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省淄博市2003年中考试题[模版]
山东省淄博市2003年中考试题
一、(2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部署裨益和衷共济B.疫情赡养众志成城C.促销踌躇恪尽职守
D.慰藉鸟瞰怨天忧人
2.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聊斋志异》(第三组)特种邮票首发式于2003年5月16日在淄博市举行。
②在抗击“非典”的战场上,广大医务人员义无返顾,冲锋在前,用生命了救死扶伤的壮丽篇章。
③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牺牲在抗击“非典”的战场上,生前,她留下了一句的话:“这里危险,我来!”
A.热烈谱写记忆犹新B.隆重谱写刻骨铭心
C隆重编织刻骨铭心D.热烈编织记忆犹新
3.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B.体育考试时,李明考试成绩优秀,无独有偶,王新也获得了优秀。....
C.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责,....玩忽职守。
D.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4.下列句子空白处,填入最恰当的一项是:()
淄博要建成与经济相适应的文化大市,就要拥有,有较强的文化综合实力。
A 先进的文化设施、发达的文化产业、一流的文化精品和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B一流的文化精品、先进的文化设施、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和发达的文化产业。C发达的文化产业、一流的文化精品、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和先进的文化设施。D发达的文化产业、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一流的文化精品和先进的文化设施。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多项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非常受欢迎。
B.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
C.中国业余登山队2003年5月21日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他们用艰辛的脚步,诠释着人类登山精神不朽的话题。
D.齐文化是淄博文化的主脉,是建设文化大市最具特色的文化优势,同时打造了我市的文化个性。
6.选出下列企业、商场、茶楼、书屋楹联对偶不太工整的一项()
A.创建名牌企业,铸造精品工程B.百货百样百拿不烦,千客千意千言送暖
C.善待东西南北客,畅谈兄弟姐妹情D.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7.某班图书角藏有:①《朝花夕拾》②《子夜》③《白毛女》④《包法利夫人》⑤《羊脂球》⑥《昌黎先生集》⑦《范文正公集》⑧《女神》等文学作品。“拓展式”研究性学习小组想研究鲁迅、郭沫若、韩愈、莫泊桑四位作家的作品,借书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A ①⑧⑥④B ①⑧⑥⑤C.①②⑥④D.②③⑦⑤
8.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辍耕之垄上B 出淤泥而不染/则熙熙而乐 ....
C苛政猛于虎也/达于汉阴D不以物喜/是以谓之“文”也 ....
9.对下列词语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宠辱偕忘——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
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
C.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大大小小案件,虽然不能一一查看,也一定按实情处理。
D.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10.对下列两首送别诗的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甲)送元二使安西(乙)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渭城朝雨氵邑轻尘,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客舍青青柳色新。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劝君更尽一杯酒,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西出阳关无故人。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A.(甲)诗又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此诗入乐之后,成为别席离筵的绝唱。
B.(乙)诗中“城阙”指长安,送别之地;“五津”指杜少府上任之地。
C.(甲)(乙)两诗都通过饯别情景的描写,表达了挚友之间的深情厚意。
D.(甲)(乙)两诗前者是七绝,后者是五律。前者突出了离别难舍之情,或者突出了旷达宽慰之怀。
二、(16分)
11.默写填空(5分)
① 默写含有“山”字的诗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绿树村边合。一水护田将绿绕。
②。小园香径独徘徊。③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借春景写冬景的诗句是
————————————————————————————————。
阅读下面有关“忧患”的两个文段,做12—13题。(6分)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2.解释加点的字。(3分)
①衡()于虑②而后喻()③以光()先帝遗德 ...
13.(甲)文中空白处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甲)文中的“法家拂士”具体是指(乙)文中的________。
(乙)文中,作者解决“危机”的办法是_______(3分)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做14—16题。(5分)
杨震年已五十余,累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说:“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密愧而出。(《资治通鉴》)
注:累迁:多次升官。昌邑:地名。茂才:秀才。
14.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①王密为()昌邑令②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
15.翻译句子。(2分)
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16.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杨震怎样的品质?(1分)。
三、(16分)
(—)阅读下面有关“树”的文段,做17—20题。(10分)
(甲)桃树、杏树、梨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翁翁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春》)
(乙)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白杨礼赞》)
(丙)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的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在烈日和暴雨下》)
17、(甲)文中“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表现了(2分)
18、(乙)文中“一律”的含义是;与它相照应的词语是(3分)
19、(丙)文中“一片毒恶的灰沙阵”中“毒恶”一词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20、三段文字都写了“树”,但其写作目的各不相同,请分别说明。(3分)
(甲)文(乙)文(丙)文㈡阅读下面短文,作21—23题。(6分)
柏林联邦环境局污水处理专家多劳教授说:“目前的问题是净化方法造成的。”他说,重点是净化的最后阶段即沉淀。从技术上讲,通过沉淀除去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生物在内的悬浮物是不可能的。可是,用微过滤法使这一点成为可能。这种方法已通过了首次实验,...
在柏林鲁勒本净化厂里,已净化的废水在排入河流前先流经微过滤试验装置。
在微过滤的过程中,水流过有0.2微米小孔的薄膜,所有较大的粒子都被挡住,对于细菌和寄生生物,这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即使是更小的病毒也会被薄膜挡住,因为病毒多数吸附在较大的粒子上。
多劳说,进入净化设备的未经过处理的废水,每100毫升中有约一亿个大肠杆菌。在机械—生物净化装置中最多能除去99%,也就是在10毫升水中仍留100万个大肠杆菌。欧盟给浴场规定的标准是每100毫升的水中的大肠杆菌不得超过2000个,用微过滤方法达到这一标准是不成问题的。
21.第一段中的“这一点”是指__________________(2分)
22.文中的“微过滤试验装置”与“机械—生物净化装置”是否相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给这段文字拟定一个标题(不超过4字):(2分)
四、(18分)阅读下面文章,做24——29题。
家园
走进昆明世博会蝴蝶馆,立时就被大大小小、各色各样、百态千姿的蝴蝶们所拥围!它们或大如掌如拳,或小若铜钱若指盖,都似飞舞的花朵,翩然落在人的发际、肩头、臂弯里,人便整个成了一株五彩缤纷会走动的蝴蝶树了。
把自己半生里见过的所有蝴蝶加起来,也不及眼前一个小小的角落里多。这儿不仅是绿的世界,情的天地,是大象的王国,孔雀的故乡,更是蝴蝶的家园呵!我立刻意识到,也只有在这里,才真正达到了人与自然共存共融的和谐相通。护一片绿叶,惜一朵鲜花,爱一株小草,人类在饱尝自然无情的报复之后,终于开始了沉重的思索:怎样才能实现美善共衡的自然本质!
此是亡羊后的补牢。
是人类自我省检的艰难进步。
我们的精神生活里不能没有蝴蝶。蝴蝶,这美丽的精灵,它动人的翅翼一直翩舞在历代的诗文歌章里,为无数的名家大师们所钟情。庄生梦蝶,梁祝化蝶,宝钗扑蝶„„曾生出多少的话题与情趣、奇妙和玄想,最终成为恒久不衰的佳话。它不仅入诗,入文,入画,入心,还是吉祥幸福美满的象征。试想春来了,山青了,百花丛中倘是不见了飞舞的蝴蝶,那该是多么败笔与扫兴呵,但愿蕾切尔描写的《寂静的春天》里那荒凉可怕的情景,永远不会出现。无论我们的人生过到什么份上,我们的心被苦痛如何咬噬着,只要面前有蝶影划过,我们就会重新获取生的勇气,坚信春天,土地,河流及阳光的力量„„
我突然情不自禁,跟在一只翩飞的蓝蝴蝶后迷恋地猜测着:它该是白居易“戏蝶双舞看人久”的那只呢,还是裴说的“来往自多情”那只?是陆游“蝶穿密叶常相失”那只呢,抑或是林逋、律然、李贺、刘禹锡、黄巢、杨慎各人眼中的笔下的那只?思绪奔流中,旧日一副对子的下联倏然涌上心头,花即是禅,鸟即是禅,山耶云耶亦即是禅,钟磬声中随你自寻禅意去,而我此刻的意识却十分强烈,这枚蝴蝶,肯定有缘,能让我跟了这么久,它就只能是我的!它分明是一朵盛开的“勿忘我”,提醒前来参观的每一个人,勿忘保护弱小的生命和可爱的家园。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是生态的一种大美!我们对碧水、蓝天、鸟语花香和田园牧歌式的关怀,就是在对地球这颗小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更是对未来的拯救。而蝴蝶,这五颜六色的精灵,这空中飘飞的绚丽花朵,正是与我们人类共存共舞的朋友呵,守护好它们,也就是守护好我们人类自己永远的家园„„(选自《精短散文》)
2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 翩然()②自我省检()③情不自禁()④拯救()....
25.仿照下列句子的形式,再造一组排比句。(3分)
护一片绿叶,惜一朵鲜花,爱一株小草。
26.第三自然段中“此是亡羊后的补牢”,“亡羊”与“补牢”各指什么?
