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chatronic(机电一体化)机械专业英语

时间:2019-05-15 14:45: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mechatronic(机电一体化)机械专业英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mechatronic(机电一体化)机械专业英语》。

第一篇:mechatronic(机电一体化)机械专业英语

Mechatronic

1.Introduction

Mechatronics is a design process that includes a combina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electronic engineering, material engineering,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Mechatronics is a multidisciplinary field of engineering, that is to say, it rejects splitting engineering into separate disciplines.Nowadays, with the increasing of economy,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becomes an irreversible tendency.Which means mechatronic is facing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The old mechanics cannot catch the pace of new world, so they need to be changed.In order to stand steady from the competition, they must provide high value by being innovative during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2.Mechatronic system application

Mechatronics are useful on so many fields, such as Machine vision, Automation and robotics, Servo-mechanics and so on.Mechatronic system apply to Machine vision(MV)

Mechatronic make the possibilities of MV, technology and methods used to provide imaging-based automatic inspection and analysis for such applications as automatic inspection, process control, and robot guidance in industry, came true.Mechatronic system apply to Automation and robotics

Imagine that just push some simple bottoms lightly can you control a huge, smart, intelligent robots.Is it only dreamed? No, it is reality.When mechatronic system applies to automation and robotics we can meet that easily.Mechatronic system apply to Servo-mechanics

Common type of servo provides position control.Servos are commonly electrical or partially electronic in nature, using an electric motor as the primary means of creating mechanical force.Other types of servos use hydraulics, pneumatics, or magnetic principles.Whatever type it is, it can be separate as feedback system, transducer system and control system.And all of it cannot be kept in functional order without mechatronic system engineering.3.Future challenges

Mechatronic products--products that blend mechanical, electrical and software technologies--have exploded far beyond such industries as high-tech, aerospace and consumer product goods.That means more and more product development teams that once may have been comprised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and electrical engineers are now adding software to the mix.Multiple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are being challenged to work together in mechatronic product development, such as on this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created in PTC's Pro/Engineer.Additional challenges of mechatronic product development noted by PTC include MCAD changes not reaching electrical engineers quickly enough, ECAD designers working ahead of the mechanical engineer and failing to relay that information, and software development largely removed from the product development change management process.

第二篇:机械专业英语

机械专业英语杨亚炬 20100334506

机电103班

考虑磨削力的磁悬浮磨床电主轴转子系统动态特性分析

摘要:以电磁轴承支承的磨床也主轴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转子的弹性支承模型,对其进行了模态分析,得出转子固有频率随支承刚度变化的规律;对施加磨削力时转子的稳态响应特性进行了分析,根据危险界面的节点位移,初步确定了主轴系统的稳定性。

关键词:电磁轴承支承系统;磨床电主轴;模态分析;稳态响应特性 引言

电磁轴承具有无摩擦、元磨损、高速度、高精度及可长期免维护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高速旋转类机械中。采用电磁轴承支承的磨床电主轴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由于磨削过程的复杂性,其支承主轴系统的影响与其他轴承相比更为突出[1 刀。转子的动态特性是电磁轴承支承特性与转子结构动力学特性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对转子实施控制之前,研究转子本身的动力学行为对控制系统的设计是很重要的时。本文以某电磁轴承支承的磨床电主轴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转子的弹性支承模型,对其进行了模态分析和施加磨削力时的稳态响应特性分析。轴、砂轮连接杆、前后径向轴颈套、前后平衡环、止推盘和隔磁环等组成,其他部件与转轴之间采用过盈连接。

转子总重5.90kg,总长507mm,稳定悬浮时转子和径向轴承之间的间隙为0.2mm,轴向轴承

1.砂轮2 传感器3.前辅助轴承4.前径向轴承5.转轴6.轴向轴承7.冷却水套

8.电机部分9.后径向轴承10.后辅助轴承间隙为0.3mm。建立有限元模型

电磁轴承支承为典型的弹性支承,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16 个弹簧单元模拟径向电磁轴承的16 个磁极。止推盘两侧分别采用8 个弹簧转轴 根据转子的结构形式,用ANSYS 建立起转子的实体有限元分析模型,模态分析

支承刚度对转子固有频率的影晌根据转子的有限元分析模型,用ANSYS 对其进行模态分析[5J。忽略弹簧单元的阻尼,支承刚度在5X106~lXI09N/m 范围内变化阶模态,得到转子的正进动固有频率和负进动固有频率,进一步研究临界转速时,首先剔除负进动固有频率[6J。可以得到转轴前四阶固有频率随刚度变化曲线,转子的正进动固有频率随支承刚度的增大而增大,且转子的低阶固有频率随支承刚度增加的幅度较大。当支承刚度增大到1.6X10 8 N/m 时,转子的2~4 阶固有频率已无多

