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争做人民好公仆心得体会
争做人民好公仆心得体会
(陈映洪)
2011年5月5日,县电视台副台长王健安在人民好公仆动员大会上指出,要充分认识“人民好公仆”的重要意义,强化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廉洁从政“三项教育”、正确处理“五好关系”、“五个方面狠下功夫”,从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着手进行整改,在创先争优中扎实推进争当“人民好公仆”实践教育活动。事业单位人员是国家的建设者,肩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维系着社会安危。从某种意义上讲,事业单位人员既是一种职业,一种选择,更是一种责任,一种付出。那么怎样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满意的好公仆呢?我认为至少应做到以下几方面:一是加强学习。我认真学习了《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及《中国共产党新党史》及其他阅读材料,进一步加深了解先烈们的英雄事迹及党波澜壮阔不平凡发展历史,认真学习书本,看好书,作笔记,写心得,加强理论学习,积极钻研业务知识,增强工作的能力。通过多听多看多做多学多想,了解本职工作方面的基本情况,把握本职工作方面的发展方向,通过总结经验,借鉴经验,学习经验,增强工作的活力。二是增强服务意识,让人民满意。遇到群众上门办事笑脸相迎,准备一杯茶,热心听取意见建议这是最起码的。不能出现“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不能扯皮推诿,一只耳朵进
一只耳朵出,口头应得好,回头忘得快。这是人民群众最反对的官僚作风。增强服务意识,要根据工作安排,按照领导的要求,遵照制度的规定,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完成工作任务。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刻理解我们的一切来源于民众,我们的一切服务于民众的道理,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解人民群众之所需,把为人民服务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样才能俯首甘为孺子牛,心甘情愿地当人民的仆人,心悦诚服地为人民服务,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三是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做人民满意的工作人员,应该注意树立个人形象。主要包括言谈举止和工作作风等方面。具体地讲就是为人正直,作风正派。对人礼貌,举止得体、说话谦逊、清楚、明白,做事要有计划有步骤,要干脆利索,不能拖泥带水。四是在思想上尊重群众。人的内心里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但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从干部队伍上看,只有尊重群众,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从干部个人上看,尊重他人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是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尊重他人是一个人的政治思想修养好的表现,是一种文明的社交方式,是顺利开展工作、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的基石。作为一名事业干部,要当好人民公仆,就是要从内心深处,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盼,甘愿放下架子、低下身子,真心实意地
尊重群众。五是进一步提高履职能力。能力建设是当今各个单位、各个系统建设的潮流,也是广电队伍建设的重点。按照单位规章制度提出的加强能力和素质建设的要求,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本领以及综合素质,同时,在机关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本质工作岗位上创造出更大成绩。
第二篇:争做人民好公仆心得体会
争做人民好公仆心得体会
争做人民好公仆教育实践活动正如火如荼在开展中,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人民公仆,如何树立起基层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地位,我认为应该具有以下六种意识:
一、要有爱民意识
作为基层的干部更多的是与人民群众打交道,带着爱民的感情投入到工作中,是一种真诚、真实、真挚的爱民之情,不含任何水分和杂质。这种感情体现在工作中就是要对贫困群众有热心、有耐心、有爱心、有同情心,要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大胸怀,查民情,知民意、解民优。善待我们服务的特殊群体,感情上贴近群众,思想上想着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帮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难。常怀爱民之情,常谋为民之策,常为利民之事。做到心动,身动,心入,身入。
二、要有学习意识
任何一项工作都不是意见简单的事情,基层工作繁杂,当今是新事物、新知识、新经验层出不穷的时代,在经济转轨的时期,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对基层工作的要求更深、更高。做为一个基层干部必须不断加强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文化和业务知识,养成自觉主动地学而不是被动强制地学,坚持不懈地学而不是浅尝辄止,一曝十寒地学,要
