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代斗士李敖去世:骂了一辈子,风流了一辈子,精彩了一辈子
一代斗士李敖去世:骂了一辈子,风流了一辈子,精彩了一
辈子
华哥说大师一路走好,愿他在天堂仍可嬉笑怒骂,恣意痛快。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荠麦青青洞烛幽微,发掘名人世界的人性之光。这个世间,总是有些离别猝不及防。今天上午(2018.3.18)10点59分,台湾著名作家、一代国学大师李敖去世,享年83岁。
离世前,他的亲笔信令人唏嘘,希望“跟家人、友人、仇人好好告别”。
2017年年初,李敖透露罹患脑瘤。
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医生说他只剩3年时间可活,他最大目标就是在3年内出齐《李敖大全集》85册。“我的人生要收尾了,得加紧进行,否则再过几年,体力会更坏。”日日挣扎在死亡线上,他仍不改那种“混不吝”的做派:“我会笑给中国人看,看李大师多么从容。阎王老爷敢要我吗?” 他自大亦喜欢自嘲,但“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走过了人生八十多个春秋的他饱经沧桑,荣辱历遍,看淡生死,其实内心早就与阎王签订了“生死簿”。
他曾说,“不看任何人的脸色;我可以吃自己的饭,不为五斗米折腰;我可以完全掌握自己的时间,做最有益世道人心的用途。我目前能够做到这些,可是,我已经饱受忧患,我付出了太多的代价,我已经开始老了。”
但老则老矣,他一直是那个嫉恶如仇,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斗士。当年,才子金圣叹因“哭庙”案被处极刑。临刑前,披枷带锁的金圣叹,泰然自若地向监斩官索酒畅饮,边酌边慨然陈词:“割头,痛事也;饮酒,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痛快痛快!”
人生诸多快意事,是有切肤之痛的,包括——骂人,你以为金刚怒目,快意恩仇,殊不知,“施”与“受”很多时候是成正比的,那个骂人者本身,也要惹来无数骂名。
· 01 ·李敖 1935年生于哈尔滨,在战乱中颠沛流离,后随父赴台定居。
12岁开始发表文章,便已有迥异于一般少年人的识见。写“老年人和棒子”时代的李敖(1961)
大学期间,他先学法律,后习历史。博览群书,远超同人。大四所写的论文,即被历史学教授评价为“李君天分很高,剖析问题,如剥笋如抽茧,有探骊得珠之妙。”
毕业后,受训于陆军步兵学校。官拜少尉排长,下野战部队,足迹遍台湾南部。
期间,开始向《文星》杂志投稿,一只如椽之笔,如雷霆万钧,为争取言论自由而鏖战。因著文尖锐地批判中国传统文化,而在岛内曾掀起文化论战的轩然大波。“文化论战”时的李敖(1964)他少时即披挂上马,踏上未知的险途,就像塞万提斯笔下那个手执长矛的堂吉诃德,“他的盾牌掩护的是一个旧世界,他的长矛刺向的是一个新世界......”。
1962 年,李敖接掌《文星》杂志。他主持下的《文星》,是继《自由中国》后,竭力推动自由主义思想在华人世界的传播阵地,成为当时台湾进步的文化思想中心、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寄托。因此有人说,60 年代若没有李敖,台湾绝对是寂寞的!
