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党委、政府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我镇认真贯彻县委“五五举措”,紧紧抓好创建省级生态镇工作,确立了“完善、拓展、健全、强化”四大举措抓好“五网”建设;把握“三个着力”推进“三化三拆三整治”工作;切准“四大层面”加快示范一条街建设,有力促进统筹城乡发展进步。
一、四大举措抓好“五网”建设
1、完善路网和水网。到10月份,我镇“五路二桥”已完成“二路一桥”建设,总计投入资金400余万元。投资110万元的文秘至涨坑段石门公路拓宽工程已全面完工;投资60万元的万家桥已投入使用;投资100万元的工业区块宽24米、长400米的四金路已完工。投资120万元的后洋村800米通村公路通过公开招标已开工建设,争取在年内完工。涨坑村1200米通村公路已被批准立项建设。镇村3.5米宽以上的道路全部得到硬化,累计里程达32公里。通过路网建设,使城镇交通基础设施有了进一步完善。重视水源地保护,水库水质达到Ⅱ类水体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启动了7个村的二期改水工程。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完成县水利责任状工程2处,修复水毁工程15处。
2、拓展保障网。通过深入宣传发动,全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0.7%。完成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核对工作,详细开展了被征地人员情况调查,全镇有7个村514户、1322人均被征地60%以上。认真开展春荒救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济、台灾救助和助残助困助学等社会救助和慈善工作。全面落实最低保障制度,全镇271户、489人获得最低保障。改善镇敬老院设施,入住五保户23人。全镇全年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资金投入达100多万元。
3、健全就业网。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和转移就业,成立了镇劳动力素质培训和转移就业领导小组,完成农村人口转移登记调查,制订了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通过政府主导和多方筹集,安排了专项资金。开展了农业专业技能培训、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农民学历培训、工业企业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农村后备劳动力培训和农村党员干部培训,拓宽“双证制”、绿色证书、农函大、计算机等学历和技能培训载体,完善了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的档案管理,建立了就业服务计算机信息管理平台。今年以来,共开设培训班14期,累计培训时间13天,培训人数1400余人次,培训发证60余本,经培训转移就业人数60人,全部被本地企业吸纳,有效促进了我镇劳动力素质培训和转移就业。
4、强化垃圾处理网。建立了户、村、镇一体化的垃圾处理集散网络,投资17万元建成17个生态型标准化垃圾中转池,各村统一配备垃圾清运车,做到垃圾日扫日清,吴家、伍家等8个村家家户户配备统一垃圾桶,全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镇区垃圾处理以20万元招标价由专业保洁队伍经营运作,实现了环境卫生管理社会筹资、专业保洁、政府监督,促进了政府环境卫生管理职能的有力转变。投资20万元在镇区后洋村启动无动力厌氧净化系统建设,实行雨污分流,预计12月份完工,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以上。
二、三个着力推进“三化三拆三整治”工作情况
我镇把“三化三拆三整治“作为创建省级生态镇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做到统分结合,互为推进。
1、着力抓好宣传发动。制订了专门的环境整治宣传方案。各村在村庄醒目处设立固定宣传牌100余幅。组织全体镇机关干部、村党员干部义务整治农村环境卫生,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整治活动120余次。镇文广、团妇、老年协会等部门相继组织开展生态文化宣传周,认领环境卫生责任区等系列活动。组建了老年人监督员、绿色小卫士、女子腰鼓队等队伍,广泛动员、形式多样地投入“三化三拆三整治”行动。
2、着力开展环境集中整治攻坚活动。总计投入整治资金20余万元。督促石门溪两岸150米内的44户共15200平方米的畜禽养殖棚屋进行拆除,小规模养殖场全部转移到万家、下葛两村,并统一对畜禽垃圾进行沼气综合处理,目前已拆除棚屋8500㎡。全镇各村拆除旧房、危房、严重影响村容村貌和道路畅通的房屋10000余㎡,整治旧宅基地3000余㎡,清理旧柴棚基、旧粪坑基近300处,清理卫生死角200余处,疏挖河道6000余米,修筑整治河道31条,四大溪流全面得到整治清理。积极推进农村改厕,农户无害化厕所达4000余座,普及率达78%以上。通过清理后的旧宅基地、旧柴蓬基、旧粪坑基还绿、建绿等村庄绿化,新增绿地面积6000余㎡。
3、着力抓好长效机制建设。细化深化村干部环境卫生考核,每月由一名镇班子成员带队,抽选村主要干部5名组成检查组,对各村进行实地检查评选打分,前三名发给流动红旗,并给予一定奖励,同时设立进步奖,鼓励环境卫生整治明显的村。
三、四大层面加快示范一条街建设
按照“经济繁荣、风气文明、服务规范、设施完善、整治美观、管理有序”的建设要求,制订了一条街建设实施方案,把镇区大何路作为建设重点,总长度1400米,街道宽20米,沿街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户100余家。
1、加强城镇管理。召开了沿街商铺店主代表大会,做好思想发动工作。街道两旁的违章建筑全部予以限期拆除,未经审批和违反规定擅自设置的户外广告一律予以清理,联合县城建监察部门多次对占道经营等“七乱”现象进行了全面整治。结合“放心店”创建活动,各单位、商店、商场做到门前三包,店内摊位整治明亮,物品
堆放整齐。汽车小客站落实了专人协调管理。
2、加大管理设施投入。投资2万元购置了40多个彩色固定垃圾箱,统一整齐沿街设置,对路灯、排水设施进行修复,开设报刊亭1个。对供销社等影响观瞻的老旧建筑,街景开展立面整修改造,做到整体协调。
3、确保环境卫生整洁。建立了沿街商铺摊贩卫生费收缴制度,增强了商贩维护环境卫生的自觉性。街区环境实行16小时保洁,垃圾日扫日清,垃圾清运率100%。市场及周边环境做到了“三无三净”(无蝇、无蛆、无恶臭;地面和摊位净、出入口净、四周环境净),街区及居民区卫生死角得到全面清理。
