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镇开展“三杯”竞赛活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深入开展“三杯”竞赛活动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月初“三杯”竞赛活动开展以来,XXX镇党委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示范带动,“三杯”竞赛活动取得初步成效,扎实推进了全镇新农村建设工作。现将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一汇报。
一、党委重视,领导带头
镇党委对“三杯”竞赛活动高度重视,做到领导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具体表现在一是市、县“三杯”竞赛活动动员会结束后,镇党委多次召开了党政班子会,学习相关文件及领导讲话精神,研究部署我镇的“三杯”竞赛活动。二是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三杯”竞赛活动领导小组,下设三个办公室,分别负责对创业杯、平安杯和公仆杯竞赛活动的具体实施。三是镇党委拿出1万多元添置了办公设备,制作了高标准的板面,加强了活动阵地建设。四是根据市、县关于“三杯竞赛”活动方案及有关领导讲话,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比较科学的实施方案,并对县里有关三杯竞赛的考评细则进行了转发。把创业杯、平安杯、公仆杯的具体内容划分为11类,明确镇里几位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负总责。并对考评细则、考评体系及考核办法进行了科学的细化量化,便于操作,确保了“三杯竞赛”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为在全镇营造开展“三杯”竞赛活动的浓厚氛围,使得“三杯”竞赛活动深入人心,镇党委一是多次召开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动员会,大讲“三杯”竞赛活动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方法步骤和评选办法;二是在镇主要街道悬挂横幅,在村庄主要路口刷写标语口号,让全镇广大党员干部时刻不忘自己在新农村建设中所肩负的使命。三是采用印发宣传单、出黑板报、向外出务工人员寄一封信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三杯竞赛”活动的内容、意义,使之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创新方法,扎实推进
我们在“三杯竞赛”中,除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开展活动外,还积极探索思路,创新方法,使“三杯竞赛”扎实稳步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
在创业杯竞赛上,一是狠抓项目建设。经过半年来的努力,先后引进项目4个,资金6000万元。其中平舆县新宝制革有限公司牛羊皮胚生产线,由我镇新宝制革有限公司与广州宝升皮业有限公司合资2500万元兴建,九月中旬可正式投产运营。积极实施筑巢引凤工程,在县城东、西工业区投资300万元兴建两幢工业企业用标准厂房,项目已经完工。为了项目建设持续健康发展,加大对新宝制革和中原皮业生产排污治理力度,镇政府和企业共同投资300万元,建设一座日处理污水800吨的污水处理站,现已投入使用,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同时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与企业进行零距离接触,让企业老板工作顺心,生活舒心,扎根XXX创业安心。2006年上半年实收地税75万元,国税完成600多万元,在全县项目建设工作中名列第一位。目前,按照巩固、壮大、储存、提高的思路,上半年项目建设势头强劲,预计2006年底地税实收突破100万元,国税突破1000万元大关。二是大力发展民营和劳务经济。制定《外来企业前来投资的优惠政策》、《发展民营经济和劳务经济的若干规定》、《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培训的意见》等一系列措施,鼓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为家乡的新农村建设出主意、想办法、作贡献。积极发展私营企业,鼓励和引导镇村干部、站所分流人员走向市场,投资办企业,同时,充分调动我镇在外务工人员特别是一些高收入人员的积极性,回镇投资,带动家乡群众致富。全镇上半年共发展私营企业23个,新增个体工商户83家。培训农村劳动力4期,1000多人次,使300多人走上了满意的就业岗位。三是积极推广现代农业。镇党委多方筹措资金130万元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打机井120眼,新添涵闸设施30座,新增有效灌溉面积8000余亩,整修农村道路30余公里,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程度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拉长产业链条,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实现小农经济与大市场的对接,成立了农业中介组织2个,一个负责技术,积极引导农民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工具在农村的普及和运用,提高农业劳动效率。另一个负责销售,使农产品走向市场,实行了传统农业向订单农业的转变。四是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大力实施“双强”工程和回归工程,不断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努力争创省级“五好乡镇党委”。贯彻落实党内各项制度,严格党员的教育、培训、发展和党费收缴工作,上半年共举办党员干部培训班6期,培训1000多人次,发展新党员33名,党费收缴工作已完成总任务的52%。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镇党委在外出党员相对集中的上海、天津、太原、广州等地成立4个党支部,确保了党员流动不流失,能够正常参加组织生活。五是切实加强社会管理。不断完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不断规范计划生育管理,不断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使全镇广大群众的生产条件、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镇党委多方筹资60万元,在国家政策扶持下,修通13.2公里水泥路面,投资30万元修善和绿化美化镇敬老院,争取资金70万元用于学校设施改造,争取电业投资500万元,兴建35千伏变电站一座,彻底解决了全镇居民的用电难问题。县二院(XXX镇卫生院)投资280万新购先进CT一台,大大改善了全镇人民及周边群众的医疗条件,有效提升了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应对处理农村重大疫情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
