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论文《中国山水画欣赏》[模版]

时间:2019-05-13 09:45: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美术鉴赏论文《中国山水画欣赏》[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美术鉴赏论文《中国山水画欣赏》[模版]》。

第一篇:美术鉴赏论文《中国山水画欣赏》[模版]

美 术

学院:文法学院 姓名:赵骊珠 联系方式:***

鉴 赏

班级:118612 学号:1108195066

一、中国山水画技法简介

山水画技法为中国山水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绘画技法表达了画家不同的性格,绘画时的心情及创作背景等。简明扼要地介绍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技法,有助于激发业余或专业山水画鉴赏者的兴趣以及加深其对绘画作品的理解。下面将简要地介绍几种山水画的技法。

(一)用墨方面

1、泼墨法,顾名思义,是指落笔大胆、点画淋漓、水墨浑融、气势磅礴的写意画法。而要使用这类技法,毛笔要大一些。用饱含水的笔头,蘸上浓淡得宜的墨汁,大胆落笔,点拓出所画物体的轮廓。

2、积墨法,即层层加墨。这种墨法一般由淡开始,待第一次墨迹稍干,再画第二次第三次,可以反复皴擦点染许多次,甚至上了颜色后还可再皴、再勾、画足为止,使物象具有苍辣厚重的立体感与质感。用积墨法,行笔要灵活,无论用中锋还是侧锋,笔线都应参差交错,聚散得宜,切忌堆叠死板。要注意第一次墨色与第二次墨色之间的差别,色度的浓淡相差略大一些,才能看得出笔痕,不至于到干后成了糊涂的一片。用得好的积墨法始终保持墨的光泽,积墨愈多,光彩愈足;如果干后出现灰色的死墨,积墨法就失败了。成功的关键决定于笔法,笔笔有力,行笔有度,墨色才能有神彩。总之,积墨法既要浑然一体,又要有笔迹可寻。2

3、破墨法,指作画时,当前一墨迹未干之际,又画上另一墨色,以求得水墨浓淡相互渗透掩映的效果。而中国著名画家齐白石在画虾的头和胸的时候就经常使用该种技法以表现虾的透明感。

(二)用笔方面

1、要自然有力,切忌呆滞。

2、要变化而有联系,要将粗、细、浓、淡、长、短、横、直、干、湿、轻、重根据物象参差需用,既有变化,还要互相联系。

3、要苍老而滋润,苍老就显出含蓄的笔力,用笔光滑就显得雅嫩,过于苍老亦易枯燥,故须在苍老中滋润,也就是干湿并用。

4、要松灵而凝炼,松灵比自然更进一步,要活泼轻松有生趣,切忌油滑、轻浮,轻松之中要有重厚,凝练是一笔画去到尽端有回锋。

5、要刚柔相济,即在轻柔中有骨力。所谓“线棉裹铁”才能稳厚,刚健的锋中要参以巧运,“扛鼎中有妩媚。”故一笔中要能刚健婀娜兼有之。

6、要巧拙互用,用笔朴质显得老实,故要在巧笔中夹几笔拙,在拙笔中夹几笔巧,应巧拙互用,方为得法。

二、山水画常选对象的画法

(一)山石

(1)石是山的局部;画石是画山的第一部,所谓“石分三面”就是要表现出山的凹秃凸阴阳,画出石块的立体感。画石的步骤,大致可分成钩、皴(擦)、染、点,或再增加提的程序。钩是用中峰或侧峰画石块的轮廓,确定其形状,钩的线条可依石的特征灵活运用。皴是依山石的纹理以各种线条(或点)画出石头的质感或立体感,也可酌情用偏锋(笔腹)乾笔擦以加强其凹凸或质感量。染是以淡墨大笔湿画石之暗面,待淡墨乾后再做第二次、第三次的渲染,直到感觉充分为止。点是用浓墨或焦浓加苔点,若墨色的浓度够了就算完成,若嫌不足,可用浓墨或焦墨依原有的钩、皴再提一次;提的线条并非依样重描,而要略相错开。先以教淡的墨钩或皴,后以浓墨提,可救可改,且提后较为浑厚,富有变化。

