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报告书(全文5篇)

时间:2019-05-15 14:53: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技术报告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技术报告书》。

第一篇:技术报告书

1.选址意见书复印件一份

2.电子图刻录一份

3.审批蓝线图原件一份

4.经办人身份复印件证一份

第二篇:技术报告书

技术报告书

编写人:日期:

GPS实习技术总结

一、测区概况与任务概述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位于西安市未央区文景北路19号。测区平均高程为海拔米,

第三篇:端帮采煤技术报告书

报告正文

(一)端帮采煤机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1 端帮采煤技术与端帮采煤机

1.1 概念介绍

1)端帮采煤技术

端帮采煤技术就是利用露天煤矿采场端帮出露煤层布置采煤设备进行原煤开采的技术,不需要单独进行剥离或基建,能实现高产量、最大化回收矿山资源并降低生产成本。整个系统的操作、维护全部在矿山外部地面完成,无需任何人员进入巷道作业。伴随着采煤设备的不断更新,端帮采煤技术的工艺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其主要的生产工艺为:端帮井巷工程采煤工艺、端帮螺旋钻采煤工艺、端帮采煤机采煤工艺。

端帮采煤技术伴随着露天开采的发展得到不断发展,最早的端帮采煤技术受到技术装备落后的限制,主要的形式即在露天煤矿端帮煤层布置巷道,在巷道之间留设保安煤柱。这种方式技术简单,相当于露井联采的生产工艺。螺旋钻端帮采煤工艺在国外出现的较早,国内在上世纪70~80年代开始在一些矿山应用,由于受技术装备的限制,该工艺生产能力小,生产效率低,在露天煤矿的应用效果不太理想,但是由这项技术发展而来的螺旋钻采煤技术在国内井工矿薄煤层开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端帮采煤机采煤工艺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型端帮采煤技术,端帮采煤机的切割部类似于井工矿的房柱式采煤机。端帮采煤技术随着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在露天煤矿端帮煤开采、薄煤层开采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端帮采煤主要技术特点:a、提高了资源回收率,避免边角及境界煤的丢失;b、煤层厚度适应范围广,从0.7~ 6m;c、无塌陷开采,满足保护区、环保区等特殊条件下的开采要求;d、生产能力大,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端帮采煤机最大采深可达300m以上;e、可适应破碎顶板、松软底板、波浪形底板煤层开采;f、设备先进,实现无人工作面生产,自动化控制;g、端帮采煤,不利于端帮边坡稳定;h、延迟内排土场推进,相对增大运距。

2)端帮采煤机

端帮采煤机是一种露井联合的新型采掘设备,是一种能实现高产量,最大化回收矿山资源及降低生产成本的端帮开采技术。它适用于多煤层、薄煤层、地形复杂、剥采比大的不适宜全部剥离的矿山。尤其对内排前的露天矿边帮压煤,可以有效地回采,提高整个矿山资源回采率。另外,在矿山露头煤层的开采过程中,此系统可以在因露天矿剥离覆盖层而形成的狭窄台阶上进行开采,也可以根据煤层的分布,在露头煤层周围进行端帮开采,还可以沿着煤层的走势进行沟壑开采以及在螺旋钻开采过的煤层继续开采。端帮采煤机对厚度在0.76~5.5m的煤层,有60~70%高回采率,对开采价值高的薄煤层有使用价值,是一种安全高效的端帮采煤设备。端帮联合采煤机通常布置在待开采的煤层端帮前方的空地或台阶,即可对水平或倾斜等较复杂条件的煤层进行开采,系统控制的截割头由液压缸通过推进臂推入煤层进行截割,被截割下的煤炭通过推进臂系统运出巷道,转至外部的旁侧地面堆放,最终在开采端帮形成一系列矩形断面的平行巷道。

1.2 发展优势

1)安全:端帮采煤技术以安全生产为前提,端帮采煤系统操作控制可以在井口外部地面完成,无需人员进入巷道,全矿生产人员以完成整套设备开采作业及维护的所有工作;

2)高效:用人少,产量高,适用面广,可用于回收高价值的超薄煤层,可广泛应用于薄、中、厚煤层的回收;在美国自燃保护区,端帮采煤机成为开采较浅煤层的首选。对于0.7~6.4范围的煤层端帮采煤机工艺的回采率能够达到60%~75%,远远高于国内中小型煤矿的回采率;

3)先进:端帮采煤机配备人机智能操作系统,通过惯导系统可以全方位控制整个设备循环工作,监视设备工况并进行故障诊断;端帮采煤机将惯导系统定位与测姿技能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以保证在整个作业过程中,明确端帮采煤机推进臂的方位及姿态,进而很好的保证开采工作安全进行,避免出现推进臂刮帮等问题;

4)经济:有利于煤炭资源的回收,无需支护及大量建矿任务等工作,总成本低;

5)环保:端帮采煤机开采过程中对地表植被破坏程度低,符合国家资源、环境政策;

6)其它:端帮采煤机设备操作容易、维护简单。1.3 市场需求

由于露天煤矿的端帮、边帮受边界到界、边坡稳定等开采限制,出现了部分煤炭储量不得不被放弃或剥采比大、优质煤出露慢的情况,致使露采成本变大,经济效益差。为此,煤炭产业部调整发展思路,坚持效益优先和价值导向,根据各露天煤矿实际生产经营状况,积极开展露天煤矿露井联采、端帮采煤等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研究。

随着煤炭行业降耗增效发展模式的需求,端帮采煤机的市场也越来越大。而且目前国内使用的相关设备--联合采煤机有80多套,全都是国外进口的,更不用说真正意义上的端帮采煤机。我校正在研发制造无人智能重达230吨,是中国第一台国产的端帮采煤机。

