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改制过程中如何理解、把握经营业绩连续计算的问题

时间:2019-05-15 16:23: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改制过程中如何理解、把握经营业绩连续计算的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改制过程中如何理解、把握经营业绩连续计算的问题》。

第一篇:企业改制过程中如何理解、把握经营业绩连续计算的问题

企业改制过程中如何理解、把握经营业绩连续计算的问题

天津海泰咨询有限公司 陈元祯

如何理解、把握持续经营三年和业绩连续计算问题,包括判断公司最近三年内连续盈利的标准。对股份有限公司设立已满3年的发行人的连续计算经营业绩的条件。对股份有限公司设立不满3年连续计算经营业绩的条件等,是企业改制上市,特别是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改制进入“创业板”上市或到“新三板”(股份转让报价系统)挂牌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1、对公司持续经营三年和业绩连续计算问题中国证监会有明确规定。

2003 年9 月,中国证监会颁布《关于进一步规范股票首次发行上市有关工作的通知》(证监发行字[2003]116 号)中规定,自2004 年1 月1 日起,发行人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应当自设立股份有限公司之日起不少于三年。国有企业整体改制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依法整体变更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或经国务院批准豁免前款期限的发行人,可不受前款规定期限的限制。

同时,《通知》规定,公司最近三年内应当在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和管理层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持续经营相同的业务。因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公司合并或分立、重大增资或减资以及其他重大资产重组行为,导致发行人的业务发生重大变化的,有关行为完成满三年后,方可申请发行上市。

2008年3月2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发行条件也明确规定:“发行人应当是依法设立且持续经营三年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按原账面净资产值折股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持续经营时间可以从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之日起计算。

国家之所以对公司最近三年内连续盈利及业绩连续计算问题的审核标准作出明确规定,主要是严把发行关,这是振兴证券市场的关键之一。

2002年9月27日,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发布《股票发行审核标准备忘录第15号——关于最近三年内连续盈利及业绩连续计算问题的审核指引》,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最近三年内连续盈利及业绩连续计算问题的审核标准细化,明确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最近三年内连续盈利及业绩连续计算问题的审核标准。

2、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公司经营业绩连续计算的内涵

公司业绩的连续性问题,不仅指公司开业、持续经营三年,按照证监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规范股票首次发行上市有关工作的通知》规定,还应包括公司主营业务的连续性;公司经营管理层的连续性;资产的连续性;股权结构的稳定性。

关于主营业务的连续性。指公司最近三年内应持续经营相同业务,不得因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公司合并或分立、重大增资或减资及其他重大资产重缓步行为,导致公司的业务发生重大变化。否则自有关行为完成后满三年,才可申请发行上市。

关于经营管理层的连续性。经营管理层的范围:董事、监事、总

经理、财务负责人、营销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或核心技术人员等,管理层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持续经营相同的业务。

关于资产的连续性。证监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审核工作的指导意见》规定,公司在最近三年内的重大重组行为(包换公司整体资产置换、分立等)对公司资产、负债、经营业绩产生了重大影响,发审委委员可以判断公司是否可以连续计算重组前原企业的三年盈利业绩。

关于股权结构的稳定性。根据《关于进一步规范股票首次发行上市有关工作的通知》规定,公司申请首次公司发行股票上市,最近三年内应当在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的情况下持续经营相同的业务。否则将影响对其是否拥有持续经营能力的判断。《股票发行审核备忘录第15号》规定,公司在申请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前最近一年内股东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的,将导致公司业绩无法连续计算以及无法判断是否连续三年盈利。

因此,在企业改制中,必须注意公司主营业务的连续性;公司经营管理层的连续性;资产的连续性;股权结构的稳定性。

3、以审计值为基准确定公司股本,为公司连续计算经营业绩创造条件。

根据《股票发行审核备忘录第15号》规定,对于股份有限公司开业不满三年,以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方式成立且有限责任公司存续时间已满三年的发行人是否可以连续计算经营业绩时,如果“有限责任公司以变更基准日经审计的净资产额折合为

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最近三年内发行人的经营业务、经营资产、管理层未发生较大变化,最近一年内发行人的股东结构未发生较大变化。”公司的经营业绩可以连续计算。但是在实践中有政策上的障碍。

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02号——验资》财会

[2006]4号文件的规定,“对于出资者投入的资本及其相关的资产、负债,注册会计师应当分别采用下列方法进行审验”。对于“以净资产折合实收资本的,或以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转增注册资本及实收资本的,应当在审计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审验其价值。”简单地说,可以以审计的净资产折合实收资本的值,作为验资的依据。

可是2005年12月27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22号,即:《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规定》,第七条明确规定:“作为股东或者发起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应当由具有评估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评估作价后,由验资机构进行验资。” 简单地说,作为股东或者发起人,只要是非货币出资的必须以资产评估确认的净资产值,作为验资的依据。

而对于股份有限公司开业不满三年,以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方式成立且有限责任公司存续时间已满三年的发行人,必须以有限责任公司变更基准日经审计的净资产额折合为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才可以连续计算经营业绩。

天津市人民政府为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支持民营企业改制,以创新的精神,于2007年10月30日转发了天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制

定的《关于促进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即津政发〔2007〕85号文件。该文件明确规定:为了“支持企业整体上市、直接融资。有限责任公司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其净资产账面审计值不超过评估值的,可以按审计值为基准确定公司股本。”为更多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改制上市开辟了绿色通道。

