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颗钻石》文本解读 - teacher
《七颗钻石》文本解读
开化县华埠镇郑家小学 戴玉珍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而提高备课阶段文本解读的有效性,是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的关键。那怎样解读文本才算是有效的呢?
《七颗钻石》是人教版教材第六册第五组的一篇课文,本组的主题是感受人间的真情,因此这个故事就为我们展现了世界上人与人之间美好的广博无私的爱,“爱”就是这篇课文的主题。这个童话故事也是列夫托尔斯泰为数不多的童话之一,他写这个童话故事也是为了唤起孩子们内心深处的爱的感受与体验,希望爱能够永驻人间。围绕爱这个主题,就可以将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字词的感受、感情的体会和大胆的想象整合在一起,成为一堂完整的课!
一、通过对文章内在结构的解读,感受主题
文本解读不能仅抓住一句话或两个词,断章取义,而造成对文章的曲解或误读,“结构”不容小觑。
《七颗钻石》这个故事有一个特点,文章内容所隐含的内涵上是前后对比的。故事的一开始是大旱灾,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片荒芜,一片干旱,故事是在悲惨中开始的。但是,在文章的最后,出现了水流,这将带来的是一个怎样美好的世界啊!文章内涵的前后对比,使读者思考,是什么使地球发生这样的变化?是爱心。因此,爱心这个主题也就生成了。
这个故事的另一个特点是以水罐的五次变化为思路叙述故事。这五次变化层层递进,爱的主题逐渐深化。而且水罐每次的变化都是由于不同的原因,因此不同的爱就成了学生感悟的重点,广博的爱这一主题也就自然生成了。
在教学设计时要抓住了文本的前后对比,抓住了每次变化的原因,让学生感受到爱心的伟大,感受到广博的爱可以带来奇迹。
二、通过对文本语言的解读,挖掘语言的闪光点
“文本细读的起点一定是文章的语言。触摸文本,咀嚼语言,细心体味,发掘内蕴——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有这个耐心,当然更要有这个能力,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发现文章字词、句段、标点修辞上的亮点,并且将自己解读到的亮点变成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着眼点。” 《七颗钻石》课文第一自然段写道“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了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这一句话中,出现了三个描写大旱灾的词语“干涸、干枯、焦渴”,这三个词语写出了这次旱灾的严重,水源没有了,地球上的一切都干枯了,很多的人和动物都已经死了。此时人们非常需要水,水是人们活下去的关键。学生理解了这三个词语,也就感受了这一层内涵。也就理解了后面故事中人物一次次让水这种精神的可贵,感受到了爱得力量的伟大。因此,可让学生体会这三个词语带给自己的感受,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这篇课文语言的最大一个特点就是用词准确生动。课文中最后写小姑娘给过路人让水的这个句子“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口水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进来一个过了人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了人。”中,“再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这两个短语的对比非常明显,小姑娘本来是再也忍不住了,因为经历了找水的艰辛,确实已经渴到了极限,但还是“咽了一口唾沫”忍住了。这一个再也忍不住,一个忍住了,不正表现出小姑娘对他人的爱吗?在教学设计时,可抓住了这两个短语让学生体会,感受出了这广博的爱!
