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尹东柱诗歌主题的色彩美学分析

时间:2019-05-13 09:19: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尹东柱诗歌主题的色彩美学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尹东柱诗歌主题的色彩美学分析》。

第一篇:对尹东柱诗歌主题的色彩美学分析

对尹东柱诗歌主题的色彩美学分析

摘 要: 尹东柱从中学时期便开始创作,在短暂的生涯中共发表117篇诗和散文,大部分收录在《天风星星与诗》中,代表作有:《生与死》、《数星星之夜》、《自画像》、《序诗》、《等待黎明》等。随着对暗淡的现实意识的进一步增强,尹东柱写了很多有强烈民族意识的诗,不仅在反抗侵略时期给了人们坚定的勇气去斗争,而且在许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在人们的心中闪耀着不灭的光芒。本文通过提取尹东柱诗歌作品里出现的色彩形象,追究诗人是怎样克服诗的特性和时代之间的矛盾,并且审视诗人的诗歌词的地位的。

关键词: 尹东柱诗歌 诗歌主题 色彩美学

一、绪论

尹东柱(1917―1945)是在1930年到光复年间写出许多优秀诗作的,对诗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代表性诗人之一。尹东柱在日本帝国主义时期酷烈的民族歧视和压迫的处境下始终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自由贡献自己的诗和一生,是有才华的民族抗议诗人、人道主义诗人。

尹东柱的创作始于中学时期,1934年发表第一篇抒情诗《生与死》。1938年,随着对暗淡的现实意识的进一步深化,尹东柱写了很多有强烈民族意识的诗。下面以色彩美学的角度分析诗人的诗集《天风星星与诗》中的部分诗。

文学反映的是人们的生活,在日本统治下我们民族经历的黑暗时期里,当脱离这种黑暗成为必然的时候,从黑暗向往明亮也是必然的想法。在这种立场上色彩象征心灵,用色彩表示生活与感情的相关性讲诗和色彩的关系是必然的,这就是本文的研究契机。

笔者通过提取尹东柱诗歌作品里出现的色彩形象,追究诗人是怎样克服诗的特性和时代之间的矛盾,并且审视诗人的诗歌词的地位的。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考虑以下条件和背景。

第一,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时代背景。这个时期随着日本帝国主义法西斯统治达到了最高潮,民族文坛大大萎缩。但是在这种政治背景下,社会枷锁更使得对母语的意识达到高潮。

第二,诗和色彩的关系。如果说诗的形态是一个记号,可以把握人类意识现象的对象的话,诗表现的色彩形象就是感情或者情绪的象征。虽然色彩可以感知含义的力量很小,但对感觉发挥的威力很大。色彩可以表达美丽和丑陋,与人的心理活动有密切关系,跟诗也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下面主要运用社会历史性批判、形式主义批判等批评论分析尹东柱的诗歌中出现的色彩性的主题所指向的形象。

二、本论

1.黑暗的色彩

日本殖民统治的36年极大地损害了朝鲜人民的民族自尊心,摧残了民族文化,超出了社会的承受能力,给朝鲜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在这样的黑暗时期,诗人没有被黑暗蒙住眼并且能像明天的预言者那段打破黑暗唱出希望。这个时期绝望的映射无疑是对黑暗时期绝对的精神上的映射。它所显示的是诗人所追求的信念的绝对性,即呈现谁也不能触犯的变貌。诗人的信念向着希望前进的过程就是克服绝望和经受考验的过程。也就是说这种不幸的时代形象映射到了诗人的作品上。诗中的冬天、深夜、眼泪、离别、死亡、坟墓等成了衬托这个时代背景的语言。

1930年日本统治下黑暗的时代,人们在生与死的境界演奏序曲。在《生与死》这篇诗中,“死”代言对日本统治抵抗的诗人。“生”传达民族生存灵魂的希望。在初期的这篇抒情诗中,作者强烈地认为自己是这个时代的“死”。当融合了三十年代的时代痛苦的诗句脱离了个人的角度,在共同的天空下―即使那个尽头是死亡的恐怖―转换成了超越“死”的民族的“生”的时候就像骤雨后的“死亡的胜利者”一样有壮烈的感受。当“死”本身不是目的而结合了为再生的“生”的希望时被认为是升华情绪的一部分。

2.明亮的色彩

(1)妈妈――故乡情节

尹东柱的诗歌纯粹的落脚点是妈妈。对“妈妈”暗示着什么,很多学者都各抒己见,但通常认为“妈妈”凝聚着故乡的情结。无论它比喻的是对故乡的想念还只是一位平凡的母亲,最终都是以家人的爱为基础。在文学上小时候的回忆会变成体验影响诗人的世界,自然的经验空间会映射到作品的文学空间里再结合想象力形成新的世界。妈妈的心怀既大又温柔,所以具有这样的属性。

在作者的诗中关于妈妈的形象多种多样。有母鸡安乐窝里温暖的触感、有和家人和谐相处的童年,也有对用天真的眼神望着美丽的星空的那种回忆的想念。

(2)一颗星星――对明亮的总意向

同尹东柱的名字一样被人们熟知的诗“数星星之夜”中,我们可以看到远离了故乡的诗人在望着秋天的天空数着星星。数一颗星星,叫一个美丽的名字,沉浸在对母亲的思念当中。诗人的诗心是在他的故乡发芽的,诗人依托星星歌唱了童年时期想念的一切,更把失去的一切美好的东西升华为星星。

由这篇诗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在面对这样黑暗的社会时,因什么都做不了而羞愧且不断烦恼不断自责的诗人。诗人在诗中是用“羞愧”表示这种自我反省的心向。

诗人还在诗中暗示最终并不会因羞愧而跌坐原地。像冬去春来一样,有一天自己也会像那星星般闪闪发亮。诗是隐喻的象征。在《数星星之夜》中出现的妈妈与季节、星星、故乡、童年、诗人等形象结合表现出了多种多样的色彩形象,在听觉上、视觉上融为一体,形成了童话般的世界。

(3)两颗星星――在黑暗中发亮的理想坐标

尹东柱抒情诗中黑暗、星星、天空与路是最常出现的主题,被诗化成诗人的梦想和理想的空间。对于处在日本统治下最黑暗时期的诗人来说,夜空中闪闪发亮的星星就像给那些迷路的孩子照亮道路的路灯一样,是希望的象征。夜空越黑星星就越亮,对于诗人来说,星星意味着时代的引导者,它是在迷失方向的黑暗中给予希望的理想坐标。对于那些夜里迷失方向的人来说,星星是指引方向的神圣的存在。这样的星星已占领了迷失方向的诗人的脑际,在失去国家的彷徨时代成了理想的坐标。天空好比诗人的意识空间,而星星是这个空间中精神的归结点。被日统治的时代所有美好的东西都在死去,诗人以歌颂星星的心情热爱这些死去的美好。

