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教学反思(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3 09:01: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一历史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一历史教学反思》。

第一篇:初一历史教学反思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

王爱香

期中考试结束了,看到学生的学习成绩(比驿马差,不及格人数就42人,12、13、14班各11人,15班9人),它让我感觉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我思索了很多。

作为初中历史老师要教给孩子们什么,怎样教给他们?多年来的教学工作告诉我,要让孩子们学好你所教的学科,就得让他们对你所教的学科感兴趣。我该怎么做?一边教学、一边尝试、一边反思,使我逐渐领悟到,只有爱学生,并懂得怎样去爱,当他们愿意与你交流,喜欢听你讲课时,说明他们已经对你所教的科目感兴趣了。

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我会一如既往做好自己的教学本职工作,从点滴做起,上好每一节课。从课堂教学着手,强化课堂45分钟,注重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分析与讲解,让学生理解历史和了解历史,同时注重以考定教,强化知识点的识记及练习,巩固复习、督促到位,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在今后的历史教学工作中,我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做到多学习、多钻研。取他人之长,多听课,包括其它学科的,学习他们的长处,好的教学方法;吃透教材,把握重难点,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切实可行的教案。平时抓好培优转差,多鼓励,帮助他们理清知识点,让他们看到希望;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耐心的教给他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历史的机会。

文科属于记忆型科目,非背诵不可。仅靠老师一个人抽查是不行的,所以,我计划发动小组长,让他们帮老师检查背诵情况,尽管现在的考查形式灵活多样,但是记住课本知识是最基本的,记住知识了,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是提高成绩的最主要手段,我们知道态度决定一切,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成绩是无从谈起的。学生的书写问题很大,书写与卷面占10分,可以说这是白送的分数,但是得满分的同学却寥寥无几。因此,我必须给学生讲清端正学习态度的重要性,使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对学困生要特别关爱,其实每个同学都有不可估量的潜能。像14班的张瑶同学,她平时考试连续考过几次三十多分,一次不经意的表扬,竞使她在一次周清中得了百分,因此,我给她及时发了绿卡,这一办法还真管用,她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现在,她的成绩已经迈入优生行列。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我决定以崭新的姿态面对后半个学期,争取在期末考试取的理想的成绩。

第二篇:初一历史教学反思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一历史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1

日前,我在初一四班展示了一堂初一历史公开课。根据教学进度,内容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10课。课型是复习课。公开课虽然结束了,自己认为本堂课存在的一些问题,很有必要认真思考,分析原因,查找缺陷,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上一层楼。

这次公开课从定题到设计再到多媒体设计我准备了很久,也得到了历史教研组老师们的大力帮助。上完后,全组集中认真研讨、分析这节公开课,各位老师畅所欲言,无私地指出整堂课的不足与缺陷,提出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主要有:

1.缺乏互动。师生配合上比较平淡,没有充分调动学生整体积极性,或者由于学生有点紧张,整堂课的气氛不够活跃。

2.时间控制。整节课在时间把握上不是太理想,由于内容多,担心复习课无法完成,所以讲解语速、学生互动等环节上时间安排没有处理好,有待改善。

3.语言不精炼。可能是由于比较紧张,导致语速较快,语言有点拖泥带水,不够精炼。语言缺乏艺术,没有给课堂起到一个深化的作用,没有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展示起到促进作用。

除此之外,各位老师也提出了很多优点:带领学生全面、细致的将知识内容进行了复习巩固和有效练习,完成了复习课的目标。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将课本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容量扩大、形式灵活,做到了生动形象、讲解细致,并通过充分的练习让学生牢牢掌握了基础知识,培养了答题能力,不仅坚持了课堂的知识性、趣味性,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这次公开课,我获益良多。在今后的教学中,针对此次公开课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认真进行反思总结,汲取教训,加强学习锻炼,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2

本学期即将结束,回想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我感觉到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为此,我也思索过很多。

作为历史老师要教给学生们什么,怎样教给他们?这两年来的教学工作告诉我,要让学生们学好你所教的学科,就得让他们对你所教的学科感兴趣。而在一中这块教学沃土上,语、数、外几乎站领了学生大部分时间,他们会对历史感兴趣吗?我该怎么做?一边教学、一边尝试、一边反思,使我逐渐领悟到,只有爱学生,并懂得怎样去爱,当他们愿意与你交流,喜欢听你讲课时,说明他们已经对你所教的科目感兴趣了。

仅仅是感兴趣还不够,为什么呢?因为,在中考这根指挥棒的牵引下,学生们的重心都是放在主课上,他们不会用更多的时间来背、默历史这门学科了。由此,我们也就能想到,在没有多的练习作业的情况下,没有被重视的学科,想有好的成绩,仅靠课堂上45分钟是不可能有好成绩出现的。

不管历史的前景与命运如何,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我会一如既往做好自己的教学本职工作,从点滴做起,上好每一节课。从课堂教学着手,强化课堂45分钟,注重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分析与讲解,让学生理解历史和了解历史,同时注重以考定教,强化知识点的识记及练习,巩固复习、督促到位,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向课堂要质量。

在今后的历史教学工作中,我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做到多学习、多钻研。取他人之长,多听课,包括其它学科的,学习他们的长处,好的教学方法;吃透教材,把握重难点,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切实可行的教案。平时抓好培优转差,多鼓励,帮助他们理清知识点,让他们看到希望;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耐心的教给他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历史的机会。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3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当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时候,坐在下面的学生却没有应有的积极性,或者埋头写作业,或者昏昏欲睡,究其原因,并不是学生对学习历史没有兴趣,而是教师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上的参与性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

今天,初中教学正处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不断进行着教育改革的尝试,那么,大胆解放思想,突破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健全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以培养个体自学与创新能力为宗旨的历史教学模式,是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七年级历史教学主要讲述是中国古代史的内容,时间间隔长,学生了解不多,尤其是其中一些古文材料,以七年级学生的能力看不懂,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时候都是教师“一言堂”,这其中古人的思想问题的教学更是许多老师的难题,讲深了学生不易理解,讲浅了学生没有掌握。所以在教学思想问题时更需要教师灵活应用教材,结合背景材料,最好能应用计算机课件,积极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学习。

通过一个学期以来的教学尝试,我发现造成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动机和机会,学生的学习缺乏必要的成功激励;

(2)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缺少悬念和情景,没有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历史问题,让他们进行分析与探究;

(3)不能灵活使用教材,缺乏培养学生自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教学设计;

(4)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体现不够。

作为教育者应该掌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动向,学生的思维活动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在他们对所学内容兴趣不大时,尤其是心理感到负担,受到压抑时,便处于抑制状态。相反,热烈的学习氛围会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思维活动也会处于最佳状态,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将得到极为充分的激发。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师生对所教、所学的知识都会产生极大的热情和兴趣,而让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这一状态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的指导者,应当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巧妙新颖的教学设计,创设一些积极有效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扮演主角,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激活课堂气氛,教学效果也基本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同以往的教学相比,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学生学习兴趣极强,在下课以后,学生都还在争论课堂上的问题,达到了新课改要求的让学生自我学习,进行探究式学习的目的,大大激发了学生在以后学习历史的兴趣。

很长时间以来,历史教学中就存在学生学习兴趣性的问题,事实上是我们被旧的教学模式所束缚,不敢创新,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不敢大胆开拓,没有认识要使学生能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关键就是要让他们有对学习的兴趣,如果在教学中没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无疑于使学生在成长中先行失败!

而作为教师能否把握好课堂教学,需要师生之间、老师与老师之间悉心沟通,不断尝试改进,细心体会,善于发现问题,潜心研究,勤于调整反思。教师要善于对自己的工作回过头来总结,坐下来反思。教学反思能力并不是一项与生俱来的或是会随时间流逝而自然形成的能力,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有计划地自我培养和自我提升。“实践出真知”,教师的反思能力应在自身的反思过程中得以形成和提高。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4

历史人物可以说在历史课本中随处可见,历史就是人类的一部活动史,离开了历史人物也可以说历史教学就无从谈起。历史人物虽然在历史发展中不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对初中学生学好历史,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远大理想,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起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5

受疫情的影响,今年的开学与以往稍有不同。经过一个假期的沉淀,在上好“开学第一课”后的同学们似乎已经快速地转变了自己的角色,调整好了学习状态,迎接新学期的挑战。而教师们也在假期钻研业务,提升教学能力,提前就绪,为开学第一课做充足的准备工作。

作为实验初一的历史老师,我本着认真备课,高效上课,做好新旧知识衔接的开学目标,有序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教学任务,现就其教学内容做出以下几点反思,以供时时警醒,改进自己的不足:

