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农村信用社改革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9-05-15 15:53: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县域农村信用社改革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县域农村信用社改革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县域农村信用社改革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___县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实践经验

___县农村信用社改革是山西省农村信

用社改革的试点,自去年11月底正式铺开以来,由于改革工作组织到位、工作到位、宣传到位,在全县营造了良好的改革氛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支持,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一、农村信用社基本情况

___县农村信用社创建于1954年,是___县成立最早的金融机构之一,截止目前,全县有15个农村信用社、6个信用分社、6个储蓄所、140个信用代办站,共有在册员工180人,到2005年8月末,各项存、贷款余额为78005万元和57781万元,分别占全县金融机构相同指标的46和80。近年来,___农村信用社新增贷款占辖内全部新增贷款的95以上,为支持和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进展情况

(一)深入进行宣传发动

首先,县委、县政府、各级人民银行和银监局都高度重视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积极领导联社开展了

改革的组织、设计和具体实施工作,县委书记、县长还亲自组织召开全体联社员工和相关人员宣传发动会。其次,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向社会广泛宣传农村信用社地位和作用,深化改革的目的、意义及相关政策、规定等,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让更多的自然人和法人主动参与农村信用社的投资扩股工作,在全县营造了良好的改革氛围。

(二)全面完成清产核资

___农村信用联社对本社的2004年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状况,进行了全面、细致、彻底的清产核资。截至2004年底,各项存款余额6.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3.8亿元;股本金余额7015万元;资本充足率为1.44%;历年亏损7915万元;不良贷款占比29.54%;所有者权益1481万元。按照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申请专项票据扶持的相关要求上报了有关材料并已得到批复。

(三)有序组织增资扩股,建立了新型的股本金结构

在增资扩股工作中,信用社就增资扩股工作进行了广泛发动和宣传,向社会各界公开了募股说明书。将入股面扩大到能独立承担责任的所有自然人资格股和企业法人投资股,建立了新型的股本结构,有效地促进了增资扩股工作的顺利进行。到今年8月底,股本金已达到了7015万元,其中:资格股5688万元,(农民股3216万元、职工股1030万元,自然人股1442万元)占到股本金总额8l,投资股1327万元,占到股本总额的19,为明晰产权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努力处置不良贷款

一是本着债务不悬空的原则,敲定责任人抓清收,特别是对1997年以来的贷款清收责任全部落实到责任人头上;二是借助社会力量抓清收,督促党政部门干部和内部职工偿还贷款;三是统筹采取经济、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多管齐下抓清收,取得了较好效果。截止2005年8月底,不良贷款余额为7135万元,不良贷款比例为13.16,绝对额比年初减少4120万元,(其中:专项票据置换不良贷款3565万元,实际减少555万元下降),较年初29.5下降了16.46个百分点.

(五)率先推开职工身份置换

为紧密配合我县农信社改革,规范劳动合同管理,维护职工的合法权利,建立与改革相适应的新型劳动关系,经我县农信社改革领导组研究,在完成规范股权结构的同时,制定了《___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关于置换职工身份、理顺劳动合同管理等问题的具体操作办法》,进行职工身份置换。目前,已有160名职工填报了置换身份审批表,5名职工填报了内退申请表。

(六)加强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步伐

目前已逐步完成了章程草案及理事会、监事会议事规则等初稿,以及信贷、财务、劳动人事、安全保卫等制度,完善了机构控制、岗位控制、程序控制的内部控制制度,合理进行机构网点布局,撤并了业务规模小、安全系数差的3个分社,逐步建立了科学的授权、授信、内审、信贷、财务、人事劳资管理等配套制度,切实转换经营机制,为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奠定基础。

(七)票据置换工作已经得到落实

在县人民银行和银监局___办事处的严格审核、把关、监督、认证和指导下,今年3月份___农村信用社被获准第一批使用中央银行专项票据5485万元,现已将中央银行专项票据置换不良贷款3565万元,弥补历史亏损1920万元。

三、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主要特点

及效果

(一)毫不含糊贯彻中央精神的坚定性

第一: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即始终坚持合法性、服务“三农”、市场经济三项原则。第二:明确具体的改革目标。即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创新经营机制、完善相关服务功能,强化内部管理、稳步提高员工素质,增强发展后劲、提升支农服务水平,实现经营效益的最大化。第三:把握丰富的改革内容。一是改革现有的管理体制。二是改革现有产权制度。三是改革现有劳动用工制度,也就是要通过全面置换职工身份,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吻合的劳动关系。四是改革法人治理结构。五是改革经营管理机制。第四:以原则为前提,严格执行规定动作,进行了清产核资、增资扩股、处置不良资产及整体改革框架的制定。