3.“羞愧”的美学――对身份的苦恼

可以说尹东柱的诗歌中成为基本核心的是在殖民现实中对自己处境的反省和烦恼。在他的诗中经常出现的“羞愧”是自我反省和烦恼的产物。这一点可以在诗《自画像》、《序诗》中看到。

在《自画像》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通过想去掉的自我和想成为的自我,两种自我的心理纠结中表现了自我反省的“羞愧”的自我。即讨厌倒挂在井水里的“羞愧”的自我,也因为可怜的自我而想念,在交叉登场的讨厌跟想念的纠结的矛盾中烦恼。在这样的回忆中存在蓝色的风。蓝色是诗人情绪的依靠,象征着风的自由,以蓝色和明亮的形象靠近了诗人的情绪和意识。对故乡的想念和失去故乡的意识中产生的悲哀及对新世界的信念和对美丽世界的憧憬形成了尹东柱诗中情绪的原型。

诗人的这种自我反省的形象终于在诗《序诗》中成了庄严的自我选择,即以“到死的那一天仰望着天空/愿没有一丝羞愧”为志向。

作为对日本统治现实中不断抵抗的知识分子,诗人的信念和决心成了对那个时代的贡献,也可以说是一个有良知的人“生”的宣言,是与信仰性的爱是连接的。他所说的“热爱所有死去的美好”是心灵的呐喊,为了实现不“羞愧”地“生”的信念而准备自我牺牲。

尹东柱除在《数星星之夜》、《序诗》以外,也在《随手草成之诗》、《另一个故乡》等诗中诗化了通过自我反省的羞愧和烦恼,歌唱了不“羞愧”地“生”。

三、结语

以上是以色彩美学的角度分析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统治下黑暗时期的民族反抗诗人尹东柱的诗作品里出现的主题的象征性意义。在日本统治下酷烈的压迫和加重的同化政策下,发现诗人为了确保自主性的精神世界,已超越挣扎、彷徨、纠结,向往“明亮”的这种属性被设定为寻找新世界的空间性色彩。最终诗人心理上的阴影“羞愧”升华为细腻而坚强的意志时黑暗的色彩上升为明亮的色彩并向往“星星”的形象。

诗人尹东柱用干净的灵魂和良知拒绝妥协于日本统治的现实,表现出细腻而强韧的意志。在日本的法西斯压迫和强迫下不少文人扔掉了自己的灵魂和良心,而出现了像尹东柱一样的诗人实为不幸中的万幸,称尹东柱为黎明前黑暗中的“星星”不为过。

尹东柱的诗实为黑暗时期的一束光,虽然当时没有为人所知,但是后来被重审为朝鲜诗人团中最美丽、最值得骄傲的诗歌文化的遗产,是日本统治末期诗歌文化发展史上最伟大的业绩。

参考文献:

[1]孟颖.对尹东柱诗中所体现的故乡意识的考察[J].华章,2011,34:111.[2]范庆超.时代缩影?民族悲歌?心灵憩园――朝鲜族诗人尹东柱及其诗歌创作[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17-20.

第二篇:高山景行与时俱进--与太阳的对读后感尹卫东

高山景行与时俱进

――《与太阳的对话》读后感

丹阳市马相伯学校尹卫东

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读了《与太阳的对话》一书,我的眼球就被深深攫住了,丹阳的四大教育家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爱国老人马相伯“毁家兴学,百年呐喊”; 美学大师吕凤子“三办正则,教育救国”;语言大师吕叔湘“精心著书,守望民族语言”;治校大师匡亚明“为中国高等教育奠基”。四大教育家无愧于“大师”的称号,他们对教育都有执着的追求和广泛的共识,都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的努力使得教育成为一种伟大而高尚的事业,使得学校教育成为一种人文的事业,一种善的事业。他们的一切都是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踏着大师的足迹,秉承大师的精神,做一名与时俱进的好教师,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一、关爱学生,用心育人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说“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种爱,不同于父母之爱子女。这是一种对祖国的爱,对民族未来的爱在教师身上的体现。这是一种无私的爱,不求回报的爱。一方面我们要热爱教育这一职业,另一方面我们要热爱学生,这一条最重要。热爱学生,诲人不倦这是教师的本职,爱孩子的感情是书本上学不到的,与学生共同学习、玩耍,成为学生的朋友,学生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和老师说,这是怎样的一种亲和力啊!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应对学生充满爱心和对学生保持人格上的平等,用心去育人。

首先我们要相信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每一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我们要鼓励、帮助孩子去不断的探索,最后取得成功!其次是要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的冷暖、体察学生的心理。通过各种渠道,加深师生的感情沟通,通过师生心灵上的交流、撞击和感情交融,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我们要保护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幼小的心灵。工作中我们要用真挚的爱去对待学生,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我们的信任感,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我们对学生 1的爱是应该是有原则的、合理的、公正的、理智的。我们对学生的爱更应该是平等的,无论是对学习成绩好,还是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都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爱学生就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作为老师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和懂得孩子,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发展,一起走过他们年幼生命里那一段至关重要的岁月。爱学生还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孩子们心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困惑,在当今信息时代,困惑更多。如何才能解开这些结,让他们能够健康地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不伤学生的自尊心,在心态上与学生平起平坐,是最好的方法。

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动人的灵魂,无法引起人的共鸣,不足以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学生,在老师的眼中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

二、自我反思,善于合作

作为一名教师,课堂教学永远是我们的主阵地。我们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反思和合作不失为一条捷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素质教育需要教师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成为一个研究型、学者型教师。即在实践中反思、在研究中成长,在新课程中实现自我更新和自我发展。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决定了值得反思的内容是多方面的。

1、加强文化业务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反思性教学是在探索中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如果一个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缺乏理论的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低下,连教学也不能居高临下,能说得上反思教学吗?一个课上得好的教师,缺乏理论的指导,不善于总结,更谈不上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这就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好教师,他的课上得好也只是暂时的。只有不断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才能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用理论来指导教学行为,才能成为反思型教师。