“亡羊”指
“补牢”指
27.为什么蝴蝶“一直翩舞在历代的诗文歌章里”?(3分)
28.文章取名“家园”的含义是(4分)
29.文中说亡羊补牢是“人类自我醒检的艰难进步”,请结合历史或现实(如当前非典现象),试举一例谈谈自己的认识。(2分)
五.作文。
30.根据下列一首诗歌的歌词提示,按要求作文。
我心中有个太阳,我心中有个月亮。
我眼前有一片红花绿草,我听到小鸽子的歌唱。
总有温暖的手牵着我,总有温柔的话送耳旁;
总有一个声音为我带路,总有一个呼唤飘在我心上。
我在爱的人间长大,长大的还有我的坚强。
只要我心中有个太阳,心灵就不会暗淡无光。
要求:请以“心中的太阳”为话题,结合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等,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第二篇:2017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语文试题详细解析
2017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
语文试题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A.觥筹交错/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B.鳞次栉比/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C.殚精竭虑/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人。(《捕蛇者说》)..D.顾盼生姿/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狼》)..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孔乙己》和《我的叔叔于勒》都用到了少年儿童的视角叙述故事,但小说中两个少年的情感却迥然不同,小伙计对孔乙己漠不关心,若瑟夫对于勒叔叔则充满了同情。B.杜甫的诗歌《春望》《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皆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和不幸,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C.中国是礼仪之邦,人际交往中常用到谦词,如称自己的父亲为尊君,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称自己的家为寒舍,称自己的作品为拙作。
D.印度文学巨匠泰戈尔是亚洲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诗歌敏锐、清新、优美。我国作家冰心的《繁星》和《春水》就是受其《飞鸟集》的影响而写成的。7.依次填人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食物钟对人体健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维持良好的食物钟。
①目前,常见的可能导致食物钟紊乱的饮食习惯有:不吃早餐、节食、暴饮暴食等。
②日常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会扰乱食物钟,甚至造成食物钟紊乱。
③如果食物钟发生紊乱,健康就会受到影响。
④研究发现,食物钟紊乱会导致胰岛素紊乱,可能增加糖尿病和肥胖的风险,还与心血管疾病存在一定联系。
A.②③①④ B.①②③④ C.④③①② D.③④②①
第Ⅱ卷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0分)8.默写填空。(7分)
(1),望峰息心。(吴均<与朱元思书》)(2)树树皆秋色。(王绩《野望》)
(3),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巧妙用典,发出了世态变迁,忧如隔世的感慨:“,”。
(5)“飞花令”出现于唐代,众宾云集之时,可行令助兴。若以“花”为关键词,甲云“花近高楼伤客心”,“花”在第一字;乙则接,“花”在第二字;丙接“ ”,“花”在第三字;„„依此类推,直到“花”在第七字时完成一轮。
阅读下面的宋词,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3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第三篇:山东省淄博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淄博市2014年初中学业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区县、毕业学校、姓名、考试号、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并核对监考教师粘贴的考号条形码是否与本人信息一致。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4.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修改。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沉淀(diàn).B.炽痛(zhì).C.契机(qì).D.祈祷(qí).
荣膺(yīnɡ).挑衅(xìn).狩猎(shîu).
瞬间(shùn).
吹毛求疵(cī). 鲜为人知(xiān).锲而不舍(qiè).
颔首低眉(hàn).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酝酿
觅食
萤火虫
不屑置辨 B.狼藉
鄙夷
文曲星
张皇失措 C.滑稽
问鼎
孺子牛
获益匪浅 D.深邃
肆虐
度假村
一劳永逸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端午节,这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传统节日,与春节、清明节和中秋节并称为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B.是用更多的时间来阅读经典,还是用更多的时间来阅读微博、微信等碎片化信息,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C.雾霾天气使中国不少城市的居民频发呼吸道疾病,各大医院呼吸科的接诊人数在短短几天时间里飙升了七、八倍。
/ 10 D.哲学不仅为人们提供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更有助于人们形成对个人和公共生活必不可少的价值观——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好的生活,什么是好的公共生活。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
B.青年作为社会变革中最新锐而敏感的群体,其价值观变化最能反映社会变化,也最能影响社会发展进程。
C.北京三联韬奋书店24小时营业,让“不打烊”书店成为城市的精神地标。D.这群怀揣着城市梦的农民工,难道就不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城市中找到立足之地来安放自己漂泊的身心吗?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岸势犬牙(像狗牙那样)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B.一时齐发,众妙毕(全、都)备。(《口技》).C.先帝不以臣卑鄙(品质低劣),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D.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通“返”)。(《与朱元思书》).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关雎》《蒹葭》都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表达对心上人的爱慕之情。
B.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词人,他的词大多热情洋溢,慷慨悲壮,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C.郭沫若的诗洋溢着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他的代表作《女神》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D.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都是他悲剧的代表作。
7.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城市可以诗意地栖居,城市也有乡愁。乡愁是一种对过去的无名的疼惜。
①更别说那些中世纪以前的建筑以及无数承载历史、以人名或事件命名的道路与广场。②比如,巴黎的惊世之美,就在于它穷尽时空之维。
③在这里,即使是一座其貌不扬的普通民宅,也难免有两三百年的历史。④它向世界开放,容纳各种文化;它跨越千年,为历史保留现场。
A.①③②④ C.③④②①
B.②④③① D.④③①②
/ 10
第Ⅱ卷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0分)8.默写填空(7分)
(1)气蒸云梦泽。(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3)云横秦岭家何在?。(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5),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6)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两句诗一反送别诗的悲戚之态,写得气势豪迈,意境开阔,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3分)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请从这首诗中选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写下来,并简要分析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0.阅读下面课外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
桓公明日弋在廪,管仲、隰朋朝。公望二子,弛弓脱釬而迎之曰:“今夫鸿鹄,春北.而秋南,而不失其时,夫唯有羽翼以通其意于天下乎?今孤之不得意于天下,非皆二子之忧也?”桓公再言,二子不对。
桓公曰:“孤既言矣,二子何不对乎?”管仲对曰:“今夫人患劳,而上使不时;人患饥,而上重敛焉;人患死,而上急刑焉。如此,虽鸿鹄之有翼,济大水之有舟楫也,其将若君何?”.桓公蹴然逡遁。
管仲曰:“昔先王之理人也,盖人有患劳而上使之以时,则人不患劳也;人患饥而上薄敛焉,则人不患饥矣;人患死而上宽刑焉,则人不患死矣。如此,则四封之内视君其犹父母邪!四方之外归君其犹流水乎!”
公曰:“孤之闻二子之言也,耳加聪而视加明。” 公辍射,援绥而乘。自御,管仲为左,隰朋参乘。
(选自《管子·戒》)
/ 10 ⑥④⑤①
②
③【注释】 ①弋:泛指射猎。②隰(xī)朋:齐桓公的重臣。③釬(hàn):臂铠。
④蹴然:局促不安的样子。⑤逡(qūn)遁(xún):迟疑徘徊。⑥绥:登车时用的绳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弛弓脱釬而迎之曰 弛: .②济大水之有舟楫也 济: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人患死,而上急刑焉”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诸葛亮《出师表》).B.日出而林霏开(欧阳修《醉翁亭记》).C.黑质而白章(柳宗元《捕蛇者说》).D.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蒲松龄《狼》).(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如此,则四封之内视君其犹父母邪!
(4)请分别用一个词或短语概括管仲和齐桓公在本文中的表现。(2分)
(5)管仲的民本思想,是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关键。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也有一些体现民本思想的语句,请写出其中的一句。(2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12分)
动物的自我意识
①我们与动物如何相处?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也许最终落脚点,不是在道德层面,而是取决于我们的科学研究水平。让我们感到幸运的是,道义和科学这两条路正在越走越近,有些人正试图通过科学,来解放那些有可能会为科学献身的动物们。
②2012年7月,一群神经系统科学家聚集在剑桥大学,煞有其事地签署了一份宣言。不....为别的,只是为了宣布,章鱼、鸟类和很多动物,也具有意识和自我意识。
③从某种程度上,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存在,是我们不会被人造机器取代的关键。正因如此,其他非人类物种是否能拥有意识和自我意识,往往决定着我们对待它们的态度。
④1970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做了一项实验,实验者将4只黑猩猩放在了镜子前。一开始,黑猩猩以为镜中的映像是别的黑猩猩,它们或怒目相向或视而不见。3天后,它们开始对镜梳妆,表明已察觉镜中的黑猩猩可能是自己。10天后,实验者将其麻醉,把红点染在它们的前额和耳尖,待黑猩猩清醒后,记录它们对着镜子触摸红点的次数。结果发现,黑猩猩会反复触摸红点,说明它们已经知道镜子里的是自己。
⑤只有黑猩猩、海豚和人具有自我意识的观点,曾一度保持了36年。虽然各国的科学家
/ 10 们都孜孜不倦地在各种动物面前摆上镜子,但均以失败告终。直到 2006 年,一头名叫“快 乐”的亚洲雌象才带给了他们惊喜,证明并非只有黑猩猩、海豚这些动物才有自我意识,大象也具有自我认知能力,也会照镜子!
