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灵县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试点实施办法
广灵县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 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试点实施办法
我县是山西省和大同市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试点县,为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试点任务,根据《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11〕178号)、《山西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和《大同市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试点范围
在作疃乡百疃东堡、西堡、南庄三村范围内开展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试点工作。
二、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工作试点,探索总结出符合相关法律政策、便于操作、具有指导意义的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的工作程序和经验。
一是查清试点村农民每一宗宅基地的权属、界址和面积,以户为单位确权登记发证;
二是对试点村的公益事业、公共设施和乡村企业使用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权属、界址、面积以宗地为单位确权登记发证;
三是利用试点确权登记成果,建立土地登记信息数据库。
第四阶段:内业整理(3月16日---3月31日)
1.建设地籍信息系统数据库;
2.以宗地为单位进行面积量算,共用院内共有的土地使用权面积分摊到户;
3.以村为地籍子区,以宗地为单位编制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宗地代码;
4.以宗地为单位绘制集体土地建设用地、宅基地使用权宗地图;
5.按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审核权属、确认使用权;
6.以村为单位汇总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用地情况,按规定年代划段内业审核;
7.注册登记,发布确权登记公告;填制《集体土地使用证》;
8.以村按宗地为单位建立地籍档案。
第五阶段:总结验收阶段(4年1日---4月20日)1.总结试点工作;
2.提请市国土资源局对试点成果进行检查初验;
3.迎接省国土资源厅进行检查验收;
4.召开发证现场会议,发放农村集体土地权利证书。
四、技术路线和方法
依据第二次土地调查和土地变更调查的成果资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行业标准《地籍调查规程》”和土地登记有关法律法规,充分利用第二次土地调查和变更调查成果资料及已收集的有关
4567
规定严把内业确权登记资料审核关;公安派出所负责审核提供确权登记发证所需户籍资料。
(三)加强宣传动员,强化业务培训。乡村相关部门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利用宣传专栏、宣传标语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和配合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和外部环境。及时组织开展业务培训,明确政策制度要求、工作标准,使工作人员熟悉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四)严格工作程序,加强监督检查。登记材料做到权属合法、界址清楚、面积准确,违法占用的宅基地必须依法进行处罚后方可上报审批。要稳妥处理好各类历史遗留问题,发生变化的宗地要依法予以变更,无权属来源甚至违法占地未经依法处理的,不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的,一律不得办理登记。为保证确权登记发证资料齐全、完整、规范。确权办将定期或不定期对试点乡村进行业务指导、监督、检查。
广灵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办公室(代 章)
二Ο一二年十二月三十日
第二篇:广丰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试点
广丰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试点
工作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依法保护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地合法权益,加强集体土地管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赣府厅发【2011】20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加强领导
为确保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顺利开展,县政府决定成立广丰县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工作领导小组,并在试点镇(大南镇)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加强试点镇—大南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各项工作的领导。试点大南镇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大南镇国土资源所。
二、试点目标任务
广丰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试点工作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结合大南镇实际,2011年12月3日全面启动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2011年12月10日全面启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2011年12月31日完成试点大南镇农村集
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三、切实保障经费
县政府按照中央1号文件要求,统筹安排,将试点大南镇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有关工作经费足额纳入财政预算。为保障工作顺利开展,根据《关于土地登记收费及其管理办法》(1990国土【籍】字第93号)中第三款第五条规定,农村居民生活用地在200平方米(含200平方米)以下每宗地收5元,200平方米以上每宗地收10元的登记费用,用以解决登记发证的有关工作经费。
四、加强土地权属争议调处
大南镇要成立相应的土地权属争议调处机构,妥善处理土地权属争议。要建立土地权属争议调处信息库,及时掌握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权属争议动态,有效化解争议,为确权创造条件。
五、试点工作程序
(一)发布土地登记公告
(二)土地登记申请
(三)权属调查
(四)地籍测量
(五)宗地面积量算
(六)土地登记
(七)注册登记,颁发证书
第三篇:西藏自治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试点工作方案
西藏自治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试点工作方案
(2005年4月)
自治区国土资源厅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依法加快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359号)精神,为推进我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结合实际,特制订《西藏自治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试点工作方案》。
一、目的和任务
(一)目的
