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岸万富周杰调研文章)加快合作社建设 扎实推进富民强村(5篇范例)

时间:2019-05-15 14:00: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雪岸万富周杰调研文章)加快合作社建设 扎实推进富民强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雪岸万富周杰调研文章)加快合作社建设 扎实推进富民强村》。

第一篇:(雪岸万富周杰调研文章)加快合作社建设 扎实推进富民强村

加快合作社建设 扎实推进富民强村

如皋市雪岸镇万富社区 周杰

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出台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具体政策,支持农民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化、国际化的冲击以及农业产业化的迅速发展,我们看到,作为产业化链条主体的农民却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散而弱的状态。农村“靠天吃饭”与分散经营的“低层模式”,正影响着农民去适应产业化要求,制约着他们的市场“主动权”与“话语权”。不过,面对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我们欣喜地看到,一种突破正在农村出现。在我国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同时,分散的农民自发掀起了合作浪潮。有关专家认为,应该将农村现阶段的这类经济合作组织称为新型合作社组织。目前,全国有140多万个各类新兴合作组织。它们在沿海地区发展较多,在中西部正逐渐萌芽。在市场经济发展较为充分的浙江、江苏等省市,甚至还涌现出不少具有启示意义的新模式。各地实践经验表明,新时期,推进新型合作组织建设是带领农民群众走上致富路的一条有效途径。基于这样的认识,近一段时间来,我们深入如皋农村一线,对全市各镇及典型村(居)进行了走访调研。旨在通过 对各类典型的研究分析,不断总结合作社建设的经验和规律,及时发现并弥补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使新型合作组织得以不断完善和发展,为推进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发展动态:培育典型、全面推进,“三大合作”组织建设渐入佳境。

组建合作社是引导广大农民在坚持家庭承包的基础上,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近年来,如皋市委、市政府精心组织,认真部署,在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方面作了积极的努力。2008年,全市建有专业合作社390个、土地股份合作社324个、集体资产股份合作45个,农村“三大合作”组织建设“全面开花、渐入佳境”。调研中,我们最直观的感受是,虽然我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但起点较高、开局良好,科学高效的管理、联合机制正逐步形成。走访新农村建设的各个典型,可以看到,合作的组织形式丰富多样,既有生活服务型的合作社,也有生产服务型的合作社;既有劳动合作的,也有资金股份合作的;合作的规模有大有小,有十来户组成的,也有上百户组成的。概括起来,最具典型的有以下四点:

1、专业大户牵头型。如雪岸镇建立的蚕业专业合作社,就是由养蚕专业大户牵头组建的。它主要有两个特点:首先,它不单纯在资本的联合,而主要是农民的劳动联合。雪岸镇是一个传统的蚕业生产镇,广大农户从事蚕业生产有着较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养殖经验。计划经济时代,蚕茧作为国家统购物资,不存在售茧难的问题。在如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售茧固然不成问题,但不法的茧贩太多,坑农、拐农、骗农的现象时有存在,一部分上过当、受过骗的农户存在一种售茧恐惧心理,害怕自已辛苦生产的农产品,最后被骗被拐。雪岸镇五个蚕业专业合作社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工作,农民的劳动成果,通过蚕业合作社向收购商出售,不仅杜绝了被坑、被骗现象,而且减少了中间环节,使合作社成员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在此基础上,合作社成员还自发讨论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对合作社所产生的利润实行了二次分配,5个蚕业专业合作社二次分配金额达30万元,其中剑龙蚕业专业合作社二次额达235591.5元,使蚕农真正得到了实惠。其次,农业专业合作社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以服务成员为宗旨。新形势下,要提高蚕茧产品质量,单纯依靠传统模式是行不通的,而必须向合作社成员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这包括优质桑的栽培、防病治虫和各龄期蚕的养殖技术等多个方面。为此,专业合作社先后多次组织设立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班,邀请市科协、市农业局的专家授课30多场次,参训人员达4000多人次。经常进行广播技术讲座,通过有线广播,将栽桑养蚕技术送至千家万户。通过不定期印发科技资 料,指导合作社成员提高养殖水平。有时还深入田头进行现场技术指导,科技人员分片包干,发现问题随叫随到。新时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个新生事物,它的发展,需要一个探索和不断熟悉的过程。“专业大户牵头型”、“能人带头型”等合作组织的应运而生,顺应了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求。它将懂技术、会生产、善经营、能管理,掌握销售市场信息的各种人才联合起来,组建成立合作社,通过以大带小、以强带弱,改变了传统农业低、小、散状况,实现了分散式、粗放型生产向标准化经营转变,大大提升了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更多农民的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2、主导产业带动型。通过调研,我们看到如城镇钱长村的孙庄草坪合作社就是一个优秀的典型。他们把不起眼的小草坪,变成了摇钱树;把不起眼的小草坪,做成了大产业。村支部书记孙明道深有感触地说,是合作社造就了钱长这个“江苏草坪第一村”。一是从产品档次看。原来仅有一个当家品种---四季青,多年种植,品种退化严重;合作社成立后,与扬州、苏州等农科院建立了紧密的科研合作关系,引进了一批国际前沿品种——百慕大、马蹄拉、马蹄经以及一年四季都常绿的高羊毛,种植品种已扩展到13个。二是从每年产出看。原来一年只能铲1—2次,一次种植只能收益3—4年;合作社成立后,注重技术,重视管理,一年最多的能铲4次,一次种植可以收益5--6年。三是从每亩收入看。从成立前的1500元左右,提高到成立后的580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75OO元,接近原来的5倍。四是从销售渠道看。原来只有少数市场意识强的农户不愁销路,绝大多数农户主要靠客户上门收购,压价扣量的现象非常严重;合作社成立后,借助于网络优势和农民经纪人,准确把握市场信息动态,注册“常绿”品牌,草坪常年供不应求,经常出现汽车到田头拉不到货的现象。五是从发展速度看。成立前八年仅发展了400多亩,且品种单一;合作社成立后,三年就发展到了3000多亩,12个种植大户还在外村、外镇承包了460多亩地,入社社员由当初的40人发展到现在的682人,带动农户达890多户。六是从富余劳力的出路看。原来要么无所事事,要么外出做小工、挣小钱;合作社成立后,130人组成了10个铲草坪专业队,每天收入80-100元,人均年收入1万多元。七是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看。原来,农户计划跟不上市场变化,有时草坪送都没人要;合作社成立后,通过“四个统一”——统一供应良种、统一供应生产资料、统一提供技术服务、统一组织销售,组成联合体。合作社内部还开展结对帮扶,解决农户的实际困难,为63户农户办理“小额扶贫贴息贷款”46.7万元。八是从集体、农户收益看。原来中间环节得利多,种的不如贩的;合作社成立后,每年都从收益中拿出一部分资金,对扩种草坪的农户进行补贴(每新增一亩草坪,合作社贴补150元),并对社员农户进行 二次分红,2008年合作社实现经营利润60多万元,682家农户二次分红48万元,既壮大了集体经济,又富裕了农户百姓。调研中,我们发现,主导产业带民致富的典型还很多。诸如如城镇的顾庄社区,它以“长寿之乡”、“花木盆景之乡”品牌为依托,发挥社区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引导农民走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的创业之路。在反复斟酌、多方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陆地核心区两条游线、水上两条游线、特色景点和农家旅游休闲相结合的一园八区建设方案,并以打通花溪路中轴线为突破口,将沿线l 0多个景点有机地串联起来,初步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园林观光带,农民自建的129个农家乐休闲园,年底将全面建成,有望成为当地农民创业增收的又一条捷径。

