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黑龙江七台河培育非煤经济支柱 双轮驱动谋发展
黑龙江七台河培育非煤经济支柱 双轮驱动谋发展
有着“东北焦煤之都”之称的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因煤而生、缘煤而兴。它是东北地区最大、黑龙江省惟一的无烟煤生产基地,自1958年开发建设以来,已累计生产原煤5亿多吨。今年3月,七台河市被列为全国第二批全国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城市。以此为契机,七台河加快转型步伐,踏上了转型发展的新征程。
“坚定实施‘双轮驱动’,积极延伸煤炭产业链条,加快培育替代产业,七台河经济发展呈现了良好势头。”市委书记杜吉明告诉记者。今年前三季度,七台河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57.6亿元,同比增长22.6%,增幅居黑龙江省首位。“经济转型虽然初见成效,但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七台河面临的最紧要的课题。”杜吉明说。
市长曲志深表示,七台河的转型更注重转型的深度,始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谋划和发展煤炭精深产业和非煤支柱产业。
精深加工延伸煤炭产业链条
“目前矿区已探明煤炭剩余可采储量不到2亿吨,预计只能再开采10年左右。”为了避免陷于“煤竭城衰”的困境,七台河市早在“十一五”之初便确立了“发展循环经济,壮大接续产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发展战略。七台河认为,推动经济转型,并不是要摈弃资源,而是要更好地利用资源,让每一吨煤炭都能创造出最大的效益。
在宝泰隆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一张煤炭循环经济框架图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张图清晰勾勒出企业的生产流程:原煤经过洗选进入焦化厂炼焦,炼焦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煤气和煤焦油,其中煤气与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氧气用于生产甲醇;煤焦油与甲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氢气用于制造轻质燃料油、石脑油和沥青;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用来干熄焦,干熄焦产生的蒸气则与洗煤产生的煤矸石、煤泥用于发电;电厂产出的粉煤灰作为建材的生产原料,余热用于附近居民小区取暖。公司负责人介绍说,该生产工艺让煤炭的市场价值提高了至少4倍,同时碳化物、硫化物等污染物也被高效利用。
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2003年成立的宝泰隆公司,如今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煤炭开采、洗选加工、炼焦、化工、炼钢、发电、供热于一体的资源综合利用型企业。日前,总投资
2.2亿元、利用高温煤焦油生产燃料油的装置在宝泰隆公司所属的圣迈煤化工有限公司投入试运营。该装置利用炼焦过程中产出的煤焦油和甲醇产出的氢气进行煤焦油加氢处理,生产轻质燃料油、石脑油和沥青,采用的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项目正式投产后,预计可年产轻质燃料油1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2亿元。
宝泰隆公司的实践只是七台河市经济转型的一个缩影。如今,一批致力于煤炭精深加工的企业正在七台河崛起。据市发改委介绍,七台河正在加快乾丰、鲁龙、龙洋焦电二期等在建和拟建煤炭产业化项目建设步伐,着力提高煤炭循环经济科技化、集群化、规模化水平。经过几年发展,七台河目前已基本形成了“煤—焦—化”、“煤—电—建材”等多条煤炭精深加工产业链,并建立了投资总额达260亿元的循环经济项目库。煤炭产业链条的延伸,推动了节能减排:荒煤气、粉煤灰和煤矸石等变成了可利用的资源,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七台河将继续引进生产工艺先进、科技含量高、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型焦化项目,大力开发特种铸造焦产品。到2012年,全市焦炭产能将提高到800万吨左右,其中铸造焦产能达到200万吨、一级冶金焦产能达到400万吨,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为下游产业提供充足原料,确保焦化产业良性发展,巩固“东北焦化之都”的地位。多业并举培育非煤经济支柱
除了延伸煤炭产业链条,七台河“双轮驱动”的另一个方面是加快培育替代产业。其中,将木制品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便是七台河立足市情的精心谋划。
