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

时间:2019-05-15 15:21: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农村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农村建设》。

第一篇:新农村建设

沿着这条道路推进中国革命的毛泽东在他的《论持久战》中说,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我们同样相信,在今天的建设中,发展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中国的改革发轫于农村,当市场经济的建设达到一个高度时,国家适时作出了“以城促乡、以工补农”的决策,加大对农村的公共投入,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坚持“多予少取放活”,为田野注入新的希望,为农村注入新的活力。农民是农村现代化的主体,农民又是整个现代化转移所指向的客体。在国家高速发展中已相对滞后于城市的农村,对这样的政策与反哺,满怀美好憧憬,充满发展的激情。这些朴素的愿望,如同改革开放初期“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憧憬一样,他们希望以自己的劳动达到进一步的富裕,他们希望有稳定的渠道来达到长期增收,他们希望城市能够更好更快地接纳他们,他们希望在农村也能像在城市一样,享受教育、医疗、社会基本保障等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他们希望农村的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也能像城市一样发展起来,他们希望在农村也能有更多的文化与精神生活的享有。

他们渴望,他们更急切地将渴望变为力量,投入到建设与发展中去——我们的父老乡亲,他们的感受与想法,在建设新农村的工作中,不仅是焦点,而且是落脚点。

农村是中国广阔与深厚的土壤,农民是中国人不能忘却的血脉情感。在这样一个历史时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凝聚中国人发展的情感。多少年来,农村滋养了工业、滋养了城市,而今天,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我们必须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我们必须促进城乡一体与经济互动,我们必须加快城乡的融合与共同提升,使中国的整体经济在一个更高的层面、在一个更好的资源配置下良性前进。

中国的发展,不可能是割裂的发展;中国的发展,必须是均衡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经济持续高效发展的根本。中国社会只有实现了均衡发展,才能形成真正稳定的社会结构,才能在现在的基础上内生出真正的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需要我们扎根这片热土,深入血脉,以情感、以智慧,从关心到关怀,从来路到反哺,从给予到建设,一步一步地行进,一步一步地夯实,一步一步地在实效中证明。

以我们所用的时间而言,我们走过的农村,也许脚印还是浅的,它需要全社会,需要每一个人持续而深入地走下去。(本报评论员晓宇)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从西滑封村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学 院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班 级

安全工程1001班

任课教师

边水燕

姓 名

赵路遥

学 号 20100978

2012年 8 月 20 日

从西滑封村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作者:安全1001班赵路遥

1.社会实践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1社会实践选题的目的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党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 2006 年 1 月 25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及时总结实践,发现典型经验”。可见,发现与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经验很重要。

本文的典型案例河南省焦作市西滑封村在20世纪50年代还是“一头毛驴三条腿,一眼砖井没有水,一亩不打半担粮,一年糠菜难顾嘴”的贫困村,改革开放后在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脱贫致富,在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方面成绩显著,现在已经是河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河南省明星小康村”等荣誉。西滑封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始终体现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要求,现已成为河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对于一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刚刚起步的中原农村乃至全国来说,西滑封村具有突出的示范作用,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2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

1、进一步增强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针对性,深刻领会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理论所蕴含的道理,以亲身调查感受党的政策给农村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2、通过对河南省武陟县西滑封村的参观学习,总结西滑封村作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验,发掘西滑封村成功发展的原因;

3、对西滑封村及其基层党组织深入研究的人不多,将此实践所得结果整理总结之后希望可以对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理论的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4、作为一名大学生,从实践中了解到国家正在高速发展,现行的惠民政策切实为广大群众着想,为人民造福,并立志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农村带去先进的思想与科技,为祖国的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2.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2.1社会实践的具体安排 1、2012年8月3日,参观河南省武陟县西滑封村的村容,进行村民访问。具体路线为“中国农民第一高楼”、西滑封人民医院、西滑封中学、西滑封图书馆、西滑封水上乐园。2、2012年8月4日,在村委会办公室主任王景付的带领下参观西滑封村斯美特食品有限公司(包括五个制面分公司、一个日化分公司、一个面粉分公司、一个纸箱分公司、调料分公司)3、2012年8月5日,参观造纸厂,热电厂等工厂的作业流程。主要路线是河南西滑封斯美特食品有限公司,西滑封造纸厂、西滑封热电厂。4、2012年8月6日,参观村祠堂,阅读村史,在村上的同学王乐天家中住一天感受西滑封村民的日常生活。2.2社会实践的内容 2.工业支援农业

邓小平早在1975年8月就指出:“工业支援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是工业的重大任务。”“农业要现代化,才能适应工业的现代化。工业越发达,越要把 农业放到第一位。这就要求工业支援农业。”西滑封村的发展验证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下面将阐述西滑封村几十年间实现快速发展的历程: 西滑封村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西部,占地面积 0.74平方公里,全村共有 330 户,1180 人,村里没有一家私人企业,全部都是集体企业,村办综合企业焦作市黄河集团公司,组建于 1991 年,是河南省第一家融农、工、商于一体的村办综合企业集团,现辖斯美特食品有限公司、造纸厂、电力电缆厂、热电厂、塑胶弹簧厂等 13 家企业。2006 年 7 月,焦作市黄河集团公司总资产接近8亿元。

