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计划生育利益导向示范点简介
悦乐镇计划生育利益导向示范点简介
悦乐镇位于华池县南部,是华池县的南大门,全镇辖14个村15335人。现有已婚育龄妇女3095人,其中:无孩130人,一孩761人,二孩1530人,多孩674人;累计独生子女领证户82户,二女结扎户101户。
今年以来,镇上紧紧围绕计划生育利益导向示范点创建这一目标,切实发挥利益导向政策对广大群众的带动力、吸引力和感召力,突出利益导向,狠抓典型培育,为全镇计划生育工作稳步健康发展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1、加强领导,统一协作。为了使“两户”优先优惠政策能够及时落实到户,镇上成立了由镇长为组长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由办公室负责审查受助对象个案,界定受助对象条件和核实受助对象标准,确保了优惠政策的全面落实。
2、强化宣传,营造氛围。结合计划生育入户访视工作,包村专干向育龄群众积极宣传农村计划生育“两户”家庭优惠政策和业务办理程序,并在村委会及人口集中区采取张贴宣传画、刷写文化墙、制作宣传专栏等形式,公示“计生”两户优惠政策依据和发放标准,使各项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3、严格标准,全面落实。以落实“313”惠民工程为抓手,各项优先优惠政策全面落实。截至目前,共为98户农村二女结
扎户和78户独生子女领证户办理养老储蓄23.04万元,落实二女结扎户3000元奖励62人18.6万元,二女结扎户优待金49人4.9万元,独生子女优待金68人12.6万元;为49名60岁以上国家奖励扶助对象发放扶助金4.704万元,为23名50岁以上市级奖励扶助对象发放扶助金1.38万元,为33名两户子女上大学奖励3.36万元。目前已落实各项奖励优惠资金12.09万元,奖励政策落实率、准确率、到户率均达到100%。
各项优先优惠政策的落实,进一步激励和带动了育龄群众走“少生快富”的路子,转变了群众的婚育观念,密切了干群关系,减少了矛盾纠纷,构建了和谐宽松的人口计生工作环境,全村计生工作水平得到了新的提高。
第二篇:计划生育利益导向
利益导向
一、指导思想
示范区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国家、省、市现行优先优惠政策为依据,统筹部门资源,立足实际,整合利益导向政策、资金、项目,创新利益导向载体,构建我市多层次结合,全方位融合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工作目标
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全面推进示范区建设工作,部门资源有效整合,利益导向机制不断强化,实现现行优惠政策全覆盖,示范工作特色突出,创新领先。确保国家“三项制度”(奖励扶助、特别扶助、少生快富)的有效落实;确保《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惠农政策中进一步体现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的通知》(甘政办发〔2007〕76号)精神的落实;确保加分奖励、资金奖励和惠农政策奖励的有效落实;确保群众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政策知晓率和满意度有明显提高。全市奖励、优先、优惠、扶持、救助、保障为一体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不断充实和完善。
三、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建设示范区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市、县区和相关部门实现联动,明确抓人口就是抓经济,抓利益导向就是抓民生,舍得财政投入,推动基本国策落实。引导相关部门增强大人口观念,发挥部门资源优势,制定明确的有利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政策措施,体现对计划生育群众的优先优惠和倾斜照顾。
(二)坚持“普惠”,突出“特惠”。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制定各项惠民政策时,要充分体现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对积极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家庭要优先扶持,提高标准,在“普惠”基础上实行“特惠”,让计划生育家庭优先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三)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根据本县区、本部门实际,加强调查研究,立足长远,体现导向,优先保障计划生育家庭的基本权益。要在独生子女、农村二女户家庭子女成才、生殖健康、家庭致富和养老保障制度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利益导向新政策、新措施,为计划生育家庭办实事、办好事,又要有长远发展规划,量力而行,克服盲目性,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实效性。
四、主要任务
全面落实甘政办发〔2011〕108号文件明确规定的以成才、致富、保障、健康“四大工程”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家庭幸福计划。
(一)成才工程。通过学费资助、学习培训、考试加分、就业照顾等措施,帮助农村两户子女完成学业,掌握技能,促进就业。
