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专题研讨
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研究
——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数学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进行反馈调节的重要措施。长期以来,注重“双基”学习,追求基础知识的扎实和基本技能的熟练,是为大家所公认的。勤于习题演练,重视系统训练,强调精讲多练,成为我们普遍的教学模式,所以在练习中存在多、繁、杂的现象,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
1、当前课堂练习设计的误区:(1)题型操练,熟能生笨
当前,在很大一部分教师观念中还存在“不加强练习,不进行重复的练习怎么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偏重解题技能技巧的操练。在练习中经过多次反复归类训练,掌握某一类题型的固定解法,逐渐形成对某一类题型的解答定势。学生擅长套用和模仿,就题论题。在大量的题海战术中疲惫不堪,丧失学习的兴趣,造成思路狭窄,创造力低下。(2)形式单一,缺乏新意
新课程的练习与以往的老教材相比,在叙述方式、题材选择方面有很大的改善。减少了练习量,留给老师更大的设计空间。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不重视练习设计,往往按照课本中的练习安排,做一些简单划分,或者找一些课外习题分成几个层次,让学生边做边讲评。更多老师只注重书面练习,缺乏其它形式的练习,如:动手练习、动口练习、社会实践等。练习演变为呆板地做题再做题,学生往往感到枯燥无味。(3)注重结果,忽视过程
因为作业量太多使学生没有时间深入思考,往往是马虎应付,老师没有时间研究性地批阅,往往是简单查看对错,很少评价思维过程,在数学练习中答案和解题过程就成了练习的全部和目的。这种状况不仅使训练难以到位,严
重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而且抑制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忽略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4)缺少层次,练习封闭
对学习基础、接受能力不同、兴趣爱好各异的一个班的学生来说,布置同样质与量的练习势必造成有些人“吃不饱”,有些人又“吃不了”的状况。同时课堂练习基本以书本为准,大多是条件明确,思路单一,结论确定的封闭性习题,缺少那些条件隐蔽,思路开放,灵活多变的习题。标准化答案,模式化解题策略,大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并无多少实质性的价值。
2、时代的呼唤
(1)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问题。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在数学练习中变得十分必要。使练习的内容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作业的形式强调开放、探究和合作,练习的手段追求多感官、多角度,让学生动起来,使练习活起来,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以便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课题的界定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有效]:是指在教师设计的练习活动中,学生能获得一定的进步和发展,做到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教学效益,教学活动是高效的有效的。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依据科学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练习活动中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培养数学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使有限的练习活动时间发挥最大效能,提高教和学的实际效益。
三、有效练习的特点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堂练习不能局限于巩固知识、操作技能和对常规问题的解决,应有注重预感实验、尝试、归纳、猜想、类比等非形式推理的问题,有条件不完备、解题策略多样或结论不确定的开放性问题,有在求解时无现成步骤可循的非常规问题等。因此我们认为有效的练习设计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趣,有效练习的基础
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它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发展较慢,所以低年级学生的练习设计趣味性显得尤为重要。(2)精,有效练习的根本
新课程强调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大大减少练习的时间和数量,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精讲精练。(3)活,有效练习的原则
(4)创,有效练习的追求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依靠强迫维持的学习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精神,这种学习是不会长久的。”因而教学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创造的火花迸发在课堂的每一个角落,使学生始终保持亢奋的情感。所以教师在练习的设计中要渗透创新的理念,挖掘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让数学练习富有创意,让学生有创意地练习。
四、设计有效练习的策略
(一)有效课堂练习设计的实施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练习已经不单是学生巩固新知的手段,不单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所必要的过程,它更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一项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知识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能力,感受数学文化,思考人生价值。教师的角色也由习题的研究者、考试的指导者转变为教材的开发者,练习的设计者。因此,教师要运用全新的理念开发、改造、设计练习
1、有针对性的练习设计 教学内容的不同,重、难点也不同,根据不同的内容,从班级现状出发,抓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对重点内容可采用集中性练习。对难点,既要抓住关键,又要适当分散。此阶段可以有几下几种练习形式:
(1)、专项性练习。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很难理解的关键之处要花大力气安排专项练习。如在教方程的时侯,首先要理解等式的意义,所以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对等式两边同时加、减、乘、除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可以进行专项练习。口算教学的时候,也可以安排。但是练习后,必须有强化性的检测,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2)、验证性练习。在新授课的时候让学生先通过猜想,再进行验证,在学生自主的验证练习中掌握知识,从而突破了重点与难点。如:在教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先让学生猜测,然后再让学生用画一画、想一想、算一算的方法进行验证练习,从而得出结论。
(3)、反思性练习。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易错、会错的题型,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进行训练,会提高练习的效率。
2、拓展延伸型习题设计
拓展型练习是以某一类知识为起点,把与其有联系的相关知识也纳入进来而设计的目的明确,层次清楚,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系统练习,其目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某一类知识全面、深入地了解,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探索、创新精神。这样的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此阶段可设计以下几种练习形式
(1)“可变式”练习。通过一题多变的练习,让学生在变中思变,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既巩固了知识,又拓宽了解题思路。
(2)开放性练习。设计一些条件多余或不足,答案不唯一的练习,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培养,更利于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3)生活中的数学练习。如“购物”问题、平面图形表面积的计算、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等,可以把书本知识融入我们的生活,让学生对“数学源于生活”有更深刻的体会,从而逐渐对数学产生兴趣。
3、探索“多样化”的练习设计 课堂练习要讲究“花样”,按部就班地练是低效的,练习必须有针对性,安排不同的练习形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那些易混淆的内容,要引导学生加以辨析。此时可设计以下几种练习:
(1)发现式练习。如在整数除法的估算时,我们可以通过一组计算让学生去发现估算方法。
(2)对比性练习。如在教学用分数解决问题中的单位“1”已知与单位“1”未知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此种练习。
(3)变式性练习。如在教学学生春游“乘船”、“乘车”“搭帐篷”的问题的时候,可以穿插一些“做衣服”、“装车轮”的问题。让学生明白问题的本质,使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得以发展。
(4)反馈性练习。把学生在练习中的错题拿出来,让大家找一找,说一说错在哪里(重在说),这样的练习针对性强,效率高。
4、开放型习题设计
开放性是相对封闭性练习来讲的,一般是指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
