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石碣真爱妇科医院好不好《宇宙的边疆》有关资料.docx
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利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接》《宇宙》《布鲁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
【宇宙日历(卡尔•萨根)】
你在过去幽暗的时光深渊里,还看得见其余的影子吗? 威廉•莎士比亚 《暴风雨》
地球形成的年代是很悠久的,而人类出现的时间还不算长。每个人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以年、月、日计算,我们的一生以数十年记载,我们的家谱以世纪划分,而整个有记载的历史则用千年来计量。在人类出现以前已有了相当长的一段历史,这段历史时期延续了几个纪代,而我们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可以说是寥寥无几。产生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没有文字记载,另一方面则因了解这个无限遥远的历史时期有着一定的实际困难。
远古时期某些事件的年代,现在我们已经能够测定了。利用地质分层和使用放射性元素可以确定考古学、古生物学和地质学上发生的重要事件的年代。天体物理学的理论为确定行星表面、星体和银河系的年代提供了数据。同时也能估测出非常事件(即大爆炸)到现在的大略时间。大爆炸可能是宇宙的开端。现代宇宙的所有物质和能量都陷入了这场大爆炸。我们也可以说,这是一场大中断,就在这场间断中,有关宇宙早期历史资料全被毁灭了,但大爆炸确实是我们有记载的最早的一次大事件。
据我所知,表达宇宙年表最有效的方法,是设想把宇宙的150亿年时间(或者至少是自大爆炸后的具体时间)压缩成一年的时间。这样地球历史上的每十亿年,就相当于这种宇宙年的24天左右,宇宙年的每秒钟表示地球绕太阳运行475公转。我这里介绍三种宇宙年表:12月份前的日期表,12月份的月历和新年除夕夜晚的明细考察表。按这个换算法,现代和历代史书上的大事件都必须一秒钟一秒钟地列举记载。这样就能把我们学过的时间间隔较长的历史大事件表列出来。在人类生活史上,有许多重要事件可能发生在不同的时期,正如一种同样瑰丽的地毯,可能是在不同时期织成一样,如在4月6日或9月16日的上午10点零2分和10点零3分之间。但我们这里详细记载的只是宇宙年最后一天的
日志,于是就不会发生时间重叠的情况了。这个年代和当前最通用的史料相符,但某些内容还不完全可靠。例如,假若最终证实了植物原是在奥陶纪而不是在志留纪移植陆地,或者证实环节蠕虫的出现早于表中所说的前寒武纪,这完全可能,不足为奇。
此外,很明显要在表3中,于宇宙年最后十秒钟时间内,把所有重大事件逐一列进去也是不可能的。我没有详尽地提到美国、法国、俄国和中国的革命,以及其他重大历史事件,关于这一点,我希望能够得到谅解。
可以意料,这样的年表、月历和日志的设计仍很简陋。在此宇宙年里,9月初地球还没从星际物质中冷凝形成,恐龙仅出现在圣诞节前夜,开花植物首次出现在12月28日,男人和女人的起源发生在除夕晚上十点半。所有人类有记载的历史都排在12月31日的最后十秒钟内。从中世纪的衰落到现在仅是一秒多时间。可正是由于我这样精心的安排,第一个宇宙年恰好结束。虽然人类在宇宙年里所占的时间短暂,但意义非凡。当然,在第二宇宙年的开端,地球上或其附近将要发生什么变化,这完全取决于人类的科学水平以及人的智慧聪颖的头脑了。
表1 十二月份前的日期表 大事件 时间 大爆炸 银河系形成 太阳系产生 地球诞生
地球上生命出现(大约)地球上已知的最古老岩层形成 最早古化石(细菌和蓝绿藻)时代 性别出现(微生物首创了性别)(大约)最古老的光合植物化石
真核细胞(最早的有细胞核的细胞)繁盛 1月1日 5月1日 9月9日 9月14日 9月25日
10月2日 10月9日 11月1日 11月12日 11月15日
表2 宇宙年12月份月历
星期日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1地球上对生物有重大意义的大气层的含氧量开始增加。2 3 4 5火星上频繁的火山活动以及运河形成。6 7 8 9 1 0 11 12 13 14 15 16原始蠕虫出现 17前寒武纪结束,古生代和寒武纪开始。无脊椎动物兴盛。18原始海洋浮游动物出现。三叶虫繁盛。19奥陶纪。第一条鱼,第一个脊椎动物。20志留纪。原始维管植物。植物开始移植陆地。21泥盆纪开始。原始昆虫。动物开始移植陆地。22第一个两栖动物。原始飞行昆虫。23石炭纪。原始树林。原始爬虫类。24二迭纪开始。原始恐龙。25古生代结束。中生代开始。26三迭纪。原始哺乳动物。27侏罗纪。始祖鸟出现。28白垩纪。原始开花植物。恐龙灭种。29中生代结束,新生代和第三纪开始。原始鲸目动物。原始灵长目动物。30灵长目动物大脑额叶的早期进化。原始类人猿。高级哺乳动物繁盛。31上新世结束。第四世(更新世,全新世)。原始人。
表3 宇宙年12月31日日志
大事件 时间 森林古猿①和拉玛猿②问世。它们很可能是类人猿和人的祖先。原始人类出现 广泛使用石器 北京猿人学会用火 新冰河期开始 航海者定居大洋洲 欧洲的大批洞穴壁画 发明农业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细石文化);城市国家③ 塞姆人、希伯来人④和埃及的古王国;天文学的发现
发明字母表;阿卡德帝国⑤
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埃及中古王国时期
青铜冶炼;迈锡尼文化⑥;特洛伊战争⑦;哈拉帕文化⑧;指南针的发明 铁的冶炼;亚速帝国兴起;犹太王国;腓尼基人兴建迦太基 印度的阿育王,中国的秦朝;雅典;佛教诞生
欧几里得几何学;阿基米德物理学;托勒密天文学;罗马帝国;耶稣基督诞生
印度算术中发明零和小数;罗马城陷落;穆斯林远征
玛雅人文化;中国的宋朝;拜占庭帝国;蒙古入侵;十字军远征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西欧和中国明朝的航海者发现新航路;科学试验法出现 科学技术广泛发展;全球文明出现;人种自行毁灭方式探测;宇宙飞船的星球探索和研究地球外的智力 大约下午1点30分
大约下午10点30分 下午11点 下午11点46分 下午11点56分 下午11点58分 下午11点59分 下午11点59分20秒 下午11点59分35秒 下午11点59分50秒 下午11点59分51秒 下午11点59分52秒 下午11点59分53秒 下午11点59分54秒 下午11点59分55秒 下午11点59分56秒 下午11点59分57秒 下午11点59分58秒
下午11点59分59秒 现在:元旦第一秒
──选自《伊甸园的飞龙》,吕桂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①森林古猿:古生物学上把欧洲和非洲发现的古猿化石定名为槲猿,过去译为“森林古猿”。本书中全用过去译名。
②拉玛猿(Ramapithecus):在印度发现的一种古猿化石。现在较普遍的看法,认为拉玛猿是人类的早期祖先;森林古猿是继续向猿方向发展的类型。
③城市国家:公元前3000年代前半期,在苏美尔地区形成的一些奴隶制国家。
④希伯来人:即犹太人。
⑤阿卡德帝国:公元前3000年代初,游牧的塞姆人部落建立的阿卡德王国(约公元前2371~2191年)。
⑥迈锡尼文化:迈锡尼是古代南希腊的一个重要文化中心。迈锡尼人从北部进入希腊半岛,在这儿建立了自己的奴隶制国家和创立了迈锡尼文化。迈锡尼文化的一个重大创造就是发明了自己的文字。
⑦特洛伊战争:古希腊人与特洛伊人之间的十年战争。
⑧哈拉帕文化:近五十年来在印度河流域发现很多城市文化遗址,称为哈拉帕文化。
【宇宙诞生之争(蒂姆•雷德福)】
当今世界上两位研究宇宙的大师在时间的开始与延续问题上相持不下。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们正在阅读两篇论文,这两篇论文在为什么宇宙可能永远没有终点的问题上各执一词。
一方是坐在轮椅上的宇宙学家斯蒂芬•霍金(他可能是仍然在世的最著名的科学家)及其剑桥大学的同事尼尔•图罗克,他们在将由《物理快报》发表的论文中提出的论点是最初万万万亿分之一秒时间里发生的一切可能决定了宇宙永恒不灭的本质。
另一方是俄罗斯物理学家安德烈•林德(他是膨胀理论的泰斗之一,试图解释在最初的一刹那时间里发生的事情),他在已发表的论文中说,霍金和图罗克
理解错了,因为类似于我们所处的这个砰然一声就诞生的宇宙时时刻刻都在出现,因此试图找到时间的开始或终止是毫无意义的。
这一争论的实质是个重大问题。所有证据都表明我们的宇宙有一个开始,而且这种开始包括空间和时间这两方面。我们的宇宙150亿年来一直在膨胀。那么,存在着早于我们的宇宙诞生时刻“之前”的宇宙吗?宇宙膨胀会终止吗?