(二)树木

树木是山水画学习的必修课,凡画山水者少不了要穿插些树木,以提高山水画的美感和质量。古人画山水画是先画树而后画山,树木围绕在山石中、河流边、暴布之间穿插,使得山水画美丽迷人,似如仙境。古人有“树分四枝”之说。意思是指画树要四面出枝,才能表现出一棵树的立体感。再则,画树枝要注意取舍、概括,以达到简化,同时在画面的树干时,多用浓墨,画后面的枝干时,多用淡墨来表现,使其具有远近关系和层次。古人经过长期的观察、提炼,把各种树木的种类和各种树枝的生长规律和形态概括为两种基本形态。即:“鹿角法”和“蟹爪法”。鹿角法:枝条上挺如鹿角状,两枝交接处的内角多为锐角,也有成钝角的,但不宜取直角,因直角太呆板。蟹爪法:枝条下屈,如蟹爪。(枣、柿等树,大体属于这一类。)

(三)树叶

树叶的表现法虽很多,但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即:点染法和双勾法。(1)点染法:

①胡椒法:为密集的圆形小点。最好用微秃的毛笔画,落笔时笔锋直擢纸面,有节奏地点下去。注意墨色的浓淡变化。

②梅花点与鼠足点:由五点聚成一个小单位,其形状如梅花和鼠足,然后由许多小单位交错排列而成。梅花点下笔重;收笔轻;鼠足点下笔轻,收笔重。

③松叶点:松叶又叫松针,由八、九笔或更多的笔画组成上仰的扇形,一般由中间一笔画起,先左后右,每个小单位参差交叠构成一大片树叶。

④介字点与个字点:叶形下垂,每个小单位形如“介”字或“个”字。要注意参差交叠与浓淡变化。

(2)双勾法:

双勾法,就是用勾线的方法画树叶。其组织排列规律也与点染法相似。根据树叶的形状特征,可采用象征形的。如:三角形、圆形、菱形等。也可采用写实形的,如实的勾勒描绘树叶的形状。如梧桐叶、槐叶、棕叶等.三、名画赏析佳作

粗略了解了大致的中国山水技法与所选对象的画法,但是这还是不足的,想要进一步掌握欣赏中国山水画的方法,最有效的一步便是尝试着自己写一些赏析性的文章。下面列举一篇同学对唐代马远作品的赏析为例作为本篇论文的收笔。

马远 南宋画家。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治今山西永济西),生长钱塘(今浙江杭州),曾祖贲、祖兴祖、父世荣、伯父公显、兄逵,均曾任画院画家。远承家学,光宗、宁宗时(1190-1224)历任画院待诏。擅画山水,取法李唐,而能自出新意,下笔遒劲严整,设色清润。所画山石,以带水笔作大斧劈皴,方硬有棱角;写树叶有夹笔,树干用焦墨,多横斜曲折之态;所绘楼阁,大都运用界尺,而加以衬染,多作“一角”、“半边”之景。时人以其构图别具一格,称其为“马一角”(后人或以为此系为南宋偏安写照)。又工画水,兼精人物、花鸟。后人将其与夏圭并称“马夏”,又与李唐、刘松年合称“南宋四家”。

马远的独创性风格首先体现在山水画方面,一般认为,他在绘画上取得的成就也以山水画为最高。马远山水源出李唐,从他早年作品《春游赋诗图》可以看出和李唐《江山小景图》卷有一脉相通之处,但已显示出马远的匠心:在局部取景中,上画根,下画梢,比李唐更进一步,后来,马远很快形成了自己的面貌。在构图方面,李唐、马远虽然都是局部取景,但总体来说,马远更为简约、概括,画面烘托的气氛和表现的意境更具特色。马远绘画常把主景置于一隅,其余则用渲染手法逐渐淡化为朦胧的远树水脚、烟岚雾雨,并通过指点眺望的人物把观赏者的注意力引向旷远的空间,勾起人们无限遐思。明代曹昭在《格古要论》中说马远作品是“全境不多,其小幅,或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此边角之景也。”确实比较恰当地描述了马远的山水画构 图特点。五代、北宋荆浩、关仝以来的山水画,常作全景式的大山大水,布局以近、中、远景层层重叠,常要求远景也清楚写实。马远的画却无中景,远近直接对立。近景以胸中丘壑驾驭画面,或山之一角,或水之一涯;远景则减到不能再减,画面上常留出大片空白,以表示空旷渺远的气氛。这在中国画构图上是新的创造,似虚而实,虚中有实,如司空图论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雪景》卷便是这种构图的典型范例。此图由四段横幅集合成一卷,写阴霾天色中江上雪景,皆取“边角”之景,简赅传神。第一段,画面集中在左下角,右端仅伸出一带孤丘,细长如一白练。左端相叠两座雪山,山右侧一群建筑物中高耸着一座殿阁,青松等绕于四周。建筑物上面覆盖厚厚的积雪,下衬树叶极浓重。对比之下,空旷处愈显空旷。整个画面给人以荒凉幽寂的感觉。第二段,仅在画面上端偏右部分,用方直的线条勾出重重叠叠隐约可见的山岭,如露在水面的一线鱼背。山峰上稀疏地点着几株小松。山峰之下皆隐于氤氲迷雾之中,水天山雾一色,尤如混化的世界。画的左下角寥寥几笔勾出一叶小舟,二人拨桨,舟前仅三道波纹,舟后拖出一条水浪。全图着墨处不到画面的十分之一。第三四段亦极简练空寂。此卷以少胜多,所谓“清古数笔而神致完备”,充分体现了南宋画的艺术特色。

