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态文明村典型材料
“建设文明生态,构筑和谐新村”的号角多次吹响,xx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战斗堡垒作用,把xx村建设成了一个依托工矿,发展经济、服务工矿、富裕农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xx村位于平定县城西南10公里处,与阳煤集团五矿接壤,北有太旧高速公路穿越而过,全村912户,2420人,外来人口有近2000人,党员60人,村支两委5人,人均收入逐年增加,到2009年人均收入达到近6000元,近年来,xx村重视落实省市县“二十字”方针,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全力打造文明生态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2010年2月荣获平定县人民政府“新农村建设先进集体”称号。2010年4月荣获平定县人民政府“文明和谐村”称号,2010年4月荣获平定县文化体育局“特色文化村”称号,从2006年至今连续被评为县先进集体,尊师重教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平安村、省级爱国卫生先进村和二星级生态文明村,省级环保村等荣誉称号。
一、xx村“四议两公开”是开展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活动的深入和充分体现,是“建设文明生态构筑和谐新村”的基本保障。
我村积极按照镇党委和政府的要求,村支两委积极召开会议研究并组织党员、组长和村民代表集中学习“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并明确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推行责任。村支部书记霍小晚作为第一责任人,抓好具体落实,完善党员联系制度、村民代表联系户制度、民主监督制度和责任追究等相关制度,以制度规范和督促“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在我村的落实。村长霍新林对本村重大事项和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都要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进行决策、实施。再次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制订了村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包括土地征用及补偿的分配、宅基地的规划、报批,以及优抚对象、低保户、五保户的确定、村集体大额资金的使用、支出等都要在“四议两公开”制度下进行审议和决议,并及时在村务公开栏上公开。通过“四议两公开”,把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党内基层民主与农民主人翁地位融为一体,得到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拥护,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稳定。解决了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难题。农村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二、、因地制宜,加强科技教育,发展特色农业和养殖业,增加农民收入,步入小康生活。
我们知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2007年上半年,我们村加大投入配备新型农民科技文化技术学校,软硬件结合本村实际,聘请县农业局技术人员,科技局技术人员,服务广大农民。推广优种科学种田,加强病虫害防治,积累养殖知识和经验。使我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36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36元。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蔬菜种植初具规模,成为村民的重要致富渠道,已累计种植80多亩,各种耐寒耐旱作物的种植也正在筹划和建设中,将进一步推动我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2008年—2009年农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2009年底农民人均收入达到近6000元。我们还对小学远程教育网、校网、多媒体教育等教育设施的完善加大投入。现在13个班级已有8个班级实现多媒体班班通,其余班级实现电视电脑班班通,鲜血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为xx村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整治环境,造林绿化,建设生态家园。
太旧高速公路沿我村北侧而过,绿化太旧,建设生态家园是我们村的光荣任务,因此2007年投资20万元退耕还林96亩,植树3万余株。2008年春季又投资25万元,退耕还林65亩,挖育林坑8000余个,植树2万余株,清理小煤场5个,连续多年我们都要在每年的3月份进行植树活动,动员村民义务植树,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今年我们又在光华大街、入村公路投资14万元栽植梧桐,花池更换了新的路沿石,投资10余万元亮化了村里的各条道路,绿化了房前屋后,入村公路,美化家园。为了彻底改变过去“脏、乱、差”现象,使新村建设与改水、改厕、改圈,绿化、美化、亮化同步进行,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目标,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实施无害化水冲式厕所改造,新村居民门前实行“三包”大大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
四、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强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为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减少环境污染,我村2008年到今年投资710余万元,为全村912户村民以及驻村镇直属企事业单位,安装煤气,投资180余万元,硬化、美化、亮化光华大街入村公路,打造了平定第一路品牌。投资200多万元改善村民饮水环境,打深水井12眼,计划在今年修建2000立方米蓄水池一个,管道配套工程现已正在进行,户户用上清洁的自来水。投资15万元修建精美影壁一处,上雕刻xx村全貌以及600年前乔尚书赞美xx之诗“西庄山水秀,崛起石为楼”的诗句。投资150多万元,为xx村办示范小学、村办幼儿园硬化篮球场,维修校舍,安装铝合金门窗,投资5万元整修文化广场,整修xx村农民文化室,2009年春季到现在我们投资100余万元硬化拓宽村同公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户户通,大大方便了村民的出行需求,为村民营造了一个舒适的休闲环境。我们还积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建设总投资500万元的春芽餐具有限公司,投资300万元洗煤有限公司等,投资20万元的成绩纯净水场都为xx村的民营企业注入新的活力。我们还以此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资源深加工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步实现工业产业的战略性转移。