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它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因此,练习设计要从学生熟悉的情况和已有知识出发,恰当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情境与问题,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加工,把封闭的练习改良成具有挑战性的开放性练习,赋予练习以新的活力。
(1)条件的开放性。这类开放题往往给出了结论,要求从不同角度寻找这个结论成立的条件。
(2)策略的开放性。这类开放题一般都给出了条件和结论,而怎样由条 件去推断结论,或怎样根据条件去判断结论是否成立的策略未知。(3)结论的开放性。有的问题的答案是不唯一的,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必 须将认知结构进行组合、重建。
(4)综合性开放题。如果一个数学开放题,只给出一定的情景,其条件、解题策略和结论都需要解题者自行设定和寻找,这类问题称为综合性开放题。
第二篇: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研究
“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研究”中期总结
2008年6月,我校申报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课题自立项开题启动,数学组确定了以“课堂练习有效性研究”为研究的子课题。于2008年9月开始进入了教学实践阶段至今现有二个学期,在这一年中,全体课题成员以课改为需求,以质量促科研,从练习的设计出发,对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探索研究,现将研究的主要工作及经验总结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一、前阶段课题研究工作情况
1、加强理论学习,促课题研究。利用教研活动全组老师深入学习课题研究的目标、意义及实施的方法。课题组的成员在扎实学习领会课题开题报告和实施方案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多种渠道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不断加深对课题的理解和操作能力。为创设课题研究的良好环境和浓厚氛围,我校利用教师集会,教学研讨活动等场所广泛宣传课题实施的重要意义,使教师不断深化对课堂有效性的认识理解,接受课题研究的新理念,从而更积极的投入的课题研究中。
2、加强教师培训,全员参与研究。全体教师08年11月远赴山东杜郎口中学学习,开阔了视野,为投身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学校组织教师多次到匡村中学、陆区中学、玉祁中学、堰桥中学、钱桥中学等兄弟学校交流学习。同时邀请专家来校有针对性指导课题研究,先后请惠山区的数学学科带头人张桐春老师、陆区中学的姚岩校长等来校作有关专题讲座。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使全组教师对课题的实践操作的认识更加清晰,实践的热情随之激发,能自觉的参与课题的研究。
3、实践操作,体会实效。学校要求每个教师都能做课题研究的实践者,从实效出发,从平时的课堂教学出发,精心备课,努力提高课堂效率,把生本课堂的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来,鼓励教师上课精讲,学生多练,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在课堂教学中我组练习的设计一般有以下环节:预习性练习、引入性练习、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反馈性练习。在备课中教师着重研究每个例题、每个练习设计的有效性及根据学情的合理性。预习性练习作为学生预习的一部分要求设计尽量简单且题目数量控制,同时练习要有思考预设;引入性练习主要是复习和回顾旧知,帮助学生建立对已学知识和新知识的联系,及引入本课内容相关的练习;巩固性练习主要针对新授内容的掌握,练习主要以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要求出发,以各种形式的练习方式巩固新授内容;拓展性练习以知识的应用与运用为主,主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反馈性练习以检查学生课堂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教师及时调控和学生学情的分析。每节课由于练习设计的目的性不尽相同,教师上课的定位较以前有了更明确的准度,所以调控能力得以加强,学生用以练习、活动的机会较以前有了大幅度提高。
4、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为了实现班内学生的均衡发展,一般一个班分7~8个学习小组、每组5~6个成员,组内设组长、副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等,在平时合作学习及交流互助学习中发挥作用。由于学生的差异性较大,教师上课很难顾及班上每个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了以往一些学习困难学生有了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进而影响后面的学习情况,同时学生之间的互助活动也激发起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能说、会讲,起到了以往教师起不到的作用。
5、师生互动,良性发展。由于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得以很好的体现,每个学生明确了各部分练习的要求,以往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利用小组合作的机会得以及时的指导,所以厌学的学生人数大为减少。我组实施的“导师制、结对子”活动确保了学生的均衡发展。
二、阶段性研究成果呈现
1、通过前阶段的研究课题组成员和全体教师对课题的认识不断深化,比较清晰的认识到了课题研究的方向。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提高,对课题研究的能力得以提高,通过亲身的实践体验,对课题研究转变为自发的需求。
2、现在课堂上教师精讲多练的形式得以推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很好的体现,较以往现在的课堂教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师讲的时间少了,学生说时间多了;教师提问少了,学生问的问题多了;教师指导少了,学生小组活动多了;教师板演少了,学生练习时间多了。可以说现在练习的优化设计让教师上课得以规范化了,学生上课更能积极参与了。08~09下半学期我校和藕塘中心小学联动活动中,薛凤娟老师开设的生体互动的观摩课得到了听讲老师的一致好评,在对外公开课展示活动中,我组开设的研讨课受到了广泛好评。
3、课题组成员形成了阶段研究课题成果。全组教师积极将实践活动的所思所想,经验感悟及时总结,每人都撰写了课题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案例。在无锡市论文评比中许南平老师的《提高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初探》获市二等奖,胡波老师的《让学生在探究中主动获取真知》获市三等奖,薛凤娟老师的《也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无锡教育上发表。
三、存在问题与反思
1、未能重视材料积累,难以充实研究档案。
由于在实践过程中,全组研究成员都是一线教师,在时间、精力的投入较多,而对于一些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未及时跟进,所以在资料的积累方面还没有达到要求。课题研究应形成一整套分明别类、完整细腻的过程性研究档案。针对本课题的研究可分为教师主体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和学生学习情况研究的过程性资料两大类。但我们的过程性研究资料过于单薄、分类不明、实用价值不高。
2、缺乏撰写材料经验,难以阐明研究观点。
课题研究的每一步成果乃至最终成果的展示,无疑只凭一大堆乱七八糟的过程性材料是不实际的,我们应将这些成堆的材料浓缩成“阶段性小结或总结、阶段性研究论文、个案分析、终结性课题研究论文”等形式,这些材料的撰写,既要借鉴和继承别人的经验,又要结合自己的研究发展创新,提出自己独有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使其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实用性和推广性。但就目前我们撰写的相关书面材料来看,还远远难以达到这一要求。有的论点不明确,无法判别你所提出的观点;有的空话连篇,缺少实质性的典型素材;有的套用过多,难以找到你研究的真实感受和体会;从而根本无法证实研究的实际效果。
3、评价体系有待完善,课题研究需要深入
由于初中阶段受初三中考的影响,教师往往会不自觉的回到以前的教学方式,依靠大量的练习训练,以追求短期效益为目标。学生的评价体系也未建立,现在对学生的评价还只停留在以学习成绩上,而学习过程的评介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如果过程得不到重视,学生的努力得不到认可,往往使部分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这现成为继续推进教学改革的阻碍。同样教师怕由于进行教改的尝试而一时效果不佳,而回到原来的老路上去。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也有待更客观公正的完善。
4、学生学习层次的差异性,难以在课堂中兼顾
虽然我们已经建立了小组学习的模式,但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很难做到各方面都兼顾到,特别是小组活动时,认真的学生收获较大,而有些学习态度有问题的学生把这当作抄作业的良机。在课堂教学中练习题的量和度教师的把握有较大难度,导致教师重复的情况在课堂上经常发生,由于怕部分学生不理解或有些练习依靠学生的自主探求、小组活动无法解决,教师讲解怕讲得少不够透也导致占用学生练习的时间过多。
四、后阶段改进措施
1、紧密结合教学实践,不断增强科研实效。
课题研究本身就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在后期的研究中我们必须把课题研究渗透到课堂教学实践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包括:备课的详细要求、小组活动的配套方案、课后师生如何互动的情况,教学实效的评价等。
2、注重积累一手材料,充实过程研究档案。
课题研究的成果来源于大量的一手材料,材料的积累来源于脚踏实地的研究。在后期的研究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用心、细心、耐心、专心,视材料为命根子,做到分类明确、归类科学、整理规范、内容充实、观点鲜明。
