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制约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与思考
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
——对制约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与思考
三元镇党委书记 ***
按照三元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方案的时间安排,结合省委开展的“万名乡镇干部进农户”活动要求,10月下旬,我利用一周的时间,到全镇各村尤其是前三元村进行了深入开展了以“找问题、寻对策、解民忧、帮民难”为主要内容的调研走访,就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和调结构、上水平、促改革等问题广泛征求了群众意见和建议,并认真分析近年来乡镇凸显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寻找破解影响和制约三元镇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答案,以求加深对镇情的认识,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更好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以小康建设统领全局,围绕贯彻落实县委决策部署,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快速地发展。
三元镇,总面积150平方公里,45369人,98个自然村,人均耕地2.6亩。现有企业19家,主导产品为橡塑加工业。农业以种植业为主。2008年全镇人均纯收入4210元。
前三元村是镇政府和部分镇直单位驻地,位于镇域北部,沿三龙公路,在县城西5公里处。农业人口962人。村内有镇级医院一所,卫生门诊五处;有幼儿园二家,中小学各一所;农村集贸市场一处;商业门店45家,城镇基本设施完备。橡塑企业4家,小型加工企业摊点19家,三产摊点52家,从业人员502人,2008年全村共完成工业产值8371万元,实现增加值2227万元,利润1198万元,完成税收406万元。农业以小麦、玉米、棉花种植业为主,人均耕地1.6亩。2008年人均纯收入4170万元。调查中共这次调研活动,走访了种养殖专业户10人,务工经商户10人,退休干部5人,贫困群众11家。走访中认真倾听了党员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对村干部在工作作风、工作方法以及村务动作、政务公开等方面的意见;对党委、政府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意见、建议等。走访之后,通过对素材的初步分析,再和掌握的全镇各村的情况
相结合,使我对全镇的镇情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更加明确了自己肩负的责任和历史使命。
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干部群众的思想亟须进一步解放。三元镇的橡塑尼龙制品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特色,并具有了相当的规模。一大批有资金、懂市场、会门路的业务员队伍,社会上存在着大量的闲臵资金。一是作为景县最早开始经营高低压胶管的乡镇之一的三元镇,至今还没有一家在全县举足轻重的生产企业,许多家小橡塑制品企业仍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规模和水平。近年来经济总量扩展速度和税收增幅不大。二是企业布局不合理。橡塑尼龙制品业是遍地开花,“大而全”,“小而全”,象样企业虽不多,加工作坊处处有。不但管理困难,企业间恶性竞争时有发生,影响了全镇特色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二、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快。一是部分村在化解乡村债务方面异常困难,发展村集体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都无法进行。农村改革深层次矛盾日益显露出来,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迫在眉睫。二是农村土地流转难,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性质难体现,农村集体经济有名无其实,也给工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带来很大困难。
形成影响经济更快更好发展的原因
一是落后的贫困文化心态在短时间内难以清除。一是相当一部分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思想保守,热衷于村里的红白事,象农田基本建设、计划生育这样的工作驾轻就熟,对办企业、上项目一窍不通,满足于“村里不出事”,守摊思想比较严重。甚至有的干部怕经商户占风头、抢“官位”,从思想上抵制,从行动上阻挠;二是部分经商户小富即满,眼界窄、胆子小,满足于夹个包跑订单,有钱就买车买楼,怕办企业砸本赔钱,不敢办实体上项目,不敢把企业做大做强;再者由于本地一些企业管理水平低,经济效益不好,也挫伤了一部分人的积极性。三是群众的经商意识还不强烈。地少人多,靠农业实现增收很困难。虽然现在大多数人思想观念有了很大转变,已不光在农业上死盯活缠,但是只靠打工挣钱,对经大商、创
大业不敢想、不敢动、不敢闯、不敢拼。
二是乡镇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要进一步加强。以前基层工作重心在计划生育和信访稳定、综合治理等行政管理方面多,影响了抓经济、抓项目建设的精力。
三是村民自治没有严格落实,村集体经济组织急需壮大和发展。目前,村民委员会职责和村民自治工作得不到应有体现,无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村民委员会职能不能有效发挥,在新农村建设等相关工作中,没有号召力、缺少凝聚力。
四是大部分村财力捉襟见肘。无集体企业经济收入,干部想干事、要干事,进行新农村建设,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尤其是进行空心村治理,整治村容村貌,进行文明生态村创建等,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问题思考与破解
一是坚持工业兴农、集镇兴农的工作原则。坚持工业强镇战略,加大项目谋划力度和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完善相关激励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积极引进项目、技术、人才,加快原有企业的改造升级,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从而壮大经济总量,提高农民收入。以小城镇建设和空心村改造为带动,采取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的做法,高标准建设特色集镇和中心村,整合土地资源,利用社会资金,为项目建设服务。同时,完善村公共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二是创新农村的经济体制,完善土地经营管理制度。一要继续推广林下复合经济模式,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鼓励种植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打造“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二要鼓励农户以土地、资金入股分红的形式,建立新型农业合作方式,筹建农民新型合作化组织,从组织结构和生产经营管理体制上更好地保证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与大市场的紧密对接,进一步降低生产经营的风险。三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建设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正确引导集体建设用地合理流转,实现土地的升值。利用土地增值,积极开展旧村庄复垦工作,实现耕地有效增加。四是打好区位优势牌,发展高效农业。以集镇建设为
依托,注重农村二、三产业的加快发展,大力推动经济作物和大棚蔬菜种植和畜牧水产养殖,推动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继续加大对初级农产品的加工转化,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三是推动思想解放,深化全民创业。一要造大招商、大发展之势,利用各种机会,采取多种形式,尤其是要经常组织干部群众到县内外二三产业发展较快的地方,包括本镇工业基础较好的村参观考察。通过实实在在的事例,让干部群众体会工业发展的实惠,激发全民创业的热情奏响办企业、上项目的最强音。二要政策优商。通过完善相关政策措施,营造亲商、爱商的浓厚氛围。三要重点扶持现有产业龙头,发挥其在技术、营销等方面的辐射作用。四要发挥相关企业集群效应,加速企业规模膨胀。五要有针对性的发展各村的优势产品,使产业由多而杂向少而精、少而强转变,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六要继续坚持“三放”政策,把干部推到经济建设第一线,鼓励干部领办、创办、协办企业,用实际行动教育、鼓励广大群众开阔思路,谋划发展。
四是要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一要结合干部作风建设和“四个四”活动,探索长效工作机制,完善干部绩效考核方法,调动起镇村干部服务于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二要深入开展“双培双带”活动,通过加强干部培训,增强党员干部的致富、带富能力,在农村致富能手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打造一支作风严谨、团结务实、凝聚力强、战斗力强、能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干部队伍。
第二篇: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文章来 源
w w
w.5 Y K J.Com 1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推进各项事业建设
——××镇2005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年以来,××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按照年初确定的奋斗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产业结构调整关键期,进一步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下面我分五个方面向大家作一简要汇报。