五、xx村党支部严格按照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培养和发展党员,把发展党员工作列入村支“两委”班子重要议事日程,及时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通过实施贫困党员家庭户的帮扶工作,提高致富、带富能力,增强了村支部的战斗力,一批年轻、有文化、有能力、具备“双带”能力的村民主动要求加入党组织。年纳新党员名,年培养积极分子名,发展党员5名,保证了发展党员的质量,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现在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效果明显,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优势互补,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建立完善了党员学习、管理监督、民主参与、党员发展、联系群众等长效机制,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体现。村财民主管理规范,实行村财务、政务公开,干群关系融洽。
六、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中央推进党的新农村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做出的重大决策;是用先进的文化武装农村党员干部、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基层组织战斗力、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的有效手段;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这一主题,着眼于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着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双带”本领。坚持远程教育与党员先进性教育相结合,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技术培训、脱贫致富项目建设相结合,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全面推进富民兴村事业的进程。
新世纪的xx,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保护了水土,美化了环境,更为xx的发展储备了一座“金山银库”,使xx再现了山青石秀,林果飘香的美景。我们相信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xx村将是花的海洋、鸟的故乡、人间的天堂。一个文明新村和生态产业相互辉映的新农村将在xx大地崛起,并以山村都市的亮丽风景笑迎四海宾朋。
第二篇:生态文明村典型材料
4月14日,记者来到新城镇**村时看到,该村投资20多万元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配套设施的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据**村党支部书记、主任**介绍,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配套设施由净水房、警务室、卫生室组成,总面积200平方米,目前已进入装修安装阶段,预计6月底投入使用。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村以“建设生态文明示范村”为实践载体,加快农村公益事业发展。该村投资75万元建起了**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文化广场;投资50万元对村内大街小巷全部进行硬化,安装高标准路灯30盏;投资10万元进行村庄绿化,植树种花3万余株,购置垃圾箱,对村民生活垃圾实行集中清运;投资7万元,新打农用水井6眼,铺设地埋电缆500米,整修生产路XX米。此外,该村坚持免收村民的自来水水费,逢年过节给村里老年人发放过节福利。村民于亦富说:“现在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了,彻底改变了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摸黑走夜路’的面貌。”
该村坚持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从自身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和村民代表会建设入手,加强对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坚持村务管理“四步决策法”,变“一言堂”为“透明”工作法,做到小事有沟通,大事会上定;坚持村务公开,民主选举产生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对村财务收支情况每月公布一次,一般的村务事项每季度公布一次,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问题及群众关心的事项随时公开;坚持民主理财,民主选举产生村民理财小组,坚持每月一理财,每月一公开;修订《村民公约》,让群众办事有章可循。
前不久,该村孤寡老人潘玉因患脑血栓住进医院。潘玉家庭条件困难,身边无人照料。得知这一情况后,该村发动群众为他捐款XX余元,并安排人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如今,潘玉已康复在家。潘玉说:“多亏村里的照顾,让我坚强地面对病魔。”
**说:“今后,我们村将进一步完善村庄规划,搞好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增加2个垃圾箱;新上净化水设备一套,让村民喝上干净卫生的饮用水;建成警务室一处,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成卫生室一处,方便村民就医;新增容一台100kv的变压器,满足村民用电需求,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实惠。”
第三篇:生态文明村建设典型材料
立足城郊区位优势打造生态文明村居--巨野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文明村建设典型材料
巨野县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巨野县新城区,全区辖3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耕地4.9万亩,总人口 4万人。农村自然村多达40余个,建了新房不拆旧房在各村普遍存在,村庄占地浪费严重,“空心村”问题突出。加上我区地处新城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占用我区相当一部分土地,使现有土地日益减少。为了切实改变群众生活居住环境,促进集约用地、节约用地,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率先适应新形势,积极探索,为加快城郊村改造,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做了一系列的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基本概况
