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技创新管理制度
张呼铁路工程呼和浩特分公司
科技创新管理制度
第一条 总则
1、为规范分公司项目部科技创新管理工作,根据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工法管理办法‣、•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专利工作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职责分工
1、项目部根据工程的技术难点及特点成立科技创新小组,组长由项目部总工程师担任,副组长由项目工程部部长兼任,组员由项目部相关技术人员组成。
2、项目总工程师是项目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管理者,负责组织策划本项目部科研立项工作,针对工程重点、难点,积极挖掘、申报科研项目(包括课题、工法、专利等),带头开展科研攻关,及时整理、提炼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技术,管理并使用好科技经费。
3、项目工程部是科技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项目部科研项目计划的编制、课题材料收集、材料整理及科技成果的报审等工作。
第三条 课题立项程序和方法
1、根据工程项目的技术重、难点提报当年课题研究、工法开发、专利申请计划,上报公司科技管理部门审核。
2、经公司科技管理部门审核通过后,按照有关规定签署课题立项合同。
3、课题合同中要明确指定所承担课题项目部的课题负
张呼铁路工程呼和浩特分公司
责人,课题组人数及主要成员要满足课题研究开发工作的需要,并报公司科技管理部门备案。
第四条 课题实施
1、课题组应按合同的规定,认真组织研究开发工作,每年年末向公司主管科技管理部门报送课题年度执行情况表,对上年课题的研究开展情况、经费使用情况、存在的问题及相应措施进行说明。
2、课题组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要经常检查科技创新计划的实施情况,掌握项目进展情况;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科技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交流和反馈工作。科研课题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课题组对课题执行过程中发生的技术路线或主要研究内容调整、课题组主要研究人员变动以及其他可能影响课题顺利完成的重大事项,应及时提出处理意见,报公司科技管理部门审批。
第五条 结题与成果管理
1、项目部课题组严格按照课题合同要求完成课题立项,在完成全部科研工作后,及时向公司科技管理部门提报结题申请、研究报告以及其他相关文件。
2、课题组在课题的研发过程中应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对可以形成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应及时采取措施保护知识产权;对拟申请专利的课题成果,课题组应在办理专利申请手续并获得专利受理后,再发表论文或申请科技成果鉴定。
3、课题组在完成课题全部研究开发工作后,应对课题
张呼铁路工程呼和浩特分公司 的研究报告、技术资料上报公司科技管理部门统一归档保管;对产生的知识产权须按国家有关知识产权的有关规定办理。
4、科技成果所需的各项证明,研究过程中有关知识产权归属问题按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5、课题组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促进课题研究成果在施工过程中得以有效的转化。
第六条 监督与检查
1、项目部总工程师应定期组织召开技术专题攻关会议。专题会议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并形成会议记录、存档。课题组每半年要形成阶段性报告,上报公司科技管理部门。
2、课题组按照合同规定严格控制经费的使用情况。项目部严肃课题财务管理,做到帐目清楚、内容真实、核算准确、监督得力,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严禁将课题经费挪作他用;不得以提取管理费的方式将科研课题转包给其他单位;课题经费的使用应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
3、课题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弄虚作假、截留、挪用课题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按有关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条 考核与激励
为鼓励先进,在项目部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氛围,项目部根据年度各项科技创新目标的实施情况,制订相应的考核奖励措施。对于取得集团公司级及以上等级的科技成果,项目部将给予一定奖励。奖金分配应以主研人员为主。
张呼铁路工程呼和浩特分公司
节能减排管理制度
第一条 项目节能减排的基本原则
节能减排要与项目生产、经营各项管理活动相结合;与推广应用四新技术,优化施工方案,提高施工技术水平相结合;与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相结合;与倡导文明施工,加强环境保护相结合。
第二条 项目节能减排的主要任务
遵照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公司要求,以开展节能减排标准化工地建设为手段,以促进项目降本增效为目标,对项目能源、资源消耗进行科学的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达标和社会认可的措施,减少各环节能源、资源的损失和浪费,推进项目精细化管理,实现四节一环保(节材、节能、节水、节地和环境保护),全面完成节能减排各项目标。
第三条 项目节能减排管理体系建设
1、项目应成立节能减排领导小组,项目经理担任组长,为项目节能减排第一责任人,负责节能减排的组织实施及目标实现。副组长应为项目总工程师,组员包括项目各部门负责人。领导小组负责贯彻国家有关节能减排工作的方针政策,落实公司节能减排工作要求;全面组织、领导、协调项目节能减排工作。
