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和把握好六个关系 着力推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五篇

时间:2019-05-15 14:07: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正确处理和把握好六个关系 着力推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正确处理和把握好六个关系 着力推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第一篇:正确处理和把握好六个关系 着力推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正确处理和把握好六个关系 着力推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关于经济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具有很强的理论性、针对性和指导性。结合西安实际,深入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经济工作的重要论述,关键要处理和把握好六个关系。

正确处理和把握好不唯GDP与保持经济合理增长的关系

“不唯GDP”,并不等于不用GDP、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是强调不要片面地追求GDP,不用搞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发展。“保持经济合理增长”,是“调速”而不是“失速”,决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推动发展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很难说经济工作做得好。中央不让我们因GDP排名而纠结,并不是不要增长、不讲发展,更不是要让我们丢掉进位争先的意识。有了进位争先的意识,干事创业才有干劲、有动力,发展才有希望,群众才有盼头。

调速换挡必须找准合理区间。参考国家和省上确定的今后5-8年增速基准,未来几年西安市经济发展将保持在11%左右这样一个中高速增长区间。根据这一判断,今年我们确定了11%以上的增长目标,这既与“十二五”规划目标相衔接,也有利于保住就业底线,同时也为结构调整预留了足够空间。

西安市经济保持较快发展既有基础也有条件。国家实施向西开放战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省市共建大西安等诸多重大政策机遇同期叠加,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开发区带动效应持续增强,外围区县发展步伐不断加快,这些都为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西安市经济较快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正确处理和把握好扩大经济总量与提高质量效益的关系

经济发展既要注重“量”的扩大,又要重视“质”的提升。没有“量”的扩大,经济实力就无从谈起;而没有“质”的提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难以为继。近年来,西安市始终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动摇,不断做大经济总量规模,去年全市GDP达到4884.13亿元,较2007年增长2.6倍。但与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我们一定要心无旁骛、坚定不移地发展经济,不断做大西安市的经济“蛋糕”。

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首先要“去水分”。经济工作中的“水分”,主要表现在:盲目攀比、急功近利,脱离实际、好高骛远,不计成本、不讲效益,弄虚作假、好做表面文章,等等。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始终做到: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发展经济也要实。其次要“优结构”。核心是优化产业结构,做到“有进有退”。“进”,就是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型现代农业,着力构筑高端化的产业体系;积极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电动汽车产业和节能环保服务产业,使低碳、绿色、循环成为西安市产业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退”,就是要淘汰化解落后产能,改变传统生产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可持续”。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抓好秦岭生态保护、“八水润西安”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深入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坚持铁腕治霾,努力为市民创造天蓝、地绿、水清、空气洁净的美好家园。

正确处理和把握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关系

“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是要靠科技力量。”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打造西安经济升级版。

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发展的核心作用。依托科教资源优势,推动全市产业布局从分散向集中转变、产业层次从中低端向高端转变、增长方式从粗放向集约转变,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以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为抓手,不断提升西安市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突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坚持科技创新市场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加大对企业科技研发、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不断激发中小企业和科技“小巨人”的创新活力,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坚持把调结构促转型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主攻方向。按照“四化同步”的要求,着力突破工业和县域经济这两块短板,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实现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的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

正确处理和把握好投资拉动与消费拉动的关系

面对当前稳增长的严峻形势,必须准确把握投资“关键作用”和消费“基础作用”的协调性,努力扩大有效需求。

发挥投资关键作用。一是着力优化投资结构。进一步强化政策资金对产业结构的导向作用,引导各类资金更多流向实体经济。支持有利于提高产业技术水平、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加强薄弱环节等方面的投资与建设,坚决抑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二是着力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格局。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交通、水利、市政、教育、医疗等六大领域,创造更为宽松和规范的投资环境,有效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三是着力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益。积极引导各类资金更多投向结构调整、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环境保护等领域,围绕“新四化”建设,策划、引进、实施一批对长远发展具有重要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

发挥消费基础作用。首先要让老百姓“有钱花”。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及时充实和完善各项就业政策,加大公共财政对促进就业的投入,努力实现高质量就业,以此支撑城乡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其次要让老百姓“愿花钱”。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考虑群众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顾虑,稳步推进社保“提标扩面”,逐步实现基础社会保障覆盖城乡各类人员,增强居民消费意愿。再其次要让老百姓“能花钱”。着力改善消费环境,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新型消费业态,挖掘农村消费潜力,努力满足消费者差异化需求。加强市场监管,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让老百姓放心花钱、放心消费。

正确处理和把握好内挖潜力与“借梯登高”的关系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单凭一己之力,要想实现经济发展大繁荣、大跃升,既不可能,也行不通。当然,“借梯登高”决不是一味地依赖外力。发展主要还得靠自己,而且越是自身发展了,越会有吸引力。在当前形势下,推动西安高水平对外开放,关键要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创新开放模式。围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积极开展面向中亚的全方位合作,申报设立西安自由贸易园区,着力打造内陆开发开放新高地。统筹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着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拓展区域次区域合作交流的新空间。

加强开放环境建设。积极搭建对外开放平台,启动建设欧亚经济论坛综合园区,推进上合组织成员国设立领事馆。着力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国际化水平,加快建设一批国际学校、医院和社区,不断完善城市涉外综合服务功能。

增创对外开放新优势。以举办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开展“西安走进中亚西亚”系列推介活动为契机,促进区域开放优势互补。通过开放,更加积极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巨头企业和高端人才,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和深层次改革,加快培育西安参与国际竞争新优势。

正确处理和把握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市场和政府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市场和政府要各司其职、协调配合、扬长避短,才能更好地激发经济活力,改革也才会有持续推进的动力。实践证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既需要有效的市场,也需要有为的政府。

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绝不是否定或弱化政府作用。在现代经济中,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同样重要,没有市场或没有政府,经济发展都会“孤掌难鸣”。要加快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由企业根据市场变化决定能干什么、该做什么。