4、促进长效管理。筹资15万元通过宁海报公开招聘协管员,建立治安协管、市容管理、夜巡等职能整合的队伍,实行统一管理,改变多头管理、效率低下的局面。制定《文秘镇市容环卫管理规定》,提交镇人大主席团审议通过后实施。严格管理出租屋和流动人口,房屋出租登记率和《治安责任书》签订率达95%以上,娱乐场所行业登记率达100%。镇区街道绿化管护实行承包制,定期进行考核。定期组织沿街单位、学校、居委会开展文明生态意识的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我镇统筹城乡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我镇自县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提出构建“五大网络,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以来,全镇上下思想统一,行动迅速,措施有力,结合省级生态镇创建,城乡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但我镇城乡统筹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资金落实难。我镇这次沿溪棚屋整治拆除按照汇总面积进行补偿,财政支出达50万元,使我镇倍感财力负荷之重。后洋村投资20万元的无动力厌氧处理系统建设只能建成雨污分流的主管网,后续管道铺设到户全面发挥该系统作用,还需资金20万元,对镇、村公共财政投入压力较大。镇区环境管理实行市场化运作,虽然大大减轻政府工作,但其投入资金也不少。二是劳动力转移中农民观念落后,我镇不少企业一线操作工人月薪1000元仍然招不到人,影响了企业发展。三是社会保障体系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扩大覆盖面比较难,大部分企业因为没有政府有效监管措施,而对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不愿投入,参保人员基本上都以企业家族人员为主。四是广大农村一些遗留问题如未经审批的农民个人违章建筑房屋等,处理难度较大,阻碍了城镇统筹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一、要在政策体制上显现统盘性。城乡统筹发展,除了制订出台一系列鼓励发展的政策外,必须重视农村的发展问题。要明确农村的总体发展方向是劳动力和资源要素都要向城镇转移,在镇区——中心村——一般村的体系中,必须要有明显有力的对中心村发展予以政策支持,对一般村及规模较小的行政村自然村通过政策调控,有计划有步骤地予以腾笼转移和撤并,只有这样,在城镇加快发展的层面上不会受到农村的滞力。此外,当前全县各镇乡都大张旗鼓开展生态建设,由于生态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像经济产业一样在短期内产生经济效益,而且投入较大,建议县委、县政府在公共财政政策上予以倾斜,加大对各镇乡生态建设的扶持力度,促进生态建设更快发展。
二、要在思想认识上显现前瞻性。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思维模式,在区域发展的思想认识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城乡统筹发展必须重视生态的建设和保护,尽量减少工业化进程对农村带来破坏作用。必须结合区域实际,体现最大特色。要重视农村干部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有序引导,形成合力。
三、要在资源配置上显现合理性。当前城乡统筹发展普遍存在产业关联性不强,产业结构调整难问题,因此必须努力促进城乡产业优势互补和互为反哺,使有限的资源要素达到最高附加值的配置。加大对农村农业农民市场风险、信息、科技等软环境投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要在新农村建设上显现联动性。新农村之“新”,有别于过去就农村建设抓农村建设,而是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和建设机制。在这样的大格局下,不能不重视农村旧有秩序的打破。最近,我镇与县国土部门联合对全镇的农户个人违章违法建房进行全面摸底清理,全镇上下高度统一思想认识,成立了专门处理协调小组,进驻个人违章违法建房比较多的涨坑村,摸清情况,及时处理。通过对农村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推进新农村建设。当前,全县各镇乡普遍存在农村个人未经审批违法违章建房问题,建议县委、县政府予以重视,出台处理政策,开展专项治理,为新农村建设扫除阻碍,同时可以有效缓解对城乡统筹发展中规划、信访等的影响,推动城乡统筹和谐发展。
第二篇: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汇报
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汇报
尊敬的***及各位领导:
首先,我谨代表**乡党委、政府对***一行表示热烈的欢迎。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位领导的关怀支持下,按照“1234”战略(围绕科学发展这一条主线,突出******和农民收入翻番两个重点,加快推进**城市东拓承接区、**—**一体化发展中心区、******”“三区”建设进程,在农民增收、壮大集体经济、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先试先行、基层组织建设四个方面取得新突破),全力打造富裕、和谐、幸福新**。2012年,我乡被**省委指定为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试点乡,被**市委评为“争两先创五好当先锋”先进单位,计生、综治、稳定等工作受到了省、**市表彰。
下面,我就我乡统筹城乡发展及国际***建设方面开展的工作汇报如下,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乡位于**市东郊,是**市的“东大门”,距**市区仅5公里,全乡面积3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6万亩,共辖14个行政村,17859口人,辖区内地势平坦、土肥水足。108国道、晋韩路、大运路横穿过境,区位交通优势明显。2011年,全乡经济总收入4535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338元。
二、统筹城乡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发展
制定好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前提。工作中,我们在立足实际的基础上,按照市委、政府提出的“1+4”城镇化发展战略,有针对性的我乡对产业发展、建设布局、土地开发利用、项目引进建设等工作科学合理定位、统筹安排,并集中民意、集中民智,进一步在乡十二次党代会上提出了“三区”(**城市东拓承接区、**——**一体化发展中心区、******)建设目标。**城市东拓承接区就是要立足我市“一核四星”城乡化战略,围绕**东城新区建设,吃透城市总规,科学定位目标,有效统筹资源,合理规划布局,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和现代服务业,有效承接行政区东移;**-**一体化发展中心区就是按照**市“建设市域次中心,推动**、**一体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充分利用我乡连接**、**的区位优势,在五个统筹上求突破,有效承载侯曲一体化建设;******就是要紧抓**市协调**市、**县、**开发区三方共同规划建设******这个历史性机遇,用足用好用活有利政策,协调上级相关部门积极做好***启动、规划和建设工作,大力引进周边进出口企业。为切实推动“三区”建设,年初我们就进一步细化、量化目标,制定工作计划,确保以目标科学、战略务实,从而引领我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坚持项目带动,跨越发展