第二篇:【民营企业改制】有限公司整体改制的业绩连续计算问题

【民营企业改制】有限公司整体改制的业绩连续计算问题

【民营企业改制】有限公司整体改制的业绩连续计算问题

[提要]本文介绍了有限公司整体改制的业绩连续计算问题一系列相关内容,并提供中顾法律网专业律师进行免费法律解答...推荐阅读: 企业改制 民营企业改制

【民营企业改制】民营企业改制申请书的写法

【民营企业改制】民营企业改制的条件

【民营企业改制】民营企业改制上市申报指南

【民营企业改制】企业控制权风险防范的综合治

【民营企业改制】企业规避控制权风险的操作行

【民营企业改制】民营企业改制上市申报中的法

【民营企业改制】企业上市融资与控制权风险意

【民营企业改制】民营企业“改制”面临的困惑

【民营企业改制】有限公司整体改制的业绩连续计算问题

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即所谓整体改制,就是在改制前剥离非经营性资产后,公司经营性资产整体进入股份公司,而不是将整体业务的一个环节或一个部分组建为拟发行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与新设不同的是,采取整体变更的方式改制后的公司与改制前的公司,在股权结构、主营业务和资产等方面仍维持同一公司主体,而将有限责任公司整体以组织形式变更的方式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并将公司经审计后的净资产额折合为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总额。基于会计的持续经营假设,经审计的资产值保留了企业原有的会计基础,使业绩连续计算具有意义。整体变更完成后,企业仍然是同一持续经营的会计主体。

《首发办法》规定:“发行人自股份公司成立后,持续经营时间应当在3年以上,但经国务院批准的除外。有限责任公司按原账面净资产值折股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持续经营时间可以从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之日起计算”。那么,在实践中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且变更后运行不足3年申请发行股票的,需连续计算原有限责任公司的经营业绩,如何确定其折股的合理性呢?

(1)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5条和《企业会计制度》第6条“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第11条第10款“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的规定,如果该有限责任公司依法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后,变更前后虽然企业性质不同但仍为一个持续经营的会计主体,则不应改变历史成本计价原则,资产评估结果不应进行账务调整。这样的改制符合“有限责任公司按原账面净资产折股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规定,因此,持续经营时间可以从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之日起计算。

(2)如果有限公司变更为股份公司时,根据资产评估结果进行了账务调整的,则应将其视同为新设股份有限公司,按《首发办法》的规定应在股份公司开业3年以上方可申请发行新股上市。

(3)根据《公司法》第96条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时,折合的实收股本总额不得高于公司净资产额。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为增加资本公开发行股份时,应当依法办理。”因此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应以变更基准日经审计的净资产额为依据折合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

第三篇:IPO过程中业绩连续计算

IPO过程中业绩连续计算

IPO过程中业绩连续计算

业绩连续计算在IPO过程中,经常有公司整体改制,这就涉及业绩连续计算的问题,主板上市管理办法规定最近三年内主营业务和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即使创业板也规定最近两年内上述内容没有变化。对同一公司控制权人下相同、类似或相关业务的重组,在符合一定条件下不视为主营业务发生重大变化,但需掌握规模和时机,不同规模的重组则有运行年限及信息披露的要求。【案 例】如某公司创业板被否决案例:报告期内实际控制人及管理层发生重大变化,公司的第一大股东A信托公司持有公司32.532%股份,2008年10月8日,经某市国资委有关批复批准同意,A信托与B集团签署《股份转让协议》,A信托将其持有的公司32.532%股权悉数转让给同为某市国资委控制的B集团。转让前后控股股东的性质不完全一致。同时,A信托以信托业务为主,B集团以实业股权投资为主,二者的经营方针有所区别。另外,2009年1月,本次控股股东发生变更后,B集团提名了两位董事和两名监事,企业主要管理人员发生了变化。发审委认为企业本次控股股东的变更导致了实际控制人变更。2016年1月29日,“证监会问答”表示:业绩下滑,只要不影响发行条件,且在招股说明书中进行了充分披露、充分揭示风险,就不会构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实质性障碍。这一表态意味着:当前经济形势下,部分拟IPO企业业绩下滑,但只要不影响发行条件且充分披露,依然可以IPO。

一、证监会问答相关内容 问:有观点指出,新规下IPO过会越来越容易,实施注册制之后投资风险或将增加。对此,监管部门如何评价? 答:这一问题实际上反映了希望监管机关为投资者决策“背书”的看法。受到宏观经济、行业周期和企业自身情况等诸多因素影响,企业业绩出现波动并不意外。长期以来,对于发行企业报告期内业绩下滑问题,证监会主要坚持如下监管原则:一是关注业绩下滑是否导致发行人不符合发行条件;二是关注业绩下滑的原因是否充分披露,风险是否充分揭示。只要不影响发行条件,且在招股说明书中进行了充分披露、充分揭示风险,就不会构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实质性障碍。实施注册制后,更要强化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监管理念,注册审核重在督促发行人充分披露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的必要信息,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不会对发行人股票的价值和投资者的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者保证。投资者应当认真阅读公开披露的信息,自主判断发行人投资价值,自主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投资者认真关注分析披露的业绩下滑原因,充分考虑披露揭示的风险因素,审慎作出投资决策,更有利于避免可能产生的投资损失。

二、发行条件中关于业绩的规定

1、《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2015修正)》 第二十六条发行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最近3个会计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较低者为计算依据;

(二)最近3个会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最近3个会计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3亿元;

(三)发行前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

(四)最近一期末无形资产(扣除土地使用权、水面养殖权和采矿权等后)占净资产的比例不高于20%;

(五)最近一期末不存在未弥补亏损。

2、《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2015修正)》 第十一条发行人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发行人是依法设立且持续经营三年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按原账面净资产值折股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持续经营时间可以从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之日起计算;

(二)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一千万元;或者最近一年盈利,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五千万元。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者为计算依据;

(三)最近一期末净资产不少于二千万元,且不存在未弥补亏损;

(四)发行后股本总额不少于三千万元。

三、证券法关于发行条件的规定 《证券法》 第五十条股份有限公司申请股票上市,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已公开发行;

(二)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三千万元;

(三)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到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四亿元的,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为百分之十以上;

(四)公司最近三年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证券交易所可以规定高于前款规定的上市条件,并报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对于发行企业报告期内业绩下滑问题,证监会主要坚持如下监管原则:一是关注业绩下滑是否导致发行人不符合发行条件:二是关注业绩下滑的原因是否充分披露,风险是否充分揭示。受到宏观经济、行业周期和企业自身情况等诸多因素影响,企业业绩出现波动并不意外。只要不影响发行条件,且在招股说明书中进行了充分披露、充分揭示风险,就不会构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实质性障碍。实施注册制后,更要强化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监管理念,注册审核重在督促发行人充分披露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的必要信息,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不会对发行人股票的价值和投资者的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者保证。投资者应当认真阅读公开披露的信息,自主判断发行人投资价值,自主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投资者认真关注分析披露的业绩下滑原因,充分考虑披露揭示的风险因素,审慎作出投资决策,更有利于避免可能产生的投资损失。