生产端帮采煤机不仅增加适用范围,而且能够降低成本。我国生产的端帮采煤机不仅技术比进口设备先进,且端帮采煤机的生产弥补了国内生产的空白,振兴了民族产业。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煤炭需求大幅增加,高速高效工作面得到快速发展,大功率采煤机市场需求日益增加,但在此之前采煤机生产能力仍然有限,这样不仅不能真正的实现高产高效工作面,而且回收率较低。端帮采煤机本身具有防滑坡、防砸功能。因此,在未来市场上,端帮采煤机有着不容小觑的市场需求。

第一、端帮采煤机的兴起,有利于更快的提高露天矿资源回收率,节约国家资源,对于我国倡导绿色循环经济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些年来,我国煤炭开采量仍旧保持高速增长,煤炭产量仍然位居世界第一位,2013年的煤炭生产量从2009年的30.5亿t增长为37亿t,到2014年,煤炭生产量初步估计为40亿t。而2013年世界煤炭产量为66.9亿t,中国占世界煤炭产量从2009年45.6%到2013年65%,按照这样的消耗速度来计算,我国的煤炭开采年限将在100a左右,而拥有煤炭资源最多的美国则可以开采250多年。俄罗斯大于500年,德国为317年,印度为235年。我国煤炭的储采比不但比世界主要采煤国家低,而且低于世界204年的平均水平。

第二、随着我国露天开采技术水平的提高,并逐渐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纵观各种采矿工艺,如单斗—卡车开采工艺、单斗—自移式破碎机或半固定破碎站—带式输送机开采工艺和吊斗铲倒堆开采工艺已经在矿山得到了良好的应用,端帮运输系统和露天采矿机也逐步的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和推广,露天开采技术发展的下一个热点将是进一步提高露天矿端帮资源回收技术。

第三、目前对露天矿端帮资源的开采已经取得一些进步,特别是那些深凹的金属露天矿山,对端帮煤矿采用“挂帮开采”,已经有很多成功的案例。通常都是采用扩帮开采技术、平硐—溜井联合后退式开采及井工开采方式。对于水平或者缓倾斜矿床的露天矿,由于内部排土的存在,需要及时的对端帮资源进行回收才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否则很可能会造成永久性资源浪费。对于大部分水平或缓倾斜的露天煤矿,对端帮资源的回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同时也取得了相当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着资源回收率低、未能解决好端帮边坡稳定及塌陷的问题,在实际中并没有得到大量的推广应用。因此对端帮采煤机的研发,不但对节约煤炭资源及提高资源利用率具有意义,而且对进一步提高我国露天开采综合技术水平有促进作用。

1.4 国内外发展现状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对煤炭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端帮采煤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煤炭的回收率,本节主要从国外、国内来讲述端帮采煤技术的发展现状。

1.4.1 国外发展现状

国外对端帮开采的研究起步较早,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专门开发了用于端帮采煤的端帮采煤机,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美国SHM公司为代表的企业,1994年正式推出了用于开采露天矿端帮及露头煤的联合采煤机。SHM 端帮联合采煤机是基于连续采煤机开采方法的端帮开采技术的集大成者,具备了简洁、安全、自动化、模块化、机动性等多种特点,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能最大化回收矿山资源及降低生产成本。它是第一个露天开采和井工开采相结合,发挥设备最大效益的端帮采煤设备,能在露天矿台阶上直接开采水平长度300m以内、厚度0.76~5.5m的端帮煤。该机适用于开采煤体支撑性好,顶板中等稳定、煤层平坦、起伏不超过12°、厚度不小于0.7 m 的煤层。作业时无需任何操作人员进入巷道工作,采煤过程全部自动完成,所有控制行动均在地面完成。日常操作上也只需3、4 人即可完成。由于无需支护及大量建矿任务,因此经济性非常好。2007年,SHM被特雷克斯收归旗下,此后又随特雷克斯其他矿业产品线并入比塞洛斯,如今又成为卡特彼勒的一道独特风景,卡特彼勒称之为露井联合端帮采煤系统。无论在哪家旗下,近20年来,端帮联合采煤机已经在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国的数十座煤矿投入使用,经过不断改进,其单洞开采深度已由最初的30m提高到300m,日产煤量最高可达7000t,月产量约为11万t。

端帮采煤机对开采价值高的薄煤层有极大的使用价值,是一种安全高效的端帮采煤设备。基于这一基础,我国近些年正在对端帮采煤机进行研发。

1.4.2 国内发展现状

端帮采煤机技术对于提高我国煤炭资源的回采率以及薄煤层露头煤的开采,具有重大意义。我国北方省市,特别是内蒙古,陕西以及山西地区,拥有数量众多的小型露天煤矿(年产60万t至年产300万t),端帮资源及露头煤资源由于目前开采技术条件的限制,传统的井工和露天开采方式都不能有效的回收这些资源,这些煤层不得不被放弃,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如果考虑使用端帮开采技术,不但可以提高回采率,回收端帮压煤,而且会给企业和社会带来更多的联动效益。

我国至今还没有端帮采煤机的应用,业界对端帮采煤机的实用性和可靠性缺乏试验和研究。我们应该在未来几年内逐步引进试用并加以研究推广。

随着煤炭资源整合的推进,在内蒙古、山西、陕西等一些适宜进行露天开采的矿区,井工转露天的情况不断出现,露天矿的规模和数量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在准格尔矿区、神东矿区、河保偏矿区等西北部地区及西南部地区的昭通矿区、小龙潭矿区的一些露天煤矿,虽然煤层层数多但煤层厚度相对较大,端帮煤炭资源在资源储量中将占有一定的比例。采用端帮采煤技术回收端帮煤炭资源,将有利于企业的发展。端帮采煤技术在我国虽然有应用,但形式简单,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SHM端帮采煤机具有操作容易,维护简单,生产效率高等特点,在我国正处于广泛的研究中。端帮采煤机定位与测姿的迫切需要

