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书或者旅行,身体和心灵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ON THE WAY ALWAYS
Ladies and gentlemen
It is my hornorto be there to make a speech.I’d like to startwith a interesting thing.Have you ever heard of it? Now,let’s begin.A pig is sleeping and eating.A college student is eating ,sleeping and love.So, someone come to a result,a college student is a pig fell in love.When we heard of this, we may feel greatly angry.It is unfair to evaluate we student in this way.I believe many students there are hardworking and is always on the way both in body and soul.But ,everything suverived is reasonable, it do reflects some bad college atmosphere.After all, many college students spend their life in the way mentioned in our story.Of course, anyone have freedom, they have right to do what they like.Nevertheless, We need look broadminded ,we need to be responsible.We need be positive ,Weneednot to be guilty for what we do in the future.As we all know, letting our body or sour on the way is a positive attitude to life ,which can bring good efforts to us.Firstly, We can make good of use of our onlytime.We can also develop our heart and body.Secondly, life become colorful because of travel and reading.thirdly, there is no doubt we can get more ability to adapt to near future.last but not the least, we won’t feel guilty for the time we spent.I am always encouraged by this word: travel or reading, your body
and soul must be on the way alternative.We need to be a person whosebody or soul is on the wayrather than be someone lay both their body and soul in the bed.We need pay our attention to think what we have done ,what we are doing ,what we will do.Everyone present has only one life, why don’t we make good use of it? Whydon’t we realize ourvalue ?
第二篇: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这是今天遇到的一句话。感觉一句话说到心窝里去了,很暖,很舒服。人的认识如果是有限的,那么是不是也决定着其身心的活动范围的局限性呢?反之,人的认识如果是无限的,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已经没有必要让身心憔悴,东奔西跑了呢?未必。从生命为“生命”之刻起,人就经历的是过程,体会的是无数过程 所造成的无数个结果。直到生命不为“生命”那一刻吧。或许没有到达真正的终点,或许吧。所以,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可是,旅行和读书,怎么想都觉得是孤独的、一个人的事情。平时觉得累了、烦了,想找个什么地方逃上一段时间,于是便会背包去那么一个地方,自己想去的吧?总之不是令人厌烦的。但是说走就走,说怎么走就怎么走,这毕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于是更多的人享受不到行走的自由、孤旅的幸福。逃离不了网络、电话,甚至人烟,无可奈何,确实是无可奈何。
那么既然身体不得自由,起码也要让灵魂享受到行路的幸福吧。没有青山碧水、蓝天白云作为舞台,一张书桌、一把椅子,或是一张床、一个台灯,也能够成为暂时的落脚之处,一本书,彻底将精神解放。读书读的是什么?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没有回答的必要,你能得到的,有作者的,更要有你自己的。
