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经营规模完善管理机制不断促进合作社发展壮大

时间:2019-05-15 15:56: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扩大经营规模完善管理机制不断促进合作社发展壮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扩大经营规模完善管理机制不断促进合作社发展壮大》。

第一篇:扩大经营规模完善管理机制不断促进合作社发展壮大

扩大经营规模 完善管理机制

不断促进合作社发展壮大

(2014年2月)

我们孙吴县桦林现代农机合作社成立于2006年,投资140万元,入社社员15人,入社土地面积8000亩,经营纯收入只有57万元。经过8年来的摸索实践,到2013年,合作社入社成员发展到402户,入社土地41150亩,总资产达6895万元,其中农机装备2799万元。经营纯收入达到2598万元。

合作社组建以来,我们坚持不懈地扩大经营规模、加强基础建设、完善管理机制,探索走出了一条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之路。

在生产经营方面,坚持以土地为主,兼顾多种经营,增加合作社收入。一是扩大土地经营规模。2013年,合作社规模经营土地14.5万亩,其中,入社耕地4.1万亩、租赁3.9万亩、代耕6.5万亩。种植玉米32175亩、大豆30000亩、水稻10450亩,其他经济作物7081亩。大力推广深松整地、气吸式播种、卫星导航自动驾驶、玉米大垄双行栽培及化控、大豆小垄密植和保护性耕作等先进栽培技术,在遭遇严重洪涝灾害的情况下,合作社粮食总产实现2.8万吨。二是发展畜牧养殖业。2011年,合作社投资200余万元,建成了占地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60平方米的标准化牛舍、1000平方米育肥室、玉米秸秆和紫花苜蓿青贮窖等基础设 孙吴县桦林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吴德显

1施。注册成立了天成牧业合作社,购进170头西门塔尔优质肉牛和其它架子牛及可繁母牛,2013年存栏牛达到432头,出栏肉牛200头,纯收入110多万元,实现了粮食“过腹增值”。三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投资190余万元建成了日加工60吨水稻加工设备,注册的“昊北”牌江水大米,在市场上非常畅销,每斤售价达到3.6元,真正实现了水稻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

在基础建设方面,主要对农机装备、配套设施和厂库棚进行了重点投入。一是增加农机装备。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有的农机装备已不能满足生产要求。在2006年投资140万元仅购进120马力拖拉机4台,迪尔3080、1042型联合收获机3台的基础上,近几年我们又抓住省里扶持组建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有利时机,先后进行了3次扩建,现在拥有旱田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2个,水田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1个,大马力拖拉机、收获机及配套农具179台套。配备了农田运输车和服务车5台,农机总动力达1.05万千瓦。二是建设粮食仓储和烘干设施。建成了国家级标准粮食仓储库21621立方米、储粮囤5个,可为国家储备粮食2万吨;投资315万元建设了日处理300吨的玉米烘干塔。三是扩建场库棚。2013年完成了场库棚异地新建,硬化粮食晒场2.3万平方米,建成460平方米办公楼,按标准完成了车库、农具棚、油库等设施建设,合作社场库棚总占地面积达5万平方米。

在规范管理方面,我们积极借鉴省内、省外的先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经验,建设实施了一整套经营管理机制。主要是完善两方面的经营管理机制。一个是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严格执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完善合作社章程,依法选举产生理事会、监

事会,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21项,公开招聘合作社经理、机务、生产、财务和驾驶等管理和操作人员76人,对管理人员采取基础工资加绩效工资进行分配的办法;对驾驶人员实行单车核算、费用包干、结余归己,进行分配的激励机制,激发了合作社管理和操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另一个是建立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2013年初我们召开社员大会共同讨论制定分配方案,取消了土地入社保底做法,确定将年终可分配盈余60%以上分配给土地入社农户,40%以下分配给出资入社成员的分配方案,并且将国家投入部分所得盈余平均量化分配给当年入社社员。2013年合作社实现总收入为7051.5万元,其中土地经营收入5930.9万元,农机作业收入1059.3万元,其他收入61.2万元。总支出4453.6万元,其中土地经营支出3673.8万元,农机作业支出727.2万元,管理费用52.6万元。可分配盈余2597.8万元,每一元出资回报率为0.3831元。国投资金分得356.3万元,平均量化到402户,户均8862.98元。成员现金出资及资产入社分得326.9万元。按25%提取盈余公积金649.5万元记入成员帐户,入社土地亩均效益达到543.66元。比当地没入社农民每亩收入226.06元增收317.6元以上。畜牧养殖业收入由畜牧合作社单独核算单独分配,米业加工今年也没有列入2013年核算。