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在简政放权上做“减法”,把该放的权全部放开、放到位,将市场能办的都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都交给社会;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上做“加法”,把政府该管的事,一定要管住管好。在规范政府公权运行上出实招,科学界定政府权限,使政府管理“不越位”、“不缺位”,让政府和市场各展所长、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第二篇:推进新型工业化 促进县域经济提质增效

推进新型工业化 促进县域经济提质增效

珙县县委副书记、县长 曾明全

珙县是四川省重要的矿产资源大县,煤炭、石英砂、石灰岩等资源丰富。近年来,珙县依托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能源、建材产业集群,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但是,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珙县资源消耗和环境问题日渐凸显,严重影响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深入分析当前工业经济发展实情,找准着力点,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壮大能源、建材、化工、林竹加工等五大支柱产业,推进潜在资源优势向现实经济优势转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速度提升、效益提高。

一、珙县工业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效

珙县自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来,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着力培育优势产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工业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百亿元工业县强势推进,工业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08年,县属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8.55亿元,增长55.88%;实现利税8.74亿元,增长113.56%;新增规模工业企业5户、亿元工业企业4户。能源、化工、建材产业支撑作用凸显,工业对全县GDP增长的贡献率达78.4%,工业经济综合考核在宜宾市十区县排名第一。

(一)企业规模不断壮大,运行质量显著提高

一是规模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2005年的25户增加到 2008年57户,增加值从2005年的5.09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23.66亿元,年均增长46.8%;利税总额从2005年的2.05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9.97亿元,年均增长47.8%;从业人员从2005年的1.89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2.76万人。二是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日趋凸显。2005年销售收入上亿元企业只有中正化工公司1户,到2008年已有8户,总产值共计16.58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的44%,8户亿元企业工业增加值8.36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的45.1%,骨干企业对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日趋显著。

(二)工业产业体系初显,抗风险能力提高。坚持以产业带工业的理念,围绕优势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加大结构调整力度,重点打造以煤电、水电、瓦斯气发电为主的能源产业,以水泥、玻璃、陶瓷、玄武道砟为主的建材产业,以合成铵、尿磷铵、硫酸等为主的化工产业,以巨桉工业原料林、中密度纤维板为主的林板一体化产业,以竹荪、蚕桑、烤烟、黑色农产品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产业。2008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8户,涉及能源、建材、化工、铸造、采掘、农产品加工等行业,涵盖了全县的五大支柱产业,“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得到根本转变,县域工业经济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抗市场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推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三)循环经济取得新成效,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在扩大工业经济规模、培育优势产业的同时,重点抓好煤矿采掘、化工、冶炼铸造、建材、发电等行业循环经济发展。其中,芙蓉集团瓦斯发电、拉法基水泥低温余热发电,中正化工、庆昌铁业硫铁矿资源循环生产,既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又促进了资源综合利用,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2008年,规模以上企业技改投资6.8亿元,全县废气、废渣、废水利用率达80%以上,7户企业获得了四川省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委员会颁发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认证书》。

(四)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工业发展动力强劲。通过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改进招商方式、拓展招商领域,以“资源+产业+园区”模式引进项目,华电(珙县电厂)、拉法基(双马水泥)、五粮液(浮法玻璃)、全友家私(申宇木业)等知名企业相继落户,进一步优化了珙县产业结构,壮大了工业企业规模,增强了工业发展的后劲。

二、珙县工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总量偏小,综合实力不强。2008年,珙县多项指标增幅排在全市前列,但由于经济总量偏小,与周边县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从主要经济指标看,GDP 总量全市第八(人均 GDP 全市第七),工业增加值总量全市第四。这说明尽管我们的发展势头好,但工业发展水平不高,县域经济总量偏小,综合实力还不强。

(二)工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链条短。珙县大部分企业都是从事资源开采或矿产品初级加工的企业,工业经济对资源的依赖性较大,工业产品优势不突出,缺乏深加工、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工业经济受外部及市场变化的影响较大,给全县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带来困难,削弱了经济发展的抗风险能力。

(三)工业企业小而散,规模效应及整体竞争力不强。全县规模以上企业57户,超亿元产值的企业只有8家,其他均为小规模的工业企业和生产单位,工业经济底气不足。同时,工业园区起步较晚较慢,产业聚集度低,支持产业化发展的大企业和大项目少,产业链延伸难度大,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集聚和优化升级。

三、推进珙县新型工业化的对策

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按照“工业主导、投资拉动、项目领跑”发展思路,正确研判经济发展形势,找准突破口,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工业园区建设为着力点,突出抓好节能减排,深化招商引资和区域经济合作,强力推进珙县新型工业化进程。