1.农村两户子女省内大学录取时加10分,初中升高中、中专录取时至少加10分。(各级教育部门负责落实)
2.资助考入大专以上院校的农村两户子女完成学业。(资金由市、县区财政负担,资助金额由市、县区政府确定,各级教育、人口部门负责落实)
3.在企事业单位招考工作人员时对农村两户子女给予倾斜照顾。(具体政策由市、县区政府制定,各级人社部门负责落实)
4.在落实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政策时优先安排经济困难的农村两户子女。(各级教育部门负责落实)
5.将农村两户子女中的“两后生”(高中和初中毕业后未继续升学的学生)优先纳入职业技能学历教育培训。(各级人社部门负责落实)
6.开展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试点,引导独生子女健康成长。(各级人口、教育等部门和共青团、妇联、计划生育协会等社会团体实施)
(二)致富工程。通过资金奖励、项目贷款、技能培训等措施,扶持计划生育家庭创业致富。
7.对当年新增农村二女节育户一次性给予不低于3000元的资金奖励。(各级人口部门负责落实)
8.开展诚信计生奖励(长效节育奖励)试点,对自愿落实节育手术的农村二女户夫妇自采取措施次月起给予每人每月60元的奖励金,直至与国家奖励扶助制度对接。(各级政府牵头实施,人口部门负责落实)
9.在整村推进到户扶持项目中,对农村两户贫困户的扶持标准可高于其他贫困户3000—5000元;每年确定的50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中,每村可树立1户“少生快富示范户”,在到户项目上给予扶持。(各级扶贫和人口部门牵头组织,各涉农部门负责落实)
10.国债沼气项目中,地方配套部分经费时,对农村两户给予倾斜照顾,对农村两户中的农业示范户优先提供技能培训和相关服务。(各级农牧部门负责落实)
11.将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村两户优先纳入农村妇女小额担保信贷项目中,扶持发展致富项目。(各级妇联组织负责落实)
12.优先为城镇失业独生子女领证户提供下岗职工小额贷款,优先安排公益性岗位就业。(各级人社部门负责落实)
(三)保障工程。通过资金扶助、项目扶持、困难救助等措施,解决计划生育家庭老有所养的问题。
13.城镇居民生育一个孩子并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自领证之月起至独生子女16周岁止,每月给予不低于10元的独生子女奖励费,并在其退休(职)时给予不低于1000元的一次性奖励;农村居民只生育一个女孩并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给予不低于1000元的一次性奖励。(各级政府负责落实)
14.城乡独生子女领证户和农村二女户父母、子女死亡、意外伤残或患特殊疾病的,给予1000—4000元的一次性救助。(资金由省、市、县区三级财政负担,其中省级负担80%,市、县区各负担10%,由各级人口部门委托计生协会落实救助资金发放工作)
15.将符合条件的农村两户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各级民政部门负责落实)
16.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由各级政府为农村两户代缴保险费或提高保险标准。(资金由各试点县财政负担,其人社部门负责落实)
17.探索开展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以及空巢家庭养老服务试点;优先保障独生子女、农村计划生育二女户的年老父母特别是死亡或伤残独生子女的年老父母入住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农村养老院对困难农村两户入院给予优待照顾。(各级政府牵头实施,各级民政部门负责落实)
18.农村危旧房改造中将农村两户优先纳入并给予补助,城镇保障性住房分配中将城镇困难独生子女家庭优先纳入。(各级政府负责落实)
19.征地补偿和村集体收益分红中对农村两户提高补偿标准或多算1人予以补偿。(各级国土资源部门指导并负责落实)
20.人饮工程中减免农村两户自来水入户费用。(各级水利部门负责落实)
21.组织开展计划生育家庭保险试点,探索设立计划生育家庭平安健康险、独生子女保险和计划生育手术险等多个险种,构建计划生育家庭风险屏障。(由各级人口部门委托计生协会等社会团体实施)
22.对独生子女死亡或伤残,父母没有退出育龄期且要求再生育的家庭,提供免费再生育服务。(各级人口部门负责落实)
(四)健康工程。通过开展优生优育、生殖健康服务,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优惠等措施,提高农村两户成员的健康水平。
23.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中为农村两户代缴参合金并提高报销比例或降低报销起付线、纳入大病医疗救助。(各级民政和卫生部门负责落实)
24.每年为农村两户父母、子女提供一次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各级卫生和人口部门负责落实)
25.将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纳入计划生育免费治疗范围,并发症治疗费用由承担计划生育手术的机构负担;造成生活困难并符合低保条件的,纳入城乡低保范围。(各级人口、卫生、民政部门负责落实)
26.做好将三级以上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纳入特别扶助制度试点工作,探索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扶助办法。(各级政府组织实施)
上述26条所涉及由各级政府负担的新增经费均按照市县6∶
4、市区4∶6比例分担。
五、结合实际,创新载体,全方位多渠道拓展利益导向内容
