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移动4G网络所带来通信格局的变化

时间:2019-05-15 16:24: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移动4G网络所带来通信格局的变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移动4G网络所带来通信格局的变化》。

第一篇:中移动4G网络所带来通信格局的变化

中移动4G网络所带来通信格局的变化

今年以来,不断传出4G牌照发放时间点,上半年传言5月17日电信日发放,现在又传出国庆前后发放。虽然还只是传言,但决不会是空穴来风,4G离我们真的近了。众所周知,4G最大的特点是下载速度相比3G网络有较大的提升,理论上将达到100Mbit/s,已经超过现有一般家庭固定宽带网络的速度。另外,4G带宽的增加,也为4G单站容量也有较大的提升。容量与速度的变化,会引起整个产业或社会发生一些的变化。笔者就以下以下几点发表看法。

1、手机职能将发生转变

手机自90年代开始普及以来,一直被认为只是打电话的工具,但是自苹果手机推出以后人们开始逐渐改变了这一观点。手机发展到今天,打电话功能只是手机其中一个功能而已,闹钟、位置服务、游戏机、记事本、数码相机、银行闪付卡、功能不断的在手机上开发出来。移动终端已成一个移动平台,通信、金融,娱乐、媒体,学习,办公、导航、生活家电等都集入其中。移动终端成为人们生活、工作、旅行必备品。而4G的成熟,为平台功能发挥提供必要条件。

人们对LTE网络对智能家居或轿车等电器进行远程控制,通过LTE网络进行实时视频的查看,通过lte网络进行远程学习,通过LTE网络进行移动远程会议,在线移动游戏可以媲美pc上的网游,虚拟银行卡并提供NFC消费等等。4G网络下载速度提升,每MB的流量资费降低,移动宽带使用普及,数据流量使用量增加,将是推动移动终端发展的必需条件。可以想象,那时人们随身携带的是一个可以使用移动宽带的移动终端,这个终端可以替代电脑,电视,银行卡,投影仪等等多种电子设备。

2、中国手机厂商将在国际市场占据重要一席

2G时代,诺基亚独傲天下,在2003至2006年其高峰时期,诺基亚全球手机市场占有率高达72.8%。3G时代,苹果、三星占据了90%市场份额,4G时代,移动终端格局可能会再次更新。

虽然目前苹果三星仍旧是市场老大,但是自iPhone4S之后,苹果的创新就没有先前的力度了。随着安卓发展壮大,各大手机品牌纷纷搭载这一系统,很多曾名不见经传的手机品牌,与三星、苹果摆放在一起,智能手机之间的技术差距的不断缩小。4G的推出,移动终端的产品面临大面积的更新换代。移动终端产品、业务形态都会发生改变,处于优势位置的厂商往往不希望产品出现大的变化,而弱势厂商则不断的通过创新催生市场需求,去推动市场变革去获取市场份额。

根据Gartner数据,中国手机厂商华为、中兴手机出货量已经排到了全球前五,仅次于苹果、三星、LG。随着华为、中兴国际化不断深化,其高性价比的机器将不断占领市场。同时,在国内市场,华为中兴的知名度不断扩大,也在逐步挤压洋品牌的市场。当然,想要抢占前两名,光靠性价比是远远不够的。产品质量、产品美观性、产品创新都是非常重要的。中国手机厂商可能会在4G转型阶段,通过不断创新,以及国际市场的深耕,将会在国际市场上占据重要一席。

3、运营商会更关注流量经营

随着信息产业整合不断深入,传统以语音业务为代表的通信行业正在向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三网融合为代表的大通信范畴演进。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仅收取管道费已经无法保持营业收入的快速增长。2012年中国移动利润1293亿元,同比增长2.7%,中国联通净利润71亿元,同比增长69%,中国电信净利润149亿元,同比降10%;而腾讯全年净利润123亿,同比增长24%,百度净利润105亿

元,同比增长57.5%。从上述2组数据来看,互联网公司增速明显高于运营商。说明经营流量的收入增速远超管道收入的增速。运营商面临着传统语音收入的下降,而流量资费水平的快速降低导致流量收入增长缓慢,运营商迫切需要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而流量经营正是利润增长的机会点。

