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中秋节作文:千里共婵娟
关于中秋节作文:千里共婵娟
又是个中秋,似乎一早就充满了一份节日的气息,一份团圆的甜蜜,一份离别的思念„„
一
教室里充满着欢声笑语,正哼着小曲儿的我猛地想起今天这个特别的节日,心中不免升起六年级中这甜甜的回忆,还有一丝淡淡的忧伤。这是我们相聚在一起的最后一个中秋节,这是老师,母校与我的最后一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了。
心中不禁一颤,我看着窗外,真愿采撷一片绿叶,写上最美好的祝愿,邀寄我对这六年的思念:
我携着风儿的手,挽留时间匆匆的脚步,我拉着太阳的辫子,劝她不要下山,让我再多看几眼——
这美丽的校园。
二
不知不觉中,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静在朦胧的薄暗中。它没有元宵节的逍遥,也没有清明节的凄凉,只是在一间小屋里,灯下聚拢着甜蜜,老人看着儿女,孙女们聚在一起,脸上露出兴奋的笑容,绯红的色彩,昏暗的房子里传出一家人的欢声笑语。
大家围在一起吃着月饼,似乎也是品尝着生活的酸甜,父母的爱意。三
我静静地望着夜空,突然觉得好像有无数淡灰色的名片,我想,那一定是海外华侨寄来的吧!那其中一定有我大爷的一封,真想摘下来看看。
月儿很亮很亮,它周围好像有无数盏闪烁着的明灯,也许是为了那些华侨们、边疆战士们„„看到自己的故乡,望到自己的亲人吧!
月儿在云中穿梭,带着那薄薄的面纱„„
四
月儿如此的皎洁,我的心再也不能如它一般平静,我想到了我的同学、老师、我的亲人和那些祖国的游子„„
第二篇:威海市中考满分作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佛曰:成住坏空 人生短长 并无别事。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悟叶已秋声。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却,忽然而已。
每个人都很清楚中考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再多的不舍和放不下,最终会随风烟消云散。
望天上云卷云舒,看人间花开花落,毕业后的每一个昼夜,都会深深的思念着那些人,那些事吧。
烟波流转间景色无限,一梦又是千年。
恐惧担心和不安,怕的是尘缘飞花,终有一天人去楼空。其实,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从初一的懵懵懂懂,刚刚初识的朋友两颊带着淡淡的红晕,扭扭捏捏的伸出手,做自我介绍。课堂上,红着脸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在宿舍,羞涩的谈论着生活。后来,同学间相互勾肩搭背,吵吵闹闹,和老师一起放声大笑。从初一到初三,从拘谨到熟识,不过短短几个月,可是情谊早就连成一线。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一轮轮紧张的复习让人忘记的时间,忘记了身处何地。分流给每个人敲了一次警钟。看着一个个离去的同学,心中复杂无奈。他们曾真实存在,如今却杳如神话,只可忆念,不可靠近。
日月但知生与落,是非宁辨短和长。老师愁上眉头,我们急上心头。克服着巨大的升学压力,一天天向前熬着,想毕业,却又不想离开。
分开后的学子必定散若秋蓬,天涯海角,各奔东西。这其中,一定会留下许多遗憾。毕业后,谁用灿烂的笑容,画天边的彩虹。
为了不让自己留下太多的遗憾,我们也不禁感慨“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
别时容易见时难,只道一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第三篇:“千里共婵娟”团组织生活简报
我系开展“千里共婵娟”团组织生活
丹桂飘香,秋风送爽。踏着秋的旋律,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在这花好月圆的时刻,外语系2011级和2012级的学生,怀着喜悦的心情,欢聚一堂,在莲湖校区的教室分别开展了以“千里共婵娟”为主题的团组织生活,共同欢度2012中秋佳节。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在这月圆之夜,我们来自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欢聚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晚上7点30分,我们的教室已被装点一新,桌子上已摆好了月饼、瓜子、糖和柑橘,充满了节日的氛围。主持人着正装微笑着走上讲台,然后全体同学以一首共青团团歌拉开了活动的序幕。这是11级学生和12级新生第一次一起开展的活动。首先,学长学姐对大一新生示以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祝福。然后,集体唱起经典老歌(明月几时有),千百年来,我们吟咏着它,以此来表达我们的喜悦及思念之情。接下来,各式各样的节目丰富了本次晚会,有天真有趣的情景喜剧;有绚丽多姿的舞蹈;有优美动听的歌曲;还有幽默搞笑的双簧;此外,风趣的英语绕口令更是别具一格,大显外语系学子之风采。同学们的欢歌笑语,使晚会高潮迭起,精彩纷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金秋总是给人们寄托最好的祝福。金秋,有着唱不完的颂歌,一页页日历,记载着我们的累累硕果;金秋,有着道不尽的祝福,一步步征程,闪烁著大家的汗水心血。通过举办此次团组织生活,同学共度了一个快乐难忘的中秋之夜,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生活学习交流的平台,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
蒋燕
第四篇:“中秋话明月,千里共婵娟”传统节日活动教案
中秋话明月 千里共婵娟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主题活动教案
【活动目的】
1.了解中秋节的由来、习俗、传统故事,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中秋的文化内涵,促使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践行,全方位、多角度了解中秋文化,以此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根据教学目标确立的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为:
教学重点:了解有关中秋节的由来、习俗,在活动中感受传统节日的乐趣。
教学难点:从不同途径搜集节日的信息,培养对传统节日的兴趣。【活动主题】
中秋话明月 千里共婵娟——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活动准备】
1.学生准备:课前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伙伴自由组成4个小组,每个合作小组从中秋节的由来、习俗、诗词以及月饼中,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其中一个方面通过上网等途径搜集相关的资料,并制作资料卡片。
2.教师准备:搜集素材,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活动过程】
(一)猜中秋――知中秋由来。
1.用儿歌引出中秋: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同学们说一段儿歌:“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融融,月饼香,月饼甜,全家欢乐大团圆”。同学们知道老师儿歌中的“佳节”指的是什么节?