联系实际地学而不是生搬硬套教条式的学,要融会贯通地学而不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地学。通过学习弄清自己站在什么位置,自己是干什么的,自己有哪些不足需要改进,别人有哪些长处值得借鉴。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成为一个“杂家”、“多面手”,这样工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有的放矢、游刃有余,应努力营造学习氛围,打造学习型机关。
三、要奉献意识
当前,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在一些人头脑中已经淡薄,灯红酒绿的背后时常有一群被生活遗忘的困难群体,而只有我们民政人才时刻留意这些为难之人。因此,我们必须忠于我们的事业,尊重我们的职业,兢兢业业,不讲价钱,爱岗敬业,默默奉献,虽苦优荣、虽苦优甜。我们能够并应该做到:勤不言劳,廉不言贫,爱民不言辛苦,奉献不图回报,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人生的价值,鞠躬尽瘁为人民,危难之处显身手,乐于奉献不言悔,甘当人民孺子牛,是每一个民政人必须具备的情怀。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树立民政形象,才能肩负起为民解困的崇高使命。
四、要有创新意识
发展离不开创新,没有创新就不会有发展,没有创新就是死水一潭,缺乏生机和活力。我们必须运用所掌握的政策和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探索,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积极主动开创性地工作,挫折面前不言败,各项工作创一流,在困难中有所突破,在困境中得到磨练。要多想新点子,探
索新路子,总结新经验,开拓新局面,增强工作主动和创造性,干一流事情,创一流业绩。
五、责任意识
具体来说,就是履行职责,恪尽职守,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在急、难、险、重工作面前敢于担当重任。要有对党和人民负责,对工作负责的意识,增强使命感、压力感、责任感,把为民解困的崇高使命变成工作不竭的动力,认真负责地干好每一件事情,尽职尽责、善始善终。
六、要有慎独意识
慎独是一种较高的思想境界就是说,当一个人单独相处没有其他人在场时仍能做到严格自律、谨慎从事不放纵自己的言行。在工作上就要求表里如一,言行一致,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促与不促一个样。在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后不要心存侥幸,做到自警、自励、自重、自省,以人为镜、力求做一个完美之人。
2011年6月15日
第三篇:争做人民好公仆征文
恪尽职守彰显白衣本色
-----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张培林院长
张培林,男,汉族,1956年6月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硕士生导师(感染、经济两个方向)、主任医师、教授,现任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
该同志2003年以来,先后荣获全国优秀院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医院管理百佳杰出优秀院长、重庆市防治非典先进个人、重庆市百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等称号。他所领导的医院,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健康教育示范医院、全国学习型组织等12项全国荣誉。
(一)在千年未遇、震惊中外的‚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党委书记、院长张培林在第一时间就敏锐地意识到,此次灾情严重,受伤人员肯定很多,我们应做好接收伤员的准备。当晚他就组织召开市九院党政联系会议,紧急部署抗震救灾,立即成立了以张培林院长任组长的抗震救灾医疗领导小组和医疗专家组,召开全院动员大会,安排医院各方处于抢救病人的临战状态。
很快,他又被区委、区府委以重任,担任了北碚区抗震救灾医疗救护专家组的组长,担负着指挥救治全区接收近百名地震伤员的任务。北碚区在此次地震中,共接收伤员98名,其中市九院接收73名,区中医院接收25名。
(二)如此紧急、大规模的接收和救治灾区伤员,做到高效、迅速、井然有序,并要保证区委、市卫生局和区卫生局提出的‚两个降低‛、‚四个确保‛的目标,即:降低伤残率、降低死亡率;确保危重病人得到及时救治、确保最大限度的降低伤残率、确保受伤儿童不留下严重后遗症、确保无家属陪伴的伤员有专人护理照料。这不仅是对北碚区突发救治工作水平的检验,这也是对张培林院长的责任心和管理、技术水平的考验。作为北碚区抗震救灾医疗救护专家组的组长,他深知,在危难关头被委以重任,这是党和人民考验他的时刻,他暗下决心一定不辜负党的期望和重托。
为了全力挽救一个个生命,他就如何安置病员作出了部署,经常组织专家组成员讨论工作、制定缜密的医疗救治方案到深夜。他以科学和负责的态度要求严格执行 ‚三级‛把关制度: 一级是,每个伤员入院后,均确定有具体的责任医生和护士,将其‚承包‛到人;二级是,由院内权威专家组成的专家组,每天坚持对伤员进行拉网式逐一认真查房;三级是,由张培林任组长的北碚区医疗专家组,定点九院,对全区所有伤员的治疗进行严格把关,并对重要的诊断、治疗、手术进行集体讨论。这些措施的实施保证了每一位灾区伤员得到安全、及时、有效的治疗。
九院在此次灾区伤员救治中,承担起了十分繁重而艰巨的任务,是重庆市收治灾区伤员数量较多、任务较重的医院
之一。他们不惜增加医院管理工作的难度,不惜牺牲医院的经营利益,将医疗环境和医疗条件最好的新大楼腾出三个病区,作为收治伤员之用,并反复动员大楼内的普通病员腾出床位,以留足更多的容纳空间。
在市、区和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与大力关心、支持下,经过张培林院长及广大医务工作者三个月为拯救生命的辛勤付出,北碚区接收的灾区伤员已全部痊愈出院。市九院从院领导到各级医护人员对伤员倾注了大量心血,进行了精心的治疗和细心的护理,患者整体病情发展平稳,治疗效果明显;市九 院为收治大量伤员所做出的艰苦努力,为第三军医大 学、重庆医科大 学 乃至全市其他三级医院减轻了不小的压力。
(三)在整个救治伤员的过程中,张培林院长都身先士卒、身体力行,始终坚守在救治灾区伤员的第一线。5月18日凌晨1点半,北碚区收治地震灾区的第一位从绵阳灾区转运至九院伤员杨国彬,张培林院长 早已 携院抢救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在急诊科前迎候,经迅速处 理,马上转送至骨科病房治疗;5月19日,他又带领医务人员到重庆北站接收地震灾区北川转运伤员。