⑥心理学家认为,大多数动物缺乏体会嫉妒、困窘、移情和内疚等高级情感的自我意识,因为这些情感远比愤怒、欲望或高兴等与即时反应相关的情感复杂。而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却发现,狗不愿看到主人对其他动物,尤其是其他的狗表现出关注,当主人把新男友或女友带回家时,它们也会表现出抵触情绪。
⑦此前研究人员还对牛、马、猫、羊等动物进行了类似研究,结果表明,动物的自我意识远远超出人的意料。英国朴茨茅斯大学从事动物情感研究的心理学家保罗﹒莫里斯在接受《星期日泰晤士报》采访时说:“我们发现狗、马,可能还有其他很多动物的情感比我们预想的丰富得多,它们同样会表现出多种简单的感情形式,而之前我们以为只有灵长类动物才具有这样的高级情感。”
⑧当一群科学家聚集在剑桥大学,签署那份题为《关于非人类动物存在意识的剑桥宣言》 时,他们便已经决定,不再轻易把动物绑进实验室。
⑨或许对于喜爱动物的人来说,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不仅可以挽救动物的生命,也可以救助它们的尊严和灵魂。
11.阅读文章第②段,说说加点词语“煞有其事”的含义。(2分)12.文中第⑥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其说明作用是什么?(2分)
13.文章列举了哪些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动物具有自我意识?请分别用简要的语言概括。(4分)14.请联系全文并结合现实,谈谈我们应该与动物如何相处?(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9题。(18分)
倒挂的油画 金建云
我家的餐馆开在美院边上,美院的师生常常来餐馆吃饭。我的父亲是个很优秀的厨师,他不懂艺术,但是一直很尊重这些搞艺术的人。
父亲眼中似乎只有两类画家:一类是成功的,另一类是怀才不遇的。成功的画家常常请客,在餐馆里提前存上一笔钱,吃完饭就拂袖离去;怀才不遇的画家都喜欢赊账,偶尔还掉账单的一部分,然后继续赊账。
陈是个怀才不遇的画家。有一天,陈吃完饭后,找父亲借钱。他说自己的母亲病危,他非常想去见她最后一面。父亲想都没想就帮他出了机票钱,嘱咐他立刻打的去机场,千万不....要留下终身遗憾。
/ 10
一个月之后,陈重回餐馆吃饭。他对父亲千恩万谢,一定要送他一幅画。父亲指着餐馆墙壁上挂满的画说:“你看,很多有困难的学生都以画抵账,我这里最不缺的就是画了。过去的事情你不要放在心上,尽管来吃饭就是„„”
陈恳切地说:“这幅画不是为了抵账,而是为了报恩。我陪伴在母亲身边看着她咽气的时候,最感谢的人就是你。你让我没有留下终身遗憾,我实在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就画了这幅油画。您务必要收下,否则我„„”
父亲终究不忍拂了陈的好意,便把这幅画带回了家里。这是一幅抽象派的油画,几团大大的色块,深浅不一,形状莫名。由于客厅、卧室墙壁上都有了装饰品,所以父亲把这幅画挂在了厕所里。于是,我们家人如厕的时候都可以欣赏这幅画了。
厕所靠东,朝阳温暖的光线常常落在这幅画上,色块隐隐浮动,凸凹有致。我们越看越觉得奇妙,不知不觉脑中就会出现很多美丽的联想。母亲说她每次注视这幅画的时候都会想到她的家乡,想到漫天彩霞和她少女时候的梦;父亲说他会联想到自己的父亲,父亲去世的时候他无法送终,那种挥之不去的哀愁也浓缩在浮动的色块中了„„
后来,父亲把这幅画从厕所请到了客厅最显眼的位置。父亲常说陈能画出这么伟大的作品,让我们这一家“粗人”都为之感动,有朝一日他会大有出息的。果然,没过10年,陈成为我国著名的抽象派画家之一。他的画开始被许多美术馆和博物馆收藏,据说市面上每幅画已经卖到了百万元。陈还是常常带朋友来我家的餐馆吃饭,他早就不赊账了,还常常请父亲喝一杯他自带的洋酒。相识于贫微时的感情,不用太多的言语,一颦一笑中就能看懂。
有一天,陈忽然说想看看当初送给父亲的画:“这么多年来,那仍是我这一生中最满意的作品。”父亲将他带到了家中,一进客厅陈就大叫起来:“你把我的画挂颠倒了!”
我们一家人都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原来当年他忘记了签名,而我们都是些看不懂抽象画的“粗人”。陈取下画,转过来,郑重其事地在右下角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后他半开玩....笑地对父亲说:“哪一天你缺钱了,打电话给博物馆,他们会送钱上门并千恩万谢的。”
父亲很认真地说:“这幅画已经是我家的宝了,看了这么多年,我们已经有了感情。我虽然是个粗人,但是绝不会卖艺术和感情的。”
陈高兴地拍了拍父亲的肩膀说:“老哥,你真是我见过的最有文化的厨子。这幅画在你手里,真是值了。”
于是,这幅画就继续留在了我家的墙上。只是,我们一家人还是喜欢扭头来欣赏它颠倒过来的样子,就好像它本来就该如此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看到很多鱼龙混杂的现象,我越来越感觉到父亲朴实话语中的真谛——一个人风雅与否,不在于他是否懂得艺术和美,而在于他是否有一颗敬畏和尊重的心。
/ 10 15.阅读全文,用简要的语言将本文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4分)
开端:父亲借钱给画家陈回家探母,陈感恩送画。发展: 高潮: 结局:我家珍藏了这幅油画。
16.文章以“倒挂的油画”为题有什么好处?(3分)17.结合语境,说说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4分)
(1)父亲想都没想就帮他出了机票钱,嘱咐他立刻打的去机场,千万不要留下终身遗憾。....(2)陈取下画,转过来,郑重其事地在右下角签上了自己的名字。....18.文中父亲是一个不懂艺术的“粗人”,为什么画家陈却说他是“最有文化的厨子”?(3分)19.联系全文,根据下面的提示,展开合理想象,续写后面的情节(不少于50字)。(4分)
有一天,父亲的餐馆忽遭变故,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无比艰难的境地。正当我们一筹莫展、无计可施的时候,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四、综合性学习(共6分)
20.班里要开展“与经典为伴,与大师为友”的专题阅读活动,请完成下面的任务。(1)下面的这段文字出自哪部名著?作者是谁?(2分)
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石猿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2)请从下面的文学大师中选择一位你最喜欢的,写出你读过的他(她)的2部(篇)作品名称(至少有1部或1篇是课外的),并谈谈他(她)对你的影响。(4分)
杜甫
苏轼
李清照
鲁迅
冰心
老舍
莫泊桑
高尔基
五、写作(共50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水,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漫步雨中,你感受了它的清凉;独坐湖畔,你享受着它的宁静;面朝大海,你欣赏到它的澎湃。水,给每个人带来不同的感悟,孔子面对流水感叹时光之一去不返,“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老子由水联想到至善之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李白借一泓清潭抒写深厚友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水,让你想到什么?它又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请以“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但题目中必须含有“水”字,文体不限。要
/ 10 求内容具体,认识深刻,感情真挚,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学校和姓名。
山东省淄博市2014年初中学业考试
语文试题(A)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4分)1.B 2.A 3.C 4.A 5.C 6. D 7.B
第Ⅱ卷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0分)
8.(1)波撼岳阳城(2)此夜曲中闻折柳(3)雪拥蓝关马不前(4)濯清涟而不妖(5)只恐双溪舴艋舟(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每句1分,共7分。添字、漏字、有错别字均不得分)
9.答案示例:①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人虽身居闹市,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表达了诗人内心宁静,脱离尘俗的思想感情。
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表达了诗人超凡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思想情感。
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人东篱采菊,抬头见山,表现了他悠然自得,物我两忘的思想境界。
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诗人通过黄昏中飞鸟结伴归林的美好景色,表达了诗人摆脱束缚,自由自在的思想情感。
⑤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大自然中悟到了无法言说的人生真谛,表达了诗人陶醉其中,悠然忘我的境界。(3分,分析1分,情感2分)
10.(1)①放松,这里指卸(放)下 ②渡,渡过(2分,每空1分,)(2)D(2分)(3)这样,全国上下对待君主就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啊!(2分)(4)答案示例:管仲:能言善辩 聪明智慧 心怀天下 雄才大略
齐桓公:雄怀大志 善纳忠言 知错能改 爱惜人才 礼贤下士(2分,每空1分)
/ 10(5)答案示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分,写出其中一句即可)
三、现代文阅读(共30分)
11.这些科学家认为宣布动物有意识和自我意识很重要,所以郑重地签署了宣言,但在一般人看来却有点小题大做。(2分)
12.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狗具有嫉妒这种高级情感的自我意识。(2分,方法1分,作用1分)
13.答案示例:黑猩猩对镜梳妆,还会反复触摸前额和耳尖上的红点;亚洲象也会照镜子;狗对主人关注的其他动物和新朋友表现出抵触情绪。(4分,每个事例1分,语言概括不简练扣1分。)
14.答案示例: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许多动物具有意识和自我意识。面对社会上出现的虐待动物、滥捕滥杀(如虐猫事件、日本海豚湾事件、捕杀藏羚羊)等现象,我们应该采取切实措施,用实际行动保护动物,与动物平等相待,和谐相处。(4分,联系全文2分,结合实际2分)
15.发展:全家人赏画,移画;高潮:画家陈发现油画倒挂,郑重签名,父亲表态,绝不卖画。(4分,每空2分)
16.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是全文的线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突出文章的主旨。(3分,每个要点1分)
17.(1)表现父亲借钱时的果断、毫不犹豫。因为父亲曾有过不能为父送终的遗憾,加之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所以就毫不犹豫地把钱借给了陈。(2分)
(2)写出了画家陈签字时的严肃和庄重,表现了他对这幅画的重视和对父亲的尊重。(2分)
18.虽然父亲不懂艺术,却懂得敬畏艺术和尊重他人,他不出卖艺术和感情,不唯利是图,保持着做人的善良品性和坚定信仰。(3分)
19.可从博物馆人员来买画、画家来送钱、画家来买回自己的画、画家再送一幅画等方面进行续写,想象要合理,描写要具体,语言要流畅。(4分,内容想象合理酌情1~2分,叙述有文采酌情1~2分)
四、综合性学习(共6分)
20.(1)《西游记》 吴承恩(2分,每空1分)
(2)答案略(4分,作品2分,影响2分)
五、写作(共50分)21.(1)内容分值(45分)
一等(45——40)二等(39——31)三等(30——21)四等(20——0)