1、突出区位,扩大招商引资。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挖
商标注册,“山珍苑”、“绿巍”系列产品的开发,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增加了农民收入。
3、实施阳光工程,推动剩余劳动力转移。大力开展实用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外出务工的就业能力。通过“先培训、再就业”方式有序地向外输出劳力,就近集中就业3000余人,从而在减少农村就业压力,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开展科技培训活动,提高农民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整合企业、合作社等资源,几年来,共开展各类培训20余次,培训农民9000余人次。
(三)实施新农村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
近年来,我们突出“宜居环境、农区特色”为主题,按照“四化四改六个一”标准,集中连片推进新农村建设,在09年实现了新农村建设全覆盖基础上,又初步完成了“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
1、大力实施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基本农田建设、高灌维修改造、地埋管线建设等农业基础建设项目20余个,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大力实施农村街巷硬化工程。截止目前,全乡投入资金900余万元,已有11个村完成了街巷硬化任务,硬化街道22120米,硬化巷道19770米,完成全年工作量的90%,年底将全面完成全乡街巷硬化工程。
3、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解困工程。实施了**、**、**三村的安全饮水工程。为实现全乡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化、卫生
2、新农保、新农合工作。已全面完成对全乡16-59岁和60岁以上人员的摸底、调查和登记工作,共登记16-59岁农民9788人,60岁以上老人2274人,总计12062人。16-59岁人员的参保费已足额收缴,共计95.53万元,完成率100%。新农合参合率历年稳定在98%以上。
(五)强化执政基础,推动党的建设
作为**省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试点乡镇,我们在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的具体实践中,探索建立了一套符合我乡实际的“四三”工作法,即建强“机关干部、农村干部、农村党员”三支队伍,搭好“交流互动、联系群众、便民服务”三个平台,创新“责任、考核、应急”三项机制,推动“经济、社会、文化”三个发展,进一步推进党委科学化运行水平。加快转变工作作风,严肃落实日常考勤制度和工作台账制度,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极大提高了机关干部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感。出台了《“下访寻问题,下村解难题”实施方案》,积极引导党员干部主动深入基层,共解决群众浇地、吃水等实际问题80余件,全乡上下形成一种求真务实、埋头肯干的良好氛围。
三、关于***推进工作
******是集物流和加工于一体,具有口岸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作为**国际区***的核心区,加快***建设,对于我们实现转型跨越、先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工作中,我们紧抓***建设带来的政策机遇、空间机遇、项目机遇和开放机遇,找切入点,找突破口,找新路径,推动******建设。
(一)思想认识问题。多数干部未能充分理解***建设规划目标和具体要求。有人把它等同于单一的项目建设,主动参与激情不浓,对建设的复杂性认识不足;有的又存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对建设的长期性认识不足。
(二)要素制约问题。我乡建设用地紧缺,供需矛盾比较突出。上级对土地流转,特别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土地流转程序、方法、征地、房屋补偿机制等具体制度善不明确,加上农民建房未批先建、违规乱建的现象仍屡禁不止。这些突出矛盾给土地集约发展和农村社区化建设带来很多困难。
(三)社会保障问题。***规划区域几乎涵盖到我乡全境,从长远来看,涉及到得利益纷争、矛盾冲突将逐渐显现。有效化解这些矛盾纠纷从根本上来说就要处理好项目建设和群众利益的关系,解除失地农民后顾之忧。近年来,虽然我乡农村社保工作加快推进,但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保障范围和水平与城市相比都还有很大差距,在推进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急需解的问题。如:非失地农民参保政策问题,筹资比例、方式问题,失地农民就业医疗问题、户籍制度改革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不积极应对,有效解决,必将影响***建设速度和进度。
(四)配套措施待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设涉及到农民的社会保障、就业医疗、土地等具体化,操作性强的政策仍需细化;二是针对“三农”的财政投入机制不够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供给不足。县乡两级
财政对”三农“投入总量明显偏小。三是金融对”三农“的服务仍有诸多不足,乡村发展缺乏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五)劳动力转移问题。在劳务经济成为我乡经济发展的支柱的情况下,如何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形成良好的转移就业环境,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各位领导:2012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们决心在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乡人民,以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扎实的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继续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国际***建设,努力开创转型跨越先行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二〇一二年九月
