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走一步再走一步2011.9.1第1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15:23: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走一步再走一步2011.9.1第1课时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走一步再走一步2011.9.1第1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篇:2.走一步再走一步2011.9.1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年级: 初一学科:语 文

设计时间: 2011年9 月 1日设计人: 程 瑶

课题:走一步再走一步

课时: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一、课程分析: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一部作品。文中作者通过写“我”童年的一次冒险和在父亲的帮助下一步一步战胜困难脱险的情感体验,告诉我们:困难和危险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不怕它,将它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小困难,从眼前脚下做起,就能各个击破,从而战胜它的道理。

本文通过一系列的人物描写,表现了“我”完成这一艰难过程。学习本课时注意,学习重点:1.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2.理清文章思路,学习复述的方法。学习重点:1.了解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2.学生知道要想实现目标和理想就得脚踏实地不懈努力,还要有自己的方法。同时,又告诉同学们面对困难我们应该有坚强顽强的意志力,还要具备持之以恒的精神。这样才有可能完成艰难的事业。

二、学情分析:

本课与上一课《在山的那一边》有相同之处,都是经过一个艰难的努力过程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而本课其实又将成功的方法进行明示,那就是将实现目标的过程划分为若干的部分逐一实现。这又是学习的进一步,也是深化的过程。文章中使用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其中,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运用是刻画人物的基本方法,在这里需要明确和重点讲解,相信在写作当中运用也会起到不错的效果。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遵循着学生的认知层次“观察——思维——迁移”设计了这样三步:“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精读课文 理解词句——迁移拓展 理解主题,拓展阅读”。

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思路,了解文章的行文脉络。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解文章大概内容,并对文章进行复述。精读课文,重点放在文章中的句子以及表现力较强的词语,本文的人物描写以及环境描写作为体会、分析的重点。迁移拓展,理解主题,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对于类似主题的文章阅读同样可以明确文章的写作目的。

这样,由浅入深的分析文章,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在今后的学习中养成一种适当的学习思路。

四、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运用工具书完成课文中的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2.学生可与用自己通顺的语言复述本文。

3.了解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4.体会本课所明确的人生哲理。

五、教学流程 :

情景导入(2分钟)

上一节课,我们一起跟随王家新回到了童年,他告诉我们若要取得最终的成功就要坚持不懈。当然了,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中还是有一定方法的。同学们想知道怎么成功吗?

那我们就一起走进今天的文章吧!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文章,组织学生复述课文。

(大屏幕投影复述要点: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故事过程)

[学法指导]

1.默读要求(时间:5分钟;内容:全文阅读。)

2.复述要求(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情节)

默读后先回答:(2分钟)

(1)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哪个城市?(费城)

(2)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五十七年前)

(3)爬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六个,其中包括“我”。)有名字的是哪两个?(内德和杰利。)

(4)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悬崖三十多米,岩石架十来米高)

(采取小组加分的奖励方式,激励学生进行思考探究)

学生复述:(12分钟)

要点提示:(1)抓住时间、地点、人物(2)在怎样的环境中(3)重点讲出事件的经过。

学生讨论、交流、补充、评论(先小组交流,后大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时,要突出重

点,给学生创造一个探究阅读的氛围,重点可放在“脱险”的过程。

(二)精读文章,理解句子:(15分钟)

通过复述故事情节,同学们了解了文章的大意,是写“我”童年一次“脱险”的经历。既是“脱险”,又是

怎样脱险的呢?其中又蕴含什么生活哲理?作者是怎样说的?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最后一部分,思考下面的问

题。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1.“我”陷入怎样的险境?又是怎样脱险的?[明确] “我”爬上大岩石,天黑了却一直不敢下来。

2.这件小事给你哪些启示?

[明确]困难和危险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不怕它,将它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小困难,从眼前

脚下做起,就能各个击破,从而战胜它的道理。

学生朗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教师小结:从这篇课文中,可以学到作者小时候在那座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这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作者由

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的哲理。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善于感悟,人就会聪明

起来。

(三)情感迁移,拓展阅读。(5分钟)

同学们,学习了《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后,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学生

练笔,小组交流,全班反馈)(只要学生联系自己,无论体会大小,教师都要真诚鼓励)。

[教师小结]居里夫人说过,“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大家在学习了《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

步》两篇课文,给你留下什么思考呢?进入初中,这是人生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要在新的起点上,追求

美好的理想,就要面对无数困难。怎样面对无数困难,将是我们初中学习生活中,也是人生道路上的实

际问题。希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把握住学习生活中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

下去。希望“山的那边”永远召唤着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伴你到达理想的彼岸。

学生朗读《在山的那边》和《走一步,再走一步》的重点片断,感受文章内容。

作业设置:

一、基础部分

1、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 形容十分恐惧不安。()

② 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③ 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丧失信心,意志消沉,不能振作。()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训诫()②屡次()③迂回()

④啜泣()⑤耸立()⑥纳罕()

⑦颤抖()⑧瘦骨嶙峋()

⑨头晕目眩()

3、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4、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有什么含义?

