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倒装句的言语风格效果(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3 09:48: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代汉语倒装句的言语风格效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代汉语倒装句的言语风格效果》。

第一篇:现代汉语倒装句的言语风格效果

现代汉语倒装句的言语风格效果

现代汉语倒装句是运用语序变化而成的一种实用交际句型,对倒装句的研究,语言学界往往从静态的语法结构角度研究颇多,较少涉及其动态语用层面的研究。作为一种变式句,倒装句在日常言语交际和文学作品中大量运用,因此,从动态语用层面研究倒装句型则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言语风格效果的角度来探讨几种典型的倒装句型的语用效果,进而从动态的角度研究倒装句的语用价值。

(言语风格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语言学科,最早由瑞士学者巴利(Ch.Bally)建立,言语风格主要指语言运用中产生的诸特点所形成的言语气氛和格调。言语风格学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比如民族风格、时代风格、个人风格、功能风格、交际风格等,笼统地说,语体和风格属同一概念,都可译成英语“style”,从语面上分析,“体”和“格”的意义也相通。我们这里主要论述倒装句的交际风格。)

现代汉语倒装句具有口语风格和书卷风格的特点,口语风格和书卷风格均属于交际风格范畴。主谓倒装句与宾语前置句一般以口语体或谈话体加以表达,从而具有口语风格;定语后置句与状语前后置句一般以书卷语体加以表达,从而具有书卷风格,甚至具有了书卷风格中的艺术风格特色。谈话体的日常谈话和艺术体的文学作品使用倒装句的频度比较高,但二者仍有不同的区别特征。

倒装句可分:

1、追加性倒装:特点是:正常语序句子中的某一语法成分移到了句末,弱读,带

有追加的性质;

2、修饰性倒装:特点是;为了修辞的需要,对句子结构的语序作特殊安排,或前

置,或后置,无论前置成分或后置成分都不轻读,后置的成分,其作用不在追加,而往往在于加强表述的效果。

谈话体的倒装是追加性倒装,包括主谓倒装和宾语前置; 书卷体,特别是艺术体文学作品中常用的倒装句,是修饰性倒装,包括定语后置、状语前置和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可以是追加性倒装,也可以是修饰性倒装,如:

(1)了不起的人,你父亲!(老舍《方珍珠》)

例(1)是一个省略了系动词“是”的追加性主谓倒装句,如果还原为正常的语序,应该是“你父亲是了不起的人”。主语“你父亲”移位到了谓语“了不起的人”后,明显地带有追加的性质,是日常言语交际中经常有的,属谈话体,从而体现出了自然和灵活的口语风格。

试比较:

(2)树间唧唧鸣知了。

满身沾野草。(陈毅《赣南游击词》)

此诗首句也是一个主谓倒装句,主语“知了”移到了谓语“唧唧鸣”后,一般语序为“知了唧唧鸣”。为了使诗词更具艺术风格,也为了诗词的押韵,主谓进行倒置,倒置后的主语具备了修饰的性质,从而使诗词更具文学艺术风格。这就是修饰性倒装的特点。

另外,艺术体中的修饰性倒装还可分为规则倒装和不规则倒装。

规则倒装:倒装成分与前或后面的部分有明显的停顿,可用逗号隔开作为停顿的标志;

不规则倒装:倒装成分与前或后面的部分没有明显的停顿,如:

(3)战斗吧,祖国!

战斗吧,为着祖国!(蒲风《我迎着风狂和雨暴》)

(4)遥远地

遥远地

我们抬起头来,呼唤着

爱与幸福

自由和解放„„(田间《给战斗者》)

例(3)和例(4)分别为状语后置句和状语前置句,“为着祖国”作“战斗吧”的后置状语,“遥远地”做“抬”和“呼唤”的前置状语。前句后置的状语与中心语之间有停顿,后置成分是为了强调和修饰中心语的,并且要重读;后句虽然没用逗号把前置的状语与中心语分开,但前置的状语也是为了修饰和强调中心语的,也要重读。因此,这两例都是艺术体的规则修饰性倒装,前后置成分都是修饰性质,不是追加性质。又如:

(5)回顾西南满战云,台高尔雅旧情殷。

(朱德《和郭沫若同志〈登尔雅台怀人〉》)

此句为不规则修饰性主谓倒装,主语“尔雅台”的“尔雅”移到了谓语“高”的后面,目的主要是适应律诗平仄的需要,从而明显地具备修饰性质。以上例(2)与例(3)至例(5)都是艺术体的修饰性倒装,适用于艺术体,谈话体作品一般不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很多情况下,口语风格与书面风格是相通的,原本具有口语风格的倒装句也未必非得在整个句子中使用口语体,也可以在特殊具体的语境中体现出书面风格;原本具有书卷风格的倒装句也未必非要在整个句子中使用书卷体,也可以在特殊具体的语境中体现出口语风格。正因为如此,具有口语风格的主谓倒装句和宾语前置句也可运用于书面语中体现书卷风格,而具有书卷风格的定语后置句和状语前后置句也可运用于在口语中体现口语风格。如:(6)记着点儿,明天的事儿。(《现代汉语八百词》例句)

(7)味道怎么样,你觉得?(《现代汉语八百词》)例句)

以上两例分别为主谓倒装句和宾语前置句,这两种倒装句型多用于日常言语交际中,体现出了浓厚的日常生活的口语体色彩,从而表现出了鲜明的口语风格。如果例(6)和例(7)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又会具有明显的书卷风格。而对于前面所举郭沫若《太阳礼赞》“万丈光芒地,将出现了啊-新生的太阳”一句,这种诗化了的主谓倒装句则是通过书卷体加以表达的。强烈的诗化色彩又使主谓倒装句型体现出了浓厚的书卷风格。又如:

(8)“雷峰夕照”的真景我也见过,并不见佳,我以为。

(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

这是一例具有书卷风格的宾语前置句,“并不见佳”作“我以为”的前置宾语,人们也会在日常交际中大量使用这一倒装句型,因而它会具有浓厚的口语风格。作者在运用文学语言进行文学创作时,为了充分地体现出特殊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为了充分地体现出自己的褒贬爱憎之情,以宾语前置作为文学创作的特殊的语言手段,从而使宾语前置句型体现出了强烈的文学色彩,进而体现出了浓厚的书卷风格。

具有书卷风格的定语后置句和状语前后置句在特殊的语境中,也会突显出一定程度上的口语风格,如:

(9)各色各样的书籍散发着淡淡的气味,清香的或带潮味的,异国的或古旧的。(杨匡满《为了下一个早晨》)

(10)通过这次访问,我们两国的关系又向前进了一步。(《现代汉语八百词》例句)

(11)让我们爱吧,为了今天和明天。(柯蓝《新的生活在等待》)