(二)自加压力追求高起点的创造性

___信用联社本着高起点改革的思路,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市场经济规律,明晰产权关系,置换职工身份,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使信用社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求发展、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不断改善服务方式,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更好地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增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建立与我县经济发展、管理水平和经营现状相适应的产权组织形式和经营运行机制,把农村信用社逐步办成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地方金融组织,争取达到统一法人申请资格,努力建立以县联社为法人的一级法人管理体制。

(三)敢于触动根本的彻底性

___信用联社改革从长远发展着眼,大胆地推进员工身份置换。这在当时无明确规定,其他省市也无先例可循,为理顺员工劳动合同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解决信用社过去固有“所有者缺位”的症即和从根本上克除内部控制的问题。___农村信用社改革率先推开了职工身份置换,建立了与改革想配合的新型劳动关系,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真正实现优胜劣汰,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

通过一系列改革,___农村信用社资产质量和经营状况开始改善,干部职工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大大增强,业务发展势头良好,支农服务力度进一步加大,综合实力明显提高。截止2005年8月底,全县各项存款较年初净增15137万元,增长率24.1,占全县各金融机构存款增量的47.5。各项贷款较年初净增19683万元,增长51.66,占全县金融机构贷款增量的103.9,其中:农业贷款净增16364万元,个体、私营企业贷款净增3755万元,不良贷款得到有效控制,不良贷款率降为13.16,收回利息2618万元,实现盈利1179万元,资本充足率提高为8.7。

四、对策建议

___农村信用改革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面临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为更好的做好当前农信社改革试点工作,应理顺“六大”关系,营造良好内外环境,实现业务跨越式发展。

(一)处理好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与自身效益的关系

农村信用社要牢固树立“经济发展我发展”、“金融支持经济”的发展观,努力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和质量,着重解决银行信用社“贷款难”和中小企业及居民个人“难贷款”问题,加大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力度,在经济发展中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

处理好扩大规模与提高效益的关系

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离不开规模效应,但规模不是越大越好,更不是乱铺摊子,乱放贷款,不能背离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的初衷,因此农村信用社在扩大经营规模时要慎之又慎,以免增加不良资产。

(三)处理好业务发展与降低不良贷款的关系

农村信用社在发展业务时,要充分做好贷前调查和市场预测,搞好风险评估和贷中的审查,加大贷后检查力度,将贷款风险降到最低。同时努力开拓新的业务种类,搞好系统内信息联网共享工作,防范贷款风险,通过分散、转移贷款风险,实现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的有机结合。

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

目前,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正稳步推进,内部用人机制也在发生重大变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不断加强,对此,干部职工对个人利益和前途产生忧虑,产生了一些不稳定因素。面对新的形势,农村信用社要有新思路、新举措,努力开创新局面,要站在新的起点,分析新的问题,通过以人为本,抓班子带队伍,用团队精神、企业文化建设凝聚职工共创伟业,妥善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

处理好业务发展与提高职工素质的关系

农村信用社在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很大程度上与信用社职工素质不高有关,因此,提高干部职工素质是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当务之急,不能只顾发展业务,而忽视了职工素质的提高,只有职工素质提高了,信用社的发展才能是长久的。

处理好创新业务与传统业务的关系

目前,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种类还比较单一,业务品种主要还是传统的存贷款,这不利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与其他银行展开竞争,不能满足企业和个人日益增长的对金融产品多样化的需求。因此农村信用社在巩固传统业务的同时,要大力开拓新的业务品种,实现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并举,“两条腿”走路的目标,改变业务品种单一的的不利局面,更好地服务社会,支持经济发展。

第二篇:农村信用社小企业贷款的调查与思考(范文)

农村信用社小企业贷款的调查与思考

一、农村信用社小企业贷款的基本情况

(一)全市小企业概况。我市现有小企业__户,从业人数约为__万人。规模在__万元以下的企业有__户,占小企业总数的__%;非公有制占主体,股份合作企业__户,私营企业__户;集中于第三产业,有300xxxx,占小企业总户数的62.6。小企业已成为支撑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无论是对税收、地方经济发展还是劳动就业都产生了积极重要作用。然而,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资金制约由来已久,资金的外向依赖程度很大。调查发现,无论是成长期还是成熟期企业,参与其运营周转的外来资金约占资产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目前全市小企业主要融资渠道有两条:一是包括企业内部集资在内的社会民间融资;二是向银行业金融机构借款,其中贷款约占融资成份8xxxx以上。