/ 10 切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中心突出 中心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没什么内容 感情真挚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混乱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病多 字体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潦草 字迹难辨 符合文体要求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大体符合文体要求(2)卷面分值(5分)(3)注意事项:
第一,语言朴实无华但有一定功力的也可以评为一类卷。第二,虚假造作的文章不能评为一类卷。第三,经查证为全文抄袭的判为四类卷。
/ 10
不符合文体要求
第四篇:淄博市中考满分作文-2007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满分作文
2007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满分作文
题目:著名雕塑大师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请以“美就在身边”为话题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与自己真实身份相关的地名、校名、人名。
美在我身边
美,是人生的一种追求,然而,我往往陷入这样一个怪圈:在追求美的时候,并不知道真正的美在哪里,对早该注意的美倒是熟视无睹。
我从小对画画兴趣很大,美术成绩一直不错。上中学后,我更是把每一幅画画得尽善尽美,但老师似乎总不满意,给的分也总是5分。
又到美术课了。今天要画的是一只普通的花瓶,没有插花,而且似乎很旧。老师也只说了一句:“今天画这只花瓶,只画你看到的,看谁画得最好„„”我拿着铅笔,端祥着这只旧花瓶,心里直嘀咕:“怎么用只旧的,还不插花„„老师也真是的,就不会换只新的,让我们好画得美点儿?” 我不禁皱了一下眉头,向周围的同学看去,他们也是一脸难相,并不比我好多少。我又抬起头,更仔细地观察着。
呀!我突然一惊,花瓶瓶口居然有一个不算太小的豁口,而且裂纹一直曲折延伸到中间的瓶肚处!我更犯难了。平常画的都是很新很美的东西,作品的效果也好,可这豁口、裂纹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这该如何下笔呢?这时,老师走到我的身边,我抬头望着她。她仿佛看出了我的疑惑,拍了拍我的肩膀说:“看到什么,画什么。”她向我深深地点了点头,就走开了。我心里一动,迅速拿起笔画了起来。
下课了,我站起来,收我们组的图画本(我是组长),他们一个个都画很得漂亮。
“成绩出来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大家都跑到讲桌前,翻找着自己的作品。“听说只有一个5分,不知是谁。” 我听着大家的议论,突然发现自己的签名。这时,美术老师走进了教室,同学们陆续回到了座位。“把你画的向大家展示一下!”老师对我说。我拿着作品走上讲台,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只很旧的没有插花的花瓶,瓶口有一个豁口,一条裂纹曲折延伸到瓶肚„„
法国艺术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是啊,一只没有插花的旧花瓶,表面上不太美,但它是真实的,真实地记录了曾经带给人们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哦!原来,美就在我身边„„
第五篇:山东省淄博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
淄博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测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共12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2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写作文要尽量言简意赅(gāi),不要拖泥带水,长篇累椟。.B.暑假中,孩子们大都辗转于各种培训班,却无遐在阳光下挥汗如雨,在草地上惬(qiè).意玩耍。
C.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梦想是在砥砺奋进中实现的,广大青年应该立鸿鹄(hú)志,做奋.斗者。
D.孝妇河湿地公园里,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jié)比,水平如镜的湖面掩映在绿树浓阴.中。【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具体语境中字音字形的辨识能力。这类题目多考查多音字、形声字、难读易错字字音的辨识及同音字、形近字字形的辨识。解答的前提是要识记教材中“读一读,写一写”中出现的字词,同时要注意识记常见的多音字、同意字、形近字、易错字的读音、字形。解答此题适合采用排除法做题。A项,其中“椟”与“牍”既是同音字,又是形近字,但二者的意思完全不同,“椟”是“木柜、木匣”之意,而“牍”是“古时写字用的木片”,“长篇累椟”的意思是指“文章冗长”,所以根据语境,这里应用“牍”,故A项错误。B项,根据语境,“无遐”的意思应该是“没有空闲的时间去做某事”,但“遐”字的意思应是“远”,用在此不妥,此处应是表达“空闲时间”的“暇”字才准确,所以B项错误。C项,正确。D项,“鳞次栉比”的“栉”应读“zhì”,此为难读易错字,所以D项错误。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凭借深厚的诗词功底和稳定的竞技状态,快递小哥雷海音夺得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的冠军,令人叹为观止。....B.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文明,中国书法承载着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与担当,任重道远。....C.任何新生事物的诞生都将带来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我们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的同时,也应未雨绸缪,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
D.博山焦裕禄纪念馆的墙上悬挂着总书记写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其中“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一句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答案】A 【解析】本题是结合语境辨析成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种题型,前提是对成语的理解,只有事先理解了它,才能知其义,明其用。另外,还要结合句子的具体语境来分析,同时还要关注是否望文生义、褒贬失当、搭配不妥、用错对象、重复累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等。本题,A项,“叹为观止”的意思是“谓赞叹观赏的对象精妙至极、完美之至”,最初是用来形容表演的,后来也用来形容自然景色、人造物等。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某一行为,说是某某演员的表演令人叹为观止,但不能用于形容某人本身,用在这里形容雷海为以快递小哥的身份夺冠,不太妥帖,适合此语境的成语应该是“肃然起敬”或“惊叹不已”,故A错。B项,“任重道远”的意思是“比喻责任重大,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用来形容中国书法的发展前景,恰当。C项“未雨绸缪”的意思是“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预防意外的事发生”符合语境。D项中“振聋发聩”的意思是“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用来形容习近平熟记的诗句作用,恰当。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仁爱是儒家文化的核心观念。孟子有言:“仁者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B.中国桥、中国车、中国路、中国港;墨子“传信”、北斗“组网”、超算“发威”、“天眼”探空„„,新变化新成就值得浓墨重彩地宣扬。
C.现在的孩子在听什么音乐?是《小苹果》《最炫民族风》,还是《雪绒花》《孤独的牧羊人》,以及贝多芬和莫扎特的作品呢?
D.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解答这类题目,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对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要熟记于胸,如引号的作用一般有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④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如省略号的作用一般有①表示列举的省略;②表示说话断断续续;③重复的词句的省略;④表示思维的跳跃性;⑤表示语意未尽(话没有说完)等。B项中“传信”“发威”都是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所以用引号,而“组网”没有特殊含义,不能加引号;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后面不用再加逗号。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从中国的简帛、埃及的莎草纸、欧洲的羊皮卷到今天的电子墨水屏,让人类的阅读载体不断演进,但人们对阅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却从未改变。
B.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观影热潮,让该片屡屡赢得纪录电影的市场记录。
C.“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但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是各国共同受益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
D.稷下学宫创立于2300年前,历经前后六代上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学院之一。【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识能力。常考的病句形式主要有搭配不当,前后矛盾,否定多余,缺少成分,句式杂糅,表意不明、语义重复等情况。A项,成分残缺,滥用介词“让”,使句子缺乏主语,故去掉“让”;B项,缺少成分,“让该片屡屡刷新纪录电影的市场纪录”缺少主语,应添加“观众持续的观影热情”;C项正确;D项,成分多余,去掉“上下”。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寓言一般比较短小,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卖油翁》就是一则耐人寻味的寓言故事。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关雎》为其首篇。
C.古汉语中,山之北、江河之南为“阴”,山之南、江河之北为“阳”。《愚公移山》中的“汉阴”和“河阳”,就指汉水南岸和黄河北岸,我省的蒙阴县则位于蒙山之北。D.凡尔纳被公认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他的小说《海底两万里》构思巧妙,情节惊险,书中很多独具特色的幻想如今已经变成了现实。【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表述正误的辨析能力。A项中“《卖油翁》就是一则耐人寻味的寓言故事”表述不准确,《卖油翁》是一则生动的故事,其中包含着丰富的耐人寻味的道理,但它不是寓言。