第三篇: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汇报(模版)
底庙镇第三季度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汇报 今年,我镇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实施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两大工程‛,全力推进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和谐社会‚三项建设‛,努力实现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从而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统筹发展。在工作中,我们的重点抓好了以下几方面:
一、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统筹城乡发展规划。
制定好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则,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前提。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打破城乡规划分割格局,尽快制定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及实施方案。规划和实施方案均要在立足实际、突出特色的基础上,对产业发展、建设布局、土地利用等事项理性定位、科学安排,并进一步细化、量化全镇的发展思路、奋斗目标及计划,确保以科学的方针引领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狠抓经济发展,壮大经济实力。
统筹城乡发展,关键在于统筹城乡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城乡经济实力。在发展城乡经济中,要不断强化城乡三大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三大产业相互促进、联动发展的格局。
1、突出优势,利用资源,扩大招商引资。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挖掘各种本地资源,把人文环境、地理位置、产业优势等转化为无形的资本,吸引外来资金。从我镇来看,位置地处陕甘两省、彬县、旬邑、正宁三线交汇处,211国道、306省道穿境而过,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在产业上有大棚蔬菜、花椒、-1-
大葱、烤烟、西甜瓜等特色产业,有以产场村为中心的生猪养殖基地。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和优势,吸收外地企业,带动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2、培养农民创业、就业技能,组织城乡劳动力有序流动。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服务部门和人事劳动部门的作用,培养一批‚有激情、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利用自己的所学、所知,发展和创新农村产业,实现增产增收。同时通过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外出务工的就业能力,实行‚先培训、再就业‛方式有序地向外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农村就业压力,开辟新径增加农民收入。
3、狠抓农村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不断创新农村产业化经营形式,引导各种农产品协会和农村有经营头脑的人来经营农业。政府提供制度保障,尊重个人的投资权、创业权,降低创业门槛,实现人力资源在城乡的合理流动。
三、实施新农村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
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切实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按照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的投入,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1、大力实施农业基础设施项目。要重点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基本农田建设、小流域治理,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2、大力实施村通村水泥公路建设项目。公路交通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要不断提升道路的技术等级,大力改善全镇交通条件,形成畅通的农村公路网络。
3、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以‚红层找水‛为起点,全面实施全镇12个行政村的安全饮水工程,解决群众的饮水安全,实现全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化、卫生化。使农村人口基本吃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放心水。
4、大力实施农村教育、卫生、计生、信息化项目建设。实施农村卫生院改扩建、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民信息之家等一批和农民群众关系密切的公益型项目,切实解决农村上学、就医困难和信息闭塞等突出问题。
5、大力实施惠民工程,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以省级卫生村和市级卫生村为带动点,在全镇逐步实施村庄‚五化‛(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一池四改‛(沼气池、改路、改水、改厨、改厕)、‚三通‛(通自来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三室‛(图书室、卫生室、文化活动室)建设,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技术,建设环境优美型、资源节约型、生态型村庄。全面开展村庄整治和环境整治,完善乡村服务功能,搞好绿化保洁,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健全城乡社保体系,加快社会和谐发展。