在平安杯竞赛中,一是与各村、各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夯实责任。二是加大对镇综治大院、警务工作站、打更房,村委调解室等硬件建设的投入力度。三是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办事效率。四是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组织网络,完善制度,及时有效消除各种不安定因素,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止于目前,全镇无一起集体越级上访事件,无一起刑事案件发生。
在公仆杯竞赛中,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争创五好党员、五好干部活动,坚持领导就是服务理念,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为民做好事、办实事。上半年共办了七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一是解决镇区排水不畅问题。筹资20万元,疏通镇区周围沟港6条,新建桥涵4座,整修临街下水道5000米。二是解决镇区幼儿入托、入学难的问题。多方融资30多万元,新建一座占地3500平方米的标准化幼儿园。三是解决闭路电视信号差、频道少的问题。投资3万元,改革管理体制,整修接收设备和传输线路,电视节目将由原来的15个增加到近50个。四是解决镇敬老院住房紧张问题。投资8万元,新建住房8间,硬化院内路面,美化院内环境,改善生活条件。五是完善镇区八个市场的配套设施。争取项目资金30万元,自筹资金15万元,主要用于硬化、排水、建棚和摊位建造,确保街道整洁畅通,商户经营有序。六是降低药品价格,让利人民群众。要求县二院普遍降低药品价格和诊断费用,平均降幅达到20%。七是提供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与镇引资企业签订用工合同,计划招工300人,共分二批赴浙江舟山进行为期3个月的培训。
四、统筹兼顾,相互促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它既是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要求。为此镇党委政府一班人认真学习贯彻宣传上级党委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文件、领导讲话和党报党刊有关论述,结合“三杯”竞赛活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真正做到了统筹兼顾,相互促进。一是县5月12日动员会以后,镇里及时召开班子会认真学习刘部长的讲话精神,二是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联系会议办公室,由党委副书记吴志任主任,党政办和农业服务中心的4名同志为成员,切实加强对示范村建设的领导组织。三是抽调纪委书记姚梦彪和2名包村干部组成驻村工作队员,和县派驻村队员一起入村开展工作。四是认真搞好新村规划,制定出切实可行、符合村情的新村规划。五是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对于调查走访中发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予以解决,真正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带来的变化。如在今年的“三夏”生产中,镇党委组织30多人的麦收工作队和防火突击队深入到田间地头,帮助困难户抢收抢种,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在市、县委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我镇的“三杯”竞赛活动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一是乡镇企业总量小,骨干企业小,缺乏名牌产品,企业的支柱财源地位不突出。二是农业生产条件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还不够,农业整体效益不高。畜牧业虽然近两三年来有了较快的发展,但畜牧产值占朋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小,农民增收缓慢。三是城镇建设投资力度还不够,标准不高,开发力度特别是道路开发与我们相邻同是省重点镇的贾岭相比还一定的差距,城镇的管理还跟不上。四是以村党支部为主的基层组织建设很不平衡,部分村干部工作作风、工作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改进,个别村干群矛盾还比较突出。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第二篇: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首先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感谢省委、省政府在这次新农村建设中把省中小企业发展局和**市**区**镇接成包保对子,希望通过这次包保对接能够促进**镇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的发展,同时也加深我们之间的沟通。
一、基本情况