3、加强科研理论学习,及时总结撰写教学心得。
在积极实践活动过程中只要细心观察、认真分析每堂课的各个环节,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成功的体会及时记录下来。同时通过网络、媒体、书刊、杂志加强科研理论水平的自修,全方位地提升自己的科研理论素养,竭力使自己达到教育科研专业水准。在后面的研究方面撰写更多、质量更优的论文、案例、设计等经验性文字材料。我组的“课堂练习有效性研究”的子课题研究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只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相信对于教学的促进作用会越来越明显。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中段数学科组
内容摘要:课堂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然而数学教学中,仍然大量存在着随意练习、机械重复、搞题海战术的现象,这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精心设计练习,提高课堂实效,是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重要问题。通过一年来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本组研究成员的教学业务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课题的提出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确实有了很大改变,但其中我们也发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在数学练习活动设计上依然老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操作。成绩主导,多练多算使学生成为做题机器。练习模式单一化,毫无新鲜感可言,这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基于对练习重要性的认识和练习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急需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练习活动”的改革之路,所以提出“课堂有效练习的探究与实践”的研究。旨在通过研究确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它强调效果,认为没有效果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2)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3)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2、有意义学习理论
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即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的学习,其特点是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包括身与心、认知与情感、逻辑与直觉等都和谐统一起来,其结果既是认识和能力的发展,又是情感和人格的完美。同时有意义学习的结果能得到自我确认,所以有效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而机械的学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学习的结果常常不得不受到来自外部因素的强化,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低效的学习。
3、《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理念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习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练习的方法。改变教师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把数学练习和活动结合起来,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学会在学习中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会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创新,让学生在数学练习活动中,形成获取数学知识的技能,促进数学素养的提高,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好素质基础。力争使课堂练习有效、高效,为促进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内容。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课内练习的设计和课外作业的布置
①课内练习的设计:
A、课内练习设计的多样化;(丰富性、趣味性)
B、课内练习设计的兴趣化;(开放性、实践性)
C、课内练习设计的人性化。(层次性)
②课外作业的布置:
A、课后小测作业;(检查课堂知识掌握情况,以使查漏补缺)
B、操作性实践作业;(巩固理解课堂学到的知识)
C、探究性实践作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结方法,形成规律)
D、应用性实践作业。(学以致用,激发兴趣)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广泛收集、阅读、研究有关“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的教育教学文章和新课程的理论专著,我们三四年级课题组全体成员利用单周星期五下午教研时间掀起了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的高潮。学习了《小学数学练习泊有效性研究与探索》的文章、《小学探讨合作学习模式的措施》、《数学科合作学习课堂的教学模式》、《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设计的方法》、《浅谈小学数学练习的有效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探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设计小学数学练习》、《小学数学新授课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等科研文章。并灵活地运用于课题研究之中,使研究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背景上。
2、个案研究法
以听课、检查、交往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3、经验总结法。
用科学的经验总结法,总结研究成果,以教学设计案例、反思、课后小测设计集、学生作业展示、学科知识竞赛、练习后的反思、教师感言、教育叙事、案例分析、研究收获与体会,用论文等的形式汇报科研成果。
六、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
时间:2009年9月至2009年10月
理论学习,利用教研组活动,组织教师共同学习新课标新教材和有关课堂练习设计的论文及教学经验,发动教师积极收集网络资料,分享交流。每次活动确定中心发言人(即沙龙主),沙龙后让组员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共同探讨,要求老
师结合教学实际,各抒己见,并做好学习记录。这样促使教师认真研读教材,借鉴成功经验,达到活用教材,优化教与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最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
第二阶段:实施
时间:2009年10月至2009年11月
实践研究,以课堂为主要研究基地,着实研究课堂练习设计、课后小测练习设计和单元检测作业设计。课堂练习设计主要研究“课前练习设计、巩固练习设计、拓展练习设计”三个方面。通过实践研究转变教师、学生的教与学方式,形成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策略。通过实践研究为学生提供更具丰富性和挑战性的数学学习内容,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促使学生爱学、会学。通过实践研究,已经慢慢地形成一支观念新、业务素质高、实际操作能力强的数学教师队伍。
第三阶段:中期总结
时间:2009年12月
课题组成员上研究课,运用自然观察法,跟踪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取得相关资料。运用课堂测量法对课堂学习效果作出客观评价。课后课题组成员聚在一起探讨,进行反思,调整和修改研究策略。
整理课题相关研究材料(研究课教学设计、教后反思、研究课照片、评课记录表、课后小测作业设计汇编、口算竞赛题、期末命题试卷资料等等),撰写与本课题研究密切相关的教师感言、教育叙事、案例分析。
第四阶段:结题
时间: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
课题组成员收集、整理各种资料,全面反思、总结,撰写研究报告,上结题课。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1、通过研究,从各个环节摸索了练习设计的有效方法。从精心设计练习,改革批改作业的方法,对学生作业的有效评价策略并上好作业讲评课,以及练习后做好反思和总结等,基本上实现了研究的预期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练习环节中的一些基本规律,如作业批改与否以及批改的质量和学生的整体进步有密切相关,为后进生转化和临界生的管理找到了一种合适的途径。
3、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练习的有效性既体现在量上,也体现在质上,而且是两方面的有机结合,但最终应反应在学生身上。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学生在成绩上有所提升外,学生的学业负担真正得到了减轻,从而实现身体与心理的健康发展。
4、提炼并撰写出了相当数量的案例、感言、叙事、心得和论文等。罗顺景、梁裕洁老师的教学论文获镇的三等奖。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本着认真、扎实、有效的原则,积极开展研究与实验,摸索了一些好的做法,也提炼出了一些好的经验和体会,为今后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积累了较为丰富资料和素材。
八、研究反思与设想
(一)收获
经过一年的时间研究和实验,除了取得上面的成果为,我们觉得还有以下收获:
1、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更新了教师教学观念,巩固并加深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拓宽了教师对教学方式改变的思路,促进
了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2、促进了教学相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密不可分,同样,教师的督导和学生督促缺一不可。良好的习惯在相互监督和相互学习中逐步养成。在作业检查过程中教师养成了良好的教学习惯,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3、培养了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我们牢固树立校本研究的思想,本着从教学工作的实际问题出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宗旨,让教师们从行动研究中尝到了甜头,利于今后真正做到教与研的有机结合。
4、结题不息题。尽管我们这一课题按计划结题了,但我们仍要坚持本课题研究内容,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把研究的成果、好的做法加以巩固与推广,并准备往下延伸。
(二)主要问题和今后设想
虽然有材料积累,但还欠全面地、系统地去充实研究档案。由于在实践过程中,全组研究成员都是一线教师,在时间、精力的投入较多,而对于一些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未及时归档。撰写材料都有经验,但从广度深度还要有待加强,文字、图片材料欠丰富。分层教学的落实较为困难,好学生和差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差仍很明显,教师对这种情况的分层却体现不够。另外,教师自身的观念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如:应试教育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课题的有效开展。课题研究成败在教师。今后应继续加强教师科研能力的培训和指导。实验教师要学中研,研中学;做中研,研中做;写中研,研中写,增强课改专家就是你我他的自信心。同时希望得到学校领导的指导帮助,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之研究(精选)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之研究》课题方案
隋万军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数学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进行反馈调节的重要措施。长期以来,注重“双基”学习,追求基础知识的扎实和基本技能的熟练,是为大家所公认的。勤于习题演练,重视系统训练,强调精讲多练,成为我们普遍的教学模式,所以在练习中存在多、繁、杂的现象,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
1、当前课堂练习设计的误区:(1)题型操练,熟能生笨
当前,在很大一部分教师观念中还存在“不加强练习,不进行重复的练习怎么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偏重解题技能技巧的操练。在练习中经过多次反复归类训练,掌握某一类题型的固定解法,逐渐形成对某一类题型的解答定势。学生擅长套用和模仿,就题论题。在大量的题海战术中疲惫不堪,丧失学习的兴趣,造成思路狭窄,创造力低下。(2)形式单一,缺乏新意
新课程的练习与以往的老教材相比,在叙述方式、题材选择方面有很大的改善。减少了练习量,留给老师更大的设计空间。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不重视练习设计,往往按照课本中的练习安排,做一些简单划分,或者找一些课外习题分成几个层次,让学生边做边讲评。更多老师只注重书面练习,缺乏其它形式的练习,如:动手练习、动口练习、社会实践等。练习演变为呆板地做题再做题,学生往往感到枯燥无味。(3)注重结果,忽视过程
因为作业量太多使学生没有时间深入思考,往往是马虎应付,老师没有时间研究性地批阅,往往是简单查看对错,很少评价思维过程,在数学练习中答案和解题过程就成了练习的全部和目的。这种状况不仅使训练难以到位,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而且抑制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忽略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
(4)缺少层次,练习封闭
对学习基础、接受能力不同、兴趣爱好各异的一个班的学生来说,布置同样质与量的练习势必造成有些人“吃不饱”,有些人又“吃不了”的状况。同时课堂练习基本以书本为准,大多是条件明确,思路单一,结论确定的封闭性习题,缺少那些条件隐蔽,思路开放,灵活多变的习题。标准化答案,模式化解题策略,大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并无多少实质性的价值。
2、时代的呼唤
(1)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问题。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在数学练习中变得十分必要。从课改精神出发,改革练习设计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使练习的内容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作业的形式强调开放、探究和合作,练习的手段追求多感官、多角度,让学生动起来,使练习活起来,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以便收到较好的效果。
因此,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新思考数学练习设计的意义,及其对提高教学效果所产生的作用。如今我们的学生不管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较以前同年龄的学生有了巨大改变,他们思维活跃,兴趣广泛,这就需要我们能善于利用他们的特点,在不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情况下,科学地设计一些能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分析、综合、猜想、证明、概括、判断、推理等过程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在练习中尽情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体验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基于对练习重要性的认识和练习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准备从课堂练习这一层面,探讨出“有效练习的途径”,旨在对传统的“练习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反思当前哪些练习是有效的,哪些练习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教师努力研究改进传统的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陈旧的数学练习模式,探索多种课外作业的形式,提高作业效率。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勇于探索创新的数学学习意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发展学生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践研究,提炼基本经验,探索规律,设计适合学生练习的内容与形式。
4、转变教师观念,正确认识数学练习,使教师树立效率意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5、通过实践研究,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培养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积累经验,逐步形成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策略。
三、课题的界定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效]:是指在教师设计的练习活动中,学生能获得一定的进步和发展,做到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教学效益,教学活动是高效的有效的。[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依据科学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练习活动中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
聪明才智,培养数学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使有限的练习活动时间发挥最大效能,提高教和学的实际效益。
四、课题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认识论。知识不是完全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具体情境下,借助自己的努力,以及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或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创设者、组织者、引导者,学习是学生自觉、主动参与的过程,知识经由学生自己的科学方法检验后获得,经由学习者的自我尝试错误后进行同化,再经认知冲突即自我调适后才获得。学习是主动的、建构的及目标取向的过程,它的特征是“由内向外发展的学习。”
2、有意义学习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即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的学习,其特点是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包括身与心、认知与情感、逻辑与直觉等都和谐统一起来,其结果既是认识和能力的发展,又是情感和人格的完美。同时有意义学习的结果能得到自我确认,所以有效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而机械的学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学习的结果常常不得不受到来自外部因素的强化,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低效的学习。
