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07-12-15 21:33:28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
第1文秘网http:///-找文章到第1文秘网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是一项事关社会稳定的系统工程。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随之带来贫富差距拉大,人员流动频繁,经济关系复杂等新情况,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安置帮教工作的深入开展,影响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何适应新形势,迎难而上,开拓性地开展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是摆在我县各级安置帮教组织及工作者面前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一、当前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存
在的问题
1、刑解人员衔接管理不规范。按照中央四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刑满释放、解除劳教时衔接工作的意见》的规定,刑解人员在释解前一个月由监所以《通知书》形式将释解人员基本情况通知释解人员户口所在地安置帮教工作机构以便做好管理、监督、考察、帮教、安置工作。但部分监管所没有完全按规定去做,因此安置帮教组织对刑解人员情况得不到及时了解和掌握,有可能造成释解人员脱管失控。
2、部分释解人员不回原籍,导致漏管失控。有部分释解人员释解后直接外出打工,不回原籍,造成户口空挂,导致漏管失控,基层安置帮教组织对其行踪无法掌握控制,有可能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隐患。如城关镇东风村民吏某,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无期徒刑,关押在平凉监狱,2005年11月获释后,县司法局收到了释放通知书,但此人却没有向司法所报到,镇司法所反映此人没有到
过家,无法落实帮教措施。
3、基层安置帮教组织机构编制、工作经费不到位。目前,竹溪县基层司法行政系统内部还没有设置专门的安置帮教工作机构,其工作人员都是身兼数职,充当着“消防队员”的角色。加之工作中必要的经费和装备得不到落实,影响安置帮教工作的深入开展。
4、社会保障乏力。当前我县对于释解人员的救助能力有限,安置帮教实体建设等社会保障体系没能完全建立起来,政策规定不明确,不具体等,导致释解人员社会保障工作乏力。
5、释解人员自身因素影响安置帮教工作的效果。一是社会压力大。社会上目前还存在对释解人员的歧视和偏见。城镇对释解人员安置感到非常困难,因为许多下岗工人、待业青年就业问题尚无法解决,根本无暇顾及刑释解教人员。在农村由于免征农业税后农民的积极性日益高涨,责任田调剂难度加大。二是大多数释解人员文化水平低,就业技能
差。调查表明,释解人员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专业技术水平低下,缺乏必要的就业技能,很难适应当前的就业岗位对求职者素质的需要。
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安置帮教工作的方法和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按照“强化领导,落实保障,严格责任,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的总体要求,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认真贯彻中央八部委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提高对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这项工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治本措施,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对因不履行职责造成衔接和管控不到位,落实帮教措施不力的做法进行严肃追究。在基层要设立
专门的安置帮教办公室,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以保障安置帮教工作顺利进行。
2、整合社会资源,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安置帮教工作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充分发挥各自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安置帮教部门要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后的管理工作,制定落实帮教措施。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刑释解教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安置工作。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教工作。并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介大力宣传安置帮教工作的重要意义,大力宣传那些走上正路、勤劳致富的刑释解教人员典型,形成全社会关注、支持和参与安置帮教工作的良好氛围。
3、努力做好衔接管控工作,减少脱管和失控现象。安置帮教工作机构要进一步履行职责,加大工作力度,建立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层层建立责任制,责任到人,落实各项帮教措施,帮助释解人员重新就业,解决生活中的后顾之
忧,减少脱管和失控现象。对在监所接受改造不彻底、有重新犯罪苗头的,或有一次以上违法犯罪记录的,要由其亲属和当地司法所从监狱、劳教所接回,从而彻底杜绝断档衔接。
当前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二篇: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
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
近年来么么司法所始终坚持“以帮扶为手段、以稳定为重点、以和谐为目标”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因人施教,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防止其重新违法犯罪。
一是落实完善帮教安置工作网络体系,针对安置对象的具体情况,落实2名具体帮教人,一名村干部一名家属,并签订帮教协议,强化帮扶措施,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安置帮教工作的实效性。