通过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试点,进一步完善农村地籍档案,建立农村地籍信息系统,逐步实现农村地籍管理数据化,明确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主体,制定确权办法,摸索经验,为全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提供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
(二)任务
一是利用土地详查、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成果对试点单位农村集体土地所有的耕地、建设用地进行地籍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形成一套完整的农村集体土地地籍档案和图件资料,实现土地登记全覆盖和土地登记资料的数字化管理,建立全区土地产权管理信息系统。二是进行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农用地使用权的初始登记发证工作。西藏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试点工作拟定于2005年11月底完成。
二、组织领导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关系到国家与农民集体的切身利益,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从我区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按照“加强领导、统一部署、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试点工作,在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的领导下,由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地籍管理处负责组织技术组(技术组成人员由国土资源厅、农牧厅的相关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负责全区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指导、督查、协调和检查验收工作。相关地(市)、县成立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国土资源部门领导任副组长,农牧局、民政局、法制办等部门领导为成员。地(市)国土资源局设立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办公室,国土资源局分管领导任办公室主任、地籍管理科科长任副主任,并组织专业工作队伍,负责本辖区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试点组织实施和检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地区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的领导、协调工作,处理登记发证中土地权属争议案件,并检查、监督工作。在业务工作上由地(市)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牵头,各地(市)、县要抽调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工作作风过硬的人员组成专业队伍,负责权属调查、地籍测量并办理纠纷调查处理与登记发证的具体工作。乡(镇)负责本行政区内土地确权登记的宣传发动工作,组织土地权利人申报土地权利、提供土地权属材料并履行指界、签章等法律手续。
三、准备工作
试点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立机构
1.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2.在试点所在地的地(市)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设立办公室。
3.以地(市)、县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的具有业务专长工作人员成立专业队伍。
(二)收集资料
1.土地详查中绘制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件资料。
2.乡、村土地权属界线资料。
3.1996年以来试点单位农村土地变更调查资料。
4.最新版的行政区划图或地形图。5.其他相关资料。
(三)制定试点工作计划、技术方案及有关确权规定。
(四)进行宣传动员和业务培训。
(五)购置调查工作所需的仪器、设备和工具。
四、技术路线和预期效果
(一)技术路线:充分利用土地详查和日常变更调查成果,重点查清农村集体所有的耕地、建设用地的权属状况、使用情况,全面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发证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的管理。
在具体工作中,以土地详查绘制的土地利用现状成果图,作为调查工作底图,结合土地详查和变更调查成果,开展本次外业调查工作,将外业调查成果经过室内整理分析后,利用计算机重新制作县、乡、村三级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权属图,在此基础上,全面开展农村集体土地发证工作。
(二)预期效果:一是在权属调查中,解决部分农村土地权属纠纷;二是通过权属调查,从根本上明确农村土地产权主体;三是进一步查清农村土地中集体所有耕地、建设用地的数量、地类和利用现状;四是结合本次调查,初步建立起比较先进的农村地籍信息管理系统;五是为今后采取先进手段开展农村日常地籍变更工作奠定基础。
五、试点范围和经费保障
(一)试点范围
全区共选6个乡(镇)作为试点单位,即: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各选1个乡或村,昌都地区由于地形复杂,有坝地,也有坡地、河谷地,建议昌都地区选择两个试点。试点单位由各地(市)国土资源部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批准。
(二)选择试点的原则
1.选择的试点土地类型在本地要有代表性,要有平地,又要有坝地、山坡和谷地,既具有代表偏僻地区土地利用变更较少的特点,又具有代表城乡结合部土地变更比较活跃的特点。
2.选择的试点单位要群众基层组织建设完善,村、组用地界线明确。以免试点开始就陷土地权属纠纷的调处工作中。
3.选择的试点要土地详查图件资料相对齐全,便于开展工作。
(三)经费保障
自治区直接组织、操作的试点工作及对有关人员的培训经费由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向自治区财政专项申请解决。各相关地(市)、县的试点工作经费,按照“一级事权、一级财权”原则由相关地
(市)筹措解决。
六、进度安排
试点工作从2005年5月20日开始,到2005年11月30日结束,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5年5月20日~6月20日)
1.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技术指导检查组;
2.收集整理资料;
3.制定工作计划、技术方案及有关确权规定;
4.宣传动员和培训业务队伍;
5.准备调查图件。
第二阶段:外业调查(6月21日~9月20日)
1.以村为单位进行土地利用类型调查核实;
2.以村为单位进行土地权属调查;
3.其他调查。
第三阶段:内业整理(9月21日~10月31日)
1.以村为单位进行面积量算;
2.以村为单位编制地籍图;
3.编制登记、发证使用的宗地图;
4.审核权属、确认地类;
5.注册登记、建立台账;
6.以村为单位建立地籍档案。
第四阶段:总结验收阶段(2005年11月1日~11月30日)
1.地(市)组织调查成果进行检查初验;
2.地(市)提请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进行检查验收;
3.发放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书;
4.总结试点经验。
七、检查验收、试点总结
(一)检查验收
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制度化的检查验收措施,切实确保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的质量,按时完成试点任务。