三、通过对想象特点的解读,进行扎实的语文训练
《七颗钻石》是童话故事。童话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最大的特点就是丰富的想象,在这个简单短小的故事中,作者为读者留下了很多空白的地方供读者想象。
第一自然段,作者写出了大旱灾的严重,但是只是寥寥数语,没有写出这次旱灾的一些具体场景,这就给读者留出了想象的空间,这个地球现在是什么样子的?文中描写小姑娘为妈妈找水的过程只用了一句话“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小姑娘为妈妈找水都去了哪些地方?小姑娘找水会遇到哪些困难?相信读者会在自己的头脑中产生一些小问号。文章的最后水罐中出现了水流,有了水流,这个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
以上这些都是读者可以想象的地方,在这些地方让学生进行想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口语表达,还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篇文章的本意到底是什么?我们现在无法与作者对话,但是我们希望在解读文本的时候能够更加近的贴近主题,围绕主题,将语言、细节、结构、背景等相关内容,有梯度、有逻辑地整合为一体,从而在实现工具性的同时达成人文性,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七颗钻石教材解读
七颗钻石
一、教学分析
(一)思想内容
本课课文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但是内涵比较深刻。
(1)故事背景的渲染为后面的水罐发生变化奠定基础:地球上的一次大旱灾,使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使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突出了水在当时的重要性。文中的泡泡语“我能体会到当时水是多么重要”,可抓住“所有的”“干涸”“干枯”“焦渴而死”等关键词语,体会当时水的重要:首先是“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说明地球上已经没有了水源;其次是“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描绘出当时地球上的状况:植物干枯了,人和动物也因缺水而面临灭绝的危险。
(2)水罐的变化——爱心的变化
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a从“空木水罐”到“有水木水罐”: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累得倒在地上睡着了,醒来后发现水罐里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b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小姑娘发现水罐里装满了水,虽然又累又渴,但没有舍得喝,急着赶回家去给妈妈喝,被脚底下的小狗绊倒,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等词句,体会小姑娘的心情,感受小姑娘对母亲的爱。正是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再次显示出它的神奇。c 水罐变成银的:小姑娘分了一点水给绊倒她的小狗,小狗变得欢喜起来。课文第一段写到,“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小狗可能是因为渴极了走不动,小姑娘绊倒在它身上,它也只是哀哀地尖叫。小姑娘没有怪小狗绊倒自己,还把自己舍不得喝的水分给它喝。体会小姑娘的爱心:小姑娘不但深爱着自己的母亲,还用真挚的爱心对待动物,体现出她的爱心是广博无私的。
d 水罐变成金的:小姑娘的母亲认为自己就要死了,把水让给小姑娘喝。水罐又一次变化的原因是母亲对小姑娘的爱,可见水罐的神奇并不在于小姑娘本身,而在于爱心。只要有人献出爱心,水罐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
e 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小姑娘强忍住焦渴,把水罐递给了过路人。“再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等关键词句,了解小姑娘当时多么想喝水,从而体会她把水让给过路人是多么动人的行为。给小狗水喝的时候,小姑娘还牵挂着母亲,所以她分一点水给小狗;而现在从母亲手里接过水罐后,她把水毫无保留地送给了过路人。这里再次体现了小姑娘的爱心是广博而无私的。
(3)题目中的内涵
本课以《七颗钻石》为题,是非常恰当的。为什么课文不用“神奇的水罐”“水罐的变化”“一罐水”等作题目,而用“七颗钻石”?因为钻石晶莹剔透,闪烁着美丽的光芒,它可以用来表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在本课中,星星和钻石一样,象征着美好的心灵,象征着爱心。星星永远挂在夜空里,象征着爱心永恒;它光照人间,还表示爱心普照人间。童话故事美丽的结尾寄予了作者美好的愿望。这是为了让爱洒满人间,送给每一个人。
(4)爱心升华——最后一次水罐的变化,体现小姑娘的爱心是广博而无私的最后一次变化应是在前几次变化的基础上的,如果前面任何一次选择有违“爱心”,水罐里都不可能跳出七颗钻石,涌出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如果没有“爱心”,世界将会变得黑暗与无情,如果有“爱心”,世界将会是久逢甘露的美好情景。正因为有了小姑娘一次一次的“爱心”,才会有了七颗钻石,才有了天空中的星星,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5)小姑娘的善良、关心别人的形象
在一个滴水如金,水即是生命的时刻,小姑娘连夜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这是爱母之心。可哪儿也找不到一滴水,就在她处于绝境之中,意外地发现水罐里装满了清亮清亮的水,情节出现第一次波澜。出于对母亲的爱,真想喝个够的她,赶紧抱着水罐往家跑。不料小狗把她绊了一跤,而水罐却端端正正在地上放着,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一点,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这是爱动物之心。喂完小狗,水罐变成了银的,情节出现了第二次波澜。母亲爱女儿,舍不得喝,给女儿让水,水罐变成金的,这是第三次波澜。突然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把水罐递给了过路人,这时,水罐里跳出七颗钻石,升上了天空,这是第四次波澜。在这波澜中,小姑娘的爱心由爱母亲到爱动物,再扩大到爱他人,一次次升华,小姑娘的人性美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二)语言表达
(一)本课在结构上的特点
(1)这个故事有一个特点,文章内容所隐含的内涵上是前后对比的。