3、有效教学的理念。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
①“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②“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③“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
④“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就是在这一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数学活动设计,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
4、《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理念。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练习设计不应该停留在对知识的重复模仿、机械记忆,而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打破单一的书本练习形式,注重活动化,丰富练习形式,凸现学生主体,变被动的完成任务为主动探索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达到提高练习的效果。
一、有效练习的特点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堂练习不能局限于巩固知识、操作技能和对常规问题的解决,应有注重预感实验、尝试、归纳、猜想、类比等非形式推理的问题,有条件不完备、解题策略多样或结论不确定的开放性问题,有在求解时无现成步骤可循的非常规问题等。因此我们认为有效的练习设计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趣,有效练习的基础
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它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因此我们的练习无论从内容、形式和结论表述上都应体现一个“趣”字,制造教学内容和学生内在需求的不平衡,诱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发展较慢,所以低年级学生的练习设计趣味性显得尤为重要。(2)精,有效练习的根本
新课程强调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大大减少练习的时间和数量,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精讲精练。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认为: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与其穷于应付繁琐的数学内容和过量题目,还不如适当选择某些有意义但又不太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发掘题目的各个方面,在指导学生解题过程中,提高他们的才智与推理能力。基于这样的理念,以一道题为例,借题发挥,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才是练习有效和高效的根本,才能促使学生从多层次、广视角、全方位的认识、研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活,有效练习的原则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以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一理念,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要求数学课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选材。再加上小学生爱幻想,富有挑战性,常常反感机械单一的作业,这就要求我们练习的形式要丰富多彩,题型要灵活多样,答案也要多元开放。只有变重复练习为多样活动,变静态练习为动态活动,变封闭练习为开放活动,才能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大脑,激发学习热情,促进思维发展。
(4)创,有效练习的追求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依靠强迫维持的学习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精神,这种学习是不会长久的。”因而教学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创造的火花迸发在课堂的每一个角落,使学生始终保持亢奋的情感。所以教师在练习的设计中要渗透创新的理念,挖掘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让数学练习富有创意,让学生有创意地练习。
二、设计有效练习的策略
(一)有效课堂练习设计的实施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练习已经不单是学生巩固新知的手段,不单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所必要的过程,它更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一项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知识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能力,感受数学文化,思考人生价值。教师的角色也由习题的研究者、考试的指导者转变为教材的开发者,练习的设计者。因此,教师要运用全新的理念开发、改造、设计练习
1、有针对性的练习设计
教学内容的不同,重、难点也不同,根据不同的内容,从班级现状出发,抓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对重点内容可采用集中性练习。对难点,既要抓住关键,又要适当分散。此阶段可以有几下几种练习形式:(1)、专项性练习。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很难理解的关键之处要花大力气安排专项练习。如在教方程的时侯,首先要理解等式的意义,所以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对等式两边同时加、减、乘、除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可以进行专项练习。口算教学的时候,也可以安排。但是练习后,必须有强化性的检测,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2)、验证性练习。在新授课的时候让学生先通过猜想,再进行验证,在学生自主的验证练习中掌握知识,从而突破了重点与难点。如:在教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先让学生猜测,然后再让学生用画一画、想一想、算一算的方法进行验证练习,从而得出结论。(3)、反思性练习。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易错、会错的题型,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进行训练,会提高练习的效率。
2、拓展延伸型习题设计
拓展型练习是以某一类知识为起点,把与其有联系的相关知识也纳入进来而设计的目的明确,层次清楚,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系统练习,其目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某一类知识全面、深入地了解,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探索、创新精神。这样的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此阶段可设计以下几种练习形式(1)“可变式”练习。通过一题多变的练习,让学生在变中思变,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既巩固了知识,又拓宽了解题思路。
(2)开放性练习。设计一些条件多余或不足,答案不唯一的练习,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培养,更利于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
(3)生活中的数学练习。如“购物”问题、平面图形表面积的计算、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等,可以把书本知识融入我们的生活,让学生对“数学源于生活”有更深刻的体会,从而逐渐对数学产生兴趣。更多的练习形式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逐渐发现和完善。
3、探索“多样化”的练习设计
课堂练习要讲究“花样”,按部就班地练是低效的,练习必须有针对性,安排不同的练习形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那些易混淆的内容,要引导学生加以辨析。此时可设计以下几种练习:
(1)发现式练习。如在整数除法的估算时,我们可以通过一组计算让学生去发现估算方法。
(2)对比性练习。如在教学用分数解决问题中的单位“1”已知与单位“1”未知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此种练习。
(3)变式性练习。如在教学学生春游“乘船”、“乘车”“搭帐篷”的问题的时候,可以穿插一些“做衣服”、“装车轮”的问题。让学生明白问题的本质,使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得以发展。
(4)反馈性练习。把学生在练习中的错题拿出来,让大家找一找,说一说错在哪里(重在说),这样的练习针对性强,效率高。
4、开放型习题设计
开放性是相对封闭性练习来讲的,一般是指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
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它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开放型练习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方法,更能通过数学材料使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解决问题的策略性和创造性都有所发展。因此,练习设计要从学生熟悉的情况和已有知识出发,恰当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情境与问题,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加工,把封闭的练习改良成具有挑战性的开放性练习,赋予练习以新的活力。