此三例分别为定语后置句、状语前置句和状语后置句,“清香的或带潮味的,异国的或古旧的”作“气味”的后置定语,“通过这次访问”作“前进”的前置状语,“为了今天和明天”作“爱”的后置状语。例(9)和例(11)一般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例(10)一般出现在政论或科技语体中,因此它们具备浓厚的书面风格。但如果出现在聚会、会议、招待会上,或者是朗诵和演讲等交际的具体场合中,这三种倒装句型又会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鲜明的口语风格,这种口语风格反过来又使以上场合的言语交际更加融洽,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在现实交际或写作过程中,人们会根据交际场合、目的、性质或写作特色等需要,选择不同的倒装句式,表现不同风格特色,从而使具有不同言语风格特色的倒装句型适应具体特殊语境的需要。

第二篇:现代汉语--穆旦的作品风格范文

穆旦的写作风格分析

568班龙萌10016850852

在写现代汉语的这篇文章之前,我想我是孤陋寡闻的,我不知道有穆旦这个人和满腔带有爱国主义的诗。我对中国文学没有什么涉猎,但是此次了解穆旦的很多很多,钦佩、赞叹,任何多的华丽丽的辞藻都描述不了他的出色,任何黑暗都掩盖不住他的光华。

一、穆旦的个人资料、分析

一)作者介绍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1976年2月26日春节期间,穆旦于凌晨心脏病突发逝世,享年59岁。13岁时穆旦就已经开始了诗歌的写作“有一分光,发一分热”,从青年时代起,鲁迅的这句话成了穆旦最喜欢的名言。“一个人到世界上来总要留下足迹”,据说这是穆旦自己经常对人对己说的话。

1934年查良铮将“查”姓上下拆分,“木”与“穆”谐音,得“穆旦”之名。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

1976年2月26日春节期间,穆旦于凌晨心脏病突发逝世,享年59岁。只有59的生命的他在短暂的一生充分发挥了了他的光与热,从1929年进入南开大学读书后,他就从未停止过他文学创作的步伐:日寇侵凌,穆旦写下了《哀国难》;1939年开始系统接触西方现代派诗歌;经历了震惊中外的野人山战役,后于1945年9月,创作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史上著名诗篇——《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1947年参加后来被称为“九叶诗派”的创作活动;1949年8月自费赴美留学,入芝加哥大学攻读英美文学、俄罗斯文学;1952年6月30日毕业,获芝加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58年被指为历史反革命,十年之余停止诗歌创作,坚持翻译。1975年恢复诗歌创作,一举创作了《智慧之歌》、《停电之后》、《冬》等近30首作品。1979年平反,但为时已晚。此间他还担任过担任助教、中校翻译官、主编、FAO(联合国世界粮农组织救济署)和美国新闻处员工、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

二)作者分析

“有一分光,发一分热”,从青年时代起,鲁迅的这句话成了穆旦最喜欢的名

言。“一个人到世界上来总要留下足迹”,据说这是穆旦自己经常对人对己说的话。通过这两句我就能了解到穆旦也是一个像雷锋一样的人,像中国的共产党员一样愿意为祖国人民付出一切、贡献自己的一切。他的诗集、文学作品也能够充分的看出他对于祖国的热爱。穆旦作为一个诗人,他在现代主义这条道路上所做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承认。

二、作品分析

一)主要作品及译文

穆旦于20世纪40年代出版了《探险者》、《穆旦诗集》、《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传统诗歌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1941年12月穆旦所作的《赞美》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本语文教科书。

20世纪50年代起,穆旦停止诗歌创作而倾毕生之力从事外国诗歌翻译,主要译作有俄国普希金的作品《波尔塔瓦》、《青铜骑士》、《普希金抒情诗集》、《普希金抒情诗二集》、《欧根·奥涅金》、《高加索的俘虏》、《加甫利颂》,英国雪莱的《云雀》、《雪莱抒情诗选》,英国拜伦的《唐璜》、《拜伦抒情诗选》、《拜伦诗选》,英国《布莱克诗选》、《济慈诗选》。所译的文艺理论著作有苏联季摩菲耶夫的《文学概论》(《文学原理》第一部)、《文学原理(文学的科学基础)》、《文学发展过程》、《怎样分析文学作品》和《别林斯基论文学》,这些译本均有较大的影响。

13岁就开始诗歌的穆旦突然停笔写作,有人认为是江郎才尽,但是我觉得更多的是为当时政治气候所迫。

二)作品分析

1、少年老成、未老先衰

穆旦在小学二年级写了一篇短文《不是这样的讲》,其内容如下: 呜呜呜—呜呜呜—

汽车来了

母亲挽着珍妹的手 急忙站在一边

见汽车很快的过去了

珍妹忽然像母亲说道:“这车怎这样的嗅呢?要不是车里的人多,吃

饭过多,放的屁吧!”

母亲摇摇头 掩着嘴笑道:“不是这样的讲,这汽车的嗅味,正是他主人家内最喜爱的气味呢!”

这篇短文文字虽然稚拙,其思想锋芒却咄咄逼人,穆旦日后善于观察和讽喻世相的能力也由此可以看得出来。这是他一二年级的文章,有些人可能会说心态未免太过于苦大仇深,其实这也是穆旦的一个写作特点,穆旦早期的许多作品的文字所显露出来的都是苍凉、悲切的意味,有人甚至感觉到他未老先衰。正如他《漫漫长夜》中写道:我是一个老人/我默默的守着/这弥漫一切的/昏乱的黑夜,多愁善感也许是诗人独具特色的一点,一点点风吹草动就可以触到他们那柔软的内心那喷薄欲出的文字,像大多数人一样,穆旦正是一个天性敏感而多情的诗人。

2、色调灰暗而滞重、音情沉郁而顿挫

饿——

我底好友,它老是缠着我在这流浪的街头。

软软地,是流浪人底两只沉重的腿,一步,一步,一步„„

天涯的什么地方?

没有目的。可老是

疲倦的两只脚运动着,这样更加有力的、真切的说出底层人民所遭受的种种苦难,为他们鸣不平,这样也能更强烈的 显示出控诉的力量。这首诗艺术手法比较简单、粗朴,但是也并非毫无特点。首先,这首诗的起结突兀而发人深省,以第一人称切入,避免了复述而产生的隔膜感。

3、受英国现代主义诗风的影响

具有这个特点的代表诗作有《从空虚到充实》,特别是在诗中出现的戏剧性的对话:

这时候我碰见了Henry王

他和家庭争吵了两三天,还带着潮水上浪花的激动

疲倦地,走进咖啡店里/又舒适地靠在松软的皮椅上

我该,我做什么好呢,他想

对面是两颗梦幻的眼睛

沉没了,在圈圈的烟雾里

我不能再迟疑了,烟雾又旋进脂香里

一只递水果的手握紧了沉思在眉梢:我们谈谈吧,我们谈谈吧。

虽然在文字方面,穆旦表现出来的是毫无前进方向,但在危险的考验面前,穆旦毫不退却。而这正是穆旦在精神上非同一般的地方。他对个体自我与诗歌艺术的独立精神的坚持和追求,如果说在三、四十年代是一种不愿随俗的“自说自话”,那么到了政治现实和意识形态全都高度一体化的一九四九年之后便显示出桀骜不训的异端色彩。穆旦关于个体自我的孤岛意识表现得极为强烈。