**距市区6公里,辖3个行政村(2002年税费改革将原有7个村合并为3个村),总人口17346人,其中农业人口11939人。地域面积169.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871公顷,林地面积12757公顷。2005年,金厂镇社会总产值实现4.6亿元,财政收入52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470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6亿元。1999年被**省评为综合经济改革试点镇,2003年被评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并被省环保局推荐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同时,还是经过省生态专家联合论证通过的第一个生态经济城镇。2005年被列为**省“十强镇”发展和改革试点镇,同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创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镇荣誉称号,**村幅员面积55平方公里,总人口2740人,辖13个行政小组,耕地面积249公顷,林地面积44.61平方公里,水域面积2.6公顷。2005年***村村本级纯收入43万农民人均收入3353元。
二、**镇新农村建设的规划设想
1、全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按照区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镇将以“六有工程”为载体,重点在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加快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镇财源建设和集体发展上下工夫。通过落实“六有工程”,开创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具体抓好以下几个重点:
一是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通过目前建成的207亩高标准无公害蔬菜科技示范园区,带动***蔬菜产业的布局调整,有步骤的在远郊建立蔬菜基地,目前园区已通过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的认证。园区内黄瓜、番茄、茄子、茼蒿、白菜、芹菜6个品种通过了国家无公害蔬菜的认证,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3510亩,年上市量达4500吨,产值达620万元。
二是扩大畜牧业生产规模,进一步发展好特色养殖。牧业有奶牛、生猪、肉牛、蛋鸡4个支柱产业,**镇清泉肉牛养殖场是**市规模最大的肉牛养殖基地,年出栏万头以上,收入可达200万元。以大明奶业为龙头企业,实行饲养、防疫、销售一体化,通过公司加农户的生产模式,走出了一条以工业企业促进农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的新路。
三是科学谋划特产业,用信息引导做活镇域特产经济。加大对万亩林下参、千亩药园、五味子园、细辛园等具有规模的药园的引导和扶持。同时,推进零散种植户规模的扩充,提高中药材的经济收入,对于食用菌产业、花卉产业、果品产业将采用科技扶持和信息引导扩大生产规模,带动农民增收。
四是加强产业化基地建设。重点抓好蔬菜、中药材、花卉、食用菌等种植基地建设,同时对养殖基地要加强扶持和管理,使**镇的种养殖基地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2、全力加快社会公益事业建设,提高农村综合服务水平
一是搞好村部建设,改善办公条件。
为彻底改变村里办公环境差、没有会议室、培训室的现状,2006年计划重建各村村部。
**村计划新建二层楼村部,占地面积4亩,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村部内新建文化活动室80平方米,室内安装电视、购买各种图书、完善文体设施;村部内新建计生室15平方米。总投资30万元。
二是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努力改善教学环境
**镇小学校教室已全部实现楼房化、标准化建设。但镇域内的二十中学教室还是平房,校舍老化,急需改造。2006年计划新建四层教学楼,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计划投资260万元。目前,正准备开工建设。另外,2006年计划投资2.5万元,为**希望学校购买微机;为龙头学校改造锅炉房及购买桌椅等。
三是加快村医疗站建设,满足农民求医问药需要。
**镇镇区有3000平方米的镇中心医院一所,有医护人员20名,床位20个,医疗设施完善,医疗条件能满足金厂村农民的需求; 夹皮村医疗卫生站现有床位5个,也基本能满足村民求医问药的需求;2006年在龙头村将新建200平方米医疗卫生站,计划总投资10万元,改善龙头村医疗条件。
四是做好农村低保和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目前**镇有231户共计541人享有每人每年360元——720元的农村低保,政府每年发放低保资金合计13.14万元。
2006年,**镇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开始实行农村合作医疗,采取每人市级补助5元、区级补助10元、镇政府补助10元、农民自己交纳10元的形式,目前共有2825户7027人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达到了86.6%。
3、全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环境
一是加快中心小城镇建设
为改善村民住宅条件,继续实施居民小区建设。现我镇在市土地局已办完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用地手续,2006年将开发4.2万平方米小区,总投资约
5000多万元:一是金厂镇集资建设3万平方米小区;二是**村农民集资建设1.2万平方米住宅。2007年争取完成4.8万平方米小区建设。小区内水、电、供暖、通讯、有线电视等设施齐全,同时小区内实行美化、绿化、硬化。
二是完善村路建设
2006年计划修路6条,总长11公里,总投资310万元,其中:新修**村九组水泥路1.5公里,宽6米,总投资45万元;新修**村夹皮片一组、七组,江沿片一组、六组水泥路7.5公里,总投资205万元; 新修龙头村新立片一组工建营至五组国防战备道(途中需建两座桥、四道涵管),路长2公里,宽4.5米,总投资60万元。
三是加强对镇内河流的治理