模态分析完毕后,将磨削激振力施加于砂轮 处进行谐响应分析,在砂轮外圆节点7746 处施加Y 方向力(实部为88.328N、虚部为1.9737N)和Z 方向力(实部为1.9737N、虚部为88.328N),这样磨削力为一简谐力。COMBIN14 单元的刚度取2.0X10 7 N/m,为分析转子在高频段的响应,将激振力的频率范围扩大至0~1600Hz,分20 个载荷步进行谐响应分析。

当主轴工作在30000r/ min(对应额定工作频率500.0Hz)、48 OOOr/ min(对应最高工作频率800.OHz),即转速处于一阶与二阶临界转速之间时,由转子的二阶振型(图5)可以看出,转子在砂轮、前保护轴承、前径向轴承和后径向轴承处的中心截面为危险截面。图7~ 图10 分别为砂轮、前保护轴承、前径向轴承和后

径向轴承处的振动幅值一频率响应后径向轴承处节点4484 振动幅值一频率响应曲线移增大幅值在一阶固有频率处最小,二阶固有频率处最大,三阶固有频率处次之。

磨床电主轴的结构参数如下:转子与前后保护轴承的间隙为O.lmm,与前后径向轴承的间隙为0.2mm。由表3 可知,当激振力频率达到转子一阶、三阶固有频率时,转子产生的共振位移在转曲线,在有限元模型上分别对应节点7746、7818、7559 和4484 的振动幅值频率响应。各危险截面的节点Y 方向位移如表3 所示。当激振力频率达到转子的固有频率时,转子的位移(振动幅值)会突然增大,通过前三阶的幅频响应曲线可以看出,转子位子间隙范围之内;但达到转子二阶固有频率时,转子产生的共振位移会超出间隙要求,使得转子与轴承碰撞,发生危险,因此应避免激振力频率达到转子的二阶固有频率。由转子的二阶振型可以看出,转子在后保护轴承处的径向位移小于后径向轴承处的径向位移,故可判定后保护轴承处在Y 方向的位移小于

2.0 X 10 一7 m。各危险截面的节点位移均在间隙范围内,因此可初步判定转子在额定转速和最高

转速下工作时,给其施加Fn = 88.328N、Ft =1.9737N 的磨削力,可稳定工作。结论

(1)完全弹性支承下,电主轴转子固有频率的总体变化趋势随支承刚度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在支承刚度较低时,固有频率随支承刚度的变化较大。当支承刚度到达一定值时,转子的前四阶固有频率趋于稳定,在设计控制系统时可控制轴承的刚度高于此值,以便转子具有稳定的临界转速。

(2)在施加了磨削激振力后,通过幅值频率响应分析确定了几个危险界面的节点位移,可初步判断主轴系统的稳定性。

Dynamic Analysis for Electric Spindle Rotor System of Magnetic Levitation Grinder

Considering Grinding Force

Abstract: This paper bui1t an elastic bearing model for the rotor of grinder electric spindlesupported by electromagnet bearing and analyzed the mode of the rotor , educed the laws about therotor inherent frequencies changing along with bearing stiffness.Then, it analyzed steady state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tor while applying grinding force.According to the nodedisplacements of danger interface ,stability of spindle system is ensured initially.Key words: supporting system of electromagnet bearing;grinder electric spindle;mode analysis;steady state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Introduction

Electromagnetic bearings with no friction, wear yuan, high-speed, high precision and long-term maintenance-free, etc., it is widely used in high-speed rotating machinery.The electromagnetic bearing grinder electric spindle is a typical mechatronic systems,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the grinding process, the supporting spindle system compared with other bearing more prominent [1 knife.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tor the electromagnetic bearing characteristics and rotor structure dynamics combined result.Before control of the rotor embodiment, the study rotor dynamic behavior of the control system design is very important.An electromagnetic bearing grinder electric spindle rotor elastic support model, its modal analysis and steady-state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grinding force is applied.Shaft, wheel connecting rod, front and rear radial journal cover, front and rear stabilizer ring, thrust plate, and every other magnetic interferenc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other components and the shaft.The rotor total weight of 5.90kg, Total length 507mm, stable suspension of the rotor and the radial bearing gap of 0.2mm, and the axial bearingwheel sensor 3.Former auxiliary bearing front radial bearing 5.Shaft axial bearing cooling water jacket motor section 9 after radial bearing 10 after the auxiliary bearing clearance of 0.3 mm.Finite element model