(一)教学设计

首先,在开学初,年级组即下发教学任务,要求务必做好新旧知识衔接的教学工作,在巩固复习好旧知识的前提基础之下,再进一步传授新的知识,做到稳扎稳打,循序渐进,为下一大周的教学做好铺垫。因此,开学前两天的历史教学我设计为“讲练”结合式的复习方法,让学生下课时做好新旧笔记的誊写和整理,再根据上课展示的思维导图,串联学过的知识,结合课堂演练的训练题目,扎实做好第一项教学任务。从随堂提问的过程中以及晚自习限时测的成绩来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材做了部分内容调整,有新增教学要点,也有删减冗杂材料,更多是将课程做了进一步合理化的调整。面对新课程标准的变化,我适当地调整了教学设计,重新修改了导学案的内容设置和环节布署,以学生和教学内容为导向,不断调整并细化学案内容,为课前教学做好充分的资料准备工作。比如七年级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程新增“王安石变法”一子目,对此,我将以往的“材料研读”环节重新调整为“目标导学”和“难点突破”两个环节,融合了知识、材料、研讨、提升四项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重难点知识。

(二)教学过程

一般情况下,四个班级的教学都能按照导学案设计的环节进行,但是因为每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和特点各不相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会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并对某些教学环节重点突出,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比如一班学生基础较差,会在知识细节上多做强调和训练,二班学生思维活跃,会可以训练历史思维的形成和解题方法的训练,三班基础扎实,但成绩不够突出,会刻意安排让学生自主总结的环节,而四班学生水平层次不齐,会综合使用以上几种方法,课上多提问容易走神的学生,最终实现综合提高年级各班成绩的目的。

(三)存在问题

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没有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的习惯。虽然新旧知识的衔接是开学最主要的教学任务,但因为课时的安排不统一,一、二班要比其他两个班级多出两个课时的时间。着对于前两个班级来讲,是非常有利于巩固和复习,有足够的时间做全面的复习,但剩下两个班因为没有多出的两个课时,只能利用自习和课下的空余时间整理复习,导致后两个班级在专题训练中所得成绩明显不如前两个班级高,并且在新知识衔接上页不够流畅和自如。但归根结底其实体现出的问题是学生学习自主性较差,没有及时巩固复习的意识,而且这一问题又直观体现在课前预习上。

缺乏课后练习,新学课程内容得不到及时的巩固,学生容易出现现学现忘的现象。虽然授课过程中有课堂训练这一环节,但简单的几道选择题根本无法全面覆盖一整节课所学的知识要点,如果课下再没有安排时间进行专题训练,那么,学生所学知识无法形成一个体系,容易出现知识漏洞。

学习心存疑惑不及时找老师解答,问题堆积如山,挫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再教学过程中是无法做到对每一位同学进行全方位辅导,而且学生不向老师反映自己的问题,教师是很难察觉学生的问题所在,要想有针对性地辅导每一位同学,就需要学生主动暴露出自己的问题,一再隐藏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影响到自己的学习态度和信心,最终导致成绩的下滑。

(四)改进措施

首先,教师要多关注不积极发言的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其次,课前、课中多提问一些小问题,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知识。再次,继续推行弹性作业,因材施教。最后,继续实施培优补弱计划,让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6

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自己在教学理念上有了很大的转变。作为历史老师我要教给孩子们什么,怎样教给他们?这学期的教学工作告诉我,要让孩子们学好你所教的学科,就得让他们对你所教的学科感兴趣。而在育才这块教学沃土上,语、数、外几乎站领了孩子大部分时间,他们会对历史感兴趣吗?我该怎么做?一边教学、一边尝试、一边反思,使我逐渐领悟到,只有爱学生,并懂得怎样去爱,当他们愿意与你交流,喜欢听你讲课时,说明他们已经对你所教的科目感兴趣了。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可以产生高度的注意力和较为稳定的学习情感,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尤为重要。

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也的确碰到了许多的问题,现在针对具体的教学以及教学后的效果谈谈反思;

一、我觉得我们应该以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以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具体形象地展示出各种事物的现象、情景、过程,它对提高学生兴趣起到促进作用。如七年级历史《伐无道,诛暴秦》主要介绍秦始皇的过失,引起陈胜、吴广农民起义,以及建立西汉,我考虑到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讲较久远,通过分析课文,能知道,但记忆困难,为了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我准备了北京长城的图片,伴着优美的音乐,学生对世界名胜古迹有了兴趣。接下来放映《孟江女哭长城》学生们看到劳动人民,用小推车、肩膀扛、绳子拉,一步一步向上拉。有的累昏、有的死。再接下来放映陈胜、吴广起义。这样学生进行对比,然后分组总结秦始皇的功、过,学生的兴趣从不知不觉中调动起来。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部分学生乘机扰乱课堂,哗众取宠的现象。也有部分学生不能达到言之有物,这是我在以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二、对学生的能力的重视:

把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一起讨论,做练习册,并教给小组长一些方法,引导他们尽可能的发挥每一个小组成员的作用,让成员学会如何给别人分析、讲解问题。小组出现不会的问题,向教师提出,再由教师给小组讲解。自习课上也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先给同学们一定的时间背题,然后小组长同时抽三个组员,这样即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从而提高记忆的质量。同时在课堂和自习上,我也在尝试给学生一种没有压力的学习氛围,只规定背题的范围,不规定必须背下来,或是抽背、默写,人为给学生造成一种压力和紧张,如果学生经常在这种压力和紧张的状态下学习,不但不会提高学习效率,相反还会降低学习效率。而是想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其真正地参与学习,自觉自愿地去完成课堂任务。我觉得这个方法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式。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7

七年级历史教学主要讲述是中国古代史的内容,时间间隔长,学生了解不多,尤其是其中一些古文材料,七年级学生的能力看不懂,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时候都是教师“一言堂”,这其中古人的思想问题的教学更是许多老师的难题,讲深了学生不易理解,讲浅了学生没有掌握。所以在教学思想问题时更需要教师灵活应用教材,结合背景材料,最好能应用计算机课件,积极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学习。我发现造成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动机和机会,学生的学习缺乏必要的成功激励;

(2)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缺少悬念和情景,没有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历史问题,让他们进行分析与探究;

(3)不能灵活使用教材,缺乏培养学生自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教学设计;

(4)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体现不够。

作为教育者应该掌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动向,学生的思维活动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在他们对所学内容兴趣不大时,尤其是心理感到负担,受到压抑时,便处于抑制状态。相反,热烈的学习氛围会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思维活动也会处于最佳状态,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将得到极为充分的激发。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师生对所教、所学的知识都会产生极大的热情和兴趣,而让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这一状态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的指导者,应当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巧妙新颖的教学设计,创设一些积极有效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扮演主角,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激活课堂气氛。因此教学效果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同以往的教学相比,这堂课最突出的特点是学生学习兴趣极强,在下课以后,学生都还在争论课堂上的问题,并且纷纷向我反映最喜欢上历史课,喜欢这样的教学模式,达到了新课改要求的让学生自我学习,进行探究式学习的目的,大大激发了学生在以后学习历史的兴趣。

很长时间以来,历史教学中就存在学生学习兴趣性的问题,事实上是我们被旧的教学模式所束缚,不敢创新,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不敢大胆开拓,没有认识要使学生能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关键就是要让他们有对学习的兴趣,如果在教学中没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无疑于使学生在成长中先行失败!现在的教改真是及时雨,把我的苦恼化解了。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8

今天县教研室到我校进行视导,每科听两节课,我讲了一节,感觉非常一般。一堂课下来后,自己都不知讲了什么,小组怎么合作的都不清楚。觉得自己非常的失败。

讲完课后,高主任给我们做了点评。首先高主任指出了我们三位历史老师,说我们不积极没有一个人报名参加朝圣学社。确实我有点懒,没有多大的工作热情,对任何事都是得过且过,积极性不高,才使得小组合作不很到位。在合作的过程中还有点流于形式。高主任还指出要想搞好小组合作,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要经过好长时间,这期间还要相互学习,要经常听课,还要有好的小组评价机制。

通过这次讲课,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虽然小组合作有一定的成效,但还有差距,还需要继续努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向优秀教师学习,多听他们的课,端正教学态度,提高积极性,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以实现真正的小组合作。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9

本课的教学内容所跨的时间长,涉及的历史事件多,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侧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1、以活动贯穿课堂,引起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探究问题的兴趣。

因为学生对三国时期及之后的这段历史较感兴趣,而且不少同学还通过电视等途径了解过,所以提前布置这项作业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不会很难,但为了使工作更顺利地开展,课堂上的讲故事还要和发展性评价体系挂钩,对于积极参与活动的同学应该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而课堂中的小组讨论则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分享,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2、运用史料教学,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堂课引用了《史记》和《宋书》中的两则材料,以此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在阅读与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学内容,能够使学生在历史的情景中感受历史,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培养他们“论从史出”的思维习惯。

3、注意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历史,关注当今的社会问题,贴近学生生活。本课的教学核心内容是江南经济的发展,教师利用学生身处南方的现实从自身的生活出发关注当今学生的生活状况,使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更透彻明晰。在课堂教学的最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为我们国家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提些建议,这些问题都是课文内容的延伸,从而让学生懂得学习历史可以更好地为现实服务。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10