故事的一开始是大旱灾,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片荒芜,一片干旱,故事是在悲惨中开始的。但是,在文章的最后,出现了水流,这将带来的是一个怎样美好的世界啊!文章内涵的前后对比,使读者思考,是什么使地球发生这样的变化?是爱心。因此,爱心这个主题也就生成了。
(2)这个故事的另一个特点是以水罐的五次变化为思路叙述故事。这五次变化层层递进,爱的主题逐渐深化。而且水罐每次的变化都是由于不同的原因,因此不同的爱就成了学生感悟的重点,广博的爱这一主题也就自然生成了。
(二)本课在遣词造句方面的特点
(1)《七颗钻石》课文第一自然段写道“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了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这一句话中,出现了四个描写大旱灾的词语“旱灾、干涸、干枯、焦渴”,这四个词语写出了这次旱灾的严重,水源没有了,地球上的一切都干枯了,很多的人和动物都已经死了。此时人们非常需要水,水是人们活下去的关键。学生理解了这四个词语,也就感受了这一层内涵。也就理解了后面故事中人物一次次让水这种精神的可贵,感受到了爱得力量的伟大。
(2)这篇课文语言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用词准确生动。课文中最后写小姑娘给过路人让水的这个句子“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口水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进来一个过了人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了人。”这段话中,“再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这两个短语的对比非常明显,小姑娘本来是再也忍不住了,因为经历了找水的艰辛,确实已经渴到了极限,但还是“咽了一口唾沫”忍住了。这一个再也忍不住,一个忍住了,不正表现出小姑娘对他人的爱吗?
(3)本课在写作上的特点
最主要的特点是丰富的想象。在作者笔下,水罐变得非常神奇,随着作者的想象而发生一次又一次的变化。但这些变化都非常符合读者的愿望,所以使人感到,这一切都是可能、而且是应该发生的。
二、教材位置
1、人文专题的位置
本组教材是三年级下册是以“可贵的亲情、友情”为专题的文章,统揽整个小学语文教材,我们发现这样的专题不止一次出现: 一年级下册第二组是“家庭生活” 二年级上册第六组是“关爱他人” 二年级下册第二组是“奉献与爱” 三年级上册第八组是“献出我们的爱” 四年级上册第六组是“人间真情” 五年级上册第六组是“父母之爱” 六年级上册第三组是“心灵之爱”
这是整个小学阶段关于“人间真情”这一人文专题编排的脉络。从中不难发现,这是一个引领学生对“人间真情”认识和理解的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发展过程。前后联系起来思考和解读,我们还会发现他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低年级初步感知认识“爱”,中年级了解发现身边的“爱”,高年级学会感受和奉献“爱”。可以说,整个关于“人间真情”的人文专题的学习,是一个认识感知奉献的过程。
2、训练重点的位置
本组导语提示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生活中是否想到过回报父母的爱,能否向别人献爱心;二是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感受人间真情。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应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课文围绕“爱与真情”,配合综合性实践活动,以拓展“爱与真情”的含义。
这组教材围绕“可贵的亲情、友情”组织专题,先后安排了四篇课文。第一篇感悟“回报父母的爱”,第二篇体会“朋友间的友谊”,本篇进一步从“爱亲人,爱生命”的角度引导学生感受无私广博的爱能创造奇迹。前三篇是精读课文,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有关爱的专题在前几册教科书里有所涉及,三年级上册第八组安排了四篇关于“献爱心”的课文,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从别人的故事里感受这种感情。本单元内容有所拓展,也更为深入。将课文的学习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感受“爱与真情”的同时,能够行动起来,在生活中深入体验这种感情,学会表达和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别人。
《七颗钻石》是本组的第三篇课文,是关于博大的爱的。为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爱心”这一主题,可引导学生比较几个故事情节: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分水给小狗喝,母亲让水给小姑娘喝,小姑娘把水让给过路人,从而得出“爱心”主题。
本文泡泡语“我能体会到当时水是多么重要”,是爱心让这一切有了变化: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大地一片荒芜的景象,而现在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人、动物、植物乃至大地将会„„可引导学生想象久旱逢甘露的美好景象,还可以让学生想象,如果没有“爱心”,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3、课后练习题二:“让我们默读课文,再一起讨论讨论,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到了什么?”既落实这一训练点,使学生懂得向别人献爱心,用爱心来对待生活。
三、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中段学生应“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和再现性向创造性的想象过渡。这时的学生有极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对童话、故事兴趣盎然。学生此前已经学习了联系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理解等多种阅读方法,但运用起来还比较生疏。虽然以前在本册中从未学过童话,但在课外学生已读过许多的童话故事,因此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学生不会感到陌生和吃力,只要老师作适时的引导,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和掌握。本课应提供给学生自主选择,综合运用的机会。教学时要调动学生参与并融入课文的气氛中并为之感动。培养学生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以及想象、联想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本单元的前两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能感悟到要回报父母的爱和体会到朋友间的友谊,学生已经能初步感悟到人间真情,但是,学生在想象、联想的能力的培养上,因为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接受能力不同,需要教师在引导学习文本时进行指导。