6.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张老师,真抱歉,路上堵车了,让您恭候了这么久!B.谢谢您对令尊的牵挂,我回家一定转告您对他的问候。C.感谢惠顾我们书店,请留下您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D.如果你们有学习需求,我们做老师的一定不吝赐教。【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言表达的辨析能力。“表达得体”,是指根据不同的语境、对象、场合,选择恰当的词语,依其谦敬、语体、感情色彩等,恰当地表情达意。语言得体,一般涉及“谦敬功能词”,“谦称、敬称”,“有谦敬色彩的固定词语”、“语体色彩”等,以及避免歧义等。A项,“恭候”一词是是敬辞,表示恭敬地等候。一般用于自己对他人说的话。这里用来形容老师“等候”学生,不得体。B项,“令尊”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称呼自己的父亲一般用谦称,即“家君”“家父”。D项,“不吝赐教”的意思是“是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是敬称,这里老师应该用谦辞比较合理,所以此项也不得体。只有C项中的敬辞“惠顾”用得符合语境,得体,所以正确。
第Ⅱ卷(共108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2分)
7.默写填空。(7分)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2),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流水不语,却传情启智。孔子立于川上,面对奔腾不息的流水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乘舟远渡津门的李白在低头的一瞬间被流水触发了乡思,“,”;辛弃疾登京口北固亭,面对一江流水思接千载,发出“ ?。” 的咏叹。
【答案】(1)云归而岩穴暝(2)曲径通幽处(3)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4)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解答此题平时要注意准确地背诵重点诗篇中流传千古的名句,能够正确书写,不出现错字、别字即可。(1)—(3)句为记忆型默写,(1)句要注意“暝”字的写法,不要误写为“冥”。(2)句要注意“曲”“幽”字的写法,不要误写为“屈”“悠”;(3)句要注意“庇”“俱”“颜”等字的写法,不要误写为“避”“具”“言”。(4)句为理解性默写。抓住“乘舟远渡津门”“登京口北固亭”等关键字眼以及作者的名字,我们可以推断出这些诗的名字,然后再结合语境,特别是“流水不语,却传情启智”这一主旨句,寻找所选诗歌中借水抒发情感的句子为“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注意“怜”“悠悠”“滚滚”等字的正确书写即可得到分数。
8.阅读下面的宋词,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3分)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这是一首望月坏人之作,全词情理交融,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B.“我欲”“又恐”“何似”几个词语,写出了词人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纠结心理,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的逃避。
C.“何事长向别时圆”,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无理的语气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情深。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达了美好祝愿,表现了作者的旷达和智慧。【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水调歌头》一词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词中词人用“我欲”“又恐”“何似”几个词语,写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歌词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而B项中的“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的逃避”的说法是错误的。9.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细柳(节选)
细柳娘,中都之士人女也。或以其飘枭可爱,戏呼之“细柳”云。柳少慧,解文字。而生平简默,未尝言人臧否。但有问名者,必求一亲窥其人。阅人甚多,俱言未可,而年十
①
九矣。父母怒之曰:“天下迄无良匹,汝将以丫角老耶?”女曰:“我实欲以人胜天,顾久而不就,亦吾命也。今而后,请惟父母之命是听。”时有高生者,世家名士,闻细柳之名,委禽焉。既醮,夫妇甚得。生前室遗孤,小字长福,时五岁,女抚养周至。
福年十岁,始学为文。父既殁,娇惰不肯读,辄亡去从牧儿遨。谯诃不改,而顽冥如故。母无奈之,因呼而谕之曰:“既不愿读,亦复何能相强?但贫家无冗人,便更若衣,使与僮仆共操作。不然,鞭挞勿悔!”于是衣以败絮使牧豕归则自掇陶器与诸仆啖饭粥。数日,苦之,泣跪庭下,愿仍读。母返身面壁,置不闻。不得已,执鞭啜泣而出。残秋向尽,休无衣,足无履,冷雨沾濡,缩头如丐。里人见而怜之,纳继室者,皆引细娘为戒,啧有烦言。女亦稍稍闻之,而漠不为意。福不堪其苦,弃豕逃去;女亦任之,殊不追问。积数月,乞食无所,憔悴自归,不敢遽入,哀求邻媪往白母。女曰:“若能受百杖,可来见;不然,早复去。”福闻之,骤入,痛哭愿受杖。母问:“今知改悔乎?”曰:“悔矣。”曰:“既知悔,无须挞楚,可安分牧豕,再犯不宥!”福大哭曰:“愿受百杖,请复读。”女不听。邻妪怂恿之,始纳焉。濯发授衣,令与弟同师。勤身锐虑,大异往昔,三年游泮。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释】①问名:古代婚姻礼仪之一,指男方去女方家提亲。②以丫角老:终身做姑娘。③委禽:送聘礼,表示定婚。④醮(jiào):嫁。⑤谯诃:责备呵斥。⑥宥(yòu):宽恕。⑦游泮:进县学,成为秀才。
(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3处)(2分)于是衣以败絮使牧豕归则自掇陶器与诸仆啖饭粥
⑦
⑥
⑤③④
②【答案】于是衣以败絮/使牧豕/归则自掇陶器/与诸仆啖饭粥
【解析】本题考查给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一般是在梳理句意的基础上,按句子的结构和句子的意义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于是给他穿上破衣服,叫他去放猪。回家就让他自己拿个碗,和那些仆人们一起去吃饭”所以,这句话有四层意思,根据要求断三处,按照意思“衣以败絮”“使牧豕”“归则自掇陶器”“与诸仆啖饭粥”断开即可。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未尝言人臧否()②辄亡去从牧儿遨()...③数日,苦之()④哀求邻媪往白母()..【答案】①好坏 ②逃跑,逃学 ③对„„感到苦 ④禀报 告诉 对„„说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做这类题目一定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积极调动课内积累,首先思考课内学习时这个词语有几个意思,然后再根据句意来推断、确定这个词
语的准确意思。如第①题中的“臧否”,可联系《出师表》一文中“陟罚臧否”中的“臧否”,不难判断出是“好坏”的意思。第②题中“亡”可借助《陈涉世家》“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可判断为“逃跑”,再结合语境,理解为“逃学”;第③题中“苦”,可联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苦其心志”中的“苦”,但此处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作“对„„感到苦”;第 ④ 题中这句话的意思是:只好哀求邻居老妇人去和母亲说,“白”译作“禀报”“ 告诉”“ 对„„说”都可以。
(3)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或以其飘枭可爱/今以蒋氏观之 ..B.福不堪其苦/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C.便更若衣/曾不若孀妻弱子 ..D.不然,早复去/父利其然也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意义与用法的比较辨析。A项中“或以其飘枭可爱”中的“以”是连词“因为”,“ 今以蒋氏观之”的“以”是介词“凭,依照”;B项中“福不堪其苦” 中的“其”是指示代词“这个”,“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中的“其”是代词“余人的”;C项中的“便更若衣”的“若”是代词“你”,“ 曾不若孀妻弱子”中的“若”是动词“如”;D项中“不然,早复去”与“父利其然也”的“然”都是代词“这样”的意思。所以应该选择D项。
(4)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细柳”不是文中细柳娘的本名,而是因其身姿婀娜被戏称为“细柳”。B.细柳追求婚姻自主,但终因无合适人选只好听命于父母。
C.长福不愿读书,被细柳打发去跟仆人一起劳作,吃穿用度和仆人一样。
D.细柳对继子长福很残忍,不答应长福读书的祈求,还对他鞭挞斥责,以至于乡里乡亲有诸多非议。【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辨析正误。D项中“细柳对继子长福很残忍,不答应长福读书的祈求,还对他鞭挞斥责”的理解是片面的,细柳管教长福,采取了与众不同的教育方式,最终让继子长福读书成才立业。所以D项的理解是片面的,不正确的。
(5)长福的成长经历能给我们哪些启示?请从下面选出最适宜的一项()(2分)A.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B.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解答此题,不仅要对选文的主旨和内容有所把握,还要对选择项的四句话有所理解。本文为我们刻画了一位聪慧美丽又教子有方的母亲形象。细柳之家,靠着细柳的勤俭持家,也算是殷实之家,养一个长福未尝不可,但是溺爱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细柳深知没有丈夫后教育儿子的责任,她为长福做长远打算,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不顾及相邻对她的误解,咬牙让长福在尝尽生活的艰辛后,自主自愿地来读书,可谓用心良苦,这样的爱子之路,才是真爱,所以,从长福的经历来看,我们得到的启示应该跟教育子女有关。而选项BCD是讲求学之路、远大报复的,与问题不相符。故答案选A。【参考译文】
细柳姑娘,是中原一个读书人的女儿。因为她的细腰柔软可爱,有人便半开玩笑地称呼她“细柳”。细柳从小很聪明,善解文字,喜欢读相观的书籍。但她平素沉默寡言,从不评论别人好坏;只是有来求婚的,她必定要亲自暗中相看。看了很多求婚的人,都没相中,而她的年龄已经十九岁了。父母生气地对她说:“若天下始终找不到中意的男人,你还想梳着丫髻当一辈子老闺女吗?”细柳说:“我本想以人力胜天;可看了这么久没见有合适的男人,这也是我命该如此。从今往后,完全听凭父母作主。”当时有个姓高的书生,是个出身于官宦世家的知名人士,听说了细柳的好名声,就和她订了亲。结婚以后,夫妇二人感情很好。高生的前妻死时留下一个儿子,小名叫长福,如今已经五岁,细柳抚养他很周到。
