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技术中心工作总结
技术中心2017年度工作总结
一、技术服务与监督
1、协助项目部编制完成8个高危超限方案并组织进行专家论证【3个《深基坑围护、土方开挖及降排水安全专项施工方案》、4个《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安全专项施工方案》、1个《悬挑脚手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核150余个普通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2、完成了两个项目省建筑业十项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的立项工作。
3、主持解决项目部重大技术难点:项目甲方要求工程桩换桩问题以及基坑围护设计方案优化。
4、协助项目部提供技术支持工作:紫元项目关于地下室底板上浮出现裂缝处理;项目混凝土剪力墙垂直度控制措施方案;博物馆项目部陶土色木纹清水混凝土技术难题。
5、配合工程部参与了月度检查8次,季度检查4次;配合经营部完成了南湖区中心医院、三亚奥利匹克广场两个项目技术标中关于BIM技术应用的三维场布及模拟施工策划;配合甲方完成了前期塔吊基础定位及桩基设计。
6、配合市经济开发区完成了《关于使用干混抹灰砂浆出现质量问题的调研报告》。
二、技术创新与应用
1、申报两项发明专利:这也是技术中心首次尝试自己申报发明专利,现已均处于实质审查阶段,同时完成了公司已有的发明、实用新型专利的维护工作。
2、积极学习引进BIM技术,参加浙江省技术创新协会组织的建筑施工BIM应用“筑新杯”投标技术标编制技能比赛,其中第二届我们公司代表队荣获三等奖。同时在国际广场、博物馆两个项目中实现了三维模型图纸会审、三维场布、可视化技术交底等初级应用。
三、部门其他工作
1、根据省经信委对于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技术创新情况快报报送工作的要求,完成了2017年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情况快报报送工作。
2、结合公司整体发展以及两年一度省级技术中心复评工作,完成了技术中心实验室的搬迁工作。
四、存在问题与困难
省级技术中心两年一度复评工作中硬性指标问题。其中专利、科研项目等指标在公司现有技术力量情况下均能满足要求,但是工法这块行业内自2005年开始申报到现在,基本已经饱和,不再是企业内部管理人员闭门造车就能申报成功的。通过调查研究,2015年到2017年,本地区省级工法通过率极低,甚至今年12月份省级工法中全市就两项,四大龙头企业全军覆没。针对这一情况,技术中心拟采取两种措施:对内,希望各项目部积极参与工法编制中,若有必要是否可学其他特级企业对分公司、项目部下达指标,来解决选题难、课题少的问题;对外,加强与高校之间的合作,利用高校资源来选择符合当前主流课题并指导编制。
技术中心2018年度工作计划
2018年度技术中心的重心在技术服务、技术创新以及2018年省级技术中心复评工作。
1、在技术服务这块,重点是实现专项施工方案标准化(尤其是涉及安全方面的),计划编制《公司施组、施工方案编制指导书》来规范方案编制的内容、要求,使项目技术管理人员在编制施工技术方案时有据可依,形成的技术文件具有可行性、针对性和科学性,起到指导实际施工的作用。
2、在技术创新这块,重点是省级工法申报这块。计划2018年度通过与项目部、高校的协助,申报省级工法3项,力争通过1项。同时持续跟踪已申报的2个科研项目,争取2018年结题1项。
3、全力以赴做好2018年度省级技术中心复评工作,确保顺利通过。
4、健全BIM团队,积极参加BIM相关比赛活动。同时根据公司现有实际情况结合BIM大环境,在2018年3月底出BIM实施规划方案。
第二篇:技术中心工作总结
[技术中心工作总结]技术中心工作总结
一、宣传贯彻《**市原煤散烧污染防治办法》,配套建立相关制度
(一)积极开展《办法》宣传工作,为《办法》的贯彻实施打好基础 《办法》自2010年12月10日发布后,我中心立即制发了《〈**市原煤散烧污染防治办法〉宣传贯彻方案》,在全市环保系统内部召开了首期《办法》宣传培训班,讲解了新《办法》的主要内容和贯彻实施要求,技术中心工作总结。电台、电视台对新《办法》的发布进行了跟踪报导,各大报刊进行了宣传。同时印制发放了2万份宣传单,印制了5000余册《办法》单行手册,结合日常管理工作,将宣传资料发到各有关企事业单位及相关部门。(二)依据《办法》,配套制定了相关通知,正确指导企业、用户单位生产、使用洁净煤技术产品
《办法》发布后,我中心起草了《关于加强洁净煤技术产品使用管理的通知》《关于对洁净煤技术产品生产经销企业加强监督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并以局文件的形式发布,通知中明确规定了洁净煤技术产品的适用范围及对洁净煤技术产品生产经销企业的监督管理要求。
(三)依法划定禁止销售原煤区域
根据《办法》第十二条“煤炭经销企业应当经销洁净煤技术产品,在限定区域内不得经销原煤。限定区域由市环保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的规定,我中心配合局法规处对建成区内使用原煤的居民区进行了调查走访,已起草有关问题的请示上报市政府法制办。
(四)以《办法》为依据,构建洁净煤技术产品质量快速检测机制,加强产品各项环保指标的日常监督管理
依据《办法》第十三条“生产、经销洁净煤技术产品的企业,应当向市环保部门备案。市环保部门应当定期对生产、经销企业所生产、经销的洁净煤技术产品进行硫份、灰份的抽检”的规定,中心向财政申请专项资金购买便携式检测仪器,于今年9月在**型煤大市场建立快速检测站,制定相应检测制度,从而保证由四大矿区经大市场渠道进入我市的型煤按车次抽检。用户在使用洁净煤技术产品过程中如对质量提出质疑,中心将免费为用户进行产品质量监测,保护用户的利益。
(五)依法对洁净煤技术产品使用单位的司炉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
依据《**市原煤散烧污染防治办法》第十四条“洁净煤技术产品生产、经销企业有义务对用户单位的司炉人员进行技术指导,使其达到操作要求”的规定,中心已与**型煤大市场达成协议,由大市场提供型煤专用锅炉设施及场地,中心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代企业定期举办型煤专用锅炉司炉人员免费培训班。
二、依法行政,严格执法
(一)依法对限期使用洁净煤技术产品的燃煤锅炉单位进行监督检查 依据《**市原煤散烧污染防治办法》《**市城市居民居住环境保护条例》及《关于加强洁净煤技术产品使用管理的通知》(哈环发[2006]17号)的相关规定,对市供热集团及市区内1884家(截止2005年)限期使用洁净煤技术产品单位开展了监督检查工作,依法检查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单位758家,其中依法处罚34家,工作总结《技术中心工作总结》。(二)依法监督市区内烟尘、扬尘污染单位