3、股份合作型。它是由一些先富起来或有积累的农户,以入股的方式联合经营,或实行劳动联合与资本联合相结合,其显著特点是民主管理,风险共担,按股分配。现在苏南地区积极探索的“社区股份合作社”,就是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在依托股份合作社发展高效规模农业方面,如皋也涌现了很多的先进典型。常青镇土山村通过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引进外地客商投资,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内,就流转土地582亩,架设钢架大棚548座。引进的早春红玉西瓜,通过地热线育苗,目前长势良好,4月底即可上市,亩产值有望达到1.5万元;为了立足长远、做大规模、做出特色,近期该村又实施了二期工程,动员群众流转土地500多亩,用于发展大棚黄瓜、西红柿、韭菜芽种植,两年后与西瓜大棚进行交替轮作,目前二期工程肥料已下,正在抓紧搭建大棚。这种发展模式不但解决了西瓜重茬患病难题,更是增强了规模竞争力。磨头镇丁冒村坚持发展高效规模农业,力推农业结构调整,不仅建成了200亩水产养殖场、500亩草莓种植示范点和年出栏生猪近7000头的养殖基地,而且联合相邻的天阳社区,高标准规划建设了1000亩的丁阳高效农业园区,采用喷滴灌等现代设施进行规模种植,首期560亩的钢架大棚已投入生产,长势喜人。袁桥镇野林村在原有200亩设施大棚的基础上,通过土地股份合作又扩张300亩;所生产的设施蔬菜进入周边各大超市,年销售额达400多万元。为了提高大棚生产的比较效益、解决重茬所带来的减产难题,该村在多方论证的基础上,选择减产较重的20个大棚进行肉鸭养殖试点,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0.6亩的一个大棚,一期可养肉鸭1500只,每年能养8期,年纯收入可达1.5万元以上,比种植莴苣、紫茄要增收近万元,大大拓宽了农业增效空间。还有像东陈镇的石池村流转土地500亩进行反季节蔬菜种植,丁堰镇的刘海村流转土地420亩发展葡萄种植园,桃园镇的申徐村流转土地360亩发展高效规模农业,郭园镇的薛窑社区流转土地200亩发展大棚西瓜等等。以上典型事例充分说明,只要我们用现代股份合作的理念引 领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促进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农业的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就会不断提高,就一定能够达到富民强村的效果。

4、龙头企业带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即“公司+农户”的组织方式,这种形式的联合规模较大,对农户的带动能力强,见效较快,目前是各地重点扶持的主要合作形式。如白蒲镇的邓杨村,支部书记钱广军依托过去自己做粮食生意的经销网络,牵头成立了寿奉稻米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推进稻米生产的商品化。他创办的南通佳寿粮业有限公司把申蒲、康禾、创业、蒲建等5家米厂紧紧联系在一起,组成了合作社的5个理事加工企业,形成了日产量100万吨、年产值6个亿的稻谷加工规模,合作社与白蒲、丁堰、东陈等镇的3万多农户签订了稻谷产销合同,发展种植基地近10万亩,合作社借助于“长寿之乡”特有的土壤、气候、水源,在种植环节,联合农技、质监部门,精选优良品种,推行无公害化生产;在加工环节,更新加工设备,制定技术规程,实行标准化生产,使大米的内质与外美统一,口感与营养兼备;在营销环节,积极参加农展会、稻米博览会,主打的“寿奉”牌大米直销上海农工商等超市和沙钢集团、熔盛重工等大企业,目前在苏南的销售网点已达80多个,其中上海就达47家,每月供应沙钢大 米超过50吨。2010年,合作社平均每亩二次分红60元,增加农民生产性收入58万元。合作社下属的400多辆三轮摩托车稻谷收购队,吸纳安臵闲散劳动力400多人,常年走村串户收稻谷,400多辆三轮摩托车就是400多个创业岗位,每人年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合作社还为贫困农户垫资购买三轮摩托车40多辆,让这部分农户很快走上了富裕之路,每年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近1000万元、工资性收入650万元。另一个典型是雪岸镇的万富社区,依托鑫盛禽业等农业龙头企业,不仅牵头组建禽业养殖专业合作社,还在合作社中建立了党组织,带动200多名党员群众从事樱桃谷肉鸭的养殖,合作社通过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苗种供应、统一饲料采购、统一消毒防疫、统一回收屠宰的“五统一”,引领养殖户参与市场竞争。在前几年全国近50%的鸭养殖和加工企业倒闭的情况下,合作社充分发挥了“保护伞”和“减震器”的作用,保持了鸭业养殖的快速发展,去年入社农户收益最多的达10多万元,最少的也有2万多元,增加农户收入达600多万元。真正是领办了一个合作社,创办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

