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乡村里的中国》有感
观《乡村里的中国》有感
《乡村里的中国》是中央新影集团2013年出品、科影节目中心组织制作、着名摄影家焦波导演的一部现实题材纪录电影,片长99分钟。该片将镜头锁定中国北方极其普通的一座山村——山东淄博沂源县杓峪村,从龙年立春到蛇年春节,真实记录了一个村庄的生活轨迹和其中以杜深忠一家为主要人物的村民的生活细节,展现了当今中国农村真实的生活场景和农民的喜怒哀乐,以及在变革的时代中国农民面临的生活与梦想、理想与现实的交织碰撞,并从这里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影片镜头朴实无华、情感真挚、立场客观,是一部真诚的现实主义作品。摄制组一行6人从龙年春节开始,历时373天,驻扎在杓峪村进行拍摄。他们租住在村里的一户农家院落,自己种菜养鸡,烧火做饭,同村民一道出入作息,成为这个有着186户人家的村庄的第187户,取得了村民的理解和信任,与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昨天,应博友 焦波老师邀请,观看了由他导演的一部影片——《乡村里的中国》。这是一部还未公开上映的电影,在北京就是好啊,近水楼台先得月。
这是一部原汁原味的展现中国农村现状的记录片。看着一幕幕不加修饰的场景,听着一口地道的乡音,俺也仿佛走进了农家小院。这里的喜怒哀乐,没有表演的痕迹,演员就是村民、邻里乡亲、村主任,不要化妆,没有台词,全是真实的表现。杜深忠与妻子的多段对话非常精彩,他手里摆弄着二胡,心里却想着琵琶。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民,竟然有这样的追求,说这是他多年的心愿。妻子不理解:“那琵琶是能当饭吃还是能当衣裳穿呢?”“你不懂,人需要吃饭,人的精神也得喂饱!”“俺不知道精神,俺就知道不吃饭就没精神!”这就是生活中的语言、表现。后来,他还是背着妻子花680元买回了琵琶,并且虚报价格,说是480元。妻子不免心疼:“500块钱能买多少东西啊?家里油盐酱醋那一样不用钱呢?儿子上学还得交学费呢!”抱怨归抱怨,杜深忠依然我行我素。最后,他终于抱着琵琶出现在村里的联欢会上,并且别人都谢幕下台了,他还坐着那里不动,直到别人催他快走。还有村民之间发生纠纷,面红耳赤,剑拔弩张,甚至动了手,惊动了派出所,其实就是现场抓拍。整个影片都是实实在在的人和事,没有加工的原生态作品,这不能不说是个创新。这样的作品,老百姓喜欢,爱看。尤其是农村出来的人,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
我喜欢真实,淳朴。真实才能体现美。影片中的悲喜感染着每一个观众,大家随着他们悲伤,随着他们高兴。看着那家徒四壁的屋子,烟熏的变成黑色的墙壁,还有外出打工丢了性命的中年男人的丧事,让人觉得心酸。农村人真的很不易啊!他们是社会的最底层,是被改革浪潮拍上沙滩的小石子。杜深忠语出惊人:“我是农民,但我从来就不爱土地,是无奈!”这话还是第一次听说。是啊,谁不想住高楼、坐小车呢?谁愿意面朝黄土背朝天,把自己的一生都交给劳作不完的黄土地呢?他们每天忙忙碌碌,从春忙到秋,就拿果树来说,从开春的剪枝,到开花后的人工授粉,再到出了果实的纸袋保护,都得爬上高高的树枝操作,他们已是5、60岁的人了。年轻人不是上学就是打工去了,可是好不容易到秋天采摘下来红红的苹果,却为推销不出去发愁。在地里搭个棚子,日夜守候,家里人给送饭,直到买家上门,再三砍价,不得不很不情愿的低价出售。辛苦一年的收入顶不上出去打工两个月的工资。再说玉米地,辛苦大半年的玉米棒子让獾子吃了不少,杜深忠的妻子非常心疼,他对也在旁边掰玉米的丈夫说,“你看多可惜呀,下点药把獾子药死吧!”丈夫说“那可不行,獾子是国家保护动物。”“国家保护动物?咋不保护人嘞?······”真让人忍俊不禁。看着这一幕幕场景,俺仿佛回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虽然劳作形式不同,但生活水平相当。悲伤和笑声过后,发人深思。