一是积极探索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坚持制度统一、标准有别、保障重点的原则,实现低标准起步、覆盖面宽的应保尽保目标,逐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二是积极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要将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互助合作医疗制度作为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重点,不断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覆盖面,使村民病有所医、弱有所助。
五、围绕强化执政的目的,统筹城乡党的建设。
城乡党建工作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保障。一要加强党委自身建设。认真实行党委中心组月学习、干部职工周学习和专题知识随时学的学习机制,进一步完善以‘三帮三联三增’主题实践活动‘五项工程’为主抓手‛的党建工作思路,坚持落实民主集中制,集体领导、分工负责制和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确保形成和谐融洽、齐心向上的工作合力。二要构筑坚强战斗保垒。通过‚公推直选‛、‚万元年薪‛选拔及落实选聘到村任职大学生岗位等方式,进一步优化村级班子结构,提升致富带富能力;全面落实养老保险制度,探索建立待遇提高机制,充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坚持注重在致富能手、青年妇女、退伍军人、返乡毕业生中发展党员的原则,积极培养发展对象,切实改善农村党员老化、断档现象;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和现代远程教育制度,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不断增强党员的政治觉悟和综合素质;加快村级活动阵地建设,完善办公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村级组织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三要创新党建工作载体。建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升级晋档‛、‚党建示范点创建‛、‚争先创优‛等党建主题实践活动,切实增强党建工作的活力,全面推动城乡党建适应一体化发展的要求。
总之,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长期任务,也是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生工程。我们要解放思想、坚定信心、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设文明富裕和谐新底庙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汇报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汇报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银川市金凤区 阅读次数:538 发布时间:2010-09-27近两年来,金凤区区委、政府抢抓被确定为自治区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区的大好机遇,科学发展,大胆探索,按照“科学规划、强化基础、做大产业、创新制度、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坚持以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为目标,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发展“一条主线”,大力引导农村土地向农业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规划居住区集中的“三大集中”,探索推进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养老保险、农民身份换市民的“三个转变”,加快构建城乡规划统筹、产业发展互动、公共服务均衡、社会保障同质的“四位一体”新格局。从2002年到现在,建成区面积由69平方公里扩展到13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6%),翻了近一番;城市化率从48.7%提高到80%;产业结构已由建区初的“二、三、一”调整为现在的“三、二、一”。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17亿元,同比增长1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2亿元,同比增长2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0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07元,同比分别增长10.6%和8.6%。今年上半年,辖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9.97亿元,同比增长17.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73亿元,同比增长7.0%;第二产业增加值15.09亿元,同比增长28.8%,其中,工业增加值达到8.33亿元,同比增长36.5%;第三产业增加值14.15亿元,同比增长8.5%;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08亿元,同比增长5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2亿元,同比增36.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900元,同比增长8.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在劳务性工资收入的拉动下,达到3825元,同比增长15.6%。金凤区已成为银川市发展环境最优、发展潜力最大、发展势头最快的区域。
一、近年来我区统筹城乡发展的探索和实践
(一)以科学规划为先导,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在充分调研考察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金凤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组长,政府区长任第一副组长,四套班子相关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镇、村负责同志任成员的金凤区城乡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各镇、涉农街道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提出了“一年起步、两年突破、三年见效、到2012年率先在自治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明确了五个突破,即坚持从重点地区突破,沿南北环城高速、六盘山路、贺兰山路、宝湖路、长城路实施农村向主城区推进,促进