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高瞻远瞩,早在2008年就积极开展了生态文明村建设,并涌现出了大李庄、陈屯、赵官屯、吕官屯等成绩较为突出的村庄。其中大李庄村总人口978人,315户,原村庄占地面积388亩,新村计划占地122亩,规划建设楼房32栋,该项目由上海中建设计院设计,山东博琳臵业有限公司投资,山东新华建筑集团承建。目前一期14栋回迁楼房正在建设,预计2011年10月竣工。新村设计有幼儿园、超市、文化大院、卫生室等配套设施。建成后将完成绿化面积8000余平方米,节约利用土地266亩,5800人的生活居住条件得到改善。陈屯村人口890人,386户,耕地面积598亩,现村庄占地350亩,新村由山东翰林设计院
1设计,占地面积80余亩。一期工程将建设回迁房13栋,约
6.1万平方米。目前在建7栋,约3.7万平方米,工程总投资约1亿元,新村建成后可节省土地270亩,完成绿化18000余平方米,新村设计有幼儿园、超市、文化大院、人民公园等配套设施,附近村庄4000余村民的生活居住条件得到改善。投资2.2亿元的赵官屯文明村建设也正在施工,吕官屯城郊村改造已开始入户丈量评估,两村建设完成后将可容纳1万余人居住,在改善村民生活居住环境、节约利用土地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几点做法:
总结我区城郊村改造与生态文明村建设工作,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加强领导,借助政策,强力推进工作落实。
1、就生态文明村庄建设与城郊村改造工作,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一直就非常重视,自开发区成立以来就充实和加强了工作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党工委书记郭良印同志亲自抓、负总责;管委会主任奚宽轩同志经常带领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搞调研,抓规划、抓典型,指导工作,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在加强领导的同时,我们在工作中还非常重视政策的运用。中央、省、市、县就生态文明村建设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为了能准确把握和灵活运用这些政策,我们安排时间、组织人员专门对各种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进行学习和研究,以确保每位参与这项工作的同志都能做到“正确理解政策不模糊,准确运用政策不跑偏”,保证在工作中做到有理有据。
3、在具体工作落实上,党工委、管委会以县委“高效跨越年”、“基础提升年”等活动为契机,就重点项目、重点任务实行领导干部责任制,并要求各责任人根据进度倒排工期,对行动迅速、工作落实较好的责任人给予奖励,对落后的给予批评,并责令限期赶上,从而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与落实。
(二)广泛宣传,示范引路,营造良好建设氛围。城郊村改造虽说是一件惠及千家万户的好事,但由于该项工作涉及全体村民的切身利益,再加上农村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工作难度较大。因此,能不能统一干部群众的思想,激发新农村建设的热情,使城郊村改造成为广大村民的自觉行动,变“要我改”为“我要改”,这是城郊村改造能否顺利实施的基础条件和关键所在。
一是印发《致村民的一封信》,从节约用地、环境卫生整治等方面让村民全面了解城郊村改造和生态文明村建设的目的、意义、内容,取得村民的大力支持。
二是做好工作通报,利用周一、周五开发区工作人员集合开会的时间,及时通报重点村的建设进展情况,总结推广各指挥部、各村(居)在工作推进中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并由各管区、各指挥部及时传达到各村(居)。
三是召开村民代表会、户主会等会议,宣传政策,释疑解惑。消除村干部的畏难思想,齐心协力做好拆迁户思想工作;消除群众的担忧、害怕、抵触情绪,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为征地、拆旧铺平道路,确保城郊村改造的顺利进行。
四是组织农民群众参观学习,调动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几年来,我们先后组织大李庄、陈屯、吕官屯等10多
个村居,共1000多名群众代表,赴泰安肥城、枣庄薛城等地参观学习,使村庄改造工作得到村民们的充分理解和支持,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三)和谐发展,先建后迁,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城郊村改造工作刚一开始我们遇到重重阻力,首先的阻力来自传统观念。有相当部分的村民认为宅基地是祖上传下来的,属于私有财产,加上一些风土习俗、家族势力等多分面因素的纠结,拆旧房很困难;第二是房子拆除后村民的居住问题;第三是村民分房问题,谁先谁后分,新楼价款问题。为了使各村(居)旧村改造顺利进行,我们从和谐发展的角度出发,紧紧围绕国家法律与政策精神,积极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坚持群众路线,做到了城郊村改造民主决策、科学规划。从而有力的促进了各村(居)的旧村改造工作。工作中我们主要处理好了以下三个问题:
1、先建回迁房。由于旧房拆除工作非常集中,涉及全村各家各户,房子拆除后村民的居住问题是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之一,为了切实解决村民们的后顾之忧,我们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先建后拆的原则,即先建新房后拆旧房,从而减少了租住过渡房的环节,减少了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
2、和谐拆迁。拆迁前期我们通过开会、广播、宣传栏、标语等形式,反复讲解和宣传“城郊村改造”的目的、意义和目标要求。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在党员干部中进行动员,并组织他们外出参观,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旧村改造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党员干部做出表率的同时,再组织村(居)干部和工作组挨门逐户做思想工作,并制订切实可行的奖励措施,对积极配合拆迁,起模范带头作用的给予适当的奖励
或在回迁房安臵上给予一定的照顾。通过一系列无微不至的准备工作,在入户评估时,我们有的村曾经出现过争先恐后的可喜局面。近年来,我们开发区组织拆迁几十万平方米,可以说拆迁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至今为止,没有出现一例钉子户,没有出现一例越级上访等恶性事件。
3、新楼房的安排。从各村新房的分配来看,在照顾老人同时主要有以下做法:一是采取抓阄的方式决定新房的位臵;二是按照入户评估(或交钥匙)的先后顺序,谁先配合入户评估(或交钥匙)谁先挑选。但是实际工作中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发生,为此,我们时刻把握群众思想动态;随时改进工作方法;灵活运用法律、法规;及时修正方案措施,想尽一切办法争取把分房这件好事做实、做好。
