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上半年秦安县经济运行简析及全年经济走势预测
2012年上半年秦安县经济运行简析及全年经济走势预测
上半年,秦安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跨跃式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项目和科技为支撑,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目的,深入实施“11132”发展战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县上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加强领导,靠实责任,强化措施,克服困难,狠抓落实,上半年全县经济呈现平稳较的快增长态势,但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实现全年目标尚需努力。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经济总体发展态势良好。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32322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3.2%,增速居全市第三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3491万元,同比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6917万元,同比增长15.4%,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71915万元,同比增长14.9%。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7.8:27.9:54.3。
2、农村经济稳定增长。上半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615万元,可比价同比增长
5.42%,其中农业总产值22327万元,同比增长9.61%畜牧业产值16997万元,同比增长2.21%。
上半年农村经济运行呈现经下两大特点:一是 “两夏”作物呈现“两增两减一平”格局,即夏粮单产增、夏油总产增、夏粮面积减、夏粮总产减、夏油面积平。据统计,2012年夏粮为35.53万亩,较上年同期减少2.8%;夏油播种面积为10.5万亩,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夏粮单产预计达146.3公斤,较上年增长0.2%,夏粮总产量达51963吨,较上年同期减少2.8%。二是秋季作物长势喜人,秋粮丰收在望。据实地调查了解,上半年由于后期气候适宜,雨水充足,以双垄沟全膜玉米为主的秋粮作物普遍长势较好,只要后期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秋粮丰收已成定局。
3、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工业性投资增势强劲。上半年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5.7亿元,同比增长66.8%。其中,工业投资6.4亿元,同比增长68.5%,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40.8%。在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5.1亿元,同比增长68.8%。
按构成分:建筑安装工程完成12358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6.81%;设备工器具购置完成1945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2.58%;其他费用完成159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4.0%。
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472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9.04%;第二次产业完成6849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9.08%;第三产业完成8358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4.64%。
4、消费市场持续升温。上半年,在国家出台多种措施刺激消费增长的利好政策影响下,各路商家积极配合,采取各种措施扩大市场消费,全县消费市场延续往年以来的销售旺势,城市、农村协调增长,保持了消费市场持续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9.93亿元,同比增长21.9%。
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9亿元,同比增长29.6%,乡村消
费品零售总额可达6.0亿元,增长17.4%。
5、规模以上工业稳步发展。上半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4亿元,同比增长34.1%,实现工业销售产值3.4亿元,同比增长6.8%,实现工业增加值0.94亿元,同比增长24%。
6、财税收支增幅较快。上半年,秦安县实现大口径财政总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30.2%。财政总收入增速列全市第一位。财政支出达9.3亿元,同比增长24.8%,保障了重点支出资金需要,有力推动财政支出实现较高增幅。
7、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增长,增幅同比明显回落。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期内现金收入过1756元,同比增长15.3%,增速与全市平均水平相差1个百分点,为全市最低,较上年19.6%的增速回落4.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5865元,同比增长9.4%,增速与全市平均水平相差4.6个百分点,较上年增速18.7%回落9.3个百分点。