随着4G的推出,移动互联网大有超过桌面互联网之势,运营商建设4G网络,好比在建设高速公路,运营商拓宽了高速公路,提高了车速水平,于是坐车的人就多了。公路上人多了,生意机会也应允而生,各种摊不断在公路边涌现。面对修了路,而运营商自己收入增长缓慢,大量好处被周边群众无偿占有。同样,运营商花上千亿建设的4G网络,却被互联网公司来分享,为了抢夺这一块市场,运营商成立各种互联网相关的基地来应对OTT厂商的侵蚀,来创造利润增长的新机会。

4、产业链其他企业获得新机会

4G的推出,促进了信息产业更快的发展,很多3G时代无法实现或者实现效果不佳的应用也将快速发展。4G而言,首当其冲的是视频相关应用,随着流量资费的下降,移动网速的加快推动高清视频业务的加快。移动高清电视,视频点播也方便我们在等车,地铁等闲暇时间更多的娱乐选择;同时移动推出的车辆视频监控、学校监控,公安监控等众多的视频监控业务会受到更多的追捧。

其次,受影响较大的将会是手机在线游戏,目前手机在线游戏受流量和速度限制,在线游戏使用不是很流畅,用户体验与桌面游戏差距较大,随着4G的推出和智能手机的发展,手机游戏的网速与高清图像处理瓶颈消除,手机游戏将会有大的发展。

同时,4G的带宽和速度结合IPV6的技术,能够满足一般物品通过无线技术接入到物联网,这将解决物联网发展中遇到的移动性的问题。包括智能家居,车联网

在内物联网将迎来大的发展,推动家居等产品更新换代,推动传统行业信息化发展。另外,4G还促进了无线城市或者智慧城市的发展,目前,运营商上都在推无线城市,通过移动网络以及WiFi来覆盖整个城市,实现城市里无缝高速上网,为用户提供全数字化生活。还有,4G产业的推动不仅是产品或应用的新机会,其产品上下游,包括原材料生产,物流,建设、服务等各个环节都将存在新的机会。

新的机会也就意味着旧的技术或应用面临淘汰,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化变革到来,传统企业也面临产品更新,技术更新,否则就在这一场变革中被落下。笔者认为,4G不是革命性变化的起点,4G将会是这场革命的鼎盛期,无数的无名企业将在这场变革中成为伟大企业。

第二篇:农村改革发展所带来的变化和问题

农村改革发展所带来的变化和问题

两年村书记职业生涯,对农村改革发展所带来的变化和当前农村所遇到的困境和挑战,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对“三农”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一、农村的变化

自2003年后,伴随着农业税费改革和国家政策方针逐渐向农村倾斜,农村经济已有了较快发展,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实施建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强。

1、农民收入稳步提升。2008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2746元。农村经济发展中,农民收入提高的途径一般包括:传统农业、养殖业和务工收入,其中无可忽视的是农村政策性增收成为了农民收入提高的间接增长点。2003年后,农业税的取消使得农民减轻了过去的税费负担,如每个农户每年少收200-300元,农户粮食种植还有粮食补贴,“现在农村种田不仅不用交钱,国家还给钱,大家种田也愿意了”是时下各个农民最为感慨的。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对于推动乡村经济也表现的较为突出,现在规模养鸡、牲猪、母猪的农户和种植其它农作物的农户越来越多。此外,农民务工收入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2、村民生活环境较大改善。新农村建设目标提出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尤其是道路硬化工程。目前全村90%的组都能通上路。70%的农户建了新房,卫生环境有了较大改善。有几个新农村建设点进行了道路绿化,人居环境也有了较大提高。

3、社会保障得到一定程度发展。“因病返贫”、“看病难”一直是农民头痛的问题,新农村合作医疗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农民大体现在只需交纳30元(其中10元为农民门诊统筹基金),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5%。其中一级医院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已达到70%,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也分别提高到60%,45%。

4、农村公共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本村有自发的表演团队,锣鼓队和腰鼓队则是农村最为普遍存在的表演队伍,每到节假日都要表演一番。农家书屋、远教站点等,都成为了农民最主要的休闲娱乐地点。

