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区科技创新情况汇报

时间:2019-05-15 14:10: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天河区科技创新情况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天河区科技创新情况汇报》。

第一篇:天河区科技创新情况汇报

天河区科技创新情况汇报

近年来,为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关于科技创新的战略部署和区委区政府关于抢占科技制高点的重要指示,区科信局通过培育创新主体、整合创新资源、营造创新环境以及优化创新载体的措施,进一步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加快了我区战略性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一、基本情况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截至2014年,我区拥有市级以上创新型企业34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5个、企业技术中心37个、重点实验室105个、研发机构53家。2014年1-11月,全区专利申请总量8089件、授权量4961件,分别占广州市的20.64%和19.42%,申请总量和授权量都名列广州市各区县之首。一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省科技进步奖励。2014年12月,美国著名商业杂志《快公司》中文版评选出2014年中国最佳创新公司50强。天河区有广州亿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尚品宅配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和广州爱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3家创新型企业上榜,占全市的近40%(广州市共8家,陈建华市长近日专门召开了这些企业负责人的座谈会)。

——产学研合作取得显著成效。天河高校科研院所创新资源丰富。辖内高校科研院所共计83家,其中科研院所53家(见附件1)。2011年-2013年期间,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有色金属研究院等7家高校科研院所成果数总量达到7720项,已经转化3355项,其中在广州转化1338项,在天河转化356项(见附件2)。目前,我区已建立基因工程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产学研示范基地、Linux服务器技术研发基地、高性能环境友好纳米(复合)涂料的应用研究以及无线信息直通车产业化基地等16个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区科信局同区内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建立了5个“一校一基地”,促进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至2014年底, 有新科佳都、优视动景、御银科技等企业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中乌巴顿焊接研究院、伯明翰大学广州中心等国际合作创新项目发展顺利。

——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迅猛。截至2014年,天河区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数为470家,占广州市的28.3%;软件企业483家,占广州市的53.6%。重点培育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生物与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目前有网易、欢聚时代、云游控股、蓝盾信息等上市科技企业15家(见附件3)。2014年全区移动互联网产业总收入预计超过800亿元,约增长25%。龙头企业呈爆发式增长态势。2014年,阿里UC和YY营收超过10亿元和30亿元,分别增长250%和100%。新引进的互联网金融领域龙头企业PPMONEY业务量已突破50亿元,增长300%以上。

——创新载体建设取得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园区创新支撑能力进一步加强。加快智慧城移动互联网总部集聚区,广电平云广场、羊城创意产业园和广东数字出版基地为核心的三个移动互联网专业园区的建设,形成“一个基地、三个园区、一个总部集聚区”的产业空间发展格局。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快速发展,截至2014年底,全区已有科技企业孵化器15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家,孵化器总面积约42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近500多家(见附件4)。涌现出了创新谷、万科云、时代TIT、智汇PARK为代表的多个专业性极强的新型孵化器。成立刚两年的创新谷在广州已累计孵化项目83个,初创投资项目36个,投资额达6000万元,带动社会投资近20亿元,超级课程表、奇异果、闪聘等成为创业明星项目,其中闪聘创始人刘康1月5日获得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一行接见。面积达8万平米的万科云一期将于年底前全部投入使用,集办公、居住、消费、社交、休闲、娱乐为一体,将对传统的分散的行业生态圈及产业人口活动场所进行前所未有的重构。万科云将引入GWC长城会运营的G-home移动互联之家、本地投资机构微投网运营的VCHelloX孵化器、万科自营的Co-workiing和VK Incubator。目前,盈可视等中大型高科技企业和70多家中小型创新企业已有意向进驻,集中在软件服务、移动互联网、机器人、高端设计和3D打印等领域。万科云以科技孵化器为起点,提供衣、食、住、购、娱等配套服务,整合产业人才、资金、信息、技术,搭建产业上下游企业对话合作平台,促进产业生态圈的重构整合,有利于推动我区科技企业的创新发展。

二、主要做法与措施

1、强化政策保障,着力构建有效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

围绕优化科技创新环境,起草修订了多个科技扶持政策文件。其中《天河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天河区移动互联网企业租金补贴管理办法》已经颁布实施;《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办法》、《项目评审评分标准和评分方法细则》、《项目验收实施细则》等配套文件已经修改完善并报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这些政策文件进一步完善了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加强经费使用的过程监督和绩效评价,从调整财政科技经费投入结构和投入方式等方面对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进行了改革;为建立和完善天河区科技创新体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2、强化产业高端发展,加快新兴业态集聚。

紧跟产业发展态势,谋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区科信局对区内300多家重点移动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掌握53家亿元以上企业情况,摸清了产业发展现状。制定了《广州市天河区移动互联网产业(集聚区)发展专项规划》;成功申报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移动互联网),初步形成 “一个基地、三个园区、一个总部集聚区”的移动互联网产业空间发展格局。区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移动互联网企业和专业服务机构的租金补贴。2014年申报移动互联网租金补贴的企业50多家,跟上一年比已经翻番,加速了移动互联网产业的集聚。围绕移动互联网优势产业和电子商务领域,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引进了广东浪潮大数据研究院、广东科腾信息、广东贵金属交易中心、金蝶医疗、大洋网等企业。这些企业注册资本合计超过3亿元,预计2014年可实现营收20亿元以上。提出了天河区以国际金融城为核心,以CBD和智慧城为依托发展互联网金融产业的构想。此构想已为《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广州市服务业新业态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所采纳。目前,我区已被认定为广州市首批互联网金融基地。

