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形势与政策论文之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即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农业问题。其中,农民问题是核心,农村问题是保障,农业问题是基础。农民的收入又是农民问题的核心。
三农问题的现状:
1、农业基础地位脆弱,发展方式依然粗放
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
3、农业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差
中国作为一个正宗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应该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必须在土地制度这一问题上先做文章。土地制度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
首先对农村的土地制度进行彻底改革,把农村土地使用权直接交还到农民手中,让他们拥有处分权、收益权、继承权并允许土地的自由买卖,才能具备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制度前提。
其次,“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不把农村人口比例将下来,不减少农民的人数,“三农”问题是无法从根本上得以解决。这是农业和农村的经济特点所决定的,也是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
最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显著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收入,维护农民利益,是解决“三农”问题乃至整个社会利益的客观选择。多予、少取、放活,是党中央对新时期三农工作提出的重要方针。多予是重点,少取是前提,放活是根本。三者之间是有机的统一体。
多予,就是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少取,就是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放活,就是搞活农村经营体制消除体质束缚和政策障碍,给予农民更多的自主权,激发农民资助创业增收的积极性。
总之,我们应该看到,农村人口总量大且人口比重高是我国的一大国情,改变这样的国情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历史进程。经历了新中国60年的建设和发展,三农事业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但我国仍有几亿人口生活在农村是个难以回避的事实。要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方略的指引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农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这将有助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第二篇:南农-形势与政策论文
对当前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中问题的认识与思考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所以农村的改革发展是重中之重。
在改革开放的这三十年中,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使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废除人民公社,确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全面放开农产品市场,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粮食生产不断跃上新台阶,农产品供应日益丰富,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依靠自己力量稳定解决了十三亿人口吃饭问题;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小城镇蓬勃发展,农村市场兴旺繁荣,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亿万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切实巩固了新时期工农联盟;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事业加速发展,显著提高了广大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农村党的建设不断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全面推进,有效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更为重要的是,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创造性探索,为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
然而,虽然我国农村正在发生新的变革,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正面临新的局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但是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不健全,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要求紧迫;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耕地大量减少,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增强,气候变化影响加剧,自然灾害频发,国际粮食供求矛盾突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压力增大;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区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任务艰巨;农村社会利益格局深刻变化,一些地方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社会管理任务繁重。总之,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加倍努力,不断巩固和发展农村好形势。
目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顺应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抓住时机、乘势而上,努力开辟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广阔道路,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局面。
