǎcángzàilǎoyāwōlǐdeshǒuqiāng了仇。战斗结
束
后,嘎子把
藏
在老鸦窝里的手
枪zhǔdîngnáchūláishàngjiǎoduìzhǎngzhângshìxuānbùbǎshǒuqiāng主动拿出来上
缴
。队
长
正
式
宣
布把
手
枪fāgěitāshǐyîng发给他使 用。
ãrtïngtuántuánchánghǎiwá儿童团团长海娃
zhâgekàngrìxiǎoyīngxiïngdegùshìfāshēngzàihuáběikàngrì这个抗日小
英
雄的故事,发
生
在华
北
抗
日gēnjùdìsuìdelïngmãncūnãrtïngtuántuánchánghǎiwáměitiān
门
村
儿
童
团
团
长
海娃每天根据地。12岁的龙yímiànfàngyángyímiànfàngshàojiānshìzheqiánbianpíngchuān一面放羊,一
面
放
哨,监
视
着
前
边
平
川dìlǐdírãndejùdiǎnyìtiānpàolïulǐdeguǐzijìnshānqùqiǎng地里敌人的据点。一
天,炮
楼里的鬼子进
山
去
抢liángshilezhīshângxiàmāoyǎnsīlìnghãjǐgâguǐzibīngmínbīng粮食了,只剩
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
兵。民
兵zhōngduìzhǎnglǎozhàohuàleyīzhānggōngdǎpàolïudelùxiàntúbìng中队长老赵
画了一
张
攻
打
炮
楼的路线图,并xiěleyīfēngxìnzhǔnbâibǎtājiāogěibālùjūnzhāngliánzhǎng写了一封信准
备把它交
给八路军
张
连
长
。lǎozhàobǎsîngxìnderânwujiāogěileãrzǐhǎiwáhǎiwáyīkànxìnfēng老赵把送信的任务
交
给了儿子海娃。海娃一看
信
封shàngmianchālejīmáozhīdàoshìshífēnzhîngyàodetāgǎnzheyìqún上面插了鸡毛,知
道
是
十
分
重
要的,他赶
着一群yángzuîyǎnhùsîngxìnqùlemãixiǎngdàohǎiwázàishāngōulǐ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没
想
到,海娃在山
沟里pângshàngleguǐzitālíngjīyídîngbǎjīmáoxìnshuānzàile碰上了鬼子,他灵
机
一
动,把鸡毛信
拴
在了lǎotïuyángdewěibalǐmánguîleguǐzixiǎoduìzhǎngyílùshànghǎiwá“老头羊”的尾巴里,瞒
过了鬼子
小
队
长。一路
上
海娃shîujìnlezhãmïshēnyâhǎiwáhǎobùrïngyìcïngshuìdãxiàngsǐzhū受尽了折磨。深
夜海娃好不容易
从
睡
得
像
死猪yíyàngdeguǐzidetuǐfãnglǐliūlechūláitāgǎndàoyángjuànlǐ一样的鬼子的腿
缝
里溜了出
来。他赶
到
羊
圈里,xiǎoxīndìbǎjīmáoxìnqǔlexiàláiyìkǒuqìpǎolejǐlǐlùhîumian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
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后
面wěijūnyězhuīláilehǎiwáyîubâitāmenzhuāhuíqùtābǎguǐzidàidào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
被他们
抓
回去。他把鬼子带
到leyītiáoshānlùshàngguǐzideluïmǎbùnãngpádǒuqiàodeshānpō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
能爬陡
峭的山
坡,hǎiwáchãngjīpīnmìngwǎngshānshàngpáyùpáyùyuǎnguǐzikāiqiāng海娃乘机拼命
往
山
上
爬,愈爬愈
远,鬼子
开
枪dǎzhînglehǎiwádeshǒuhǎiwárěnzhetãnglākāisǎngzihǎn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
着
疼
拉开嗓
子