根据局冬季烟尘、扬尘执法检查工作方案的要求和职能分工,制定了我中心烟尘、扬尘检查方案。在方案中明确了工作范围、工作目标和保障措施。对市区内烟尘、扬尘污染单位开展了监督检查工作,依法查处污染单位41家,对17家未使用洁净煤技术产品下达了限期改正通知书。(三)依法处理群众信访及行风热线案件
本共接待群众噪声扰民信访及行风热线案件78件,依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市城市居民居住环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了及时处理,对其中的29家噪声超标单位下达了限期改正通知书,已全部完成了治理任务,信访案件处理满意率达到100%。全面实行政务公开,严格执行“六项制度”,落实环保办理事项监督评价制度,服务对象对行风建设的满意率达到100%。
(四)依法开展清洁生产工作 依据《清洁生产促进法》开展了宣传培训工作,初步建立了清洁生产项目库,启动了11县(市)的清洁生产工作,完成了50家电力、石油、化工、轻工等严重污染企业的清洁生产规范化审核,公布了50家电镀企业强制清洁生产审核名单。
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850人次,300多车次,检查258家单位,对上述违法行为立案41件。
三、依法开展洁净煤技术产品的质量管理工作(一)开展洁净煤技术产品生产企业登记备案工作
对32个洁净煤技术产品生产企业的现场考核工作,依据备案制度,审查了备案的相关材料,对其中的29个生产企业办理了《登记备案证》。(二)开展洁净煤技术产品的检测工作
定期召开了洁净煤技术产品质量管理工作会议,完成了蜂窝型煤、工业型煤、洁净配煤及燃煤助燃剂等93个产品的质量检测工作,及时地向社会和生产企业通报了检测结果。(三)调查研究,测试新产品,完善质量标准的审核工作
对市区内28家洁净煤技术生产单位,29家蜂窝煤专用型煤锅炉使用单位,21家洗浴小锅炉燃用型煤使用单位进行了走访和调研;进行了新产品试验,完成《无粘土民用型煤成型技术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配合科技处完成了《洁净配煤产品质量标准》《洁净燃煤添加剂产品质量标准》专家评审会。
(四)实行洁净煤技术产品质量信誉卡制度 在我市实行“洁净煤技术产品质量信誉卡”制度,凡在我市生产、经销洁净煤技术产品的企业,所销售产品每一批次必须附带由中心统一监制的信誉卡,同时公布质量监督举报电话,对达不到“信誉卡”公示的技术指标或造成环境污染的生产企业给予公示。
截止年底,我市已有洁净煤技术生产企业28家,具备向社会提供各类洁净煤技术产品600万吨(折合原煤)的生产能力。
第三篇:技术中心工作总结
篇一:企业技术中心工作总结 xx公司
企业技术中心2012工作总结
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与规划的实施情况 xx公司技术中心自2007年3月成立以来,以产品研发为中心,倡导技术创新,在技术研发,技术攻关、技术创新狠下工夫,现在公司淀粉基生物降解环保制品的研发型号日益齐全、产品迈向多元化。公司建立了高精密仪器检测检验的生产过程检测阵地,拥有电子分析天平、微量分析天平、微型植物试样粉碎机、薄膜测厚仪等先进设备,为产品质量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公司按国际质量体系iso9001认证要求,建立了现代化质量管理体系,致力于持续改进,不断完善体系确保有效运行。
总经理xx高度重视技术中心建设,2010年、2011年、2012年连续三年科技活动经费投入均超过企业年销售收入的3%。技术中心现拥有专业检测中心,检测设备、仪器齐全,在新产品的检测方面,对于客户来样能从多方面测绘出真实的数据来,能更深入地了解国内外同行业先进加工工艺。依托技术中心继续深化与国家级科研机构中科院科学研究所的合作。从产品设计、研制及加工上对我公司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并联合研发新产品,研制新工艺以大大缩短产品工艺开发周期,为快速占领市场奠定坚实基础。并与陇东学院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该校教授定期到我公司对技术中心人员进行面对面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公司科研队伍的整体素质。
1、企业技术创新发展规划:公司原有的工艺装备、生产规模等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2012年我们不断加大技改力度,实施规模化经营策略,对原工艺装备进行改造,淘汰高耗能设备,使企业生产能力和测试手段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扩大研发投入额,技术创新占销售收入比例的3%。制订科技研发奖励制度,严格执行“技术补贴”及“总经理奖励基金”等管理办法,对技术好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创新人员进行了奖励,2012年累计发放奖励金15多万元。公司健全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激发了科技攻关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目前所有专业技术人员以个人业绩为参数予以定位,确定其待遇,每年进行一次综合考评,对成绩突出、工作优异的员工予以重奖,使其在工作中不断创新。
2、技术创新成效:2012年我公司参加科技活动人员105人,其中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有66人,全年科技项目数2项,其中新产品开发项目数1项,研究与试验发展项目数1项。现已获得专利3项。公司“晶谷”牌系列产品被评为“甘肃省名牌产品” “晶谷”商标被评为甘肃省著名商标。2012年,在国际市场受经济危机影响,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我公司着眼于国内,从行业规划及市场角度制定了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积极开拓国内市场,2012年的销售收入比2011年增长91%,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准了企业膨胀点,稳稳立住了脚跟。
3、科技投入情况:2012年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为650万元,其中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510万元,委托外单位开展科技活动经费支出30万元,对研究院所及高等学校的支出30万元,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经费支出53万元,对其它企业的支出15万元。
