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化六项举措力求六个突破加快推进筠连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程
强化“六项举措” 力求“六个突破”加快推进筠连县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程
筠连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黄静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重点在于解决农民因患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等疾病带来的大额医疗费用问题,力求提高农民的整体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和谐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加快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对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筠连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于2006年底开始筹备,2008年1月全面实施。全县18个乡镇,总人口39.4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12万人。截止2008年2月5日,全县参合农民31.12万人,参合率为91.61%,低保户、五保户参合率达到100%,收缴个人参合资金达311.2万元。从2008年4月1日开始报账,截止到8月20日,全县报账总金额为249.8万元,其中:县内住院2,917人次,发生的住院总费用为325.37万元,报账金额为132.59万元,实际报销比例为40.75%;县外住院报销金额为56.8万元;定额报销7.5万元;特殊补偿9万元,门诊报销43.91万元。目前,筠连县已初步构筑起较为完善的新农合工作管理机制,参合农民医药结算报销工作进展顺利,医疗机构运作有序,基金运转安全,制度运行平稳,初步呈现出“农民得实惠,政府得民心、医院得发展和农民满意、医院满意、政府满意”的“三得三满意”的喜人局面,群众认可度、参与度越来越高。通过“新农合”制度的实施,有效地解决了该县一些农民“无钱看病”,尤其是“无钱看大病”的问题。同时,也给县乡医疗机构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县内大多数定点医院门诊人次、住院人次、业务收入较“新农合”实施前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卫生事业的发展,为进一步探索和建立健康持续的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筠连县继续强化“六项举措”,力求“六个突破”,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
一、强化组织领导,力求在目标管理上寻求突破
领导重视是搞好新农合的关键。抓好抓实组织领导和目标管理是确保新农合顺利推进的组织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在农村。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始终是当前“三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把新农合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建立城乡协调发展的医疗保障惠农政策提供组织保障。
二、强化思想发动,力求在宣传方式上寻求突破
宣传动员是新农合全面实施的抓手。务必集中抓好对农民群众的宣传,使农民群众详细了解新农合的主要政策。一是抓好典型宣传,特别是大力宣传获得合作医疗大额资金补助的患者的事例,使农民群众真切地体会到新农合带来的好处和方便,并通过他们以现场讲解等生动形式,扩大宣传范围,强化宣传引导,取得宣传实效。二是进一步深入农村分析了解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疑虑和意见,广泛宣传新农合的相关政策规定,使广大农民树立起互助共济意识,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突出重点,加大对新农合报销范围、报销程序等内容的宣传,变“高”参与率为“深”参与度。
三、强化运行机制,力求在管理方式上寻求突破
健全高效的管理机制是新农合有效运行的保障。务必着力于农民得实惠,有效解决农民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一是规范运作模式。中央、省、市、县的配套资金是新农合基金的主要来源,要确保专款专用,使“即医即报”能够真正兑现,切实减少医院垫付资金的压力。二是调整筹资方式。变被动筹资为主动筹资,建立一个长效科学的筹资机制。三是简化报账程序。不断简化住院手续和报账程序,探索科学高效的管理方式。
四、强化监督机制,力求在约束机制上寻求突破
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是合作医疗制度有效运转的重要保证。首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协调小组和合管委、合监委要深入研究新农合监管的各项制度、程序、办法,切实履行组织、协调、管理和指导等工作职责,定期向县人大汇报,主动接受监督,实现监管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其次,县合管中心要从目前以指导各乡镇、各部门开展相关工作迅速转入以资金安全为中心的监督管理,实现日常监督管理。再次,完善基金管理的“四项制度”,即“公示制度”、“定期报账制度”、“巡回督查制度”及“审计制度”,坚持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管钱。同时,纪检监察部门结合整顿和规范医药行业不正之风等工作,履行监管职能,把握监管重点即医疗环节和管理环节,严查医药
行业的不正之风,整顿医药行业的行风行纪,促进医疗机构诚信服务、规范服务、优质服务。
五、强化基础设施,力求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上寻求突破
对新农合的投入是新农合工作扎实推进的重点。一是由于卫生院是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的枢纽,是直接面向农民、服务农民的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医疗、预防、保健三级服务网络建设。二是积极争取上级的项目建设资金,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各医疗单位的硬、软件设施,提高其服务功能,为农村合作医疗的顺利运行创造条件。三是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全县定点医疗机构与县合管中心微机管理的规范化运行。四是加大发展农村中医药事业,努力降低医疗成本。五是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加大对贫困边远乡镇卫生院的投入力度,改善乡镇定点医疗机构的就医条件。
六、强化服务意识,力求在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上寻求突破
让群众得到实惠是推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的重要动力。一是积极探索建立卫生人才招生、培养、使用和稳定的有效途径,创造良好的人才引进和留住人才的环境条件,吸引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到乡镇、村服务,形成一支适应农村需求的人才队伍。二是对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开展经常性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严格乡村医生的执业准入制度,使之适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需要。三是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建立卫生资源均衡配置与卫生帮扶机制,鼓励县城医疗机构的医技人才定期或不定期地到乡镇、村医疗卫生服务点进行技术指导。四是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教育,改进服务质量,创造较好的医疗环境,为病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