喊bālùjūnshūshūhǎiwábǎjīmáoxìnjiāogěilezhāngliánzhǎng“八路军叔叔……”海娃把鸡毛信
交
给了
张
连
长。
第三篇:革命小英雄李爱民的故事
抗日小英雄李爱民
抗日战争期间,在各个根据地普遍建立抗日儿童团,成千上万的少年儿童,参加了自己的组织。他们在党和抗日民主政府的领导下,跟大伯大叔大哥大姐们一起,积极地参加了对鬼子和汉奸的斗争。象太行山的儿童团,利用山区有利条件,用石头打鬼了,进行“石头战”。晋察冀边区的儿童团,响应党的“五不运动”的号召,坚决不上鬼了的学校念鬼子的书;不听鬼子的话,不参加鬼子会;不吃鬼子的糖;不要鬼子的东西;不见鬼子的面,不告诉鬼子一句实话;不受鬼子的骗,不参加鬼子的“少年团”。河北省行唐县儿童团小队长张六子,就是“五不运动”中的小英雄。在鬼子的一次“扫荡”中,张六子不幸被捕了。敌人把他绑在大树上,四周架起柴禾,逼他说出村里的干部是谁,粮食藏在什么地方,如果不说就要烧死他。张六子牢记“五不运动”的誓言,愤怒回答:“我不说!烧死我,我也不告诉你们!”他高呼“毛主席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最后壮烈地牺牲了。象张六子这样的小英雄,各个根据地都有。太行抗日儿童团的小英雄李爱民,也是其中的一个。
李爱民的家在太行山区武乡县白家庄,这里一开始建立儿童团,李爱民就当上了儿童团长。
1942年春的一天,八路军钟营长叫李爱民到东沟村去送一封“火急”信。从白家庄到东沟村要通过敌人的封锁线。李爱民接受了任务,把信藏在袜筒里的脚板底下,然后赶上一头小黑驴,带上草绳和镰刀,装作放毛驴、割草的孩子,大模大样地向东沟村方向走去。
当他快要进入敌人封锁区的时候,发现前面有个鬼子哨兵,李爱民不慌不忙地把小黑驴赶进草甸子,又抓起一把稀驴粪,抹在衣服,然后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弯下腰割起青草来。鬼子哨兵端着刺刀抢走上前来,对着李爱民一声嚎叫:“举起手来!”
李爱民心想,我现在扮的是放牲口的小孩,不能不听从鬼子的命令,就举起了两只手。
这时候,又过来一个日本军官,抓住李爱民的脖子,横眉竖眼地一边咕噜着:“大大的八路探子,抓起来„„”
“不„„不不是八路探子,我是放驴的孩子”。李爱民向草甸上一指,“那不是我的小黑驴吗!”
两个家伙捂住鼻子,把李爱民全身上下摸了个遍,就是没去摸鞋袜,所以什么也没搜着。敌人又威胁李爱民:“不说实话,死啦,死啦的!”说着,把子弹推上枪膛,“砰”的一声,真的打了一枪,子弹从李爱民的头顶上飞了过去。李爱民装出一副害怕的样子,嘴里可说得挺硬:“你们打死我也是放牲口的!”
日本军官把李爱民重新打量了一阵,见他穿得破破烂烂,满身是驴粪呆头呆脑地愣在那里,倒也象个放牲口的孩子,就和那哨兵咕噜起来。李爱民想,鬼子要再搜查我,搜出了信,我就把信夺过来吞进肚里。
忽然,日军驻地传来集合号声,两鬼子把李爱民踢倒在地,就跑步走了。
李爱民忍着疼痛,爬起来,赶着毛驴沿小道,溜过了敌人的封锁区,终于把信送到东沟村八路军部队。
第二天深夜,在民兵的配合下,东西两边的八路军一齐行动,拔掉了鬼子在这里进行“扫荡”的临时据点。
1943年5月,日寇占领了离白家庄三里地噃龙镇,不几天,又在李爱民的村里修了个炮楼,这一带的乡亲们都躲进了东沟的山沟里。
九月里,太行山的秋庄稼已经成熟了。这样好的庄稼总不能白白让鬼子抢去呀。民兵、自卫队决定带领群众回村边抢收庄稼。李爱民听说了一定要跟着去。武装主任被他缠得没办法,只好答应了他。
那天夜里,乌云密布,天黑得象锅底。人们摸到离白家庄炮楼不远的一块谷子地里,民兵们在四周放哨,乡亲们就挥起镰刀,“咔嚓咔嚓”地割起庄稼来。秋风一阵阵刮来,吹得谷子和玉米叶“哗哗”直响,正好掩盖了收割的声音。
一大块谷子地割完了,人们捆的捆、背的背,准备撤回山里去。这时候,东方已经蒙蒙发亮,远方传来一阵阵狗叫声。李爱民走到武装主任跟前说:“主任,回去的时候我在前头探路,如果发现了敌情,我就咳嗽三声。”
“好的。不过你要多加小心。”武装主任叮嘱他。
李爱民背着一小袋谷穗,走在最前面,不时地向远处了望。民兵和乡亲们背的背,挑的挑,跟李爱民保持一定的距离,走在后面。
眼看快要走出敌人占领区了,忽然,李爱民发现前面出现了几个黑乎乎的身影。他断定是敌人的流动哨,刚要扭回头往后边传话,只听枪栓“哗啦”一声,接着传来了敌人的问话:“干什么的?口令?”李爱民赶紧扭回头,使劲咳了三声。后面的队伍听到信号,赶快四下疏散开,钻进庄稼地里转移了。可是,李爱了已经暴露了,来不及躲藏,被敌人抓住。
几个鬼子把李爱民带到鬼子军官面前。一个翻译官大声盘问李爱民:
“小家伙,你是那里人?”
