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精雕细琢环境优美镇--记闵行区七宝镇党委书记夏根福
精雕细琢环境优美镇--记闵行区七宝镇党委书记夏根福
夏根福同志是1992~1993年度和2001~2003年度的两届上海市劳模,现任闵行区七宝镇党委书记。他从农村基层做起,脚踏实地、勤勉敬业,他结合各级有关精神,扎实推进政府各项工作。他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团结带领全镇人民,实现了经济发展新突破。全镇的财政收入2000年达到1.58亿元,2001年达到4.01亿元,2002年达到5.65亿元,2003年达到9.49亿元,2004年更是上冲到了12.2亿元,在全市各乡镇中名列前茅。
回顾七宝的发展之路,2000年正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坎。经过前几年的工业和房产大开发,全镇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发展后劲不足。而大量人口的导入又使全镇配套设施建设落后和城镇管理经验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更显突出,发展一度陷入迷茫。面对问题,夏根福同志经过深思熟虑,深入分析了七宝在地理位置、发展现状、周边环境、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因素,果断提出了要进行产业结构的大调整,从过去以工业为主的“二、三、一”过渡到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的“三、二、一”,实施调整、挖潜、提升、拓展的战略,提出了“土地有限、空间无限,资源有限、发展无限”的思想。2002年初,他又提出了建设七宝成为“经济强镇、文化大镇、教育重镇”的发展定位。
一连串的发展新思路重新鼓舞了全镇干部群众,他亲自抓产业规划的调整,亲自参与大项目谈判,他还要求政府部门必须牢固树立亲商意识,正是他真诚的为人和稳健的作风,使广大中外客商坚定了投资七宝的信心。他还深刻认识到教育对一个地区发展的推动作用,每年都拨出大量资金用于全镇教育设施的建设和完善。短短几年,七宝老街享誉申城、乐购一、二、三期规模达到20万平方米、中残联体育艺术基地——诺宝中心落户我镇、上海市儿童福利院、亚洲最大的室内滑雪场、占地1200亩的体育公园、龙城大型购物中心、二十余所各类软硬件设施齐全的学校,以及万科、皇都、万兆等一批房型佳、质量优、环境美的中高档小区在七宝这片21.3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先后建成。他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是七宝人民的儿子,既然肩负起了发展七宝的重任,就一定要干好。
夏根福同志始终坚持两手抓,精神文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2002年成功创建成全国文明小城镇示范点,2003年创建成国家卫生镇,2004年又成功创建成上海市社区建设示范镇,并被国家环保总局评为全国环境优美镇。
夏根福同志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七宝镇百姓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坚持认认真真为群众办实事,实实在在为群众谋利益。在他的倡导下,成立了镇帮困基金会,每年组织全镇干部和企业开展募捐活动,并制定了机关事业单位干部结对帮困制度,切实改善了全镇困难家庭的生活状况。同时,他也与我镇2户特困家庭结对,经常上门慰问走访。
近几年,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如何处理好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和动拆迁过程中保护人民利益不受损失成为他最为关心的问题。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七宝镇再建造农民别墅住宅区显然不可能,夏根福同志提出了既有利于百姓居住又节约土地的新型模式——建造商品房动迁安置基地,这在闵行区乃至上海市是一个创举。动迁基地完全按照商品小区的要求进行建设,在交付入住时不仅水、电、煤、电话、有线电视、保安系统均已到位,小区绿树成荫、草坪成片,这一举措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更得到了广大动迁户的拥护。
在防非形势最严峻的时候,也是夏根福同志最忧心的时候。他经常不顾安危,亲临防非第一线。在发现一例输入型确诊病例及K28次列车8位输入性疑似病例接触者导入我镇,下落不明的危急关头,他立刻部署有关人员在全镇进行有序排摸,切断了传染和蔓延的各种渠道,确保了全镇防非形势始终保持稳定。一次,一封反映原红明八队违章建筑多,外来人口随意进出,给防非工作带来隐患的人民来信牵动了夏根福同志的心。他当即召集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亲自带队到现场查看情况,并主持召开现场会制定整改措施。终于在半个月内,拆除了该地区的全部违章建筑,并健全了外来人员管理机制,还给了村民们一个整洁的居住环境,又杜绝了防非隐患,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人民的利益。
由于我镇早期开发的小区在质量和维修上存在一定的不到位,普遍存在屋顶渗漏、墙面剥落等问题,居民们怨声载道。夏镇长在调查了解情况后,借着市政府开展小区平改坡和综合整治的时机,把全镇8个小区共54万平方米小区的平改坡和综合整治工程列入了2004年镇政府实事工程,在改善城镇面貌的同时真正为百姓做了一件贴心的实事。