人是会改变的,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精神上。所以人是矛盾的,但也只有矛盾可以令人前进。迷惘远比清醒更令人值得清醒,奔跑的目的自是接着奔驰,而不是将短暂的驻足当做永远的休憩。人生是可怕的漫长又是短暂啊,当人们想要回避掉自己的理想时,人们可以以“漫长”安慰自己,而当人们又要为自己的欲望寻找借口之时,他们又能以“短暂”填补自己空虚的心。
人永远是孤独的,永远是在与自己赛跑的路上不断跌倒。没有人规定你的路有多长,也没有人规定你的速度。一切的喜怒哀乐都是自己心中自己的呼唤。我们总是觉得自己尽了全力,有收获、有幸福,走的是自己的路。但这或许只是少数人康庄大道的一部分,只是路的基石,基石中的一颗石头。人生是可恨的。人是虚伪的,人的虚伪的爱诞生了“虚伪的神”,人宁愿甘心屈居于他们所创造的神之下,感受本是源自于自身的所谓“救赎”,由于那些本出于自己口中的“圣谕”而充满“神圣之感”。人是愚蠢的,他们只称颂神的关爱,却回避了对于那些不信神的自由的人,他们的神是多么的充满报复心理,多么的心胸狭窄,予以最为惨烈的报复。看啊,人是多么的残暴不仁,多么的助纣为虐。
这只是旅程中的一道风景而已。
在路上无论风景如何,最后收获的一定含有多少孤独。自己的孤独自己原来也许不知,但是总有一天会完整,自己的孤独。只有孤独与路一样长,只有孤独像时间那样久。孤独多了,心会寻找另一份孤独吧,去寻找可能成为同路人的另一份孤独。所以才说嘛,心是孤独的猎手。
无数种选择,无数个路口,无数种可能,无限的未来。
我的路照样在继续,灵魂如果走得太远,那么必然会迷失。但是不要紧,迷失的太久,那么一定就会回归。又是一段路、一段旅程,又是一次人生的转变,可能是过去的36
5天只是在打转,可能今天只是明日坠落的开始。坠落对于我而言是件好事,因为这说明你曾经站在高处,而这也意味着你将坠往深渊——那是另一种高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如果无法找到超人,那么就成为超人吧,如果无法成为超人,那就超过超人吧。今天高人说: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明日他就会醒悟,这是句废话。——如果不在路上,我们将会成为什么样的呢?人只可能在路上,找见他的孤独,寻见她的孤独。
有人说:如果七夕一个人过,“七+夕+一=死”。好吧,死是生的开端。
在路上……
第三篇: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横峰一小关于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思与行
横峰一小:王颖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已成为教师教育实践的主流话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学校不但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地方,也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场所。如何架设教师专业成长的通道?如何提升教师实施课程改革的能力?如何唤醒教师自我发展意识,让他们积极投入到教育科研的道路上来,获取专业化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群体共生?„„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基于一个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在摸索中蹒跚前行,踏上了横峰一小教师专业成长途径探寻之路。下面就我校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思考与行动与大家进行交流、分享——
一、校本教研:教师专业成长的练功房
教师的专业发展如果离开了课堂教学是没有意义的。我校始终坚持通过聚焦课堂教学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同课异构”交流课
我校每学期都会在各年级、各学科广泛开展“同课异构”教研交流活动,活动具体流程是:
在全校公开课前,各备课组结合本组负责执教教师的特点共同商议决定课型,或以教师讲述为主,或以学生练习、小组合作等为主,紧扣目标备课。
听课时,各备课组根据教导处分工针对课堂中教师提问、学生学习状态、教师组织课堂能力等某一方面进行重点关注并做好相关记录。由一个备课组负责设计习题,下课后组织学生完成,当场批改并统计全班答题状况,作出分析。两节课完成后,各备课组就自己组里观察的问题进行10分钟交流讨论,并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反馈本组分析意见。最后进行30分钟的教研组集中研讨。
通过这样一种集“听、评、研”于一体的“结构分析式”的观课议课模式,有效促进了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帮助教师通过不断的研讨、反思和积累,最终形成自己的课程观、质量观、教学观、学生观。
2、“生本课堂”亮相及汇报课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每学期,学校都会安排三年级的每位语数教师执教一节“生本课堂”校级亮相课,六年级的老师们则要每人执教一节“生本课堂”校级汇报课,以此来保障和观察了解各班“生本课堂”及“合作学习”的开展和落实情况。