(四)科学规划,逐步推进,确保生态文明村建设健康发展。
一是因地制宜,规划先行。在城郊村改造和生态村建设中我们始终注重坚持集约利用、商住并举的原则,聘请高水平专家,精心设计,科学规划,提高了每个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和易操作性。新的 “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将利用五年的时间完成生态文明村建设20个,此项工作完成后,全区将节约用地9000余亩;我们将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地理位臵、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情况,实行分类指导,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
二是注重实效,先易后难。充分尊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农村发展基础较好的村(居)突破,从广大农民最为关心、最易接受的地方入手,坚持成熟一个改造一个,由浅入深,以点带面,因势利导,逐步扩展延伸,不急
功近利,不搞形式主义,扎扎实实加以推进,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是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以改善农村最迫切的基本生活条件为重点,重点规划建设一批具有较高标准和较强示范作用的新农村示范点。在抓好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基础上,按照统一部署和规划,全面系统地加以推进。
三、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区的城郊村改造和生态文明村建设工作虽然已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进展,但从整体而言,尚处于试点起步阶段。在具体工作中也遇到了相当多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缺乏共识。即没有充分认识城郊村改造和生态文明村建设乃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二是畏难情绪作怪。在土地落实、旧房拆迁、新房分配这三大困难面前,部分干部产生畏难情绪。
三是政策缺位。城效村改造工作目前尚处在探索性阶段,一些配套政策还不完善,自上而下至今还没有明确规范的法律政策。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全面总结的基础上充分发扬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多向先进单位学习,取长补短,逐步探索,以强有力的领导、行之有效的措施,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努力将我区的生态文明村建设工作推上新台阶、再上新水平。
第四篇:生态文明村建设典型发言
坚持科学发展 建设文明新村
**镇**村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村位于**区**镇中部,***路南侧,东临**河。本村有6个村民小组,常住户420户,1950人。
为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切实改善农村居住环境,近年来,我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区制定的“大发展、大跨越,实现五年大变样”为契机,以“服务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普及群众文化、推进生态文明”为主题,严格按照生态文明村的创建标准,紧密结合本村实际,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切实加强四个文明建设,从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美化综合治理等多方面入手,积极创造全村经济建设与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通过几年的努力,在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提高村民整体素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全村基本形成了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并先后被评为市级文明村、环境卫生管理示范村、廉政示范村、环境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十佳村居。
一、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充分发动群众
为了推进生态文明村的建设,按照上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要求,我村首先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由村主任张**同志任组长,统一班子成员思想。制定生态文明村建设计划和目标,将有关创建内容上墙。同时利用广播、召开领导小组、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会议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意义、目的和争创目标,认真学习市、区、镇关于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的文件精神,让广大党员和村民都深刻认识创建活动的重大意义,积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引导群众自己动手 1
建设美好家园,形成上下齐动的共同建设生态文明村的良好局面。
与此同时,我村领导小组根据生态文明村创建要求,结合我村创建省级文明村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契机,通过摸底调查等方式听取多方建议,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完善了生态文明村创建制度,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原则,确保我村各项事业科学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村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整个新农村建设,尤其是“乡风文明”这个主题下进行,真正把生态文明建设变成居民、环境的和谐建设。
二、惠民利民,美化环境,加强民生改善力度
**村充分利用省精神病医院在村辖区的优势,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开发沿街店面,现共开发店面360余间,32万余平方米,仅此一项投入近千万元。由于租金收入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此举也壮大了村集体收入,增加了村民个人收入,从而为生态文明村建设打下了物质基础。
在道路硬化方面。为解决村民出门难的问题,村委会克服种种困难自筹资金近200万元对村内道路进行了硬化,共硬化道路达3万平方米,村内道路硬化率达到了100%。