这段时间是国庆节休息与我校七年级学生军训时间,因此课程安排的时间比较少。七年级学生已经逐步接受的历史这门学科,并初步掌握了学习的基本方法。在这两个教学周教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二单元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第6课《春秋战国的和战》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还有第8课和第9课的《中华文化的勃兴(一)(二)》。这段教学时间内,由于有月考的进行,大多数学生已经开始初步尝试学习复习历史的方法。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贯彻执行学校的要求,教学内容要高效,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了更好的学习和进步,对这一阶段的教学反思做如下总结:

一、值得肯定的方面

1、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在讲授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时间跨度特别大,历史事实难以理解和消化。因此在课堂教学时采取了表格教学法,在多媒体中呈现出三个历史朝代更替的时间及标志事件,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新知识,加强了理解和记忆;

2、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在教学的过程中,大量使用图片及考古视频,这样可以使距离学生遥远的知识生动形象起来。比如,商朝的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等青铜器的代表作。在最后设置思考题,为什么以青铜文明代替此时灿烂的手工艺文明,使学生领会到本节课的难点所在;

3、在讲授《春秋战国的纷争》时涉及到此时的成语典故特别多,因此在教

鞍山新世纪实验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阶段反思

学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主体地位,将自己知道的典故与同组,全班同学分享。比如,管鲍之交,退避三舍,一鸣惊人等等。在学习这些成语故事的同时,就把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消化和理解了;

4、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中设计到本册书的重要知识点——商鞅变法。因此,在讲解的过程中,需要把商鞅变法的背景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交待清楚,使学生理解。在这样的讲解下,在理解商鞅变法的必要性就水到渠成了。当然,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依然是本节课的难点,在教学中要格外注重;

5、在第8课和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课中,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而且相互之间的关联都不大。所以在讲解的过程中运用表格教学法,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填写表格的方法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在讲解孔子以及儒家思想时,由于正与语文学科中《论语十则》的教学时间重合,学生掌握普遍较好,所以多以学生讲解为主,教师稍加点拨,教学效果就非常好;

6、在这段教学过程中,在七年9班和10班采取了课前小组复习展示的环节,学生非常喜欢并且乐于组织,最主要的是效果非常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推广,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

7、在本单元的单元测试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检验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并自觉加以改正,以后继续坚持;

二、需要改进的方面

1、在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中在战争的讲解中,因果关系不是特别熟练,导致在讲授中语言索然无味,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备课;

2、在预习导学时让学生按所有的提纲的顺序通览全书,但七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并不能完成老师的要求;

鞍山新世纪实验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阶段反思

3、第二单元的内容讲解完毕后,部分班级的学生特别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导致课堂的习题处理时间并不充分,有的题目不能及时处理,成为家庭作业;

4、在学生在发言积极性方面,七年(6)班、七年(5)班的学生在课堂积极性方面有所提高,今后应该加以鼓励;

5、通过第一单元单元测试的反馈情况看,有部分学生对夏商西周的更替过程记忆不好,还有部分学生对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记忆效果仍然不好。

三、下一阶段采取的措施

1、在课堂习题的选择方面仍然要多下功夫,做到精讲精练。

2、增加课堂练习时间,更加精心地设计教学环节,语言精练简洁准确,保证学生能当堂掌握所学知识。

3、督促学生利用好小组互帮互学,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发现善于学习历史的学生,逐步采劝小先生”制。

4、对学生发言好的及时加分鼓励,制定详细公平的加分准则,激励其他同学参与进来。

5、对于单元测试题的选择,仍然坚持自主命题。在广泛了解出题动态后,选择能突出重难点的习题进行测试。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11

这一周,给初一上了两节新课《我们的远古祖先》、《原始的农耕生活》,感受比较深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总体来说,初一历史教学的内容还是比较简单,知识点的讲授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所以课堂的关键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并保持这份积极性到期末。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只有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才能调动他们的兴趣,比如说《我们的远古祖先》这课内容比较抽像,所以上课时候需要补充大量图片,让学生有直观感受。而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观察图片,想自己在图片中看到什么并得出结论,可以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看图和思考上。而且,我们提问,要尽量生活化,让学生有想象的空间,比如学生在想象“北京人生活的一天”这个问题时,就很积极主动。

第三、因为书本上的内容比较简单,所以上课时还可以补充一些课外的小知识,让学生学的有成就感。

第四、关于校本学案,发现如果学生能先把其中的自主预习部分做完,那上课的效果会好些。所以,我希望在课前,布置学生先自主预习,让他们也养成自己学习的好习惯。

这一周,给初二也上了两堂新课《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有以下几点感受:

第一、通过教学,发现初二近代史的内容还是比较多的,会容易出现一课时完成不了教学计划的状况,所以一定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抓重点,破难点,精讲,精炼。

第二、通过教学,发现初二的学生的爱国热情很高,他们对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很愤慨,这种情绪,有利于他们融入课堂,但需要加引导,让学生理智爱国。

第三、通过教学,发现初二的学生对于许多历史问题已经有自己的看法,只是思考的不深入,所以讲课时,可以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讲授历史问题思考的方法,引导其更加全面、深入的看问题。

第四、由于知识点比较多,在教学时,要多总结,讲一个知识点或一整节课都要对知识点回顾,总结,强调,发现用诗歌进行总结,可以让学生在无形中记住知识点!

第五、要让学生多参与课堂,比如设计情景对话,我在讲太平天国时用《太平风暴》这样的情景对话,让学生扮演,他们的积极性很高,或者让学生想象自己是历史人物,会怎样做这样的想象式问题,效果也比较好。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12

原始的农耕生活

[教学设计1]

山东的向阳中学魏效冰教师在讲“原始农耕文化”时首先设问:半坡人种植粟这种农作物与当地的气候环境有关系吗?为什么?河姆渡人种植水稻这种农作物与当地的气候环境有关系吗?为什么?半坡人的半地穴式房屋和河姆渡人的干栏式房屋建筑各有什么优点?如果把半坡人的半地穴式房屋和河姆渡人的干栏式房屋建筑交换一下行吗?为什么?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的生活与他们的生活区域的气候和环境有关系吗?为什么?人类向大自然的索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你的看法是什么?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怎样的?学习了元谋人、北京人和我国的原始农耕文化,你觉得人类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一下子就会使学生进入急切想知道这些问题的心理状态,教师如把握时机讲授,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2]

提问:半坡出土的纺轮有陶制和石制两类。这表明半坡原始居民已掌握了哪些技术?石制纺轮必须经过打磨、钻孔两道工序。这表明“半坡人”已熟练地掌握了钻孔和磨制技术。陶制纺轮说明“半坡人”不仅掌握了制陶技术,而且会自如地制作各种用途的陶器。纺轮的出土还说明“半坡人”已经掌握了纺织技术,原始的纺织业已经出现。

提问:原始纺织业的出现说明人类生活有什么新变化?

在“山顶洞人”时期,人类用兽皮缝制衣服。因为棉花传入中国较晚,所以半坡原始居民采用的是野生麻的纤维,用纺轮捻成线织成庥布。这说明人类制作衣服的原料逐渐丰富起来。这也是人类生活水平和生活能力显著提高的表现。

[教学设计3]

提问:请同学们从艺术角度对陶猪进行评价。(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河姆渡原始居民制作的陶猪和陶羊,线条准确而简洁,风格古朴粗犷,形态栩栩如生,是出色的原始陶塑艺术品。

提问:从塑造得如此形象逼真的陶猪和陶羊可以看出河姆渡原始居民在社会生活方面的什么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河姆渡原始居民一定经常接触这些动物。不过,人们在狩猎时过于紧张,难以观察得如此仔细。所以,河姆渡原始居民只有把平时捕捉到的野猪、野羊进行驯养,才会有条件对动物进行长期仔细的观察,并将它们用造型艺术描绘出来。这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会饲养猪、羊等动物。原始畜牧业已经出现。

[教学设计4]

提问:请同学们根据骨耜的形状分析其用途。骨耜和现代的铲子类似,是一种用于铲挖的劳动工具。

提问:骨耜的出现,反映了河姆渡原始居民在生产劳动方面取得了哪些进步?人类最初的生产活动主要是狩猎和采集,基本上是被动地撷取天然果实。骨耜的出现,说明人们已会在土质疏松的地方用骨耜平整土地、挖洞点种,说明出现了原始的农业。这样,人类的依物来源更趋稳定和丰富,生活也更有保障。这是人类社会的又一大进步。

人类在原始社会早期就已会制造和使用木器和骨器。这类工具是人类用木棒和兽骨稍加刮削、琢磨制成的,都是利用材料的天然特性。然而,装有木柄的骨耜是把木器和骨器加工成为一种复合工具。这是人类从利用自然到改造自然的一次飞跃,是人类在工具制造上的一大创举。骨耜的使用,提高了劳动效率,是生产力水平进一步发展的生动表现。