2.师: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是以家人团聚赏月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拜月节。中秋节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中国三大传统佳节。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了解有关中秋节的文化,关于中秋节,你想知道些什么?
由来、习俗、诗词。
(二)聊中秋――晓中秋由来、习俗、传说。1.探寻中秋节的由来
1、师:中秋节是以家人团聚赏月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传统节日,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搜集了一些关于中秋节的资料,你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吗?
2、学生交流中秋节来历。
嫦娥奔月的故事;唐明皇想念月宫;谷物丰收,人们拜祭;
3、小结: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正值秋分前后(太阳直射赤道),空气中水汽较少,透明度较好,月亮便显得特别明亮。又因为这
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所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2.习俗调查研究
了解了中秋节的来历,大家知道在我们家乡中秋节有哪些庆祝方式吗?
大家都知道中秋赏月、吃月饼是全国各地普遍的风俗习惯,但由于中国地域广大,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的。同学们通过课前查阅资料,还了解到全国各地哪些中秋节的习俗?
教师适时补充。
3.“天涯共此时”经典诗文诵读
孩子们,我们刚刚了解了中秋节的习俗,中秋节还有一个节目,那就是在明亮的月光下,听中秋和月亮的故事,也就是中秋节的传说。
小组内也可以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中秋节或月亮的传说故事?(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
组内交流,小组汇报。教师适时对小组的汇报情况进行过程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那个小组的组员愿意代表你们小组给大家讲一个中秋节的传说故事。
(设计目的:通过对中秋节吃月饼习俗的了解,以及关于中秋传说故事,增加学生对中秋这个传统节日的浓厚兴趣。)
(三)过中秋――加深节日喜爱之情。
过渡语:听了大家讲的中秋节故事,同学们一定意犹未尽吧。中秋节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自古以来有非常多的文人墨客用精美的诗篇来吟诵中秋节,以表述对中秋的喜欢之情。让我们大家一同吟诵古诗,欢庆中秋。
那位同学搜集到了有关中秋节的古诗?
我们全班来一起吟诵古诗、童谣,来表达对中秋节的喜爱之情。
(设计目的:创设情景,让学生体验中秋节的节日气氛)
(四)知识竞赛:中秋月圆知识问答。
孩子们,了解了这么多有关中秋节的知识,我们来开始一个小小的中秋月圆知识问答,好不好?
(五)送祝福――寄托思念之情。
1.孩子们,聊了这么多中秋节的习俗,今年的中秋节佳节你们打算怎样度过呢?
如果外出的爸爸妈妈不能回家与你一起过中秋节,你又会怎样表达你对他们的思念和祝福呢?