引进技术专家、科技咨询专家等一批,经验丰富,实战能力强高级技术人员,进一步提高企业技术中心各方面综合能力,为做好产品开发研究,技术项目改进,推动公司创新发展,打下坚实后盾。
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创新性,使企业由规模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发生战略性转变,下一步重点一是要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断吸收新技术、新成果,积极开发适销对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产品,促使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逐步实施名牌战略。二是要继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主体,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1.组织机构:企业技术中心是隶属企业的一个独立机构,所在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优势。中心主任由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xx担任,副总经理张敏担任副主任。主任为项目总负责,负责目标制定,协调中心人员开展工作。
副主任协助主任制定目标,日常管理。和主任直接负责每个项目与课题的全面工作。为使中心更好规范化运作,公司根据需要和要求建立了有效的组织机构。
技术委员会:负责数据、信息收集、资料编制、档案规范整理,针对课题负责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对技术路线、技术方案等进行详细组织落实,编写调研报告、开发方案。专家委员会:以中科院科学研究所、北京农科院为依托,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研发中心。负责项目市场和技术可行性评价,接受技术部对重点项目的咨询,提出解决办法。财务部:遵守国家财务制度,负责技术中心资金出纳,拟开发项目经济评价,提报工程预算及决算,对开发过程资金使用进行检查和监督,向公司作出汇报。
xx公司技术中心拥有150多平方米现代化的实验室,内部实现了网络互联,全方位实施信息电脑自动化管理。聘请了陇东学院、中科院科学研究所、北京农科院的专家、教授5名,在淀粉基生物降解技术方面均有丰富的经验。试验基础条件较好,配备检测设备20多台套。2.引进培养科技人员:
xx公司现与中科院科学研究所、北京农科院组成科研生产联合体,与陇东学院进行校企合作,举办了多期技能培训班,为公司共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力量;公司多次派技术人员到国内同行业大型企业进行培训,为我公司建立研发中心在技术研发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研发中心现有技术人员:大专学历36人,本科学历25人。三.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开展情况
篇二:5个人的职称申报用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1996年7月,我顺利完成了学业,从合肥工业大学土木工程系城市给水排水专业毕业,并于同年分配到原xxxx市xxxx局工作。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从事xxx与管理工作,1999年8月,我取得了助理工程师的资格,并于同月被聘用至今。下面就从专业技术角度,对我这8年来的工作做一次全面总结:
一、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岗位技能。
本人于1996年7月正式参加工作,当时我被分配至原xxxx市xxx局xx室从事xx工作。工作伊始,我发现学校里学到的专业知识同实际工作有很大的不同和差距,为了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工作的要求,我努力学习xx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岗位技能,在短短的半年内,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及同事的帮助,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较复杂的xxxx等日常事务工作。
二、政治思想方面
在政治上,我对自己严格要求,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自觉学习政治理论,尤其注重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修养,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具有较强的大局意识和组织观念,工作上以事业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在新的岗位上摆正位置,把xxxx的事业、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工作中做到公平公正、公道正派,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工作中吃苦耐劳,积极主动,作风踏实,不推诿扯皮,讲求效率。工作中注意调查研究,勤于思考,工作思路清晰,能把科研管理的一般理论同科研工作实际相结合,积极为本系统制订符合实际的科研发展目标和科研发展措施献计献策。在大是大非和原则面前做到毫不含糊,在xxx事业发展与改革中较好地发挥了一个干部应有的表率作用。
三、组织协调方面
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研究、解决问题,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注意学习现代科研管理知识,较好地掌握了人文社科科研管理的一般规律。作为一名兼职的xxx管理工作者,能协助部门负责人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为部门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保障。在工作中既充分相信、放手使用分管的科级干部,又注意对他们进行培养,较好地发挥了他们的作用。
四、业务能力方面