二是扎实开展走访活动。定期对刑释解教人员或其家庭进行走访,通过面对面的交谈、教育,了解其具体情况和实际困难,并及时予以疏导和帮扶,帮助其改过自新、脱胎换骨,成为自食其力的守法公民。
三是千方百计为他们解决就业难题。该乡村刑满释放人员于某2010年矫正期满解除矫正。在矫正期间就积极自谋职业,在市团结路口开了门面“电器维修”司法所多次去走访每次去了都有新的进步,一次去走访,于某给司法所的同志介绍自己的女朋友,说马上就要结婚了,脸上充满幸福;又一次去了又告诉司法所的同志说自己收了学徒,当上老板了,虽然身上满是油腻和土,但内心是快乐的。司法所的同志对其自主创业、勤劳致富的行为给予肯定,并提出希望:一定要在 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发家致富,时刻牢记遵纪守法。
四是切实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去年年底,段庄村回来一个刑释解教人员,回执上标注“重点帮教”,司法所及时下去了解,为啥是重点帮教,了解到张某某在监狱中住了十几年,今年三十多岁单身,家庭贫困。在监狱服刑期间下煤矿劳动时受过伤。凭这一点有条件享受低保,么么司法所和乡管民政的村干部交涉办理低保,努力重树他对生活的信心,使其看到光明的未来,安居乐业,自力更生。
五是开展经常性的教育活动。每年组织刑释解教人员学习,针对不同的犯罪类型、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家庭情况、犯罪原因,进行剖析,同时利用刑释解教人员成功创业典型案例进行引导、教育,起到一定的警示和带动作用。同时,对重点帮教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发现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第三篇: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
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组织工作职责
1、对回归本辖区刑释解教人员,做好建档入户登记,及时协调基层建立帮教网络,认真做好信访解答和工作处理。
2、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和帮教做到情况熟、人员底数清,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安置帮教工作中存在具体困难和问题。
3、对基层帮教组织的帮教和安置就业,做好协调指导和工作督促检查,帮助解决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协调辖区企事业单位做好刑释人员的就业安置工作。
4、负责做好基层帮教组织骨干成员的工作业务培训,熟悉掌握党和国家对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方面的文件精神,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5、积极努力创办好过渡性的安置实体,逐步建立起“三无”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就业基地。
6、积极主动与各有关部门协调、扶持刑释解教人员做好自谋职业,自我安置和外出发展、做好思想引导。
7、认真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摸排工作,搞好回访考查,抓住工作重心,及时推广在工作中出现的典型和经验,表彰鼓励先进。
8、认真组织,做好赴监狱劳教(少管)场所的社会帮教团、主动协助监所、做好服刑在教人员的认罪服法和教育改造工作。
9、认真做好工作统计报表,为上级领导决策当好参谋。
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流程图
第四篇:浅析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析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目前,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体制不断变动,利益格局在调整,思想观念在变化,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安置帮教工作的好与坏,对巩固改造成果,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促进团场的经济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简要分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一0二团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一、现有刑释解教人员的基本情况。
该团现有刑释解教人员43人,从犯罪类型看,盗窃4人,伤害6人,抢劫9人,盗窃20人,交通肇事3人,练习法轮功1人,强奸3人,诈骗1人,职务侵占1人;从就业情况看,刑释解教后回到连队种地11人,在外地打工41人,从事个体1人。
二、工作中好的措施
1、建立例会制度。刑释解教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召开
1-2次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安置帮教工作。并把有刑释解教人员单位的书记纳入安置帮教工作联络员的队伍,定期与他们交流、沟通,及时掌握刑释解教人员的情况。
2、坚持各项工作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刑释解教人员登记、建档立卡,定期走访、回访、工作记录,档案管理等制度,做到规范化、制度化。
3、开设法制教育课。每年至少对团刑释解教人员集中进行4次法制教育,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帮教小组经常经常性的法制教育,促使刑释解教人员增强法制观念。
4、坚持定期谈话制度。安置帮教领导小组每季度与帮教对象进行谈话,通过开展谈心、集中学习等形式,及时了解、掌握刑释解教人员的思想动态,为抓好刑释解教人员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打下基础。
5、坚持回访制度。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走访,了解安置和帮教情况。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安置帮教工作缺少经费保障。团场给司法所的普法经费每年仅有两万元,除去日常司法行政业务的费用外,就没有其他费用了。而要真正帮助刑释解教人员走上就业的道路,过上幸福的生活,是需要有充足的经费做后盾的。在日常工作中,在帮教过程中,不仅需要经费用于救济和帮助回归初期生活无着落、有重大疾病的回归人员,还要对无专业技能的回归人员进行劳动技能培训,为避免其再次走上犯罪的道路,及时对其进行法律知识宣传,需要为其购买法律书籍或自印相关的法律法规发放给他们,这些都需要有专项经费作保障。