天文学家们一再提出的假设认为,我们的宇宙密度还不足以使其自身的扩张停下来。再过数十亿年之后,所有星系都将会衰颓,但是尚有余烬的星系残骸还将永恒飘荡,彼此间的距离越来越远。霍金在其最新写就的论文中检验了爱因斯坦的某些思想,并利用纯理论得出同样的结论:我们宇宙的未来是由其诞生时的条件决定的。
天文学家马丁•里斯教授最近说:“他们声称以某种比其他关于这些问题的设想更自然的方式建立了低密度宇宙理论的模型。这是一个变异理论,利用了霍金早些时候提出的某些思想。”他还说,林德认为霍金和图罗克的理论模型没有给出正确的宇宙密度。“他们的理论已受到天文学泰斗林德的抨击”。
这两种论点都以名为宇宙膨胀的瞬间为论据。在宇宙膨胀的瞬间,宇宙砰地一声从无到有诞生了,并以比光速快得多的速度自我膨胀。这种膨胀是一种反引力。但是这种论点认为,由于引力是负能量,所以这种反引力肯定代表正能量。爱因斯坦的理论认为,物质只不过是冻结的能量,因此,所有恒星及星系在这种膨胀瞬间都因为其固有的能量而出现塌缩。
宇宙膨胀问题已经让天文学家们着迷了17年之久。它会形成一个在扩张和崩溃之间实现临界平衡的宇宙吗?或者会形成一个具有“负曲线”和无限未来的宇宙吗?马丁•里斯教授说:“这正是林德以及霍金和图罗克试图要弄明白的问题。他们都在想方设法得出不同的膨胀结果,使我们能够推导出最终统一的但是拥有负曲线的宇宙。霍金一图罗克论文中的新东西将证明,你也能够更自然地做到这一点。”
霍金提出的新论点,意味着哲学家现在不得不考虑时间有始无终的问题。这可能是更令人头痛的问题。
马丁•里斯教授说:“林德对他所称的永恒膨胀笃信不疑。一旦某个宇宙运转起来,它就会持续膨胀,并不断滋生新的大爆炸。林德提出的反对意见之一是,他认为霍金所说的起源大爆炸根本就不存在。如果发生一次大爆炸,那么就会引发无数次大爆炸。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霍金所关心的初始条件就会消失在比我们所能料想到的更深的宇宙史迷雾中。”
──选自《大家知识随笔》,李绍明译,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宇宙的边疆》后半部分】
跟许多其他的发现一样,人类发现了地球是一个小星球。那是在古代的近东地区,在被一些人称为公元前3世纪的时代,在当时最大的城市──埃及的亚历山大发现的。在这个城市里住着一个名叫埃拉托斯尼的人,当时一个最羡慕他的人称他“贝塔(β)”──希腊文的第二个字母。这是因为,他说埃拉托斯尼是世界上第一个无所不知的人。但是埃拉托斯尼显然几乎在所有的领域里都是“阿尔法(α)”(希腊文的第一个字母)。他是一个天文学家、历史学家、地理学家、哲学家、诗人、戏剧批评家和数学家。他的著作从《天文学》到《痛解论》,样样都有。他还是亚历山大市图书馆的馆长。有一天,他从该馆的一本手抄本里读到下面一段话:在南部边疆西因前哨靠近尼罗河第一大瀑布的地方,在6月21日正午,直立的长竿在地面上没有投下阴影。在夏至那天──一年当中白昼最长的一天,接近中午的时候,圣堂圆柱的阴影越来越短,最后在正午消失掉。这时太阳从头顶上直射下来,在一口深井的井水里可以看到太阳的倒影。
上述的观察是很容易为人们所忽略的。长竿、阴影、井里的倒影、太阳的位置──日常生活中这样简单的事情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但埃拉托斯尼是一个科学家,他当即想到做一个实验,实地观察一下亚历山大的直立长竿是否在6月21日正午会在地面上投下阴影。结果他们的实验证实:长竿在地面上投下了阴影。
埃拉托斯尼自我思忖:为什么在西因的长竿不投下阴影,而同一时刻在北边的亚历山大的长竿却投下明显的阴影呢?假设在一幅古埃及的地图上有两根等长的垂竿,一根直立在亚历山大,另一根直立在西因。假定在某一个特定的时刻两根长竿都没有在地面上投下阴影,这一点很容易理解──只要地球是扁平的。这时候,太阳在头顶上直射。如果两根长竿在地面上投下等长的阴影的话,在扁平的地球上也说得通:这个时候太阳光线以同样的角度斜射在这两根长竿上。但
是在同一时刻,在西因没有阴影,而在亚历山大却有明显的阴影,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埃拉托斯尼唯一的工具是长竿、眼睛、脚和头脑,再加上对实验的兴趣。凭着这些东西,他推断出地球的圆周长度,误差只有百分之几,这在2200年前是一个非凡的成就。他是第一个精确地测量出一个行星的大小的人。
他认为唯一可能的答案是:地球的表面是弧形的,而且弧度越大,阴影长度的差别就越大。因为太阳离我们如此之远,所以阳光照射到地球的时候是平行的。长竿与太阳光线的夹角不同,它们在地面上投下阴影的长度也就不同。就投在地面上的阴影长度的差别而言,亚历山大和西因之间的距离必定是它们在地面上的偏差角──约7度。也就是说,假如将长竿插入地心,它们就会在那里相交成7度角。7度相当于整个地球圆周360度的1/50。埃拉托斯尼知道亚历山大和西因之间的距离约800公里,因为他雇人步测过。800公里乘50等于4万公里:这就是地球的圆周长度如果改用英里作量度单位,亚历山大和西因之间的距离约等于500英里,那么地球周长即为:500英里×50=25000英里。
根据亚历山大城阴影的长度,可以测出角A的度数。根据简单的几何公式(“两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角B等于角A。于是,在测出亚历山大城阴影的长度后,埃拉托尼推算出亚历山大城和西因城在地球表面的距离(偏差角──译注)是:∠A=∠B=7°这个答案是正确的。
那时的地中海以航海业驰名,亚历山大是当时我们这颗行星上最大的海港。当你知道地球是一个直径不太大的星球时,难道你不想出海去探索吗?难道你不想去探索那些未被发现的国土,甚至去做环球航行吗?比埃拉托斯尼早400年的时候,一支腓尼基舰队受雇于埃及法老尼科,曾经环绕非洲一周。他们从红海
起航(很可能是乘没有甲板的敞口船),顺着非洲东岸南下,再从大西洋北上,最后从地中海返航。这次史诗般的旅程花了三年的时间,相当于现代“旅行者”号宇宙飞船从地球飞往土星所需的时间。
在埃拉托斯尼的发现之后,勇敢而好冒险的水手多次进行过伟大的航海尝试。他们的船只很小,他们的航海仪器很不完善,他们仅根据测程仪和罗盘推算船位,并且尽可能沿着海岸航行。在陌生的大海里,他们虽然能够通过一夜又一夜地观察星座与地平线的相对位置来测定船只的纬度,但却不能够测定船只的经度。熟悉的星座对在陌生大海里的人一定是一个极大的安慰。星星是探索者的朋友,在当时就是地球远洋航船的朋友,而现在则是太空宇宙飞船的朋友。埃拉托斯尼算出地球的圆周长度之后,有些人可能尝试过环球航行,但是在麦哲伦以前,没有人获得成功。勇敢和冒险的故事在早期一定被说成是水手和航海家──世界上最讲究实际的人──拿他们的生命跟亚历山大的一个科学家的数字打赌!