The electromagnetic bearing the typical elastic support,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model with 16 spring element to simulate the radial magnetic bearing 16 pole.On both sides of the thrust plate 8 spring pivot

Established with ANSYS based on the structure of the rotor, the rotor soli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model, Modal Analysis Support stiffness IMPACT natural frequency

of the rotor based on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model of the rotor, modal analysis using ANSYS its [5J.The damping of the spring element is ignored, the the support stiffness 5X106 ~ lXI09N / m range order modal rotor is precession natural frequencies and negative precession natural frequency, further study of the critical speed, the first natural frequency [excluding the negative precession 6J.Can get the shaft first four natural frequency of the curve with the change in stiffness of the rotor is precession natural frequency with the support stiffness increases, and the rate of increase of the low-order natural frequency of the rotor with the bearing stiffness.The 2-4 order natural frequency of the rotor Found when the supporting stiffness increases to 1.6X10 8 N / m,Modal analysis after grinding exciting force is applied at the wheel at the harmonic response analysis, the Y direction of the force applied to the wheel outer node 7746(88 328N real part, imaginary part 1 9737N), and Z directions force(the real part of 9737N, the imaginary part of the 88 328N), so that the grinding force of a simple harmonic force.COMBIN14 element stiffness take 2.0x10 7 N / m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response of the rotor at high frequencies, the frequency range of the excitationforce is expanded to 0 to 1600Hz, 20 load step harmonic response analysis.Spindle 30000r / min(corresponding to the nominal operating frequency 500.0Hz), of 48 OOOr / min(corresponding to the maximum operating frequency of 800 OHZ)that speed in the first-order and second-order critical speed, the second rotor vibration type(Figure 5)can be seen, the rotor wheel, the front protective bearings, the radial bearing and the rear radial bearing at the center of a sectional view of the dangerous section.Figures 7 to 10 respectively for the wheel, the front protective bearings, the front radial bearing and a radial bearing at a frequency response of the vibration amplitude of the vibration amplitude of the radial bearing at the node 4484 frequency response curve shift increased amplitude in a The natural frequencies at the minimum, followed by the natural frequency of the second-order, third-order natural frequency.Of Grinder Spindle structure parameters are as follows: rotor protection before and after bearing clearance O.lmm the front and rear radial bearing clearance of 0.2 mm.Seen from Table 3, when the frequency of the excitation force to the rotor-order, third-order natural frequency, the resonance generated by the rotor displacement in the transfer curve in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respectively corresponding to the nodes 7746, 7818, 7559 and 4484, the amplitude of vibration frequency response.The nodes in the Y direction of the dangerous section of the displacement shown in Table 3.When the frequency of the excitation force is reached when the natural frequency of the rotor, the rotor displacement(vibration amplitude)will suddenly increases, frequency response curve of the web through the first three can be seen,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clearance of the rotor charts;but reached rotor Second Order natural frequency of the rotor of the resonance displacement will exceed the spacing requirements, so that the rotor and the bearing collision danger, the second natural frequency of the exciting force the frequency of the rotor should therefore be avoided.By the second-order vibration of the rotor can be seen, the radial displacement of the rotor after protection of the radial displacement of the bearing

is less than the radial bearing at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bearings in the Y direction, it can be determined after protection Smaller

2.0 X 10 a m.Of the dangerous section of the nodal displacements gap preliminary determination rotor at rated speed and maximum

Speed work when applied to its Fn = 88.328N FT = 9737N grinding force can work stably.Conclusions

(1)fully resilient support, the overall trend of the natural frequency of the electro-spindle rotor with bearing stiffness increases, and the supporting rigidity is low, the larger the change of the natural frequency with the support stiffness.When the supporting rigidity reaches a certain value, the first four natural frequencies of the rotor is stabilized in the design of the control system can control the stiffness of the bearing is higher than this value, the stability of the critical speed for the rotor having.(2)In the grinding exciting force is applied by the amplitude frequency response analysis identified several risk interface nodal displacements can determine the initial stability of the spindle system.