2.1 端帮采煤机的作业特点

端帮采煤机一般由六个部分组成:截割部分、导向部分、推进和运输系统、动力卷盘系统、卸载系统、行走系统。其中推进和运输系统是整个端帮采煤机最具特色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重型液压动力站上的巨型液压油缸负责将推进臂组件和截割头模块推入或撤出煤层。推进臂为密封矩形结构,多节铰接组成,其连接不涉及电气及液压连接件。除了承受推力和回撤力,推进臂同时也是运煤工具,推进臂内置了双螺旋运输机,将截割下的煤炭运输到外部地面,其密封结构避免了污染。

端帮采煤机的截割部分由可更换、模块化的电动截割头组成,根据煤层厚度不同,有不同规格的截割头模块可供选择,但其截割头宽度始终是有限的。开采过程中必须由控制室内的计算机系统控制截割头精确地沿煤层厚度进行截割,避开岩石。端帮采煤机的地面部分有一个巨大的圆形卷盘,所有的动力电缆、控制电缆、液压管路、电机冷却水管以及各种传感器管路等,都铠装在高强度防砸的夹具内,随着采煤过程中推进臂的推进或回撤,沿着推进臂侧边的凹槽向截割头提供动力,整个采煤过程中卷盘自动完成管缆的收、放动作。

2.2 端帮采煤机的测姿需求

由端帮采煤机的适用条件可知,端帮采煤技术在开采过程中没有支护,端帮采煤机的应用场地多为地质危险地带,尤其在破碎顶板、松软顶板、节理发育顶板等地质条件下作业时,有可能在开采过程中发生顶板冒落。在厚煤层的开采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数吨重的岩石从巷道顶部落下砸到推进臂上。应对这一情况,端帮采煤机对推进臂的材质与焊接技术都有较高的要求,SHM推进臂由高强度耐磨高锰合金钢制成,焊接由全自动焊接机器人完成。当石块砸到推进臂时,只需抽出推进臂,用其他设备移开石块,整个过程耗时不到几分钟。即使这样,也会显著降低工作效率,延缓采掘进度。因此必须考虑在推进臂沿采掘工作面向前推进时应避免碰到巷道顶板。

由端帮采煤机的结构组成和作业特点可知,端帮采煤机在工作时要求推进臂组件和截割头模块在采掘巷道内必须沿直线推进,误差不能大于某一阈值,否则将会导致推进臂刮帮、割顶或卧底现象发生。但纵向可以沿煤层的走势进行起伏。

为实现截割头的正确导向,保障推进臂的推进方向始终在一条直线上,端帮采煤机必须配备可靠的导向系统,即定位测姿系统。使得地面控制人员可以根据此系统返回的信息进行导向,进而用来调整截割头模块的转向以及控制煤柱宽度,使得截割头完全在煤层中进行截割,避免割顶或卧底现象发生。

2.3 端帮采煤机定位测姿研究内容

端帮采煤机定位测姿研究内容是端帮采煤机推进臂前端的姿态测量技术。推进臂的姿态测量技术包括航向角、俯仰角和横滚角的测量。根据端帮采煤机的工作原理可知,航向角是反映推进臂推进方向与工作面走向的角度,俯仰角是反映推进臂与工作面的倾斜角度,横滚角是反映推进臂在与推进方向垂直方向上相对工作面的倾斜角度。

以推进臂前端的俯仰角、横滚角和方位角为基础数据,在推进臂沿采掘工作面向前推进的基础上可衍生出推进臂的推进轨迹,同时也为正确引导推进臂沿直线推进提供控制数据。端帮采煤机推进臂的航向角、俯仰角和横滚角的测量所采用的的坐标系与传统采煤机以采区地质模型为参考坐标系不同,它是以采掘工作平面为基准的,所得到的数据均为相对定位数据。

端帮采煤机定位测姿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方位的精确性,如卡特彼勒的端帮联合采煤机HW300就要求300m内左右误差不超过0.2°。现有井下定位测姿技术

当前GPS卫星定位系统已经很广泛地运用于地面设备的定位之中,但由于地表的屏蔽,井下无法接收到GPS信号,因此井下设备的定位以及监控亟需采用一种新的解决方法。3.1 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测姿技术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定位测姿技术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应用于采矿工业的关键性技术之一。井下地形复杂,要有效地对环境和设备进行监测,必须对移动设备精确定位。无线传感器网络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网络,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

经过各国研究者的共同努力,目前已经有众多节点定位机制可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其基本思路大致相同:在传感器网络中部署一定比例的特殊节点,这类节点或拥有较强的能量并可配备GPS系统,或可通过其他特定方式获取自身坐标,称参考节点(reference point)、锚节点(anchor)或形象称之为灯塔(beacon)。其他节点称未知节点(unknown node),通过测量与参考节点的距离、角度,或依据相对位置关系、网络连通性进行一定计算得出自身坐标。通常分为距离测量、坐标计算以及可选的循环求精三个阶段。

上述基本过程中,通过测量与参考节点距离或角度进行定位的方法属于基于测距(range-based)的定位方法,而不通过测距距离、仅依据相对位置关系或网络连通性来进行定位的方法则称之为无需测距(range-based)的定位方法。

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测姿技术应用于端帮采煤机的缺点如下: 距离无关的定位算法是对节点位置的一种推测。绝大部分距离无关及其改进算法依赖于节点间的转发和射频通信半径,而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个自组织的多跳网络,节点间的路由转发本身就带有一定的随机性。射频通信半径受大气传播条件影响很大,和节点的硬件参数和电池电压也有一定的关系。

AOA方法在测距过程中误差较大,TOA的方法几乎很难实现,由于节点功耗和硬件性能的限制,很难做到精确的时间同步。如果采用射频信号到达时间作为距离计算依据,节点间要做到纳秒级的时间同步才能保证定位精度。但是,由于晶体振荡器的漂移,纳秒级的时间同步在硬件上实现十分困难。目前,到达时间差定位技术(TDOA)算法一般采用射频和超声波信号作为测距的载体,但是超声波信号在空气中衰减大的特性成了TDOA算法发展的瓶颈,其在近距离测量中是可行的,是精确的。