目前,全市经工商部门登记在册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共有390个,注册资金4500万元,带动农户10多万户。合作社以市场为导向,初步形成“一头连农户、一头接市场”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农民自觉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走规模化 发展之路。这些合作组织涵盖了种植、养殖、加工、运输、劳务、信息、技术、仓储、销售等多个领域,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较为明显。

分析它们的影响及作用,调研中,我们感触最深的是,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合作社直接介入到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的全过程,较好地解决了农村经济和产业发展中的一些难点和问题,既发挥了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优点,又克服了家庭经营规模小、市场竞争力较弱等不足,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具体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表现为及时捕捉并传递市场信息,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无形“指挥棒”;二是强化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程度。使得各类实用技术能够及时得到推广;三是促进了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改变了农民在市场交易过程中的“弱势”地位,联合起来共同抵御和防范自然与市场两大风险,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四是促进农产品市场开拓。一些农村专业合作社由于经营的农产品数量较大,质量较高,容易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且诚信水平相对较高,能够形成比较稳定的客户群体,抢占一定的市场份额;五是促进农技推广和标准化生产。农村专业合作社是典型的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组织,能有效地解决一些集体经济组织“统”不起来,政府部门“包”不了,而农民单家独户又“办”不了的事,尤其在技术服务上,合作社通过发挥本组织成员的整体技术优势,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帮助,有力地促进了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普及,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

二、存在问题:渐成气候却不成规模、效果明显却后劲不足、发展迅速却制约重重。

事实表明,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我市目前尚处在发展的初始阶段。虽然近年来合作社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归纳起来,主要有制度、规模、品牌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1、制度不够完善,内部建设亟待完善。从整体上来看,我市合作社有部分是以个人合伙形式登记的,没有变更、清算等方面的规范,内部管理机制亟待健全。有些已注册登记农村专业合作社的章程制订不规范,理事会、监事会职责不清,会员权利、义务不明。更重要的是,由于组织机构不健全,不少专业合作社在重大事项安排和日常活动中民主氛围不浓,社员参与决策和管理的积极性不高。

2、合作层次不高,产品深加工程度偏低。走访调研时,我们看到,当前大多数专业合作组织与农民联接机制还不够紧,仅局限于向农户和成员提供技术信息、生产资料、种苗种禽、产品回收等服务,与农户建立的是一种购销关系,而 以资本为纽带、利益联接紧密、开展产供销加一体化经营的规模与层次还偏小,参与市场竞争能力明显不足。农村合作社受自身生产设备和技术所限,农作物深加工难以为继。仅靠初级买卖所得的利润非常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

3、品牌意识不强,阻碍高位发展。从我市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看,合作社商标建设情况不容乐观。全市300多个合作社中只有40多个注册商标在正常使用,这对于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都起到极大的制约作用。市场需求的是有品牌的合作社产品,一个农业合作社,只有统一品牌,才能够把名头做响,把合作社做大。

三、解决对策:扩大宣传、强化管理,将品牌擦亮、让制度健全,扎实推进富民强村。

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表明,当前,要使我市特色与传统的农产品形成一定规模,走上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只有让农产品走出千家万户小生产的现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的规模实力和带动能力,大力发展合作社,提高农产品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将传统品牌擦得更亮,让特色产业更具“特色”,从而真正实现富民强村,加快我市现代农业的进程。

