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乐镇经济社会发展概况1
安乐镇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安乐镇辖45个行政村,总面积66平方公里,人口3.7万。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争先进位年”、“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按照“坚持根本、把握方向、提高能力、创业富民、创新强镇、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创新实干,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1年底,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0.5亿元,完成税收5229万元,财政收入突破2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630元。先后荣获山东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聊城市文明乡镇、聊城市民营经济明星乡镇、聊城市村村通自来水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今年一季度,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32亿元,同比增长12.6%;完成税收1885万元,同比增长90%;其中国税1699万元,同比增长91.76%;地税186万元,同比增长32.6%。
一、强力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充分发挥企业的招商主体作用,围绕重点产业、优势企业进行针对性招商。今年我镇新引进项目18个,正在建设的项目有11个,主要有年产1万吨铜线的海旺电线电缆、年产3000吨汽车用平行流铝扁管的腾远金属制品、年产3000吨的安信无纺布、年孵化能力1亿只的孵化场、年产1万吨特种涂料等项目。通过大力实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大会战,我镇逐渐形成了以食品、机械、化工、编织、橡胶、电子等为主的六大产业。规模以上企业18家,1-4月份实现销售收入46亿元,利税3.9亿元。
二、积极发挥龙头带动,力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着力扶持凤祥集团、东大食品、健发食品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建基地、扩规模、增效益。今年重点围绕“百亿绿色食品产业”,开工建设了现代
化养殖和食品加工一体化项目,引进荷兰马瑞奥施托克全套宰杀设备建成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肉鸡宰杀加工中心,在我镇境内建起了配套的孵化厂、种鸡厂各一座、标准化饲养基地10处。百亿绿色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可使我镇年内新增就业1500人,人均增收900元。另一方面,进一步延伸绿色食品产业链。为提高现有加工企业的规模和产品档次,尽快在我镇形成集标准化饲养、饲料加工到宰杀冷藏、精深加工为一体的食品加工产业链,重点抓好了中惠年产18万吨宠物饲料加工项目和健发食品5000吨国家储备中心库的前期工作,6月底可开工建设。
三、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全面提升。强力推进各项民生事业的开展,逐步形成了完善的教育、医疗、社保体系。今年将新建蒿铺中心小学、镇中心幼儿园,形成以刘庙中心小学、安镇中心小学、蒿铺中心小学为轴线,东、中、西合理布局的教育格局。1-4月份新农合医疗报销246万元,发放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金127万元。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新建、改建乔崔路等公路15公里,桥梁10余座,清挖沟渠15公里。高度重视环境综合整治和镇区建设,投资30万元在镇驻地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同时,投资30万元的排水管道、投资20万元的镇敬老院广场已规划完毕,即将开工建设,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党建工作扎实推进。全镇共有62个党支部,1402名党员,镇党委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连续三年被县委评为“五个好”先进党委。特别是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我镇从分类定级,派驻“第一书记”入手,进一步提升了基层组织建设水平。
一是建阵地,镇党委以完善提高现有农村党员活动室为突破口,投资40余万元对45个村全部配备了一套大小沙发、茶几,一个高标准档案橱,安装了防盗门窗,做到了档案材料放置合理规范,办公场所窗明几净。
二是抓考核。镇党委制定了《关于村干部工资奖金的暂行规定》,每季度由组织办公室考核评定,评定结果相应划分为三个档次,并与村支部书记的工资挂钩。年终按考核结果评选“十佳”优秀支部书记,进一步增强了党建工作的动力。
三是完善制度。实行村干部值班制度,全面推广“乡镇党委会”到村开等制度,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了及时了解,及时处理,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构筑起了党员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初步建立了农村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有效机制,激发了广大农村党员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有力促进了全镇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下一步,我镇将以项目建设为主线,以民生建设为保障,逐步把安乐镇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的新型城镇。
第二篇:顺德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顺德面积806平方公里,辖10个镇街,202个村(社区),常住人口248.34万人,旅居海外乡亲50多万人。2013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56.8亿元,增长10.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4.1亿元,增长12.9%。
顺德是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了家用电器、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精细化工、包装印刷、家具制造、医药保健、汽车配件等支柱行业。2013年,全区工业总产值5920.2亿元,增长11.3%。顺德积极引进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确定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环保装备、生命医药、物联网等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成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的国家级装备工业两化融合暨智能制造试点。中国南方智谷、广东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西部生态产业新区等重大战略性发展平台建设扎实推进。