公司宏观管理的特色是:“总公司给分公司定任务,奖罚分明;分公司给员工下指标,量体裁衣“。另外,西滑封村的运行机制是“村企合一”,并且整个“村企合一”已经进入了良性循环:局部服从大局,个体服从整体。西滑封村的管理机制是:“三个牌子一套人马”,即村党委、村委会与村办企业的主要领导至少要“双肩挑”西滑封村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西滑封村党组织领导下艰难而光荣的创业史”。在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西滑封村硬是把过去“一头毛驴三条腿,一眼砖井没有水,一亩不打半石粮,一年糠菜难顾嘴”的贫困村建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从上世纪 60 年代开始,西滑封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开始创业。该村党支部做出“必须发展工副业”的统一决定后,支部成员团结一心,齐心合力地顶住了外界的压力,多方努力,相继办起了一些小鸡孵化坊、酱菜坊、油坊、弹花坊、砖瓦窑场等工副业。西滑封村党支部开始积极探索“以工养农,兴工富民”的发展之路,体现了一定的号召力和凝聚力。70 年代,西滑封党支部冒着“割尾巴”的危险,利用本地麦秸资源丰富的优势,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马上办起了造纸厂,当年实现利润六七万元。有了初步积累后,西滑封村进一步干起了大事业,相继办成了酒厂、电缆厂等,同时,西滑封村的农业生产已实现机械化。80 年代,西滑封村党支部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在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的基础上,结合发展实际状况淘汰了过去的小作坊,建起印刷厂、食品加工厂、板材厂等一个个颇具规模的集体企业。90 年代,西滑封村党支部更是把握“抓党建,促经济”的党建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由西滑封村党总支会议,村委会会议研究决定,必须用集体收入的 80%反哺企业,对造纸厂、电缆厂等老企业进 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又先后建起面粉厂、洗衣粉厂、汽车弹簧厂、料管材管件厂等产品附加值高,前景好的企业。

西滑封村经过工业经济原始积累,综合实力快速提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三个阶段,初步实现了“农业为主,向工业主导的经济转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该村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走“集体经营,共同富裕”的道路,在全省率先组建了融农、工、商于一体的黄河集团公司,实行村企合一的运行模式,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基本实现了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该村在发展工业化的同时,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了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智能型的转变,成立了由 12 人组成的农业公司,推广和普及了配方施肥等科学种田技术,耕、种灌、管、收全部实现了机械化该村还把农业公司作为工业的第一生产车间,专门生产面粉厂和方便面厂所需的优质强筋小麦,实现了工业与农业的互补。

3.1.2科学发展

西滑封村企业多、用气多,造纸厂和方便面厂是两个用气大户,为了满足企业用气之需,过去全村32台小锅炉日夜烧个不停,耗费能源,污染环境,天天浓烟滚滚。为解决这个问题,该村投资6000万元,建立了一个以供气、供热为主的热电厂,日产气达2000立方米,日发电15万度,不仅满足了生产、生活和办公用气、用电之需,一年还可以节约燃煤3万吨,节省100万元。西滑封造纸厂曾是一个污染大户,为了达到国家COD含量排放标准,该村投资1.4亿元进行污水治理,彻底实现了达标排放,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

3.1.3辐射带动效应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在西滑封村的工厂中工作的不光是本村居民,还有大量的邻村村民。目前,周边村在西滑封村集体企业上班的人已达 6000 多人,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工的就近转化,直接促进了当地农民的增收。西滑封村的集体企业年支付工资达 5000 多万元,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斯美特方便面厂年转化小麦 30万吨,为周围农村的小麦提供了销路。另外,调料厂也带动了地方蔬菜种植业的发展,农作物趋向多品种发展,农民实现了增收。西滑封造纸厂把农民手中的麦草变废为宝,实现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同时,西滑封村促进了周边村第三产业的兴起,运输业、餐饮业开始迅速发展。

3.2生活宽裕

3.2.1住房改革

为了全面改善村民居住环境,西滑封村累计投入4000多万元资金,在拆旧建新的基础上,建起了村民住宅楼,实现了公寓化,水、电、气、暖设施齐全。同时该村村民做饭还用上了液化气,日常生活变得便捷、卫生。2004 年,该村被誉为“中国农民住宅第一楼”的2栋16 层住宅楼建成,192 户农民入住,楼内还配备了中央空调,这样的楼即使在武陟县城里也实属罕见。在采访中,路边一位卖汽水的大妈和我们讲起了她家里翻天覆地的变化,搬进新楼后,老年人不再为夏天的炎热和冬天的寒冷所困扰,高楼里安装的电梯使老年人也能住高层,遇到村里组织旅游团去旅游,手里颇有积蓄的老年人也会踊跃报名。