马远也有一些表现“全境”的作品,描绘的景物也很丰富,但在构图设想上和南宋以前的山水画却有不同,打破了传统的鸟瞰式俯视法,改用平视和近视、远视来取景,多用烟云遮断为前后数层,不作实满之景,使远景清淡旷远,近景凝重精整,对比强烈,暗衬出无限广阔的空间。如他的中年力作《踏歌图》,画面中间是一片云烟,云烟上部左半高峰直耸,似剑插空。偏中,云层上一片树林映出楼台殿阁。偏右的远处亦画两高峰,和左两高峰相对。画面下部左边两大巨石,右边一株疏柳。烟云掩映中,显示出辽阔的空间和光的感觉。再下面一条大道横穿左右,道上有老农、妇人、稚童共六人,或连臂踏歌,或回首观望,互相呼应,点出主题。全幅构图洗练,以风景为主,人物为辅,对大自然复杂的形态进行了巧妙的剪裁,把观者导入了深远渺茫、意蕴悠远的世界。

马远的作品中,我个人最喜欢《对月图》,这副作品就是对所谓“马一角”的最好体现,也就是前面提到的他作品的第3个特色。“马一角”是说马远的山水构图,常以山之一角,水之一涯为背景。马远的这种构图对中国后来的绘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何构图会影响人们审美趣味。到了近现代,构图更成为了摄影作品优劣的一个评判标准,我们现在衡量一张照片的好坏,首先就要看构图。

明代曹昭在《格古要论》中写到:其小幅或翘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月下孤舟,而一人独坐,皆边角之景也。

他的这段话几近白话,意思非常好懂,前半部分说的就是“马一角”,后半部分其实意思是,马远的作品开始强调近景和远景的对比,从而使画面更有层次感和深度感。这在我们今天看来十分简单,但是这却是视觉方式的一次革命,是绘画发展的内在规律,你去看西方,也和我们中国一样。

两宋的宫廷绘画的写实已经达到了中国绘画历史的颠峰,中西绘画写实的根本不同概括起来就一句话:中国传统技法中没有光影关系和透视关系。我们随意翻出一幅风景油画和山水国画比较就能很直接的看出来:中国古代的写实从来不考虑形成物象的光来自何方,也不需要画出物体周围的阴影。这就是为什么学油画的人总要从素描开始,对着一对静物,找阴影,找高光点,而学国画的人就不要这个过程,而是直接从模仿开始,边模仿边体会。

参考文献:

(一)《中国山水画技法》,白雪石,中国美术出版社,2008-12版

(二)山水画名家技法图库 卢辅圣 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06版

(三)中国画山水(1-10级)徐建明 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07版

(四)中国山水画教程 杜伯仲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02版

(五)学画宋画:山水小品 李旭飞 天津杨柳青画社,2011-01版

(六)山水画,费明华,古吴轩出版社,2007-08版

第二篇:怎样欣赏中国山水画

怎样欣赏中国山水画

1.注意欣赏作品的气韵美

中国山水画很讲究整体气势,用美术术语来说就是先体味其“神韵”,或者“神似”,然后再看它的笔墨趣味,构图、着色、笔力等。最后才看它的造型,即像不像或“形似”。由此,神韵美是一种高级的审美享受,也是中国画追求的目标。

2.注意欣赏作品的意境美

中国山水画讲究写意,讲究气韵生动,天人合一。所以,欣赏山水画,只注意作品的笔法、墨法、章法及色彩是不够的,除此之外,人们还要注意欣赏作品的形式美、色彩美,甚至充满着节奏美、旋律美。其结构是开放的、自由的、无拘无束的,这正是她博大、充满生机活力的原因。

3.注意欣赏作品的笔墨美

山水画同人物画不一样。人物画讲究用笔精确,细腻传神,他的束缚很大,而山水画特别是写意山水画追求的是笔墨自由、奔放、无拘无束和激情宣泄,讲究用笔用墨、讲究皴法、讲究急缓顿错,讲究一波三折、讲究韵味,就像音乐的旋律、舞蹈的节奏。其实艺术的高境界是相同的。

4.注意欣赏作品的诗合美

许多的中国山水画,都附带着诗词在其中,其珠帘合璧,诗情画意,也是人们审美享受的一大方面。例如,郑板桥善画竹,再配上一首七律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其意境真是美极了!

