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爱辉区2010年小城镇建设工作汇报
爱辉区2010年小城镇建设工作汇报
爱辉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10年10月日)
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区直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切实把发展小城镇作为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着眼于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有效扩大内需、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夯实小康社会建设基础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科学制定和实施“乡村城市化、城镇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和“撤并自然屯、建设中心村、发展小城镇”的总体目标和战略,从规划编制入手,乡镇村屯统筹兼顾,试点村镇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了全区小城镇建设:
一、小城镇建设工作完成情况
我区2010年的小城镇建设工作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基础、集聚人口、发展产业、富裕群众”的原则,充分考虑乡镇实际情况,以“三镇二乡十个重点村”为核心,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强化措施、有序推进,2010年爱辉区小城镇建设完成投资11844.965万元,其中:罕达汽镇投资6008万元,爱辉镇投资1069.95万元,其它乡镇投资4767.015万元,全区小城镇建设取得初步进展。
(一)规划编制情况。
1.爱辉区村镇体系规划2006年由市建设局组织编制,已经过两次征求意见,待最后定稿。
2.全区小城镇总体规划已经编制完成10个,除爱辉镇外三道沟村的规划未反馈意见外,先后争取资金8万元将2006年开始编制的四嘉子乡和西峰山乡2个小城镇规划、上马厂乡南窑地村等7个行政村的9个规划成果取回,按照有关规定,需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审查通过后,由乡镇人民政府报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3.爱辉镇、罕达汽镇和新生乡的新一轮规划编制工作也已启动,其中:爱辉镇投入150万元请北京大学北达规划院编制了《爱辉镇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爱辉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和《爱辉镇旅游规划》,罕达汽镇投入180万元请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罕达汽镇总体规划及景观风貌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新生乡投入30万元请哈尔滨工业大学编制了《新生乡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以上3个乡镇规划投资共360万元,预计年底前完成。
(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道路交通方面,投资1201.2万元新铺装道路33.6公里、21.68万平1
方米,其中:投资427.5万元铺装硬化道路26.9公里,16.57万平方米。
2.供排水、供热管线方面,投资613万元安装供水管线29.9公里,新增用水人口1273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1.7%;投资1540万元铺设供热管道5.82公里;投资1210万元安装地下排水管线18500延长米。
3.公共服务设施方面,投资1768万元建设文化站等公共建筑10204平方米,投资797万元建设生产建筑3943平方米。
4.村容整洁行动方面,在各乡镇特别是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共计投资35.91万元增设垃圾箱182个,投资49.87万元清运垃圾3351吨,投资55.825万元改建厕所888座,投资148万元安装铁栅栏15500延长米。投资145万元修建排水明沟、暗渠15000延长米,投资275.25万元植树8.6万株,其它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共投资1206.21万元,村镇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5.住房方面,投资约2440万元新建、翻建住房316户、23506平方米,住房砖瓦化率达到82.62%,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18.3平方米。其中:泥草房改造278户、19254平方米,拆除泥草房138户、15454平方米,建节能房134户、8684平方米(由于泥草房改造尚未进行验收,数据不是最后数);泥草房改造整村推进的四嘉子乡小乌斯力村、西峰山乡新山村,其中小乌斯力村投资157.4万元改造25户,新山村投资270万元改造41户;南二龙村投资449万元改造66户。
(三)罕达汽镇小城镇建设情况。罕达汽镇被省政府列为百镇建设第一批试点镇,于今年启动。
1.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罕达汽镇基础设施建设共投资4325万元,其中:5.5公里路基铺设全部完成,投资825万元,现正在进行备料投入资金600万元;共投资2900万元进行供热管网5.82公里、供水管线2.8公里、排水管线15公里的设计与铺设。