二、农村改革遇到的问题

1、税费改革后农村公共事务越来越难办。一方面农业税取消后,彻底断绝了村集体的经济来源,村集体资金的缺乏导致村级公共事务的财政经费没有来源和保障。另一方面,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共事业日益增长,这就形成了村级干部的两难困境。村里不做事,村民会骂你“无能”,“别人村的道路都修得那么好,我们就这么差,还不是你们这些村干部没用”。但是,村里过多的公共设施投入,又苦于没有资金,只能举债,而县乡政府对于村级新债务的态度往往是“谁举债,谁负责,最后的结果是“做得越多,负债越多”。就本村来说新旧负债已有近20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中小型水利建设、道路建设矛盾最为突出,以基础建设中硬化道路为例,大约1公里道路硬化实际需要花费20万元左右,政府投入大约11万左右,这就形成了每公里道路硬化10万左右的缺口,这对于财政上极为贫弱的村级组织无疑是沉重的包袱。面对资金缺口,村级组织解决的路径有三:第一、村民筹资。第二、借款。第三、依靠乡土精英。乡村干部利用从与村庄走出去政治精英之间的私人关系,直接拿到款项,这成为了现在村级组织筹资的主要模式,而这种非正式制度关系的差异性,导致有的村庄资金运转充裕,有些仍是苦心经营,最终造成新一轮农村公共建设中非公正性。

2、农民增收能力偏低。新农村建设虽然大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但是这是基于农民过去的收入低起点,城乡之间差距仍很巨大。市场经济中,农业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增收的不稳定性较大。虽然国家对农民实行了种粮补贴、农机具补贴,但生产资料和机械作业费等持续涨价,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农民从事种养业增收困难,其间表现尤为突出的是,农民对市场信息反应滞后。许多百姓感慨道“去年,我们看到养猪效益好,就有好多人跟风似的养,但现在猪肉价格下来了,而那些跟风养猪的现在才刚刚把猪养大,猪肉却又不值钱了,有的养猪大户会亏死。”农村外出务工队伍因为综合素质低,大多数劳动力仍从事着低收入的工作,技术型、技能型劳动力转移输出很少,无法获得较高收入,在劳动法相关规定仍未合理实施条件下,农民工多是吃“青春饭”,缺乏稳定收入保障。2008年经济减速后,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更受到极大抑制,形成大量沿海农民工回流。同时,政策性增收作用正逐渐减小。“一免三补”政策尽管提高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可是农民依靠政策增收的政策空间也在进一步缩小。

3、基层组织战斗力严重削弱。这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其

一、村级组织由于经费有限导致村级组织工作运转不畅。一般村级组织正常的日常开支为5-6万/年,但国家财政转移支付仅有5-6万/年,还要拿出一部分资金来做实事,现在村党支部书记大约为530元/月,其他干部500/月(因为村级事务繁杂,多数村级干部无法顾及本户农活)。其二村级党组织自身建设已形成“四个化”(党员队伍老年化、党性观念淡化、思想观念僵化、部分党员干部蜕化)问题,党组织合法性基础日益削弱。目前党员队伍老年化是最为普遍问题,以我村为例,村党员45人,35岁以下仅三人,60岁以上占50%。基层组织发展党员速度缓慢,村庄中生产、种植大户对于加入党组织也缺乏强烈意愿,而年轻一辈多在外务工,最终形成年轻党员严重缺失。村级党员会议则多是一年召开二次,“每次开会都要给他们点钱,配包把烟”。共青团组织在农村更是处于“真空”状态,一般团支部书记都是挂职,且年龄有的达到50岁左右。

4、农村社会服务、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与供给之间仍有差距。现有农村多数设有农家书屋,每年也都有送电影下乡等活动,但是因为提供服务方式单

一、僵化,仍无法真正满足农民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我村现有一个腰鼓队,多为农村老年人进行表演,是农民所喜闻乐见的形式,但苦于没有场地练习只能打游击。另一方面,随着农村优质劳动力的迁移,留守人群呈现弱势群体倾向,他们往往成为利益最易受损群体,而这其中老龄人口占绝大比重。

6、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农民思想仍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打牌、赌博、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三、农村改革的建议

1、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立项与拨款要求更具针对性。这类项目包括了乡村道路,农田水利等。通过完善“一事一议”机制,解决村集体资金匮乏问题。现有的农村公共投资项目存在的问题是:一是“钱出多门”,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牵涉数个部门,因而其款项也就在多个部门流动,每个部门都有一个项目(实际基层只有一个项目运作),这使得村级干部可以向数个部门争取款项,从而流失了大量的公共资本。二是各级政府仍存在款项截流现象。现实情况是大体一个100%款项工程,多部门与多层级运转后,仅存留有10%左右落实到实际政策运行。这就要求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设立要更加严格,应该对各级政府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有总体规划,既避免了重复建设,又能严格审批现有立项预算。