3、强化项目抓手,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认真落实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和技术合同登记等各项政策,发动企业申报争取上级科技经费支持。其中申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的企业数和项目数继续保持良好增长态势,申报总量已连续几年位居广州市前列。据统计,近三年共组织4386个项目申报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项目备案,最终3812个项目通过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鉴定,通过率为86.9%,有超过60.5亿元的应纳税所得额可进行税前加计扣除。近三年共组织辖区科技企业申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781项,已有677个项目获得国家省市科技计划的立项支持,获科技扶持资金4.82亿元。近三年辖区内科技企业技术合同登记约9688份,成交金额约155.34亿元,其中技术交易额147.96亿元,企业可减免税收约7.39亿元。

4、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通过推动协同创新联盟、创新微空间及工程中心的建设,积极构建产、学、研、中、金、用“六位一体”的新型合作创新机制,积极推进加州大学•圣地亚哥(中国•天河)创新中心、中乌巴顿焊接研究院、伯明翰大学广州中心国际产学研合作。研究起草产学研协同创新扶持政策并开展了大量调研,为进一步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打好基础。落实人才政策,组织近100家重点科技企业参加天河区“1+6”人才政策解读和申报工作指引会。梳理了50家重点科技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申报各类人才奖励,为创新创业提供人才支撑保障。

5、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

着力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以主动、高效、贴心的服务,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加强调研走访,提供精细化、个性化服务。局主要领导亲自带头,组织多个小组常态化走访辖内科技企业达到200多家次,送服务上门,进行政策宣讲,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和服务需求,急企业之所急,有针对性地提供精细化服务。如联系区内优质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帮助亿航科技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为其专利、商标、版权申请,专利布局等做好咨询服务。探索发挥科技中介的服务作用,陆续走访了近10家市内知名的科技服务机构。组织召开科技服务机构交流会,就创新科技服务的运作模式、协同搭建服务平台、策划科技服务活动等展开合作。先后举办了高企认定培训、研发费加计扣除培训、创新基金申报培训会等多场活动,累计培训达10000多人次。收集整理国家、省、市相关科技政策和优惠政策,提炼具体扶持措施,梳理办事流程,编制《科技型企业政策服务指南》,受到企业广泛好评。

第二篇:科技创新汇报材料

弘扬创新精神打造科技特色

-----株洲县育红小学创建湖南省科技创新教育基地汇报材料

株洲市株洲县育红小学

我校创办于1909年,现有教学班32个,在校学生1800人,在校教职工97人。在一百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我校一贯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自学·引导·发现教学”实验获株洲市科学进步奖,受到时任国家教委常务副主任柳斌的高度评价。学校于2003年被录入《中国名校600家》之列。2004年,《思疑展合教学》实验研究获湖南省教研成果一等奖。除此以外,我校另有其它6项实验研究,均获得省、市和中央教科所的表彰奖励。近几年来,学校先后被认定为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实验学校、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株洲市示范学校、株洲市科普文明大院、株洲市知识产权试点学校、株洲县科普特色学校。

教育科研的实践活动不但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教师的创新精神,培养了学生大胆探索、主动思考的习惯。我校学生在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大赛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近五年来,有汤宇轩等63名学生在省、市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奖,奖项达90次,其中县级59次,市级26次,省级5次,申请国家实用专利12项,已有7项获得国家专利证书。有陈潇等同学在市、县科幻画比赛中获奖,市级44次,县级60余次。有蒋鑫森等同学在电脑制作中获奖,市级24次,县级14次。科技教师袁兴台设计的《听话的气球》等四个实

验被入选省编《科技活动》教材,撰写的论文《三个有趣的科学小实验》获全国一等奖,并在《华夏教育教学》杂志公开发表,袁兴台老师被省市教育系统评为“优秀科技教师”、“科技教育精英奖”。胡敏老师执教《压缩空气》被评为湖南省教育规则“十一五”重点课题示范课。罗文娟、苏俊等10来名教师在科幻画、科技制作比赛中多次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具体获奖情况附后。)

为了打造我校的科技特色,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

创新精神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和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是我校科技教育的指导思想。

二、明确两个奋斗目标

近期目标-----每年申请3~5项国家专利,每年有3~5件作品获省、市级奖励,力争成为省级、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

长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使每一位学生获得生活和未来需要的科学知识和技能,牢固树立“科技兴国”的信念,培养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三、实施六个具体措施

(一)队伍强劲

我校现有教师97人,其中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的94人,中、高级职称的87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县级骨干教

师4人。学校领导坚持改革创新,科研兴校的理念,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带头参加课题研究活动。学校教研室积极开展教学教研,通过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每期一次的校级展示,每年一次的课堂验收,着重培养教师基础教育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