在埃拉托斯尼时代,人们造出了地球仪,用以表示从空间看到的地球。这种地球仪在他们了如指掌的地中海地区基本上还是切合实际的,但是离开他们家乡越远,这种地球仪就变得越不符合实际。我们现在对宇宙的认识也难免遇到这种不愉快的情况。在第一世纪,亚历山大的地理学家斯特拉博写道:
那些试图环球航行的人,返回的时候并没有说他们曾经受到大陆的阻碍,因为大海始终是敞开的。他们之所以返回,是因为信心不足、缺乏粮食……埃拉托斯尼说过,如果广袤的大西洋不是一个障碍的话,我们可以很容易地通过海路从伊比利亚抵达印度……在温带完全有可能有一两个可居住的陆地……当然,如果(我们星球的另一部分)有人居住的话,住在那里的人跟我们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要把那里看成是另一个世界。
人类就是这样开始千方百计地探索其他世界的。
后来对地球的探索是全球性的,有到中国和波利尼西亚去的,也有从中国和波利尼西亚出发的。当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发现美洲及随后几个世纪的历程算是达到了高潮,因为到那个时候,从地理上探索地球的任务已告结束。哥伦布的第一次航行与埃拉托斯尼的计算最直接相关。哥伦布对自己的“印度群岛冒险计划”简直着了迷,他不打算顺着非洲海岸航行,然后向东驶抵日本、中国和印
度,他决心闯入陌生的西部海洋──即像埃拉托斯尼所大胆预见的那样,“通过海路从伊比利亚抵达印度”。
哥伦布曾经是旧地图的行商,也是古代地理学家──其中包括埃拉托斯尼、斯特拉博和普图利米──的著作和关于他们的著作的热心读者。但是,为了推行“印度群岛冒险计划”,为了使船只和船员能够在长途航行中生存下来,地球必须比埃拉托斯尼所说的小,所以,哥伦布在计算的时候耍了个花招。正如萨拉罗卡大学的考察人员准确无误地指出的那样,从哥伦布能找到的所有书本上,他采用了最小的地球圆周长度和最大的亚洲东延范围,甚至还再加以夸大。假如哥伦布在旅途中没有遇到美洲的话,他的探险就会彻底失败。
现在地球已经经过彻底的探索,再也不可能发现什么新大陆或失落的土地。但是,过去我们用来探索并定居在地球最遥远的地区的技术,现在可以用来飞离我们这个行星,去进行宇宙探险,去发现其他星球的秘密。飞离地球使我们能够居高临下地对它进行观测,能够看到埃拉托斯尼测量出来的整个地球的球体及其大陆的轮廓,从而证实古代许多制图家有卓越的才华。埃拉托斯尼和亚历山大其他地理学家看到这些该会有多么高兴啊?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大约在公元前300年之后的600年时间里,在亚历山大这个城市开始了智力的冒险,这种冒险把我们引导到宇宙的海岸。但是,关于这个大理石般的光荣城市的形状以及人们的感觉,却没有任何记载可查,压制和惧怕已使人们几乎把古亚历山大遗忘得一干二净。它的居民形形色色,简直不可思议,既有马其顿和后来的罗马士兵、埃及的祭司、希腊的贵族、腓尼基的水手、犹太商人,也有来自印度和撒哈拉沙漠南部非洲的访问者。在亚历山大兴盛的大部分时期内,除了大量的奴隶以外,人们都和睦相处,互相尊重。
这座城市是亚历山大大帝创建并由他从前的一个侍卫建成的。亚历山大鼓励重视外来文化,提倡虚心求知。根据传说──这种传说是否真实无关宏旨──他是在红海中世界上第一个钟形潜水器里降生的。他鼓励他的将士们与波斯和印度的女子通婚,他尊重其他国家崇拜的神,他搜集异国的生物(包括替他的老师亚里士多德搜集的一头象)。为了把他的城市建成世界贸易、文化和知识的中心,他不惜工本。这座城市因为有以下这些名胜而光彩夺目:30米宽的林荫大道,优雅的建筑和雕像,亚历山大陵,还有那座大灯塔──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然而,亚历山大最大的奇迹是它的图书馆及其附属的博物馆(实际上是一个纪念九位文艺女神的公共场所)。在这个传奇般的图书馆里,至今残存最多的是图书馆附属建筑“塞里皮恩”里的那个一度被人遗忘的阴湿的地下室。它的唯一残物可能就是几个腐朽的书架,但是,这个地方曾经是我们这个行星上最伟大城市的智囊和荣誉,它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科学研究所。该图书馆里的学者对整个宇宙进行了研究。“宇宙”(cosmos)这个词来自希腊语,意思是“天地万物,井然有序”,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混沌”(chaos)的反义词。它暗示了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表明了人类对错综微妙的宇宙机制的敬畏。这是一个学者云集的地方,他们在这里研究物理学、文学、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哲学、数学、生物学和工程学。科学和学识发展了,天才在那里茁壮成长。亚历山大图书馆是我们人类最先系统而认真地搜集世界知识的地方。
除了埃拉托斯尼之外,还有天文学家希帕恰斯,他绘制了星座图并估算了恒星的亮度;欧几里得,他以卓越的才能将几何学进行系统的分类,并对正在费力地解一道数学难题的国王说:“通往几何学的道路中可没有为皇家铺设的康庄大道”;色雷斯的狄俄尼斯,他给词类作了定义,他对语言学的贡献,就像欧几里得对几何学的贡献一样;赫罗菲勒斯,生理学家,他确证智力活动的中心是在脑部而不是在心脏;亚历山大的赫伦,齿轮火车和蒸汽机的发明者,《自动装置》──第一本论述机器人的专著──的作者;佩尔加的阿波洛尼厄斯,数学家,他论证了圆锥曲线的各种形式之所以称为圆锥曲线是因为它们是以不同的角度从圆锥体上切割而成的,18个世纪之后,阿波洛尼厄斯论圆锥曲线的著作终于被约翰尼斯•开普勒首次用来理解行星的运动。──椭圆、抛物线和双曲线──(我们现在知道)这些曲线是行星、彗星和恒星的运行轨迹;阿基米德,列昂那多•达•芬奇之前最伟大的力学天才;还有天文学家和地理学家托勒密,他编著了我们今天称为假科学的星占学:他的地心说统治了1500年。这个事实说明智慧并不能保证不犯大错误。在那些伟大的男子之外,还有一位伟大的女性──海帕希尔,她是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是这所图书馆最后一个名人,她的殉难与该馆建成七个世纪后的毁灭有密切关系。关于这个故事,我们后面还会谈到。