2、要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根本是发展农村经济,重点是增加农民收入,难点是构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因此,今后要求是能够全方位的开辟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渠道和途径,建立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不断开拓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空间,不断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如农产品的深加工应能从根本上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

3、加大村级组织经费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激活现有基层组织体制.乡村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乡村组织承担着新农村建设领导者、组织者与推动者的责任,乡村组织的结构能否优化也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能否巩固。而要突破现有困境,路径大致有二:第一,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大多数村级干部认为村级组织至少需要经费8-10万/年,才能维持村级基层组织正常运转。第二,村级党组织要真正发挥堡垒作用,以“优化班子结构、强化整体功能”的原则,选好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创新选拔机制、拓宽选拔渠道,把那些真正“靠得住、有本事”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到村级干部岗位上来,特别是要吸引优秀大学生到村级组织工作。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吸引力,大力吸收农村青年加入党组织。同时,选拔工作达到一定年限的优秀乡村级干部充实到公务员队伍,以调动优秀人才建设农村基层组织的积极性。

4、以乡土化的休闲方式,活跃农村文化市场。只有大力发展“草根性质”的村民自发组织的团体,如腰鼓队等,并将这些团体规范化和进行适当政策引导,产生出有一定教育作用,能反映新农村特色的乡土化的农民作品。繁荣农村文化市场中,农村文化广场载体作用将日益显现出来,文化广场长期而稳定存在将成为促进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平台,地方政府应适当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和扶持力度。

5、平衡新农村建设中“点”、“片”村庄发展,避免发展中的不公正。因为农村村庄数量巨大,所以新农村发展中多采取“以点带片”的发展模式。但是,实际中,这种差异性多带来乡村干部之间收入水平的差距和公共财政的投入不均衡的结果。在特定情境下,这种不公正性易触发村庄之间的对立或攀比,最终损害新农村建设成果。因此,农村的新一轮改革中,各级政府必须予以统筹规划,最大限度实现农村建设中公共设施均等化。

以上是本人两年村支部书记的肤浅的认识,仅供参考,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并希望大家互相学习,互相交流。

第三篇:远程(网络)教育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那些变化?

www.jxjyedu.net

远程(网络)教育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那些变化?

远程(网络)教育教学强调了教学的主体,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远程(网络)教育能给教学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

一、教学环境多元化、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基于资源的学习环境基于资源的学习涉及到多种媒体资源的使用(书、杂志、报纸、多媒体、远程(网络)教育、社区以及人等),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源是构成学习环境的主体。基于资源的学习环境可以看作是由多种教和学的资源精心设置成的学习环境。这个环境包括四种类型的学习资源,即基础性资源、组织性资源、经验性资源和评价反馈资源。基于资源的学习环境支持学生使用广泛的学习资源来解决问题。在这种学习环境中,教学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授人以渔),而不仅仅是积累知识(授人以鱼)。基于资源的学习环境就是要学生学会在信息海洋中游泳的本领,也就是培养学生具备未来社会(数字化生存环境)所要求的信息读写能力。信息技术对教育手段和教育模式有着重要的影响,而远程(网络)教育教学是传统与远程(网络)教育的基础上萌生的一种教学手段。

二、多元化特性的良好学习环境,基于远程(网络)教育资源的教学模式设计远程(网络)教育资源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的一般体现为远程(网络)教育课程、远程(网络)教育课件和远程(网络)教育环境,它们是远程(网络)教育教学和远程(网络)教育学习得以进行的物质技术基础。远程(网络)教育应用于教育领域,给人们提供了大量便捷的学习

www.jxjyedu.net

机会、丰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使学习活动更加自主化、个性化,使教育的适应性大大加强。远程(网络)教育课程就是通过远程(网络)教育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远程(网络)教育教学支撑环境,其中远程(网络)教育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远程(网络)教育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远程(网络)教育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总而言之,远程(网络)教育课程要充分体现远程(网络)教育的这一特点,构建多媒体化的接近真实生活的自主、协作学习情境,能充分利用远程(网络)教育的资源开放性。