一、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据统计,今年1—10月份,全镇共完成工业总产值7.1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5.7%;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5.18亿元,占全镇总量的70.8%,规模企业比重同比上升了20.8个百分点;全镇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447万元,其中尖峰公司5219万元、登城公司3715万元;实现销售收入7.51亿元,利税率9%;实现工业增加值1.44亿元,增加值率为19%。
1—10月共引进内资1亿元,协议利用外资111万美元;完成出口交货值1212万元;自营出口99万元。财政总收入2788.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9%,完成年初预算的125.3%;其中地方税收收入667.5万元,同比增长48.8%,完成年初预算的73.4%;国税收入2121.3万元,同比增长106.5%,完成年初预算的161.2%。
二、经济社会运行中的主要特点
1、加强“三农”工作,强基固本谋发展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镇党委、政府坚持把农业作为“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性工程,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农业经济呈现蓬勃生机。
①切实加大支农扶农力度。积极争取上级扶欠资金,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144.3万元,完成6个扶欠项目建设,投资390多万元,基本完成新浦溪综合治理及6个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严格保护耕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今年全镇粮食播种面积达9500多亩,比去年增长26.7%。
②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把调整结构的重点放在发展生态效益农业上,坚持面向市场调整结构,突出特色调整结构,着眼效益调整结构。目前官亭登城果园翠冠梨项目和董湾粮油基地项目已顺利通过杭州市都市农业示范园区验收;全镇水果、竹笋、畜禽、特种水产等四大块状经济的产业格局进一步清晰,经济效益不断攀升。
③加强农民素质培训。完善镇、村二级农业信息网络建设,成功创建杭州市科普示范乡镇;进一步加强农民业务素质培训,全年“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受训人数1260人。
2、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提升核心竞争力
××镇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积极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提高××优势产业的持续发展能力。
①立足资源优势,形成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比较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是实现强镇富民的关键所在。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工业兴镇”战略,把培育特色建材产业摆上区域竞争的重要位置,形成了以尖峰登城水泥有限公司为首,登城公司、南方建材、时代墙体、华顿矿业等公司组成的特色建材产业集群,做好建材产业的延伸化、集群化、规模化这篇文章。目前集水泥、砖材、石子、黄沙及石灰石等建筑材料为一体的建材基地已初具规模。产业集群的顺利推进,进一步增强了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②开发闲置地块,重建发展平台。为了进一步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增强发展后劲,我镇正在二联规划建设1个工业小区,以引进新型环保、节能、高新企业为主,逐步完善多元化发展格局。目前小区建设已初具规模,继去年引进2家轻纺企业后,今年又有3家新型企业落户,其中西安1家电缆公司投资600万元建设新型电缆企业,预计年底可投产。
③创新方式方法,做好多元化招商。重点选择新型环保、节能、高新技术型企业,优化工业经济发展格局。目前,富源纺织有限公司投资700万元入驻杜邵村,并已竣工投产;杭富罐头食品有限公司积极与日本外商联络洽谈,在二联村内扩建食品生产线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其中协议外资111万美元,预计明年4月可动工、8月可投产,能够带动整个××片的农副产品生产销售。
④落实责任,抓好环保和生态镇建设。以抓尖峰公司投产为主,开展水泥行业结构调整,抓好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关停了登城、南建两家公司的2条水泥生产线,取缔了2家造纸工厂;全镇生态镇、村规划顺利通过论证并得到专家一致肯定,整个×ד灰蒙蒙”的旧面貌得到较大改观,尖峰公司还被评为浙江省清洁生产示范点。
3、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①促进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事关千家万户,事关社会和谐。××镇党委、政府把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作为构建和谐××的基础工程、作为密切党群关系的民心工程来抓,正确处理调整结构、深化改革与扩大就业的关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开安就业岗位。今年以来,全镇共开发企业岗位150个,转移劳动力就业241人。
②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通过多年的努力,××镇已基本建立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工伤医疗保险,初步形成了制度规范化、管理制度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今年以来,全镇共完成基本养老保险864人,完成任务的90.2%;工伤保险749人,完成任务的118%。加强住房救助和残联工作,进一步健全弱势群体帮扶机制,全镇低保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共上报2006享受低保待遇对象149户、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户,总人数达246人,救助资金19790元/月。
③注重发展社会事业。为了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镇党委、政府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踏踏实实地努力办好“实事工程”:一是创建省级“东海明珠”工程,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将于本月下旬迎接上级验收;二是创建杭州市级体育强镇,并于8月15日顺利通过验收;三是完成新浦辅小综合教学大楼和敬老院工程;四是投资350余万元开展新浦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五是建成客运沿途停靠站点和筹建中心车站,进一步改善交通环境;六是大力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保障农民身体健康。
三、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改革发展正进入攻坚阶段,各种矛盾和问题突显,××镇在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也充分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一是“三农”增收难问题仍然存在;二是工业企业规模小,产业结构比较单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抵御风险能力较差;三是土地、电力、资金制约要素日趋凸现;四是城乡一体化难度较大,统筹发展的矛盾依然存在;五是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科技、教育、文化、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明显滞后;六是少数干部执政为民的意识还比较淡薄,办事能力不够强,部分群众思想意识还不能与时俱进等等。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克服和解决。
四、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思路及举措
2006年是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基础之年,做好明年工作意义重大。镇党委、政府经过充分讨论、科学论证,确定明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积极实施“工业兴镇”和“一二三”战略,即一抓新型工业化建设、二抓农业产业化经营、三抓城乡一体化进程,开拓创新、扎实苦干、实现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
根据明年工作的总体思路,结合××实际,力争明年全镇工业总产值净增1个亿,总量达10亿元;农业总产值增长10%,财政收入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
(一)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振兴××,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进一步抢抓机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实施“工业兴镇”战略,努力破解“三农”难题,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实施“工业兴镇”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科学发展是“十一五”规划的灵魂,今后几年,是××镇建材行业转变增长方式、提升产业水平的关键时期,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工艺,进一步优化结构、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加快建材产业基地建设,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①巩固和壮大建材产业。重点做好尖峰公司等规模企业的服务提升工作,力争尖峰二期工程顺利上马并竣工投产;
②完善工业小区“一区二点”建设。利用土地修编,在下村和二联区块规划推进工业小区“一区二点”建设,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发挥区块优势大力引进机械电子、生物医药、轻纺电子等低污染、低消耗的新型节约型产业,逐步在我镇形成3-4个分布均匀的支柱产业区块,实现工业经济良性发展;