从参加工作以来,努力学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重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并根据xxx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通过业余时间以不同形式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水平。通过多年的努力,本人的专业技术和驾驭工作的能力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为更好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参加工作以来,多次被评为“全市xxx管理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五、继续教育学习方面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土地管理工作,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十分注重继续再教育学习,多次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技术培训,2004年6月,我参加了xxxx市首期高级秘书职业培训,并取得高级秘书专业资格证书。参加工作以来,我积极承担xxx管理的各项工作任务,能够做到兢兢业业,圆满完成组织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从不为自己的私事影响正常工作,能够积极的参加机关组织的各项活动,由于工作出色,多次受到局领导的肯定。
六、专业科技成果方面
自参加工作以来,本人积极参与本系统的《xxxx市xxx管理“十五”计划》的编纂工作,先后在《黑龙江环境通报》《中国国土资源报》《安徽日报》《安徽土地》《xxxx报》等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专业论文、信息稿件20余篇次,其中《xxxx现状及其对策》论文已被收录于大型文献《发展之路文集》,并荣获论文评比二等奖,为做好xxx管理的宣传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七、存在的问题
xx管理工作的力作、亮点不多,开拓创新不够,在科研上投入不够,科研管理的决策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重大成果较少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更加努力学习,运用所学知识努力探索xx保护工作的基本规律,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勤奋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xxx管理专业技术人员。xxx局:xxx 年 月 日
申报工程技术职务工作总结
文章标题 努力将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申报职称 高 级
申报专业 工 民 建
单 位 ※※公司
正文:
努力将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
本人198*年*月参加工作,先后参加了:**公司综合楼的建设;涪陵**大化肥工程造粒塔的技术准备工作和▼14.60~▼82.00米筒身滑模的施工工作;**工程合成氨片区氨罐基础的施工工作;新疆**工程造粒塔的滑模施工工作;贵州**工程h=100m排气筒的技术准备工作和筒身滑模工作;新疆**电站的施工管理;云天化**烟囱的施工管理;新疆**电站烟囱的施工管理;新疆**会展中心的施工管理;贵州**硫酸工程的技术管理及贵州**磷酸工程的技术管理;**供热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
无论是作为一名普通的工程技术人员,还是作为一个工程项目的技术负责人,我感到要干好一个工程,不仅要严格遵守国家施工规范规程,还要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不断总结施工和管理经验,技术上不断改进和创新。
本人在工作中,接触到许多烟囱,体会到只有技术上不断创新,设备不断更新,才能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比如,以前在造粒塔和烟囱的滑模中,我们用来提升滑模平台的是小吨位千斤顶(额定起重量为3.5t),后来经过论证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决定从**烟囱开始采用大吨位千斤顶(额定起重量为6.0t),与小吨位千斤顶相比有以下优点:可以节约一半的支承杆;支承杆脱空长度更高,滑模安全性可以得到更大的保证;减少了支承杆的加固工作量。在2002年和2003年施工的贵州**工程的2个烟囱和**供热工程的烟囱,就采用了大吨位千斤顶,其技术和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另外,在滑模测量技术上我们也进行了改革。以前一般是在造粒塔或烟囱的中心安装一台激光对中仪测偏移,而平台扭转则在外面用一台经纬仪测量,显得非常麻烦。后来我们在烟囱内部相对于中心的对称半径上同时布置2台激光对中仪,根据测量数据就可以直接计算出平台的偏移和扭转值了。其精高提高了,工作量也减小了。尽管我们现在在滑模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距世界滑模的先进水平还有不小的距离,这需要我们不断改进技术,总结经验。就我公司施工的烟囱和造粒塔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我们目前还未涉及双曲线塔和框架的滑模,只限于圆形构筑物的滑模。
2、在垂直运输方面比较落后,传统方法是采用落地井架加变幅拔杆或者是随升井架加变幅拔杆,此种方法比较落后,我们可以改进为:在筒体外侧配一台自升式高塔,不但可以满足钢筋和混凝土的垂直运输,而且可以节省几台卷扬机的费用。从长远效益来看,后者肯定比前者明显。
3、按传统方法制作的钢平台只能使用一次,不仅浪费了钢材,还增加了拆卸平台的工作量。如果在保证平台安全使用的前提下,我们将平台杆件的焊接连接形式改为螺栓连接,这可以多次重复利用;
4、在滑模纠偏和纠扭上,设想在提升架外侧安装自动收分控制装置。对于长期从事技术管理工作的人而言,无论是他的技术水平,还是施工能力都不容置疑,但是在经营管理上感觉要欠缺些。当然这除了与他自身是否愿意学习有关,但还与我们企业内部各专业分工过细不无关系。因此一个企业要想造就更多的复合性人才,就必须加强技术人员的经营理念培养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这点是我本人体会最深的。