然而,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需要以农民为主体,农村的建设需要政府的帮助,但主要的建设者是农民,农民的整体素质是发展农业的关键,所以我认为在农村的改革发展中应把提高农民自身素质放在首要的位置,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角度来说,国家的补贴和税费的减免给农民确实减负不少,但不能解决农民的根本问题。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和部署新农村建设任务时指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十七届三中全会又强调指出:“发展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农民科学文 化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可见,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及关键之所在。所以我建议:
(一)夯实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基础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因此,要加快发展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提高农民的农业科技素质。要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优化农村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加大农村支教力度,全面提高“普九”水平和义务教育质量。同时,还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助学机制,保证农村贫困学生至少完成高中学历的学习,力求基本消除农村青年文盲。积极倡导成立各种各样的民间教育救助组织和助学救济基金会,给予上不起学的学子以及时的救助,让其拥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培育新型农民,要依靠政府的组织和引导。各级政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对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重视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增强农民科技意识、市场意识,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经营水平,是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各有关部门要把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
(二)多方筹资办学,创新培育模式
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只依靠政府财政还远远不够,必须借助社会、企业和农民力量来进行,必须建立多元化的经费投入机制。首先,政府应采取激励政策、建立激励机制,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农村教育和农民培训。其次,要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支持农民教育和培训工作。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在资金、设备、场地等方面支持农村教育。同时,要努力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培训质量,减轻农民负担。再次,进一步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于农民教育培训的投入力度,并且将对农民培训的支持纳入财政预算范围,确保其长期稳定增长。同时,在教育培训工作中,必须创新培训模式。首先,改革课程设置,增加实践课教学比重,拓展和丰富农民培训的内容,增加实用新技术、市场知识、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教育培训。通过教育培训向农民灌输市场经济知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市场观念和经营理念。其次,要根据市场需求,从实际出发,结合农民的培训特点,研究制定培训方式和措施。按照企业需求开设培训科目,使培育出来的新型农民能够适应市场需要。再次,继续坚持不懈地开展具有普及性质的免费培训,由各级政府出资,每月派技术员到农村开展各类讲座,宣讲与农业、农民、农村有关的最新政策,持续的对农民培训。
(三)充分整合现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教育资源是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载体。应立足现有条件,整合农民教育资源,创新运行机制,加强体系建设。”培育新型农民,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环节较多,因此,应采取多种手段,整合各类资源条件,拓展服务范围,使农村教育与培训活动充分发展,从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充分运用教育、财政、农业、劳动等部门资源,形成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的合力,从而打破部门局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同时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建立协调机制,综合利用农村各类教育资源、培训资源、科技资源、农业技术推广资源;要协调使用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在农村劳动力教育和培训中也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政府主管部门一定要树立让社会资源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意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优化培训资源配置,充分调动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社会资源参与农村教育和培训,形成开展农村教育和培训工作的合力,切实提高资源利利用率。
只有当农民的整体素质和科技文化水平得以提高,才可以使国家的各项政策得以顺利实施,才可以使我国的农业顺利发展。对于农村的发展策略,也就可以很好的实施了。
首先,我们要通过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来大力推进改革创新,进一步放开搞活农村经济,优化农村发展外部环境,强化农村发展制度保障。
其次,我们需要通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来这三条途径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明确目标、制定规划、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办好关系全局、影响长远的大事。