四、总结风格

穆旦诗歌的语言自成一格,善于锤炼现代汉语口语的辞句,极力摆脱中国古典诗词影响的特色是明显可见的。认同散文化,却又属于自己的写作特点,绝不随波逐流。在汉语新诗史上,诗人穆旦犹如一座一度被历史的云雾所残酷湮没的孤岛。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在汉语新诗史上诗人穆旦曾以其孤立个体的声音与历史的主要潮流对抗过;而对抗的结果则是在很长一段历史中被排挤到历史的边缘,乃至被无情地湮没的悲剧。直到死前也没有得到平反。

近几年,穆旦作为一个汉语新诗史上具有独立意义的诗人逐渐冲破历史的迷雾,进入人们的视野。他对个体自我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坚持,对自我灵魂的严峻正视和探索;他在诗歌艺术方面所表现的敏锐的自觉性与创造性,对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艺术的借鉴和对汉语新诗所做的大面积的实验与革新;他的丰富的植根于中国现实土壤的诗篇所蕴含的超越时代、穿透历史的力量;这一切犹如一座瑰丽无化的宝岛在云开雾散后渐渐展现在人们面前,召唤着人们去探索他丰富、深邃的奥秘。

第三篇:试论手机短信的言语风格

试论手机短信的言语风格

--从语域偏离视角分析祝福类

姓名:陆信 学号:××× 学校:×××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

从语域偏离视角分析祝福类手机短信的语言风格

摘 要:语域偏离是对语域一致的一种违反,它可以使语言表达获得某种特殊的艺术效果。手机短信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载体,现在流行的祝福类短信往往具有语言风格新颖、独特等特征,广受人们的喜爱。本文就从语域偏离的视角对这类短信的语言风格进行分析,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流行短信的新颖幽默所在,同时给短信写手提供更好的编辑思路。关键词:祝福类手机短信;语域偏离;语场;语旨;语式;语言风格

一、引言

在生活节奏变快的当今社会,人们往往需要追求便捷的交流方式,并且希望以此维持与亲朋好友之间的良好关系,这样的需求促使作为一种便捷交流方式的手机短信备受青睐。手机短信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载体,它与一般的日常用有所不同,发展至今已融文字、图片和声音于一体(唐叶,2005)。手机短信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人们相互交流信息而发的短信,这类短信一般是当事人自己编写的,属于个人隐私,不宜公开。另一类是祝福、娱乐类的,这类短信一般由短信写手编写,可以从网上下载并相互转发的流行短信。后者的语言一般都很有特色,而且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而本文要探讨的对象也是此类短信。在互相转发短信传达心情,共享这种交流资源之余,我们不妨从语域偏离视角来品读一下这类短信,分析其语言风格特征,剖析其受青睐,广泛传播的原因。

二、语域理论与语域偏离

语域(register)这个概念最初是由 Reid 在1965年研究双语现象时提出来,目前已成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根据韩礼德(1964)的界定,语域(registered)是指“语言的功能变体”(胡壮麟等,2005:273)。它是由与多种情景特征,特别是指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的意义——相联系的语言特征构成的,即因情景语境的变化而产生的语言变化形式。

韩礼德将情景语境归纳为三部分: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语场。(Halliday,1976)语场即话语范围,指语言活动论及的事情,语言发生的环境,包括谈话话题、讲话者及其他参与者所发生的整个活动;语旨即话语基调,指语言活动参加者之间的角色关系,包括参与者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们之间的角色关系;语式即话语方式,指用于表达的渠道,如说还是写,是即兴的还是有准备的,包括修辞方式。这三个语境因素共同作用,制约讲话者对词语和语义结构的选择 语境成分中任何一项的改变都会引起语义的变化,导致语言的变异,进而产生不同的语域。

语域的基本功能是预测语篇结构 这种预测功能是双向的,我们可以根据语境来预测语篇,即预测在特定语境中供交流的意义和语篇的结构,以及所用词汇和语法的类型,又可根据语篇来预测可产生这种语篇的语境(常晨光等,2008:185)。在交际过程中,有时前者预测的结果出现偏差,即产生语域偏离(register variation),语域偏离是一种文体特征,与平行结构相似,是实现语篇前景化的方式。它能增加语篇的艺术效果,使语言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语域偏离在文体学中讨论较多,尤其是对诗歌和广告的研究中。随着时代的发展,语域变异已不单单是局限于文学作品的文体学现象,它已成为人们使用语言来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在现代生活中,人们不满足于平淡的表达方式,总是追求一种 “陌生化”和“前景化”的效果来突出个性。在手机短信中,短信写手常常通过对语域常规的偏离来凸显短信新颖别致的文体功能,以增强语篇滑稽、幽默、亲昵等的艺术效果。根据语域的三个因素,语域偏离又分为三种:语场偏离、语式偏离和语旨偏离。下面笔者就从这三种语域偏离具体分析这类短信的语言风格,文中的短信例子均是从百度网下载。

三、语域偏离与祝福类手机短信的语言分析

㈠ 语场的偏离

根据韩礼得的语域理论,语场是指交际过程中发生的事情、进行的活动、论及的事情或表达的经验等,它能体现语言使用者在特定环境中所要实现的交际目的和作用。语场主要由言语事件构成,一般情况下讨论的话题应和言语事件一致。当两者之间有不一种关系时,就会产生不同寻常的语言效应,通常是幽默诙谐的语言效应(孙莉,冯丽娟,2010)。从语境和语域的关系来考虑,由于语场不同,可以产生属于不同学科或领域的语域如医学术语、建筑术语、心理术语等。语场的偏离就是指本来在谈论某个领域的事情用的却是另一个领域的词汇。另外,所以语场偏离既可以通过交际双方所讨论话题和言语事件本身的不一致也可以通过学科术语的不一致来体现短信语篇滑稽、幽默、亲昵的艺术效果。

例如:1)打,打,打,打,打„„劫!IP、IC、IQ 卡, 统统告诉我密码? 什么? 你没有 IQ? 那就把红包给我!严肃点, 严肃点, 不许笑, 拜年呢!

2)愿天下考研人:忧愁是可微的,快乐是可积的,在未来趋于正无穷的日子里,幸福是连续的,对你的祝福是可导且大于零的,祝你每天快乐的复合函数总是最大值。

3)别动!你已被幸福包围!马上放下烦恼!向快乐投降!你所有的忧愁将全部没收!并判你幸福一百年!流放到开心岛!有好运监督执行!祝你新年„„

4)新年到来,请最受四项基本原则:将财神看守到底,将幸福紧握到底,将好运怀抱到底,将爱情进行到底!