5、请用“我喜欢……因为……”的句式,摘出你喜欢的语句,并简说喜欢的原因。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12题。

迷途笛音

那年我6岁。离我家仅一箭之遥的小山坡旁,有一个早已废弃的采石场,双亲从来不准

我去那儿,其实那儿风景十分迷人。

一个夏季的下午,我随着一群小伙伴偷偷上那儿去了。就在我们穿越了一条孤寂的小路

后,他们却把我一个人留在原地,然后奔向“更危险的地带”了。

等他们走后,我惊慌失措地发现,再也找不到要回家的那条孤寂的小路了。像只无头的苍蝇,我到处乱钻,衣裤上挂满了芒刺。太阳已经落山,而此时此刻,家里一定开始吃晚餐

了,双亲正盼着我回家„„想着想着,我不由得背靠着一棵树,伤心地呜呜大哭起来„„

突然,不远处传来了声声柳笛。我像找到了救星,急忙循声走去。一条小道边的树桩上

坐着一位吹笛人,手里还正削着什么。走近细看,他不就是被大家称为“乡巴佬”的卡廷吗?

“你好,小家伙,”卡廷说,“看天气多美,你是出来散步的吧?”

我怯生生地点点头,答道:“我要回家了。”

“请耐心等上几分钟,”卡廷说,“瞧,我正在削一支柳笛,差不多就要做好了,完工后

就送给你吧!”

卡廷边削边不时把尚未成形的柳笛放在嘴里试吹一下。没过多久,一支柳笛便递到我手

中。我俩在一阵阵清脆悦耳的笛音中,踏上了归途„„

当时,我心中只充满感激,而今天,当我自己也成了祖父时,却突然领悟到他用心之良

苦!那天当他听到我的哭声时,便判定我一定迷了路。但他并不想在孩子面前扮演“救星”的角色,于是吹响柳笛以便让我能发现他,并跟着他走出困境;卡廷先生以乡下人的纯朴,保护了一个小男孩强烈的自尊。

6.你认为卡廷是一个怎样的人?

7.文章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8.请刻画一下当“我”听到笛音时的心情。

9.卡廷真的认为“我”是“出来散步”的吗?他为什么这样说?

10.“我怯生生地点点头”,“我”为什么这样做?

11.最后一段“突然领悟到他用心之良苦”,“他用心之良苦”体现在什么地方?

12.如果你是“卡廷”,面临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六、课后反思:

第二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学目标:、初步学会分析记叙中的情事论理及其评略安排,注意学习和运用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

2、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3、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重点:探究“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教学难点: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能力的培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策略:

浅显的故事,深刻的人生启迪,是这篇的可贵之处,也是此文的可学之处。怎样让学生更好的把握课文的精髓,我认为应以学生读为主,以学生说为主,在读、说中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味,提高学生对挫折、困难的认识程度,提升他们在生活实际中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课文的复数,人物的分析,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断。一篇,除了探究中心意思之外,还可以多角度地阅读。多角度阅读是这堂课学习的难点。同学们学好方法在以后的阅读过程中可学着运用。它不仅可以让我们读出的新意,提高阅读质量,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创造性阅读能力,拓展我们的思维空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程序

教法学法

一、故事导入

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

945年1月,正是二战期间。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他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做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做到。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能够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

师:这个人就是莫顿亨特,他当时在领奖会上讲了自己只所以战胜困难,是由于小时侯的一段经历所留下的启示。于是他就开始讲了一段故事,这故事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

听故事,兴趣导入,学生容易进入情境,并为后面学生自己复述课文奠定基础,树立模仿的榜样

二、检查预习

、辩字组词:耸与怂

灌与罐

屡与篓

峭与俏

2、读词释义:训诫

啜泣纳罕

嶙峋

小心翼翼炫目(教师纠正)

对学生的预习情况了如指掌,同时,为下面阅读课文,理解课文排除障碍

三、整理结构、默读(或听读),理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2、默读(或听读),把握故事情节结构。

指导学生重点总结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师生共同归纳六要素)

意在培养学生听读的能力,并学会筛选的主要信息,让学生掌握六要素的知识。

四、复述课文

一、复述准备:、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哪个城市?

2、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3、爬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是哪两个?

4、故事情节可以分成哪两个部分?其起止分别是在哪?

5、“我”爬悬崖时遇到哪些困难?

6、“我”是怎样脱险的?

二、开始复述

甲:复述“遇险”

乙:复述“脱险”

要求:切忌背诵

反馈:学生评价,并就不足之处进行复述。

让学生学会有意识的利用记叙文要素整理结构,为下面复述打好基础。

2先自由复述给他们在书中提炼复述素材的机会,为当众复述打下基础。同桌互相复述意在弥补复述中的缺漏

3锻炼他们的口才和应机语言组织能力

五、合作探究

一、内容探究

讨论:

.找出课文中描写“我”爬下悬崖时的语句和“我”走第一步时的动词,这几个动词突出了“我”的什么心理?