8、人民币存贷款同步增长。上半年,实现众人币存款余额582034万元,较年初增长10.96%,贷款余额253910万元,较年初增长7.2%。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从上半年全县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全县经济运行虽然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经济发展中依然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1、GDP增速减缓压力增大。二季度,全县GDP可比增速为13.2%,距市政府目标速度13.5%还相差0.3个百分点,较一季度15.4%的增速明显放缓2.2个百分点。从GDP核算指标来看,农业生产季节性明显、工业和建筑业带动力不足、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都直接影响着秦安县GDP的持续增长,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
2、农村经济发展阻力重重。一是载体功能较差。农业生产抗病、抗灾能力依然脆弱,靠天吃饭的传统格局无法改变,农业基础薄弱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如6月18日,秦安县五营、莲花等6乡镇突降冰雹,致使17.9万亩农作物不同程度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0.8亿元。二是服务体系滞后。虽然经过了2006年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但作为提供农业服务主体的农业综合服务办公室仍存在机制不活、保障乏力、管理缺位、青黄不接等问题,难以承担农业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工作。三是流通渠道单一。在农产品销售领域,从整体来看,农业市场体系建设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农产品流通主要还是依靠城乡集贸市场,农产品被市场“边缘化”。同时,由于批发市场流通环节多且链条长等原因,一些优质农产品卖不上价,对外辐射能力差。
3、新开工大项目和国家投资相对减少。上半年全县已开工65个新项目,并且现有的几个5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施工进展顺利,后半年将面临国家投资进一步减少,新项目开工不足和大项目少的投资局面,对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持续、稳定快速增长极为不利,也给靠投资拉动增长的县域经济增加了不确定因素。
4、财政增收压力较大。一是受工业企业生产效益下滑,后续财源不足;二是工业园区
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大中型工业企业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限,对拉动财源增长尚未形成支撑作用;三是税源结构单一,税收增收空间较小,不确定因素较多。
三、建议
1、切实抓好秋季作物的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尤其是在夏粮减产的情况下,要重点抓好秋粮生产工作,夏粮减产秋粮补,确保粮食产量大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2、打造三产发展的服务平台,强化三产招商引资。打造三产服务平台,彰显商贸大县经济实力,为三产发展提供引导、规范和配套服务,为企业提供政策指引、创业指导及资金、人力支持。尽快启动中国西部小商品城建设,发挥昔日商贸辐射带动作用,构建三产发展的创业平台,使之成为秦安经济发展景观的新亮点和百姓休闲的新热点。重视对第三产业企业的招商,引导外地先进的信息产业、物流产业、文化旅游、住宿餐饮业企业在秦安投资落户并扶持发展成为对全县经济有支撑作用的上规模上档次的骨干企业。
3、继续抓好重点投资项目的筛选储备,挖掘投资潜力,扩大投资规模,增强内需拉动力,拉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三季度是开工建设的黄金季节,凡能开工建设的项目,应抓紧尽早开工建设,尤其是筹建中的重点建设项目是督察督办的重点对象,相关部门要抓紧协调、加强督察,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4、抓好财源建设,培植财源基地,拓宽增收渠道,提高财税运行质量。一是加强管征。强化重点税源、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的税源监控,确保应收尽收;二是抓住积极财政政策机遇,关注中央酝酿地方政府发债的动态,大力向上争项目、争资金,争取国家对秦安的更大投入,增加财税收入。三是加强对二、三产业的税收监管,实行“抓大放小”,培育新的财源增长点。
四、全年经济走势预测
从上半年经济走势来看,尽管经济发展中不确定因素较多,但全县经济总体发展趋势较为看好,拉动经济增长的潜力依然存在、亮点较多、后劲较足。初步预计全年GDP增幅在12--14%之间。
1、一产:一是国家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各种惠农补贴进一步提高;秋粮长势良好,预计总产量将比上年有所提高。二是果品产量稳中有升,价格明显高于往年,将是拉动农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三是20万亩花椒大面丰收,林业增加值稳步提高。预计全年农业增加值增长达到7--8%之间。
2、二产: 从二季度数据显示,房地产开发出现恢复性增长,自然拉动建筑业增长,再加之三季度为开工建设的黄金季节,所有项目全面开工,顺利进展,建筑业将成为拉动秦安GDP增长的主要动力。另外工业企业随着大量果品上市,泰达印务的生产量将大幅提高,长城果汁厂将开机全面生产,无疑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贡献进一步增大。预计二产增加值全年能够达到17---19%之间。
3、三产业:近几年来,我县三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基本保持在10%以上。一季度三
产增速为17.6%,二季度为14.9%,分别高出全年目标速度4.3个百分点和1.6个百分点。下半年将遇国庆、中秋、元旦等重大节日来临和学生开学及旅游旺季消费,预计第三产业增加值全年增长会达到13--15%之间。
第二篇: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及全年趋势预测
第54期
滦平县统计局2011年7月22日
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及全年经济形势预测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全年工作目标,积极谋划,狠抓落实,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上半年,整体经济平稳运行,主要经济指标发展较快,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农业生产快速增长
上半年,我县生猪饲养量达到40.34万头,比上年同期增加