作为木制品产业的龙头企业,双叶家具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一家专业设计
生产实木家具的现代化大型企业。公司共有9大系列近300多个品种的产品,目前实木家具年生产能力达到150万件(套),年可实现产值近4亿元。近年来,双叶公司产品行销全国,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
除了拥有双叶公司这艘旗舰,七台河市还具备许多木制品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该市与佳木斯、鸡西、牡丹江等林木资源城市相邻,可利用的木材资源充足,具备发展木制品产业的基础条件。此外,七台河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城市群中心,周边百公里内分布着12个市、县和国有农场,辐射人口超过千万,有着较好的市场前景。特别是这些地方大多正准备实施棚户区改造,家具、家居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为了引导木制品产业加速发展,七台河市策划举办了家具节。今年8月下旬召开的七台河家具节,共吸引416家企业参展,成功对接项目24个。项目涉及木材加工、家具制造和新型建材等多个领域,签约总额达26亿元。家具节的成功举办,迅速提升了当地家具产品的知名度,为煤城木制品产业注入了新动力。
截至目前,七台河市木制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02户,培育了双叶实木家具、森帝橡木酒具、家和实木门等一批知名品牌。木制品经济总量占全市非煤工业经济总量的20%,是替代产业中基础最好、发展最快的产业。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七台河市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把自身打造成全国实木家具之都、全国橡木酒桶基地、北方名门制造中心和东北最大的木制品集散地。
一位业内专家分析指出,七台河市木制品产业的蓬勃发展,最重要的原因是当地形成了优良的经济发展环境,“这一点对资源型城市尤为重要。推动转型最关键的着力点还是要营造接续产业健康发展、快速发展的良好氛围。”今年5月,七台河市召开市委常委现场办公会,市委书记杜吉明提出把做强做大木制品产业作为全市的“一号工程”。在市领导的带领下,七台河市各部门都主动深入企业,不断创新服务举措,切实为企业解决难题。全省经济发展环境总体评价调查结果显示,七台河市的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户对当地投资环境的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到了99%。
与此同时,农产品深加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制药等非煤产业在七台河市优良经济发展环境的孕育下,也不断发展壮大,推动全市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绿色满城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煤炭开采造成的环境污染,曾经让黑灰色成为七台河的主色调。当地人介绍说,以前白衬衫穿一天就沾满灰尘,“现在不同了,衬衫即使穿一周也不‘走样’。”
煤城在变。在推进经济转型的同时,七台河还十分注重城市环境的转型。
近年来,七台河市在主城区周边规划建设了仙洞山公园、桃山公园、湖滨广场和大片绿化用地。时值寒冬,人们在仙洞山公园通往湖滨广场的小路上散步,透过秀美的景观长廊和一棵棵挺拔的大树,仍可想象阳春时节草长莺飞、绿意盎然的景象。按照规划,七台河明年的城市绿化覆盖率将达到40.8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就园林城市建设多次召开会议,动员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坚决打赢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攻坚战。市委常委深入全市3个建成区就园林城市创建工作现场办公,落实推进措施,处理建设难题。
按照规划方案,当前全市正在重点抓好人民公园、清园以及新兴区、茄子河区两个3万平方米休闲广场、金河森林公园、学府街东延绿化带等绿化建设项目;高标准建设所有沿湖、沿河景观带,让全市每条河流都成为绿色长廊。在人民公园、万宝公园、湖滨公园分别建设几个玫瑰园、月季园、菊花园等有特色的园中园,在桃山、仙洞山、万宝山、桃山水库北岸栽种山杏、丁香、五角枫、茶条槭等景观树木。七台河期望通过上述建设,在城区周边形成春季山花烂漫、夏季郁郁葱葱、秋季红叶如火、冬季雪压青松的景观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七台河在创建园林城市过程中尽量不搞投资大、维护费用高的人工景观,而是以“简单、易行、实用、快捷、节约”为原则,将植树绿化作为工作重点,并努力提高栽种成活率。
2010年,七台河计划将城乡环境治理作为重点工作之一,以建立“有人管事、有钱干事、有人做事”的新体制、新机制为着力点,重点解决城市旧居民区、乡镇村屯环境脏乱差等问题,确保2011年在全省率先建成国家园林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