(一)2011年开始在城关、安宁、红古三区开展诚信计生奖励(长效节育奖励)试点。
(二)以县区政府为主体,根据实际情况,筹措资金提高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标准。
(三)各县区在解决“零就业”家庭子女事业单位就业时,对计生家庭实行倾斜,给予政策性安置,优先照顾安排农村独女和两女户家庭高校毕业生。
(四)各县区在城市改造拆迁工作中,对独生子女和二女节育户在资金或返还面积上给予倾斜照顾。
(五)全面开展计划生育家庭意外伤害保险工作。2011年各县区投保量达到“两户”家庭总数的10%以上,并逐年提高。
(六)加大全市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救助力度。市财政每年列入预算20万,县区财政每年10万,建立“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救助基金”,市级每年对300户计生困难家庭进行救助。
(七)开展计划生育家庭子女“成才工程”,对考入高校的计划生育家庭子女给予奖励。
(八)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落实婚前免费检查制度。提高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覆盖率。市、县区财政每年下拨专项资金450万元,确保全市免费婚检率达到95%以上。
(九)落实“生殖健康服务进家庭”计划。依托基层卫生和计生服务机构,建立育龄群众健康档案,落实流动人口免费基本技术服务,实现避孕药具免费发放全覆盖。组织相关医院和计生服务机构进社区、进农村、进高校、进军营,免费开展生殖健康知识宣传和普查服务活动。
(十)落实“幸福工程”生产帮扶项目,用好帮扶资金,实现滚动发展,帮助更多的计生家庭生产致富。
(十一)广泛开展“生育关怀行动”。各县区建立生育关怀基金,帮助计划生育家庭解决实际困难。
(十二)市级落实每年4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计划生育节育手术并发症患者治疗。
(十三)各级深入开展“结对帮扶”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子女活动,动员社会力量,积极筹措资金,帮助计生家庭子女完成学业,全市结对帮扶对象达到200人以上。
六、方法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2011年1月—2011年3月)。各县区、各部门召开会议,深入基层调研,专题研究示范区创建工作。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开展建立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的重要意义。通过党报开设利益导向专题栏目、举办利益导向政策讲解、培训班等形式大力宣传各级利益导向政策规定和经验作法,全市上下形成良好的利益导向宣传舆论氛围。
第二阶段:制定方案(2011年4月—2011年5月)。根据省、市示范区建设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或实施意见,全面开展利益导向示范县区创建工作,力争在创建利益导向品牌和载体、出台重大政策和项目上有创新、有突破。 第三阶段:全面实施(2011年6月—2013年12月)。示范区建设以县区为单位,2011年起实施,分建设并考核。城关区、安宁区2011年完成创建目标,西固区、红古区、七里河区2012年完成创建目标,永登县、榆中县、皋兰县2013年完成创建目标。鼓励县区创造条件提前完成示范区创建工作。各县区要按照指标设置进行自查,对于达到建设标准的由县区政府向市政府写出专题报告,由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领导小组进行评估考核达标后,报省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领导小组评估验收后予以命名表彰。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宣传倡导,实现群众知晓满意。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通过举办培训班、开设宣传栏(节目)、印制宣传手册、宣传挂图、书写宣传标语等形式,广泛深入宣传示范区建设的重大意义,调动广大干部和群众参与支持示范区建设的热情。做到优先优惠政策“标语上墙、挂页入户、资料进袋”,政策深入人心,确保群众对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政策知晓率达到95%以上,满意度达到90%以上。
(二)切实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各县区要严格按照甘政办发〔2011〕108号文件和《甘肃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进一步规范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实施意见〉的通知》(甘人口委知字〔2009〕40号)要求,将各项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在乡、村两级公开、公示,落实举报电话和查询系统,监督各项奖励优惠政策的全面落实。
