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工作报告

时间:2019-05-15 13:44: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研究工作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研究工作报告》。

第一篇:研究工作报告

研究工作报告

东平县第一人民医院

陈春梅 赵娥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因其操作简单,使用安全,并发症少以及留置时间长等优点,为长期输液,特别是输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的病人提供了舒适、安全的静脉通路。成功置入PICC导管不仅需要专业护士的丰富经验,还要求病人接受穿刺的静脉血管走形清晰可见,弹性较好,血管内径能够容纳相应型号的套管针才能实现。但晚期肿瘤病人因恶病质、低蛋白血症以及曾接受过多次化疗/和长期静脉输液等原因,导致外周血管损伤严重、血管条件较差。使用18G穿刺套管针常规方法进行4Fr导管置入的成功机率很小。

塞丁格(Seldinger)技术是经皮穿刺后用导丝交换方式置入各种导管,改良的塞丁格技术即微插管鞘技术(MST)则是利用套管针或小号针头静脉穿刺,通过套管或穿刺针送入导丝,拔出套管或穿 刺针,再用手术刀片扩张皮肤后将插管鞘组件(带有扩张器的插管鞘)沿导丝送入血管,撤出导丝和扩张器,经插管鞘置入导管。近年来在有条件的医院里使用专用血管超声设备引导,应用MST进行置管,虽能为病人创造治疗和抢救条件,但也受到设备的限制。我院自2013年 1月运用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为经传统PICC置管困难的患者成功置管,并发症少,效果明显。

2016年11月

第二篇:研究工作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指导》研究工作报告

本课题是我承担的曲阳县教育教学研究立项课题,旨在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分析、归纳整理和总结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训练方法的研究,极大地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和质量,极大地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和阅读的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我按照预定方案认真开展了工作,经过半年的研究、归纳、验证和总结,已完成各阶段的研究任务。现将主要研究工作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一)研究的背景。

千百年来,朗读教学在传承中华文明上担负着极其重要的启蒙作用。正确的朗读能使学生真正领会语言文字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及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和旨趣;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意,提高表达能力;能大量的增加词汇,体会语感;可以做到“不待解说,自晓其文”的功效。在现实生活中,朗读还是一项基本的技能,在语言交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即新课标)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指读者根据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独特体验,把握文本所反映的客观意义,并有创造、有个性地解读其丰富内涵的阅读活动。新课标修改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型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二)现状分析: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将朗读和课文理解割裂开,片面地、急切地追求对文章的深入分析,而忽视朗读在理解文章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对朗读的重视程度不高,仅把朗读作为感知课文内容的手段,不能把朗读和课文的分析理解结合到一起。此外,一些教师对朗读缺乏方法上的指导,朗读教学只停留在教师或媒体范读,学生自由练习这个层面上,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缓慢。

(三)课题的研究意义

俗话说:“功夫靠练,文章靠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最常用的基本方法,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阅读鉴赏能力,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我认为朗读是最有效的方式。阅读教学,主要的学习方法是朗读,通过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受到熏陶。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加强朗读训练就成了我们必须研究的课题。同时,研究朗读训练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性,总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开展朗读训练的经验,对于突破课堂教学新的教学方法,促进教育新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一)研究的背景。

千百年来,朗读教学在传承中华文明上担负着极其重要的启蒙作用。正确的朗读能使学生真正领会语言文字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及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和旨趣;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意,提高表达能力;能大量的增加词汇,体会语感;可以做到“不待解说,自晓其文”的功效。在现实生活中,朗读还是一项基本的技能,在语言交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即新课标)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指读者根据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独特体验,把握文本所反映的客观意义,并有创造、有个性地解读其丰富内涵的阅读活动。新课标修改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型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二)现状分析: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将朗读和课文理解割裂开,片面地、急切地追求对文章的深入分析,而忽视朗读在理解文章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对朗读的重视程度不高,仅把朗读作为感知课文内容的手段,不能把朗读和课文的分析理解结合到一起。此外,一些教师对朗读缺乏方法上的指导,朗读教学只停留在教师或媒体范读,学生自由练习这个层面上,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缓慢。

(三)课题的研究意义

俗话说:“功夫靠练,文章靠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最常用的基本方法,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阅读鉴赏能力,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我认为朗读是最有效的方式。阅读教学,主要的学习方法是朗读,通过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受到熏陶。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加强朗读训练就成了我们必须研究的课题。同时,研究朗读训练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性,总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开展朗读训练的经验,对于突破课堂教学新的教学方法,促进教育新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研究对象