(1)条件的开放性。这类开放题往往给出了结论,要求从不同角度寻找这个结论成立的条件。
(2)策略的开放性。这类开放题一般都给出了条件和结论,而怎样由条件去推断结论,或怎样根据条件去判断结论是否成立的策略未知。
(3)结论的开放性。有的问题的答案是不唯一的,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必须将认知结构进行组合、重建。(4)综合性开放题。如果一个数学开放题,只给出一定的情景,其条件、解题策略和结论都需要解题者自行设定和寻找,这类问题称为综合性开放题。
教师在重视开放型练习设计的同时,还要加强开放型练习的指导,充分挖掘开放题的价值,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从各个角度去思考,去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能力;真正使学生的数学练习从模仿走向运用,走向创新,使数学练习事半而功倍。
(二)有效课外练习的实施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布置的作业越多,学生错的也越多,老师们的抱怨由此而起。因此,在课外作业上我觉得应该少布置书面作业,甚至可以不布置。用一些其它形式的课后作业代之。
1、创作类作业
数学创作可以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增强和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可以是数学设计、数学小论文、数学故事等不同形式。让学生把平时观察到的身边的数学知识、学习中发现的数学规律、解题中的新方法、某些运算法则、公式的新的推导方法、对某个知识点产生的疑问等及时记录分析,定期(一周)互相作一次交流,互相评价。如《千克、克》一课可让学生写关于重量的数学小故事,说说生活中碰到的有趣的事,或者是重量单位的小知识的收集整理。从而养成他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好的学习习惯。
2、设计类作业
数学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高整体素质,培养综合思考的能力。如六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比例尺的有关知识,就可以运用这些知识帮助解决一些生活的实际问题。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资料,设计一个厨房,让学生自由组合学习小组,成立设计公司,为客户设计。要求:⑴用合适的比例尺将效果图画在设计纸上,并附上设计所需要的数据和计算过程。⑵设计合理,经济实用。合作设计后,让学生交流。让学生学会在众多的条件、信息中选出需要来解决的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性作业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先生的名字中渗透了其重视实践的思想。数学教材中,许多内容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通过观察、考察、尝试等活动,可加强社会认知,提升社会参与意识,促进个体社会化进程。这类作业可结合某一教学单元某个研究专题进行,根据具体内容,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采取多人合作的形式。如在学习了比例尺知识后,结合学校校园建设的实际,让学生利用几天时间,分小组测量、计算,用合适的比例尺画出学校的平面图。学生在这样的经历活动中,要观察、测量、绘图、检查,此时,他们所学的知识得到了运用,丰富的情感得到了体验,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社会性的发展。
4、探究性作业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探究性的作业,可以培养学习者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系列学习内容后,围绕学习中心,从内容、认知、技能、数学思想、思考方法等方面引导学生整理“探究课题”。如分数的意义部分,“分数与小数的联系”,我们经常会用找对应关系的方法解决某些数学问题,你能说说吗?学生能从分数应用题,按比例应用题,正、反比例应用题,甚至加减法、乘除法关系等方面体现数学类比的思维。又如,转化的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阶段的教材中多有体现,让学生有目的的归纳、总结,并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这不正是一个课题研究吗?稍加整理,便是一篇精彩的数学小论文了。
数学作业的设计,是一件具有创造性的工作。苏霍姆林斯基说:“确定以理解和思考教材为目的的那种作业的性质。提出为此目的服务的独立作业的课题,是具有高度教学艺术的事情。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数学课程需要数学的作业设计及策略。我们教育者要“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做“敢探未发明的新理”的“第一流的教育家”。
六、课题实施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是指练习要根据不同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还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要注意对后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从而真正地实现“练在关键”。
2、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在练习中,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设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习题,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有助于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生活性原则
练习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问题就在我们身边,认识现实中的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开放性原则
练习无论是在内容的选取还是形式的呈现,都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自主创新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5、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包含两个意思,首先从学生方面来考虑,练习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同时又要关注优秀的学生,让差生吃饱,让优生吃好,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次从知识系统上来考虑,练习必须要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步加大难度。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3月——9月)
本阶段的任务:成立课题组,对研究课题进行论证,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培训教师,制订课题实施计划,收集课题学习资料准备进行研究。
1、搜集资料,拟定课题研究的提纲,并组织力量进行论证;
2、认真学习有关理论,提高认识,明确指导思想。调查分析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现状,形成较为实用、科学的研究方案。
3、撰写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拟定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目标,健全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组内分工,明确各自职责。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年3月——2015年9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按照课题方案和研究计划开展实验,建立课题资料档案,调查、收集、积累和分析有关材料与实验数据,进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和评估,撰写课题实验研究报告、论文及有关课堂教学的资料等,探索对当前课堂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练习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习。
1、根据方案进行实施、探索、研究并完成中期成果汇报活动。①、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②、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③、到课堂中听课、进行问卷调查、教师共同探讨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撰写教学设计、进行课例观摩。④、阶段研究论文2—3篇
2、对研究方案进行修改、补充,使课题研究有效、顺利地进行。形成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策略 第三阶段:总结提升阶段:(2011.8~2011.10):
1、收集各类研究资料。
2、有关课题做好后期调研工作。
3、对整个研究脉络进行反思、梳理,提升理论和实践价值。
4、撰写课题报告。
5、成果鉴定与推广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分析、综合有关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方面的科研文献材料,获取相关信息。书写可研究性强的课题方案。
2、调查研究法:教研组长及分管领导走进课堂,查阅作业。发现问题,积极应对。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最真实、最鲜活的资料,有目的的观察、记录实验对象的变化,从而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3、讨论交流法:课题组成员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切合重、难点,积极讨论、交流,寻求切合实际的练习设计方案。为我们的研究工作指名方向。
4、案例分析法:在研究过程中,老师们要拿出优秀的作业设计个案给大家讨论、分析、完善。使我们的研究工作从个体向全面有序的开展。