四、学习目标
1.本课要求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五、教学重点难点
1、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重点)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重点)
3、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概括以及想象、联想的能力。(难点)
六、教学准备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了解一些关于“爱心”的故事;回顾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熟读课文,了解作者的一般情况;、师:相关课件
七、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三篇:七颗钻石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读中体会,品中想象,弄清水罐发生的变化和原因, 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3、感受童话故事想象的神奇,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教学重难点 :
1、从水罐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的神奇力量。
2、联系实际,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布置学生阅读、了解一些关于“爱心”的故事。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认读词语(课件展示)
瞬间 干涸 绊倒 舔水 唾沫 焦渴 涌出 匆匆忙忙 喜出望外
二、激情导入(课件展示:北斗星图片)
同学们,当我们仰望夜空,在正北方,有排列成勺形的七颗星星,闪闪发光,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星座吗?(这是大熊星座,又叫北斗七星。它的光芒普照大地,在夜晚给迷路的人们指引方向。)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与北斗七星有关系。让我们一起走进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的童话《七颗钻石》,去了解它神奇的来历。
三、品读、领悟内涵──爱是变化的力量
(一)、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了什么?(大旱灾)(出示相关句子品读)师:旱灾严重到什么程度?
(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因焦渴而死去。)(课件展示图片)
师:因为没有水,大地笼罩在死亡的阴影里。所以,当时最缺的是什么?(水)这时的水意味着什么?(生命)过渡:是呀,水是多么珍贵呀!可是水呢,这生命之水又在哪里呢?眼看着旱灾将毁灭一切时,一个小姑娘拿着空木水罐,要为生病的妈妈去找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板书:空)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课件展示句子)学生自读。
2、和我们说说你读后的体会。
3、师:在这个漆黑不见五指的夜晚、没有人出来行走、寂寞的、孤单的,小姑娘怕吗? 生:不怕,她想着要为妈妈找水,要挽救妈妈的生命。师:正是一份爱的信念,使她充满了力量。
师:你还可以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她对妈妈的爱?(哪儿、累倒、睡着了)师:她可能到过什么地方? 生:小溪边,大河旁......师:能找的地方她都找遍了,可哪儿都没有水,她实在太累了,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想像一下,她会做什么样的梦呢? 生:(展开合理想象,自由发言)
过渡:当她醒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三)、看童话故事,四人小组讨论回答:
1、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几次变化?每一次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水罐是神奇的,究竟是什么力量让水罐如此神奇?请同学们在文中画出水罐变化的句子体会体会。
(四)、体会小姑娘的孝心。
1、汇报水罐的第一次变化:当她醒来的时候,水罐里竟装满了清亮清亮的水。(空水罐装满了水,板书:满)
师:谁来说说水罐里怎么会有水了?这次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为生病的母亲找水。
师:你说得真好,是小姑娘对妈妈的这片孝心,这份真挚的爱感动了命运之神。使她拥有了这一罐清亮的水,孝心使水罐发生第一次神奇变化。(板书:孝心)
指导朗读:多么有孝心的孩子啊!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部分内容,要读出小姑娘对妈妈的孝心。
2、看见这罐清澈新鲜的水,这时小姑娘的心情如何? “小姑娘喜出望外„„”
① “喜出望外”是什么意思?如果是你的话,会怎么做?小姑娘在“喜出望外”时想的是什么呢?(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喝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② 多么孝顺的小姑娘呀,她爱妈妈胜过爱自己,谁能把这句话读好?学生练读。③ 我觉得这“抱”字,换成“拎、提”你们同意吗?为什么?(水很珍贵,用“抱”更牢固,不易洒出。)
(五)、讲读第三自然段:
师:小姑娘有了一罐水了,但这罐水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这水罐后来又发生了什么神奇的变化呢?变化的原因是不是也和爱有关呢?请同学们先快速地默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在这个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样的爱呢?(男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由回答水罐的变化和变化的原因。(根据学生回答追问:为什么要给小狗喝?)