2.社会设施建设。2010年罕达汽镇社会设施建设投资595万元,包括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的四层煤矿安全培训中心投资200万元完成一层主体建设;建筑面积3450平方米的四层罕达汽中心学校基础建设投资130万元;建筑面积500平方米的两层文化活动中心力争完成冷封闭预计投资90万元;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的二层罕达汽中心卫生院截止目前基础建设投资175万元,上述项目均于2011年8月全部完工交付使用。
3.其他类建设投资。2010年罕达汽镇其他类建设共投资1088万元,其中生产类建设完成投资760万元;环境综合整治类完成投资30万元;泥草房改造完成投资298万元。
(四)爱辉镇小城镇建设情况。爱辉镇被列为省政府百镇建设第二批试点镇,将于2011年启动。2010年爱辉镇小城镇建设共投入资金1069.95万元用于镇内基础设施建设和外三道沟村新农村建设,其中:投资588.6万元建设镇内基础设施,投资481.35万元建设外三道沟村。
1.镇内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镇内十里长江景观大道建设工程项目(即沿江公园三期续建工程)完成投资133.4万元,完成江边铺装彩砖6100平方米、建甬道900米,人行道铺装1000米;绿化项目完成投资31.1万元,建果树园300平方米、镇内栽种花楸树4488棵,花楸园栽种花楸2860株;花楸园美化、亮化完成投资14.4万元;延厘路改造项目完成投资356.8万元,铺设排水暗渠3800米、铺装彩砖13104平方米、安装路灯40盏、动迁泥草房10户;北兴街改造工程投资46.5万元,硬化边沟1000米,安装路灯20盏;卫生管理硬件投入完成投资6.4万元,购置大垃圾箱25个,小垃圾箱40个,购置运垃圾车1台,购置垃圾箱铲车1台,同时雇佣垃圾清洁工10名,做到垃圾日产日清。
2.外三道沟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80.5万元对外三道沟村132户房屋进行外墙抹灰、粉刷外墙涂料、更换屋顶仿古瓦等整体立面改造,改造墙体立面总面积19800平方米,更换房盖总面积13200平方米;投入资金180.5万元对三条主要街道(即知青路350米、江边路370米、南北路350米,两侧总长度2140米)和三条临街1988米进行边沟硬化,总长度4128米;投资15万元对三条主要街道进行亮化,安装路灯30盏;投资21万元安装2100米铁栅栏;投资71.4万元建设江边休闲广场,总面积4000平方米,铺装彩砖2000平方米、健身器材10件、景观灯10盏;投资12.95万元用于村屯绿化、安装垃圾箱等村屯环境综合整治。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小城镇建设由于缺少项目资金,一些建设项目难以推进。特别是省级项目投资资金额度较少,资金到位滞后,地方财力有限,项目建设后劲不足。
(二)由于今年修路的原因,不同程度影响了泥草房、危房改造进度。
(三)由于2010年省级未安排规划编制资金,地方政府财力支持有限,村级规划编制难以进行。
爱辉区小城镇建设各具特色
爱辉区依托矿产资源、旅游、区域中心位置、靠近城区和民族文化五大优势,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步伐。
依托矿产资源优势,把罕达汽镇打造成矿产资源开发强镇。将全镇划分为矿产开发区、工业加工区、城镇建设区、农村居民区、基本农田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区等6 个主体功能区。聘请东北农业大学专家为罕达汽编写完成《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邀请国内城市规划最高水平的上海同济大学专家编写完成《罕达汽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现已开始着手编制启动区的控详和修详规划。
依托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整体开发,把爱辉镇打造成历史文化旅游名镇。全力推进历史陈列馆、知青纪念馆、海关博物馆、卫国英雄园、国家森林公园、历史遗址公园等“三馆三园”建设,做好爱辉古城“三个一”工程建设(一段古城墙、一座将军衙门、一条仿古街道)。聘请省城市规划设计院专家完善《爱辉区爱辉镇小城镇建设规划》和《爱辉区爱辉镇历史名镇保护规划》。启动编制《爱辉古城街修建性专项规划设计》。
依托区域中心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把西岗子镇打造成市区卫星城。加快编制《爱辉区西岗子镇城乡一体化规划》,全力推进集中供水工程申报、立项等小城镇建设工作。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农副产品、山产品集散地建设,努力将其打造成我区南部乡镇综合性农产品加工、集散、批发中心。
依托城郊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加快幸福乡融入市区步伐。按照《爱辉区幸福乡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定位,加快幸福乡对俄蔬菜出口加工基地建设,做大做强无公害蔬菜和对俄蔬菜出口加工产业,把幸福乡打造成无公害蔬菜基地和对俄蔬菜出口生产、加工、集散基地。
依托民族特色旅游优势,将新生鄂伦春族乡打造成具有边疆文化特色和少数民族风情的北方游猎第一乡。将小城镇建设与迎庆建设(庆祝鄂伦春人下山定居60周年)相结合,积极推进鄂伦春族住宅建设、新生乡垃圾处理厂建设、原始部落旅游景区建设、索尔其干河刺尔滨河综合治理(漂流码头建设)及“北方游猎第一乡”迎宾山门建设工程五个项目,尽快编制《爱辉区新生乡小城镇建设规划》,加快北方游猎第一乡建设步伐。
第二篇:小城镇建设工作汇报
建设和发展小城镇是优化城乡经济、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为全面贯彻落实《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决定》精神,今年以来,我镇确立了工业立镇、工业强镇,以重点镇建设统揽全镇工作大局的指导思想,立足区位优势,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益经营、高品位绿化,拉大城镇框架,完善城镇功能,丰富小城镇内涵,强化产业支撑,开创了新村重点镇建设新局面,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基本情况