“白家庄的。”
“来这里干什么?”
“扛粮食!”李爱民指了下布袋。
鬼子军官听他是白家庄人,想从他口里得到一点八路军和民兵活动的情况,又命令翻译官追问:
“你们村谁是共产党?跑到哪里去了?”
“不知道!”
“告诉你,说了实话,放你回去,不说实话,瞧!”那家伙把冰冷的枪口,对准了李爱民的太阳穴。
“枪毙了我,也是不知道!”
敌人猜想李爱民不是一个普通的小孩,就把他吊在杨树上打了一顿,任凭敌人怎样毒打,李爱民的回答始终是三个字:“不知道!”
狡猾的敌人见来硬的不行,就给李爱民来软的。
“害怕的不要,小孩,皇军大大的爱护,说了大大的有赏。”敌人给李爱民松了绑,还拿了几块糖塞在李爱民的衣兜里。
“我才不稀罕你人的臭糖!”李爱民把糖抓出来,使劲摔在那两个敌人的脸上。
鬼子暴跳如雷,又对李爱民进行毒打,李爱民不愧是党教育出来的儿童团员,他斩钉截铁地说:“告诉你们,今天就是打死你们的小祖爷,我也不说!”
鬼子军官嚎叫:“他的死啦,死啦的!“两个鬼子用刺刀尖对着李爱民。
鬼子又追问李爱民:“土八路(指民兵)在哪里?”
鬼子军官又嚎叫:“你不说,死啦死啦的!”
“嘿,告诉你们吧!你们杀了我一个,杀不完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
鬼子的刺刀刺进了李爱民的胸膛。这位十二岁的小英雄,为了祖国和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年幼的生命。他那崇高的革命形象,却永远活在千百万少年儿童的心中。(选自《中国革命历史故事》
(五)57-62页)
第四篇:革命小故事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儿童团团长海娃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朱德的扁担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
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赵一曼
赵一曼出生于封建地主家庭。少年时代就接受了先进思想,勇于向传统观念和反动势力作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培养教育下,经过长期革命斗争锻炼,成长为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宝贵生命,成为全国最著名的抗日英烈之一。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无数党员干部和进步青年惨遭杀害。革命形势急转直下。许多人宣布脱离了共产党,军校里的学生中也有一部分出现了动摇。赵一曼却坚决地表示: “不,我决不回头,我要战斗下去,继续奋斗下去。”军校决定由留在后方的叶挺率领第11军第24师赴前线攻打叛军,并把军校全体同学编为中央独立师,赵一曼随军校女生队被编为政治连,受叶挺指挥,开赴前线。五月十七日早晨五点钟,女生队分两路出发,一路到金口,一路到纸坊。我们高举‘中央独立师’军旗和许多面锦旗,号兵吹着进行曲,向望山门车站前进。”赵一曼和女生队沿途张贴标语,向群众宣传“我们是革命的军队,是保护人民大众的”。在炮火连天的火线上,赵一曼和女生队的学员紧跟作战的男学员部队,投入了紧张的抢救伤员的工作。不顾子弹在头上尖叫,把受伤的战友抬下火线,热情地为他们包扎、换药、喂药。这次从出征到返校共34天。在这34天里,赵一曼“历尽艰难困苦,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
<小兵张嘎> 抗日战争时期,冀中白洋淀有个聪明勇敢的男孩叫张嘎。在鬼子的一次突袭中,张嘎目睹奶奶为掩护八路军被鬼子打死和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被抓,因此悲痛欲绝,决心报仇,毅然出发去寻找打鬼子的游击队伍。在路上,他误把游击队排长罗金保当作汉奸,想缴他的枪而闹出笑话。后来,人小鬼大的张嘎缴了胖翻译的“真家伙”。为了不让队长把枪收回去,他竟动了“嘎”气,将枪藏到了老鸹窝里。经过区队长的教育,张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一次战斗中,他受了伤在老乡家里修养。在游击队攻打敌人岗楼时,他偷偷从老乡家里跑回参战,不幸在进城侦察时被捕。在敌人面前,张嘎刚强不屈,并在战斗中逃了出来,并配合游击队拔掉岗楼,救出钟亮。战斗胜利了,区队长代表部队表扬了张嘎,奖励给他一支真正的小手枪。张嘎终于成了一名出色的小侦察员。