在亚历山大大帝之后的那些统治埃及的希腊国王们很重视学问,在几个世纪的时间里,他们始终扶植科研工作,并在图书馆里为时代的精萃保持良好的工作
环境。该馆有10个研究大楼──分别用于不同学科的研究,许多喷泉和柱廊,几个植物园,一个动物园,几个解剖室,一个天文台,还有一个大餐厅。闲暇的时候,人们在厅里讨论问题。
这个图书馆的心脏是它的藏书。图书管理员到处搜罗世界各国的文化和文字,他们派人到国外尽可能买进图书资料。停泊在亚历山大的商船受到警察的搜查──搜查的目标不是走私货,而是图书。他们借来古书卷,誊抄之后再还给主人。虽然该馆的精确藏书数难以估计,但是收藏50万卷是完全可能的,而且全部都是纸莎草纸的手抄本。这些书都到哪里去了呢?创造这些书卷的古典文明崩溃了,连图书馆也被蓄意摧毁了。只有一小部分作品幸存下来,剩下的就是一些可怜的零零星星的碎片。这些可望而不可即的残片是多么令人心焦啊!例如,我们知道这个图书馆的书架上有一本萨摩斯天文学家阿里斯塔恰斯的著作,他论证说地球是行星之一,也是绕太阳运转的,他还论证说恒星离我们极为遥远。这些结论都是完全正确的,但是我们却等到将近2000年后才重新发现这些真理。我们对阿里斯塔恰斯这本著作损失的认识要提高10万倍,才能理解古典文明的伟大成就及其毁灭的悲剧性。
我们今天的科学已经远远地超过了古代科学,但是我们对历史的认识还存在着不可弥补的缺陷。试想一想,多少历史上的谜只要用亚历山大图书馆的一张借书证就可以得到解答。我们知道有一套三卷的世界史现在丢失了,作者是一个名叫彼罗萨斯的巴比伦祭司。该书第一卷论述从“创世”到“大洪水”时期,他认为这个时期是43、2万年,也就是说比《旧约全书》的年代纪还要长100倍。我很想知道书里到底写了些什么。
古人懂得宇宙的历史已经很长了,他们试图了解它的遥远的过去。我们现在知道宇宙远比我们所想像的要古老得多,我们已经考察了宇宙空间,知道我们住在一个模糊星系的最遥远的角落里,住在一粒环绕着一颗平凡的恒星的尘埃上。如果我们是无限的空间里的一小点的话,我们在无限的时间里也占据了一瞬间。我们现在知道我们的宇宙──或者至少它的最近的化身──大约有150亿年或200亿年的历史了。这就是所谓的“大爆炸”以来的时间。在宇宙的开初是不存在星系、恒星或行星的。也没有生命或文明。当时的宇宙只不过是一个充满整个太空的均匀的辐射火球。从大爆炸时的混沌过渡到我们现在开始认识的宇宙,
第二篇:石碣真爱妇科医院好不好教案
,应继续激发学生关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也是初一新生接触的第一篇说明文,说明文的特点决定了它没有其他文体的形象生动,难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因为这是第一次接触的说明文,他们对阅读说明文要能指出说明特征,辨别用了什么说明方法,采用什么说明顺序,体会说明语言的特点可以说是非常困难,因此,教学设计时我充分考虑他们的实际情况,精心准备,把枯燥的说明文上得有声有色。
教学目的:
1、学习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
2、了解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人类一定能揭示更多的宇宙秘密。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
2、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作者简介:郑文光,生于1929年,科幻小说家,广东中山人,生于越南海防。1954年发表科学幻想小说《第2个月亮》,后即致力于科学幻想小说和科学普及读物写作。作品文字质朴流畅。故事构思新颖,人物形象生动。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思考:读了课文之后,请你说说宇宙里有些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宇宙里有恒星、行星、星云……
2、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21段,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11)说明宇宙里有些什么,从而说明宇宙是物质的。
第二部分(12-20)介绍宇宙中的恒星系以及宇宙的运动,从而说明宇宙是运
动的,是无穷无尽的。
第三部分(21)说明宇宙是可以认识的。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学生朗读第一部分,思考有几个层次,概括层次大意。
学生讨论、交流
板书
1、(1)开门见山,以亲切的口吻召唤读者,引出说明对象。
2、(2-6)介绍恒星的基本情况。
3、(7-9)介绍恒星的其他情况。
4、(10)介绍宇宙里的星云。
5、(11)小结宇宙里有些什么,从而说明宇宙是物质的。
阅读第2-6,思考文章怎样介绍恒星的基本情况的?
明确:作者先总说恒星。将人们对恒星的感觉和恒星的实际情况加以对照,“火热的太阳”说明恒星发光发热的共性。然后突出介绍了恒星的一个共同特征:热度非常高。
第2段的最后两句回到人的感觉上来,更使人觉得宇宙的奥秘无穷,激起人们探索的愿望。
第3-5段运用了分类别、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恒星按体积、密度、温度、引力等方面加以说明。
第6段是第二层的小结,作者用两个“全都是”总结了恒星是“灼热的庞大的气体球”“发光发热”的共同特征。
阅读第7-9段,思考:作者介绍了恒星的哪些其他情况?
明确:先说明恒星的附属天体——行星。作者从太阳拥有行星推测宇宙中别的恒星也会有行星饶着它们转。
接着说明恒星间的距离。恒星间的距离本来是大得无法想象,作者却用假想的宇宙航行方式,列出数字,把它表述得很具体。
然后说明恒星在宇宙中的位置。作者先极言恒星之大,接着说把它们放在宇宙空间里去,只不过是“大海里的小滴”,“也许还要小”,这就使读者对宇宙之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阅读第10段,思考:作者介绍宇宙里的星云,具体写了哪些内容?