3.67万头,增长10%,占全年计划80万头的50.4%;牛出栏0.89万头,增长15.6%,牛奶产量5742吨,增长7.5%;家禽饲养量1883.5万只,增长18.8%,占年计划3000万只的62.8%。蔬菜产量达到8862.2万公斤,增长15.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06713万元,增长12.1%,占计划30亿元的35.6%;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61533万元,增长11.2%,完成年计划16亿元的38.5%。
12、工业生产稳步增长,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今年以来,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主导产品铁精粉、氧化球团等工业产品产量增加、销售价格同比大幅上扬的前提下,工业生产平稳增长、效益一路攀升。上半年,34家入统工业完成总产值685920万元,占年计划125亿元的54.9%;增加值243035万元,同比增长16%,完成年计划45亿元的54%;铁精粉产量达到355.6万吨,同比增长16.8%,占年计划650万吨的54.7%;实现利税137565万元,同比增长75.3%,完成年计划24亿元的57.3%,其中利润总额98527万元,增长81.7%,占年计划15亿元的65.7%,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
3、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0965万元,同比增长41.3%,占计划85亿元的36.6%,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6864万元,增长35.5%;农村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101万元,增长90.1%。房地产开发投资27762万元,增长57.5%。投资项目个数减少。上半年累计施工项目95个,比去年同期减少41个。亿元以上施工项目16个,比去年同期增加一个,本年新开工项目6个,同比减少1个。
4、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物价水平一路攀升
上半年,我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累计完成108535万元,同比增长16.7%,占年计划24亿元的45.2%。从城乡市场看,城镇消费品市场较为活跃。城镇零售额完成76837万元,增长17%,乡
村消费品零售额完成31698万元,增长15.8%。20家限额以上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166万元,同比增长76.6%。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继续上扬。1-6月份,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同比上涨5.2%,涨幅较上月末提高0.3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
5、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上半年,全部财政收入累计完成90244万元,同比增长67%,完成预算14.5亿元的6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6697万元,同比增长70%,完成预算68%。
6、存贷款余额稳步增长
6月末,银行各项存款余额695937万元,同比增长20.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492036万元,增长21.5%,银行各项贷款余额38302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8%。
7、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562元,同比增长12.1%,占计划3800元的67.4%,人均消费性支出2949元,增长2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02元,增长15.4%,占计划14700元的57.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556元,增长29.2%;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4856元,增长6.8%。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业生产形势严峻。一是产值、增加值、利税的增长主要是靠价格上涨因素的拉动。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工业生产发展
速度平缓,虽然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利税等经济效益指标同比增幅较大,计划完成程度高于时间进度,但是主导产品产量和增加值增速缓慢,氧化球团产量比去年同期只增长6.8%,增加值增长16%,在八县中占第五位,比第一位低13.8个百分点。二是规模以上工业个数减少,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2011年,由于规模以上工业标准上调,使我县入统工业个数由上年的50家减少到34家。
2、节能降耗形势不容乐观。1-6月份,我县入统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耗量为72956.81吨标煤,比去年同期上升9.79个百分点。二季度当季下发我县能耗目标是35100吨标煤,我县实际消耗是37377.65吨,主要原因是产值增速快,拉动用电量增长,能耗随之增加。电力消耗增长居高不下。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达到71347万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30%,其中:工业用电量达到64456万千瓦时,增长38.8%,工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90.3%,比一季度提高1.6个百分点。
三、促进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1、狠抓工业生产,提高工业生产速度。在严格落实节能减排工作的同时,积极抓好工业生产,确保工业快速发展。一是县领导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对工业企业的调度,了解企业生产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对停产整顿的企业要加强督促和指导,使其加紧整改,及早恢复生产,对亏损企业要加强监控,找出亏损原因,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盈利空间。二是转变经