5、经验总结法: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活动,把作业设计中的一些个精彩的案例汇集起来。融入到老师们日常教学活动中,把我们的研究工作向更深层次推进保驾护航。
九、课题研究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研究论文;
3、优秀课例、案例;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课 题 方 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数学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进行反馈调节的重要措施。长期以来,注重“双基”学习,追求基础知识的扎实和基本技能的熟练,是为大家所公认的。勤于习题演练,重视系统训练,强调精讲多练,成为我们普遍的教学模式,所以在练习中存在多、繁、杂的现象,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
1、当前课堂练习设计的误区:(1)题型操练,熟能生笨
当前,在很大一部分教师观念中还存在“不加强练习,不进行重复的练习怎么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偏重解题技能技巧的操练。在练习中经过多次反复归类训练,掌握某一类题型的固定解法,逐渐形成对某一类题型的解答定势。
(2)形式单一,缺乏新意
新课程的练习与以往的老教材相比,在叙述方式、题材选择方面有很大的改善。减少了练习量,留给老师更大的设计空间。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不重视练习设计,往往按照课本中的练习安排,做一些简单划分,或者找一些课外习题分成几个层次,让学生边做边讲评。更多老师只注重书面练习,缺乏其它形式的练习,如:动手练习、动口练习、社会实践等。练习演变为呆板地做题再做题,学生往往感到枯燥无味。
(3)注重结果,忽视过程 因为作业量太多使学生没有时间深入思考,往往是马虎应付,老师没有时间研究性地批阅,往往是简单查看对错,很少评价思维过程,在数学练习中答案和解题过程就成了练习的全部和目的。这种状况不仅使训练难以到位,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而且抑制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忽略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
2、时代的呼唤
(1)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问题。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在数学练习中变得十分必要。从课改精神出发,改革练习设计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使练习的内容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作业的形式强调开放、探究和合作,练习的手段追求多感官、多角度,让学生动起来,使练习活起来,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以便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教师努力研究改进传统的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陈旧的数学练习模式,探索多种课外作业的形式,提高作业效率。
2、通过实践研究,提炼基本经验,探索规律,设计适合学生练习的内容与形式。
3、转变教师观念,正确认识数学练习,使教师树立效率意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通过实践研究,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培养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积累经验,逐步形成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策略。
三、课题的界定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有效]:是指在教师设计的练习活动中,学生能获得一定的进步和发展,做到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教学效益,教学活动是高效的有效的。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依据科学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练习活动中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培养数学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使有限的练习活动时间发挥最大效能,提高教和学的实际效益。
四、课题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认识论。知识不是完全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具体情境下,借助自己的努力,以及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或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创设者、组织者、引导者,学习是学生自觉、主动参与的过程,知识经由学生自己的科学方法检验后获得,经由学习者的自我尝试错误后进行同化,再经认知冲突即自我调适后才获得。学习是主动的、建构的及目标取向的过程,它的特征是“由内向外发展的学习。”
2、有效教学的理念。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
①“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②“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③“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
④“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就是在这一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数学活动设计,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练习设计不应该停留在对知识的重复模仿、机械记忆,而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打破单一的书本练习形式,注重活动化,丰富练习形式,凸现学生主体,变被动的完成任务为主动探索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达到提高练习的效果。
(一)有效练习的特点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堂练习不能局限于巩固知识、操作技能和对常规问题的解决,应有注重预感实验、尝试、归纳、猜想、类比等非形式推理的问题,有条件不完备、解题策略多样或结论不确定的开放性问题,有在求解时无现成步骤可循的非常规问题等。因此我们认为有效的练习设计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趣,有效练习的基础
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它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因此我们的练习无论从内容、形式和结论表述上都应体现一个“趣”字,制造教学内容和学生内在需求的不平衡,诱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发展较慢,所以低年级学生的练习设计趣味性显得尤为重要。
(2)活,有效练习的原则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以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一理念,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要求数学课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选材。再加上小学生爱幻想,富有挑战性,常常反感机械单一的作业,这就要求我们练习的形式要丰富多彩,题型要灵活多样,答案也要多元开放。只有变重复练习为多样活动,变静态练习为动态活动,变封闭练习为开放活动,才能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大脑,激发学习热情,促进思维发展。
(二)设计有效练习的策略
1、有效课堂练习设计的实施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练习已经不单是学生巩固新知的手段,不单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所必要的过程,它更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一项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知识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能力,感受数学文化,思考人生价值。教师的角色也由习题的研究者、考试的指导者转变为教材的开发者,练习的设计者。因此,教师要运用全新的理念开发、改造、设计练习
2、有针对性的练习设计
教学内容的不同,重、难点也不同,根据不同的内容,从班级现状出发,抓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对重点内容可采用集中性练习。对难点,既要抓住关键,又要适当分散。此阶段可以有几下几种练习形式:(1)专项性练习。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很难理解的关键之处要花大力气安排专项练习。如在教方程的时侯,首先要理解等式的意义,所以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对等式两边同时加、减、乘、除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可以进行专项练习。口算教学的时候,也可以安排。但是练习后,必须有强化性的检测,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2)验证性练习。在新授课的时候让学生先通过猜想,再进行验证,在学生自主的验证练习中掌握知识,从而突破了重点与难点。如:在教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先让学生猜测,然后再让学生用画一画、想一想、算一算的方法进行验证练习,从而得出结论。
(3)反思性练习。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易错、会错的题型,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进行训练,会提高练习的效率。