顺德是富有岭南水乡特色和独特人文风情的宜居城乡。拥有中国曲艺之乡、中国厨师之乡、中国美食名城等城市名片,清晖园、碧江金楼、西山庙等古迹名胜,是古代岭南建筑文化的杰出代表。顺德致力于建设生态产业友好型、城市乡村融合型的特色宜居城乡,打造兼容大城市产业效率和小城镇生态环境的网络型城市。确立了三大功能片区城市发展格局,确定了顺德新城、佛山新城、生态新城重点建设目标,制定实施城市升级五年行动计划,着力推动城市发展质量全面提升。
顺德是一座以民为本的幸福城市。在全省率先制定幸福指标体系,每年推出一批惠民实事,民生事业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重达70%。被评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在全国县域率先实现全部镇级医院成功创建二甲医院,连续多年获评“人口和计划生育先进单位”。拥有演艺中心、新图书馆、博物馆、公益性体育公园等文体设施,曲艺、美术、书法、合唱等文化品牌建设绚丽多姿。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创建率超过90%。
顺德是中国改革发展的探路先锋,多次担当改革探索重任。20世纪80年代,率先创立经济发展的“顺德模式”;90年代,率先推进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综合配套改革,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企业产权制度和服务型政府。2009年,顺德率先开展大部制改革、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初步构建起精干高效的党政组织架构,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2010年9月,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形式,从法律层面赋予顺德地级市管理权限。2011年,顺德全面掀起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农村综合改革、社会体制综合改革为核心的新一轮改革高潮,推动改革由体制内向体制外延伸,进一步探索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行政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顺德将围绕“城市升级引领转型发展,共建共享幸福顺德”的战略目标,贯彻落实建设“宜居顺德、智慧顺德、文明顺德、和谐顺德”四条工作主线,努力实现城市品位、生活品质、文明水平与经济地位同步升级,再创顺德新辉煌。
第三篇:盱眙县2011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盱眙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向大家作简要汇报。
一、持续突破,和谐共进,实现“十二五”精彩开局 时间如梭,岁月流金。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盱眙“十二五”的良好开局之年、持续突破之年、和谐共进之年。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淮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共进,借助外力和激发内力同步,核心指标和项目推进齐抓,咬定目标,创新举措,矢志争先,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强劲势头,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取得了“十二五”开门红。
一是主要指标增势强劲。经济总量持续扩张,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实现了“一个提升、两个率先、三项突破、四个第一”。一个提升: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2亿元,巩固和发展了经济总量在全省、全市占比持续提升的向好格局。两个率先:实际到账外资2.11亿美元,在淮安市率先完成全年任务、率先突破两亿美元。三个突破:财政总收入突破3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突破20亿元,在全省排名持续进位;乡镇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0亿元,有4个乡镇财政总收入过亿元。四个第一:夺得全市招商引资(内资)、亿元以上项目总数、新竣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数、新增列统企业数四个第一。全面小康体系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中21个达到小康标准,为2012年率先达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工业经济突飞猛进。工业总量加速扩张。实现规模工业开票销售110亿元、增长50%,工业用电量8.1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5%,扭转了工业经济总量长期在全
—1— 市相对落后的局面。“两区”建设成效显著,开发区综合指标首次进入苏北省级开发区前十强,乡镇工业集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进区项目均取得新突破。特色产业茁壮成长。推进轴承之都、凹土之都和新能源基地建设,钢管轴承产业开票销售突破20亿元,入库税金超1亿元。组建中国凹土产业集团,拢指成拳打市场,凹土产业开票销售、入库税金同比均增长50%以上。新能源产业开票销售7.8亿元,入库税金2680万元,实现倍增。三大产业开票销售增幅均超规模工业开票销售增幅,总量占全县规模工业三分之一以上。并获批江苏省凹土新材料高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和钢管轴承省级特色产业园区。
三是城建服务业互促共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新增城市绿地超过10万平方米,游泳馆等公益性项目建成使用,淮河风光带等景观提升工程全面竣工,大剧院等文化类项目进展良好,电视明珠塔等城市新地标启动建设。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增强供水保障能力,日供水2.5万吨的应急水厂并网供水。加速城市管道燃气发展,新建小区管道燃气通达率100%。完善城市路网,山水大道东延、金源南路等道路改造完成,城区主干道90%实现黑色化。传统服务业加快转型。以旅游业为主导的传统服务业优势日益彰显,实现门票收入2063万元,天泉湖获批省级旅游度假(实验)区,大云山汉王陵入选江苏首批大遗址名录并被中国社科院评选为“2011中国六大考古发现”。现代服务业在线提速,大润发、家乐福、苏宁广场、雨润第五代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启动建设,盱眙正
—2— 成为苏北知名品牌商业集聚区。盱眙龙虾品牌保卫战全面胜利,并首次挺进南欧市场,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以金融业为代表的生产型服务业迅速发展,新引进银行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达12家,苏北县级最多。人民币贷款余额首破百亿大关。