后蒋介石亲下“该书店应即迅速设法予以封闭”的手令,导致开办四年的《文星》被封。
李敖年轻时因不满旧丧礼体制,就敢当着两千人的面表现出了“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令“吊者”十分不悦。35岁时因政治问题锒铛入狱,十年后再度深陷囹圄。李敖当年入狱的地方——景美看守所
但牢狱之灾并未让他从此“识相”而偃旗息鼓,相反,他愈战愈勇。
出狱后李敖发表有关司法黑暗、监狱黑暗的文字,并陆续为许多冤狱抱不平,引起各方重视。在国民党疾呼阻止李敖英雄形象流传后一周,新竹少年监狱即发生空前大暴动。“特立独行”一直是他的标签。他精通文史,学贯中西,其杂文反封建、骂暴政、揭时弊。同时,群体的愚昧、社会的疯狂、知识分子的失职也是他笔锋所向。他评古论今,难循规蹈矩。发常人而不敢发之语,惊世骇俗,自成一家。其尖锐、不留情面的风格,常常会引起巨大争议:例如他曾评价余光中“文高于学,学高于诗,诗高于品”。喜爱调侃和幽默也是李敖文风的重要特色,如曾引用英国的首相迪斯雷利讲的一句话:“世界上有三种谎话:谎话、可恶的谎话、统计学。”
谈起两性问题,他亦颇多精警之句。李敖说,女人的三大敌人是:
1、时间;
2、不追求自己的男人;
3、其他的漂亮女人。
写“传统下的独白”时代的李敖(1963)
他深谙女人的心理——对时间的恐惧及天性的善妒。至于为何“不追求自己的男人”也会成为敌人,当然是源于女人的自恋啦,和张爱玲的那句“如果你不调戏女人,她会说你不是一个男人;如果你调戏她,她又说你不是一个上等人”简直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整个 1980 年代,由他主办的《李敖千秋评论》、《求是报》、《乌鸦评论》等杂志,火力全开,运笔如刀剑,成为台湾言论界重镇。
90年代后,他转战电视,更让他的雄辩之才与强烈的“表现欲”得以充分施展。
2013年9月,参加台湾电视节目 《新闻龙卷风》,他还是“口无遮拦”,点名批评马英九在女人面前是小白脸,在政客面前是大野狼。开通微博,粉丝数一千多万,与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读卖新闻”的订阅规模旗鼓相当。
即便耄耋之年,他仍笔耕不辍。著作110余种,作品累计超过2150万字,他的长篇小说《北京法源寺》,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此外,他还做过2000场电视节目;口诛笔伐过3000多人。
他说,“我是一个单干户、个体户,公开站出来,跟国民党干,虽然坐牢,虽然受刑,可至今没有改变。我觉得这个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 02 ·李敖一只雄笔,横扫千军万马;一张铁嘴,打官司,在“江湖”上也是出名的。
台湾《新新闻》刊登过一篇文章。题目是《打开李敖官司史,总统、院长无一幸免!》文中列举了李敖打官司的赫赫战果: 除了告过总统、五院院长、故宫博物院长、台面上久负盛名的政治人物、媒体负责人,甚至连政府机关,只要被李敖锁定,几乎很难逃过被李敖告的命运。
李敖判断被告的标准只有一个:以是非为最大的准绳,其他外在的一切可以忽略不计:仇家不分生死,不辨大小,不论首从,从国民党的老蒋,到民进党的小政客、小瘪三,都聚而歼之,不亦快哉!至于官司胜负如何,李敖抱着成固欣然、败亦可喜的心态。告徐复观案,李敖走出法庭(1964)我们提倡“忠恕之道”,推崇“难得糊涂”,所以千百年来,太多人将自己活成了面目模糊之人,且美其名曰“智慧”。在他看来,得过且过、如让人三分、如讼则终凶、如相忍为安等这些陈腐的观念须大力摒弃,他宣称民众的观念要更新:中国人要有进步,应从认真、不善罢甘休、争个明白、不让人等类型的进取观念开始。
· 03 ·有人将“我没有敌人”当做傲人的资本。李敖则说,我不能没有敌人。
他在《十三年与十三月》文中写到:“我深信的人生哲学很简单:能少做一分懦夫,就多充一分勇士;能表白一下真我,就少戴一次假面;如果与覆巢同下,希望自己不是一个太狼狈的‘坏蛋';如果置身釜底,希望自己不做俎肉,而是一条活生生的游魂!”