③积极招商引资,构建多元化发展格局。坚持招商引资“三个一”不动摇,以建材产业为重点开展对口招商;同时有重点地引进低能耗、节约型企业,完善工业经济多元化发展格局。
④争取××江航道拓宽升级。利用得天独厚的××江航道优势,拓宽生机后由6级航道提升为4级航道,届时可通航500吨船只,年货物运输能力将达到800—1000万吨,能直接带动物流业的发展,实现××乃至新登地区发展的再次飞跃。
⑤加强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和环保责任制,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加大督查监控力度,消除事故隐患,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以“三农”工作为抓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培育生态效益农业为主攻方向,发挥2个都市农业示范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引导农民发展水果、竹笋、畜禽、水产等生态效益农业。
二是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以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打响“桃花岭”和“山亚”两大绿色品牌,规划建设以××为中心的农副产品经营基地,进一步扩大销售半径;以农业龙头企业为重点,抓好农村经合组织和专业市场发展,发挥农业招商引资作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三是结合“百千”工程,进一步建设农村公共事业。2006年我镇将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全面推进6个整治村和集镇所在地的整治建设,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
(二)加强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努力打造“和谐××”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一是推进文化事业发展。集中力量新建和改建一批农村文化设施,逐步完善镇、村二级文化网络;二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公民道德、法律教育,大力实施“科教兴镇”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推进科技、文艺、卫生、体育事业,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和计划生育工作,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三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发挥人大监督作用,落实依法、民主、科学的监督机制,进一步健全政务、村务、厂务公开制度,严格依法行政,确保公正、文明执法。大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三)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镇党委、政府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努力为群众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
1、大力实施“五项民心工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有关要求,切实加强领导,扎实推进省级体育强镇创建、××中心小学综合楼建设、阆坞片道路规划建设、集镇配套设施建设和全面实施农村饮用水工程等“五项民心工程”,为政一方,造福于民。
2、突出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引导下岗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种形式的就业;大力加强农民适用技术培训,积极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3、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切实加强信访工作,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认真排查各种不稳定因素,及时发现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www.xiexiebang.com网。
(四)以加强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自身建设
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努力完善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扎实开展第三批先进性教育各项工作;积极实施固本强基工程,以“先锋工程”为载体,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深入开展“两个务必”和落实“两个《条例》”教育,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干部队伍作用,为建设××美好明天作出更大贡献。
五、有关建议
1、希望市委、市政府加大对欠发达乡镇的支持力度,对我镇的工业小区建设项目给予大力支持帮助,在实地查勘、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给予立项和建设资金扶持。
2、希望市委、市政府制订欠发达乡镇的扶持政策上更具针对性,对××的各项事业建设给予大力支持,特别是在矿产资源税的返还上能适当给予优惠政策,更好地改善我镇三产发展环境。
2、以“百千”工程为载体,加大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的资金扶持力度,使更多的农民群众享受到公共财政的建设成果;
3、希望上级有关部门对我镇的建材行业进行科学合理规划,统筹安排矿产资源的利用,进一步降低资源消耗和行业内耗,提高建材产业的集群、规模效应。
4、希望上级有关部门能对××江航道的拓宽升级给予充分重视、科学论证,进一步创造××乃至新登地区二次发展的机遇。
中共××镇委员会
镇人民政府
文章来 源w w
w.5 Y K J.Com 1
第三篇:乡镇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的调查
“十五”期间,**镇党委、政府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精心指导下,立足镇情,抢抓机遇,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实施了“农业基础、民营主体、商贸带动、城建突破”和“工贸兴镇”的发展战略,有力地推动和保障了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有序发展。为了使省发改委能够更好地了解基层小城镇发展的情况,进而制定符合实际的《吉林省小城镇“十一五”总体发展规划》,我们按照《调查提纲》的要求,将山城镇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十五”期间*(*镇改革与建设的主要做法回顾“十五”期间山城镇改革与建设的实践,我们主要采取了实施综合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强化城镇建设,扩大招商引资等项措施,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综合改革促动了经济大发展 一是进行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早在2000年以前,我们就进行了政府机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助理员管理体制为办公室科员体制。镇政府下设8个办公室,各办公室明确工作职责、任务,实行目标管理;2001年,我们又根据国家级试点镇要求,实施了第二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镇与花园朝鲜族乡合并的实际,又恢复了助理员管理体制,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实行定岗、定编、定责。公务员竞争上岗。目前,我镇干部队伍编制合理,人员素质合格。机关工作作风明显好转,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二是积极推进户藉制度改革。首先,按照有关规定,我们大力吸引符合条件的农民和外埠经商务工人员在山城镇落户。具体规定:凡在山城镇有合法固定居住场所,有稳定职业和生活来源者及其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均可根据本人意愿转为城镇户口,公安等有关部门不得收取城镇增容费或其它费用;其次,对进镇落户农民,可根据本人意愿,保留其承包土地的经营权,也允许依法有偿转让;第三,加大了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力度,由镇公安分局牵头,计生等有关部门参加,对流对人口实施分类登记,综合管理,有效地防范了治安隐患的发生。户藉制度改革有效地促进了农村人口城镇化。三是进行了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在这方面,我们动作比较大,收到的效果也比较明显。1996年,我们利用上级赋予的优惠政策,成立了镇本级金库,建立完整统一的预决算制度。在此基础上,2001年又进一步理顺了镇与市财政的关系,实行了“划分收支,内外统算,核定基数,限期脱补,超收分成,短收增支不补,一定四年”的财政体制。镇辖区内的建设用地土地出让金除上缴省财政(20%)部分,其余全部留归镇级财政。我们还积极稳妥地开展了财税分离工作,加大了税收征缴工作力度。镇政府有了资金收缴权、管理权、使用权,有力地促进了财政收入逐年增长。四是实施企业制度改革。梅河口市驻山城镇国营、集体企业达数十家,在计划经济时期,这些企业曾有过辉煌。近年来,由于受机制、市场、资金等方面制约,绝大多数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为救活这些企业,我们加大了企业改制力度,收到较好效果。原梅河口市第一制药厂,整体出售给方大药业,当年恢复生产。第二制药厂,先租赁后又出售给个人,不仅恢复了生产,还完成了GMp 改造。梅河口市第二造纸厂,通过领导集团集体租赁,变成了股份制企业,提高了产品质量,拓宽了产品市场。梅河口市稻镰厂出售给山东一客商,投资200万元,启动生产,年可实现产值200万元,完成利税50万元。梅河口市轻工机械厂租赁给一位客商,投资150万元,成立了众鑫铸业有限公司,为长春一汽、辽源汽泵配套,生产红红火火。我们还将原市气缸盖厂、钢锹厂等企业分别出售给个人,建成了山城镇锅炉厂,钢锹雪糕厂,生产形势十分喜人。企业改制不仅救活了企业,同时安排职工再就业2,000余人,促进了社会稳定。五是进行土地制度改革。一是建立和完善集体土地有偿使用、合理流转制度。