2、项目应在节能减排领导小组下设置节能减排主责部门及具体管理人员,负责统一协调、监控、督促、检查项目各业务系统节能减排的工作开展情况,并负责进行能耗数据
张呼铁路工程呼和浩特分公司
汇总上报及其它日常管理工作。
3、项目各部门应设置相应人员分管节能减排工作,负责本业务系统工作过程中各环节、各步骤节能减排措施的制定、具体实施及数据采集等工作,并协助配合项目节能减排主责部门开展工作。
第四条 项目节能减排具体实施措施
1、制定年度节能减排工作计划
项目节能减排主责部门要根据公司下达的工作要求,于每年年初制定本项目的年度节能减排工作计划,包括制定项目年度节能降耗目标(万元产值能耗下降指标:吨标煤/万元)、能源和资源消耗下降分解指标(指万元产值消耗)、宣传教育和培训计划、考核奖惩安排及日常管理工作安排等。
2、宣贯、培训工作
项目部节能减排主责部门应根据宣传教育和培训计划予以具体落实。要遵照公司要求,结合项目实际,积极开展集团公司及子分公司于每年六月份组织进行的节能宣传月(周)活动;要充分利用工地标语、板报、刊物、班前讲话等多种形式进行节能减排宣贯,宣传节能减排利国、利企、利己思想,教育员工摈弃浪费习惯,营造节能减排良好氛围;要以提高各业务部门人员节能减排管理水平和培养全体员工掌握节能减排技能为主要目的,有针对性的对本项目所有参建员工进行节能减排培训,不断提高全项目节能减排工作水平。
3标准化工地建设
张呼铁路工程呼和浩特分公司
项目部应根据股份公司•关于印发†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节能减排标准化工地评选办法‡的通知‣(中铁股份技„2010‟324 号)中所规定条款,持续推进节能减排标准化工地建设,促进项目节能降耗增效,并按照公司要求,认真进行内业资料及外业准备,积极参加公司组织开展的节能减排标准化工地评选。
4、施组及方案中要纳入节能减排
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及方案的编制部门要结合工程实际,依据四节一环保原则,编制所承担工程项目的节能减排实施措施,将其作为独立章(节)纳入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中,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落实。
5、科技创新促进节能减排
项目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要围绕四节一环保,开展技术研究和技术攻关,实施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要推广应用先进的标准化施工工艺;要鼓励员工积极进行小发明、小创造等技术革新活动。项目部对在节能减排方面做出较突出贡献的员工要给予适当奖励。
6、节能措施
项目部机械设备管理部门要建立机械设备台账,重点盯控高耗能设备;对施工机械的购置、租赁要进行前期调查和了解,禁止买入、租赁及使用高耗能、高污染
排放机械;要制定机械运行管理制度和维护保养制度,定期进行设备维护保养,杜绝能源浪费现象;加强乘人汽车管理,严禁公车私用。
张呼铁路工程呼和浩特分公司
项目应施行施工、生活分路供电和计量,采用节能型灯具和能效比高的用电设备。对生活区、办公区及公共场所用电由节能减排工作人员或指定专人、班组进行包保式管理,并制定奖罚措施,杜绝长明灯等浪费现象。
7、节材措施
项目部物资管理部门应制订工程项目材料消耗指标,采用先进手段对使用材料进行检算,实施现场核定检查;要制订现场大宗材料进场验收和使用管理制度,推行集中采购制度和余料回收利用制度,并健全规范材料的使用台帐;要积极推广新材料、新工艺,选用绿色材料,实现材料的循环利用和可再生利用。
8、节水措施
项目部的施工生产、生活用水应采用分路供水,要使用节水型产品,安装计量装置,采取针对性的节水措施;有条件时施工现场应充分利用雨水资源,保持水体循环,建立雨水、中水或可再利用水的收集利用系统;施工现场喷洒路面、绿化浇灌不宜使用市政自来水。现场搅拌用水、养护用水应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严禁无措施浇水养护混凝土。
9、节地措施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优先考虑节约用地问题。项目工程管理、后勤管理、安质环保等业务部门及节能减排主责部门要参与土地占用方案的策划和实施。要优化项目部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的建设方案,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等,尽量减少施工占用土地;
张呼铁路工程呼和浩特分公司
便道、拌和站、梁场等临时设施的布置要因地制宜,经济合理;取弃土(碴)场地的设置方案要进行比选,尽量实现移挖作填,减少土地征用,实现节约土地资源和降低项目成本的目的。
10、环保措施
项目安质环保部门负责编制所承担工程项目的环保措施,并制定相应的环保预案。要将环保措施和预案作为独立章节纳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中,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减少因施工引起的对环境的干扰和破坏。项目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以下规定:环保措施中要编制有三废(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处理方案,三废排放要达到国家标准;噪音控制要达到国家有关标准;扬尘处理要措施得当并达标;要采取措施避免土壤侵蚀和流失,并在施工结束后进行绿化,恢复土壤功能;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及时清运到指定处理场所;建筑垃圾要分类处理,加强回收利用,并按规定及时清运;取弃土(碴)场地要进行环保处理,符合 环保要求。
11、能耗数据统计分析制度
此项工作由项目节能减排主责部门牵头,项目工程、物资、设备、科技、办公室、安质环保等各业务部门节能减排责任人协助负责实施,通过翔实、准确的数据统计,测定本项目的能耗数据,分析节能减排结果,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
1)由项目施工、物资、设备、科技创新、办公室、安质环保等各业务部门节能减排责任人负责对本业务系统耗
张呼铁路工程呼和浩特分公司
能、耗水、耗材、用地、环保等情况进行日常统计和情况记录,建立本业务系统节能减排台账。