在水电改造方面。我们投资50余万元,用石头垒砌了长120米,宽3米,高2米,圆直径1.5米,总长510米的排污管道,村里并设专人对管道进行维护,对出现的阻塞等问题及时解决,并保证在每年的六月份对管道彻底清理一次。村里投资把全村的灌溉用电线路换成了地下电缆,并把南变电室重新换顶,把线路电表重新更换;北变电室也免费增容更换了变压器。同时对村内的自来水进行改造,将村内的自来水管道进行了统一的更换,改造完成了饮用水工程,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
在土地整治方面。整治改造了荒废多年的北沟。原来的北沟一直都没有利用起来,杂草丛生,污水横流。我村投资40余万元,将北沟平整并垫高地基,为村里直接增加了十多亩地,为今后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在排污工程竣工后我们又在排水管边上回填土方6万多立方米,整合土地18余亩,并建一个集贸交易市场,把原来在公路边的经营户迁入市场,彻底改变占道经营的不良习惯。这也是我们在合理利用土地方面做出的大胆尝试,并收到良好效果。
在文教卫生方面。村内出资60万元对幼儿园重新翻盖,并增加了玩具器械,空调等物,幼儿园已于2010年9月份正式开园;为解决孩子上学难,家长担心学生上学安全的问题,村里安排了免费接送学生上放学的班车,解决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同时为本村考上本科和研究生的学生给予3000和6000元物质奖励,在村内进一步弘扬了重学重教之风。
在环境卫生方面,注重生态环境建设,人居环境更加优化。在具体工作中,通过制定村内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工作标准、分管领导相关职责等具体措施,实行领导负责,干群分工,党员带头,上下联动,责任到人,形成多层次长期有效机制。按照“村庄规划、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村庄绿化”的要求,加大村庄整治力度,村里出资修建了三个大垃圾池,配备了60个小垃圾箱和一辆三轮车,并雇用18名清洁员每天负责街道清理和垃圾运输,保证了村内和商业街的卫生情况。同时,倡议全体村民在自己的居住区,自觉维护周边环境的卫生,积极参与居住区文明家庭的创建活动,使全体村民都成为创建文明单位的参与者,共创创造优美
居住环境并取得了良好成效。同时,投入大量资金兴建了河边绿化带,对河道进行了清理和美化,并每年组织村民义务植树,目前,全村绿化覆盖率已达到30%。
在安全保卫方面。村内设有一个治保调解委员会,6个治保调解小组,9名治保调解成员,还有一支由6人组成的夜间巡逻队。加强村中的巡逻工作,确保村内治安稳定。同时,针对我村外来人口多、人口复杂的特点,我村坚持由治保会、妇联、计生等联合办公,对外来流动人员进行管理。同时加大对出租房的检查,以最大限度防止我村成为不法分子的窝藏地和滋生地,为全村村民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我村每年都要组织各种文体活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有力地促进了积极健康、和谐向上的乡风文明的形成。为提倡尊老爱幼、勤劳致富的优良传统,我村有目的地每年开展了评选“五好家庭”和“勤劳致富户”活动,通过投票,选出“五好家庭”和“勤劳致富户”,并进行表彰。这些措施的实行,提高了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我村生态文明村居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生态文明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我们长期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坚持“重在建设、贵在坚持、注重实效”的原则,继续推动生态文明村建设,为建设美丽泉城、和谐槐荫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创建生态文明村
创建生态文明村
一、创建生态文明村的主要做法
我县认真落实省、市的工作部署,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创建活动作为顺应群众需求、为农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的“民心工程”,作为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奔康工程”,作为营造农村良好投资创业环境的“形象工程”,作为更新农民的思想观念、变革生活方式的“素质工程”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民造福的“德政工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进创建工作。
(一)加强领导,齐抓共建。
我县从三个方面保证领导力量到位、挂钩帮扶到位、督促检查到位,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
一是建立健全层级领导体制。县成立了创建指挥部,由县委书记担任总指挥,分管精神文明建设的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和副县长担任执行指挥,宣传、卫生、妇联、团委、农业、规划、建设、交通、财政等部门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部成员。并从成员单位抽调10多名政治素质强、业务水平高的干部组成专责工作小组,设立日常工作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督促全县创建工作的开展。同时,还抽调17名县直 副科以上干部驻镇负责督导工作。各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形成了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建立健全挂钩帮扶制度。县五套班子领导成员全部挂点各乡镇,县直150多个单位挂钩到各创建村,并明确将创建任务分解到镇及县直挂钩单位,把创建成效作为各镇和县直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是建立健全检查督促考核机制。县委建立健全了督促检查、汇报通报、考核评比工作机制。县专责工作小组和驻镇工作组长期深入各村督促检查,以简报、通报形式,推广先进,督促后进。为防止搞形式走过场,杜绝出现“豆腐渣”工程,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机关的领导和干部组成的调研组对全县创建村进行全面的考核验收,以考核最终结果为依据,对创建成效明显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创建工作落伍的单位进行通报,限期改进。
(二)抓好示范,以点带面。
由于我县农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人文地理条件、工作基础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阶段实施、分层次推进和务求实效的原则,运用典型引路的办法,在全县筛选了56个自然村作为示范点,探索路子,积累经验,以实干聚民心、以实效促发展,影响、带动、辐射、延伸其它村。56个示范点出现的新气象,产生了巨大感召力,点燃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群众中蕴藏着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三)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宣传建设生态文明村的重要意义,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举办各镇分管领导和各创建村的村长培训班,使他们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明确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和工作原则、方法。组织创建村的干部群众实地参观示范点,让他们亲身感受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整治“脏乱差”带来的好处,由“要我建”向“我要建”转变,把告别愚昧、走向文明变成自觉行动。一些原来暂未列入当年创建任务的村也纷纷要求提前创建,如高良镇的双乌村、播植镇的长英村等的干部和村民主动写信“上访”要求政府帮助和指导创建生态文明村。