无线传感器网络现有定位算法中,都没有将以下两者结合起来改进:

a.测距(基于距离的定位算法)或者是距离估计(距离无关的定位算法);

b.定位方法:包括三角测量法和极大似然估计法。

3.2 CSS定位测姿技术

CSS(Chirp Spread Spectrum,线性调频扩频)技术是由Chirp信号进行扩频的。Chirp信号是一种扩频信号,在一个Chirp信号周期内会表现出线性调频的特性,即信号频率随时间变化而线性变化。Chirp信号的频率在一个信号周期内会“扫过”一定的带宽,所以Chirp信号又被形象地称为“扫频信号”。Chirp信号的扫频特性可以应用在通信领域,用以表征数据符号,达到扩频的效果。

CSS技术是一种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ddress,TDMA)的定制应用,利用脉冲压缩使得接收脉冲能量非常集中,极易被检测出来,提高了抗干扰和多径效应能力,有很好的鲁棒性。CSS技术可以直接捕获脉冲压缩,从而利用锁相环电路进行同步,且脉冲压缩技术有很好的抗频率偏移特性,能满足高可靠性和低功耗要求。

CSS定位测姿技术实现过程中,定位技术分为相对定位和绝对定位两种,绝对定位使元素的位置与文档流无关,因此不占据空间。这一点与相对定位不同,相对定位实际上被看作普通流定位模型的一部分,因为元素的位置相对于它在普通流中的位置。如图3-1所示表示的是CSS绝对定位。

图3-1 CSS绝对定位示意图 Fig.3-1 CSS absolute positioning schematic 3.3 地磁传感器定位测姿技术

随着地磁探测技术的发展和地磁场模型的不断完善,对地磁信息的测量精度越来越高,使用地磁与微惯性器件进行组合姿态测量,可以利用地磁场相对稳定,地磁传感器无累积误差、响应速度快的特点克服惯性器件的累积误差问题,实现小体积、低成本、抗高过载的高精度载体姿态测量方案。

目前,世界上被用于磁场探测的磁场传感器有超导量子干涉仪、质子磁力仪、光泵磁力仪、磁通门磁强计、磁阻传感器、霍尔传感器等,其主要特点如表3-1所示。

表3-1 常用磁传感器种类及特点

Tab3-1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mmon magnetic sensors

超导量子干涉仪 质子磁力仪 光泵磁力仪 磁通门磁强计 普通磁阻磁强计 非晶丝磁强计 量程(T)10-14~10-6 10-10~10-2 10-10~10-2 10-10~10-2 10-6~10-1 10-9~10-4

灵敏度(nT)

10-5 10-2 10-3 10-2 10 10-1

测量类型 矢量 标量 标量 矢量 矢量 矢量

响应频率(Hz)功耗(mW)

1M 1~10 1~10

1~10 1M 1M

— 1000 1000 1000 10 10(1)超导量子干涉仪

超导量子干涉仪的工作原理:当两块超导体被一薄的绝缘层分开后,这两块超导体会构成一个Josephson隧道节。根据量子力学原理,会有电子穿过这一绝缘层形成超导电流,当在这一超导环路中加上一定的偏置电流后,便会发生宏观的量子干涉现象,也就说超导回路中的电流会随回路中外加磁通量的变化发生变化,并存在数学关系。超导量子干涉仪对磁场有极高的灵敏度,在弱磁探测领域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比如生物磁场测量和无损探伤等。

(2)质子磁力仪

质子磁力仪的工作原理:通过将探头中富含氢质子的酒精、煤油、蒸馏水等液体外加人工磁场使其氢质子按规律排列,然后消去人工磁场,根据分析质子在当地磁场作用下的自旋信号来反推磁场大小。质子磁力仪测量精度高,主要应用在高精度的地磁场的探测中,其测量的是标量值,即总磁场大小。

(3)光泵磁力仪

光泵磁力仪的工作原理:氦、铯、氮等元素在特定条件下会产生光泵吸收现象(磁共振吸收现象),通过测量共振的频率即可测量当前的磁场强度。光泵磁力仪的磁场分辨率比质子磁力仪高一个数量级,可到达10-3 nT,测得的也是总磁场强度,主要应用在地磁场强度探测、磁场梯度测量和矿藏探测等领域内。

(4)磁通门磁强计

磁通门磁强计采用一组以软磁材料为磁芯的高导磁铁芯线圈作为探头,在饱和的激励磁场的交替作用下,在探头两端会产生形式己知的周期性电磁感应电压,通过加以远大于高导磁铁芯线圈饱和磁感应强度的激励磁场,可以将探头的磁芯激励至深度饱和状态,这样便可以将当地较微弱的磁场信息转变为探头两端的交变电压信号,通过对这一电压信号进行测量就可以得到当地的磁场值。

磁通门磁强计相比超导量子干涉仪、质子磁力仪和光泵磁力仪体积较小,而且使用时不需要较多支持设备,对磁场有较高的灵敏度,可以应用在地磁场探测、导磁率测量等领域,尽管磁通门磁强计相比前面介绍的高精度磁力仪造价有所降低,但也高达数千元。

(5)磁阻传感器

磁阻传感器根据巨磁阻抗效应(GMR)设计的一种磁场传感器,巨磁阻抗效应是指在纳米级别的薄膜中,某些磁阻材料的磁电阻变化率较高的现象。因此磁阻传感器一般是通过纳米级别的超薄膜制备技术,在单晶硅等半导体平面制作磁阻式的惠斯通电桥来实现的,当存在外部磁场时,磁阻发生变化,这样通过测量电桥中的电压信息便可得到外部磁场信息。