角斗场是斗士的舞台。作为斗士,他一生都希望自己站在舞台中央。
然,他有时收到的骂名,和收获的掌声一样多。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
即便诸公看穿,看透,亦顾左右而言他。昏昏然,即便醒着,也装睡下去,原因无他,明哲保身以策万全。
这世间,魑魅魍魉太多,但吊诡的是,却一副副道貌岸然,正人君子状。
他撕下诸多“画皮”,戳穿一些真相。“我认为对邪恶、对黑暗,你表示沉默、表现出闪躲、与世无争,你就是共犯,是罪恶和黑暗的共犯。坏人做坏事,你看着他做(而不阻拦),你就是共犯。所以我才力竭声嘶,要出来讲话。”法国心理学家勒庞在他的著作《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提出一个观点:个人一旦融入群体,他的个性便湮没了,群体的思想便会占据统治地位,而群体的行为也会表现出排斥异议,极端化、情绪化及低智商化等特点。在李敖看来,个人进入群体以后,就会变得没有个性了,如果你要有个性的话,你就要付出代价。
所以,他两次坐大牢,不仅受皮肉之苦,且虚掷了大好时光;写的一百三十本书,被查禁的就有九十六本;收到过死亡威胁,却从未停下那支“刀刀毙命”的笔。
2010年8月他在上海参观世博,有媒体记者注意到,无论是谁,包括给他端茶送水的服务员,给他拿过来什么东西,他都会毕恭毕敬地站起来,连说:“怎么敢当!怎么敢当!”有记者采访他,5分钟内,他说了4次“谢谢”。生活中的他谦冲为怀,文字中的李敖却气焰凌人。
“我一生争的是道理与是非,不是世俗的权与利。”
他嬉笑怒骂,挟文立世,性格好斗,嘴不饶人,他从文坛彗星到人人“欲得而诛之”的“大毒草”,从论战英雄到牢狱之灾,膝未屈,骨未软,始终没有将自己活成佞人。
但勇士往往一身孤胆,少有同道。2016年6月29日,李敖在微博中写道,“40 岁时发现‘千山我独行';80 岁时发现‘千山以外,万水我也独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内心以外,苍茫一片、一片苍茫。” · 04 ·在很多人眼里,他恃才放旷,风流倜傥。
他追求过的女人,皆是高且瘦的清秀美女。
对如何讨得女人欢心?李敖直言:“送花。我的女朋友18岁生日时,我送她17朵玫瑰花,然后在卡片写着‘另外一朵就是你’。”
“送花”虽非脱俗之举,但“另外一朵就是你!” 这般的舌灿莲花,无疑满足了女人心中关于罗曼蒂克的无边绮思。但浪漫有时犹如烟花,漫天绽放,但只是刹那芳华。当年他与胡因梦三个月的短命婚姻可谓轰动一时。胡茵梦在眼高于顶的李敖心中,无疑是一个绝色的女子:“胡茵梦在一个场合出现的时候,所有人目光全看着她。她能夺目。” 李敖与胡因梦
光彩耀眼的胡因梦,是标准的文艺女青年。少女时期的她,仰慕才子,裤子口袋里装着李敖的书,受其影响,尽管拍了40多部电影,却不喜欢琼瑶那种缠绵悱恻,虚幻缥缈的戏。但她与李敖的爱情,却颇有琼瑶剧的戏剧性。
他邀请胡因梦喝咖啡,带她去金兰大厦的家见识自己的十万册藏书;他的吻直接而霸道,胡因梦回忆:“往后的三四天里我随时都得补妆,以免露出那一小圈已经‘红的发紫’的吻痕。” 才子佳人,天雷勾地火的结果不是从此成为神仙眷侣。由爱人变仇人、夫妻成被告,回忆起那段迅疾如流星的婚姻,他用了四个字形容:“惊涛骇浪”!
李敖宣称与胡茵梦是“因理解而结合,因误解而分手”。两人各执一词,纠葛丛生。他也因对胡因梦的攻击而饱受诟病。李敖与胡因梦离婚协议书
胡因梦35岁时告别演艺圈,专事有关心灵探究的翻译与写作,首度将印度哲学家吉达·克里希那穆提的思想引介到台湾,并致力于推动“新时代”的意识革命及生态环保等议题。千回百转,人事两茫茫。多年后,胡因梦说:“李敖真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你以为是金玉良缘,最后却劳燕分飞;你以为是冤家难解,最后却相携白首——这世间,没有比爱更美好,也更残酷的事。
李敖曾自诩为“情圣”,因此很多人都认为他不会长久守住一段婚姻。
49岁时,他在台北街头邂逅19岁的少女王小屯,几天后,李敖就给她家里打电话:“你确实太美了,而且美丽得像一道风景...”由于年龄悬殊,再加之他在江湖上人人避之如恐不及的“恶名”,遭到了王小屯父母的极力阻挠。他从追她一直到结婚,前后用了8年时间。李敖喜获麟儿李戡后, 与妻子小屯之全家福 这段老少姻缘走过了30多年。在爱子面前,他褪去芒刺,成为舐犊情深的慈父。
李敖与儿子李戡一起去参加节目。向来言辞犀利的他,却因儿子在旁,脸部线条柔和许多,陈文茜笑道:“李敖和儿子一起,变成侠骨柔情的爸爸。”
年轻时,他吟风弄月追美人,后来,他“马放南山”,老燕栖巢。家,成为每一个浪子“后来逃出的地方,现在眼泪归去的方向。”
李敖与儿子李戡· 05 ·苏轼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那个骂人无数,亦树敌无数的李敖;那个数度入狱,仍不改本色的李敖;
那个著述等身,亦目下无尘的李敖;
那个风流了大半辈子,让爱过的女人念念不忘的李敖; 那个2005年回大陆,向小学老师下跪以谢“师恩”的李敖; 那个曾经缠绵病榻,仍想为自己画上一个圆满句号的李敖......在华人世界,有人膜拜他,有人鄙视他;有人赞美他,有人诅咒他…
但一百个读者的心目中,就有一百个李敖。谦卑有礼是他,口出狂言是他;放浪形骸是他,恩怨分明是他。爱阳明山,喜欢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爱人间致享,更爱语不惊人死不休;强硬到底,也在人生行至终点时,与一切人告别:亲朋也好,仇敌也罢,所有爱过的人,恨过的人.....有道是:人间多少恩怨事,终不过,一抔黄土掩风流。“早在十多年前,我就公开捐出遗体,送给台大医院‘大体解剖'了。一般提供‘大体解剖'的人,最后仍收回遗骨;但我连遗骨都奉送了......”