南北两翼互动发展,打造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从产业发展突破,以园区经济、镇域经济、生态经济、爱伊河水系旅游经济为重点,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和推进农业现代化,建立以新型工业、都市农业、会展节会、房地产业等为主的都市产业体系;从社会保障突破,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为重点,探索建立城乡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制;从公共服务突破,以扩大农村公共服务产品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力度,着力构建新型公共财政体制;从体制机制突破,以农民变市民、财政金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改革为重点,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政策制度瓶颈。
(二)以产业调整为依托,统筹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适应城镇发展需求,我们按照“三次产业大调整”和“农业产业细调整”的思路,优化产业结构,将建区初的“二、三、一”产业结构调整为“三、二、一”产业结构,将农业发展定位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主要发展设施蔬菜、适水产业和养殖业。一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我们把握城市重心西移的有利机遇,加快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城市经济,促进信息流、科技流、人才流、资金流向我区转移,增强城市聚集力。发挥行政中心聚集带动作用,加快发展金融、信息通讯、商贸流通等现代服务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人寿保险、工商银行等通讯、保险、金融公司总部在辖区落户发展。积极培育区域性总部经济,以良好的区位、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优势,吸引宁夏发电集团、宝塔石化等70家企业总部落户辖区,随着金凤万达广场、拉普斯水上购物城、银川中央商务区B区的开工建设,新区商务中心将逐步形成。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年均房地产开发量达到260万平方米,房价领跑全市,形成民生花园、蓝山名邸、长城花园等一批现代化住宅区,“住在金凤”战略品牌得到广泛认同。坚持保护湖泊湿地资源和发展特色旅游业并重,大力培育“湖城休闲观光游”,“农家乐”、“渔家乐”蓬勃发展,“塞上湖城”中部休闲观光旅游产业带初步形成。三产占GDP的比重达到52%。二是稳定推进工业经济发展。我们实施了金凤工业集中区建设,完成6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和中小企业创业园115栋标准厂房建设。引进艾力特电动自行车有限公司等入园企业156家,建成投产114家。引导企业实施技扩改项目77项,培育塞北雪等国家级、自治区级知名品牌14个,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7家。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7%。三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我们统筹农村产业发展,立足实际发展都市农业,确立“南蓄菜、北适水”产业格局,培育锦旺蔬菜、丰登适水产业等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直接销往城市超市,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渠道。建成二代温棚16万间、养殖园区26个、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2000亩,蔬菜、适水、养殖等主导产业初具规模。发展荷海隆水产、金穗农机等农村专业合作组织31个,培育壮大宁夏翔达现代牧场等一批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逐步扩大农村劳务产业规模,工资性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达到了30%。
(三)以村土地流转、城乡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为平台,统筹城乡土地资源一体化。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农民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出台了加快土地流转的暂行办法,总结和推广“魏丰土地信用合作社”经验,加强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建设,每个镇、涉农街道都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规范了流转程序,引导农村土地由分散流转向集中流转、由小面积流转向大规模流转、由村组内流转向跨村组跨区域流转,村民一改以往单家独户自行流转的模式,将自己承包经营的一部分或全部土地委托给村委会或村级合作经济组织转包。目前,我区共建立土地信用合作社3家,流转土地1.6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0%,为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花卉苗木种植、全程机械化水稻种植、“适水”产业等项目建设提供了条件。通过土地流转让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从田间“解放”出来,走进流转大户、企业去打工,走出农村流入城市进入二、三产业去务工,实现了农民出租土地、务工挣钱的双丰收,带动农户每年人均增收600元。抢抓被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确定为“土地增减挂钩项目试点区”的机遇,组织力量编制了《金凤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实施规划》,计划用二年左右时间完成南北环城高速公路城市规划内8个行政村3579户宅基地拆旧换新,土地置换,使土地增值收益反哺农村,实现农民到集中安置点和城镇居住,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目前,项目规划已得到自治区批复同意,今年先期完成植物园村、魏家桥村、盈南村、西湖村、西新村、新联村等6个村的旧庄点拆迁,启动盈南家园等三个安置区建设。目前,已对魏家桥村4、5、6、7队,盈南1、3、5队进行了旧庄点拆迁,签订拆迁协议726户,拆迁面积11万平方米,完成复耕110亩。