但据相关部门统计,全国有100多万个新兴合作经济组织,真正运作规范的仅占50%左右。在这一系列看似矛盾 的境况中,我们也看到如皋的新型合作组织建设方面,成绩与不足正一并凸显。面对新发展的合作社在制度、规模、品牌、资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又该如何破解呢?实践中,我们掌握了一个重要方法论。那就是时刻以矛盾辨证的思维、发展联系的眼光,分清前因后果,注重以人为本,统筹协调矛盾。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1、我们要加大培训、宣传力度,锻造优秀的人才队伍,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颁布施行。这是一项意义深远的重要法规,它明确了合作社的法人地位,为全国各地各类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扫清了障碍。当前,新型合作组织建设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但我们在发展壮大的同时,更需要不断宣传引导、提质增效。我们要加强农民合作组织中经营管理人员、财务会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有奉献精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我们要广泛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普法宣传工作,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精神家喻户晓。通过学习、宣传和引导,深入研究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探索解决方法,为群众释疑解难,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组织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支持新型合作组织发展的良好氛围和舆论环境。

2、我们要让龙头企业更多地涉足农产品深加工,推动合作组织由“低端发展”向“高位运行”转化。由于农产品运输和初级加工的利润空间有限,龙头企业在经营中和农民争夺利润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部分合作社注册资金与启动资金少,带民致富力量弱,依然“规模小、实力小”,处于“弱势”。因此,龙头企业要向农产品深加工发展,向农产品加工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创造更多的价值,增强实力、形成规模,更多、更好地向农户返还利润。

3、我们要健全运行机制,推动品牌建设。很多优秀合作社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注重打造品牌。优质品牌的打造,可增强产品自身实力,扩大农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途径。知名度上升了,市场占有率才会提高,市场竞争力才会增强。因此,我们的合作社要注重发挥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应用、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载体和示范作用,注重开发“名、特、优、新”农产品及加工品,特别要大力开发名牌产品和特色产品。通过创建品牌,不断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竞争能力。要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注册商标,增强“商标兴农”意识,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加更多的无形资产。

4、我们要强化监督、加强管理,规范新型合作组织建设,确保富民强村目标早日实现。民主监督与制度建设,是农民新型合作组织走向成熟、发挥作用的条件和基础。我们 要不断强化内部监督与管理,使合作社的内部组织机构紧密协作,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依法行使权力,保护成员利益。要积极为需要设立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上门指导和服务,依法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自愿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进一步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帮助其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生产管理、收购营销、财务会计等制度,组织开展信息、培训、质量标准和认证等服务,帮助合作经济组织拓宽服务领域,增强营销能力。要以“四有”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为标准,做到建立一个、完善一个,不让专业合作社流于形式。通过合法经营、科学管理、规范运作,使合作社真正成为维护农民利益的“保护伞”,成为壮大集体经济的“领头羊”,力争早日实现富民强村的目标。