“樽前作剧莫相笑,我死诸君思我狂”,陆游的这句诗经常被他引用,作为自己身后事的预言。他曾在微博上写道:“今生苦短,来生再见。”
但今生,是一去无返的孤旅。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骂了一辈子,也精彩了一辈子的李敖,已经再也无法看这一眼三千里河山,听一曲梦里乡关。这世上,斗士已日渐寥落,但长风永存!大师,一路走好!
第二篇:“风啊,水啊,一顶桥” 木心扔下一辈子心血,留给了美术馆
“风啊,水啊,一顶桥” 木心扔下一辈子心血,留给了
美术馆
微信ID:ibookreview『与443000智慧型微友同路同行』 △木心美术馆外景
按:“风啊、水啊,一顶桥。”这是木心临终前看着美术馆设计图说的一句话。如今这句话悬挂在木心美术馆面对正门的大墙上。11月15日,乌镇木心美术馆举行了开馆典礼。翌日,正式对外开放。木心身后的100余件画作和50份手稿展陈在这个临水而建的像几个“盒子”一样的美术馆里。开馆典礼当日下午天放晴,夜里刮起了风、下起了雨。木心诗有云:“你再不来,我要下雪了”。初冬的乌镇,雪未来,桂花香。木心的老友、新朋,都来到了他从未进过的这个美术馆。木心有言:“如欲相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乌镇木心美术馆的建成,便是诗人这句话的完美归结。
△木心(1927-2011)1927年生于浙江桐乡乌镇,自幼酷爱绘画、文学、音乐。12岁写诗,16岁在当地报纸发表散文。1946年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49年任杭州绘画研究社社长。上世纪50年代分别任中学教师与上海工艺美术设计师,私下写作,积著作二十种,“文革”被抄没。前后三度被囚禁,称狱中手稿66页,1979年获平反,任上海工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1982年移居纽约,重启绘画与写作,分别在海峡两岸先后出版诗集、文集三十余种。同期,作画不辍。2001年,耶鲁大学美术馆为其举办大型个展,并巡回芝加哥美术馆、夏威夷美术馆、纽约亚洲协会美术馆,随展出版精装画册。木心应家乡乌镇邀请,于2006年回乡定居。2011年12月21日逝世。同年,乌镇为之开建“木心美术馆”。1.【选址】木心生前亲自指定馆址木心生前是知道要建一座“木心美术馆”的。据木心美术馆馆长陈丹青介绍,旅居美国多年的木心早在1995年元月,就独自前来乌镇,当时木心因故园的破坏、萧条而伤心,回到纽约写到:“我再也不回来了”。五年后的2000年元月,木心受到家乡邀请:“回来吧,给你养老、安度晚年”。正是在这一年,乌镇东栅(木心故居所在地)的改造正式启动。又是一个五年,2005年5月,木心再到乌镇,在家乡弟子的搀扶下探视了正在改造中的西栅。第二年,用陈丹青的话说,木心“就乖乖地被我‘押送’回来定居了”。2011年7月,如今“文化乌镇”的总裁陈向宏陪木心一起,选定了美术馆坐落于乌镇西栅的地点,共同委托木心的学生、画家陈丹青出任馆长。同月,乌镇启动了木心美术馆建馆方案。同年9月、10月,木心还分别会见了这座美术馆设计师——贝聿铭弟子、纽约OLI事务所设计师冈本博和林兵,最后木心对他们说:“去弄吧,弄完了吓我一跳!”木心美术馆开馆典礼举行的当天,陈丹青清楚地记得,“四年前的今天,就是(2011年)11月15日,木心给抬到医院去,然后插满了管子,满口胡话。他就扔下一辈子的心血,统统留给美术馆,自己躲开,消失,没有了。这是木心的命。”就在木心病重期间,美术馆初步设计完成了。轻度谵妄的木心在病床上看了未来美术馆电脑图样,辨认许久,没有人知道木心是否明白那就是他的美术馆,但他轻声说了句:“风啊、水啊,一顶桥。”2.【设计】契合木心心仪的简约美学2011年12月21日,木心去世后,美术馆开始动工,由纽约OLI事务所设计师冈本博、林兵设计督造,由文化乌镇股份有限公司出资,巨匠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施工,全程历时四年。