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诗歌鉴赏

时间:2019-05-13 09:48: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席慕蓉诗歌鉴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席慕蓉诗歌鉴赏》。

第一篇:席慕蓉诗歌鉴赏

读书报告

——席慕容的诗

汉教3班

冯晓玲

20100511472 摘要:席慕容七十年代在台湾诗坛崛起的一个新诗人,她的诗歌作品自出版以来大受欢迎,尤其是在广大的年轻人中更是掀起了经久不衰的“席慕容热”。席慕容的诗歌多写爱情、乡愁、时光生命的主题,语调温柔哀婉,风格多写甜蜜的忧愁,但是又不因事物的不可改变而变得消极沉沦,有着女性特有的细腻。

关键词:席慕容;诗歌;青春;内容风格;

认识席慕容,源于她的诗,缠绵悱恻、哀婉美丽,打动人心。不得不说,席慕容是一个擅长写情的高手,她的诗总是能够引起很多人源自内心深处的感动,以女性特有的温柔细腻,体验着生命中的温存。我也很喜欢席慕容的诗,经常感动于其中美妙动人的故事,不止爱情,还有青春。

席慕容写的诗大多归为三类,爱情、乡情、时光。在这些诗里面,我最爱的还是有关爱情和时光的句子,毕竟现在我还体会不到思乡是一种什么样强烈的感觉,而青春和爱情,却正是我们这个年纪所特有的白日梦。

那就先来说说情诗。在席慕容的作品中,很多都是关于爱情的写作,读完她的诗集,你会发现作者好像是个爱情的绝对信仰和崇拜者,她倡导真爱和纯爱,即使没有长相厮守,没有天长地久,只要有爱情的种子在心里边发芽,那么她就是矢志不渝忠贞不移的爱情,漫溢着缠绵悱恻、哀思美丽。而在席慕容所有的诗作里,《一棵开花的树》受到很多人喜爱,也曾经真真切切的感动过我。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的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当你走近时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而当你终于无视的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

只是百字,却以千言。凄美的爱情故事油然纸上,跃于心中,勾引得泪腺蠢蠢欲动。为了能在我最美丽的时刻遇见你,我向佛虔诚的祈求了五百年,五百年的夙愿,五百年的痴痴等待,最后,佛成全了我,他把我变成了一棵树,长在了你必经的路旁,我尽力的展现出自己最美的样子,满怀期待的想要与你相遇,是不是我这五百年的等待就会有所回应?是不是我们的尘缘即将展开?然而,你终于无视的走过,你没有看见我的等待,我的爱情,甚至,你没有看见在你路旁的我的存在,心,也因此碎了。

凄婉的故事,别样的感触,一股忧伤的情绪百转千回的浸润笼罩于每一个字里行间。席慕容的爱情就是这样的爱情,有时甚至是称不上爱情的爱情,没有两人刻骨铭心的相爱,有的只是一个女子的单相思和独自等待,就像是一出自编自演的戏剧,没有对手,没有看客,只是自己的独自欢喜或落泪,这样的真心付出,不被任何人所知晓。但是在这之中,却从来没有仇恨,没有抱怨,这也是席慕容诗歌所表现的一大特色,当错过的错过了,失去的失去了,有的也只是淡淡的惆怅,不管是最后得到,抑或失去,只要经历过的,就是人生。诗人对于爱情的定义不局限于时间,也无关于空间,而只是淡淡的一瞬所绽放出的光华,“假如我来世上一遭/只为与你相聚一次/只为了亿万光年里的那一刹那/·那么就让一切该发生的/都在瞬间出现吧”。这是《抉择》里的一部分,表现的也是无怨无悔的爱情,无怨无悔的人生,当然,还有无怨无悔的青春。

《无怨的青春》,这也是席慕容发表的一部诗集,正如诗名,表现的是作者无怨无悔的青春感受,里面包含很多作者对于时光的描述,对于生命的思考和感受。和爱情诗一样,这里面也充满了淳朴感伤的格调,如《青春之一》里就写到: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麽样的一个开始/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含著泪 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青春是什么?懵懂年少,大好年华,可以无忧无虑的猖狂,肆无忌惮的放肆,开心的笑,放声的哭,饱含热情,拥有梦想,对未来充满了希望。青春就应该是这样的充实而美好,溢满苦乐忧愁和奋斗。然而,就是在这体味奋斗的过程中,我们却往往忘记了时光本身,忽略了青春,忽然的忘记了是怎样一个开始。青春流逝太快,还没来得及好好的感受,年轻的你就如云影掠过,回头再看来时路,再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忽然发现自己已经历了青春,那个时光也已过去,曾经错过了的,淡忘了的好多东西都一起涌上心头。眼泪流过,多想抓住时光,把他扣留,留下青春的美好,挣脱时空的束缚,然而,青春已不再,即使伤感,却也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过仓促的书。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多么的抒情而又无奈,这是一种伤感,亦是一种怀恋,却无怨。