再次,我们需要通过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和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强化农村社会管理等途径来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最后,我们需要有人来了领导我们,所以,需要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同时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当我们的农民不再是文盲的代名词时,当我们的农民思想不再落后时,当我们的农民知道自己需要干什么和怎么干时,当我们的农民也为自己的理想努力时,我们还用为农村的改革发展而担心吗?有他们的主人在想法设法的建设他们,他们或许更清楚该怎么建设自己的家园。但目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所以我们需要团结起来,锐意改革,加快发展,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程中努力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
第三篇:形势与政策论文-“南海问题”
武汉科技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浅析”南海问题“
《形势与政策》
题目:浅析“南海问题”
“南海问题”,是指南海周边的“七国六方”,即中国大陆和台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菲律宾,在南海岛礁归属和海
武汉科技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浅析”南海问题“
域划分上存在分歧和争端。近年来南海频频出现领土争端,尤其在最近一段时间,中菲针对南海问题矛盾日益尖锐,菲律宾不顾自身实力,依靠海外强国支撑派出其国内最大军舰与我国在南海对峙,不断挑衅我国。做为一名在校大学生,针对南海问题,我想浅谈自己的看法。20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出版的近200种地图集和权威百科全书无不明确的标明或承认,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在中国南海的传统海疆之内。
一、浅谈我对南海的认识
南海,又称南中国海,自古以来,南海都是属于我国领土的一部分。远在秦汉时代,中国已经有了大规模的远洋航海通商和渔业生产活动,南海已成为重要的中国海上航路。从此,中国人民频繁航行于南海之上,穿越南沙诸岛,最早发现了这些岛屿礁滩,并予以命名。为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对此我们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国际社会也长期予以承认。战后相当长时期内,并不存在所谓的南海问题。南海周边的地区也没有任何国 家对中国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行使主权提出过异议。南海相对来说还是“平静之海”。但随着其全球战略地位的提升,特别是油气资源的相继发现,周边国家陆续提出所谓“主权诉求”,逐渐使南海成为“复杂之海”。一段时间以来,随着国际能源危机的加剧,南海周边国家在“南海主权”问题上的动作频频,加上一些别有用心的大国的搅局,使得南海形势变得更加波橘云诡。
武汉科技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浅析”南海问题“
南海地处低纬热带,雨量充沛,南部岛礁密布,是我国海洋渔产种类最多的地方,初步估计油气总储量达630亿吨。经多年的勘探和实际开采表明,确属世界上除波斯湾、墨西哥湾以外的又一个蕴藏巨大油气资源的海域。另外,南海的矿物资源十分丰富,已掌握的有20余种。此外南海素有“亚洲地中海”之称,是沟通两大洋和联系三大洲的海上枢纽,是我国海上石油和贸易的生命线。原油进口的五分之四是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的,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船只总量的60%是我国船只,南沙群岛周边海域已经成为确保国家能源和贸易安全的生命线所在地,所以南海对我国的经济贸易以及周边安全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南海问题的由来
南海争端的发生源于对资源的争夺,南海诸岛,特别是南沙群岛之所以引起周边国家的垂涎,当然是由于它们在经济和战略方面的重要性。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南海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此后又发现了南海蕴藏着数量可观、价值连城的“可燃冰”。此项消息传出,立即引起了菲律宾及越南武力侵占南沙地区岛屿的动机。真正的南海问题是从七十年代,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利用军事手段强行占领或企图占领南海部分群岛开始的。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其侵略强占的企图越发明显,军事活动日益频繁,甚至公然宣布对于南海部分群岛的主权,才真正把南海问题摆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
三、南海问题的现状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越、菲、马等国以军事手段占领南沙群
武汉科技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浅析”南海问题“
岛部分岛礁,在南沙群岛附近海域进行大规模的资源开发活动并提出主权要求。近年来,南海问题日益突出,周边小国纷纷对南海提出主权要求,因西沙、东沙群岛已由中国控制,目前争夺焦点主要围绕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中沙群岛主要为中菲之争,南沙由于面积最大且石油资源最丰富,已形成“六国七方”介入、“四国五方”军事占领的武装割据格局,“菲占最早、越占最多、马占最肥”。对此中国政府一再严正声明,这些行为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是非法的、无效的。这些国家的所谓法律依据是根本站不住脚的。如今,最嚣张的菲律宾依靠美国的庇护,不断在南海挑衅我国,并企图将南海问题国际化。2012年4月8日,菲海军最大战舰--3400吨的“德尔毕拉尔”号炮舰抵达黄岩岛环礁缺口处,非法将我渔船堵在泻湖内,并放下小艇,派兵持枪登上几艘中国渔船进行检查。国家海洋局接到呼救后,迅速派出正在附近执行南海定期维权巡航执法任务的中国海监84船、中国海监75船编队赶赴该海域,对中方渔船和渔民实施现场保护。当天傍晚时分,两船赶到现场,在环礁缺口处横在菲律宾军舰前面,阻止 菲军小艇进入礁湖。菲军士兵退回军舰上,从此不敢造次。至此,中菲在黄岩岛海域形成对峙局面。,至今已经持续十余天,未能达成协议,我国表现强硬,表现了我国维护主权的坚定决心。
四、我对南海问题的看法
自本月10日中菲在南海形成对峙后,双方均表现强硬。至今已经持续十余天。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一直采取隐忍克制的态度,反倒是菲律宾以小搏大极尽挑衅之能事。连世界舆论都认为菲律宾闹过头
武汉科技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浅析”南海问题“