(二)课程到位。

学校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齐、开足科学、科技活动课程,在教学中细心捕捉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常年开设了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满足少年儿童的兴趣爱好和不同层次学生的渴求。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到科研基地参观学习,让学生的奇思妙想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思考。

(三)设备齐全。

学校设有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多功能室、科技制作室、科技展览室。科技制作室里配有电脑、背投电视机、投影机、照像机、DVD、摄像机和空调,总价值达60000余元。仪器室按国家一类标准配齐。图书室有藏书20000余册。多功能室(美术室、音乐室、体形室、阅览室、电脑室)各一间,配置电脑50台。展览室新添置展览桌25张,有学生科技作品30多件。每间教室配备背投电视机。

(四)活动系统。

1、定期举办科技节,利用多种形式进行科普知识宣传,并进行“四小”(论文小作家、发明小博士、制作小能手、多彩小画笔)评

比,表彰和奖励科技小明星。

2、设立科技角、编写科技小报等活动让学生在自己的动手动脑过程中,培养科学意识,提高动手能力。

3、充分利用学校橱窗和廊壁形成科技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生动有趣、形象直观的各类活动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经费支持。

为保证各项科技活动的顺利进行,我校提供了开展科技创新教育的专项经费。近两年来,学校自筹和政府资助资金达15万余元。

(六)激励得力。

为激励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工作,我校设立了科技创新教育成果奖。

1、凡获得国家专利证书,每个项目奖励人民币1800元。

2、凡参加教育、科协等部门组织的各级科技创新、科幻画等比赛,获县级一、二、三等奖以实物奖励为主;获市级一、二、三等奖的分别奖人民币150、100、50元整;莸省级一、二、三等奖的分别奖人民币300、200、100元整;获国家级一、二、三等奖的分别奖人民币500、400、300元整。

3、对获奖同学在第一时间内,在全校给予通报表扬并予以张榜公布,能进行媒体宣传的,学校负责向媒体投稿。

4、对获奖同学,给其所在班级在文明班队评比中加分。市级一、二、三等奖分别加分3、2、1分;省级一、二、三等奖分别加分5、4、3分;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分别加分8、7、6分。

5、对指导老师除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外,视贡献大小,优先评先评优、提前晋级。

弘扬创新精神,创建特色学校,意义重大,任重道远,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积淀、思考和探索。我们将继续努力,力争使我校的科技创新教育工作再上台阶。

第三篇:2012年天河区科技计划申报指南

附件1:

天河区2012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根据《天河区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天河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管理规定,制定本指南。

一、支持原则

1、落实区“十二五”规划,推进智慧天河建设和发展;

2、鼓励自主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

3、区域创新系统建设与创新环境、创新空间培育;

4、产学研用结合,产学研联盟或示范基地建设;

5、扶优扶强与扶小扶新相结合。

二、支持重点

1、智慧天河建设。支持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加快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和管理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支持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设,研究智慧城市建设的解决方案和评价标准。

2、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先支持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高端软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生物及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

3、产学研用结合。优先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应用研究,突破制约行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取得自主知识产权,实现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

4、民生科技创新。重点支持医疗与健康、智能交通、城市安全与应急保障、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社区服务信息化管理创新等项目,优先解决群众健康、公共安全、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瓶颈问题,重点支持示范推广、成果应用或产业化项目,促进科技项目成果科普化,实现科技惠民。

三、项目征集计划类别及经费安排

(一)计划类别

计划类别分为研发类、转化类、服务类、软课题类四大类。具体内容包括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科技攻关、创新环境与体系建设、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医疗卫生专项。

1、成果转化项目

重点支持引导和推动先进、成熟、适用、有良好的国内外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在天河区域进行产业化发展的项目,重在考察其能否产生现实生产力和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2、产学研合作项目

项目申报除符合天河区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的总体要求外,还须同时符合以下要求:

(1)申报项目必须以天河区辖区内企业为主体与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联合申报,鼓励与港澳、国外大学、国际研究机构高水平团队联合申报,联合申报单位之间须签订合作协议。

(2)申报项目的实施期不超过二年,须有明确、量化的技术指标和项目实施期末的经济考核验收指标,各方任务分工和研发进度明 确,经费预算合理,知识产权归属清晰,具有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特点,具备良好的前期研究开发基础和产业化生产条件。

(3)项目负责人原则上须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具有完成该项目所需的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产业化经历和组织协调能力。

(4)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有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参与的团队与入驻企业联合申报的项目;优先支持与港澳、国外大学、国际研究机构高水平团队联合申报的项目。

(5)合作单位必须在项目中有经费投入。

3、科技攻关项目

重点支持对天河区支柱产业发展和新兴产业培育带动作用大、覆盖面广、关联度高的核心技术及其配套集成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示范项目;支持符合天河区优先发展产业和领域、成果转化与产品市场应用前景良好的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示范项目;支持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项目。

4、创新环境与体系建设项目

重点支持引导、促进和支撑天河区经济、产业、企业发展的高技术服务业项目。对在推动集成创新、产业聚集、产业链和产品链的形成中,提供高水平、优质的设计、组织、协调、咨询、诊断、共性开发平台等的服务业项目。