2.“啜泣”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几次写到“啜泣”?含义有什么不同?

3父亲指点“我”爬下悬崖时,“我”的心理有什么变化?.4..爬悬崖这件事给了“我”什么启示?(“我”永远忘不了的经验指的是什么?)

5.父亲是怎么知道“我”陷入困境的?课文中几次写到杰利?是详写还是略写?能否略去不写杰利?为什么?

二、主旨探究、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2、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了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么意思?

3、一个巨大的困难分成“一步一步”,是什么意思?

4、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心理描写是本课时的目标,培养学生能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揣摩人物心理的能力,并不忽视细节,指导他们能够注意景物描写对人物心理的烘托作用

2、这是本文的主旨所在,所以重点分析。特别是要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文中的哲理,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因势利导,允许学生有独到的感悟,提倡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

六、启示

.面对困难,不畏惧害怕,要冷静分析,循序渐进,克服困难。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远大理想,要从小事做起,小进步会积累成大成功。

水到渠成的感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有利于创造性思维。

七、当堂反馈、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形容十分恐惧不安。()

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丧失信心,意志消沉,不能振作。()

2、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

①训诫()②屡次()③迂回()

④啜泣()⑤耸立()⑥纳罕()

⑦颤抖()⑧瘦骨嶙峋()

⑨头晕目眩()落下()着眼(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基础的掌握情况

八、家庭作业

品味《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心理描写

圈点勾画。把句子中真切细腻地表现人物心理变化的词语找出来

2批注心得。把自己对这些精彩词语的理解写下来,如果感到有疑问也应该及时写好批注。

3、推己及人。想象文中的人物就是自己,在那时那地,自己会怎样想会怎样做,通过比较体会心理描写。

有助于对教学目标更好的达成。

板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

毫无信心

走一步(详)

爬下悬崖

萌发信心

(记事)

再走一步(略)

信心大增

启示:

.面对困难,不畏惧害怕,要冷静分析,循序渐进,克服困难。

(说理)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远大理想,要从小事做起,小进步

会积累成大成功。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程序

教法学法

一、复习导入

你能不能只用一句话概括课文所写的内容?

明确:本文记叙“我”悬崖脱险一事,说明当我们面临困难和挫折时,要勇于面对它,最终一定会战胜困难和挫折。

意在让学生再次熟悉课文内容,锻炼学生高度概括的能力,注意语言的简练

二、多角度阅读

一、父母角度:父亲为什么不直接把孩子抱下来?他不怕孩子失足吗?从中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如果是母亲来的话,她又会怎样做?你能想象一下吗?

二、杰利的角度:杰利算是“我”真正的朋友吗?他为什么抛下我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你能揣摩一下他当时的心理吗? 三、四个孩子的角度:四个小孩子的行为你欣赏吗?如果是你是其中的一位,你会怎么做?、意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多角度理解人物的行为特点,能够分清父母的溺与爱,同时,也能让学生体会到父爱的伟大

2、二、三题的设计,意在锻炼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及主观评价能力,因为,交朋友是他们这个年龄最感兴趣的事,在有话可说的基础上,既锻炼了口才,教师又可以给予是非对错的引导

三、拓展思维

扩展迁移练习:假如……

(考考你的智慧和能力,也是练口才)

.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2.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

本题让学生走进课文,培养患难与共的爱心,同时激励勇敢精神。本题又是口语交际训练,应热情鼓励学生发言,让学生自由言说,教师重在因势利导

四、教师寄语

教师配乐朗读王国真的经典散文诗两首

《旅程》和《走一步再走一步》

深情演绎,再次感染,激励学生。

五、思想升华

欣赏完这两首小诗,同学们最新的感悟是什么?

路尽天绝处

不妨尝试着再走一步

万水千山

只源于最初的那一步

用诗感悟,让学生迈好人生的每一步

六、布置作业

写一篇随笔《我怎么不胆小了》。

2、搜集勇敢无畏的名言警句10句。

3、完成练习题

4、预习下一课

意在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消化课文,加深对的感悟,并能够把的哲理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去

板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

多角度阅读

父亲:明智、教子有方

母亲:慈母多败儿

杰利:“我”真正的朋友

四个孩子:不是真正的朋友

第三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执教者: 上课时间:

第 课时

【教材分析】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单元的关键词是“人生”。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一个瘦弱的,不自信的少年被困悬崖,最终在父亲的鼓励下脱险的故事。文章故事性很强,内容也很贴近七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所蕴含的哲理——将困难化整为零,战而胜之又颇具启发意义,因而是非常好的教学资源。