3、拓展延伸型习题设计
拓展型练习是以某一类知识为起点,把与其有联系的相关知识也纳入进来而设计的目的明确,层次清楚,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系统练习,其目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某一类知识全面、深入地了解,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探索、创新精神。这样的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此阶段可设计以下几种练习形式:
(1)“可变式”练习。通过一题多变的练习,让学生在变中思变,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既巩固了知识,又拓宽了解题思路。
(2)开放性练习。设计一些条件多余或不足,答案不唯一的练习,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培养,更利于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
(3)生活中的数学练习。如“购物”问题、平面图形表面积的计算、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等,可以把书本知识融入我们的生活,让学生对“数学源于生活”有更深刻的体会,从而逐渐对数学产生兴趣。更多的练习形式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逐渐发现和完善。
4、探索“多样化”的练习设计
课堂练习要讲究“花样”,按部就班地练是低效的,练习必须有针对性,安排不同的练习形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那些易混淆的内容,要引导学生加以辨析。此时可设计以下几种练习:
(1)发现式练习。如在整数除法的估算时,我们可以通过一组计算让学生去发现估算方法。
(2)对比性练习。如在教学用分数解决问题中的单位“1”已知与单位“1”未知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此种练习。
(3)变式性练习。如在教学学生春游“乘船”、“乘车”“搭帐篷”的问题的时候,可以穿插一些“做衣服”、“装车轮”的问题。让学生明白问题的本质,使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得以发展。
(4)反馈性练习。把学生在练习中的错题拿出来,让大家找一找,说一说错在哪里(重在说),这样的练习针对性强,效率高。
5、开放型习题设计
开放性是相对封闭性练习来讲的,一般是指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
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它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开放型练习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方法,更能通过数学材料使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解决问题的策略性和创造性都有所发展。因此,练习设计要从学生熟悉的情况和已有知识出发,恰当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情境与问题,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加工,把封闭的练习改良成具有挑战性的开放性练习,赋予练习以新的活力。
(三)有效课外练习的实施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布置的作业越多,学生错的也越多,老师们的抱怨由此而起。因此,在课外作业上我觉得应该少布置书面作业,甚至可以不布置。用一些其它形式的课后作业代之。
1、实践性作业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先生的名字中渗透了其重视实践的思想。数学教材中,许多内容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通过观察、考察、尝试等活动,可加强社会认知,提升社会参与意识,促进个体社会化进程。这类作业可结合某一教学单元某个研究专题进行,根据具体内容,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采取多人合作的形式。如在学习了比例尺知识后,结合学校校园建设的实际,让学生利用几天时间,分小组测量、计算,用合适的比例尺画出学校的平面图。学生在这样的经历活动中,要观察、测量、绘图、检查,此时,他们所学的知识得到了运用,丰富的情感得到了体验,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社会性的发展。
六、课题实施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是指练习要根据不同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还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要注意对后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从而真正地实现“练在关键”。
2、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在练习中,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设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习题,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有助于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开放性原则 练习无论是在内容的选取还是形式的呈现,都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自主创新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4、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包含两个意思,首先从学生方面来考虑,练习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同时又要关注优秀的学生,让差生吃饱,让优生吃好,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次从知识系统上来考虑,练习必须要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步加大难度。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3月——4月)
本阶段的任务:成立课题组,对研究课题进行论证,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培训教师,制订课题实施计划,收集课题学习资料准备进行研究。
1、搜集资料,拟定课题研究的提纲,并组织力量进行论证;
2、认真学习有关理论,提高认识,明确指导思想。调查分析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现状,形成较为实用、科学的研究方案。
3、撰写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拟定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目标,健全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组内分工,明确各自职责。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年5月——2014年10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按照课题方案和研究计划开展实验,建立课题资料档案,调查、收集、积累和分析有关材料与实验数据,进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和评估,撰写课题实验研究报告、论文及有关课堂教学的资料等,探索对当前课堂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练习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习。
1、根据方案进行实施、探索、研究并完成中期成果汇报活动。①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②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③到课堂中听课、进行问卷调查、教师共同探讨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撰写教学设计、进行课例观摩。
④阶段研究论文2—3篇
2、对研究方案进行修改、补充,使课题研究有效、顺利地进行。形成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策略
第三阶段:总结提升阶段:(2014.11~2015.3):
1、收集各类研究资料。
2、有关课题做好后期调研工作。
3、对整个研究脉络进行反思、梳理,提升理论和实践价值。
4、撰写课题报告。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分析、综合有关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方面的科研文献材料,获取相关信息。书写可研究性强的课题方案。
2、调查研究法:教研组长及分管领导走进课堂,查阅作业。发现问题,积极应对。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最真实、最鲜活的资料,有目的的观察、记录实验对象的变化,从而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3、讨论交流法:课题组成员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切合重、难点,积极讨论、交流,寻求切合实际的练习设计方案。为我们的研究工作指名方向。
4、案例分析法:在研究过程中,老师们要拿出优秀的作业设计个案给大家讨论、分析、完善。使我们的研究工作从个体向全面有序的开展。
九、课题研究的对象:
3—6年级全体学生
十、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主持人:杨丽(小教一级教师,全面负责本课题的规划、调整、实施、总结)
组
员:王莉(小教高级教师,负责课题的实施、操作、整理和资料装订)
郭俊玲(小教高级教师,负责课题的实施、操作)杨
瑛(小教一级教师,负责课题的实施、操作)
安
娟(小学一级教师,负责课题的实施、操作以及录像课的收集)
冯月梅(小学高级教师,负责课题的实施、操作)
吴丽萍(小学一级教师,负责课题的实施、操作以及会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