(四)多方筹措,落实资金。
建设一个生态文明村,平均需要投入10多万元。德庆是山区县,县镇财政比较薄弱,村级的经济实力更加有限。为此,我们采取“几个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向上级争取一点,县级财政挤一点,县直挂点单位扶持一点,镇里拨一点,社会募捐一点,村集体筹集一点。其中,省市支持的资 金约占20%,县政府支持约占20%,部门扶持约占10%,社会捐助(主要是港澳同胞、民营企业家、慈善机构等)约占10%,村集体投入约占25%,农民自愿出资和义务投工约占15%。在筹集建设资金中,有的创建村创造了非常好的经验。积极盘活集体资产,采取收**占乱建土地投标重建,出租山地、果场、沙场等集体经济项目一次性缴交租金等多种灵活方式筹集资金。如武垄镇艳村统一拆除村中乱搭乱建的破烂猪栏牛舍及闲杂屋,把土地收归集体,规划为宅基地投标给农户,筹集资金5万多元。马圩镇云植村将集体山林旱地投标发包给种植大户,并预收了3年的承包款,一下子筹到资金23万多元。同时,积极争取本村在外工作的干部职工和外出经商、务工的人支持,激发他们爱村爱家的热情,发动他们慷慨解囊。此外,村委会还组织发动广大村民义务投工。
(五)加强监管,确保质量。
为切实加强资金和物资管理,县专门制订了创建资金物资管理办法,让资金、物资使用情况接受群众监督,防止资金挪用和管理疏漏。一是从源头上严格审核各村改厕、改水、建禽畜区和垃圾屋等工程的预算。二是从管理方式上,上墙公开,强化监督。按“统一调拨,优先扶持积极性高的村,拨物不拨款,物资直拨到村到农户”的原则,县财政划拨和 部门支持以及向上争取的资金物资由县专责办公室统一管理,按工程进度直接调拨到村。对物资的去向亦上墙公布,实行跟踪,由镇专责小组负责监督建设物资的落实,县专责人员以村为单位对物资使用情况进行抽查验收,使有限的财力、物力都用到实处,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令更多农民得到实惠。同时,加强对有关工程的技术监督,严把质量关,确保不出现“豆腐渣”工程。
(六)分类指导,扎实推进。
我们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扎实推进”的工作思路,县规划建设部门以及镇规划办根据各创建村原有的布局特点,统一对村的居住区、活动休闲区、禽畜区进行规划,并指导各村严格按照规划进行施工建设,确保了村的布局及功能分区合理。同时,根据每个村的实际情况,特别是经济条件来确定创建标准,实行分类指导,对文明村建设不下硬指标,不搞不切实际的“一刀切”创建标准。对那些村民少、村庄面积小或经济实力不强,暂时不具备条件创建成高标准生态文明村的创建村,坚持“五改”(改卫生厕入屋,改饮清洁自来水,改建封闭硬底化排污渠,改建硬底化村巷道,改建远离人居猪牛栏)的标准实施创建。对那些经济基础好、创建积极性高、人口较多的创建村,则引导其按“五改五有”(在“五改”基础上达到五有:有宣传栏,有垃圾屋,有篮球场,有小广场,有小公园)的高标准建设,努力使生态文明村建设体现科学性、可行性,真正把创建生态文明村工程办成是顺民心、合民意的“德政工程”。
(七)强化管理,巩固成果。
县、镇派出专门力量指导已建成的生态文明村加强公民道德、卫生基础知识和生态知识的宣传教育,制作了永久性道德规范警句标语牌,制订可操作性强的《村卫生管理制度》、《村规民约》,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并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形成共识,营造“讲社会公德、讲究卫生、维护生态”的良好氛围。各村根据各自的实际,由集体出资,或按人头筹集资金,落实专(兼)职卫生保洁人员,使村的公共环境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创建生态文明村所取得的综合效益
在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实践中,我们从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脏乱差问题入手,从最容易见到实效的村巷道硬底化、改水改厕、危房改造取得突破,逐步延伸到农村的各项工作;从美化外在环境到美化人的心灵,到因地制宜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从生态保护到发展生态经济,到增加农民收入;从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实事、农民得实惠,到密切党群关系融洽村民关系,广大农民群众从创建实践中切身感受到生态文明村建设给他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带来的变化。
(一)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
建成的312个生态文明村,通过拆除村内有碍观瞻、污染环境的烂屋破棚,实施人畜分离、改厕入户、村巷道改造,疏通沟渠,整治蚊蝇孳生地,消灭卫生死角,搞好村环境的绿化美化,落实保洁员,家家用上清洁卫生自来水,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有效地堵塞了疾病传播的途径。官圩镇金林村通过创建生态文明村,从根本上改善人居环境,当年就有3个青年光荣应征入伍,打破了该村适龄青年连续5年因体检不合格而淘汰的尴尬局面。创建生态文明村还引来了不少金凤凰。如地处山旮旯的高良镇山窑塘村创建生态文明村前,村民为娶媳妇发愁,如今老大难也不难了,有的媳妇还是从圩镇“下嫁”到村里来的。
(二)提升了农村的文明程度,培育了文明和谐的村风民风。
环境革命带来农民群众思想观念的更新、文明素质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建设生态文明村不只是村容村貌的巨变,更转换了人的思想观念,帮助农民摒弃生活陋习,告别愚昧,走向文明,提高生活质量,乐于接受科学文明生活方式。村民逐步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随意丢垃圾、胡乱排污水的陋习,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卫生,走向人改造环境、环境改 造人的良性互动。生态文明村建起了篮球场、小公园、儿童游乐园等文体娱乐设施,伴随着广播电视的普及化,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的经常化,农民休闲健身、求知增智有了好去处。以往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枯燥乏味生活方式得以改变,健康的文娱活动取代了以前“斗三公”、“买六合彩”等不健康行为。不断充实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情趣,而且有助于村民的沟通交流,有利于村民之间团结友爱、守望相助、和谐融洽关系的形成。同时,各生态文明村围绕巩固创建成果,始终不渝地抓住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个根本,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道德规范教育和“七无”(即无毒、无赌、无黄、无犯罪、无违反计生、无上访、无“六合彩”)教育,抓好农业技术培训、法律辅导,教育引导农民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逐步成为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旅港多年的德庆同乡会会长江梓荣先生连声感谢共产党做了一件大好事:他的家乡官圩镇中山村建成了生态文明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邻里和睦,安居乐业。