室内设计由OLI设计师法比安主持,为期一年半。全馆建筑坐北朝南,以修长的、高度现代的极简造型,跨越乌镇元宝湖水面,与水中倒影相伴随。△木心美术馆大厅木心生前的那句“风啊、水啊,一顶桥”,高度概括并预见了美术馆与周边的景致,而“桥”隐喻了木心毕生融汇东西方文化与美学的艺术实践。这句话,如今悬挂于美术馆入口,是对这位诗人、画家、文学家的礼敬,也是木心对于属于自己的这座美术馆最富诗意的描述。木心美术馆的外观,与他心仪的简约美学相契合。全馆由三五方现代几何造型起伏衔接,高难度铸造的清水混凝土外立面,以横向的不规则表层和均匀的混凝土本色,与江南小镇的古建筑形成对比性和谐。馆内各展室以五种微妙而深沉的暖灰色构成基调,陈列的画作与文稿,不采用传统式排列悬挂的方式,七成作品,置于金属或木制展柜。所有展室采取整体调暗、局部照明的布光效果,对应了木心遗世独立的风神,呈现了木心风格的孤绝感、超然性、穿透力,以极其克制的框限方式,呈示木心风景画中把握微观与宏观的美学尺度。△美术馆内景3.【专馆】展出木心各个时期的作品木心美术馆分为一楼、二楼和地下一层。一楼与二楼,共分五间专馆,长期陈列木心作品。在进入专馆之前,是序馆,这里以实物综合介绍了木心生平。“艺术的伟大,是一种无言的伟大,抵挡住百般亵渎诅咒,保护着随之而伟大的艺术家。博物馆,音乐厅,画廊,教堂,安静如死,保存着生命。”在进入序馆,品读木心生平前,观众会读到木心对于艺术的看法。在序馆,有木心在监禁岁月,用飞马牌香烟壳背面,写下被抄没的十余册书名,也有他谱写的曲子,还有散文《哥伦比亚的倒影》的初稿。这篇散文的初稿写在一个账目打印纸上,从头到尾以逗号分句,不点句号、不分段。据陈向宏称:这是木心“一口气写完的”。序馆还有关于木心谈艺术的视频。观众可以戴上耳机,通过屏幕听他聊音乐、聊绘画、聊写诗。序馆之后,在一号、二号、三号、四号馆陈列着木心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第五馆为文学专馆,陈列木心各时期大量手稿,并辟有小型影视馆。美术馆北端的阶梯式图书馆,面对美术馆后院(下图)。陈丹青介绍说,展出的100件左右绘画作品是从木心遗留的600余件作品中慎重挑选的,“尽量包括木心各个时期的东西”。
△一号馆中的版画作品△这些画作的陈列方式也不一样,在一号馆,其中一面墙全部是木心抽象的版画作品(上图版画创作于1988-1989年间,题未定),对面的一面墙则全部是具象的作品,还有人像。
二楼的三号馆展出了木心的“狱中手稿”。1970年8月至1972年6月,木心被单独关押四次,最后一次囚于积水的防空洞中。他以写检查为由,得到纸笔,继续文学创作,写成“狱中手稿”六十六纸,正反面都写满了,计132页,约65万字。写就之后,他将稿纸陆续缝入棉裤,避过搜查,日后带出囚室,托付朋友保存。△狱中笔记△手稿1982年,木心移居纽约,1991年顷,这批手稿被友人带来纽约,完整无缺。2001年,耶鲁大学美术馆为木心举办个展,就包括了六十六纸“狱中手稿”。借着著名囚禁之地“伦敦塔”的典故,木心将当初这个展览定名为《塔中之塔》。这批手稿的书写过于密集,每一字迹小于米粒,加上纸质薄脆、岁月侵蚀,当时就已无法辨认。经过友人的促请,木心勉为其难将手稿录出其中的五篇散文,分别题为《名优之死》《路人》《小流苏》《谁能无所畏惧》《幸福》。纸本彩墨《生与死》纸本彩墨《渔村》△二楼还展出了,木心72岁至83岁期间绘制的小型纸本彩墨风景画。与此同时,在地下室的放映厅,这些风景画又变成了9米长的投像。陈丹青介绍说:“因为他说过一句话,他说:‘我在纸上的原样是我的手段,我在荧幕上的映样是我的作品’。他认为那个才是他的作品。”