[教学设计5]

提问:比较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请同学们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说明两者有差异的原因。(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回答)

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社会生活情况大致相同。他们都会建造房屋,都过着定居的生活。但是,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是半地下的,围墙也较厚实严密,房顶还用绳索进行了加固。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是完整的土上建筑,房顶轻巧,围墙也较薄,是单纯的木结构建筑。

这些差异是由于我国南北方气候不同造成的。半坡位于黄河中游,四季分明,降水较少,温差大。特别是冬季寒冷多风。半地下建筑冬暖夏凉,很适合当地的气候条件。河姆渡位于长江下游,气候温暖湿润。因此,当地的原始居民建造了易于通风、结构轻便的地上木结构房屋。总之,构建房屋,定居生活,这是原始居民在长期生活中不断摸索的结果,是人类生存能力提高的又一表现。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13

很清楚的记得:在学习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一课时,我设计的教学过程,有两个环节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第一个环节:说一说你所知道的三国时期的成语故事。

话一出口,许多学生按耐不住情绪已经站了起来,高高举起了手,我采取了各组竞赛的方式,给他们均等的机会让他们展示成语故事:让我没有意料到的是有些同学说出了成语故事,而且还简单讲到了故事情节和故事中涉及到的人物,许多同学发出了啧啧的称赞声,显然他们对个别同学讲到的成语故事是比较陌生的,还要求讲述者大声一些,再讲细致一些。我深深感觉到学生对这一活动意犹未尽,于是留了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展示。

第二个环节:分析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取胜的原因?

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我引导学生分析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利的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第一是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第二是曹军兵多骄傲自满,第三是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接着我开放课堂,请同学们说说:你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的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取胜的原因还有哪些?

有同学大胆发言:赤壁之战是在七月天里,曹军来自北方不习南方生活,所患瘟疫非常严重,死者很多,这就使曹军士气受到损失,战斗力受创。因此我认为曹军失败的原因中有一点不能忽视那就是----瘟疫。

我问大家:你们认同他的说法吗?

绝大多数同学表示同意认可。

这时我已经意识到这位学生的发言已经补充了我的授课资料。同时让我再一次认识到延伸和拓展课堂教学的重要性。面对学生所具有的动态性资源,我可以顺着学生的价值取向进行挖掘,跟着学生走。这样不仅可以把课堂资源延伸到课外拓展,还可以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激发他们积极探究的情感。让学生最终知道:我说的不是权威,教材也不是权威,事实胜于雄辩。通过大家的广泛交流可以越过教材,穿过课堂,让学生和我在交流中共享资源。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14

第一次拿到初一下册《历史与社会》的教材,看到内容之后,感觉这本书不象初一上册的《历史与社会》讲的是地理方面的知识,而有些象思想品德的教材。开学后的第一节课在讲评了上学期期末试卷之后,介绍本学期的内容时,学生的感觉也都和我相同,都认为不是社会书而是思想品德书,以至之后的有几次上课都有学生把书拿错。

于是我再次借来了初一的上下册《思想品德》书,将其中的内容和初一下册的《历史与社会》内容进行对比,发现的确有多处雷同的地方,比如:初一《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你我他的世界》第二框《尊重与平等》与初一《思想品德》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第三框《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雷同;初一《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七单元社会生活的规则与初一《思想品德》下册的相关内容雷同,都是讲权利和义务,还有哪些法律,一些经常可能发生的侵权行为以及可能涉及的法律法规条文等;其他诸如发掘美好情感,生活高尚情趣等都是差不多的内容。

我还发现初一《历史与社会》的教材内容不仅和初一《思想品德》有类似的地方,和初三的《思想品德》也有一处重复的内容,是有关于如何进行合理购物的教学内容。

基于以上发现,我认为初一下册的《历史与社会》教材内容应当适时的进行调整,不然的话是一种浪费,不仅浪费老师和学生的时间,因为教学内容的重复,也造成书本的成本浪费。况且现在的初三中考不仅要考初三的内容,还把初

一、初二的地理、历史内容也作为考试范围,我认为这对学生来说是件好事情,因为这么做他们可以把知识掌握的更为牢固。从初三中考的内容改革让我想到初一的《历史与社会》下册应当加强地理方面的知识,不能仅仅在上册上了一部分之后,就没了下文,这样的话就象是半途而废了,而且现在学生的地理知识相当肤浅,我认为应当补充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这对他们是有好处的,最起码他们在上高中地理的时候不会显得一无所知,一些最基础的地理知识能够有所掌握。

当然初一新教材下册的《历史与社会》也不是完全没有可取的之处,很多内容相当贴和社会生活,让学生有亲切感,如社会保障制度这一课,让学生知道了自己一旦遇到困难,发生了意外,生活出现了难处,可以有哪些保障制度是自己理应可以享有的,将来参加工作后,工资的组成部分应该包括哪几块,不然就是损害的他的合法利益。再比如正当权益受到伤害时,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课文中例举的内容都是来自日常生活的例子,有的学生还曾经遭遇过,学过课文之后,学生更加清楚的认识到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他们会如何进行处理,怎样会比较合理,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相对合理的方法,这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为什么要上这课的目的。

总的来讲,我个人认为从学生的知识结构来讲,初一下册应该安排地理方面的内容,现在初一下册的内容贴和学生生活实际,对他们如何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是很有好处的,可以考虑放在思想品德课上给学生介绍,这样的话就两全其美了。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看法,请大家指教。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15

教学的宗旨是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从中汲取知识,达到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学案教学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教师只能进行帮助和指导,不能代替学生去思考,可以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发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在历史教学中,存在学生没有兴趣,按以往传统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完全没有主动性,但在学案教学中,教师发挥的是引导作用,主要是靠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充分利用学案,把课堂的教学重点通过自学方式、讨论方式来解决课文中的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学案在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确实有突出之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优点。

1.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案教学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堂由以前教师为主变为以学生为主,通过教师发的学案,让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教师主要的任务就是在问题的点拨和引导方面。比如在导入新课时,运用小故事、图片、视频等方法提出本课所学的重、难点,由学生自己探讨和交流,通过制作精美的图片,让学生觉得耳目一新,效果就比教师直接引入要好得多。

2.在教学中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结合情感教育。比如,在讲到祖国统一时,先出示教学目标,并用于右任的诗词朗诵导入新课,用诗人优美的诗句引入问题,在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加强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3.学案教学比较开放,不拘形式,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对问题的认识,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团队意识、创新精神不断加强,对课程内容认识不断加深。比如在讲述《荆轲刺秦王》时,学生就对当时使用的青铜剑有兴趣,进而展开了一场有关古代兵器的讨论。通过学生查阅资料,认真思考,对一些问题能够有自己的见解,不拘泥于教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但在教学期间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学习的能力不强。现在网络的流行,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对课本知识的能力欠缺,学生往往关注视觉上的动感,忽视文章中的主题思想。所以,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授之以渔”才是教师想达到的根本目的。

2.在学案教学中,一个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设计学案的问题时,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文,如,在讲述《经济大危机》时,引导学生思考“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哪些会议,有何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再让学生归纳总结“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总之,当今作为一名教师,真是“任重而道远”,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善于研究,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篇:初一历史教学反思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

在近二十年的教学中,感到初一年级历史教学比较困难。生冷的年号,晦涩的人名,模糊的断代,纷乱的头绪,呆板的文字,不明朗的场景,常令人摸不着头脑。由于多年的经验积累,逐渐沉淀出一些教法,以期与广大同仁尚榷。

教学中怎样盘活内容,把一堂课生动有味地授于学生成了最关键的问题,面对教材,我有以下感悟。

首先,把年号与公元纪年联络起来,说清道明公元纪年和年号的蕴含,明白它是一种政治理想,是统治者对自己在位期间的一种预期。

其次,把练习生字同历史学习结合起来,理解生僻字,明白它的意义,记忆就方便了许多,如隋、唐、炀、胤等。

第三,把古代人物的生动小故事与政治大事件联系起来,活化了材料,又有助于大事件的理解,方便学记,场景结合,促人耳目一新。对每一位授课者来说,故事要典型精炼,课堂教学任务要完成,这个尺度一定要把握精到。因为初一学生知识有限,注意力时间相对较短,故事与材料内容易引发混乱,如贞观之治虚心纳谏一目,本是说魏徵直言上谏唐太宗,对贞观之治的政绩发生了重要作用。但如若把魏?盏墓适露嘟惨恍?,学生会认为是魏?赵炀土苏旯凼⑹?,所以,这个尺度一定不能喧宾夺主。