(三)示范特色突出,工作创新领先。各县区、各部门结合各自实际,积极建立和完善我市“惠民计生”政策体系。在充分落实现行利益导向政策的基础上,鼓励各级创新载体,特别要围绕计划生育家庭优生优育、子女成才、抵御风险、生殖健康、家庭致富、养老保障等方面的需求,实施计生“两户”家庭“成才计划”,建立“长效节育措施奖励(诚信计生奖励)政策”,开展“生育关怀行动”、“幸福工程”等社会公益项目,探索建立计划生育家庭意外伤害保险、生育保险、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扶助等制度,加大惠农政策在“普惠”基础上的“特惠”力度,着力促进优惠政策“提标扩面”,提高政策感召力,真正发挥示范的导向作用,让广大计划生育家庭和群众在各方面得到实惠和好处。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示范区建设的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将示范区建设纳入“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重大事项督查内容。各县区、各部门要明确工作职责,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要开展对示范区建设的专题调研,制定有利于计划生育家庭长期得实惠的工作机制和措施办法,为示范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全市示范区创建工作由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市计划生育协会具体负责示范区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政策落实。
(二)强化部门责任。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部门计划生育职责,明确落实各自在示范区创建工作中的具体任务。在研究制定和完善重大民生政策时,要主动与人口部门协商,切实做好普惠政策与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衔接。在惠农政策项目中将“两户”家庭优先纳入,到户资金多算一人或提高30%,体现对计划生育家庭的优先优惠和倾斜照顾。
(三)加大督促落实。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省政府利益导向“四大工程”26条规定,确保落实率达到100%。各级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领导小组要加强对示范区建设的检查指导,做好整合提升和示范推广,严格目标考核,做到整体有安排、阶段有重点、落实有成效。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加强沟通联系,随时掌握示范区建设情况,每月上报工作进展状况,全方位总结、宣传示范区建设经验和做法。
第三篇:计划生育利益导向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工作提标扩面。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四项制度”所需资金通知如下:
一、合理确定利益导向“四项制度”地方各级财政承担比例
根据国家和我省相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四项制度”所需资金地方各级财政承担比例如下:
(一)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制度
1、获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家庭,独生子女父母一次性奖励费500元至1000元;独生子女保健费从每月提高到每月不低于10元,所需资金均按原有渠道安排。
2、农村放弃政策内二孩生育家庭一次性奖励6000元。
3、农村已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独生子女家庭和计划生育二女家庭,从落实相应长效避孕节育措施的次年起,夫妻双方每人每年领取不低于300元的节育奖励金,直至年满60周岁与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对接为止。
(二)计划生育家庭保障制度
1、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和计划生育二女家庭,夫妻双方年满60周岁,每人每年领取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1200元。
2、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和计划生育二女家庭,夫妻双方及子女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每年给予不低于70元的缴费补贴,年满60周岁后,基础养老金月补贴不低于120元。缴费补贴提高部分人均每年所需的40元。
3、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和计划生育二女家庭属低保户的,夫妻双方及子女在其享受基本保障金的基础上,每年按照不低于当地农村低保保障标准20%的比例增发补助,所需资金按照原有渠道承担。
4、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和计划生育二女家庭,夫妻双方及未成年子女,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所需参合资金,县级财政全额承担。
5、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和计划生育二女家庭,夫妻双方及未成年子女,减免医疗费用个人负担部分50%的所需资金,由县级财政代缴和承担。
6、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和计划生育二女家庭,夫妻年满60周岁后,优先入住老年公寓或敬老院,并给予每人年均不低于3000元的补贴,所需资金由县级财政承担。
7、城镇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独生子女家庭,夫妻双方年满60周岁,每人每年领取不低于1200元的奖励扶助金。