总之,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除了严格按施工图和国家规范规程以及施工方案办事外,还要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大胆进行技术改革和创新,在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上不断优化,努力将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200*年 月 日工作小结
我叫xxx,1989年7月毕业于西北大学石油地质专业,同期分配到采油八队任见习技术员;90年1月到采油一矿地质组;94年3月任地质组长,6月任矿生产办付主任,同年被评为工程师;95年8月调到地质所三采室任付主任;现任地质所开发一室付主任。自94年晋升为工程师以来,本人牢固树立“科技兴油”意识,刻苦钻研、努力进取,不断探索孤岛油田“三次采油”的新途径,取得了一定成绩。目前,孤岛采油厂的注聚驱三次采油已发展到一定规模,为全局最大的注聚区,聚合物累计增油已达206万吨,年产油量却占了采油厂的41%左右。截止目前,共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局级科研项目11项,厂级科研项目5项,合理化建议12项。并有3项荣获管理局优秀开发方案1等奖,2项qc成果荣获采油厂3等奖,7项现代化管理成果荣获厂级1、2、3等奖,1项合理化建议荣获厂级1等奖,2项获二等奖,3项获三等奖,在省级以上科技会议发表论文5篇,在局级以上科技会议发表论文2篇,在厂级以上科技会议发表论文2篇,编写了《化学驱矿场试验设计及技术要求》企业标准。连年被评为采油厂双文明先进个人,96年被评为“采油厂双文明标兵”。
一、立足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业务优势,为保持采油一矿原油超产稳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94年在采油一矿任地质组长。地质作为开发的龙头,我充分发挥自己的业务优势,积极组织开展了各项地质研究与生产运行及各项开发指标的控制,采油一矿的各项地质工作水平一直保持在采油厂前列。同时,工作过程中非常注重运用新理论新工艺新方法,如94年与石油大学合作对西区开展了《非均质研究》工作,为西区各项上产措施的提出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勤于动脑,善于动脑,为保证原油生产任务的圆满完成,狠打聪明措施,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每月提出各类有效上产措施30余项。勤于总结,善于总结,在总结中寻找探索油田生产的规律,在总结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驾驭知识的能力。在95年采油厂春季和上半年采油厂开发技术座谈会上的发言均获得了2等奖的好成绩。94年6月至95年8月担任起了采油一矿生产办副主任的职务,在抓好地质工作的同时,不断强化协调运行好生产、狠抓生产管理。同时,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先后系统地学习了油田生产、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虚心向老师傅学习,深入现场施工一线,注重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吸收教训,很快就适应了工作,成为了领导指挥生产的先行官,在为一矿的原油上产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立足于增加可采储量和提高采收率,大力推广应用注聚驱三次采油技术,为采油厂持续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95年8月,因工作需要我被调到地质研究所任三次室副主任,主要从事三次采油技术推广与研究工作。由于聚合物驱是一项高新技术,采油厂正处于先导试验和扩大试验阶段,国内外可借鉴的现场试验不多,试验为常规井网污水注入,加之孤岛油田处于特高含水后期开发,油稠、高温、高盐,聚合物试验的条件较苛刻,工作难度非常大,注入管理、开发规律的认识等等国内外更无可借鉴资料,一切工作从零开始,摸着石头过河,这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工作一上手,我注重从基础理论入手,认真学习和借鉴了国内外注聚方面的一些规律,查阅了大庆油田关于注聚驱增油方面的有关资料,同时结合孤岛油田注聚开发的实际,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在学习中提高认识,在总结中积累经验,使采油厂的注聚开发效果逐年好转。为了增强注聚开发工作的针对性、眷属、和科学性,与石油大学合作进行篇三:技术中心工作总结
湖北省企业技术中心2008工作总结(萧氏茶叶集团)
2008年,萧氏集团企业技术中心在科技部门的领导下,在企业的全力支持与配合下,科技工作取得巨大进展,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具体情况如下:
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与规划的实施情况
2008年,公司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技术创新人员的培训,加快了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速度。计划在2013年建成国际一流的茶产业集群企业——中国茶产业高新工业园,计划总投资10亿元,引进国际一流的现代茶叶科技,引导茶产业由传统的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延伸产业链条,目前已进入实施建设阶段。
2008年,公司兴建了“萧氏集团邓村茶产业科技园”,并于6月正式开园投产。首创的清洁化加工技术和鲜叶清洗技术投入实质型生产,消化吸收了日本蒸青绿茶、炒青绿茶连续化、自动化生产技术,新建了科技大楼、实验室、高效示范茶园等,完善了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和haccp国际食品安全控制体系认证,科技创新成果显著。
同时,涉及企业科技计划与发展规划的,给予相应的调整,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原茶饮料开发技术,茶食品开发技术,茶叶鲜叶清洗应用技术,高效茶园建设与洁净化产品加工技术等,提出了指标性参数,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二、企业主营业务在行业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企业主营茶叶,2005—2008年,连续两届被授予“湖北省农业产业重点龙头企业”,是湖北省十佳名优茶加工企业和标准化示范厂,2006——2008年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排名居湖北之首(08年排全国18位)。
