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5课《三大改造》导学案
第5课:《三大改造》
【教学目标】
1、掌握基本知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及其实质。
2、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缺点。
3、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过程中,我党创造性的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重点、难点】三大改造的形式、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
【学法指导】联系生活,合作探究,理解历史大事,学习用历史观点分析问题。
【导学过程】
一、预习本课,完成下面的知识点,并标记在书上。
A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农业合作化的原因:我国农业经营,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建设的需要。
2、形式:把个体农民、手工业者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
3、目的:走的社会主义道路
4、实质:三大改造是我国改变
5、起止时间:
6、概况:年,河南合作化的,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1、起止时间:
2、形式:国家逐步发展企业的3、政策: C三大改造的完成时间:
意义:实现了转变为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
3、缺点:存在、等缺点
二、合作探究,小组活动,派代表发言,其他组可补充
1、三大改造指什么?起止时间是?各采取什么形式?
2、公私合营的含义是什么?我国哪些城市首批进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什么是赎买政策?这种政策的意义是什么?
读书25页动脑筋并分析回答问题
比较土地改革与农业合作化运动有何不同之处?(提示:可以从所有制形式及意义等方面比较)
【课堂小结】
1949 年——1956年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阶段,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达标检测】
【布置作业】
第二篇:第5课三大改造导学案
第5课三大改造
【学习目标】
1.识记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和政策。2.知道三大改造的结果和缺点。3.能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 4.认识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中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学习重点】 三大改造的形式
【学习难点】 三大改造的实质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自读课本21——23页,大字部分细读,小字部分快读,6分钟后,看谁能正确回答下列问题:
1.三大改造中对农业改造的原因
2三大改造的起止时间_______ __________;三大改造指的是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改造。
3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果: ______年底占全国农民总数96.3%约1.18亿户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4.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果:___________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5.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果:________。
6、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基本上完成了对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______制转变为______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______阶段。
7、三大改造的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1)你认为三大改造在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在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为什么要采取赎买方式?
(2)三大改造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那么请大家设想一下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怎样解决呢?
三、拓展延伸
.一位老人在去世前将三个儿子叫到身边,让他们每人把一根筷子折断。三个儿子都很轻松地做到了。然后,老人把三根筷子捆在一起,让三个儿子再试试。这次,三个儿子都未能折断。从上面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故事中的寓意和土改后农民经营方式的改变有没有相同之处?
四、总结提升(请尝试用知识网络图总结)
五、达标测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邓子恢在《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中指出: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要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以下二个问题:
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主要的牲畜、农具肥料、种子等困难。
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如水旱灾害、虫灾等。
材料二:1953年到1959年,农业互助合作社组织继续稳定发展。这时期建立起来的合作社,80%以上增产增收,15%持平,5%减产减收。
材料三: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一部分干部滋长了急于求成的情绪,在合作社的发展上盲目求多求快,强迫农民入社。结果出现了一些农民杀猪砍树,卖羊卖牛,不积极生产,甚至破坏农具的现象。请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说说建立农业合作社的必要性。(2)根据材料分析农业合作化的意义。(3)材料三中某些农民的行为说明了什么?(4)谈谈你对农业合作化的看法。
第三篇:第五课三大改造教学案
第5课三大改造 教学案
C、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D、农产品能够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2)下列关于手工业改造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班级 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制作人:房立德2009.03.03
A、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了解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2、能力目标: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其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2、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三、[教法、学法]学法指导阅读练习、讨论分析、分③组合作[课时]1课时
四、[学习新课]
我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如何改造农民个体所有制,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这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之一。
(一)三大改造的形式
1、时间:_______---________
2、农业:(1)、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2)、高潮:_______年
3、手工业: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
4、资本主义工商业:(1)、实行__________________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高潮:_______年
(二)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堂检测 自主研练:重点,难点,常考点,当堂学习,当堂巩固,高效率!不会的、拿不准的在旁边做上标记。基础训练。
1、选择题
(1)关于1956年前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前的具体情况,你认为说法正确的是()A、农民已经能够合理地使用耕地B、农村已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B、1955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手工业合作社的建立,使个体所有制成为集体所有制
(3)、我国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是()A、租赁B、借用C、赎买D、没收(4)、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时间和标志是()
A、1956年土地改革的完成B、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5)、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实行农业合作化B、建立国营经济C、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D、恢复国民经济(6)、新中国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有()
A、互助组B、供销合作社C、生产合作社D、公私合营
2、回答下列问题:
(1)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2)三大改造的形式有哪些?