四是农业农村再上台阶。三农工作步入黄金发展期,呈现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活力增强的喜人局面。粮食生产再攀新高。全县粮食总产达19.2亿斤,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高效农业蓬勃发展。“一只虾、一片林、一座山、一批园”已经走出江苏、叫响全国,龙虾、生猪、家禽、经济林果、优质稻米五大特色产业做大做强,高效设施农业面积较上年增长45%,成为带动农民致富的新版块。农民增收步伐加快。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500元、增长15.1%,创历史最高增幅。实现脱贫人口2.44万人,脱贫攻坚五年计划四年完成。农业基本现代化深入推进,主要指标增幅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综合得分可达70分以上,达到全省中等水平。
五是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坚持富民优先,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00元、增长16.7%,保持了“两个同步”。注重改善民生,民生事业投入占财政收入的58.5%。加快保障房建设,超额完成省市任务。重视发展教育,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创建扎实推进。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稳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100%。加强科技人才工作,蝉联江苏省人才工作先
—3— 进县,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县。生态建设成果丰硕,盱城等6个乡镇通过国家级生态乡镇验收,观音寺等6个乡镇被命名为省级生态乡镇,生态乡镇总数全市第一。文明创建成效显著,文明城市创建向纵深推进,顺利接受了复查验收,马坝镇获批全国文明镇,张能平入围全国道德模范提名,成为全县乃至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史上获此殊荣的第一人。社会管理创新工程成效明显,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六是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干部队伍活力迸发。圆满完成县乡党委换届,乡镇班子结构得到优化,年轻干部、女干部、全日制本科学历干部比重平均提高6个百分点,实现了“选优配强”目标。突出跨系统、跨部门、跨乡镇之间的中层干部双向流动,已先后对57名县乡干部实施了“双向互动”交流,畅通干部“上”“下”交流的渠道。广开进贤之路,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34名,7人入选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基层组织建设亮点纷呈。“一选二票三制”公推直选村党组织书记做法被中央党校编入《基层党建工作成果汇编》,并在《群众》杂志刊登。“四级联动、五堂并举”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经验在全省会议上交流并被《人民日报》刊发,以漫画形式宣传“5个严禁、17个不准”的做法被中组部列入县乡党委换届严肃换届纪律亮点工作展览。强化党风廉政责任,打造阳光纪检平台,风清气正的局面得到巩固。
二、进位争先,实现小康,开启科学跨越发展新征程 实现全面小康是省市的客观要求,是盱眙人民的共同期盼,是盱眙籍在外老乡的共同心愿,也是盱眙县委、县政府
—4— 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2012年,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了以全市率先小康为统揽的全年工作布局。总体目标是:坚持以科学跨越发展为主题,以持续进位争先为主线,围绕“一个统揽”,突出“三大重点”,实施“八项工程”,全力扩总量、提质效、促转型、惠民生,确保实现“人均赶全国、财税增四成、工业进三强、外资冲三亿、增速超苏北”五大目标。
一个统揽:以率先达小康为统揽,引领盱眙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既重视“硬”指标,更重视“软”指标。既重视经济指标,更重视民生指标。既重视 “数据指标”,更重视“感受指标”,努力建设不含水份、上级认同、群众认可、经得起检验的高质量小康。在奔向全面小康的征途上奋力创造“率全面小康的速度之先、率全面小康的得分之先、率全面小康的质量之先”“三个率先”新业绩,力争以最高分、确保在全市首批通过全面小康进程监测验收,让盱眙人民更早、更多、更深地分享和体验小康建设的成果。
三大重点:围绕核心指标、重大项目、民生实事三方面核心内容,咬定一般预算收入、外资到账、开票销售等重点,强化举措、强势推进,确保主要指标继续全省进位、全市争先,加速冲刺“苏北十强”。按照第一责任人、第一时间、第一现场 “三个第一” 的项目推进要求,强化“四方联动、五办推进”和倒逼警示机制,争分夺秒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推进落地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出形象、竣工项目抓运行,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项目建设的新突破。坚持以人为本,紧贴民生需求,全力办好“便民、惠民、安民、富民、乐民、健民、—5— 亲民、助民、敬民、育民”十大类30项民生实事项目,想民盼、帮民需、解民忧、纾民困,确保全年民生事业投入占财政收入的60%以上,实现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幸福指数与发展水平“两个同步提升”。
八项工程:以重特大项目突破工程为主导,挺起盱眙工业脊梁。以城乡形象提升工程为重点,把盱眙作为一个大景区来建设,打造最佳人居城市。以现代农业超越工程为抓手,全力打造淮安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服务业提速工程为支撑,加速旅游业转型升级,打造淮安特色服务业集聚区。以对外开放带动工程为引领,集聚更多优质发展要素,实现外资率先、外贸领先、对外合作创先。以社会管理创新工程、人文生态引导工程和党建工作创优工程为保障,为盱眙科学跨越发展打造优良的社会生态、人文生态和政治生态。
—6—
第四篇: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n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2011年10月8日)
尊敬的 部长,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n镇党委、政府欢迎啊以及各位领导来我镇检查指导工作。啊在百忙之中专门调研指导,这是对n的关心和厚爱,也是对各级干部的关怀和鼓励。下面,我把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一简要汇报。
近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啊的关心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这条主线,紧扣稳定和发展两大主题,着力做好工业强镇、马铃薯产业富民、民生建设促和谐三篇文章,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1-10月份,全镇生产总值实现24.6亿元,增长13.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亿元,增长29.8%;地方财政收入实现3582万元,增长23.8%。