2)每季度末由各业务部门节能减排责任人对本业务系统的耗能、耗水、耗材、用地和环保等情况进行季度统计汇总,并对季度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由项目节能减排主责部门按规定表格及格式进行汇总,形成本项目的季度节能减排数据和总结分析报告,按规定时间上报公司节能减排主责部门。
3)每年 6 月底由项目节能减排主责部门负责形成本项目二季度、半年的能源、资源消耗数据及节能减排工作总结分析报告,按规定时间上报公司节能减排主责部门;每年 12 月底由项目节能减排主责部门负责形成本项目四季度、下半年、全年的能源、资源消耗数据及节能减排工作总结分析报告,按规定时间上报公司节能减排主责部门。
4)项目每季度末、6 月底及年底形成的材料包括:中央企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总表、建筑行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汇总表、节能减排分析和工作总结报告,对消耗指标增减幅度超过计划 10%的,要进行特别说明。项目节能减排各相关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统计和计算,统计要有确切依据,总结分析要有针对性和指导性,要对所报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务必做到及时、准确、完整,以便公司掌握实际度情况,为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12、考核奖惩措施
项目的节能减排考核主要是对各业务系统节能减排措
张呼铁路工程呼和浩特分公司
施的制定和执行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和奖惩,由节能减排主责部门牵头组织,考核结果报请项目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及实施。
1)项目进场后,由项目节能减排主责部门会同各业务部门节能减排管理人员根据施工总体安排制定各业务系统的节能减排措施、能耗指标和奖惩办法,报请项目节能减排领导小组批准执行。
2)对跨年度施工工程,年底由项目节能减排主则部门会同各业务部门节能减排管理人员,按照制定的节能减排措施和能耗指标对各业务系统的执行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报请项目节能减排领导小组依照奖惩办法予以表彰或处罚,并将评定和奖罚情况在项目进行公布;对于在同一年中开工并结束的工程,于工程完工时进行上述考评和奖惩工作。
第二篇:公司科技创新管理制度
员工创新成果管理评价办法
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矿井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企业,充分调动各级员工创新积极性,引导和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根据
集团公司相关管理制度规定,制定公司员工创新成果管理评价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一、为了进一步鼓励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激发员工的创新潜能,提高
公司竞争力,促进公司的长远发展;根据我国《专利法》第十六条和第十七条以及《专利法实施细则》的第七十七条、七十八条的有关规定;以及集团公司、煤业公司有关规定制订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矿业公司所属部门、各级管理、技术人员以及所有员工。
第二章技术创新类别和奖励范围
一、本办法所指创新为矿业公司所属部门、各级管理、技术人员以及所
有员工为了解决问题,实现目标,所进行的一切有价值的、能够产生持久影响力的技术改进和创造活动,包括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发明专利和技术改造。
二、管理创新指打破原来的管理模式、工作方式、方法,重新设计工作流程,合理汇聚、分配各种资源,实现工作效率、效益提升,员工素质、企业形象得到改善提高目标。技术创新指为了研发新技术或提升现有生产能力、技术水平而做出的各项改进、改善与发明(专利)等:
(1)科技创新进步项目:创新完成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
料、新设计以及职务发明专利等。
(2)推广创新项目:对适用新技术的推广项目和已有工作的创新。
(3)管理创新成果:企业现代化管理体制、机制和方法的创新和应用
(4)优秀技术决策,公开发表的论文。
(5)小改小革及合理化建议。
第三章创新评审和奖励机构
一、组织领导
成立员工创新成果管理评价委员会。
主任:党委书记经理
副主任:党委副书记、总工程师生产副经理安全副经理机电副经
理开拓副经理经营副经理工会主席
成员:各专业副总工程师 人力资源部部长党建部部长 生产技术部主任
生产技术部技术主任安全管理部主任工程师安全管理部主任
经管部主任工会副主席科协副主席团委书记
为保证创新工作日常开展,成立员工创新成果评审管理办公室。办公室
设在公司科协。
办公室主任:科协副主席(兼)
成员:人力资源部部长工会副主席机电副总(机)经济副总生产技术部综合技术室主任
二、工作职责
主任:负责公司员工创新评价管理的领导工作,确定最高奖项的评审结果。
副主任:负责分管专业的员工创新成果评审管理的领导工作;同时负责分管专业的员工创新全面管理工作,定期组织召开科技创新推进会议,定期对制度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
成员:牵头组织本专业创新成果的收集、汇总、评审。根据公司生产和经营需要,公布创新需求,指导公司有关机构、人员的创新工作;对创新项目进行评审;对有关创新项目进行奖励。
为了细化科技创新成果验收工作,科技创新技术委员会下设三个创新成果验收专业组,对科技创新项目进行评定。
工程技术类验收组 组长:总工程师
成员:生产副总开拓副总安全副总 规划副总地测副总 生产技术部主任安管部主任安管部主任工程师生产技术部综合技术室主任操作员工技术骨干若干
负责采掘、地测防治水、一通三防等专业方面科技成果验收工作。机电运输类验收组 组长:机电副经理
成员:机电副总生产技术部机电室主任机电科长安管部机电副主任信控中心主任操作员工技术骨干若干
负责机电运输专业方面的科技成果验收工作。管理综合类验收组
组长:党委副书记经营副经理