本重点支持科技与文化结合,文化创意产业支撑技术,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建立智慧城市管理解决方案和评价标准,以及面向行业共性技术的标准研究、制定与推广。

5、小微企业技术创新项目

小微企业技术创新专项重点支持从事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高端软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生物及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研发、生产及科技服务的小型或微型科技企业,申报企业除符合天河区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的总体要求外,还须同时符合以下要求:

(1)在天河区注册及纳税满一年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技企业;

(2)上一企业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以下;

(3)至少拥有一项与所申请项目相关的自主知识产权(含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或软件著作权)。

6、医疗卫生专项

结合我区医疗卫生工作重点,公开征集区域规划、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社区卫生、医疗技术等领域项目。具体要求附后。

(二)经费安排

研发类计划安排300万元、转化类计划安排500万元;服务类计划安排200万元、软课题类计划安排100万元。其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安排不少于100万元,医疗卫生专项计划安排不少于50万元。

四、项目申报条件

(一)项目申报单位应具备的条件

1、在天河地区注册并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产权清晰,财 务制度健全,并符合天河区科技计划对申请者主体资格其他方面的要求;

2、符合天河区科技计划支持范围;

3、具有为完成项目所必备的人才条件和技术装备;

4、具有与项目相关的研究经历和相关业绩;

5、具有完成项目所需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

6、具有完成项目的良好信誉度。(二)项目负责人应具备的条件

1、是实际主持研究工作的科技人员;

2、应具有本领域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技术优势,熟悉本领域国内外技术和市场发展动态;

3、项目组主要成员为项目主要承担者,与项目研究无关的人员不得在项目组挂名;

(三)申报项目需符合的条件

1、符合国家产业、科技政策,创新性较强,技术含量高、水平先进;

2、符合本《指南》规定的申报要求,属于天河区优先发展技术领域(见附件2);

3、有较高附加值,市场竞争力强,具有明确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前景,能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本地应用和产业化;

4、现有基础条件较好,两年内可以完成项目确定的目标;

5、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五、经费资助

(一)资助方式

本次征集项目的资助经费由区科学技术经费支出,资助方式包括无偿资助、贷款贴息两种。贷款贴息额视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的额度(提供相应凭证)而定。

(二)资助额度

单个项目资助额度原则上不超过50万元,其中软课题类原则上不超过20万元,医疗卫生专项原则上不超过5万元。

六、审批程序

项目立项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采用专家评议与政府决策相结合的立项程序。所有申报项目均需经过初步审查、专家评估和政府审批三个步骤。

七、申报材料

(一)书面申报材料(一式三份,其中一份为原件)

1、填写《天河区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书》(见附件3)并打印,加盖公章;同时提交申报书电子文档和项目信息表(见附件7)。

2、附件 ■必须提供:

(1)可行性报告:所有科技项目均需提交项目可行性报告,且按照《天河区科技计划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提纲及撰写注意事项》(见附件4)的要求撰写,报告中涉及的有关数据须与《申报书》一致;(2)查新报告:查新报告须由有查新资质的单位提供,2011年

月以后的查新报告有效(见附件5);

(3)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联合申报的项目必须提供相应的合作协议,并在合作协议中明确各自所承担的工作和责任、技术合作方式、产权归属、投入比例、收益分配等(需提供原件);

(4)资信证明材料:营业执照副本,国税及地税登记证(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5)经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企业近三年的会计报表和相应的审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报表附注等)(原件或复印件加盖审计单位公章),申报前最近一个月的企业会计报表(加盖企业财务专用章)。

另,2011年10月(含10月)后注册的新办企业,须报送企业注册时的验资报告和申报前最近一个月的企业会计报表。

(6)申报贷款贴息的项目需提供2011年1月1日起至项目申报之日内企业与银行签订的贷款合同、对应的付息单据复印件;(7)项目申报或参加单位有经费投入的项目,需提供自筹资金承诺函。

■可提供:

(8)可以说明项目情况的证明文件(如技术报告、鉴定证书、检测报告、用户使用报告等);(9)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书;

(10)国家专卖、专控及特殊行业的产品,附相关主管机构出具的批准证明;(11)留学人员投资(含独资和控股)创办的企业,提供留学就读学校出具的学位(学历)证书、本人有效身份证明、投资资金证明或股权证明、广州市留学人员优惠资格证等相关证明文件;(12)能说明项目知识产权归属及授权使用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文件(如:专利证书,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技术合同等)。企业与技术持有单位合作的项目签订技术合同时,技术持有单位必须是具有法人资质的单位;

(13)与项目和申报单位有关的其它参考材料(如环保证明、奖励证明、用户定单、产品照片等)。

八、申报须知

(一)申报受理时间

本次项目申报材料报送截止时间为2012年9月10日。逾期不再受理。

(二)受理机构与地点

受理机构:天河区科技和信息化局科技综合管理科

受理地点:天河员村天府路1号区政府2号楼11楼1109-2室 联系电话:020-38622895

(三)注意事项

1、申报单位按本《指南》要求和自身优势认真选题,准备申报材料。

2、填报《申报书》前请仔细阅读填写说明。

3、所有申报材料请用A4纸打印或复印,并按项目申报书、附件 目录、附件的顺序进行装订,附件排序应与附件目录一致。

4、每个单位限报一个项目。

5、项目申请者须对所有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负责,并须自行承担包括知识产权纠纷在内的一切风险。我局受理的申报材料一律不予退还。