短信 1)中的语言套用的是某电影中的台词, 当时的情景为劫匪在打劫。但短信 1)的交际目的却是拜年。通常情况下, 拜年是在一种幸福愉悦的氛围中进行的, 而该短信则选择了借用打劫这种情景给亲朋好友拜年。拜年的话题与打劫的这样的言语事件是不一致的,之间发生偏离。而这种语场的偏离正好产生一种诙谐幽默感,在新年这样令人高兴的节日中开心一笑。短信2)的交际目的是给考研的同学送去鼓励祝福,但是在这条祝福的短信当中使用了“可微”、“可积”、“正无穷”、“连续”、“可导”、“大于零”、“复合函数”和“最大值”这些本该出现在数学科目当中的术语,从而造成了语场的偏离,这样的祝福短信对于学过数学的学生来说,收到这样一条活泼的祝福短信,可以让他们在考研的压力之下感受到愉悦和朋友的鼓励。短信3)和短信4)都是新年的祝福短信,但是从言语上看,短信3)似乎是在描述一个抓获犯人的场景,让人觉得惊慌失措,甚至心惊胆战;短信4)是将“遵守四项基本原则”这一严肃的话题应用到了拜年这一轻松的话题上。这样的语场偏离是对常规语场的一种违反,打破了人们的传统思维,从反方向达到了交际目的。

㈡ 语旨的偏离

语旨指的是交际情景中讲话者与受话者之间的关系和讲话者之间的交际意图。根据这个解释,我们可以看出语旨偏离通常是指交际双方的角色偏离,主要反映在交际双方角色关系与他们所选用的语言表达方式不一致的关系上,这种偏离会产生不寻常的效果。人们在交际的时候总会自动地识别自己和交际另一方的角色类型,包括社会角色类型和社会关系等等。对于不同的社会角色之间的语言使用也是不一样的,通常下级对上级使用的是正式的、礼貌的语言,父母对子女使用的是非正式的、更为随便的语言。但是如果对特定的社会角色没有使用符合该角色关系的语言,就会造成语旨偏离。

例如:1)删除昨天的烦恼, 选择今天的快乐, 设置明天的幸福, 存储永远的爱心, 取消世间的仇恨, 粘贴美丽的心情, 祝元旦快乐!

2)我是“春分”号列车车长,特邀你乘坐本次列车,载你穿越整个春天,沿途你将感受快乐春风、好运春雨、成功春雷、幸福春光。请凭本邀请短信等车。

3)被人抛弃?受人欺凌?无家可归......别忘记,即使全世界的人都嫌弃你、不理你、至少还有我们——动物保护协会。

一般来说,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的社会角色关系决定者其语言的使用,而其语言的使用也可以反映出交际双方的社会关系。短信1是一条传达人与人之间的节日祝福的短信,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角色。但是,短信中的“删除”、“选择”、“设置”、“存储”、“取消”和“粘贴”都是手机中出现的语言,体现了人与手机之间的关系。这条短信并没有使用符合特定的人与人之间角色关系,因此短信中的语篇发生了语旨偏离。将这种偏离应用到表达感情上以表达祝福,实现了交际目的,令人备感亲切。短信2表面上体现的是车长与乘客之间的社会关系,但是这条短信是一条表达友情的短信,送去春分的祝福,体现的是朋友之间的关系。这种不寻常的角色偏离实现了短信语篇中的语旨偏离,从而使这条祝福短信给人以活泼而亲切之感。短信 3 的特点是在看到最后一句话之前, 其语旨可以肯定地判断为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关系, 但最后一句话却出人意料。

将语旨借用应用到编写短信中, 会使得短信有一种新鲜感。其原因则在于它跳出了该语域的语旨常规, 而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语域, 故而可以猎取人们的好奇心。

㈢ 语式偏离

语式指交际者根据具体的交际对象和现实环境所选择的最佳表达方式,有书面语和口头语及其修辞手法。语式关注语篇交际媒介是书面还是口语并且影响每个句子的内部组织以及句子之间的衔接关系(孙莉,冯丽娟,2010)。如在非常随意的口语谈话中选择书面用于词汇、这种不符合语体的表达形式往往带来不同寻常的语言效果。我们在日常交际中,即使交际对象是固定的,但是在口头交际和书面交际中,使用语言也是不一样的 这种在语式上的偏离所产生的幽默等特殊表达效果也是很常见的。

例如:1)开学寄语我已经想好,上联:辞别旧时光考试不论成败因为神马都是浮云;下联:迎接新学期学习仍需努力毕竟你爸不是李刚;横批:给力2011.2)圣旨到: 奉天承运, 皇帝诏曰:近日气候多变, 天气忽冷忽热, 特颁此令, 爱卿善待自己, 添衣保暖, 避免感冒, 随时保持快乐心情, 抗旨者绝交, 钦此。

3)天气预报: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你的手机将出现鹅毛般的祝福,你的心情将以晴为主,受气氛影响,笑声将席卷你周围,预计未来52周将不断刮顺风!

4)送你一份100%纯情奶糖:成分=真心+思念+快乐,营养=温馨+幸福+感动,制造商:真心朋友!保质期: 一辈子;保存方法: 永远珍惜!

短信1)的交际目的是要在同学之间传达开学寄语,而一般的开学寄语都是说一些互相鼓励的话比如“开学了,我们一起加油吧!”、“开学了,告别假期,重归校园。努力!努力!”等等,而此类短信则别出心裁,使用了题写春联这样的方式表达开学的心情或传达同学之间的鼓励。从语言学角度看,该短信在语式上发生了偏离。这种偏离会使读信人耳目一新,记忆深刻。短信 2)则更是独树一帜, 使用古老的圣旨方式来表达对他人的关心。在日常交际中, 表达对他人的关心使用非正式语言即可。而此短信则使用古代最正式的表达信息方式——圣旨, 以表达对收信人的极度关心, 同时把这种正式的语式借用到非正式语域中, 也产生了一种幽默效果。短信3)和4)分别使用了广告语和食品说明书中的语言来向朋友表达祝福,也是语式的偏离。短信中常常使用这样的语式偏离以达到使收信人在轻松的幽默中感受温馨的祝福的目的。

短信语篇中出现的语式偏离使得短信别具一格, 令人回味, 而究其原因则是由于通常情况下, 在表达某一目的时总会使用其语域中的固有语式, 而语式偏离则打破这一固有模式, 在人们的预测之外 因此达到了新奇的效果。

四、结语

本文将祝福类手机短信放在语域偏离的视角之下进行了分析,可以看出,现在流行的许多祝福类短信的语篇中涉及的话题、交际双方的关系和讲话方式都在不同程度上违反了语言使用的常规。由于这种语域的偏离,打破了语域的预测性,产生了一个奇特的语域,所以这类短信的语域偏离会使其新奇、幽默搞笑等,从另一个角度达到了短信的交际目的。对手机短信以语域偏离这样的视角进行分析,有利于人们更好的理解流行短信的新颖幽默所在,同时有利于短信写手的短信编辑工作。参考文献: 1.常晨光,丁建新,周红云.功能语法学与语篇分析新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85.2.孙莉,冯丽娟.《老友记》中的语域偏离及其幽默效应[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3).3.胡壮麟,朱永生, 张德禄, 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4.Halliday, M.A.K.& Hasan, R.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 & New York: Longman 1976.5.唐叶.手机短信 SMS的社会语言学考察[J].社会科学家, 2005(3):186-188.6.张丽.幽默手机短信的语言模因论阐释[J].宜春学院学报,2009(31).