了、玩过火,中国还是在忍,只是措辞的严厉程度在升级。早在2002年11月中国和东盟国家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就已经明确规定了处理南海问题的基本规则,其中包括保持自我克制,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扩大化和影响和平与稳定的行动,以建设性的方式处理分歧。菲律宾是这一重要文件的签署国,理应清楚上述规则的严肃性。挑起事端,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究其实质,是要冲击中国和东盟之间的重要共识,损害来之不易的合作成果,让南海问题陷入失去基本规则的混乱局面,进而制定出一套谋一己之私、没有任何公理和道义可言的“规则”。试图制定这种“规则”,只能是想入非非,自寻烦恼。使南海真正成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是中国的原则立场和坚定意志,也是中国和广大东盟国家共同利益之所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是解决南海问题的一个重要基础性文件。中国愿同东盟国家一道积极推进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进程。为此,需要通过对话和协商,建立互信,营造积极氛围。南海不是没有规则的冒险乐园。逆时代潮流而动,没有任何前途可言。
第四篇:形势与政策论文 农民工问题
形势与政策论文
——农民工就业问题 内容摘要:社会的和谐离不开农民工问题的解决,从历史的眼光与国家政权管理来探讨农民工问题的解决主要在于政府下放权力。
农民工问题已日益被社会所关注,我们怎么去认识和更深刻地去理解农民工,怎样去帮助他们是我们迫切应该做的。
我认为,农民工问题,说到底来自于时下流行的“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中国的一个基本战略问题,可以这样说,中国的问题根本上就是农民问题。
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进展,特别是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农村劳动力的迫切需求,越来越多的农民转变为农民工。十多年来,数千万农民工为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创造了难以估量的财富,提供了各种各类的服务。深圳有一项调查说:“在特区20年的发展史中,千百万外来工始终是各种新兴经济部门的主力军,他们为深圳创造了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必须的原始资本积累。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深圳奇迹与致富之“源”是这个地方充满活力的生产力--丰富而廉价的外来工和新兴经济部门为追求财富而奋斗拓进的结果。正因为千百万外来工的辛勤劳作才有深圳今天的繁荣与富裕”。早在1990年,深圳市委宣传部等六部委的联合调查组在《深圳百万临时工调查报告》中就指出:农民工是深圳“工人阶级的主体,他们不仅是深圳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也是深圳市和社会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些调查研究的结论是完全正确的,农民工的这种丰功伟绩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在全国许多城市、许多行业中也是这样在实践着。
农民工付出了如此辛勤的劳动,却得不到应有的经济待遇。因为身份的差别,在同一个工厂里,同工不能同酬。农民工付出的劳动很多,而他的所得很少。工资已经很低了,但还常常受到企业主的克扣和拖欠,遭受到不必要的歧视。这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解决农民工问题刻不容缓。
解决农民工问题要从根上治理,农民工问题表面看是要解决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消除在就业方面的不合理限制,给予农民工应有的国民待遇等问题,而实质则是我们国家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工人阶级队伍,构建一个什么样的社会阶层结构,是建设一个城乡一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是维持目前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的问题。农民工问题解决的好与不好,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前途命运的大问题。真到了应该重视应该解决的时候了,所以,我有以下建议:
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度,来认识和解决农民工问题。
要想真正解决农民工问题,首先就得了解农民工自己真正想要得到什么。并不是简单地由国家政府或一些媒体的主观想法决定。要多深入农民工群体,多体会他们的生活条件和工资待遇。这就是我们所讲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在这一点上,我非常认同“两会”期间,一些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深入农民工群体,及时准确地向中央政府传达情况。另外,现在关注农民工的媒体也愈来愈多,报道的层次也越来越深,这是好事。但这些报道真的及时被有关部门所接受吗?绝大多数情况是没有。因此,执政部门行之有效管理是解决农民工的关键。农民工中间设立农民工工会,让他们自己按照自己的意愿选出会长,拥有与正常工会主席一样的权力,不仅能与企业领导进行协商,还能及时向执政部门报告情况,这样农民工问题就不仅是一般的群众问题,而上升为行政管理问题。这样做的话,农民工才有足够的权力,真正是属于工人阶级的队伍,也是农民阶级的队伍。若农民工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的话,对加强农民阶级与工人阶级的沟通交流无疑是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应该说是我国行政管理上的一大突破与飞跃,也为我国社会各阶级群体的和谐稳定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
以上说的这些,主要是希望政府能够下放一定的权力与农民工这个庞大的群体。因为社会的和谐稳定是各种势力均衡所达到的,若存在着一个数量庞大而又处于弱势的群体,想要外因使其达到稳定,不受歧压是不可能。毕竟外因是条件,而内因才是使一个事物发展的主要原因。加强农民工自身的教育,使他们更加懂得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制度让他们更合理有效的行使国家所赋予的权力,这也是不可获缺的。
温总理也曾多次提到过农民工问题是当前社会主义经济的重中之重,胡锦涛总书记也讲到要解决农民工问题以谋求社会的大和谐。政府的种种措施正朝着愈来愈有利于农民工问题解决的方向发展。所以农民工问题的解决是历史的必然,但到底怎么解决还需要我们大家更深刻的思考。
农民工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立与否,因此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这不仅是我们的义务,更是我们的责任。
第五篇:“南海问题”形势与政策论文
武汉科技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浅析”南海问题“