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
王二小牺牲时才七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王二小的动人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创作了后来传唱全中国的著名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
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九月十六那天早上,敌人向一条山沟扫荡,山沟里掩护着后方机关,掩护着几千老乡。
正在那十分危急的时候,敌人快要走到山口,昏头昏脑地迷失了方向,抓住了二小要他带路。
二小他顺从地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我们的埋伏圈,四下里乒乓乒乓响起了枪炮,敌人才知道受了骗。
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我们那十三岁的二小,可怜他死得这样惨。
干部和老乡得到了安全,他却睡在冰冷的山间,他的脸上含着微笑,他的血染红蓝的天。
秋风吹遍了每个村庄,它把这个动人的故事传扬,每一个村庄都含着眼泪,歌唱着二小放牛郎。
权一腔热血洒太行
1942年5月25日凌晨,一场激烈的战斗在山西辽县(今左权县)展开,3万日军精锐部队将八路军总部包围于辽县麻田以东的南艾铺一带。
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八路军总部领导当机立断,分兵突围。几经搏杀,八路军总部安全突围。但是,年仅37岁的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在率领部分机关干部突围时,不幸壮烈牺牲。作为八路军的高级将领,左权放弃了一切个人突围的机会,舍生取义,尽忠职守,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太行山脉。
敌人退去后,总部警卫连战士登上十字岭,买了附近老乡的棺材,找到了左权的遗体并就地掩埋。但左权的英灵并没有得到安息,日军截获到我方“左权失踪”的电报又杀了回来,在十字岭挖出了左权的棺材,打开后给遗体照了相,登在了敌伪报纸上。敌人的暴行一时间让山河失色,大地举悲,复仇的呼声响彻华北。1942年10月10日,八路军总部在河北涉县莲花山下挑选了一块风景秀丽之处为左权举行公葬仪式,参加公葬的除八路军总部和129师总部的全体同志外,还有五千多军民。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罗瑞卿在墓前说:“给烈士们行礼并没有完事,今后还要做3件事情,第一件是报仇,第二件是报仇,第三件还是报仇。” 一时间“为左权报仇,誓将抗日战争进行到底”的呼声响彻天地。
小交通员潘冬子
1934年秋,主力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参加了主力红军的父亲出发前给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冬子把它当作宝贝似的收藏了起来。
红军一走,大土豪胡汉三又回来了,柳溪又陷入了白色恐怖之中。冬子的母亲作为游击队的交通员,走东村奔西庄地传达着党的精神。在一次行动中,冬子妈被胡汉三的“靖卫团”围困在燃烧着熊熊烈火的草屋内……母亲的从容就义,使小冬子突然长大了许多,他怀揣爸爸留下的红星,承担起了游击队交通员工作。他为山上游击队筹盐,巧妙地躲过了“靖卫团”的搜查。冬子还机灵地做了米店的伙计,搞到了确切的情报,破坏了胡汉三的搜山计划。冬子在沉着自如地对付了胡汉三的多次试探和盘问后,抓住良机,砍死了胡汉三。
1938年,江南游击队准备开赴抗日前线,冬子和父亲又见面了。他带上那颗保存了多年的红星,成了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
第五篇:革命小故事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儿童团团长海娃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朱德的扁担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