这就是席慕容的诗,淡泊悠远,直指人心,总是能触碰到心里面最为柔软的那一个角落,她以女性特有的温柔细腻表达爱情,描述时光,更以一个画家的视角构图写作,使作品充满了画面感,充满了诗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这种宁静悠远、若有似无的气质。不仅是如诗如画,席慕容的诗还像一本本经书,充满了禅意,在唤醒人们回忆和向往的同时,也引起人们深邃的思索。“生命原是要/不断的受伤和不断的复原/世界仍然是一个在温柔的等待着我成熟的果园”,在这样淡淡的文字中,蕴含的是一种哲理的思考,一种禅意。她的诗作大多都有这么一种韵味,好像是经过禅宗哲学与美学的净化,不食人间烟火,禅意盎然。

现在,我仍然在读席慕容的诗,在青春的年纪里,体会青春的甜蜜的忧愁,也让我更加的珍惜青春。华兹华斯说,诗是一切情感的自然流露,席慕容的诗歌就是我们这一代人所青睐的自然声音,表达的是我们对于初心的渴望,我想,这或许也就是她的诗歌如此受年轻人欢迎的原因。

第二篇:台湾女诗人席慕蓉诗歌解读

台湾女诗人席慕蓉诗歌解读

八十年代中后期,中国诗坛曾出现了一个令人兴奋同时也令人费解的有趣现象,那就是在中国大陆迅速掀起了一阵“席慕蓉热”的旋风,其席卷诗坛的速度之快、之广,令许多诗歌批评家目瞪口呆并叹为观止。由广东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席慕蓉三本诗集《七星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分别连印了十五次,共销售120万册。这三本诗集的印数在当时创下了中国出版史上的奇迹,甚至连风靡一时的金庸、梁羽生等人的新武侠小说也为之大跌眼镜。尽管诗坛对这一种神奇的现象毁誉参半,但无数少男少女争相购买并传抄的那为之狂热的举动却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她的诗歌会受到如此广泛的欢迎,著名诗评家杨光治先生在《神奇的“席慕蓉现象”及其启示》(原载于《诗歌报》总第124期)一文中作了中肯又准确的评价: 她的诗,不具备某些评论家所倡导的一首诗就是“一支枪或一门炮,一粒子弹或一箱炸药”的革命功能,也不是“从阶级斗争的深度去进行诗作的立意”的产物。

她的诗,没有贯注什么“反理性”、“反情绪”、“反思维”的生命意识,也不是“反文化”、“反语言”的先锋作品。

她的诗,不像“极端丰满的黑洞”那样令人感到神秘莫测,也不是“青春全方位的喧哗骚动”那样使人热血沸腾。

她的诗,就像她的名字那样,是一条江河,泛着清丽的旋律,闪着悦目的波光,带着对爱的追求、青春年华的惆怅和沉重的乡愁等最可贵的人生情味,自然地流动,流到读者的心中,荡漾着众多心弦而产生共振、共鸣。

时过境迁,在10多年后的今天,当年迷恋席慕蓉诗歌的少男少女已过而立之年,80年代出生的新生代对席慕蓉这一名字已感到陌生,因为他们所推崇的网络时代的爱情早已淡离疏远了席慕蓉笔下的古典诗意。重新捡读《七里香》、《无怨的青春》这些纸页微黄的小册子,心中感慨真是万千。

一、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古今中外的文学艺术史上往往出现这样一些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有许多的作家、艺术家原本的职业与文学无关,涉足文学纯属偶然,有谁知道,博乐赫斯原本只是一个瞎了一只眼睛的图书馆管理员,马克·吐温仅仅是一个水手,艾青、冯骥才原本是一个画家。女诗人席慕蓉也是这样,这位十四岁进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后又入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和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毕业后任职于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教授的女画家,初时作诗只是记录下自己的一段心绪和情感历程,本无意于作诗人,却又在漫不经心之余风靡了台湾,震荡了大陆。女诗人成名之时,已过不惑之年,以这样不算年轻的生理和心理年龄却写出如此青春心态的诗句不能不使人感到新奇和讶异,读她的诗一如读琼瑶的言情小说,无论是清丽的诗风,还是那美丽的名字,没有人怀疑她们应该是纯情浪漫的少女,而事实恰恰相反。

席慕蓉的诗从内容上看大体分为三类:对青春的咏叹与感怀、对爱情的执著与歌唱、对故乡的追寻与呼唤。无论是写青春,还是写爱情和乡愁都始终围绕着一个“爱”字,抒写出她的人生态度。换而言之,青春、爱情、乡情始终是她歌唱的主旋律,是她诗歌的总体基调。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从少年、青年、中年到老年,如同一条岁月的长河,岁月之河的浪花从热烈跳跃、宁静舒缓到枯涸消失,而在这生命的流程中,最最美丽的生命时光无疑是青春。青春的内容太多、太复杂、太伤心也太肤浅,也唯其丰富与肤浅才最值得令走过青春年华的人去回味和琢磨。在席慕蓉的作品中,对青春的咏叹与感怀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内容。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在绿树白花的篱前/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而沧桑的二十年后/我们的魂魂却夜夜归来/微风拂过时/便化着满园的郁香

