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西省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查报告
山西省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查报告
(摘要)
农业产业化发展概况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概况
截至2006年底,全省共有各类年销售收入5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3239家,总资产达339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16.4亿元,实现利润15.9亿元,带动农户235.7万户。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687家,其中加工型企业955家,基地型企业347家,贸易型企业182家,市场型企业203家。在年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的1687家企业中,规模以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共计683家,占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企业总数的40.49%。其中5亿元以上的企业5家,亿元以上的企业76家,5000~10000万元的企业74家。中介组织1552个,主要集中在畜牧、干鲜果、蔬菜三个行业。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1469个,农民专业协会53个。
龙头企业研发能力及品牌建设现状
据调查,全省年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加工型龙头企业中,只有37.83%的企业设置有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中心,63.5%的企业设置有产品检测检验机构。截止2006年底,山西省农畜产品未注册和注册商标总数达584个,山西省著名商标110个,中国驰名商标5个,中国名牌商标4个;获得绿色食品认证71个,获得有机食品认证12个。
八大产业链发展现状
乳品产业链
奶牛养殖呈现规模化发展趋势。2006年底,全省良种奶牛及改良奶牛存栏33.03万头,其中成母牛存栏21.40万头,分别比上年增长10.59%和13.42%。目前全省已建成常年饲养奶牛500头(成年母牛3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示范小区60余个,1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场年均递增33%,大大超过全省奶牛增长速度。全省有乳品加工企业63家,省内日处理鲜奶能力达到3150吨,实际日处理量为2171吨。全省乳品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到117.4万吨,实际加工量60.5万吨。
乳业产业链发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在运转机制上各个参与主体没有实现以利益为纽带形成一种有利于行业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
2、在奶业生产环节,生产成本增加,奶农收入大幅度下降;
3、乳品加工能力已经饱和,加工能力利用率不足。
肉类产业链
2006年底,全省肉牛出栏78.0万头,肉羊出栏682.8万只,生猪出栏821.3万头;肉类总产量93.55万吨,其中牛肉10.67万吨,羊肉10.02万吨,猪肉62.49万吨。
畜禽养殖的区域优势日趋明显。中南部肉牛主产区牛肉产量占到全省的67.8%;东西两山肉羊优势产区羊肉产量占到全省的46.2%;34个瘦肉型猪主产区猪肉产量占到全省的66.6%。全省已有各类养殖小区3459个,生猪、肉鸡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到39.6%、64.7%,羊舍饲养殖数量达到230多万只,占全省的三分之一。
全省优质畜禽养殖基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06年底,全省已建成以高平、泽州为代表的瘦肉型猪基地,以永济粟海、平遥龙海、文水大象为龙头的肉鸡肉鸡生产基地;以和顺县为核心区的肉牛繁育基地和以祁县为核心区的肉牛育肥基地;以神池、五寨、宁武、河曲、代县、繁峙为重点的肉羊生产基地。
全省现有的157家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107家,其中禽类屠宰加工18家,肉牛、肉羊屠宰加工60家,生猪屠宰加工29家。全省发展畜牧养殖类中介组织408个,参与中介组织的会(社)员34706人。全省共有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 35个,正式登记注册的畜产品商标51个。
肉类产业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优质畜禽产品原料供应不足;疫病防治依然是薄弱环节;品牌建设滞后。
玉米产业链
2006年,全省玉种植总面积1838.42万亩,总产量647.6万吨,平均亩产352公斤。全省玉米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到全省粮食总面积、总产量的40%和60%。