6、本指南仅作为申报2012天河区科技计划项目的指引,其解释权在天河区科技和信息化局。★医疗卫生专项

结合我区医疗卫生工作重点,公开征集区域规划、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社区卫生、医疗技术等领域项目。

(1)征集项目计划类别 ①重点项目

重点支持符合区医疗卫生系统重点发展计划、有一定优势的专科在基础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本优先扶持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策、社区卫生服务精细化管理、基层医院科学管理等学科项目的研究。

②引导项目

重在引导(副高及以下职称)中青年医疗卫生工作者在公共卫生、临床医学以及相关领域追踪学科前沿,探索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

(2)申报条件

①项目申报单位应具备的条件

a.区卫生局及其直属医疗卫生单位(含区卫生监督所、区疾病 预防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辖区内民营医院;

b.有一定的专科研究能力,有明确的计划和措施; ②项目负责人应具备的条件

a.是实际主持研究工作的在职卫生技术人员;

b.具有本学科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技术优势,熟悉本学科的技术动态。

c.优先支持35岁以下人员主持的项目,促进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

(3)申报要求 ①申报项目需提供的材料

a.填写《天河区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书》(见附件3)并打印,加盖公章;同时提交电子文档。

b.附件目录

c.申报重点项目须提供《可行性报告》。该报告须按照《天河区医疗卫生科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见附件6)的要求撰写,报告中涉及的有关数据须与《申报书》一致;

d.《科技查新报告》

e.与项目和申报单位有关的其它参考材料 :如列入国家、省科技计划的有关批准文件、奖励证明等。

f.多个单位联合申报项目,应提供相应的合作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自所承担的工作和责任、技术合作方式、产权归属、投入比例、收益分配等(其中一份原件)。g.其它相关材料。②申报形式与时间

上述书面材料一律采用A4纸张尺寸,并按项目申报书、附件目录、附件的顺序(附件排序应与附件目录一致)装订成册,一式三份(其中含原件一份,申报单位和主管部门盖章要求全部为原件)。

各项目申报单位需在项目受理截止日前集中本单位所报项目的全套材料,连同汇总表(汇总表加盖单位公章,见附件8)交区卫生局医政科(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员村四横东路13号1115室,电话:020-85108334),由区卫生局统一报至区科信局。

第四篇: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看一个企业能不能长远和健康发展,关键是看他有没有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能力。如果不能坚持科技创新,即使有一时的效益,有较大的规模,甚至是高速的增长,企业也不可能持续发展和生存。因此,科技创新不仅是企业长远健康发展的需要,更是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企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企业发展的新跨越。

一、搞好科技创新,加强体系建设是基础

企业主要领导要有科技创新的强烈意识,真正把科技创新当作企业的第一生产力抓紧抓好。要健全科技创新领导体系,主要领导亲自抓创新,并有得力的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要健全科技管理组织和科技机构,并把科技管理与科技开发区分开来。我们既需要科技管理人才,也需要科技开发力量。没有科技管理,就不能整合有效资源,搞好科技开发。没有科技开发,也使一切科技管理成为空中楼阁。现在多数企业有技术研发部,但确切地讲,大多数是技术部而不是战略研发部。因此,企业在搞好生产性技术研发的同时,应成立战略研发机构,开发新的产品,为企业永续发展做好战略储备。要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为科技人才搞好研发提供平台。要实施工程师再造工程,组织技术工人参加专业技术培训和资格认证,培养和建设一支过硬的工程师队伍和高级技工队伍。同时,还要分期分批组织科技人员出国考察和进修培训,以开阔眼界,适应国际竞争的新要求。

二、搞好科技创新,完善激励机制是保障

科技创新的过程,是从企业决策开始的一系列以市场为导向的引进式研发、投资管理、经营活动的全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家作为决策者,起到不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因此,所有企业负责人必须更新观念、统一思想、高举科技创新的大旗。集团式管理的企业,对所属企业负责人的奖励,除看利润、回款等经营指标外,要高度重视对投资回报率、新产品产值等技术指标的考核。要完善和落实技术创新考核奖励办法,逐年提高科技创新奖励份额,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实施重奖。要修订科技人才薪酬,不断提高科技人员的待遇,使科技人员的收入高于集团平均水平。在不断提高科技人员工资待遇的同时,还要积极为科

技人才争成果、争荣誉、争地位,提供广阔的个人成长空间。要建立科技干部选拔机制,在人事管理部门审定本科以上学历等资质后,一定要笔试、民主测评和演讲答辩的方式,产生一批科技管理干部,在企业内形成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