新村镇位于新郑市城北,北与郭店镇、薛店镇接邻,东与和庄镇接邻,南与新建路办事处、城关乡接邻,西与辛店镇、新密市接邻,距新郑城区2公里,北距郑州32公里,东距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4公里,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8公里,107国道、郑新公路、新密铁路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境而过。辖区面积74平方公里,辖梨园、张垌、新村、吴庄、七里井、焦沟、前洼王、代湾、文士湾、裴李岗、屯孙、云湾、二十里铺、赵庄、高千庄、牌坊庄、时垌、马垌、王垌、孙庄、鲍家、水泉、王毕庄、郝家岗等24个行政村,159个村民组,人口3.4万人。耕地面积4.3万亩,人均1.3亩。镇区面积6平方公里。村村通柏油路,公路总里程82公里,其中镇区内公路35公里,构成四纵五横的交通网络。102路公交车直达市区中心;镇区建有35KV、220KV变电站各一座,除满足区内用电外,还直接供应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用电。电话装机总量2万门,移动电话机站覆盖全镇,小灵通机站覆盖镇区,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基本实现了家家通电话。镇区有水厂一座,日供水能力1万立方米,镇区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各类学校19所。镇区有中心幼儿园1所,小学3所,初中2所,高中2所(新郑一中分校和新郑三中),中专2所(新郑市第三职业中专和郑州工业科技专修学校),大学1所(郑州华信学院),文化站1个,图书馆1所,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文化教育体系。电视差转台2个,转播节目已达到45套,覆盖镇区并迅速向农村延伸。全镇现有医院1所(新郑市人民医院联合医院),市120急救接待站一个,卫生所25个(镇区8所)。敬老院一所,占地48亩,可容纳50多名院民。境内有双洎河和黄水河,主要水库有冯庄水库、望京楼水库和老观寨水库。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经济作物有花生、蔬菜和小杂果。地下蕴藏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境内的裴李岗村是8000年前裴李岗文化遗址的首发地。另有著名的玉皇庙、望京楼及公主湖等名胜古迹。地下蕴藏有丰富的煤炭资源。镇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2%,建成瓯江花园和下沉式广场各一座,垃圾中转站3个。自2000年开始,新村镇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河南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并先后获得“中州名镇”、“省奔小康示范镇”、“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镇”、“河南省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镇”“郑州市卫生镇”、“郑州市试点镇”等荣誉称号。
二、目前现状与规划
近年来,在全镇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上级政府与我镇签订的各项责任目标全部完成。镇区面积由原来的的6平方公里增长到13平方公里,镇区人口达到人。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亿元,财政收入万元,镇区居民可支配收入元,镇区人均绿化面积平方米,人均道路铺装面积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以上,电话入户率%,自来水普及率达%,净燃料普及率%,人均居住面积平方米。“五个一”工程的下沉式广场投资万元,建设工程已全部完成。在镇区管理方面,村镇建设管理所能够按照职责搞好建设规划,镇区建设工程发证率达到100%。镇容镇貌良好,累计城镇基础设施投入建设资金万元,按照重点镇建设的有关要求,各项政策和配套资金得到落实,有力地促进重点镇建设步伐。
三、具体做法
近年来,我镇充分认识重点建设的重要意义,抢抓机遇,开拓创新;以重点镇建设统揽工作全局,按照建设“医药化工产业集群区”的战略目标,依托区位优势,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产业支撑),实现建设基础设施与培育产业优势并举,积极实施城镇带动战略,使小城镇建设步入了良性可持续发展轨道。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强力实施小城镇带动战略
镇党委、政府把重点镇建设作为统揽工作全局的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主管副职和城建、工商、公安、土地、工业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重点镇建设领导组,党政主要领导亲自部署、抓落实、督查检查,主管领导具体抓、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为了提高认识,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先后组织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各村负责人到上海、江苏以及我省的南阳、洛阳等地考察学习,实地观摩。通过考察学习,真正使镇村干部提高了对重点镇建设的认识,并根据全镇工作部署,结合本村、本部门实际,列出了各自的工作规划和发展方向,使广大干群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二)超前规划,合理布局,绘制特色的城镇发展蓝图