对于农村住户进城的,由村里负责对其所承包土地对外发包,秋后扣出统筹、提留及农业税外,收入归农户作为其进城启动资金;鼓励农户之间承包土地使用权以转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进行有偿转让或者兴办农业企业,使土地集中形成规模效益,盘活土地资产。二是对于镇区在国有土地上开发建设者,镇里给予提供方便,适当减免土地出让金(一般在30%-40%之间),促进了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此外,我们还不失时机地开展了社会保障等项制度改革。不断完善了小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各项规章制度,最大限度落实保障措施,缩小了贫富差距,为实现共同富裕奔小康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产业结构调整牵动了经济快速发展近两年来,我们始终坚持面向市场,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具体说,主要抓了两个环节。一是加强产业之间调整。“两府合一”之后,我镇农业工作比重明显加大。鉴于这一实际,我们不失时机地组织全镇干部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重点引导他们参与产业结构调整。镇、村干部深入到群众中,广泛宣传,鼓励广大群众转变观念,走出土地,面向市场发展生产。使我镇一、二、三产业比重日趋合理,为发展小城镇经济提供了根本保障。二是加强农村产业内部结构调整。(1)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面向市场,不断增加经济作物比重。去年,种植绿优米1.5万亩,占水田面积的55%;种植蔬菜、水果、酿酒葡萄、中草药、高油大豆、葵花籽等经济作物3,000亩,占旱田面积20%;(2)调整了养殖业结构。近两年来,随着我镇养殖业发展,大多数养殖户实现了由“单一型”向“复合型”的转变,即由单纯饲养牛或生猪,向牛、猪、禽同时饲养方面发展,形成了养殖中的多种经营模式。截止
2004年底,发展肉牛2500头,发展生猪5.5万头,其中年出栏100头以上养殖大户达35户,发展肉鸡150万只。(3)积极组织劳务输出,使农民从土地中走出来,从事二、三产业。5年间共向境外输出劳务1,600多人次,为农民增收2亿多元人民币。同时,我们还组织农民到国内发达地区从事劳务,每年多达3,000余人次;(4)调整了三产服务业的结构。过去由于人们对市场经济不适应,缺乏创新意识,在服务上,只是简单地重复照搬,经济效益低下。近年来,随着人们观念的不断更新、经验的不断丰富,开始认识了品牌效益,特色经济。镇内相继出现食品一条街,“风味小吃一条街”等风景线,促进了镇内特色经济飞速发展。
(三)城镇建设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 小城镇建设是实现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二年多来,在小城镇建设上我们力求做到了“三大”,使镇域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一是力求大手笔搞规划。早在1994年我们请省建筑设计院为我镇制定了《山城镇城镇建设总体规划》。2000年3月,在上级有关部门指导下,我们又制定了《山城镇2000年--2005年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确定了一个时期全镇规划建设目标及要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的发展,这两个规划与现阶段的形势和要求不相适应。因此,2004年7月份,我们又聘请省城乡规划设计院,拟对山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进行重新制定。计划投资30万元,确定了高起点、高标准,按着县城规模10万人口,设计一个30年不落后,50年也适用的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科学地提出了城镇建设发展方略:即,改造旧区,开发新区,突破重点,全面推进,把山城镇建设成为布局合理,错落有致,工贸成体,商贸成网,城乡一体,交相辉映的新兴城镇。基于这一想法,镇委、镇政府此前已多次召开有关会议,协调有关部门筹备此项工作。现前期勘测及相关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二是大规模搞建设。山城镇作为百年老镇,城镇基础设施很不完善。“两府合一”以后,镇委、镇政府加大了城镇建设工作力度,积极筹措资金8800万元,主要实施了七项工程:(1)道路改造建设工程。一是投资260万元,将原来只有9米宽的国道202线镇区段1.7公里主街取直加宽至16米,铺设沥青砼路面;二是投资230万元,打通了640米站前南路,规划道路红线30米,机动车道16米,沥清路面,将主街与202线国道绕行线联结起来;三是投资300万元,对东放、利民两路实施了全面改造,路面宽至9米,水泥路面;四是投资550万元,实施了“村村通”水泥路建设工程。(2)主街(路)暗排水工程。投资400万元,在改造后的主街、站前路及东放、利民路全部铺装了暗排水管线,结束了山城镇主街(路)无下排水的历史。(3)自来水改造工程。投资220万元,对镇区的自来水供应系统设施进行了更新和改造,新打三眼机井,新建两个滤水池,新铺设8000米自来水主管网,彻底解决了居民长期以来饮水含锰、铁严重超标和供水严重不跳问题,日供水量由2000T增至3000T。(4)地下通讯电缆工程。共投资580万元,将主街(路)地上的通讯设施全部移至地下,取消镇区电话亭,安装了60部IC电话。(5)人行道硬化工程。投资100余万元,对主街(路)人行道全部实行彩砖硬覆盖,既美化了环境,又方便了行人。(6)美化、亮化工程。投资150余万元建设文化广场一处,绿地面积5余万平方米,植树1500株。在主街(路)上安装路灯110盏。(7)旧城改造房地产开发工程。近几年,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引镇内外开发商从事房地产开发,我们每年都以2万平方米的速度和规模进行房地产开发,累计投资6000余万元,新建商品楼面积6万余平方米。我们还开通了4台镇内公汽,提高了城镇品位。城镇面貌日新月异,极大的拉动了经济快速发展。三是加大力度搞管理。我们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加大城镇管理力度。重新组建了城管大队和环卫队伍。完善了环卫设施,新上环卫车辆2台,卫生箱30个,对主街(路)实行全天保洁,垃圾清运做到日产日清,对镇容镇貌管理实行严管重罚,彻底取缔了占道经营行为。依法清理各种违章建筑,对主街(路)上的70余户近3,000平方米的临时建筑全部拆除,对全镇主街两侧门市牌匾进行了集中整治,还在各行政村全面开展了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为加强小城镇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招商引资推动了经济发展 我们认为,小城镇建设的核心是经济建设,经济建设的核心是工业经济。在政府、金融部门投资困乏的情况下,发展工业,一要有项目,二要依靠招商引资。近几年,我们通过招商引资新上了十个较大项目。其中有:辽宁省抚顺市客商李玉刚先生,投资200万元在我镇新建了梅河口市宝兴粮食烘干厂。主要是烘干玉米等农业作物,现已正式投产,计划年烘干粮食2.5万吨,实现产值400万元,利税85万元,同时安排55人就业;南韩客商白甲哲先生投资210万元,在我镇永胜村新建了百合纸业(***)有限公司。该公司属于外商独资企业,主要加工民用卫生纸。年加工能力为600吨,预计年产值可实现1100万元,利税可达150万元,可安排60人就业,经四个月的紧张筹备,现已正式投产;辽宁省新宾县客商高洪军投资500万元,在我镇新建了森鹰木制品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是加工生产高级地板,产品出口日本,现已正式投入生产。计划年生产产品3000立方米,实现产值450万元,利税90万元;辽宁省熊岳县客商闫得厚来镇投资240万元,新建环路加油站,现主体工程已全部竣工。计划年销售油品2000吨,实现销售收入700万元,利税可达100余万元;抚顺市客商徐振祥投资300万元,在我镇新建隆泰陶瓷有限公司,安排100余人就业,可实现产值500万元,利税80万元;福建省客商李广来镇投资260万元,新建一果仁加工厂,年产值可达750万元,利税实现100万元等等。通过招商引资,为农民进入小城镇提供了广阔的务工平台,活化了镇域经济流转,促进了小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市场建设体系不断完善 应该说,商贸经济是我镇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近年来,指标平均每年要递增长20%以上,到2010年末,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要实现5.2亿元,财政收入达2,870万元,平均每年增长20%;社会商品零售总额9.65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0%,农村人均收入6400元,平均每年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要有较大比例增加。本着突出重点,提高效益的原则,集中力量,5年中要在全面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重点完善和发展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的造纸、医药、建材、食品工业,使之形成一定规模,大力抓好市场建设,强化商贸设施,完善发展现有的十大市场,增强幅射力度,力求形成具有山城特色,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能够充分发挥特区“两通”优势的开放型,高效益的经济结构,按照上述发展速度和目标,到2010年,山城镇实现小康水平,城镇规模将发展到中等县城水平,人口近9万人,控制面积165平方公里,其城市整体功能将更加完善并得以充分发挥,山城镇将真正成为完全意义上的梅河口市西部区域性经济中心。**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思路是:
1、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不放松农业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工业,坚定不移地走少投入、多产出、高效益的发展道路。镇直各部门,驻镇单位都要顾全大局,自觉服从和服务于中心任务,形成齐心协力抓工业的合力,努力把工业经济搞上去,增加财政收入。
2、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全面实现我镇经济发展规划,关键在于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要在当前逐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而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利用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办法,提高我镇的知名度、开放度,力求发展外向型经济,充分利用省、市政府赋予我们的优惠政策,进行招商引资,增强对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的吸引力,吸引外资企业,发展出口创汇企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继续坚持流通与生产并重。今后5年,我们要进一步发挥特区的流通优势,首要的是要进一步增强流通观念,坚决纠正重生产,轻流通,先生产,后流通的倾向,坚持流通与生产并重,使商品按市场导向流动起来,要建立新的流通秩序,继续发展各类市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壮大个体、私营经济队伍、健全为生产和生活服务体系。