三、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基于资源的学习基于资源的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生以信息搜集者和翻译者的身份使用信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建构;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则是以学习的督促者和帮助者的身份出现的;学习结果是将“信息读写能力”养成为一种积极有效的学习能力。基于资源的学习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灵活性,即能适用于不同的学习风格和课程领域;二是自主性,指学生主动控制学习过程,通过积极参与各种主题任务研究来进行学习。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多媒体材料来学习并不等同于基于资源的学习,学生必须亲自通过问题解决的经验来完成主题任务。与教师控制的传授教学相比,这种学习模式将学习过程变成学习者个人的探索与发现过程。

第四篇:“交通运输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教学设计(鲁教版)

一、教材分析

“交通运输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选自鲁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第三节,这部分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密切,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读图能力、分析能力以及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的能力。本节课标要求为: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二、目标导航

教学目标:了解不同时期聚落空间形态与交通运输布局的关系。通过扬州本地案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发展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通过联系扬州本地商业网点的分布,理解交通发展对商业网点的分布和密度的影响。

教学方式: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读图分析法。

三、设计理念

1.体现“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

由于必修二内容地域性和时代性特点比较突出,而学生对教材中的案例不一定熟悉,有些案例甚至离生活实际较远,内容已明显滞后于时代发展,如果一味拘泥于分析教材中的案例,必然会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因此,本节课教学中力求体现“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的原则:一方面,开展乡土地理案例教学,结合不同时期扬州城市建成区用地扩展图,分析交通对聚落形态的影响;另一方面,与时俱进,及时了解扬州交通及商业发展的最新动态,采用相关的最新资料、图片、视频等分析问题。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地理源自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又可以指导生活,进而增强实践能力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2.注重“亲身体验”和“自主探究”

信息时代下,学生获取知识渠道的多元化,使得学生知识的广度已不可小觑,而且必修二内容本身比较宽泛,容易理解,如果仍一味传授知识,必然导致学生对地理课堂味同嚼蜡,缺乏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本节课用不同时期扬州城市建成区用地扩展图,让学生自主观察分析交通对聚落形态的影响;设计“找出老328国道沿线的商业网点”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交通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活动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探究,这些规律性的知识都是由学生自主建构得出,而不是由教师硬塞给学生。

四、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①调查扬州有哪些交通运输方式和主要的交通干线。②专业市场、大型综合性超市、仓储式商场、购物中心等是发展较快的商业场所,你家附近是否有这些商业场所?分析它们所处的交通位置。

展示课标:学生齐读课标要求,找出关键词,教师简要解释聚落和商业网点两个概念。

导入新课:播放“扬州城市旅游形象宣传片”片断,提问主人公分别选择了哪几种交通运输方式到达扬州。

设计意图:播放视频片断可帮助学生梳理扬州近十年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同时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承转过渡:这座城市的兴衰与交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下面就沿着时间的脉络,梳理扬州交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师生对话:扬州历史上几度繁华,曾有“淮左名都”、“富甲天下”等美誉,这种繁华得益于什么?(京杭运河)由于扬州地处长江和运河的交汇处,使其成为当时的交通枢纽和盐运中心,并发展成为古代的商业中心。然而,清代中叶以后发展缓慢甚至停滞又是因为什么?(京杭运河淤塞,海运兴起和京沪铁路的建成)这说明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会影响城市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扬州城市兴衰发展的回顾,使学生深切体会到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由于学生就生活在此,对这个典型案例也更为熟悉。

说一说:谈谈近年来扬州交通的发展变化(连淮扬镇铁路即将开工、宁扬城铁的规划、文昌路东西向延伸、瘦西湖隧道即将通车等)。

设计意图:以时间为脉络梳理了扬州交通的发展变化,即从运河时代大步迈向立体交通时代,为“交通运输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这部分内容埋下伏笔;此外,通过大量新闻资料的呈现,使学生养成密切关注时事、学习身边地理的习惯。

承转过渡:扬州的交通发展已从运河时代大步迈向立体交通时代,这种变化会给扬州的城市形态带来哪些影响?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议一议:①读图1和图2,分析扬州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及原因。②根据扬州未来交通的发展预测扬州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