这首题为《七里香》的诗作是诗人写作生涯中的第一首作品,这首作品同时也表明了诗人写作时的真实心态:追忆二十年前的青春往事。诗人要急于告诉读者的是什么呢?她用溪水渴望海洋、浪潮渴望土地的意象,暗示着诗人要回到青春岁月,回到“绿树白花的篱前”,与青春的伙伴、朋友相互挥手道别,各自踏上人生的漫漫征途。尽管岁月不再,但青春的“魂魄却夜夜归来”,在梦境里低吟浅唱,散发着青春特有的芬芳。

从幼稚烂漫的少年时代一步一步走向成熟,是青春这本书中的一张扉页,少年时代无疑是对人生怀着一份憧憬的,并且是在对未来的憧憬中匆匆地走过青春。诗人的《成熟》一诗为我们真实地记下了这一段青春历程:

童年的梦幻裉色了/不再是只愿做一只/长了翅膀的小精灵/有月亮的晚上/倚在窗前的/是渐呈修长的双手/将火热的颊贴在石栏上/在古长青藤的荫里/有萤火在游/不再写流水帐似的日记了/换成了密密的/模糊的字迹/在一页页深蓝浅蓝的泪痕里/有着谁都不知道的语句

诗人给我们展现的是青春走向成熟的情感标志。那童年的梦幻早已裉色,那种想飞的愿意早已凋谢,如今剩下的也只能在明月清辉的深夜,将青春思念的触角伸向回忆。双手已渐成修长,流水帐长长的日记也换成了密密模糊的字迹,青春的内涵渐渐丰满,至于那一页深蓝浅蓝和泪痕,是每一个走过青春花样年华的人都曾经洒下的纪念青春的勋章,也是走向成熟的标志,而二十年后所发出的“谁都不知道的语句”这一沉重慨叹所传达出来的苍凉与凄婉却又衬托出了青春的永恒和生命的静止。

对中国古典意象的翻新、嫁接与改造,是席慕蓉抒写青春之叹最常用的表现手法,在《古相思曲》中,诗人写道:在那样古老的岁月里/也曾有过同样的故事/那弹箜篌的女子也是十六岁吗?/还是说/今夜的我就是那个女子/就是几千年来弹着箜篌等候着的/那一个温柔谦卑的灵魂/就是在莺花烂漫时蹉跎着哭泣着的那同一个人。在这里,诗人发挥了她绘画艺术的长处,将古典诗词的诗情画意象融进绘画之中一样融进了她的诗歌创作之中,诗人穿越了时空的界限,将远古时代那个“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的女子叠印在现代人抑或就是她自己的身上,抒发了对青春岁月无情流逝的叹息,具有一种悲凉的美感。但她又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她一直在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青春,对待人生,她说:“我无法停止我笔尖的思绪,像无法停止的春天的雨”,虽然会“下得满街泥泞”却也“洗干净了茉莉的小花心(《自白》)”。

诗人无法放弃也无法回到那青春激荡的岁月,无法忘却那份美丽如山百合般的秘密,那一首首用比喻意象层层叠起映加在忧郁氛围的诗作中,无不映衬出抒情主人公那份被时间浸蚀的心灵在永远追忆逝水年华时所特有的青春的无情、青春的无奈、青春的伤感,正如诗人自己所坦白的那样:遂翻开那发黄的书页/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青春》)。

二、爱是一种酒,饮了便化着思念

缪斯永远与爱神为伴,爱情从来就是诗人歌咏的主题,从歌德、普希金、拜伦到徐志摩,又有哪一位诗人能不唱情歌,能不说情话?席慕蓉的诗歌在大陆尤其在大中学校园里广为传播,与其说是通俗浅显的文风、清秀雅丽的诗句乐于为青少年所接受,倒不如说是那一份如幻如梦、如烟般凄凉、如水般灵动的浓郁的爱情,拨动了青少年的心弦。她的诗可以让她的读者在她的情诗中死一千遍活一万遍,然后爱情仍然充满了新鲜而梦幻的魅力。她在诗中所执著与歌唱的爱情大致有这样四种类型。

一种是青梅竹马式的朦胧恋情。在四十五岁的夜里/忽然想起她年轻的眼睛/想起她十六岁时的那个夏日/从山坡上朝她缓缓走来/林外阳光弦目/而她的衣裙如此洁白。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是一段十六岁的朦胧恋情,是一段天真无邪、不沾染任何功利色彩的纯净的情感历程,因其纯净,阳光才如此弦目,衣裙才如此洁白,同时也因为青梅竹马爱情的单纯禁受不住风雨的洗礼与岁月的打磨,才会留下一段令人伤心也令人倍感甜蜜的结局:无论我如何去追索/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一种是失之交臂的悔恨。不是所有的梦都来得及实现/不是所有的话都来得及告诉你/疚恨总要深植在离别后的心中/我并不是立意要错过/可是我一直都在这样做/错过那花满枝桠的昨日/又要错过今朝(《送别》)。世界发展到今天,人类的情感依然未能而且永远不可能摆脱失之交臂而悔恨的模式,这首诗中的主人公错过了往昔,又错过了今朝,这原来是无奈的,无奈那满枝桠的花朵随风飘去,无奈今朝重复相同的别离,因为“不是所有的梦/都来得及实现/不是所有的话/都来得及告诉你”。诗人的内心仍然在构画着梦想,在诉说着心底的愿望,全然不顾“世间种种最后终必成空”的绝望和幻灭,也全然顾不上去破解复杂世界与人生的密码,只在时间的流动里,保持自己“在暮霭里向你深深俯首/请为我珍重”。这一份凄凉和痛悔与对“一去千里”的陌路余生的愧疚交织起来,流露出来的是一种铭心刻骨的款款深情。