1998年我镇邀请有关上海同济大学专家对新村镇区进行了总体规划。根据我镇发展,今年又邀请郑州市城乡规划设计院对新村镇的总体规划进行了完善、修编。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坚持以规划为指导,正确处理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做到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并对重点地段规划进行细致调整,超前建设,以带动周边发展。
(三)加大投入,完善设施,打造医药产业集群区
今年以夹,我镇按照重点镇建设有关要求,按照政府引导,充分利用社会资金的原则,多方融资,先后投入资金近2100万元,高标准建设新村。一是完善建成区,进行基础设施配套,功能完善,镇区中兴大道东段改造工程共投入资金500万元;投资万元,开挖埋设排污管公里,公里已经完成。二是全力打造新区。首先进行了公益设施配套,今年投资万元,改建镇直幼儿园;投资350万元,完成了新村镇第一初级中学扩建工程;总占地面积平方米的下沉式广场,现已竣工。
(四)实施“工业立镇、工业强镇”战略,强化产业支撑
产业支撑是城镇化的基础。几年来,新村镇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医药化工群体优势、磨料群体优势、集贸市场优势、经营人才群体优势,坚持以小起步,以多取胜,突出主导,形成集群,努力打造新郑“新区”。确立了把新村建设成为“北城医药化工产业集群区”。目前,区内企业近200家,全镇个体工商户达到家,张垌村的绿色瓜果、蔬菜畅销郑州,使新村成为新郑发展环境优、产品结构最好的乡镇,实现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五)严格管理,加强监督,实现建设与管理协同发展
为了切实提高小城镇的管理水平,我们注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建立管理网络。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所负责对镇区规划建设进行了管理监督;环卫所负责对镇区环卫保洁、绿化负责;工商所负责镇区摊位秩序和店内经营负责;公安部门负责镇区车辆秩序。二是制订各项制度,责任落实到人。如卫生保洁制度、门前“三包”制度、镇区摊位管理制度,并由专人负责。三是严格审批。对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首先到镇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所提出申请,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所根据总体规划,进行现场勘察后,拿出具体意见,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管理、统一验收。四是抓好执法监察。对不按规划设计施工的坚决予以整改,对违章建筑坚决拆除。
四、发展状况
1、促进了市场的繁荣。城镇规模的扩大,配套设施的发展,增加了辐射力,特别是北城医药化工产业集群区的建立及众康医药批发市场的开工建设,为医药化工产品的流通提供了有利条件。
2、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随着市场体系的不断健全,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一是我们根据市场预测,针对本镇实际,因地制宜,大胆创新,改革了旧的耕作制度,大力调整了种植业结构,扩大了优质小麦、瓜菜种植面积,抓住了主导产业,选准了发展农村经济的突破口。二是依托交通便利和农业发展的优势,大力发展了家庭养殖业,养殖奶牛头。
3、促进了工业发展。城镇各项环境的改善和配套设施的健全,吸引了一批企业集中开发建设。我们采取因地制宜,“走出去,请进来”加强领导,传递信息,合理布局,重点管理的办法,大力推选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明晰产权规模运行机制,巩固发展了镇办股份企业,扶植发展了个体私有、民营企业。目前,全镇拥有各类企业180余个,其中投资5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个。全镇工业产值达到7.6亿元,为小城镇建设发展积累了资金,增加了后劲,同时也为农村安置剩余劳力3000余人。
4、带动了二、三产业的发展。城镇建设规模的扩大,市场的繁荣,增加了人流、物流,加快了第三产业发展。目前新村镇以食宿、娱乐为主体的店铺已达100多家,从业人员达2000余人。拥有各类运输车辆1000余台辆,建筑队9个,人员达1500余人,同时也带动了其他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
5、由于小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镇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二、三产业的发展。培植增加了税源,明显提高了固定税收入,2005年实现财政收826万元。
五、几点体会
1、领导重视是关键。各级领导尤其是县市领导对小城镇建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能否确立“小城镇、大战略”的观念,对城镇化的推进关系重大。目前必须要加强城镇体系规范,根据实际,从城镇化角度,立足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制定有利于长期发展的城镇体系规划,避免出现小规模重复建设。要清除各种体制性障碍,落实各项政策和优惠措施,落实小城镇户籍政策,消除不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合理有序流动的体制性障碍,落实重点镇建设中的金融扶持政策,把重点镇列入土地储备制度实施范围,充分发挥其融资和规范土地管理的作用等。