3.2.2福利保障

西滑封村的各项福利待遇和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在就医方面,村里投资 280 万元修建了村级卫生院,并与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小病不出村,大病需要手术的能在村里做,二院上门服务。群众的医疗费用,主要采取了三大措施:一是凭内部医疗票,每年报销30%医疗费;二是集体为群众免费办理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三是设立有重大疾病救助金。每年拿出20万元,用于重特大病患者的医疗救助。

在养老敬老方面,村集体拿钱为全村适龄参保对象办理了社会劳动养老保险,男60岁、女50岁以上每年发放3600元生活补助金。村里每年集体举办一次老年祝寿节,定期组织外出旅游,春节按人头发放500元过节费。60 岁以上老人按月领取零花钱,每年的4月15日是西滑封村的“老人节”;独生子女有保险;;干部实行退休制,职工退休有养老保险金“ 3.3乡风文明

3.3.1教育

(一)西滑封村开办了自己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方便村里的中小学生就近入学。近年来,西滑封村投资300多万元改建了学校;

(二)西滑封村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狠抓村民教育,努力提升素质,引导群众树立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围绕培养新型农民,他们开办各种岗位培训班,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文明礼仪知识、电脑知识培训。该村大力实施人才兴企、人才强村战略,选派企业管理干部到大专院校深造,同时加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营销人才、管理人才的引进,近年先后引进大中专生500多人,并高薪聘请了职业经理人,为发展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持。

3.3.2文娱活动

西滑封村投资 280 多万元完善了小康文化娱乐中心,建起了图书室、门球场、篮球场、卡拉OK厅、电影放映厅、水上乐园等,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村民们闲暇时大多利用广场上的健身器材锻炼身体,或是到图书馆阅读书籍,逐渐养成了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多年来,西滑封村及其基层党组织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优秀基层党组织” 等。

3.3.3精神文明

西滑封村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教育引导村民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村里开展了“道德规范进万家”、“明礼诚信进校园”、“八荣八耻进厂区”等以农村新风为载体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村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村里根据新形势和经济发展的新任务,不断充实内容,把爱党爱国、发展经济、遵纪守法、重视科技、讲究卫生、文明礼仪、邻里和睦等作为文明农户创建的内容;把诚信意识、公德意识、荣辱意识、环保意识等作为文明农户评选的重要依据;把“三理”、“三和”(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和谐)行动与评选“好公婆、好媳妇、好妯娌”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吸引村民广泛参与。

3.4村容整洁

西滑封村不仅生活条件优越,而且生存环境好。为了改善生存环境,西滑封人先后投资 1000 多万元,对企业进行了排污治理;投资 40 多万元,对村容村貌进行硬化、绿化、美化,并硬化了4 条通往邻村的道路。值得一提的是,西滑封村的工业区和生活区是分离的,以主干道为主线,分立两边,互不干扰,又和谐地共同构成了西滑封村的生存、生活与发展的整体环境。

3.5管理民主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力的尊重和维护。“与经济财富相比,西滑封的另一大财富是民主”,这是西滑封村党委书记的王有利的话。在西滑封村,大事、要事和重大决策都要召开企业管理层、党员代 表、村民代表、企业职工代表会进行讨论,征求大家的意见,最后交由村民大会和职工大会表决,凡得不到70%以上代表赞成的事决不办。

西滑封村定期召开“党员三会一课”,在村民大会和职工大会上,邓小平理论、中央文件、法律法规是必学的内容。西滑封村基层党组织特别重视对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章、党史的培训与学习,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保持昂扬的工作斗志。

此外,西滑封村还经常组织党员广泛学习经济、政治、法律、科技、对外交往等现代知识, 以便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这些年来,西滑封村坚持把党员教育和打造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当成大事来抓。村党委经常组织党员干部进行新旧社会对比、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对比、待遇与贡献对比、自己与先烈对比,在“四对比”中知荣辱、明是非,辨美丑,增动力。为了强化党的领导,村里建立了党支部委员包厂、党员联户、创十星级文明户等长效机制,使党的教育入户入脑入心。特别是近年来,该村传统教育、法制教育和国策教育从没间断过,每年都要聘请老党员、老干部和老一代创业者上党课、讲党史、讲西滑封村的苦难史和创业史。村里经常利用有线电视播放普法片,请人讲法制课,每年放映科教片和宣传国策的故事片20多部。通过多种教育方式引导党员干部正确对待苦与乐、公与私、是与非、荣与辱,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名利观、地位观,增强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和执政意识。强有力的政治教育工作,使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境界得到了升华,思想素质和文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为西滑封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4.社会实践的总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重大历史任务。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同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密不可分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战略决策的落实和贯彻关键在于基层党组织。