磁阻传感器造价低廉、体积小,是一种全固态磁传感器,被广泛应用在数字罗盘、姿态测量等领域内。虽然磁阻传感器的灵敏度稍低,大约在10nT左右,但这一灵敏度水平完全可以胜任对地磁场中低精度水平的测量。另外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基于非晶材料的巨磁阻抗效应(GMI)的非晶材料磁传感器己经可以将灵敏度提升至0.1nT左右。

3.4 红外测距技术

1)红外测距仪

红外测距仪主要由调制光发射单元、接收单元、测相单元、计数显示单元、逻辑控制单元和电源变换器等部分组成,其光源通常为砷化镓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当有相当大的电流正向通过砷化镓二极管的P-N结时,P-N结里就会发射出波长为0.72m~0.96m的近红外光,这是由于在掺杂的GaAs半导体中电子-空穴复合时,过剩的能量以光子形式放出而产生的。而且所射出的光强会随着注入电流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将它作为测距仪的光源,便可以通过改变馈电电流的大小对射出的光强直接进行幅度调制,即这种半导体发光器件兼有“辐射”-“调制”双重功能。

用于接收调制光的红外光电探测转换器件通常为硅光敏二极管或雪崩式光敏二极管,这些器件具有“光电压效应”。当外来光照射到它的P-N结上时,由于光电能量转换的效应能在P-N两极产生一个电位差,其大小会随入射光的强弱而变化,从而起到“退调制”的作用。

2)红外测距原理

光电测距的原理是以电磁波(光波等)作为载波,通过测定光波在测线两端点间的往返传播时间△t,以及光波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c,则可求出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C△t/2。光电测距仪可分为脉冲式和相位式两种。

脉冲式光电测距仪是由测距仪发射系统发出脉冲,经被测目标反射后,再由测距仪的接收系统接收,直接测定脉冲在待测距离上所用的时间t,即测量发射光脉冲与接收光脉冲的时间差,从而求得距离的仪器。脉冲式光电测距仪具有功率大、测程远等优点,但测距的绝对精度较低,一般只能达到米级,不能满足地籍测量和工程测量所需的精度要求。目前具有高精度测距的是相位式光电测距仪。

相位式光电测距仪是将测量时间变成测量光在测线中传播的载波相位差,通过测定相位差来测定距离的仪器。光源灯的发射光管发出的光会随输入电流的大小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光称为调制光。随输入电流变化的调制光射向测线另一端的反射镜,经反射镜反射后被接收系统接收,然后由相位计将反射信号(又称参考信号)与接收信号(又称测距信号)进行相位比较,并由显示器显示出调制光在被测距离上往返传播所引起的相位移。调制光往返程的总位移中为:

N22(N)2对应的距离值为:

D2(NN)

式中:N—调制光往返程总位移的整周期个数,其值可为0或正整数;为调制光的波长,N/2,而为不足一个整周期的相位移尾数。

相位式光电测距仪中的相位计只能测定全程相位移尾数,而无法测定整周期数N。因此,在相位式光电测距仪中,可采取发射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频率的调制光波,然后将不同频率的调制光波所测得的距离正确衔接起来就可得到被测距离。其中较低的测尺频率所对应的测尺称为粗测尺,较高的测尺频率所对应的测尺称为精测尺。将两个测尺的读数联合起来,即可求得单一的距离确定值。相位式光电测距仪与脉冲式光电测距仪相比,具有测距精度高的优势,目前精度高的光电测距仪能达到毫米级,但也具有测程较短的缺点。

红外线是介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的一种电磁波,因此,它不仅具有可见光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特性,还具有微波的某些特性,如较强的穿透能力和能贯穿某些不透明物质等。红外传感器包括红外发射器件和红外接收器件。自然界的所有物体只要温度高于绝对零度都会辐射红外线,因而,红外传感器须具有更强的发射和接收能力。

红外测距仪属于相位式光电测距仪,测距基本原理为红外发射电路的红外发光管发出红外光,经障碍物反射后,由红外接收电路的光敏接收管接收前方物体反射光,利用高频调制的红外线在待测距离上往返产生的相位移推算出光束往返的时间△t,从而根据D=C△t/2得到距离D。3)测距精度

光电测距的误差来源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由测定相位的误差和仪器加常数的误差所引起的测距中误差。它与被测距离的长短无关,对某一仪器,在某一外界条件下施测,其中误差固定不变,故称为固定误差(或称为常误差);另一部分是由真空中的光速值误差、调制频率误差和大气折射率误差所引起的测距中误差,它与被测距离的长短成正比,故称为比例误差。

因此,光电测距仪的标称精度通常表示为(ABppmD)mm。其中A为固定误差,B为比例误差,ppm的意思是百万分之一(10的-6次方),这个误差与所测的边长有关,1ppm表示每公里潜在的误差为1mm。光电测距仪按测量精度可划分为I级|mD|32Dppm,II级32Dppm|mD|55Dppm,III级55Dppm|mD|1010Dppm。

4)红外测距仪应用于端帮采煤机的优缺点

将红外测距仪应用于端帮采煤机时,可在推进臂上沿垂直于推进方向对称安装两个红外测距仪,实时测量推进臂与巷道两帮的距离并反馈给地面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再根据距离信息调整推进臂的推进方向使其沿直线推进。红外测距的优点是便宜,易制,安全,其主要缺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a、红外测距仪测距需要向外发射红外线并接受反射信号,因此红外测距仪的红外线发射器和接收器的安装位置必然暴露在端帮采煤机推进臂的两侧。但是井下环境极差,煤粉、尘土等容易将红外测距仪的光发射器和接收器覆盖住,导致红外测距仪无法发射或无法接受测距信号。

b、光电测距的理想测距条件是反射表面光滑而产生镜面反射,而井下巷道两帮及不规则,容易产生漫反射,导致测距仪接收到的反射信号及其微弱,而且巷道空间狭小,易产生多路径效应,光反射路径复杂,导致测距仪接收到的测距信号是经过多次反射才到达测距仪的,而不是垂直于推进臂方向的反射信号,测距精度难以保证。