2、丰富反思内容,提高反思能力。教学反思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

实践情况及时地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反思,可以一堂课,一个教学环节,一个教学内容的反思;也可以是一单元,多个教学点,一星期教学内容的反思;可以对成功的教学,也可以是对“失败”的反思。反思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教后感,教学日志、教学周记、案例分析、整堂课的评价与分析等等,都是很好的反思形式。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平时运用多种方法对自己或别人的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得到的经验及时反思,就一定能提高我们的反思能力。

另外,我们已经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这是一个自我管理的时代,更是一个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时代。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新时期的教育必须形成以合作为特征的共同体,这既是新课程的要求,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教育的本然所在,教育本身就是群体合作才能完成的事业,因此,学会合作将是我们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对教师来说,学校就是我们的一个团队,我们都是这个团队的一分子。我们的聪明才智、点滴付出、辛勤努力以及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是对我们所在团队的贡献。反过来,团队的每一个荣誉、每一点进步都与我们息息相关。对于我们每一个班级来说,班主任和所有的任课教师组成一个教育共同体,是班主任和所有任课教师的共同教育才使这个班的孩子们茁壮成长。所以说我们每人位教师都要学会合作。

为了实现团队的共同目标,我们每个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品质与态度,自觉地培养合作的意识和品质,要坦诚做人。同事之间不设防的进行沟通交流,愿意指出他人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愿意坦白自己的错误以得到别人的帮助,更愿意倾听别人对自己的意见或建议,重视彼此之间的信任与默契,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更注重包容他人的缺点与错误,有一颗包容之心。在合作中进步,在合作中成长。

三、积极实践,勇于创新

江泽民同志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向21世纪,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培养更多的适合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必须高度重视创新教育。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课堂教学已向一个有活力、有生命力的崭新课堂发展。如今的课堂教学,正处在一个转轨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新旧观念的冲突、不同理念的碰撞十分激烈,它迫切需要一种仲裁、一种评判,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继续探索的热情,开发自身潜能,做一名创新型的教师。课堂教学要焕发美感和魅力,不能不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不能不运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而诱发学生“愤悱以求”的学习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启迪学生的创造智慧,则是教学方法创造性的主要指向和归宿。

1、我们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不仅要用教材,更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要善于发现和选择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材料,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首先,以新的课程观来重新规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把能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作为我们的一贯追求,我们就不会斤斤计较一节课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学生情感的升华,或学习过程的充分经历会使我们倍感欣慰。以更高、更宽的目光来设计教学、看待学生,该放手处,让学生充分自主,老师“惜言如金”;该精讲处,老师咬文嚼字,发挥得淋漓尽致。我们得到的将是教与学的高度和谐,教与学都获得可持续发展。

在课堂上,我们要着眼于三维目标的实现,着眼于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在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上着力,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引导语文实践上着力。如课文的感悟、理解,就不仅仅是从文字到文字。画意浓的课文,也可以用画一画的方法帮助理解课文,情节性强的课文,可以演一演;语言的积累,就不仅仅是对所指定词语的抄抄写写,积累的内容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积累的方式由学生自己定;课文语言的运用,也不仅仅是复述课文内容,根据课文特点,可以是采访,可以是导游,可以是设计广告词,可以是对白„„

2、面向全体学生,丰富课堂的表现形式。

课堂上学习的操作形式,一定要多种多样,让学生有新鲜感、好奇感,而且在活动中,教师应不断地进行指导、点拨、咨询、协调和帮助,让学生有兴趣地做下去,从而得到体验,促进发展。学生是主体,要全程、全员、全面地参与活动。

A、竞赛型。有计划地开展语文竞赛活动,对调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极大的作用。竞赛可在不同范围、不同场合随时举行,不必拘泥形式的大小。如:

查字典比赛、成语串联、朗诵会、辩论赛、课本剧表演赛、演讲赛等等。通过这些竞赛可以使师生沟通,达到共同进步。这也是教学相长的真谛。活动时也可以模仿电视综艺节目的布局,全体学生分红、黄、绿、蓝几队或甲、乙两队,或是几大方阵,进行对抗赛,活动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也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话题来确定,如:“我的座右铭”、“攀巨人铁肩——名人故事比赛”等等。这些活动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他们怎能不喜爱语文呢?

B、表演型。学生很愿意模仿故事中的角色,通过表演课本剧或童话剧,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记忆,还能在某些课文的情节空白、浓缩处,拓展想象,在富有创造性的表演过程中培养想象力,促进语言发展,增强自信和勇气。如学习《负荆请罪》这篇课文后,老师组织学生自己表演课本剧,他们惟妙惟肖的表演获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和喝彩声。这些表演的成功,激发起了学生的表演欲望,于是我又设计了一些成语典故表演大赛。另外学生们自编自演的小品也能让人明辨是非,身临其境。

C、辩论型。小学生好胜心强,不服输,常常为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争得面红耳赤。根据这一特点,我常在课上开展一些小小的辩论会。学生为了在辩论中立于不败之地,辩论前积极准备资料,编写提纲,辩论中唇枪舌箭,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又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如:学习了《小草和大树》之后,同学们对“逆境有利于成长”还是“顺境有利于成长”展开辩论;学习了《最后的姿势》后,又为“谭老师的牺牲是否值得”而辩论。通过这些争论,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认识,同时也使学生有了正确的人生观。我想:学生是有无穷潜力的,做为老师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们的潜能。

我们的课堂不要害怕笑声,我们的课堂时常有辩论,我们的课堂也会有泪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们的课堂为什么不能天天变个样?创新的课堂才会给学生新的感觉和收获,才能产生一流的教学业绩。

总之,爱学生使我幸福,反思令我清醒,合作使我取长补短,创新是我追求的阶梯。我愿追寻丹阳四大教育家的足迹,做一名与时俱进的教师,做一名创新型、研究型的教师,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第三篇:狄金森诗歌空间建构的美学分析

狄金森诗歌空间建构的美学分析

摘要:爱米莉·狄金森(1830—1886)是19世纪美国诗坛的著名人物,受到极高的赞誉,成为当时英美意象派的典型代表。狄金森善于将凝练、奇特而新颖的意象运用于其诗歌创作中,这也成为其诗歌创作的特色之一。