3、“三上三议”研讨课
2014年,我校自主开创了“三上三议”的研课模式,旨在让教师通过三个回合的“教”与“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促进授课者、听课者以及所有参与研课人员的多向交流与互动,确保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引领教师在自身专业成长的路上迈出坚实的脚步。
二、读书培训: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
1、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
终身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选择,它要求教师一生都要持续不断地学习,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活到老、学到老”。教师终身学习的基本途径是“读书--实践--反思--总结”,即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别人学习。
读书是教师获取新知识、开拓视野、提高人文素养的第一选择。我们认为,教师不但要读有关教育理论的书籍,更要读与所任教学科相关的社会学、哲学、心理学以及自然科学等方面的书籍。读书、交流,激活思想、分享收获应该成为教师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校为此成立了“青岑教师读书会”,每学期都会组织教师共读一至两本学校精心挑选的经典教育教学类或心灵成长类书籍。读书会赠送给会员的《爱的艺术》、《阅读的力量》、《心灵密码》等30余本经典共读书籍在为每位教师创造共同的“语言密码”的同时,深度滋养了教师的心灵,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2、培训——为有源头活水来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在今年5月12日来我校进行讲座时说过这样一句话:“人在职业里要活得放心,不能蒙,要不断给自己添底气。”培训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充分为自己“充电”、“蓄能”、“吸氧”、“补钙”,源源不断地接受源头活水的补给,才会变得越来越有底气。
前央视著名记者柴静主持的一档记录现实题材的专题节目叫《看见》,对教师成长来说,让老师们“看见”很重要。学校有责任引领老师们去看见美好,看见光亮,看见最新的动态,从而促使其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激发起他们想要去改变和成长的源动力。
因此,我校在教师培训工作上不遗余力,数年如一日地坚持着“走出去”、“请进来”两手一起抓,定期组织教师开展集中培训、分散培训和自我培训,努力为教师提供广泛的“看见”和“聆听窗外声音”的机会。
(1)扎实有效的集中培训: ①全体教师主题学习
每月安排一次、暑期集中安排三天全员主题学习,内容一般是当前教育最前沿的通识理念和相关信息,与时俱进,拓宽教师教育视野,培育教育情怀。
②观看教育教学录像
每学期定期组织教师集中观看优秀的教育、教学录像,如全国名师的课堂实录、柴静的《看见》、《一席》演讲、纪录片《盗火者》及我县的《名师讲堂》节目等,要求老师们做好学习记录,看后及时进行集体评议,让教师在激烈的交流研讨中学习、提高。
③以会代培
为更好地推进合作学习的开展,学校全体教师会经常以班级教学的形式展开,力求通过这种“参与体验式校本教研”启发和引领每一位教师在自己的班级更好、更有效地组织开展合作学习。
④组织开展电影教研
每学期组织教师集中观看2-3部优秀教育电影,令老师们印象颇深的有《超脱》、《我是山姆》、《辩护人》、《浪潮》等,看后及时组织教师进行研讨交流,每次电影教研都由教研组长负责在学校博客建立相应主题日志,意犹未尽的老师们还可以在网上进行评议和交流。
(2)形式多样的分散培训: ①走出去:
本着“取法乎上”的原则,我校每学期都会派出部分老师直接参与“现代与经典”、“千课万人”、“新教育年会”、“主题阅读年会”、“尝试教学研讨会”、“第一线全国教师高级研修班”、“亲近母语年会”“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和美课堂”等国家级的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我们深知,“要我学”和“我要学”的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所以我校采取了“自主菜单式”外出培训模式。具体做法是:每学期开学初,学校会提前将本学期各级各类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等告知全体教师,同时公布教师若想参加这些培训所需完成的相关任务。然后,由教师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培训,认真填写《培训申请表》,说明申请理由并作出相应承诺,最后由校行政会讨论确定派出培训的人员。这样选派出去的教师,有着强烈的自主学习愿望,从培训前到培训结束,始终处于全身心投入的思考与学习状态,其效果可想而知。“千里行”名校学习之旅是我校自主开创的全新外出培训形式。所谓“千里行”,顾名思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行动就有收获”,学校每学期为教师提供机会深入到千里之外的名校去与那里的领导、老师、学生进行全方位、零距离交流。目前,我校的“千里行”名校学习之旅已圆满完成了第一站:浙江黄岩实小;第二站:江苏翔宇教育集团;第三站:北京大学、北京十一学校、清华附小;第四站:深圳南山区松坪学校、东莞石碣镇新民学校这四站的学习。
