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河南省许昌市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时间:2019-05-15 15:46: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年河南省许昌市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年河南省许昌市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第一篇:2013年河南省许昌市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2013年河南省许昌市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2013年,面对诸多困难和挑战,河南省许昌市着力构建新型农村经营体系,全面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农民增收实现“十连快”,农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势头,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总体平稳、结构向好奠定了坚实基础。据初步测算,2013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184.98亿元,同比增长4.0%;一产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9.7%,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

一、2013年农村经济主要特征

一是粮食实现“十连增”。2013年,全市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55.98万亩,比上年增加2.47万亩,增长0.4%;总产量达到283.63万吨,比上年增产0.52万吨,增长0.2%,首次实现“十连增”;全年粮食亩产达到432.4公斤,比上年减产0.2%。其中,夏粮“十一连增”,总产量达到154.1万吨,比上年增加3343吨,增长0.2%;平均亩产474.6公斤,比上年提高0.3公斤,增长0.1%;秋粮“十年连增”,总产量达到129.53万吨,比上年增产0.18万吨,增长0.1%,首次实现“十连增”;亩产达到391公斤,比上年减少1.8公斤,减产0.5%。

二是经济作物有增有减。据统计,全市2013年烟叶面积略增,总产增长7.0%;因面积下滑,棉花总产减少近四成;油料面积基本

稳定,总产增长3.0%;蔬菜面积略增,总产持平略增;花卉面积下降2.0%;中药材面积持平略增。

三是牧业生产基本稳定。2013年,面对H7N9禽流感疫情、东部部分省份的“死猪事件”和畜禽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等不利因素影响,全市积极应对,强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强化畜禽疫病的综防统治,确保了畜牧业生产总体平稳发展态势。全市2013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39.87万吨、23.11万吨和7.81万吨,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3.0%、0.6%和0.1%。

四是农民收入持续增加。2013年,全市农民增收首次实现“十连快”,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大关,达到11007元,比上年增加1188元,增长12.1%,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长9.5%,增幅连续四年超过城镇居民(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17元,增加2032元,增长10.3%,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长7.8%)。全市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2.01:1调整为1.97:1,低于全国的3.03:

1、全省的2.64:1,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

五是各项补贴落实到位。2013年,全市各级认真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全市争取产粮大县奖励资金12933万元,比2012年增加1683万元,增幅达15%;共落实良种补贴资金6911万元;获得中央财政畜牧良种补贴394万元,其中生猪良种补贴356万元,奶牛良种补贴34万元,羊良种补贴4万元;争取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135万元,同比增加1110

万元,增幅22%,争取省级财政对农民购置特定农业机械奖补资金446.5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实践表明,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业仍是一个弱势产业。虽然党和国家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但农业依然存在着基础设施薄弱、抗风险能力不强等问题和矛盾。

一是农业生产遭受各种自然风险的威胁严峻。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极端气象灾害频繁发生,旱、涝、风雹、霜冻等农业气象灾害及农作物病虫害等生物灾害多发、频发,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大,农业生产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农业防灾减灾任重道远。虽然农业基础设施改造被列为近几年农业投资和改造的重点,但水利灌溉等基础设施仍属非常薄弱的环节,农村水资源利用效率低,遇到干旱和蒸发量大的季节,耕地上的农作物得不到有效灌溉。为此,要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尤其水利建设的建设力度,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对水利设施进行更新和改造,使水利设施能真正发挥灌溉农田的作用。

二是农业生产存在着后继无人的严重挑战。目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绝大部分选择外出务工和经商,留守的大都是老弱病残。外出务工人员在外积累资金后只有极少数选择返乡创业,特别是年轻一代,对农业根本都没有什么概念,农业存在着严重的后继无人之忧。为此,应鼓励有资金、有技术的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发展,使其成为农业发展的生力军和主要力量;大力发展规模经营,积极创优环境,促使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

三是畜牧业生产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仍低。近年来,全市虽未发生过大的疫情,但每次周边疫情对养殖户的生产影响并没有降低。尤其2013年的事实表明,一旦遇到突发灾害或重大疫情,畜牧产业应急能力差,自救乏力,缺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明显不足。因此,建立合作社、公司加农户等机构,加大生产的初加工、存储,为确保养殖户在疫情来临时生产不受影响等显得日益重要。