第二篇:促进群众增收 推进富民强县 加快建设生态美百姓富实力强的新阳城

促进群众增收 推进富民强县

加快建设生态美百姓富实力强的新阳城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年,是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年。立足新的起点、谋划新的发展,就我们阳城来说,就是要紧紧围绕促进群众增收、推进富民强县这一核心,加快建设生态美、百姓富、实力强的新阳城,为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立足新起点、谋划新发展,必须看到,我们最大的问题是农民增收难。党的十八大发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员令,提出“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和核心指标。根据中央和省委、市委的总体部署,县十二届三次党代会确立了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县90%以上的区域是农村。建成全面小康,大头在农村、关键在农民、核心在增收。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我县经济社会有了长足发展。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相比,任务还十分艰巨。应当看到,我县农业基础依然薄弱,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发展依然滞后,是建成全面小康的短板;特别是农民增收依然困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短项。我县山地多、平地少,人均不足两亩地,依靠传统农业增收难度大;受地域文化、传统观念等因素影响,大多数农民不愿外出打工,依靠劳务输出增收难度大;受国家宏观产业政策调整的影响,大量“五小”企业被关停,加之当前又处于煤炭经济转型期、民营经济成长期、新兴经济培育期、集体经济调整期,依靠非农产业增收难度大。没有农民的富,就没有阳城的富;没有农村的强,就没有阳城的强。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把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富民强县,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牢牢抓住、紧紧抓好。立足新起点、谋划新发展,必须看到,我们最大的优势是生态环境美。农耕文明时代平原最值钱,工业文明时代沿海最值钱,现在休闲度假时代山岳最值钱。我们阳城地处太行、太岳、中条三山交汇处,境内山峦叠嶂;全省第二大河流沁河穿越县境76公里,基本常年有水;南部山区有1200平方公里的天然植被,开发价值极高;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1.1%,高于全省33个百分点、全市12个百分点,在北方地区极为罕见。近年来,我们持续推进植树造林,大力推行节能降耗,全面加强生态保护,集中治理沁河、获泽河、芦苇河、西小河,加快建设园林城市和美丽乡村,使我们阳城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空气更好了、环境更美了。优美的生态环境,是大自然的恩赐,也是全县干部群众共同维护的结果。它买不来也借不来,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是阳城最具竞争力的优势,是富民强县最大的“期货”。切实保护好青山绿水,充分发挥好生态优势,既可以顺应群众享受绿色生活环境的期盼,把“绿色资源”转化为“绿色福利”,更好地解决“宜居”问题;又可以顺应大众旅游消费结构由观光旅游为主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移的趋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更好地解决“宜游”问题;更可以顺应群众稳定就业、持续增收的愿望,把“山水魅力”转化为“就业潜力”,更好地解决“宜业”问题。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保住青山绿水就是创造金山银水”的理念,坚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谋划发展,努力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立足新起点、谋划新发展,必须看到,我们最大的条件是发展基础好。“十二五”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把“三大战略”作为落实省、市“四化”的主要载体,作为促进富民强县的重要举措,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的基本方略来实施、来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陶瓷、蚕桑、旅游业健康发展,园区建设初见成效,大县城框架基本形成,为增加群众收入、推进富民强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扩权强县正处于“深入实施期”、综改试验正处于“加快推进期”、竞逐中原正处于“全面启动期”,加之我县又被列为全省“大县城”建设试点县,为增加群众收入、推进富民强县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我县现存古城堡、古民居、古院落等古建筑1040处,是全国县域均值的11倍、全省县域均值的4.5倍,分布之密集、规模之宏大、特色之鲜明、类别之多样,在全国绝无仅有,为增加群众收入、推进富民强县提供了珍贵的资源。随着张峰水库引沁入阳工程的上马,年可引水3200万立方米,将彻底破解我县工农业用水的制约瓶颈;随着煤层气开发利用的推进,气源不足的问题将得到缓解,“气化阳城”进程将大大加快;随着晋阳一级路的开工,不仅将形成城外交通大循环,拉大城市框架、带动新城建设、缓解交通压力,而且将贯通北留、安阳、演礼、芹池四大工业园区,带动凤城、白桑、演礼、西河四大功能区块,为承载“三大战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阳蟒高速的实施,将强力拉动南部山区旅游大开发,为增加群众收入、推进富民强县创造良好的条件。群众的最大困难,就是我们的工作重点;群众的最大愿望,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增加群众收入、推进富民强县,既是一项紧迫而又重大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顺应大自然、顺应大政策、顺应大市场、顺应大趋势,把“工业新型化、县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和特色农业现代化”作为基本路径,通盘谋划、统筹推进。一是在生态保护中增加收入、富民强县。

生态环境是阳城的品牌,是保障群众持续增收的底牌,必须全力护好这张牌。要形成一个导向,就是要把保护生态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具体明确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努力使各级干部树立“发展经济是政绩、保护生态也是政绩”的正确导向。要强化三项工作,就是要继续抓好增绿、治河、去污。坚持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到厂矿、从单位到庭院、从公路到荒山,全方位、持续式推进植树造林,尤其是要大力发展经济林,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持续抓好沁河、获泽河、芦苇河等主要河流的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努力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广泛开展环境整治,深入推行节能降耗,不断提升垃圾和污水处理能力,确保节能减排的各项约束性指标不断下降。要坚守四条底线,就是要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开发管制界限,确保生态空间不减少,守住生态控制线;要严把环境准入门槛,做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坚决不上,不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项目坚决不上,守住源头防护线;要严厉打击违法超标排污的企业,从重处罚破坏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行为,守住治污达标线;要探索重点流域生态补偿制度,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守住生态修复线。在抓好生态保护的同时,要倍加珍惜古堡民居这一宝贵财富,按照“抢救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不断引深“全国古堡民居第一县”创建工作,努力使县域内的古堡民居逐步得到更有效的保护和修缮。二是在产业发展中增加收入、富民强县。