本次社会实践以豫北焦作市武陟县西滑封村作为案例,该村的发展过程、发展路径、成功原因、典型经验等等,都有独到之处;它能够“因地制宜,持续向前,健康发展“。同时,西滑封村的发展非常契合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利地印证了 党中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它能够“顾全大局,立足长远,服务整体”。在西滑封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该村的发展始终遵循着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和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通过社会实践,我们感受到农村的广大土地也是有志青年可以施展抱负的地方,身为河南省的学生,我们有义务并且有信心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将家乡建设的更加美好,早日实现中原崛起!以上结论均由赵路遥(东北大学)、王艳艳(河南大学)、冯瑞红(河南财经大学)、房人望(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王乐天(河南农业大学)五名同学经暑期社会实践所得,如有错误之处,恳请老师批评指正。

5.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382;[2]时代先锋王在富编委会编.时代先锋王在富.武陟:中共武陟县委宣传部,2005,183-191;[3]记河南省武陟县西滑封村党总支书记王孝江,人民日报;[4]李亚斯.河南新农村印象.农民日报

[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01-217;

[6] 河南西滑封村“走在通往城市的路上”, 中新社焦作四月二十三日电;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

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的

分析与处理

引发群众性事件的矛盾,既有政治领域的矛盾,也有经济领域的矛盾;既有思想文化领域的矛盾,更有许多莫名其妙的偶发事件。要防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就必须减少或控制不稳定因素的形成。当前,整个社会出现了许多不稳定因素,在我镇范围内主要因征地拆迁、拖欠工资、医患纠纷、信念错位等事件中引发而生的。如何积极预防和依法妥善处置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不仅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责任,也是各级信访工作者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面临的重要任务。

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的分析与处理

引发群众性事件的矛盾,既有政治领域的矛盾,也有经济领域的矛盾;既有思想文化领域的矛盾,更有许多莫名其妙的偶发事件。要防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就必须减少或控制不稳定因素的形成。当前,整个社会出现了许多不稳定因素,在我市范围内主要因征地拆迁、企业改制、拖欠工资、医患纠纷、信念错位等事件中引发而生的。党的十六大指出“完成改革与发展的繁重任务,必须保持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如何积极预防和依法妥善处置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不仅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责任,也是各级信访工作者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面临的重要任务。

当前,整个社会出现了许多不和谐因素,贫富差距拉大,收入分配不公,就业矛盾突出,医疗教育费用过高,城乡办学条件差距,社会保障不全,环境污染加剧,干部作风不实,腐败屡禁不止,外地人口比例过高,文化观念冲突,弱势群体的无助等,这些压抑性社会矛盾的并存,使相当部分群体感到压抑、无望、不满、憋气,时时处处催发着群体采用群体事件的方法去解决个人面对的困境,为群体事件的发生埋下了诱发的种子。群体性事件是社会各种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的外在表现。引发群发性事件的矛盾,就我市的实际情况看,主要是由以下原因导致的:

一、因征地拆迁,导致社会矛盾增多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和慈溪市企业经营者原始积累完成,不可避免地征用了大量农村集体土地和民宅的拆迁,使一些以种地为生的失地农民在无劳动技能或已失去劳动能力,缺乏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陷入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保障无份的困境。而城镇居民,民宅拆迁与补偿价格相差甚远,特别是店面房、平房被拆后,补偿所得距离更大。2006年土地信访高位运转,分别占集体访总量12.2%,上访人数占总上访人数7.6%,今年来新浦、观海卫二镇均因土地征用问题有100多人到省上访。

二、因企业改制、劳动保险、医疗保险、拖欠工资等问题导致矛盾增多

我市外来务工者特别多,不少企业由于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资拖欠等问题,导致工人为之罢工闹事,如去年周巷事件,今年胜山事件。随着城市化推进,基建工程工地如雨后春笋林立,开发商雇用大量农民工从事苦、脏、累活,他们每天工作时间超时,工资收入相对较低,且经常出现工资延发、缓发,更不用说其他安全保障之类,导致到政府部门上访。去年外来人口发生集体上访14起350人次,分别占集体访总量的10.7%和9.9%。

三、是特殊对象社会保障问题滞后导致矛盾增多

农村退伍军人的基本养老保险问题;部分水库周边村移民补助问题;支边宁夏人员要求享受精简下放待遇问题;乡镇企业老职工的定补问题等社会保障问题的事件上访其总量分别占集体访总量的16%和20.2%。这些社会群体,在我市的生活水平,特别是退伍复员军人,生活水平都不高,青春都奉献给了部队,经济大潮又不是十分适应;没有经商办企业本领,心里十分不平衡,这些特殊群体,与当前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地位的不对称造成对政府的意见,导致集体上访。