一种是故人重逢的无奈。灯火正辉煌/而你我/却都已憔悴/在相视的刹那/有谁听见/心的破碎/那样多的事情都已发生/那样多的夜晚都已过去/而今霄,只有月色/只有月色能如当初一样美丽(《重逢》)。在这首描写旧侣重逢的诗中,诗人抓住心灵颤抖的一瞬,呼出了积郁许久的无声爱恋与一份淡淡的无奈。与旧人重逢,在街头昏黄的路灯之下,无意的回首,眼睛与眼睛便长久地凝视在一起,或者是在洒吧间、茶馆里对面独坐,不发一言,在相视的刹那,彼此却听见了心的破碎。尽管余生已成陌路,各自有了自己新的归宿,要想改变结局都已不再可能,但那份留在心底的记忆已在辉煌的灯火下和那柔情似水的目光中做出了一切尽在不言中的解释与交流。家庭的责任与社会的道义使得诗人做出了只能是这样的抉择:我们已无法回头/也无法再向前走/亲爱的朋友/我们今世一无所有/也再一无所求。无奈的抉择,表明了诗人的理智,但理智与感情依然在激烈的博斗,没有办法,最好的结局就是:我只想如何才能将此刻绣起/绣出一张绵绵密密的画页,/绣进我们两人的心中/一针有一针的悲伤与疼痛。虚实相映道出了一份难言的苦衷。一种是炽热的爱的表白。在《一条河流的梦》中,诗人写道:一直在被宠爱与被保护的环境里成长。父母辛苦地将战乱与流离都挡在门外,竭力设法给了我一段温暖的童年,使我能快乐地读书、画画做一切爱做的事,甚至,在我的婚礼上,父亲也特地赶了来,亲自带我走过布鲁塞尔老教堂里那长长的红地毯,把我交给我的夫君,而他也明白了我父亲的心,就把这个继续宠爱与保护我的责任给接了下来。我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女诗人对其夫君的感激与爱恋。在诗中,她做出了炽热而大胆的表白:当夜色锦锻般铺展开来/而轻柔的话语/从耳旁甜蜜地缠绕过来/在白昼时曾那样冷酷的心/竞也慢慢地温暖起来/就是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时刻/渴望/你能/拥我/入怀。其率真与大胆,真是到了惊人的地步,但读起来却余香满口,看不出丝毫的粗俗。诗人所向往的爱情是古典的从一而终的爱情:你是那疾驰的箭/我就是你翎旁的风声/你是那负伤的鹰/我就是抚慰你的月光/你是那昂然的松/我就是缠绵的藤萝/你永是我的伴侣/我是你生生世世温柔的妻。正如诗人表白的那样:我一直相信,世间应该有这样的一种爱情,绝对的宽容,绝对的真挚,绝对的无怨和绝对的美丽。生命虽然短促,春花虽然易凋,然而,因为有了爱,我们共度了一世就变得非常甜蜜而又绵远,没有丝毫的遗撼了。诗人对爱情追忆与歌咏用她本人的诗句作了最好的概括:爱是一种酒,饮了就化着思念。

三、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乡思如井,点滴情深。隔着一道浅浅的海峡,台湾这只流离于大陆母体的“白玉苦瓜”(余光中语)从日据时期就开始造养了一大批背井离乡的文人心头挥之不去的“大陆情结”和“乡愁意识”。乡愁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是离家的游子精心构筑的永恒的精神家园。一个人只要孤身漂泊,流浪在外,无论到天涯海角还是长城内外,那种野人怀土、小草恋山的怀乡情结将会一直萦绕心头。在台湾的文学作品中,大陆情结、寻根意识、思乡意识一直是较为普遍的文学母题。其作品中的文化乡愁表现出向往大陆、思念大陆、皈依大陆的文化之根的强烈的民族意识。作为诗人的她也不例外。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考察一下女诗人的生平。她是蒙古族人,原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蒙古名字全称穆伦席连勃,意为浩荡的大江大河。“穆伦”是音译。席慕蓉的外婆是蒙古王族公主,在父亲的军族生活中,席慕蓉出生在四川,后因国民党败退而迁居台湾。虽然在台湾有了安定的居所和工作环境,但和许多的文人一样,她一直坚持自己的根在大陆,故乡热土深深地埋在了她的心中,无论走到哪里,连接在大陆母亲体内的那根脐带,都有一段血缘关系,任何力量都不能切断的关系。

席慕蓉的诗歌作品中,有为数不少的篇什,写了对大陆母亲的思念。她的诗往往寄情于故乡的山川风物,托物言志,以物咏思,借物抒情,最为典型的是《乡愁》:故乡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在这首诗中,诗人将乡愁的情绪用短短的七行文字进行了精炼的概括。起笔写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告诉我们作者对故乡的思念是伴随着月光,而一年中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呢?三四句写对故乡模糊的印象,因为其远离时间长了愈是思念就愈显其模糊,如同雾里看花,说不清、道不明而又思念甚深。最后抒发了一种无言又无奈的情感,尽管远离故乡,但故乡一直存在于心里永不老去,读之回味无穷。