板书:
星云的多,难于计算
星云的组成:尘埃和气体
宇宙里的星云 星云的位置:浮游在宇宙空间里
星云的厚度:有的厚到几万亿公里
星云的分类:亮星云、暗星云
四、小结
课文介绍宇宙里有些什么,从人们肉眼能看到的恒星写起,说到行星和星云,十分讲究说明顺序。
五、布置作业
1、探究、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炫目、灼热、茫无涯际、广漠、汹涌、稀薄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一)学生阅读课文第12—20段,思考:第二部分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概括层意。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这部分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12-14段):介绍太阳所在的银河系。
第二层(15-17段):介绍银河系外的恒星系。
第三层(18-19段):说明宇宙是运动的。
第四层(20段):小结第二部分,“宇宙是无穷无尽的,它的运动也是无穷无尽的”。
(二)阅读第12-14段,思考:作者用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太阳所在的银河系?
明确:
银河系是太阳所在的恒星系,太阳是一颗与我们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恒星,从银河系开始介绍是顺理成章。作者说明了组成银河系的星星的数目,用“铁饼”这个比喻说明银河系的整体形状,用“环”这个比喻说明从地球上看到的银河的形状并引述了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表现了人们丰富的想像,写出了宇宙之美,然后用巧妙的惊叹和设问,列出数字,用“一千万万”和“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点点”进行对比,说明宇宙的无穷无尽,自然地引出了下文。
(三)阅读第15-17段,思考:作者介绍银河系外的恒星系,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写的?
明确:
宇宙里像银河系一样的恒星系有千千万万个,不可能一一说到。作者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肉眼能看到的仙女座里的一个恒星系这例,又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它距地球极其遥远,并进而说到每一个恒星系之大。然后说这样大的恒星系已经发现的虽然“数以亿计”,但“仍然只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极小部分”,从而进一步突出宇宙的无穷无尽。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明确:
这一段共两句话,前一句说明过去人类无法飞出地球去,尚且能认识星星的体积、温度、有什么元素、怎样运动,后一句由此推论,今天科技大大发展了,更有利于认识宇宙的奥秘。这样的结尾,给人以鼓舞,给人以信心。
四、探究活动
思考: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说明宇宙有些什么的?举例说明。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A、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点。
如,为了说明恒星的温度,作者列出数字:“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小恒星的“表面温度高达三万到五万摄氏度”。为了说明恒星的距离遥远,列出数字:“每秒钟能飞十六点七公里的宇宙飞船得走几万年”。
B、作比较:用一般人可以感知和事物来进行比较,这样可以让人们凭直觉的经验,由已知认识未知。
如:在说明有的恒星密度非常小时,拿它和地球上的空气以及用抽气机造成的真空作比较。在说明有的恒星密度、引力极大时,用地球上成年人的体重、白金的重量经及人们能承受的压力作比较。
C、用比喻:用人们熟悉的事物作喻体,这样可以使说明生动具体,有助于人们了解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如,用萤火虫比喻闪烁着寒光的小星星,说明星体给人的表象情况。用大海里的水滴作比喻,说明恒星在宇宙里所占空间极其微小,从而说明宇宙的辽阔。D、分类别:如,课文在说明恒星时,将恒星按体积分为大、小、中三类进行说明。在说明星云时,依据它们所在位置能否反射出光亮,分为亮星云、暗星云。
E、举例子:如,说明恒星系时,先举银河系为例,说明组成恒星系的恒星数量、恒星系形状,以举出肉眼能看到的仙女座里的一个恒星系,通过介绍它距离我们那样遥远,说明宇宙的辽阔。
以上这些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帮助读者具体地认识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五、体会词语运用的准确
思考:
1、哪里知道,这条天河淹没了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星星啊!一千万万,你一口气数下去,得数一千年!(一“万万”就是一亿,为什么不说“一千亿”而说“一千万万”呢?)
2、些星星里,想来会有不少不发光的行星绕着它们转吧。(去掉“想来”似乎并不影响句子的表达,文章为什么还要这么说呢?)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1、用“万万”和用“亿”相比从语感上更能突出星星之多。
2、“想来”表示一种推测语气,使说明显得更科学客观。
六、小结
第三篇:石碣真爱妇科医院好不好太空生活趣事多.教案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太空生活趣事多》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对学生:小学
2、学科:语文
3、课前准备:
(1)师课前寻找的有关太空知识的图片、多媒体及文字资料。(2)生收集有关宇航员在太空生活的趣事,美丽的太空图片
二、教学课题: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32课《太空生活趣事多》。
三、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本课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一些新奇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并且把“造成奇特的原因”巧妙安插在第三段,这些有趣的事情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把课文读好,使他们在了解一些航天知识的同时接受语言文字的训练。
2、学情分析:太空生活对学生来说是遥不可及的,但又是十分感兴趣的。我们可以通过插图和搜集到的影音资料来向学生展示和讲解,去引导学生体会。让学生大胆的想象太空生活的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太空的兴趣。
3、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联系字音,熟读课文。
(2)充分利用图片和多媒体教学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3)培养学生多种渠道地采集资料的能力和兴趣,对学生进行爱科学、学科学的熏陶。
4、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通过对太空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趣,引入课堂。
月,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叔叔在这美丽的太空中活了二十多个小时(板书:太空生活),现在,老师就要邀请孩子们和我一起去了解了解咱们中国的航天史。
2、媒体播放,师讲述:
3、创设质疑情景
(1)今天,杨叔叔将来到我们的课堂,高兴吗?(出示照片)见了杨叔叔,你们都想问他些什么问题呀?
(2)点击播放:杨利伟鼓励学生的话。
4、多媒体课件演示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的画面。孩子们可要仔细观察了,待会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5、学生谈感受,师板书:趣事多。(齐读课题)
过渡:太空生活中究竟有哪些有趣的事呢?课文中给我们做了详细的介绍,想读读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书要求:孩子们,你们读书时想给自己提点什么样的要求?
1、看来你们都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了,那赶快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吧。注意读准生字字音,读好每句话。
2、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学习生字情况。
(1)认读生字。
(2)读带生字的词语。
4、读文。指名6个孩子接力读课文,其余学生思考:太空生活写了哪些有趣的事?
(三)、学习课文
1、这么多有趣的事情,你最喜欢哪件趣事的段落呢?
(1)学生再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读。
(3)齐读。(喜欢哪个段落就站起来读哪个段落)
2、能用“在太空中,宇航员做什么事必须怎么样,不然会发生什么情况”的句子来说说你喜欢的趣事吗?
(1)课件出示:在太空中,宇航员-----必须-----,不然-----。
(做什么事)(怎么样)
(会发生什么情况)
(2)小组内说说——全班交流。
3、的确,在太空生活中,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很有趣,那么,太空为什么会发生这么有趣的事呢?课文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
(1)孩子们,再读读课文,找一找。
(2)交流。出示相应句子:因为在宇宙飞船里,水失去了重量。——(板书:失重)师介绍:在太空中,由于摆脱了地球引力,处于失重状态,所以任何东西只要轻轻一碰,就会飘浮起来。
4、你们还知道太空生活中的趣事吗?我准备聘请几个太空小导游给我们介绍介绍,可以介绍书中的趣事,也可以介绍你搜集的趣事,先自己练习练习。
(1)出示练习:(可独立完成,也可同桌互助完成。)A、运用书上的内容把话说完整。B、用了解到的内容把话说完整。
C、联系生活,大胆想象,把话说完整。
大家好!我是太空小导游---,欢迎大家来太空旅游。由于
(姓名)
太空处于失重状态,所以游客们------必须----,不然-----。祝大
(做什么事)(怎么样)(会发生什么情况)家在太空度过美好的一天!