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赵一曼
赵一曼出生于封建地主家庭。少年时代就接受了先进思想,勇于向传统观念和反动势力作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培养教育下,经过长期革命斗争锻炼,成长为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宝贵生命,成为全国最著名的抗日英烈之一。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无数党员干部和进步青年惨遭杀害。革命形势急转直下。许多人宣布脱离了共产党,军校里的学生中也有一部分出现了动摇。赵一曼却坚决地表示: “不,我决不回头,我要战斗下去,继续奋斗下去。”军校决定由留在后方的叶挺率领第11军第24师赴前线攻打叛军,并把军校全体同学编为中央独立师,赵一曼随军校女生队被编为政治连,受叶挺指挥,开赴前线。五月十七日早晨五点钟,女生队分两路出发,一路到金口,一路到纸坊。我们高举‘中央独立师’军旗和许多面锦旗,号兵吹着进行曲,向望山门车站前进。”赵一曼和女生队沿途张贴标语,向群众宣传“我们是革命的军队,是保护人民大众的”。在炮火连天的火线上,赵一曼和女生队的学员紧跟作战的男学员部队,投入了紧张的抢救伤员的工作。不顾子弹在头上尖叫,把受伤的战友抬下火线,热情地为他们包扎、换药、喂药。这次从出征到返校共34天。在这34天里,赵一曼“历尽艰难困苦,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
小学课本上不是有篇文章叫《艰苦的岁月》吗? 一顿年饭
1947年快过旧历年时,邓小平率军来到大别山区的金寨县,同行的有李先念副司令员、李达参谋长等,鄂豫皖军区的段君毅政委也陪同前来。
除夕这天,金寨县领导同志听说邓政委来了,县委书记领着一班人拿着慰问品——麻糖、花生、羊肉,还有一只鸡来看望邓小平,并要他收下老区人民的一片心意。
但邓小平说啥也不收礼品,并问县委书记:“从哪里收罗来的这些好东西?”
县委书记说:“今天是除夕,乡亲们凑集了一点东西,来慰劳首长。”
“不行,”邓小平严肃地说,“群众生活够苦的了,这些东西原样还给他们!”
等县委书记走了以后,警卫员说把东西退回去,看你们过年吃啥?” 邓小平一边扇火,一边笑着说:“不要噘嘴嘛!哪有花钱买慰劳品的呢?我想你准有吃的东西,快拿出来吧!”
警卫员说:“只有几块麦饼,又冻又硬,还有一点枣子!” 邓小平笑着说:“你看,这不挺好嘛,把麦饼烤烤,就着红枣,蛮好的一顿年饭嘛!”
于是大家围坐火旁,嚼着麦饼,就着红枣,迎来了又一个新春!
“宋庆龄守信用的故事”一次,妈妈给小庆龄讲了“自食其言”的故事。春秋战国时,鲁哀公的身边有一个重臣叫孟武伯,他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说话不算数。因此,鲁哀公对他很不满。一天,哀公举行宴会招待群臣,孟武伯和哀公的宠臣郑重也参加这次宴会。孟武伯向来不喜欢郑重,在宴会上借机出郑重的洋相,便问道:“郑先生怎麼长得越来越胖了?”哀公听到后,便插嘴道:“一个人常常吃掉自己的诺言,当然会长肥呀!”在座的大臣一听就知道哀公并不是批评郑重,是在暗中指责孟武伯说话不算数。
妈妈的故事是教育她说话要算数,要谨守诺言。对此小庆龄铭记心间。
一个星期天,宋耀如准备带著全家去朋友家作客,孩子们大都穿好了礼服就要出发了,只有宋庆龄仍在钢琴前弹奏著那动听的旋律。母亲喊道:“孩子们快走吧,伯伯正等著我们呢!”
听到妈妈的喊声,宋庆龄立即合上琴盖,跑出房间,拉著妈妈的手就走,刚迈出大门,突然又停住了脚步。
“怎麼呀?”一旁的宋耀如看到庆龄停住了脚步,不解地问道。“今天我不能去伯伯家了!”庆龄有些著急地说。“为什麼不能去,孩子?”倪桂芝望著女儿说。
“妈妈,爸爸,我昨天答应小珍,今天她来我家,我教她叠花。”庆龄说。
“我原以为有什麼非常重要的事情呢?这好办,以后再教她吧!”父亲说完,便拉著庆龄的手就走。
“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呀!”庆龄边说边把手从父亲的大手裏抽回来。
“那也不要紧呀!回来后你就到小珍家去解释一下,并表示歉意。明天再教她叠花不也可以吗?”妈妈说。
“不!妈妈,您不是常说要信守诺言,我答应了别人的事,怎麼可以随意改变呢?”宋庆龄不停地摇著头说。
“我明白了,我们的罗莎蒙黛是一个守信用的孩子,不能自食其言是吗?”妈妈望著庆龄笑了笑,接著说:“好吧,那就让我们的罗莎蒙黛留下吧!”