“南海问题”,是指南海周边的“七国六方”,即中国大陆和台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菲律宾,在南海岛礁归属和海域划分上存在分歧和争端。近年来南海频频出现领土争端,尤其在最近一段时间,中菲针对南海问题矛盾日益尖锐,菲律宾不顾自身实力,依靠海外强国支撑派出其国内最大军舰与我国在南海对峙,不断挑衅我国。做为一名在校大学生,针对南海问题,我想浅谈自己的看法。20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出版的近200种地图集和权威百科全书无不明确的标明或承认,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在中国南海的传统海疆之内。
一、浅谈我对南海的认识
南海,又称南中国海,自古以来,南海都是属于我国领土的一部分。远在秦汉时代,中国已经有了大规模的远洋航海通商和渔业生产活动,南海已成为重要的中国海上航路。从此,中国人民频繁航行于南海之上,穿越南沙诸岛,最早发现了这些岛屿礁滩,并予以命名。为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对此我们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国际社会也长期予以承认。战后相当长时期内,并不存在所谓的南海问题。南海周边的地区也没有任何国 家对中国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行使主权提出过异议。南海相对来说还是
武汉科技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浅析”南海问题“
“平静之海”。但随着其全球战略地位的提升,特别是油气资源的相继发现,周边国家陆续提出所谓“主权诉求”,逐渐使南海成为“复杂之海”。一段时间以来,随着国际能源危机的加剧,南海周边国家在“南海主权”问题上的动作频频,加上一些别有用心的大国的搅局,使得南海形势变得更加波橘云诡。
南海地处低纬热带,雨量充沛,南部岛礁密布,是我国海洋渔产种类最多的地方,初步估计油气总储量达630亿吨。经多年的勘探和实际开采表明,确属世界上除波斯湾、墨西哥湾以外的又一个蕴藏巨大油气资源的海域。另外,南海的矿物资源十分丰富,已掌握的有20余种。此外南海素有“亚洲地中海”之称,是沟通两大洋和联系三大洲的海上枢纽,是我国海上石油和贸易的生命线。原油进口的五分之四是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的,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船只总量的60%是我国船只,南沙群岛周边海域已经成为确保国家能源和贸易安全的生命线所在地,所以南海对我国的经济贸易以及周边安全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南海问题的由来
南海争端的发生源于对资源的争夺,南海诸岛,特别是南沙群岛之所以引起周边国家的垂涎,当然是由于它们在经济和战略方面的重要性。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南海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此后又发现了南海蕴藏着数量可观、价值连城的“可燃冰”。此项消息传出,立即引起了菲律宾及越南武力侵占南沙地区岛屿的动机。真正的南海问题是从七十年代,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利用军事手段强行
武汉科技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浅析”南海问题“
占领或企图占领南海部分群岛开始的。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其侵略强占的企图越发明显,军事活动日益频繁,甚至公然宣布对于南海部分群岛的主权,才真正把南海问题摆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
三、南海问题的现状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越、菲、马等国以军事手段占领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在南沙群岛附近海域进行大规模的资源开发活动并提出主权要求。近年来,南海问题日益突出,周边小国纷纷对南海提出主权要求,因西沙、东沙群岛已由中国控制,目前争夺焦点主要围绕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中沙群岛主要为中菲之争,南沙由于面积最大且石油资源最丰富,已形成“六国七方”介入、“四国五方”军事占领的武装割据格局,“菲占最早、越占最多、马占最肥”。对此中国政府一再严正声明,这些行为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是非法的、无效的。这些国家的所谓法律依据是根本站不住脚的。如今,最嚣张的菲律宾依靠美国的庇护,不断在南海挑衅我国,并企图将南海问题国际化。2012年4月8日,菲海军最大战舰--3400吨的“德尔毕拉尔”号炮舰抵达黄岩岛环礁缺口处,非法将我渔船堵在泻湖内,并放下小艇,派兵持枪登上几艘中国渔船进行检查。国家海洋局接到呼救后,迅速派出正在附近执行南海定期维权巡航执法任务的中国海监84船、中国海监75船编队赶赴该海域,对中方渔船和渔民实施现场保护。当天傍晚时分,两船赶到现场,在环礁缺口处横在菲律宾军舰前面,阻止 菲军小艇进入礁湖。菲军士兵退回军舰上,从此不敢造次。至此,中菲在黄岩岛海域形成对峙局面。,至今已经持续十余天,武汉科技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浅析”南海问题“
未能达成协议,我国表现强硬,表现了我国维护主权的坚定决心。
四、我对南海问题的看法
自本月10日中菲在南海形成对峙后,双方均表现强硬。至今已经持续十余天。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一直采取隐忍克制的态度,反倒是菲律宾以小搏大极尽挑衅之能事。连世界舆论都认为菲律宾闹过头了、玩过火,中国还是在忍,只是措辞的严厉程度在升级。早在2002年11月中国和东盟国家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就已经明确规定了处理南海问题的基本规则,其中包括保持自我克制,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扩大化和影响和平与稳定的行动,以建设性的方式处理分歧。菲律宾是这一重要文件的签署国,理应清楚上述规则的严肃性。挑起事端,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究其实质,是要冲击中国和东盟之间的重要共识,损害来之不易的合作成果,让南海问题陷入失去基本规则的混乱局面,进而制定出一套谋一己之私、没有任何公理和道义可言的“规则”。试图制定这种“规则”,只能是想入非非,自寻烦恼。使南海真正成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是中国的原则立场和坚定意志,也是中国和广大东盟国家共同利益之所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是解决南海问题的一个重要基础性文件。中国愿同东盟国家一道积极推进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进程。为此,需要通过对话和协商,建立互信,营造积极氛围。南海不是没有规则的冒险乐园。逆时代潮流而动,没有任何前途可言。
武汉科技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浅析”南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