2、必须树立经营城镇的意识。几年来,新村镇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3亿多元,仅靠乡镇自有财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多渠道筹措,才能确保各项建设资金的落实,包括向上级部门争取奖励补助,增加土地收益,适当的设施配套费收取及银行贷款等。
3、必须培育主导产业,支撑小城镇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基础。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为工业化提供了外部必需条件,而工业化为城镇化提供了经济基础;诸如就业岗位、人才等。因此,必须培育主导产业以产业支撑城镇,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
4、必须确立招商意识。招商是解决小城镇资金投入和产业支撑的一个重要手段,可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对公共基础设施、市场基础设施等对外招商。另外可通过宣传本地产业优势、包装项目、优化环境吸引外来投资。
5、建设与管理并重。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要把农民从思想上、行动上改变为市民、镇民,必须加强管理,实现从强制到自觉。新村镇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挑选精干人员,成立了50人的专业保洁队、绿化队和市容管理执法大队,对镇区的环境卫生实行“三包”责任制,主要街道全天保洁,垃圾及时清运,杜绝了“脏、乱、差”现象。镇区的绿化实现了“四季常青,三季有花”。高质量的管理优化了生产生活环境,带来了可观的的经济效益和深远的社会影响,促进了传统农民向文明镇民的转化,保证了小城镇的良性发展。
第三篇:小城镇建设工作汇报
建设和发展小城镇是优化城乡经济、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为全面贯彻落实《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决定》精神,今年以来,我镇确立了工业立镇、工业强镇,以重点镇建设统揽全镇工作大局的指导思想,立足区位优势,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益经营、高品位绿化,拉大城镇框架,完善城镇功能,丰富小城镇内涵,强
化产业支撑,开创了新村重点镇建设新局面,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基本情况
新村镇位于新郑市城北,北与郭店镇、薛店镇接邻,东与和庄镇接邻,南与新建路办事处、城关乡接邻,西与辛店镇、新密市接邻,距新郑城区2公里,北距郑州32公里,东距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4公里,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8公里,107国道、郑新公路、新密铁路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境而过。辖区面积74平方公里,辖梨园、张垌、新村、吴庄、七里井、焦沟、前洼王、代湾、文士湾、裴李岗、屯孙、云湾、二十里铺、赵庄、高千庄、牌坊庄、时垌、马垌、王垌、孙庄、鲍家、水泉、王毕庄、郝家岗等24个行政村,159个村民组,人口3.4万人。耕地面积4.3万亩,人均1.3亩。镇区面积6平方公里。村村通柏油路,公路总里程82公里,其中镇区内公路35公里,构成四纵五横的交通网络。102路公交车直达市区中心;镇区建有35KV、220KV变电站各一座,除满足区内用电外,还直接供应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用电。电话装机总量2万门,移动电话机站覆盖全镇,小灵通机站覆盖镇区,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基本实现了家家通电话。镇区有水厂一座,日供水能力1万立方米,镇区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各类学校19所。镇区有中心幼儿园1所,小学3所,初中2所,高中2所(新郑一中分校和新郑三中),中专2所(新郑市第三职业中专和郑州工业科技专修学校),大学1所(郑州华信学院),文化站1个,图书馆1所,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文化教育体系。电视差转台2个,转播节目已达到45套,覆盖镇区并迅速向农村延伸。全镇现有医院1所(新郑市人民医院联合医院),市120急救接待站一个,卫生所25个(镇区8所)。敬老院一所,占地48亩,可容纳50多名院民。境内有双洎河和黄水河,主要水库有冯庄水库、望京楼水库和老观寨水库。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经济作物有花生、蔬菜和小杂果。地下蕴藏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境内的裴李岗村是8000年前裴李岗文化遗址的首发地。另有著名的玉皇庙、望京楼及公主湖等名胜古迹。地下蕴藏有丰富的煤炭资源。镇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2,建成瓯江花园和下沉式广场各一座,垃圾中转站3个。自2000年开始,新村镇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河南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并先后获得“中州名镇”、“省奔小康示范镇”、“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镇”、“河南省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镇”“郑州市卫生镇”、“郑州市试点镇”等荣誉称号。
二、目前现状与规划