第二篇:2013年河南省鄢陵县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2013年河南省鄢陵县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2013年,鄢陵农村经济以花木产业集群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抓手,以“花木集约高端、粮食优质高产、畜牧安全高效”为主攻方向,提升特色农业发展水平,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结合;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引领农村新型城镇化,农业产业化、集约化水平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消费增长明显加快。

一、2013年农村经济发展概况

2013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0.43亿元,可比价增长4.0%(下同),其中:农业总产值49.81亿元,增长3.7%;林业产值4.11亿元,增长0.1%;牧业产值28.53亿元,增长6.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7.55亿元,增长1.5%。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2.56亿元,同比增长3.9%。

1、粮食总产十连增。2013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12.59万亩,比上年的111.98万亩增加0.61万亩,增长0.5%。总产量53.98万吨,比上年的53.75万吨增加0.23万吨,增长0.4%,单产479.4公斤,比上年降0.1%;虽然秋粮因干旱单产有所下降,总产仍创历史最高水平。近年来,由于粮食价格持续上涨以及国家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鄢陵农民通过土岗和河道滩区整治不断扩大粮食作物面积,北中部棉花面积减少后改种为玉米,扩大了秋粮面积,为鄢陵粮食总产量的十连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畜牧业稳发展。2013年,全县生猪出栏82.90万头,同比增长3.9%,年末存栏55.05万头,同比下降2.5%,牛出栏9.16万头,同比下降2.0%,牛年末存栏15.52万头,同比下降3.0%;羊出栏13.22万只,同比增长1.3%,羊存栏11.38万只,同比增长0.3%;家禽出栏614.1万只,同比增长0.1%,家禽年末存栏576.45万只,同比持平。肉类总产量8.55万吨,同比增长2.6%。生猪生产喜少忧多,生猪价格从元月初持续下跌,5月中旬达到最低点11.26元/公斤,之后在国家调控政策和猪肉收储增加的影响下,5月下旬生猪价格止跌,6—9月稳步上升,7月恢复到14元/公斤,8—10月上旬恢复到15.6元/公斤左右,10月中旬开始缓慢下跌至15.4元/公斤,至12月中旬稳定在此价,冬至之后又快速下跌。5个月份的低价位造成养殖户亏损,期间平均每头猪亏损100—200元,为减少亏损,出栏猪单体重同比下滑。2013年生猪价格可谓是两头低,中间高,养殖收益亏盈相抵,赔的多,赚的少。牛羊养殖稳定发展,由于肉牛繁殖能力有限,靠外调育肥出栏量有限,羊的未来养殖发展空间广阔,小尾寒羊在鄢陵的落户,展现了养羊业好的发展前景。家禽养殖受H7N9禽流感的影响,禽肉蛋消费量大幅下了,禽苗孵化遭遇寒流,影响了禽养殖的发展。特色养殖是鄢陵禽蛋业的亮点,肉蛋柴鸡、绿壳蛋鸡、乌鸡、鹅、珍珠鸡、鹌鹑、鹧鸪、野鸡等各种特色禽类养殖发展迅猛,推动了鄢陵家禽养殖业的大发展,虽然H7N9对特禽养殖影响不大,但中央“八项规定”对其影响较大。

3、种植结构更优。花木种植面积增加到53.8万亩,名优花木科技示范园区流转土地10.3万亩,园区新扩展到马坊乡的左岗、元坡、徐坡和彭店镇的黑刘、田岗、古城、张店、前步等18个行政村,新增花木面积1.8万亩,柏梁镇、大马镇的老园区改造已启动,2013年完成1.8万亩的改造任务。大力发展鲜花、切花生产,已建立鲜切花基地9800亩,已建成65万平方米的鲜切花智能化温棚,2014年春节前后进入销售旺季。棉花种植已很少见到,小辣椒面积比上年虽有减少,但它已成为鄢陵南部的主要经济作物,亩均收益均在3000元左右,成为农民种植业的主要经济来源。花生、西瓜、烟叶等经济作物与常年相比变化不大。鄢陵县已形成花木、粮食、小辣椒为主体的种植模式,花木、烟叶、粮食育种和蔬菜种植的集约化、规模化,土地产出的高效益,为鄢陵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4、农民收入超万元。据城乡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预计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181元,同比增加1286元,增长13.0%,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0.1%。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5707元,同比增加959.4元,增长26.5%,占农民纯收入份额的51.0%,拉动农民纯收入增长9.7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超过家庭经营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因素。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5667元,同比下降15.0 %,占纯收入的 49.0%。花木销售人均纯收入1238.7元,同比增长12.6%,占纯收入的11.1%。抽取的花木种植区的调查点,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已达1.2万元,收入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调查点。整个花木产业对农民纯收入的贡献更大。