小姑娘有一罐水,给妈妈舍得,给小狗舍得,给自己反而不舍得。什么叫无私,这就是。
2、小结:小姑娘不但爱自己的母亲,还用爱心来对待小动物,这银水罐多么像小姑娘那颗晶莹美丽的善心呀!所以生命之神点木成银。(板书:银 爱心)
3、谁体会到了小姑娘这份爱心,来读给我们听听(指名朗读)
(六)、学习第四段:伟大的母爱
师:后来,银水罐为什么变成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你画到得句子。(出示句子,指导朗读:师生合作读,师读旁白,生读母亲的话)
1、谁愿意来读读母亲的话。
2、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样的爱?
小姑娘的妈妈是多么爱自己的女儿啊,亲需要这生命的水,可为了孩子,她放弃了,也把生命的希望留给了孩子。
这次变化是母亲对女儿无私的爱创造的奇迹。──你们发现了吗,水罐的奇迹不在于小姑娘一个人,而在于爱的行为。只要有爱,就会有奇迹发生。
3、小结:母爱真伟大!是母爱的力量把银水罐变成了金的!(板书:金 母爱)
4、齐读这段。
(七)、对过路人的爱:
1、(出示句子)“再也忍不住了„„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
师:小姑娘为什么再也忍不住了?你从哪体会到?谁再来读读这句话,并配上动作。
2、出示填空:(师引生答)
在口渴难忍的情况下,小姑娘先想到的是______,是______,是______,却忘了______。
3、小结:忍不住了可还在忍,而且是如此艰难的忍了,是为了帮助一个陌生的过路人。小姑娘把水让给过路人,再次体现了小姑娘无私、崇高的爱。
因为小姑娘有一颗善良的心,所以才会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水流。(板书:善心 钻石 水流)
4、小结:(出示课件)同学们,水罐从一个空空的木水罐,突然间装满水,摔倒了水罐还是满满的,然后变成银水罐、金水罐、最后跳出七颗宝贵的钻石,这一系列神奇的变化到底是因为什么呢?(是爱心的力量创造了奇迹。)所以,七颗钻石从水罐里跳了出来,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涌了出来......5、让我们再一次张开想象的翅膀:(出示句子)
那股水流越涌越多,向门外流去,向____流去,向____流去„„草儿____,花儿____,树木____,牛儿羊儿____,老人、孩子、小伙„„
三、探究:课堂升华──爱是真实的奇迹
1、师朗读最后一段并小结:
由爱而生的七颗钻石化成北斗星,你觉得作者安排七颗钻石变成大熊星座,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美好祝愿吗?(就是告诉人们,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在人们需要的时候,普照人间,指明方向!)
2、你明白了故事为什么要用“七颗钻石”作为题目?
(七颗钻石,化成了北斗七星,给人们带来光明,为人们指引方向。它象征着:让小姑娘的爱成为你心中永恒不灭的指路灯,永远拥有爱的心灵。)板书:让爱指路
四、(出示课件)分组朗读:爱的箴言,体会大爱无边。
五、课外拓展 同学们,你身边肯定也有许多充满爱心的人和事或者发生在你自己身上的关于爱的小故事,请把你知道的和“爱”有关的故事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生动手写后与大家分享,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评价。)
六、总结 :
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起:更要懂得对别人付出爱,要学会关爱父母,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愿你们都能成为充满爱心的人。最后就让我们一起用歌曲《爱的奉献》结束新课吧!