营机制,加快企业重组步伐。鼓励、引导或政策性强制企业走联合集团或企业兼并之路,这样资金联合、资源合并,以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保证全县工业健康快速发展。
2、加快项目建设,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相关部门应积极抓好项目谋划和项目建设工作,加大投资结构调整力度,发挥资源、区位、交通、旅游等方面优势,全力推进开放项目工作。强化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调度与管理,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力争早开工,早竣工,早见效。确保投资对全县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3、加大节能降耗工作力度。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能耗也
随之增加,尤其是电力消耗一直居高不下,给节能降耗工作带来一定压力。各有关部门要提早动手,逐行业、逐企业的重点突破,将节能降耗工作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节能降耗的关系,把节能降耗作为硬任务来抓。一是要将节能降耗指标逐月分解到各乡镇和重点企业,并加强考核。二是要以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首先应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降低重工业、高耗能行业比重,大力发展休闲娱乐业、餐饮业,旅游业,以此为增长点,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是实现节能降耗目标的理智选择。
四、全年经济运行趋势预测
从上半年经济运行形势来看,下半年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调度,全年经济指标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能够圆满完成全年计划。
1、预计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00亿元,完成年计划100%,增速在10-12%之间。
2、从上半年农业生产形势看,畜牧业生产将继续拉动农业生产稳步增长,预计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30亿元,完成计划100%,增加值16亿元,完成计划100%。
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125亿元,增加值预计完成45亿元,分别完成计划100%。
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90亿元,完成计划105%。
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预计完成24亿元,增长18%,完成计划100%。
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年底可达到14700元,增长8.9%。
7、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4000元,增长14.3%,完成年计划105.3%。
第三篇:当前煤炭经济运行走势
当前煤炭经济运行走势
中国煤炭市场网发布时间:2014-02-20 09:4
4中国煤炭运销协会信息处处长冯雨应邀参加2014(首届)横琴煤炭交易商洽谈会,并发表主题演讲。以下是演讲实录。
一、煤炭工业发展概况
煤炭仍是世界重要能源。在全球已探明的化石能源中,煤炭占54.65%,远高于油气资源。
尽管全球使用化石能源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世界各国为应对气候环境变化,力求减少煤炭消费,但尚未找到大规模利用新能源的途径,加之煤炭具有的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供应可靠、价格低廉等特点,在过去32年中,煤炭在全球一次能源中消费比重由1990年的27.38%提高到2012年的29.90%。
目前这种态势仍在延续:
美国上半年煤炭消费同比增长8.8%;德国、英国等欧洲部分国家煤炭进口保持增长态势;亚州地区印度煤炭需求继续增长,日本关闭核电机组重启煤电,燃煤需求增加,前10个月进口量同比增长1.5%;韩国经济持续向好,煤炭进口需求强劲,前10月进口增长4%。
世界经济复苏或将拉动全球煤炭需求增长。可以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随着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特别是现代煤化工技术的深入发展,煤炭仍将是人类生产生活无可替代的重要能源。
煤炭作为我国基础能源地位短期内不会改变。煤炭资源总量占我国已查明化石能源的94%以上。预测的远景资源量超过5.6万亿吨(全国资源潜力调查初步数据);2012年查明的资源储量1.4万亿吨。能源禀赋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能源还将以煤为主。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煤炭需求强度或将降低。预测未来30-50年, 煤炭在一次能源中仍将占据半壁江山。
新中国成立到2012年的63年间,全国累计生产煤炭576.56亿吨。其中,1990年-2012年的22年间生产煤炭423.44亿吨,占全部生产总量的73.44%。支撑了我国GDP以每年10%(10.2%)以上速度增长;煤电6.5倍的增长,年发电量超过
3.5万亿千瓦时;钢铁10.9倍的增长,年粗钢产量突破7.2亿吨;水泥10倍以上的增长,年产量超22亿吨;铁路运输
2.6倍以上增长(占铁路货运总量60%);港口吞吐能力13.85倍的增长(占港口吞吐量20%以上)。国际能源署的一位专家曾经说,煤炭造就了中国的经济奇迹。
煤炭产量和消费量比重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2012年煤炭产量36.5亿吨,消费量35.15亿吨。占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比重的76.6%和67.1%;占世界煤炭生产总量的47.5%和消费总量的50.2%。日均生产与消费量。我国平均每天生产原煤1000万吨,消费商品煤935万吨。人均消费。2012年我国人均消费煤炭2.696吨/年。
产业组织结构
煤矿数量与产能。2012年底,全国有采矿许可证煤矿14407处,总产能超过40亿吨。其中,大型煤矿844处,产能23.4亿吨,平均单井规模280万吨,目前产量占全国的65%以上(年产千万吨以上的煤矿47处,产能超过6亿吨)。中型煤矿1480处,产能10亿吨左右,平均单井规模70万吨。小型煤矿10149处,产能10亿吨左右,平均单井规模