近年来,在全镇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上级政府与我镇签订的各项责任目标全部完成。镇区面积由原来的的6平方公里增长到13平方公里,镇区人口达到人。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亿元,财政收入万元,镇区居民可支配收入元,镇区人均绿化面积平方米,人均道路铺装面积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以上,电话入户率,自来水普及率达,净燃料普及率,人均居住面积平方米。“五个一”工程的下沉式广场投资万元,建设工程已全部完成。在镇区管理方面,村镇建设管理所能够按照职责搞好建设规划,镇区建设工程发证率达到100。镇容镇貌良好,累计城镇基础设施投入建设资金万元,按照重点镇建设的有关要求,各项政策和配套资金得到落实,有力地促进重点镇建设步伐。
三、具体做法
近年来,我镇充分认识重点建设的重要意义,抢抓机遇,开拓创新;以重点镇建设统揽工作全局,按照建设“医药化工产业集群区”的战略目标,依托区位优势,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产业支撑),实现建设基础设施与培育产业优势并举,积极实施城镇带动战略,使小城镇建设步入了良性可持续发展轨道。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强力实施小城镇带动战略
镇党委、政府把重点镇建设作为统揽工作全局的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主管副职和城建、工商、公安、土地、工业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重点镇建设领导组,党政主要领导亲自部署、抓落实、督查检查,主管领导具体抓、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为了提高认识,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先后组织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各村负责人到上海、江苏以及我省的南阳、洛阳等地考察学习,实地观摩。通过考察学习,真正使镇村干部提高了对重点镇建设的认识,并根据全镇工作部署,结合本村、本部门实际,列出了各自的工作规划和发展方向,使广大干群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二)超前规划,合理布局,绘制特色的城镇发展蓝图
1998年我镇邀请有关
第四篇:**镇小城镇建设工作汇报
**镇位于南安市东北部,属泉州半小时经济圈,晋江东溪横贯全境,省道307线穿越沃野,与南洪、洪
四、洪六公路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全镇面积87平方公里,镇区面积9.2万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其中社区4个,人口总数8.4万多人,海外侨亲5万多人,历来是闽南商品贸易的重要集散地,曾以福建省五大商贸集镇之一闻名于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集镇本身商贸条件难以适应大流通的需要,街道狭窄,甚至停车都困难,管理滞后,配套服务跟不上,商品贸易出现萎缩,**商贸优势日渐削弱,同时,由于基础设施落后,镇区脏、乱、差现象较为严重,影响了社会各界人士到**投资兴业的信心。为此,镇党委、政府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和征求意见,决定按照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产业结构合理、具有高生活质量的现代工贸中心集镇的要求加快镇区改建步伐,工贸并举,参照“打开城门、拓宽空间、建改并举、提高品位”的城市建设思路,进一步树立经营城市理念,走好经营城市的发展路子,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构筑南安东部中心城镇。
在总体发展要求的大框架下,实行改造与扩大并举,从提高城镇品位入手,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品位发展,拓改并举,积极推进“一线三区”(一线即东溪风景线,三区即商贸区、居住区、工业区)建设步伐,完善功能配套,把镇区规模做大,功能做优,形象做美。1998年,聘请了天津规划设计院对镇区按高起点规划设计,分步滚动实施开发建设,镇区规划规模从3.2平方公里拓展到9.2平方公里。2003年,聘请江西规划设计院对镇区范围再进行较为完善的规划,同时,经市政府批准,出台了《**镇人民政府关于镇区规划建设管理的规定》,规划扩大了镇区规模,将镇区规划调整面积为10.2平方公里,进一步了规范镇区范围内的土地的房屋建设手续,完善城镇建设管理制度,使镇区的规划建设管理有章可循,推进了具有**特色的小城镇建设的健康发展。
从1998年开始,镇区改建进行总体规划,1999年进行动员搬迁,2000年实施改建。经过这几年的运作,(1)完成洪东、洪南片区一期和二期改建,其中:一期共拆迁旧区面积5.4万平方米,拆迁500多户,新建面积8.5万平方米,投入资金计500万元;二期改建拆迁旧区4.7万平方米,涉及拆迁户547户,建筑面积13 万平方米,总投资达9000万元。(2)投资2300万元,建设镇区东溪防洪堤2.1公里,评定为优质工程,经受了较大的洪峰的考验,在防堤内配套建设沿防洪堤休闲设施,成为东溪一条亮丽的风景线和人们休闲的好去处。(3)总投资650万元,新建面积5600平方米的美食街一片繁荣,有力地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4)规划建设规模150幢的江滨花苑别墅区初具规模,区内水电、道路、电信、有线电视、排水排污等设施陆续完成,竣工和正在兴建的已有100多幢,进一步提高了镇区品位。(5)总投资700万元,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的滨州商住楼已完成两幢大楼外装修。(6)投资650万元,迁建**第一中心小学。(7)完成瑞基广场建设,配套建设150泊位的地下停车场、灯光篮球场、老年体育活动中心、环形跑道。(8)投入800万,共有摊位200多个的中土炉市场及总投资1500万元,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的杰诚大厦的已投入使用,有效地改善了镇区沿街店面乱排摊设点、占道经营的混乱秩序,并且进一步完善了镇区现有的商业网点布局,扩大了镇区商贸规模。(9)投入120多万元,完成镇区东大路车站至新大桥段0.8 公里的排水沟扩改工程,从而有效地改变东大路段积涝堵车的现象。