一、坚持思想引领、文化聚力,全面激发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
紧紧围绕提振各级干部信心、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大力倡导“以镇为家、以镇为荣”的理念,明确提出“带出一支嗷嗷叫的队伍,营造一片风正气顺的环境,干出一番实实在在的事业”,全面叫响“领导就是服务、权力就是责任、干部就是公仆、群众就是亲人”的口号,用先进文化引领思想、规范行为、凝聚合力、鼓舞斗志。深入开展“党旗在支部飘扬、党徽在基层闪光”活动,组织镇村干部赴沂南开展红色教育,形成了比发展、比干劲、比贡献的浓厚氛围。同时,坚持领导想着群众、群众想着工作“两想”工作法,积极改善机关办公条件,先后投资近700万元实施了镇机关提升工程,对办公大楼进行了粉刷改造,实施了机关大院硬化、绿化、美化工程,高标准建设了会议室和餐厅,有效解决了会议活动难、干部就餐难、来客接待难的“三难”问题,彻底改变了镇机关陈旧破烂面貌,打造了宽敞、舒适、温馨的办公环境,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同感、自豪感。面对各种增资因素,我们千方百计保证干部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各项奖励资金及时兑现,并将第二预算单位工资全部纳入镇财政统筹发放,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凝聚了合力,形成了人心思上、人心思进的良好局面。
二、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进一步加快强镇富民步伐 牢固树立“发展大于一切、发展先于一切、发展重于一切”的理念,凝心聚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推动n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一是工业强镇稳步推进。深入开展招商引资“九个月攻坚”行动,新上过千万元项目13个,其中过5000万元项目8个,实际利用境内资金9.3亿元、境外资金80万美元,均超额完成全年任务。投资1.1亿元的水泥添加剂、投资6800万元的国宁化工三期、投资6000万元的氯化消毒剂等项目建成投 产,预计年可形成地方财力800万元,将成为新的税收增长点;非晶合金、东谷塑编、新型建材等项目进展顺利,华能物流、盖泽物业等项目正在运作实施,大明科技、宏海建安、鲁兴包装等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工业经济规模、效益不断提升。同时,顺利完成了装运处企业改制,既有效化解了各类债务,又极大地激发了企业发展活力。二是现代农业成效显著。围绕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走高产化、有机化、标准化、品牌化“四化”发展之路,突出抓好幸福楼绿色基地、陈马厂有机基地建设,全面推动马铃薯产业向高产、优质、安全、高效方向发展。今年新发展马铃薯有机基地200亩、绿色基地400亩,高产攻关田马铃薯亩产达到5957公斤,再创全国二季作区单产新高;建立上海伊禾公司出口贸易基地,春季马铃薯出口创汇突破3000万美元,极大地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今年1-10月份,全镇储蓄存款达到8.9亿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9000多元,位居全市前列。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00万元完成了中低产田改造、高效节水灌溉、n河堤修复加固三个农田水利项目,投资1370万元的全国小农水重点县项目正在抓紧推进。三是城镇面貌明显改观。坚持以社区建设加快城镇人口聚集,全力推进新兴社区建设,实现了一次搬迁、一次上房“两个100%”,成为全市农村社区精品工程、农民群众满意工程,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表扬和肯定。投资160万元实施了104国道商贸房升级改造工程,并实行“全天候”保洁,城镇面貌焕然一新。
三、坚持和合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牢固树立“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认真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全面推行为民实事“台帐式”管理,今年以来全镇共投资1200万元,完成“水、电、路、气、学”等民生项目136件,投资270万元的n中学改扩建工程、投资50万元的东曹幼儿园建成使用,投资150万元的范庄小学教学楼正在进行主体工程建设,年底可建成使用,全市农村艺术教育工作现场会在我镇召开;新建、维修村村通道路20公里,建成沼气280户、文明生态村4个、农家书屋26个、电子监控村10个、太阳能综合利用示范村2个。全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农民4.4万人,在全市率先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低保、五保、困难家庭实现应保尽保。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目标考核连年保持全市先进水平,月考核、季通报排名均在全市前列。积极推进乡镇医疗卫生综合改革,全市卫生综合改革现场会在我镇召开;新农合参保率达到100%,今年以来共报销医疗费用400多万元。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大力推行“一根线”工作法,实行“一个矛盾点、一个领导、一心帮包、一抓到底”,用一根感情线牵住上访人员,做信访人员的同情人、贴心人、知心人,站在群众的立场帮助解决问题,真正将信访化解在镇村和萌芽状态。同时,为全面掌握信访隐患,深入开展村情民意大调研活动,走访群众1.7万户,发放调查问卷2万余份,入户率达到80%,征求意见建议126条,对群众反映的 热点难点问题,全部归纳梳理,及时反馈给村落实,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不断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打整治,加强治安巡逻,加快推进电子监控镇建设,确保了社会和谐稳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实行专家查隐患制度,推进“4D”工程建设,没有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全市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在我镇召开。
四、坚持抓班子带队伍建机制,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