【教学目标】

①通过复述故事把握故事的情节,掌握记叙的要素。

②通过朗读课文,品味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变化的思想感情,读懂作者的成长经历,感悟面对困难不可放弃,只要化整为零,步步前进就能战而胜之的人生哲理。【重点难点】

①复述故事情节。

②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重点:能复述故事情节,能从故事中有所感触,领悟人生哲理。【教学策略】 讲读法 合作探究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字词,复述课文,大致上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父母突然下岗了,家中经济陷入困境;你自以为学习挺努力的,可升人中学后,却发现自己和别人差距挺大,不会学习;你想和同学们搞好关系,可又感到大家都不理解你……面对这些,你也许感到困惑,也许感到茫然,其实,人生路上遇到困难是正常的。今天,我们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从课文中这个孩子的脱险经历中寻求启示吧;

二、学习字词

一)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二)投影出示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2.按拼音填空。3.结合语境解释词义。(略)

三、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默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1、默读文章。(3~4分钟)指示语: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就是快速浏览,我们初中生阅读现代文的速度有个要求,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这篇课文我们要在4分钟内读完,读完后要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PPT投影复述要点: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故事过程。

2、以“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方式复述课文。问题链: 1)这个题目是文中谁说的一句话? 2)是对谁说的?

3)是在什么情况下对他说的? 4)请将上述内容做一个小节。5)好像还有些东西没有交代清楚? 6)加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让它更具体。(“我”在爬山途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当时“我”是怎么想的? 后来“我”又是怎样脱险的?脱险以后“我”有什么感觉?)教师可提要求:

①跳读课文,抓住以上讨论要点。

②重点细节,尤其是脱险部分,尽量用课文原句。

③口齿清楚,能正确表达感情。

(可以找两位学生复述,其他同学听后评析复述情节。以上环节主要为了帮助学生熟悉本文故事情节,尤其是细节描写,为下一步探究性阅读、多角度阅读打基础。)

57年前的7月,费城,天气很闷热,我与小朋友们想爬到山上凉快,可是,由于我的身体比较瘦弱,胆子也比较小,当我爬到半山腰的时候,他们却已经到了山顶,并且准备回家了。后来他们把我留在了那里。当我一个人在恐惧与哭泣的时候,父亲来了,他要我走一步,再走一步,最后,在父亲的指导下,我终于脱险。

四、讨论: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学生只要能扣住课文说出自己的主要感受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有争议的地方,可课后思考,留待下节课继续探究。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背诵。

五、总结语:同学们,刚才老师教你们就是“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具体运用!如果,老师一开始说,要大家复述课文,很多同学可能不会这样熟练地说出。现在,这么长的一篇文章,老师利用文中父亲教儿子的方法,一步步分解,最后完成。多么容易啊!在复述故事的时候,我们就要这样,先抓主要的人物与事件,再配上时间地点等具体的要素。大家完成的很好,我们感谢作者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好的“化整为零”的好方法!

六、布置作业

1.写生字。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深入理解文章主旨,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文章。

教学设计(探究性品味“脱险”部分,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一、朗读思考:

上节课我们通过朗读课文,复述故事,已经大致熟悉了本文所记叙的事件,而且也悟出这篇文章主旨就是通过“我”的脱险经历告诉人们不要害怕困难,不要被困难吓倒,不管这困难多么吓人,都要努力去克服它。但是这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通过研读重点情节再进一步领会文章。

一)全班有感情朗读脱险部分。

二)组织学生深入思考、讨论问题: 1.把自己当作文中的“我”,划出表现我心情的语句,圈出重点词,想一想,读一读,去体验“我”陷入险境时的心情。

2.交流:现在,你就是童年的亨特,此刻你孤身一人缩在悬崖上,你的心情? 句式:我_________(心情词),当时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心理描写的句子)。结合朗读训练,理解第一次“啜泣”(一是真实的需要,“我”太害怕了以致连自己哭了也不知道;二是写法的需要,这样写更能将“我”当时的恐惧,心理描写得真切、生动。)师复述心理描写的词句,生接着说自己的心情_______________ 这里有被抛弃的委屈,有受嘲笑的羞辱,有不知所措的迷惘,有不该冒险的悔意,然而最强烈的是恐惧感。作者就是通过细致的心理描写,表达了我内心复杂的情感,我的胆小、懦弱。这是写人写事文章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

3.以旁观者的眼光看,这算困难吗?在我为什么成了困难? 4.我多想得到帮助,可是我的朋友(朗读训练“你想呆在那里,就呆着好了。”),就连好朋友杰利都离开了。说话练习:

四周一片漆黑,耳边响起了呼呼的风声,我孤苦伶仃地缩在岩石架的最里面,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就在我痛苦、悔恨、迷茫之际,我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学生变换成爸爸或杰利,呼唤儿子或伙伴),我有救了。

6.父亲是怎么帮助我脱险的?请仔细读一读描写父亲的话。(父亲并没有责备不听话的“我”,先是安慰“我”,他要和“我”一起回家吃晚饭;给“我”鼓励,给与信心和勇气,“你能办得到的。”;他还夸“我”,说“好”,让“我”不要担心;当“我”踩到了岩石后,他又一次夸“我”,说“很好”,并告诉“我”如何做下一步。可见“父亲”指点有方,给“我”信心和勇气,终于有了人生第一次成功的经历!)