(一)研究目标

1、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学生乐于朗读并自觉地进行训练的习惯。

2、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朗读技巧。

3、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4、扩大知识面,乐于将自己积累的优美与段通过朗读与别人交流共享。

(二)研究内容

1.研究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能力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思考和探索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2.研究朗读能力对小学语文高效学习的影响。3.研究课堂教学中朗读指导的方式和方法。

4.研究以语文教学课堂教学为主要平台,挖掘学生的朗读兴趣。

(三)研究对象

以本校五年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重点研究,其他各年级班级作为对比班级。

三、研究的方法、过程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实验研究的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调查观察法、评比激励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相结合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参考大量文献,对相关研究材料进行学习,综合研究者们分析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研究策略。结合本班和其他几个班学生的朗读能力研究方案,指导课题研究。

2、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针对本课题研究,在阅读教学中边实践边研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自己主动把课题与教学实际相结合,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进行自我实践、总结,使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3、调查观察法:调查我校几个班级学生朗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筛选,从中寻求解决的朗读训练方法。

4、评比激励法:对于积极参与的学生进行精神和物质鼓励,从而激励其他学生更好地参与进来。

5、案例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记录课堂内发生的真实故事或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记录选择要研究的对象,对于他的进步及时给予评价,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

6、经验总结法:每堂研究课有实践个案,并做好小结工作,结题阶段写好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的研究报告。

准备阶段我主要采用调查观察法、文献法等,多方收集资料,通过师生问卷调查、个别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朗读兴趣及方法,还有老师在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的应用等情况,并归纳分析出朗读训练的特征,找出研究的突破口。在通过网上搜集和文刊杂志找一些有关朗读训练的好文章进行学习,为课题研究找到有效的方法。

(二)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计划时间为两年,总体上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6年5月——12月)

1、调研观察学校学生朗读状况和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要求,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个别谈话等形式,了解师生在朗读训练方面的现状,整理出存在的问题。制定方案, 完成课题论证、申报准备工作。

2、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各类刊物中有关资料,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资料,认真研读,学习理论知识,确立课题主题。

我利用各类刊物和计算机网络学习了吕叔湘《语文教学中的两个迫切问题》、《语文课程新课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训练的重要性》等许多论文和科研成果,做了大量笔记并参考运用为课题研究打好基础。

3、.撰写了理论学习心得和开题报告。

(二)实施阶段(2017年1月——11月)

1、实施课题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研究班级。设计课题研究前期调查问卷,开展调查问卷,了解学生朗读方面的基本状况,积累原始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形成分析报告。

2、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对照新课标的具体标准,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朗读能力发展水平,展开小学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的具体研究,探索小学朗读训练教学策略。

3、针对师生在朗读方面的不良现状,抓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流程,形成可灵活操作的朗读方式和基本流程。(1)前期调查问卷分析报告。(2)第一轮研究课例或案例分析报告。(3)第二论研究课例或案例分析报告。(4)课题研究心得。(5)课题研究论文。(6)后期调查问卷设计。

4、做好课题的结题报告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总结阶段(2017年12月—2018年4月)

1、整理各阶段的研究资料和数据,总结阶段计划安排。

2、进行后期调查问卷,验证实践,对比分析,归纳总结,撰写分析总结报告。

3、撰写研究论文。

4、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四、研究的效果

1、朗读对学生情操的陶冶、心灵的感染以及对思想的启发教育作用,往往比单纯讲解更细致入微、更感人至深。白话文,字面上比较容易理解,字里行间的蕴涵,有时又不可言传。通过朗读却溢于言表,使人心领神会,获得极大的满足。

如在教学《美丽的小路》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用读来表现小路的美丽。第一个学生读得不够好,她说:“你读得很响亮,可老师还没欣赏到美丽的小路呢!”第二个学生有进步了,她评道:“呀,这下,我看到美丽的小路啦!路上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路旁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多聪明的老师!特意把最能表现小路美丽的语句依着学生的样子重复朗读一次,像是模仿又像是示范,实际在强化朗读要领。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诱导下,每个学生都能心领意会,读得趣味盎然。

2、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语言,口读耳听,口耳并用,增加了向大脑传输信息的渠道。这不仅使阅读真正活起来,而且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和理解。声情并茂。如《可爱的草塘》一课

“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走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

师:谁能有感情地读读这一句, 生:“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师:“读得大不大,美不美,谁能读得再大些,(学生再读)师:大了吗,我们再大声朗读一遍。