四、因理想信念错位,导致一些群众涉足封建迷信和非法宗教

在我市,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在前几年宗教活动场地控紧的情况下,非法宗教活动较为普遍,要求解决宗教活动场地的上访事件比较突出。面对社会的各种负面影响,不少群众缺乏精神支柱,意志消沉,精神空虚,使封建迷信趁虚而入,肆意蔓延,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市信教群众在宁波所占比例特别高,部分大款对此出于大方,导致非法宗教场地大量产生,而政府部门对此又管得较紧,导致矛盾冲突,上访增多。

五、因信访渠道不畅,导致矛盾化解调处不利

矛盾化解调处机制不完善和少数工作人员的不作为,使许多问题在发生之初没能够引起足够重视,导致个体问题演变为群体性事件,矛盾逐步升级。同时,司法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信任危机,信访群众普遍存在“信访不信法”的观念,对公、检、法、司公开地持不信任态度,绝大多数都认为走法律不如走领导;有的不愿意付诉讼费,宁肯上访。

六、因医患纠纷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屡见不鲜

现在许多单位为了招揽生意,扩大影响,经常作出夸张事实的广告,尤以某些医院为甚,为了提高声誉大肆宣传,一旦患者来院救治,往往达不到广告宣传的效果,因而引发大量的医患纠纷。如我市的不少民营医院就是如此,以致每隔一段时间就有病患或家属因医治效果达不到要求,或死亡而与医院发生纠纷,导致信访群体事件的发生。

七、因群众维权意识提升与自身法律素质低下引发的矛盾

随着社会的进步,许多群众的维权意识、自主意识、法制意识等有了较大增强,但又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与自身具备的法律素质,社会的发展,政府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当群众之间、群众与政府之间,单位上下级之间出现利益磨擦或纠纷时,一些群众错误认为聚众闹事可以对领导造成压力,能较快解决问题,使本来能在法律程序中得到解决的矛盾演化成突发性群体事件。

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减少上访的对策、方法

针对以上比较突出的矛盾纠纷引发的上访,我们应采取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由治标为主,向标本兼治转移,减少和化解新形势下各类矛盾和纠纷的发生,减少信访上访群体发生,确保我市社会稳定、政治安定。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

一是市委、市政府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全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领导小组;各镇(街道)办事处、综治各成员单位也都应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各级各部门将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切实纳入信访工作和社会综合治理责任目标的定期检查和考核上。二是健全工作制度。全市各级都要建立健全定期排查、情况报告、协调处理、督查追究、分级包干等制度。镇(街道)办事处要坚持半月或每月一次的对村、居委、社区、大型企业的集中排查,召开例会、报告情况、及时沟通、采取措施,同时,使全市的信访苗头、重大纠纷情况能及时汇总分流、调处。

二、强化措施,及时将信访事件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市委、市政府必须将工作重心下移,通过单位包干制,协调会等形式及时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一是实行包干责任制,按时接待来人来访。对各单位职能范围内管辖的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各单位主管及分管领导都要高度重视,及时协调解决。二是建立协调制度。对一些重大、疑难问题应由市委分管领导出面与相关单位的主管、分管领导进行协调。三是要完善调解制度。要加强调解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调解作用,切实做好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工作,及时掌握上访人员动态,最大限度地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突出重点,抓好重点矛盾的化解工作

市委、市政府要督促相关部门把当前影响社会稳定工作的疑难纠纷列出清单,建立专门的工作组进行调处。特别是今年以来,针对群众特别关心的旧城的改造、村中村改造、土地征用、违法用地、劳资纠纷等重点问题,市委应以分管领导为组长,信访、政法、综治、城建、土管等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工作组,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制订相应措施、对策,以措施缓解矛盾,以对策、政策化解矛盾,以保证我市城市化进程全面推进。

四、加强监督,完善监督检查工作机制

一是要加强干部执法执纪的检查监督。干部办事不公,为政不廉,作风霸道,方法简单,政务、村务不公开等歪风邪气是广大群众不满意,引发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的重要根源。因此,一定要以“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的要求教育干部,以认真实践胡锦涛总书记“作风建设”的重要思想,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努力当好人民公仆。经常检查干部执政情况,执纪执法情况,坚决纠正干部队伍中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等各种不正之风。切实从源头上降低群众对社会,对干部的不满。二要加强对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治理情况的检查监督。把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的治理工作例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信访工作考核检查内容,结合年终考评,认真考核检查各单位和各级领导干部对信访工作,化解矛盾纠纷和社会不稳定因素的绩效,与奖金挂钩。三要加强舆论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职能作用,大力宣扬人民满意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事迹,不断总结经验和好的做法进行表彰和宣传,形成共识,齐抓共管。

五、进一步加大依法治理的力度

实践证明依法治理是正确解决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的根本。一是要通过召开各种类型会议,运用多种形式深入细致地宣传法律法规,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只有群众的法律意识和守法观念提高了,才能心平气和地看待处理问题。二是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狠抓干部学法用法的落实,提高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干部违法行政、违法管理导致矛盾激化和社会不稳定因素发生。三是要对那些促使事态性质逐渐发生变化,态势不断扩大蔓延,甚至无理上访,越级上访,带头围攻党政机关,阻塞道路交通及发生打砸抢事件的,要果断采取措施,依法严厉打击,避免事态扩大,减少危害,缩小影响。以上见解仅供参考。