(二)农村信用社积极开展小企业贷款工作。中国银监会《银行业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和安徽银监局《×××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实施办法》(以下简称《意见》、《办法》)下发后,全市各农村信用联社贯彻文件精神,采取切实措施,积极开展小企业贷款工作。截至2006年9月,全市农村信用社发放小企业贷款106xxxx、9887xxxx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4xxxx、1616xxxx元。贷款既促进了小企业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各信用社的效益。

(三)小企业贷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满足率低。据调查,至少有3xxxx的企业因达不到准入条件而难以获得信用社的支持,而得到支持的企业并非完全能足额得到满足,受种种因素制约,资金满足率平均在60—7xxxx。二是品种单一。《意见》明确了贷款泛指各类贷款、贸易融资、贴现、保理、贷款承诺、保证、信用证、票据承兑等表内外授信和融资业务,而我辖农村信用社对小企业的扶持主要体现在贷款上,票据承兑和贴现业务几乎停滞,至于贸易融资、保理等其他业务则从未涉及。而目前所发放的贷款中主要以担保贷款为主,兼之有少量的金额较低的信用贷款。三是各县区信用联社小企业贷款业务发展不均衡,个别联社小企业贷款工作重在面上,开展的深度不够。

二、制约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的成因分析

(一)客观因素。小企业管理粗放,财务不规范,经营规模小,竞争力弱,难以达到银行规定的准入门槛。我市小企业多在乡镇偏远农村地区,资产评估值低,有些企业土地、房产证照不全,因受区位劣势和资产质量、资产交易等条件的制约,不仅不能及时变现,也无法按照

有关金融规章的要求实行抵押登记,难以满足信用社担保条件。农村信用社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比较落后,金融服务功能与服务品种不尽完备,制约了信贷业务扩张能力。

(二)主观因素。农村信用社一些管理人员和信贷人员主观上认为小企业贷款风险大,收益小,金额低,笔数多,管理难度大,投放大中型企业易管理、收效明显,有追捧大企业思想情结,对开展小企业贷款积极性不高。另外,在信贷新产品开发上缺乏应有的积极性,认为新产品开发耗时费力,不出风险便罢,一旦形成风险,责任难免。

(三)历史因素。我市的数千户小企业(其中不少已关停倒闭)原有贷款合计金额大、质量低。统计数字表明,现有的农村信用社小企业存量贷款中不良率高达42.3。曾经有过发放乡镇企业贷款的沉痛教训,且沉淀的贷款至今仍是农村信用社经营的沉重负担,制约了农村信用社小企业信贷投放业务的开展。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素质与开展小企业贷款的要求不相匹配。

(四)社会因素。一是无论工商、税务、统计部门还是金融部门,都不能掌握某个企业资信及经营等全面情况,难以对其作出综合性的信用评价。二是担保机构数量少,资金规模较小,担保能力有限,担保业务期限短(一般在1年以内),风险防范方式比较落后,在提供担保的同时,又要求企业提供相应的反担保。全市仅有五家政府出资的担保中介,市以及四县各有一家,且×××担保公司运营出现问题,业务停滞已近两年。三是小企业在办理抵押贷款的规费缴纳方面负担重,企业要获得10xxxx元信贷支持,抵押物的评估和登记费用约在xxxx元左右,且登记期限一般也是一年,对于长期周转使用信贷资金的企业来说,财务负担较重。此外,在贷款呆帐核销方面,税务部门的审核缺乏灵活性,贷款呆账核销比较困难。四是乡镇政府对农村信用社的支持不够,在业已沉淀的不良贷款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为90年代前后期基层政府干预形成,直至如今,协助清偿力度不够。五是目前仍有部分小企业借改制之机恶意逃废债务,农信社胜诉案件执行难,社会信用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第三篇:发展镇域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建议

李培育

镇域经济,是最基层的综合性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区域经济重要基础和主要支撑。为进一步研究镇域经济的发展前景,在对前甸镇域经济进行调查后,总结了前甸镇发展镇域经济的基本经验,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前甸镇域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前甸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加快发展为第一

要务,通过调整镇域经济结构,优化镇域经济布局,有力地促进了镇域经济的发展。以2009年为例,全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03,900万元,比上年增长4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800万元,招商引资66,053万元,实际利用外资1030万美元,出口创汇2210万美元,全口径财政收实现14,171万元,镇财政收入实现34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558元。在全市47个乡镇综合实力排名中,连续四年排名第一位。