是啊,如果没有爱心,这个世界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有了爱心,我们才感到温暖,我们不但要沐浴爱心的温馨,更要懂得对别人付出爱,正如歌词唱得那样:“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愿你们都能成为充满爱心的人,相信,拥有爱心会让你充满神奇的力量。板书设计:
19、七颗钻石
水罐: 空——满——银——金——钻石、水流、星星(神奇)孝
爱
母
善
心
心
爱
心
让爱指路
《七颗钻石》教学反思
《七颗钻石》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童话故事,它以离奇生动的故事情节赞扬了小姑娘如钻石般美好、闪亮的心灵,教育孩子们要懂得关爱别人,同情、帮助有困难的人。
文章以水罐的变化为线索,让我们从中感受到小姑娘为母亲找水的孝心,分水给小狗喝的善心,母亲让水给女儿喝的伟大的母爱,小姑娘最后把水让给陌生的过路人喝的爱心。随着水罐变得越来越珍贵,小姑娘的那份孝心、善心最后升华为博大无私的爱心,境界也越来越高尚。经过反复的推敲与琢磨,最后决定抓住水罐神奇变化这条明线和是孝心—爱心—母爱—善心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这条情感线索,两条线索齐头并进。5 同时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朗读、感悟、理解、体验。
教学中我用引导学生以读为主的方式引导学生用心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现在,我将结合课堂教学环节,谈谈我的本课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情感
由于学生生活区域的局限性,这篇课文所描述的情景与我们的生活相距很远,为了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我用了图片来展示当时的场景。然后有感情的朗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认识到水就是生存的希望,有了水人和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了水,等待人和万物的就只有死亡。使学生身临其境,诱发学生的情感。
二、精心设问,读中感悟想象
这篇童话很明显是以水罐的神奇变化为主线,体现小姑娘广博无私的爱。在“神奇变化”中品读、感悟小女孩广博无私的爱心。特别是让学生想象小姑娘睡着后会做什么样的梦,学生们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既做到了课堂的延伸,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让童话的特点在这里得到体现。接下来,小姑娘的爱心换来了源源不断的水流,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又是一个想象的空间,为之前没有发言的同学创造了机会。最后让学生把身边关于爱的故事写下来,使语文课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享受爱的同时懂得奉献爱。让爱的种子再一次悄然无声的融入孩子的心田,使课文感情得以升华。
三、体现课标,紧扣小专题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本组教材的专题是“爱的奉献”,结合专题本节课我体现以读为本,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个别读,等多种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感、读中悟。让学生想象水罐的一次次神奇的变化,体会爱心的神奇。
这一节课结束了,可是留给我得是深深的反思。现在回过头来细细反思课堂,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做得不完善,今后应该改正:
1、读书指导上有点不到位,过渡型语言不简洁明了。
2、小练笔环节,提问学生较少,没有顾及更多学生。
第四篇:听《七颗钻石》
听《七颗钻石》
——外行评内行
语文,就像钻石一样迷人。语文课中展示给我们的文本或有趣、或鲜活、或激昂、或优美、或令人感动……总是如此地灵动,如此地富有吸引力!而一堂精彩的语文课更是把文本变得更有血有肉、更立体、更丰富,使文本的精神注入师生的心里。
《七颗钻石》是一个很神奇很感人的故事,她告诉我爱心的神奇力量。
作为英语老师,对英语我算不上行家,对于语文则是完全的外行。五年多的教学生活中,唯一和语文之间的联系就是——这些年中我听过的语文课。然而,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有谁能够抗拒语文的魅力呢?语文有着自然天成的亲和力:)所以自然也会有自己的感悟和一点浅薄的想法。
于老师的这堂课,设计很完整,思路很清晰,主旨也很突出。于老师展现了一位优秀语文教师师的功底和风度。她的教学姿态落落大方,教学用语优美精练。语音语调优美动情。以及“哈利〃波特”的创意,明了的环节,对学生的情感引导、学法指导,教师的投入状态等等——于是我认为,这堂课:好!
于老师和她的课,好的的程度,足以进一步加深我对语文的热爱。我觉得她的课:哪儿都好!她的课,已经做到了和名师名课的形似。然而我又觉得她的课:又似乎哪儿都不足够好。哪儿哪儿都对了,为什么会觉得还不够对味?我们的课,和名师名课的距离到底在哪?做到形似相对不难,要做到神似则是难上加难。我们的课的不足在哪?问题的症结在哪?——于是我觉得,这堂课:语文的韵味还不足够浓。
我心目中完美的语文课该有哪些特点?