(一)调整产业布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旋律,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工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要以支柱产业为依托,以科学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为切入点,优先发展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高新产业,改造和振兴传统产业,全面发展服务业。目前,我县县属工业产业结构比重为:能源(煤炭、电力)产业占经济总量的46%,多以煤炭开采为主;建材占经济总量的18%,以水泥生产为主;化工占13%;其他农、林、副产品加工占23%。总体上看,工业结构不太合理,资源消耗大、能耗高、经济发展模式粗放、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因此,大力调整产业布局,推进工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我县今后一段时期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和措施。一是做强做大优势支柱产业。要加强跟踪协调,全力推进华电珙县电厂建设,确保2010年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要抓住电厂的建成和落地电产生的机遇,大力发展高载能产业。推动洛表煤田精查,加快德梗坝及珙县二、三号煤田开发,整合资源,做活做强煤炭经济;全力推进南广河水利资源梯级开发,着力打造四川重要的能源基地。做好建材产业发展规划,全力推进拉法基二期日产2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双三日产4000吨干法水泥异地技改、五粮液环球集团50万吨浮法平板玻璃项目、高档卫生陶瓷项目、玄武岩道砟项目建设,实现资源就地开发利用,打造全省优势建材基地。二是加快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珙县是资源大县,不仅要考虑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而且要科学把握矿业的生命周期,这样才能在资源盛产期和经济发展的兴盛时期及早谋划发展接续产业,防止出现“矿竭县衰”、“矿竭厂败”的现象。在加快发展能源、建材、化工产业的同时,加大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结合特色农业县建设,扶持林海高科、智溢茧丝绸、金鹰食品、金园食品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坚持走农业产业化道路,以打造百亿元竹荪健康产业园为契机,大力发展竹荪、香精香料、黑色农产品等深加工,建设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推进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二)抓好节能减排,促进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不可或缺的“车轮”。珙县作为资源大县,工业企业以高耗能企业为主。抓好节能降耗、提高企业综合效益是促进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加强工业节能降耗工作实施意见》精神,以产业升级为目标,改造更新落后工艺和设备,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企业,降低企业能源消耗,提升企业生产效率。二是要紧紧围绕结构节能、管理节能、技术节能的要求,突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工程,抓好县内能耗大户的节能工作,强化对能耗大户的节能监察、审计,健全依法节能机制、工业节能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工业节能激励约束长效机制。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强化管理,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要严格按照工业规划布局,进一步合理开发和集约高效利用资源,不断提高资源承载能力,建成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障体系。

(三)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工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推动新型工业化的主要载体。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依托我县的资源优势,结合县委、县政府制定的打造“百亿元工业县、十亿元产业链、亿元规模企业”战略目标和实行“一区两园”规划建设的要求,科学制定我县孝沐、余箐两个工业园的发展规划,按照集约、集聚发展,产业配套,资源循环利用的要求,明确发展定位,合理布局产业,积极培育主导产业。一是要实现集约、集聚式的发展。依托“一区两园”来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集约利用,利用集群方式打造和培育产业集群。二是要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并加快产业转移。当前,要围绕华电珙县电厂、拉法基双马水泥公司、申宇木业等龙头企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发挥“羊群效应”。三是利用沿江经济带的发展先机,打造“宜宾一小时经济圈”等机遇,把珙县建成宜宾重要的金融中心、矿山机械中心、茧丝绸中心和现代物流中心,打造川南物资集散地。

(四)拓展招商引资渠道,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外部投资不仅带来资金,还伴随着先进技术、管理和观念,这对资源型地区的经济转型非常重要。作为资源型山区县,珙县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充足的能源供应,这是吸引外部投资的重要因素。我们要把招商经资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按照有利于安排劳动力就业、有利于增加地方税收、有利于资源加工转化、符合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导向及环保要求的原则,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发展接续和替代产业。在吸引外来投资的过程中,要创新招商引资理念,不断改进招商引资的方式与方法。要努力突破土地、资金两个瓶颈,利用“一区两园”平台,着力吸纳周边地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产品“裂变”项目和改革改制项目,瞄准世界500强、沿海发达地区大企业进行招商引资。坚持引资与选资并重,引资与引智、引技术、引装备并重,在引进资金和项目的同时,注重人才、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进,拓宽招商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努力搭建银企合作平台,积极探索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产业发展项目的政府风险补偿机制,鼓励和支持金融部门加快、放大信贷步伐;发挥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的作用,解决中小企业项目建设资金、流动资金短缺的矛盾,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五)加强区域合作,发展开放型经济

当今世界,竞争与合作并存,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区域经济合作步伐不断加快。珙县要顺应潮流,立足区位、资源优势,紧紧抓住宜宾市建设“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经济强市”的机遇,主动融入“宜宾一小时经济圈”,“高筠珙能源材料经济区”,进一步强化区域经济合作,引进资本、技术和人才,发展新产业,改造提升能源、化工、建材、林竹、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在开放合作中实现快速发展。力争到2015年实现主要经济指标在2008年基础上两步走、翻两番,跻身全省类区强县,建设全省经济大县的战略目标。即到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20亿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跻身全省类区县前10位;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6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20亿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跻身全省类区县前5强,建设以能源、建材、化工、林业、茧丝绸为产业支撑的经济大县,促进县域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城乡差别逐步缩小,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第三篇:通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提质增效

通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提质增效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解决中国经济结构性矛盾的治本之策,更是使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由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的必然之举,是推动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通化市作为吉林省东南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十二五”期间坚持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稳中求进,扎实进取,形成了比较好的产业基础。“十三五”开局之年,通化市委市政府以“三去一降一补”为主线,多方联动、多措并举,全面组织落实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有效解决通化新一轮振兴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产品、产业、业态,创造高质量高水平的供给,奋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推动区域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克难成效明显

在经济新常态下,通化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化解当前突出矛盾入手,着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推动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一)稳妥去产能,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通化市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特点,因业、因地、因企制宜,坚持去产能与优化新增产能、改造存量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去中求优,优中求效。

1.在优化增量产能方面。一方面以产业园区、大型企业和重大项目为龙头,与全国一批著名高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坚持自主创新,有重点地推进项目攻关,大力发展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及节能环保等产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高端制品产业化进程逐步加快,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创新人才不断涌现,核心竞争力逐步提升。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100多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1.8%,实现增加值329.2亿元,增速高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6.1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实施服务业提升工程,主要是借助通化市优质独特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以及地理位置优势,依托“一带一路”发展机遇,打造通化全景旅游品牌以及通化国际内陆港务区,突出培育生态旅游、现代物流“两大服务业新兴业态”。

2.在改造存量产能方面。实施工业企业扩能提升和“巨人”企业培育计划,着重抓好企业并购重组、扩能改造、产品创新和提升管理四个方面。2016年7月,通化市企业共有十个项目并购重组,重组金额达37.59亿元。重组项目涵盖医药生产及物流、粮食加工、食品、资源等领域,对实现资源合理有效配置,推进实现动能转换、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起到实实在在的促进作用。在冶金行业,通钢在首钢总公司以及吉林省、通化市的强力支持下,在资金、技术、管理、政策等方面获取大力帮助,2016上半年获得专向扶持资金5090万元,这些外力支持正在转化为激发通钢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给困境中的通钢提质增效带来了乘数效应。经测算,上半年通钢实现营业收入31.8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33.42亿元,预计实现利润与计划数持平,同比减亏3.12亿元,完成了首钢总公司下达的全部控亏任务的分解目标。