2.教师适时课外延伸,孩子们,咱们课下可以把你的思念和祝福制作成自己喜欢的贺卡,传递给你们远在他乡的亲人。
最后教师小结:中秋节的活动真是丰富多彩。今天我们一起赏月、讲故事、唱歌谣、吟诵古诗,还了解了祖国各地过中秋的风俗。今天这节课的中秋节过得真开心,希望同学们能在即将来
临的中秋佳节,与家人团聚,共叙亲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提前祝同学们中秋节快乐。
四、板书设计 话说中秋节
中秋节 花好月圆 人团圆皓月当空 叙亲情
凤凰小学 林静 2015年4月20日
第五篇:【读野史华章 数风流人物】4、悲悯的月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读野史华章 数风流人物】
4、悲悯的月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天上挂着一个月亮,月光透过层层的云彩,洒在大地上,满天的繁星伴随着,闪烁着,静静地,散发出迷人的美。河面上浮着一个月亮,月光随着碧波涟涟,辐射出一片白莲般的光泽。微风吹过,或一个锦鳞的跳动,月光顿时化作闪烁的碎银,迷离而更加诱人。
这是小时候经常看到的月亮,那是野地里,瓜田边,或者小溪畔的月;无论我走到哪里,它都在哪里,一刻也不离开我,月亮象住在天堂里的奶奶柔和的脸庞,多么亲切而慈爱啊。
故乡的月亮,总是最圆最亮。一盘圆圆的月亮,蓦然从硕大的椰树枝叶间透露出来,眼看着它升上了树梢。初升的月亮是那般巨大,大得有些出乎我的意料。随着月亮渐升渐高,皎洁的月光便洒了下来。总是忘不了月光在祖屋院子里洒满一地的情景,墙角边传来低低的虫鸣,远处时有夜枭的鸣叫,但一切又显得那样静谧,仿佛能听见月光泼洒在地上的声音。
等到我在异乡,我便更加相信,我所看到的月亮,就是家乡的月亮。月亮成了我思乡时的唯一慰藉,成了我心灵上久留弥散的清凉薄荷。我还愿意相信,月光有着普世的性质,在眷顾着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呢?试想想,就月光的普遍性而言,除了阳光和空气,还有什么能与月光比拟呢。
其实,对于月光,作为悲悯的爱普遍存在,古人早就赞美过了。李白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而王昌龄的眼里,秦朝的明月,汉时的关,山河满眼沧桑,尽在那片似曾相识的月光中。苏东坡更是把月亮当成人类理想的寄托,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让我们感到,生活在这个茫茫然的世界上,只要有月光相伴,毕竟是幸福的。罗曼罗兰在《贝多芬传》的结尾,这样写道: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快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在贝多芬心中,那片永恒的月光,便是一种博爱,他愿意把它送给天下所有困苦或者正在享受幸福的人们。
如果这世上还有博爱的话,我想,那一定是由悲悯的月光体现出来。在她的眼里,古往今来,人世间所发生的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通通透透,却从来没有说出一点是非,道出一点道理。正因为她看到人间的遭逢兴衰、岁月更迭太多,目光才那样平静、淡定,胸怀才那样无限宽广。试问:世上还有什么比月光对天下万物更具有包容性呢,还有什么比月光更善待众生呢?
月光普照大地,洒下如水般的清辉。她不分贫瘠富饶,不分高贵或低贱,洗涤着不洁的凡尘,慰藉着苦涩的心灵,吞咽着人间的苦难和罪孽。因为有了悲悯之光的照耀,这个世界就少了一些黑暗和凄凉,多了难得的慰藉和希望。而几乎
世界上所有艺术家都描绘过月亮之美,通过月光来抒发自己的生活感受,把月光的普遍性和永恒性诗意化,而把月亮视为人间大悲悯的情怀。
月光是普遍的,也是平等的。人类渴望平等,平等从来就是人类追求的目标。可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人类从来就没有平等过,于是,追求平等,成为人类的终极理想。凡是有人类的地方,就同时存在着三六九等的等级差别。古有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今更有广厦万间,有人却没有立锥之地,有人香车美女,有人衣履褴褛,食不果腹,这就是人间不均的真实写照。
然而,月光对万物一视同仁。月光从高天洒下来了,洒在华屋之屋顶,或者棚寮之上;洒在山峦平原,或河边荒滩,也洒在每个人的脸庞。不管你住华庭,还是栖草屋;不管你一身珠光宝气,还是衣衫褴褛;不管你是笑脸,还是泪眼,她都会静静地注视着你,耐心地倾听你的诉说,给你送去一份普世之爱,亲人般的抚慰。只有悲悯的月光,才能够给人类带来世界大同的境界,实现终极理想。
当我们心烦气躁的时候,静静的月光会让你平静下来;当我们为爱情失意的时候,无处不在的月光会一直陪伴着你;当月圆的时候,会让你引发对亲人的思念;当仰望着月亮,你会物我两忘,有一种灵魂飞升的感觉;或者感觉灵魂在不断的生长着,虽然这生长是无声的,看不见,但如同树木般拔高。就算你想到死亡的时候,月亮也会让你感觉到,静静地死去,也是一种幸福,一种难得的超脱。
有时候,也很向往白先勇眼里的月亮,那是一种俗世的月亮。在那团昏红的月亮的引照下,我们如同一群梦游症的患者,一个踏着一个的影子,开始狂热的追逐,绕着那莲花池,无休无止,轮回下去,追逐我们那个巨大无比,充满爱与欲的梦魇。在月光下梦游,便是我们向往月亮的另一种心境。
不过,毕竟岁月如梭,青春不再,皱纹早已爬上我们的额头,而看那月亮的明眸,也越来越模糊。多少场风花雪月,已悄悄挂上帷幕;多少烟雨楼阁,早就人去楼空,人世间如此空茫无边。
虽然回首江边渔父的小舟中,依旧几点微暗的灯火,让我们追忆生命中曾经的欢乐和痛苦;虽然也期待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毕竟一切都将逝者如斯。只有悲悯的月光,将我们眼角的泪痕抹去,留下最后一丝安慰。我总是想,在我离开这个世界时,期待生命化为一片月光,返照着人间,即使只是短短一瞬间。
《望月》
天上半个月亮,
地上一个散人,
遥遥, 两厢温存。
我欲邀伊下凡,
只恐沟壑重重,
路远,
迷失了本真。
我欲圆梦天庭,
却无飞升之力,
奈何,
空负了大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