第四,把特殊内容做表格化处理,效果会更明显。如三国鼎立,可把三个国家建立地点称帝时间及赤壁之战后富国强兵的做法列表按顺序讲述,则一目了然。

第五,讲活穿插在历史空间的人物及特征形象十分重要。因为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尤其是伟大人物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的爱好、性格、作为都给历史以不可磨灭的影响。如唐太宗爱好书法,文人土子争相效仿,由此造就了一大批书法家。北魏元宏追慕汉文化,汉化政策使汉文化大放光芒。同时,还用我学习《百家讲坛》里的一些知识激活秦汉唐宋元明清的历史和人物。

第六,用历史人物的言传身教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面对现实,历史人物同我们一样有悲喜恐惊等情绪,抗元英雄文天祥被俘写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感慨,岳飞抗金班师有“十年之功,毁于一旦”的叹息,戚继光抗倭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名句,霍去病抗击匈奴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名言等等,这些把国家利益看的远远高于个人利益的伟大形象,震撼了学生的心灵,陶冶了他们的情操,重塑了他们的灵魂。

第七,兼顾基础知识,重视作业复习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快乐中体味了真正的中国历史。

第八,心态平和,精神饱满,组织好课堂,和谐师生关系,寓教于乐。我认为授课不发脾气为最好,言语平缓,娓娓道来,引人入胜,当然,大部分学生兴趣正浓时,会有人开小差,在不影响其他同学的情况下,用不易为人察觉的方式制止一下,效果最佳。

当然,这些教法不能令所有同行们苟同,仅是我个人的一点感知,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求索。如有不同意见或建议,我愿共同商讨,积极接纳,以求圆满。

第四篇:初一历史教学反思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15篇)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1

初一历史第一单元讲授中华文明的起源即:

我们的远古祖先、原始的农耕生活、神奇的远古传说等内容。本单元教学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2)科学备课,寻找课文重难点的突破方法,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向学生讲解清楚,让学生想像和感悟。

(3)创设情境,以情入学。

(4)教学形式多样化。如:

①角色表演。

②画画。画“北京人的一天”,要从中体现出北京人的生活、社会或已经掌握的生产技术。

③讲故事。

④出示图片与资料。

⑤开展课堂讨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5)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开始起步。

本单元的不足有

(1)初一年级是进入中学的起始年级,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刚刚起步,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2)学生还没有养成问题生成、设疑解惑方面的学习习惯和能力。今后教学的思考两点:

(1)学生合作探究性学习教学环节设计的探讨;

(2)学生发现问题、问题、生成能力的培养。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2

这学期我教初一历史,用的是北师大版的教材,第一单元的课程已经结束,反思如下:历史对于学生来说,是抽象的,尤其是初一的学生,只有使之形象化,才容易让学生理解。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当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时候,坐在下面的学生却没有应有的积极性,或者埋头写作业,或者昏昏欲睡,究其原因,并不是学生对学习历史没有兴趣,而是教师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上的参与性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今天,初中教学正处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不断进行着教育改革的尝试,那么,大胆解放思想,突破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健全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以培养个体自学与创新能力为宗旨的历史教学模式,是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初一历史教学主要讲述是中国古代史的内容,时间间隔长,学生了解不多,尤其是其中中一些古文材料,初一学生的能力看不懂,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时候都是教师“一言堂”,这其中古人的思想问题的教学更是许多老师的难题,讲深了学生不易理解,讲浅了学生没有掌握。所以在教学思想问题时更需要教师灵活应用教材,结合背景材料,最好能应用计算机课件,积极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学习。

我发现造成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动机和机会,学生的学习缺乏必要的成功激励;(2)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缺少悬念和情景,没有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历史问题,让他们进行分析与探究;(3)不能灵活使用教材,缺乏培养学生自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教学设计;(4)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体现不够。

作为教育者应该掌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动向,学生的思维活动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在他们对所学内容兴趣不大时,尤其是心理感到负担,受到压抑时,便处于抑制状态。相反,热烈的学习氛围会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思维活动也会处于最佳状态,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将得到极为充分的激发。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师生对所教、所学的知识都会产生极大的热情和兴趣,而让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这一状态的有效手段。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的指导者,应当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巧妙新颖的教学设计,创设一些积极有效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扮演主角,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激活课堂气氛。因此教学效果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同以往的教学相比,这堂课最突出的特点是学生学习兴趣极强,在下课以后,学生都还在争论课堂上的问题,并且纷纷向我反映最喜欢上历史课,喜欢这样的教学模式,达到了新课改要求的让学生自我学习,进行探究式学习的目的,大大激发了学生在以后学习历史的兴趣。很长时间以来,历史教学中就存在学生学习兴趣性的问题,事实上是我们被旧的教学模式所束缚,不敢创新,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不敢大胆开拓,没有认识要使学生能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关键就是要让他们有对学习的兴趣,如果在教学中没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无疑于使学生在成长中先行失败!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3

本学期即将结束,回想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我感觉到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为此,我也思索过很多。

作为历史老师要教给学生们什么,怎样教给他们?这两年来的教学工作告诉我,要让学生们学好你所教的学科,就得让他们对你所教的学科感兴趣。而在一中这块教学沃土上,语、数、外几乎站领了学生大部分时间,他们会对历史感兴趣吗?我该怎么做?一边教学、一边尝试、一边反思,使我逐渐领悟到,只有爱学生,并懂得怎样去爱,当他们愿意与你交流,喜欢听你讲课时,说明他们已经对你所教的科目感兴趣了。

仅仅是感兴趣还不够,为什么呢?因为,在中考这根指挥棒的牵引下,学生们的重心都是放在主课上,他们不会用更多的时间来背、默历史这门学科了。由此,我们也就能想到,在没有多的练习作业的情况下,没有被重视的学科,想有好的成绩,仅靠课堂上45分钟是不可能有好成绩出现的。

不管历史的前景与命运如何,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我会一如既往做好自己的教学本职工作,从点滴做起,上好每一节课。从课堂教学着手,强化课堂45分钟,注重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分析与讲解,让学生理解历史和了解历史,同时注重以考定教,强化知识点的识记及练习,巩固复习、督促到位,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向课堂要质量。

在今后的历史教学工作中,我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做到多学习、多钻研。取他人之长,多听课,包括其它学科的,学习他们的长处,好的教学方法;吃透教材,把握重难点,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切实可行的教案。平时抓好培优转差,多鼓励,帮助他们理清知识点,让他们看到希望;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耐心的教给他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历史的机会。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4

教学的宗旨是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从中汲取知识,达到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学案教学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教师只能进行帮助和指导,不能代替学生去思考,可以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发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在历史教学中,存在学生没有兴趣,按以往传统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完全没有主动性,但在学案教学中,教师发挥的是引导作用,主要是靠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充分利用学案,把课堂的教学重点通过自学方式、讨论方式来解决课文中的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学案在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确实有突出之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优点。

1.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案教学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堂由以前教师为主变为以学生为主,通过教师发的学案,让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教师主要的任务就是在问题的点拨和引导方面。比如在导入新课时,运用小故事、图片、视频等方法提出本课所学的重、难点,由学生自己探讨和交流,通过制作精美的图片,让学生觉得耳目一新,效果就比教师直接引入要好得多。

2.在教学中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结合情感教育。比如,在讲到祖国统一时,先出示教学目标,并用于右任的诗词朗诵导入新课,用诗人优美的诗句引入问题,在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加强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3.学案教学比较开放,不拘形式,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对问题的认识,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团队意识、创新精神不断加强,对课程内容认识不断加深。比如在讲述《荆轲刺秦王》时,学生就对当时使用的青铜剑有兴趣,进而展开了一场有关古代兵器的讨论。通过学生查阅资料,认真思考,对一些问题能够有自己的见解,不拘泥于教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但在教学期间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学习的能力不强。现在网络的流行,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对课本知识的能力欠缺,学生往往关注视觉上的动感,忽视文章中的主题思想。所以,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授之以渔”才是教师想达到的根本目的。

2.在学案教学中,一个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设计学案的问题时,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文,如,在讲述《经济大危机》时,引导学生思考“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哪些会议,有何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再让学生归纳总结“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总之,当今作为一名教师,真是“任重而道远”,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善于研究,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5

第一次拿到初一下册《历史与社会》的教材,看到内容之后,感觉这本书不象初一上册的《历史与社会》讲的是地理方面的知识,而有些象思想品德的教材。开学后的第一节课在讲评了上学期期末试卷之后,介绍本学期的内容时,学生的感觉也都和我相同,都认为不是社会书而是思想品德书,以至之后的有几次上课都有学生把书拿错。

于是我再次借来了初一的上下册《思想品德》书,将其中的内容和初一下册的《历史与社会》内容进行对比,发现的确有多处雷同的地方,比如:初一《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你我他的世界》第二框《尊重与平等》与初一《思想品德》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第三框《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雷同;初一《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七单元社会生活的规则与初一《思想品德》下册的相关内容雷同,都是讲权利和义务,还有哪些法律,一些经常可能发生的侵权行为以及可能涉及的法律法规条文等;其他诸如发掘美好情感,生活高尚情趣等都是差不多的内容。