强烈的民族意识、传统意识和寻根意识也一直贯穿着女诗人表达乡愁之思的作品,她通过对内蒙古大草原的回忆与怀想,表达了对故乡的诚挚之情与热爱之情。在《命运》一诗中诗人写道:海月深深/我窒息于湛蓝的乡愁里/雏菊有一种梦中的白/而塞外/正芳草离离/我原该在山坡上牧羊/我爱的男儿骑着马来时/会看见我的红裙飘扬。诗人设想,如果不是随父亲来到台湾,那她就应该象许多内蒙古大草原上长大的男女一样骑马牧羊,演绎浪漫的草原爱情故事。而现实中的自己如今是在何方呢?今夜扬起的是欧州的雾/我迷失在灰黯的巷弄里/而塞外正芳草离离。浪迹于西欧工业化的城市,心中弥漫的却是对故乡的思念。在《植树园》中,她写母亲看完商的铜、殷的土,再看满池的莲荷却仍然不高兴,而只有自己知道其中的缘故:美丽的母亲啊/你总不能因为它不叫玄武就不爱这湖。在《出塞曲》中她幻想着“我们总是要一唱再唱/想着千里草原闪着金光/想着风沙呼啸过大漠/想着黄河岸啊阴山旁/英雄骑马啊归故乡”。虽然诗人从小离开大陆,从未亲眼看过故乡,而月下忆故乡却是中华民族诗人的典型感情,尽管受过多年西洋教育,她依然继承了这一传统:

敕勒川阴山下/今霄月色应如水/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寻根无着,乡愁辄起,对故乡一往情深的回忆使诗人从父母日常的教诲中知道“风沙起处便是故乡”。诗人叹道:一个从没有见过的地方竟是故乡/所有的知识只有一个名字/在灰暗的城市里我找不到方向/父亲啊母亲/那名字是我心中的剌。这是一个现代寻找原乡痛苦灵魂的挣扎与体现,是一个游子浪迹天涯无所适从的沉重悲哀。

作为一名诗人,尤其是一名女性诗人、飘泊海外的女诗人,席慕蓉用诗抒写也了一个女性知识分子的敏感而细腻的心理历程,对青春的咏叹、爱情的歌唱,乡愁的追寻使她的诗鸣奏出一曲爱情与青春的交响。其清丽的诗风、单纯的意象、传统的技巧使她的诗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淡淡的一笔。虽然她的诗未必能经典式地流传后世,但在80年代后期却成为中国诗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第三篇:诗歌鉴赏

一、诗歌鉴赏常考的题型

(一)表现手法和技巧赏析

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1、修辞手法

①比喻:比喻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例如写“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江水写愁,则使人想见愁意之漫长。

②夸张:夸张就是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借助于想象,对它进行夸大或缩小,以引人注目,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中的“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③拟人:把物人格化,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如刘颁《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2、表达方式

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其中,抒情可分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3、表现手法

对照、衬托、渲染、烘托、用典、铺垫、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等。

①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此诗以梅自喻,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②渲染 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如赵师秀的《约客》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

③烘托 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画面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了春涧的寂静。

④动和静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⑤虚和实 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以使作品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如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两句泛说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是虚写;后两句描写满湖莲叶荷花在朝阳的辉映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谐地搭配着,是实写。全诗虚实相生,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⑥借景抒情 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⑦对照 又称对比,就是把对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后相叙,以增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比如,张继的《枫桥夜泊》。诗的一、二句中,霜天、残月是冷色,江枫、渔火是暖色,这是色彩的对照。这一对照营造出了一种孤寂的意境。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抒情效果。

【答题步骤】 ① 点出手法;

② 结合诗句分析怎样运用手法; ③ 此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诗歌形象或是意境赏析

1、类型:人物形象和意象

①人物形象:即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A豪放洒脱的形象; B忧国忧民,青衫泪沾的形象; C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 D爱惜人才的形象;

E儿女情长的形象

②意象:诗歌中融入了诗人情感的客观意象。长亭:陆地送别之所,写到长亭,一般就与送别相关。

杨柳:由于“柳”与“留”音近,古人常折柳相送,因而“杨柳”与离别相关;又因古人常把柳种在房前屋后,因而也表达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芳草:喻离恨,也与美人一起喻美好事物,比如理想等等。梧桐:表示一种凄苦之音,常与凄凉悲伤相联系。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雨打芭蕉往往让人觉得凄怆。梅花:初用于赠别,后为一种坚忍不拔、高风亮节的人格象征,是身陷逆境却勇往直前为理想而拼搏的勇者,是清高隐逸不随波逐流的孤高智者的象征。

松柏:耐寒树木,经冬不凋,象征孤直刚正的品格。

菊花:清丽淡雅,芳香袭人,欺霜傲雪,在诗词中常常是恬然自处、傲然不屈高尚品格的象征。

莲花、莲子:“莲”与“怜”谐音,“子”为第二人称敬词,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表达爱情。又由于莲出淤泥而不染,故又被视为处于浊世而仍保持气节的高洁之士的象征。