1、经济结构趋向优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加快一产业,做强二产业,发展三产业,积极调整经济结构,镇域经济结构不断趋向优化。目前,一产、二产、三产业结构比例为1:7:2。

2、特色农业初步形成,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坚持走一村一业、一村一品、多元化发展的农村发展新路子。目前,已形成了台山村无害化种植生态旅游村,大道村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前甸村经济苗木及大米生产基地。另外,狐、貉等特种养殖,山野菜、食用菌深加工也初具规模。

3、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聚集效应凸显。通过培植规模企业和支柱产业,民营企业不断壮大。确定了以铁林集团为代表的矿产资源加工,以

永茂建机为代表的机械装备制造,以顺前造漆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以东进实业为代表的房地产开发等四大支柱产业。目前,全镇规模以上企业28家、私营企业150家。

4、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发展环境得到改善。把营造最佳发展环境作为发展镇域经济的头等大事来抓,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近几年来,詹家地区的居民享受到了同城市居民一样的供水、供热;在202线前甸段安装路灯2300米,修建村路长25公里,新建桥梁2座等等。

5、区划调整后,为前甸镇经济发展提供了空间。区划调整后,前甸镇土地面积增加到150平方里,是原来的近4倍,人口增加近1万人,这为发展经济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机遇。

二、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前甸镇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农业产业化程度仍然较低,专业化程度不高,产业经济效益不明显;大中型工业企业少、科学化程度不高,产业和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国有土地储备少等等。

三、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镇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在乡镇,潜力在乡镇,后劲也在乡镇。因此,提出如下建议:

1、整篇布局,高起点、高标准做好规划。做好规划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按照规划去安排前甸经济发展布局。一是把前甸镇西部作为商住区,大力发展以房地产业为代表的三产业。二是以前岭工业团地和大柳工业团地为中心,做大做强二产业。三是把前甸东部地区作一产业发展区,发展特色农业。

2、增加国有土地储备,为经济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一是将木材市场和大东沟作为发展房地产业的土地储备;二是扩大前岭工业团地土地500亩,达到1137亩、作为发展装备制造业土地,扩大大柳工业团地

500亩,达到910亩,作为发展机械加工业土地;三是完成前甸村土地征用,作为以市中心粮库为中心的粮食物流产业发展土地。

3、加强与金融部门合作,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政府要充分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联系、协调金融部门加强与中小企业合作,为中小企业发展解决资金瓶颈问题。

4、产业化经营为手段,全面提升农业的综合效益。一是大力发展水稻、玉米和果蔬产业,形成规模经营优势和品牌优势,使之成为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带动农民实现增收。二是利用台山、大道等村的城郊优势,整合耕地资源,采取有效措施致力发展无公害蔬菜、观光农业、水稻养鸭等产业。三是继续采取优惠扶持政策措施,大力扶持抚顺金泰粮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抚顺金宇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生产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农户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产供销一体化和利益共享的经营机制,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5、以产业化为核心、迅速发展壮大镇域经济。一是全力壮大以前岭工业团地为中心的、以永茂建机为代表的机械装备制造业,使之成为全国基地;二是大力扶持以大柳工业团地为中心的机械加工业,使之成为全市基地。三是培育以市中心粮库为中心的农产品深加区和粮食物流业的发展。另外,鼓励和支持企业创新为切入点,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优化,切实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增强发展动力和发展后劲,逐步走上规模扩大、产业升级和品牌带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四篇:农村信用社改革