我还发现初一《历史与社会》的教材内容不仅和初一《思想品德》有类似的地方,和初三的《思想品德》也有一处重复的内容,是有关于如何进行合理购物的教学内容。

基于以上发现,我认为初一下册的《历史与社会》教材内容应当适时的进行调整,不然的话是一种浪费,不仅浪费老师和学生的时间,因为教学内容的重复,也造成书本的成本浪费。况且现在的初三中考不仅要考初三的内容,还把初

一、初二的地理、历史内容也作为考试范围,我认为这对学生来说是件好事情,因为这么做他们可以把知识掌握的更为牢固。从初三中考的内容改革让我想到初一的《历史与社会》下册应当加强地理方面的知识,不能仅仅在上册上了一部分之后,就没了下文,这样的话就象是半途而废了,而且现在学生的地理知识相当肤浅,我认为应当补充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这对他们是有好处的,最起码他们在上高中地理的时候不会显得一无所知,一些最基础的地理知识能够有所掌握。

当然初一新教材下册的《历史与社会》也不是完全没有可取的之处,很多内容相当贴和社会生活,让学生有亲切感,如社会保障制度这一课,让学生知道了自己一旦遇到困难,发生了意外,生活出现了难处,可以有哪些保障制度是自己理应可以享有的,将来参加工作后,工资的组成部分应该包括哪几块,不然就是损害的他的合法利益。再比如正当权益受到伤害时,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课文中例举的内容都是来自日常生活的例子,有的学生还曾经遭遇过,学过课文之后,学生更加清楚的认识到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他们会如何进行处理,怎样会比较合理,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相对合理的方法,这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为什么要上这课的目的。

总的来讲,我个人认为从学生的知识结构来讲,初一下册应该安排地理方面的内容,现在初一下册的内容贴和学生生活实际,对他们如何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是很有好处的,可以考虑放在思想品德课上给学生介绍,这样的话就两全其美了。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看法,请大家指教。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6

期中考试结束了,看到学生的学习成绩(比驿马差,不及格人数就42人,12、13、14班各11人,15班9人),它让我感觉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我思索了很多。

作为初中历史老师要教给孩子们什么,怎样教给他们?多年来的教学工作告诉我,要让孩子们学好你所教的学科,就得让他们对你所教的学科感兴趣。我该怎么做?一边教学、一边尝试、一边反思,使我逐渐领悟到,只有爱学生,并懂得怎样去爱,当他们愿意与你交流,喜欢听你讲课时,说明他们已经对你所教的科目感兴趣了。

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我会一如既往做好自己的教学本职工作,从点滴做起,上好每一节课。从课堂教学着手,强化课堂45分钟,注重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分析与讲解,让学生理解历史和了解历史,同时注重以考定教,强化知识点的识记及练习,巩固复习、督促到位,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在今后的历史教学工作中,我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做到多学习、多钻研。取他人之长,多听课,包括其它学科的,学习他们的长处,好的教学方法;吃透教材,把握重难点,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切实可行的教案。平时抓好培优转差,多鼓励,帮助他们理清知识点,让他们看到希望;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耐心的教给他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历史的机会。

文科属于记忆型科目,非背诵不可。仅靠老师一个人抽查是不行的,所以,我计划发动小组长,让他们帮老师检查背诵情况,尽管现在的考查形式灵活多样,但是记住课本知识是最基本的,记住知识了,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是提高成绩的最主要手段,我们知道态度决定一切,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成绩是无从谈起的。学生的书写问题很大,书写与卷面占10分,可以说这是白送的分数,但是得满分的同学却寥寥无几。因此,我必须给学生讲清端正学习态度的重要性,使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对学困生要特别关爱,其实每个同学都有不可估量的潜能。像14班的张瑶同学,她平时考试连续考过几次三十多分,一次不经意的表扬,竞使她在一次周清中得了百分,因此,我给她及时发了绿卡,这一办法还真管用,她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现在,她的成绩已经迈入优生行列。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我决定以崭新的姿态面对后半个学期,争取在期末考试取的理想的成绩。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7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只有运用头脑真正地反思,才会有我们教师自身的发展,才会有学生的发展。通过我这段时间的历史教学实践,结合教学反思使我真正的体会到反思对一个教师成长的重要性,下面我就来谈一谈“反思”给我带来的益处。

1、回顾经历,积累经验:

(1)赏识的目光象阳光,照到哪里哪里亮:

在上每节课时,我都会有自己的感受,或愉悦、或平淡、或痛苦、或气愤,在这不同的情绪中,往往蕴藏着宝贵的经验教训。有一次,我在给七(2)班上完历史课后,感觉非常惬意与喜悦,因为平时上课不听讲、很爱说话的两位同学居然在那节课上从始至终保持积极状态,后来,我仔细回忆每个细节,不禁豁然开朗:课前,我走进教室,对学生说:“哪位同学帮老师把图片准备好?”这两位同学就不约而同主动去做了,我在课上对她们热爱劳动和乐于助人进行了表扬,学生报以鼓励的掌声。这两位同学脸上洋溢着被肯定的自豪感,那堂课上的表现与以往也就大相径庭了:潜心贯注的听讲,争先恐后的发言,面红耳赤的讨论。针对他们的变化课堂上共响起5次掌声,它缓解课堂的紧张气氛,就象润滑剂一样,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使学生感觉象做游戏一样,在愉快中获得了知识。寻找闪光点真诚赞美、赏识激励,这一条作为宝贵的工作经验被我收入行囊,并在以后的工作中运用,成效很大。

(2)尊重和理解象明灯,指引教育迈向成功:

由于历史学科的特点,要求识记的知识很多,在日常教学中,为了很好的巩固所学的知识,我采取的措施是,每节课在讲新授课前,总是进行小测验,不合格的同学要受到一定的惩罚。记得有一次测验时,有一名同学早做了“准备”,当她小心翼翼惴惴不安地“行动”时,我悄悄的走到她的身边,轻轻的在她的桌上点了三下,这三下既有对她行为的提醒,又有对她行为的“包庇”,公布于众与尊重暗示中我选择了后者。她当时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从这件小事之后,楼道中擦肩而过中多了一双真诚而感激的眼睛,她在以后的测验中没有再发生过作弊现象,而且每次都考得非常好。我在教学反思中写下:“即便学生有错,也要给学生留面子,也要丝毫不怀疑他们自省和改正错误的能力,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2、发现问题,寻找方法:

有一次,在七(2)班课上,我有意识地贯彻新课标,上了一节以“讨论”和“学生编演课本剧”为主线的历史课。课前,由于我做了充分的备课和精心的课堂设计,所以我满怀信心地走进了课堂,谁知那堂课上得乱七七糟,课堂秩序混乱不堪,课本剧的节目还没上演就草草收场……从讲台上我灰头土脸地下来之后,在反思记录上我这样写到:“这节课我耗费的精力最多,但却上得最失败,究竟是为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不得不请教七(3)班的几位同学,他们告诉我说:“老师,分组讨论可有学问了。首先,你得选一个有威信、有震撼力的组长;其次,不能自由结组,平时混得不错的哥们儿姐们儿坐在一起,可不就只剩下谈天说地了!”我恍然大悟,此后,在课堂组织的问题上,我更加注意细节问题,把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尽可能想周全……我想,我的这一进步,不得不归功于课堂反思的驱动力。

通过课堂实践,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反思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指导,对教师成长至关重要。经验+反思=成长。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在行动和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个“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大浪淘沙,回顾反思我不再一味重复昨天的故事,而是在今天的尝试中变化、改进。你想跑得更快吗?你想从众多的`竞争者之中脱颖而出吗?那么,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之余,请抽出一点点宝贵的时间来“反思”吧!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8

很清楚的记得:在学习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一课时,我设计的教学过程,有两个环节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第一个环节:说一说你所知道的三国时期的成语故事。

话一出口,许多学生按耐不住情绪已经站了起来,高高举起了手,我采取了各组竞赛的方式,给他们均等的机会让他们展示成语故事:让我没有意料到的是有些同学说出了成语故事,而且还简单讲到了故事情节和故事中涉及到的人物,许多同学发出了啧啧的称赞声,显然他们对个别同学讲到的成语故事是比较陌生的,还要求讲述者大声一些,再讲细致一些。我深深感觉到学生对这一活动意犹未尽,于是留了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展示。

第二个环节:分析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取胜的原因?

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我引导学生分析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利的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第一是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第二是曹军兵多骄傲自满,第三是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接着我开放课堂,请同学们说说:你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的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取胜的原因还有哪些?

有同学大胆发言:赤壁之战是在七月天里,曹军来自北方不习南方生活,所患瘟疫非常严重,死者很多,这就使曹军士气受到损失,战斗力受创。因此我认为曹军失败的原因中有一点不能忽视那就是----瘟疫。

我问大家:你们认同他的说法吗?