我省的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刚刚起步。长治市建立了4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总面积达57万亩;临汾市建成1.5万亩优质玉米基地,分别比非基地田亩均增产10% 和15%以上;忻州市建成甜糯、高油、高蛋白饲用及高淀粉等优质特用玉米生产基地共50万亩,占该市玉米播种总面积的15.6%。
全省有规模以上玉米加工企业30多家,年加工玉米80多万吨。在600万吨玉米总产量中,加工量约为210万吨(含工业饲料),加工率在35%;加上传统直接饲用玉米,总的加工转化率在56%左右。目前,全省共有年产万吨以上的饲料加工企业65家,饲料实际产量120万吨,占全省饲料总产量(约195万吨)的61.5%。
玉米产业链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品种多乱杂,专用品种少;二是生产条件差,全省1800万亩玉米面积中旱地占2/3,旱地玉米中中低产田又占2/3;三是标准化基地建设刚刚起步,示范区的作用有限;四是粗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产业链条有待继续延伸。
高粱产业链
我省有80%以上的高粱用于酿造。随着酿造业的迅速发展,高粱品种选育和原料生产已供不应求。针对北方酿酒原料的需求,山西农科院高粱所已育成国际上淀粉含量最高的酿酒专用高粱新品种。作为饲料,高粱在国内用量较少,在国外是重要的饲用原料。美国有36%的高粱用于饲料,我国只有12%。作为优质饲草,高粱研究所已选育出刈割再生性强,生物产量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生长速度快,茎叶鲜嫩适口性好新型饲草高粱品种。
由于国际石油价格不断提升,能源紧缺状况日盛,发展生物能源已成为各国解决能源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美国有15%的高粱用于生产酒精,巴西已将甜高粱列入生物乙醇计划,印度正在示范用甜高粱生产燃料乙醇,菲律宾新近颁布了《生物燃油法》,甜高粱成为了生产燃料乙醇的主要原料之一。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供求形势不容乐观。国家出于粮食安全的原因叫停了玉米生产燃料乙醇。针对这一现实,山西农科院高粱所育成了能源高粱——晋甜1号,在替代玉米生产燃料乙醇方面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2005年世界高粱种植面积4250万公顷,总产5780万吨。同期,高粱在全国农作物种植总面积中所占比重由1995年的0.81%,降至2005年的0.37%。1971年是山西省高粱生产的最高年份,总产达118.06万吨。随着高粱用途转向酿造为主,种植面积和产量一路下滑。高粱在全省粮食总产中的比重已由1995年的5.66%降至2005年的1.14%。
目前,高粱生产基本集中在太原、忻州、晋中、吕梁四市的部分县区。主干品种有晋杂101、晋杂18号、晋杂15号、晋杂12号等。酿造专用高粱生产基地建设在省内已取得进展。高粱研究所与山西省汾酒集团有限公司联手在汾阳市、沁县建设酿造专用高粱生产基地13万亩,其中沁县8万亩(核心基地2.5万亩),汾阳5万亩。饲草高粱生产基地建设有待加强,能源高粱生产基地建设尚未起步。
山西是酿造业大省,酿造的主要原料是高粱。2006年全省高粱面积56.52万亩,总产仅11.70万吨,其中约80%左右用于酿造业(9.36万吨)。据报道,目前我省的白酒产量分别约占全国的5%和10%。按照现有酿造产出水平,省内现有高粱产量远远无法满足省内酿造业发展的需求。
干鲜果产业链
2006年,全省核桃、红枣种植面积分别为450.00万亩和550.00万亩,总产量分别为8.4万吨和65万吨(鲜枣)。以东西两山优势区域为主的核桃总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全省的62%和65%;以黄河沿岸、汾河中下游沿岸、滹沱河沿岸为主的红枣基地面积占全省红枣面积的66%。
2006年,全省苹果、梨的栽培面积分别为502.2万亩和132.00万亩,总产量分别为467.04万吨和47.32万吨,葡萄总产量为27.0万吨。五个优质苹果优势产区30个基地县的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总面积、总产量的72.2%和88.6%。三个优质梨优势产区15个基地县的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的63%和71%。
2006年,全省有干果加工企业92个,其中规模以上加工企业37个,年加工干果制品33万吨;鲜果加工、贮藏企业74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5个,年销售收入16.9亿元;总贮藏能力150万吨,实际贮藏量124万吨;现有苹果汁加工龙头企业9个,年加工能力40.99万吨,年实际加工量30.77万吨,年转化苹果170万吨左右,转化率41.1%。现有梨加工企业13个,年加工梨汁及系列产品6.6万吨。
2006年,全省共发展干鲜果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445个,专业经纪人24.29万人,其中鲜果经纪人22.02万人,干果经纪人2.27万人;全省共有市场型流通企业203个,其中水果兼营批发市场27个,水果专业批发市场25个。