父亲为什么指挥“我”先迈出左脚的一小步?这对你有什么启示?假如父亲急忙赶到悬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爬上石架,把我背下来,我的人生又会是怎样的人生呢?

7.“你能办得到的。”“这似乎能办得到。”“我能办得到的。”朗读这三句话时应把重音放在哪个字上?三句话的语气有什么不同?后两句写出了我的什么变化? 8.我这样一个体弱多病,胆小懦弱的孩子终于自己爬下了悬崖。引读:我一脚„„。我先是„„,然后„„。这就是„„。

这里的“啜泣”与前文中的“啜泣”是否一样?(不一样。表面都是哭泣,其实截然两样:前者是恐惧和伤心,后者有复杂情感,有历险的余悸,有脱险的欣喜,有对父亲的感激,更有一种全新的感觉──“我觉得自己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验。”)9.我在父亲的指导下仅仅是爬下了几米高的石架,为什么说“我产生了巨大的成就感”? 出示最后一段,学生讨论,明确人生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个认真地解决小困难,坚持不懈地走下去,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10.读文章最后一段,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对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

指示语:回想一下,我们自己的经历。有没有类似的经历?或者说有没有觉得克服不了的困难?和大家分享一下。(探究性品味是本课的重点环节,应帮助学生扣住文章主题讨论理解这些问题。)

二、指导多角度地阅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反思,进一步拓展思维空间,获得启示

1.讨论: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你最不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这个环节是为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认识文中的人物特点,对人物做出合理的评判,也鼓励学生从中有所感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如果学生在喜欢的人物中选择父亲和“我”,都应视为正确的,关键是把喜欢的理由说足、说全,可互相补充。不喜欢的人物可选在“我”困难时嘲笑“我”的孩子,这一点比较简单。

有争议的人物可能是杰利。可能有的同学喜欢他,有的不喜欢他,可引导学生评论他做得对的和不好的方面。这样来谈,针对性可能强一点。

2.讨论:假如“我”的父亲急忙赶到悬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石架,把“我”扶下来,这种做法和文中父亲的做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这个问题讨论时也许有争议,但应该倾向于文中父亲的做法,因为孩子的路终究要靠自己去走,总靠别人扶,不是长久之计。父亲指导儿子独立走下来,恰恰是让儿子经过这种历练增加独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经验。在我们的生活中,家长、老师其实也给了我们很多这类的指导。

3.继续组织讨论,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进一步拓展思维,深刻领悟文中的启示:你在生活中曾经遇到过什么困难?当时你是怎么对待的?结果如何?如果现在碰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讨论这个内容,最好能让学生理解得深刻一点,对“困难”的理解全面一点:既可以是努力一下就能解决的小困难,如一道难题做不出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卖报纸时不好意思张嘴等;更应该是比较大的,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困难,如自己学习成绩落后;父母下岗,家庭经济拮据……

三、总结全文

1.让学生再谈学习本文之后的体会。

2.教师小结:一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可能坦坦荡荡,一帆风顺;遇到困难,感受挫折,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我们不失自信,牢记“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那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将被你踩在脚下。别忘了,还要把你的这些感受传给那些正在遭遇困难的人们。3.背诵(或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四、链接课外,超越文本

1、链接,朗读诗歌

指示语:是的,任何事情的成功都要“着眼于最初的那一步”,一位只度过十九个短暂春秋的残疾少年吴强对此有着更深的理解,出示诗歌《走一步,再走一步》请同学们大声有感情的朗读。

《走一步,再走一步》 文/吴强 1 溪流走一步是江河 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 走一步,再走一步 天地就将不一样 2 深秋走一步是寒冬 寒冬再走一步便是春 挫折走一步或许还是失败 失败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 3 路尽天绝处

不妨尝试着再走一步 万水千山

只源于最初的那一步 4 咫尺天涯路

第一步往往很难迈出 于是就没有了下一步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相关练习。

2、写写你的人生感悟。

第四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练习默读,学会条理清晰地复述文章;

2、品味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探究“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3、领悟在面对困难时化难为易的生活哲理。

二、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探究“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2、领悟在面对困难时化难为易的生活哲理。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由小学过渡到中学,对语文的学习缺乏方法的指导。理解能力较差,口头表达的能力较薄弱,但学习主动性较强,有积极的参与课堂的热情,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四、教学方法 点拨法;引导法

五、教学环节

(一)故事导入(2分钟)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名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的情景。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只要起飞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只要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当他飞跃过荷兰、德国时,就不断地告诫自己,这并不难。当他出色地完成任务,接受盟军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个人是谁?