目前,总投资1200万元的**河流域治理工作已经展开,该工程对镇内防汛工作和环境治理将起到巨大的改善作用。其他地段小流域未来几年也要全面整治。
4、全力发展镇村集体经济,壮大发展势力。
一是鼓励各村发展自身集体经济
**村的集体砖厂、**村和**村的山场、参场都为村本级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二是鼓励招商引资,培养税源。
镇政府为发展经济,与各村签定协议,企业落户生产后镇本级税收入的20%反还村里作为村集体发展资金,极大的调动了各村的积极性,2005年,**镇新落户生产型企业4户,其中双鑫食品、金恺威药业、纳森木业三家在夹皮沟村内,投入生产后产值可达4000万元,利税300万元。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经济发展步伐还不快,农民增收相对缓慢。主要是乡村缺少主要带动力的项目,农民增收产业不够突出,规模小。
二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缓慢,乡村投入不足,争取项目、资金力度还不大。
三是镇内中小企业发展缓慢,企业的产品开发、技术改造、效益提升还存在着很多困难。
四是乡村集体经济实力不强,主导新农村建设、自我发展的能力较弱。
以上是我镇对新农村建设的初步想法,恳请各位领导提出宝贵意见给予批评指正,同时也希望省中小企业局的领导对我们今后的新农村建设给予关心、关怀,帮助我们破解工作的困难。
第三篇:整镇推进新农村建设
整镇推进新农村建设 深入推进创先争优
李明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三汊镇作为省级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试点镇,2011年,该镇以实现“二线二区二园一中心五个先行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落实2011年“123456”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突破口,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新农村建设整镇推进,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开展。2008年,该镇的新农合工作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的高度评价。2009年,该镇在参与处置震惊全国的“12.5”特大爆炸事故中,反应迅速、工作扎实、措施得力,得到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孝感市委书记黄关春的高度评价。当年,他们被孝感市综治委授予“最佳平安乡镇”称号。2010年,该镇财政收入从2006年的216万元跃升到2160万元。
凝聚新农村建设跨越发展的共识
跨越发展就是要加快发展、实现持续突破发展,就是要实现突破自我的超越,就是力争队其他先进乡镇场街的赶超,是对三汊长远发展的不懈追求, 是今后一个时期该镇上下最紧要、最迫切的任务。
跨越发展迫在眉睫。在湖北“两会”期间,省领导在参加各代表团分组审议时多次强调,湖北要想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唯有跨越发展。跨越发展是三汊弥补差距,赶超先进的迫切需要和现实选择。全市、全区争先进位竞争激烈,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三汊国地税收入从2006年216万增长到2010年2160万,但是质量不高,基础不牢,要想长期可持续地增长,三汊只有自加压力,承受压力,传递压力,拿出比别人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干劲,以超常规的思维和超常规的作法超常规的速度实现跨越发展。
跨越发展蓄势待发。首先,三汊发展思路明确。制定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二线二区一中心五个先行村”建设为重点,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倍增计划,大力培植“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新型城镇化”三个增长点,紧扣“干部管理、项目建设、改善民生”三个重心,强化“便民服务、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三个工作机制的思路。其次,三汊产业规划合理。在张湾建工业园,在李巷建物流园,在丁砦建三产业园,在三汊河、国光、王母等地建休闲渔业、旅游渔业,在埠镇片发展(龙岗土地股份合作社经营体制机制创新试点)优质稻产业园,在伍陈岗地建观光林业园,这些规划,符合三汊今天的发展实际,切实可行,同时,从实践的情况看,各类产业园建设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也充分说明三汊的规划是十分合理。再次,三汊区位交通明显。三汊东邻即将建设的临空经济区,西连正在东扩的孝感主城区,南接规划中的两湖(王母湖、野猪湖)生态文化旅游区,是连接孝感武汉的桥头堡。京珠高速、汉十高速在三汊交汇,并设有出入口,京广铁路、孝汉大道、110省道穿境而过,是孝感通向全国的大通道。
跨越发展时不我待。一是新农村建设倾斜政策有时限,孝南区政府支持三汊镇新农村建设整镇推进,确定了土地出让金等配套资金返还政策,但是此项倾斜政策时限只有三年,2011年是第二年,一定要用足用活这项政策,力争今年返还资金达到1500万元。二是国地税收入持续良好增长有压力,2010年该镇实现国地税收入2160万元,是2006年国地税216万元的十倍,但是基础不稳,质量不高,地税主要来自房地产收入,国税主要来自总部经济,三汊要想实现税收的可持续增长,只有加大力度培植二三产业税源和新型税源。三是天时地利人和正当时。上级政府对三汊的支持力度、各类客商来三汊投资的热情、全镇上下广大干部群众争先进位的干劲是前所未有的,要利用这种上下一心谋发展,合力同心求发展的天时地利人和机遇,实现三汊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跨越发展重任在肩。一是上级领导的期望热切。去年,省农业厅厅长祝金水、省经管局局长杨孔萍及市委书记黄关春多次到三汊调研农业农村工作,今年,农业部领导也来到三汊实地调研,市长梁伟年春节一过就来到我镇看望干部群众,给我镇干部群众鼓劲。区委仇平贵书记在2月一个月内多次来到三汊与党政领导班子座谈,希望三汊不要满足已有荣誉,力争2011年在全市、全区综合排名中再进一步,挤进全市二十强。这充分反映各级领导对三汊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殷殷期盼之情。二是三汊干部群众的愿望强烈。这几年,三汊每年至少投入500多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经过几年的建设发展,三汊干部群众充分感受到三汊的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加大,民生事业不断改善,镇村面貌不断变化,干部群众福利不断提高,作为一个三汊人的自豪感不断加强。三汊只有不断发展才能巩固已有成果,才能实现镇村面貌更大变化,才能获得更多发展机遇,才能实施民生更快投入。三是各地争先进位的竞争激烈,今年形成的123456的奋斗目标明确,但各地都在抢抓机遇,都在加强招商引进,全力推进经济发展,让我们三汊感到压力巨大,我们只有“跳起来摘桃子”才能先人一步,快人一拍,才能实现三汊更好更快的发展。