宋耀如夫妇放心不下家中的小庆龄,在客人家吃过中午饭,就提前匆匆地回到家中。一进门,宋耀如高声喊道:“亲爱的罗莎蒙黛,你的朋友小珍呢?”
宋庆龄回答说:“小珍没有来,可能是她临时有什麼急事吧!” “没有来,那我的小罗莎蒙黛一个人在家该多寂寞呀!”倪桂芝心疼地对女儿说。
“不,小珍没有来,家中虽然只有我一个人,但是我仍然很快活,因为我信守了诺言。”宋庆龄辩解道。
听了小庆龄的话,宋耀如夫妇满意地点了点头。
十多年前,一位叫许亨植的朝鲜人走上了东北抗日战场,他率领着抗日联军的勇士们英勇打击日寇,把自己的名字捐刻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
许亨植又名李熙山,1909年生于朝鲜庆尚北道善山郡,因其父参加朝鲜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义兵运动失败,于1913年被迫举家流亡中国东北,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9.18事变后,许亨植到滨县、汤原、庆城等地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游击队,1936年1月起,先后在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路军任团长、师政治部主任、十二支队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九军政治部主任、军长兼第十二支队政治委员等职,率领部队在哈尔滨东部地区与敌周旋,消耗日军的有生力量。许亨植还大力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救国会组织,为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积蓄了力量。
在这个时期,他在庆城县(庆安县)指挥了十六道岗、八里川等多次战斗.1936年9月,许亨植带领部队奉命西征,来到庆城县十六道岗宿营。午夜,突然有两名老乡跑来报告,说有300多鬼子,有的骑马,有的乘汽车,从铁力方向围过来了。队伍刚集合起来,双方就交了火。因抗联部队处于平地,背靠欧根河,地形不利,许亨植派二团趟过河去,抢占了对岸山头,用密集的火力,打乱了敌人的马队,封锁了敌军步兵火力,打得敌人抬不起头来。)战斗从后半夜打到天明,又持续到傍晚,晚7点时,在山头火力的掩护下,抗日联军向敌人展开了冲锋,到夜里10时击退来犯之敌。战斗中抗联部队伤亡十几人,但歼灭日军四十余人,并缴获了一部分枪支弹药。这次战斗的胜利,扩大了抗日联军的影响,当地一些群众积极报名参加抗日联军。1940年4月,许亨植率第三路军十二支队在庆城东南50里处的八里川,伏击日本开拓团,歼灭日本警卫兵20多人,缴获战马39匹和一些军用物资。
1942年8月1日傍晚,许亨植带领两名战士,返回庆城密营途中在青峰岭南坡少凌河转弯处露营,生火做饭,由于地势低洼且无风,炊烟不散,被南面四里处元宝顶山上的庆城“讨伐”挺进队发现,翌日早2时,挺进队50多人开始行动,设四道卡子,拂晓前包围了许亨植的宿营地,经过2个小时的激战,许亨植终因寡不敌众英勇牺牲,时年33岁。
解放后,庆安人民为纪念这位抗联英雄,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烈士陵园内为许亨植将军设立了纪念碑。纪念碑上记载了他的生
平简历及抗联时期谱写的动人诗篇。每年,广大党员群众和学校师生都来到这里开展纪念活动,重温革命斗争史,缅怀先烈,增强爱国情怀。
<小兵张嘎>抗日战争时期,冀中白洋淀有个聪明勇敢的男孩叫张嘎。在鬼子的一次突袭中,张嘎目睹奶奶为掩护八路军被鬼子打死和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被抓,因此悲痛欲绝,决心报仇,毅然出发去寻找打鬼子的游击队伍。在路上,他误把游击队排长罗金保当作汉奸,想缴他的枪而闹出笑话。后来,人小鬼大的张嘎缴了胖翻译的“真家伙”。为了不让队长把枪收回去,他竟动了“嘎”气,将枪藏到了老鸹窝里。经过区队长的教育,张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一次战斗中,他受了伤在老乡家里修养。在游击队攻打敌人岗楼时,他偷偷从老乡家里跑回参战,不幸在进城侦察时被捕。在敌人面前,张嘎刚强不屈,并在战斗中逃了出来,并配合游击队拔掉岗楼,救出钟亮。战斗胜利了,区队长代表部队表扬了张嘎,奖励给他一支真正的小手枪。张嘎终于成了一名出色的小侦察员。