在实施镇区改建中,我镇特别注意将小城镇建设与工业区建设结合起来,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相继规划开发650亩的红宫山工业区、2000亩的东溪工业区、1200亩扬西科技工业园三个工业项目区。东溪、红宫山两个工业区建设,聘请泉州设计院进行道路、排水、排污统一规划,其中东溪工业区按泉州乡镇工业小区示范区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并规划建设东林、扬美2个生活小区,以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目前,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我镇注重整合工业区资源,积极做好**、康美工业园区之间的连片衔接,形成新的空间优势。至2004年底,(1)扬西科技项目区已投资1800万元,征地近900亩;红宫山项目区投入360万元,征地60亩。(2)扬西大桥投资250万元,正在吊装桥板,2005年4月份可完工;总投资320万元的洪滨大桥于2005年1月12日完成招投标工作。(3)投入400万元完成省道307复线**扬美至东林段1公里路基路面工程建设和总长6.8公里公路项目的测量工作。(4)投入330万元完成了镇区C3标段1.8公里防洪堤建设。
在过去的五年多里,我镇共投入资金5亿多元进行小城镇建设,镇区改建成绩显著,昔日破旧不堪、污水横流的旧区不见了,代之以设计美观、高质量高标准建设的富有现代气息的建筑群,镇容镇貌涣然一新,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投资环境日益优化,先后被评为泉州市“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省定中心镇。同时,**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同步协调的发展。一是招商引资工作成绩显著,乡镇企业不断发展壮大。2004年,我镇实现企业总产值42.8亿元,比增10.1%,工业产值31.15亿元,比增17.3%,上缴工商税收6800万元,比增 12%,连续三年工商税收完成指标位列南安市第三名,综合实力进入福建省乡镇50强,率先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镇建设;二是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通过镇区改建吸引镇区周边村、周边乡镇的部分群众向镇区聚集,或居住生活或经商贸易,转移了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了我镇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流通,推动第三产业较大发展;三是促进镇区周边农村经济的发展。镇区规模的扩大,消费需求扩大,为周边村落群众发展农副产品生产,增加就业机会创造了条件;四是科教文卫事业协调发展。我镇先后通过省“双高普九”和泉州市创建小学“十配套”达标乡镇的验收;学校危房改造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卫生院住院部“群建楼”和门诊大楼相继投入使用,进一步改善了群众的医疗条件。
在未来的三年,我镇将继续坚持扩城区、兴工业、振商贸、扶农业、强文教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快镇区改建步伐,以东溪为城镇发展的中轴线,撑大城镇支架,扩大镇区规模,为全镇经济持续发展提供跃升平台。计划三年内投入资金3亿元拓建镇区,按照条件成熟、依法拆迁、有序安置的原则稳步推进城镇改造。其中2005年计划:
1、重点推进镇区三期改建项目的建设,计划从郊一路口至规划洪梅路口的接口处建设一条24米宽、800米长的福庆街、后廍街,拆旧3万平方米、新建15万平方米,并且,结合镇区第三期拆迁改建,配套建设占地10亩,建筑10000平方米的**镇多功能文化体育娱乐中心,将电影院、老年人活动中心、工人俱乐部、镇文化站的建设合为一体;
2、加大力度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推进洪六公路拓改工程建设;
3、做好总投资额5000万元的明发商业中心的项目建设,今年重点做好手续报批及征地拆迁工作,力争尽早开工建设;
4、继续做好**扬美果蔬批发市场的建设,2005年计划投资500万元,完成项目建设的手续报批、征地及土地平整工作,并完成配套设施建设;
5、筹划在街头片区建设占地60亩,总投资3000万元的日用品批发市场,为商品流通搭建便捷交易平台,重振商贸古镇雄风;
6、新建扬美至西林南洪路段长2公里,宽16米,总投资2000万元的西环路,计划投资1700万元,完成路基征地、路坯平整及完成扬西大桥建设,并在十字交叉路口环岛中配套建设投资50万元镇雕;
7、投资320万元,建设洪滨大桥;
8、是推进扬美村至东林村段50米宽、2.5公里长的东环路路基建设;
9、为促进南晶针织有限公司投资4500万的技改项目的实施,我镇计划在年底前建成西市场往上游长520米,宽23米,投资额180万元的三期防洪堤建设;
10、投入100万元继续做好扬西项目区的防洪堤防浪墙、道路及市政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
第五篇:**镇小城镇建设工作汇报