把握新农村建设跨越发展的重点
实现跨越发展,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巨大,因此,广大干部在破除思想障碍的同时,还必须突出工作重点,把握实施关键,实现跨越发展。
一是不断扩充经济总量。建设好张湾工业园,走在全市工业园区发展前列;建好三汊河渔业合作社、埠镇万亩香稻基地、龙岗土地股份合作社、金喙兴王鸽养殖合作社、伍陈苗木基地,形成产业化发展,走在现代农业发展前列;建设好李巷物流园,丁砦三产业园,集镇高档商住小区,走在新型服务业发展前列。同时,依托省水科所良种基地,加快新型农家乐建设步伐,将休闲渔业、旅游渔业、观光渔业做大做强,延长产业链。
二是不断增强发展后劲。不断加大镇域规划控制力度,特别是三汊镇新农村建设规划控制力度,做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控制先行,坚决打击违规违法乱建行为,将三汊镇区建成临空经济区和孝感东城区连接线的璀璨明珠。加大产业布局调整力度,主要是四个园区(工业、物流、三产业、现代农业)建设力度,增强新型经济增长率,让三汊人和集镇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同时还综合解决留守子女和老人关爱问题。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断改善招商引资硬环境,主要是加强通村通湾公路建设和清洁乡村工程,加强教育产业布局调整和投入,加快卫生事业建设步伐, 完善社会化服务和管理,全力推进公共服务,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让人民群众共享,增强我们的发展后劲。
三是不断注重协调发展。做到镇村(部门)协调发展,上下政令协调畅通一致,各部门、各单位、各村必须树立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增强政治意识和纪律观念,提高贯彻落实镇委镇政府决策部署的执行力度,增强公信度。加强每项决策部署督办力度,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抓落实。强调既要自觉按照各自分工做好本部门工作,又要相互理解、支持、配合,遇到问题要主动沟通,加强协调,以积极的态度,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同时,还要做到镇村、群众干部利益协调一致,今后,特别是村一级可保留征用土地面积的10%,用来兴办村级集体经济实体,壮大村级集体实力,确保我们的民生事业不断改善。
形成新农村跨越发展的合力
三分战略,七分执行。各单位、部门、村要把提高工作执行力作为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执行和落实上比精神,在执行和落实上比速度,在执行和落实上见高低。以勤勉之心谋发展,以勤奋之力抓推进,以勤快之举干实事,为三汊跨越发展加温、提速、鼓劲、给力。
一是要在强化目标责任管理上下功夫。一是抓量化分解,将全年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分解到季、到旬、到天,要将任务落实到专班、量化到人。二是抓项目督办,要实行“四定”,定专班、定责任、定进度、定时限;做到“五有”,有布置、有检查、有督办、有通报、有总结。三是抓奖惩落实,将目标考核结果同全体镇干部、中心工作人员、村干部的绩效工资挂钩,同年终评先表优挂钩,同提拔使用挂钩,同带薪休假挂钩,同村干部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挂钩,同物质重奖挂钩。以此来调动全体干部、职工比工作、比进度、比实绩、比奉献的热情。
二是要在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上下功夫。一是要注重软硬环境优化,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认识,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营造亲商、利商、留商、暖商、敬商、悦商“恒温招商”的投资环境。二是要注重服务质量,强化服务职能,转变服务意识,树立“企业家(老板)是老大”意识,急企业和客商之所急,想企业和客商之所想,为企业和客商服好务,让企业和客商敢来投资,愿来投资,想来投资,争来投资。三是要切实转变作风,结合省委“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全镇广大干部职工要大兴实干之风、大兴“一线”工作法,狠抓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进,将人员下沉到项目上,到工地上,到群众中,让目标管理责任落到实处,和谐稳定环境得到营造。
作者系 孝感市孝南区三汊镇党委书记
第四篇:供电局开展创建文明行业“三杯”竞赛活动
供电局开展创建文明行业“三杯”竞赛活动
铸造文明诚信服务品牌汇报材料