4.【特展】木心“对话”影响他的大师为了研究对木心构成重要影响的人物,馆长陈丹青还策划了开馆特展,包括《林风眠与木心》以及《尼采与木心》。在《林风眠与木心》特展中,由上海中国画院提供的林风眠作品十件,与木心作品四件,共同展出,回顾了六十年前这对师生的交谊。陈丹青说,之所以在中国画家中选择了林风眠,是因为“我找不到跟木心同代的,可以和他一起展的,除了林风眠。”△自1950年到1965年顷,木心与林风眠先生曾有交谊。木心早期中期画作深受林风眠影响,毕生对乃师怀抱尊敬与感激。《尼采与木心》特展展出了尼采手稿四份、19世纪原版著作21件、尼采肖像8件等,回顾尼采对木心毕生的内在影响。所有展品由德国“尼采基金会”“瑙姆堡尼采文献档案中心”“魏玛古典基金会”“歌德席勒档案馆”“尼采学院”“魏玛安娜·阿玛利亚公爵夫人图书馆”共同提供。木心生前曾谈到尼采对自己影响:“我与尼采的关系,像庄周与蝴蝶的关系。他是我精神上的情人。”美国加州大学教授、木心好友童明也回国参加了木心美术馆开馆典礼,他回忆说:“我和木心对话达26年。几乎每次情不自禁谈到尼采、尼采的思想、尼采精神家族的人物,如同家常。木心会说:‘尼采有时候心情有时会不好,跟我们在一起,他会快乐起来’。于是就设想,见了尼采我们谈些什么话题。有一次我故意问木心:‘尼采是德国人,一定是喝啤酒喝葡萄酒,不知我们的黄酒他会不会喜欢’。木心肯定地回答:‘我们陪他喝黄酒,他一定喜欢黄酒’。事实上,当时的桌上什么酒都没有摆。”5.【未来】将展出更多大师特展除了《林风眠与木心》《尼采与木心》特展外,未来,木心美术馆还会做其他与木心有关的大师的特展。陈丹青说:“五四以来,你难以找到一个文学家,这么长时期是以古今中外那么多大师作为自己一个(创作)背景在谈,在写。”他表示,明年他们想展出莎士比亚和托尔斯泰的文献。后年,德国方面答应借展歌德和席勒的文献。之后,还可能会展示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卡夫卡的文献。“这是一个可以不断开下去的名单。不过困难的是,我们要跟欧洲各种机构打交道,同时会有一些资金的投入,”陈丹青说。忆木心我唯一的遗憾,其实就是木心生活在纽约的那些年没有跟他见过面。可是尽管当时我并不认识他,我仍能想象我们在曼哈顿的某个街上相见过。在我的想象当中,木心是一个气度不凡而且神秘的人。我从来没有想过,命运会有一天把我带到他童年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木心的人生非常的精彩。因为在逆境和放逐当中,一个人对于生活、艺术的执着和热爱,可以在他生命中成为营养和灵感,木心正好是这样一个最好的例子。大家都知道木心回归故里,在这里度过了他人生最后的岁月。木心有一篇文章叫做《童年随之而去》,在这篇文章里,说的是一个小男孩,弄丢了他漂亮的蓝色的小碗,那么他童年的自由和纯真也就随之而去了。如今,乌镇成立了木心美术馆,实际上就为木心,也为全世界找回了这个属于他的小碗。——艾尔弗莱德·库恩(美国诗人)我们还经过了和他生活的一部分,但是他现在人不在,艺术品还在。木心常常喜欢说一句话,他引用法国作家福楼拜的话:“让艺术呈现,让艺术家消失。”这句话非常深刻,用在今天尤其适合。我觉得木心还在场,但是他主要是以艺术在场。我觉得木心美术馆,乌镇做的这件事非常非常重要,不但需要保存物质性文化,还要保存艺术,保存生命,保存记忆。——巫鸿(芝加哥大学美术史教授)开馆时间夏令时间:9:00—17:30;冬令时间:9:00—17:00周五、周六及法定节日:9:00—20:00。周一闭馆休息。票价:15元(不含西栅景区门票)
写在木心美术馆开馆之际撰文 | 童明来源 | 看理想(ID:ikanlixiang)