3.5 惯性器件定位测姿技术

惯性导航理论基础为牛顿力学基本定律,利用加速度计测量待定位物体相对导航坐标系的加速度,经过两次积分后得到移动距离,从而确认待定位物体的位置。

惯性技术是一门综合了机电、光学、数学、力学、控制以及计算机等学科的技术,用于对运动体的姿态和位置参数的确定。由于是根据力学原理进行的测量,不需要与外界发生联系,因此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和任何介质环境里自主地、隐蔽地、连续的进行三维定位和定向,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航海、大地测量等领域,特别是惯性技术的高度自主性,使其在军事上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

惯性技术是在先进科学理论和制造工艺支持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其基本理是利用加速度传感器(加速度计)敏感载体的运动加速度,经过积分获得运动速度和位移;同时利用角速度传感器(陀螺仪)敏感载体运动的角速度,经积分后得到运动角度。惯性测量技术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实时地确定载体的位置、运动速度和姿态信息。但是由于敏感器件的误差积累,难以在长时间下独立工作。惯性技术的研究重点在于增加惯性系统的可靠性和惯性器件的精度。

从结构上讲,惯性测量系统可以分为平台式和捷联式系统两类。平台式惯性系统利用转子陀螺的定轴性和进动性建立导航平台,加速度计安装在平台上,因此可以方便地读取载体的姿态和速度信息,但实体平台也增加了系统的结构的复杂程度并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捷联式惯性系统的陀螺仪、加速度计和载体固连,利用惯性敏感器件输出的载体运动数据,通过计算机算法构建载体运动的虚拟导航平台,得出载体的导航信息,结构简单,便于维护。

随着制造技术的进步,不断出现的惯性敏感器件也推动着惯性技术的发展,用于平台式惯导的动力调谐陀螺漂移己达到0.01°/h,霍尼韦尔公司研制的静电陀螺监控器的漂移误差小于104/h。激光陀螺和光纤陀螺的出现掀起了惯性技术的一场革命,这种小体积、低功耗、高精度的惯性器件不断完善,潜在优势逐渐显露出来,取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了MEMS技术(微机械机电系统),MEMS惯性器件不仅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易于安装、高可靠性、耐冲击而广泛应用,而且易于大批量生产,成本优势较大,随着制造技术的进步,MEMS器件的测量精度也越来越高,因此基于MEMS器件的惯性系统研究逐渐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

用于井下设备定位时,导航装置安装在端帮采煤机上,测量的是载体坐标系上所受的比力情况,需要换算到导航坐标系上再进行处理,才能获得有效导航数据。导航过程如图3-2所示:首先,测得载体在坐标系上所受比力的值fb,然后,根据载体的姿态获得导航坐标系到载体坐标系的变换矩阵Cn;接b(载体的姿态可根据陀螺仪推算)着计算出导航坐标轴下的比力值fn,由于比力值包含自身所受重力加速度g,测量并减去当地重力加速度后获得导航坐标系下的移动加速度an;最后通过积分运算获得速度和位置信息。

图3-2 惯性导航原理图

Fig 3-2 The Schematic of inertial navigation 端帮采煤机定位测姿技术发展前景

端帮采煤机在指定煤层向前掘进时,通过推进臂将截割头推进到采掘工作面,截割下的煤通过传输系统及时输送到地面。一段采掘结束后推进臂再向前推进一段继续采掘。为保证推进臂始终沿工作面向前直线延伸,避免推进过程中出现刮帮、割顶和卧底现象的发生,必须为推进臂前端建立精确可靠的导向系统。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井下设备定位测姿系统需要在井下待监测区域内部署大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网络,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但是端帮采煤的掘进巷道不采用支护,人员不进入巷道,不能在巷道内部署相应的传感器节点。而且无线传感器节点需要持续的能量供给,这一点在端帮采掘巷道也难以满足。因此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井下设备定位测姿系统不能应用为端帮采煤机。

基于CSS技术的井下定位测姿系统主要用于实时显示各个巷道和工作面人员及移动设备的数量、分布状况、活动轨迹,查询任一指定井下人员在当前或指定时刻所处的区域、坐标、活动轨迹等信息。但其同样需要在井下建立一定数量监测分站和无线定位基站才能检测出井下人员或设备等运动目标的精确位置和一些传感控制信息。因此基于CSS技术的井下定位测姿系统也不能应用为端帮采煤机的导向系统。

基于地磁传感器的定位测姿系统是利用地磁场的变化来确定井下设备的位置姿态变化,它不需要事先在井下巷道中部署通信节点,而只需将地磁传感器直接固定在需要定位测姿的设备上即可。但应用地磁传感器进行定位测姿的最大就是精度问题,现有的用于探测磁场的磁传感器的精度还不能满足独立定位测姿的精度要求。因此,基于地磁传感器的定位测姿系统不能独立应用为端帮采煤机的导向系统。

基于红外测距技术的定位测姿系统虽然具有精度高、价格低廉的优点,但是红外测距仪的精密测距依赖于发射和接受到正确的反射信号,在复杂的井下环境中很难保证测距仪接收到的反射信号不是经过多次反射而获得的信号,因而无法确保测距的可靠性。所以基于红外测距技术的定位测姿系统也不能单独应用为端帮采煤机的导向系统。基于惯性技术的定位测姿系统具有许多优点:a.不依赖于任何外部信息,也不向外部辐射能量的自主式系统,因而不受外界电磁干扰的影响;b.能提供连续实时的位置姿态信息,且地位测姿信息噪声低;c.数据更新率高、短期精度和稳定性好。同时基于惯性技术的定位测姿系统也有一些缺点,其最主要的缺点是由于位置姿态信息经过积分而产生,定位测姿的误差随时间而增大,长期精度差。但是将惯性技术应用于端帮采煤机时,由于端帮采煤机作业的特点就是随着采掘过程的进展逐步向前延伸,因此可以通过零速更新算法及时的修正惯性器件随时间增大的误差,从而可以保证在整个采煤过程中的惯性系统定位测姿精度。所以将基于惯性技术的定位测姿系统应用为端帮采煤机的导向系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第四篇:西门康商用电磁炉技术报告书