一、企业业绩下滑案例之一生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终止审查通知书[2016]243号)经过审核,发现发行人存在以下事项: 1、2012-2014年发行人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2,630万元、4,512万元、2,827万元。发行人2015年上半年获得订单金额同比下滑,费用率同比上升,2015年上半年经营业绩亏损,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904万元。

二、业绩大幅下滑问题——“过会” 主板发审委2016年第10次会议审核结果公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板发行审核委员会2016年第10次发审委会议于2016年1月20日召开,现将会议审核情况公告如下:

一、审核结果

(三)湖北振华化学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

二、发审委会议提出询问的主要问题

(三)湖北振华化学股份有限公司1、2015年1-6月公司净利润1,634.74万元,比2014年同期下降64%。请发行人代表结合2015年下半年经营情况进一步说明发行人2015年销售收入和利润下滑的幅度,报告期毛利率和净利润大幅度下滑的原因,是否可能出现亏损;发行人所处行业的经营环境以及经营的主要产品是否发生或将要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在公司产能持续增加而业绩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公司实施募投项目增加产能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公司的经营风险和业绩大幅下滑风险在招股说明书中是否充分披露。请保荐代表人发表核查意见。主板发审委2016年第6次会议审核结果公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板发行审核委员会2016年第6次发审委会议于2016年1月13日召开,现将会议审核情况公告如下:

一、审核结果

(三)山东玲珑轮胎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

二、发审委会议提出询问的主要问题

(三)山东玲珑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4、发行人2015年1至6月扣除非经常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均同比大幅下滑。请发行人代表进一步说明2015年1至6月经营业绩大幅下滑的原因,所处行业经营环境是否发生重大变化,相关风险是否已经充分披露。请保荐代表人发表核查意见。

三、蓝思科技上市前夕业绩下滑近五成 来自三星等大客户收入同比锐减15亿元一位湘股首富或许很快就会诞生。2015年1月30日晚间,证监会网站显示,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思科技”)在创业板发审会中顺利过会。如无意外,蓝思科技顺利登陆A股市场后,股权高度集中的周群飞夫妇将成为湘股首富。然而,在这场“造富”过程中,许多投资者也关注到一些有待厘清的问题。比如,蓝思科技业务模式中,存在着“客户集中度高、供应商集中度高、股权集中度高”的异常现象,上市后要如何防范其所带来的风险?再如,尽管2013年其他同类企业大幅亏损,蓝思科技2013年的净利润却反而高达24亿元之多。其中,从毛利率来看,相比于2013年行业15.5%的综合毛利率平均值,蓝思科技32%的毛利率水平要高出一倍,这是为什么?又如,2014年上半年公司负债增长了11亿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上市前夕净利润下滑47% 尽管蓝思科技2013年凭借着超出行业综合毛利率平均值近一倍的毛利率(32%)在2013年实现了高达24亿元的净利润,但这一状况在2014年未能持续。据蓝思科技招股书显示,2011年、2012年、2013年及2014年上半年蓝思科技净利润分别为12.4亿元、20亿元、24.4亿元及5.12亿元。从这组数据来看,蓝思科技在2011年~2013年间净利润稳步攀升,然而到了2014年上半年形势却急转直下,201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较2013 年同期下降2.65%,净利润较2013 年同期下降47%。如果按照蓝思科技招股书“由于公司所处行业收入具有季节性波动的特点,上半年收入占全年比例约在40%左右”进行计算的话,蓝思科技2014年净利润也就在13亿元左右,相对2013同样会出现约50%左右的跌幅。蓝思科技净利润为何会在连续3年稳步增长后突然变脸?据蓝思科技招股书称,“2014 年上半年由于研发支出的大幅增加和管理人员薪酬支出的增加,管理费用率大幅上升,对公司净利润产生了较大影响。” 查阅了2013年及2014年上半年蓝思科技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其中,2013蓝思科技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分别为1.9亿元、9.5亿元和1.6亿元;2014年上半年蓝思科技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分别为0.8亿元、7.2亿元和0.35亿元。两者对比,2014年上半年蓝思科技高达7.2亿元的管理费用确实非常突出。对于研发支出,蓝思科技在招股书里称,“2011 年~2014年上半年的研发支出分别为1.5亿元、3.6亿元、4.6亿元和4.1亿元。”但为什么蓝思科技会在2014年上半年发生如此大笔的研发支出?公司方面并未给出合理解释。联想到“周群飞和郑俊龙夫妇合计持有(包括直接持有和间接持有)蓝思科技发行前99.09%的股份,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这是否也意味着周群飞夫妇可以利用“实际控制人”身份、通过加大或减少研发支出来调节蓝思科技的净利润数据呢? 蓝思科技招股书还显示,2011 年~2014年上半年的管理人员平均薪酬分别为9646元、1.05万元、1.1万元、1.1万元。从月平均薪酬来看,变动并不是很大。就算以2014年上半年管理人员2416人计算,管理人员2014年上半年的薪酬支出也只有1.6亿元。加上研发支出4.1亿元,两者之和也只有5.7亿元,而蓝思科技2014年上半年管理费用为7.2亿元,仍有1.5亿元管理费用蓝思科技没有做出详细说明。对单一大客户依赖风险隐现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对于蓝思科技来说,公司的经营业绩严重受制于少数主要客户的风险正在呈现。据蓝思科技招股书数据显示,2011年~2013年,蓝思科技对前五大品牌客户的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94%、96%和93%,其中对苹果和三星的合计销售收入占80%、88%和84%。然而,上述对大客户的严重依赖正在成为蓝思科技的致命伤。据蓝思科技招股书显示,2014年上半年,由于三星等部分客户及其代工厂向公司采购的产品数量减少,公司2014年上半年向三星及其代工厂销售三星品牌产品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14.6亿元;公司虽开拓国内品牌及其他客户,但未能抵消其他客户采购金额的减少。与此同时,蓝思科技远超行业水准的高毛利率也广受市场质疑。据其招股书显示,2011年~2014年上半年,公司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2.6%、30.2%、31%和24.4%,均大幅高于可比上市公司。但对于公司为何能保持如此高的毛利率,蓝思科技也未能给出合理解释。蓝思科技招股书还显示,其2012年的负债合计76亿元,2013年为71亿元,2014年上半年末为82亿元。短短半年时间蓝思科技负债增长了11亿元。与此同时,2011年末~2014年6月末,公司的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7.05亿元、20.65亿元、23.88亿元和17.44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1.7%、18.5%、17.9%和31%,占当期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57%、103.4%、98%和341.12%。“这一系列数据都反映了蓝思科技资金周转可能出现了问题,至少经营状况正在恶化。”