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认可,先后被授予全国农民创业示范(实习)基地、农民百强合作社、黑龙江省星级示范社和黑龙江省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社等荣誉,我本人也先后获得“全国种售粮大户”、“CCTV2011年度„三农‟人物”、全国二十佳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和黑龙江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拓宽经营领域,在提高土地规模经营效益的同时,扩大畜牧养殖和加工增值比重;进一步完善管理运行机制,调动广大社员的积极性,让广大社员更多地从合作中受益,实现增收致富的目标。

第二篇:健全完善网格管理机制不断提升城区居住环境

健全完善网格管理机制不断提升城区居住环境

近年来,街道高度重视城区管理工作,坚持把城区管理作为美丽厦门?共同缔造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充分发挥城管中队在城区管理的职能作用,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深入开展宣传活动,健全完善网格管理机制,狠抓城区管理集中整治,严厉打击“两违”建设,取得了明显工作成效,有力地改善了城区居住环境。2012年、2013年、2014年街道连续三年被区政府评为“两违”综合整治先进单位,并接受省、市有关部门检查。2014年街道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厦门日报》《厦门晚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了街道“两违”整治工作做法。2015年9月2日,全区“两违”综合整治现场会在街道召开。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建设报》等媒体的15名新闻记者组成采访团,专程到街道采访“两违”整治情况。主要工作做法如下。

一、从加强组织领导入手,落实三个到位

坚持把城市综合管理与街道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同部署、同计划、同落实、同总结,扎实抓好三个到位落实。

一是组织领导落实到位。成立了以办事处主任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湖里派出所、湖里城管中队、湖里交警中队、湖里工商所、街道综治办、建设服务中心、环卫所负责人、18个社区主任为组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城市管理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城市综合管理工作会议,分析存在问题,研究整改措施,部署具体工作,促进了城市综合管理工作落实。

二是责任目标落实到位。制定《街道市容卫生考评奖惩机制》,向18个社区颁发《“两违”综合整治责任状》,把城市综合管理列入社区“千分制”考评内容,进一步明确了责任,细化了任务,提出了要求。每半年组织人员对社区城市综合管理情况进行督导,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限时抓好整改。

三是经费保障落实到位。始终把城市综合管理经费列入街道预算,优先为城市综合管理提供经费保障,定期听取湖里城管中队工作情况汇报,帮助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坚持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支持城管中队,努力为城管中队执法提供强有力保障。针对湖里城管中队执法车辆不足、办公设施陈旧问题,租用4部车辆用于湖里城管中队日常执法使用,专门对城管中队办公场所进行装修,配备办公设施,有效地改善了办公条件。由区、街财政各出一半经费,为城管中队招聘113名协管员,有效提高湖里城管中队执法力量。

二、从宣传政策法规入手,采取三项举措

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城区管理宣传工作,采取三项举措加大宣传力度。

一是利用阵地抓宣传。充分发挥社区板报、横幅、LED电子显示屏等宣传阵地作用,坚持板报每月更换一个宣传主题,在醒目位置悬挂宣传横幅,24小时利用电子显示屏滚动整治占道经营、打击违法建设、保持环境卫生宣传标语,让过往的居民群众一目了然,在辖区14个主要路口安排督导员,坚持每天上下班高峰,组织督导员上岗执勤,通过播放语音广播,加强对过往行人督导,及时纠正了城市管理中不文明行为,强化居民群众遵守城市管理规定意识,有效地提高了居民群众遵守法律法规自觉性。