(三)计划生育家庭救助制度
1、独生子女伤残家庭和死亡家庭,夫妻双方的特别扶助金分别从每人每年领取不低于2000元。
2、计划生育节育并发症对象,特别扶助金从每人每年领取一级3600元、二级2400元、三级2000元。
3、独生子女死亡的,一次性发放抚慰金3万元;独生子女伤残等级3级及以上的,一次性发放抚慰金2万元;独生子女伤残等级4级及以下的,一次性发放抚慰金1万元。所需资金由省级财政全额承担。
(四)计划生育家庭优惠制度
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和计划生育二女家庭:
1、农村危房改造优先优惠;子女学前教育入学优先、适度减免费用;子女进入普通高校学习的,给予一次性奖励;扶贫开发提供的资金和物资在帮扶标准基础上提高不低于30%;种粮、农机、牲畜繁育、家电下乡等在基本直接补贴标准上提高不低于30%。
2、子女高中教育优先享受国家助学金每年不低于1500元,所需资金从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中安排。
3、饮水安全工程免入户材料费和安装费,所需资金由水利部门按既有来源渠道筹措解决。
第四篇:利益导向示范点建设情况
“六个结合”抓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工作
***为积极倡导落实利益导向,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立足于“构建和谐计生,打造诚信机制”,以“六个结合”不断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认真落实各项计生优惠政策,让广大计生户切实感受到利益导向机制带来的实惠,有效推动了计生工作和谐发展。
在具体做法上,乡党委、乡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并研究下发了利益导向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按照以点带面的方式,确定打磨沟村为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工作试点村。通过试点,将利益导向机制向全乡推广:一是与妇女小额信贷相结合。09年为“两户”办理贷款40万元,2011年正在办理中。注重对计生户的政策倾斜,优先贷款给有发展头脑,经济意识比较强的计生“两户”家庭;二是与危房改造相结合。加大对经济困难,急需建房的二女户的政策倾斜力度,2011年切实解决了全乡2户贫困计生户“住房难”的问题;三是与低保工作相结合。优先考虑将86户两女户、47户独生子女贫困户纳入低保范围,提供良好的生活保障;四是与“两新”工作相结合。即与新农保和新农合工作相结合,对计生贫困户适当进行费用减免,其中2011年减免共计42户、7100元,使“两户”家庭享受到了党的优惠政策;五是与奖励扶助相结合。严格兑现对计生家庭的奖励扶助制度,2011年奖励扶助享受26户,发放资金18720元。并对在计划生育集中整治期间结扎的 2户两女户给予每户1000元的现金奖励。六是与生产帮扶相结合。
在春耕备耕期间,积极争取,为全乡480户计生“两户”家庭发放农资,总价值12.6万元。
通过维护计生家庭利益,落实利益导向机制,让群众在熟知政策的同时,切实感受到了利益导向机制带来的实惠,开创了和谐计生工作新局面,进一步推进人文计生,使全乡的计划生育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第五篇:武陵区2018计划生育利益导向
武陵区2018计划生育利益导向
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自评报告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财政部关于印发2018年计划生育服务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卫财务函【2018】447号)文件精神,要求,按照市卫计委工作部署和要求,我局组织开展了2018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评工作基本情况
我局家发股联合财务股室专门成立了绩效评价小组,对我区201714个乡、街实施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情况进行了绩效评价。在各乡、街自查的基础上,抽查了丹州乡(明月社区、三湖村)、芦山乡(蓼子坪村、黄爱村)、河洑镇(合兴社区、雷坛岗社区)。抽查评价方式主要采取了听取各乡镇的自查自评报告,查阅相关资料,走访相关单位,座谈了解和进村入户调查。
二、自查评价内容
(一)“四权分离”管理机制运行情况
在奖励扶助制度实施过程中,严格实行了“四权分离”制约与监督机制,即由人口计生部分负责奖励扶助对象资格确认,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管理,委托金融机构负责资金发放,纪检监察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形成各司其职、相互支持、相互制约、立体联动的格局。奖励扶助制度实施以来,没有发
现一起贪污、挪用、挤占、截留奖励扶助资金的问题,奖励扶助资金及时、足额、便捷地打卡发放到群众手中,实行专人专卡专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严格执行“两扶”政策,按照资格确认条件和程序确认目标人群和年审退出工作
我们组织全局机关干部对2017年的新增“两扶”对象和已经享受的奖励扶助对象进行见面调查,年审见面率达100%。对新增“两扶”对象反复调查,走访老支书、老村长、做到调查情况见本人,核实情况找旁人,疑点情况访老人,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并督促落实整改,以确保调查情况真实、准确。据统计,经过几轮调查核实获知我区2017年农村奖扶对象因死亡年审退出67人,新增部分农村部分奖扶对象382人,武陵区已确认享受部分农村奖扶对象4020人,新增特别扶助对象158人,年审退出16人,武陵区已确认符合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对象1003人,并完成了所有新增对象信息的网上系统录入工作。