医疗教育费用过高,城乡办学条件差距,社会保障不全,环境污染加剧,干部作风不实,腐败屡禁不止,文化观念冲突,弱势群体的无助等,这些压抑性社会矛盾的并存,使相当部分群体感到压抑、无望、不满、憋气,时时处处催发着群体采用群体事件的方法去解决个人面对的困境,为群体事件的发生埋下了诱发的种子。群体性事件是社会各种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的外在表现。引发群发性事件的矛盾,就我镇的实际情况看,主要是由以下原因导致的:

一、因征地拆迁,导致社会矛盾增多

随着我镇公路的村村通工程,不可避免地征用了大量农村集体土地,使一些以种地为生的失地农民在无劳动技能或已失去劳动能力,缺乏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陷入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保障无份的困境。比例

二、劳动保险、医疗保险、拖欠工资等问题导致矛盾增多

我镇基本都是以务农为主,不少家庭由于缴纳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工资拖欠等问题,导致群体上访,比例

三、是特殊对象社会保障问题滞后导致矛盾增多

农村退伍军人的基本养老保险问题;部分水库周边村移民补助问题;乡镇企业老职工的定补问题等社会保障问题的事件上访其总量分别占集体访总量的16%和20.2%。这些社会群体,在我镇的生活水平,特别是退伍复员军人,生活水平都不高,青春都奉献给了部队,经济大潮又不是十分适应;没有经商办企业本领,心里十分不平衡,这些特殊群体,与当前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地位的不对称造成对政府的意见,导致集体上访。

四、因理想信念错位,导致一些群众涉足封建迷信和非法宗教

在我镇,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在前几年宗教活动场地控紧的情况下,非法宗教活动较为普遍,要求解决宗教活动场地的上访事件比较突出。面对社会的各种负面影响,不少群众缺乏精神支柱,意志消沉,精神空虚,使封建迷信趁虚而入,肆意蔓延,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市信教群众在宁波所占比例特别高,部分大款对此出于大方,导致非法宗教场地大量产生,而政府部门对此又管得较紧,导致矛盾冲突,上访增多。

五、因信访渠道不畅,导致矛盾化解调处不利

矛盾化解调处机制不完善和少数工作人员的不作为,使许多问题在发生之初没能够引起足够重视,导致个体问题演变为群体性事件,矛盾逐步升级。同时,司法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信任危机,信访群众普遍存在“信访不信法”的观念,对公、检、法、司公开地持不信任态度,绝大多数都认为走法律不如走领导;有的不愿意付诉讼费,宁肯上访。

六、因医患纠纷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屡见不鲜

现在许多单位为了招揽生意,扩大影响,经常作出夸张事实的广告,尤以某些医院为甚,为了提高声誉大肆宣传,一旦患者来院救治,往往达不到广告宣传的效果,因而引发大量的医患纠纷。如我市的不少民营医院就是如此,以致每隔一段时间就有病患或家属因医治效果达不到要求,或死亡而与医院发生纠纷,导致信访群体事件的发生。

七、因群众维权意识提升与自身法律素质低下引发的矛盾

随着社会的进步,许多群众的维权意识、自主意识、法制意识等有了较大增强,但又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与自身具备的法律素质,社会的发展,政府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当群众之间、群众与政府之间,单位上下级之间出现利益磨擦或纠纷时,一些群众错误认为聚众闹事可以对领导造成压力,能较快解决问题,使本来能在法律程序中得到解决的矛盾演化成突发性群体事件。

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减少上访的对策、方法

针对以上比较突出的矛盾纠纷引发的上访,我们应采取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由治标为主,向标本兼治转移,减少和化解新形势下各类矛盾和纠纷的发生,减少信访上访群体发生,确保我市社会稳定、政治安定。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

一是镇政府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全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领导小组;各村也都应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各级各部门将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切实纳入信访工作和社会综合治理责任目标的定期检查和考核上。二是健全工作制度。全镇各级都要建立健全定期排查、情况报告、协调处理、督查追究、分级包干等制度。镇综治办要坚持半月或每月一次的对村、居委、社区、大型企业的集中排查,召开例会、报告情况、及时沟通、采取措施,同时,使全市的信访苗头、重大纠纷情况能及时汇总分流、调处。

二、强化措施,及时将信访事件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镇政府必须将工作重心下移,通过单位包干制,协调会等形式及时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一是实行包干责任制,按时接待来人来访。对各单位职能范围内管辖的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各单位主管及分管领导都要高度重视,及时协调解决。二是建立协调制度。对一些重大、疑难问题应由镇分管领导出面与相关单位的主管、分管领导进行协调。三是要完善调解制度。要加强调解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调解作用,切实做好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工作,及时掌握上访人员动态,最大限度地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突出重点,抓好重点矛盾的化解工作