第三篇:《机电一体化综合训练》总结(机械)

两自由度机械臂控制系统实习总结

实习任务:

两自由度机械臂控制系统(机械部分)时间: 2009.8.10—2009.8.22 地点: 工程训练中心203 一.实习目的、任务与要求

1.1目的

1.11学习机电控制技术,了解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基本结构,控制方式和工业机器人的基本控制原理。

1.12学习研究系统基础硬件构成。了解各部件名称、功能、选型依据和使用方法。了解网络系统配置及操作特点。

1.13学习研究系统基础软件,了解控制软件平台,了解示教再现控制方式及其演示软件。学习对机器人控制中两种坐标空间运动模式的操作设计。1.14通过机械臂的操作使用,了解部分控制器件的功能、使用方法和基本控制原理。了解机械臂素描绘图控制的图像处理技术。

1.15通过编程训练,学习工业机器人控制绘图语言的基本编程方法,了解机械臂绘图的基本算法。

1.2任务及要求

1.21测定机械臂结构,描述机械传动部分的结构形式、运动模式及减速器的结构原理,绘出机构运动示意图。

1.22了解机械臂控制系统电器控制部分的主要器件,绘制控制系统框图.标

注各部件的主要功能、型号及参数。

1.23学习使用鼠标、手写板和摄像头控制机械臂绘制图案文字和素描肖像。1.24学习编写控制程序。设计绘图程序,控制机械臂绘出实际图形。

二.实习环境

2.1实习设备

2.11硬件:GRB系列二自由度机械臂系统一套(GRB200)、PC 机一台、GT-400-SG-PCI/ISA型四轴脉冲型开环运动控制卡、GCB-100两轴驱动电气箱、彩色显示器、鼠标、手写板和摄像头。

2.12 软件:WindowsXP操作系统、运动控制器Windows驱动程序和运动控制动态连接库、机器人图形示教和语言编程软件。

三.实习内容

3.1 测定机械臂结构

GRB200 机器人关节1长度200mm,运动范围±100°,关节2连杆长度150mm,运动范围±50°。3.2 机械传动部分的结构形式

二自由度机械臂只有两个旋转运动关节,主要使用交流伺服电机和谐波减速器驱动。

交流伺服电机运转平稳,输出力矩恒定,过载能力强,加速性能好,可以取得很高的控制精度,以松下Panasonic 小惯量交流伺服电机为例,电机轴后端带有标准2500线增量式光电编码器,控制器内部采用了4 倍频技术,其脉冲当量为360°/(2500*4)=0.036°,控制精度远高于步进电机。交流伺服电机轴后端带有标准2500线增量式光电编码器,控制精度远高于步进电机。

谐波减速传动是一种依靠齿轮的弹性变形运动来达到传动目的的新型传动方式,它具有重量轻、结构简单、传动比大、承载力强、运转平稳和运动精度高等特点,广泛用于工业机器人关节传动领域。

关节控制轴1,2上还安置了光电式限位开关,结合电机上的增量光电编码器作为机器人控制轴的相对位置定位,并能在硬件上确保关节轴不超出其行程范围,保证了机器人本体和操作者的安全。

根据实际作业的需要可以在机器人关节2 的末端工具安装点上在第二个旋转运动关节的末端安装了笔和笔架便于验证机械臂末端的运动轨迹。

本体上引出2个关节控制轴的电机控制信号、编码器角度反馈信号和关节轴限位信号,通过连接电缆和控制器连接。本体部件采用铝合金材料加工成型,重量轻强度高,使得关节控制轴可以取得较高的控制速度和加速度。3.3 机械传动部分的运动模式

机器人的空间坐标直接由各个关节的坐标来确定,所有关节变量构成一个关节矢量。所有关节矢量构成的空间称为关节坐标空间。因此关节坐标空间运动就是直接操作各个关节的来完成机器人动作的运动。

其中, x:关节2 末端在直角坐标空间中的X 轴坐标值; y:关节2 末端在直角坐标空间中的Y 轴坐标值; q1 :关节坐标空间中关节1 的坐标值; q2 :关节坐标空间中关节2 的坐标值; l1 :关节1 的长度,为200mm;

l2 :关节2 的长度,为150mm(GRB400 关节2 长度为200mm);

根据关节

1、关节2 的关节坐标值q1,q2,用运动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机器人关节2 末端,即绘图笔末端点在XY平面的位置,这是机器人运动学正解。

3.4 机械传动部分减速器的结构原理

谐波减速传动是一种依靠齿轮的弹性变形运动来达到传动目的的新型传动方式,它具有重量轻、结构简单、传动比大、承载力强、运转平稳和运动精度高等特点, 广泛用于工业机器人关节传动领域。

谐波减速传动的工作原理如图1-1所示:

图1-1 谐波减速传动的工作原理

谐波传动包括三个基本构件:波发生器、柔轮、刚轮。

三个构件可任意固定一个,其余两个一为主动、一为从动,可实现减速或增速(固定传动比),也可变换成两个输入,一个输出,组成差动传动。

当刚轮固定,波发生器为主动,柔轮为从动时:柔轮在椭圆凸轮作用下产生变形,在波发生器长轴两端处的柔轮轮齿与刚轮轮齿完全啮合;在短轴两端 处的柔轮轮齿与刚轮轮齿完全脱开;在波发生器长轴与短轴的区间,柔轮轮齿与刚轮轮齿有的处于半啮合状态,称为啮入;有的则逐渐退出啮合处于半脱开状态,称为啮出。由于波发生器的连续转动,使得啮入、完全啮合、啮出、完全脱开这四种情况依次变化,循环不已。

波发生器在柔轮内转动时,迫使柔轮产生连续的弹性变形,此时波发生器的连续转动,就使柔轮齿的啮入—啮合—啮出—脱开这四种状态循环往复不断地改变各自原来的啮合状态。这种现象称之错齿运动,正是这一错齿运动,作为减速器就可将输入的高速转动变为输出的低速转动。3.5 机构运动示意图

如图1-2所示:

图1-2 机构运动示意图

在PC机的控制下,程序通过一轴编码器、二轴编码器,分别驱动交流伺服电机、步进电机工作,再通过谐波齿轮减速器驱动大小机械臂转动,小机械臂带动画笔工作,当画笔间断工作时,电磁铁便工作,提起画笔,最终完成所做的任务。两自由度机械臂自由度计算:

根据机构运动示意图可知空间机构共有6个活动构件,即n=6,P5=5,P3=3。则机械臂的空间自由度为:

F=6n-(5*P5+3*P3)=6×6-(5×5+3×3)=2 故该机械臂的自由度为2,即两自由度机械臂。

四.实习总结

在这次机电一体化综合训练实习中,我们通过对两自由度机械臂控制系统的学习初步学习了机电控制技术,了解了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基本结构、控制方式和工业机器人的基本控制原理。通过机械臂的操作使用,了解部分控制器件的功能、使用方法和基本控制原理和机械臂素描绘图控制的图像处理技术,并且了解各部件名称、功能、选型依据和使用方法。机械臂提供了机器人系统开发平台,由通用运动控制器提供基本的电机位置和速度控制功能,数字IO功能;由PC提供的各种功能强大应用系统软件和丰富的硬件扩展功能。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和语言来进行设计开发。

两自由度机械臂控制系统几乎涵盖了机电一体化这门课的所有知识。先前学过的课程如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子技术等,使我很容易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结构形式,工作原理;以前学过的C语言程序设计知识,在学习和理解机器人绘图语言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很快掌握了绘图语言并能够熟练应用。

持续好2周的机电一体化综合训练实习到今天终于圆满的结束了,在这个实习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在平时书本中学不到的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在学习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现将其总结如下:

(1)巩固加深了以前所学的知识,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实践的不足,所学的理论知识必须经过实践,切实地应用到实际中,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学以致用;

(2)通过这次实习接触并使用了以前没有见到过的高科技产物;

(3)加强了实践能力的锻炼,认识到自身的缺陷,实践很难结合课本学到的知识,理论知识总是无法运用到实践,也发现了自己对机械的了解还不是很透彻。

本次实习的不足之处:在还没有进行机电一体化课程的前提下,进行机电一体化综合实习,我们感觉实习很盲目,很被动,不能很直观地理解其含义。虽然我们认真地实践,进行实物观察,阅读实验指导书和说明书,还是有很多知识不能完全掌握,对知识的理解不够完善,不能很系统地清晰地理解整个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五.展望

通过这次机电一体化实习,使我认识到在纯机械技术较为完善的基础上,增强与电子信息技术的融合,使机械与电子技术完美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高附加价值化目标,即多功能化、高效率化、高可靠化、节省材料和能源。

以下是我对此次实习的一点建议,不对的地方希望老师批评指正。

我认为本次实习的优点:具有一套两自由度机械臂控制系统供我们进行实物分析,并有PC机一台及相应的机器人图形示教和语言编程软件,能够编写自己的绘图程序,充分发挥了同学们这方面的主观能动性。

存在的不足之处是:首先,此次实习的两自由度机械臂服务器没有开启,同学们不能进行实际的机械绘图来验证程序;其次,同学们只能观察机械臂的外部结构形状,但其内部具体结构不能进行观察,因此提出建议: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两自由度机械臂进行简单的拆装,搞清楚每一部件的具体结构,工作原理及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等,同时希望老师进行适当的讲解。