长福到了十岁那年,才开始学习作文。父亲死了以后,他娇惯懒惰得不肯读书,经常逃学出去跟着放牧的孩子玩耍。细柳责骂他不改,仍然愚顽如故。细柳对他无可奈何,就喊他过来告诉他说:“既然你不愿意读书,何必再勉强你呢?只是穷人家没有闲饭养活闲人,可换下你的衣裳来,去和僮仆们一块干活。不然的话,就用鞭子抽你,不要后悔!”于是给他穿上破衣服,叫他去放猪。回家就让他自己拿个碗,和那些仆人们一起去吃饭。过了几天,长福吃不了这个苦,哭着跪到堂下,表示愿意再去读书。细柳回过脸去朝着墙,置之不理。长福不得已,只好拿着鞭子哭着出了门。秋天最后的几天将要过去,长福还光着个膀子没有衣服,打着赤脚没有鞋穿,冷雨淋湿了,他缩着头顶活像个要饭的乞丐。村里人见了都可怜他,那
些续娶后妻的人,都以细柳娘子为戒,很多人都对她的做法不满,议论纷纷。细柳对此也渐渐听说了,但却漠然置之,不往心里去。长福实在受不了这个罪,便丢下猪逃走了。细柳也不去追问。过了几个月,长福没处讨饭了,才面容憔悴地回了家;但又不敢急着进门,只好哀求邻居老妇人去和母亲说。细柳说:“他若能受得了一百棍子打,可以来见我;不然的话,他还是早一点离去。”长福听了这话,骤然进门,痛哭流涕表示愿受棍打。细柳问道:“你今天知道悔改了?”长福说:“我悔改了。”细柳说:“既然知道悔改,就不必打了,可以老老实实地去放猪,要再犯了决不饶你!”长福大哭着说:“我愿意挨一百棍子打,请母亲再叫我去读书吧。”细柳不听。邻居老妇人在一边劝解,最后才答应了长福读书的请求。给他洗了头换上衣服,让他和弟弟一同学习。长福自此发奋勤学,与以前大不相同,三年就考中了秀才。
三、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3题。(12分)
萤(节选)法布尔
①众所周知,萤火虫的身上带有一盏灯。它会在自己的身上点燃这盏灯,在黑夜中照耀自己行进的路程,这就是它成名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②雌萤那个发光的器官,长在它身体最后三节。前两节的每一节下面都会发光,形成宽宽的节形。而位于第三节的发光部位比前两节要小得多,只有两个小小的点,发出的光亮可以从背面透射出来,因而在这个小昆虫的上下面都可以看得见光。
③雄萤则不一样,与雌萤相比,它只有尾部最后一节处的两个小点,且只能在下面发光。④我曾经在显微镜下,观察过这两条发光带:在萤的皮上,有一种白颜色的涂料,形成很细很细的粒形物质——光就是发源于这里。在这些物质的附近,分布着一种非常奇特的器官,它们都有短干,上面还生长着很多细枝。这种枝干散布在发光物体上面,有时还深入其中。
⑤我很清楚地知道,光亮产生于萤的呼吸器官。世界上有一些物质,当它和空气相混合以后,立即便会发出亮光,有时甚至还会燃烧,产生火焰。此等物质,被人们称为“可燃物”。而那种和空气相混合便能发光或者产生火焰的现象,则通常被人们称作“氧化作用”。萤能发光,便是这种氧化作用的一个很好的例证。萤的灯就是氧化的结果。那种形如白色涂料的物质,就是经过氧化作用后剩下的余物。氧化作用所需要的空气,是由连接着萤的呼吸器官的细细的小管提供的。至于那种发光物质的性质,至今尚无人知晓。
⑥萤还有一个本领,就是完全有能力调节它随身携带的亮光。也就是说,它可以随意地将自己身上的光放大一些,或者是调暗一些,或者是干脆熄灭它。
⑦那么,这个聪明的小动物,究竞是怎样行动才达到它调节自身光亮的目的呢?经过观察我了解到,如果萤身上的细管里面流入的空气量增加了,那么它发出来的光亮度就会变得更强一些;要是哪天萤不高兴了,把气管里面的空气的输送停止下来,那光的亮度自然就会变得很微弱,甚至是熄灭了。
⑧每次当我想要捕捉那些十分幼稚可爱的小动物的时候,它们总是爱和我玩捉迷藏。就在刚才,我明明清清楚楚地看见它在草丛里发光,并且飞旋着,但只要我的脚步稍微有一点儿不经意,发出一点儿声响,或者是不小心触动了旁边的一些枝条,那个光亮立刻就会消失掉。
⑨然而,雌萤的光带,即便是受到了极大的惊扰,也不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比如,把一个雌萤放在一个铁笼子里,空气可以流通。然后,我们在铁笼子旁边放上一枪。面对这样暴烈的声音,萤似乎什么也没有听到,或是听到了,也置之不理,它的光亮依然如故。于是,我又换一种方法试探,取一个树枝,再把冷水洒到它们身上。但是,这种种方法都失败了,各种刺激居然都不奏效,没有一盏灯会熄灭,顶多是把光亮稍微停一下。然后,我又拿了我的一个烟斗,往铁笼子里吹进一阵烟去。这一吹,那光亮停止的时间长久了一些。还有一些竟然停熄掉了。但即刻之间便又点着了。等到烟雾全部散去,那光亮便又像刚才一样明亮了。假如把它们拿在手掌上,然后轻轻地一捏。只要你捏得不是特别的重,那么,它们的光亮并不会减少很多。总之,到目前为止,我们根本就没有什么办法让它们全体熄灭光亮。10.下面理解,符合原文内容和表达的一项是(3分)A.雌萤和雄萤的发光器官一样,都长在身体的最后三节。B.萤的亮光是靠连着呼吸器官的细管里流入的空气量来调节的。C.写“萤总爱和我捉迷藏”是为了说明萤调皮可爱的特点。D.外界的干扰完全不影响雌萤的发光。【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概括与表达的辨析。解答此题需要逐项内容从文本中找出有关句子,然后仔细斟酌核对,看意思是否发生变化,哪怕是一字之差也不能放过。因为本题是选择题,可采用排除法。A项,只要阅读②③段即可知道雌萤和雄萤的发光器官不一样,“雌萤那个发光的器官,长在它身体最后三节„„发出的光亮可以从背面透射出来”,而“雄萤则不一样,它只有尾部最后一节处的两个小点,且只能在下面发光”,故概括不正确;C项,阅读⑥⑦⑧段,我们可以知道,写“萤总爱和我捉迷藏”是为了说明第⑥段,萤“有能力调节它随身携带的亮光”的特性,故概括不正确;D项的判断,只要阅读到文章最后一段,我们可以了解到,外界的干扰不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但是能影响到雌萤的发光,所以D项中的“完全”一词表达不准确,此项也是错误的;只要B项概括准确,表达准确。
11.阅读第⑤段,提炼整合相关信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萤火虫”的发光原理。(不超过50字)(3分)
【答案】光亮产生于萤的呼吸器官,由连接着萤火虫的呼吸器官的细细的小管提供的空气与萤火虫体内自身的“可燃物”混合,产生“氧化作用”,从而产生光亮。
【解析】本题考查整合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有效提取信息,然后准确表达。阅读第⑤段,我们可以提取到的有效信息有“光亮产生于萤的呼吸器官”、“ 可燃物”“ 氧化作用”的概念、“是由连接着萤的呼吸器官的细细的小管提供的”等,然后整合,调整前后顺序使之变得简洁即可。12.将下面的文段与本文对比,说说二者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4分)萤火虫体长0.8厘米左后,腹部可见腹板6~7节,末端有发光器,可发出荧光。雄虫大多有翅,雌虫无翅,身体你比雄虫大,不能飞翔,但荧光比雄虫亮。萤火虫靠体内产生的一种化学反应来发光,通过控制发光器官内化学反应的开始与结束,以使光产生或消失。【答案】该文段符合说明文语言的特点,简洁平实、通俗易懂。在表达上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而本文表达上,除了说明文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外,还有个人感情的流露,充满对萤的喜爱之情;语言生动传神,亲切自然;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比如“这个聪明的小动物”“那些十分幼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总爱和我捉迷藏”“或是听到了,也置之不理”等等。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语言特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明确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说明文的语言有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的区别,二者的说明都遵循准确、科学的前提,只不过后者比前者在说明时或穿插传说、趣闻、或进行描写,或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将说明对象介绍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本文就属于生动说明。题目中给出的文段,则采用了平实说明,解答时,紧紧抓住这二者之间的区别,联系文章中运用拟人、描写的句子,说出二者的不同即可。如“这个聪明的小动物”“那些十分幼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总爱和我捉迷藏”“或是听到了,也置之不理”等等。
13.阅读全文,结合相关内容说说你所体会到的法布尔的科学精神。(2分)【答案】(1)善于观察,细心观察。如在草丛观察萤的发光和光亮的消失。
(2)反复推敲实验,一丝不苟,锲而不舍,认真钻研。如第九段用不同的方法反复试验怎么让萤的光亮停止和消失。
(3)热爱自然,热爱动物。如“这个聪明的小动物”“那些十分幼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总爱和我捉迷藏”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拓展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寻找到相关句子,然后根据句子中内容所表达的主旨,进而分析人类应该具有的品质。如法布尔在在草丛观察萤的发光和光亮的消失的部分,就反应出人物“善于观察、细心观察”的科学精神;如文章中多次出现“这个聪明的小动物”“那些十分幼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总爱和我捉迷藏”,可以看到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这是源于对自然的热爱。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8题。(18分)
飘逝的风筝 徐国平
三月的暖风一吹,鹞爷就一大早儿拿起那只风筝,迈出了家门。
那是一只“年年有余”的风筝。鹞爷有个习惯,扎风筝从不重复,每年都要出新一个花样。若在过去,扎糊这种风筝,再简单不过,用不了一天工夫。如今却不行了,整整折腾了半月。不是技不如前,是自己老了,两眼发花,双手也发抖。
此刻,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鹞爷一边走着,一边四下观望着。若在以往,身后总会尾随着一群欢天喜地的孩子,一个个抢夺着他手中的风筝。
唉,娃们一个个都去哪儿了?鹞爷心里猜想着,整个人就显得失魂落魄,无精打采。是啊,一个人放风筝,还有啥意思啊?
一路上,那些残墙断壁、破砖瓦砾、树林和那些废弃的打麦场,被风吹过,尘土飞扬,凌乱不堪。两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鹞爷瞧着心痛,就像被抽筋剥皮一般难受。很快,自家那三间旧屋也难逃一劫了,只是满屋子的风筝,又将栖身何处?
鹞爷忧心忡忡,步履沉缓,一直走出村外,老半天也没碰上一个人,甚至连一只鸡和狗都没撞见。只有一些像是找不着窝栖落的麻雀,唧唧喳喳在他四周焦躁不安地飞过。
村外的那大片麦地,整整荒废了一个冬天,听说要建飞机场。倒是一些不敢寂寞的春草早早破土,钻出一棵棵嫩芽。鹞爷站在地头,先舒展开双臂,又抻了一下脖颈。沉重了一个冬天的身子,都有些迈不动脚步了。
这时,一阵春风拂来,那只风筝有些急不可待地拽紧了他的手。鹞爷浑身上下顿然觉得轻飘飘的,如同要离开地面飞起来一样。
若在过去,鹞爷早就手脚利落地将风筝放飞起来,心也随着风筝,飞到天上去了。如今,鹞爷却攥紧风筝,迟迟不肯撒手。
鹞爷又想到过去。他自幼就跟师傅扎风筝。这辈子,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扎了多少只风筝。每只风筝经过他的手,都活灵活现。一到阳春,方圆百里的天空,都会飘曳着他扎的风筝,千姿百态,五花八门。那些走在归途上的人老远瞅着,就觉得离家近了,浑身的疲惫便飞到九霄云外。
后来,鹞爷成了民间艺人,还上过电视报纸,甚至大洋彼岸的一些老外都来参观他的手艺。只是,他手艺慢慢失传了,现在的年轻人谁还学这些费事的玩意。而且,大都跑到城里,一走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心也收不回来了。
最初,儿子大龙还跟他学扎风筝。可刚刚学了个皮毛,便被一帮记者吹捧成风筝世家的传人。大龙心高气燥,觉得小村子施展不开,跑到城里开了一家风筝作坊。好几次,大龙苦口婆心劝他也搬到城里去赚大钱,鹞爷却一口回绝了,他知道儿子无非让他去做招牌,糊弄人。
唉,不想这么多了,趁着天暖风轻,还是放风筝吧。
很快,天上飞起一只风筝。风儿似乎有些飘忽不定,那只风筝像只失群的孤雁,在空中东一头西一头地上下乱窜。鹞爷仰着脖梗,望着蔚蓝的天空,正专心致志地操弄着风筝,突然,一声嫩生生的童音传来,老爷爷,放风筝好玩吗?