9.9万吨,其中9万吨以下煤矿数量7500多个。
企业结构
规模以上企业7869个。其中,大型企业90家;产量超亿吨的8家,产量占全国37%左右;前4家企业产量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25%左右。
行业规模
从业人员526.6万人;资产总额4.85万亿;年主营业务收入3.24万亿元;神华、冀中能源、山东能源、山西煤销、山西焦煤、河南能源、阳煤、开滦、潞安、同煤、晋煤等11家煤炭企业进入了世界500强;32家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
二、当前煤炭经济运行情况
当前煤炭经济运行的特点:产量增加,消费回落;发运回升,进口增加;库存高位,价格下降;投资减少,效益下降。
(一)产量小幅增加。据快报,2013年全国煤炭产量完成37亿吨左右。煤炭产量由前10年年均增加2亿多吨,首次降至5000万吨左右。
(二)消费增幅回落。初步测算,2013年全国煤炭消费量36.1亿吨左右。煤炭消费增幅由前10年年均增长9%左右下降到2.6%左右。
(三)发运量回升。
1、铁路运输。2013年全国煤炭铁路发运量自6月份以来出现正增长。全年铁路发运煤炭23.2亿吨,同比增加5810万吨,增长2.6%。2014年1月份全国铁路发运煤炭2.15亿吨,同比增加1030万吨,增长5%。
2、港口发运。2013年主要港口发运煤炭6.69亿吨,同比增长7.9%。
(四)进口增加。2013年,全国进口煤炭3.27亿吨,出口751万吨,净进口量3.2亿吨左右,比2012年增加4000万吨左右。2014年1月份,全国进口煤炭3591万吨,同比增长17.5%;出口煤炭68万吨,同比下降6.8%;净进口煤炭3523万吨,同比增长18.1%。
(五)库存持续处于高位。2013年12月底,煤炭企业存煤约8400万吨,同比增加70万吨,比2011年同期增加约3000万吨;重点发电企业存煤8159万吨,同比增加46万吨,增长0.6%,平均可用19天。进入2014年以来,主要电厂及港口库存明显增加。2月10日重点发电企业存煤7959万吨,可用23天;2月16日北方主要港口(秦皇岛、曹妃甸、京唐、天津)存煤2178万吨,比年初增加785万吨,增长56%。
(六)市场价格下降。全国煤炭价格在2013年以来经历了大幅下滑、10月份后小幅回调和近期回落的过程。从中国煤炭价格指数(全国综合指数)变化看,价格指数由年初的170.7下降到9月末的157.8(年内低点),10月上旬后略有回升,12月27日达到161.8,比9月末(年内低点)累计上升4点,比年初仍下降8.9点,比2011年高点下降41.2点。2014年2月14日降至159.2点,比年初下降2.6点。
动力煤价格。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2013年末在山西北部大同地区上站价440-455元/吨,比年初下降60元/吨;秦皇岛港平仓价630-640元/吨,与年初基本持平,环渤海下水动力煤价格指数为631元/吨,全年指数平均为591元/吨;广州港提货价为715-725元/吨,比年初上涨10-15元/吨。2014年2月12日环渤海动力煤指数为571,比年初下降60元/吨,秦皇岛港5500大卡市场煤价565-575元/吨,下降65元/吨。
炼焦煤价格。在2013年4到6月份价格出现连续下调,8-9月份部分地区价格小幅上升,幅度为60-90元/吨,但仍比年初下降约160元/吨,10月中旬后基本保持平稳。2014年2月份价格下跌了30-50元/吨。
(七)投资减少。2013年全年煤炭固定资产投资5263亿元,同比下降2%,10年来出现首次下降;其中民间投资2964亿元,同比增长1.6%。
(八)效益下滑。收入减少,2013年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以下同)主营业务收入3.24万亿元,同比下降2.6%;成本增加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3.43%;应收账款增长,年末企业应收账款3256.71亿元,同比增长11.08%;利润下降,全年企业利润总额2370亿元,同比减少1202亿元,下降33.7%;亏损企业,亏损额457亿,同比增长72.62%。
三、影响煤炭经济运行的主要因素
五大因素影响煤炭经济运行:需求增速放缓、产能建设超前、进口继续增加、能源格局变化和市场心理变化。
(一)需求增速放缓。近10年,煤炭消费量持续增长,增幅随宏观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结构变化上下波动。其中,2003年-2011年煤炭消费年均增长8.4%。2012年消费增长2.3%,2013年增长2.6%左右。
四大因素影响市场需求:
1、经济增长速度。在非煤能源供给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会对煤炭需求产生重大影响。
2、经济增长结构。投资拉动型的增长必然拉动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等高耗能产业发展。
3、环境约束。全球气候变化和国内持续大面积的雾霾天气的压力,使人们发展理念发生变化,政府行政措施加大。
4、能源结构的变化。(详细资料附
后)
(二)产能建设超前。2006-2013年间,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2.8万亿元,新增产能超过22亿吨,而且在建规模超过11亿吨。2012年全国颁发采矿许可证煤矿证载产能40.7亿吨;已经划定矿区范围的能力超过7亿吨(不含各省数据)。据国家统计数据,近两年年均新增煤炭产能都在4亿吨左右,其中2011年新增产能4.16亿吨,2012年新增产能3.985亿吨。上述这些信息都反映了我国煤矿产能建设大幅超前。
(三)进口持续增加。2008年以前,我国出口大于进口,特别是2003年我国出口煤炭9403万吨,当年净出口8293万吨;2009年成为净进口国,当年13187万吨,比上一年增加了9146万吨,净进口10947万吨;以后逐年增加,增速加快,2012年净进口27923万吨,成为世界第一大煤炭进口国。2013年净进口进一步增加。影响煤炭进口增加的因素,价值规律在发挥基础作用。煤炭是市场化程度很高的产品,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一是国际煤炭价格竞争优势依在。国际煤炭市场供给宽裕,供大于求态势明显。二是国内市场供应格局。东南沿海与煤炭主产地逆向分布,煤炭运输距离远,运输成本高。
(四)能源结构变化。
1、非化石能源发电比例提高。2013年底全国发电装机达到12.5亿千瓦,其中火电装机8.62亿千瓦,占比69%(其中煤电(含煤矸石)7.86亿千瓦、气电4309万千瓦),自1986年以来首次降至70%以下,水电2.8亿千瓦,并网风电7548万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1479万千瓦,核电1461万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在发电装机总容量中所占比例接近30%。
2、跨区送电能力提高。