今年以来,我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支援新农村建设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认真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工作作风,转变工作职能;积极开展创建一流供电企业、“三杯”竞赛和民主评议行风等活动,以优化行业队伍、优化服务功能、优化供电环境、提高服务水平为手段,以“优质、方便、规范、真诚”为方针,以解决制约经济发展、损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为重点,紧紧围绕全局的中心工作和任务目标,深入持久的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企业的各项事业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和长足的发展。下面,就我局开展创建文明行业“三杯”竞赛活动向在座的领导和同志们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从2002年至今,我局在行风评议和“三杯”竞赛活动中一直在全县处于先进行列。但我们并没有因此而放松创建工作。我们按照县文明委员会的安排,局领导班子召开了主题会议,会上对“三杯”竞赛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了重新认识,班子成员针对此项活动发表了意见和看法,大家一致认为将其与民主评议行风建设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作为重点,常抓不懈。通过组织开展专题会议,认真学习上级精神文明文件精神及工作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定了以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全局工作的总体工作思路。落实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责任科室具体负责的组织领导体制。成立了以局长为组
长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件大事要事来抓,纳入全年总体工作计划,纳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坚持把基层所站作为创建重点,以能不能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作为衡量文明创建工作的标准。使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全年工作的始终,同步推进,同步考核,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二、强化机制、深入开展“三杯”竞赛和民主评议行风活动。
1、按照市、县文明委及市农电局关于创建文明行业、开展“三杯”竞赛活动的要求,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再次制定了新的《“三杯”竞赛活动实施方案》,提出制定了“一把手总负责制”、“岗位责任制”及“首问负责制”,把夺取金杯定为活动目标,把为客户提供最佳服务当为最终目的。同时,制定民主评议行风实施方案。年初,为进一步加强行业作风建设,按照《xx市民主行风评议规范》、《xx市2007年民主评议工作方案》及《xx县2007年民主评议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局实际工作制定了《xx县供电局2007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实施方案》,并召开了全局民主行风评议动员大会,调整了民主行风评议工作领导小组,对行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2、签订党风行风廉政建设责任状。为明确每一个中层单位和每一名职工在行风建设中应尽的职责和应负的责任,对行风廉政建设的各项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行层层分解。共与24个科室(所)签订了责任状,与500名职工签订了责任书,并把行风建设及“三杯”竞赛列入日常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局长包所责
任制每周检查一次,每月考核一次,对考核结果通报、批评奖励。从而保证了行风建设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同时出台规定,对发生严重违纪问题或发生被新闻媒体曝光造成恶劣影响的行风问题,给予责任人严肃处理并追究领导责任,对行风评议和“三杯”竞赛活动中不达标单位的责任人,给予就地免职的处分。
3、坚持和完善电力监督员制度。在全县范围内、在不同行业中聘请一些政治敏锐、素质较高、责任心强、乐于奉献、坚持原则、敢于直言、公道正派、能密切联系群众、乐于了解民意、民情、能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同志选聘为监督员,经常与他们联系,征求他们的意见,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对反映上来的问题认真对待,及时处理,做到有记录、有调查、有结果。10月29日上午,召开电力监督员会议。面向社会应聘的58名电力监督员应邀参加,收到建议6条,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推进了我局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等工作的开展。
4、建立客户走访制度,深入开展“四进一听”活动。我们对高低压客户都建立了服务档案,对特殊客户建立了“特殊客户服务档案”和“上门服务计划”,定期对特殊客户进行上门服务并做好记录。今年我们开展“四进一听”(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企业、听取群众意见)活动。我们共发连心卡6800多张,此项举措,方便了客户,听到了群众的呼声,拉近了与客户的距离,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三、强化学习教育,学习风气浓厚,文体卫生进步
1、加强对职工的学习和教育。我局每月利用生产例会和供电所周例会向职工宣传开展行风建设的重要意义,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国网公司提出的“十项承诺”、“十项措施”“十个不准”等内容,并贯彻到工作中。使大家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电企业搞好优质服务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是与社会大环境相适应的。把“便民利民”看作是供电职工最起码、最应有的素质
2、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为提升服务水准,全局上下认真学习《供电服务规范》和《文明服务行为规范》,工作中必须使用文明用语。对窗口服务人员经常开展礼仪培训,使他们的服务素质不断提升。今年下半年我们结合国网公司“安全生产和优质服务百问百查活动”,为深化此项活动,我们在全局范围内组织了调考、普考、专业知识竞赛、技术比武等一系列活动。为提高职工的文化层次和学历水平,我局对各专业人员开展短期培训十一期共521人次,完成了保定电院函授大专班37名学员的五门课程,外培人员38人次。通过以上做法,干部职工包括农电工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为全局安全生产和优质服务提供了思想和技术的保障。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建设理念。