话说回来,敢于把这样的现状、这样的语言搬上银屏的有几人呢?非焦波莫属!他是那片土地的儿子,他心中装着那里的父老乡亲,也愿意为自己追求的事业奋斗不止。他的善良、执着、敬业、奉献精神让俺钦佩,俺愿做他的粉丝,他的支持者。同时还要谢谢他,感谢他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精神大餐。这场电影,比美国大片和故事片留下的印象要深刻的多。每场电影完毕,观众都沉浸其中,不愿离去。焦波老师赶到现场,与观众交流,探讨。他谦逊的倾听观众的意见,和大家畅谈他的创作体会,直到下一场放映的时间到了,大家还边往外走边一直围着说个不停。俺也不能错过这个机会,除了问题,还必须留个合影。这是俺与名人的唯一一次合影。
期待这部记录现状的佳作早日公开发行上映,让国内甚至国际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农村。
第二篇:乡村里的中国影评
《乡村里的中国》影评
在焦波先生导演的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里,影片最后一幕,镜头由村里的春节联欢节目舞台逐渐拉远到整个山村,年节的热闹声音响彻在山间。人们年复一年的辛勤耕作与收获仍在继续,生活的苦难与欢乐也仍在接踵而至,但在一年的最开始,每个人都竭力地用最崭新的面貌、最欢喜的心情、最灿烂的笑脸去迎接未来。中华大地,有多少与影片中的乡村一样的地方,而正是这样的无数个乡村与部落衍变与构成了如今的中国图景。突然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变得好爱那一块又一块土地上的农民们,他们是那样真实与坚忍,那样辛勤与乐观。禁不住和自己的生活作对比,只能说自己过的太安逸,太骄奢,太荒芜。为什么用到荒芜这个词呢,是因为实在觉得自己不如那位名叫杜深忠的农民大叔,影片中给了他很多镜头,我想这也是导演刻意而为,大概想给观众传递一些与常识不太一样的信息。作为我来讲,的确是被这位大叔所打动了。无论是对于人生乐趣之一的琵琶的执着,还是虽为农民但依旧认真地用双眼去观察事物,用心灵在感受生活,还有对自己儿子所说的那番关于农民与土地的话,都饱含个人浓烈的感情和独立的见解,这些在一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直都被土地捆绑着的农民身上,显得多么熠熠生辉啊。就连他那成天嘟囔抱怨的妻子说起心里话,也能真真切切地听出来她对他的敬佩和尊敬。要评价整部纪录片的话,虽然里面有些镜头的的真实性值得考究,但我还是打心眼里觉得这是一部震撼人心、催人泪下的纪录片,不仅反映了当代中国农村里的普遍问题,也丰富和更新了长久以来固化于大众心目中的农民形象,而对于我来说,这部作品最重要的意义是让我愿意主动地把目光投向广阔的中国农村大地上,好好再看看这乡村里的中国。
第三篇:关于《乡村里的中国》的感想
关于《乡村里的中国》的感想
《乡村里的中国》的拍摄地点是在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中庄镇杓峪村,拍摄时间是2012年,期间经历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主要描述了这几个季节里农民的家常和一些琐事。