增加收入、富民强县,根本在就业,关键靠产业。要把握新形势、寻求新优势,加速推进产业发展。持续做大特色农业。农业是安农稳农的基础产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要顺应人们“有了温饱更要环保、有了小康更要健康”的生活追求,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发展方向,加快发展蚕桑、干果、食用菌、中药材、小杂粮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坚持用现代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技提升农业,不断提高特色农业的质量和效益。加快推进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基地示范区建设,力争打造一批区域知名品牌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大力培育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基地+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推进特色农业现代化,努力使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持续做强新型工业。工业是扩就业、促增收的主渠道。要持续抓煤炭。全力保障生产矿井生产安全、在建矿井建设安全,努力减少企业负债,积极理顺经营体制,加快整合矿井建设进度,加强煤炭企业目标成本管理,最大限度增加产能、增加效益,充分发挥煤炭对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要突出抓陶瓷。按照“扩规模、拓领域、搞研发、提档次、抓配套、畅物流”的思路,力争在增加产能、扩大体量上实现新突破,在工业瓷、高档日用瓷和文化艺术瓷拓展上实现新突破,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研发上实现新突破,在产业链条化上实现新突破,在提升流通效率上实现新突破,努力把“阳城陶瓷”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地域品牌。要大力建园区。坚持工业化、城镇化、生态化“三化同步”,加快建设芦苇河生态经济走廊;按照“先起步、后规范、再提高”的思路,分类推进演礼、芹池、北留、安阳四大工业园区建设,努力把“一廊四园”打造成为创新创业的主阵地、产城融合的承载地。持续做好旅游产业。旅游业是“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可持续发展产业。要围绕建设“全国重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在巩固“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县”创建成果的基础上,持续抓好特色性、体现差异性、完善功能性、强化基础性,进一步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要规划建设大景区。将城市与村庄、山水与田园、文物与文化、民居与民俗纳入全县旅游产业发展大盘子,借助景区的理念来规划建设,运用景区的手法来美化优化,加速推进县域景区化。要加快打造大景点。就是以皇城为龙头,以“美丽乡村”连片区建设和古堡民居保护、开发、利用为抓手,力争建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蟒河为重点,加快推进二期工程建设,大力开发科普游、生态游、健康游,力争建成国家5a级景区;以析城山为核心,坚持“边开放、边开发,以开放、带开发”,加快发展体验游、休闲游、文化游,力争建成国家4a级景区;以实施“古城复兴”工程为契机,加快推进古城保护和修复,逐步将凤凰古城打造成为新的景点。要努力形成大循环。沿沁河规划建设刘善至磨滩旅游专线,在南部山区规划建设磨滩至董封旅游专线,贯通皇城、蟒河、析城山三大景点,充分展现阳城的大山、大水、生态、文化。要延伸发展大产业。进一步把城乡居民融入旅游产业圈,把旅游产品开发融入群众增收圈,引导广大群众大力发展农家乐,积极开发特色农产品、旅游纪念品,充分发挥旅游业带动就业、富裕群众的独特作用。三是在城乡建设中增加收入、富民强县。