一、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句句珠玑。不仅声音明净响亮,而且发音字正腔圆;不仅吐出的每个字都是必不可少、精确有效,而且每个词都像珍珠般优美动人;不仅情感投入,引人入胜,而且精力充沛、活力四射,以情感和活力的光芒照射着身边的人。
由于几天来忙碌的教学工作,于老师的嗓音有些许沙哑,让人觉得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激情为这40分钟绽放。加上没有用话筒,特别是在课的开始阶段,于老师的声音显得稍弱。
二、语文课中的情感流动应该是功到自然成。层层递进,水到渠成,感情自然迸发,该是像文中罐里迸涌的泉水那样令人心欢喜。课中于老师的情感引导有些生硬,较为明显之处比如:
教师:哈利·波特们,现在感动你的是谁啊? 全体学生:小姑娘。
教师:感动你的还是小姑娘吗?是吗?感动你的是谁啊? 少数学生:妈妈。
教师:对啊,是母亲,是这位小姑娘的母亲。
这是在引导学生说违心的话吗?那少数学生只能说是善于揣摩教师的用意,然后故意迎合老师。在此课的前半部分,一直刻画的是小姑娘的爱心,所以感动孩子们的就是小姑娘,孩子们一开始说了他们真实的想法。“母亲”在这个段落中是第一次正式出场,学生乍一下子还没能完全体会到母亲的爱。
三、小姑娘的爱和无私体现在哪? 给母亲水喝,值得称道吗?把水给小狗或路人喝,值得惊讶吗?平常的情况下,这些完全不值得称赞。
施与,很正常。施与他人珍贵的东西,可敬,却也不足为奇。施与他人自己最需要最渴望的东西,试问天下,几人能够做到?那才是小姑娘让我们惊叹和赞美的可贵之处。
如果教师能够更充分地烘托和刻画水的珍贵性,以及小姑娘的焦渴程度,那么孩子们一定更能够体会到小姑娘那伟大的爱心。
在这史无前例的旱灾中,万物生灵几乎都要渴死了,小姑娘该有多渴啊?为了找水,小姑娘在烈日炎炎下,在焦黄的大地上跑了那么久,她该有多渴啊?她的皮肤干了吧?她的唇裂了吧?她的喉冒烟了吧?而她的手里正捧在一罐清澈的水!喝上一口,该有多美啊!
喝吧!喝吧!小姑娘为何不喝啊?她心里在想什么呀?——
我好渴,我真想喝个够!可是——妈妈快死了,我要赶紧把水送回家给妈妈。
我好渴,我好想喝上一口,就一口!可是——小狗可怜巴巴的,已经渴的奄奄一息,一口水能救活它的命。
我好渴,真想喝上一口,这水该有多甜美啊!可是——路人还得继续赶路,他用那么信任、那么渴求的眼神望着我。
四、语文课中,各式各样的朗读常常能令人感受到语言的无穷魅力。“读”在语文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份量。动情的朗读能让人更深刻地体会到文字的美感和文字所流淌出的情感。此课中,学生的“读”占的比重太少,而且“读”的情感也不够到位。五、一堂成功的课没有固有的模式,它一定是独具风格的。我们的课,或许无法做到如金庸般想象无限、快乐风趣,如王淞舟般满腹经纶、儒雅睿智,如窦桂梅般如诗如画、激情似雨,然而我相信,在教学道路上不断坚持着追求的语文老师们,一定会拥有自己的特色。
一点浅见,恳请多多包涵。鄙人评课只为了畅所欲言,以及表达对国语的关注与热爱。
第五篇:七颗钻石教案
七颗钻石
学习目标:
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3、通过朗读体会文中小女孩善良、美好的心灵,懂得关爱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难点:
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在读故事中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回顾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并从中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作一下简单的交流。引导学生想一想故事的内涵,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了解一些关于“爱心”的故事。
2、幻灯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通过朗读体会文中小女孩善良、美好的心灵,懂得关爱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阅读兴趣 1.导入:同学们的童年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童话故事陪伴我们成长,你知道有哪些动人的童话故事,能向同学们讲讲吗?(生自由讲)
2、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带来了一个动人的童话故事,你们想听吗?(出示课件)这个故事正是我们今天所学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板书课题)
(播放课件)教师叙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接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这些就是旱灾造成的(看幻灯),你们看到了什么?(生根据看到的图片自由说)是啊,此时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呢?此时的水意味着什么?