反思与对策:学生将“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一句读了数遍,但让人感觉到学生的朗读是被动肤浅,缺少情感的。难道仅仅声音大就表现出草塘之大之美吗,我认为在文中表现的应该是作者进入北大荒看见草塘后的惊喜和赞美之情。如果教师不能结合文本内容用恰当的语言铺垫渲染,也不作必要的朗读指导,只是非要学生读出“大而美”的情感,这只能是牵强走形式的朗读。因为美不是强加的,而是发自内心的,应该让学生自己体会、感悟。所以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时,比较注重引导学生从理解语言文字入手,通过自身语言、表情等方式的渲染,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与课文主人公亲密接触,身临其境地感受字里行间蕴含的文本作者的情和意,达到与文中角色“同呼吸,共命运”的境界。请看下面这则案例。

3、一边缓缓朗读,一边慢慢思考,将‘读’与‘思’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加深对读物的理解,对那些优秀的篇章、名言佳句,反复诵读,做到‘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味’,乃至愈读愈有味,趣味无穷。

在教学《掌声》一课时,让学生齐读课题,学生读得拖拉,此时,老师及时指出读时要干净利落,不要拖音。学生马上就知道该怎样处理。当学生初步把课文读通后,老师表扬了三位同学,请他们站起来,老师说这个同学读得快,说明他阅读速度很快;这个同学坐得正,坐得直,说明他读书认真,态度好;这个小朋友读得很准确。为这三个同学鼓掌。这样的读后评价,非常明确地指出好在什么地方,针对性强,一方面鼓励这几个孩子以后会做的更好,另一方面告诉了其他同学该怎样读课文。

五、研究的成果

两年多来,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学生朗读形式多样化了,朗读能力提高了,朗读的兴趣和习惯逐步形成,广泛的开展朗读活动,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很大的作用。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核心成果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课题组制定了有效朗读的教学策略,并进行了教学实践。通过实践笔者认为我们教师有必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1.明确朗读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让学生朗读的目的要明确,不能纯粹的为朗读而朗读,要让学生明确朗读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准确有效地理解文本渗透出来的内涵。所以学生朗读时,我们不妨先抛给学生问题,让他们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进行朗读。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生要学习一篇文章一般要经过“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三个阶段,因此,可以根据这样三个阶段来明确朗读目的,(1)预习性朗读,目的是要读通顺。

课前预习阶段的朗读,我称之为“预习性朗读”。学生进行预习性朗读时,我们给出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朗读,把文中的字词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遇到不会读的词语及时通过查找工具书解决。为了让学生能把课文读通顺,我一般要求学生至少要读三遍,第一遍读时及时标注不会读的词语;第二、三遍读时思考课文主要内容。例如在教授《詹天佑》前,我利用午自习十分钟让学生进行预习性朗读,学生们都自主朗读,有学生在读时不停地勾画词语,不会读的词语就及时查阅了词典。

(2)理解性朗读,目的是读出内涵。

课堂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的朗读,我称之为“理解性朗读”。目的是通过朗读读出课文内涵,让学生进行全面理解课文“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3)巩固性朗读,目的是读出情韵。

课后学生为了更好地对所学课文进行复习消化而进行的朗读,我称之为“巩固性朗读”。这时候进行朗读的目的就是要读出课文的情韵了。一般是由学生自主朗读进行,对课上所学内容特别是还没完全掌握的内容进行消化,这样就能更好地读出课文的情韵了。

2.注重多样朗读

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永远与课文的语言文字、思想情感密切相连,所以朗读应该是最基本的教学形式。在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时,我们不能机械单一地让学生齐读或自由读,要精心设计,并且注重朗读的多样性。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运用自由朗读、跟读学读、感知性朗读、模仿性朗读、熏陶性朗读、分角色朗读、个性化朗读、配乐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当然,在精心设计朗读时,作为教师,我们也要进行范读,这也能对学生理解课文起很好的引领作用。

3.指导评价要恰当及时

对学生的朗读,教师要及时作恰当指导和评价。“读得还可以”、“读得不错”“读得太好了”这一类的评价,在阅读课中耳熟能详。这类朗读评价语令我们只见其表,不见其里,而至于“为什么不错?”“哪里不错?”“哪里太好了?”学生是没有办法得知的。这种简单而笼统的评价模式,对于每一次接下来朗读者来说是模棱两可的概念,学生无从“发力”,自然也只是一遍一遍地重复着前一个同学的朗读语调、语气、节奏、感情。这样无效的“朗读推进”式的目标追求是对课堂时间的白白耗费。教师要积极寻求评价内容与知识点的融合,把评价有机地渗透、附着于学习内容,使它们浑然一体,拭去刻意评价的痕迹,使之少了理性与机械,多了感性与灵动,少了程序与呆板,多了想象和意境。