(四)加大政策资金投入,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完成丰登集镇商业街续建工程,编制了良田集镇建设规划,建成良田镇畜牧交易市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改造中低产田,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提高农用水的利用率,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实施农村人饮安全项目,经自治区有关部门同意计划用三年时间投资1380万元,重点解决良田吊庄移民2万人安全饮水问题。今年计划实施投资690万元,解决8000人的饮水问题。实行农村公路养护承包制,切实加强乡村公路养护和管理,公路硬化通村比重100%,乡道好路率达98%,村道好路率达90%,阴雨通车历程率达100%。经多方协调,开通了南门至良田镇、南门至丰登镇的公交线路,有效解决了农民进城没有公交车的问题。完成良田镇高桥村、丰登镇联丰村示范点农宅建设,保伏桥等8处康居安置区63万平米住宅建设全面实施,安置进城农民7006户。结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加快连锁超市、“农家店”的建设步伐,新建和改建规范的乡镇超市和村级农家店,扩大乡镇超市和村级农家店的覆盖面,方便农民生活需求。在魏家桥村建成全区首家“村落社区”,为农村社区建设积累了经验,通过企业包扶资助方式新建了8家“村落社区”,成为全国农村村落社区建设示范县区之一。
(五)以信息化推进城乡一体化为抓手,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均衡发展。自2009年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为全国首家“以信息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区及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为“五级联网”试点区以来,我区坚持城乡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原则, 先后投资100余万元,形成了以信息化综合应用平台为主体,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及所辖镇(街道)、村(社区)五位一体,五级互动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实现了五级联网资源共享,城乡信息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坚持城乡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农村教育、科技、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取得了新进展。教育方面,深入实施教育强区战略,大力开展城乡学校“牵手行动”计划,实施“城市+农村+特色”的“捆绑式”发展模式,提高农村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选取10所办学水平好、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高的城镇中小学与农村学校进行结对帮扶,力争“帮扶一所、提高一所”;实行师资倾斜政策,选派农村学校校长到东西部学校学习交流,建立城乡教师轮岗交流、支教等长效机制,带动和充实农村教师队伍,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同步发展。科技方面,深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改革,开展科技特派员活动,在辖区所有行政村建立了农村信息化服务站,大力推广“科技人员+合作社+农户”模式,依托科技示范场,带动“适水产业”、设施农业和沙地蔬菜种植业发展。卫生方面,积极推进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统筹城乡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一体化。2010年我区应参合农民40600人,实际参合39364人,参合率达96.91%,失地农民全部纳入新农合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在自治区首家启动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试点”,让农民真正看得起病,统筹城乡医疗服务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一是强化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基础建设。多方筹资170万元,启动良田镇卫生院门诊楼建设项目,加快建设规范化中心卫生院。采取购买、新建、租赁的方式将在3年内全部解决村卫生服务站用房,镇卫生院对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人、财、物、药品以及医疗业务实行一体化管理,实现镇带村级医疗。二是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医疗卫生工作进展顺利。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银川市第二人民医院采取临床服务、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设备支援等方式,实现城市带农村医疗。通过开展“小病到社区(卫生院),大病转医院、康复回社区(卫生院)”的双向转诊,使农民群众足不出镇就能享受区、市级医疗专家的诊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三是及时兑现乡村医生工资待遇,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建立了村医培训机制。社会保障方面,对失地农民符合条件的全部纳入了“城市低保”,对农村低保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应保尽保,五保户集中供养的由政府全额承担安置在老年公寓,分散供养的全部纳入低保,对考上大学的农村低保户按照区内区外给予不同补助;累计为失地农民办理养老保险7096人,为全部村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全面推行农民养老保险制度。
(六)以“开放式”党建为抓手,统筹城乡党建一体化。针对过去以地域、单位为主设置党组织,组织生活封闭运行,党员教育模式单一,党建资源利用不高等问题,我们积极探索,开拓创新,不断深化党建工作内涵,促进城乡统筹双互动。以“开放式”党建为契机,深入推进“三级联创”、“创先争优”等活动,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探索建立了技术型、产业链型、创业型、趣缘型、教育型五种党小组模式,积极推行“组织生活联过、支部活动联搞、党员教育同步”,激发了基层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大力开展村居结对帮扶活动,先后组织了19个村党支部与社区党支部,32个机关党支部与村居党支部,410名机关党员与农村、社区党员的结对帮扶活动,开展农业龙头企业与村集体互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两年多来,通过开放组织设置,扩大了党组织覆盖面,增强了党组织功能;通过开放结对共建,形成了城乡互动、上下联动共建共促的基层党建工作局面。今年6月18日自治区“开放式”党建经验交流会在我区召开。