四、能科股份IPO:业绩持续下滑 成长前景堪忧

2016年3月25日,能科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能科股份”)披露了IPO招股说明书,公司拟公开发行股票总数不超过2839万股,募集不超过4.74亿元用于电能质量治理组合装置产业化项目、高端电气传动装置产业化项目、能源管理平台软件研发升级建设项目以及补充营运资金。随着近年来环境的逐步恶化,节能环保产业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被列入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其中工业节能市场是规模最大的市场之一。目前国内涉足该领域的企业数量众多,但真正具备规模优势的企业仅有智光电气,荣信股份、中科电气、九洲电气等,能科股份的上市无疑为A股工业能效管理注入新鲜血液。作为行业屈指可数的标杆企业,公司的成长前景本该一片光明,业绩表现本该靓丽。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受宏观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加之其服务下游行业多为钢铁、煤炭、石油等景气度持续下滑的产业,公司的收入规模自2013年以来持续下滑,与此同时,净利润也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公司业务结构单一,虽然2015年以来相继进军电动汽车智能充电及智能制造领域,但收入贡献极其有限,中短期内收入或仍有下降空间。另外,在收入下滑的背景下,公司综合毛利率却大幅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如此表现令人生疑。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客户集中度极高,而且公司应收账款占比也在逐年增加,占收入比值超100%,未来若无法及时回笼资金,业绩表现将更加惨淡。收入持续下滑

招股说明书显示,2013-2015,公司分别实现收入2.44亿元、2.23亿元和2.2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5%、-8.45%和-1.05%,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而随着收入的下滑,业绩表现也不尽人意,2013-2015年净利润分别只有0.47亿元、0.41亿元和0.38亿元,同比下降4.2%、11%和7.9%。若扣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实际数值会更低,2015年扣非后净利润为0.37亿元。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解释主要是受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及下游石油化工、钢铁冶金、煤炭矿山等高耗能行业景气度持续下滑的影响,理由颇为空洞。公司的营收超50%来自于钢铁冶金、石油化工、煤炭矿山等产业,而其所处的行业性质决定了公司服务的对象也只能是石油、化工、煤炭等高耗能的产业,这些产业的景气度本身就是下行的,即便近期国家出台去产能政策,但中短期内难言反转。如煤炭行业,国家未来计划用3-5年的时间消耗5亿吨产能,但目前煤炭产能过剩规模21亿元,中短期产业不会出现实质性改善局面。公司当前业务收入来源主要为工业电气节能系统集成,占比接近80%,若下游产业持续不景气,工业电气节能系统集成业务将独木难支。事实上,公司似乎也意识到这一问题,2015年以来先后开拓了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集成业务以及智能制造系统系统市场,根据其招股说明书的发展战略,未来将立足于上述三大业务板块打造国际高端系统集成服务商。不过,目前电动汽车智能充电及智能制造领域仍处开发初期,收入尚不确定,中短期看,公司的收入规模或有继续下降的空间。值得注意的是,在收入逐年下降的背景下,综合毛利率却仍大幅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013年-2015年行业毛利率平均值分别为37.43%、33.75%和34.31%,而同期公司毛利率为49.48%、50.96%和46.51%,即便是在2015年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4.45个百分点,公司的毛利率也要显著好于行业均值,在所有可比上市公司中位列第一位。对此公司仅仅表示是各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存在差异性所致。记者注意到,过去三年公司高毛利率主要得益于能源系统平台,该系统产生的毛利占比曾一度达到63%。不过由于该平台主要客户集中在石油领域,2014年下半年以来伴随油价的下跌,石油石化企业的大型订单在不断减少,导致公司前十大能源系统平台合同平均毛利率从2014年的100%下降至81.66%,进而拉低2015年全年毛利率。市场普遍认为油价在未来两年都不会有大的起色,对公司而言,在此背景下如此高毛利率未来将难以维持,盈利能力可持续性存疑。

应收账款高企记者发现,在收入增速下降的同时,公司应收账款却出现截然相反的情况。招股说明书显示,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2.73亿元、2.56亿元和2.69亿元,占当期营收的比例分别高达111.85%、114.98%和121.86%,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对此公司解释道,公司的主要客户大多为大型国有企业,均执行预算管理制度,一般前三季度较少,第四季度实现的销售收入较多,因此主营业务会呈现明显季节性特点。不过,公司也承认,下游周期性行业普遍存在产能过剩、产品价格下降的压力,客户付款进度确实有所减缓,应收账款时间延长,若未来不能按期收回,对公司的现金流、资金周转和生产经营活动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实际上,应收账款高企与其客户集中程度高不无关系。2013-2015年公司前十大客户销售收入金额分别为1.54亿元、1.48亿元和1.89亿元,占当期营收比例高达63.26%、66.5%、85.54%,其中第一大客户销售收入规模也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与应收账款的趋势基本一致。有市场人士表示,优质的大客户确实可以为企业带来稳定的收入和盈利,但过度依赖则可能带来潜在的经营风险,尤其是在这种刚刚兴起的蓝海市场,大客户一般会选择具备规模和技术优势的企业合作,一旦行业竞争加剧,大客户有重新择枝而栖的可能。公司当前面临的竞争对手有全球工业能效管理龙头施奈德以及西门子;国内有智光电气和荣信电力,竞争压力确实不小。表一:能科股份近四年财务指标财务指标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总资产(亿元)5.135.075.334.43净资产(亿元)4.314.023.773.26营业收入(亿元)2.212.232.442.88净利润(亿元)0.380.410.470.49每股收益(元)0.450.490.550.58净资产收益率(%)9.410.713.315.7