(2)自由练习说一说。
(3)全班交流。
5、要成为一名宇航员,可不容易,因为我们的宇航员为了能适应太空生活,在地球上得刻苦训练,我们来听听杨利伟叔叔是怎么说的?
(1)点击播放:杨利伟叔叔说的话。
(2)你们听清楚杨叔叔给我们提的要求吗?孩子们,从现在开始,为你们成为宇航员的梦想努力吧!
(四)拓展延伸:兴趣题(三选一)
1、画一画:自由想象太空的奥秘,用彩笔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太空。
2、说一说:把你了解到的太空生活趣事说给朋友、家人听听。
3、写一写:根据手上的资料,展开合理的想象,假设自己在太空会发生什么趣事,以“我在太空中生活”为题目写一段话。
(五)板书设计:
睡 觉
32太空生活趣事多
喝 水
(失重)
走 路
洗 澡
五、教学反思:
太空,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宇航员,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太空中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课文题目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心。本课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一些新奇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并巧妙地交待了造成“奇特”的原因。全文共分六个自然节,从“睡觉、走路、喝水、洗澡”四个方面向人们介绍了鲜为人知的太空趣事,条理清楚。
小学生好奇心强,太空中的生活“趣事”对他们一定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我在课前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组织他们收集有关太空的资料,引导他们把课文读好,让他们在了解一些航天知识的同时接受语言文字的训练。同时课堂中结合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遨游太空的事件,适时对学生进行学科学,爱科学及爱祖国的教育。
这是一篇介绍太空生活的科普性文章,介绍了宇航员在宇宙飞船里怎样睡觉、喝水、走路和洗澡。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我考虑把文章的教学重点放在学法的指导和兴趣的培养上,至于朗读指导并没有做更高的要求。
从这节课上,我想到了很多。毕竟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人,是鲜活的具有生命力的人,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考虑他们的需求特点,而不应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想当然,这样只会南辕北辙,相去甚远。
第四篇:《宇宙的边疆》
《宇宙的边疆 》教学设计
选用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品味文章语言,掌握解说词的文体特点。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扩展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文化素养。
(二)能力目标
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写作特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解说词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勇于发现真理的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掌握解说词的文体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这一句子,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二)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引导学生从相关的说明材料逐步掌握解说词的特点。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作者、文体介绍,梳理文章主要内容和结构,在课文分析中把握解说词风格特点。
(一)导入 1.正文导入(播放宇宙视频导入)你们知道太空有多少星系、恒星和行星吗?你们知道最远的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你又是否知道彗星为什么拖着尾巴呢? 天文奇观对我们充满着诱惑,宇宙的奥秘等待我们人类用智慧去不懈探索。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由美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卡尔·萨根所写的一部大型电视片的解说词──《宇宙的边疆》
2.作者简介
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的卡尔·萨根(Carl Sagan,1934—1996)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利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接》《宇宙》《布鲁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学生课前预习了解作者和相关的宇宙知识)
3.文体介绍
解说词是说明文的一种,平时我们看的系列片当中所穿插的文本介绍就是解说词。具体地说,解说词,是对事物进行讲解、说明、介绍的一种应用性文体, 它通过对事物的准确描叙,词语的渲染,来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其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和意义,起到补充视觉和听觉的作用。(多媒体展示附中校园解说词例子,初步感知解说词大意)那么,这一文体有何特点呢,我们将会在课文的分析中再做具体介绍。
(二)初读课文,把握大意 1.学生交流,把握大意(1)易错字词
川流不息(穿)辽阔无垠(yín)广袤(mào)... 旋涡(xuàn)(漩)奄奄一息(yǎn)甲烷(wán)....(2)这篇解说词主要们解说了什么?
----是一篇讲述关于宇宙探索问题的科普说明文。作者以严谨而又不失形象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宇宙的组成部分,引发我们对浩瀚无垠和神秘莫测的宇宙进行思考,激发人们探索宇宙的强烈欲望。2.初读课文,把握情感基调(学生朗读课文开头名言, 初步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再读课文,领悟内涵(学生分组探讨)
1、结构分析
(学生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边看边找出作者分别解说了宇宙的那些组成部分。)
(1)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板书)
宇宙 → 星系 → 恒星 → 太阳系 → 行星(1-6)(7-11)(12-14)(15-16)(17-18)
(有同学认为15--18段主要讲的是太阳系,应该合为一个部分,因为不论是彗星、行星,还是地球,都隶属于太阳系。同时也有些同学认为应该把最后的两段划分出去,因为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于我们而言是最重要的,所以,把地球单独列出来也是无可厚非的。这两种分法都行,划分段落只是梳理文章的一种手段,重点在于对内容的理解。那么,为了方便解说,就按五个部分来分析课文。)
(2)(说明顺序有哪些?时间、空间、逻辑)那么,从说明顺序上看,你们认为本文采取的是什么顺序?
答: 本文采取了空间顺序(3)这种说明顺序的好处
◇问题: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什么作者的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从地球写到宇宙呢?
①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这样介绍便于知识的梳理。
②由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而先局部后整体,表述上容易混乱,视觉画面也不好协调。
③生活在宇宙中的我们跳出宇宙之外,将它作为纯客观的说明对象来解说,这样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
2.内容分析
(理清了文章脉络之后,接下来,我们按照之前的段落分析来逐步深入文本。)Ⅰ第一部分(1)学生朗读课文第一部分,1~6自然段。
(2)这部分主要是说什么?(“探索宇宙的奥秘”)那么,宇宙有什么奥秘?探索宇宙的奥秘有什么意义?我们又将如何去探索宇宙的奥秘?(请同学们顺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在文中找到对应的观点。)
答:文章的第一段提出了,探索宇宙奥秘是让人心情激动的事情。紧接着,第二段便指出了探索宇宙奥秘的意义:不仅能令人兴奋,而且提醒我们,甚至关系到人类的未来。再往下,第三段便提出了我们再探索宇宙时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的观点。而第四段则进一步论述探索宇宙奥秘的意义:我们对宇宙的认识还很肤浅;我们来自宇宙,我们渴望遨游宇宙。
(3)分析第五和第六自然段,复习说明方法。
第五段说明宇宙距离的量度单位,不能再用米和英里来衡量,而应该用光速来量度距离。看下一句话,“一束光每秒钟传播18、6万英„„太阳离我们8光分。”这句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做比较。通过这些说明方法,抽象的概念显得平易通俗)
同理,找找看第六段又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
(作者运用对比,举例子,列数字来说明,宇宙真空所占的体积远远大于天体所占的体积。)(4)(从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文章的1—4段运用的是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而五六两段又是属于说明。既然解说词属于说明文,那么,)这些大段的议论和抒情,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如果不会,那么,这些议论和抒情又有什么作用?