②请进来:
邀请名师进校园,是我校特色教研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实招。这些年来,先后有青岛大学“诗意教师”苏静,小学教育论坛版主小曼、眸子,主题阅读首席专家陆恕校长、深圳黄田小学校长刘宪华,深圳宝安区教研室刘俊祥老师,北京大学曹文轩教授、浙江绍兴麻辣教师蔡朝阳,前《中国教师报》现《当代教育家》杂志编辑茅卫东,教育在线论坛名师汤长春,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王一梅,著名动物小说作家沈石溪等一位位名师、专家走进了横峰一小,他们生动的讲座与精彩的课堂教学令全体教师受益匪浅。
(3)持之以恒的自我培训
针对教师的自我培训,学校对老师的要求是要做好以下“七个一”: “订好一个计划”——学期初个人专业成长计划
“写好一个总结”——对照学期计划,突出个人在专业成长方面的收获 “上好一堂组内或学校公开课” “上交一篇有质量的教学随笔或案例” “参与一项课题研究” “做好一份教师专业成长试卷” “精读一本教育专业书籍”
三、网络平台:教师专业成长的快车道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技术革命正在改变人类生活的社会图景,迅速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学校、教室实现了校校通、班班通,一部分实验学校开始了1对1数字化课堂(人人通)的教改实验,国际上新的教育理念和信息化教育模式,诸如可汗学院、翻转课堂等逐步深入人心,一大批基础教育学校开始了微课程教学法实验„„在这样一个大时代背景之下,我们有必要冷静地思考一下应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平台来帮助教师实现信息技术方面的专业成长。
自2007年以来,我校一直致力于网络平台的搭建,以校本教研为主载体,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同“一校一品,办有特色学校”结合起来。我们先后通过开设网络论坛(教育在线小学教育论坛《青青岑山 金鸡报晓——横峰县第一小学师生共写随笔行动》网址:http://bbs.eduol.cn/thread-242556-1-2.html,目前该主题帖点击量已超23万,发帖总数超7000份)、建立健全学校网站(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index.php)、开通学校博客(《打造诗意学校 共建精神家园——江西省横峰县第一小学网上家园》http://jxhfyx.blog.163.com/)、全面开通各班级博客及教师个人博客等网络平台的手段,一方面力求不断全方位提升教师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同时也尝试以此为抓手努力突破日常教研时间、空间上的局限,加大教学研讨的力度和深度。
有了良好的网络平台,学校开展的所有教学研讨活动的资料收集与整理全在网络上完成,保障了资料收集整理的“时效性”、“自主性”、“完整性”、“共享性”、“永久性”,同时有效促进了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以及网络信息资源收集、整理、交流、分享的能力,帮助教师更快、更好地适应了现代化教育的时代要求。
目前学校将网络教研的重点放在学校博客的建设上,教导处先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学习如何开通博客、进入博客、发表日志、修改或删除日志、建立相册、发表评论等,经过前期培训和后期实践,目前学校39个教学班全都建有自己的班级博客,112名在岗教师中已有75人建有自己的个人博客,组建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博客群。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成长就是不断的学习,而任何一种方式的学习,不是为了成为谁,而是为了发现自己,成为自己。这些年来,横峰一小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努力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学校特色的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之路。此刻,我们驻足回首来时路,那一串串足迹清晰而坚实,在欣慰的同时,更充满了对未知旅程的向往。
有一本我非常喜欢的书,书名叫《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我想,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都应该时刻走在专业成长的路上,希望我们都能不急不躁,一步一步踏踏实实慢慢往前走,只要朝向的是明亮那方,走着走着,路边的风景会变,离光亮会越来越近,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会变得越来越美好。就这样“在路上”,多好!谢谢大家!