第四篇:企业改制过程中的税收问题小结

企业改制过程中的税收问题小结

(2010-08-01 22:06:39)

一、所得税问题

(一)整体变更

1、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及未分配利润中属于个人股东的部份:1)股份制企业用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不属于股息、红利性质的分配,对个人取得的转增股本数额,不作为个人所得,不征收个人所得税。【根据规则,此处的资本公积仅限于由于股份溢价形成的部分。】2)盈余公积及未分配利润转增股本时应当缴纳所得税,股份制企业用盈余公积金及未分配利润转增股本属于股息、红利性质的分配,对个人取得的红股数额,应作为个人所得征税。3)税款由股份有限公司在有关部门批准增资、公司股东会决议通过后代扣代缴。【《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份制企业转增股本和派发红股征免个人所得税的通知》(国税发[1997]198号)】【这里的“资本公积金”是有特定内涵的,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原城市信用社在转制为城市合作银行过程中个人股增值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的批复》、《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份制企业转增股本和派发红股征免个人所得税的通知》(国税发[1997]198号)中所表述的“资本公积金”是指股份制企业股票溢价发行收入所形成的资本公积金。将此转增股本由个人取得的数额,不作为应税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而与此不相符合的其他资本公积金分配个人所得部分,应当依法征收个人所得税。】

2、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及未分配利润中属于法人股东的部份: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118号)规定,“除另有规定者外,不论企业会计账务中对投资采取何种方法核算,被投资企业会计账务上实际做利润分配处理(包括以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时,投资方企业应确认投资所得的实现”。因此,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视同于利润分配行为,按以下原则处理:1)资本公积不属于利润分配行为,不缴纳企业所得税。【注意,此处应不仅局限于股本溢价形成的资本公积,尽管国税局最新文件中也仅提及股本溢价形成的资本公积】2)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进行转增时视同利润分配行为。不同于个人股东,公司制企业进行分红时法人股东是不需要缴纳所得税,与企业其他收入、成本及费用等科目一起合并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不然就会存在重复交税;但如果法人股东与公司所适用的所得税率不一致时,法人股东是需要补缴所得税差额部份。

3、用资产评估增值形成的资本公积转增实收资本应缴纳个人所得税。注意,这种情形应该是不允许的,公司不能用将评估增值调整财务数据(必须满足法定重估和权属转移两个条件才可以调整账务),因而也不能将该部分增值计入到资本公积,也就不能转为资本,否则,会存在出资不实的嫌疑;相关案例请参考金风科技(002202)招股意向书第52页。由于不允许,因而不存在缴个人所得税的问题。

4、外商投资企业整体变更,外资股东是否存在所得税。如果是自然人股东,由于外籍自然人股东取得的股息红利是免所得税的,因此可以不用交所得税;如果是法人股东,根据取得收益继续投入公司免所得税而整体变更应该属于该种情况,因此外资法人也是不用交纳所得税的。

(二)改制设立评估增值

1、个人股东从被投资企业取得的、以企业资产评估增值转增个人股本的部分,属于企业对个人股东股息、红利性质的分配,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税款由企业在转增个人股本时代扣代缴。【四川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对企业资产评估增值转增资本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川地税函[2003]第205号)】

2、个人以评估增值的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取得股权的,对个人取得相应股权价值高于该资产原值的部分,属于个人所得,按照“财产转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税款由被投资企业在个人取得股权时代扣代缴。【《关于资产评估增值计征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8]115号】【注意:据说该文虽然已经出台但是实际执行效果并不理想,也就是说还存在不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情况。】

3、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出资时,资产评估增值部份按以下情况处理:1)以整体资产出资时,收到的对价是被投资方的股权(即整体资产评估增值部份属于股权支付对价)暂不计算确认资产评估增值部份的所得或损失。2)以其它非货币性资产出资时,应当将其非货币性资产评估增值额部份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缴纳企业所得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118号)】

(三)企业改制时将产权以股份形式量化到个人

1、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联想集团改制员工取得的用于购买企业国有股权的劳动分红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1]832号)的税收要求,个人无偿获得的股份时应当按以下方法缴纳:1)企业在公司制改造时将有关资产无偿以股份方式量化到个人时,包括企业将历年积存的劳动分红以股份形式量化到个人时,都必须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税款由公司代扣代缴。2)公司给员工免费赠送股票(股权),无偿给职工配股时,其实质上是公司将一部分股份无偿转让给雇员。对个人取得的这部分股份属于因受雇而取得的报酬,应按取得股权的公允价值(或市价),依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

2、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1999]45号)的规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转化职务科技成果以股份或出资比例等股权形式奖励个人时,执行以下个人所得税政策:科研机构、高等学校转化职务科技成果以股份或出资比例等股权形式给予个人奖励,获奖人在取得股份、出资比例时,暂不缴纳个人所得税;取得按股份、出资比例分红或转让股权、出资比例所得时,应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增值税和营业税

改制设立时的非货币性资产出资行为会涉及到增值税、营业税。企业主要资产形态可以分为有形动产、无形资产和不动产。其中:有形动产属于增值税的征收范围,而无形资产和不动产属于营业税的征收范围。

(一)增值税

1、当企业以整体经营性资产出资并发起设立公司时,属于转让企业全部产权,即整体转让企业资产、债权、债务及劳动力的行为。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转让企业全部产权不征收增值税问题的批复》(国税[2002]420号)规定:转让企业全部产权涉及的应税货物转让,不属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不征收增值税。【注意,保留上市公司壳资源,而将上市公司全部资产转让给控股公司,不适用这一规定】

2、当企业以货物出资时,应当视同货物销售缴纳增值税。上述所指货物包括企业流动资产中的存货、固定资产中机器设备、运输工具、及其它办公物品等动产。【注意:适用税率并非17%《关于部分货物适用增值税低税率和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9号)】