①作为电视片的解说词,不仅要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还要表达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这样才能感染观众,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所以,议论和抒情不仅没有干扰介绍,反而使介绍更具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
②强烈的议论和抒情色彩,融说理和抒情为一体,而且和说明性的文字配合自然,1.表达了作者对人类和宇宙,以及人类探索宇宙意义的认识。2.可以更好的感染观众,激发观众对宇宙的兴趣。
● 通过刚才对文章第一部分的解析,我们了解到,那些议论和抒情的句子能够激发读者对宇宙的兴趣,这些就是情理的拓展。此外课文中第五段对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绍等补充性说明,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这些就是知识的拓展。(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本文解说词的第一个特点,请一个同学用简短的语言来概括解说词的这一特点)
① 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知识、情理)●虽说解说词补充和增加了许多内容,但能不能游离主题,面面俱到呢?当然你不能。课文解说的对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紧扣宇宙的组成来介绍,不能随意生发其他问题。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的物关键。由宇宙到人类,紧扣文章主题。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解说词的第二个特点。
② 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板书)Ⅱ第二部分(1)分组讨论
学生以12组学习小组组为单位,第1~3小组讨论星系;第4~6小组讨论恒星„„每个小组归纳一下你们这个部分的主要内容,然后按照“对象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有这样的特点?”这三个问题进行探讨。这之后派代表发言。
①第一组:解说对象(星系,包括星系群和子星系);特点(形状各异);为什么这样说?(星系是由气体、尘埃和恒星群以及行星等构成的); 请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宇宙中的星系及其特点)..② 第二组:对象(恒星)特点(多样)为什么是“多变”或“多样”?(存在的形式是多样的:大小,色彩,年龄不同)。说说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宇宙中的恒星及其特点)..③ 第三组:对象(太阳系);特点(巨大的重力,巨大的“热能”);原因(15段“包围着太阳的是一群巨大的雪球——慧核;引力作用,太阳热蒸发雪球——慧尾。”)
④第四组:对象(地球);特点(蓝色、生命);为什么(氧气、海洋、森林、草地);概述(我们的星系及地球)
●从刚才的结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课文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虽然每个部分紧密相联,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请一个同学用简短的语言来概括解说词的这一特点)
③ 有机的整体,各个部分有相对的独立性。(板书)
总结:通过之前的分析,我们得出本文的解说词有以上三个特点,此外,解说词还具有其他文中所没表现出的特点,例如,解说词离不开画面,是画面的补充;精彩的解说词充分张扬作者的个性,展示作者的才华等。大家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要把握好解说词的这些特点。知识迁移:(视上课时间安排)
◇课文错误地将“冥王星”归入行星行列,5 “九大行星”只是历史上流行的一种的说法,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在2006年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联会中将冥王星划为矮行星,所以现在太阳系只有八颗行星。——作者生活的时代——真理不是绝对的,会随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不断质疑,勇于探究。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分析课后把握解说词语言,传达作者人文情;提炼说明文信息的方法指导,课堂练习解说词写作。
导入: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文章的结构,了解了解说词这一文体及其特点,这节课,我们将来进一步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探讨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1.语言赏析
◇ 教师示范:我认为宇宙里很可能到处都充满着生命,只是我们人类尚未发现而已。我们的探.......索才刚刚开始。..赏析:①首先,找出这一句子中,你认为用的严谨准确的词。(“可能”表达很有分寸感,“只是”,“而已”“才”“刚刚”用词准确,有尺度,足见人类宇宙探索之长路漫漫。)②对这句话的理解。(宇宙间可能到处存在着生命,而我们依据目前的科技,仍没有发现怎样才能探测他们的存在,虽然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已取得了丰硕的出乎意料的成果,但这也仅仅是一个起步。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 学生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课后习题句子
(1)从宏观来看,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理解:人类对宇宙来说,是渺小甚至微不足道的。
(2)这些探索活动提醒我们: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本能的,是人类拥有智慧而必须承担的责任,也是人类拥有未来的希望。
(3)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想象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境界,没有想象,我们就到处碰壁。怀疑可以使我们摆脱幻想,还可以检验我们的推测。
理解:人类探索宇宙所需要的勇气和素质。
(4)因为宇宙中的大部分是空的。唯一典型的地方在广袤、寒冷的宇宙真空之中,在星际空间永恒的黑夜里。
理解:宇宙大部分是虚空(当然不是绝对的真空),所以人类能生活在一个固体的星球上,是非常幸运的。
(5)宇宙汪洋茫无际涯,范围之大,难以想象,而这个星球仅是其中之一,完全淹没于宇宙汪洋之中,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
理解:宇宙广阔无垠,地球只是其中的沧海一粟,人类更是渺小。人类对宇宙的存在也许毫无意义。
(6)我们这个世界人才济济,人们勤学好问。我们的时代以知识为荣,我们是很幸运的。人类是宇宙的产物,现在暂时居住在叫做“地球”的星球上。
理解:虽然人类是渺小的,但人类也是伟大的。人类以知识、智慧和勇气证明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2.语言特点总结: ⑴准确严密 ⑵语言优美
①善用比喻,形象生动; ②巧用拟人,形象生动亲切; ③笔带激情,议论抒情相结合; ④语含哲理,引人思考给人启迪。
(四)合作探究
1.学生在文中找出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对人类又有怎样的认识?这些对你有何启发? 答案:(1)①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而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②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晨窗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毫无意义;但是人类又是勇敢、光荣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迸发出宇宙般的伟大。
(2)启发:①宇宙对于我们似乎是个很遥远的概念,学习了本文,我们进一步知道我们和宇宙只密不可分的。我们所见的奇异的天象和宇宙发生的壮观事件相比,微不足道,宇宙更深处的奥秘和奇观还有待人类去探索发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宇宙无涯,探索亦无境。
②人类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拥有地球,我们栖居在目前所发现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上,并在这里生存繁衍,生生不息,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人类在一边创造着地球美景,一边留下越来越 多的环境灾难,自然资源日益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加剧。一系列环境和生态危机全面爆发,正使人类面临空前的挑战。人类狂妄自大地主宰地球只能自食其果。珍爱家园,保护家园,刻不容缓。
③在宇宙中地球是渺小孤弱的,人类更加渺小脆弱,生命的存在本身就奇迹,我们是宇宙中的幸运儿。热爱生命,热爱家园。
2、文题目《宇宙的边疆》,宇宙是无穷的,文题是否矛盾?
答:(目前所探测到的最远的世界是总星系,总星系的半径为100亿光年,也是目前我们心中宇宙的大小,但100亿光年以外还可能有数不清的星系和星系团,它的边缘在哪里,至今仍是天文之迷,因此,文题的以宇宙的边疆仅指目前所探索到的宇宙的范围,文题不矛盾。)
教师总结:宇宙的边疆与我们人类的探索息息相关,我们人类探索到什么地方,宇宙的边疆就会延伸至什么地方。
(五)归纳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解说词的朗读中感受科学的语言,感受到丰富的人文情怀。我们相信,读文也是在读人,在不断探究,不断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能够离卡尔萨斯近一点,更近一点。黑格尔有这样一段话,“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同学们,作为民族未来的你们想去看看更广阔的世界吗?希望大家在探寻未来,追求梦想的途中能够并肩奋斗!