绝大多数同学表示同意认可。

这时我已经意识到这位学生的发言已经补充了我的授课资料。同时让我再一次认识到延伸和拓展课堂教学的重要性。面对学生所具有的动态性资源,我可以顺着学生的价值取向进行挖掘,跟着学生走。这样不仅可以把课堂资源延伸到课外拓展,还可以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激发他们积极探究的情感。让学生最终知道:我说的不是权威,教材也不是权威,事实胜于雄辩。通过大家的广泛交流可以越过教材,穿过课堂,让学生和我在交流中共享资源。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9

本学期即将结束,我对这一学期教学进行反思。反思如下:

首先,增加历史课的趣味性。对于一件历史事件我们的教材交待得很简单而且不是很连贯,比如,孙中山的革命活动经常具有跳跃性,学生就会问“这一期间孙中山做什么去了?”如果我们适当的补充一些历史事件,比如孙中山的“第二次护法运动”,不但可以增加课程的趣味性,而且填补了教材的空缺、增加内容的连贯性。

其次,与时事相联系。今天是历史的延续,我们可以在今天找到历史的影子,比如,香港问题,我们可以把它与1842年的《南京条约》、1860年的《北京条约》及后来的瓜分狂潮联系起来;我们还可以把日本侵略中国台湾、“大陆政策”与今天中国台湾的问题结合起来。总之,我们可以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找到一个比较好的结合点,让学生感到历史离我们并不是很遥远。

第三,比较式学习。学生对近代史中频繁的战争的分析能力不够,不理解为什么要有那么多的条件,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把战争这一类历史事件放在一起,让学生从中找到相同之处。比如,我在讲授《中日甲午战争》的时候,我把甲午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美伊战争放在一起比较着学,使学生认识到一场战争的爆发它需要交战双方原因、国际环境、导火线等几个方面的原因。通过比较使原本难以理解的问题简单化,而且可以加强原有知识的记忆。

第四,复习的时候选取好的线索。我在进行《屈辱、抗争和探索》的设计时,选择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分中国近代史为平行的两部分,即屈辱史(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和抗争、探索史(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编织一张知识网。纵向看,是战争、条约、民族资本主发展、思想探索等几个专题;横向看,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从民族危机到思变、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等一系列变化的内在联系。

第五,能力提升与方法指导。学习历史不应该停留在掌握基本的历史史实上,更应该学会评价历史事件,比如新文化运动,首先可以让学生自己随意评价,然后指导学生注意形式上的全面——评价可以分三步:(1)是什么;(2)积极作用;(3)消极作用。然后再让学生对某位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比如分析李鸿章,我们应该对学生强调:(1)不要受文学作品和影视剧的影响;(2)要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评价,不要用今天的尺子去衡量昨天的人。

教师能否把握好课堂教学,要悉心沟通,不断尝试改进,细心体会善于发现问题.潜心研究,勤于调整反思。教师要善于对自己的工作回过头来总结,坐下来反思。教学反思能力并不是一项与生俱来的或是会随时间流逝而自然形成的能力,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有计划地自我培养和自我提升。“实践出真知”教师的反思能力应在自身的反思过程中得以形成和提高。以理论经验为基础,教师反思过程分为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重新概括─积极验证。

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不少历史教师都对原来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也有一些人形成了一种意识:即认为一堂好课就是要把学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而把学生调动起来的标志就是到处是学生的声音,课堂氛围好,气氛活跃。于是课堂教学中有意无意地走向了庸俗化,片面追求课堂里的热闹,使本来井然有序的课堂变成了一盘散沙,最终的结果是把老师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完完全全变成了课堂纪律的维护者、监管者。在这样的意识指导下必然会冲淡教学的主题,把有组织、有内涵、有目的、探求知识的课堂变成了类似于放牛羊的牧场,盲无目的、放任自流,甚至为了迎合学生出现了低级趣味。自己上课时感觉把学生调动得很积极,氛围好,而最终的学习效果却是一塌糊涂,甚至于导致学生只记得搞笑的地方,对应该掌握的知识一无所知,能够培养的能力一无所有。这样的活动要了又有何用,多了又有何益。也就是说活动中讲氛围不能走极端化,一定要注意活动的本质,即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动而有效。

误区五:只懂罗列,不会深化。

通过课堂实践,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反思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指导,对教师成长至关重要。经验+反思=成长。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在行动和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个“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大浪淘沙,回顾反思我不再一味重复昨天的故事,而是在今天的尝试中变化、改进。你想跑得更快吗?你想从众多的竞争者之中脱颖而出吗?那么,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之余,请抽出一点点宝贵的时间来“反思”吧!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10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多种多样,只要运用得恰当,都会取得很好的效果的。例如:上《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时,导入时候,可以先做个这样的小调查:“同学们,你们最爱吃的水果是?”对这样的问题比较容易,学生会争先恐后的回答,然后问:你们知道它们从哪里传入的吗?从而引起学习新课的兴趣,由于开始上课提起了胃口,整堂课的气氛会比较好。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11

这一周,给初一上了两节新课《我们的远古祖先》、《原始的农耕生活》,感受比较深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总体来说,初一历史教学的内容还是比较简单,知识点的讲授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所以课堂的关键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并保持这份积极性到期末。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只有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才能调动他们的兴趣,比如说《我们的远古祖先》这课内容比较抽像,所以上课时候需要补充大量图片,让学生有直观感受。而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观察图片,想自己在图片中看到什么并得出结论,可以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看图和思考上。而且,我们提问,要尽量生活化,让学生有想象的空间,比如学生在想象“北京人生活的一天”这个问题时,就很积极主动。

第三、因为书本上的内容比较简单,所以上课时还可以补充一些课外的小知识,让学生学的有成就感。

第四、关于校本学案,发现如果学生能先把其中的自主预习部分做完,那上课的效果会好些。所以,我希望在课前,布置学生先自主预习,让他们也养成自己学习的好习惯。

这一周,给初二也上了两堂新课《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有以下几点感受:

第一、通过教学,发现初二近代史的内容还是比较多的,会容易出现一课时完成不了教学计划的状况,所以一定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抓重点,破难点,精讲,精炼。

第二、通过教学,发现初二的学生的爱国热情很高,他们对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很愤慨,这种情绪,有利于他们融入课堂,但需要加引导,让学生理智爱国。

第三、通过教学,发现初二的学生对于许多历史问题已经有自己的看法,只是思考的不深入,所以讲课时,可以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讲授历史问题思考的方法,引导其更加全面、深入的看问题。

第四、由于知识点比较多,在教学时,要多总结,讲一个知识点或一整节课都要对知识点回顾,总结,强调,发现用诗歌进行总结,可以让学生在无形中记住知识点!

第五、要让学生多参与课堂,比如设计情景对话,我在讲太平天国时用《太平风暴》这样的情景对话,让学生扮演,他们的积极性很高,或者让学生想象自己是历史人物,会怎样做这样的想象式问题,效果也比较好。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12

今天县教研室到我校进行视导,每科听两节课,我讲了一节,感觉非常一般。一堂课下来后,自己都不知讲了什么,小组怎么合作的都不清楚。觉得自己非常的失败。

讲完课后,高主任给我们做了点评。首先高主任指出了我们三位历史老师,说我们不积极没有一个人报名参加朝圣学社。确实我有点懒,没有多大的工作热情,对任何事都是得过且过,积极性不高,才使得小组合作不很到位。在合作的过程中还有点流于形式。高主任还指出要想搞好小组合作,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要经过好长时间,这期间还要相互学习,要经常听课,还要有好的小组评价机制。

通过这次讲课,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虽然小组合作有一定的成效,但还有差距,还需要继续努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向优秀教师学习,多听他们的课,端正教学态度,提高积极性,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以实现真正的小组合作。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13

七年级历史教学主要讲述是中国古代史的内容,时间间隔长,学生了解不多,尤其是其中一些古文材料,七年级学生的能力看不懂,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时候都是教师“一言堂”,这其中古人的思想问题的教学更是许多老师的难题,讲深了学生不易理解,讲浅了学生没有掌握。所以在教学思想问题时更需要教师灵活应用教材,结合背景材料,最好能应用计算机课件,积极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学习。我发现造成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动机和机会,学生的学习缺乏必要的成功激励;

(2)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缺少悬念和情景,没有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历史问题,让他们进行分析与探究;

(3)不能灵活使用教材,缺乏培养学生自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教学设计;

(4)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体现不够。

作为教育者应该掌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动向,学生的思维活动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在他们对所学内容兴趣不大时,尤其是心理感到负担,受到压抑时,便处于抑制状态。相反,热烈的学习氛围会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思维活动也会处于最佳状态,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将得到极为充分的激发。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

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师生对所教、所学的知识都会产生极大的热情和兴趣,而让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这一状态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的指导者,应当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巧妙新颖的教学设计,创设一些积极有效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扮演主角,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激活课堂气氛。因此教学效果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同以往的教学相比,这堂课最突出的特点是学生学习兴趣极强,在下课以后,学生都还在争论课堂上的问题,并且纷纷向我反映最喜欢上历史课,喜欢这样的教学模式,达到了新课改要求的让学生自我学习,进行探究式学习的目的,大大激发了学生在以后学习历史的兴趣。