3、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第二产业用电由2010年的74.7%,逐步回落至2013年的73.5%,下降1.2个百分点(少用2800万吨煤炭);第三产业用电由10.73%,增长到11.79%,上升了1.06个百分点;居民生活用电由12.22%,上升到12.77%,增长了0.55个百分点。
(五)市场心理。
煤炭供求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多变,市场敏感度增强,一些细微因素的变动就可能对市场带来重大变化。煤炭现货市场、期货市场与生产者、消费者的市场心理发生变化,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放大了市场供求关系变化信号,产生“蝴蝶效应”。我国工业企业有32.56万家,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对煤炭市场影响很大。
归纳:
从我国经济发展大的背景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事实:
10年的快速发展,煤炭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远远超过全国工业平均水平,煤炭行业资产总额、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增长了8倍、108倍和20倍,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高出工业行业1倍以上。目前,我国煤炭工业利润仍处在全国工业的平均水平。前10个月全部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为5.5%,煤炭采选业为5.4%,略低0,1个百分点。煤炭需求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工业增速放缓,前10年我国工业增速大多在18-19%之间,现在放缓至9-10之间,煤炭价格下跌和行业利润利润下降符合经济规律的合理回归。必须高度关注的是今后一个时期的煤炭经济走势。
四、今后一个时期煤炭工业发展走势
(一)2014年煤炭市场走势预测
煤炭需求小幅增加,市场供求将继续呈现总量宽松的态势。
从需求分析,预计2014年我国经济将保持7%以上的增速,煤炭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同时国家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控制京津冀鲁、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煤炭消费,将抑制煤炭需求的过快增长;石油、天然气替代煤炭能力有限,可再生能源发展还需要时间。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煤炭需求还将继续保持小幅增长。
从供给分析,目前全国煤炭供应能力40亿吨以上。一方面,国内产能释放压力较大,但受资源环境和需求的约束,煤炭产量将呈现小幅增长态势,预计全年产量38亿吨左右。另一方面,全球煤炭市场产能过剩的压力依然存在,进口煤仍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我国的煤炭进口仍将保持较大规模,初步预计全年净进口还将在3亿吨以上。
从目前情况预测,2014年上半年全国煤炭市场供需总量宽松、结构性过剩的态势还难以改变,全社会库存维持高位,企业经营仍将面临较大的困难和风险。下半年,煤炭供给或将趋于总体平衡,行业经济运行或将有小幅回升,但仍
面临着很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经济运行的压力依然存在。另外也不排除个别煤种、部分时段会出现供应稳中趋紧的情况。
(二)国家政策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并重点提出了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为进一步推进煤炭市场化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指明了改革发展方向。
自2012年9月份以来,国务院连续出台了四个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文件,对今后一个时期煤炭工业发展做出重大决策和部署,随着这些政策措施效果逐渐显现,将有力地促进煤炭行业深化改革、科技创新、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1、煤炭税费负担重问题得到重视。针对煤炭产业税费负担重的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煤炭行业平稳运行的意见》(国办发[2013]104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对重点产煤省份煤炭行业收费情况进行集中清理整顿,坚决取缔各种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切实减轻煤炭企业负担,并要求清理涉煤收费与资源税改革同步推进,这将有助于企业税费负担重问题的逐步解决。
2、煤炭企业分离社会职能步伐加快。国务院办公厅[2013]104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着力解决老矿区、老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对原国有重点煤矿承担的办社会职能中,已分离转移至地方的学校、公安等机构的运转费用,按相关政策规定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尚未分离的职能,地方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移交。落实相关政策,解决原国有重点企业破产煤矿遗留的离退休人员医疗保障及社会化管理、社会职能移交等问题。这将有助于解决原国有煤炭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3、研究建立完善煤矿退出机制列入议程。国务院办公厅[2013]104号文件中提出了要建立完善煤矿退出机制,对资不抵债且扭亏无望的煤矿,要依法及时关闭破产。这将有利于推进煤炭结构调整,提高煤炭经济运行质量。
4、煤炭多产业融合发展将得到支撑。国务院办公厅[2013]104号文件提出要支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一批煤电一体化项目,将有利于煤炭企业发展与煤电、煤焦化、煤化工和以煤为主的现代物流产业,延伸煤炭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