3、对于以房地产进行投资、联营的,投资、联营的一方以土地(房地产)作价入股进行投资或作为联营条件,将房地产转让到所投资、联营的企业中时,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对投资、联营企业将上述房地产再转让的,应征收土地增值税。【关于土地增值税一些具体问题规定的通知】【注意:国税局也曾作出过要求征收土地增值税的荒唐批复】

(二)营业税

1、当企业以不动产、无形资产出资时,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转让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2]191号规定)规定不需要缴纳营业税。

三、契税

(一)企业改制重组

根据 2008年12月29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公布《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重组若干契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75号)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重组契税政策若干执行问题的通知》,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对于企业改制重组时所涉及的契税可以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1、非公司制企业整体改建为有限责任公司(含国有独资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或者有限责任公司整体改建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对改建后的公司承受原企业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

2、非公司制国有独资企业或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以其部分资产与他人组建新公司,且该国有独资企业(公司)在新设公司中所占股份超过50%的,对新设公司承受该国有独资企业(公司)的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

3、国有控股公司以部分资产投资组建新公司,且该国有控股公司占新公司股份85%以上的,对新公司承受该国有控股公司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上述所称国有控股公司,是指国家出资额占有限责任公司资本总额50%以上,或国有股份占股份有限公司股本总额50%以上的国有控股公司。

4、在股权转让中,单位、个人承受企业股权,企业上地、房屋权属不发生转移,不征收契税。

5、对于企业合并和分立,企业承受原各方的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

6、企业改制重组过程中,同一投资主体内部所属企业之间土地、房屋权属的无偿划转,不征收契税。

7、企业改制重组过程中,同一投资主体内部所属企业之间土地、房屋权属的无偿划转,包括母公司与其全资子公司之间,同一公司所属全资子公司之间,同一自然人与其设立的个人独资企业、一人有限公司之间土地、房屋权属的无偿划转,不征收契税。【175号文所涉及内容却并不都是最新的,它是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重组若干契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3]184号)(以下简称财税[2003]184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延长企业改制重组若干契税政策执行期限的通知》(财税[2006]41号)(以下简称财税[2006]41号)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重组契税政策有关问题解释的通知》(国税函[2006]844号)(以下简称国税函[2006]844号)的基础上进行的修改和完善,就执行期而言也是对原有文件的一种延续。】

8、以土地、房屋权属作价投资入股的,视同土地使用权转让、房屋买卖征收契税;土地租赁行为不属于契税征收范围。【《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以土地、房屋作价出资及租赁使用土地有关契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4]322号)】

(二)事业单位改制

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改制为企业的过程中,投资主体没有发生变化的,对改制后的企业承受原事业单位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投资主体发生变化的,改制后的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妥善安置原事业单位全部职工,其中与原事业单位全部职工签订服务年限不少于三年劳动用工合同的,对其承受原事业单位的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与原事业单位30%以上职工签订服务年限不少于三年劳动用工合同的,对其承受原事业单位的土地、房屋权属,减半征收契税。

2、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改制后的企业以出让或国家作价出资(入股)方式取得原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的,不属于本通知规定的契税减免税范围,应按规定缴纳契税。【《关于事业单位改制有关契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22 号)】

四、税收优惠的合法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规定,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或未经过法律、法规的明确授权地方政府自行制定的地方性税收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不能作为公司享受所得税优惠的法律依据。实践中,发行监管部门一般关注发行企业以下税收问题:

1、发行企业发行前三年所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与国家法规政策是否存在不符,如果企业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着与现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不符或者越权审批的情况,发行企业应当提供省级税务部门出具的确认文件,并由律师出具法律意见,发行企业同时在招股文件中提示可能被追缴税款的重大风险提示;

2、发行企业应当充分披露发行前三年有无税收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是否受到税务部门的处罚。

3、对于不符合国家税法规定的或者违反国家税法的地方性税收优惠政策可能存在被追缴(包括滞纳金)风险,一般要求由发行前原股东承诺承担。【税收征管法中的这条规定实在没有被严格执行,地方违规税收优惠政策比比皆是。新近真实案例,请参见得利斯(002330):地方税务局越权批准延缓缴税,保荐人和律师有明确意见。】

第五篇:旅游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首次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将会有更多的从事旅游服务行业的企业(“旅游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但实践中,旅游企业在改制、重组、上市过程中,其主营业务、经营模式、历史沿革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需要解决。

一、业务范围、经营资质及其合法性

1.主营业务范围

根据2006年12月1日施行的《风景名胜区条例》(1)(“《条例》”)的规定,风景名胜区的门票由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负责出售,门票收入和风景名胜资源有偿使用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不得将规划、管理和监督等行政管理职能委托给企业或者个人行使。因此,自此条例实施以后,景区门票不能作为上市主体的收入。(2)

因此,旅游企业准备改制上市,如果以前的主营业务收入中包含了门票收入,该等收入必须剥离;若此前门票收入所占比重较大,则需由券商及会计师判断企业近三年主营业务是否发生重大变化。(3)

需要说明的是,有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中包括了公园门票,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及证监会最近的审核动向,如果该等公园不属于风景名胜区,其门票收入是可以进入上市主体的。(4)

2.在景区内独家经营的合法性

现有旅游行业上市公司及企业主要从事风景名胜区内的观光车运输、索道、游艇、酒店等旅游服务业,且在某一类或几类项目上为所在景区内的独家经营。

根据《条例》的规定,风景名胜区内的交通、服务等项目,应当由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风景名胜区规划,采用招标等公平竞争的方式确定经营者。但由于多数企业在《条例》颁布之前很久已开始从事旅游服务,因此它们的经营资质并不是通过公开竞争程序取得的,而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事实状态。随着日后行业的进入门槛越来越高,其他竞争者(尤其是外地竞争者)实际上很难再进入这一市场。

《条例》颁布前就取得经营资质的企业进行整改时,不宜简单地在形式上满足现行法律法规对经营资质的要求,还应从企业乃至景区发展的持续性、稳定性等方面综合考量,(5)在券商及企业的配合下制订适当的整改方案。