(二)文字成果:

论文1《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论文2《掌握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论文3《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情感投入》。

六、问题与启示

在这一年来课题的研究、实施过程中,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了研究的艰辛,同时又取得了很大的收获。但由于能力和时间有限,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遇到的有些问题和困惑仍未能解决,研究过程中还存在不足:

1、将教学实践中的现象和想法、感受及时总结提炼并上升至理论层面还不够好。

2、学生个别的差异性很大,对学生个性化朗读展示,在时间上有所限制。教师在个别指导上还不紧凑。

总之,通过这次课题研究,为我们的下一步研究提供方向。作为在一线工作的我们仍要坚持课题结题研究不息,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完善研究成果,并把好做法加以巩固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育部,2011年7月颁发 2.《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江平,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10月

3.《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10月

第三篇:研究工作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分层教学研究》研究工作报告

一、课题进展情况

1.1 申请立项过程

我校的《新课程背景下数学分层教学》课题,经安新县第四届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评审委员会评审,已经被立项为安新县第四届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0年9月5日课题研究正式启动。

2、对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的认识

1、本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而且班级人数较多,教师在教学中多按中等生甚至优等生的接受能力施教,忽视全体性与差异性的关系,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等生没有动力,冒不了尖,而差生最基本的知识也掌握不了,进而产生厌学情绪而辍学。“分层教学”是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差异,改变大一统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在新课标背景下,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既要使还不成熟的学生能达到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又要使有特长的学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实施分层教学就是一个好方法。分层教学就是要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分层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针对学生学习方式上存在的差异,区分情况,指导各有侧重,照顾到各层次学生的需要,组织起适合各层次学生有效学习的机制,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系统学习,促进了学生共同发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融洽了师生关系,改善了教与学的结构,各层次学生都能在成功学习中,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另外实施分层测试、辅导、评价,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的评价机制,客观公正对待学生,表扬激励,鼓励进步,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和谐发展,达到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二、研究内容、目标、重点、难点等。

(1)研究内容

1、中学数学分层发展教学理论层面研究

通过研究,使教师在理论上得到提高,从而转变教学观念。

2、中学数学分层发展教学的操作层面研究。

分层以后发展性目标如何实现,分层教育操作下如何进行探究性、体验性等有助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学习过程,主要解决如何分层的问题。

3、实施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起到了怎样作用。

(2)研究目标

目标之一:

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分层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标之二:

通过课题的研究,加强教师自身的学习,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加强组内的合作交流意识,使教师教学的实践水平和理论水平有较大提高,力争做科研型教师。

(3)重点(所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及重要观点思路)、难点

实施分层教学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应该对此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规划和安排。特别是要将分层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始终作为研究的重点,因为只有学生能力的提高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质量的提高,而能力的提高亦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因此,我们将认真进行课题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案的学习探讨,分层备课的探讨和实施,课堂分层教学的探讨和实施,分层作业的探讨和实施等。

(一)学生分层。按我校的实际情况,对2009级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实验试点,将2009级学生分成一个实验班和3个平行班,在使用同一个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再把学生分成A、B、C三层,其中A层:各方面能力较差,学习上困难大,或能力一般但又消极厌学的约占20%;B层: 各方面情况中等的学生,约占60%,;C层: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较好的学生,约占20%。

(二)备课分层。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新课标和教材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A层学生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B层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C层学生要求在B层次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

识和良好的数学素质。

(三)授课分层。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C层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待A层的学生,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B层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等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再给他们以适当的引导。对B、A层的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对于C层的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探索,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并归纳出一般的规律与结论,再引导学生变更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变式探求。对C层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导,贵在指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进而向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

(四)作业分层。.作业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因此,作业应该多层次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A组做基础性作业;B组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C组做基础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使得作业的量和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从而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作业批改上,对A层学生尽可能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集中的问题可利用放学后组织讲评,反复训练,真正掌握;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作业可以采取抽查、互改等处理。

(五)评价分层。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我们不可能用同一把“尺”去量尽世界上的万物,同样我们也不能用同样的要求、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A组学生采用表扬性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信心;对B组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C组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已。总之通过对课堂、考试、过程、教育、综合等评价,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积极因素,促进智商和情商的协调发展,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三、课题组人员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