围绕提升镇党委、政府的公信力和凝聚力,着力打造诚信政府,对党委、政府制定的政策、承诺的事情,坚决落实兑现,真正让群众信服,进一步提高了党委、政府的形象和威信。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牢固树立“为政以德、正己化人”的理念,班子成员带头弘扬正气,恪守做人标准,明辩是非曲直,一身正气,引领发展,带头给各级干部当旗帜、做表率。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高质量完成了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达到了一次换届成功率“两个100%”,班子结构和质量位居全市前列,战斗力、凝聚力明显增强。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委关于换届纪律“5个严禁、17个不准和5个一律”等有关规定,组织开展了“换届我承诺”、换届纪律考试等活动,在全镇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坚持靠机制推动工作,严格遵循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奖惩,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机关工作人员考核奖惩的实施意见》等16项规章制度,坚持平时绩效考核与年终绩效 考核相结合,推行“1015”进位考核机制,实行“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推进机制,每项工作定目标、定时限、定奖惩,跟踪调度,奖罚分明,让干好的有荣誉、有奖金、有位置,让干不好的丢面子、受处罚、没地位。通过近两年坚持不懈地抓班子抓队伍,凝心聚力,居弱图强,各级干部保持了嗷嗷叫的精神状态,在全镇上下形成了风正气顺、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近两年经济发展扭转被动局面,已从全市第五方阵跃居全市中等水平,去年项目建设在21个镇街中排名第五位;今年1-9月份,市委、市政府调度的15项经济指标,我镇有6项指标位居21个镇街前十位。去年以来,先后取得了土地复垦、养老保险、社区建设、纪检监察、平安建设等五个第一。
下一步,我们将以这次领导视察为新的起点,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啊的指示精神,继续做好工业强镇、马铃薯产业富民、民生建设促和谐三篇文章,上下同心,众志成城,团结拼搏,推动全镇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开创n更加美好的明天!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第五篇: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尊敬的省发改委经济研究院专家:
首先,我代表镇党委、人大、政府和全镇各族人民对各位省发改委专家莅临我镇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各位领导长期以来对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视、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代表镇党委、政府班子就镇“十一五”前四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十二五”的发展优势、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发展的重大
项目规划作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境中部,是老县城所在地,距新县城南伞48公里,有国土面积214.5平方公里。辖6个村委会,1个社区,51个自然村,82个村民小组,10个社区居民小组。末总户数4261户,总人口17218人,其中:农业户数3108户,13585人。居住着汉、彝、佤、傣、布朗等11种民族。镇党委下设14个党总支(支部),有党员573人。有耕地面积23275亩,其中:水田6205亩,旱地17070亩。全镇现有泡核桃4亩、甘蔗18466亩、茶园8282亩、膏桐6449亩、澳洲坚果1691亩。辖区内蕴藏并开采的矿产资源有铁矿、铅锌矿、硫化锌、氧化锌、石膏、大理石等。县委、政府实施招商引资战略以来,先后引进了鸿骏、振兴、兴达、海山、汇华5家公司在投资办厂,改善了基础设施,带动了就业,拉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5215万元,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2768元,粮食总产量5386吨,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96公斤。
二、“十一五”前四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以来的4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在县委、政府及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和支持下,镇人民政府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十一五”发展思路,认真落实历届人代会议提出的工作目标,以改善基础设施为突破口,以发展产业为核心,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着力点,紧扣镇党委、政府确定的“961”发展目标,团结和带领全镇干部职工和各族人民努力工作,抢抓机遇,勇于创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较好的实现了4年来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呈现了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一)各项指标如期完成,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明显,全镇经济呈现出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5215万元,比未的2315.1万元增加2899.9万元,增幅55.6%;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突破亿元大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8元,比未的1193元增加1575元,增幅56.9%;粮食总产量5386吨,比未的5134吨增加252吨,人均占有粮食396公斤,保持粮食自求平衡。全镇经济总量增大,综合实力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出重要步伐。
(二)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农业产业建设稳步推进。高度重视核桃、甘蔗、茶叶、澳洲坚果等特色产业建设。一是以泡核桃为重点的经济林果快速发展。围绕全镇建成4万亩核桃基地目标,努力做好泡核桃产业发展及核桃“三率”建设,严格坚持“六个一”种植标准,泡核桃面积由未的5055.5亩发展到4亩;二是甘蔗支柱地位更加巩固。按照“巩固现有面积,大力发展下田蔗和水浇地,在提高单产和糖份上下功夫”的思路,发展的决心不动摇,发展的力度不减弱,狠抓蔗园建设,蔗园面积由未的8187亩发展到18466亩;三是加强高优茶园建设。完成高优生态茶园建设1570亩,占县人民政府下达我镇种植任务800亩的196.25%,茶叶面积由未的5326亩发展到8282亩;四是澳洲坚果和膏桐种植初见成效。新植膏桐6449亩,澳洲坚果1700亩,水果2540亩。全镇经济作物及经济林果面积由未的18568.5亩发展到现在的79437亩,农民人均4.6亩,夯实了农民增收致富的基础,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逐步显现。
畜牧产业稳步发展。以培育养殖小区、养殖专业村组、养殖大户、养殖示范户为载体,带动全镇畜牧业发展。打造丙弄坝养殖专业村,完成圈舍改造4991.39平方米。实施大坝村“林+草+畜+沼”循环农业示范点建设,扶持种植养殖示范户2户。未全镇大牲畜存栏4897头,生猪存栏23614头,家禽存栏59220羽,山羊存栏2435只,肉类产量658.9吨,畜牧业收入达1248.7万元。畜牧产业的稳步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四年来,镇人民政府始终把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缓解制约发展的“瓶颈”作为工作的重点,围绕道路建设、农田水利建设、饮水、农网改造、社会事业各个方面,大力争取项目资金投入,实施农村公路通达工程4条51公里;新修村组公路22条160.7公里;新建串户硬板路8条5.27公里,镇至村公路实现硬化,村组公路通路率达99%,极大地改善了全镇的交通条件;实