二、主要资产

1.土地是否为划拨土地、集体土地

由于旅游企业历史上多为国企,因此其土地使用权不少为国有划拨土地;而地域特征又使得其很可能存在使用集体土地的情况。(6)因此,在改制上市工作过程中,此类企业需特别关注其拥有的土地使用权是否存在重大权属瑕疵;是否会对其正常生产经营构成负面影响;以及规范此类土地使用权所需要付出的成本。

2.公路等资产权属的确定

以景区游览(如观光车运输、景区内的宾馆住宿、索道等)为主营业务的旅游企业,其资产中多含有景区公路及相关维护设施等资产(如护坡、栏杆、排水沟等)。这些资产或是以出资、增资等方式投入企业,或是当地政府为了便于管理而转让、划拨给企业的。

企业是否可以拥有公路等公共基础设施的所有权?如果仅从《物权法》(7)相关条款的字面意思来理解,似并不排除国家以外的其他主体可以拥有公路的所有权。(8)但是,目前国内对于公路的所有权问题没有形成通行的意见,实践操作中似乎也有意无意地回避了这个问题。(9)

因此,此类资产权属的认定仍存在不确定性,并可能会对企业上市构成障碍。此外,由于该等资产并不直接带来收益,且企业每年需承担巨额折旧。因此,企业可以将该等资产剥离至当地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公司每年向后者缴纳资源有偿使用费用于维护保养。这种模式既能够保证上市主体资产权属明晰,又能够减少企业的负担。但是,企业应当注意避免使资产剥离对其经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造成影响。

与公路类似的资产还有景区内的水库、蓄水池等,对这些资产处理思路与公路类似。

3.建设项目是否经过审批

根据建设部1993年12月20日颁布的《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及部分地方的规范性文件,建设单位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建设旅馆建筑的,由省级建设主管部门审查后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部门审批;属于省级和县(市)级风景名胜区的,报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部门审批。(10)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内的重要建设项目定点和设计方案应分别审批。具体程序为,由市、地、州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除重要建设项目外,其他位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内的建设项目的定点和设计方案,由市、地、州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11)此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内的建设项目在施工、环保等方面需满足的要求均较一般性项目更为严格。然而,实践中,部分企业的一些重要建设项目并没有按照上述要求进行审批,先建后审的情况较为严重。

但是,如果企业不在上市申报之前取得相应的审批或确认文件,可能会对上市造成实质性的障碍。因此,对于风景名胜区内的建设项目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特殊要求,企业应该要求律师做重点核查;如在改制过程中兴建的或者拟作为募投项目(13)的,企业应当严格按照规定流程报批。

4.免税进口设备海关监管

旅游企业使用的部分进口设备(如国内尚不能生产的大型索道设备),因属于“特定地区、特定企业、有特定用途的货物”而享受了减征或者免征关税的优惠。享受了此类税收优惠的进口货物,应当在法定的监管年限内接受海关监管,并且只能用于特定地区、特定企业或者特定用途;未经海关核准并补缴关税,不得移作他用,不得转让或者进行其他处置。(14)否则,可能被海关处以没收货物、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处罚,严重者甚至可能以走私罪追究刑事责任。(15)

据了解,有的旅游企业因地处少数民族地区,在进口设备时享受了上述免征关税的优惠。但是由于企业在日常经营中没有注意到相关规定,在监管期内将进口设备转让。为避免重要生产经营设备存在权属瑕疵,在上市申报前,企业需向原审批海关申请变更监管,或者补税以解除监管。而前者所需履行的程序复杂、耗时过长;后者需缴纳巨额税款。这一问题对企业改制上市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三、主体和历史沿革

1.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根据《条例》规定,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不得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这实际上禁止了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投资设立公司、进行营利活动。

但是,实践中,不少旅游企业历史上均存在当地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投资入股的情况,甚至由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绝对控股。但如果该等情况延续至今,则股东资格不符合《条例》的相关规定,建议企业在股份公司设立之前予以规范,或者请保荐人征询证监会的意见。(16)

此外,在规范这一问题时还,企业还应注意:如果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将其持有的股权进行转让(或历史上曾经进行过转让的),是否会造成企业最近三年的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一旦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会对企业的上市时间进度产生重大影响。

2.历史沿革的合法合规性

从已有项目来看,旅游企业历史上多存在国有成分乃至集体成分,且一般设立时间较早、设立时当地的经济环境也不发达。因此,企业在设立及历史沿革过程中往往没有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

所以,在处理这类项目时,企业设立时的股东出资,存续过程中的历次增资、减资、股权转让、公司注销等,是否履行了法定程序尤其是国有资产管理程序、集体资产的处置是否符合当时、当地有关集体资产的规定等,是律师需要核查和解决的重点问题。

四、公司治理结构

1.董事、监事、高管的兼职情况

根据《条例》第39条第2款的规定,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不得在风景名胜区内的企业兼职。此举目的在于强化政企分开,也避免政府机构与民争利。

但是,由于前文所述的历史原因,旅游企业多存在(或历史上曾经存在)董事、监事、高管由当地风景名胜区工作人员兼任的情况。甚至有的企业和当地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实际上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因此,为符合上市要求,如果存在兼职情况的则必须进行规范。

在处理人员兼职问题时同样应当注意:为企业设计的方案是否会造成近三年董事、高管发生重大变更。如处置不当,将会影响企业改制上市的进度。

2.独立性

除前文提到的人员兼职问题外,旅游企业在资产、机构等方面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与当地政府、控股股东混同的情形,有时还存在资金被控股股东占用、为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等情形。此外,由于旅游企业往往是当地的财政支柱之一,因此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受当地政府的影响也比较大。