二是利用活动抓宣传。坚持把城市综合管理政策法规宣传列入各项宣传活动主要内容之一,结合开展占道经营整治、夜间烧烤整治、“三轮车”占道整治、“两违”百日会战、全国文明创建、卫生城市测评等工作,通过举办大型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材料、组织观看展板、开展有奖竞猜、政策咨询、悬挂宣传横幅等方式进行宣传,不断营造良好宣传氛围,为城区管理执法创造有利条件。据统计,3年来,街道先后举办大型宣传活动12场,发放各种宣传材料20万份、制作宣传展板360块、悬挂横幅400条。

三是利用网络抓宣传。加强与厦门电信湖里分公司协作,投入15万元在社区公交436线路和仙岳山上分别建立无线网络平台,居民群众在仙岳山或乘坐社区公交时,只要打开手机WIFI,在阅读街道城区管理宣传内容15秒后,就能自动免费上网。目前,社区公交436线路的无线网络平台已建成投入使用,并成为全市首个为居民免费提供WIFI的社区公交。坚持每月向辖区14万移动电话用户发送城区管理宣传短信,不断扩大宣传的覆盖面。

三、从建立网格机制入手,突出三项整治

建立健全了街道卫生保洁网格管理机制、占道整治网格管理机制、违法建设网格管理机制,突出三项整治。

一是突出市容卫生整治。把街道环卫所工作人员划分到各社区,对各社区卫生保洁进行包干巡查,把社区卫生主任、卫生督导员划分到具体片区,对片区进行包干督查,把保洁人员划分到每条街巷、每条道路,对清扫街巷、道路进行包干保洁。坚持在文明创建期、卫生测评期间,延长保洁时间,加密保洁次数,提高卫生保洁的质量。加大市容卫生督查力度,每天上午、下午两次对18个辖区卫生进行巡查。2015年,街道共发放网格化市容管理巡查通报156期,整改卫生问题514个。组建了卫生保洁突击队,深入开展洁净家园行动,加大房前屋后卫生死角治理力度,不断提升了辖区市容卫生管理层次。

二是突出占道经营整治。按照“宣传发动、教育引导、集中整治”的原则,牵头组织湖里城管中队、湖里交警中队、湖里工商所等部门,对海天路、南山路、东渡路、自贸区周边进行集中整治,及时取缔了四条主干道占道经营问题。专门在海天路、南山路、自贸区周边设置了三个执勤岗亭,安排城管协查员、交警协管员执勤,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有效地防止了占道经营回潮和车辆违章停放问题发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海天路成为全市第一批“市容考评示范街”。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整治,组织湖里城管中队、湖里交警中队加大对“三轮车”占道整治、“机动车”违法停放整治力度。2014年,查处违法停放车辆 136797 部、摩托车1194部、拖曳违法停放车辆81部,查处违法停放车辆总数全区排名第一。2015年,查处违法停放车辆 12000多部、摩托车1000多部、“三轮车”402部、拖曳违法停放车辆130部。

三是突出违法建设整治。建立了违法建设网格管理机制,坚持社区巡查和城管中队巡查相结合、集中巡查与日常巡查相结合,严格落实社区每周一汇报、街道每周一小结制度,及时了解辖区违法建设情况,专门建立违法建设档案资料。按照违法建设“零增长”、新增违建“零容忍”原则,敢于较真、敢于碰硬,严厉打击违法建设行为。2014年4月,依法对湖里大道47号厂房原厦门八可酒店管理有限公司1000多平方米存在安全隐患违章建设进行了拆除,啃掉了这块硬骨头。2015年,发现违法建设、违章搭建148处,向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书面上报辖内违章建设问题33份,拆除“两违”面积30900平方米,完成区委、区政府下达街道30000平方米任务的103%。

第三篇:深化公用事业体制改革,促进价格管理机制完善的思考(物价)

地方公用事业的发展,由于历史原因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阻碍了价格杠杆和市场机制在公用事业领域作用的发挥,使之未能对产业效率形成有效的激励,难以起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作用;难以形成竞争环境、多元化投资的格局;难以实现促进消费、增进社会福利的目的,甚至导致公用事业企业服务质量低劣,引起公众不满,不能适应城镇化的需要,制约城市的快速发展。这些突出的矛盾以价格形式表现出来,但是实质还是管理体制和机制问题,仅仅“以价治价”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所以,必须深化地方公用事业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地方公用事业投资、经营、管理体制。