李文通——全面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工作,负责收集一些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状况,并且组织大家及时学习,把本实验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总

安建立——主要负责协调学生分层教学研究,并负责阶段性论文的撰写 李品杰——主要负责协调备课分层、作业分层教学研究,并负责阶段性论文的撰写。

姚文伟——主要负责协调评价分层教学研究,收集一些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并负责阶段性论文的撰写。

四、课题研究步骤

由于本课题在2010年8月开始启动,本届学生初一年级即将过去,因此研究过程结果主要放在初

二、初三阶段,具体研究步骤如下:

2010.8-2010.9 开题准备

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学习讨论《新课程背景下数学分层教学研究》,组织开题。2010.9-2010.10课题论证,制定研究方案

根据学习讨论,我校数学组教师认为分层教学是当前教改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国内外研究的人较多,有广泛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同时,做为一个农村学校,在不允许分快、慢班的情况下,如何兼顾到各个层次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确定了该课题,并制定了研究方案。

2010.10-2010.11实施研究第一阶段

开始实施学生分层教学研究

2010.11写出第一阶段的总结报告------《学生分层教学研究》

2010.12-2011.1实施第二阶段研究

在第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上适当修正,补充研究方法,2010.1写出第二阶段研究报告---------《备课分层教学研究》

2011.3-2011.4实施第三阶段研究

进一步调整、修改前一阶段的研究方法,2010.4写出第三阶段研究报告--《作业分层教学研究》

2011.5-2011.12实施第四阶段的研究,2011.12写出第四阶段研究报告--《授课分层教学研究》

2011.12-2012.1实施第五阶段的研究,2012.1写出第五阶段研究报告--《评价分层教学研究》

2012.2完成结题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李文通——全面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工作,负责收集一些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状况,并且组织大家及时学习,把本实验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总

安建利——主要负责协调学生分层教学研究,并负责阶段性论文的撰写 李品杰——主要负责协调备课分层、作业分层教学研究,并负责阶段性论文的撰写。

姚文伟——主要负责协调评价分层教学研究,收集一些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并负责阶段性论文的撰写。

六、实验的做法、取得的成果和经验

6.1研究思路及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采用调查法、教育实验法、经验总结法、比较法方法,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有关知识,搜集相关资料,关注本课题的前沿理论,同时将学到的新知识持续地应用于教学之中,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6.2取得的经验

第一,为什么要做课题研究?我个人认为,中小学教师做课题研究,并不是为了取得惊天动地的科研成果,我们做研究,更注重的应该是在研究过程中自己专业水准得到提升。在研究过程中,要搜集资料,视野必然变得开阔,要思考问题,思想必然变得深刻,厚积薄发,专业水平自然得到提升。

第二,课题研究与教学工作的关系。从理论上,我们能接受课题研究促进教学工作的说法,但在实际中,我们常常觉得二者是互相冲突的。如何做到课题研究与教学工作不冲突呢?我觉得这涉及到一个选题的技巧。教师选择课题,其基本出发点应是这个课题能不能解决我教学工作中的某个问题。如果课题正是针对某个问题而设,在教学中可边思考、边实践、边总结,最后,问题解决了,课题成果也做出来了。如果题目选得不好,与教学工作脱节,就等于一个人同时做两份工作,当然很累。

第三,做课题的过程要严谨。中小学教师做的课题实验,不同于科学家的科学实验,但是它也需要一个严谨的过程。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首先要有详细的计划,这是行动的依据;其次,资料的搜集要及时准确,这是课题成果的来源;再次,总结是必不可少的,它能确保研究的方向。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心得,要持之以恒。越是才思枯竭、几近绝望时,越不要轻言放弃,失败与成功往往只在一念之间。

七、在课题进展中实验存在的问题

真正进入研究阶段之后,我们越来越发现,自己的理论水平实在很肤浅,很多工作缺乏坚实有力的理论支持,自己都觉得自己的想法实在苍白无力。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分层教学》

研究工作报告

学校:红日中学

作者:李文通

第四篇:研究工作报告

研 究 工 作 报 告

“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组

卢龙职教中心

一、组织工作

2008年5月,河北省教师教育协会下达中等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批准立项的通知,组织开展中等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卢龙县职教中心开展的由赵力军主持包括魏树余、孟宝芬、冯翠华 郭伟、翁立萍、李秀华等同志参与的“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课题研究取得了预期成果。

二、研究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过程有以下几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08、6---2008、9)