三、搞好科技创新,制订发展战略是关键

企业走国际化的路子,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激烈竞争,就必须放眼国际市场,洞察科技趋势,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立足企业发展实际,制订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我们到国外大的公司考察,他们多数先问我们发展战略是什么,然后才确定如何与我们打交道和谈合作。事实上,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干什么和想什么的企业,是无法找到朋友,找到合作伙伴,找到竞争对手,开展有效竞争的。那种干一天算一天,走一步看一步的经营行为,是短视的、盲目的,肯定是没有任何发展前景的。因此,我们必须充分了解国内外市场情况、科技发展趋势与产品技术水平,以及各国各地产业政策等方面信息,利用SWOT分析等现代工具,立足当前,放眼长远,修订和完善企业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愿景和战略措施,特别是企业科技创新的定位、方向、产品、技术、设备和人才等,才能在科技创新中找到方向,在企业发展中找到向导,使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四、搞好科技创新,加强产学联合是手段

产学研联合能够为科技创新提供平台,为整合资源提供纽带,为借力发展提供通道,是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有效途径。为了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要找到合作对象和学习标杆,积极开展“科技创新333工程”,即每个公司至少与三家大专院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至少与三家科研机构签署合作协议,至少与三家行业内领先的企业开展交流活动。企业开展产学研联合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联合办学,培训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可以联合成立开发机构,共同开发市场需求的高科技新产品;可以解决企业的一些技术难题,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也可以共同申报科技创新项目和成果,积极争取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近年新兴的产学研联盟是产学研活动的新突破。所谓产学研联盟,即通过高校技术创新集群与区域产业集群的紧密结合,实现高校技术创新集群与企业群、产业群对接互动,改变过去高校与产业合作“单对单”、“点对点”模式,形成可持续发展态势。

五、搞好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入是根本

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存在着科技研发投入不足的现象。除了资金紧张的因素外,主要还是一个认识问题。有的企业有钱盖高楼大厦,有钱扩大规模在低水平上延伸,就是没钱搞科技投入,致使企业技术过时,设备老化,产品难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应加大科技投入,将研发费用列入全面预算,并通过企业积累、上市融资、引进风投、合资合作和争取政策扶持等多条渠道筹资金。原则上,企业科技投入不得低于销售收入的3%,大的企业特别是条件好的企业不应低于7%。列入预算的科技投入资金可以用于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改进产品结构和工艺技术水平,也可以用于开展产学研活动,引进科技创新人才等。企业选择科技开发、技术改造、合资合作项目,要严格筛选,谨慎决策,争取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我们可以花100万元否定一个项目,不可以花100万元上一个不可行的项目,因为明为不可行而非行之,势必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和深刻的教训。

六、搞好科技创新,增强竞争实力是目的我们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千方百计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根本的目的就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谓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是指企业在某一项或多项技术上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具有明显优势的竞争能力。企业只有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引进一流人才,掌握一流技术,开发一流产品,真正形成核心竞争力,才能不怕市场变化,不怕金融危机,能够应对各种风险和困难。要充分利用创新成果,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伐,根据“专业化、高科技、国际化”的原则要求,进一步收拢拳头,集中发展效益好、前景好的产业和产品。对那些技术水平低、经济效益差、带动作用弱、发展前景不明朗的产品、产能和微利企业,要逐步退出。要转变观念,使企业已经形成的规模优势转化为盈利优势,成本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机制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逐步在做大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实、做强,做成在国际竞争中独具优势的高科技企业。

现代企业发展一靠科技进步,二靠科学管理,而科技进步又为科学管理提供了先进的工具与手段。因此,科技进步是推动企业蓬勃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近几年来,我公司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在创一流企业工作中的作用,加大了科技工作的力度,夯实安全基础,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努力构建企业科技发展的新格局。

一、回顾200#年我们主要作了以下工作:

(一)、在管理方面:

l、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的科技领导小组,坚持一把手抓科技,分管科技工作副经理负责组织科技发展规划、重大技术攻关、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的实施。

2、组织制定了支公司科技发展规划。

3、以科技进步为指导,大力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

4、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电力公司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结合自身的特点搞好基础管理。

(二)、在科技活动开展方面:

支公司制定并完善了科技工作管理的有关制度,大大激发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随着电力市场的形成,电力技术竞争也日趋激烈,如果不能够优质、高效地解决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就难以在市场上求得生存,更谈不上发展。我们把科技工作作为考核主要的技术岗位的主要业绩之一,同时,制定出了科技任务的完成标准,这样使科技工作有落实,有考核。

支公司始终把促进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作为科技工作的主攻方向。首先把加强对现有设备的技术投入作为重点,制定完善了一系列考核管理办法;其次,解决好影响生产的关键技术问题,如安全运行、节能降耗、自动化控制等项目,使科技工作更加有的放失。

(三)、在科研项目完成方面:

我公司把科技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安全生产和现代化管理上。坚持“安全第一”这个永恒的主题,我们推广了“微机防误闭锁装置”,进行了电网调度自动化、配网自动化、电网通信与自动装置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并且为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开发了用电营销管理自动系统、并为实现办公自动化作了前期准备工作。支公司2003年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110KV变电站11台35KV开关的无油化改造。