第四篇:机电一体化 机械臂部分总结

1机械臂设备的工作原理

研究所使用的机械臂设备是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自行研究、开发的一款高性能二自由度串联机械臂系统(GP.8.200.sv),它可进行简单的二维图形的绘制,机械臂实体图如图1所示。该机械臂采用交流伺服电机作为驱动源,通过行星齿轮减速器直接驱动两个运动关节,与电机耦合的增量式光电编码器对机械臂的两个控制轴进行位置定位。该机械臂使用基于DSP的运动控制器作为底层实时控制设备,PC机作为上层的控制系统,整个机械臂系统的控制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

始于原点的控制轴为关节1,与其相连接的为关节2。机械臂通过控制这2个关节的协调运动带动安装在关节2末端的绘笔完成绘图任务。机械臂接收到绘制曲线的指令后,以当前位置的直角坐标为绘图的起始点,根据所要绘制曲线的参数方程及绘制精度均匀取曲线上的H个点,获得完成绘图任务所需的H个目标位置,然后利用运动学反解公式,将这些目标点转化为2个关节相对应的关节坐标,再将关节坐标系下的目标位置、最大速度、加速度等参数转换成伺服驱动器能够识别的脉冲量,输入到运动控制器中驱动伺服电机运动。机械臂关节位置的反馈信息由增 量式光电编码器获得,先将所得到的脉冲量转换为关节坐标值,再进行运动学正解,就可以得到当前机械臂绘笔位置的直角坐标。图3二自由度机械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投影图 根据图3,直接应用平面几何的知识,即可得到 关节2末端坐标的运动学正解与反解的公式㈣。

当机械臂的绘笔在画纸上进行实际绘图时,观察到以下问题。首先,机械臂实际绘出的图形与光电编码器反馈数据还原后的图形有较大差异,表明反馈信息并不能真实反映实际输出,而这个偏差是由于电机与机械臂关节之间存在传动部件的耦合松动。其次,机械臂的绘笔在不同的位置、沿不同的方向绘出的图形也有比较明显的差别,而这往往是因为关节转动所固有的机械特性。此外,绘出的图线有小锯齿状,不平滑,仔细观察后发现,绘图过程中机械臂有轻微的 抖动,这可能是由于关节运动速度过快等原因造成的。图5就是机械臂在画纸上绘制四叶玫瑰线的实际图形。因为无法改变机械臂关节转动过程中的机械特性,于是仅针对在一个确定的起始位置、沿一个确定的方向的绘图过程进行补偿,如果起始点更换到其他

位置,补偿思想不变。当机械臂的关节l处于60。同时关节2处于80‘的位置时,关节2末端的绘笔刚好

位于绘图板的中部,因此以下的研究均以这个位置作 为绘图的起始位置。

图5机械臂实际绘制的四叶玫瑰线

Fig.5 Four-leafrose practically drawn by robot ann 由于光电编码器反馈回的数据与实际输出有较

大差距,为获得较好的实际结果,所以根据实测的间 隙值设定其补偿量,对运动控制器的参考输入进行修 正。以改进图5为例,进行简单的常数补偿。四叶玫 瑰线的中心点坐标为‰,yo),可以看到X

在图5的基础上进行补偿后,机械臂已经能够绘

制出比较准确的曲线,但其平滑度还不够理想。下面 针对关节的运动速度进行分析,期望通过降低速度来 消除曲线上的抖动,以获得更好的绘图效果。机械臂 的控制轴按照梯形速度曲线模式运动,即运动关节从 当前位置点运动到下一个目标点的过程中经历3个阶 段,第l阶段速度根据设定的加速度值从零加速到最 大速度,第2阶段加速度为零,速度保持已达到的最 大速度运行,第3阶段速度再按设定的负向加速度减 速到零.并且此时到达要求的目标位置。写入运动控 制器的每一条指令都含有目标位置、最大速度和加速 度这3个参数。加速度在系统初始化时已设定。而最

1一一I 大速度被定义为V=—Iv-—1"01STEP TIME,其中内和p分别J。i 表示当前点位置和下一目标点位置,STEP TIME是时 间参数。很显然,当图形轨迹的离散点完全确定以后. STEP TIME就决定着最大速度的取值,其系统默认值 为0 000 8。增大STEP TIME.则2个关节的运动速 度会相应减小。图6显示了补偿之后取STEP TIME= 0.001 1时的实际绘图结果,可以看出.曲线形状已经 比较标准,且抖动被消除。