2、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安置难度大。一是刑释解教人员长期与社会隔绝,适应能力较差,多数人都有自卑的心理,面对当今社会巨大的就业竞争压力,束手无策。二是刑释解教人员普遍文化素质低,缺乏专业技能。据统计,我团回归的刑释解教人员中,大多是初中文化程度,极少数是高中文化程度,还有一些是初中未毕业就走上社区,文化程度都较低,他们都没有经过专业技能培训。三是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大中专毕业生在逐年增加,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用人单位招聘员工的条件苛刻,对刑释解教人员有偏见,而且要进单位必须经过笔试、面试等一系列的考核程序,这些都给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带来了难度。
3、刑释解教人员存在脱管、漏管现象。因法院、司法、民政等部门的配合不协调,刑释解教人员的信息互通受到了限制,使帮教工作陷入了被动,从而不能及时掌握刑释解教人员的基本情况,安置帮教工作就不能有机的统一协调,随即会出现脱管、漏管现象,会产生重新犯罪的隐患。个别人员是在外地犯罪、服刑,释放后就留在外地打工,长期不回团派出所报到,出现人户分离的状况,如在外地犯罪、服刑,至今没有回到本团,还有是释放后在外地打工,这些长年不在本团,流动性较大的这类人群的管理信息是没有办法进行统计的,脱管、漏管的问题就会出现,这给社会治安的稳定埋下了隐患。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及措施
1、提高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领导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各相关部门要协调配合,积极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尽最大能力为回归人员创造培训和就业的良好环境,切实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
2、要建立刑释解教人员的接茬衔接制度。衔接工作是
安置帮教工作首要环节,做好衔接工作对巩固监所教育改造效果,防止脱管、漏管现象的发生,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做好衔接工作,就需要监所与派出所和司法所协调配合好,各司其责,加强联系,监所工作人员应将接茬通知书完整准备填写完整及在狱中的表现情况,在刑释解教人员离开监所的前半个月一并寄到其户口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并通知司法部门,严格履行交接手续。帮教人员在接到通知书后要立刻介入,及时上门了解情况,为他们回归社会后进行帮教和安置。
3、加强对人户分离的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工作。对外出打工及自谋职业的刑释解教人员的管理,定期与其居住地的社区或派出所取得联系,及时掌握其动向,防止失控和重新犯罪。
4、加大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技能培训力度。我团的刑释解教人员中40岁以下占80%,而这些人大都没有就业技能,为了让这些人在刑释解教后走上新的道路,就需加大就业技能培训力度。
5、积极拓宽就业渠道。要积极创造有利的条件,拓宽就业渠道,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安置工作。对于积极自谋
出路的刑释解教人员,要给予大力的支持,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使回归人员就业,不但使其得到安置,还能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
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通过加强教育、管理,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使刑释解教人员成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新人,不但体现了人道、公正与文明,还能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对改善社会治安状况,维护团场的和谐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五篇: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管理办法
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共和国监狱法》和国家有关安置帮教工作的规定,结合本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是在乡党委、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对特定对象进行的就业安置和教育帮助的活动。
第三条 安置帮教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刑满释放、解除劳教后五年之内的刑释解教人员。
第四条 安置帮教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安置和教育帮助,使之增强改过自新的观念,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
第五条 安置帮教工作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刑释解教人员依法享有与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不受歧视的原则;
(二)按法律、法规、政策开展工作的原则;
(三)对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坚持非强制性的引导、扶助、教育、管理的原则;
(四)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
(五)安置帮教工作应当坚持因人制宜与分类实施相结合、社会安置帮教与家庭安置帮教相结合、安置帮教与监所教育相衔接的原则。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安置帮教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截留、挪用。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七条 成立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政法工作的党、政领导担任,成员由综治、司法、公安、民政、劳动、工商、财政、税务等有关部门领导组成。第八条 村委会、事业单位应建立帮教小组,帮教小组成员由政治觉悟高、热心安置帮教工作、群众威信好、有一定工作能力的人员组成。
第九条 各级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一)根据上级安置帮教工作部门的工作部署和党委、政府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贯彻落实意见;
(二)指导、领导、督促各级各部门安置帮教工作的开展;
(三)开展调查研究,总结推广经验,表彰先进。
(四)督促并保障安置帮教工作经费的落实和使用。