3、在文体活动上,企业积极组织职工参与并主动为职工创造条件,每逢重大节日,都要组织职工开展球赛、棋赛、书画比、及歌咏比赛及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今年9月份我局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和优质服务“百问百查”知识竞赛活动。两年中,共组织职工参加市
县级文体活动30多人次,自行组织活动18场次。极大地丰富了职工的文化生活,陶冶了职工的情操。
4、在内外环境上,加强硬件建设,美化内外环境是我局一直追求的目标。该局下属的供电所已全部通过了上级规范化、标准化验收,今年通过了华北电力局的“创县级一流供电企业”验收工作。局机关和基层所站办公环境全部实现了硬化、绿化和亮化。包括家属区在内无任何脏、乱、差现象。为保持环境卫生还专门招聘了6名清洁工进行日常清理工作,并在企业中推行周清扫活动。全局职工人人行动起来,减少各种污染,在全市开展的ISO14001达标活动中一次性达标。
5、在生活上,我局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两个住宅小区以橱窗形式开展“除陋习、讲文明”宣传。下力清整了公共卫生,设立了封闭式垃圾箱,建起了600多平米的健身场地和近2000平米的绿地。在局机关为各科室划分了卫生区,规定职工上班后第一件事就是先打扫办公环境。使职工们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优化和谐供电环境,铸造诚信服务品牌。
今年4月份,我局以“和谐电力,服务社会”为主题的优质服务年活动拉开了序幕。结合此次“优质服务年”活动的开展,我局在供电服务上,建立健全了各项责任制度和便民服务措施,面向社会公开了服务承诺,并借助“95598电力客户服务热线”这一平台,确定了“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的工作方针,推行首问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客户服务反馈制等多项制度。
五、创建一流供电企业,追求“服务规范化”
创建一流供电企业,是国网公司提出的供电企业建设的目标和方向,我局发动全局干部职工,通过半年多的努力最终顺利通过华北网公司的验收。这标志着我局在企业软硬件建设上又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通过创建一流供电企业活动,我们的电网构成和设备运行更加合理可靠,各项工作流程更加科学规范,资料台帐更加齐备,尤其可喜的是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人员素质得到提高,服务水平有了新的提升。
落实优质服务内容,提高优质服务水平,关键要有一整套相关制度来保障。为做到这一点,我们以创建一流企业为契机,根据企业实际在广泛征求客户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本局当前的特点、优势和不足,以加强服务窗口规范化建设为重点,从服务环境、服务行为、服务规范、便民措施、服务监督等具体环节上下功夫,以“三个十条”为核心内容的服务性规章制度。把“十项承诺”、“十项措施”、“十个不准”具体化、本企化,建立起了抓优质服务工作的长效机制。
今年,我们收到客户的感谢信6封,锦旗10面。与此同时,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门将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从实际出发。本着“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以提高素质为根本,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强化窗口意识,树立良好形象,在今后推进文明创建工作过程中,不断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创新工作载体,把“三杯”竞赛活动和民主评议行风建设融入我局的中心工作,进一步推进我局文明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为推动电力事业和全县经济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五篇:大王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大王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中共大王镇委员会大王镇人民政府
(2011年4月20日)
2010年在市、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镇着力抓好经济发展、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稳定和基层党建等工作,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下面将我镇2010年的主要工作做个简要的汇报。
一、2010年的主要工作
(一)经济发展呈现新增长。农业方面通过土地流转引进侯安杰、陈松明等20个种粮大户,种植水稻5684亩,占水田种植面积17583亩的32.3%,有效地减少了镇内土地抛荒问题;引进新冠农林公司老板陈新发发展油茶种植1500亩,沿山村发展日本杂柑500亩,充分利用了现有山场资源,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工业方面通过内引外联,引进阳华铝业张绪洲老板控股加利公司,注入大量生产资金,金属加工企业生产形势明显好转,2010年全镇工业企业实现税收1580万元,比2009年增长380万元,增长率为24.05%。
(二)环境整治出现新面貌。一是全镇投入3570万元,其中市帮扶单位投入870万元,县帮扶单位投入210万元,中央彩票基金投入56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2130万元,拆除危房、空心房256栋,破旧牛栏厕所520间,粉刷墙面19万m2,建设水塘33口,安装路灯210盏,建设公共场所32处,建农家书屋6个,修建通村公路28.2km,建连户公路27400m2,通过环境整治,道路变宽敞了、水塘变清澈了、房屋变漂亮了、广场变热闹了、卫生变整洁了、人们变舒心了。二是县-1-