镇政府要督促相关部门把当前影响社会稳定工作的疑难纠纷列出清单,建立专门的工作组进行调处。特别是今年以来,针对群众特别关心的旧城的改造、村中村改造、土地征用、违法用地、劳资纠纷等重点问题,镇政府应以分管领导为组长,信访、政法、综治、城建、土管等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工作组,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制订相应措施、对策,以措施缓解矛盾,以对策、政策化解矛盾,以保证我市城市化进程全面推进。

四、加强监督,完善监督检查工作机制

一是要加强干部执法执纪的检查监督。干部办事不公,为政不廉,作风霸道,方法简单,政务、村务不公开等歪风邪气是广大群众不满意,引发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的重要根源。因此,一定要以“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的要求教育干部,以认真实践胡锦涛总书记“作风建设”的重要思想,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努力当好人民公仆。经常检查干部执政情况,执纪执法情况,坚决纠正干部队伍中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等各种不正之风。切实从源头上降低群众对社会,对干部的不满。二要加强对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治理情况的检查监督。把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的治理工作例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信访工作考核检查内容,结合年终考评,认真考核检查各单位和各级领导干部对信访工作,化解矛盾纠纷和社会不稳定因素的绩效,与奖金挂钩。三要加强舆论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职能作用,大力宣扬人民满意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事迹,不断总结经验和好的做法进行表彰和宣传,形成共识,齐抓共管。

五、进一步加大依法治理的力度

实践证明依法治理是正确解决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的根本。一是要通过召开各种类型会议,运用多种形式深入细致地宣传法律法规,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只有群众的法律意识和守法观念提高了,才能心平气和地看待处理问题。二是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狠抓干部学法用法的落实,提高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干部违法行政、违法管理导致矛盾激化和社会不稳定因素发生。三是要对那些促使事态性质逐渐发生变化,态势不断扩大蔓延,甚至无理上访,越级上访,带头围攻党政机关,阻塞道路交通及发生打砸抢事件的,要果断采取措施,依法严厉打击,避免事态扩大,减少危害,缩小影响。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

建设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基础。

圣毅园规划占地3.73万亩,由圣毅园现代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这里既有异国风情园、无公害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也有现代农业主题园;既有市民农庄、亲子农庄,也有高端食疗农庄。同时,这里的农民是产业工人,投资人是农庄主,相比传统的分散经营模式,这无疑是一场深刻的变革。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符合当地建筑特色的居住房,又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做到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五通”,保证居住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农民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新型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在发展农村经济和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等方面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特别是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取得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具体体现在农业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农村道路基本实现了村村通。

(三)科技生产逐步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具体体现在农民运用新技术制茶、种粮、养蚕等。虽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和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还有下列因素制约着农村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

(1)农民增收后劲不足

近年来,虽然加大了农业结构调整和科技推广力度,但农村土地有限,加之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因此仅靠现有土地和种养方式很难实现农民收入的突破。与此同时,由于缺乏资金和项目,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远远滞后,使得农民增收后劲不足。

(2)农产品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目前农村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更多地是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如蚕桑基地建设,注重蚕桑种植面积,而蚕茧加工还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收入直接受市场价格影响。

(3)村镇建设杂乱无章,人居环境条件恶劣

当前,大部分农村基本没有进行科学的建设规划,农户住宅位置沿袭历史,随处而建,比较凌乱。农户住宅大多是普通砖瓦房,部分的还是年久的土坯房,安全系数不高。同时农户基本没有环保意识,随意堆放农作物肥料等。整个村巷卫生很差,秩序很乱,脏乱差问题十分突出。

(4)劳动力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

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由于保守和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目前农村大部分农民文化水平低,科技知识落后,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和谐社会发展的进程。

二、如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要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培育主导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1、选准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对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进行全面的优化升级。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遵循广开思路、广辟渠道、多种经营、突出特色、搞活经济、提高效益的原则,按照调高、调优、调出质量和效益的方向,通过区域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量,发挥资源优势,尽快形成优势产区和产业带;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加快实现农产品由产量型向质量型、专用型和高附加值型、高回报率型发展;通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城市转移,广泛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内部结构的合理化和产业化的良性循环。

2、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尤其是农产品加工业,努力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大力发展具有地方风味和特色产品的小企业、小作坊,使农产品加工业真正成为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导产业之一。

3、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渠道转移,扩大农民就业和增收空间,正确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有序流动、就业。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实现农民就地转移、就地就业。

4、保护环境,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要切实搞好退耕还林工作,加大林业综合开发力度,促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积极推广沼气、节柴灶,加强农村能源建设。

5、加强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素质。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工作的资金投入,对农民进行多方面的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新技术,了解新信息,增强致富发展的本领。