(二)作家简介(1分钟)

作家档案——莫顿·亨特:他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

(三)整体感知(5分钟)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板书课题)。大家想想,这个题目是文中谁说的一句话? 答:(齐)父亲。

师:对!那是父亲对谁说的呢? 答:(齐)对儿子说的。

师:父亲在什么情况下对儿子说的这句话?

答:当儿子在半山腰,即不能上又不能下的时候,父亲对儿子说:走一步,再走一步!

师:有认真预习课文!但是我们觉得这个故事就这样说出来,好像有很多东西没有交代清楚? 答: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师: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谁能完整的给大家讲讲本文的故事?

答:57年前的7月,费城,天气很闷热,我与小朋友们想爬到山上凉快,可是,由于我的身体比较瘦弱,胆子也比较小,当我爬到半山腰的时候,他们却已经到了山顶,并且准备回家了。后来他们把我留在了那里。当我一个人在恐惧与哭泣的时候,父亲来了,他要我走一步,再走一步,最后,在父亲的指导下,我终于脱险。

师:文章除了这个故事之外,还写了什么? 答:还写了由这件事得到的感悟。

师:全文由被困悬崖、父助脱险、人生感悟三个部分。(接力完成)

(冒险——遇险——脱险)(一句话概括:讲的是“我”小时候在一座悬崖上发生的故事以及从中学到的影响“我”一生的经验。)

师:他们说的很好!同学们,刚才老师教你们就是“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具体运用!如果,老师一开始说,要大家复述课文,很多同学可能不会这样熟练地说出。现在,这么长的一篇文章,老师利用文中父亲教儿子的方法,一步步分解,最后完成。多么容易啊!在复述故事的时候,我们就要这样,先抓主要的人物与事件,再配上时间地点等具体的东西。大家完成的很好,我们感谢作者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好的“化整为零”的好方法!

(四)心理描写赏析(20分钟)

1.赏析爬山过程中恐惧的心理描写(10分钟)

师:通过刚才的故事复述,我们可以看出整个故事是按冒险——遇险——脱险的顺序发展的,那我们再来看看,由遇险到脱险,男孩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呢? 答:他经历由胆怯(恐惧)到自信的心理变化过程。

表现男孩内心最恐惧的心情是哪些语句?(学生思考、讨论,组织语言。)

我往下看,感到阵阵晕眩;一股无名的力量好像正在逼迫我掉下去。我紧贴在一块岩石上,感觉天旋地转。我想掉头回去,但我知道我绝对回不去了。这太远,也太危险了;在悬崖的中途,我会逐渐感到虚弱、无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我肯定上不去。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师:请同学们朗读第一句话。(生朗读,语气平淡。)师:我们再读这句话。(生朗读,重读了“绝对”)“绝对”是什么意思? 答:“绝对”是完全的意思。

师:后来的事实证明,他是能爬下去的。为什么这时他说“绝对”没法爬下去?这不是言行不一,前后矛盾么?

答:这说明当时他内心非常恐惧,就绝望地认为自己没法下去了。

师:这句话中,还有哪个词也能表现他的“绝望”?我们再次朗读这句悬崖边的“遗言”。(学生朗读,“绝对”、“会”两个词)

师:同学们体会得很好。我们朗读下一句: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我肯定上不去。

(学生朗读,三个“更”字。)

师:这是一个恐惧的人的内心独白啊。(板书:内心独白)

师: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

我们把这一句,与第8段的“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做个比较,这两句话都写到自己听到的内容,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师:“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这里为什么不说“听到我在啜泣”呢?

答:他很纳闷儿/他很害怕。师:害怕到了什么地步? 答:他出现了幻觉。

师:刚才还能听到自己心跳,现在都不知道是谁在哭了。害怕到一定程度,就出现了幻觉。我们做个对比,显然当男孩独自呆在悬崖上时,内心害怕的感觉更强烈了。同时,大家在比较的过程中,还发现了心理描写的另一种方法,就是幻觉描写法。(板书:幻觉描写)我们继续往下读,看有什么新发现? 答:(齐读)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周围一片寂静,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一动也不动,甚至无法思考怎样下去,安全地回家。

师:这一段有没有表现他恐惧的词语。答:“麻木”,写出他吓坏了,不能动弹了/“寂静!” 师:你有没有在寂静的环境中有过害怕的感觉?谁来分享一下自己的体验。答:自由回答

师:文章写寂静的环境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能衬托“我”恐惧的心情。我们又发现了心理描写的一种方法:景物衬托法。(板书:景物衬托)