5、煤炭市场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加快构建公开、透明的煤炭交易体系,通过市场发现价格,规范交易行为,节约全社会交易成本。并明确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根据煤炭市场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完善企业考核机制。树立煤炭市场全国一盘棋的思想,不得出台限制煤炭正常流通的地方保护措施。这将有助于加快全国煤炭市场交易体系建设,约束地方政府行为,从机制上不断消除煤炭产能盲目扩张的动力,限制地方保护主义。
6、行业自律意识不断增强。在国家煤炭市场化改革相关政策措施的推动下,企业市场主体意识和用用户合作共赢的理念不断增强。企业依法生产、保障安全生产,按需求组织生产经营的理念进一步强化。煤矿生产布局优化,采掘关系合理,持续稳定生产能力增强。企业提高内控管理和安全生产水平能力不断提高。
判断一:从长期趋势看,煤炭供需紧平衡仍是常态。
能源供给将是制约世界经济发展主要约束条件。现阶段我国对能源需求增长是刚性的,并呈现上升趋势。煤炭作为我国主要能源,在可以预见的期间内,需求强度或将降低,但其主体地位是不可能改变的,煤炭需求仍将继续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我国煤炭资源人均资源少,与经济发展逆向分布,禀赋条件差,开发困难,加之人口众多、经济总量大,地域辽阔、自然灾害频发,对煤炭安全稳定供给提出了挑战,煤炭长期供给不足的问题值得高度关注。高度重视煤炭开发和利用问题十分重要。
判断二:我国煤炭需求增速将更加理性。
国家采取一系列防止经济增长滑出可控区间的政策措施逐步显现,发展预期将会对煤炭市场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我国工业经济发展总体处于平稳状态,将保持中高发展速度,其增长速度不会有大的变化。
近期,宏观经济企稳回升,煤炭需求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特别是国家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治理大气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煤炭消费弹性系数将有所降低。
判断三:短期内煤炭供应能力将进一步提高。
煤炭进口将保持高位。全球煤炭市场总体上供大于求。预计今后几年我国煤炭进口仍将维持一定规模,但受国内价格、需求等因素影响增幅可能有所回落。消化产能任务繁重。国家加大煤矿安全生产监察力度,打击违法建设,禁止超能力生产,煤矿产量增长将趋于平稳。但,国家煤炭产业政策效应显现需要时间。去库存的压力依然存在。煤炭产能将继续释放,一些煤炭企业或将继续“增产保效”,全社会库存将保持一个时期的高位。
结论:
短期内全国煤炭市场供大于求问题突出,长期安全稳定供给值得高度关注。煤炭工业发展面临重大调整,强自律,控总量、调结构、促转型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第四篇:2013年经济运行趋势和股市走势大预测
2013年经济运行趋势和股市走势大预测
从经济大环境来看,2013年会有几件大事约束经济复苏:美国财政悬崖、欧债危机、日元国债、中国影子银行。所有这些归根结底都在于经济结构调整,实际上也是利益分配的调整。作为掌握绝对优势资源的既得利益团体,很难想象会放弃自身的核心利益,哪怕是次要利益也很难放弃,因此结构性问题不仅无法得到缓解,在某种程度上反而会加重,从而将自己越来越孤立于大多数,直至被动解决所有问题,进行结构性再造。中国影子银行远比表面上反映出来的巨大,众多中小企业依赖这个体系运营。事实上,以投资主导的经济增长效果逐渐减弱,特别是部分基础建设项目盈利能力较差,直接影响到后续投资及市场融资,部分项目将出现缓建甚至停建。劳动成本不断攀升的压力将传导至企业,部分企业经营状况持续恶化,中小企业经营盈利能力下降幅度较大。特别是由于融资链出现问题,导致许多企业会歇业。所谓三驾马车,目前看来都陷入困境,单纯依靠投资就是饮鸩止渴。中国投资拉动能力的持续性不足,将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大宗商品及机械制造业的消费。
2013年经济工作六大主要任务如下: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供给。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
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
如果你是官员,上面六大任务愿意做哪个,肯定是难度小、有钱途、不吃力又讨好的,于是城镇化很容易凸现出来,谈谈城镇化,一方面是基于18万亩的土地开发收益,一方面是用庞大城镇人员填补社保巨大的缺口。由于先天不足,国内社保实质上就是透支未来,而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时,入不敷出已见端倪。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缴费人口或许能缓解这个矛盾,但是城镇生活的负担并不足以支持消费增加。随着土地兼并,农产品价格回归甚至高企将成为必然。平抑物价要么是大量进口(负效应是国家命脉被把握),要么人为压低价格,后者肯定行不通,同样是因为利益垄断的问题。于是在社会保障不完全的情况下,物价会吞噬掉多数人的收入,社会矛盾随着流民的大量涌现而恶化。没有认真分析风险就轻易启动城镇化,最终会出现无法控制的局面。
在货币政策方面,预计2013年稳健货币政策、积极财政政策将成为主基调。2013年存在着两大不确定性,从而影响到货币政策变化。一是2008年底至2009年经济刺激措施带来的还
本付息高峰(2012年国家对这部分信贷强制展期一年),其影响将在2013年上半年集中体现,或对市场流动性产生负面影响。二是部分企业经营亏损而辞退员工造成就业形势变化(2013年第二季度出现的可能性较大,影响程度待评估),国家不得不采取应对措施,其中就会包括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调整。总体而言,2013年政策以稳为主,强调各方面平稳过渡。地方财政困难、投资后续乏力、企业亏损歇业,最终使得政府不得不在货币与通胀之间游移。
资本流动趋势。一是谁能吸引资本,谁就能在复苏中占据主动,因此资本的竞争将在未来日趋激烈;二是资本总是向安全及收益性价比较好的区域流动。前者是目的,后者则是竞争中运用的手段。
受制于境外压力,人民币汇率在四季度出现较大幅度上升,这对中国出口经济的负面影响较大。在国内股市相对低迷时期,运用少量资金拉抬权重股,就能达到超跌反弹的效果,就能让太多人期望美好的未来。这些不过是障眼法,撬动的是更多资金外流的杠杆。中国资本流动的问题不是流入而是流出。在明年,无论央行政策如何变化,企业都会感到流动性比以往还要紧张。失真的M2数据,已经无法解决坏账、资本流出、信用紧缩、融资平台坍塌带来的流动性黑洞。这些会在明年二季度逐步显现开来。
尽管国内传言明年财政赤字会增长50%,新一轮经济刺激(以财政为主)箭在弦上,不过个人还是不看好这种刺激的影响。这种投资拉动由于项目没有盈利能力,因而本身缺乏持续力。地方财政危机会逐渐波及到中央,政府已经不具备大规模扩张能力,除非进一步试探民众对通货膨胀的忍耐力。物价在明年出现一轮明显的上升可能性巨大,尤其是以食品为主的物价上涨。多年来对农业投入的荒废,很可能在近期尝到苦果。经济低迷、实业亏损、粮价上涨、流动性不畅,多重因素会困扰着2013年的中国经济,也会带来诸多政策上的摇摆。(以上摘自很多文字,本人给予总结归纳)