(六)拓展延伸
说明文阅读,信息提取方法指导 ◆设题
说明文阅读题选择题,考题常设置干扰性因素:(1)增减扩缩,就是对原文的句子加以改动,通过增加某些字或减少某些词语的办法,扩大或缩小说明范围。(2)鱼目混珠,就是用似是而非的词语或句子来替代正确的,造成歧意。(3)颠三倒四,是指设置选项时,有意将原文的句子关系打乱,造成理解的难度,如颠倒因果关系,搅乱先后次序。(4)无中生有,就是利用考生的思维惯性,诱考生用想当然代替清醒的理性思考。◆解题
解题的程序,顺口溜:“先读原文通大意,再读题干做标记,找出范围对应句,比较选项看差异。” 先读原文,完成3个任务:(1)了解文章大意,即说明的对象,各段之间的联系,作者的见解及相关材料。(2)给段落标上序号。(3)给重要句子和关键词语做上记号。其次,读题目很重要,要给重要词语做上标记。最后,找出答题的范围和对应句是答题的实质性阶段。一般来说,答案的检索区间应在命题点的附近,提取信息法:
1语言标志法:标题、中心句、过渡句、大标点以及“首先、其次、再次”等词语
2圈点勾画法:用笔在文中勾画出概念、性质、关系、构造、原理、功用、成因等信息,勾画要注意关键句、关键词,可使用相应的符号
3提要勾玄法:逐段概括要点,列出文章结构提纲,技巧也要注意上文的语言标志。
4漏选参照法:为加速提取信息,可将非信息抛弃,缩小信息筛选范围。注意运用说明方法前后的句子。
◆实例分析解题(引用《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练习解题方法,并起到预习作用)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基因治疗的研究和试验已经进行了十几年,尽管其好处远大于其弊端,但近年基因治疗中出现的死亡个案,还是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关注和反思。
B.一旦插入DNA的逆转录酶病毒载体破坏了负责调控细胞生长和分裂的基因,就很有可能使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细胞,导致基因治疗的失败。
C.专家们通过给逆转录酶病毒载体植入对抗病毒药物比较敏感的基因,找到了避免因逆转录酶病毒载体插入变异而导致癌症的比较可行的方法。
D.目前的基因治疗全都处于临床试验期,还必须使用一些有待完善的技术,若想取得稳定的疗效和完全的安全性,仍需要科学家们的不断努力。
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使用逆转录酶病毒载体所进行的基因治疗试验并未成熟,人类对自身的基因和疾病的研究还要继续深化。
B.当人类基因的奥秘被真正解开的时候,基因治疗将获得更可靠的疗效和安全性,人们也就不再反对基因治疗。
C.比起传统的医疗手段来,基因治疗有着更广阔的前景,它对诸如癌症、心脏病等奇难杂症的治疗将更具效果。D.随着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和科技的发展,基因治疗将会给21世纪的医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为人类的健康造福。答案:
1.C(C项说的内容只是专家们的设想,还没有试验成功,所以这个说法不正确。)
2.B(B项中说“当人类基因的奥秘被真正解开的时候,基因治疗将获得更可靠的疗效和安全性,人们也就不再反对基因治疗”,这个说法过于绝对。因为还没有到那种地步,是否是可靠和安全,人们反对不反对,现在都无法推断,所以不正确。)
(七)课堂作业
作者带领我们遨游宇宙后说:“人类返回家园的长途旅行已经开始。”那么,请你做解说员,充分发挥你们的地理知识,向大家介绍一下地球的情况。(10分钟课堂随笔练习,150字左右,现场请同学读)
(八)板书设计
13、宇宙的边疆
--------卡尔·萨根
宇宙 → 星系 → 恒星 → 太阳系 → 行星(1-6)(7-11)(12-14)(15-16)(17-18)
解说词特点:
① 有机的整体,各个部分有相对的独立性。② 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
② 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知识、情理拓展)语言特点:
⑴准确严密
⑵语言优美(比喻、拟人、议论抒情结合、富有哲理)人文情怀
热爱家园 热爱生活 勇于探究
第五篇:《宇宙的边疆》教案范文
《宇宙的边疆》教案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3、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学习重难点】同目标1、3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请看下面这段文字: 征服是从被征服开始的。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11世纪的两千多年中,伊比利亚半岛上战火连绵不断,这块土地曾先后被罗马人、日耳曼人和摩尔人征服。正如一个个奋不顾身的斗牛士,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一刻也没有停止同入侵者的抗争,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那种仿佛根植于基因中的追求刺激、喜欢冒险的豪情。
漫长的两千多年,眼泪、创痛和牺牲终于换来了宝贵的自由。
公元1143年,一个独立的君主制国家葡萄牙,在光复领土的战争中应运而生,并且得到了罗马教皇的承认,这是欧洲大陆上出现的第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
同学们,请你们分析一下这段文字应该是属于什么体裁?
总体上看,是说明性文字,但是它有不同于一般的说明文,因为我们还会强烈地感受到其中有强烈而浓郁地抒情。其实这是中央电视台12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 第一集:海洋时代的解说词片段,那么解说词有什么特点,我们能否也写出一篇漂亮的解说词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宇宙的边疆》一文来了解解说词吧!
二、走进作者
卡尔•萨根(Carl Sagan,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
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结》《宇宙》《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
《宇宙的边疆》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它节 选自卡尔•萨根的作品《宇宙》。《宇宙》被 翻译成10多种语言,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放映,观众达5亿。与这部电视剧相配套的科普书籍《宇宙》是《纽约时报》连续70周的最佳畅销书,是历史上英语出版的科普书籍中发行量最大 ——在80多个国家发行了500多万册。
三、快速浏览全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的解说是按什么顺序进行的?请写出顺序流程图。2 解说词开篇三段和结尾两段有什么特点?
3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对人类有怎样的认识。
四、具体分析。
1从说明顺序上看,采取的是空间顺序:
宇宙——星系(星系群、子星系)——恒星——太阳系——行星(地球)
/ 2
拓展1: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什么作者的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
明确:当然,按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历程来介绍,也未尝不可。课文的介绍顺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这样介绍便于知识的梳理;其二,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由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体,表述上容易混乱,视觉画面也不好协调。
总结:解说词特点1具有一定的视觉性,随着摄影镜头由大尺度空间到小尺度空间。
拓展2:文中增加了对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绍(知识扩展),还将宇宙比做大海,激发读者对宇宙的想像(情理扩展)。所以——解说词特点2还肩负着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但是解说词又不能随意的拓展,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如课文解说的对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紧扣宇宙的组成来介绍,不能随意生发其他问题。所以——解说词特点3有明确的主体和说明重点。
2、强烈的议论和抒情色彩,融说理和抒情为一体,而且与说明性的文字配合自然。其实语段中的议论和抒情也是随处可见的。总结:解说词特点4 解说词是对展览、实物、影视、图片、名胜古迹和历史文物进行解释说明的一种文体。它通过对事物的准确描叙,词语的渲染,来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其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和意义,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所以,解说词注重文艺性。是说明和描写的结合,具有文学的一些特点,好的解说词是一支感人的歌,一首动人的诗。因此,大量的议论和抒情不会干扰介绍,反而使介绍更具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
3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
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而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4、作者对人类有怎样的认识?
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晨窗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毫无意义;但是人类又是勇敢、光荣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进发出宇宙般的伟大。这其实也传达了某些人文精神,具有人文内涵!
五、小结、作业
如此看来,写一篇优秀的解说词是很不容易的,但是我们还是可以试着写写,来感受一下!看一个纪录片片段,请为它写一段解说词,同学间互相评价。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