鹞爷低头一看,不知何时,身边多了一个男孩,正一脸好奇地望着他。终见有人陪了,鹞爷的心情豁然开朗起来。他连忙将手中的风筝线递给男孩,有些蛊惑地说“你玩一下,就知道了。”
男孩怯生生地接过风筝线,有些不知所措。鹞爷在一旁吆喝着,拽紧线,快跑起来啊!男孩立马牵着那只风筝在麦地里奔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鹞爷远远地望着,眼前一会儿闪过儿子的影子,一会儿又闪过孙子的影子。
突然,男孩像是被脚下的什么东西给绊倒了,风筝线随之撒手松开。男孩爬起来,紧追了几步,却没有拽住随风筝渐渐升起的风筝线,只好哭着跑回鹞爷跟前。鹞爷没有责备,一脸温和地劝慰着男孩,没关系,风筝早晚要飞走的。
男孩用手抹了一下眼角的泪,问,风筝还能飞回来吗?鹞爷望着那只风筝摇了摇头,没有吱声。
男孩撅着小嘴,有些难过。许久,鹞爷才开口问男孩,你家在哪里,怎么一个人跑出来了?男孩晃了晃脑壳说,他的家在很远的城里,学校放假,父亲开车带他回来寻根祭祖的。说着,男孩伸手指了指麦地远处。果真,有一辆轿车,停在一块老坟地前,几个人正在里面烧香焚纸。
鹞爷心一动,随口问,告诉爷爷,根是啥? 男孩一脸迷茫,摇头不知。
鹞爷就仰头指了指天上的风筝说,根是啥?根就是你手中的那根风筝线,人就是天上的风筝。有根线扯着还能落回来,如果那根线断了,就四处漂泊,永远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此刻,就见那只摆脱了束缚的风筝有些飘摇不定地朝下沉落了一会儿,最后猛然折了一个方向,有些留恋地渐渐飞高了,飞远了,最终淡出了鹞爷的视线。
(选自《时代文学》2017年第11期,有删改)
14.阅读全文,完成了下面的填空。(2分)这篇小小说以 为线索,以一位民间艺人——鹞爷为主人公,以 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故事。【答案】风筝 即将消失的村庄
【解析】本题考查对线索及小说三要素的概括。解答此题要了解小说常见的线索有:①以人物为线索,即“人线”;②以事物为线索,即“物线”;③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即“事线”;④以空间、时间为线索,即“时地线”;⑤以人物心理或情感为线索,即“情感线”等。阅读本文,标题中有“风筝”,整个文章中也是围绕“风筝”展开的:放风筝、回忆扎风筝、感叹“扎风筝”手艺后继无人、遇到小孩送“风筝”、最后“风筝”飞走„„根据文章的内容,我们可以确定本文是以物线——“风筝”为线索来串起全文。第二个空,在给出小说人物及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小说的背景,小说的背景有自然背景与社会背景,通过阅读小说内容,我们看到了一个“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的“ 残墙断壁、破砖瓦砾、树林和那些废弃的打麦场,被风吹过,尘土飞扬,凌乱不堪。两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 „„这些自然环境里暗含着社会背景,即城镇化建设(文中是建飞机场),正在逐步吞噬农村、吞噬土地,让越来越多的人失去家园,失去“根”,大量的农村人口离开土地,离开家园„„联系这些因素,解答此题就不难了。
15.文中写到“鹞爷又想到过去”,鹞爷想到了哪些事情?小说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请
概括并分析。(6分)【答案】事情:①自幼学艺扎风筝,经他手的风筝活灵活现,给归途的人以慰藉;②后来成为民间艺人,上过电视,吸引过外国人参观;③手艺失传,儿子只学了点皮毛,去城里开店赚钱。
作用:①交代主人公鹞爷和故事的背景,补充故事情节;②为下文鹞爷和小男孩放风筝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③暗示文章主旨,重视“根”的传承,不忘初心。
【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概括及作用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题意找到相关段落,从第10段“鹞爷又想到过去”到第13段“唉,不想这么多了,趁着天暖风轻,还是放风筝吧”,我们可以概括出想到的事情有三件,即幼时学艺成功、后来成为民间艺人、现在手艺失传,然后用具体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这段情节属于插叙,插叙的作用通常有(1)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2)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3)使文章脉络清晰;(4)推动情节发展,更好的突出人物的性格;(5)突出主题;(6)为下文作铺垫;(7)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8)补充说明了有关文章的具体内容;(9)让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10)使结构紧凑;(11)有助于情节的展开,刻画人物性格,补充背景材料,使人物形象生动完整,突出其某个特点,或交代细节,从而升华主题。结合小说的内容,作者在这里运用插叙,是为了补充交代主人公以前的身份背景,暗示“风筝”曾带给主人公最光荣的历史,所以今天“风筝”被冷落,主人公才感慨不已,这样能补充故事的情节,使情节更完整,不突兀;另外,真是这段插叙的交代,我们才能理解主人公鹞爷能那么有耐心地指导小男孩放风筝,所以这插叙也是铺垫;另外,在小说的结尾,提到“根”的主旨,作者是通过风筝老艺人鹞爷教小孩放“风筝”来表达的,“风筝”就是传承的纽带,那根“线”连接着的就是“故乡”“国家”这个“根”。解答时联系作用(4)(5)(11)以及上面的内容,相信就会做出正确的解答。
16.下面的语句耐人寻味,请结合加点的词语进行品析。(2分)’
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
【答案】“掏空了身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整个村庄只剩一个空壳的现状,突出了了村庄的寂寥、落寞和破败,暗示着村庄即将消失,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情景的低沉与无奈的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言的品析能力。解答时首先梳理赏析加点词语的角度(修辞、描写、表现手法、句式等)。其次细读词语进行辨析,“掏空了身子”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村庄人去屋空的破败景象。第三联系上下文语境,明确村庄的未来走势——被“飞机场”取
代,人们将失去家园的前景,暗示作者此刻低沉而无奈的心境。
17.陈之藩在《失根的兰花》中写道,“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文中鹞爷所说的“根”又有哪些内涵?(3分)
【答案】示例:①根是生“我”养“我”的故土情,是漂泊在外的人的依靠和精神慰藉,②根是传统文化和手艺传承的源泉。③根是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让我们迷失了,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解答时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认真思考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其次要分析文章主旨与“风筝”的关系,在文中,始终有一只“风筝”,那就是生活在故土家园上的“人”,而连接风筝、不让风筝飘逝的那根线,就是对故园的深深的依恋之情。“风筝”既是鹞爷一生的缩影,又是中华民族最传统的手艺,还是连接游子与故乡的寄托物,所以本文中,鹞爷所说的“根”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解答:“风筝”与家园、“风筝”与传承、“风筝”与精神。
18.小说借塑造“鹞爷”这一人物,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5分)
【答案】示例:反映了留守老人(传统民间艺人)的落寞;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与农村土地资源保护的矛盾;大量农村劳动力与人才的流失;传统手艺无人传承和继承变质的现状;现代人对“根”的迷失等。
思考:重视民间艺人的手艺,改变乡村破败落后的现状,吸引人才回流,传统工艺也要不断继承和发展,与时俱进;追本溯源,不忘初心;重视“根”的教育与传承。
【解析】本题考查对主旨的理解与拓展。解答此题首先要深入理解文意,明确文章中作者要表达的多层次的内涵。“鹞爷”这一人物既是农村的留守老人,又是一名传统工艺的高人,他生活的乡村的破败,荒凉,既说明了农村人口的流失现象,又说明了他的手艺并没有传承下去,给村里带来财富。儿子去城里赚钱的残酷现实,暗示着落后的村庄最终会被现代化进程覆盖,“人”最终会像“飘逝的风筝”风筝一样,找不到自己的“根”在哪里„„基于这样的阅读理解,才能思考解决这些现实的答案:控制人口流失,弘扬传统手艺,发展当地特色经济产业,开展“最后的家园”教育等等,只要牵引“风筝”的那根“线”足够坚固,家园就会依旧,“根”就还在,“风筝”就不会飘逝„„
四、专题性学习(共6分)
19.班级要举行“走近鲁迅”专题学习活动,要求至少结合两篇课文确定—个研究专题。请参考示例,简要介绍你的研究活动。
示例:
【专题名称】鲁迅小说中的“小人物”
【研究依据】《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故乡》中的闰土
【我的发现】他们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人,既老实善良,叉愚昧落后。鲁迅对他们 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同时对造成他们人生悲剧的社会根源进行了深入思考。