很长时间以来,历史教学中就存在学生学习兴趣性的问题,事实上是我们被旧的教学模式所束缚,不敢创新,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不敢大胆开拓,没有认识要使学生能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关键就是要让他们有对学习的兴趣,如果在教学中没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无疑于使学生在成长中先行失败!现在的教改真是及时雨,把我的苦恼化解了。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14

日前,我在初一四班展示了一堂初一历史公开课。根据教学进度,内容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10课。课型是复习课。公开课虽然结束了,自己认为本堂课存在的一些问题,很有必要认真思考,分析原因,查找缺陷,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上一层楼。

这次公开课从定题到设计再到多媒体设计我准备了很久,也得到了历史教研组老师们的大力帮助。上完后,全组集中认真研讨、分析这节公开课,各位老师畅所欲言,无私地指出整堂课的不足与缺陷,提出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主要有:

1.缺乏互动。师生配合上比较平淡,没有充分调动学生整体积极性,或者由于学生有点紧张,整堂课的气氛不够活跃。

2.时间控制。整节课在时间把握上不是太理想,由于内容多,担心复习课无法完成,所以讲解语速、学生互动等环节上时间安排没有处理好,有待改善。

3.语言不精炼。可能是由于比较紧张,导致语速较快,语言有点拖泥带水,不够精炼。语言缺乏艺术,没有给课堂起到一个深化的作用,没有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展示起到促进作用。

除此之外,各位老师也提出了很多优点:带领学生全面、细致的将知识内容进行了复习巩固和有效练习,完成了复习课的目标。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将课本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容量扩大、形式灵活,做到了生动形象、讲解细致,并通过充分的练习让学生牢牢掌握了基础知识,培养了答题能力,不仅坚持了课堂的知识性、趣味性,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这次公开课,我获益良多。在今后的教学中,针对此次公开课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认真进行反思总结,汲取教训,加强学习锻炼,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15

受疫情的影响,今年的开学与以往稍有不同。经过一个假期的沉淀,在上好“开学第一课”后的同学们似乎已经快速地转变了自己的角色,调整好了学习状态,迎接新学期的挑战。而教师们也在假期钻研业务,提升教学能力,提前就绪,为开学第一课做充足的准备工作。

作为实验初一的历史老师,我本着认真备课,高效上课,做好新旧知识衔接的开学目标,有序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教学任务,现就其教学内容做出以下几点反思,以供时时警醒,改进自己的不足:

(一)教学设计

首先,在开学初,年级组即下发教学任务,要求务必做好新旧知识衔接的教学工作,在巩固复习好旧知识的前提基础之下,再进一步传授新的知识,做到稳扎稳打,循序渐进,为下一大周的教学做好铺垫。因此,开学前两天的历史教学我设计为“讲练”结合式的复习方法,让学生下课时做好新旧笔记的誊写和整理,再根据上课展示的思维导图,串联学过的知识,结合课堂演练的训练题目,扎实做好第一项教学任务。从随堂提问的过程中以及晚自习限时测的成绩来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材做了部分内容调整,有新增教学要点,也有删减冗杂材料,更多是将课程做了进一步合理化的调整。面对新课程标准的变化,我适当地调整了教学设计,重新修改了导学案的内容设置和环节布署,以学生和教学内容为导向,不断调整并细化学案内容,为课前教学做好充分的资料准备工作。比如七年级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程新增“王安石变法”一子目,对此,我将以往的“材料研读”环节重新调整为“目标导学”和“难点突破”两个环节,融合了知识、材料、研讨、提升四项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重难点知识。

(二)教学过程

一般情况下,四个班级的教学都能按照导学案设计的环节进行,但是因为每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和特点各不相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会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并对某些教学环节重点突出,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比如一班学生基础较差,会在知识细节上多做强调和训练,二班学生思维活跃,会可以训练历史思维的形成和解题方法的训练,三班基础扎实,但成绩不够突出,会刻意安排让学生自主总结的环节,而四班学生水平层次不齐,会综合使用以上几种方法,课上多提问容易走神的学生,最终实现综合提高年级各班成绩的目的。

(三)存在问题

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没有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的习惯。虽然新旧知识的衔接是开学最主要的教学任务,但因为课时的安排不统一,一、二班要比其他两个班级多出两个课时的时间。着对于前两个班级来讲,是非常有利于巩固和复习,有足够的时间做全面的复习,但剩下两个班因为没有多出的两个课时,只能利用自习和课下的空余时间整理复习,导致后两个班级在专题训练中所得成绩明显不如前两个班级高,并且在新知识衔接上页不够流畅和自如。但归根结底其实体现出的问题是学生学习自主性较差,没有及时巩固复习的意识,而且这一问题又直观体现在课前预习上。

缺乏课后练习,新学课程内容得不到及时的巩固,学生容易出现现学现忘的现象。虽然授课过程中有课堂训练这一环节,但简单的几道选择题根本无法全面覆盖一整节课所学的知识要点,如果课下再没有安排时间进行专题训练,那么,学生所学知识无法形成一个体系,容易出现知识漏洞。

学习心存疑惑不及时找老师解答,问题堆积如山,挫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再教学过程中是无法做到对每一位同学进行全方位辅导,而且学生不向老师反映自己的问题,教师是很难察觉学生的问题所在,要想有针对性地辅导每一位同学,就需要学生主动暴露出自己的问题,一再隐藏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影响到自己的学习态度和信心,最终导致成绩的下滑。

(四)改进措施

首先,教师要多关注不积极发言的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其次,课前、课中多提问一些小问题,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知识。再次,继续推行弹性作业,因材施教。最后,继续实施培优补弱计划,让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第五篇:初一历史教学反思

历史教学反思

本学期即将结束,回想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我感觉到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为此,我也思索过很多,范文之教学反思:初一历史教学反思。

作为历史老师要教给学生们什么,怎样教给他们?这两年来的教学工作告诉我,要让学生们学好你所教的学科,就得让他们对你所教的学科感兴趣。而在一中这块教学沃土上,语、数、外几乎站领了学生大部分时间,他们会对历史感兴趣吗?我该怎么做?一边教学、一边尝试、一边反思,使我逐渐领悟到,只有爱学生,并懂得怎样去爱,当他们愿意与你交流,喜欢听你讲课时,说明他们已经对你所教的科目感兴趣了。

仅仅是感兴趣还不够,为什么呢?因为,在中考这根指挥棒的牵引下,学生们的重心都是放在主课上,他们不会用更多的时间来背、默历史这门学科了。由此,我们也就能想到,在没有多的练习作业的情况下,没有被重视的学科,想有好的成绩,仅靠课堂上45分钟是不可能有好成绩出现的。

不管历史的前景与命运如何,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我会一如既往做好自己的教学本职工作,从点滴做起,上好每一节课。从课堂教学着手,强化课堂45分钟,注重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分析与讲解,让学生理解历史和了解历史,同时注重以考定教,强化知识点的识记及练习,巩固复习、督促到位,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向课堂要质量。在今后的历史教学工作中,我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做到多学习、多钻研。取他人之长,多听课,包括其它学科的,学习他们的长处,好的教学方法;吃透教材,把握重难点,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切实可行的教案。平时抓好培优转差,多鼓励,帮助他们理清知识点,让他们看到希望;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耐心的教给他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历史的机会。

下载初一历史教学反思(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一历史教学反思(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 关红梅 本学期我担任了初一6个班级的历史教学。三个月下来,有了点滴想法。我的想法或许还是比较稚嫩,但是成长总要经历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教学同样也不例外......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 [合集]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郑庄中学任佳本学期即将结束,回想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我感觉到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为此,我也思索过很多,初一历史教学反思。作为历史老师要教给学生们什么,怎......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 反思一:初一历史>教学反思本学期的初一历史教学,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针对初一学生学习历史的实际,本人主要从理清历史线索,讲清重难点,突破重特大历史事件,适当延......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大全

    ------王海红 作为历史老师我要教给孩子们什么,怎样教给他们?多年来的教学工作告诉我,要让孩子们学好你所教的学科,就得让他们对你所教的学科感兴趣。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

    初一历史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初一历史初一历史云浮市期末考试成绩已经公布,这次考试情况不理想。其中,全县单科前十名我科一个席位都没有争取到;另外,年级平均分比实验中学低1.7分。当看到这份成绩......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自己在教学理念上有了很大的转变。作为历史老师我要教给孩子们什么,怎样教给他们?这学期的教学工作告诉我,要让孩子们学好你所教的学......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 初一的历史课讲述的是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再加上初一学生算是真正意义上接触历史,所以相比较而言学生还是更容易对历史课产生兴趣。但是怎样才可以让历史吸引......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doc5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 ------王海红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