三、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进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有好政策,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好政策必须要有好的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来执行。因此,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和党员队伍的作用。这个作用,在政治上表现为先锋模范作用,在发展经济上表现为带领和带头作用。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农村党员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体现农村党员的先进性就成为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从实际情况看,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农村广大党员干部思想解放的促进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市场观念、效益观念、竞争观念、科技观念等在头脑中日益强化,并在具体的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发挥农村党员的先进性,根据“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现实要求,结合农村工作的实际,我认为农村党员的先进性主要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并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发挥:

1、搞好生产经营,努力成为农民致富的典范。当前,广大农民群众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就是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目标,而对于怎样才能致富,却显得很茫然。广大农村党员作为农民中的先进分子,就要敢为天下先,通过了解市场,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有前景的设施农业、及畜牧养殖业,或外出务工经商,搞好生产经营,努力成为农民致富的典范,真正使党员成为农民群众致富的一面旗帜。

2、心系群众,带领农民共同致富。农村党员是广大农民群众中的先进分子,必须注意发挥自身的表率作用。党员通过诚实劳动富裕起来后,还要注意充分发挥服务作用,通过传授致富好经验、好做法,热心帮助农民在市场经济中学会经营,积极主动地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对于那些较困难的农户,吸收他们作为自己经营组织中的一个成员,通过自己带动帮助他们致富,积极发挥帮、扶、带作用,带领农民走向富裕。农村党员干部,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要因地制宜,积极寻找致富门路,为广大农民致富提供宽松的环境和广阔的空间。普通党员可采取“发挥特长、分工联系、突出帮带”的办法,使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分别在参政议政、农业生产、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领域发挥自己的作用,帮助和带领群众奔小康。

3、崇尚科学文明,争做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榜样。在精神文化生活中,广大党员要努力成为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的表率;在一些利益问题上,广大党员要处处想着群众,时时为了群众,不与群众争利益,争实惠,始终为农民群众的利益着想。广大农村党员干部要始终以代表先进文化为己任,积极倡导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并身体力行,在农民群众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此外,农村基层党支部也要积极发挥作用,努力成为实践“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核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真正成为实践“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核心,就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运行规律,改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手段。现在,在有些

村出现的党支部凝聚力、影响力、号召力下降的问题,主要是自身领导方式和工作业绩与形势的发展和农民的要求不适应造成的。因此,农村基层党支部,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发展集

体经济、带领农民致富上来,把单纯的行政领导转移到既领导又提供服务上来,把对普通党员的简单说教转移到开展各种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上来,切实把农村党支部建设成为推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领导核心。首先要扎实开展好村级先进性教育活动,对党员加强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教育广大农村党员进一步坚定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和信心。同时在教育方法上注意增强针对性和适应性,注意贴近实际。其次,要组织广大农村党员认真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引导党员按照市场规律和价值规律办事。要让广大党员了解市场经济的特点、遵循的原则及主要特征,要学会研究市场、熟悉市场乃至驾驭市场,根据市场供求关系从事经营活动。要教育党员认清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是信誉经济,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守法经营,平等竞争,以信誉、质量求生存,以科技、效率求发展。第三,要积极开展党员自我教育。如采取组织党员开展宗旨教育、开展农民种养致富能手比赛等活动,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增强党性观念,通过学科学、用科学,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武装自己,在勤劳致富、农业结构调整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第四,要不断壮大和纯洁农村党员队伍。要注意对那些通过诚实劳动富裕起来后,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农民先进分子,主动关心,热情帮助,吸收他们加入党组织,使这些致富能手在党组织中更好地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

总之,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积极发挥农村党员的先进性,为农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下载新农村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农村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农村建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概论》程序实践教学关于新农村农民生活水平的调查报告作者:丫丫系别:建工系专业: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学号:0801010023指导教师:俞辉二零一......

    建设新农村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福州大学阳光学院法律系09法学2班 240996218 黄艺凤摘要: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

    新农村建设

    人,即人民。民,则农民。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关键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

    新农村建设

    兴起农村改革新热潮谱写科学发展新篇章---平顶山市叶县党委书记平顶山市叶县仙台镇是一个农业大镇,人口大镇,历史名镇,有8.4万亩耕地,6.2万口人,因历史典故王乔飞凫而得名。改革......

    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

    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关于贯彻中央一号文件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的实施意见(讨论稿)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步开局之年,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将全面贯彻中发(2006)1号及......

    新农村建设

    深山如隔世新村天地宽 ——水槎乡新桥村虎形新农村建设简介 各位领导: 虎形新农村建设点位于水槎乡新桥村虎形组,依十八排傍浪川河,高山翠林,生态优美。共有农户22户,人口110人,主......

    建设新农村

    改造旧村庄建设新农村在安徽省太湖县城乡各地, 人们说得最多的是新农村建设; 谈起农村变化时, 群众异口同声: 是新农村建设为他们改善了生产和生活条件。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