3.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钢铁、煤炭、水泥三大行业是通化市去产能的主要攻坚领域。根据《通化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任务分解表》,把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任务分解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采取分类处置、分步实施、有序推出的办法,将不符合产能标准、成本标准、安全标准、物流标准的企业或部门作为淘汰的重点,辅之以加强环保、能效、质量、安全、技术等方面的执法,依法依规倒逼“僵尸企业”加快退出。同时多渠道、多举措、创造性地安置分流下岗职工,使去产能工作扎实稳妥推进。2016年1至8月份,生铁产量累计为191.1万吨,同比下降33.1%,粗钢产量累计为184.6万吨,同比下降33.2%,钢材产量累计为207.6万吨,同比下降24.9%;原煤产量累计为62.4万吨,同比下降55.4%;水泥产量累计为164.4万吨,同比下降0.7%。在化解大量过剩产能的同时,行业的耗电量和亏损额同比大幅度下降,去产能的效果非常明显。

(二)积极去库存,扩大有效供给

根据本区域实际情况,通化市重点针对房地产、粮食、烟草三个领域遵循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综合施策、精准施策的原则,把去库存与稳增长、调结构紧密结合,加大去库存力度,化解供需失衡,扩大有效供给,促进全市经济实现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1.针对房地产库存问题,主要是按照“一城一策”的原则因地制宜“节流开源”。节流,就是控制新增项目,减少库存新增量,同时允许企业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调整房屋户型结构,并且统筹规划住宅面积与商业办公面积,减少因结构性矛盾引发的新库存。开源,就是政府与房地产企业共同发力,采取多项组合措施提振住房需求,促进商品房销售回暖,缩短房地产去库存周期。政府主要是创造一个更加宽松合理的政策环境,消除和减少房地产消费领域中的制约因素,加大制度改革步伐,创造和激发新的需求,同时为企业减负,加大去库存的力度。房地产企业,要充分利用当前市场政策环境的宽松,加大营销力度,快速去库存,切不可盲目涨价。2016年1至9月经初步测算,通化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6.8%,本年新增固定资产同比下降69.7%,商品房施工面积同比下降16.8%,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6.8%,商品房屋销售额同比增长8.4%,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1.6%,房地产市场供需结构总体趋好。

2.针对粮食库存问题,通化市立足当前放眼长远,长短期措施有效结合,推动农业生产力加速发展。首先,积极落实对玉米深加工企业的补贴扶持政策,推进玉米深加工企业兼并重组和技术创新,推动玉米深加工企业稳定提高生产负荷和转化能力,加快消化临储库存。其次,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提高玉米的过腹转化能力。再次,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打造梅柳辉优质粮食核心主产区,大力推动通化大米、鲜食玉米等优质作物的生产比重,加快推进绿色产品认证申请,创通化粮食名牌。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形成特色产业规模化。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把产业链、价值链和现代金融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以人参、葡萄酒、优质大米和玉米、林蛙为代表的绿色有机食品产业不断发展。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契机,加强绿色食品的系列化、专业化和品牌化开发,让更多的通化农特产品走向世界。

3.针对烟草库存问题,主要通过调整结构,做好市场终端服务,引导需求。强化市场监管,加大对假冒伪劣香烟的打击力度,为化解卷烟库存释放市场空间。

(三)谨慎去杠杆,拓展融资渠道

经济杠杆率过高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面临的一个主要风险和问题。通化市按照中央和省关于去杠杆的总体部署,从实际出发,对政府、金融和企业谨慎去杠杆,不搞一刀切,有效整合财政金融资源,拓展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同时,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发展。

1.在政府去杠杆方面。首先,严格管控债务增量,积极化解债务存量,设置债务“天花板”,利用债务率、偿债率、新增债务率、专项债务率等指标,评估本级债务风险状况,合理控制债务余额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将政府债务风险限定在可控范围之内;其次,做好债务置换,优化存量债务结构,降低债务成本;再次,加大政府主导项目市场化融资力度,带动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缓解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压力。目前通化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已经结合旧城改造同步进行。2015年至2018年,计划建设管廊总长度约81公里,其中:2015年计划建设15公里;2016年计划建设18公里;2017年计划建设21公里;2018年计划建设37公里。计划总投资额90亿。项目以“政府推动、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为总体思路,其运营将主要采用PPP模式,由政府投融资平台信通集团与社会资本合作成立SPV公司,让社会资本参与解决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建成后,由合资的SPV公司按市场化要求规范管理地下综合管廊,推动通化市的集约高效和转型发展。最后,实施全口径预算管理,把政府所有收支全部纳入统一管理,构建一个覆盖所有收支,不存在游离于预算外的政府收支体系。

2.在金融去杠杆方面。将防范化解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与稳增长、调结构紧密结合,在促进金融业稳健发展的同时,强化其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首先,引导、督促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及时补充资本金,降低杠杆率水平,适度控制规模扩张速度;其次,加强金融机构风险监管,严防产能过剩领域授信风险,加大对基础设施、重点领域、新兴产业的资金投放,优化金融机构资金配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再次,支持银行机构加快不良贷款处置工作,加大银行业金融机构重组、转让、追偿核销等处置金融债务支持力度;最后,通过设立通化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打造区域性场外交易市场,积极发展和引进各类投资基金,积极规划和建设通化金融街区等措施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积极拓展金融服务业,为通化市广大小微企业提供一个直接融资平台,为支持通化市打造吉林省东南部特色金融街区,为建设吉林省向南开放窗口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3.在企业去杠杆方面。坚持去企业杠杆与降融资成本并举。一方面,有序退出无效信贷,对长期亏损、失去清偿能力的“僵尸企业”,或环保、安全生产不达标且整改无望的企业及落后产能,坚决压缩退出相关贷款;另一方面,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将信贷资源更好地用于支持经济转型升级和薄弱环节,填补金融服务短板。对产品有竞争力、有市场、有效益的优质企业继续给予信贷支持,防止不理性抽贷、压贷。做好主导产业、新兴产业、重点产业和补短板项目等领域的信贷服务,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切实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银行业机构取消不合理收费,降低收费标准,严禁变相收费或提高利率的行为。