检查验收工作采取分级管理、层层控制、统一标准的方法进行。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技术检查组对相关地(市)的试点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指导。在具体工作中,由技术检查员对每天的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做到“日清日结”。在每个村调查工作或每个工作环节结束时,由技术检查组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检查验收,合格者方可进入下一步工作环节。各试点区每个阶段的工作结束时,需报请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技术检查组检查验收,合格者方可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工作。整个调查工作结束后,首先由地(市)组织初验,合格者方可提请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进行最终的验收。
(二)试点总结
具体内容包括:
1.农村集体土地利用变化趋势;
2.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发证的途径和方法;
3.农村集体土地信息系统和数据化管理系统建立的途
径和方法;
4.农村集体土地日常变更调查的途径和方法;
5.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保护、管理的途径和方法;
6.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流转的管理途径和方法;
7.农村集体土地中耕地承包权的保护、管理途径和方
法。
五河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和登记发证 工 作 实 施 方 案
为积极稳妥地做好我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快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46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和发证工作的通知》(皖政办〔2009〕116号)等相关文件规定,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和《土地管理法》,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皖发〔2010〕4号)文件精神,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依法保护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人权益,有效规范农村住宅建设,防止乱占滥用耕地行为发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组织领导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任务艰巨,涉及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要切实加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为登记发证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1、成立组织。成立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县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和十五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局,具体负责登记发证工作的日常工作。
2、明确任务。各乡(镇)人民政府乡(镇)长为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并按规定做好土地权属争议的处理等工作。要严格按照时间要求完成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将任务层层落实分解。要将土地权利证书发放到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和农户手中,严禁以统一保管等各种名义扣留、延缓发放土地权利证书。要严格执行土地登记收费标准,严禁通过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收费增加农民的经济负担。
三、主要任务
按照省、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本着尊重历史、注重现实的原则,充分利用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成果,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具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2010年6月底前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根据我县实际,依法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集体土地所有权证暂发放到村民委员会;依法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集体土地所有权证发放到乡(镇)人民政府。
(二)2010年9月底前基本完成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查清每一宗宅基地的权属、界址和面积,为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提供地籍调查成果,在此基础上,按照法律程序,结合我县土地整治,以户为单位开展宅基地使用权和登记发证工作。
(三)2010年底前完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根据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用地政策,本着尊重历史、注重现实的原则,认真做好农村公益事业、公共设施、乡镇企业及其他集体建设用地的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为推进集体建设用地依法流转提供保障。
四、政策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五)《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
(六)《安徽省土地权属争议处理条例》;
(七)《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
(八)《土地登记办法》;
(九)《五河县乡镇土地整村推进参考流程》
(十)其他相关政策;
五、方法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0年6月)
1.政策制定。县国土资源部门依据本方案,制定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所需的政策意见,经县领导小组审核后批准实施。
2.资料准备。县国土资源部门制定、印制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所需的表格、簿册,收集、梳理原集体土地确权和登记发证资料及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资料。
3.业务培训。培训由县国土资源局组织实施,各乡镇指派专人参加,每个乡镇参加培训和投入工作的人员不得少于30人,每个行政村投入人员应不少于3人。
(二)宣传发动阶段(2010年6月)
1.县人民政府发布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通知。通告应明确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期限、受理地点和申请人应提交的登记资料等主要内容。
2.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重要意义,重点宣传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的好处,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增强农民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三)试点工作阶段