农村信用社改革大事记(1951年5月~2004年8月)
来源:233网校 2012年12月12日 【233网校:教育考试门户网站】

农村信用社改革大事记(1951年5月~2004年8月)1951年,中共中央批转《全国信用合作会议的报告》,明确指出单独组织农村信用社,统一由银行领导,5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召开第一次全国农村金融工作会议,决定在全国 范围内普遍试办各种信用合作组织。1958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适应人民公社化形式改进农村财政贸易管理体制 的决定》,国务院发布《关于公社信用部工作中几个问题和国营企业流通资金问题的规定》,决定将设立在人民公社的银行营业所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合并,组成公社信用部。1959年 中共中央发布 《关于加强人民公社信贷管理工作的决定》。决定把原来的信用社 从公社信用社分出,下放给行产大队,成为信用分部,由行产大队和公社信用部双重领导。1962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农村信用合作社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提出信用社是农村人民的互助组织,是国家银行的助手,是我国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的重 要组成部分。197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整顿和加强银行工作的几项规定》,提出信用社既是集体金融 组织,又是国家银行在农村的基层机构。1979年 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党组 《关于建议修改<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中有关信用社问题的报告》,同意将农村信用社更改为“是集体金融组织,又是农 业银行的基层机构。办理农村各项金融业务,执行国家金融部门的职能任务”。1980年8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讨论银行工作时指出:“把信用社下放给公社办不好,搞 成'官办'的也不对,这都不是把信用社办成真正集体的金融组织。信用社应该在银行的领导 下,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它要办的灵活一些,不应受银行一套规定约束,要起民间借 贷的作用。如果把农村信用社搞活了,供销社搞活了,农业责任制搞活了,三者一配套,社 员的家庭副业也就搞活了,这将大大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1984年 国务院批转中国农业银行关于改革信用合作社管理体制的报告(国发〔1984〕 105号)文件指出: “要通过改革,恢复和加强信用合作社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实行独立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充分发 挥民间借贷作用。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这项改革的领导,注意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把信用社真正办成群众性的合作金融组织。”“农业银行要加强对信用社的领导,不宜改变信 用

贷。可以跨地区开展存贷业务。信用社之间、信用社与各专业银行之间可以发生横向业务联系。存放利率允许参照银行所定基准利率上下浮动,有的可以接近市场利率。信用社必须遵守国家金融政策并接受农业银行领导。”

1986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中发〔1986〕1号)文件指出:“农村建设资金,除国家增加农业投资外,主要靠农村自身的积累。提倡各地合作经济组织从当年收入中适当提取公共积累,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鼓励群众投资兴建各种生产设施。人民银行、农业银行要制定不同区域和产业的信贷政策。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技术改造。中央去年一号文件对信用社规定的各项政策和国务院有关信用社体制改革的各项规定,应逐项落实。不得向信用社下达指令性转存款指标,保证信用社多存多贷。积极发展农村各项保险事业。”

1987年 中共中央《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中发〔1987〕5号)文件指出:“信用合作社必须改革官办的积弊。信用社在遵守国家金融法规的前提下,民主管理、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国家银行及各级政府均不得干预其资金营运的自主权。信用社交纳准备金比例降到与专业银行一致;存贷款利率可以比照国家的基准利率,按市场资金供求状况适当浮动;业务范围可以与其他基层金融组织适当交叉。县联社的体制改革,应在保证基层信用社合作性质的前提下,进行多样试点。农业银行和其他专业银行在互等互利基础上,为信用社提供服务和相互代办委托业务。”

1993年 《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1993〕91号)文件指出:“有步骤地组建农村合作银行。根据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农村信用合作社联社的基础上,有步骤地组建农村合作银行。要制定《农村合作银行条例》,并先将农村信用社联社从中国农业银行中独立出来,办成基层信用社的联合组织。农村合作银行目前只在县(含县)一下地区组建。国有商业银行可以按《农村合作银行条例》向农村合作银行参股,但不能改变农村合作银行的集体合作金融性质。”

1996年8月 国务院发布《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1996〕33号),成立国务院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小组。确定改革的核心是把农村信用社逐步改为由“农民自愿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改革的步骤是:农村信用社与中国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对其业务管理和金融监管分别由农村信用社县联社和中国人民银行承担,然后按合作制原则加以规范。

1997年2月 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小组和中国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姜春云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会议就农村信用社按合作制改革、人民银行加强监管、组建行业自律组织等工作进行了部署。

1997年6月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意见》(国办发〔1997〕20号),要求坚定不移地把农村信用社办成合作金融组织,按合作制原则改革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完善和加强县联社建设,进一步加强中国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督管理,在中国人民银行内部增设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监管部门,专门承担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工作。

1998年11月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信用社改革整顿规

范管理工作意见》(国办发〔1998〕145号),要求对农村信用社进行清产核资,按合作制进行规范改造,中国人民银行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组建农村信用社县以上行业自律组织,行使对农村信用社管理、指导、协调、服务的功能。

1999年4月 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召开全国农村信用社工作会议。会议提出,根据需要,逐步组建地(市)联社,承担行业管理和服务职能;在全国各省建立信用合作协会,主要职能是对信用社提供联络、指导、协调、咨询、培训等方面的服务。