5、外出务工新特点。外出务工经营和返乡创业人员明显增多。从农村住户调查工资性收入所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看,2013年比2012年提高了6.9个百分点,本乡地域内从业得到的收入增长最快达到32.6%。城乡住户的统计指标“本乡地域”和“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是以乡(镇)为范围划分的,如果以县为范围划分,本县地域内得到的收入增幅更大,说明鄢陵县的农民工就业环境明显改善,不出县就能挣到较高的工资。

二、对2014年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议

1、稳定粮食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今年的夏粮生产,目前看苗情还不错,墒情好更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追肥,做好“一喷三防”工作,力争夏粮获得好收成,鄢陵县夏粮产量占全年粮食的近60%,夏粮丰收了,全年粮食丰收才有保证。继续稳定和扩大秋粮种植面积,不仅能够保持粮食大县的名誉,同时能争取国家对农田基本建设的投入,也是农民增收的一个渠道。

2、花木产业要提档升级,发挥市场作用。鄢陵县是全国闻名的花木之乡,花木面积占全省的38.9%,花木产值占全省的40.8%,花木产值的比重虽略高于花木面积的比重,从花木产值和销售收入的总量来看花木产业虽大、但还不够强。鄢陵的园区景观效果还有待完善,老园区分户种植,规模小、档次低、苗木过密过杂,这些问题都需要提高和改进。要提高花木种植的比较效益,需进一步提高花木的档次,引进、提纯繁育更多的新品种新品系。把做大做强腊梅品牌,发展鲜

花、切花作为鄢陵的首要任务来抓。花木市场建设虽初具规模,在全省和全国的知名度仍然不高,实现网上销售和物流发送才能称得上现代化市场。

3、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2014年增加农民收入仍然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重心和主线,要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二、三产业,吸纳更多的农民工在鄢陵本地就业,同时为外出务工农民创造有利的就业环境,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和提供较多的就业信息,搭建供需双方的平台。鄢陵花木园区的56个行政村,土地大多流转给了花木企业,大批的农民彻底从土地中解脱出来,成为真正的、全职的农民工,务工或个体经营是他们的唯一选择,要有组织、有计划地谋求到新的就业岗位。

4、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应注重规划,稳步推进。县乡党委、政府要为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创造条件,新成立的城乡规划局要做好以县城为中心的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以城镇化为核心的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不仅要有远景设计,还要结合农村实际和群众意愿,规划和实施的各环节要有村民代表会议来确定。要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宣传,具体规划要让农民群众知情,如何规划的、资金如何筹集的、怎样实施的要向农民交待清楚。农民现在不少在等着建房,又担心房子建好后不符合新农村建设规划被拆除,现在建一处农宅要花费15—25万元,是农民最大的支出,有的农户娶媳妇或旧房不能住了,不得已才建房子。农民在旧村庄建房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形成了不少“死

胡同”和半截路,谁建房谁垫高宅基,造成雨水和道路阻塞,成为旧村庄的公害。因此远离城镇的村近几年内没有条件规划实施的社区,要规划自建区,让急需建房户自建,自建要建楼房,占地面积控制在2分以内。各级党委政府要从用地、资金上给予政策扶持,要量力而行,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推进。

5、畜牧业生产要以建设大的饲养场区为主。新建场要与农民居住区分开,要与新型农村社区规划衔接,项目和政府奖励资金要全部用于大型饲养场和养殖集群的建设,污染治理费用要达到20%以上。虽然鄢陵中小规模的养猪场有很多优势,但从长远看,从环保的角度看,还是向大规模饲养场和建养殖集群迈进,鄢陵还缺乏种猪繁育的大型龙头企业。