第三篇: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欣赏

(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

第1课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名山大川各具特色,山水画的根源,便来自我们内心对自然山水的感悟。山水画以描绘自然界山水景色为主体,它不仅是对自然风光的描摹,也是画家精神的诉求与流露。

徐复观先生在《中国艺术精神》中写道:“既可赋予自然以人格化,亦可赋予人格以自然化”,山水画的造境主旨是围绕着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写照和表现万物与内心世界的合一。

本课重在感受中国山水画情景交融的意境,精选的十五幅作品均为中国历代山水画名家之作。分别以“高山仰止、水色空濛、寄情山水、沧海桑田、江山多娇”为标题,从山水画的文化背景,山水画的笔墨、章法、意境、设色,山水画的风格流派、代表画家等方面予以介绍。让学生在欣赏、比较、分析的过程中,了解山水画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感受和体会中国山水画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

课时建议:2~3课时。

本课知识点、结构(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

第1课

山水画欣赏

《辋川图》 王维(唐代)(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

第1课

《早春图》 郭熙(北宋)(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

第1课

《万壑争流图》 文徵明(明代)

《蜀江舟中所见》 黄宾虹(近代)(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

第1课

《匡庐图》 荆浩(五代)

《关山行旅图》 关仝(五代)(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

第1课

《曙光顶看始信峰》 刘海粟

《桃源仙境图》 仇英(明代)(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

第1课

《踏歌图》 马远(南宋)

《溪山渔艇图》 吴伟(明代)(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

第1课

《落霞孤鹜图》 唐寅(明代)

《庐山高图》 沈周(明代)(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

第1课

《秋兴八景图》 董其昌(明代)

《千里江山图卷》局部(4幅)王希孟(北宋)

第四篇:美术鉴赏论文

浅谈中外艺术作品中艺术与美的关系

摘要:古今中外艺术作品数不胜数,有的艺术作品很容易被大众所接受,但还有一些艺术作品,由于所表达的内容太过于个性而不被大众所接受,那是因为人们不觉得它美。由此,我们就会产生疑问,是不是所有的艺术都美,那不美的能不能算是艺术。关键词:艺术作品;艺术;美

要讨论艺术与美的关系,首先需要分别讨论什么是艺术,什么是美。

艺术具有社会本质、认识本质和审美本质。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艺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康德就曾把艺术看作是一种天才的表现。另外,席勒和斯宾塞等人认为艺术是游戏的产物,来自过剩的精力而不带功利性。近年来,我国理论界不断有人重复列夫·托尔斯泰和克莱夫·贝尔等西方理论家的说法,艺术不是认识或主要不是认识,是情感的传达和心理功能的表现;或认为艺术就是单独的形式构成等。

对于美是什么的探讨,中国与西方的观点是不同的。在西方,美学研究的历史是源远流长的。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但归纳起来,不外乎这样两种意见:一种是从精神世界去探讨美的本质,把美本质最终归结为绝对理念、绝对精神,或主观意识、审美感受,从哲学的根本问题上颠倒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这条途径,显然是唯心主义的。另一种是从客观世界的自然事物出发探索美的本质,把美本质最终归结为自然事物本身的某种感情特征和属性。这一思维路线肯定美在生活或美在客观事物本身,有其正确的一面,但由于它们一般都离开了人的社会存在,不懂得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不能从主客体在实践中的辩证关系来探讨美的本质,带有明显的直观的缺陷,这条途径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即机械唯物主义或旧唯物主义的。