哪里有伤情、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张培林院长的身影,从第一周的一天一次专家会议、拉网检查,到后两周的隔天一次,以及以后的一周一次的专家开会、查房,他不分昼夜,没有周日和上下班,整天忙碌穿梭于两个医院和各个病房之间,经常至深夜,尤其是遇较大余震对伤员造成恐慌心理,张院长在凌晨三点组织会议,进行安抚部署,第二天还要主持繁重的医院医疗管理工作。
由于40多天救治灾区伤员的超负荷工作,已经年过五旬的张培林院长多次引发眩晕等疾病,但他仍带病坚持工作……
(四)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张培林院长的行动感染了身边的人,在救治伤员的过程中,九院人表现出了极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白衣天使的奉献精神在拯救生命中得到体现和升华,许多医务工作者在这场与死神较量的无声战斗中,政治上也迅速成长,外科支部先后有11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有5名同志火线加入中国共产党。
‚灾区同胞的苦难就是我们的苦难‛张培林院长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不仅在医疗救助上作出了较大的贡献,还发动全院党员、干部、职工进行爱心捐款,全院共捐款和交纳‚特殊党费‛共计14.6万元,捐物4640件,而且他还倾囊相助,共捐款4200元。
(五)一封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一面面充满感激话语的锦旗,不仅表达灾区伤员对白衣天使无私奉献的褒奖,也从中
凝聚着对作为北碚区抗震救灾医疗救护专家组组长张培林院长工作的充满肯定。
‚七一‛前夕,市九院荣获了全国‚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的殊荣;党委荣获北碚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北碚区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在抗震救灾中,九院多名同志被评为北碚区、区卫生系统优秀党员和先进个人,张培林院长也在此间荣获北碚区首届十佳杰出人才(全区仅六名)。
张培林院长表示,只要有一位伤员,我将全心全意、恪尽职守,用我们的无私奉献让每一个灾区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让共产党员的赤胆忠心和白衣天使的本色在为灾区伤员的服务中彰显。
培训二部林子
二○一一年十一月
第四篇:争做人民好公仆
争做人民好公仆
公仆,从字面讲就是公众的仆人,是为公众服务的人,公仆的职责就是为人民服好务。作为一名工作在基层岗位上的机关干部,就是人民的公仆,就是要树立公仆意识,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一名群众拥护、群众爱戴的好干部,做一名人民的好公仆。
那么如何成为一名好公仆,如何为公民们服好务呢?我认为可以用这么几点来概括:
一、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一)提高思想素质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于每个干部和党员来说,都是首要的问题”。要解决好“三观”问题,首先,要正确处理“主人”和“仆人”的关系。要认清自己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职位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权力是为人民服务的实力;要做到权大不忘责任重,位尊不移公仆心,把手中的权力用在为人民谋利益上,把自己始终置身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下,自觉地做人民的公仆。其次,要正确处理有关经济规律和思想道德的关系。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道德充满各个领域,作为一名人民公仆就不能不加区别地把市场经济运用到人与人的交际中,运用到一些政治活动中,用权和钱等价交换,这就容易走向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的邪路。第三,要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有些人在“三观”上出现问题往往是不能摆正个人利益与集体、国家利益的关系,把个人利益看得太重了,一事当前,唯恐个人吃亏,价值取向发生了扭曲。因此,要正确树立以集体主义为核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一切腐朽思想的侵袭。
(二)提高业务素质
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首先要永保热诚,全心投入工作。不计较多做一些事,而且是自动自发多做一点,而不是每天上班、下班,只把份内工作做好。其次要发展多职能力。只拥有一种专业能力已经过时,现在职场需要“七十二变”的孙悟空,工作在基层的干部更是如此,各种能力都会一点,你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第三要良好的沟通能力,不论什么职务和职位,都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不论开会、参与讨论、和领导面谈或与群众接触,都是锻炼及表现沟通能力的好机会。事前就主题充分准备,最好事先练习说几次,就不会一下子不晓得怎么开口,或说得条理不清,让人听不出重点。第四要持续不断学习。优秀人才必备的条件之一,就是拥有不断学习的能力。尤其大环境不停变动,现有知识很快就不足以应付明日的工作挑战,所以,不断重新学习绝对是必要的。
(三)提高身体素质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首先要多运动,坚持跑步,做有氧运动;其次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不抽烟,少喝酒,不熬夜;第三要保持良好的心情,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四)提高心理素质