(四)合力降成本,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降低企业成本是中国企业在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之下所作出的转型倒逼之举,是优化企业环境,促进实体经济企业健康发展必然选择。

通化市结合实际从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入手,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项目准入、精简流程事项、加强指导服务,营造法治化、市场化投资环境,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2015年4月以来,依法确权建立权力清单。40个政府部门初审上报行政权力4776项,保留2675项,清理了2101项,减少了44%;部门行政许可事项由原来的49个部门、473项,减少到32个部门、273项。清理削减234项,削减比例达49.5%。同时,还实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截至2016年3月份,工商部门已办理“五证合一、一照一码”2120户。除此之外,结合其他政策组合,深入开展企业降成本专项活动。预计到2016年底,为全市企业减负约6.6亿元,其中降低税费成本约3.9亿元、财务成本约0.3亿元、人工成本约0.4亿元、企业管理成本2亿元。多措并举降成本,为山城通化营造了良好外部发展环境,为广大市场主体切实松了绑,大大激活了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五)扎实补短板,开创发展新局面

补短板是“十三五”时期谋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必须攻克的艰难之一。通化市针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着重以项目为抓手,形成一批相互支撑的补短板项目。通过抓项目来保投资、助转型、促发展,使补短板工作扎扎实实推进,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

1.针对基础设施供给总量不足这一最突出的短板,通化市以“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为契机,以打造“七个通化”和吉林省南部借港出海大通道建设为目标,以高质、高效、高标准为导向加快基础设施大项目建设。

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通化市一方面大力优化市区路网结构,缓解市区交通压力,促进城市通达顺畅,大力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宜居通化、幸福通化;另一方面致力于把通化建设成为东北东部交通枢纽,打造借港出海大通道。截至目前通靖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通集、辉白高速公路全线开工,集安至本溪高速公路前期工作进展顺利,通化大街和西昌、五月花互通立交工程已基本建成通车。通沈高铁和通化至佳木斯、四平快速铁路完成前期工作顺利启动,通化火车站搬迁改造工程已经开始运筹谋划,通丹、通集快速铁路工程同步推进,通化机场扩建和口岸机场建设项目正在积极争取。

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正致力于建设物流园区项目和公铁联运客运枢纽项目。2016年,计划投资4.5亿元的佳泰物流园区项目,已被列为交通部重点投资建设项目,计划明年开工建设。项目占地17万平方米,建设期三年,建成后,对有效促进各种物流功能和要素的集成整合,降低成本,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转型升级将发挥积极作用。计划总投资4.77亿元,在通化县二密镇规划建设5万平方米公铁联运客运枢纽,项目建成后,可实现高铁、普通铁路客车、长途客车、公交车、出租车“零换乘”,方便旅客出行。

在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首先围绕平安水利、生态水利、民生水利、现代水利、经济水利“五个水利”发展目标,实施江河堤防整治、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等重点水利项目,2016年,总计45项,投资7.19亿元,为惠及民生和农业稳定发展提供水利支撑和有力保障;同时对通化市水利工程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情况、投资与招商等方面也已进入研讨阶段,为未来水资源的循环开发利用提供广阔空间。其次围绕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正式实施,将利用2016至2017两年时间,投资5602万元,完成全部54个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任务,工程建成后,将惠及村民77166人,为促进农村电网可持续发展,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电力支持和用电保障;同时通化湾湾川水力发电有限公司开展风光水互补分布式新能源发电示范项目已获吉林省能源局同意批复,前期工作已经启动,使电力企业转型发展真正落到实处,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到2020年,全市力争达到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装机达到50万千瓦、30万千瓦、20万千瓦。最后实现县及县级以上城市天然气输气管网全覆盖,天然气气化率达到80%。

2.针对“重点产业、科技创新、生态环保、改善民生”等其他短板板块,围绕医药、食品、旅游、电子商务、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实施一批上水平、增后劲的重大工程项目。目前全市招商引资如火如荼,项目跟进实实在在。全市对310个5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列出任务清单,着力推进规划设计、手续办理、土地供应、资金筹措等要素配置和保障工作。总之,补短板不仅会为通化开创出多个产业协调发展进而形成大健康产业的新局面,而且也会使通化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抓住机遇,实现通化经济的新一轮振兴。

二、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

在通化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之下,通化市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增强,科技创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整个工业增加值和总产值的比重中不断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单位能耗降低显著。截至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口径财政收入、地方级财政收入4项指标增速排在全省第一位,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不断提升。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要使改革继续深化下去,就要注重今后阶段改革应该坚持的几个重点方向,真正打赢产业转型升级这场“攻坚战”。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须靠市场机制推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在市场引导、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中形成合力。通化市委、市政府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无论是在改革总体方案的出台、任务的分解与落实方面、在重大项目的招商引资与落地实施方面、还是在行政体制改革等方面都主动作为,帮扶企业减轻经济负担,简化办事程序,协调与解决在各个环节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企业的转型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同时也充分认识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是发挥企业与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要靠市场机制的推进,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平衡,要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而不是靠政府的行政调解。因此,政府要在制度改革创新上迈出更大步伐,制度创新松绑的程度,决定着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空间;政府要在国企、财税、金融、资源价格、市场准入等改革领域加快突破,切实打破制约要素在城乡区域之间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提升市场配置各类要素的能力。