竹子:虚心、有节、根固、质坚、潇洒、挺拔,所以,诗词中多为“坚贞”“高雅”“气节”的象征。

寒蝉:由于它栖于高枝,餐风食露,所以常用来喻指人的高洁人品。又因秋后的蝉命不久长,寒蝉也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鸿雁:鸿雁是侯鸟,春秋迁徙,常常触动人的故乡之思,所以常用大雁寄托人的浓浓的乡愁。又因它曾为苏武传书,也常比作信使。

鹧鸪鸟: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杜鹃鸟:是凄凉、哀伤、思归的象征。

蟋蟀:又名“促织”,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在一起。

2、常设问题:

①分析诗歌中塑造了什么形象?②说出形象的基本特征?③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

【答题步骤】

① 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景象。(抓住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力求语言优美)

概括景物的特点。一般用双音节词,如孤寂清冷,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景物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一定要回答出具体的情感)

(三)诗歌语言赏析

1、语言特色:包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

(1)平实质朴:不加任何修饰,显得平易近人,但平淡中饱含深意;

(2)含蓄隽永,含蓄委婉:即字里行间总留有想象空间,将想要表达的意象隐藏在形象中;

(3)清新明丽,清新雅致:用一些清丽的语言营造优美的意境;(4)形象生动:让人感觉景象画面有声有色地呈现出来;(5)幽默讽刺:笔调较为诙谐风趣;(6)雄浑开阔:意境开阔辽远,气势浩荡;(7)沉郁悲凉:

2.炼字:简练、新奇(1)简练

古代诗歌的的语言一般具有“简练、新奇”的特点。所谓“简练”就是用最少的字表达出最丰富的内涵,分析诗歌的语言,除了理解语言字面的意义,还要体会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进而把握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

比如苏轼的《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一个“清”字,既写出了天空和地面的的洁净、月光照射万物所形成的澄明清朗的境界,也写出了作者虽仕途坎坷、被贬黄州但随遇而安、开朗乐观、心净无尘的心灵世界。

(2)新奇

所谓“新奇”就是用特殊的词法、句法,取得一般用法所难以达到的效果。分析诗歌语言,除了分析语言的用法,也要分析这种表达效果,进而把握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比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都是这种“新奇”的语言。

【答题步骤】

① 一般会用到手法,若有的话,先点出手法;

② 运用手法分析该字在句子中的含义(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 展开想象,点出该字烘托怎样的意境,表达出诗人何种情感;

【规律总结】

对诗歌语言的考查,一般从词句入手。回答方式,一般总说语言特色,然后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从手法(修辞、炼字)、内容、思想感情入手分析。就近几年高考题来看,从思想内容方面考查多些,表达效果也主要体现在表情达意上。炼字、诗眼是主要的考查方式。

一、考虑古代诗歌推敲字词的特点,关注重点词语。

1、名词:名词往往是特定意象的特称。名词的连用常常会营造出一定的意境。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2、动词:一个动词往往能够使整首诗活起来,而且动词往往有多重含义。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个“见”字把诗人无意看山而见山,悠闲自得的形象表现了出来。

3、形容词:这些词语往往从各个角度对中心词进行修饰限制,对渲染气氛、表现心情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红”“绿”“火”“蓝”等词语把江南的美景写得色彩绚烂,美不胜收。

4、副词:往往也起修饰限制作用,在很多情况下也是鉴赏的重点。如“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一个“忽”字把漫不经心而忽然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的情绪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的耐人寻味之处。

5、数量词:可以准确地表情达意。如杜甫的《曲江二首》之一中的“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一片”飞花落下都要减掉一层春色,“万点”飞花飘落更使人烦恼愁闷。抒发了诗人因伤春而满腹愁怨的感情。

6、叠词:词语的重叠往往能使意境深化。典型的是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将诗人寂苦无告的心境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牛刀小试】 题型一:表达技巧

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春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诗歌在景物描写和感情抒发上各据特色,试从表达技巧上作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诗中的“可怜”的意思是什么?与“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买炭翁》)”和“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孔雀东南飞》)”中“可怜”意思是否一样?请作简要分析。

(2)诗人对贾生(贾谊)的评价是什么?体现了诗人什么感情?

(3)这首诗用了先扬后抑的写作手法,试作分析。

题型二:诗歌形象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柯子 王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1)上阕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诗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居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题型三:诗歌的语言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螟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 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1)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

【巩固练习】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一)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注:却关:打开门闩。

①分析诗人描写景物的手法?