关键词:狄金森;诗歌;美学

爱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1830-1886)从25岁就开始隐居避世,开始其诗歌创作生涯,并且经过刻苦努力,终于成为享誉19世纪美国文坛的著名诗人。在其一生创作生涯中,先后创作了1800多首诗歌,并且留有一千多封信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但她在生前并没有受到读者的认可,却在其去世一百多年之后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其卓越的创作才能也直到其过世一个世纪之后才受到大家的认可和喜爱。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对其诗歌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狄金森在美国诗坛所享誉的极高的文学地位以至于成为后人在理解美国诗歌中借助于其追根朔源寻找捷径。深入研究分析狄金森的作品可以发现,她的创作不仅仅局限于诗歌语言之上,甚至体现在了创作手法之上。运用凝练、奇特且新颖的意象手法进行创作正是其诗歌的最大特点之一。当前来看,虽然关于其诗歌的研究成果已数不胜数,但对于全面展现其诗歌艺术仍然任重而道远。细细品读狄金森的诗歌,对其诗歌凝练美丽、新颖奇特的诗歌意象进行分析和鉴赏,借助于对其诗歌审美层次的研究来深入探析狄金森内心情感,以此来对其诗歌创作的风格做出一个更好的了解和掌握。

一、价值体系建构

艾米莉·狄金森在其作品创作过程中始终钟情于《字典》,甚至将《字典》称作其唯一的伴侣,是其作品创作的主要工具。对于狄金森而言,《字典》的重要性甚至比社交更加宝贵。在她看来,艺术创作的动力有可能来自于人生的某些缺陷。作曲家的音符、画家的颜料、诗歌的词汇,都是代表艺术的唯一媒介。人们需要通过词汇这一认知工具来进行交流和理解。狄金森将词汇比作为一种能够赋予体验和思想具体形式的模具。她认为,任何体验都需要通过词汇来赋予其特殊意义。因此,词汇的力量充分体现在狄金森的多处作品之中,也就可以认为,在艾米莉·狄金森的创作中,字典始终占据着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狄金森进行作品创作的知识源泉除了一本由1847年增补出版的《韦氏美国英语大辞典》,还广泛来源于其博览群书。她从字典中学会了遣词造句,却从书籍中学会了如何赋予语言新的生命,其中尤其以《圣经》和莎士比亚的作品为典型。狄金森通过《圣经》学会了赋予自然事物以情感与思维,用抒情的手法取代了《圣经》的说教方式,诗句出人意外,诗意风格独特。艾米莉·狄金森曾表示:莎士比亚一天不被人们所遗忘,文学就一天不会衰亡。在19世纪中期的美国,诗歌创作已经显得平淡无奇,语言陈述毫无新意。但追随莎士比亚,艾米莉·狄金森找到了使得诗歌复活的希望。诗人出生于这一时代,面临着诗歌创作的语言障碍,被剥夺了为之努力的生活,但狄金森却从困境中寻求突破,创造衍生词汇,并激发她不断挑战现有的文学成果。无论她的创作是否只凭借着一时冲动,但她的确借此打破了时代环境下的诗歌语言障碍。这也可以被认为是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诗人们为文艺复兴创作而产生的奇迹。词汇被反复玩弄于狄金森的鼓掌之中,无论是法律,还是几何学、工程学,从各个层面,她将平凡的词运用于新颖的诗句中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她将词汇原本的内涵剔除,进行反复的对比与讽刺,就像她常常会将法学词汇与情感词汇并列呈现,或者会为了实现词汇的震撼力而突然从一种语言转向另一种语言,又或者会从雄辩转向乏味,由严肃转向诙谐,诸如此般。她还常常通过词汇的重新排序而达到强调和耸人听闻的效果。这都是其有意而为之,并非因为其缺乏基本的语言功底。她所想表达的内心情感及个人体会只有通过对词汇的反复蹂躏和折磨才能实现。在对词汇的运用中,她从来都是为着目的而进行的:“王国有如果园枯叶地掠过”的表达就让人倍感新奇。艾米莉·狄金森诗作的魅力也正是从这些遣词造句中体现出来。

二、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自然意象主题

长久以来,诗歌创作的主题往往围绕自然而展开。自然的神秘力量及其对人类的巨大影响力都曾受到诸多大学者、大文豪的研究和探讨。而狄金森出生于19世纪中期的美国乡下小镇,在她生活中无所不在的、对其影响最大的便是身边的大自然。从其一千八百多篇留存于世的作品来看,有近500多首都是以自然为背景或主题展开的。这些诗作将美国乡下原始的花鸟鱼虫、自然景观尽收其中,并赋予诗人内心的真情和感受,与自然景致紧密契合,构成了狄金森作品的特殊艺术魅力。狄金森在创作中有时会将自己比喻为生命短暂的花朵,感叹生涯短暂却不为人知,借此来表达对自己一生多舛命运及孤寂的叹息。诗人曾创作《多少花儿在林间枯萎》感叹花儿短暂的生涯,其绽放与凋落都不为人知,同时折射出诗人孤独的一生。而诗人心中的理想爱情模式则可以通过其在《蜜蜂驶着他亮程的车驾》中花与蜜蜂的意象组合来理解。诗人将流连于百花之中的蜜蜂比喻为男性,女性则以等待蜜蜂飞临的花儿做比喻。花儿的出场始终庄重而淑女,有时体现出对追求者的依恋,有时又体现出对求爱者的不屑。在狄金森的这类诗歌里,爱情是不受理智掌握和控制的,而是由感情驱使的。

此外,狄金森的诗歌中还反复出现“果子”意象,诸如“禁果”、“苹果”等词汇常常出现在其作品中。显而易见,狄金森作品中所体现的“果子”意象很大程度上受到《圣经》中“禁果”含义的影响。但诗人在此并非要诱惑人走向堕落和犯罪,而是表达自身向往与渴望于禁果。诗人在《禁果有一种滋味》中描述了诗人心中的“禁果”的滋味。诗人对“禁果”的向往正是对文明和知识的追求。除此之外,在狄金森的诗歌中,动物意象也是不可忽视的。诗人通过对蝙蝠、蜘蛛、蛇、苍蝇以及老鼠等许多外表可怕以及容易受到忽视的生物进行刻画,赋予其生命和灵魂,进而表达自身的情感。诗人在《一个瘦长的家伙在草地》一诗中描述了在遇到蛇尝试着接近却遭到其拒绝的场景,折射了诗人内心面对自然时困惑、崇敬、恐惧等错综复杂的情感。在诗人的另外一篇作品《我听到一只苍蝇嗡叫———当我死去》中,诗人通过不起眼的苍蝇柔化了死亡给人产生的阴暗和恐怖,淡化了死亡的痛觉。苍蝇毫无意义的闯入和“嗡嗡”噪音,与意义重大的死亡形成鲜明对比,这种不协调给人以生命荒诞与无畏的错觉。