随着茶产业科技园建成和中国茶产业高新科技工业园的兴建,原茶饮料开发技术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原茶饮料开发技术解决了数十年来原茶饮料开发存在的技术问题,促进了茶产业的发展。同时,国际上首条茶叶清洁化加工生产线已投入使用,真正实现了茶叶清洁化生产。可以说,萧氏集团的发展引导着湖北茶业的发展方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情况
1、企业技术中心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技术中心专业研发人员增加到67名,其中专家增加到40名,总工程师1名,新建茶叶检验检测中心1个,配备了配套的检验室和检验设备,新建厂房20000平方米,科技楼2300平方米,试验基地500亩,高效示范园1000亩,无性系良种基地5000亩,配套培训中心,原茶饮料研究室,深加工技术应用研究室,清洗技术应用研究室,茶树花技术攻关研究室等,服务专业研究工作。
同时,为了进一步完善企业技术中心创新体系,结合产业实际需求,设立茶叶高效种植、茶叶洁净化加工技术、茶叶病虫害防治技术、高山茶园冻害防治技术、茶叶深加工技术、茶树花应用技术等综合研究室,更加全面的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
2、技术中心创新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积极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2008年,技术中心多次组织员工进行培训学习,招聘国内优秀人才,包括各大中专院校的高材生,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给予重点培养和栽培。并建立完善的激励体制,对提前完成技术创新工作的,给予奖励,对未在任务期内完成工作的,扣除30%工资的奖罚制度,以确保技术中心持续健康的发展。技术中心以科技互动为主题,组织技术人员定期参加讨论会,和先进企业进行技术交流,以增加企业技术人员的创新思路。
3、合作创新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8年,企业加强了与多家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与湖北果茶所合作的高效茶园建设与洁净化产品加工技术、机械化技术与集成示范已进入了实际应用阶段,与浙江上洋茶机厂合作的茶叶鲜叶清洁化自动生产线研究工作,已进入进一步完善阶段,中日合资项目原茶饮料加工技术已进入计划实施阶段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设施取得了显著改进。2008年,新建房屋2万平方米,引进日本绿茶自动化生产线3条和其控制技术,新建检验检测中心1个,配套检验室和检验设备,增加实验基地,进一步完善了企业网站,技术中心的基础设施取得了明显改善。
四、企业科技创新活动不断开展
2008年,企业增加科技活动投入,增加科技创新活动人员,科技创新活动不断开展。企业的核心技术,原茶饮料开发,协议引进国际最先进的茶饮料自动化生产线8条,正在兴建饮料厂1.8万平方米,并且组织我公司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在新设备引进的同时,也注意对新技术的消化,使新设备使用的性价比达到最高。该项目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充分肯定和广泛关注,通过试验检测分析,生产的瓶装茶饮料和当场泡的茶品质一致,化学成分也大体相同,真正实现了原茶饮料瓶装。
2008年,重点科技项目茶叶鲜叶清洗和自动化连续加工应用技术,已进入进一步完善阶段。在生产实践中,茶叶专家和相关技术人员给以建设性意见,使茶叶鲜叶清洗于自动化应用技术不断成熟。6月,企业技术中心组织了国内专家评审,对企业洁净化加工技术进行了综合评价,认定为国际一流的茶叶生产技术。11月,全国茶叶专家、企业家在浙江共同讨论了茶叶鲜叶清洗与自动化、洁净化应用技术,得到了各级专家的充分肯定。
原茶饮料开发于应用的同时,也加大了对茶食品、茶多酚、茶粉、保健茶等多元话技术研究与开发,通过企业的综合性产业链的开发,加速了资源的广泛应用和合理应用。
五、企业创新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
企业加大了对新产品开发与应用的同时,也非常重视技术中心的信息交流和建设工作,保证技术中心的信息建设与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同步进行,建立了一个完善的企业信息交流系统。1.完善了企业信息交流平台。与多家茶叶知名企业共同建立了企业信息交流平台,可以随时传递和掌握茶产业最新动态。
2.完善了企业网站。企业网站已不再是单纯的传递信息平台,而是可以提出意见,互相交流的场所。
3.不断更新和完善《萧氏茶叶信息》,让员工更好的掌握茶业信息动态。
4.依托三峡日报、三峡晚报、三峡商报、湖北商报、中国质量报、中国茶叶市场、中国茶叶、茶世界等刊物,传达和得到各类信息。
5.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了解各类产品检测信息。
6.密切关注茶产业和相关行业动态,积极参加各类行业交流会,了解茶业最前沿科技。
六、其它工作成绩显著
1、兴建“茶产业高新工业园”,汇集国际一流的茶叶科技技术。工业园包括茶饮料的研制,茶食品的研制,茶机械的开发,保健茶的开发,茶多酚的开发,茶化纤开发等12个茶叶及关联产业独立生产、科研小区,形成国内综合性最强,科技最前沿的茶产业高新科技工业园,目前正处于一期建设阶段。
2、茶食品、茶饮料研究开发应用取得了进展。食品中加入了茶叶的有效成分,饮茶的健康效果同样可以在食用食物时体现。
3、制定了茶叶鲜叶清洗工艺标准,对茶叶洁净化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加强了茶食品系列新产品开发,包括茶糖、茶月饼、茶瓜子、茶面包等。
5、加强技术培训和新技术的应用。公司多次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学习,聘请茶叶知名专家进行讲解。
6、加强技术合作。2008年公司与日本日清公司签订了协议,共同开发原茶饮料加工技术。
七、技术中心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技术中心进一步完善了管理体系,增加了《实验基地管理办法》、
第四篇:教育技术中心工作总结
教育技术中心工作总结
在学校党委的大力支持和教职工的积极配合下,我科室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1、由教育技术中心和总务处等相关科室组成的招聘小组,圆满地完成了东西校区机房的组建和完善;