1.成立领导小组

建立由校长、书记和职研室等成员构成的课题领导小组,以高级教师、职研室研究员赵力军同志为课题负责人、以教务处主任和各专业组教师为主要成员的课题攻关小组。

2.课题组学习研讨,提高认识

课题组成立以后,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研究如何做好此项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让全课题组成员都清楚了研究课题的目的、要求和任务,明确了课题要达到的目标。我们还收集了国内外本课题研究方面相关的材料,印发给课题组成员学习,使大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识。此后,课题组于2008年7月召开了研讨会,课题组成员统一了认识,明确了今后研究工作的方向。

(二)实施阶段(2008、10-2010.4)

1.明确分工,抓好子课题的研究

由职研室主任魏树余和李秀华负责我校的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的调查研究。

由教务处主任郭伟主任和冯翠华负责研究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制定出实施办法,提交校长办公会讨论修订并具体实施。

由专业组组长孟宝芬和课题组负责人赵力军共同负责研究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策略,确定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评审条件、实施方案,提交校长办公会讨论修订并具体实施。

各子课题研究结束后形成的研究成果,由课题组负责人赵力军职研室主任魏树余教务处主任郭伟主任组织各专业组进行讨论,根据学校发展的要求研究确定“专业教师技能达标考核工程”,报请校长办公会会通过并具体实施。

2.举办专题讲座,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我们多次举行了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专题讲座。课题组成员组和各专业组长共同组织教职员工学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关文件和资料,帮助他们理解“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提高专业课教师的积极性,使“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为教职员工的自觉行动。课题组成员和各专业组长还把学校实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关文件、计划等资料发给每一位专业课教师,组织学习,由课题组成员解答教师的疑问,宣传实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理念、方法和意义,以取得专业课教师的支持和配合。

3.研究制订出相关制度和措施,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开展

课题组成员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订具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关计划、制度和文件。经过研究,课题组成员研究制定了《卢龙职教中心“双师型”教师培养规划》、《卢龙职教中心“双师型”教师评审条件》、《卢龙职教中心“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卢龙职教中心“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措施》、《卢龙职教中心专业教师实施专业技能达标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措施等,以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的顺利实施。

4.召开各种会议,做好交流和指导

(1)召开研讨会,做好咨询指导

从2009年1月到2009年7月,课题组根据“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的实际,先后举行了6次大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专题研讨会,交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的经验,分析存在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涉及政策性的问题,包括“双师型”教师的评审条件,特别是“双师型”教师的资质和待遇问题等等。我们举行了专题研讨会,邀请了学校领导参加,探讨解决的方法。经过行政部门的协调,上述问题中的大多数已经得到妥善解决,使“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注意做好咨询指导工作,组织专业课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通过互相借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2009年12月,课题组在学校举行了专题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有4个大专业组,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各种管理制度的建设,这次研讨会为2010年我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打下基础。

(2)组织召开了“暑期省级培训交流会”我校教师通过假期到省参加培训的形式来培养“双师型”教师,并以这些教师为专业带头人,要求在培训结束后回到学校进行二级培训,从而全面促进专业教师的“一体化”成长。

(三)总结阶段(2010、4-2010、6)

2010年6月,成立了课题结题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由课题组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以及学校管理层人员组成。结题工作小组成立以后,进行了“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研究”成果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然后进行实验后的总结工作,要求各成员撰写研究论文,课题组成员都完成了子课题报告,课题组成员共同形成书面的《研究报告》。

最后总结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并修订出下一“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计划,制定《卢龙职教中心“十一五”期间教师个人成长规划手册》,每一位教师确定“十一五”期间技能水平、教学水平更高的奋斗目标,继续坚持做好“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工作,使本校专业教师逐步成长为高级“双师型”教师。

三、课题研究大事记

课题研究大事记表

1.2008年5月,课题组接到省教师教育协会的立项通知书,课题立项。

2.2008年6月,课题组成员搜集资料,调查分析,组织学习,3.2008年6月,职研室相关领导指导课题开题情况,确立课题研究方向

4.2008年6月,课题组召开第一次会议,明确分工

5.2008年7月,举办专题讲座,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6.2008年9月,部分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

7.2008年10月,课题组召开会议,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讨

8.2008年10月,课题组召开经验交流会,做好交流和指导

9.2009年3月—5月,研究制定出一系列“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制度、措施 10.2009年6月,课题组召开了中期课题研究总结工作会

11.2009年7月,外派专业教师参加各类技能培训

12.2009年9月,召开了课题组第二学年课题研究工作会

交流本项目研究领域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

13.2009年9月,组织召开了“暑期省级培训交流会”