4、重视发挥科学技术人才在经济建设中的先导作用。产品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学技术和科技人才的竞争。因此,要把依靠科学进步和培养人才真正摆到战略位置上来,广泛深入地开展企业教育年活动,采取多种途径,大力培养各类专业人才,对在发展商品经济中作出贡献的优秀人才要予以表彰和奖励,使他们在发展我镇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镇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具体措施和途径 为全面实现今后一个时期我镇经济发展的奋斗目标,我们会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全面发展农村商品经济。中国共产党中央作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业工作的决定》,从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高度,进一步阐述了二十世纪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基本任务,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进一步增强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增强对农业的投入,争取农业生产再迈上新台阶。今后一个时期,我镇农业工作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充分利用我镇的自然资源,稳定粮食和蔬菜生产,进一步发展牧、副、鱼生产,继续扶持种田和多种经营大户,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到2010年,蔬菜生产达到3700吨,增长幅度为10%;大棚光面积达到4000亩,每年增加200亩,到2010年,农业总产值计划达2,5000万元,平均每年20%。要实现上述目标,一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二要继续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能农业,根据市场对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变化,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大幅度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重点建设如畜牧业、渔业、蔬菜、水果生产基地,逐渐形成合理的农业结构;三要增加对农业的投入,重点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持粮食、多种经济产量稳定增长;四是开展科技兴农活动,组织广大农业科技人员深入村、屯开展科技服务,对农民进行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素质。
(二)大力民营经济,促进工业生产稳定增长 我镇现有企业1470户。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8亿元,在我镇的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到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计划实现5.2亿元,其中工业企业要完成产值3亿元,5年平均每年增长20%,个体、私营业户达到1.8万户,要完成这一奋斗目标,关键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搞好重点企业,要外创条件,内改机制,要认真贯彻落实《梅河口市关于加大改革措施,搞好工业的若干规定》,同时,加速运动经营机制的转换,在落实省、市赋予我们有关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宽搞活,增加对企业的投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二是加强企业管理,强化企业基础工作,彻底解决管理粗放,经营不善,效益水平低的问题,大力推进股份合作制。争取到明年底,将现有的镇办企业全部改造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增强职工参与经营的自觉性,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三是面向市场要项目,积极开发引进新品种,今年,我们投资2,300万元,分别建起三株百货大楼、百合纸业、山城商业街、加油站等。今后,每年都要上一个投资千万元以上的新项目,不断扩大企业规模,提高经济效益。
(三)、突出市场建设、完善镇区基础设施、努力改善人民生活 依据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市场建设是我镇经济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应该说,镇区内现有十大市场已初具规模,形成一定的幅射圈,但按“十强镇“标准衡量,还没有全部实现专业化。特别是市场内还没有真正地形成拳头商品,竞争力不是很强,为此,要完善现有市场,并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培育和发展多元市场体系,使其配套成龙。积极引导农民走向市场,使之成为市场主体,促进城乡之间,镇内之间不断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我镇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努力解决关系到人民生活的一项重大问题,力争全镇
人民生活有更大改善,城市人均收入达到7900元,平均每年增长15%,农村人均收入要达到6400元,平均每年增长10%,人均居住面积到2001年要达到45平方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继续坚持统筹兼顾,量力而行,进力而为的原则,要在今后几年内建成设备先进、设施齐全、环境优雅、服务周到、社会文明的新乡镇。到2010年,开展全民种草、种花活动,植树造林,提高美化覆盖率,完善第二水源净化工程,2010年新增程控电话1.3门,为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提供良好的通讯条件。nbsp;中国共产党**镇委员会**镇人民政府2005年7月12日
乡镇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的调查(第5页)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四篇:乡镇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的调查
“十五”期间,**镇党委、政府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精心指导下,立足镇情,抢抓机遇,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实施了“农业基础、民营主体、商贸带动、城建突破”和“工贸兴镇”的发展战略,有力地推动和保障了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有序发展,乡镇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的调查。为了使省发改委能够更好地了解基层小城镇发展的情况,进而制定符合实际的《吉林省小城镇“十一五”总体发展规划》,我们按照《调查提纲》的要求,将山城镇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十五”期间*(*镇改革与建设的主要做法回顾“十五”期间山城镇改革与建设的实践,我们主要采取了实施综合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强化城镇建设,扩大招商引资等项措施,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综合改革促动了经济大发展 一是进行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早在2000年以前,我们就进行了政府机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助理员管理体制为办公室科员体制。镇政府下设8个办公室,各办公室明确工作职责、任务,实行目标管理;2001年,我们又根据国家级试点镇要求,实施了第二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镇与花园朝鲜族乡合并的实际,又恢复了助理员管理体制,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实行定岗、定编、定责。公务员竞争上岗。目前,我镇干部队伍编制合理,人员素质合格。机关工作作风明显好转,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二是积极推进户藉制度改革。首先,按照有关规定,我们大力吸引符合条件的农民和外埠经商务工人员在山城镇落户。具体规定:凡在山城镇有合法固定居住场所,有稳定职业和生活来源者及其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均可根据本人意愿转为城镇户口,公安等有关部门不得收取城镇增容费或其它费用;其次,对进镇落户农民,可根据本人意愿,保留其承包土地的经营权,也允许依法有偿转让;第三,加大了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力度,由镇公安分局牵头,计生等有关部门参加,对流对人口实施分类登记,综合管理,有效地防范了治安隐患的发生。户藉制度改革有效地促进了农村人口城镇化。三是进行了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在这方面,我们动作比较大,收到的效果也比较明显。1996年,我们利用上级赋予的优惠政策,成立了镇本级金库,建立完整统一的预决算制度。在此基础上,2001年又进一步理顺了镇与市财政的关系,实行了“划分收支,内外统算,核定基数,限期脱补,超收分成,短收增支不补,一定四年”的财政体制。镇辖区内的建设用地土地出让金除上缴省财政(20%)部分,其余全部留归镇级财政。我们还积极稳妥地开展了财税分离工作,加大了税收征缴工作力度。镇政府有了资金收缴权、管理权、使用权,有力地促进了财政收入逐年增长。四是实施企业制度改革。梅河口市驻山城镇国营、集体企业达数十家,在计划经济时期,这些企业曾有过辉煌。近年来,由于受机制、市场、资金等方面制约,绝大多数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为救活这些企业,我们加大了企业改制力度,收到较好效果。