成员:党建部长人力资源部长经济副总财会副总工会副主席团
委书记
负责管理创新、员工群众技术创新方面的成果验收工作。评审验收组对通过评审的项目由公司统一进行表彰奖励。
第四章项目的立项、批准和验收
一、创新项目的立项原则。矿井科技创新项目要本着创新和效益的原则,突出科技创新,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安全效益的提高。
二、每年初,工程类项目由本专业主管领导和专业副总按照集团 要求,结合矿井生产实际情况,组织确定科技创新项目;党群、经营管理类项目由主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结合经营管理现状、员工队伍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等,组织研究拟定管理创新项目。
三、创新项目确定后,由组织者指定专人填写创新项目任务书,明确项目内容、创新点、项目资金、完成时间、创效成果、项目参加人等,项目任务书由主管副总或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后,上报管理评审办公室,由评审办公室统一整理汇总后,交评价委员会审核批准,正式立项。
三、项目获得立项后,项目主要实施部门负责项目推进和阶段检查,若无法按原方案实施,则应提出项目终止申请报告或项目方案改进报告;
四、项目完成后,项目实施部门提出项目完成验收申请,由评审管理办公室安排专业验收小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项目验收。
五、日常“五小”项目、金点子、合理化建议、论文等可根据公司工会、科协、经管部等部门要求随时进行。
第五章技术创新奖励评审
一、申报评审的创新项目必须符合以下标准:
(一)必须是已实施的最新成果;
(二)经验证、核算产生实际经济价值的;
(三)附有完整的原始记录、图纸资料和技术总结等;
(四)创造的经济价值经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受益单位负责人签字确认。
二、公司确定的重点项目,主管人员每月要将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整理和技术审核,并将结果提交创新评审办公室。
三、项目完成并正式进入生产验证三个月后(对时间跨度较长的大项目,可以分阶段申请),由项目完成人(或项目完成部门)提出申请,并附项目的论述报告、总结报告等相关书面材料,报创新成果验收专业组。
四、创新成果验收专业组收到申请后1个月内组织审核小组验收审核,并组织相关人员对申报项目进行验收。
五、创新成果验收专业组对申请人的以下资料进行审核并提供审核意见:
⑴项目的立项背景和理由。
⑵项目的创造性、实用性及应用范围。
⑶项目实施前后的效果对比;此项需有详细、具体的效益指标计算。⑷项目对公司今后的发展影响自我评价。
六、项目验收后,验收组要撰写验收报告。并备案留作年底集中评审。
七、创新项目经审核通过后,涉及到工艺流程或标准的,纳入公司有关正式工艺流程、标准当中,由有关部门负责推广落实,并考核实施情况。
八、公司创新评审委员会每年组织一次创新项目成果评审,首先由各专业组对本专业完成的创新项目进行初评,对本专业项目进行排序。创新评审委员会最终依据 评审标准确定成果等级,并实施奖励。
九、员工五小成果、金点子、合理化建议等其他创新项目,分别由相关部门组织,随报随审,随评随奖。
十、专业审核实行回避制度,参加审核小组的成员不能审核自己或同部门人员的项目,人员不足时,可聘请外部专家进行。
十一、专业验收评审小组人员根据该成果取得的直接经济效益、科技含量、可推广性进行验收,按下列标准执行:
第五章奖励标准及办法
一、公司采取多样化的创新奖励方式,包括一次性奖励、利润提成、成果冠名、带薪休假、旅游等。
二、对员工创新成果可直接计算经济效益的按成果评价等级对应标准进行一次性奖励或采取利润提成方式进行奖励,对不能直接计算经济效益的管理创新及其他创新项目成果,由相应的验收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价,确定成果等级,给予一次性奖励。
三、发明专利每项奖励元;实用新型专利每项奖励元。
四、专利产品实施后,从新增利润中再给予提成奖励;其中,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第一年提奖%,第二年提奖%,第三年提奖%。
五、员工根据生产的需要,创新发明新产品或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意义深远的管理创新项目,效果显著并应用于生产经营工作之中,但没有取得专利的,经过验收评审推广实施后,在随后的三年中再按第一年提奖%,第二年提奖5%,第三年提奖3%的比例照给予效益提成奖励。
六、经过立项实施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各验收专业组对创新成果进行初步审核评定,报呈员工创新成果管理评价委员会审核、评定、批准确定奖励等级,原则上,特等奖每年在应用技术类成果、新技术推广成果、软科学及管理创新类成果中只评一项。奖励参照以下标准进行:
在国内期刊上发表的科技创新论文每篇给予元的奖励;省部级刊物上(含集团公司级)发表的论文,每篇奖励元。
八、奖金分配要贯彻按贡献分配的原则,不搞平均主义,个人完成的项目,奖金全部发给本人;多人完成的项目奖金要在项目参加者中按贡献大小进行分配。其办法是:项目设计或建议内容难度大,而实施较容易的,设计者或建议者拿%,实施者拿%;项目设计或建议内容难度不大,但实施难度大,则实施者拿%,设计者或建议者拿%。
九、凡经实施的创新项目、“五小”项目和合理化建议,要分类登记建立完善的资料档案,作为评先、评定职称、技师,评聘首席工程师、首席员工,选拔岗位带头人、技术拔尖人才等的重要依据。
十、荣获公司一等奖的创新项目、合理化建议、“五小”项目,公司将向集团公司推荐评奖。
十一、对重大创新项目每年进行一次评价奖励。
十二、对员工个人或以员工个人为主而实现的创新成果,在给予物质和荣誉奖励的同时,适于用员工名字命名的项目,还可用员工个人名字命名。
十三、评奖3-6个月内,由审核小组对项目进行跟踪、检查、反馈;对于具有推广意义的项目,经评审委员会批准后在适用范围内进行推广;有推广或执行不力的,将给予一定处罚。
科技创新工作管理办法解释权归
第三篇:科技创新管理制度(精选)
竹市镇中心小学科技创新管理制度
一、成立学校科技创新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刘春元
成员:曾寒娟周军徐立君
二、建立学生科研课题立项和成果评审制度