②简要分析小童的形象。

③诗歌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你是如何评价这种思想的,说说你的理由。

(二)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尘垢①。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人闲,倾家事南亩。[注]①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

题型一:1.诗的前两句描写春季的绚丽美景(青青草色、鹅黄杨柳、缤纷桃花、芬芳李花),是欢乐的景象;后两句用比拟的修辞写自己的愁思(东风不能吹愁,春日添加遗憾),是悲哀的感情。诗人用乐景写哀情,利用对比,真切地表现出自己的哀愁

2.①这首诗的“可怜”是“可惜”的意思;《卖炭翁》中的“可怜”是“值得怜悯”的意思;《孔雀东南飞》中是“可爱”的意思。

②贾谊有才华,但得不到重用。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③诗的前两句写朝廷重贤,宣室召见,重新任用才华横溢的贾生,是赞美,是扬;后两句写讨论的是服药求仙等虚无的事情,而不去探讨天下百姓的问题,是讽刺,是抑。诗人用欲

抑先扬的手法讥讽朝廷的昏庸和对贤臣的不重用。

题型二:1.《南柯子》[解题指导]这道题考查的是对画面内容的再现,属于“什么形象”。解答这类题目,首先对整首诗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其次是对画面本身有一个准确而全面的把握;再次是选用准确而简洁的语言作答。这首词咏叹了农民的劳动生活,流露了与之声息相通的质朴而健康的感情。上阕以景语起笔,山色昏暗,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数枝娇花映入眼帘。但接下来却劝人勿惜花、莫惆怅,不同于常笔。下阕又宕开去,将笔触伸向阡陌,写不避风雨劳作的农人,遂引发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农民“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把握画面形象、内容,要准确理解“幽艳”和“湿啼红”这两个要素,“幽艳”指代鲜花,“湿啼红”是露水打湿了鲜花,鲜花红艳、惹人爱怜之意。在理解了形象之后,是否惜春伤怀,就十分清楚了。

[答案]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不是为惜春伤怀。可以从两个方面看出:一是作者接着“数枝”句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二是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2.《江汉》[解题指导]此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意境。诗歌所用的意象在题目设问时已作明显提示,“意境”前加“情景交融”来限定,这样答题的切入点也就非常明晰,只须答出景物特点和所抒发的情感是什么就可以了。诗人客居成都多年,现在又自夔州出峡,流寓江陵一带,难免有漂泊孤独的伤感。“思归”却又只能作“客”,“乾坤”之大,却没有诗人的安身之所,加上“腐儒”的自嘲,所以,“片云”“孤月”也就是诗人孤独处境和心境的写照。但诗人又是一个心忧天下、自强不息的人,况且现在病体逐渐康复,更是壮心不已。所以“落日”“秋风”表现的不是衰败,相反,“心犹壮”“病欲苏”共同表现出了进取的精神状态。

[答案]“片云”、“孤月”意境悲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题型三:1.《菩萨蛮》[解题指导]了解题目要求后,要快速对全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漠漠烟如织”、“寒山”、“伤心”等词语来看,这首词的感情基调应是一种忧伤、孤寂;从“楼上愁”、“宿鸟归飞”、“归程”等词语来看,所表达的应是一种思乡、思人的感情;“何处是归程?”应是一种思而不得。“空”应较好地表达出这种意境。

[答案]“空”字一方面写出独自一人的孤单,也写出心中的空落,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2.《端居》[解题指导]在对全诗整体把握之后,再来思考“敌”与“对”的不同效果。一个“敌”字,用字险而稳,除了客观环境清寥凄寒之外,更兼有主观心灵的寂寞凄怆。仔

细品味,会觉出它的妙趣。

[答案]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他词语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

【巩固练习】

诗歌类:《溪居即事》1.①用白描手法写水中和岸上的场景(生动表现春日河湾景象),“小童”一句把两种场景连接起来,动静结合,浑然一体,显示水乡的宁静、优美,有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

2、②从“疑是”、“急”、“却关”可以看出,小童聪明机灵、待人热情。

3、③悠闲自得、恬静闲适的思想。(山水田园诗多抒发对归隐田园的宁静生活的向往。有的诗表现对现实的不满,说明追求闲适是报国无门、壮志未酬。不少诗也宣扬了知足常乐、安于现状的思想。诗人的思想是第一种。)

《新晴野望》⑴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的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⑵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静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

第四篇: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

高考诗歌鉴赏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1、鉴赏古诗作品里的形象

诗中的主人公形象、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2、鉴赏古诗的语言

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等。

3、鉴赏诗歌作品的各类表达技巧

①修辞:如,比喻、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对比、反语、反复等。②表现手法:

如,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渲染、象征、用典、赋比兴等。

4、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或观点态度:评价是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或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简评。简析诗歌的思想意义、人生意义以及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等。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 XX这一手法的? •解答分析: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写作手法、表达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艺术手法1、表达方式

2、表现手法3、修辞方法4、结构技巧

1、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 2 借事抒情/即事感怀 3 托物言志 托物寓理 借古讽今 借古喻今 咏史言志

借古鉴今 借古抒怀 怀古伤今 5 用典抒情

描写:白描/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

2、表现手法

1、比兴/用典/对比

2、衬托:以动衬静、以声衬寂、以明衬暗、以乐景衬哀情

3、虚实结合 / 联想和想象/侧面虚写 / 曲写(对写):如以对方写自己(委婉含蓄)

4、渲染/烘托

5、白描/细节描写

6、象征/托物言志

7、情与景关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直抒胸臆

8、侧面描写:如视觉、触觉、听觉、嗅觉 9.化虚为实

10、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11、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写实和夸张 写景方法:衬托渲染