2000年7月 经国务院领导批准同意,人民银行和江苏省政府在江苏全省进行了信用社改革试点。在明晰产权、完善经营机制的基础上,全省信用社实行以县为单位统一法人;在常熟、江阴、张家港三个县级市组建了农村商业银行;在县(市)联社入股基础上,组建了江苏省联社。

第五篇:农村信用社改革

概述

农村信用社改革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改革农信社管理体制,将农信社的管理交由地方省级政府负责;二是以法人为单位改革农信社产权制度,明晰产权关系,扩大入股范围,提高入股额度,产权形式可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合作制三种形式,组织形式可采取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以县(市、区)为单位统一法人和两级法人等模式。改革实践

1.2003年以前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信用社经历了从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管理,到中下贫农管理,又到农业银行管理的多次改革。中国农业银行在1979年恢复后,农村信用社成为其下设机构。1984年,国务院审批了中国农业银行《关于改革信用社合作社管理体制的报告》,这次改革强调农村信用社的“三性”,即组织上的合作性、管理上的民主性和经营上的灵活性。但恢复“三性”改革并没有取得显著效果,农村信用社的经营还是按照自上而下的指令式计划进行。90年代后,国务院要求农村信用社要逐渐从农业银行分离出来。1993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1994年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开始各自独立办公;1996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1996]33号),标志着农村信用社完成了与中国农业银行的正式脱钩,并开始由中国人民银行托管。

2.自2003年起的农村信用社改革及评价

2003年6月27日,国务院下发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这个方案再次启动了农村信用改革的新一轮创新,试点工作在浙江等8个省进行,该方案主要有三方面内容,即改革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以及国家帮扶信用社。2004年8月底,将试点地区进一步扩大到了21个省市自治区。2007年8月,随着最后一家省级合作社的正式挂牌,我国新的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体制框架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这次改革在产权和管理权方面有很大的突破。首先是强调信用社的商业化、市场化,其次是将信用社的管理权下放给了省级政府,权力的下放有利于因地制宜,但也增加了政府对信用社的行政性控制,同时容易引发信用社的道德风险。2现状分析

产权制度

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在产权制度方面采取多样化方针,各地区根据自身发展水平以及信用社自身状况来选择不同的产权模式:经济比较发达、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信用社资产规模较大且已商业化经营的少数地区实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不具备商业银行模式改造条件的信用社可以选择合作银行模式在人口相对比较稠密

或粮棉商品基地县(市),可以县(市)为单位将信用社和县(市)联社各为法人改为统一法人。对其他还达不到条件的地区,可继续实行原先的体制,同时通过降格、合并等手段,对高风险信用社进行兼并和重组,并对严重资不抵债、机构设置在城区或城郊、支农服务较少的信用社,可考虑按照《金融机构撤销条例》予以撤销。这样,我国农村信用社出现了三种新型的基本发展模式:农村信用社制度框架内重组模式、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模式和农村合作银行模式,各地都有不同选择。但在管理模式上,除北京、天津、上海外,各地基本上都选择组建了省级联社。当前问题:首先,当前的农村信用社在产权制度方面是一种混合产权模式,出资方主要是各级政府,监管方面还是以政府指导为主,产权没有明确的界定,信用社的性质还存有“官办”金融机构的迹象。

其次,在管理模式上,各省级地方政府都无一例外的选择了易于行政管理的联社模式,这造成了信用社不是对股东和社员负责,而是对上一级的联社负责,同时也伤害了农民参股入社的积极性。

最后,在股权设置方面,农村信用社的“非农”问题日益突出,出现了排挤小股民和农民股民的现象,改变了信用社“支农惠农”的核心目标。

资金运营

(1)资产情况。2000年以后,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规模开始迅速加大,但信用社的资本充足率并没有完全达到国家8%的标准要求。从2004年以来,农村信用社再次出现增资扩股高峰,资本充足率有明显提高趋势,可以预见资本不足的问题不久将会得到解决。不良贷款近年来也有所好转,但由于大多数是属于历史积累,在短期内很难收回,这就使得各个信用社的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甚至有的地方超过了50%,成为信用社经营困难的主要原因。

(2)负债情况。从信用社的负债总体来看,农民仍然是最主要的储蓄者,其存款额大约占到信用社总存款的70%。从存款流动性和结构来看,信用社保持较高的流动性水平,但流动性较高的同时也削弱了信用社的盈利能力,尤其是上存制度限制占用了大量资金限制了放贷规模。

(3)盈利情况。农村信用社从农业银行脱离出来后,一方面被转嫁了许多沉重历史包袱,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行业竞争加大,挤压了信用社的盈利空间,而其服务“三农”的宗旨使得社盈利水平长期处于低位。