(二)加大创新驱动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其成效的多寡与优劣,归根结底要靠创新,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创新能力不足,意味着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很难形成,很多方面的改革就会受到制约。因此,创新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灵魂所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就是一次重大的创新实践。通化市能否在“十三五”期间成功打造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主要就看能否在创新发展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能否增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目前,通化市民营经济占GDP 的比重去年达到58%,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例达到58.4%,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6和8.4个百分点;培育了修正、东宝、万通等31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出了基因重组人胰岛素、人血清白蛋白等一系列创新产品,累计实施了267项国家和省科技创新项目,连续4年被评为全省中小企业暨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市。但是,在不同领域创新的意识、能力和水平很不均衡,创新的驱动力还存在一些挑战,存在不稳固和不全面的现象。因此,全面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将是通化市今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提高创新能力,有三个要素最为关键,第一在创新驱动中政府更要把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核心工作来抓;第二要有更多的企业家、更多的市场空间来推动创新;第三要构建更多的创新平台和环境氛围,聚集创新要素,提高创新速度。

(三)融入“一带一路”形成大开放格局

通化地处吉林省东南山区,经济仍然欠发达。近年来,通化市以实现经济总量扩张,扩大投资需求,加大项目建设为突破口,立足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讲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谋划项目上下功夫。一大批重点项目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从长远来看,扩大开放,促进产品和要素在更大区域内合理流动,是实现经济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多年来,交通不便利,物流成本巨大,恰恰成了制约通化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难题。因此,抓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契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沿线开发,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选择。

作为吉林省扩大向南开放的重要节点城市,通化市正在积极打造吉林省借港出海向南开放大通道,全力构建通化国际内陆港区,建设白通丹经济带,主动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对接京津冀,促进形成全方位的大开放格局,为外向型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第四篇:强力推进茶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建议复函

类别:A

关于对《关于强力推进××茶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建议》提案的复函

**委员:

您提出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茶产业是我市特色主导产业。截止2016年底,全市茶园总面积达113.2万亩,总产量达到5.12万吨,一产产值67.6亿元,综合产值超过280亿元。茶叶从业人员100余万人,茶农人均收入达9398元,茶产业已成为我市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我们在推进茶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提升基地建设水平。按照市委、市政府制定的茶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农业倍增方案,到2020年全市茶园面积达到150万亩。“十二五”以来,我市平均每年新建无性系茶园7-9万亩,基地规模稳步扩张。在抓好新建茶园的同时,督促各产茶县做好低产茶园改造、丰产茶园培育,全市每年改造低产茶园、培育丰产茶园在10万亩以上。同时,以标准化示范茶园建设为载体,逐步提升基地建设水平。截止2016

年,已建成省市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园32个,力争到2020年达到50个以上。

2、推广茶叶标准化机械化技术,提高茶叶加工能力水平。2016年,由市茶产业办公室牵头制定《××茶叶生产技术规范》,并由市质监局发布实施。本标准全面概括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产品各个环节的技术规程,是我市茶叶生产的一部综合性标准。2016年,市农业局下发关于规范茶叶标准执行和包装物印制管理办法的通知,进一步提高茶叶企业生产标准化程度。2017年3月,市农业局联合市工商、食药、质监等部门,举办茶叶标准化产销技术培训会,收到了良好效果。市县茶叶技术部门加强技术培训,大力推广茶产业链全程机械化,降低茶园管理、茶叶采摘成本,使茶叶加工由手工、半机械化向清洁连续化转变,茶厂加工能力、茶叶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3、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升辐射带动能力。鼓励龙头企业加强与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茶叶大户的纽带联系,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经营模式,建立原料基地和加工基地,推进产业集群,完善产业链条,强化辐射带动能力。重点择优扶持一批综合实力强、创新能力强的优势企业,集中资金、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基地建设、品牌创建、市场拓展、技术创新等方面给予扶持,提升企业整体经营水平。

4、强化公用品牌宣传推介,不断提高汉茶知名度。强化××仙毫、××红公用品牌宣传推介,开展茶叶市场监管专项整治,积极维护品牌形象。2016年,累计组团参加国内外茶叶推介会、茶博会共12场(次)。积极参加由××卫视发起的2016 “丝绸之路品牌万里行”大型全媒体活动,××仙毫作为国礼茶赠送给8个国家政要,受到沿线国家好评。《××××》专题片历时半年拍摄制作完成,社会反响强烈。同时,在《同城生活》、《东方商

旅》、《吃茶去》制作宣传彩页。在《××日报》、《××日报》、《××科技报》、《××农业》、《西部大开发》等报刊杂志宣传报道我市茶产业发展动态。在××农业信息网、××茶叶信息网发布产业信息,建立“××茶业”微信公众平台,及时推送茶业信息。

5、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监管,提高茶叶产品品质。强化源头治理,加强茶园水肥及日常管理,严把农业投入品质量关,认真抓好“三品一标”认证管理,探索建立“从茶园到茶杯”的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依托市县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逐步完善茶叶质量安全监测网络,定期开展茶叶质量安全抽样检测,确保茶叶产品质量安全。2016年11月,随机抽取六个重点产茶县××仙毫、××炒青、××红共计18个样品,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对理化成分、农药残留、重金属、锌硒等指标进行全面检测。检测结果显示,选送的茶样所有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农药残留均未检出。

6、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产业科技水平。一是注重技术人才引进。积极吸引大中专院校茶学毕业生来我市就业,充实壮大茶叶技术人才队伍。二是建立专业技能培训基地。以**茶叶职业技术学校为依托,开设《茶艺师》、《茶叶加工》、《评茶员》三个技能型专业,普及茶文化、茶知识,重点培训茶区干部、企业员工、茶叶爱好者,在全市范围内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目前已培养各类学员2000余名。三是加强行业科技对流。强化与国内外行业组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涉茶机构的合作联系,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加快茶叶科技成果转化,实施“互联网+”战略,提升茶产业技术集成、科技创新能力。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与省内××、湖北十堰共建××流域茶产业发展战略联盟,围绕重大课题和关键环节进行研究攻关,突破核