每学期初对学生提出的科研课题立项由学校科技创新领导小组进行评审,同意立项的给予经费上的保证,并在期末对相应的成果进行评审,根据评审情况向上一级部门申报。
三、鼓励每个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
团委、科研处、学生会、教导处及各教学单位紧密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良好氛围,学校规定每学年都要举办举办一届学生学术科技节,内容包括各类学术科技讲座、创业设计大赛、英语节、电脑节、读书节等活动,为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平台。
四、学校要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硬件服务
学校要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一切可能的硬件服务,每周两次向学生开放各类实验室。学校各类实验室的开放,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方便。
第四篇: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看一个企业能不能长远和健康发展,关键是看他有没有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能力。如果不能坚持科技创新,即使有一时的效益,有较大的规模,甚至是高速的增长,企业也不可能持续发展和生存。因此,科技创新不仅是企业长远健康发展的需要,更是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企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企业发展的新跨越。
一、搞好科技创新,加强体系建设是基础
企业主要领导要有科技创新的强烈意识,真正把科技创新当作企业的第一生产力抓紧抓好。要健全科技创新领导体系,主要领导亲自抓创新,并有得力的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要健全科技管理组织和科技机构,并把科技管理与科技开发区分开来。我们既需要科技管理人才,也需要科技开发力量。没有科技管理,就不能整合有效资源,搞好科技开发。没有科技开发,也使一切科技管理成为空中楼阁。现在多数企业有技术研发部,但确切地讲,大多数是技术部而不是战略研发部。因此,企业在搞好生产性技术研发的同时,应成立战略研发机构,开发新的产品,为企业永续发展做好战略储备。要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为科技人才搞好研发提供平台。要实施工程师再造工程,组织技术工人参加专业技术培训和资格认证,培养和建设一支过硬的工程师队伍和高级技工队伍。同时,还要分期分批组织科技人员出国考察和进修培训,以开阔眼界,适应国际竞争的新要求。
二、搞好科技创新,完善激励机制是保障
科技创新的过程,是从企业决策开始的一系列以市场为导向的引进式研发、投资管理、经营活动的全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家作为决策者,起到不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因此,所有企业负责人必须更新观念、统一思想、高举科技创新的大旗。集团式管理的企业,对所属企业负责人的奖励,除看利润、回款等经营指标外,要高度重视对投资回报率、新产品产值等技术指标的考核。要完善和落实技术创新考核奖励办法,逐年提高科技创新奖励份额,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实施重奖。要修订科技人才薪酬,不断提高科技人员的待遇,使科技人员的收入高于集团平均水平。在不断提高科技人员工资待遇的同时,还要积极为科
技人才争成果、争荣誉、争地位,提供广阔的个人成长空间。要建立科技干部选拔机制,在人事管理部门审定本科以上学历等资质后,一定要笔试、民主测评和演讲答辩的方式,产生一批科技管理干部,在企业内形成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
三、搞好科技创新,制订发展战略是关键
企业走国际化的路子,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激烈竞争,就必须放眼国际市场,洞察科技趋势,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立足企业发展实际,制订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我们到国外大的公司考察,他们多数先问我们发展战略是什么,然后才确定如何与我们打交道和谈合作。事实上,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干什么和想什么的企业,是无法找到朋友,找到合作伙伴,找到竞争对手,开展有效竞争的。那种干一天算一天,走一步看一步的经营行为,是短视的、盲目的,肯定是没有任何发展前景的。因此,我们必须充分了解国内外市场情况、科技发展趋势与产品技术水平,以及各国各地产业政策等方面信息,利用SWOT分析等现代工具,立足当前,放眼长远,修订和完善企业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愿景和战略措施,特别是企业科技创新的定位、方向、产品、技术、设备和人才等,才能在科技创新中找到方向,在企业发展中找到向导,使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四、搞好科技创新,加强产学联合是手段
产学研联合能够为科技创新提供平台,为整合资源提供纽带,为借力发展提供通道,是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有效途径。为了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要找到合作对象和学习标杆,积极开展“科技创新333工程”,即每个公司至少与三家大专院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至少与三家科研机构签署合作协议,至少与三家行业内领先的企业开展交流活动。企业开展产学研联合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联合办学,培训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可以联合成立开发机构,共同开发市场需求的高科技新产品;可以解决企业的一些技术难题,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也可以共同申报科技创新项目和成果,积极争取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近年新兴的产学研联盟是产学研活动的新突破。所谓产学研联盟,即通过高校技术创新集群与区域产业集群的紧密结合,实现高校技术创新集群与企业群、产业群对接互动,改变过去高校与产业合作“单对单”、“点对点”模式,形成可持续发展态势。