二、试点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看到统筹城乡发展还存在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制约,主要是:
一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农民财产性收入方面的问题。从成都、重庆等地农村土地确权流转等试点探索工作中可以看出,土地的产权归属越清晰,土地作为生产要素的增值空间就越大,农民从土地增值中获得的收益就越多。建议区、市政府给予试点区特殊政策,探索诸如进城农村人口土地承包权、宅基地及农房退出和补偿机制,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依法保障农民权益,通过明晰产权和健全市场机制,确保农民通过自愿转让获得财产性收益。
二是消除制约人力资源在城乡、区域之间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制度障碍。建议区、市研究出台统一户籍,使进城稳定就业农村人口在劳动就业、住房、随迁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相关制度方面与城镇居民享受平等的政策待遇,消除他们后顾之忧,使其真正从农民变市民。三是在项目资金方面给农业龙头企业更多支持。目前农业生产方式普遍粗放,农产品加工程度低,产业链条短,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建议区市在项目资金、技术改造方面,能向各试点区的农业龙头企业倾斜。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抓好统筹城乡规划调整和完善工作。结合银川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加紧编制我区城乡建设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城乡居住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交通体系规划等专项规划,进一步优化金凤区城乡空间布局,明确分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重点,凸显区域经济特色。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实施丰登镇农贸市场扩建及特色商贸餐饮城项目建设,推进良田小城镇建设项目,进一步提升集镇聚集辐射能力。
二是以搭建信息平台为抓手,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指导各行政村成立农村土地信用合作社,在村级设立信息联络员,建立辖区各村(土地信用合作社)的土地承包和流转信息系统,构建完善的流转信息网络,及时收集和发布流转信息,沟通流转渠道,协调流转价格,鉴定合同签订、督促合同兑现,严格规范土地流转程序。
三是以全民创业为抓手,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提高农民工的技能,加大“阳光培训工程”的实施力度,广辟农民就业渠道,实现1万人就业的目标,以创业带动就业,购买公益性岗位尽可能的多考虑失地农民、进城农民。
四是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抓手,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业产业化投入的机遇,集中力量大力扶持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主动融入市场。通过选择优势项目,制定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招商引资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业附加值。
五是以深化农村改革为抓手,促进农村制度创新。积极协调,逐步在辖区内实行按实际居住地登记为“ 居民户口”的城乡一元化户籍登记管理试点。探索建立健全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并与城市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接轨。参照城镇养老保险标准开展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构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
第五篇:统筹城乡发展
申论热点:统筹城乡发展
【背景链接】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当前,农业农村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但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衡量城乡统筹发展的成效,关键要看农业基础是否不断加强,国民收入分配是否真正向农村倾斜,公共事业发展的重点是否切实向农村倾斜,改善民生的举措是否更多惠及农民。归根结底,要看立足点是否真正放在加强“三农”上。决不能以牺牲农业农村为代价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决不能借统筹城乡之名削弱农业农村、损害农民利益。
【标准表述】
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基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在关键环节上花气力、下功夫。
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信号不能变、支持不能减。完善农业补贴制度,调动农民务农种粮和地方重农抓粮的积极性。加强和改进农产品市场调控,保持价格合理水平。
不断增强农业发展支撑能力。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再上新台阶。
加快改善农村民生。将政府的公共资源更多地投向农村,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农村聚集,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加快解决农村发展最急需、农民要求最迫切的饮水、用电、教育、医疗等问题,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更加注重城乡联动、协调推进,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步伐,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促进农民工融入城镇、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作为城乡改革联动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