2、给每位教职员工配发一台笔记本电脑;
3、顺利完成高一、二年级月考、期中、期末和高三郑州一模的网上阅卷工作;
4、结合我校的计算机硬件实际,制定出确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严格按教学计划进行上课。在教学过程中,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分析,在现有计算机软硬件的实际情况下组织实施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5、为了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我们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带领各学科进行多媒体教学活跃学习气氛,增长知识面,让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经本期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不但掌握了规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达到了规定的操作技能水平,而且还从网络上学到了许多其它的知识。信息技术课已经成了学生十分喜欢的课程之一。
6、在教学之余,我们还组织了信息技术兴趣小组让他们学习一些许多平时在信息技术课上学不到的知识。
7、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提高学校办学的信息化发展的水平。
8、圆满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
通过这一学期的努力,教育技术中心已圆满完成了本学期的任务,但是,还有一些方面做的欠佳。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积极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发挥我们教育技术中心的作用。
教育技术中心
2012-2-03
第五篇:2013-技术中心工作总结
2013年技术中心工作总结
2013年在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同事们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帮助下,技术中心圆满的完成了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和成绩
技术中心主要有五方面的主要工作:
1、科技项目的申报和实施;2、三圃田和小麦科学试验;
3、开展公司重大科技活动;
4、荥阳育种基地的管理;
5、相关荣誉称号申报。
1、在科技项目的申报和实施方面
为促进公司发展,获得更多的国家支持补助资金,加大与政府合作力度,在和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取得联系建立关系的同时,积极及时申报、实施各级各类项目。1.1 申报各级各类项目6项:
①2012年国家发改委项目“超高产、优质、多抗周麦系列新品种育繁推一体化项目”获得批复,获启动资金1200万元。该项目的申报成功与实施,提升了我公司在全国种业中的影响力,为我公司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是我公 司项目建设上一个新的重要的里程碑。2013年国家发改委实施企业发展能力建设滚动计划,遴选企业和项目。李文纯董事长、李青竹总经理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多次对申报工作作出指示和安排,经过努力,我公司以河南省第一名的排序,把申报材料申报到国家发改委,申报资金2400万元。现正在审批中。
②郑州市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小麦丰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 申报并获得批复,获资金30万元。
③申报“2013年郑州市种业发展专项资金建设”项目,和“2014年郑州市种业发展专项资金建设”项目,申报资金60万元。
④申报“2013年郑州市农业产业化贷款贴息项目”,申报贴息资金10万元。
⑤申报郑州市普通科技攻关计划“小麦种子安全生产及质量监控技术研究”,申报资金20万元。
⑥ “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小麦参加了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大赛。1.2 实施项目5个:
①国家发改委项目“超高产、优质、多抗周麦系列新品种育繁推一体化项目”2012年获得批复,获启动资金1200万元。
②产学研项目“离子束生物工程技术培育超级小麦新品种”2011选择6个材料进行了离子束照射,得到了D1;2012年10个材料,得到了D2,2013年进行选择分别得到D2---226株,D3---432株。
③郑州市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选育及关键技术研究” 2012年获得批复,获资金100万元。按计划和方案顺利设施中。
④郑州市农委项目“郑州市小麦种子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小麦种子基地1万亩,获补贴资金10万元。
⑤郑州市小麦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获扶持资金30万元。
2、三圃田和小麦科学试验方面
① 在育种家种子繁育上,采用三圃制、二圃制并行的方法,进行周麦22、23、18、16、26、27小麦品种的育种家种子繁育,2013年夏收获单穗36000个、穗行2670个、穗系160个、育种材料210多份、育种家种子繁殖田90亩。进行了三圃制、二圃制、一圃制生产小麦原种的对比试验。为生产高质量的小麦种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种植穗行35000个、穗系2560个、品系160个、育种材料210多份,育种家种子繁殖田70亩,品种展示78个,为明年小麦繁育工作做好了准备。
②育成的小麦新品种天麦109参加了河南省小麦新品种预备试验。
③进行了河南省郑州市二级小麦新品种展示试验,共安排82个小麦品种。试验质量高,田间管理好,得到了河南省种子管理站、郑州市种子管理站领导的赞赏和高度评价。
④进行了周麦27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承担了周口市农科院小麦室“周8425B的遗传研究”试验的田间管理、调查和收获工作。今年又承担了中国农科院的小麦试验4项。
3、积极开展公司重大科技活动