一、公用事业的缺陷

这些年来,地方公用事业经营单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人浮于事,管理队伍庞大;二是人员难管,不论企业盈亏,档案工资照发,并且其人员收入往往高于其它非垄断经营行业;三是一方面企业严重亏损,另一方面企业办公环境却十分豪华,并不断翻新;四是规模经营成本甚至远远高于小量成本。从而出现社会分配不公,公用产品和服务价格贵,利用率低,规模效益差,社会效益发挥不够,“政事不分、政企不分、事企不分、管干不分”等问题,而经营单位却内无动力,外无压力。

(一)价格的主要缺陷

1、价格没有体现价值,不利于形成公用事业市场自由竞争的环境。在体制上,政府一直将自来水、公交车和天然气等产业视为公益性和福利性事业,与长期以来的低工资政策相适应,公用事业采取的是低价格、高财政补贴的机制,价格基本不受供求关系和成本变动的影响。在价格不能体现价值的情况下,自然也就缺乏新的业主产生进入这一领域的趋动。

2、定价方法不科学、不完善。长期以来,地方公用事业一般由地方政府垄断经营,其价格由政府直接制定或批准,往往以经营者个别实际成本制定价格,缺乏科学性。一方面由于垄断经营难以形成社会平均成本,另一方面价格部门很难随时透彻掌握企业真实的成本信息,只能按照企业上报的个别实际成本定价。一旦公用事业投入运营,不论其社会效益好坏,经营管理水平高低,价格部门都要根据其已形成的实际成本定价;或者公用事业运营企业在产品成本增加后,为不减少利润而要求对价格进行调整(提高),从而体现成本推动价格上涨,企业倒逼政府提价现象,最终形在“成本增加——企业要求提价——成本再增加——价格再提高”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财政投入与企业投入交织在一起,政府的定价没有明确是完全成本价格还是部分成本价格,企业往往以成本没有得到足够补偿为由,要求政府补偿或提价。

(二)投资主体单一。在过去计划经济时期,地方公用事业一直由国家和地方财政投资兴办,从投资决策、资金筹集、施工建设到经营管理,均在部门内封闭运行,投资主体单一化的格局一直没有根本改变,至今仍很少有民间投资进入,许多领域至今仍以所有制为标准,阻碍或限制民间资本进入,甚至对外资开放了的行业,对民间资本仍不开放。尤其是在经济落后地区,公用事业建设资金紧张,其建设资金来源是城市发展的一个“瓶颈”,长期制约着城市的发展。

(三)垄断体制与格局难破。首先公用事业往往依赖管线网络供给,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其次公用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公用和公益的特征,事关社会和公众利益,与私人资本的个人利益易产生冲突,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成为公用事业的投资主体,政企合一、垄断经营是一种必然和必须。同时地方政府主观上顾虑其它经济主体的介入,如果不诚信经营,会影响社会稳定,客观上地方公用事业的市场总量规模不大,自由竞争的余地和条件有限,盈利空间也有限,因此垄断经营极为普遍。

(四)企业没有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不能真正自主经营。目前主管部门与企业在人事、财务、经营方面实际没有彻底脱钩。由于公用事业涉及到大多数居民的利益,以及消费群体的利益要求不同,政府和社会舆论常常会对公用事业单位企业进行“道义上的说服”或行政上的干预,影响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公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特别是较大的投资活动一般由政府安排,企业没有实质性的经营决策权,缺乏自主权和积极性,考虑到公用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亏损巨大,而政府财力有限,所以有些地方政府甚至尽量控制企业的生产能力,只要求满足基本供求矛盾。