施人畜饮水工程21件,安装饮水管道230公里,解决了21个自然村1340户农户5360人的饮水困难;实施水利工程18件,修复坝塘13座,新建三面光沟8.6公里,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新建砖木结构校舍2981平方米,改造校舍2030平方米,新建砖混结构教学楼1905平方米,校舍建设取得新成效;建成6个村委会和社区村级活动场所,改善了办
公条件;完成农网改造项目1200户,解决了1141户5766人的用电问题;实施凤明线芦子园段公路修缮工程;解决了火烧桥菜地生产用水困难;完成芦子园小河边、大芦园、阿货山3个自然村147户异地搬迁项目、城区道路、供水管网修缮、大柏树村和小水井村热水河片区开发等项目申报工作。
新农村建设及扶贫开发取得新突破。小田坝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通过县级验收,112户509人实现搬迁;蚂蟥沟自然村地质灾害搬迁工程通过市级验收,62户251人实现搬迁;实施扶贫整村推进4个村,完成茅草房改造251户;退耕还林2945.2亩,建成沼气池486口;小湾移民“三通一平”等民心工程,有效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以“三村工程建设”为载体的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首批“三村”建设行政村村完成投资790万元;以大柏树崩龙田、小水井白沙沟、大坝水井寨为示范点的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取得实效,完成投资800多万元;实施村移民寨新农村建设点安居房建设30户,建成村内主干道水泥路1.193km,投资190万元;实施地震安居房拆除重建70户,加固200户,投资110万元;认真落实中央支农惠农政策,发放“一折通”、能繁母猪补助、农机具补贴、农村和城市低保共1400多万元。通过扶贫工程和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全镇扶贫工作整体推进,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认真贯彻县委政府招商引资战略,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做好驻镇企业的协调服务工作,鸿骏、海山、振兴、兴达、汇华等一批招商引资企业落户我镇,带动了我镇基础设施改善,促进了就业,增加了收入。
(三)高度关注民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认真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两免一补”政策,创新管理机制,实施教育综合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行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全镇小学入学率达99.8%,辍学率为0.2%,初中毛入学率达91.39%,辍学率1.97%,两基成果得到巩固提高。
卫生、人口与计生工作成绩明显。完善了镇村两级卫生体系,农村卫生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建成村卫生室5个;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参合率达96%以上,农民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现象得到遏制;扎实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爱国卫生运动、艾滋病预防等工作,人民健康得到更加保障,卫生工作成绩明显。全镇计划生育“创优”工作通过省级验收,历年镇人口与计划生育控制指标低于县下达的指标,出生率为3.8‰,计划生育率达92.11%,优选节育率达85.11%,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146户,上报双女户134户,落实养老扶助对象41人。加大经费投入,配备计划生育专用车一辆,保证计划生育工作正常开展。
文化、广电事业持续发展。实施镇文化站综合楼修缮。“阿数瑟”、“月亮升起来”广场集体舞活动进一步普及推广,全镇共组建民族民间业余文艺宣传队8支,每支人员均在50人以上。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项目,全镇共发放接收机2855户2855套,解决了16325人看电视难的问题,架设农村地面接收站,全镇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率达100%。办好《信息》,刊发74期447条,其中:省级采用2条,市级采用87条、县级采用287条。
以“平安镇、村”创建为载体。深入推进社会治安整体联动防范工程。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切实保障了辖区社会稳定。全镇普法教育深入进行,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及时化解人民内部矛盾。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开展专项整治,杜绝了重特大事故发生。
(四)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总结四年的工作,我们主要有以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是围绕经济建设,加大固定资产和招商引资的投资力度,经济建设呈现出平稳较快发展态势;二是立足区域资源,合理布局产业,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断探索和完善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举措,逐步培育出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的特色优势;三是高度关注民生,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紧抓发展机遇,用足用好有利条件;四是解放思想,扩大开放,以新作为谋取经济社会新和谐。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发展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制约发展的“瓶颈”没有完全打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还缺少坚固的平台。二是农业产业尚未形成规模效益,农民可持续稳定增收后劲不够强。三是安全生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有待以加强。四是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还需进一步改进。
二、“十二五”的发展优势