中国的美学思想同样是源源流长的。在中国历史上,不但许多哲学家的著作中都有美学思想,而且在历史历代著名的诗人、画家、戏剧家、音乐家、书法家„„所留下的诗文理论、绘画理论、戏剧理论、音乐理论、书法理论中,也包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往往还是美学思想史中的精华部分。但中国与西方美学史关于本质的探讨有很大的不同。首先表现在,历史美学史在探讨美本质时,直接与世界观联系起来;而中国则与世界观的联系不那么直接和紧密。其次,中国美学史上许多美学范畴,如气韵、风骨、妙悟、神韵、境界等等,是西方美学史上闻所未闻的。这些美学范畴虽然有许多辩证法思想,丰富了对美本质的研究,但由于个人的解释不同,显得比较零碎、杂乱,不如西方的某些美学专著写得系统、明晰。

艺术既能根据美的现实而创造艺术美,也能根据丑的现实而反映现实丑,并且通过审美创造使现实丑转化为艺术美。例如一个出卖肉体的妓女,在她年老的时候,原先那丰满、富于曲线和青春魅力的人体的美消失了,变得畸形、驼背、形同枯槁。在现实中,这样的人体显然是丑陋的。但在罗丹的雕刻名作《老妓》中,现实的丑神奇地化成了艺术的美。罗丹自己在解释这个问题时说:“平时的人以为凡是在现实中认为丑的,就不是艺术的材料——他们想禁止我们表现自然中使他们感到不愉快的和触犯他们的东西。这是他们的大错误。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谓‘丑’,在艺术中能变成非常美。”

由此可见,不是每件艺术作品看起来都美,但每件艺术作品都具有艺术美。艺术美指的是艺术作品的美,是由创作主体的审美认识而产生、“按照美的规律”并为着美的目的而创造的事物的美。让我们学会去欣赏艺术作品的艺术美,而不是只从表面观看其是美还是丑。

第五篇:美术鉴赏论文

美术鉴赏论文

———《清明上河图》

摘要:《清明上河图》乃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是北宋风俗画作品,该画卷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全图可分为三个段落,展开图,首先看到的是汴京郊外的景物。中段主要描绘的是上土桥及大汴河两岸的繁忙景象。后段则描绘了汴京市区的街景。人物大不足3厘米,小者如豆粒,仔细品察,个个形神毕备,毫纤俱现,极富情趣。该画内容丰富,结构严谨,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分明,在技法上,大手笔与精细的手笔相结合,善于选择那些既具有形象性和富于诗情画意,又具本质特征的事物、场面及情节加以表现。写了北宋都城东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描绘了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的景象。