第二章机械臂控制系统概述

2.1二自由度机械臂运动学分析

2.1.1机械臂工作空间分析

机械臂的工作空间定义为:机械臂正常运行时,机械臂末端连杆上的工具原点在空

间的最大范围。工作空间一般是一块或多块空间体积,它们具有一定的边界曲面,边界 曲面上的点对应的操作机的位置和姿态称为机械臂的奇异位形,与这些奇异位形对应的

机械臂的速度雅可比矩阵是奇异的。由于硬件设计上的限制,该二自由度机械臂的工作 空间被限制在如图2—1所示的空问内,空间段近似为(弧AB+弧BCD+弧DE+直线EF+弧FPG +直线GA)所围成的封闭平面,验证实验也必须限制在这个空间内完成。

篇15页

第二章机械臂控制系统概述

2.1.2机械臂运动学解

机械臂通常具有两种运动方式:关节空间运动和直角坐标运动。关节空间运动模式

是指机械臂的运动直接由各个关节的运动坐标来确定,所有关节变量构成一个关节矢量。所有关节矢量构成的空间称为关节空间。所谓关节空间运动模式,就是直接操作各个关 节的运动来完成机器人的运动。直角坐标运动模式是指机械臂术端工具的位置和方位通 常是在直角坐标空间中描述。直角坐标空间运动模式通过指定机械臂术端工具在直角坐 标空间中的运动来完成机械臂操作任务。

机械臂的实际运行是通过对关节运动轴的伺服控制来实现的,也就是最终的机械臂 的控制是在关节坐标空间进行的,但是对操作者来说,直角坐标空间更容易让人理解和 接受,操作者对机械臂的操作一般是在直角坐标空间中进行的,这样就需要建立一种关 节坐标空间和直角坐标空间的对应关系。也就是说,如果已知机械臂各个关节的坐标参 数,就需要求解机械臂木端在直角坐标空间中的坐标;反过来如果已知机械臂末端在直 角坐标空间的坐标就需要求解各个运动关节的坐标参数。前一个问题称为机械臂的运动 学正解,后一个问题称机械臂的运动学反解。

设机械臂的关节坐标空问中的变量记为q;【ql,q2⋯,吼】,机械臂木端工具在直角坐标 空间中的坐标记为x—k,Y,z,0⋯】,关节变量和直角坐标空间坐标存在如下运动学约束:,@,口)一0(2.1)这是一个隐式方程。如果能够从式(2.1)求解出: x一,(g)(2.2)即由关节坐标变量表示的直角坐标变量,这就是机械臂的运动学J下解。一般地,可以得 到机械臂运动学的惟一正解。如果能够从式(2.1)求解出: q=g(x)(2.3)也就是已知机械臂末端工具的直角坐标参数,求解出对应关节坐标空间中的各个关节变 量,这就是运动学的反解。通常,难以得到解析的运动学反解,而且运动学反解一般不 是唯一的,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几何机械臂的运动学解。1.二自由度机械臂运动学正解

已知:关节1连杆长度‘,关节变量为ql(关节控制轴l角度位置);关节2连杆长 度L,关节变量为q,(关节控制轴2角度位置)。

第16页

第二章机械臂控制系统概述

求解:关节连杆末端工具安装点在直角坐标空间的坐标x=b,Y】。

运动学所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两个方面:正向运动 学,即给定机器人各关节角度,计算机器人末端的 位置与姿态;逆向运动学,已知机器人末端的位置 与姿态,来计算机器人对应这个位置与姿态的全部 关节角,运动学方程是实现机器人运动控制的数学 基础。

利用D.H方法对每一个连杆建立

坐标系如图l所示,根据图l所建立的坐标系,得到 各连杆的D—H参数和关节变量(表1)。各连杆之 间的齐次变换矩阵为,一般表达式为:

第五篇:机械电子工程,机电一体化个人简历范本

周拉拉

五年以上工作经验 | 男 |29岁(1981年7月1日)

居住地:深圳

电 话:139********(手机)

E-mail:Zhoulala@51job.com

最近工作 [ 4 年2个月]

公 司: XX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行 业: 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职 位: CIM自动化专理

最高学历

学 历: 硕士

专 业: 机械电子工程/机电一体化

学 校: 广东工业大学

------------------

自我评价

1.扎实的计算机软件/PLC/机电专业知识背景,丰富的CIM系统和软件项目开发经验。

2.积极勤奋,责任感强,能承受工作压力。

3.既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协调性,能领导团队达成项目目标。

4.优秀的理解沟通能力,快速高效的学习能力。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一个月内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计算机软件,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其他行业,多元化业务集团公司