五、搞好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入是根本
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存在着科技研发投入不足的现象。除了资金紧张的因素外,主要还是一个认识问题。有的企业有钱盖高楼大厦,有钱扩大规模在低水平上延伸,就是没钱搞科技投入,致使企业技术过时,设备老化,产品难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应加大科技投入,将研发费用列入全面预算,并通过企业积累、上市融资、引进风投、合资合作和争取政策扶持等多条渠道筹资金。原则上,企业科技投入不得低于销售收入的3%,大的企业特别是条件好的企业不应低于7%。列入预算的科技投入资金可以用于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改进产品结构和工艺技术水平,也可以用于开展产学研活动,引进科技创新人才等。企业选择科技开发、技术改造、合资合作项目,要严格筛选,谨慎决策,争取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我们可以花100万元否定一个项目,不可以花100万元上一个不可行的项目,因为明为不可行而非行之,势必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和深刻的教训。
六、搞好科技创新,增强竞争实力是目的我们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千方百计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根本的目的就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谓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是指企业在某一项或多项技术上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具有明显优势的竞争能力。企业只有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引进一流人才,掌握一流技术,开发一流产品,真正形成核心竞争力,才能不怕市场变化,不怕金融危机,能够应对各种风险和困难。要充分利用创新成果,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伐,根据“专业化、高科技、国际化”的原则要求,进一步收拢拳头,集中发展效益好、前景好的产业和产品。对那些技术水平低、经济效益差、带动作用弱、发展前景不明朗的产品、产能和微利企业,要逐步退出。要转变观念,使企业已经形成的规模优势转化为盈利优势,成本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机制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逐步在做大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实、做强,做成在国际竞争中独具优势的高科技企业。
现代企业发展一靠科技进步,二靠科学管理,而科技进步又为科学管理提供了先进的工具与手段。因此,科技进步是推动企业蓬勃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近几年来,我公司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在创一流企业工作中的作用,加大了科技工作的力度,夯实安全基础,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努力构建企业科技发展的新格局。
一、回顾200#年我们主要作了以下工作:
(一)、在管理方面:
l、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的科技领导小组,坚持一把手抓科技,分管科技工作副经理负责组织科技发展规划、重大技术攻关、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的实施。
2、组织制定了支公司科技发展规划。
3、以科技进步为指导,大力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
4、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电力公司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结合自身的特点搞好基础管理。
(二)、在科技活动开展方面:
支公司制定并完善了科技工作管理的有关制度,大大激发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随着电力市场的形成,电力技术竞争也日趋激烈,如果不能够优质、高效地解决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就难以在市场上求得生存,更谈不上发展。我们把科技工作作为考核主要的技术岗位的主要业绩之一,同时,制定出了科技任务的完成标准,这样使科技工作有落实,有考核。
支公司始终把促进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作为科技工作的主攻方向。首先把加强对现有设备的技术投入作为重点,制定完善了一系列考核管理办法;其次,解决好影响生产的关键技术问题,如安全运行、节能降耗、自动化控制等项目,使科技工作更加有的放失。
(三)、在科研项目完成方面:
我公司把科技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安全生产和现代化管理上。坚持“安全第一”这个永恒的主题,我们推广了“微机防误闭锁装置”,进行了电网调度自动化、配网自动化、电网通信与自动装置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并且为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开发了用电营销管理自动系统、并为实现办公自动化作了前期准备工作。支公司2003年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110KV变电站11台35KV开关的无油化改造。
2、110KV变电站微机防误闭锁装置的实施。
3、修试班更新直流高压发生器。
4、城网配电变压器的完善。
5、县调自动化装置的安装。
6、供电服务承诺95598语音电话的开通。
7、10KV配网的改造。
8、用电营销管理自动系统的建设。
我公司在推动科技进步的方法与措施上,但还不够完善,力度也不够大。因此,我们要适应新的形势的要求,一方面要提高认识,工作到位,增强各级人员依靠科技进步的责任感、使命感,真正把科技工作摆在关键位置来抓;另一方面,要在方法完善,措施配套,狠抓落实上下功夫。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来思考问题,培养超前意识,强化竞争观念,逐步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充满生机的科技进步机制与管理体系,为科技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逐步形成领导高度重视、职工积极参与、作用日益增强、成果不断创新的格局。这种新格局应当是关于推动科技进步的方针政策、组织领导、规划计划、资金投入、科技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内容的最佳组合,具有宽松的环境,浓郁的氛围和蓬勃的生机。
根据我公司的实际情况,我们在科技进步上还有很大的差距,只有不懈努力,不断创新,不断进取才能不被淘汰。当今,人类迎来了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科技作为知识经济的主要支撑物起着重要作用。面对新的科技革命带来的挑战,在新的征途上,我们要不断开拓思路,下大气力,继续坚持科技兴企和科技为生产、管理服务的方针,为实现更大的跨越而努力奋斗。
莲山课件原文地址:http:///Article/zjbgnzzj/41713.htm
第五篇:科技创新
农业转型靠谁来“科技创新”
2月1日,新华社受权发布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文件强调了农业科技重要性,称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要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文件确定国家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支出。无农不稳。人类社会自农耕而来,中国自古就有着“强本节用”的传统。2月1日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9个中央“一号文件”。从1984年开始,“一号文件”已然成了判断我国“三年”工作取向的风向标。那么,今年何以尤为重视“农业科技创新”?
如果说,此前的“一号文件”是立足于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基础增持,关注农业“外围式”发展环境的优化,那么,今年的“一号文件”则更关注农业造血能力的强化、关注作为弱质产业的农业如何在新形势下负重突围。2012年强调农业科技创新,离不开三个基本背景:一者,经过20多年的竭力扶持,中国农业已经开始渐次转型,如同工业的结构调整一样,数十年的“养蓄期”为中国农业积累了涅槃的基础条件,譬如去年“一号文件”聚焦农田水利建设,提出10年内投资4万亿元,年均4000亿元等。
二者,从总量上来看,中国的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5.7亿多吨的粮食在全球粮食总产量中占到22%左右,而2010年中国总人口在全球总人口中大概占19%;然而,我们也应当看到,我国农产品消费对外依存度确实也比较重,譬如大豆消费对外依存度达80%,玉米供不应求令未来进口成为常态,棉花和白糖进口量占国内消费量的20%和15%„„保障供应和稳定物价的关系在2011年成为通识:不创新则无效益,无效益则无产量。
三者,有数据显示,譬如目前整个东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已近20万平方公里,占东北土地总面积的15.9%,至少已有4.47万平方公里的黑土在流失。这些年,华北持续干旱,黄河、淮河、海河三条河流水量减少的情况不断加剧,只能靠超采地下水和挤占河流的生态用水来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城乡生活用水的需求——资源环境的变局,对于“靠天吃饭”的农业来说,意味着可以预期的风险。
此外,联合国粮农组织称,农业领域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全球排放量的14%,对全球减排意义重大,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哥本哈根会议召开之前,我国政府宣布到2020年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45%的目标。
于此而言,农业减排、低碳农业成为不二之选——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农业科技创新。当然,在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的背景下,要确保2012年中国经济“稳中求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是个基本前提。
在创新的共识之后,最大的问题不是怎么创新,而是谁来创新。此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了2012年社会白皮书,首次宣告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城市人口超过乡村人口,城市化水平超过50%。其实无须这些数据,经验逻辑早就将中国农村的“新时期农民”形象烙印在公众的记忆里:青壮年普通农业工作者已经出现断层迹象,“末代农民”、“代际断层”等事实判断早就屡见不鲜——当此背景下,能进城的都进了城,“不稼不穑”的“农二代”如何去担负起农业科技创新的责任?