关键词: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具有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作者张择端通过对清明节日 北宁都城汴梁和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两岸各阶层人物活动情景的描绘,集中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一些侧面。《清 明上河图》这一不朽杰作,无论从绘画艺术价值或从历史价值而言,皆堪称国之瑰宝。《清明上河图》长525厘米,宽25.5厘米,其中计有人物684个,牲畜96头,房舍122座,轿子8顶,舟船25只,树木124棵。《清明上河 图》画卷,北宋风俗画作品。传世名作、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艺术水平高超,而且围绕着它还流传下来许多有趣的故 事。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 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 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全图分为三个段落。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 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扁舟。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 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使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 骑马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 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 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还有王家纸马店,是扫墓卖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 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还有几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地象在大声吆喝着什么。船里船外 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着。桥上的人,也伸头探脑地在为过船的紧张情景捏了一把汗。这里是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名副其实地是一个水陆 交通的会合点。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 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 “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座轿子的大家 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 所不备。交通运载工具:有轿子、骆驼、牛马车、人力车,有太平车、平头车,形形色色,样样俱全。绘色绘形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总计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 五、六十匹,车、桥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整幅画面上的景观从城郊一直到城内最热闹的街市,全画的房屋和树木繁多姑且不说,仅仅以描绘的人物而言,就有五百多个(查资料得知),他们中间有农民、船夫、商人、小贩、知识分子、和尚、算命先生......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形形色色,这些充分显示了当时生活的繁荣,可见,作画者是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和高度的生活观察能力的人,才可以创作出这样一件超现实主义的伟大杰作。实际上,画家不仅仅是详实而又真实地描绘了京城主要河流两岸的节日风光,而且运用了高超的艺术手法,发掘和表现了生活中的戏剧和诗,也突出地表现在对汴河中的大船通过虹桥时的戏剧性的描绘,以及对市民生活的富有诗情画意的赞美。所以,它不是单纯的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先 看对汴河中大船通过虹桥时的描绘,就是整个画卷中最为精彩的一段,也是全画的高潮。当满载货物的大船准备穿过桥洞时,一个惊险的戏剧性场面就开始了,船顶 上的船夫,急急忙忙放下桅杆,但是有些困难,所以看得出面部表情很紧张,显出呼喊纷扰之状;与此同时,甲板上的许多船夫,有的在船舷两侧使劲撑篙,有的用 长杆顶住桥洞的顶端,以防冲撞;还有人从桥上抛下绳索,以便挽住那支船,使它平稳地穿过桥洞;此外,邻近的一些大型船只和大桥上的好些人,也在一旁指指点 点地帮忙助力。总之,从不同的角度,参加到这场紧张而富于戏剧性的同激流搏斗的斗争场面中去。画面是那样逼真,仿佛有喧哗之声从画面传来。画家通过这段精 彩的描写,使整个画卷再次形成了一个热闹而紧张的高潮,避免了平铺直叙。同时,也是发掘和表现现实生活的戏剧和诗句,把平凡的生活变成了动人的艺术。桥 面上的热闹场面,也是同样耐人寻味的。熙熙攘攘的行人,桥栏杆两边的售货的小商,凭栏闲眺的市民,使桥面显得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好像由于人多口杂吧,一些小小的纷扰发 生了,骑马的和一抬乘轿的迎面而来,眼看就会撞车了,幸好骑马人急中生智,连忙把马头揪住,那匹马聚然一惊,头向下冲,才避免了一场交通事故。可是它影响 到的前面的小毛驴,吓得跳了起来,又联动惊动了凭栏眺望的人们,打断了他们的闲情雅致,不得不回过头来把那小毛驴赶到了桥中间去。你看,这些细节的描写不 尽丰富了生活的情趣,而且,也反应了画家对新城市的世俗生活的莫大兴趣。从这个角度上看,《清明上河图》具有市民文艺的特点,是反应市民阶层生活的伟大诗 篇。它的艺术构思,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绘画方面的重要特点,它不是像西洋画一样,把视点固定于一定的位置上,而是采取“移动透视”或者“散透视”、“不定透视”的 手法来处理构图方式,这种手法更具有灵动性。比如,虹桥上下,既画桥下,有画桥上,室内室外面面俱到。画家的观察和表现物象的能力和技巧,实在是惊人的,它跳出焦点透视的局限,根据主题的要求和艺术的规律,虚实、节奏巧妙组织画面,并按 照图画的需要,延长或者缩短上下上下左右的距离,更好地表现了画家的创作意图。此外,它也将其广阔的生活画面活壮丽的山河景象,有头有尾地表现出来,充分 地体现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魅力。

下载美术鉴赏论文《中国山水画欣赏》[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美术鉴赏论文《中国山水画欣赏》[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术鉴赏》论文

    《美术鉴赏》 经过一学期《美术鉴赏》课的学习,欣赏到了许多东西方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绘画风格,对东西方美术的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从中感受到了东西方艺术的特点与异同。......

    美术鉴赏论文

    美术鉴赏心得体会 经过这一学期的相处和学习,在美术方面,我也略有所知,了解了美术的发展史。同时知道了许多美术方面的伟大的作家,以及他们不为人知的艰难创作历程。 美术鉴赏课......

    美术鉴赏论文

    美术鉴赏心得体会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本学期通过对美术鉴赏的学习,我对美术的认识和感悟又加深了一层。美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美术同其他的更高的......

    美术鉴赏论文

    风光旖旎的中国茶山竹海 电影精彩画面重现: 十面埋伏电影讲述了唐朝官府捕快与江湖门派飞刀门之间一场惊险刺激、扑朔迷离的追捕与反追捕的故事。而最经典的莫过于竹林打斗这......

    美术鉴赏论文

    美术鉴赏论文 班级:11经管(4)班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写作时间:2013年6月6 日美术鉴赏论文 摘要:中国画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审美情趣,体现了古人对......

    美术鉴赏论文

    姓 名 *** 学 号 ********** 所在院校 ******* 所学专业 ******* 所在班级 ******************** 日 期 ********************* 簪 花 仕 女 图 ——回首千年的美丽 摘要......

    美术鉴赏论文[模版]

    中国山水画艺术鉴赏 姓 名:弓占伟 系 别:材料工程系 班 级:模具设计与制造103 学 号:101304303 指导老师:王云英 2011年11月29日 中国山水画艺术鉴赏 摘要:东西方艺术泾渭......

    美术鉴赏论文

    1、欣赏以线造型的中外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对“线”这一艺术形式的审美能力。 线条是美术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是构成视觉艺术形象的一种基本因素,无论平面的还是立体的作品;不论是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