除参加组织提供的合作教育培训外,提高自身心理素质需要干部学会自我心理调适。
1、情绪调节。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与人为善、宽以待人;
2、厌职情绪调节。梦想少一点,多干些实事;
3、自信心的调节。要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人生观、世界观;
4、人际交往的调节。人际交往中遵循平均、信用、宽容的原则。
二、努力树立群众观点
(一)思想上尊重群众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每个干部必须明白的事实。人的内心里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但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从干部队伍上看,只有尊重群众,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从干部个人上看,尊重他人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是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尊重他人是一个人的政治思想修养好的表现,是一种文明的社交方式,是顺利开展工作、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的基石。作为一名干部,要当好人民公仆,就是要从内心深处,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盼,甘愿放下架子、低下身子,真心实意地尊重群众。敬爱的周总理与清洁工人的亲切握手交谈折射出了他尊重群众、热爱群众的态度,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景象展现出人民群众对他的无限爱戴和拥护。党员干部只有时时处处尊重群众,将人民群众利益放到最高位置,切实为群众做实事做好事,才能真正赢得民心,获得拥护,才无愧于“人民公仆”这一光荣称号。
(二)感情上贴近群众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应做到俯下身子问民情,迈开步子访民意,甩开膀子解民困。只有这样群众才不觉得党员干部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才能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清,辨的明。在接待来访群众时不是横眉冷对,甚至打击报复,而是微笑倾听,迅速解决,又怎会凉了群众的心?在拆迁过程中,学会换位思考,多为群众想一想,“事先不给农民安排好,没有说清道理,就强迫人家搬家。如果真正做到了和谐拆迁,文明拆迁又怎会伤了群众的情?在慰问活动中,不仅仅是送资金、送实物,也能送政策、送技术,变“输血”为“造血”,贫困户通过政策、技术的指导帮扶变为了致富户,又有谁会不欢迎? 在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唯有以更加鲜明的群众观点,增强群众观念;以更加坚定的群众立场,维护群众利益;以更加丰富的工作方法,密切党群关系。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带着责任和感情与群众打交道,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三)工作上依靠群众
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善于听取群众的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用群众的智慧推动当地发展。无论什么工作,只要依靠群众就前景光明;无论什么难题,只要让群众参与进来,难题破解就指日可待。群众中蕴藏着大智慧,有使不完的招法;群众中藏龙卧虎,有用不尽的人才。
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公仆,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传统。从焦裕禄到孔繁森,我们党的干部队伍中从来不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公仆。希望广大党员干部都加强自身学习,善待每一个人,做好每一件事,珍惜每一分钟,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争做人民好公仆。
第五篇:党员干部要争做人民好公仆
党员干部要争做人民好公仆
回顾漫长历史长河,我党历史已近慢慢的走过了90年光辉历程,在我党的漫长发展中,是个具有优秀传统的执政党,党员干部作为我党的特殊群体,代表党为人民群众服务,是人民的公仆,现在更是提出要做人民的好公仆,提出党员干部不仅是公仆,而且是好公仆,不但要为群众办事,更要办好事,要一好双强,转变干部作风,杜绝办事不力,却吃拿卡要,要简化群众办事手续,首问责任制,热情为群众办事,让群众办事不再很繁琐,全程代办,提高群众满意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党员干部在社会管理和引领社会文明风气中有非常特殊的作用。
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是为群众办事,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心为群众服务,清正廉洁,慎独慎微,不以权谋私,真心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只有强化公仆意识,党员干部才能时刻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位置,才能慎独慎微,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也只有这样,在市场经济浪涛中道德失守的趋势才能得到根本扭转,经济社会才能健康持续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就是“公仆”的最好诠释。做人民的公仆,就要真正转变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做人民的好公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