工作开始选择沱湖乡5个村级基层组织进行试点,然后全面推开。
试点过程中要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完善措施,为全面开展此项工作提供成功经验。
(四)确权发证阶段
在总结试点阶段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开展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工作可采取先易后难、有所侧重、穿插进行的方式有序开展。对历史遗留久拖末决的问题,县政府专题研究,本着从实际出发、保护权益,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定团结的原则,切实做好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六、工作流程
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土地登记申请。各乡镇的集体土地确权和登记发证,由土地权利人(土地所有权人、使用权人)持相关资料向所在国土资源所提交确权登记发证申请,经国土资源管理 所审查,县国土资源局审核,报县人民政府批准。
(二)地籍调查。县国土资源部门组织对申请人的土地权利进行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
(三)权属审核。县国土资源部门对土地所有者、使用者提交的权属资料及地籍调查成果进行审核,并在土地权利人所在地对权属审核结果进行公告,公告无异议的,报县人民政府审核批准。
(四)注册登记。县国土资源部门将土地权利记载于土地登记簿,以权利人为单位填写土地归户卡。
(五)发放或更换土地证书。以宗地为单位填写土地权利证书,发放给土地权利人。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各乡镇要充分认识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紧迫感,集中力量,克服困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政府文件精神。以第二次土地调查为契机,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逐步实现农村集体土地管理正常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二)加强领导。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情况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发挥基层所和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充分调协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认真处理好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三)保障经费。按照财权和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主要用于地籍调查、证书表格等,保障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正常开展。
(四)依法依规。各乡镇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的规定,妥善处理好土地使用中的各类历史遗留问题。要严格执行农村村民一户一宅、城镇居民不能在农村购买和违法建造住宅等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严格执行《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规定的宅基地面积标准,对宅基地超面积的,要根据不同时期的政策和法律规定进行确认,严禁通过土地登记将违法用地合法化。
(五)严明纪律。各级工作人员要注意工作方法,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坚持依法行政,不得徇私舞弊。对组织不力,工作落实不到位,违规收费发证的,将依照相关规定追究有关负责人和责任人的责任。
第四篇: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试点剖析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试点剖析
试点回眸。2010年9月26日,安徽望江召开了“全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暨村庄规划和危房改造试点工作会议”,施行望政办[2010]116号«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实施方案和细则»。2010年10月,雷池乡筹建确权登记发证领导小组,起草实施方案和细则。10月23日,该乡党政联席会议通过了领导小组、实施方案和细则草案,决定11月份在莲花洲村试点并完善实施方案和细则草案。11月9日,该乡在莲花洲村召开了村民组长、村民代表参加的试点动员会。全体村级土地登记人员经过11月12日国土资源所业务理论培训后,11月15-19日,在莲花洲村现场培训勘丈和绘制宗地草图。11月22-24日,该乡集训绘制填写图表。其后补充完善莲花洲村土地登记资料。
发现问题。试点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工作准备不充分。1 沟通协调不够。该乡政府成立了确权登记发证领导小组,下设1个办公室4个工作组,但是,试点中只见1个分管乡长带着国土资源所一班人幕前幕后奔波。2 村级土地登记人员年龄老化、身体和智力弱化。该乡组建确权登记发证队伍,正当农村“386199”劳动力状况、正值人口普查在忙和庄稼忙收期间,各村(社区)未经过筛选。3 工作经费不到位。截至日前,该乡垫资购置了仪器工具和办公用品,拖欠工资等费用。
二.管制上,该乡村建设规划或缺或无、乡规民约或多或乱。体现在:1 住宅建设发展用地,与基本农田规划冲突。2 乡村历史遗留的建设用地,与公路、水利等法条冲突。
三.细则实施时:1 登记对象、范围被放大。逢户必登,见屋必记。2 土地登记行为不规范。①申请可有可无。委托代理被冒名代签。②缺席指界彼彼皆是。个别户出现:房屋长宽被估量,四邻用地被“空闲地”。
经验总结。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要约束与保障并重,应该具有统一性、可靠性和完整性,还要采取便民措施,提高工作效率。工作程序、内容应该执行《土地登记办法》、县乡实施方案和细则。现针对试点中出现的好的做法与教训,结合乡村管理经验,归纳如下:
一 作好工作准备:1 组建好确权登记发证队伍。村级登记人员:经过推荐,初选文化和身体条件好的;经过试点筛选,选定技术能力好且责任心强的。2 收集分析资料和试点培训。充分利用“二调”和变更调查资料,收集分析档案资料和非农业建设用地清查等有关资料。3 加强乡领导小组工作保障、协调决策和组织领导,确保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齐心协力、又好又快完成。
二 完善操作流程:
(一)现场踏看设计。经过实地查看:1 设计乡实施方案,确定建筑后退红线。没有编制乡村建设规划的区片,应依法、依村镇规划国标确定沟、渠、堤、路、线路的建筑后退红线。2 明确登记发证的排除范围。不予登记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不予登记的理由。登记发证的排除范围,除法定情形外,包括:①不同时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和乡村建设规划的。②本农民集体或其成员以外的主体,住宅、乡村企业、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以外的用途。③拟复垦区、拟征地区、拟拆迁区。④建议:集镇土地等级为I级的区片。
(二)制定工作计划。各村(社区)结合乡工作计划,制定上报村工作计划。
(三)落实工作计划。
各村(社区)成立组织、明确责任、落实计划。乡村可作出激励和责任追究规定:使乡村(社区)认同工作目标,激发工作活力;对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人员作出“按实施方案和细则作为”的约束和强制;使村级土地登记人员保持“立场中立”,中介于管理人与申请人之间。
三 规范登记行为。按照便民、高效、规范的要求,提出以下意见:
(一)可委托代理。1 土地权利人长期外出的,联系片的村(社区)干凭授权委托书和代理人身份证明,代理申请、收件等事项。2 土地权利人外出无法联系的,可先由村(社区)出具证明,证明界址清楚、权属无异议后,由乡政府在村(社区)公告栏或宗地现场公告,公告15日后无异议的,以公告和村(社区)证明为界址确认的依据。
(二)确保界址清楚。界址点、线,关系建设用地的位置、面积和权属,应确保界址清楚:1 勘丈前通知,设置界址(点)标桩。2 勘丈时,精确到点到位。3 绘制宗地草图时,保证界址点和宗地草图位置的固定,一定要标记界址线类别。
(三)统一制作农村宅基地权源证明文件。农村宅基地,因历史原因,多数无法提交权源证明材料,可以村民组为单位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在事先制作的格式文书上,由利害关系人和村民代表及村民组长签字、村和乡签章,以此为本组各户权源证明。
四 强化质量管理。
(一)先试点后展开。通过小面积试点和全员培训,明确工作任务,掌握操作要领和工作方法。
(二)农用地认定为必经程序。禁止非法占用基本农田建设,完善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义务。
(三)实行“三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实行乡、村、作业组检查,县级验收。乡级检查:评定出合格、不合格;依据评定发放人员工资福利、追究权属调查、丈量、记录等人员责任;评定不合格的,不得申报材料,必须义务返工。(
第五篇:喜德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喜德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宣 传 手 册
◆为什么要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答: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目的是维护社会主义公有制,解决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不清的问题,防止和减少土地权属纠纷,维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管理制度,改善农村和农业发展环境,强化耕地保护机制,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推动我省农村土地管理工作的全面到位。
◆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有什么意义? 答: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是加强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建设,依法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维护农民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是切实落实土地基本国策和党的农村政策,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推进农村改革实施农村集体土地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目标是什么?
答: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目标是:在全面查清每宗集体土地权属、界址、面积和利用状况等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全省城乡一体化地籍调查数据库及信息管理系统,改变农村土地管理基础薄弱的状况,夯实管理和改革的基础,为逐步建立产权明晰、权能明确、权益保障、流转顺畅、分配合理、严格规范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深化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提供依据。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包括哪些范围?
答: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是对集体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等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集体土地使用权包括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要覆盖到全部农村范围,包括农村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农用地和未得用地。
农村范围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要一并确权登记发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农村地籍调查。农村地籍调查是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的延伸和细化,也是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与规范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应以第二次土地调查及其变更调查成果为依据结合大比例尺地籍调查加速推进。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应采用不小于1:1000比例尺调查,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应采用1:5000比例尺调查。
各地应以“权属合法、界址清楚、面积准确”为原则,依据相关技术规定的要求,因地制宜地选取调查方法,查清每一宗地的权属、界址、面积和用途等,形成完善的地籍调查成果,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提供依据;并及时进行变更调查和变更登记,保护地籍调查成果的现势性。
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尊重农村集体土地“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历史现状,按照“主体平等”的原则,确定所有权主体,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依法确认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农民集体。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本着尊重历史、注重现实的原则,对农村公益事业、公共设施、乡镇企业及其他集体建设用地依法进行确权登记发证。
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严格规范确认宅基地使用权主体及其登记发证面积。
农村地籍调查数据库及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把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同地籍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在应用信息化技术加快确权登记发证的同时,实现确权登记发证成果的信息化管理,逐步实现土地登记资料网络汇交、动态管理、网上查询,提高地籍管理和社会化服务水平。
◆全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有哪些工作内容? 答:准备工作; 组织宣传和培训工作;
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调查及确权登记发证、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地籍调查及确权登记发证;
农村地籍调查数据库及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农村地籍调查及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成果质量抽查、核查及验收; 农村地籍调查及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成果汇交和上报; 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总结和表彰。◆权利人申请确权登记应提供哪此资料?