第四篇:言语风格彰显治国理念和民本情怀

言语风格彰显治国理念和民本情怀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禹天建 绘

习总书记的言语风格正是他对人民的真挚感情和一切为了人民的执政理念的自然流露;以身示范,用心继承、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努力构建当代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不仅非常高超地把自己的话语风格自然地融入时代话语体系,而且还通过鲜活语言的运用和新思想、新概念、新名词的提出,不断丰富和创新紧贴当代中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进而引领社会改革创新,引领时代不断发展。

■赵璞 近年来,总书记的言语风格一直成为热议。其朴实清新之风,暖人心、折服人、鼓舞人,赢得点赞如潮,被国际媒体亲切地称为“习式风格”。如果细细品味,这种风格所蕴含的习总书记及本届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民本情怀,更值得体会和称道。

平实风格——饱含民本思想

大家公认,总书记的语言表达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平实清新、深入浅出,常常使用大众化、接地气的语言表达形式,让人愿意听、听得懂、听得进。讲话中大量使用形象贴切的比喻、令人信服的事例、精粹鲜活的俗语,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干巴的内容生动化,言约旨远,内涵丰富,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情味、亲切感,具有感染力。例如:用“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来说明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和让人民满意是评判执政能力和成效的最重要尺子;用“总开关”比喻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人的言行的决定作用;用“益智补脑”比喻学习的重要意义;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形容基层工作的重要性;用“温水煮青蛙”、“请君入瓮”说明党员干部思想上麻痹大意的危险性;用“开启全天候探照灯”比喻加强群众监督;用“块头大不等于强,体重大不等于壮,有时是虚胖”来强调经济发展必须注重质量和效益;用名臣裴矩在隋朝一味逢迎隋炀帝,而到了唐朝却敢直谏唐太宗的故事,来教育领导干部:要想让别人对你讲真话,首先自己要愿意听真话。这类精彩表达在习总书记讲话中比比皆是。

这种言语风格的形成,是习总书记起步于基层、根植于百姓,长期自然养成的。因此自然而然地说着跟老百姓一样的话,情真意切,毫无做作。网友们把他亲密地称作“***”,正是像对待邻家大叔一样的感情认同。这种言语风格也是他以民为本、执政为民思想的自然展现。人们一般都能深切地感受到,总书记把一切为了人民作为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他担任总书记第一次与中外记者见面时就向全世界庄严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铿锵有力的声音,至今犹在人们耳畔回荡。他总是要求自己和各级干部“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思想和感情深处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先生,虚心向他们求教问策„„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反复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在其各种重要讲话中,“人民”、“群众”、“老百姓”都是频率极高的关键词。以今年的新年贺词为例,一共只有1366个字,如果大体按照双音词折算的话,也就683词次,而其中“人民”、“群众”、“老百姓”就出现19次。有言道,“言为心声”。习总书记的言语风格正是他对人民的真挚感情和一切为了人民的执政理念的自然流露。

民族风格——高扬中国特色

习总书记言语风格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民族特色鲜明。他善于融汇中国文化精髓,利用中国文化元素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观点和愿望,阐述各种理论、方法和实践。在各种讲话中,大量征引古代经典,经常使用充满中华民族智慧的成语、惯用语、谚语、歇后语、警言名句等生动形式。这种颇具匠心的表达风格,并不只是说话形式的精美追求,其实质反映出总书记在以身示范,用心继承、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努力构建当代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从不同层面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我们仅以习总书记2014年10月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为例。这篇不长的讲话,广征博引,妙语连珠,极富韵味和内涵。先后使用的名言警句如下:引用《老子》“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提醒全党要增强忧患意识,从严治党;用《论语》“言必信、行必果”,说明抓落实的重要性;借用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来阐释从根本上解决党员干部思想问题的重要性;引用王粲《仿连珠》“观于明镜,则瑕疵不滞于躯;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来论述批评和自我批评对于保持党的肌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化用方孝孺等人的说法,强调要以严明的纪律约束干部,使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以唐朝名臣褚遂良的诤言“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告诫全党“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以古语“逆水行舟”、“滴水穿石”为喻,申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以《尚书》“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向各级干部敲警钟,要求严以律己,防微杜渐;以《韩非子》“道私者乱,道法者治”,来揭示严明党的纪律的重要性;化用孟子等先贤的古训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强调“从严治党必须依靠人民”。全篇精彩迭出,令人目不暇接。虽然大量借用古语,但典雅而不晦涩,得体自然,恰到好处。反复品味这篇讲话,就不难感知习总书记的良苦用心:他是在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机结合,用来指导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这无疑也是力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不断丰富中国特色思想理论体系的一种积极实践。

在国际交往中,总书记语言的民族风格也同样魅力四溢。2012年2月15日在美国演讲,用谚语“饮水不忘掘井人”缅怀开启中美对话大门的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用辛弃疾《菩萨蛮》词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来形容中美关系经历的曲折和积极发展的大势;用《论语》“民(人)无信不立”来表达增进中美相互理解和战略信任的希望。使用“欢聚一堂”、“风风雨雨”、“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不可阻挡”、“不可逆转”、“利益攸关”、“同舟共济”、“魂牵梦萦”、“欣喜不已”、“前景广阔”、“后继有人”、“顺势而为”、“乘风破浪”等精粹的成语、惯用语,使表达简明扼要,生动活泼。2014年3月29日在德国一个座谈会上,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潜移默化”、“滴水穿石”、“持之以恒”等成语,来表达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努力消除偏见和误解的自信、耐力与定力。这些其实都是在用中国元素塑造国际话语。

习总书记讲话的民族风格赢得了世界关注和赞赏。新加坡《星期日时报》2013年4月7日发表《习近平,我的中文老师》一文称,“最近一段时间,我对中国古语、诗词摘录和格言警句有了突飞猛进的了解,常常让我在北京的同事感到惊讶„„这些语言瑰宝并不是我偷偷上语言培训班得来的,而是通过认真留心一个人的讲话学到的,他就是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他的讲话风格简洁生动、通俗易懂,让人耳目一新。”作者还指出:“中国经常觉得自己遭到误读,如果更多领导人以习近平为榜样,或许将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外国记者更好地了解中国,至少能让他们更好地掌握中文。”2014年4月2日韩国《朝鲜日报》中文网报道说,习近平公布国家政策和到国外巡访时总爱使用成语,原因何在?那是因为成语的几个字中浓缩了先辈的聪明才智。由此可以看出,总书记运用鲜明的民族语言风格来高扬中国特色的思想和实践,已经开始在国际上奏效。