一是根据辖区内海拔高低悬殊大,立体气候特征明显的特点,稳定粮食生产,合理布局产业,突出抓好以泡核桃为主的甘蔗、茶叶、澳洲坚果特色经济林建设。二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实施“扩内需、保增长、保民生”的系列政策,牢牢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兴边富民工程”行动计划的机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调整步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三是市委、市政府提出“三个一百亿”的工作目标,为我们争取项目支持,更加夯实发展的基础提供了重要保障。四是县委、政府实施招商引资战略以来,改善了基础设施,带动了就业,拉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为加快全镇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人民群众盼发展、谋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参与发展的激情更加高涨。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发展的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突出提升“三个核心指标”,抓“三子”促“三化”,突出发展重点,坚定信心,完善工作措施,突出关注民生,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十二五”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重大建设项目
(一)发展思路
立足区域特点和资源禀赋,镇的“十二五”发展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省委八届八次全会,市委二届八次全会和县委十二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三个一百”的总体要求,明确“961”发展目标,即至2015年,全镇建成9万亩优质农产品基地(其中核桃基地4万亩,甘蔗2万亩,茶叶1万亩,澳洲坚果1万亩,中低产林改造1万亩。至2020年驻企业工业产值达6亿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万元以上)。以产业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新农村建设总揽农村工作全局,全面推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发展重点和重大建设项目
1、围绕产业发展,着力抓好农业农村工作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严格控制全镇23275亩耕地红线,加快中低产田地的改造步伐,争取实施中低产田改造1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1500亩,保持粮食自求平衡,粮食产量平稳增长。
提高产业化发展水平。坚定不移的推进9万亩高优农产品基地建设,深入开展核桃“三率”建设大会战,提高核桃抚育管护水平,巩固好现有的4亩泡核桃基地;完成10000亩澳洲坚果和亩的美国山核桃种植任务,高标准、高起点建设澳洲坚果和山核桃苗圃基地;围绕建设目标0亩蔗园面积,加大“良种良法”推广力度,力争甘蔗单产达5吨以上;加大低产茶园改造力度,加强新茶园的管理,实施亩的高优茶园种植,使茶园面积达10000亩以上;巩固和提升丙弄养殖专业村,继续抓好大坝村“林+草+畜+沼”循环农业示范点建设,启动实施移民寨新农村建设点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以养殖专业村、循环经济、养殖小区、大户养殖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
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确保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买补贴等各类涉农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兑现;落实财政“一事一议”奖补政策,强化对各类补贴资金的管理和引导,切实发挥补贴资金对产业的发展、支持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解决困难群众生活的助推作用;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工程,大力推动家电下乡活动。
强势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采取镇村干部职工挂钩联系农户制度,加大移民寨新农村建设点的建设力度。坚持着眼长远,突出重点,稳步展开原则,全面实施30户以上自然村的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村容村貌整治。发展经济是核心,做强产业是根本。鼓励农民自愿筹资投劳参与水、电、路、气、房建设,突出抓好“两有两洁”工程建设,重点解决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困难。充分发挥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大力推广先进农业科技,努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在新农村建设中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的新型农民,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
2、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三个一百”的总体发展要求,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经济的意识,以抓项目为核心,突出基础设施、产业建设、社会民生、生态环保等重点,抓紧谋划和实施一批项目。采取超常规措施,按照“续建项目抓进度、新上项目抓开工、前期工作抓深度”的总体要求,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针对的“瓶颈”制约因素和的资源禀赋,结合产业的扶持政策,“十二五”期间重点实施好:一是扶贫项目四项,小水井村热水河片区开发;大坝村片区开发,总投资505万元;村下新村异地扶贫搬迁工程,总投资148万元;村红木坡下寨扶贫搬迁,总投资120万元。二是基层组织政权建设项目一项。镇党政综合楼修缮,投资120万元。三是异地移民搬迁项目三项,总投资1214.7万元。芦子园村大芦园、啊货山、小河边、小落水异地扶贫搬迁工程,投资746.5万元;大柏树村明山异地扶贫搬迁工程,投资240万元;大柏树村红木林异地扶贫搬迁工程,投资228.2万元。四是交通项目七项,总投资788.65万元。大坝村南渡田坝桥涵建设,投资50万元;大柏树村委会至荒田弹石路建设,投资192万元;小水井村委会至热水河弹石路建设,投资190.75万元;村至浪坝寨弹石路建设,投资92.9万元;大坝村委会至蒿子坝弹石路建设,投资80.5万元;大柏树至梅子树弹石路建设,投资96.5万元;仁和村白坟寨弹石路路建设,投资86万元。五是水利项目二十三项。村傣族寨中低产田改造,投资22万元;村丙弄坝中低产田改造,投资20万元;大柏树村中低产田改造,投资165万元;河2公里险段清淤、河堤加固,投资867万元;小水井郭家寨大沟三面沟修缮,投资625万元;大坝村老娃叉林沟修缮,投资65.5万元;村傣族田坝三面沟修缮,投资54.9万元;仁和村小田洼沟修缮,投资65.5万元;仁和村大田沟三面沟修缮,投资790万元;芦子园村中山下沟修缮,投资65.5万元;芦子园村三台山沟修缮,投资159万元;大柏树村明山沟修缮,投资183.4万元;大柏树村崩龙田大沟修缮,投资260万元;大柏树村忙咪沟三面沟修缮,投资201.74万元;芦子园村大荒田沟修缮,投资31.44万元;芦子园村忙涡坝沟修缮,投资26.2万元;芦子园村陈家沟修缮,投资78.6万元;大坝村控保坝人畜安全饮水,投资15万元;芦子园村火烧桥人畜安全饮水,投资50万元;大柏树村梅子树、大湾塘、荒田等平坝人畜饮水,投资95万元;村桥头村人畜安全饮水,投资15万元;小水井郭家寨、白沙沟、白叶子树平掌人畜安全饮水,投资100万元。六是养殖项目六项,总投资303万元。巩固和提升村丙弄坝养殖专业村,投资100万元;村移民寨新农村点养殖专业村建设,投资70万元;大坝村循环经济续建项目建设,投资15万元;仁和村大白仓养牛专业户,投资40万元;仁和村大白仓养鸡专业户,投资8万元;全镇6村委会每村建设二户养猪大户,投资70万元。七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四项。敬老院建设,投资计划100万元;社区服务站建设,投资计划100万元。垃圾处理场的建议,投资15000万元;大礼堂修缮,投资100万元。