答:土地申请者向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必须提交下列资料:土地登记申请书;村民小组、村、乡(镇)集体经济组织法定代表人证明等主体资格证明文件和个人身份证明;土地权属来源证明、乡(镇)人民政府需出具《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来源证明书》;委托代理人申请土地登记的,应当提交授权委托书和代理人资格身份证明。
◆各级职责及权利人义务 县级:
制定县级实施方案,做好农村地籍调查及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准备工作,组织项目招标工作;
开展县级农村地籍调查及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负责县级农村地籍调查数据库及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负责辖区内土地权属争议调处;
指导乡(镇)开展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工作;
组织对农村地籍调查及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成果的自检及初检; 负责县级农村地籍调查及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成果上报。乡(镇)级:
组织乡(镇)、村、组干部参与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负责辖区内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土地权属争议调处;
负责组织协调村、组有关人员参加权属界线调查的现场指界、确认;
配合调查队伍开展农村地籍调查。村级职责:
组织村小组干部参与集体土地确权工作,做好土地权属调查指界工作;
协助好本村内各村民小组之间的权属纠纷调解工作; 配合调查队伍开展农村地籍调查。组级职责:
参与并出席村民小组之间集体土地确权工作和土地权属界线现场指界工作,提供相关的土地权属来源证明资料;
协助好本村民小组内的土地权属纠纷调解工作;
负责收集本村民小组各农民人口信息,提供各户宅基地情况; 配合调查队伍开展农村地籍调查。农民建房户:
主要义务是积极配合好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属调查、界址确认工作。◆ 有关政策规定
确定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遵循“主体平等”和“村民自治”的原则,按照乡(镇)、村和村民小组农民集体三类所有权主体,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认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农民集体。凡是村民小组(原生产队)土地权属界线存在的,土地应确认给村民小组农民集体所有,发证到村民小组农民集体;对于村民小组(原生产队)土地权属界线不存在、并得到绝大多数村民认可的,应本着尊重历史、承认现实的原则,对这部分土地承认现状,明确由村农民集体所有;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所有权应依法确认给乡(镇)农民集体。
属于村民小组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由其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小组依法申请登记并持有土地权利证书。对于村民小组组织机构不健全的,可以由村民委员会代为申请登记、保管土地权利证书。
涉及依法“合村并组”的,“合村并组”后土地所有权主体保持不变的,所有权仍然确权给原农民集体;“合村并组”后土地
所有权主体发生变化、并得到绝大多数村民认可的,履行集体土地所有权变更的法定程序后,按照变化后的主体确定集体土地所有权,并在土地登记簿和土地证书上备注各原农民集体的土地面积。
涉及依法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的,原则上应维持原有土地权属不变;依法调整土地的,按照调整协议确定集体土地权利归属,并依法及时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
对于“撤村建居”后,未征收的原集体土地,只调查统计,不登记发证。调查统计时在新建单位名称后载明原农民集体名称。
在土地登记簿的“权利人”和土地证书的“土地所有权人”一栏,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按“хх组(村、乡)农民集体”填写。
1982年《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前,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在《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后至今未扩大用地面积的,可以按现有实际使用面积进行确权登记;1982年《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起至1987年《土地管理法》实施时止,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超过当地规定的面积标准的,超过部分按当时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处理后,可以按实际使用面积进行确权登记;1987年《土地管理法》实施后,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超过当地规定的面积标准的,按照实际批准面积进行确权登记。其面积超过各地规定标准的,可在土地登记簿和土地权利证书记事栏内注明超过标准的面积,待以后分户建房或现有房屋拆迁、改建、翻建、政府依法实施规划重新建设时,按有关规定作出处理,并按照各地规定的面积标准重新进行确权登记。
村委会办公室、医疗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和公共设施用地、乡镇企业用地及其他经依法批准用于非住宅建设的集体土地,应当依法进行确权登记发证,确认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将集体土地使用权依法确认到每个权利主体。凡依法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的单位或个人应申请确权登记。
对于没有权属来源证明的集体建设用地,应查明土地历史使用情况和现状,认定合法使用的,由村委会出具证明并公告30天无异议的,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批,确权登记发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