谈谈股市:由于大盘在已经连续下跌两年的基础上收出十字星,预示着起自3478点的连续下跌暂告一段落,但这并不意味着大盘就会从此转为牛市。在未来一年的时间里大盘将如何演绎呢?以下分别从各大周期K线上去寻找答案。其实明年大盘的运行轨迹比较清晰:20年线将构成明年大盘的强支撑,大约位于1850点区域;上方的阻力位位于10年线附近,也就是2460点区域。所以,在当前大盘2200点的基础上,明年大盘不会走成单边下跌更不会走成单边上涨,而是在1850-2460点区域内波动,在不考虑消息面影响的情况下明年年内最大压力将出现在2460-2500点区域。
综上所述提出对投资者明年内操作的建议为:对于做波段操作特别是在2000点之下买入的投资者来说,更是必须在2400
点附近及以上区域清仓离场;对于做波段还没有进场的投资者来说,适宜在年后回踩2100点区域的时候买入,如果不给机会则放弃操作。
老孔与2012年12月28日
第五篇:XXX2014年农业产业化全年经济运行情况专题
XXX2014年农业产业化经济运行情况
分 析 报 告
2014年我县农业产业化工作通过“培龙头、建基地、拓市场、活流通”的思路,、加强基地原料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壮大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已成为我县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动力量,融入到农业工作之中,为实现我县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有力推动农业大县县向农业强县跨越。
一、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不断壮大
全县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达1499个,比2013年增加257个,其中,龙头企业增加6个,中介组织增加238个,专业市场增加2个,其它增加11个。农业产业化组织从事种植业800个,畜牧业445个,水产业107个,林业119个,其它28个。全县农业产业化组织固定资产44.7亿元,带动农户35.2万户,订单农户18.4万户,种植面积165万亩,牲畜饲养量171.5弯头,禽类饲养量1.2亿只,养殖水面11.3万亩。龙头企业、中介组织销售收入分别达到75亿、6.8亿元,比上年增加7亿元、4.3亿元。农业产业化组织从业人数为97856人,比2013年增加8923人。
二、农业产业化集群快速发展
2014年,我县有2家企业新增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
头企业,泉河铺镇黄堰村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目前,我县已拥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0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3家,总数居全省同行之首。全县共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53个,获得省名牌农产品6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6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
三、带动农户增收能力明显增强
全县龙头企业带动本县农户32.8万户,带动县外农户1.71万户,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农户增收总额13亿元,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16985人。农业产业化加工业从业人员一直保持增长态势,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主体。平均每个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加工企业拥有职工100人以上。在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主体的龙头企业带动下,产业化龙头企业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与基地(农户)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利益共同关系,既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又确保农民获得稳定收益,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带动了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县以不同形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组织从业人数达9.8万人,同比增长10%以上。
四、中介组织发展迅速
一年来,发展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搭建基地与市场的桥梁纽带。截止到目前,全县已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284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数1241个,较2013年968个净增273个,增加28.2%。全县已成立6个农民专业联合社、1个农民专业联合总社、1个农民专业联合会。全县共有入社社员7.2万户,带动农户26.4万户,注册资金16.5亿元。目前,全县已获得国家级示范合作社6个,省级示范社7个,国家行业示范社4个,省行业示范社9个,省杰出青年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省优秀青年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县级示范社10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化率达13.7%。
五、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思想认识有差距,产业化各环节的利益连接机制不健全,企业和农户的诚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2、农产品加工大多是粗加工产品,市场竞争力低,难于抵御市场风险,规模小、实力弱,科技支撑能力有待提高。
3、农业产业化组织贷款难、贷款贵现象一直存在。
六、建议
1、搭建省、县融资平台,为农业产业化组织排忧解难。
2、实行订单生产。订单销售,为基地农户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