西门康商用电磁炉技术报告书

1.所有炉具采用顶级304不锈钢,面板1.2mm,侧面1.0mm。

2.电磁矮汤炉线圈隔板选择铁锤敲不破的纳米材料板,大大的改善由于微晶板易被撞(或压)碎而导致漏水损坏线圈的问题(或纳米板上加肖特微晶板)。

3.汤桶选用江门东方厨具产304不锈钢耐厚底桶,桶身1.2mm厚,桶底3.0mm厚。

4.电磁小炒炉选择德国肖特400mm直径凹面微晶板,365mm直径加热线圈,加大加热面积,使炒锅不致过于集中锅底加热,设计一档火力2.6KW,利于煮调味料不烧焦。采用2.0mm厚加厚双耳手打熟铁小炒锅,利于控制炒锅的舜间升温过快和保温,使炒菜效果更佳。

5.电磁扒炉采用耐高温大线圈,保证扒板加热面积大,耐高温,加热快且灵敏,经“蒙自源”长期使用证明可节省半个人工,效果极佳。

6.电磁煎炉用肖特微晶板加垫不碎纳米材料板,既美观又耐用。

7.全部产品炉芯主要配件IGBT、整流桥等采用西门康公司产品,技术指标,超过正常需求的50%以上设计,达到保证优秀的级别。

8.丰富优异的防水经验,落地炉具可以往任何角度直接冲水不损坏机芯,并设有冷凝水及油烟凝滴回流外泄系统、电路板防油、炉体防爬虫进入等设计。

9.炒炉、汤炉全部采用优质铝合金把式齿轮传动档位开关,可以满足厨师用勺敲、用膝盖顶的粗犷操作的要求,美观耐用,更重要的是满足厨师炒菜时大多数时间是无暇用手去调档,只是用膝盖顶,便利性更强。

10.抛锅技术全球首创,独到的锅具距离检测、电流变化保护、外面电网干扰保护、电路元件保护、功率输出配合、滤波保护、欠过压保护等IC编程设计。

其中2、4点为4、5星级酒店粤菜中厨行政总厨(广东省星级酒店厨艺大赛两项金奖获得者黄志勇先生)长期使用提出的改良建议并实践证明成功的方案。

目前我司是全国范围内唯一能将电磁小炒炉做进4、5星级酒店粤菜中厨的商用电磁炉研发生产企业。

德国西门康科技有限公司

第五篇:沉降观测技术报告书

四期扩建工程 沉降观测技术报告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测绘局证书 证 书 等 级 :乙级 编号 :山东省工程测绘院 二零一一年十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执行的规范标准

三、水准基点的设立及检测

四、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五、沉降观测周期

六、观测精度及观测值的平差计算

七、沉降数据统计分析

八、监控报警值、监控预警值

九、结论

附录

NO:1水准基点位置示意图

NO:2沉降观测水准基点点间高差检核成果表

NO:3沉降观测点位置示意图1NO:4沉降量统计表1NO:5沉降量、荷载、时间(S-P-T)关系曲线图

张 张 张 1张1张

1一.工程概况

四期扩建工程新建项目位于济南市舜耕路院内。建设用地地势平坦。本工程为一新建筑物,建筑高度为180.00米。基础持力层为石灰岩石层。

我院受建设方委托对该建筑物进行了沉降观测工作。

二.执行的规范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T50026-2007。

三.水准基点的设立及检测

水准基点是整个观测工作的基准,为保证观测值的可靠性,在施工区附近(变形区外)共布设了供沉降观测使用的2个水准基点(YZ1~YZ2),在施工现场南侧稳固的管架水泥墩上选择一个固定点YZ1,在南侧已稳固的原有烟囱上选择另一个固定点YZ2。其具体位置见附图NO:1“水准基点位置示意图”。

高程系统为独立高程系,分别由以上水准基点构成水准闭合环,于

2010年9月16日进行了初始值观测,其后分别于2010年5月17日、2010年7月5日、2010年11月8日、2011年2月24日、2011年6月15日对水准基点进行了5次检测工作,其检测及稳定分析结果见附表NO:2“沉降观测水准基点点间高差检核成果表”,从检测成果分析来看,所有水准基点在观测期间均稳定可靠,未发生任何失稳现象,为观测数据的准确性提供了可靠依据。

检测精度统计:对各检测周期的平差资料进行统计,水准基点水准线

路测量最大测站高差中误差为0.1012mm(2010年9月13日观测数据),统

计数据表明检测精度完全满足二级沉降观测变形测量精度要求。

四.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我院根据该建筑物的结构、地基及荷载特点并结合有关规范要求,对

本建筑物共布设了16个沉降观测点,观测点具体位置见NO:3“沉降观测点位置示意图”。

五.沉降观测周期

我院根据现场施工情况,于2010年9月9日对本建筑物进行了初始

值观测工作,施工中建筑物每增加15米观测了一次,于2011年9月9日进行了最后一次观测,本建筑物在主体施工期间进行了15次观测工作,封顶后进行了7次观测工作,目前共计进行了22次观测,共历时356天。

六.观测精度及观测值的平差计算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第3.0.4条表3.0.4规定:沉降观测变形测量精度等级定为二级,观测精度按二级沉降观测变形测量精度即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5mm。

2.水准线路的观测限差:

(1)水准线路闭合差定为:f△h≤±1.0

(2)各测站视线长度≤50m;

(3)测站前后视距差≤2米;

(4)前后视距差累积≤3.0m;