农业科技创新的路径有很多,但一切的讨论,须在明确“谁来创新”之后。也许,培育“新生代农民”,更是个亟待破解的现实命题。
邓海建 《 中国青年报 》
强化农业科技创新 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龙年伊始,万象更新。今天,本报全文发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九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文件紧紧围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这个中心任务,突出强调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论述,出台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必将大大推动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制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断完善,农业农村基础不断夯实,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农民增收实现“八连快”。实践证明,这是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三农”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2011年,可以说是农业农村发展整体提速、全线飘红的一年,是农民顺心、农村祥和的一年,也是本世纪以来总体发展最好的一年。农业农村的好形势,为管理好通胀预期、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赢得了战略主动,为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作出了突出贡献。
好形势来之不易,应当倍加珍惜。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深,农业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在连年增产增收之后,出现滑坡拐点的几率在累积、风险在上升;在高成本下继续提高农业产出效益,约束很多;在高基数上延续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势头,难度很大。更要看到,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靠继续消耗农业水土资源余地越来越小,靠不断增施化肥农药越来越难以为继,根本出路在于通过科技创新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站在高起点,再续“黄金期”,做好新形势下的农业农村工作,就必须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必须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方向,突出重点,面向产业需求,着眼长远发展,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必须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解决科技与生产脱节问题;下大气力强化农技推广服务,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必须继续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生态保护,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
2012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稳中求进,必须避免农业出现闪失,避免主要农产品供给出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始终保持清醒认识,绝不能因为连续多年增产增收而思想麻痹,绝不能因为农村面貌有所改善而投入减弱,绝不能因为农村发展持续向好而工作松懈。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始终绷紧“三农”这根弦,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力争在高起点上实现新突破,开创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局面。<人民日报社论>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紧紧围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这个中心任务,突出强调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指出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切实把农业科技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近些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农民收入增长实现“八连快”。农业能够保持好的发展势头,农业科技发挥了巨大作用。
从世界科技发展趋势来看,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日益紧密。进入新世纪后,发达国家结合本国实际发展农业高新技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虽然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十一五”时期已经达到52%,但是距离美国等发达国家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还有很大差距。近些年,我国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但农业与科技“两张皮”问题依然存在,农业科技仍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在新的形势下,农业发展受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强,要破解难题、突破约束、消除瓶颈,根本出路在科技,最大潜力在科技,强劲动力在科技,必须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
以两个“创新”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
农业科技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重点要做到两个“创新”:
一是农业科技创新。现代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创新。但从整体看,我国农业自主创新能力还较为薄弱,农业科研多数是“跟踪式”、“模仿式”和“转化式”研究。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应该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着眼长远发展,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作为主要目标,把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作为基本要求,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应当是面向产业需求,着力突破种业等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在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科技研究方面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和重大实用技术成果,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与此同时,还要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加快
培养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努力建立一支高质量科技创新队伍。
二是农业科技体制创新。世界各国大都把农业科技机构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努力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同时积极培育社会化科技组织。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为此,就要打破部门、区域、学科界限,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形成科教兴农的强大合力;要深化农业科研院所改革,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扩大院所自主权,营造科研人员潜心研究的政策环境;要完善农业科研立项机制、评价机制,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与此同时,还要大力支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升级,承担国家各类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培育以企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使企业逐步成为科技创新主体。
以两个“强化”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服务领域日渐拓宽,创造了科技特派员、农家科技大院等新型推广服务模式。但是,农业科技队伍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不适应农业发展需要等问题依然突出。进一步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重点要做到两个“强化”。一是强化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构建多元化的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要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进一步完善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管理体制,并切实改善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条件。同时,要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积极开展农技服务,成为公益性农技推广的重要力量,还要培育和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形成多元化、多主体、多层次的农技推广服务。鉴于我国目前农技推广服务经费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比较低,还应进一步加大对科技推广服务的投入。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实施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鼓励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和技术合作组织。科技人员在政府优惠政策引导下带着成果下乡创业,既可以解决农村一线科技人才短缺问题,又可以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等多方共赢。如果能够培育一大批这样的农业科技企业,一定能够有力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二是强化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造就新型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科技人才是技术产生的源泉,是技术传播、应用的载体。为进一步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一方面,要出台政策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地位和待遇水平。另一方面,要完善教育科技培训政策,造就一支能够深入一线的高效率科技成果转化队伍,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鉴于农民是农业科技成果的实施主体,还要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让农民学习、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免费对未升学的农村高初中毕业生提供农业技能培训,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中国经济网曾业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