原梅河口市第一制药厂,整体出售给方大药业,当年恢复生产。第二制药厂,先租赁后又出售给个人,不仅恢复了生产,还完成了GMp 改造。梅河口市第二造纸厂,通过领导集团集体租赁,变成了股份制企业,提高了产品质量,拓宽了产品市场。梅河口市稻镰厂出售给山东一客商,投资200万元,启动生产,年可实现产值200万元,完成利税50万元。梅河口市轻工机械厂租赁给一位客商,投资150万元,成立了众鑫铸业有限公司,为长春一汽、辽源汽泵配套,生产红红火火。我们还将原市气缸盖厂、钢锹厂等企业分别出售给个人,建成了山城镇锅炉厂,钢锹雪糕厂,生产形势十分喜人。企业改制不仅救活了企业,同时安排职工再就业2,000余人,促进了社会稳定。五是进行土地制度改革。一是建立和完善集体土地有偿使用、合理流转制度。对于农村住户进城的,由村里负责对其所承包土地对外发包,秋后扣出统筹、提留及农业税外,收入归农户作为其进城启动资金;鼓励农户之间承包土地使用权以转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进行有偿转让或者兴办农业企业,使土地集中形成规模效益,盘活土地资产。二是对于镇区在国有土地上开发建设者,镇里给予提供方便,适当减免土地出让金(一般在30%-40%之间),促进了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此外,我们还不失时机地开展了社会保障等项制度改革。不断完善了小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各项规章制度,最大限度落实保障措施,缩小了贫富差距,为实现共同富裕奔小康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产业结构调整牵动了经济快速发展近两年来,我们始终坚持面向市场,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具体说,主要抓了两个环节。一是加强产业之间调整。“两府合一”之后,我镇农业工作比重明显加大。鉴于这一实际,我们不失时机地组织全镇干部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重点引导他们参与产业结构调整。镇、村干部深入到群众中,广泛宣传,鼓励广大群众转变观念,走出土地,面向市场发展生产。使我镇一、二、三产业比重日趋合理,为发展小城镇经济提供了根本保障。二是加强农村产业内部结构调整。(1)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面向市场,不断增加经济作物比重。去年,种植绿优米1.5万亩,占水田面积的55%;种植蔬菜、水果、酿酒葡萄、中草药、高油大豆、葵花籽等经济作物3,000亩,占旱田面积20%;(2)调整了养殖业结构。近两年来,随着我镇养殖业发展,大多数养殖户实现了由“单一型”向“复合型”的转变,即由单纯饲养牛或生猪,向牛、猪、禽同时饲养方面发展,形成了养殖中的多种经营模式。截止2004年底,发展肉牛2500头,发展生猪5.5万头,其中年出栏100头以上养殖大户达35户,发展肉鸡150万只。(3)积极组织劳务输出,使农民从土地中走出来,从事二、三产业。5年间共向境外输出劳务1,600多人次,为农民增收2亿多元人民币。同时,我们还组织农民到国内发达地区从事劳务,每年多达3,000余人次;(4)调整了三产服务业的结构。过去由于人们对市场经济不适应,缺乏创新意识,在服务上,只是简单地重复照搬,经济效益低下。近年来,随着人们观念的不断更新、经验的不断丰富,开始认识了品牌效益,特色经济。镇内相继出现食品一条街,“风味小吃一条街”等风景线,促进了镇内特色经济飞速发展。
(三)城镇建设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 小城镇建设是实现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二年多来,在小城镇建设上我们力求做到了“三大”,使镇域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一是力求大手笔搞规划。早在1994年我们请省建筑设计院为我镇制定了《山城镇城镇建设总体规划》。2000年3月,在上级有关部门指导下,我们又制定了《山城镇2000年--2005年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确定了一个时期全镇规划建设目标及要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的发展,这两个规划与现阶段的形势和要求不相适应。因此,2004年7月份,我们又聘请省城乡规划设计院,拟对山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进行重新制定。计划投资30万元,确定了高起点、高标准,按着县城规模10万人口,设计一个30年不落后,50年也适用的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科学地提出了城镇建设发展方略:即,改造旧区,开发新区,突破重点,全面推进,把山城镇建设成为布局合理,错落有致,工贸成体,商贸成网,城乡一体,交相辉映的新兴城镇。基于这一想法,镇委、镇政府此前已多次召开有关会议,协调有关部门筹备此项工作。现前期勘测及相关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二是大规模搞建设。山城镇作为百年老镇,城镇基础设施很不完善。“两府合一”以后,镇委、镇政府加大了城镇建设工作力度,积极筹措资金8800万元,主要实施了七项工程:(1)道路改造建设工程。一是投资260万元,将原来只有9米宽的国道202线镇区段1.7公里主街取直加宽至16米,铺设沥青砼路面;二是投资230万元,打通了640米站前南路,规划道路红线30米,机动车道16米,沥清路面,将主街与202线国道绕行线联结起来;三是投资300万元,对东放、利民两路实施了全面改造,路面宽至9米,水泥路面;四是投资550万元,实施了“村村通”水泥路建设工程。(2)主街(路)暗排水工程。投资400万元,在改造后的主街、站前路及东放、利民路全部铺装了暗排水管线,结束了山城镇主街(路)无下排水的历史。(3)自来水改造工程。投资220万元,对镇区的自来水供应系统设施进行了更新和改造,新打三眼机井,新建两个滤水池,新铺设8000米自来水主管网,彻底解决了居民长期以来饮水含锰、铁严重超标和供水严重不跳问题,日供水量由2000T增至3000T。(4)地下通讯电缆工程。共投资580万元,将主街(路)地上的通讯设施全部移至地下,取消镇区电话亭,安装了60部IC电话。(5)人行道硬化工程。投资100余万元,对主街(路)人行道全部实行彩砖硬覆盖,既美化了环境,又方便了行人。(6)美化、亮化工程。投资150余万元建设文化广场一处,绿地面积5余万平方米,植树1500株。在主街(路)上安装路灯110盏。(7)旧城改造房地产开发工程。近几年,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引镇内外开发商从事房地产开发,我们每年都以2万平方米的速度和规模进行房地产开发,累计投资6000余万元,新建商品楼面积6万余平方米。我们还开通了4台镇内公汽,提高了城镇品位。城镇面貌日新月异,极大的拉动了经济快速发展。三是加大力度搞管理。我们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加大城镇管理力度。重新组建了城管大队和环卫队伍。完善了环卫设施,新上环卫车辆2台,卫生箱30个,对主街(路)实行全天保洁,垃圾清运做到日产日清,对镇容镇貌管理实行严管重罚,彻底取缔了占道经营行为。依法清理各种违章建筑,对主街(路)上的70余户近3,000平方米的临时建筑全部拆除,对全镇主街两侧门市牌匾进行了集中整治,还在各行政村全面开展了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为加强小城镇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调查报告《乡镇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的调查》。
(四)招商引资推动了经济发展 我们认为,小城镇建设的核心是经济建设,经济建设的核心是工业经济。在政府、金融部门投资困乏的情况下,发展工业,一要有项目,二要依靠招商引资。近几年,我们通过招商引资新上了十个较大项目。其中有:辽宁省抚顺市客商李玉刚先生,投资200万元在我镇新建了梅河口市宝兴粮食烘干厂。主要是烘干玉米等农业作物,现已正式投产,计划年烘干粮食2.5万吨,实现产值400万元,利税85万元,同时安排55人就业;南韩客商白甲哲先生投资210万元,在我镇永胜村新建了百合纸业(***)有限公司。该公司属于外商独资企业,主要加工民用卫生纸。年加工能力为600吨,预计年产值可实现1100万元,利税可达150万元,可安排60人就业,经四个月的紧张筹备,现已正式投产;辽宁省新宾县客商高洪军投资500万元,在我镇新建了森鹰木制品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是加工生产高级地板,产品出口日本,现已正式投入生产。计划年生产产品3000立方米,实现产值450万元,利税90万元;辽宁省熊岳县客商闫得厚来镇投资240万元,新建环路加油站,现主体工程已全部竣工。计划年销售油品2000吨,实现销售收入700万元,利税可达100余万元;抚顺市客商徐振祥投资300万元,在我镇新建隆泰陶瓷有限公司,安排100余人就业,可实现产值500万元,利税80万元;福建省客商李广来镇投资260万元,新建一果仁加工厂,年产值可达750万元,利税实现100万元等等。通过招商引资,为农民进入小城镇提供了广阔的务工平台,活化了镇域经济流转,促进了小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市场建设体系不断完善 应该说,商贸经济是我镇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近年来,我们镇委、镇政府就非常重视市场升级及完善市场体系工作。一是加强市场硬件建设。对三株百货大楼、小奉天工贸商厦、东、西农贸市场进行了升级改造。仅三株大楼升级改造,投资就达1200余万元,新增营业面积10000余平方米,保证了路、水、电、通讯等设施的良好,为商户提供舒适放心的经营环境。在此基础上,筹集资金2000万元,建设临街门市楼2万多平方米。投资1500万元,拟建奉天商业街,现动迁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届时,山城镇内市场体系将进一步完善,有力地推动和保障商贸经济健康发展。二是本着“繁荣与治理”并重的原则,不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市场繁荣稳定。进一步提高了商户守法经营,文明经营意识,改善了市场软环境。市场建设体系的完善也为农民进入小城镇经商营造了发展空间,有效地缩小了城乡差别。
(六)努力培育支柱产业 为全面提高我镇经济建设水平,几年来,我们十分重视城乡支柱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主要抓了三个环节:一是以发展日光温室蔬菜、绿优米为主的种植业。全镇累计发展日光温室蔬菜3000亩,占旱田面积65%以上。在此基础上,发展高油大豆、葵花籽等经济作物3000亩,占旱田面积25%;二是以发展复合型养猪、肉牛及肉鸡为主的养殖业,基本上形成了养殖中的多种经营模式。据统计,全镇有100多个复合型农户,发展肉牛2500头;生猪5.5万头,肉鸡150万只。三是通过改制启动原有企业和招商引资新上项目。在工业经济中,注意培育了造纸、医药、食品及轻工产品业。如海山纸业、百合纸业、金宝药业等企业,在全镇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龙头作用,拉动了其它产业齐头并进。