(5)视线高度≥0.6m。

3.观测仪器:采用瑞士产徕卡数字式自动安平精密水准仪-DNA03,配合条码式铟瓦水准钢尺施测,仪器标称精度: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误差nmm(n为测站数);

±0.3mm/km,外业视距限差均由数字式水准仪机载软件进行自动控制,对限差超限的数据已由仪器对该站超限数据删除,当场对该站数据进行了返工重测。

4.观测值的平差计算

每次外业观测工作结束后将仪器内存中的外业观测数据下载进计算

机后,用南京河海大学开发的专业控制网平差软件 “建筑沉降分析系统ST4.3”软件进行平差计算各点的高程和精度。对平差后水准线路测站高差中误差不满足二级沉降观测变形测量精度(±0.5mm)的观测数据,立即返工重测,直至满足精度要求为止,其后将各观测点平差后的高程填写在已定的统计表格中,计算累计沉降量及本次沉降量,并填明日期和施工情况等资料,最终形成沉降量统计表(附表NO:4)。

5.观测精度统计:对各观测周期的平差资料进行统计,观测点水准线路测量最大测站高差中误差为0.1012mm(2010年9月13的观测数据),统计数据表明观测精度完全满足二级沉降观测变形测量精度要求。

七.沉降数据统计分析

1.截止2011年6月15日最后一次观测止,最大累计沉降量为

9.2mm(1-14#观测点),最小累计沉降量为4.2mm(1-7#观测点),最大沉降差为5.0mm(1-14#观测点~1-7#观测点),平均累计沉降量为5.8mm。

2.在最近2个观测周期之间,可计算出最近时间段内建筑物的平均沉降速率,经计算在2011年2月23日~2011年6月15日,时间间隔为112天,其平均沉降量为1.0mm,平均沉降速率为0.009mm/天。

3.经计算至最后一次观测(2011年6月15日)止,相邻柱基的最大沉

降差为4.7mm(1-14#观测点~1-15#观测点,该两点相邻柱基的中心距为7510mm)。

4.沉降量、荷载、时间(S-P-T)关系曲线图分析

从沉降曲线的分布情况来看,1-14#观测点沉降曲线与其余观测点沉降曲线相比存在一定离散现象,表明该观测点区域地基土压缩模量小于其余观测点区域地基土压缩模量。

从沉降曲线的沉降趋势来看,观测点沉降曲线在2011年4月中旬以后开始逐渐趋缓,表明建筑物基础在2011年4月中旬以后开始逐步进入稳定沉降阶段。

八.监控报警值、监控预警值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3.4条规定:对砌体承重结构和框架结构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相邻柱基的沉降差,变形允许值≤0.002L,取规范变形允许值为监控报警值。取监控报警值的70%作为监控预警值,即建筑物相邻柱基的沉降差监控预警值≤0.0014L(0.002L*70%=0.0014L)[L为相邻柱基的中心距离(mm)]。

九.结论

1.由沉降分析可以看出:在观测期间该建筑物的相邻柱基的最大沉降差为4.7mm(1-14#观测点~1-15#观测点,该两点相邻柱基的中心距为7510mm),建筑物相邻柱基的沉降差监控预警值为:0.0014×7510mm=10.51mm;监控报警值为:0.002×7510mm=15.02mm,最大沉降差约为监控预警值的44.7%(即4.7mm÷10.51mm≈44.7%);约为监控报警值的31.29%(即4.7mm÷15.02mm≈31.29%),由此表明本栋建筑物在整个观测

期间,建筑物地基变形值小于监控预警值及监控报警值。

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规范要求:“当最后100d的沉降速率小于0.01~0.04mm/天,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能确定”,根据本工程基础情况,取最后100天的沉降速率小于0.02mm/天作为进入稳定阶段的标准,即当最后100天的沉降速率小于0.02mm/天时才能停止观测工作。最后一次观测时(2011年6月15日),建筑物装修结束已有112天,即静荷载加载完毕112天,且在最近两个观测周期内(即2011年2月23日~2011年6月15日,时间间隔为112天),本栋建筑物的平均沉降速率为0.009mm/天,小于0.02mm/天的停测标准,表明本栋建筑物已完全进入稳定沉降阶段,根据规范要求可以停止本栋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工作。

下载技术报告书(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技术报告书(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技术审查要点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技术审查要点 以水利部颁发的《开发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为依据,针对近几年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审查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提出如下技术审查要......

    申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报告书

    目录 第一部分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申请报告………………………………001 一、企业的基本概况…………………………………………………………………………002 (一) 企业......

    报告书

    述职报告书 一:本人的职责 部门名称:商务部、综合办公室、人事、合同管理部。 执行内容: 1、商务部:客户单位的报价的制作、合同的签订、订单的下达、标书的制作、产品资料的制......

    报告书

    报告书 尊敬的校领导: 您们好! 5月×日xx舍发生的三台手提电脑和一个手表盗窃案现在有了新的进展。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6月3日中午11点55分左右,正当值班员xxx下班,xx上班之际......

    报告书

    办公室文员的实习报告 2009年2月至3月两个月期间,我在宁波XXX这是第一次正式与社会接轨踏上工作岗位,开始与以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每天在规定的时间上下班,上班期间要认真准......

    报告书

    报 告 书福上福腊味食品厂在东莞市及周边一带同类行业中,其信誉和产品质量均得到行家认可及顾客信任,所出产的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前景一片光明。但由于福上福腊味食品厂负责人......

    报告书

    关于上海、苏州、南京采风的粗浅想法广告112石国朝学号:5000111175经过一个多月的讨论和筹备,我们2011级广告专业的同学终于踏上了为期八天途径上海、苏州、南京的采风之旅,并......

    2011测控技术与仪器认识实习报告书

    认识实习报告 大学三年已经接近尾声,然而我们对测控这门专业一直都是理性认识,接触的实物很少,对未来的就业发展方向依旧迷茫。本学期学校组织了一次外出生产实习,好让我们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