三、诗歌的“离心力”和“杂语性”色彩

巴赫金是俄国著名的文学理论家,他特别提倡要注重小说的话语特点,点明文学作品与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巴赫金还试图创立一种将语言与文学哲学相结合的理论思想。他认为在一定的社会时期,小说作品并不仅仅是作为一种艺术品而存在的,它所反应的也不仅仅是某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而是作为一种积极的话语系统不断与社会生活发生着相互作用。这种小说的话语系统对权威是一种颠覆和挑战,这就体现了文学语言的“杂语性”。诗歌作为文学语言的一种,同样适用于这种理论分析。

但是,狄金森在第422首诗歌中的单语叙述者地位仍然牢不可破,虽然诗人采用标点符号来打破了语句的连贯性,但是与杂语性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在这里,我们要引入巴赫金的“向心力”和“离心力”理论来分析狄金森语言的现代主义特征。巴赫金的文学理论认为,向心力和离心力是任何文学语言都无法拜托的特性。语言的粘合性和一致性表现为向心力,可以使语句形成一体型特征。而语言的杂语性以及不完整性则表现为离心力,使语言表现出多重含义。对于这一文学理论,巴赫金在其“言语与小说”中曾对两者的相互关系做过深入的分析。

语言要想避免个体化特征,就要表现出一定的向心力,这样才能保持其在公众交际中的媒介特质。但是离心力又让语言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和含义,使语言更加丰富多彩,适合各种不同的人群实用,增加了语言的灵活性和活力。对于这两种语言特性的转换,大多数优秀的作家都能做到回旋自如,游刃有余。语言的向心力可以非常明确地表明作品的意义,而离心力则体现出语言的模糊意义。我们再来分析狄金森的第422首诗歌,第一句诗歌语言表现出的就是语言的向心力,让人对诗句想要表达的意义一目了然,非常清晰,但是,作者也采用破折号以及许多不规范字母来表现语言的离心力。由于第一、二行的向心力作用,使得读者对接下来的离心力表现也没有感到任何的不适,同样能理解作者的意图。通过这两种语言特性,我们可以看清这首诗是一首讣告诗。但是,后面语言的离心力作用又让诗歌带上一种朦胧的色彩。

四、结语

与艾米莉·狄金森同时,在美国诗坛上还有另外一位杰出诗人惠特曼。作为同时代的他们都被爱默生超验主义影响深刻。在诗歌创作上,惠特曼更多的展现了上升时期美国开拓者的气概与豪放,而狄金森则倾向于对人们痛苦、矛盾、深思以及怀疑等内心世界的刻画。狄金森诗歌丰富的哲理和寓意以及新颖凝练的诗风深刻影响了推崇自我、崇尚自由但仍在寻求出路的现代诗人。所以说,艾米莉·狄金森代表了现代派诗歌,是现代诗歌的创始人和先驱,在世界文学宝库中享有极高的盛誉。

参考文献:

[1]

曹萍,黄雷.试从语言风格看狄金森诗歌的魅力[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01)

[2]

董洪川.艾米莉·狄金森与美国现代派诗歌[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04)

[3]

贺萍.寂寞中放歌——爱米莉·狄金森诗歌主题浅探[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04)

[4]

范春香.美国女诗人狄金森创作主题新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2)

第四篇:论文(调研报告):对东、中部省份产业结构分析与思考

对东、中部省份产业结构分析与思考

产业结构是决定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因素,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和体现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重要标志。因此,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东、中部省份三次产业结构比较与分析

通过比较分析,从全国、中部省份、东部发达省市三次产业比重来看,已经进入“二、三、一” 阶段,北京、上海、海南、广东已迈进“三、二、一”的“高服务化”阶段。产业结构的演进确实存在着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其变化规律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三次产业结构特征顺次变化,由“一、二、三”向“二、一、三”、“二、三、一”转变,最终进入“三、二、一”的“高服务化”阶段。但目前,海南省因气候原因,出现了特例,产业结构呈“三、一、二”。二是产业内部结构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工业发展一般要经历轻工业化、重化工业化、高精深加工化、知识技术集约化等四个阶段;服务业向独立化、自动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并随着社会分工和服务需求的变化,可能逐步从一、二次产业中分离出来,不断产生新的服务行业,也可能再次与其他产业融合。三是从生产要素的密集度上看,则表现为“劳动密集、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的演进顺序。四是从产出效率来看,由低附加价值向高附加价值,并向更高附加价值演进。

二、对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议(以安徽为例)

(一)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充分发挥农业资源比较优势,按照优质化、安全化、多样化的要求,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对优势农产品进行深度开发,提升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档次,不断提高安徽农产品的诚信度、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成发达地区的“米袋子”、“菜篮子”。一是按照产品优质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的要求,加快培植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市

场竞争力。实施优势产业提升计划,做大做强林果、畜牧、水产业和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提高附加值、拉长产业链。二是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整合品牌资源,做大传统品牌,集聚现代品牌,以大规模、大批量、高质量,与苏浙沪发达地区对接,为苏浙沪发达地区配套建设“大粮仓”、“大肉库”、“大菜园”。以品牌、产业化为抓手,加强农产品流通业,大力开展鲜活农产品进超市工程,大力开展皖字号农产品进军苏浙沪发达地区大城市的展销、促销活动,把皖字号农产品打入苏浙沪发达地区,打进国内外市场。三是鼓励支持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资产重组、资本运营、兼并联合等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把农业产业化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尽快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龙头企业集团。