时代气息——展现创新精神

习总书记今年发表新年贺词时使用了流行语“蛮拼的”“点赞”,迎来了举国上下一片欢呼。随后,这两个词的网络搜索指数、媒体指数迅速蹿至空前的高点。其实,使用具有时代感的鲜活语言,本来就是习总书记的一贯风格,而且他本人也可算流行语的创造者,比如“中国梦”、“新常态”、“人生的扣子”、“时间都去哪儿了”等等,都因他而流行。但大众为何对使用“蛮拼的”、“点赞”欢呼?很值得玩味。我们认真观察各方热议发现,民众关注和赞誉的重点其实并不在于这两个词语本身,也不在于对总书记使用“潮词”感到新鲜,而在于总书记对这两个富有时代气息词语的使用所展现出来的勇立潮头、勇往直前的创新精神和鲜明态度。它使全国人民备受鼓舞,对新的一年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话语风格,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话语体系。习总书记不仅非常高超地把自己的话语风格自然地融入时代话语体系,而且还不断丰富和创新时代话语体系。他通过鲜活语言的运用和新思想、新概念、新名词的提出,不断丰富和创新紧贴当代中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进而引领社会改革创新,引领时代不断发展。可以看看几个具体例子:他用“中国梦”这种质朴的字眼来概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2012年12月在广东考察时说:“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后来又说:“对改革进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一个一个克服,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有句话说得好,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再高的山、再长的路,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前进,就有达到目的的那一天。”从这些鲜活的语言片段可以看出,总书记勇于直面现实问题,积极应对现实问题,不失坚毅地开拓进取,充满浓烈的使命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如果读一读《新一代领导集体执政理念与执政风格》一书所列举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的25个“第一次”,一定会感触更深。

凛然锐气——彰显敢拼胆略

习总书记讲话,一般语调平和,语态沉稳,但透射出凛然锐气。尤其是讲到大是大非问题的时候,充满震撼力、威慑力,其中折射出的气魄、智慧和魅力,令人钦佩。

最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是他关于反腐的一系列讲话,充满凛然正气。例如“要加大检查监督力度,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反腐败高压态势必须继续保持,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要让每一个干部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这些话语义正词严,掷地有声,既是对党员干部的警示、对腐败分子的威慑,也是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习总书记关于治国大政方针的讲话则充满锐不可当的豪气。谈“中国梦”时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谈改革时说:“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荡漾着对追逐中国梦的执着和深化改革的雄心。

习总书记充满锐气的言语风格,也洋溢着真抓实干、锐意进取的拼劲。他总是叮嘱“领导干部一定要求真务实,大力弘扬我们党优良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讲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尤其要做到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不断强调:“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要把抓落实作为推进改革工作的重点,真抓实干,蹄疾步稳,务求实效。”誓言“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要坚定不移实现改革目标。”他时时处处强调“实”,以身作则践行“实”,得到了广泛的赞誉。

磅礴气势——创建国际话语 习总书记讲话沉着大气,常常形成强大气场,充满磅礴之气。这不仅表现在对国内大政方针的阐释上,而且体现在国际交往的各种讲演中。在国际舞台上,他善于运用别人能听懂、好接受的语言,创建有中国思想的国际话语,重塑文明大国、负责任大国形象,不断赢得话语权和主动权。以下话语可见一斑: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是习总书记在很多重要国际场合经常引用的中国古训。既借以展示我国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包容并积极借鉴人类各种文明的宽广胸怀和气度,也表达了世界各国应该相容共存、共赢共进的鲜明主张。其实,也不妨看作我国积极推动消除隔阂、冲突和霸权,构建公平公正、和平发展的国际新秩序的宣言。

“命运共同体”,这是习总书记提出的国际关系新理念、新主张,已经频频在很多重要场合表达,他还借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和衷共济”、“独木不成林”等名言警句加以阐释。这个概念的提出,突破了过去带有零和色彩的狭隘国家关系观,倡导和平共处、休戚与共、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型国际关系观。这既是对国际关系的新诠释、对人类发展的新主张和新期待,也是主动参与全球治理、发挥“世界稳定的压仓石”和“世界和平的助推器”作用、尽好大国义务的积极努力,展现出博大的胸怀和强烈的世界责任意识。这种理念越来越为一些国家所认同,必将为构建造福人类的国际新秩序发挥重要作用。

“在人权问题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2012年2月14日习总书记在美国政府欢迎午宴上,使用流行语格式对人权问题发表的看法。既是对某些国家总以西方标准无端指责别人的有力回击,也是公开表达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客观深刻,绵里藏针,无可辩驳。凤凰卫视节目随即评论说,总书记“在这次访问当中,对话语权的掌握方面是主动出击,而且是达到了一个先声夺人的效果”。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总书记访俄时借用这个俗语来比喻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是否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最有发言权,以此批评某些国家对他国说三道四,表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和坚强决心。他还在不同场合借用魏源《默觚下》“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来阐述这一思想。这是旗帜鲜明地向世界表达一种政治态度和主张。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总书记2014年3月2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借用这句鲜活的俗语,全面而深刻阐述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客观性、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包容和相互交流借鉴的重要性、世界各国发展自己的文化和选择自己的道路的正当性。高屋建瓴,雄辩大气。他还借用我国先贤的经典论断对此加以阐释:“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和而不同”、“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恰如其分地把中国古代圣哲的思想转化为具有高度现实针对性和时代感的国际话语。其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论述尤其是表现出的胸怀、气度,深受好评。

“一带一路”,其宗旨是构建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携手推进亚太地区的发展与繁荣。这是对全球化发展的积极应对,它所体现的积极担当、平等合作、互惠共赢、共同发展的精神,得到了有关国家的认同和积极响应。这个战略的实施,无疑会造福亚太地区人民。以上所举的这些具有中国思想的国际话语,正逐渐为不少国家所理解和认同,必将在全球治理和新兴国际秩序构建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荀子说:“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以习近平为代表的新一届领导人的言行风范,令人敬佩,也令人鼓舞,让举国上下对我们国家的未来更充满信心和希望。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第五篇:言语交际教学辅导7:言语的风格

四 川 广 播 电 视 大 学

《言语交际》单元辅导(7)

责任教师:吴会灵

第七章言语的风格

一、什么是风格 1.风格的定义

风格这个词,富有实用性,也很有魅力,它的涵义和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在社会生活中应用它,在文学艺术中应用,在文章学、文体学中应用字,在语言学中也应用它。我们这门课程是从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谈的,它实际上指的是言语风格。下面我们所谈的也都是言语风格。

所谓风格(言语风格)是指人们运用语言创作作品时或在交际时呈现出来的风貌和格调。2.风格和语体的异同

风格与语体有一定的联系,因为不同的语体有不同的风格。但二者也有不同,风格不是就言语的体式而言的,而是就言语的格调和氛围而言的。

语言风格是交际参与者在主客观因素制导下,运用语言表达手段的诸特点综合呈现出来的气氛和格调。各类语体运用语言的诸特点呈现出来的气氛和格调是语体风格,语体风格是语言风格中的一种类型。语言风格除了语体风格,还包括表现风格、时代风格、个人风格等等。不同的语体表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比方说科技语体、事务语体都表现出简约、质朴的言语风格,而文学语体则表现出优美、藻丽或繁丰的言语风格。反之,语言风格也制约语体的使用,不同的语体其语言表现风格不同。语体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它的形成、发展和运用都受民族风格、时代风格的制约,这是语体与语言风格相关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各种语言风格都存在于各种语体之吕,它们是通过各种语体的语言材料和修辞手段表现出来的。所以说,不管是用哪一种言语体式写文章或说话,生成什么样的语言风格都要受语体制约。