内部治理

(1)1996年中国农村信用社从中国农业银行脱钩后,农村信用社按照《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决定》要求,建立了农村信用社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权分立的核心治理制度。理事会负责日常事务的决策并向信用社经营层提出经营目标和战略方针;监事会负责对经营层的监督管理。代表大会负责理事

会和监事会的选举,理事会和监事会对代表大会负责。三会之间权责分明、各司其职、相互制约。

农村信用社体系上自上而下分为四个层级,分别是国家级、省级、县级、乡镇级,该体系的采用自下而上的所有权控股方式。

(2)当前问题。首先,农村信用社“三会”制度形同虚设。社员代表大会没有成为真正的最高权力机构,自身受到信用社的控制和操纵。理事会和监事会的规范制度还没有建立,理事会受到上级的控制,监事会流于形式,无法发挥有效的内部监管,信用社的经营活动更多依靠行政命令的方式开展。

其次,省级联社控制制度与法人产权治理机制相互矛盾。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三权分立模式,解决了农村信用社、信用社股东和政府之间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配问题。但改革中将信用社的管理权下放给省级政府,造成了各省都毫无例外的建立了农村信用社省级联社,这为地方政府控制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地方金融提供了机遇,制约了不同产权主体共同参与决策的权力。

最后,管理水平有限,管理效率不高。农村信用社职工的文化水平不高,在放贷时不能准确有效的向农户传达信贷信息,同时存在机构冗余、人员庞杂的现象,行政成本高而经营效率低下。

监管状况

(1)建国之初,农村信用合作社工作主要由中国人民银行和供销社共同监管,监管的内容多是对一些基本的规章制度的规范。80年代后,农村信用社成为农业银行的基层机构,由中国农业银行负责监管,监管手段多是强制性的行政式命令。1996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农村信用社开始逐步脱离农业银行的附属地位。

(2)2003年6月,国务院出台《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确定了监管的总体原则。2004年银监会经国务院审批下发的《关于明确农村信用社监督管理权责分工的通知》经一步将监管体制中各级政府、省级管理机构、中国人民银行以及银监会的权责明确。

(3)当前问题。首先,没有有效的执行对省级联社的监管工作。随着国家将农村信用社的权力逐步下放给省级政府,省级联社的特殊地位就必须要有更高层的国家机构严格管理,这方面银监会监管不完善,管理基本还是流于形式。而是否应当建立专门的全国性信用社监管机构还需讨论。

其次,信用社与监管部门关系不畅,没有建立适当的沟通机制。当前信用社还处于改革发展初期,很多业务还不规范,因此对监管机构存有戒心。而监管者也没有主动建立与各级信用社的有效沟通机制。

最后,监管体系中忽略“三会”制度。“三会”中的内部监事会形同虚设,没有与外部的监管部门内外呼应,而是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信用社管理层的附属机构。3改革对策

1.明晰信用社产权关系,推进多元化产权模式。当前农村信用社的产权问题主要是法人产权的概念迷糊不清,入股农民社员享受不到自身应有的权力,甚至连基本的监督知情权都得不到满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必须推进多元化产权改革,分散股权,民主管理,群众监督,克服“一人说了算”的内部控制机制。具体来说,要求信用社在原有社员的基础上,更广泛的吸收当地的农民农户、个体工商业者、农村中小企业、乡镇企业的资金,甚至可以吸收外地资本、外资企业的资金,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2.增加大额贷款数量,建立区域资金流通机制,提高信用社盈利能力。解决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关键是提高信用社自身的盈利能力。历史债务包袱重和小额信贷利润低是信用社提高盈利水平的两大难题,笔者认为首先应当适当提高利差相对较高的大额信贷的数量,优化信用社的负债结构,降低资金过剩流动性的同时提高信用社的收入。其次是要建立区域间的资金流通机制,适当放宽信用社之间的头寸交易,进而保证资金过剩的信用社可以及时将资金流通到资金缺乏的信用社。

3.确立“三会”在内部治理的核心地位,减少政府部门对信用社的干预,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一方面必须确立社员大会的最高权力机构的地位,同时增强农户和企业股东的参与意识,保证信用社真正反映大多数社员的利益;另一方面建立名副其实的监事会制度,保证其对理事会的监管权力。同时,政府部门要逐渐弱化自身的经营决策者地位,改变农村信用社的一元决策体制,推进多元产权模式。在人才培养方面,在吸纳高素质专业金融人才的同时,更要加大在职员工的培训力度,从根本上提高金融服务质量。