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
王二小牺牲时才七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王二小的动人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创作了后来传唱全中国的著名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
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九月十六那天早上,敌人向一条山沟扫荡,山沟里掩护着后方机关,掩护着几千老乡。
正在那十分危急的时候,敌人快要走到山口,昏头昏脑地迷失了方向,抓住了二小要他带路。
二小他顺从地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我们的埋伏圈,四下里乒乓乒乓响起了枪炮,敌人才知道受了骗。
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我们那十三岁的二小,可怜他死得这样惨。
干部和老乡得到了安全,他却睡在冰冷的山间,他的脸上含着微笑,他的血染红蓝的天。
秋风吹遍了每个村庄,它把这个动人的故事传扬,每一个村庄都含着眼泪,歌唱着二小放牛郎。
八女投江的抗日小英雄王惠民
1925年生于黑龙江省林口县刁翎镇的四合村。因父亲“王皮袄”参加“抗联”并任第五军军部副官,房屋被日寇烧毁。她和弟弟妹妹们跟着妈妈到处躲避日伪汉奸的追捕,王惠民12岁时就随父亲上山参加“抗联”第五军。不久,她爸爸英勇牺牲了,小惠民在战场上表现更加英勇。1938年10月下旬在乌斯浑河激战中,她为祖国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献出宝贵的生命,当时只有13岁。
权一腔热血洒太行
1942年5月25日凌晨,一场激烈的战斗在山西辽县(今左权县)展开,3万日军精锐部队将八路军总部包围于辽县麻田以东的南艾铺一带。
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八路军总部领导当机立断,分兵突围。几经搏杀,八路军总部安全突围。但是,年仅37岁的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在率领部分机关干部突围时,不幸壮烈牺牲。作为八路军的高级将领,左权放弃了一切个人突围的机会,舍生取义,尽忠职守,将
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太行山脉。
敌人退去后,总部警卫连战士登上十字岭,买了附近老乡的棺材,找到了左权的遗体并就地掩埋。但左权的英灵并没有得到安息,日军截获到我方“左权失踪”的电报又杀了回来,在十字岭挖出了左权的棺材,打开后给遗体照了相,登在了敌伪报纸上。敌人的暴行一时间让山河失色,大地举悲,复仇的呼声响彻华北。1942年10月10日,八路军总部在河北涉县莲花山下挑选了一块风景秀丽之处为左权举行公葬仪式,参加公葬的除八路军总部和129师总部的全体同志外,还有五千多军民。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罗瑞卿在墓前说:“给烈士们行礼并没有完事,今后还要做3件事情,第一件是报仇,第二件是报仇,第三件还是报仇。” 一时间“为左权报仇,誓将抗日战争进行到底”的呼声响彻天地。
小交通员潘冬子
1934年秋,主力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参加了主力红军的父亲出发前给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冬子把它当作宝贝似的收藏了起来。
红军一走,大土豪胡汉三又回来了,柳溪又陷入了白色恐怖之中。冬子的母亲作为游击队的交通员,走东村奔西庄地传达着党的精神。在一次行动中,冬子妈被胡汉三的“靖卫团”围困在燃烧着熊熊烈火的草
屋内……母亲的从容就义,使小冬子突然长大了许多,他怀揣爸爸留下的红星,承担起了游击队交通员工作。他为山上游击队筹盐,巧妙地躲过了“靖卫团”的搜查。冬子还机灵地做了米店的伙计,搞到了确切的情报,破坏了胡汉三的搜山计划。冬子在沉着自如地对付了胡汉三的多次试探和盘问后,抓住良机,砍死了胡汉三。
1938年,江南游击队准备开赴抗日前线,冬子和父亲又见面了。他带上那颗保存了多年的红星,成了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