①与中国农科院国家小麦改良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②参加河南省主要农作物种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③参加农业厅、科技厅等组织的调研会、座谈会4次。
4、荥阳育种基地的管理方面
荥阳育种基地的管理是技术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加强和规范公司荥阳育种基地的运行管理,为了管好基地用好基地,为科研工作提供良好的试验环境,我们按照公司《荥阳育种基地管理办法(试行)》执行,最大限度的利用基地,为小麦玉米科研繁育提供条件。
5、在相关荣誉称号申报方面
①成功通过河南省、郑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 ②成功通过河南省、郑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运行监测。
③成功通过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评价。④成功通过郑州市小麦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评价;
⑤成功通过ISO9000-2008监审。
7、发表论文两篇
①《大豆新品种周豆19号高产稳产性分析》发表在2013.8《作物杂志》
②《小麦品种周麦22号的特征特性及推广效果》发表在2013.7《农业科技通讯》。
二、认真做好各项工作
1、思想政治学习方面
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按照公司安排切实开展了作风转变活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政治思想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学习,要努力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牢固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更何况在实际工作中,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如果不读书学习,许多问题就搞不清弄不懂,就会处于盲目、被动和落伍状态。
2、业务工作方面
①、4月份,公司决定和周口市农科院联合申报国家发改委生物育种能力建设滚动计划项目,申报材料由张保亮副总经理和技术中心人员负责撰写。院主要领导,李文纯董事长、李青竹总经理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多次对申报材料和申报工作提出要求。由于材料要求质量高,几易其稿-----最后内容丰富的申报书终于上报国家发改委。
②、5-6月,技术中心要在大面积收割之前先要选好单穗、单株、变异株、变异行,以便来年工作中作对比,更重要的是为公司种子生产提供高质量的繁育材料。为了能合理有效的选择出好的单株,庞丹和张会文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在齐腰 深的麦地里来回的观察、记载、标记,衣服一会儿就被汗水浸湿透了,贴在身上又湿又闷,把衣服脱了麦芒扎得人生疼,穿上衣服又热得透不过气来,人都被晒到晕了,可我们都在心里给自己打气,坚持、坚持、再坚持,一连3天过去了直到所有的材料全部选择完,我们才拖着被疲惫的身躯回到路边,往地上一坐,除了不停的喝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真的体会到了那份苦、那份累!
③、7-8月份,流火的季节,正是小麦脱粒、考种的关键时候。收获的2013年夏收获单穗36000个、穗行2670个、穗系160个、育种材料210多份还等脱粒、考种。庞丹和张会文同志不怕热、不怕累,脖子疼了、腰酸了、眼花了,揉一揉接着干,经过近2个月的苦干,终于顺利完成了任务。④、10月份三圃田和小麦试验播种期间,朔风凛冽。在繁育部同志们的帮助和配合下,庞丹和张会文同志从田间规划到试验播种,从搬种子到散种子,一丝不苟、认认真真,生怕种错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经过4天的奋战,完成了种植穗行35000个、穗系2560个、品系160个、育种家种子繁殖田70亩,品种展示78个的任务以及中国农科院、周口市农科院和公司的8套育种试验。据简单测算,在试验地里我们来回奔波,反复奔走计260多公里,相当于徒步从郑州走到周口!
三、经验和体会
①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做好项目技术工作的前提。做好项目技术工作首先要领导重视并支持。今年公司项目的取得,无不在领导的重视、支持和悉心指导下进行完成的。
②经常性的和相关部门的沟通与交流是做好项目技术工作的关键。
③完善的申报材料和严谨的技术资料是做好项目技术工作的基础。
④尽心尽责忠于职守是做好项目技术工作的内在动力。⑤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是做好项目技术工作的保证。⑥“简单的事情认真做,认真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创造做。”是做好项目技术工作的秘诀。
四、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1、存在的问题
①争取项目思想观念还不够解放。②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弱。
③人力资源薄弱,缺乏专业技术人员。④缺乏必要的实验室和机械仪器设备。⑤有些项目实施没有落实到位。
2、存在的风险
① 申报项目方面存在“申报不批复”的风险。② 实施项目方面存在“实施不到位”的风险。③ 小麦科研方面存在“不一定”的风险。
④ 繁殖材料生产方面存在“质量和数量”的风险。
五、关于2013年的工作
①继续做好项目申报工作,争取申报更大的项目。②做好已批复项目的实施工作。③做好荥阳育种基地的建设工作。④继续做好育种家种子繁育工作。
⑤做好技术中心建设工作。合理配置人员,实验室建设和购置必要的机械仪器设备,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致谢
在2013年工作中,技术中心得到了公司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非常感谢办公室、财务部、企划部、营销中心的同志,感谢你们在工作中给予的大量帮助!
特别感谢繁育部的杨亚洲、闫雪涛、赵延勃、郭永斌、赵辉同志,感谢你们在小麦收获和播种工作中给予的无私帮助!
也正由于大家的关心和帮助,技术中心才得以圆满完成2013年的工作任务。
谢谢大家!
2013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