展示交流:学生上讲台指图说明城市形态的变化,教师引导:未来高铁、城铁的建设使扬州与周边城市联系更加紧密;未来地下隧道、地铁的通车又使扬州的交通格局由平面向立体化方向发展。

规律总结:结合扬州城市形态的变化和教材第104页活动,总结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表1)。

设计意图: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选取学生熟悉的乡土地理素材,通过不同时期扬州城市建成区用地扩展图的分析比较,得出不同时期城市用地的扩展方向,不仅便于学生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同时还可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

承转过渡:之前提到由于扬州地处长江和运河的交汇处,使得扬州成为当时的交通枢纽和盐运中心,并发展成为古代的商业中心。下面就来学习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规律总结:交通运输影响城市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商业往往在________的地方容易发展,因而,商业中心往往与________结合在一起。商业中心多分布在沿江、沿海以及________沿线,水陆交通便利的枢纽地带,或________适中的边境线附近地区。

师生对话:这里的商业中心不仅指商业中心城市,还指城市中商业集中的地区。目前扬州商业最集中的地区(最繁华的地方)在哪?(文昌阁商圈)影响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市场)找一找:四人一组,利用手中的扬州交通旅游图找出老328国道沿线商业网点(大型超市、仓储式超市、批发市场、专业市场、购物中心、批发市场等),并标记在图上,分析其形成的主导因素。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找出老328沿线商业网点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交通对商业网点发展的影响,注重学生体验和探究的过程。这些规律性的知识都由学生自主分析得出,而不是由教师硬塞给学生,避免死记硬背。

设疑提问:图3中甲、乙、丙、丁四地符合市场最优原则的是哪个地区?符合交通最优原则的又是哪个地区?

设计意图:板图的绘制有助于理解商业网点布局的原则,培养学生图文转化的能力。通过分析这幅图,学生能轻松地总结出:市场最优原则使商业网点分布在城市中心;交通最优原则使商业网点多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避免死记硬背。

规律总结:商业网点布局的原则。市场最优原则:分布在城市,也与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密切相关。在城市________交通通达度最高,消费人群最容易到达。交通最优原则:商业网点多建立在市区________或市区边缘的________出入口附近。

承转过渡:通过刚才的活动发现交通便利的地方商业网点密度大,而地形区也会影响交通便捷程度,从而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

比一比:读图4分析山区和平原商业网点的空间分布有何差异?为什么?

规律总结:交通运输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表2)。

议一议:对比扬州新老两个商业中心(人民商场和京华城),讨论商业网点的分布趋势及原因。

规律总结:交通运输影响商业网点的发展(图5)。

承转过渡:随着道路通行能力增强,地铁、高铁等建设,将使人们的出行半径扩大,商业网点趋向城市外围布局。扬州已经将地铁纳入远期规划。

议一议:阅读相关材料,畅想扬州地铁通车后,沿途商业网点的变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密切关注本地城市发展最新动态,体现人文地理教学中的因时制宜和因地制宜原则。

播放视频:杭州首个地铁商业空间开门迎客。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拓展视野,使学生了解地铁建成后将会涌现出地下商业街区。

研究性学习:商业网点选址。

sm购物中心入驻扬州

菲律宾sm集团是亚洲最大的购物中心运营商之一,在全世界拥有53家大型综合购物中心。sm扬州项目是继苏州、常州后,在江苏布局的第三座,也是苏中首座购物中心。请你为sm进行选址。

要求:小组合作,每个小组以4~6人为宜,同一小组成员在教室中的座位邻近。每个小组确定1名组长,组长制定分工计划。

实施方案:①需要哪些资料,如何获得;②如何操作,需要用到的技术手段;③表述探究结果;④分析实际与理论的差异及原因。

设计意图:研究性学习的设计选取学生身边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回顾复习商业网点选址的两个原则以及gis在城市商业选址中的应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又可以指导生活;同时,研究性学习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等。

课堂总结:扬州已从运河时代大步迈向立体交通时代,这种变化会对城市形态和商业网点产生巨大影响,相信在未来扬州大交通的引领下,扬州的明天会更好!