(三)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
生态文明村建设,给农村基层干部提供了推动村级工 作,为农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的有效抓手。在创建过程中,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帮助群众转变观念,带头捐资献物,指导并参与创建工作,出主意、想办法为群众寻找致富门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困难,彰显出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的本色。广大农民群众从党员干部的言行中,从创建生态文明村给自己生产、生活带来的新变化中感到党员干部是真心实意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的,是自己可以信赖的主心骨。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最终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实践着党的宗旨,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受到教育,增长了才干,提高了在群众中威信。许多群众都说:“以前干部到村上,要农民完成各项任务多,奉献少,现在干部满腔热情为我们多办好事实事”。如武垄村村长梁文坚等,就是创建过程中基层干部的先进典型代表,县委已发出通知要求全县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向他们学习。
(四)改善了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加快了农民奔康致富步伐。
我们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与发展农村经济紧密结合,加大投入铺好硬底化村道,建起连心桥,筑出致富路,大大改善了农村发展环境,加快了农民奔康致富。各村以生产生活环 境不断改善为契机,结合实际,选准奔康致富路。如马圩镇云植村,创建生态文明村前,道路坑坑洼洼,交通极为不便,全村4000亩缓坡山地无人承包。在创建过程中,狭窄坑洼的村道变成了平坦宽阔的硬底化道路,全村4000亩山地成了抢手货,全部种上了贡柑沙糖桔,昔日荒山变金山。悦城关塘坪村种植沙糖桔规模迅速扩大,建成了万亩绿色生态的沙糖桔(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基地。一些创建村还着力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生态旅游业。官圩镇金林村,既突出“古村落文化”的特色,又做活“水乡生态”的文章,推出了一批特色鲜明、趣味盎然、吸引力强的游览项目,中外游客慕名前来,每年游客达到30万人次。新圩镇荔岸村拥有枝繁叶茂的荔枝老树1000余株,正着力打造“荔枝村”,发展生态休闲游。
三、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几点体会
我们以“五改五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明村建设,给全县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农村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并形成一种良好发展趋势:一是从城乡文明脱节到文明同步;二是从城乡鸿沟到城乡一体;三是从城乡阻隔到城乡交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新的道路探索。回顾我县创建工作历程,我们有如下几点体会:
——创建生态文明村必须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 农村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我县农村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0%。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宏伟的历史任务,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德庆全县的小康。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特色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一幢幢“贡柑楼”、“沙糖桔楼”、“佛手楼”、“肉桂楼”、“务工楼”在农村拔地而起。但与此不相称的是,农民的综合素质相对滞后,公共卫生、环境意识薄弱,全县农村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脏乱差现象,突出表现在住宅建设杂乱无序,只见新屋不见新村,村巷道狭窄坑洼泥泞,房前屋后垃圾乱堆,人畜混居,污水横流,蚊蝇滋生,臭气熏天,一些农民面临水质性缺水威胁,环境污染导致疾病传播,危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甚至造成一些家庭因病返贫。这些现实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改善和农村地区的进步。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其中的重要内容就是要求我们在开展工作时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把“三农”问题摆在党委和政府工作重中之重的位臵,摆在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高度。因此,我们制订详细的建设计划,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农民的切实利益,突出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文化、环境的交融互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村的创建,正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通过创建生态文明村,干净整洁的生活环 境,科学的可持续的生态经济,健康向上的精神文明互为因果,相辅相成。从这个意义上讲,创建生态文明村把握了生态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合点,把握了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结合点,把握了经济可持续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合点。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生态文明村的实践也就蕴含了更丰富的内涵、蓬勃的生机和强大的生命力。