4.建立健全信用社监管体制,逐渐形成一个有效的监管体系。有效的监管体系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首先,明确外部监管机构的主体地位和各自职责,包括各级政府、省级管理机构、银监会、中央银行。这其中必须强调银监会监管的核心地位,在协调好与各级政府之间关系的同时,更要监督约束政府部门对信用社经营的干预。其次,加强内部监事会的作用。完善的监事会制度一方面可以帮助社员代表大会监管信用社的经营状况,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的与外部监管机构进行有效沟通,建立内外结合的监管体系。最后,建立信用社行业的行业自律机构,这便于各个信用社之间的信息沟通,自律自治。

5.国家配套优惠扶持政策,信用社自身建立风险控制机制,进一步提高农村信用社在农村信贷领域的竞争力。当前的农村信用社历史债务还未解决,信贷资金不足、盈利水平低下、管理体制不健全,因此国家的惠农政策中应当考虑对农村信用社政策上的偏向,比如适当的扶持偿还历史债务,减免税金,制定三农信贷的专项优惠利率。同时,信用社自身也应当进一步加强风险的评估和控制意识,减少坏帐和不良贷款,这样,依靠国家政策和自身管理的提高,农村信用社在农村信贷领域就能建立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整个农村金融系统的绩效。

6.完善农村信用社法律法规体系,保证信用社进一步改革的有法可依。对于农村信用社的法律体系,首先要明确多元产权的法律地位,这是下一步改革的方向性

问题,是改革从根本上得以推进的关键;其次,在具体业务方面制定严格的操作办法和处罚措施,并由银监会统一监管;最后,信用社、各级政府、银监会等不同部门的权责范围要在法律上得到明确表述,使得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权责分明、各司其职,防止越权管理和推卸责任的现象出现,最终保证以农村信用社为核心的农村金融系统改革拥有坚实的法律基础。

4改革概况

改革并不等于说我国不需要合作制农村信用社,或国际规范的农村信用社在我国无法生存。国际经验表明,许多发达国家,合作金融仍然是各国金融业中不可或缺的生气勃勃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金融的必要性和存在生存、发展的空间就在于弱势群体可以通过团体合作、资金联合的方式,实现互助,解决单个社员不易解决的经济问题。现在,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业面临的现实是:商业银行战略转向、机构网点收缩;政策性银行无力直接伸到最基层去顾及农户的金融需要;农村信用社也面临重组、改造,甚至撤并;民间借贷、地下钱庄日渐活跃。因此,完全有必要发育一大批农民自己的真正意义上的农村信用合作组织。对现有农村信用社也应区别情况进行可行的合理的改造。为此,国家决心将农村信用社按照合作制进行规范,并明确提出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造应当是一个在国家适度推动下的自然过程。

下载县域农村信用社改革情况的调查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县域农村信用社改革情况的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总结

    喜看稻菽千重浪 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总结 ⅩⅩ年,是ⅩⅩ农村信用社发展史上改革力度最大、业务发展最快、成绩最辉煌的一年。全州农村信用社在州委、州政府和省联社的正确领......

    县事业单位改革调查与思考[五篇范例]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暴露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就像前进道路上的荆棘,严重制约了事业的发展。如何破解?出路在哪?是我们面临的困惑问题。为此,我们......

    关于2011年个人所得税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报告提纲 前言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方式 三、调查时间与地点 四、调查小组成员 五、调查过程 1.个人所得税改革现状 2.问卷情况 3.分析问卷 六、调查结果 1.个人所得税改......

    对农村信用社县域金融服务的调查与思考

    对农村信用社县域金融服务的调查与思考 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农村信用社支持发展县域经济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市农村信用社紧密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实际,围绕如何......

    海南省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海南省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文化建设的 调查与思考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体现了文化建设......

    农村信用社调查

    作品封面 作品名称: 关于农村信用社文化建设调查及对策研究 学院年级: 东方科技学院 2010级作 者: 刘 继 鸿 指导老师: 高平安 类别: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哲学社会科......

    关于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思考论文(五篇)

    关于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思考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当前对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现状以及其存在的缺陷以及通过改革给农民带来的好处的阐述,提出了几点意见和看法。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对目前农村税费改革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对目前农村税费改革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对目前农村税费改革问题的调查与思考2007-02-02 21:56:01被喻为中国农村继土地革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第三次农村革命的税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