师:我们再读这一段,还能发现什么? 答:趴? 师:“趴”是怎样的状态? 答:“趴”就是趴在那里,一动不动。可见,我此时内心的恐惧。师:我们从上文里找一找,之前他是趴着的么?(教师重读“趴”,意在提醒学生,与前文做个比较。)答:之前他是“扒、踩”的,尽管“心惊肉跳”还知道往里“紧贴”,说明此时他有点害怕,但还没到恐惧的程度。

师:从“扒、踩、紧贴”到“趴”,可以看到作者由害怕到恐惧的心情变化。这里运用了动作暗示法。(板书:动作暗示)

师:我们梳理一下男孩的心理变化,一开始犹豫,爬到小山道时害怕起来,等到朋友们都离开了,自己一个人留在山上内心充满了恐惧的心情。由此可见,文章在表现恐惧心情时,是逐层铺垫,步步加深的。我们再回想一下,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把男孩的心理变化表现出来的呢?

答:他用了内心独白、幻觉描写、动作暗示、景物衬托的方法表现出了男孩的心理变化。2.赏析下山过程中自信的心理描写。(10分钟)师:后来,男孩下山了,他的恐惧感消失了吗? 答:是的,“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从这句话能看得出恐惧感已经完全消失了。

师:从恐惧到产生巨大的成就感,是一下子完成的吗?我们细细地读课文,一点点地去找。答:我找到了一句话:“这看起来我能做到。”从“看起来”这个词,能读出在父亲的指引下“我”开始有了一点点信心。

师:这一点,你还能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来? 答:(朗读)“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我从“移”这个动词能读出来。刚才他只能伏在悬崖上一动不动,现在能移动一点,这说明他有了一点点信心了。

师:刚才同学们从几个动词中,发现男孩信心从无到有,而且在逐渐增强。你还能从哪些语句中发现这一点? 答:(朗读)“我能办得到的。”我想。师:这句话是对谁说的?

答:是对他自己说的啊。我从男孩的这句内心独白中,能读出他已经信心满满了,刚才的恐惧感已经完全消失了。

师:我们再次梳理男孩的心理变化过程:当他到达恐惧的顶点时,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尝试着有了一小步,渐渐地有了信心,当他最终走下悬崖时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板书:尝试——自信——成就感)师:在父亲的鼓励下,“我”走一步,再走一步,终于走下了峭壁。对“我”来说,该是怎样的一种欢欣鼓舞啊。每一步,都踏碎了“不要冒险”的训诫;每一步,都响着“我能行”的回音。每一步都是对过去的告别,每一步都是对未来的信心。当他终于踩在了崖下的岩石上,投人父亲强壮的手臂中的时候,他必然在一阵虚脱的啜泣之后,产生一阵巨大的成就感,从此走向精神的强健——尽管他的身体暂时有可能仍然是孱弱的,但精神却从此站立起来。

(五)启示感悟(5分钟)

跟莫顿·亨特学“走一步,再走一步” 师: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答:自由回答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句话点明了中心。

师:我们再来回看开始的那个飞行员的故事,你能也给它加个题目吗? 答:《飞一程,再飞一程》吧。

师:自从上初中以来,有的同学每到做作业时,就手忙脚乱,丢三落四。如果今天语数外老师都布置了作业,你怎么办呢?

答:我会把作业内容标上序号,完成一项,划掉一项。

师:看来你跟莫顿·亨特老师学得很好啊。我们怎么来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呢? 答: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我们跟莫顿·亨特学会了做事情要“走一步,再走一步”。

师:你还有哪些收获? 答:这么一件小事,如果我来写的话,写几百字就无话可说了,可是莫顿·亨特却写了1300多字呢。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在给中学生朋友做讲座时,曾提出过一个词:折腾,也就是说一定要写得曲折。

答:文章按照男孩的心理变化,依次写了无聊、犹豫、害怕、恐惧、尝试、自信、成就感等不同的心理感受。真够“折腾”的!

师:大家注意到没有?结尾还有一“折腾”,请你找出来。

答:这个时候,再回头看,就会对自己走过的这段漫漫长路感到惊讶和骄傲。(板书:惊讶、骄傲)

师:令“我”惊讶和骄傲,不仅仅是爬悬崖这一件小事了,还针对什么事? 答:“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这句话中的“屡次”,表明在很多事情中,我都用到了“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方法,并且取得了成功。

师:文章层层铺垫,让男孩一步步地走入绝境,然后绝处逢生,最后由点到面,升华主题。生:这篇文章给我第二个启示:写事情也要“走一步,再走一步”。

师:这节课同学们边读边想,发现了四种心理描写的方法:内心独白、景物衬托、动作暗示和幻觉描写等。希望更多的同学在日记作文里尝试使用这些心理描写的方法,必然会使你的作文鲜活生动起来。这应该是我们向莫顿·亨特学习的第三招:想事情“走一步,再走一步”。

(六)拓展延伸(2分钟)走一步,再走一步 佚名

溪流再走一步是江河, 咫尺天涯路, 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第一步往往很难迈出.走一步,再走一步, 于是就没了下一步, 天地就将不一样; 于是就没了路„„

路尽天绝处, 深秋走一步是寒冬, 不妨尝试再走一步.寒冬再走一步就是春天.挫折走一步或许还是失败, 万水千山, 失败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 只源于最初的那一步.