(使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水,等待人和万物的只有死亡。)
2、如果你得到了一罐水,你最想干什么? 在这个旱灾面前,人人都渴望清凉清凉的水,一天夜里,一位小姑娘也拿着水罐走出了家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喝。(出示图片)
二.新课探究
1、初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并自由交流。
过渡:小姑娘找到水了吗?她身边发生了什么神奇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找找吧!读课文2---4自然段。(一)出示自学提示:(现在让我们读读课文)
1、找一找,小姑娘的水罐发生几次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了。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画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并想一想为什么?那个地方最让你感动?(学生自读课文自由交流,教师巡视倾听)
4、小组汇报课文中神奇的地方,其他小组有不同也可以进行补充或
更正。
(二)引导学生领会水罐的不断变化的神奇,领悟小女孩的爱心不断升级。神奇的原因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展开想象,体会爱的力量: 第一次变化
A.小姑娘一个人出去为母亲找水喝,找了很多地方,她多爱她的母亲啊!同学们找一找描写小姑娘找水的句子并展开想象小姑娘可能去哪些地方找水呢? 出示句子:
(1)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小姑娘实在太累了,你看她睡的多香啊!
(2)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一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找出神奇变化的句子并读一读。
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为什么你觉得这个地方很神奇呢?)(要是遇上这样的情况,小姑娘当时的心情会怎样?谁能在文中找出来读一读?突出“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
从第1自然段中我们知道这是一场特大干旱,到处都没有水,而现在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多神奇啊!我想一定是小姑娘的孝心感动了上天,赐给了她一罐水。
(教师板书:孝心感天)第二次变化
体会孝心和爱心带来的神奇力量
b.“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水罐掉在地上应该是洒水或摔坏罐子,可现在罐子和水都好好的,真是神奇。小姑娘得到这罐水时,她自己渴极了也累极了,她多想喝一口水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呀。可她一心想着妈妈,在往回跑时被小狗绊倒。还是她的孝心使上天又给了她一个奇迹。(也突出孝心感动天)c.“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为什么木罐会变银的呢?)
水罐由木头变成银的,实在是神奇!在那样干渴的情况下,母亲急需水,小姑娘也渴得要命,可她仍然把水分给了小狗一点儿,救了小狗一条命。小姑娘真的把动物当作了朋友,她的爱心又一次感动了上天,才有神奇的事发生。(教师板书:爱心如银)第三次变化
d.“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为什么银罐会变成金的呢?)水罐由木做的变成银的,又变成金做的,神奇极了。母亲又渴又生着病,她多么需要这罐生命之水,可为了孩子,她放弃了水,也就放弃了生命,这种伟大的牺牲精神使上天又一次创造了奇迹。(教师板书:母爱似金)
第四次变化:金水罐里跳出钻石,涌出水流。
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小姑娘也想喝水,但看到过路人,她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
e.“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水罐里能跳出钻石,能涌出救活万物的生命之水,七颗钻石能变成星星,真是神奇极了!小姑娘已经干渴到了极点,当她也忍不住要喝母亲让给自己的水时,却又强忍住渴,把水让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过路人。这种对陌生人的同情与爱,使天地为之动容,他们获得了水,还拥有了七颗星星。(教师板书:
爱感天地)
3、齐读这几句话,把它的神奇之处读出来。
4、我们再次回顾水罐的变化:
空木罐
木水罐
银罐
金罐
跳出七颗钻石
5、小结:课文开头是一片荒芜的旱景象,到最后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人们、大地万物将会是一片久旱逢甘露的景象。)这一切都是爱给带来的,学了课文我们有哪些爱的收获呢? 教会我们如何爱 :爱亲人、爱世间一切生灵、爱陌生人
10、总结:老师愿你们的爱心像北斗七星一样普照人间,愿你们都能成为充满(爱心)的人,相信拥有爱心,会让你充满神奇的力量。
三、板书设计:
19、七颗钻石 空木罐
有水
水没洒
变银
变金
钻石、水流
孝心感天
爱心如银
母爱似金 爱感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