(3)三大改造完成有什么重要意义?
六、小结巩固 :结合练习,进一步巩固本课知识
第四篇: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能力训练:
1、选择:
(1)关于1956年前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前的具体情况,你认为说法正确的是()
A、农民已经能够合理地使用耕地B、农村已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C、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D、农产品能够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下列关于手工业改造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B、1955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C、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手工业合作社的建立,使个体所有制成为集体所有制
(3)、我国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是()
A、租赁 B、借用C、赎买 D、没收
(4)、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时间和标志是()
A、东南沿海地区 B、东北地区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
(5)、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实行农业合作化B、建立国营经济 C、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D、恢复国民经济
(6)、新中国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有()
A、互助组B、供销合作社C、生产合作社D、公私合营
2、回答下列问题:
(1)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2)三大改造的形式有哪些?
(3)三大改造完成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五篇:三大改造
新中国的三大改造
自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我国已成为社会主义国家,但在经济上,我国经济仍然以资本主义经济为主。随着土地改革的成功,国内的主要矛盾转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于是,我国决定进行三大改造,即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又叫农业合作化运动。土地改革后的中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中农化”。在老解放区,由于种种原因又出现了土地买卖和两级分化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极大影响了农村的发展与进步,于是从1951年12月开始,党和政府颁发了一系列的决议,规定了我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全国范围内,在农村开展互助活动,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希望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农民个体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到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阶段后基本完成,全国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96.3%。中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土改之后的农村,集体化的农业合作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的发展。但是由于国家领导人的冒进,在政策上加速合作社的发展,于是在合作化运动高潮形势的推动下,各地不顾实际条件是否成熟都加快了发展的步伐,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侵犯了富裕中农的实际利益,引起了他们很大的抵触情绪。同时,由于实行集体经济的原因,农村中又出现投机取巧、积极性不足的情况,又极力影响了农村的发展。
而对于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和政府也是实行合作化道路,把个体手工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改造采取合作化的形式和逐步过渡的步骤,从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发展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实行生产合作社,目的是帮助他们发展生产,解放生产力,发挥他们固有的生产经营灵活、产品多种多样、能够适应人民不同需要和市场千变万化的需要的优点,帮助他们克服规模细小、资金短缺、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及封建保守、行会观念、生产盲目、自发倾向等弱点,改变旧中国小生产被压迫、受剥削和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矛盾。
同样,由于党和政府领导人的冒进,1955年下半年开始,进入合作化高潮,由于对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估计偏高,头脑发热,急于求成,合作化运动的发展显得过快、过急,给以后的工作留下了一些后遗症。虽然,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做出了修正,但也极大地限制了手工业的发展。
而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国家采取“赎买赎卖”的政策,通过国家资本,将其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工业,同时将所有制改造与人的改造相结合,努力使剥削者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被消灭了。至此我国建立其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彻底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上前进了一步。
但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党和政府极力打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对其采用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甚至采取强制买卖的政策,通过采取股份制及公私合营的政策,将私企、民企以及外资企业转移到政府手中。而对于企业主的政策,则是采取极为严厉的政策,将其控制在政府手里。这对于当时国家的发展、经济的进步都有极为不好的影响。新中国的三大改造,本意上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中国经济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从政治上的社会主义到经济上的社会主义,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由于政府的冒进,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以至于在之后的大跃进中,这些缺点全部变现出来,不顾客观规律,极力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反而影响了国家的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