(七)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我们以提高全镇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根本任务,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一是结合“学、做、创”活动,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勤勉敬业、廉洁从政、与时俱进。在镇直单位特别是服务窗口,广泛地开展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岗位练兵活动,健全了规章制度,制定了岗位工作目标责任制。全镇范围内基本上形成了人人比干劲,人人比业绩的良好工作氛围。各行各业涌现出一批先进工作者,取得了许多骄人的业绩。二是通过广播电视、会议等宣传工具和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配合城镇管理及环境卫生整治,在全社会开展了讲文明、树新风活动。通过电视专题节目,宣传文明新人、文明行为,揭露不文明行为,教育广大群众树立良好的文明意识,从而自觉遵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三是注重在文明村屯建设活动中,围绕提高村民的文明程度,强化环境建设这个重点,组织引导村民开展喜闻乐见的活动。结合村部建设,各村都建立了文化活动室,为农民活动提供了文化娱乐场所。支持老年协会,为老人们提供活动场地,先后新建了6个门球场,丰富了老人们的晚年生活。广大村民积极响应并自觉投入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主动配合政府开展工作,推动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及文明村建设的顺利开展。四是注重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充分发挥司法、公安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大了普法工作、打击刑事犯罪的工作力度,各种案件比去年同期均有下降。深入地开展了同“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斗争,加强了对“法轮功”习练者的帮教转化工作,转化率明显提高,到目前为止,无一人进京上访。我们还采取得力措施,扫除了封建迷信和“黄赌毒”等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净化了全镇的社会风气。五是坚持“三为主”的方针,加强了计划生育基础工作及人口控制能力,在历年各轮次的考核中,名次居全市上游水平。此外,我们还进一步的加强了文化、体育、教育、广播电视等项事业的建设,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3年,在梅河口市农村经济及各项工作综合评比中,山城镇名列第一名;镇党委被通化市委命名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山城镇被通化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乡镇,并推荐为省级文明镇。
二、当前山城镇改革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 应该说,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我镇的改革与建设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一定成绩。但严格地讲,按综合改革试点单位要求,我们的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差距:一是我们镇级领导的思想解放程度不够,改革发展意识不强,某些方面还不能够完全适应小城镇建设的需要;二是上级赋予试点镇各项优惠政策落实的不到位,我们试点镇应享有的部分县级经济审批权始终没有完全到位,致使工作经常出现两层皮现象。如城建项目管理、审批等权限不明确,驻镇单位今天放权、明天上划,镇级管理权限不稳定;三是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不完善。虽然,我们财政成立了金库,但随着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暴露出很多问题和弊端,很多税种逐渐取消、转移,使镇级金库形同虚设,很难保障山城镇建设;四是投资体制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匮乏,严重制约发展;五是管理人才短缺,政府及所属部门管理人员思维方式、综合素质落后于形势发展,缺乏现代思维意识和现代管理城镇能力;六是缺乏科学规化,至今规划没有彻底落实,小城镇建设无所遵循;七是土地管理、户籍管理等项制度尚需进一步改革等等,这些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既包括了经济基础的微观改造,又关系到上层建筑的全面改革。必须逐一落实解决,以防出现“新城镇、旧体制”现象,确保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进行。
三、山城镇“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 “十一五”期间是全面振兴和发展我镇经济的关键时期,我们正确制定并认真实施“山城镇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规划出既振奋人心,又切实可行的建设蓝图,动员全镇人民集中力量把经济工作搞上去,对于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加快城镇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以项目建设为统领,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突出抓好“农业基础、民营主体、商贸带动、城建突破”四个重点,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和财政收入,扩大再就业,加大改革与建设力度,努力实现我镇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财政收入、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年增长速度要达20%以上,农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要达10%以上,各项经济指标平均每年要递增长20%以上,到2010年末,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要实现5.2亿元,财政收入达2,870万元,平均每年增长20%;社会商品零售总额9.65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0%,农村人均收入6400元,平均每年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要有较大比例增加。本着突出重点,提高效益的原则,集中力量,5年中要在全面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重点完善和发展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的造纸、医药、建材、食品工业,使之形成一定规模,大力抓好市场建设,强化商贸设施,完善发展现有的十大市场,增强幅射力度,力求形成具有山城特色,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能够充分发挥特区“两通”优势的开放型,高效益的经济结构,按照上述发展速度和目标,到2010年,山城镇实现小康水平,城镇规模将发展到中等县城水平,人口近9万人,控制面积165平方公里,其城市整体功能将更加完善并得以充分发挥,山城镇将真正成为完全意义上的梅河口市西部区域性经济中心。**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思路是:
1、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不放松农业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工业,坚定不移地走少投入、多产出、高效益的发展道路。镇直各部门,驻镇单位都要顾全大局,自觉服从和服务于中心任务,形成齐心协力抓工业的合力,努力把工业经济搞上去,增加财政收入。
2、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全面实现我镇经济发展规划,关键在于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要在当前逐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而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利用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办法,提高我镇的知名度、开放度,力求发展外向型经济,充分利用省、市政府赋予我们的优惠政策,进行招商引资,增强对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的吸引力,吸引外资企业,发展出口创汇企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继续坚持流通与生产并重。今后5年,我们要进一步发挥特区的流通优势,首要的是要进一步增强流通观念,坚决纠正重生产,轻流通,先生产,后流通的倾向,坚持流通与生产并重,使商品按市场导向流动起来,要建立新的流通秩序,继续发展各类市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壮大个体、私营经济队伍、健全为生产和生活服务体系。