那么,我们又怎么理解二者的区别呢?语体是共性的、稳定的,风格是个性的、易变的。语体是运用全民语言的功能变体,是使用这种语言的所有人长期运用中逐步形成的系列语言运用特点的综合体,因此语体一旦形成,它就反过不对使用这种语言的所有人具有强大的制约作用,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语言风格则不一样,它是交际参与者使用语言的一种氛围格调。虽然民族风格、时代风格或表现风格对同一民族、同一时代和同一流派的人们运用语言有一定的制约性,但制约性中又有一定的灵活性,语言使用者可在制约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出个性化的语言风格。至于不同的语言使用者所形成的个人语言风格,其个性就更为明显了。所以说,语言风格是个性是,是容易改变的。

如教材263页的例子。例一和例二都是记叙文,但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大不相同,前者充满激情,后者却很柔婉,表露出淡淡的哀愁。

二、风格的类型

1.民族风格

民族风格是指某一民族语体体系的特点及其在运用中所体现出来的特色。语言运用其体现出来的特色与民族语言体系的特点密切相关。民族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有异于其他民族语言的特点,必然在语言表达上体现出来,最终呈现出某一民族语言的独有风格。如汉语表达上的音节匀称、韵律和谐、语音铿锵悦耳等风格特征,就源自汉语有声调、元音占优势、单音节语素居多且音节与汉字相对应等特点。

如:江南的的山水是令人难忘的,缭绕于江南山水间的丝竹之音也是令人难忘的;在那烟雨濛濛的小巷深处,在那杨柳依依的春江渡口,在那黄叶萧萧的乡村野店,在那白雪飘飘的茶馆酒楼,„„谁知道,那每一根颤动的丝弦上,曾经留下多少生死离别的故事。(严阵《江南丝竹》)

此外,汉语语汇的丰富性以及缺乏形态变化的语法特点,都使汉语呈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格。

语言民族风格的形成不仅与语言系统及其表达特点有关,而且与蕴含于语言之中的民族心理、民族文化传统等等有关。如汉语中有对偶、顶真、回环、析字、析词、拈连等辞格,固然与汉语的构词法、句法特点有关,更与汉民族的心理特点和审美情趣分不开。民族语言中一些独有的语言材料更是同民族文化有关,因为语言就是文化最好的投影,文化的方方面面必然表现于语言之中。例如:

一年后,我的眼睛才看见同班的女同学。她们有的已是孩子妈,有的虽不是孩子妈却也是罗敷有主;有的性情孤僻老气横秋,有的盛气凌人令人望而生畏。只有一位和我年龄相同,志趣相近,而且也对我“东边日出西边雨”;„„(刘绍棠《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上例运用“罗敷有主”“东边日出西边雨”等颇具汉语民族特色的语言材料含蓄表意,文化意蕴很深,加上一些成语的运用,这段语极富汉语民族风格。

言语作品的民族风格在翻译时很难保留和复现,因为用以转换的工具是与之不同的另一民族语言及其运用特点的系统,代表着另一民族文化。

除了民族风格以外,其他的语言风格类型都是某一民族语言内部及运用这一民族语言进行表达时,从不同角度观察所呈现出来的各种风格分类。

2. 时代风格

时代风格指某一时代运用语言的各种特点所形成的时代特色。首先,古代汉语、近代汉语、现代汉语本身就是不同时代族人运用的汉语,其自身的特点就有现出不同的时代风格。其次,即使同是运用某一时代的汉语(如运用现代汉语)进行表达,不同时期的言语作品也会具有不同的时代风格,这主要是运用具有不同时代特色的词语所致,因为词语是语言中最为敏感的因素,最能反映社会的发展的时代的进步,反映一个时代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而这种种社会因素也必然要反映到语言运用中来。如20世纪初“五四”时期的言语作品和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的言语作品就呈现出不同的时代风格。如:

伊底眼变成忧愁的引火线了; 不然,何以伊一盯着我,我就沉溺在愁海里了呢?(汪静之《伊眼底》)

上例“伊”、“底”、“引火线”体现了20世纪初的时代特色和语言风格。

3. 表现风格

表现风格指运用语言的各种表现方法和修辞手法所形成的语言风貌格调。一般认为语言的表现风格主要有以下几组:

a)豪放与柔婉

豪放即高昂豪迈,语势奔放,大气磅礴,语言营造的意境雄奇刚健。例如: 我到坝顶俯视,才看清黄河有如无数巨龙扭在一起飞旋而下,在窄窄两山之间,它咆哮,它奔腾,冲起的雪白浪头比岸上的山头还高,是激流,是浓雾,旋卷在一起,浩浩荡荡,汹涌澎湃,远去,运去,再运去,整个黄河都为白烟银雾所笼罩。

可是没有料到,我真正一览黄河的雄伟神姿,是在从乌鲁木齐飞回北京的飞机上。„ 仔细看时,才知道是黄河。这苍莽无垠的母亲大地啊,是它的乳汁,从西北高原喷涌而出,哺育着千秋万代子子孙孙。它纵横奔驰,呼啸苍天。这条浩荡的黄河,一下分散作无数条细流,如万千缨络闪烁飘忽;一下又汇为巨流,如利剑插过深山。(刘白羽《黄河之水天上来》)

上例中对称的句式、反复的修辞方式,加上密集运用的四字短语,一起构成了雄浑豪放的语言风格,笔墨酣畅淋漓,使得形式与内容相得益彰,全面丰富地表现了雄美壮观的黄河的万千气象。

柔婉即轻柔婉转,格调柔和舒缓,意境秀美幽雅。如教材273页例。(2)朴实和华丽 华丽即词藻绚丽,丰富多彩,多用形容词和具有形象色彩的词语,运用带描绘性修饰语,句式富于变化,同时多用具有形象效果,有助于描绘和抒情的比喻、比拟、夸张、摹状、排比、对偶、移就、通感等辞格。

华丽的语言风格,常见于文学语体,也见于一些政论语体和通俗科学体,前者如茅盾的小说,范仲淹、朱自清、刘白羽、秦牧、杨朔和峻青的散文,闻捷的一些诗,华莎的游记《母女浪游中国》以及彦火的《大地驰笔》等;后者如毛泽东的一些政论文章、启士期和叶永烈的一些通俗科学作品。大凡是描绘多姿的景物,抒发细腻的感情,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通俗地描绘科学现象和论证深邃的哲理等大都表现为华丽的语言风格。

朴实就是语言朴实无华,一般不加修饰,多用白描,通常不变异运用词语,通用词、口语词运用较多,且多用短句、陈述句等,句式较少变化,具有描绘性的辞格也运用较少。好比清水出芙蓉,显示出一种自然、质朴的美。