——创建生态文明村必须坚持不断创新,使其成为做好农村工作的综合载体。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农村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开放性和流动性增强,原有的区域界限和地缘关系被打破,传统的人际关系,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受到冲击,各种矛盾有所凸显,各种利益之间协调平衡的任务更为艰巨。要进一步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工作,还必须在工作理念、工作内容、工作形式上与时俱进,因势利导,不断创新,用新思路研究新情况,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措施开创新局面。生态文明村的创建,以整治人居环境为切入点,以保护生态、发展农村经济为核心,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为根本,构建了一个符合县情民情,促进农民文明富裕、农村繁荣稳定的综合载体。它把环境治理、农村文化、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农村经济、固本强基等结合起来。以创建生态文明村为载体,农村基层组织找到了加强自身建设,更好 地为村民服务的工作抓手。过去较难开展工作的农村基层党组织,通过引导广大群众搞创建活动增强了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逐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在推动生态文明村的实践中,党的执政基础夯实了,执政能力提高了。
——创建生态文明村必须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政绩观直接反映各级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和工作动力。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追求和施政行为。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群众的切身利益,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经得起历史和群众的检验,这样的政绩才是我们共产党人需要的政绩,才是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所需要的政绩。德庆的生态文明村建设,惠及28万农村群众,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创建水平不断提高的农村综合系统工程,必须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科学规划,扎实推进,讲究实际,杜绝一切表面文章,更不能为追求轰动效应、钓取一时声名而搞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在创建过程中,真正树立起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正确政绩观。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创建工作的衡量标准,使生态文明村建设真正符合农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 益,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良好的发展基础。
四、今后工作思路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今后,我县将不断总结创建工作经验,再接再厉,充实创建内容和丰富创建内涵。2006年我县明确提出创建200条生态文明村和30条广东省卫生村创建目标,加快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着眼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财政对农业和农村投入的力度,建立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农村“三化”进程。推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水果、蔬菜、桑蚕、畜牧、林业、优质水稻六大农业产业,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培训,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二是着眼于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积极推动和谐农村建设。积极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文明户、五好家庭创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大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力度,引导农民破除陋习,移风易俗,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加强卫生环境管理制度建设,改变农村脏、乱、差面貌,努力营造干净、整洁、优美环境。深化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化解各种矛盾纠纷,有效维护农村稳定。
三是着眼于管理民主,积极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有序推进村民自治,完善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进一步健全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全面推行村账务由镇代管制度,促进村务财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激发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是着眼于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切实抓好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把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与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大力推进“三个一千工程”,促进创建工作与先进性教育活动双丰收。要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帮助各村委会利用和发挥自身条件和优势,找准适合本村发展的路子,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尽快富起来。要以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和先进性教育活动为载体,切实解决农村突出问题。要教育全体农村基层干部,勤政为民、廉洁奉公,树立良好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