14.2009年9月,召开了研讨会、分析存在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 15.2009年12月,课题组举行了专题研讨会,主题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

设的各种管理制度的建设

16.2010年3月,课题组在学校举行了专题研讨会

17.2010年6月,成立了课题结题工作小组,课题组成员撰写研究论文,子

课题报告,完成结题报告

18.2010年6月,召开 “总结工作会”

第五篇:研究工作报告

农村校物理开放性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的工作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解决中学物理教学的当务之急

当前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为了追求对物理知识的绝对掌握,把物理课教学成了物理知识和习题训练课,甚至在中考指挥棒的作用下,物理课都围绕着“考试”而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往往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从而导致学生对物理课失去兴趣,产生厌学情绪,必然影响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综合能力水平的提高。在中学物理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既要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又要直面应试的中考,解决好两者的矛盾,寻找到一个平衡点,是物理教学的当务之急。

2、探索开放性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课程标准的提出,新教材的推行,开放式教学已经成为一个热点,示范校、优质校率先在各个学科积极地进行探讨与实践。但在基础薄弱校,由于教学软硬环境的限制、生源素质的先天不足,教师们为开放性教学的研究画了个问号,用得着吗?能开展起来吗?能有效果吗?本课题将立足于基础薄弱校,结合教学实际,探索有效可行的开放性教学模式。

3、新课程理念固化在常态教学

新课程改革虽然已轰轰烈烈的开展了十多个年头,但新课程理念在有些学校还仅仅停留在公开课的层面上用来作秀,很难渗透并固化在常态教学中。特别是在基础薄弱校,本课题要通过行动研究,用教学实践、教学效果说话,转化教师的传统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使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4、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强教师团队建设

教学是科研的基础和条件,科研是教学的提炼与升华。我们计划从物理学科入手,以教研组为研究共同体,实实在在做点教与研,让教师真切感受到教科研在实践中的巨大力量。本课题在总课题下设置四个子课题,教研组的每位教师负责一个子课题,同时要参与其他教师的子课题的研究,也就是说每位教师既是课题的客人,又是课题的主人,从不同角度经历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以此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师团队的整体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主要解决的问题,不是理论问题,也不是宏观策略问题,而是构建适合于基础薄弱校的开放式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

(一)、.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开放式教学、研究性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文献为参考,深入学习物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结合初中物理教学的特质,对初中开展物理开放式教学的理论依据进行研讨。

(二)、初中生的学习物理的方法、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的情况,将会成为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开放式物理教学的实施基础。为此,我们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物理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访谈。

(三)、在理论研究和调查的基础上,在研究实施通过如下几个子课题进行开放式物理模式的行动实践研究。

1、《物理DIY教学活动模式的探索》子课题的研究

物理DIY教学活动的尝试主要在初二进行,因为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学习的兴趣还很浓,结合教学内容,我们确立物理DIY教学活动的主题,以“我动手,我体验、我创造、我收获”为活动主题,Do it yourself!!你动起来,我动起来,大家一起来!为活动口号。根据教学计划策划王佐初二物理DIY系列活动计划书。

在教学中开展一系列小制作活动;如制作刻度尺比精致准确、掌握测量的正确方法;制作小纸桥比最大承重、理解压力和压强的物理意义;制作温度计,熟悉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土照相机的制作,了解凸透镜成像原理等;教学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彼此之间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以社会生活为主题的教学模式探索》子课题的研究

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社会生活切入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探索。如在学习杠杆平衡条件时探究小商贩杆秤上的骗局;在学习热学中,分析点炉子过程中蕴涵的大道理;在力学的了解中,探究天天骑的自行车上的物理学;在比热容的概念的理解上,探究云岗热电厂的“大烟筒”冒的是什么烟?

例在燃料的燃烧与利用的教学中,巧妙设计主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日本核泄露事件。在海啸席卷后,为什么反应堆有溶解的危险?为什么要注海水防止爆炸?在防止受辐射污染的水泄露到大海中,浇筑玻璃水的道理?若泄露会有什么危害?新能源可信吗?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将学生分组熟悉和了解各种新能源,分别以核能、风能、水能、太阳能专家的身份,开展一场新能源的辩论会。通过课外活动和课内教学相结合的具体实践的案例研究,逐步摸索有效的教学策略。

3、《以职业角色体验为主题的教学模式探索》子课题的研究

体验职业角色的教学,就要走出学校课堂,参观地热博物馆、云岗热电厂、科技馆等实践课堂,创设一个具有职业特点的教学情境,以职业角色为教学的主线,将物理学的知识串接起来,引导学生从职业角色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将不断挖掘素材,尝试如下的职业角色。