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也是对于农村来说的一个老知识分子或者说是老文艺青年和村支部书记。这位老文艺青年叫杜深忠,爱好毛笔字和乐器。对于老杜,他在早年当过兵,并且在鲁迅文学院学习过,影片中深刻的描写了老杜对乐器的热爱,但是所处的环境让他无法满足对音乐的热爱。这显示了一个知识分子所处的环境的悲哀,就像他说的一句话: “都说农民对土地有感情,实际上我对土地就没有一点感情。咱就是没有办法,无奈…..”还有一段是关于杓峪村卖苹果的事情,这也是大多数农村人民所能经历的事情,就是土地的果实有的时候不能卖个好的价钱,像农民只能指望这点收入,如果没有特别的花销来说,还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有意外,这点收入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大多数人不明白老杜所谓的”精神营养“,因为他们还处于对物质需求的底层。影片中也提到了农村人出去打工的现象,一位村民在外打工,因为发生意外事故,丢上了自己的性命,造成了整个家庭的伤痛。其中老杜说了一下农村社会无奈的根源:农村80%以上出去的民工都是被迫无奈的,如果不是迫于生计,谁都不想离开家,但是在家有没有经济收入,所以无奈的离去。老杜真是农村人文化人的代表。对其非常的敬佩。
另外一个人物是村支部书记张自恩,工资不高,但为农民尽心尽责。他在农村为官的事迹,应该值得我国广大驻足在农村的干部学习。虽然一些村民不懂的他的心情,但是他还是付出大爱,尽自己的能力为村民办事情,为全村苹果找销路,还要应对自家的叔叔的追查。在春节来临前,为贫困的村民送上温暖,尽可能的照顾到全村的村民,真是操碎了心。
对此还有一些人物没有介绍,也是代表了农村人的形象,对于这个影片的导演我更是十分的敬佩,好久没人能够拍出这样真实的农村的写实的纪录片了,我对此十分感谢,因为让我更加了解了农村。
第四篇:观感动中国有感
观感动中国有感
在看了感动中国2012的颁奖典礼后,我深受各得奖者的事迹感动。而其中最感动我的得奖者是长着天使的翅膀的张丽莉,身著迷彩的李文波,隔岸送游子归根的高秉涵。
在看到感动中国张丽莉部分时,我留下了忍了将近五十分钟的泪水,不是因为前面的不感人,也不是因为前面的得奖者太平凡,而是因为在平凡的张丽莉身上我却看到了不平凡的翅膀。她在舍身救学生的时候,反应是那么的自然,就好像人在饿了的时候就吃饭,又好像是上帝赋予的应激反应。她救得了她的宝贝们,却被恶魔偷取了双腿,从此靠翅膀托着她行走。她失去的是双腿,得到的却是自己的宝贝们。我们看到的只是一段的故短短事片段,而受到的却是“张丽莉”这个不仅仅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解救学生于危难之中的代名词。
身著迷彩的李文波和张丽莉看起来不一样,其实质却是差不多的。张丽莉救自己的宝贝们为的是祖国的花朵,也就是祖国的将来;李文波在永署礁的一层不变的工作,为的也是祖国的将来。在一个离自己的家乡很遥远的地方,每过三个小时重复一次那一层不变的工作。呆在连狗呆了三个月都会疯掉的地方,想家了,想老婆孩子了,就如同自虐般地一次次重复的走到礁的最外面离家最近的距离的地方,苦苦思恋。而在这样的封闭的岛屿之上,一个活生生的男子汉却呆了整整二十多年,并且想着就算退休了,以后假如国家需要还去南沙,还去为国家提供气象数据,还未国家奉献自己的青春。一个铁铮铮的汉子,一个为国家奉献青春的人,叫我们怎能不感动,怎能不将他铭记?
离开了家乡的游子们,在海峡的另一边泡着老乡从家乡带到台湾的泥土喝,一包分七次,对于他们来说是多么的珍贵。在彼岸的他们只能这样以慰思乡之情,只有这样让自己有种也触摸到了家乡,将自己与家乡合二为一的感觉。远游的游子们啊!个个都思念着故土,个个都想着落叶归根,而同时游子的高秉涵却站在一个不寻常的高度,让与自己有切肤之痛的同乡们,在百年之后,回到自己日日思念的家乡,完成他们的夙愿。忧同行之忧,为同行的愿望而长久努力。我由衷的佩服我们的高秉涵老前辈,也希望以后可以有很多“高秉涵”。
感动中国是属于人民的电视节目,是属于大众的集体感动,感动中国,感动你我!