第三篇:2013年河南省开封市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2013年河南省开封市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2013年开封市按照“强基固本、创新作为”的工作思路,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提升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切实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有效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

2013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80.4亿元,同比增长4.5%,全市农村经济保持了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主要农产品生产形势

1.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82083公顷,同比增长2.01%;全年粮食总产量2725354吨,同比增长2.02%。其中秋粮播种面积183788公顷,同比增长4.61%;秋粮产量为959942吨,同比增长4.62%。

2.经济作物面积稳定,效益提高。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38622公顷,同比下降1.61%。总产量6482169吨,同比增长0.12%。主要蔬菜品质价格高位运行,菜农收益比去年明显增加。全年油料种植面积为110142公顷,同比增长3.22%,油料总产量476423吨,同比增长

5.57%.二、畜牧业生产形势

2013年4月初因禽流感影响,家禽市场低迷,对畜牧业有一定影响。但因后期市场逐步回升,特别是牛羊等其他畜产品价格坚挺,市场供应平稳,畜牧业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全市猪存栏3216969头,同比下降9.22%;猪出栏3774727头,同比增长5.52%;牛存栏534669头,同比下降7.19%;牛出栏366800头,同比增长0.17%;羊存栏1499000头,同比下降2.6%;羊出栏1792000头,同比下降0.61%。羊肉、羊毛制品价格持续走高,调动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养羊投入少,生产周期短,节省了养殖见效的周期;羊耐粗饲,食性杂,减少了养殖户的投入支出,也是养羊户数增加的原因。养猪及养牛的户数减少问题,个体较少,属于正常的市场供需浮动。

三、主要农产品供求情况及价格走势

开封市监测的农产品生产价格有涨有落,部分农产品价格涨落幅度较大,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态势,价格波动受播种面积、气候变化、市场行情等因素影响明显。

(一)主要农产品的价格变动情况和原因分析

在对小麦、玉米、猪牛羊肉、禽蛋、蔬菜、牛奶等主要农产品的全年监测中,小麦,玉米,牛奶这三者的价格比较稳定,全年的上下浮动较小。主要是因为这三者供需情况比较稳定,市场行情也基本不变。

1、猪牛羊肉的价格有一定的波动,具体来说。其中猪肉的价格是波动较小的肉类,上下增减的幅度不超过5%,价格基本稳定。主要原因是市场成熟且稳定。羊肉价格也成高位运行态势,主要原因是

进入冬季以来,羊肉的需求量变大,而产量却由于自然因素相应的减少,有一定的需大于供。

2、粮油零售价格小幅波动,据2013年第52周市场调查,大米、面粉价格均与前一周持平,大豆油价格比前一周上涨0.1%,调和油价格上涨0.2%,花生油价格与上周持平禽蛋零售价格小幅波动,其中白条鸡价格比前一周上涨0.1%,鸡蛋价格比前一周上涨0.7%。肉类批发价格小幅上涨,其中猪肉、牛肉、羊肉价格均比前一周上涨0.3%。

12月份小麦市场价格2.1元/公斤,比上月上涨0.1元/公斤,后期小麦价格走势将主要取决于面粉销售的增长幅度和政策性小麦的投放节奏。预计春节前小麦价格难以出现明显涨跌,将以稳定走势为主。

12月份玉米市场价格2.16元/公斤,比上月下降0.05元/公斤。本月为新玉米集中上市阶段,加之其他地区粮源上市陆续增多,玉米价格走势遭受压制,预计后期仍有继续走弱空间。

3、部分农产品价格走势预测:大蒜价格有望止跌回升。二季度正值大蒜丰收期,而且去年大蒜储存商大都亏本,今年收储量减少,对价格走低有一定的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供应量减少,同时由于鲜蒜变成干蒜,三、四季度价格有所回升;生姜价格波动性小幅上扬,由于目前生姜没有明显的供不应求的趋势,本次价格上扬只

是从一个较低的价格回归到一个比较合理的价格区间,三季度生姜价格没有太大的涨幅,在十月份生姜收获之前会波动性缓慢上扬;土豆价格下跌,因为今年土豆上市较晚,随着六月底新鲜土豆的大量上市,三、四季度土豆价格已经回落。