在燃料的燃烧与环境保护的教学中,选取小司炉这一职业角色,学生从而知道了什么是能源行业;在密度的实验探究中选取矿石鉴定做行业背景;从比热容的应用中,选取水处理工程师这一职业角色,知道为什么北方冬季供热要用水,从而走进供热行业;在热机的学学习中,选取汽车维修工这一职业角色,引领学生走进4S店。在在串并联电路的应用中,走进家庭电路的设计与改造,体验长大我也能当一个小电工的自信;从电磁铁的应用中,选取自动控制工程师这一职业角色,领略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的风采;创设桥梁设计师这一职业角色,理解压力和压强。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使教学目标得到了有效的落实。

4、《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子课题的研究

物理实验教学可开放实验方法,开放实验原理,开放实验器材,开放实验结论等;可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如测物质的密度不局限于课本的量筒和天平,应指导学生利用浮力、压强等知识来探求密度测量的问题。再如研究“小孔成像”的像的大小特点时,学生的实验结论就是开放的,答案不唯一,教师可收集不同同学的结论,进行对比归纳,“晶体的熔化与凝固”实验分小组探究,分析实验不成功的地方,找出测量数据不准确的原因,分享实现的成功,共享实验结论。

5、《搭积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子课题的研究

面对基础薄弱校,我们将积木的设计思想植入物理教学。在物理力学和电学综合问题的教学中,积木就是一个一个小的不同的知识点,教师通过把不同的知识点组合拼接,形成不同高度的物理问题。在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教学中,扫除学生的心里障碍,树立信心,一步一个台阶,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尝试从简单积木—简单拼搭—复合拼搭—综合拼搭的正向和逆向,灵活组合与拆解综合物理问题,加深和巩固学生对物理概念、原理、规律的全面理解,并努力做到灵活的综合应用,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等基本过程

课题研究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构建实施阶段(2011-1—2011-2)

确定研究对象,拟定研究方案,查阅文献,收集信息,撰写开题报告、课题的申请报告,并经学校、上级机构审批立项。

建立课题组的教师同头备课、集体听课、评课、磨课的管理机制,选教学专题—设计教学—教学实施—教学效果评价—教学反思,初步形成一个开放式教学研究的运行机制。

第二阶段:建立开放式教学模式阶段(2011-3—2013-10)总课题围绕五个子课题进行如下四步骤的研究。

1、确立开放性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

2、开发开放性教学模式的流程

3、探索开放性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4、实施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

2011.3-2012.3物理DIY教学活动模式的探索

以职业角色体验为主题的教学模式的探索

2012.3-2013.3物理DIY教学活动模式的探索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2013.3-2013.10搭积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第三阶段:总结与成果展示阶段(2013-10—2013-12)

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论文,整理教学设计、学生活动手册等。

四、课题的组织管理

本课题以王佐学校物理教研室为研究单位,在课题负责人的主持下,每一位教师根据自身优势,各自承担一个子课题,同时又是其它子课题的参与者。

总课题和子课题都按照研究计划开展工作如: 中期报告、中期工作总结,结题报告、结题工作总结等。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研究成果有显性和隐性的。显性的见下表。

下载研究工作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研究工作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研究工作报告

    《探究美育成为农村初中素质教育瓶颈的原因及对策》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探究美育成为农村初中素质教育瓶颈的原因及对策》为我校立项课题。2012年8月通过申请,批准立项。课......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1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自我国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法》以来,九年义务教育已在我国大力实施,为提高国民素质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特别......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2015年5月,我和我校几名教师承担了县级语文课题《135课堂师生互动中如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研究任务,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已完成了该课题的预定研究任务,现将......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课题研究报告 我校是一所非常典型的无寄宿生的农村小学学校,学生大部分来源于周围农村的农民家庭,少部分来源于里兰矿务局职工家庭。由于大量学生父母外出务工,近几年来,我校留......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优化教师教学行为,适应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邹城市唐村镇唐兴小学课题组 2016年4月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一、引言 叶圣陶先生在上个世纪初就提出“教是为了不......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2014年3月,我们政史教研组承担了区级小课题《即时评价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任务,经过将近一年的研究,已完成了该课题的预定研究任务,现将研究工作向临渭......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陕西省基础教育“十二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工作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认识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实施有......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课题编号:2010092 批准文号为:平福小研[2013]003号 杨亚琼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作业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有益于技能、智力和创造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