因此,此类企业的独立性也是需要给与重点关注并予以解决的问题之一。但是,此类问题往往涉及多方面的利益关系,企业应当把握好处理问题的方法和度,以合理协调各方利益。

五、上市募集资金投资的项目

旅游企业拟定的以上市募集的资金进行投资的项目,一般也多用于旅游服务领域,如新景区的开发、设备的更新、兴建高档酒店等。在具体方式上可能是收购现有其他主体的股权或资产,或者由自己新建。在论证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时应注意:如果是采取收购的方式(无论资产收购还是股权收购),目标公司同样可能存在本文所述的问题,因此企业一定要做好前期的尽职调查,甄别其是否具有投资价值、是否存在实质性的法律障碍;如果拟自己新建,则应当注意严格按照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如果拟在自然保护区或风景名胜区内进行旅游开发,所需审批级别较高,前期论证、准备时间会较长。(17)因此,为保证上市工作进度,公司应尽早着手进行这方面的工作。

六、结语

由于旅游企业必须依附于当地的旅游资源方能生存发展,而旅游资源又属于国家所有,因此这类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与当地政府实际上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方面,企业的发展有赖于政府对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维护,以及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优惠;另一方面,企业往往也是当地政府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并且在相当程度上承担了政府职能(如景区设施的维护、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当地居民就业、政府接待以及当地形象宣传等)。可以说,行业和资源的特殊性导致了这类企业在独立性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旅游企业在改制上市的过程中可能会牵涉到方方面面复杂的利益关系。如果强行打破目前这种经长期博弈而形成的利益平衡,不仅企业和当地政府会付出巨大的成本,还会给中介机构尤其是律师带来巨大的道德风险。鉴于上述原因,旅游企业应当在充分尽职调查的基础上,合理论证究竟是以现有公司为主体上市,还是成立新公司。如果实质性问题太多且难以解决(尤其是在很多重要的基础资料已经遗失的情况下),新成立公司并规范运行三年后再上市的成本可能更低。(责任编辑:宋哲)

注释:

(1)《风景名胜区条例》由国务院(第474号令)于2006年9月19日颁布。

(2)2006年以前,由于没有相关规定,一些景区的门票收入也进入上市公司。如黄山旅游(600054)2009披露,公司1996年8月13日与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签订了关于授权管理黄山风景区门票事宜的协议,协议期限截止2036年。根据该协议,公司每年将门票收入减营业税及附加和票房成本后净额的50%,按季支付给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作为黄山风景区门票专营权使用费。但《条例》实施以后,上述做法的参考价值已经不大。

(3)《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中国证监会令第32号)第12条。该办法由证监会于2006年5月17日颁布,自2006年5月18日起施行。

(4)如2007年上市的三特索道(002159),其收入中包含有南湾猴岛公园、海南热带飞禽世界、湖北坪坝营景区的门票收入。证监会就此专门反馈意见,要求核查“这些公园是否属于建设部主管的风景名胜区”。发行人律师进行核查后认为,该等公园不属于建设部主管的风景名胜区。

(5)事实上,正是因为这些企业(多为当地的国营企业)在风景名胜区尚未开发或开发初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当时尚十分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开发建设,才造就了如今便利的交通、旖旎而安全的景点、完善的配套服务。客观的说,企业现阶段获得的收益与其之前的巨大投入是分不开的。但如果因为改制上市而强行要求企业按照公开程序重新取得景区内的经营资格,不仅可能使企业丧失此等资质从而一蹶不振,亦有可能对风景区服务质量、环境保护、当地的税收和就业等诸多方面造成不利影响。

(6)具体表现形式可能为向当地集体组织租赁土地使用权、未经法定程序直接向当地集体组织购买土地使用权等,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等。

(7)《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07年3月16日通过,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8)《物权法》第52条第2款:“铁路、公路、电力设施和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依照法律规定为国家所有的,属于国家所有。”

(9)最高人民法院物权法研究小组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理解与适用》中指出:“审判实践中,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对应当属于国有的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按照国家所有权原则处理;除此之外,对应当属于其他投资主体的,按照„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处理。总之,应正确界定国家所有权与其他所有权的关系,在审判实践中正确理解和把握法律规定的内涵。”

但是,四川省交通厅、交通厅公路局、交通厅法规处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对于针对该问题的咨询,给出的结论却并不一致。有的工作人员认为,公路的所有权均归国家所有,即使是由其他主体投资修建,其也只能享有经营权而非所有权;有的工作人员表示,在他们的日常工作中均尽量避免提及公路所有权这个概念,主要是从经营、维护权的角度着手。还有人表示,其个人认为其他主体应该可以享有公路所有权,但是由

于法律规定不明确,实践中未见这种处理方式。然而,当我们询问交通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是否可以对公路的所有权进行登记、或颁发类似于房产证之类的权属证书时,所有的人员无一例外的给予了否定的答复。

(10)具体规定可见建设部《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第5条、第6条。

(11)《四川省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办法》第6条、第7条。

(12)较典型的如:某企业在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内投资2亿多元建设了一家四星级酒店,经核查,其大部分审批程序均未履行。

(13)募投项目,即以IPO募集的资金投资的项目。

(14)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57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于1987年1月22日经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于 2000年7月8日经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修正,修订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15)具体规定可参见《海关法》第37条、第57条、第82条和第86条,《进出口关税条例》第49条和

第55条,《海关进出口货物征税管理办法》第75条和第76条,《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第7条、第9条、第18条和第23条,《刑法》第153条和第154条。

(16)据调研,目前的部分已上市的旅游行业公司,如峨眉旅游、黄山旅游、桂林旅游等公司等。这些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均为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机构,但鉴于上述公司的上市时间较早,且当时《条例》尚未颁布,该等公司的案例对公司的借鉴意义不大。

(17)如《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四川省2004年本)规定:“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区域内总投资5000万元及以上旅游开发和资源保护设施,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区内总投资3000万元及以上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其余项目中,按隶属关系由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或地方各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其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区域内总投资3000万元及以上旅游开发和资源保护设施,其他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区内项目由省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及以上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保护区内总投资5000万元及以上旅游开发和资源保护设施项目由省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其中总投资2亿元及以上的项目报省政府核准;其余项目由市(州)、县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此外,根据我们向四川省发改委就电话咨询的结果,所有建设项目应当由项目投资单位向市(州)发改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然后根据投资金额层层审批。

下载企业改制过程中如何理解、把握经营业绩连续计算的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改制过程中如何理解、把握经营业绩连续计算的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