(二)2014年价格走势

主要农产品价格波动受播种面积、气候变化、市场行情、禽流感疫情等因素影响明显。如果2014年没有较大的特殊情况发生,那么小麦、玉米、牛奶的价格全年波动较小,因为有稳定市场供需。蔬菜、禽蛋、猪牛羊肉的价格仍然会有比较大的波动,这主要的原因是市场供需及养殖户的变动造成的。另外,由于农业生产成本、人工成本、主要农资成本的上扬,主要农产品的价格会有一定程度的上扬。

四、农民收入形势

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1)工资性收入增长,主要是务工人数增多及劳动力价格提高,目前外出务工劳动力价格一般为100元—200元/天。(2)家庭收入增加,农业增产增收。(3)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增加。随着产业集聚区的快速推进,使得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转移到建筑、餐饮、加工制造等行业,使第二、三产业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惠农政策力度加大,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农”的各项政策,不断加大支农惠农力度,除继续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

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畜牧业补贴,还扩大了粮食直补、畜牧业补贴的范围,加大了综合直补力度,中央财政首次安排专项资金对小麦“一喷三防”给予补助,相当于对农民每亩地补贴5元,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不仅有效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而且直接拉动了农民收入的增加。2013年开封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355.2元,同比增长12.7%。

五、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发展情况

随着土地规模经营不断发展,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各地不断壮大,有效解决了土地分散经营、效益低下、风险高的矛盾,是探索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2013年开封市农民专业合作社4468家,实有人数28406人,出资金额1359957万元。

就目前阶段而言,要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充分激发农村生产要素潜能,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还离不开相关的政策支持。希望相关部门能尽快明晰这些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定义,并颁发相关的证照。同时,根据不同主体的特点,制定扶持政策,让中央一号文提出的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个美好的愿景能尽早变为现实。

六、农村经济运行过程中呈现的新特点

一是开封市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生产经营方式发生重大变化。随着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深入推进,主要农产品生产逐渐向优势产区集中,生产主体和生产方式出现分化。粮、棉、油、农产品生产仍以分散的农户为主体,在补贴和价格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逐步向优势产区集中,产量稳步提高;瓜果、蔬菜、花卉等园艺产品和畜禽等产品生产主体逐步向专业化规模化农户转变,集约化和设施化程度大幅度提高,技术水平快速提升,生产周期大大缩短。二是强农惠农政策连续出台,政府支持农业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全面取消农业税,增加农业补贴,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增加农业农村资金投入,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政策框架基本形成,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累积效应日益显现。

第四篇:2010年许昌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2010年许昌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许昌市统计局

2010年,全市围绕市委、市政府“一争四推三提升”工作思路,按照“执行力提升年”的要求,坚持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突出城乡统筹、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努力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农村全面发展。据测算,全市2010年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49.96亿元,按照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1%;农民人均纯收入过7000元大关,达到7196.9元,增长10.6%。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基本特征

(一)粮食生产连续七年创新高。按照“稳定面积,优化品质,主攻单产,增加总产”的思路,以粮食高产创建为抓手,积极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建立小麦、玉米高产创建万亩示范区38个,千亩示范方42个,百亩示范田75个。2010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644.22万亩,比上年增加3.22万亩,增长0.5%;总产量达到275万吨,比上年增加2.1万吨,增长0.8%,实现连续7年创历史最好水平。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的主要原因:一是惠农政策落实较好。2010年,全市较好落实了种粮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农民直接得到实惠,在生产成本不断提升的情况下,种粮成本有所减少。2010年,我市争取到国家粮食核心区建设资金7609万元,其中省级以上财政资金6025.4万元;全市良种补贴金额达到6558.61万元,比2009年增长3.4%。其中,小麦、玉米按照10元/亩的标准进行补贴,水稻、棉花按照15元/亩的标准进行补贴;继续执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白小麦每市斤0.90元,红小麦和混合小麦每市斤0.86元,分别比上年提高3分钱;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660万元,范围覆盖所有县(市、区),机具全部发放到户,受益农户2200多户。二是粮食价格不断攀升,使得种粮效益逐步提高。三是粮食播种面积不断扩大,2010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644.22万亩,比上年增加3.22万亩,增长0.5%,其中:小麦播种面积为321.22万亩,增加1.22万亩,增长0.4%;玉米播种面积238.05万亩,增加4.5万亩,增长1.9%。四是不断采用合理密植等科学新技术,使粮食单产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全市粮食平均亩产427公斤,比上年增产1.1公斤,仅低于历史最高水平2008年1公斤,居历史第二位。其中:夏粮平均亩产470公斤,比上年增加2公斤,增长0.4%,连续五年创新高;秋粮平均亩产384公斤,比上年增长0.1%,接近常年生产水平。