2、110KV变电站微机防误闭锁装置的实施。

3、修试班更新直流高压发生器。

4、城网配电变压器的完善。

5、县调自动化装置的安装。

6、供电服务承诺95598语音电话的开通。

7、10KV配网的改造。

8、用电营销管理自动系统的建设。

我公司在推动科技进步的方法与措施上,但还不够完善,力度也不够大。因此,我们要适应新的形势的要求,一方面要提高认识,工作到位,增强各级人员依靠科技进步的责任感、使命感,真正把科技工作摆在关键位置来抓;另一方面,要在方法完善,措施配套,狠抓落实上下功夫。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来思考问题,培养超前意识,强化竞争观念,逐步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充满生机的科技进步机制与管理体系,为科技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逐步形成领导高度重视、职工积极参与、作用日益增强、成果不断创新的格局。这种新格局应当是关于推动科技进步的方针政策、组织领导、规划计划、资金投入、科技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内容的最佳组合,具有宽松的环境,浓郁的氛围和蓬勃的生机。

根据我公司的实际情况,我们在科技进步上还有很大的差距,只有不懈努力,不断创新,不断进取才能不被淘汰。当今,人类迎来了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科技作为知识经济的主要支撑物起着重要作用。面对新的科技革命带来的挑战,在新的征途上,我们要不断开拓思路,下大气力,继续坚持科技兴企和科技为生产、管理服务的方针,为实现更大的跨越而努力奋斗。

莲山课件原文地址:http:///Article/zjbgnzzj/41713.htm

第五篇:科技创新

农业转型靠谁来“科技创新”

2月1日,新华社受权发布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文件强调了农业科技重要性,称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要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文件确定国家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支出。无农不稳。人类社会自农耕而来,中国自古就有着“强本节用”的传统。2月1日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9个中央“一号文件”。从1984年开始,“一号文件”已然成了判断我国“三年”工作取向的风向标。那么,今年何以尤为重视“农业科技创新”?

如果说,此前的“一号文件”是立足于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基础增持,关注农业“外围式”发展环境的优化,那么,今年的“一号文件”则更关注农业造血能力的强化、关注作为弱质产业的农业如何在新形势下负重突围。2012年强调农业科技创新,离不开三个基本背景:一者,经过20多年的竭力扶持,中国农业已经开始渐次转型,如同工业的结构调整一样,数十年的“养蓄期”为中国农业积累了涅槃的基础条件,譬如去年“一号文件”聚焦农田水利建设,提出10年内投资4万亿元,年均4000亿元等。

二者,从总量上来看,中国的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5.7亿多吨的粮食在全球粮食总产量中占到22%左右,而2010年中国总人口在全球总人口中大概占19%;然而,我们也应当看到,我国农产品消费对外依存度确实也比较重,譬如大豆消费对外依存度达80%,玉米供不应求令未来进口成为常态,棉花和白糖进口量占国内消费量的20%和15%„„保障供应和稳定物价的关系在2011年成为通识:不创新则无效益,无效益则无产量。

三者,有数据显示,譬如目前整个东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已近20万平方公里,占东北土地总面积的15.9%,至少已有4.47万平方公里的黑土在流失。这些年,华北持续干旱,黄河、淮河、海河三条河流水量减少的情况不断加剧,只能靠超采地下水和挤占河流的生态用水来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城乡生活用水的需求——资源环境的变局,对于“靠天吃饭”的农业来说,意味着可以预期的风险。

此外,联合国粮农组织称,农业领域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全球排放量的14%,对全球减排意义重大,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哥本哈根会议召开之前,我国政府宣布到2020年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45%的目标。

于此而言,农业减排、低碳农业成为不二之选——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农业科技创新。当然,在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的背景下,要确保2012年中国经济“稳中求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是个基本前提。

在创新的共识之后,最大的问题不是怎么创新,而是谁来创新。此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了2012年社会白皮书,首次宣告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城市人口超过乡村人口,城市化水平超过50%。其实无须这些数据,经验逻辑早就将中国农村的“新时期农民”形象烙印在公众的记忆里:青壮年普通农业工作者已经出现断层迹象,“末代农民”、“代际断层”等事实判断早就屡见不鲜——当此背景下,能进城的都进了城,“不稼不穑”的“农二代”如何去担负起农业科技创新的责任?

农业科技创新的路径有很多,但一切的讨论,须在明确“谁来创新”之后。也许,培育“新生代农民”,更是个亟待破解的现实命题。

邓海建 《 中国青年报 》

强化农业科技创新 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龙年伊始,万象更新。今天,本报全文发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九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文件紧紧围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这个中心任务,突出强调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论述,出台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必将大大推动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制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断完善,农业农村基础不断夯实,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农民增收实现“八连快”。实践证明,这是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三农”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2011年,可以说是农业农村发展整体提速、全线飘红的一年,是农民顺心、农村祥和的一年,也是本世纪以来总体发展最好的一年。农业农村的好形势,为管理好通胀预期、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赢得了战略主动,为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作出了突出贡献。