二、促进公用事业发展的根本办法

(一)创新体制,经营城市,使公用事业经营企业化、民营化。

1、实施经营城市战略。根据城市经营理论,城市是国家长期巨额资金投入的结果,是资本的实物形态,实际上就是政府最大的一笔有形国有资产。因此,完全可以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对构成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载体的自然生成资本(如土地)与人力作用资本(如路、桥)及其相关延伸资本(如路、桥冠名权)等进行集聚、重组和营运,最大限度地盘活存量,吸引增量,走出一条以城建城、以城兴城的城建市场化之路,实现城市的自我滚动、自我积累、自我增值;另一方面,我们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也可以将市场经济中的经营意识、经营机制、经营主体、经营方式等多种要素引入城市建设,把凡是可以投入市场营运的城市基础设施推向市场,通过对城市基础设施所有权和经营权实行有效剥离,全面归集和盘活资产,采取能卖的卖、能租的租、能抵押的抵押等方法,促使城市资产重新配置和优化组成,从而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不断扩充城市建设的资金来源。

2、公用事业服务企业化,以实现对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打破垄断的沉寂。只有自由竞争条件下的企业市场行为才能导致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国家及各级政府的调控只能是对市场经济的补充,而不能替代市场机制作用。因此,作为城市经营的主体是城市企业。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可以成为城市经营的主体,他必须要符合一定的“门槛”条件,保证公用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维护公共程序,如电信业的企业良性竞争已经给用户带来了许多实惠。

3、以企业改制和对外开放来实现投资方式的多元化。企业才是城市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的真正运作者和具体事务的负责人,企业必须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要尽可能深化公用事业单位改革,将他们推向市场,采取整体改制、引资改制、切块改制、股权出让等形式,引入社会资本,实现产权多元化。

4、民营化是一种必然的选择。日益增长的公共产品消费压力促使地方政府与民营企业合作,引入民间资金发展地方公用事业。按照公共产品理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有两种形多:一是直接生产,即通过建立企业,直接投资经营;二是间接生产,即政府通过签订合同,授予经营权、经济资助、法律约束等手段,委托企业或私人部门生产提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达和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导致财政规模的扩大,公用事业开支对政府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要使城市公共设施生产和提供保持持续稳定的扩张,拓展投资主体和渠道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从这个角度讲,有条件引入私人资本,与民营企业合作就成为一种现实的选择。同时民营企业的崛起,使他们介入地方公用事业成为可能,也为民营企业拓展了发展空间。

(二)完善公用事业价格管理机制

1、转换价格形成机制。转换价格形成机制的核心是使公用事业领域自然垄断业务和非自然垄断业务分离,对非自然垄断业务引入竞争机制,使价格在市场竞争中形成;对自然龙断业务继续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格,垄断业务也要适时创造条件引入竞争,打破垄断经营的格局。并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平衡供求和利益关系,发挥市场在这些领域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指导投资者的投资方向,实现有效配置,推进公用事业投资和经营方式的转变。对企业产品和服务定价低于成本或企业为完成公益性目标而承担政府指令任务,政府应给予相应的补贴,但尽量以完全成本定价,需要补贴尽量直接对用户或困难群众予以补贴,以利于企业公平自由竞争。

2、完善成本约束机制。要规范公用事业价格构成,避免公用事业企业以成本上升为由倒逼政府定价的现象,必须建立成本约束机制。根据零售价格指数并参考社会平均职业收入增长率因素,确定企业成本的上升率;根据企业所在地行业的技术进步率、实际生产效率和国内外同行业先进生产效率的差距等因素,确定企业生产成本的下降率。只有在这种成本变动硬约束下,企业要取得较多的利润就必须努力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规范公用事业价格成本构成,划定定价成本的合理开支范围,建立合理的成本开支项目体系,从而使公用事业定价成本具有确定性,避免企业乱摊滥增成本;要以社会平均成本,而不是以企业实际发生的生产成本作为公用事业定价成本的直接依据。

第四篇:基层建议国家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税收扶持政策促进“倍增计划”实现

信 息 专 报

(第440期)

报送单位:无锡市地税局办公室 签发人:马 伟

基层建议国家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税收扶持政策促进“倍增计划”实现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有效带动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近期,无锡市宜兴地税局对无锡全市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中发现,广大农民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居民收入“倍增”期望值很高,建议国家进一步完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努力促进农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实现。

一、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和影响发展的税收政策因素 至2010年底,无锡全市已组建各类农民合作组织累计达到1546家,参加各类合作组织的农户总数达到55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77.4%,列居全省首位,各类合作组织带动农户增收总额超500亿元。其中组建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463家,创建“四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63家,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420家,组建各类农村富民合作社100家。在调查中发现,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规模较小,带动农民增收的作用效果发挥还不够明显。