(三)、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专项资金实行“财政国库统管、分账核算、直接补助、银行打卡发放到户到人”的原则进行管理发放。据统计2017年我区收到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中央专
项资金203.81万元,省级财政专项资金127.48万元,市级财政专项资金18.21万元,区财政专项配套资金36.42万元,合计385.92万元;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中央专项资金195.59万元,省级财政专项资金166.96万元,市级财政专项资金23.26万元,区财政专项配套资金46.526万元,合计432.336万元(含手术并发症专项资金5.52万元);武陵区共有4850名对象享受独生子女保健费,按每人每年120元的标准,共需资金58.2万元。按上级资金分配比例,中央专项资金11.64万元,省级财政专项资金17.46万元,市级财政专项资金5.82万元,区财政专项配套资金23.28万元。所有专项资金的实际支出与计划规定用途相符,并已全部拨付并打卡发放到位。
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资金全部用于发放符合条件的对象,资金使用符合专项资金用途,符合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资金拨付履行规定程序。资金由区级财政归集,直接拨代发机构,打卡发放到位。2017年我区共发放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资金139.452万元,未出现挪用、截留、挤占、虚列资金现象。
三、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完成了计生家庭及人员奖励扶持的利益导向目标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资金按照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区财政部门在收到上级下拨资金之后按时划拨到代理发放
机构的计生专户中,代理发放机构根据计生部门提供的发放名册直接将资金足额打入发放对象的个人储蓄账户,没有发现截留、挪用、挤占、虚列资金等现象。
(二)完善了计划生育激励制约机制,有利于计生工作的开展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资金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限制与提倡有机结合的计划生育激励制约机制,不仅顺应了人口计生工作本身的客观规律,而且有助于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诚信计生的热情,极大地促进了计生工作的开展。
(三)多渠道相结合解决了部分家庭的实际困难,群众得到了实惠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对符合条件的对象发放扶助资金,对特扶对象进行了提标扩面。一是扶助标准不再区分户口性质,2017年独生子女死亡标准提高到了4680元/人/年、独生子女伤残标准提高到了3240元/人/年。二是为特扶对象每人每年发放生活费补贴600元;三是为特扶对象购买医保;四是春节期间从“生育关怀”基金中拿专款对计生特困对象进行走访慰问;
五、平时对特殊困难家庭的精准帮扶工作。
(四)群众满意度高,政策深得民心
为确保利导资金落到实处,计生部门在总结经验的基础
上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增强服务意识,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认可。无论是现场调查还是电话调查(表示满意,包含“非常满意”和“满意”),满意率高达100%。
(五)融洽了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实施,逐渐改变了计生部门依靠强硬的行政手段和严厉的处罚措施开展计生工作的形象,通过资金发放、心理援助、节日慰问等形式拉近了群众距离,使群众对于计生工作的态度由抵触向感激逐渐转变,树立了党和政府的诚信亲民形象,融洽了干群关系,体现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更加关注民生问题的需求,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在实施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过程中,部分群众反映,奖励扶助年龄门槛过高,扶助金额偏低。基层干部反映生育史调查取证困难,政策口径还可以更加人性化等等。为此,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实施奖励扶助制度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完善奖励扶助政策。降低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的诸多风险,提高计划生育家庭的抵御风险的能力。
五、相关建议
加大对失独家庭的经济扶助,在生活上给予关怀帮助、在精神上给予安慰疏导,引导他们融入社区、参与社会活动。
武陵区卫计局家庭发展股
2017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