第五篇:观《中国兄弟连》有感
观《中国兄弟连》有感
《中国兄弟连》看了不下三次了,最近又看了一次,还是有那么多的感动,那么多的敬佩。这是一个让我回肠荡气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武汉会战期间,国军的一支谍报陷入日军重围,掌握国军最高级密码的苏白少校落入日军手中后果将不堪设想,国军袁学勇奉命前去营救,然而救下苏白的却是由曲虎所率领的一支中共游击队(后改编为新四军的一个连)。他们相遇之后由于相互不信任,一开始两个连队之间明争暗斗不断。然而,面对凶残、强大的日军,完成了保护密码员的重任,两位连长从仇人变成兄弟,两支分属国共曾为宿敌的连队拥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兄弟连”,他们一身孤胆,一起并肩,与日寇浴血奋战,渐渐成为了中国军队不屈意志的象征,在战区军民中赢得了极大的声誉。
他们一群平凡而又普通的士兵,捍卫着祖国的尊严,捍卫着民族的尊严。这两支分属国共曾为宿敌的连队在敌后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战斗。在与强大而残忍的日本军队共同作战中,两位连长从一开始的相互猜忌相互戒备到最后的相互赏识相互信任,也一起成为了中国兄弟连。中国兄弟连成为了敌后的一支劲族。他们一身孤胆,一起并肩与日寇浴血奋战。他们神出鬼没,日本人害怕的称之为“幽魂”,炸日军的机场,炸日军的军车„„,在当时老百姓里是一个神,很多人都想加入到兄弟连里,共同杀敌。在那样的年代,农民,军人,土匪都已经没有了分别,没有了界限,只要拿起武器就是战士,这一点尤其体现了出来,在阻击敌人的毒气车队的时候,也是他们一起完成了这个艰巨的任务,有惊无险。
对于剧中的一些场景,比如赵盒子为了给哥哥复仇而多次夜袭日军并割下他们的耳朵、池排长两次割下为日军当翻译的那位汉奸的耳朵等,有人认为太血腥了!拜托了,这可是你死我活的战场呀,面对的是世界上最凶残野蛮、连禽兽都不如的日本鬼子呀!唐庄的乡亲对他们够以礼相待了吧?可结局是什么呢?战争从来没有对错,没有好坏,只有胜败,只有该不该。
在影片中,我看到兄弟连被日军重重包围的深山中,他们为了共同的目标,和日军展开了惨烈的殊死搏斗,牺牲了无数的战士。也许,有人会说,死了那么多人,干脆别打了。其实不光是有些人,即使在片中,也有人这样劝过两位队长,可是两个队长却异口同声地说:“不!”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说过:“这是为保卫祖国而战,死也值!”这句话一直在我耳畔回荡,这不仅包含了队长坚定的信念,更包含着所有人对祖国的爱!为了祖国,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他们牺牲了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情感,这就是爱国!