财政贷款2000万元,重点支持我县小城镇建设,全面启动了大王、中庄2个集镇立面改造、人行道建设、下水道改造、绿化带建设和路灯安装等五大工程,我镇聘请武汉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进行了规划设计,大王按中式风格、中庄按欧式风格建设,通过加大集镇建设投入,小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小城镇建设成为我镇新农村建设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三)重点工程建设实现新突破。1.总投资2985万元,1.26万亩的高产农田整理项目,已完成土地整理工程量的70%,马家湖大畈3860亩水田有望5月20日前交付使用;2.投资1030万元的河金省道大王段完成了改造任务,在2010年春节前实现了竣工通车;3.投资2000万元的集镇改造工程,在今年5月底前可实现全面竣工验收;同时,2010年4个村中央彩票基金建设工作进展顺利,水利部门投入340万元,涉及12村,惠及1.26万人口的安全饮水项目,完成了全线主管道铺设工作,当前正在实施入户安装工程,2011年元旦前80%的农户可饮用洁清安全的自来水。全镇2010年修建通村公里28.2km,2010年是我镇享受改革成果和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一年,上级各种项目及帮扶单位累计资金投入达8500万元,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四)社会稳定实现新局面。我们一是认真抓好各类矛盾纠纷的排查和调处工作,2010年全镇处理非正常死亡案件22起,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65起,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二是切实抓好重点信访对象的稳控工作,确保中央、省、市“两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期间无重大上访案件发生;三是加大严打整治力度,始终保持严打整治的高压态势,全年刑事拘留8人,治安拘留16人,劳动教养1人,为全镇新农村建设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五)基层党建工作呈现新活力。全面推进五个基本建设,扎实做好基层基础工作,不断增强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一是加大村级办公阵地建设力度,通过向上争取2010年新建6处村级办公阵地,架起了联系党员群众的桥梁;二是全面推广“五议五公开”、“六步工作法”,进一步加强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监督;三是切实加强党组织建设,选好配强村级党支部班子,2010年调整了4个村支部班子,2011年又调整了2个村支部书记,基础组织建设得到了明显加强;四是不断加强镇党政班子自身建设,加强党性锻炼,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团结同志、真抓实干、转变作风、狠抓落实,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三万”活动开展情况
“三万”活动开展后,我镇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落实了工作专班,召开了镇村干部动员会议,传达了省、市、县有关活动精神,同时在全镇32个村,镇、村干部配合市、县“三万”工作队进村入户,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进行全方位的入户调查;对特殊困难进行了走访慰问,帮助其解决生产生活的具体困难,最近市、县三万工作队在3月底、4月初结合各村实际,广泛开展义务植树和爱国卫生运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增进了同群众的感情,不少群众动情地说:“毛泽东时代的干部又回来了。”目前我镇三万活动按市、县工作要求,正在积极稳妥地加快推进。
三、2011年我镇新农村建设工作
1.加大经济发展力度。要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促进镇域经济快速增长;充分利用现有山场、水面、土地资源,搞好土地流转,引进种植能手,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认真抓好劳动转移培训工作,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技能,促进劳动力就业,进一步拓宽群众的增收渠道。
2.加大环境整治力度。继续抓好村庄整治和集镇建设,建立镇区、村庄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培养村民以及居民的卫生意识,倡导乡风文明的良好风尚。
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力度。对沿湖泵站进行更新改造,对险工险段堤防进行整险加固,对病险水库进行除险保安,为粮食丰收和群众生命财产提供安全保障;同时积极争取交通项目支持,修建37km通村公路,努力改善群众的出行条件。
4.加大计划生育工作力度。认真抓好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工作,教育育龄妇女树立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生育观念;切实抓好长效节育措施落实、奖励扶助,“两非”案件查处和社会抚养费征收等重点工作,进一步强化镇、村干部工作责任,知耻后勇,奋起直追,坚决冲出黄石市计生管理后进“笼子”。
5.加大基层党建工作力度。认真抓好镇村换届工作,选好配强镇村领导班子;同时将换届和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两不误、两促进。
四、几点建议
1.请求市交通部门在通村公路项目上予以倾斜。由于我镇基础设施条件差,历史欠账多,群众修建道路的积极性高。据初步统计2011年全镇需修建通村公路里程达37km,请求市交通局在项目给予支持。
2.请求市政府制定返乡青年创业帮扶政策。我镇是打工大镇,青壮年劳动力绝大多数长期在外打工,学到了一定技术,回乡创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缺少创业资金是困扰返乡青年创业的最大问题,请求市政府制定返乡青年创业帮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