第十条 各级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是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的具体办事机构,其主要职责:
(一)起草制定安置帮教工作计划、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掌握安置帮教工作动态、信息,及时向领导小组提出工作建议;
(三)对领导小组部署的工作任务进行督促、检查、指导;
(四)组织有关会议,编发工作简报,整理储存资料,办理日常事务;
(五)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统计登记,督促落实帮教措施;
(六)完成上级和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第十一条 基层帮教小组主要职责
了解掌握本辖区刑释解教人员情况,做经常性的思想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发现违法犯罪苗头,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及时向上级安置帮教工作机构报告。
第十二条 安置帮教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
(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主要职责:领导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协助党委和政府加强对安置帮教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检查指导。
(二)司法行政机关主要职责:行使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办事机构职能。
(三)公安机关主要职责: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回归衔接和帮教工作。对重点帮教对象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做到不脱管、不失控,严防重新犯罪。
(四)民政部门主要职责:对无家可归、无业可就、暂无能力自谋职业、生活无着落或家庭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刑释解教人员,提供社会救济。
(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主要职责: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就业列入失业人员劳动就业规划,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帮助疏通就业渠道,为其创造就业条件,协助创办过渡性安置基地。
(六)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职责:对刑释解教人员依法申请从事个体经营的,应一视同仁,保护其合法权益。对从事个体经营确有困难的,应适当减免管理费。
(七)税务部门主要职责:对过渡性安置企业和自谋职业的刑释解教人员创办的经济实体,经司法行政机关和劳动部门认可,按有关规定,在税收上给予优惠。
(八)财政部门主要职责:确保安置帮教工作所需经费的落实。
第三章 衔接工作
第十四条 监狱、劳教所、看守所须在服刑、在教人员刑释解教前一个月,对其进行回归社会后遵纪守法教育、就业与安置帮教政策教育,并告知其刑释解教后十日内,持刑满释放证明、解除劳动教养证明到户籍所在地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和公安派出所报到。
对正常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原则上提前二个月将其在监所内的认罪服法情况、改造表现、刑释解教时间、技术特长、择业意向以及做好安置帮教工作的建议,一并填入《刑满释放人员通知书》、《解除劳动教养人员通知书》内,一式三联,分别以挂号信形式寄送被逮捕、劳教前户籍所在地县级安置帮教办公室和县级公安机关,附判决和劳动教养决定书的原件(或复印件)各一份。
对遇有减刑(或减期)提前释放(或解教)的人员可在刑释解教前十五日内将上述材料寄送被逮捕、劳教前户籍所在地县级安置帮教办公室和县级公安机关。
被依法裁定假释或批准保外就医的服刑人员、以及所外执行、所外就医的劳教人员,其刑满或期满时,监狱、劳教所应依法办理刑满释放或解除劳教有关手续。负责监外、所外执行的居住地县级公安机关,应在其期满前十五日内将有关情况,通报县级安置帮教办公室。对异地流窜作案的刑释解教人员,应将《通知书》寄送原户籍所在地县级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和县级公安机关;对家庭搬迁或异地投亲的,《通知书》应同时寄送异地县级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和公安机关;对无固定住址、无家可归的,放回原审判机关所在地,《通知书》寄送该地县级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和公安机关。
《通知书》的填写要细致全面、字迹清晰,地址要写至村(居),确保准确,确实不详的,应予以核实,弄清情况后填写;《通知书》的发放要及时,有特殊情况来不及在刑释解教前发信的,电话先行通知其户籍所在地县级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和公安机关,之后一周内补齐有关手续。
刑释解教人员离开监所时,要按规定发给其回家路费;有严重疾病又无亲属接领的,由监所派人将其送回,并通知当地派出所和司法所,由派出所、司法所分别办理有关手续,落实帮教措施。
第十五条 县级公安机关和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在接到《通知书》等材料后,应登记造册,并及时动员刑释解教人员亲属按时去监狱、劳教所、拘留所、看守所将刑释解教人员接回;被列为重点帮教对象的即将刑释解教人员,原户籍所在地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及其亲属必须共同到监所将其接回。县级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还应于服刑、在教人员刑释解教前十五日内,把收到《通知书》和有无家属接领等情况告知监狱、劳教所、拘留所、看守所。
县级公安机关和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应在收到《通知书》等材料后一周内做出处理,分别通知刑释解教人员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和乡镇(街道)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登记核实,建立档案,包括:每年刑释解教人员花名册、服刑、在教期间及刑释解教后表现情况、就业安置情况以及帮教组织、人员情况等,建立对离开监所五年内的刑释解教人员定期考察和信息反馈制度。