(一)主要存在问题

1、合作范围不广、不深。90%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的范围局限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和产品销售,在农副产品技术改良、加工、储存及运输上的合作只有156家,占到全部合作组织的10.09%,89.91%的合作社从事初级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85%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经济实力、规模较小,销售达5000万元以上的有432家,其中超亿元的合作社仅98家,难以抗拒市场风险。

2、抱团闯市场意识不强。85%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仍以“单打独 斗”为主,10%左右的合作社仅停留在初始合作阶段,合作社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缺少抱团闯市场意识和凝聚力,市场竞争与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合作社生产规模难以壮大,很难实现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标。

3、管理水平不高。96%合作社的经营与管理者是农民,未经过正规的专业教育与培训,文化知识、经营管理能力、技术水平等相对较低,大专以上学历仅为37.6%,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模经营与管理。同时,合作组织现有条件又很难吸引高素质专业人才加盟,运作和管理的随意性较大。

(二)税收政策因素

1、增值税方面。对农产品初加工税收优惠的范围偏狭窄,限于对农产品的净化、修整、晒干、剥皮、冷却或批量包装等加工处理,未能体现税收增值效果;对按17%税率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的合作组织,存在税负偏重的问题,如木材、竹器加工等;对农业投入物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的税率较高,对农产品深加工尚未给予税收扶持。

2、所得税方面。对省级及以下认定的农业龙头企业、“菜篮子”工程,农民来源于合作社的投资分红收益,未能予以税收优惠,挫伤了农民再投资的积极性;对合作社取得的社会捐赠或政府资助是否给予免税,个人或社会向合作社的捐赠是否可以税前列支等尚未明确;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所得税扶持力度不够。

3、营业税、土地房产税、印花税和车船税方面。合作社享受营业税优惠的范围比较窄,仅限于为农业生产提供的农业机械服务、灌溉、病虫害防治、植保、农牧保险及相关技术培训业务,以及家禽、畜牧、水生动物的配种和疾病防治等;对合作社自用的房产、土地、车船,农民出资资本金和农产品交易等方面未能给予税收优惠。

二、完善国家税收扶持政策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建议

(一)增值税。一是建议对合作社自产自销的农产品和初加工的农产品(如经清洗、风干、冷藏、冰冻、包装等不改变产品现状的农产品),作为农户自产自销的商品,实行增值税减免;二是建议对合作社组织收购的农产品与农户销售的农产品实行增值税同税率抵扣;三是建议扩大农产品初加工的范围,对没有纳入农产品初加工范围的项目进行重新界定,如对于技术含量低的加工的农产品认定为初级产品;四是建议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如对从事农产品深加工的合作社,给予三年减免增值税的税收优惠。

(二)所得税。一是建议对合作社从事生产、农产品流通、初加工,提供农业技术、信息、仓储、培训等服务,以及为合作社成员,包括为非合作社成员的农民提供农业生产资料销售的所得,暂免企业所得税;二是建议对合作社成员的利息、红利、利润分派,实行个人所得税减免;三是建议给予合作社取得的社会捐赠、政府补贴、补助等收入,享受全额免税的优惠;四是建议对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向合作社的捐赠支出,允许在缴纳所得税前按适当比率进行税前列支;五是建议对合作社投资创办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给予三年减免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

(三)营业税、土地房产税、印花税和车船税。一是建议对合作社为农业生产提供除政策明确规定享受税收优惠之外的农业技术咨询、推广、农资服务,农产品经营、销售、品牌宣传等提供供求信息、中介服务取得的收入,给予减免营业税、城市建设维护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的税收优惠;二是建议对合作社自用的房产、土地、车船等,暂免征收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税;三是建议对农民出资合作社的资本金和农产品的产品交易免征印花税。

(无锡局)联系人:任 未 电话:0510-82732125 2011年6月24日

下载扩大经营规模完善管理机制不断促进合作社发展壮大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扩大经营规模完善管理机制不断促进合作社发展壮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