(二)调整优化工业结构,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

安徽要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推进工业化进程、提高工业化水平是其必由之路。如何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历史性机遇,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成为重要课题。一是把工业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合肥、芜湖、蚌埠、马鞍山、滁州、铜陵、宣城等新兴产业基地,重点培育发展节能环保、公共安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新型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光伏等8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使节能环保、生物、新材料、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成为安徽工业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二是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分类指导,区别对待,调整企业组织结构,最终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工、有机联系、协调发展的格局。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发展前景的重点企业,通过重点技术改造等措施,提高整体素质。在煤炭、电力、汽车、建材、家电、化工等主要行业,形成能代表安徽工业水平、能与国内及国际大公司相抗衡的企业集团,成为安徽工业经济的支柱和行业排头兵。积极扶持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使它们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提高小企业专业化配套能力和专业化服务水平,促进小企业同大中型企业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加快培育和建立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市场开拓、筹资融资、贷款担保、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的社会服务体系,促进民营中小企业快速发展。三是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产品结构优化的重要支撑。适时适度把握宏观经济政策的力度、节奏、重点,谋划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新项目,力争在国家支持的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信息网络、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通过项目建设抢占新的制高点,巩固已有的优势。四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重点发展利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将低碳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 “发展规划”、“能源规划”、“循环经济规划”和“节能减排规划”相衔接,确定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加强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引导,将低碳技术研发纳入科技规划和相关科技计划,制定重点行业和部门的低碳发展规划,向低碳转型。积极跟踪和关注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新方向、新举措与新政策,充分利用国家逐步出台的相关产业政策,帮助相关企业申请项目资金。制定引导企业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的优惠政策,对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的企业分别从土地、资金匹配、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优惠。

(三)调整优化服务业结构,培育先导产业和重要支柱产业。

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加快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增强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力和渗透力,逐步将服务业培育成先导产业和重要支柱产业。

一是制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如税收、规制、环保政策等,根据全省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制造业发展程度、基础设施条件以及企业状况等有选择地鼓励和支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在沿江及省会合肥等工业生产较发达的地区,要通过紧密的产业关联、共享的资源要素、丰富的社会资本和有效的竞争机制、融合机制,重点培育和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如金融服务业产业集群、商务服务业产业集群、创意产业集群等的形成和发展,借助集群促进服务业内部企业之间知识和技能的相互渗透,形成产业共同进化机制。

二是皖江城市带既是全省经济发展水平最高、重化工业最为集中的地区,也是交通区位条件优越、与长三角联系最为紧密的地区,要重点以马、芜、铜等重点城市物流中心为支撑,加快在沿江、交通主干道发展一批专业或综合物流园区,积极引进和发展一批物流企业,尽快形成沿江现代物流快速通道。以蚌埠、阜阳等交通枢纽城市为中心,积极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力争将两市建设成面向皖北、服务整个淮海地区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围绕建设合肥经济圈,充分发挥合肥省会城市综合优势,以三县和开发区为重要节点,逐步将合肥培育成长全

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

三是积极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来安徽设立金融分支机构,引导和支持徽商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做大做强地方金融企业,适时组建农村村镇银行、专营贷款公司、信用合作组织等农村金融机构。加快推进省属大企业上市融资或再融资。加快研究制定具体支持企业上市的优惠政策,促进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对国家的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产品,要积极争取在安徽先行试点和推行,鼓励和支持银行、保险、证券和信托等行业创新合作模式。

四是积极引导内外资投向产品设计、物流服务、营销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加强省内生产性服务企业与外资生产性服务企业的合作,提高生产性服务企业的服务技术、定制化技巧和管理经验,尽快缩短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充分利用东部发达地区知识、技术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转移的机遇,积极承接包括软件服务、银行服务、产品设计、营销服务和网络服务等,逐步融入全球价值链和生产分工体系,促进安徽制造业竞争优势由本地区向国内再向国际市场转变。

五是规范发展商务服务业,拓展和规范律师、公证、经济仲裁等法律服务,积极发展项目策划、并购重组等投资与资产管理服务,规范发展会计、审计等经济鉴证类服务,鼓励发展专业化的工业设计。鼓励发展经营多样化的零售、餐饮等商贸服务,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和组织形式。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建设和改造,培强做大农产品流通企业。

六是科学整合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改善基础设施,推进重点旅游区、精品旅游线和专项旅游产品开发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切实用好旅游扶持资金,塑造旅游品牌。支持和推动皖南特别是黄山、池州、宣城三市在文化旅游结合、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先行先试,加快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

第五篇:2篇最新精品2019年主题教育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十八个是否专题民主(组织)生活会党组班子成员个人对照查摆情况报告(党性分析)

2019年主题教育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十八个是否个人查摆情况报告1

按照主题教育中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的部署要求,我认真研读了《中国共产党党章》、《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必读篇目,通过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感到自己还存在一定差距现对照《党章》、《准则》、《条例》,从18个方面逐一进行自我对照检查。

一、自我查摆问题

(一)对照党章,查摆五个方面的问题

1.是否坚持党的性质宗旨,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共查摆出问题1个: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能够通过学习强国APP、党支部集中学习的机会加强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方略等的学习,但是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还不够深入,用理论指导实践做的不够,推动工作不够明显。

2.是否认真履行党员八项义务,践行入党誓词,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共查摆出问题1个:在工作中能认真履行党员八项义务,但先锋模范意识不强,有时把自己混同于普通党员群众,总觉得工作跟着走、指示照着办、守纪不出事就行了。没能为其他普通党员树立榜样。

3.是否按照党员干部六项基本条件,真正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共查摆出问题1个,具体表现是:在学校后勤管理方面创新意识不够,方法不多,总停留在老方法上,效果不明显,担当意识要加强。

4.是否严格遵守党的组织制度,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到令行禁止,保证中央政令畅通。

没有这方面的问题,本人能严格遵守党的组织制度,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到令行禁止,保证中央政令畅通。

5.是否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树牢宗旨意识,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善于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共查摆出问题1个:本人指导教师教学工作需进一步加强,要多与教师探讨教法,促进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对照《准则》,检视八个方面的问题

6.是否坚定理想信念,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以实际行动让党员和群众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

共查摆出问题1个,具体表现是:没能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理想信念有待进一步提高。

7.是否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政治立场,在错误言行面前敢于抵制、斗争。

没有这方面的问题,本人能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政治立场,在错误言行面前敢于抵制、斗争。

8.是否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对党忠诚老实、光明磊落,严格执行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

没有这方面的问题:本人能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对党忠诚老实、光明磊落,严格执行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

9.是否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四风”。

没有这方面的问题。本人能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到令行禁止,坚决反对“四风”。

10.是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权利,注意听取不同意见,自觉服从组织分工安排,不独断专行或各自为政。

没有这方面的问题。

11.是否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坚持好干部标准,自觉防范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种种偏向。

没有这方面的问题。

12.是否坚持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自觉接受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加强自律、慎独慎微,按规则正确行使权力。