4、重视发挥科学技术人才在经济建设中的先导作用。产品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学技术和科技人才的竞争。因此,要把依靠科学进步和培养人才真正摆到战略位置上来,广泛深入地开展企业教育年活动,采取多种途径,大力培养各类专业人才,对在发展商品经济中作出贡献的优秀人才要予以表彰和奖励,使他们在发展我镇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镇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具体措施和途径 为全面实现今后一个时期我镇经济发展的奋斗目标,我们会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全面发展农村商品经济。中共中央作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业工作的决定》,从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高度,进一步阐述了二十世纪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基本任务,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进一步增强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增强对农业的投入,争取农业生产再迈上新台阶。今后一个时期,我镇农业工作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充分利用我镇的自然资源,稳定粮食和蔬菜生产,进一步发展牧、副、鱼生产,继续扶持种田和多种经营大户,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到2010年,蔬菜生产达到3700吨,增长幅度为10%;大棚光面积达到4000亩,每年增加200亩,到2010年,农业总产值计划达2,5000万元,平均每年20%。要实现上述目标,一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二要继续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能农业,根据市场对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变化,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大幅度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重点建设如畜牧业、渔业、蔬菜、水果生产基地,逐渐形成合理的农业结构;三要增加对农业的投入,重点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持粮食、多种经济产量稳定增长;四是开展科技兴农活动,组织广大农业科技人员深入村、屯开展科技服务,对农民进行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素质。
(二)大力民营经济,促进工业生产稳定增长 我镇现有企业1470户。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8亿元,在我镇的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到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计划实现5.2亿元,其中工业企业要完成产值3亿元,5年平均每年增长20%,个体、私营业户达到1.8万户,要完成这一奋斗目标,关键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搞好重点企业,要外创条件,内改机制,要认真贯彻落实《梅河口市关于加大改革措施,搞好工业的若干规定》,同时,加速运动经营机制的转换,在落实省、市赋予我们有关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宽搞活,增加对企业的投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二是加强企业管理,强化企业基础工作,彻底解决管理粗放,经营不善,效益水平低的问题,大力推进股份合作制。争取到明年底,将现有的镇办企业全部改造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增强职工参与经营的自觉性,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三是面向市场要项目,积极开发引进新品种,今年,我们投资2,300万元,分别建起三株百货大楼、百合纸业、山城商业街、加油站等。今后,每年都要上一个投资千万元以上的新项目,不断扩大企业规模,提高经济效益。
(三)、突出市场建设、完善镇区基础设施、努力改善人民生活 依据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市场建设是我镇经济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应该说,镇区内现有十大市场已初具规模,形成一定的幅射圈,但按“十强镇“标准衡量,还没有全部实现专业化。特别是市场内还没有真正地形成拳头商品,竞争力不是很强,为此,要完善现有市场,并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培育和发展多元市场体系,使其配套成龙。积极引导农民走向市场,使之成为市场主体,促进城乡之间,镇内之间不断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我镇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努力解决关系到人民生活的一项重大问题,力争全镇人民生活有更大改善,城市人均收入达到7900元,平均每年增长15%,农村人均收入要达到6400元,平均每年增长10%,人均居住面积到2001年要达到45平方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继续坚持统筹兼顾,量力而行,进力而为的原则,要在今后几年内建成设备先进、设施齐全、环境优雅、服务周到、社会文明的新乡镇。到2010年,开展全民种草、种花活动,植树造林,提高美化覆盖率,完善第二水源净化工程,2010年新增程控电话1.3门,为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提供良好的通讯条件。········· 中共**镇委员会······· **镇人民政府 ··· · 2005年7月12日
第五篇: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困惑与对策
XX年以来,xx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和镇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发展思路,围绕建设“生态园林小城镇,文明富裕新农村”总目标,全面实施“科教兴镇、工业强镇、开放活镇”三大战略,努力探索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逐步使全镇经济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主要表现为重点工业企业经营情况逐步好转,农业产业化项目健康发展,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全面推进,为民办实事工程顺利实施,一分为二地看,我镇经济社会发展中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品结构单一,经营管理粗放,企业规模偏低,技术装备落后,新上项目不能尽快达产达效。受上述各种客观因素制约,财税收入不达进度,“双过半”任务没有完成,完成全年xx万元的财政收入任务更是困难重重。主要是:一是作为我镇税收大户之一的煤炭企业全年税收任务为476万元。七一煤矿资源枯竭,没有上交资源价款,实际上已经关闭;附城村办煤矿,处在资源整合期,不能生产,正在积极办理证照。二是作为我镇税收另一大户的冶炼企业全年税收任务为916万元,占全年税收任务的81%。在环保专项行动中,几乎全部关停取缔,仅存的久盛冶炼厂也朝不保夕。三是保留下来的冶铸、化工企业,受环保政策和审批手续的制约,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四是羊明化工有限公司和龙腾陶粒砂有限公司全年税收任务为166万元。受资金、技术和经营管理等因素制约,迟迟不能达产达效,直接影响到税收任务的顺利完成。五是电力制约因素突出,附城变电站目前可用负荷仅有3600千瓦,远远不能满足进一步加快企业发展用电需求。六是今年以来,一方面由于天气严重干旱缺雨,另一方面部分村又遭受大雨冰雹袭击,导致我镇农作物生长受到严重影响,并使丈河区域部分村庄的人畜吃水难问题进一步加大。七是扶贫政策倾斜不到位,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我镇一些贫困村特别是丈河区域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如何圆满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我镇全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是我镇党委政府重点考虑和亟待解决的的一个重大问题。按照县委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后半年工作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附城是陵川文明古镇、商贸重镇、经济强镇、农业大镇之一。多年来,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支撑镇域经济发展的项目大多是经营粗放、产品结构单
一、科技含量低下的“五小工业”,在当今环保政策要求越来越严、产品科技含量要求越来越高的新形势下,附城镇的乡村企业发展越来越举步维艰。但我镇也有发展的独特优势,一是交通优势,晋陵一级公路横贯东西,礼夺公路穿越南北,全镇境内村通道路连网通达的。二是信息优势,全镇46个行政村基本实现了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宽带网络村村通。三是资源优势,境内石灰石储量非常丰富而且质地优良,深化化工产业发展有着特有的资源优势,同时还有较强的人才、技术等优势。为此,我们应加快制定出台并落实好“铸造产业化、化工区域化、建材新型化”工业经济发展战略,力求经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发展,使全镇的经济实现新的腾飞,再创新的辉煌。
项目是支撑镇域经济发展的脊梁,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所在。为实现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目标,我们应努力做到了四个转变,一是冶铸行业向产业化方向转变。积极引导和支持淘汰企业转产或新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节能降耗和环保要求的产业项目。二是化工行业生产坚持向区域化方向转变。全力以赴抓好化工产业集中区的规划建设,以改变全镇化工行业布局分散、质量效益不高的状况。三是煤炭行业坚持向绿色化方向转变。努力加快地下向地上、黑色向绿色的转变,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四是建材行业坚持向新型化方向转变。依托龙腾陶粒砂有限公司,大力整合全镇耐火材料行业,积极发展陶粒砂支撑剂新型建材产品和以工业炉渣、粉煤灰、页岩为原料的新型墙体材料,逐步使建材行业走向规模化发展、集团化生产、系列化开发。
坚定不移实施招商引资是欠发达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捷径。附城的发展就是要坚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组织专门人员,内联外引,利用1—2年时间,使2—3个大项目能落户我镇,务求我镇的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创优发展环境,坚决贯彻执行省、市、县各级出台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所有来附城投资发展的企业,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只要符合政策,依法经营,我们就最大限度地给予优惠政策、优质服务、优先支持,努力使全镇上下形成一个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上好项目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