**镇位于南安市东北部,属泉州半小时经济圈,晋江东溪横贯全境,省道307线穿越沃野,与南洪、洪
四、洪六公路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全镇面积87平方公里,镇区面积9.2万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其中社区4个,人口总数8.4万多人,海外侨亲5万多人,历来是闽南商品贸易的重要集散地,曾以福建省五大商贸集镇之一闻名于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集镇本身商贸条件难以适应大流通的需要,街道狭窄,甚至停车都困难,管理滞后,配套服务跟不上,商品贸易出现萎缩,**商贸优势日渐削弱,同时,由于基础设施落后,镇区脏、乱、差现象较为严重,影响了社会各界人士到**投资兴业的信心。为此,镇党委、政府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和征求意见,决定按照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产业结构合理、具有高生活质量的现代工贸中心集镇的要求加快镇区改建步伐,工贸并举,参照“打开城门、拓宽空间、建改并举、提高品位”的城市建设思路,进一步树立经营城市理念,走好经营城市的发展路子,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构筑南安东部中心城镇。
在总体发展要求的大框架下,实行改造与扩大并举,从提高城镇品位入手,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品位发展,拓改并举,积极推进“一线三区”(一线即东溪风景线,三区即商贸区、居住区、工业区)建设步伐,完善功能配套,把镇区规模做大,功能做优,形象做美。1998年,聘请了天津规划设计院对镇区按高起点规划设计,分步滚动实施开发建设,镇区规划规模从3.2平方公里拓展到9.2平方公里。2003年,聘请江西规划设计院对镇区范围再进行较为完善的规划,同时,经市政府批准,出台了《**镇人民政府关于镇区规划建设管理的规定》,规划扩大了镇区规模,将镇区规划调整面积为10.2平方公里,进一步了规范镇区范围内的土地的房屋建设手续,完善城镇建设管理制度,使镇区的规划建设管理有章可循,推进了具有**特色的小城镇建设的健康发展。
从1998年开始,镇区改建进行总体规划,1999年进行动员搬迁,2000年实施改建。经过这几年的运作,(1)完成洪东、洪南片区一期和二期改建,其中:一期共拆迁旧区面积5.4万平方米,拆迁500多户,新建面积8.5万平方米,投入资金计500万元;二期改建拆迁旧区4.7万平方米,涉及拆迁户547户,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总投资达9000万元。(2)投资2300万元,建设镇区东溪防洪堤2.1公里,评定为优质工程,经受了较大的洪峰的考验,在防堤内配套建设沿防洪堤休闲设施,成为东溪一条亮丽的风景线和人们休闲的好去处。(3)总投资650万元,新建面积5600平方米的美食街一片繁荣,有力地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4)规划建设规模150幢的江滨花苑别墅区初具规模,区内水电、道路、电信、有线电视、排水排污等设施陆续完成,竣工和正在兴建的已有100多幢,进一步提高了镇区品位。(5)总投资700万元,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的滨州商住楼已完成两幢大楼外装修。(6)投资650万元,迁建**第一中心小学。(7)完成瑞基广场建设,配套建设150泊位的地下停车尝灯光篮球尝老年体育活动中心、环形跑道。(8)投入800万,共有摊位200多个的中土炉市场及总投资1500万元,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的杰诚大厦的已投入使用,有效地改善了镇区沿街店面乱排摊设点、占道经营的混乱秩序,并且进一步完善了镇区现有的商业网点布局,扩大了镇区商贸规模。(9)投入120多万元,完成镇区东大路车站至新大桥段0.8公里的排水沟扩改工程,从而有效地改变东大路段积涝堵车的现象。
在实施镇区改建中,我镇特别注意将小城镇建设与工业区建设结合起来,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相继规划开发650亩的红宫山工业区、2000亩的东溪工业区、1200亩扬西科技工业园三个工业项目区。东溪、红宫山两个工业区建设,聘请泉州设计院进行道路、排水、排污统一规划,其中东溪工业区按泉州乡镇工业小区示范区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并规划建设东林、扬美2个生活小区,以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目前,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我镇注重整合工业区资源,积极做好**、康美工业园区之间的连片衔接,形成新的空间优势。至2004年底,(1)扬西科技项目区已投资1800万元,征地近900亩;红宫山项目区投入360万元,征地60亩。(2)扬西大桥投资250万元,正在吊装桥板,2005年4月份可完工;总投资320万元的洪滨大桥于2005年1月12日完成招投标工作。(3)投入400万元完成省道307复线**扬美至东林段1公里路基路面工程建设和总长6.8公里公路项目的测量工作。(4)投入330万元完成了镇区C3标段1.8公里防洪堤建设。
在过去的五年多里,我镇共投入资金5亿多元进行小城镇建设,镇区改建成绩显著,昔日破旧不堪、污水横流的旧区不见了,代之以设计美观、高质量高标准建设的富有现代气息的建筑群,镇容镇貌涣然一新,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投资环境日益优化,先后被评为泉州市“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省定中心镇。同时,**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同步协调的发展。一是招商引资工作成绩显著,乡镇企业不断发展壮大。2004年,我镇实现企业总产值42.8亿元,比增10.1%,工业产值31.15亿元,比增17.3%,上缴工商税收6800万元,比增12%,连续三年工商税收完成指标位列南安市第三名,综合实力进入福建省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