共查摆出问题1个:自我批评时往往不够深入,总是强调客观因素,而忽视主观因素,缺乏自我剖析的勇气。

13.是否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坚持“三严三实”,坚决同消极腐败作斗争。

共查摆出问题1个:工作中创新意识不强,存在得过且过的错误思想。

(三)对照《条例》,检视五个方面的问题

14.是否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自觉执行党组织决定。

没有这方面的问题。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坚决做到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15.是否存在滥用职权、谋取私利,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经商办企业,违反公务接待管理、会议活动管理、办公用房管理等有关规定的问题。

没有这方面的问题。本人能够守纪律、讲规矩、警红线、守底线。但对村校廉政建设方面关注较少,在下属汇报工作时对其遵守有关纪律和规定方面提醒的少。

16.是否存在优亲厚友,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弄虚作假、简单粗暴等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

没有这方面的问题。本人坚决支持中央有关打击黑恶势力及保护伞的决定。

17.是否存在工作不负责任,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司法活动、执纪执法活动等问题。

本人在工作中能严格按制度办事,有时为了尽快完成任务存在形式主义的情况,但不存在官僚主义的作风,没有参与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司法活动、执纪执法活动的情况。

18.是否存在生活奢靡、贪图享乐、追求低级趣味,违反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问题。

没有这方面的问题。本人能够做到生活勤俭,工作之余注意“慎独慎微”。

二、存在原因剖析

1.是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在政治理论学习中,浮在上面,做一般理解,深入学习思考少,往往把学习文件浏览一下,没有真正研读文件,分析文件,掌握文件的内涵,理论与实践有存在“两张皮”的现象。

2.是有时接到工作任务,首先想到的是怎样尽快完成,而不是怎样做到最好,特别是任务多、压力大的时候更是如此,有时存在着应付以求过关的想法,影响了工作效果,没有时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3.是工作欠缺创新意识,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局限于上级布置什么做什么,有时产生的新想法也只是停留于心动而无行动的状态。

三、今后整改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专业知识学习,提高自身全面素质,强化进取意识,大力发扬奋发有为的工作作风。二要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工作,在后勤管理工作中求突破。三是乐于奉献,争当广大教职工的贴心人。

2、针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做到接地气,办事要符合当前政策环境和实际情况,可操作性强。

3、努力克服享乐主义的思想,纠正奢靡之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按照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规定,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做好表率。

总之,今后我在改进措施与努力方向上做出公开承诺,接受监督,并以实际行动履约践诺,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工作作风,加倍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2019年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十八个是否)个人剖析材料2

按照XX直属机关委员会印发的《关于在“XX”主题教育中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的工作方案》的通知,我认真学习了党章、《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深入对照党章党规,对照提出的“十八个是否”,逐条进行检视、找差距,并征求党员干部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主动把自己摆进去,查摆自身存在的不足,深刻反思剖析根源,制定了整改措施。对此,我先作个发言,有不足之处,请各位给予批评指正。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对照党章“五个是否”存在的问题

1.是否坚持党的性质宗旨,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方面。本人能够认真贯彻XX党组和局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打折扣,不搞变通,基本做到落实到位。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贯彻执行不够坚决有力。全局意识和战略眼光有所欠缺,考虑本站利益多、全局考虑问题少,贯彻XX党组和局党委决策部署有时态度不够坚决,措施不够有力。二是规章制度落实不够严格到位。对有关规章制度,执行不够严格,落实不够到位。比如,有时遇到紧急事情,只以口头、电话等形式打个招呼,然后才补假条。

2.是否认真履行党员八项义务,践行入党誓词,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方面。到固定桥水文站工作以来,能与同志们团结共事,兢兢业业,保持了较好的精神状态,较好地完成了上级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但严格按照党员干部的标准和要求来衡量,感到还有二个方面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学习不够刻苦。学习的自觉性还不十分强,忙于事务性工作多,静下心来学习理论、思考问题少,平时坚持得好一些,工作多、任务重的时候做得不好,学习也不够系统,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有时结合不够紧密,韧性钻劲不足,有浅尝辄止和半途而废的现象。二是提高素质能力的紧迫感不够强。坦白讲,自己对提高自身能力素质是有危机感的,也下不不少功夫,日常工作也注意从书本、从他人和其他党员干部、工作实践中汲取营养,增长才干。但因为恒心毅力不够,深钻细研、解剖麻雀劲头时冷时热,凭经验干工作,导致素质能力与新时代新形势不相适应。

3.是否按照党员干部六项基本条件,真正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方面。一是对自己从严治党要求不够。习惯于把任务和责任应付过去,满足于不暴露问题、不出大问题,对周围一些问题同事疏于帮教,虽然认真履行了党风廉政“一岗双责”,但在督促检查上不够有力。例如,平时干业务工作的时间要多一些、对党建学习的时间相对要少一些。二是存在急功近利思想。在工作中出成绩、出亮点的愿望比较迫切,与“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还存在差距。

4.是否严格遵守党的组织制度,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方面。一是执行政治纪律不严。在大的原则方面,自己一贯要求很严,但在一些具体工作方面要求有所放松。例如,在自我管理上出现松懈,对自己要求不严,工作劲头不足,有安于现状的思想,存在使命感、紧迫感不强的问题。

二是执行组织纪律不严。虽然能够坚持严格按照请示报告制度、组织生活制度等制度规定办事,但有事也不按规矩办事,打个口头报告就行。

5.是否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树牢宗旨意识,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善于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方面。主动协调、主动服务的意识不够。主要表现在:工作中习惯于按领导要求办事,被动接受服务的多,较少到部门科室征求意见和建议等工作,主动服务的意识不强。

(二)对照准则“八个是否”存在的问题

1.是否坚定理想信念,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方面:一是政治理论学习不够系统。随着岗位的变化、时间的推移,工作千头万绪,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少,尤其政治理论学习存在有急用才学、安排了才学的问题,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够,有以干代学的现象。没有耐心地读经典理论著作,对理论学习浅尝辄止,研究不深入、不全面,没有形成指导实践的理论思维,学习效果不佳。二是政治敏锐性不强。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对一些敏感问题和不当言论,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性认识不够,缺乏必要的警惕性和鉴别力。如在听到一些错误主张和言论时,没有坚决果断地反对、及时纠正,缺乏自觉维护党的形象的政治责任感。

2.是否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政治立场方面:我在执行上级组织决策部署的态度是坚决的,行动是主动的,能够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能够坚决落实上级组织的各项决策部署,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在落实和执行决策部署时,还存在理解不深,认识不到位,没有从全局出发进行考虑,导致领导安排的有些工作没有坚决的落实到位。二是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认为只要按照党章要求,按照上级组织的安排部署,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够了,对党章和条例、准则学习不够,理解不深不透,形成了只要自己不违反就行了,对身边的与己无关的现象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现象。