第四篇: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以前在网上看过这么一句话: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细想来,从小到大,虽不敢号称读过万卷书,但古今中外各类文学作品,还是有上百卷的。可惜阅读的习惯也就仅保留在了学校,毕业以后已没有了彼时的心境和环境了,生活依然延续着三点式的情形,却不再有翻开书本的冲动。有时候宁愿对着电脑发呆,也不愿去拾取旁边的书本。譬如去年十二月买的《霍乱时期的爱情》和《自由》,到现在也就只拆开了包装,整齐地摆在枕头边没翻过一页。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按理我也应该有个可观的数据来迎合百卷书,可惜从小到大所有去的地方基本只是围绕着学校的变迁而实现。现在终于有了经济来源,却发现想去的地方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实现。
村上春树在《1Q84》里写道:“不管喜欢与否,我们已置身于1Q84年。空气变了,风景变了,规则也变了。”如今我们已不在象牙塔,更不在乌托邦,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更多更现实的问题,这些现实使你不得不去想一些事情。现实如大海一般,横垣在每个人面前,无法逾越,但年轻的我们有的是激情。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勇敢前行吧。
第五篇:身体或心灵,总有一个在路上——《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寒假偶得一书《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是美国总统,英国女王和欧普拉同时感动推荐,对即将走上教室岗位的我来说,启发很大,身体或心灵,总有一个在路上——《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雷夫老师很伟大,他创新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变成学习的天使;他热情的教育态度,把教室变成温暖的家。雷夫老师也很平凡,他只是众多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之一,只是众多热爱教育事业的老师之一。
在看书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自己曾经的职业理想,就是用自己的言行,影响一些人,改变一些人。因为好的导师,是孩子一生的奇迹。这些孩子们遇上雷夫老师,是他们的幸运。我希望以后我的学生遇见我,也将成为他们的奇迹。
我想成为雷夫那样的老师,所以,我按照自己的理解分析了他成功的原因:
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对学生的爱,对教育的执着。他不是把教师只当一份职业在对待,而是当做一份事业在经营。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在化学实验上,一个小女孩因为找不到灯芯而苦恼,眼里含着泪水。为了不让她掉队,雷夫老师决定停下来帮助她。由于灯芯太小,所以雷夫将头靠的离酒精灯很近,由于很专注,连头发烧着了都没有发觉…。
其实这样的事可能很多老师也都能够做到,我真正感动的是插图下面的那是几个字:“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学,甚至连头发着火了都没有注意到,那么我前进的方向就是正确的!”是什么让雷夫老师能够几十年如一日的专注于教学,并且将这种专注视为是正确前进方向的指引,读后感《身体或心灵,总有一个在路上——《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我想正是因为他对孩子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他想改变这些来自贫困,移民家庭孩子们的命运;他想为这些孩子们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第二点,不得不说,雷夫老师是一位很有智慧的老师。当然智慧方式的呈现除了雷夫老师阅读你很多的书籍来积累外,还在于他善于总结和反思。他有勇气去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去改正。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道德发展教育六阶段。要形成一个正确的行为习惯,有自己为人处世的方法,那么孩子们需要经历这几个阶段: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要取悦人——我要遵循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很多人都难以达到最后一个阶段,但是第56号教室的孩子却全都做到。我想,真是他们形成你这样的人格,才让第56号教室的孩子们在以后才能如此的成功。
雷夫老师在一次次的琢磨中逐渐摸索,在一次次的教育过程中逐渐积累经验。他通过卓越的书籍和电影,以及自己别出心裁的引导,让孩子们去探索,去找到自己的行为准则。
当然,他成功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说把孩子当做平等的人去对待,比如说他对于版规不一样的看法等等。由于时间关系,就不一一再去论述了,而且这本书我还没看完。
虽然书中有很多可能让我们觉得在中国难以实现的,毕竟国情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但是我们仍能从书中发现中美教育面临的许多相似之处。不过,要真正将书中的精神领悟并且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还需要我在实践中慢慢探索,并且慢慢消化书中的精髓。即使无法像雷夫这样疯狂,但至少我知道了,教育蕴含着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