当时,木心看到了蓝图,说,“风啊,水啊,一顶桥”。今天,木心美术馆如愿在乌镇开馆,要感谢为创造这个奇迹付出辛勤工作的每一个人。站在桥上,感觉到的是生生死死,隐隐的痛,无名的快乐。【一】 2011年的夏天,我最后一次见木心,不知怎的就谈到了死亡。先生已经非常虚弱,对我说的一句话却很有份量:“怎么面对死亡,是别人无法教的呀”。那年12月底,丹青送走了先生之后,看着先生的故居空空荡荡,给我写信说:“先生真的走了”。隔着太平洋,我感受到了那巨大的悲凉。一个和我们的生命紧紧连在了一起的活生生的人,一个自称“渺小的伟人”,走了。说什么都没有用,面对木心的死,悲痛是私密的,只能闷在心里,无法释怀,也无法表述。以我对木心的了解,他对我说那句话似在提前警示:你若不能面对,就还不懂艺术的真谛,也有愧于艺术的教诲。几年的悼念,我重新思考了生生死死和艺术的关联。乌镇的木心美术馆,迎风临水而立,简约高贵,清隽空灵,纪念木心的艺术,也纪念艺术本身。像木心这样的艺术家,他们的生命是将此岸和彼岸、经验和超验的两个世界合为一体的。艺术如拱形而立:一半在时间内的现实里,另一半在时间之外的永恒之中。拱形的一半各自是脆弱的,合在一起却是坚固的。看木心的画作,起初见到暗暗的色泽,似乎并不快乐,再凝目细看,便有快乐缓缓地涌出,闪着纯灵的光,传递的是宗教式的观照。音乐也不能太甜腻,立刻就甜腻起来的五音,势必浅薄,一直浅薄下去,音乐便没有了。伟大的音乐,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能自然将有限和无限、悲观和信心、和谐和不和谐,融汇为悲壮清曲,生命意志由此获得尊严,微末的人类不再微末,显现出艺术的宗教情怀。艺术若是宗教,又有别于体制性宗教。木心写道,“宗教是素的,艺术是荤的,宗教再华丽也是素,艺术再质朴也是荤”。素,指禁欲苦行,出世的超验;荤,人生情欲,世间的历练。伟大的艺术可以有宗教情怀,看似荤,实则素。木心的文字常是荤的,不避情欲,直指恶和伪善。而他的文字,又可以轻盈转身,跃出时间和历史。所以,木心的风格不受时代的局限,他现代,他又不现代。木心晚期的绘画和文字,常占据彼岸的角度看此岸,颇有一点隔岸观火的意味。艺术比作莲,有些落俗,道理还是对的。波德莱尔就把自己的诗比作恶之花(fleursdu mal)。法语里的mal不是英语的“evil”或汉语的 “恶” 可以完整表达的。它包括了生命中各种的负面现象,如现实生活中的那些丑恶,又如有限生命中生老病死等等的苦。波德莱尔诗中以直入mal的方式表达理想。莲花也是恶之花,高贵清隽,根却扎在黑暗中的污泥里。艺术既然是另类的宗教,木心视耶稣为艺术家也就没有什么惊奇的:“耶稣是集中的艺术家,艺术家是分散的耶稣”。文革中,木心和许多其他人一样,曾被非法囚禁。他在防空洞数月,那种磨难和羞辱,非亲历者无法想像。被打断了指头,就在一块纸板上演奏素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这是陶渊明式的潇洒,却多了一份历史的沧桑,悲剧精神的坚强。木心去世的前一年,对着摄像机回忆说:当时他下了地狱,不过是和莎士比亚、达芬奇他们一起去了那里。在但丁式的地狱里,木心形成了一个想法:我们官能肉体的生命所鼓起的勇气,也足以蔑视反生命的思想体系。木心没有被打垮,他凭借生命意志成就了艺术。在20世纪的地下室里,他用蝇头小字写作了132页《狱中手记》,其中一节是《论幸福》,行文从容不迫,气和神逸。木心经历的每一段历史都是不幸,随时在受苦,随时在快乐,随时在不幸福中找到幸福。其空灵,是磨难者的空灵;其潇洒,是坚强者的潇洒。2001-2003年,《木心的艺术》画展在美国各地展出。我在2001年受Rosenkranz 基金会的委托对木心做访谈。访谈中,他专为画展起了一个副标题:塔中之塔,今天重提应该很恰当。两个塔,里面的是象牙塔,指艺术,外面那个是伦敦塔,曾用作监狱,因此比喻所有的牢狱。通常说的象牙塔,是艺术脱离现实的意思。而“塔中之塔”的寓意是新的:艺术有能力抗衡所有囚禁思想和身体的体系。【二】 木心美术馆和尼采展览并列,是又一个奇迹。木心一生喜爱尼采,谁想到他们是这样会面的。如此机缘巧合,让人惊呼出尼采的名句:amorfati, 爱命运吧!我和木心对话达26年。几乎每次情不自禁谈到尼采、尼采的思想、尼采精神家族的人物,如同家常。木心会说:“尼采有时候心情有时会不好,跟我们在一起,他会快乐起来”。于是就设想,见了尼采我们谈些什么话题。有一次我故意问木心:“尼采是德国人,一定是喝啤酒喝葡萄酒,不知我们的黄酒他会不会喜欢”。