运用修辞 联想想象

色彩搭配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诗画结合高低远近

动静明暗 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工笔细描

粗笔勾勒

乐景写哀

哀景写乐

3、修辞手法

01、比兴:渲染或导引 02、比喻:突出、化虚为实 03、比拟:形象生动 04、对偶:整齐含蓄 05、对比:鲜明突出 06、用典:言简意丰耐人寻味 07、双关:含蓄委婉、趣味 08、夸张:浪漫、突出醒目 09、借代:简练含蓄

10、互文:言简意赅

11、反问

设问:承启深化、强调

12、反复:强调突出

4、结构技巧 诗歌常见的技巧:

首尾照应

过渡

开门见山

铺垫

层层深入

伏笔

先总后分

照应等

先景后情

卒章显志

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答题步骤:•(1)明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的特点和效果。•(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三种模式炼字型

一.结合全诗,看精练词语在诗歌中所起的作用 二.结合全诗,看诗句在诗歌中所起的作用

三.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1、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例如: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王维“下马饮君酒”(《送别》王维)、“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王维)、“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破山寺后禅院》)、王昌龄“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2、值得注意的字词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例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蒸”、“撼”具有夸张色彩。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曰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1)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刘禹锡)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2)表颜色的词:作谓语用,作定语用,作主语或宾语用。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3)数量词: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他们的驱遣之下却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永不见。”庾信《小园赋》中的“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前人就称之为“读之骚逸欲绝”。(4)虚词: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

如何解答炼字型试题?•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第一、把这个词放在句中作具体解释。

第二、看这个字或者词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的表达技巧,然后加一些描述性的术语,如精练传神、绘声绘色、生动形象等。

第三、回答它这样用有什么作用(意境、感情)。

第四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1)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的诗相对比较清新。而陶潜的诗特点不乏清新,但主体风格是平淡。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2)冲淡

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冲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陶渊明《归园田居》

能用来答语言风格的词有: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 华美绚丽、明白晓畅 多用口语、简练生动 婉约缠绵、委婉含蓄 雄浑豪放、慷慨悲凉

答语言风格题的思考方法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1)叙: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析: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评: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谈谈下面这首诗的语言艺术。

春 怨 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叙),“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析)。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评)。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注]。

注: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陆游晚年住在绍兴镜湖边的三山。古人评论这首词的下阕,说第一句有三个词用得好,你认为是哪三个词?它们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这三个词分别为:“未”、“先”、空

“未”,“没有”之义,表达放眼万里,未灭入侵者的遗恨 “先”,“已经”之义,表达流年暗度,两鬓已秋的感慨;

“空”,“徒然”之义,写出了徒有流泪、无补于时的内心痛苦和失望,也隐含对南宋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

——这三个词概括有力,含义丰厚,流露有心杀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沉痛心情

第五种模式 诗眼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练习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

(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第六种模式 炼句型

•提问方式:请结合全诗,对“某某句”进行简要赏析。•提问变体:“某某句”中蕴涵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答题步骤:

1、描述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2、抓住最突出的一点(或诗眼或写法)简析。•

3、分析诗人营造了什么意境,抒发了什么感情。

练习示例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圭弟妹》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问:本诗堪称白居易“用常得奇”的佳作。请结合全诗,对颈联“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进行简要赏析。•答:手足离情,各在一方,犹如那纷飞的千里孤雁,只能吊影自怜;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风飘飞。(步骤一)•诗人用比喻的手法,以“雁”、“蓬”比喻离散的手足。(步骤二)•从而营造出一种孤苦凄凉的意境,抒发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步骤三)

第七种模式

观点不同型(诗评型)

•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提问变体:有人认为某字用得好,有人认为某字用得不好,你认为呢? •解答分析:依据原诗作答,要从原诗中找理由。

•答题步骤:找出原诗句中关键的几点,分条作答,用翻译的形式就可以。辽宁卷: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评价: “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这看法吗?

①不同意。(旗帜鲜明表态,不能模棱两可)

②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定燕子翻飞,绿水环绕人家,虽富有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不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抓住诗句具体分析)

③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要有一个归纳总结,扣住古人评价要点)

第五篇: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题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语言特点】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等。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等。

一、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二、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五、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六、第六种模式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七、第七种模式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八、第八种模式比较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下载席慕蓉诗歌鉴赏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席慕蓉诗歌鉴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诗歌鉴赏

    1.游庐山宿栖贤寺作品赏析 该篇是王安国游庐山夜宿栖贤寺感怀所作。庐山佛寺颇多,有五大丛林,栖贤寺是其中之一,为 南齐参军张希之首建,屡经兴废,遗址在今三峡涧玉渊潭北。当时诗......

    诗歌鉴赏整理

    2011全国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

    诗歌鉴赏

    一、基础巩固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诗歌中意象有哪些?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

    诗歌鉴赏专题之二

    诗歌鉴赏专题之二——诗歌语言 一、学习目标:掌握诗歌语言鉴赏的技巧。 鉴赏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其次......

    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2个)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出自《全唐诗......

    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 真题 2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并从作品的思想感情或艺术手法等角度,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15分)(2010年江苏卷) 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

    诗歌鉴赏

    诗 歌 鉴 赏 武汉市第十四中学宋军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对于我们高二的学生来说,应具备基本的诗歌鉴赏能力。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诗歌鉴赏呢? 首先我送大家四句话: 读题读注......

    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了解《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要求。《考纲》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