第十六条 户籍所在地乡镇(街道)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接到转来的《通知书》等材料后,应及时与有关部门和村(居)委会联系,解决安置帮教工作的具体问题,根据刑释解教人员自身特点,帮助、引导、扶持其就业或解决生活出路问题。对参加过失业保险且符合失业救济条件的,劳动保障部门应按规定核发失业保险金;没有劳动技能特长的,劳动保障部门应将其纳入就业技能培训范围,为其顺利就业做好准备;对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城市籍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应会同民政部门为其落实最低生活保障金;对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它生活来源的农村籍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应与民政部门以及乡镇、村委会、刑释解教人员家属共同安排好其基本生活。
原户籍所在地的派出所接到转来的《通知书》等材料后,应及时通知责任区民警提前做好准备。刑释解教人员报到时,按规定办理落户手续,并将其列为重点人口进行管控。责任区民警要及时了解掌握刑释解教人员情况,会同村(居)委会等基层安置帮教组织开展安置帮教活动。
第十七条 刑释解教人员离开监所后,应在十日内分别到当地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公安派出所报到登记。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对报到的刑释解教人员应予以登记,并落实有关帮教事宜;公安派出所应按户籍管理有关规定,凭监所发放的释放、解教证明书,给予办理落户手续。
当地派出所对刑释解教人员未按时报到的,应及时向上级公安机关和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报告。对刑释解教后一个月仍未报到的,民警应上门查明原因,督促其报到。
公安机关要大力加强对外来人口的清查和外来暂住人口的登记管理工作,对“人户分离”的刑释解教人员,现住地公安机关一经发现,应立即通知其原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
村(居)委会或刑释解教人员家属发现其未按时回归的,要及时向当地公安派出所和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报告,并积极配合公安派出所、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一同查找其下落。各级安置帮教组织要建立对脱管、失控刑释解教人员的追查、协查、通报制度。
各县级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和公安机关收到外埠监狱、劳教所、拘留所、看守所的《通知书》后,做好安置帮教工作的同时,及时将名册上报各市安置帮教办公室和公安机关。
第四章 工作制度
第十八条 提前接茬帮教制度。各级安置帮教工作机构定期到监狱、劳教所、看守所进行帮教,了解本辖区的服刑、在教人员的思想、改造情况,掌握回归后就业意向,介绍当地政治、经济形势,宣传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教育服刑、在教人员安心改造、重新做人,早日回归社会。
第十九条 三级帮教制度。对于表现差、有违法犯罪倾向的刑释解教人员,实行一级帮教(重点帮教),由公安派出所负责;对于表现一般的实行二级帮教,由乡镇(街道)帮教组织负责;对于表现较好的实行三级帮教,由村(居)、厂矿企业帮教小组负责。帮教级别,由县级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根据《释解通知书》进行初定。帮教期间变更帮教级别由乡级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决定,报县级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备案。
第二十条 登记、建档制度。县、乡级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对刑释解教人员要逐人登记造册,建立个人档案,每半年填写一次帮教情况。
第二十一条 解除帮教和延长帮教制度。对帮教对象满五年无重新违法犯罪苗头的,应及时解除帮教,并填写《解除帮教意见书》;对帮教满五年仍表现不好,有违法犯罪倾向的,要延长帮教,并填写《延长帮教意见书》。解除和延长帮教,由乡级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决定,报县级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备案。刑释解教人员个人档案,自解除帮教之日起保留十年。第二十二条 移交制度。对不在户口所在地就业的刑释解教人员,原户籍所在地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要及时将其有关帮教情况向本人就业部门移交,确保不漏管、不脱管,保持帮教工作的连续性和衔接性。
第二十三条 定期排查、回访制度。在坚持经常性帮教工作的同时,要定期集中时间排查、回访,一般情况下,县级每半年一次,乡级每季度一次,村级每月一次。
第二十四条 例会制度。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或者办公室市级的每半年、县级的每季度、乡级的每月召开一次例会,研究分析安置帮教工作情况,检查各项工作的落实,制定新的工作措施。
第五章 奖 惩
第二十五条 市、县、乡三级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一次总结表彰大会,对为安置帮教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
第二十六条 先进单位(集体)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安置帮教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安置帮教工作机构健全,人员到位;
(三)能够落实安置帮教工作各项制度,管理工作运行规范;
(四)在工作中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创造新做法,总结新经验;
(五)刑释解教人员帮教率、安置率处于全市较高水平,重新犯罪率控制在全市最底限度;
(六)安置帮教工作没有重大责任事故,工作人员没有违法乱纪现象。
第二十七条 先进个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执行有关安置帮教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热爱安置帮教工作,对工作认真负责,有开拓创新精神,工作成绩显著;
(三)遵纪守法,清政廉洁,工作中没有较大的失误;
(四)能够较好地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第二十八条 建立岗位责任,实行责任追究。在工作中因责任心不强,相互推诿,帮教措施不落实,致使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在社会上造成重大影响的,要追究单位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并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市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