好形势来之不易,应当倍加珍惜。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深,农业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在连年增产增收之后,出现滑坡拐点的几率在累积、风险在上升;在高成本下继续提高农业产出效益,约束很多;在高基数上延续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势头,难度很大。更要看到,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靠继续消耗农业水土资源余地越来越小,靠不断增施化肥农药越来越难以为继,根本出路在于通过科技创新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站在高起点,再续“黄金期”,做好新形势下的农业农村工作,就必须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必须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方向,突出重点,面向产业需求,着眼长远发展,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必须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解决科技与生产脱节问题;下大气力强化农技推广服务,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必须继续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生态保护,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

2012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稳中求进,必须避免农业出现闪失,避免主要农产品供给出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始终保持清醒认识,绝不能因为连续多年增产增收而思想麻痹,绝不能因为农村面貌有所改善而投入减弱,绝不能因为农村发展持续向好而工作松懈。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始终绷紧“三农”这根弦,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力争在高起点上实现新突破,开创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局面。<人民日报社论>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紧紧围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这个中心任务,突出强调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指出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切实把农业科技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近些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农民收入增长实现“八连快”。农业能够保持好的发展势头,农业科技发挥了巨大作用。

从世界科技发展趋势来看,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日益紧密。进入新世纪后,发达国家结合本国实际发展农业高新技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虽然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十一五”时期已经达到52%,但是距离美国等发达国家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还有很大差距。近些年,我国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但农业与科技“两张皮”问题依然存在,农业科技仍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在新的形势下,农业发展受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强,要破解难题、突破约束、消除瓶颈,根本出路在科技,最大潜力在科技,强劲动力在科技,必须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

以两个“创新”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

农业科技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重点要做到两个“创新”:

一是农业科技创新。现代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创新。但从整体看,我国农业自主创新能力还较为薄弱,农业科研多数是“跟踪式”、“模仿式”和“转化式”研究。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应该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着眼长远发展,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作为主要目标,把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作为基本要求,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应当是面向产业需求,着力突破种业等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在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科技研究方面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和重大实用技术成果,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与此同时,还要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加快

培养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努力建立一支高质量科技创新队伍。

二是农业科技体制创新。世界各国大都把农业科技机构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努力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同时积极培育社会化科技组织。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为此,就要打破部门、区域、学科界限,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形成科教兴农的强大合力;要深化农业科研院所改革,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扩大院所自主权,营造科研人员潜心研究的政策环境;要完善农业科研立项机制、评价机制,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与此同时,还要大力支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升级,承担国家各类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培育以企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使企业逐步成为科技创新主体。

以两个“强化”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服务领域日渐拓宽,创造了科技特派员、农家科技大院等新型推广服务模式。但是,农业科技队伍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不适应农业发展需要等问题依然突出。进一步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重点要做到两个“强化”。一是强化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构建多元化的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要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进一步完善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管理体制,并切实改善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条件。同时,要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积极开展农技服务,成为公益性农技推广的重要力量,还要培育和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形成多元化、多主体、多层次的农技推广服务。鉴于我国目前农技推广服务经费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比较低,还应进一步加大对科技推广服务的投入。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实施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鼓励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和技术合作组织。科技人员在政府优惠政策引导下带着成果下乡创业,既可以解决农村一线科技人才短缺问题,又可以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等多方共赢。如果能够培育一大批这样的农业科技企业,一定能够有力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二是强化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造就新型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科技人才是技术产生的源泉,是技术传播、应用的载体。为进一步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一方面,要出台政策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地位和待遇水平。另一方面,要完善教育科技培训政策,造就一支能够深入一线的高效率科技成果转化队伍,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鉴于农民是农业科技成果的实施主体,还要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让农民学习、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免费对未升学的农村高初中毕业生提供农业技能培训,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中国经济网曾业松)

下载天河区科技创新情况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天河区科技创新情况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技创新

    三、申报条件 1、杰出青年人才计划项目 杰出青年人才计划主要支持在科技创新或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取得突出业绩或作出重大贡献的青年科技人才,鼓励其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科技创新

    科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读《科学启蒙》杂志有感 铅笔除了有华丽的外衣外,就只剩下一只黑乎乎的铅笔芯。许多家长都教育孩子不要总是去弄笔芯,说那有毒。铅笔芯是否有毒呢?我......

    科技创新

    简易投石机 材料及工具 【投石臂】木筷子及汤匙 【底座】木筷子及防火板 【重物】9V电池 【粘合材料】胶带、热熔胶、铁钉、细绳 【工具】壁纸刀、锤子、胶枪、尺子、锤子、......

    科技创新

    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科技创新 成果转化工作总结 近年来,市科技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科技厅的指导和支持下,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

    科技创新

    当前世界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取代自然资源和资本成为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最重要和最关键的要素。于是越来越多的国人取得了这样的共识:大力发展科技,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与......

    科技创新

    我市“科技创新双十佳”评选活动启动 近日,市政府下发了“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第三届全市科学技术创新奖评选活动的通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十佳科技创新企业”......

    科技创新

    【背景链接】 十七届六中全会从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高度,明确指出:“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要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

    科技创新

    天津财经大学论文科技创新——海洋经济发展的动力天津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广电0901 汪子玮 学号2009111684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绝大多数临海发达国家都把开发海洋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