3.是否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增强“四个意识”方面:我能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坚决维护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有些理论理解的不够透彻,只看到事物的表象,把握不到事物的本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4.是否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四风”方面:能够时时处处严以律己,坚决抵制形式主义等各种不良风气。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调查研究还不够实在。下乡调研工作随意性比较强,缺乏深度和力度,透过现象看本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还有差距。比如,下乡检查雨量站和测量地下水井的一些乡村,虽然能够定期去调研、检查指导,但每次去,时间都比较仓促,和群众促膝交谈、交流谈心不多,针对性也不够强,对群众的一些愿望诉求了解得还不够全面,对一些问题和困难解决的还不够及时到位。二是谋划工作还不够科学。在围绕上级政策、立足水文实际谋划。

5.是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权利,注意听取不同意见,自觉服从组织分工安排,不独断专行或各自为政方面:本人认真执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工作制度。经深入查找,发现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在维护集体领导方面,有时更多关心自己分内的工作,从整体和全局高度思考问题不够;二是对一些与自己工作无关的议题,关心重视不够,为单位民主决策贡献不够。

6.是否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坚持好干部标准,自觉防范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种种偏向方面:片面认为自己就是基层工作人员,没有决定干部人事工作的权利,党委怎么定都行,没有严格按照党的选人用人标准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7.是否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自觉接受对权利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加强自律、慎独慎微,按规则正确行使权利方面:一是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总是批评自己多,批评别人少,怕碍于情面,装老好人。二是在加强自律方面有时放松了自己,忘记了自己的党员身份。

8.是否保持清正廉洁的整治本色,坚持“三严三实”坚决同消极腐败做斗争方面:一直认为自己就是工薪阶层,也不是什么领导干部,不存在腐败现象,但有时看到腐败现象不能及时向纪律监察机关报告。

(三)对照条例“五个是否”存在的问题

1.是否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自觉执行党组织决定方面: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我自觉服从党组织安排,重大原则问题上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是否存在滥用职权、谋取私利,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经商办企业,违反公务接待管理、办公用房管理等有关问题方面:经自查,不存在这方面问题。

3、是否存在优亲厚友,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弄虚作假、简单粗暴等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方面:经自查,不存在这方面问题。

4、是否存在工作不负责任,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司法活动、执纪执法活动等问题方面:一是,在工作上有时候因为任务太多,压力大,急于冲忙做完后交差,往往忽视了工作质量,不认真检查做的完整不完整,好不好。二是,不存在形式和官僚主义,插手市场经济活动等其他活动。

5、是否存在生活奢靡、贪图享乐、追求低级趣味、违反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问题方面:本人时刻牢记自身党员身份,以工作和家庭为重,二者兼顾,工作之余,注重家风家教,但也存在着急忙于工作,家风家教有所松懈的倾向。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成效,其中思想问题是核心。我严格按照“守**、找差距、抓落实”的要求,紧密联系实际,在认真查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刻反思,虽然有体制机制、外部环境等客观原因,但更要的还是主观原因所致,剖析上述问题产生的根源,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党性修养还不够深。坚持党性原则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格,也是党章对党员的基本要求,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精神上的高尚与亮节,来源于理论的丰厚积淀和思想认识上的剖析与升华。究其根本原因,是在于党性修养还不够深,认识新常态、理解新常态还不到位,对适应新常态的重要性估计不足,忽视了适应所常态的实质就是践行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就是检验党性修养的水平。

二是宗旨意识不够牢。毫不动摇地坚持群众路线,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际工作中,对新情况、新要求认识不足,研究不透。分析原因,归根结底还是思想剖析不够深刻,群众观点树立得还不够牢固,没有深刻认识到,由于这个因素,导致我们有些工作成效不尽理想。

三是责任意识不够强。责任意识是一种自觉意识,它集使命的召唤、能力的体现、制度的执行于一体,一个优秀的集体需要具备能够承担责任、善于承担责任、勇于承担责任的品质。在实际工作中,谋划推进的前瞻性还不够足、付出的关注度还不够高、采取的招法可操作性还不够强等多方因素共同导致的。

四是追求卓越的劲头不够足。主要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在谋划新举措过程中,更习惯于沿用传统思维和传统方式,在创新胆识方面还有些保守在推进目标任务过程中,遇到一些新的困难和阻碍,受本处工作职能等客观因素影响,在碰硬、碰难的问题协调上存在着畏难情绪。其根源是主观上放松了积极向上、勇攀高峰的欲望,疏于用更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满足于有所推动、有些成效即可,使得一些工作措施和手段没有发挥到极致。

一、整改措施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围绕查摆出来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坚决对标抓好整改,切实将存在的问题整改到位。

一是加强理论武装。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获,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一手抓理论,一手抓业务,严格落实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制定个人短期、长期学习计划,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大政方针,系统地学习党章、《准则》《条例》等党内法规,全面通过学习,做到在理论上融会贯通,思想上清楚明白,行动上落到实,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

二是树牢宗旨意识。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坚持把群众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坚决维护群众群众利益,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认真践行群众路线,坚持经常性的走访、谈心活动,多到矛盾突出、脱贫攻坚任务重、产业发展滞后的基层一线调研,带着问题搞调研,全面掌握基层动态,多倾听群众的工作意见和建议,切实落实一批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重大项目。

三是强化责任担当。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政治担当、历史担当和责任担当的意识,持之以恒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增强信心,增进自觉,鼓舞斗志,胸怀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保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勇立潮头的历史担当,肩负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锤炼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苦干”品格,发扬脚踏实地、务求实效的“实干”精神,掌握开拓创新、善于成事的“巧干”本领,积极投身到各项事业发展中去,干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

四是推进作风建设。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省、市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有关意见规定的精神实质和重要意义,对照此次民主生活会查找出的问题,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进一步加强自身作风建设。严格按照党性原则处理党内关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格选人用人程序,讨论研究工作鼓励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作出决策后,雷厉风行、一抓到底、不打折扣落到实处。正确对待权力、金钱、名利,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奢侈浪费,不追求享受,保持共产党人高尚的个人情操。

以上发言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下载对尹东柱诗歌主题的色彩美学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尹东柱诗歌主题的色彩美学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