第五篇: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扎实推进TnPM管理促进企业管理全面升级

学府咨询(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SHAREFORD INTERNATIONAL CONSULTING GROUP COMPANY LIMITED.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扎实推进TnPM管理

促进企业管理全面升级

东鞍山烧结厂开展TnPM管理工作以来,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通过推进TnPM管理工作,不仅使设备管理工作得到了明显改善,现场面貌焕然一新,同时促进了管理规范的进一步健全完善和贯彻落实。实践证明,TnPM管理不仅是加强设备维护与管理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企业管理升级的有效抓手,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通过一年来的实践和中国设备管理协会的指导,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卓有成效地推进TnPM管理工作,打造TnPM管理示范基地,必须紧紧抓住TnPM管理的精髓和实质,必须紧密结合单位实际,在理念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创新上加以创造性地研究和运用,在实际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以下“五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好开展TnPM管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关系

“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TnPM管理,是设备管理创新的理论体系,是加强管理的有效载体、手段、方法和工具。任何科学的理论只有和具体工作实践有机结合,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在推进TnPM管理工作中,必须结合自己的特点和实际,把功夫切实用在最现实、最直接、最迫切问题的解决上,使之为我所用,发挥效力。正如设备管理专家所言,开展TnPM管理工作千万不要僵化,千万不要教条,千万不要照搬照抄。

要在解决认识问题的针对性上下功夫。全员参与是开展TnPM管理的基础,职工作为开展TnPM管理的主体,是否真正打心底里赞同、认可TnPM管理工作,愿意乐意而且自觉自动地投入到TnPM管理中来,朝着一个方向使劲用力,是开展好TnPM管理工作的关键。首先要解决职工认识上存在的与己无关和行动上的缺乏热情、被动参与的问题。在教育引导的方法上,要组织职工到变化明显的作业区参观,开展提升改善的亮点图片展,用事实说话,让广大职工切实感受到开展TnPM管理带来的成果;在教育引导的组织上,要发挥各级管理者的“宣传队”作用,到分区、到班组、到岗位,作到宣传引导全覆盖;在教育引导的内容上,要分清层次,因人施教。既要站在企业发展的高度讲清进阶入维的战略意义,更要紧密结合职工的思想实际,从现场的改善与变化的角度讲清TnPM管理给职工带来的现实和直接利益。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事例教育引导职工,比如:通过改

TnPM设备管理一站式解决企业人-机系统难题 官方门户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学府咨询(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SHAREFORD INTERNATIONAL CONSULTING GROUP COMPANY LIMITED.善活动,职工劳动强度降低了,工作效率提高了,作业方便省事了;通过改善活动,区域整洁了,环境优美了,休息舒适了;通过改善活动,隐患得到治理了,粉尘明显减少了,安全与健康更加有保障了,等等。《突破管理》杂志总编姜承刚在点评《决胜未来的力量》一文时,讲到“你要让他执行,你首先要给他执行的动力,要让执行的结果与他切身利益有关。”要贴近职工的思想脉搏进行引导,让职工知道TnPM管理与自己密切相关,明白改善提升的结果是企业和职工同时受益、成果共享,有针对性地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达到消除抵触心理、统一思想认识、调动参与热情的目的。

要在追求TnPM管理的实效性上下功夫。设备管理专家指出,TnPM管理要解决最现实的最直接的问题和价值最大化的问题。评价的重点不是看你怎么推进的,而是看你借助TnPM管理手段使管理得到了哪些提升。因此,要把解决实际问题、突出实际效果作为实施TnPM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TnPM管理知识的掌握和普及上,要走出为了迎接检查而花费时间去强行背诵方针、目标、条条框框的误区。要加大培训力度,培养骨干力量,扩大骨干队伍。要使组织者和参与者明确TnPM目标、方针、要素,更要在理解其内涵、作用上下功夫;要使参与者懂得应该做什么,更要懂得为什么要这么做,切实作到深入理解,融会贯通。在展示TnPM管理要素的展示形式上,“不要为形式所累”。要从实际需要出发,本着有利于检查考核、总结分析、提高效率、提升改善的原则,走出视觉上有管理、实际上无管理的工作误区。简单问题复杂化,管理工作表面化,不仅违背TnPM管理的要义,还会造成人、财、物的浪费,挫伤职工参与的积极性。在检查记录的轨迹上,要实事求是,做有用功。作到即时检查,即时填写,即时考核,真正反映实际运行状态,提供真实的工作信息,形成闭环管理,促进制度和规范的有效落实。

要在发挥全员的能动性上下功夫。合理化建议、单点课是TnPM管理的重要方法,对于挖掘职工创新改善潜能具有十分重要作用,要大力推进,形成常态。一是要加强指导。让职工明确什么是改善、改善什么、怎么改善,由简单的现场改善向复杂的效率、效果、效能改善上过渡,培养职工熟练掌握实用有效的改善方法。二是要营造氛围。在已有的展示职工改善平台的基础上,对于影响性大、效果明显的合理化建议和单点课,要加大发表力度,提供更高一级交流舞台,推广改善成果,发挥示范引领和启迪作用。同时,加大奖励力度,充分肯定其改善的价值,增强职工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三是要提高质量。合理化建议、单点课的数量固然是反映职工参与改善情况的重要标志,但是衡量职工参

TnPM设备管理一站式解决企业人-机系统难题 官方门户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学府咨询(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SHAREFORD INTERNATIONAL CONSULTING GROUP COMPANY LIMITED.与改善的效果关键在于其质量,关键在于合理化建议和单点课带来的实际效果。要组织开展改善筛选认定工作,把应付性的改善、简单性的改善、复杂性的改善加以区分,在考核奖励上区别对待,引导职工探索琢磨,鼓励职工改进创新,挖掘职工中蕴涵的创新潜能,使脑筋转起来、改善动起来。