我的研究:
【专题名称】
【研究依据】
【我的发现】 【答案】示例:鲁迅散文的特点
《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的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他的散文写作题材广泛,如《藤野先生》中既写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又写了自己留学的感慨,还写了“清国留学生”的不学无术,但都被怀念线和爱国线紧紧聚在一起;《阿长与<山海经>》零零碎碎写了阿长的诸多讨厌,又写了她买《山海经》,一条怀念与敬仰线将诸多素材一线串珠,体现了鲁迅先生散文形散神聚、有的放矢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性语文实践能力。解答此题必须认真阅读要求,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解答。题目是要求做一个研究专题,而且给出了示例。解答第一题,我们可以根据示例“鲁迅小说中的‘小人物’”的专题,选择自己的专题,鲁迅作品入选课文很多,有《社戏》《孔乙己》《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等,这其中从题材上有小说、散文、议论文等,示例是从“小人物”做出提示,我们可以选“鲁迅散文的语言技巧”、鲁迅作品里的“美女蛇”、鲁迅的“故乡“情结”等来制定自己的研究专题;解答第二题,可以根据专题的选择,挑选两个学过的文章即可。需要注意的是,所选的这两个课文要能体现专题的内容,如示例中鲁迅小说中的“小人物”,就不能选《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等课文,因为它们是散文。解答第三题,一定要结合研究专题的名称以及所选文章的内容来分析,切不可脱离课文实际,瞎写一气,文不对题而丢分。
五、写作(共50分)
20.阅读下面的歌词《稻草人》(节选),以“我是一个稻草人”为题,展开想象写一篇文章,可不拘泥于诗歌内容。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稻草人 罗大佑 终日面对着青山 终日面对着稻浪
午后的云雀背着艳阳
那样飞 那样笑 那样歌唱
轻风吹在我身上 雨珠打在我脸上 晨光 露珠 夕阳 星辰 春耕 秋收 冬藏
【真题解析】
这是一则给材料的命题作文。对于材料作文来说,阅卷老师首先要先看的,是文章的审题是否准确、立意是否准确鲜明、角度的切入是否得当。若审题错误、立意不明、角度失当等,即平时所说的“离题”,即使语言再有文采,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中考作文不宜写得太含蓄、深沉,让阅卷老师一时难以把握,最明智的做法是能让阅卷老师在最短的时间内,比较清晰地了解作文的主题,也就是说,要在文章醒目的位置出现点题的句子,而且,就中考而言,最好让点题的句子在文中多次出现给阅卷老师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基于此,本文审题立意时可从下面几方面考虑:
1.重点分析“题眼”。题眼:就是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现感情色彩的词语。本作文的“题眼”是句子文题“我是一个稻草人”,我们可以采取补充法来理解:我是一个什么样的稻草人?成长的路上,我是一个经历过什么的稻草人?我是一个看到过什么、听到过什么、做过什么梦的稻草人„„
2.理解题目的比喻意义。本文的材料是一首歌词,蕴含丰富,写出了稻草人的生活的单调与重复、艰苦与孤独,但也写出了稻草人胸怀的梦想、守护的担当。从歌词中我们可以理解“稻草人”的比喻意义有“有守护心的人”“有担当、有责任的人”“有见证、又有奉献的人”“有初心、有梦想的人”,或者是“奉献精神” “ 守护精神”等等,理解了题目中的比喻义,就等于确准了文章的主题,这样再成文,立意才深刻。
3.明确写作对象和范围。
本文的题目是《我是一个稻草人》,结合歌词材料,我们明确: 写作对象——我;
范围——“稻草人”所见、所闻、所感、所经历的有意义的事„„
4.从题目中审出详略安排的要求。根据题目,这篇文章详写的部分应该是“稻草人”所见、所闻、所感、所经历的过程。
5.审清具体的写作要求。很多同学写作文时往往回忽略题目下面的要求,这篇作文的 开头还有一行很关键的要求“展开想象写一篇文章,可不拘泥于诗歌内容。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这句要求里透露着这样几条信息:一是要展开想象;二是选材不拘泥于诗歌内容;三是文体不能写诗歌,其他文体皆可;四是字数不少于600字。这些要求都要一一审清,不可麻痹大意。
【写作思路】
思路一:写稻草人是自己的父母、师长,自己就是“稻草人”守护的“麦田”,自己的成长中经历的烈日、风雨都有“稻草人”来见证,来相伴安慰;自己的成长中经历过“鸟雀啄食”的危险,都是稻草人来做保护;自己就是“稻草人”(父母、师长)守护的“麦田”(希望)。在写“麦田”成长过程中,写“稻草人”的语言、动作等,来突出对自己的守护。这样的选材虽然显得比较普通,但恰恰是表现“稻草人”的优秀素材,只是在写做的时候,“我”视角是从父母、师长的角度,这样构思同样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思路二:运用童话的形式写作,写自己就是一个“稻草人”,真实地站立在田野,守护着自己眼前的田野与希望。这期间,有过孤独的侵扰,想放弃;有过风雨的侵蚀,想逃跑;有过日复一日的持续,想半途而废„„但是,想起自己肩头的责任,做事的担当,美好的梦想,一切又都不能阻挡自己坚守的决心,所有春耕后会有秋收,秋收后会有冬藏,“稻草人”的秋收时节,也是自己圆梦的时刻。
思路三:运用议论文的格式写作,我们知道,“见证”、“责任”、“奉献”、“担当”、“自我价值的实现”、“自我的定位”、“守护精神”等主题都可以写出议论文体。历史上有很多的“稻草人”:勾践卧薪尝胆,何尝不是越国的“稻草人”;伍子胥以死相谏,一心做吴国的“稻草人”;唐雎、墨子、曹刿、邹忌,哪一个不是肩负责任与担当的“稻草人”。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的崛起史上,从来就不缺“稻草人”般的担任人士:邓稼先、焦裕禄、黄大年„„他们是共和国最忠诚的建设者和守护者,是新时代的“稻草人”„„写作本文,既可选取正面的素材诠释“稻草人”的象征意义,又可从反面选材交代丧失担当、守护责任的“稻草人”的“厄运”,从而论证做人要有所担当,担当要持之以恒;做人要肩负责任、做人要有奉献精神,才能实现自身价值等观点。论证过程中,可以在事例的论证过程中传承名人名言等道理论据,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范文】
我是一个稻草人
淄博一考生
风如一支笛子从田野间划过,清脆,绵长,丝丝缕缕的音乐水一样渗透到大地上。所有的草叶都欢欣跳跃,她们用指尖捏起一缕风,和着那朵飘逸的白云,起舞。
我站在一株小紫花的身畔,望向这片黄澄澄的麦田。此刻,麦浪滚滚,每一粒麦子都写满了丰盈的喜悦。
我是田间的一个稻草人。有小雀儿在我的草帽上歇脚,热风也一阵阵扑向我的脸。我不动,只管默默站立。一个小姑娘蹦蹦哒哒走过来,正一正我脑袋上被风吹歪了的帽子,再拔一束小野花放在我的肩头。她带着敬意看看我干枯的身躯,然后在妈妈的一声声催促中,捡起镰刀,回家。
麦收季节,再诗意的生活也会被繁忙打乱。人们起早贪黑在地里忙活,每一株麦子都要和镰刀来一次亲密接触。麦田里,成片的麦子倒伏下去,有些涩又有些甜的草味儿汇成一片雾气,笼在每一块麦田上空。我看着人们割麦子。麦芒刺痛了他们的胳膊,镰刀多次割破他们的手指。等到麦子晒在场院里,清幽的麦粒香味儿飘散在小院子上空的时候,这场麦收才正式结束。而我,只是一个稻草人,始终守护在田间,看着忙碌的人们,不言不语。
我能做的,是将双脚深深地扎进泥土,不挪动分毫。不论是轻风柔和地拂过脸庞,还是狂风捶打着身躯,我只管看好这田里的禾麦菽蔬。风吹起,雨落下,虫走过,蝶飞来。我默默站立在田间,守护这块土地。这是我的使命。
每年都如此。大地有规律地重复着他制定的规则,我所能做到的,就是按照他的规则行走。看着人们收起麦子再种上玉米,然后收起玉米再种好麦子。要不然,还能干些什么呢?我只是一个稻草人,站在青山脚下。
世界是如此阔大,我的心里充满了向往。晴空之下碧波万里,彩云之上雁阵声声,谁说我没有一个遥远的梦。雨后彩虹屹立在天空,我心中热血沸腾。渴望走上虹桥,俯视我为之守护的这块土地,看看他究竟是什么模样。我也曾想象,肋下生出双翅,做一只翱翔在天际的雄鹰,东南西北,任我飞翔,哪怕这草做的身躯散掉也无妨。
然而不能。
因为我是一个稻草人。晨光熹微中我与大地一起醒来,暮色四合中我与大地一同睡去。我的双脚已经与大地生长在一起,默默守护着他,春夏秋冬。
【名师点评】
童话体裁,想象丰富。
本文大胆想象,采用童话的形式成文,将自己想象成田间的“稻草人”,从稻草人的视角,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稻草人”眼中的景是那么美,孩子是那么的善良,农民是那么勤劳„„然后写“稻草人”的内心世界:心怀梦想,却甘心扎根在大地上,一心一意守护自己平凡的岗位,突出了“担当、责任”的主题。这样的体裁往往能脱陈出新,赢得阅卷老师喜爱。
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本文写稻草人的所见所感,但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文中所见的有人物、有场景、有自己的内心活动。作者详写所见的场景与稻草人的心理活动,突出正是稻草人的守护,才有这样的丰收场景,正是稻草人的责任感,才有了脚下坚实的扎根、永恒的坚守。
语言生动,感情真挚。本文是童话体,在充分理解了题目的比喻义后,用活泼生动的语言,抒写了一个有责任感的“稻草人”。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写眼中所见到的景色,赋予景色画面感;通篇拟人的手法,第一人称的叙述,将自己对麦田的守护与喜爱之情寓于生动的描写中,真挚而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