城镇化是推动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也是带动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正值城镇化加速期。推进城镇化,关键在就地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要抓住被列为全省大县城建设和“美丽乡村”连片区建设试点县的契机,加速推进我县的城镇化。要加快打造“田园城市”。按照“1+5”大县城的总框架和“城郊一体、产城融合”的总要求,全力打造山、水、田、林交相辉映,景、园、人、城怡然相处的“田园城市”。主城区坚持“改旧城、保古建、建新区”的思路来推进。围绕“改旧城”,以“两重点、三整治”为抓手,加快推进重点片区改造和重点工程建设,扎实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街巷景观整治、交通秩序整治,促进旧城提质;围绕“保古建”,全面启动“古城复兴”工程,先期加固修复古城墙,努力使凤凰古城魅力显现;围绕“建新区”,以“一河、两路、三道”为框架,以获泽河为轴线,大力度推进南部新区建设,促进主城区范围进一步放大;延伸建设滨河东路,力争与晋阳一级路、阳蟒高速等骨干道路相贯通;加快推进三条快速通道建设,力争建成演礼快速通道,力争开工八甲口快速通道,力争完成町店快速通道前期工作。巩固提升“两河、六园、一环道”生态建设成果,并在主城区和五大功能区周边规划大面积“永久性”农田,保障农民“自主种植、自主管理、自我经营、自我受益”,鼓励群众发展观光果园、观光菜园、观光花圃,探索打造大地景观,进而实现绿色宜居、现代农业和田园观光的有机统一,努力让城市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富得了百姓。要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坚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以“四清一美”为内容,持续提升示范点建设水平,大力推进连片区建设,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家园,带动产城融合和乡村发展。要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加快实施张峰水库一干渠等重点工程,持续改善城乡供水条件;积极促进晋阳一级路、阳蟒高速上马开工,改造提升县乡公路,加强城乡道路管护,加快构筑城乡一体的交通网络;积极推进县域内煤层气开发,进一步扩大管道供气和清洁能源使用覆盖面,努力建设“气化阳城”;县城加大限价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有条件的乡镇规划建设限价商品房,村庄在保持原有风貌的基础上改善住房条件,加速产城一体、融合发展。四是在改革创新中增加收入、富民强县。

改革创新是增加收入、富民强县的动力源泉。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扩就业、促增收的各个环节,贯穿于推进富民强县的各个领域。要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重大原则,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要对标全会精神,全面回顾盘点,对不合时宜的观念要坚决破除,对违背精神的做法要迅速纠正,对顺应政策的工作要加速推进。要跟踪研究上级改革配套措施,加大沟通协调力度,做好对接承接工作,努力争取更多的发展机遇、更大的改革红利。要把全会精神与阳城实际结合起来,把转型综改、扩权强县和竞逐中原作为改革创新的切入点,优先推进有利于群众能够直接得实惠的改革,抓紧推进有利于市场机制更好发挥作用的改革,力争在深化企业改革、发展民营经济、转变政府职能、统筹城乡发展、完善社会公共管理机制、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切实以改革创新的实际成效增强发展动力、破除发展阻力、凝聚发展合力、释放发展活力。五是在教育实践中增加收入、富民强县。

增加收入、富民强县,主体是群众,服务靠干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仅要着力解决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而且要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当前,增收难问题是广大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把解决增收难问题作为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任务,作为检验教育实践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全力以赴去推动、积极主动去作为。四大班子领导要结合“三联一住”、“访民生、知民情、解民事”集中走访等活动,深入到所联系的乡镇、所联系的村庄,调查走访、掌握实情,帮助乡村谋划增收之策、破解增收之难。县直各单位和条管各单位要强化服务意识,延伸服务层次,把更多的人才派到农村,把更多的精力用到农村,把更多的财力投到农村,将更多、更优质的资源向群众增收倾斜。各乡镇党委、政府要把促进群众增收作为基本职责和首要任务,结合本乡镇实际,制定具体的增收计划和保障措施,努力使群众收入实现明显增长。村两委干部是农村发展的领头雁,是农民群众的主心骨,更要一心想增收、带头促增收、带领群众快增收。驻阳各企业、县管各企业以及社会各界也都要心系农村、情系农民,积极为群众增收提供帮助、创造条件。当前,要深入开展“科级干部结对帮建农家乐”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群众路线。

下载(雪岸万富周杰调研文章)加快合作社建设 扎实推进富民强村(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雪岸万富周杰调研文章)加快合作社建设 扎实推进富民强村(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