(二)畜牧养殖稳定发展。2010年中,全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快畜牧业健康高效发展为主线,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的,克服了生猪价格持续下跌、饲料价格大幅上涨的压力,不断调整养殖业结构,改善养殖生产环境,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据统计,全市2010年肉类产量36.6万吨,同比增长0.9%,其中猪牛羊禽肉产量35.7万吨,同比增长4.4%;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有望达到46.5%,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1)生猪:在生猪价格波动频繁阶段,中央和地方对养猪业给予了大力扶持,激发了农户养猪的积极性。2010年全市生猪出栏366.67万头,猪肉产量26.95万吨,同比均增长5.1%。能繁母猪存栏27.43万头,占存栏猪比例达到10.8%,生猪生产基础稳定。(2)牛:在肉牛产业扶持政策和肉牛加工龙头企业的拉动下,全市肉牛生产稳步提升。2010年,全市肉牛出栏25.53万头,同比增长0.1%;牛肉产量达到3.88万吨,同比增长0.1%。肉牛生产稳步提高。由于积极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奶牛散养户逐步被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所取代,生产管理条件的不断改善和牛奶价格的日渐走高,激发了养殖奶牛的积极性,牛奶生产规模迅速扩大。2010年,全市奶类产量6.74万吨,其中牛奶产量

6.68万吨,同比增长4.7%。(3)羊:随着肉羊饲养方式由散养逐渐转化为圈养,肉羊的饲养规模逐步加大,饲养周期日益缩短。2010年,全市羊出栏87.51万只,羊肉产量1.17万吨,同比基本持平。(4)家禽:家禽生产在产业扶持政策和养殖效益双重利好的作用下,始终保持着平稳发展态势。2010年,全市禽蛋产量达到22.4万吨,同比增长1.1%;家禽出栏3199.57万只,同比增长7.1%;禽肉产量达到3.7万吨,同比增长7.2%。

(三)现代农业发展迅速。2010年中,全市加快以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循环农业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扎实推进。作为三大特色作物的“花、菜、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分别达到65.22万亩、74.48

万亩和28.92万亩,许昌已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花卉苗木生产基地,豫南最大的蔬菜批发基地,全国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加工集散地。2010年9月,许昌市被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花木之都”称号。全市建立生态农业基地127万亩,粮粮、粮经、粮果等立体生态种植模式260万亩。积极规划发展有机农业,许昌天和农业发展公司建立有机蔬菜基地8000亩,产品直供港澳、新加坡。加快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24.9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27%。2010年底,全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95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38家,省级数量位居全省第二。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542家,其中省级示范社5家、市级示范社52家。

(四)农民收支持续增长。一是增收渠道的不断增多,为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提供了较大空间。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990.73元,比上年增加310.62元,增长11.6%,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1.6%,拉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9个百分点。二是农业生产全面丰收,农产品价格高位运行,拉动家庭经营收入稳定增长。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3789.5元,比上年增加510.92元,增长15.5%,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2.7%,拉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7个百分点。三是支农惠农政策的较好落实,推动农民转移性收入较快增长。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转移性纯收入为294.68元,同比增加50.54元,增长20.7%,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1%,拉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0.8个百分点。四是金融资产或不动产投资增加,财产性收入高速增长。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财产性纯收入121.99元,同比增加47.51元,增长63.8%,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7%,拉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0.8个百分点。五是农村居民消费趋于合理。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222.13元,同比增长12.5%。其中人均食品消费支出1328.56元,同比增长12.1%;人均居住消费支出1021.58元,同比增长12.5%。