夏根福同志深知一个干部唯有站得正,方能过得硬,他始终以一身正气的形象保持着党员干部的优良作风。在他的带领下,全镇各级干部多年来在广大群众中树立了廉洁勤政的良好形象。
随着去年,京沪高速铁路枢纽站及外环大型绿地两个大规划确定在七宝镇,他又及时地调整了思路和定位,把目标确定为要将七宝发展成上海市的“一个枢纽、三个副中心”,即交通枢纽,城市副中心、商业副中心、娱乐服务业副中心。在新一轮的发展征程中,七宝镇在夏根福同志的带领下,将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第二篇:感动平凡——记杭州市江干区彭埠镇普福社区党委书记杨月根
感 动平凡
——记杭州市江干区彭埠镇普福社区党委书记杨月根
无须张扬,却能使人铭记于心;无须渲染,却能让人感动不已。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也没有神奇浪漫的色彩,有的只是发自内心的责任感。他就是彭埠镇普福社区党委书记杨月根。一位二十七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为社区谋发展,为百姓甘劳苦的社区工作者。在平凡的岗位上,他奉献着一载载青春,演绎着一幕幕感动,任劳任怨地实践着不平凡的事业。
1983年,杨月根退伍后就到普福村工作,历任副主任、支部书记、党委书记。普福村是一个小村,地理偏僻、资源匮乏、交通闭塞、发展落后是当年普福村的真实写照。如何开发这片土地、带领群众走上致富的道路,怎样把普福从一个落后的小村庄建设成一个城市新社区是杨月根从1986年担任党委书记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
二十七年里,多少个节假日在工作中度过的,他数不清;不分白天黑夜,随叫随到地处理了多少事,他说不清;跑过多少村民农户,奔波过多少职能部门,他记不清。他说得清的是社区各项事业发展重点、难点;记得清的是“为全村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再苦再累也心甘”的坚定信念。
二十多年的思索,二十多年的奋斗,如今普福社区可支配收入达到2600多万元,居民人均收入逾3万,交通便利、环境洁美,普福人实现了社会保险应保尽保,过上了殷实幸福的小康生活。但杨月根这个社区带头人却仍不懈怠:“没别的,就是要让我们社区的老百姓日子过得更好,我的肩上担负着大家的希望和信任。
2006年以来,随着杭州“决战东部”战略的深入实施,普福村成为了杭州城市化的一处主战场。面对千载难逢的机遇,杨月根带领干部群众,积极配合德胜路延伸段、地铁一号线、江干科技园等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在全镇率先实施多层农居公寓建设和社区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工作中,杨月根时刻保持干劲,活到老,学到老,虽然只有高中的学历,但工作让他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拆迁政策他最了解;造公寓,他又成了建筑行家。什么不懂,杨月根就学习什么。
2009年,更是普福村重大转型的一年,社区化实行整村推进,在拆迁的同时,还要对已经建成的安置房进行分配,规模大、任务重。普福的社区干部们个个都日夜奋战在征迁一线,杨月是工作组的核心力量,更成了十足的大忙人。他深入农户,耐心解说,一方面推进拆迁工作顺利进行,一方还要为农居、留用地建设作谋划。在杨月根心里,农居和留用地建设是关系到普福居民今后世世代代生活的关键问题,一点都马虎不得。为此,他严如雷霆,疾如迅风,每项任务都高效率完成,一有情况,必然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有同志评价他走路都是用跑的,简直就像在打仗。那段日子,杨月根就是这样没日没夜地奋战在征迁、安置第一线,“5+
2、白+黑”,厚着脸皮、踏破脚皮、磨破嘴皮、饿着肚皮的“四皮”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了最为充分的体现。终于,杨月根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回报,拆迁户签约之快,创造了彭埠的新速度;回迁居民住新居,都乐呵呵地说:我们的农居安置房跟商品房一样漂亮。
在拆迁的大项目面前,杨月根想的是村民;在社区的日常生活中,杨想的是百姓。村民们要是有什么问题来反映,不管是份内的、份外的,杨月根总会第一时间解决,用他的话说,“村民们请我帮忙,是因为他们相信我,能帮的我当然要帮。”汶川地震,杨月根带头为灾区捐款,在召集社区党员干部捐款时,还因为讲得激情,不慎手部骨折;年轻的小两口吵架,杨月根当起了“和事佬”,几分理,一番情,说得小夫妻破涕为笑;村里没有场地开展老年节的传统表演,杨月根硬是平整了一块地,奉献了一台好戏……
心系村民,为社区谋发展,扎根基层,为村民办实事。村民们信赖他,爱戴他,感谢他!当杨月根作为江干区唯一来自社区的奥运火炬手参加火炬传递时,100多位村民们自发组织,早上5点出发,沿途为心目中的好书记助威呐喊。2010年,社区换届选举,社区的老百姓都不约而同地再次选了他。
他不曾站上巅峰,只是脚踏实地,他不曾豪言壮语,只是默默无闻,他不曾大刀阔斧,只是热心细致。他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二十七年如一日,辛勤工作,赢得了社区居民们的心!一个个荣誉彰显了杨月根的不平凡,但他向来只是将荣誉当作新的起点。一切缘于责任,一切只因热爱。感动杨月根的平凡;感动杨月根的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