3、围绕区域经济发展,着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围绕县委、政府招商引资发展目标,做好投资1500万元城区水管网重建;投资400万元10000亩中低产林改造;投资260万元和顺林化有限公司建设;投资10万元相军木材加工厂扩建;投资350万元创森林木材开发有限公司建设;投资20万元筷子厂扩建;投资50万元仁和石膏厂扩建;投资110万元彩霞床上用品公司扩建;投资150万元泉酒厂扩建;投资600万元城区农贸市场扩建等项目的可研报告,全力推介项目,确保超额完成招商引资任务。
4、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
严格执行规划控制,清理整顿城区违法违章建筑,切实加强教育引导,全面提高城镇居民素质,不断提高文化内涵;下大力度整治以路为市占道经营和脏、乱、差等问题,着力营造安全、舒适、优雅、健康的人居环境。按照规划先行、稳步实施的原则,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实施街面修缮工程和推动芦子园小河边、大芦园、啊货山城乡一体化进程。
5、围绕改善民生,着力抓好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优先发展教育。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巩固和提升“普九”和“两基”成果,确保小学儿童入学率、初中毛入学率分别达99.5%和98.5%,不断改善农村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努力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实施中学和各村完小校安工程建设。
着力完善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增加医疗设备,夯实镇、村卫生服务网络基础;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农合医疗保险体系,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以上;重点抓好传染性疾病预防和控制。加快推进中心卫生院门诊楼建设;建立健全城镇居民健康档案,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努力巩固“创优”成果,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快人口管理信息化步伐。
努力增加就业。统筹做好失业人员、城镇新增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农村富余劳动力、残疾人的就业工作,采取多种措施扩大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至少有1人就业。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按照“覆盖城乡、人人享有”的要求,城市和农村低保做到应保尽保,努力为全镇城镇低收入人口、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切实改善困难群众生活条件。以国家实施“兴地睦边”工程为契机,完善中低产田地改造规划。继续抓好“兴边富民”工程,加强对人口较少民族的产业发展扶持;高度重视特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切实解决好特困自然村的水、电、路和群众住房困难问题,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争取城镇困难居民廉租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实施。对全镇低保、“五保”对象、残疾人个人缴纳的新农合参合资金给予全额补助。
统筹科技、文化和广电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不断提高科技贡献率;进一步普及“阿数瑟”、“月亮升起来”广场集体舞活动,挖掘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打造民间“阿数瑟”品牌。争取全镇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直播卫星项目实施;做好拥军优属、民兵预备役等工作。扎实推进统计、人事、档案、地方史志、地震、气象、粮食、科学、残疾人、工会、妇联、共青团工作。
6、围绕落实责任,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推进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重点防护林和国有林保护工程,不断巩固和提升退耕还林成果,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加强水源林保护;做好城镇面山、河流两岸、公路沿线村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扎实做好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努力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引导群众加强对已建的沼气池进行管理,确保效益持续发挥,努力为农村居民创造洁净、优美的生活环境。
加强环境监管。切实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坚决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加强以芦子园矿山为重点的污染监控,积极支持振兴公司做好尾矿干堆的探索工作,实现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服务好矿电产业的发展。继续抓好矿区、电厂生产区征地补偿工作,协调服务好鸿骏、振兴、海山、兴达、汇华等驻企业生产,妥善处理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与地方发展的关系。
(五)围绕和谐稳定,着力抓好“平安”巩固提升
抓好安全生产。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监督网络,加大道路运输、矿山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开展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高度重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加大信访排查和解决力度。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长效机制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加强综治维稳工作。继续推行领导包案责任制,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辖区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