朴实的语言风格,主要存在于公文事务语体、专门科学语体之中;文学语体和政论语体中,也有表现为朴实的语言风格的,例如鲁迅的一些作品,赵树理、叶圣陶和孙犁的小说,艾青的诗,周恩来和邓小平的一些政论文章等等。

(3)繁丰与简洁

繁丰就是语言铺陈,运用浓墨重彩充分铺叙,描写细腻,虚实结合,唯恐不详,多用长句、复句,运用多种辞格,尤其是常用比喻、比拟、反复、排比等辞格。

繁丰的语言能突出强调文中要义,或者全面、周密地论述问题,或者细腻地描绘事物,或表达丰宣情思和优美的意境,从而深化读者的印象,文辞上表现出丰满美和华丽美。繁丰的语言风格常见于文学语体,特别是在作品中,当激情洋溢需充分抒发,或者对景物、人物要细腻描绘时,往往是千言万语而不厌其烦;政论语体在要着重说明一个道理或强调一种观点时,也往往不厌语句和繁缛。公文事务语体和科学语体一般不用繁丰的表达手段。有些作家进行文学创作,特别喜欢而且善于运用繁笔,像茅盾、谌容和王蒙的小说,朱自清、巴金、杨朔、峻青和秦牧的散文,郭沫若、贺敬之和郭小川的诗歌,华莎的游记等,都表现出繁丰的风格。

简洁即语言简练,干净利落,言简意丰,多用白描,所用句子大多结构简单,少用修饰成分,形象性的辞格也运用较少。

这种风格主要存在于公文事务语体、专门科学语体和电信语体,也见于文学语体的部分作家作品。例如,鲁迅的小说和杂文,闻一多的诗,老舍的戏剧和小说,冰心的作品,俞平伯和杨朔的散文,赵树理的小说等,都以简约为主。

如:①忧郁趁势在她心里生长起来。(巴金《家》)

②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它们之间的斗争是生死斗争。(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③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上例①中,“生长”这个动词用得十分精彩,它说明“忧郁”是在她心里扎了根儿的,这种扎了根的“忧郁”不仅不容易消除,而且会随着时间而加深,愈来愈浓重。例②“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语出唐代韩愈《原道》,意为佛老之道不被阻塞和制止,儒家的圣人之道就无法流传和实行。后人引用而成为成语。毛泽东直接引用赋予新义,就形象而简洁地说明了不破除旧文化,新文化就建立不起来。仿此而造的“不破不立”也是一条蕴涵辩证法思想的、词约义丰的成语。例③只14个字,却写出了种种悲秋:万里之遥做客,在肃杀的秋天做客。真可谓“说出者少,不说出者多。”

(4)庄重与幽默

庄重即庄严郑重,常规运用词语,句式严整,语气郑重,表意明确清晰,不用双关、反语、仿拟、飞白等具幽默效果的辞格。

庄重的表现风格普遍存在于书卷语体风格之中,专门科学语体、公文事务语体和政论语体大都表现出这种言语格调,文学语体中也不乏庄重的气氛。在口头语体中,庄重风格也有体现,例如涉外口头交际、公关演讲和报告,记者招待会和正式场合的谈话等都主要表现出这种风格。这种风格适宜于颂扬杰出人物,表现重要或严肃事件,钩沉古籍古迹,追忆名人往事,论证科学的道理、法则,阐述哲理和抒发强烈的感情等。

幽默常常根据需要变异运用语言,活用词类,反用色彩,大词小用,故意制造词语、句式与语境的不协调,运用具有幽默效果的夸张、双关、反语、仿拟等辞格。

幽默的风格广泛存在于口头语体之中,书卷语体的文学语体中也很常见,政论语体中的一些驳论文、小评论,交融语体中的文学性科学体、文学性政论体也常用幽默风格的语言。如鲁迅、老舍、张天翼、赵树理、钱钟书、秦牧、马铁丁的一些文学作品,侯宝林的相声,高士其的一些文学性科学作品,毛泽东的一些政论文章都常用幽默的语言。大凡描写滑稽现象,讽刺、嘲笑丑恶的事物,或者表现作者的战斗乐观精神,或者为了增强作品的趣味等都常用幽默风趣的格调。

4.个人风格

个人风格表现为某一作者在选词造句、选用某些语法格式、修辞方式与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独特风貌与气派。从另一角度看,个人风格实际就是民族风格、时代风格、表现风格等在某一作者个人的言语作品中的具体表现。如鲁迅的杂文具有含蓄、诙谐的风格,这是表现风格;同时又呈现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时代特色;另外他的杂文又具有鲜明的汉民族风格。这些相关风格组成个人风格的复合体,表现为个人风格的不同侧面。

就语体而言,一种语体可能会整体呈现某种表现风格,如公文体的庄重,事务体的平实。文艺体则由于其开放性和语言运用的丰富多彩,整体上看可以兼备各种表现风格,其内部则因不同的体裁、作家、作品等等体现出不同的表现风格。

各种表现风格相互依存,相辅相成,都要根据表达内容和具体语境适当运用,做到无过无不及,得当得体。

三、言语风格与修辞的关系 1.修辞是形成言语风格的基础

每一种发达的共同语都有丰富的修辞手段,修辞手段作为增强内容表达效果的语言组合手段,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共同的,它存在于全民族的言语交际之中。人们进行言语交际时,使用修辞手段是千变万化的,不同地域、社会、不同的言语交际者的社会属性和交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都会促使它产生变异形式,这种变异有的就带有风格色彩。风格手段主要就是来自于带有风格色彩的修辞手段,比方说,修辞同义手段中的词语同义形式:“60岁——花甲”、“70岁——古稀”、“死——驾崩、山陵崩、仙游、驾鹤仙游”中后者都有汉文化的内涵,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是构成语言民族风格的手段。修辞格中的夸张、排比、反复等雄浑有力,常用于构成豪放风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修辞是语体和风格的基础。2.凸现言语风格大多利用修辞

修辞手段都是产生并存在于具体的言语作品中的。修辞技巧、修辞规律都是从各种风格的言语作品之中概括、总结出为的,具有鲜明、独特风格的作家作品对在家富和发展修辞手段有着重要作用。例如,鲁迅的杂文具有鲜明的讽刺、幽默风格,形成这种风格的手段之一就是大量运用仿词。仿词这一辞格的形式在鲁迅的杂文中有很大发展。又如,朱自清的散文,清新、柔美的风格非常鲜明、突出,而体现这种风格的一种手段就是大量运用叠音词,叠音这一修辞手段也就在朱自清笔下有了丰富和发展。思想活跃、性格开朗、见识深远、学识渊博的人往往会积极利用修辞,凸现自己的言语风格,在交际中展示风采。

3. 言语风格与修辞的结合

言语风格与修辞可以有机结合,充分展示作者的性格及处世态度。比方说,美国著名诗人兰德的诗《生与死》,不同的文学家由于他们的经历、性格不同,在翻译这首诗时也有不同的理解,展示出各自的语言风格和人生追求。见教材279页。

下载现代汉语倒装句的言语风格效果(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代汉语倒装句的言语风格效果(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