第五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多角度探究阅读

学习目标

1.尝试探究性、多角度阅读理解。(重点)

2.感受父爱,获得有益的生活启示。

3、锻炼学生组织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朗读感悟、点拨讨论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走一步再走一步,通过学习我们懂得了一个人生哲理,下面我们借助这首诗,再次体会一下这个哲理。请同学们齐读这首诗

板书:走一步,再走一步

二、走进文本,多角度阅读

1、默读课文脱险部分,想一想在征服悬崖“脱险”的过程中,我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可圈画出表现心理变化的对话和字词。

(起初,我毫无信心,走了一小步,我顿时有了信心,再走一步,我信心大增,最后,我产生了巨大的成就感。我第一次意识到,体弱多病的我,原来还有如此大的潜力。我收获了人生第一笔精神的财富。这完全得益于我父亲的指点。)走进文本,感受这独特的父爱。

2、画出父亲的语言,发挥你的想象,揣摩父亲的心理 ①当父亲看到我在悬崖上心情会怎么样?

②假如是你,这时你会说什么? ③你从父亲的话中感觉到紧张了吗? ④你想一想父亲为什么说这么随意的话? ⑤你觉得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⑥父亲是怎样鼓励我?

⑦我在父亲的指点下完成了第一步?父亲表现怎样? ⑧体现了父亲怎样的心情?

3、想一想父亲为什么不直接把孩子抱下来?(是为锻炼孩子的勇气和毅力。

他是想让孩子体验一次成功,增加勇气和信心。

宝剑锋从磨砺出,他想磨砺磨砺自己的孩子,让他更加坚强。父亲直接把孩子抱下来的话,我以后就会更加娇气了,更懦弱了。)课堂小结:

这位“狠心”的用心良苦的父亲以独特的方式在“我”的生命中注入自信的琼浆,熔铸了“我”直立的腰杆。他给孩子的不只是一个健康的躯体,还给了孩子一个自信的灵魂。这对孩子的一生无疑是最宝贵的财富。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要在感受母爱的同时,也要多理解那份严厉而深沉的父爱。让我们抬起头来齐读这首小诗,再次感悟父爱。

父亲的爱是威严的、沉默的、忧郁的、深远的。母亲给了我血肉,使我成长,而父亲却给了我骨骼,使我站立。

父亲给了我一种启示,给了我教训,给了我一种暂时无法理解 却受益终身的爱。

4、多年以后,在内心深处,莫顿亨特一定对父亲心存感激,现在,就请同学们为他代笔写一段感谢父亲的话吧。

5、如果是母亲来的话,她又会怎样做?

6、下面请你仿写一句话,写下你对父爱的理解。

母爱似水,是烛光下母亲细细缝补游子衣服时挽出的那道弧线。父爱如山,是。

7、讨论交流

①杰利算是“我”真正的朋友吗?他为什么抛下我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你能揣摩一下他当时的心理吗

②四个小孩子的行为你欣赏吗?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你会怎么做?

三、课堂总结: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也就是说,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就会有不同的发现。这一节课,老师和大家从父亲、杰利、四个孩子的角度赏析了这篇文章,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多多尝试多角度阅读,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质量。

四、课外作业

假如父亲来写悬崖脱险这一情节,应怎样写呢?请你替父亲写一篇短文。

下载2.走一步再走一步2011.9.1第1课时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2.走一步再走一步2011.9.1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洛阳市宜阳县西街中学张江娜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1.学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故事梗概,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2.掀书皮——啃书瓤——品......

    《走一步再走一步 》 教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17-10-18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学会速读,把握记述文六要素,训练学生准确地复述课文的能力。 2、学......

    《走一步, 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走一步, 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教学构想】 现在的学生,都拥有美好的理想。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他们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此时,该如何面对呢?是积极进取,还是踟躇不前?为此,在......

    走一步 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兴义市下五屯街道办中心教研组教研活动 公 开 课 教 案 授 课 人:兴义市第九中学陈正荣 授课班级:七(6)班 授课地点:兴义九中学术交流厅 授课时间:2013年11月13日第6节 17、走一......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西乡县第四中学 胡胜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快速阅读,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写作意......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设计 一、知识储备点 有创意地阅读课文并复述故事。 二、能力培养点 学会思考,感悟普通生活中所富含的深刻哲理。 三、情感体验点 1、乐于尝试,敢于冒......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记叙文,主要讲述了“我”的一次攀爬经历,这次经历对“我”以后的人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学生通过学习完......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该单元的关键词是“人生”。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一个瘦弱的,不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