二、加快农业生产发展的建议

一是加强农业水利设施建设,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粮食生产与自然环境、天气状况息息相关,这一特性决定了在没有能力解决“靠天吃饭”问题的情况下,灾害性天气对粮食生产的负面影响。在2010年粮食生产过程中,全市先后出现降

水量偏多、低温寡照,造成小麦千粒重下降、收获期推迟;6月中下旬,滴雨未下,旱象显现,8月中下旬和9月初,降水多,部分地块出现内涝和倒伏,气温低,光照不足,杂草旺长,病虫害有所发生,不利于玉米等作物生长。自去年9月下旬以来,我市遭遇了连续4个多月的冬春连旱,是自1953年有气象资料以来同期降水最少的年份。纷繁多变的自然灾害要求我们应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推进农业综合开发;积极整合、统筹相关项目资金,大力发展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完善县级农田水利规划,扩大有效灌溉面积,提高防洪排涝能力;采取措施,全力推进节水型农业建设,积极推广应用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和装备,发展旱田灌溉。

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经济发展新突破。近几年,全市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为目标,设施种植业、设施畜牧业等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农业生产方式不断完善和发展,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11年,应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在良种培育、丰产栽培、农业节水等方面实现突破;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积极推进种养业生产过程、农产品加工和粮食流通的信息化;要创新现代农业经营机制,在坚持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化流转;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引导扶持种植、养殖、农机、流通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

三是加强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管理,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近年来,个别农产品供给量变化较大,导致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农产品市场存在不稳定因素。为保持农产品价格的合理水平,保证农产品流通渠道畅通。应进一步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建立健全粮食生产补偿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推进养殖业规模化生产,确保农副产品供应充足;支持绿色和有机食品生产,增加农副产品生产的经济效益;构建农产品快捷流通渠道,推进农超对接;强化农产品流通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农业综合信息服务水平。

第五篇:河南省许昌市地铁规划

河南省许昌市地铁规划

地铁1号线

开工日期:2018年12月30日 运营日期:2023年6月30日 标识色:深红色

官亭——增福庙——人民路——长葛火车站——新华路——学苑路钟繇大道——葛天大道——森源东路魏武路——和尚桥——许昌县——尚集——永昌大道——天宝东路——市政府——许昌火车站——许由西路——许昌学院医学院——南环西路——永登高速路口——蒋李集——繁城回族镇

地铁2号线

开工日期:2019年12月30日 运营日期:2024年12月30日 标识色:叶绿色

鄢陵西——陈化店——五女店——永昌街道——花都大道——东湖游园——许昌火车站——西湖公园——体育场——帝豪游园——灞陵桥——西外环路——华佗路——香山公园——灵井——褚河——禹州东——夏都游园——禹州西——火龙——顺店——平安大道

下载2013年河南省许昌市农村经济形势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年河南省许昌市农村经济形势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2008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为切实把握上半年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近期我们对江南、江北、山区、库区部分村组、农户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惠农政策......

    2010年我县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2010年我县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2010年,我县农村工作紧紧围绕县委“生态立县、特色兴县”的战略,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为目标,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高效生......

    2014年1季度河南省开封顺河区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2014年1季度河南省开封顺河区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顺河区2014年一季度农村经济形式及今后趋势做如下判断。 一:一季度顺河区农村经济形势总体运行状况好于往年,逐步形成农民增产......

    前三季度河南省开封市工业经济形势分析

    前三季度河南省开封市工业经济形势分析 2009-11-27 今年以来,开封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和省的各项宏观经济政策,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狠抓工业经济。在保增长、求发展、扩内......

    2018年上半年我县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2018年上半年我县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上半年,我县农村工作认真贯彻中央、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工作目标,积极组织春耕备耕、春放春养、春植春造......

    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模版)

    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今年以来,面对自然灾害的严峻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农业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动员各方面力量抗......

    2010年农村经济形势分析(合集5篇)

    第一期 (总第六期) 渠县农业局主管 渠县农经站承办2011年3月1日渠县2010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2010年,渠县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着力点,进一步落实各项支农惠农强农政......

    农村农业经济形势季度分析报告

    农村农业经济形势季度分析报告 农村农业经济形势季度分析报告一、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一)农业生产主要指标稳中有增。(二)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1、示范片建设初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