二、正确处理好TnPM管理与安全生产管理的关系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任何企业生产经营和企业管理活动都要以安全生产为前提。TnPM管理6S中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也是安全,其含义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其目的是“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员工的安全健康和组织的财产安全”;清除“六源”中的“事故危险源”也是进阶评价的重要内容。设备协会专家强调,“开展TnPM管理就是要使现场更安全,否则就失去了意义。”安全生产出现纰漏,进阶入维目标也就会随之化为泡影。

在推进TnPM管理工作中,要使员工明确安全管理和TnPM管理的侧重点不同,方法、路径不同,但是保障安全生产的目的是一致的,TnPM管理是为保证安全生产服务的,加强安全管理又是TnPM管理的重要内容,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互为保证。必须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避免顾此失彼。

在推进TnPM管理工作中,要始终坚持把解决安全问题作为首要任务,把处理安全隐患作为现场改善的重中之重,把安全隐患问题作为衡量作业区TnPM管理开展是否扎实的主要考核内容,加大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作业区领导的问责力度,加大检查、考核和通报力度,促使作业区高度重视安全隐患的整改工作,推进TnPM管理工作有效开展。

在推进TnPM管理工作中,要把TnPM管理与安全标准化企业、安全标准化车间和安全标准化班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TnPM管理办公室要吸纳安全专业人员参加,从组织上保证两项工作同步安排、同步检查、同步考核。同时运用TnPM管理的理念、方法、手段强化安全管理工作,实现同步改善、同步提升、同步达标的效果。

三、正确处理好实现TnPM工作目标与推进TnPM管理目的关系

进阶入维,向更高一阶迈进,打造示范基地,是推进TnPM管理的奋斗目标;运用TnPM管理理念、手段和方法加强设备维护与管理,改善环境面貌,提高作业效率,促进管理升级,增强企业软实力,是开展TnPM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目标具有激励作用,目的在于追求实际效果。在推进过程中,既要为实现目标的荣誉而战,更要扎扎实实地解决

TnPM设备管理一站式解决企业人-机系统难题 官方门户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学府咨询(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SHAREFORD INTERNATIONAL CONSULTING GROUP COMPANY LIMITED.实际问题,追求实效,使目标和目的同步实现。要明确开展TnPM管理工作不是给检查组看的,是为企业管理上水平而干的,端正一些干部职工思想上存在模糊认识,纠正做表面文章、徒劳无益、弄虚作假、应付检查评价的错误做法。否则,“目标”可能实现了,目的却没有达到,势必造成管理工作的恶性循环。要加大检查力度,加强工作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做法,并给予考核和通报,推动TnPM管理工作的健康开展。

四、正确处理好当前TnPM管理工作与持续开展TnPM管理的关系

TnPM管理开展的过程也是企业管理持续改善和不断提升的过程,也是企业向一流、向卓越迈进的过程。企业改善和提升无止境,TnPM管理工作就不应休止。在工作思路的谋划上,要紧密结合企业实际,把扎实抓好当前的TnPM管理工作与系统思考长期坚持TnPM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兼顾,形成长效的TnPM管理工作机制。

一是要统筹规划。TnPM管理工作是长期的、连续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抓紧作好当前工作、全力实施第一步进阶入维计划的同时,要根据设备管理专家诊断结果和评价定位,从全局、现实、战略等方面考虑制定TnPM管理中、长期框架计划,明确工作方向和措施,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向更高目标挺进,使企业管理得到不断超越和升华。

二是要轻重有序。引入TnPM管理手段促进企业改善和管理提升,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抓住主要矛盾,突出工作重点尤为重要。要借助TnPM管理的方法手段,以解决安全隐患、治理有害粉尘、根治跑冒源头、理清管理流程、健全管理规范为重点,依照轻重缓急的原则,由解决重点问题、根本问题向处理次要问题、一般问题推进,作到标本兼治,有序开展。

三是要巩固成果。企业改善提升是一项持续不断的管理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高度重视、认真抓好已取得成果的固化工作对于持续推进TnPM管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作业区、部门、班组要针对成果的巩固工作,建立完善有关规定,明确区域和岗位责任,强化日常检查考核,坚持改善提升与保持巩固并举,防止“雨过地皮湿,风过地皮干”的一阵风现象,保证TnPM管理实现阶梯式递进。

四、正确处理好深度开展TnPM管理与广度开展TnPM管理的关系

深度开展TnPM管理就是把着眼点放在职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上;广度开展TnPM管理就是把推进的触角延伸到企业管理的每个角落、每一个与企业生产经营

TnPM设备管理一站式解决企业人-机系统难题 官方门户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学府咨询(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SHAREFORD INTERNATIONAL CONSULTING GROUP COMPANY LIMITED.有关的人员上,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随着TnPM管理工作的不断向前推进,二者都要提到TnPM管理工作的重要议程,成为TnPM管理推进的重要内容。一是要强化员工良好习惯的培养。在全面规范管理的基础上,突出抓好员工行为规范的贯彻落实,及时督导、纠正、考核员工在执行规范上存在的问题,培育自觉执行意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使TnPM管理形成一种文化。二是要注重员工素质的提高。大力开展单点课、合理化建议活动,为员工提供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激发积极向上的热情,锻炼创新思维能力,在改善和提升各项管理工作的同时,使职工的素质得到同步改善与提升。三是要延伸TnPM管理触角。在相关方单位的管理上,引进TnPM管理机制,加强相关方队伍的培训与管理,提高管理标准,强化规范管理,在TnPM管理上实施“一体化”,推动企业管理全面上水平。

TnPM设备管理一站式解决企业人-机系统难题 官方门户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下载正确处理和把握好六个关系 着力推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正确处理和把握好六个关系 着力推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