中国兄弟连渐渐成为了中国军队不屈意志的象征,在战区军民中赢得了极大的声誉。有一次,兄弟连陷入了日本鬼子的包围中,多次打退日军的进攻,后来由于弹药的问题,曲连长想出了一个办法冲出日军的包围,但池国秀和一些伤员为了不连累连队,以死强烈要求留下来。看到这里,油然而生一种敬意,生命诚可贵,情谊价更高!只是为了给自己的兄弟一丝生机,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这是怎样的豁达,怎样的心境,自愧不如。而其他兄弟在曲连长的带领下化装成日军开始冲出日军的包围圈。在途中被日军发现了,经过一段激烈的战斗,他们终于冲出了日军重兵包围,在途中遇到了一些和大部队失去联系的战士,那些战士一听说是兄弟连,都纷纷要求加入到连队里。最后他们要回各自的部队回报到,正当他们离开时一个老百姓向新四军报告,日本鬼子为了要消灭兄弟连把一个镇的老百姓都抓了起来,为了给他们驻扎过的唐庄乡亲报仇和全镇的老百姓的生命着想,又再次返回与屠杀唐庄百姓的矢内中队决战,兄弟连里的战士们利用有利的环境,一次次打退了鬼子的进攻,最后鬼子利用飞机不断的轰炸,连队伤亡严重,我军的弹药用尽。鬼子对兄弟的战士都非常敬佩,最后进行了肉搏战,经过激烈的战斗,最终全歼矢内中队。而兄弟连也被日军重兵包围,最终除了猴子和军官苏白,全部阵亡。猴子找到了中国兄弟连的旗帜把它高高的举起来,高喊:“连长、袁连长、指导员,中国兄弟连还活着呢!小鬼子,你敢来吗?”天空中不断地传来了回音:小鬼子,你敢来吗?小鬼子,你敢来吗„„看到这里,我哭了,不是因为悲伤,英雄从来不需要别人怜悯的泪水,而是因为尊敬,好一群热血男儿,名副其实。
英雄迟暮,一曲悲歌,但魂不灭。看着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一次次险象环生的经历,我真的感觉全身的血液都沸腾了起来,多么想和他们一起战斗,一起维护祖国的尊严,一起保护我在乎的人和在乎的土地。毫无疑问,每个男人的心中都曾经有一个驰骋疆场的梦想,建功立业我们都渴望。但是身在和平的年代我们更应该学会感恩,学会珍惜这一份革命先烈们用生命和汗水换来的宁静。
还记得袁团长和曲团长同时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可是他们没有顾及儿女私情,也没有因此反目,他们清楚他们肩上的重担,也明白他们真正需要做的事。我想在真正的大是大非面前,一切的小事和私人感情都应该靠边站,一切无愧于心。而国民党的苏白长官喜欢上了共产党的曲团长,一直都是默默的喜欢,从来没有表达过,或者这只是一个人的爱,不关乎党派,不关乎利益,或许她的想法是等到抗战胜利才会告诉她心中的英雄,也或许她打算一直深埋心底。国家,国家,先国后家,当战火烧遍了神州大地,当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都自动的忽略了自己的感情,只是想着如何做自己该做的事,以自己微薄之力用自己的血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从前,有几个兄弟经常吵架。一天,父亲把他们叫到跟前,拿出一把筷子,说:“你们谁能把它折断。”几个兄弟都折了折,可是都折不断。父亲把这把筷子拆散了,分给没人一根,叫他们再折,这次他们一折就断了。一个并不高深的故事蕴涵着一个高深的道理————团结就是力量!与这部电视剧一对照,与国共联合抗战对照,发人深省。
事实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历尽无数磨难而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靠的就是“齐心协力,一致对外”!而中国历史上许多政权之所以会被外敌击垮,主因并不是外敌有多强大,而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内部不团结!好好想想:春秋战国时期,如果东方诸国能精诚团结,能够让僻处西隅的蛮夷之国秦国一统全国吗?结束汉未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朝,如不是“八王之乱”消耗了太多的国力,会出现五胡乱华的局面吗?宋朝屡屡遭受契丹、西夏的欺凌,并分别遭受金和蒙古的灭国之灾,跟立国之初就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没有一定关系吗?明朝的灭亡,更是与满清并无多大关系,真正导致明朝灭亡的是农民起义,满清只是乘中原内乱之机而一统天下!晚清时期,帝国主义列强争先恐后地向中国展开侵略,主因不就是满清政府腐败无能,加之系外来政权,无法领导全中国人民与列强展开抗争吗?
每一部战争题材的电视剧都有他的侧重点,我认为这部电视剧的中心在于表达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精神,表达中华民族不屈的魂和坚持不懈的豁达,以及最重要的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精神。
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主人,如果有人危害我们的祖国,请抛开你的胆小与怯弱,为了我们的祖国,与敌人抗战到底,就像《中国兄弟连》中曲虎说的那样:“国家是需要大家不怕艰苦,努力付出才能保住的,就算为祖国战死了,我们也是毫无怨言!”这句话多么有力,又多么激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