目标地点: 广州,深圳,上海

期望月薪: 面议/月

目标职能: 项目主管,项目执行/协调人员,其他,信息技术经理/主管,专业顾问

工作经验

2006 /8--至今:XX光电(深圳)有限公司(500人以上)[ 4 年2个月]

所属行业: 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CIM(计算机集成制造)CIM自动化专理

主要负责:

1.评估并选择合适的CIM 自动化解决方案厂商。

2.收集并分析工厂自动化的用户需求,创建自动化系统系统的businessscenario。

3.与日本/韩国/台湾的设备制造商进行vendor meeting,制订设备的自动化通信规范。

4.开发CIM 自动化系统,开发环境与平台:.NET,C#/SQL SERVER/Spring/NHibernate/BEPL

workflow。

5.制定设备的CIM function check list,到设备制造工厂(日本/韩国)进行出货前CIM

function 的交货前验收测试;设备组装后,在工厂内进行设备的CIM function的最终验收测试。

长沙木工雕刻机 http://

6.进行CIM 系统的各项测试,含生产线单机测试/生产线全线测试/CIM内部测试/CIM子系

统接口测试等。

------------------

2004 /9--2005 /11:广州XX自动化技术研究院(500人以上)[ 1 年2个月]

所属行业: 机械/设备/重工

研发 科研人员

主要从事机器视觉检测设备机构机械部分的设计工作,辅助完成相关电、气部分的设计。指导加工部门进行生产,调度生产进程,进行相关产品的质量检测,参与标准化归档。熟悉机械的传动、材料特性及加工工艺。另除机械部分外,对机器视觉行业有一定的了解,熟悉一定的开发过程及相关的视觉软件。

教育经历

2003 /9--2006 /6 广东工业大学 机械电子工程/机电一体化 硕士

数值分析 高级计算机网络 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 矩阵分析 现代集成制造技术

制造过程中的计算机测控 面向对象分析 数据库应用 现代生产管理

------------------

1999 /9--2003 /6 湘潭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本科

测试技术 微机原理 金属切削刀具与原理 机械制造工艺学 工程材料 机械制造基础电子技术 电工技术 互换性与测量 机电传动与控制 机械制图 控制理论基础

液压传动 金属切削机床 数控技术 现代加工方法

证书

2004 /1 大学英语六级 合格

------------------

2001 /10 程序员 合格

------------------

2001 /4 全国计算机等级三级B 合格

语言能力

英语(熟练)听说(熟练),读写(熟练)

英语等级: 英语六级

长沙木工雕刻机 http://

下载mechatronic(机电一体化)机械专业英语word格式文档
下载mechatronic(机电一体化)机械专业英语.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机电一体化

    只要你学会了机电一体化的所有课程已经很不错了,机电一体化课程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电工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传动、金属材料与金属工艺学、微机原理与接......

    机电一体化

    第四章机电系统教学试验台 1、机电系统教学实验台的用途(教学实验设备)。 2、 机电系统教学实验台的特点(模拟的自动化生产线,集机械、气动、PLC控制、交流调速和传感器等技术为......

    机电一体化

    1, 国内外数控技术发展状况 世界制造业在20世纪末的十几年中经历了几次反复,曾一度几乎快成为夕阳工业,所以美国人首先提出了要振兴现代制造业。90年代的全世界数控机床制造业......

    机电一体化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简介】 机械电子系统早已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如果没有多项技术的面向未来的技术和知识交流,那么就不会产生安全气囊、防滑刹车系统、复印机、CD......

    机电一体化

    日本企业界在1970年左右最早提出“机电一体化技术”这一概念,当时他们取名为“Mechatronics”,即结合应用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于一体。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机电......

    机电一体化

    本科院校机电一体化简介 本专业旨在培养从事机电设备的使用、维护、维修、设备的管理与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高级职业技术人才。主要开设电《机及其应用》、......

    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又称机械电子学,英语称为Mechatronics,它是由英文机械学Mechanics的前半部分与电子学Electronics的后半部分组合而成。机电一体化最早出现在1971年日本......

    机电一体化

    1. 机电一体化系统组成要素:(1)机 11. 三种运动循环图绘制方法及特点: 固定监测点上的光强则变化械单元,包括机械本体、机械传动机构、机械支承、机械连接。(2)动力单元:为系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