木心肯定地回答:“我们陪他喝黄酒,他一定喜欢黄酒”。事实上,当时的桌上什么酒都没有摆。这样生死不分的谈话听起来有些荒唐,对于木心和我却是合情合理。永恒这件事,以直线的历史或个体的物质生命做设想,都不可能,因为两者都有终结点,都是有限的。但是,以生命循环的圆形来理解无限,永恒就是可能的。“反者道之动”(老子)。整体的生命包含并超越个体生命。尼采归纳古希腊的悲剧文化,称之为:酒神生命,指宇宙间那一股生死并存、创造和毁灭并存、循环往复、永不止息的生命力。古希腊以来有一脉神秘主义,名曰:永恒的返复(EternalRecurrence),也是这个意思。悲剧精神之所以有力量,秘密在此。麦子黄了,果子熟了,见证生和死的并存。任何一个“当下”片刻,都有永恒的返复。将自己有限的生命积极参与到无限的循环中,获得的是另一种幸福,不妨称之为“法喜禅乐”。尼采、博尔赫斯、木心等现代的智者认为:个体能否参与到永恒中,取决于他选择做什么样类型的人。一旦你发愿而为之奋斗,就和过去和未来那个类型的人成为一体。因此,艺术家有艺术家的永恒,刽子手有刽子手的永恒,如此等等。木心从少年时就认定,人类创造力的本质是美学的,做了清楚的选择:献身艺术,做真正的艺术家。因而,他的生活和创作,很自然地和古今中外的艺术家交谈,水乳交融。他们通过木心获得重生,木心通过他们获得永恒。我和木心做过两次正式访谈。在第一次访谈中,他说过这样的话:“人只有一生是寒伧的,最好有两个或三个生命同时进行”。在第二次的访谈中,他告诉我:在危急时刻,他把自己的命含在自己嘴里--就像虎妈妈把幼虎含在嘴里一样--向前走,而不是后退,为的是担起应有的道德义务,正所谓:“啣命首義,生生不息”。“生生不息”的前提,是用自己的生命衔接另一个生命。这一刻,祥云当空,木心和他的朋友们都来了。木心是世界性的艺术家。他的朋友除了我们,除了中华大地古今的艺术家,还有:荷马、维吉尔、但丁、鲁米、莎士比亚、达芬奇、塞尚、梵高、巴赫、肖邦、贝多芬、莫扎特、勃拉姆斯、西贝柳斯、歌德、尼采、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屠格涅夫、莱蒙托夫、蒙田、帕斯卡尔、福楼拜、兰波、波德莱尔、纪德、济慈、叶芝、爱默生、麦尔维尔、马克吐温、卡夫卡、博尔赫斯,等等。他们就在木心的文字和绘画里,随时都在。喻其优秀的品格,木心是“橡木之心”。表示自谦,木心是“木纳之心”。这二字还有一层的意义,今天揭示颇为贴切:“木”,宇宙的经纬交叉为十字,这十字点上的人为木,此人之心即为:木心。尼采会说:这就是木心啊!Eccehomo,见见这个人吧!
本文前半部分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号“文艺sao客”(ID:so_art),原文标题为《这也许是中国最文艺的美术馆》,编辑:何建为,后半部分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号“看理想”(ID:ikanlixiang)。转载请联系原公号,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艺sao客ID:so_art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点击以下 关键词 查看精彩内容好书 | 四月好书 | 红镜头 | 聂隐娘 | 同性恋群像 | 马克·吐温 | 康夏 | 权力的游戏 | 小王子 | 孤独图书馆 | 黄家驹 | 腋毛禁忌 |二十四节气 | 伍迪·艾伦 | 夏日翻书 | 禁烟令 | 玛丽莲·梦露新京报书评周刊ibookreview投稿&合作邮箱:ibookreview@163.com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走进艾略特·厄威特的光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