随堂检测:略。

专家点评:“交通运输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家乡扬州的交通运输变化”为案例,体现了“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原则。学生通过分析扬州交通发展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以及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对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堂教学以问题为中心、以思维为线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领学生主动探究,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探究。本节教学设计的成功之处在于以乡土地理材料作为教学切入点,乡土地理材料与学生生活最贴近,学生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即存在一种“知与不知”的矛盾。教学设计中将二者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

第五篇:2018届高考地理专项复习地域联系交通和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交通和通信发展与全球化练习解析

交通和通信发展与全球化

1. 网上购物正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结合有关知识完成(1)~(2)题。(1)网上购物活动涉及的地域联系方式有()①生产联系 ②商贸联系 ③交通运输 ④科技交流 A.①② C.②④

B.②③ D.①③

(2)与传统的售货方式相比,网上营销()①促进了技术革新和产品升级换代 ②减少了营销环节,销售成本降价

③使生产企业不必致力于市场开拓 ④减弱了商业网点布局的空间限制 A.①② C.②④

B.③④ D.①③

2. 下列世界经济活动空间扩散的叙述,正确的是:()A.以全球来看,世界经济的核心地区首先出现在美国,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向外围空间扩散

B.在世界经济中,发展中国处于核心地位,发达国家相对处于边缘地区

C.西欧、北美、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地是世界经济的核心地区,拉美、非洲和亚洲广大地区处于边缘地区

D.在世界经济中,发达国家处于核心地位,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原料和燃料

3.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其贸易品种和数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A.发达国家主要进口粮食和工业原料 B.发展中国家出口的主要是工业制成品 C.发达国家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 D.发展中国家出口粮食和初级产品 4. 集合各监测站的车流信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最好利用()A.遥感技术 B.卫星导航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地理信息系统

5. 2009年12月26日,武广客运专线正式运营。武广客运专线设计时速350千米,列车最高时速可达394千米以上。该专线的建成使长沙到广州由原来的9小时缩短至2小时44分。依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以下2题。

1.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反映了交通运输方式朝着

方向发展。()1 A.现代化和自动化 B.高速化和专业化 C.大型化和专业化 D.高速化和大型化 2.对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建成后产生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A.减轻京广铁路的运输压力 B.促进湘、赣、粤三省经济发展 C.实现武广铁路通道客货分线运输 D.推动“泛珠三角”战略实施 6. 电子通信的核心是()

A.电话的使用 B.计算机的应用 C.电报业务的开展 D.移动电话的广泛应用 7. 关于通信的叙述,正确的是()A.通信是邮件在地理位置上的移动过程

B.电信通信是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纤等电磁系统传递符号、文字、图像或语言等信息的通信方式

C.邮政通信主要包括寄信、打电话、汇款、广播等

D.以打印机应用为核心的电子通信,是电信领域里的“排头兵”

8. 我国南方某时装公司为了及时把握世界服装的最新潮流,最佳的办法是()A.定期购买样品 B.订阅时装杂志 C.派业务员外出调研 D.借助国际互联网

9. 我国南方某时装公司为了及时把握世界服装的最新潮流,可采取的最佳办法是()A.定期购买样品 C.派业务员外出调研

B.订阅时装杂志 D.借助于国际互联网

10. 微商是“互联网+”时代出现的,基于微信生态集移动与社交为一体的新型电商模式。网络环境下,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能直接进入购物环境。无需现金,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付款即可,这种销售模式对传统的第三产业产生了多方面影响。据此回答1~2题。1 微商模式对下列哪些企业产生了不利影响()①实体店 ②商业房地产 ③电信公司 ④航空公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这种模式销售的商品价格相对比较低,部分原因是某些传统商业区位要素对微商影响变得很小,这些要素是()

①交通 ②市场 ③集聚 ④地价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参考答案: 1. 答案: B C 解析: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有交通运输、通信和商业贸易。网上购物主要是利用电子通信这一载体,传递购物信息,最终借助交通运输环节,实现货物的流通。网上营销,拉近了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距离,减少了中间环节,从而使销售成本低于传统的售货方式;不管是传统的售货还是网上营销,都需要有效地市场开拓,以扩大市场,增加销售量;网上营销,减弱了商业网点布局对消费者购物的地域限制。2. 答案: C 3. 答案: C 4. 答案: D 解析: 管理城市主要利用 GIS 技术。

5. 答案: B B 6. 答案: B 7. 答案: B 8. 答案: D 9. 答案: D 10. 答案: AC

下载中移动4G网络所带来通信格局的变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移动4G网络所带来通信格局的变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