干鲜果产业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符合标准化生产规程的优质果园比重低;二是干果加工仍以原果和初加工产品居多,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偏低。水果加工原料仍以普通品种的残次果为主,果汁品质指标达不到国际市场的要求;三是鲜果产后处理滞后,严重削弱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蔬菜产业链
2006年,全省蔬菜总面积598万亩,产量1609万吨,总产值122.59亿元,占到全省种植业总产值的22.6%。同期,全省设施蔬菜的总面积(113.8万亩)、总产量(426.7万吨)和总产值(51.4亿元),占全省蔬菜播种总面积、总产量和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19%、26%和42%。全省芦笋种植面积30万亩,总产量8万多吨,其中99.5%经加工后出口,在创汇农业中位居首位。
蔬菜基地建设呈现出高集中度发展态势。2006年种植规模在10万亩以上的县区有17个,蔬菜播种面积(包括瓜类)280万亩,占全省的47%;总产量828万吨,占全省的52%。全省无公害、绿色蔬菜认证面积分别为278万亩和19万亩。全省有15个蔬菜品牌通过无公害、绿色产品认证。
目前,全省共有蔬菜加工企业114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8个。已建成投产的芦笋加工企业共20个,年设计加工能力8.2万吨。全省共有产地蔬菜常年性和季节性批发市场711个,蔬菜农村合作经济组织512个。从事蔬菜中介服务的人数达4.91万人;年销售蔬菜量1102.55万吨。
山西蔬菜产业的优势在于:一是中南部设施蔬菜在河南、陕西市场占有优势;二是中北部露地茄果类蔬菜在南方市场具有反季节优势;三是山西芦笋产品已实现系列化国际达标,产业拥有较高安全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受水浇地面积所限,基地面积扩大将受到制约;二是标准化生产程度低,质量问题不容忽视;三是加工转化率低,初加工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四是专业批发市场建设滞后,冷藏、预冷等设施不配套。
小杂粮产业链
多年来,小杂粮占山西省粮食作物总面积的40%,总产量的20%左右。谷子是小杂粮中的主要品种。2004~2006年,谷子面积占全省小杂粮种植总面积的比重分别为24.3%、22.6%和22.9%;荞麦是小杂粮中的特色作物。2006年面积、总产都有较大增长。2006年,荞麦播种面积、总产量占全省小杂粮的比重分别为1.9%和1.4%;2006年,全省杂豆类播种面积、总产量占小杂粮播种总面积、总产量的比重分别为37%和25.6%,产量所占比重明显低于播种面积所占比重。
全省共有181个小杂粮原料产品通过绿色认证,其中谷子30个,荞麦18个,杂豆系列62个。谷子、荞麦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在沁县、汾阳、寿阳、左云等地已经起步,沁县、汾阳市被我省列为优质谷子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示范县,寿阳、左云、灵丘等地苦荞基地建设初见成效。
目前全省有小杂粮加工企业120个,带动18.68万农户。小杂粮商品率在10%左右,加工转化率只有2%。小米加工仍停留在初级加工阶段;苦荞加工技术水平领先世界,但实现产业化生产尚需时日。全省小杂粮行业农民经纪人有50090人,占全省农民经纪人总数的9.29%。其中优势产区从事小杂粮营销的农民经纪人占全省的66.82%。小杂粮中苦荞市场开拓获较大突破。苦荞米开始销往日本、乌克兰、马来西亚;苦荞面粉主要销往韩国,作为韩国苦荞凉面的原料。
薯类产业链
2004~2006年全省马铃薯平均种植面积为460.49万亩,分别占全省粮食、薯类、蔬菜种植面积的10.1%、88%和57%。马铃薯鲜薯三年平均总量258.70万吨,分别占到全省粮食、薯类总产量的5%和78%。新建成的薯类脱毒中心,满负荷运转年可供给35万亩良种繁殖用种,可满足全省60%种植面积的生产用种。2006年,全省马铃薯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8%以上,中晚熟鲜食品种约占75%左右,淀粉加工品种约占15%,早熟及油炸食品加工品种约占10%。种植面积5万亩以上的县(市、区)有20个,其中,5~10万亩的县有15个,10~15万亩的县有3个,20万亩以上的有2个。
目前,我省已建成薯类加工企业21个,其中马铃薯加工企业18个,红薯加工企业3个,在建马铃薯企业2个。规模以上企业10个,各类产品年设计生产规模为18万吨,全部投产后可转化马铃薯鲜薯86万吨,占全省总产量的30%。目前已有7家企业投产,年可加工转化鲜薯12.6万吨,加工转化率4.8%。
马铃薯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单产低而不稳,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在不断加大;二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不健全,病毒性退化仍制约着产量的提高;三是专用加工品种少。马铃薯专用品种所占比重我省约为5%,我国为15%,国外在70%以上;四是可供加工的优质原料严重不足。已投产的7家大中型加工企业,实际生产量仅为设计能力的19%。
中药材产业链
2006年全省中药材播种面积达123万亩,总产量达到15.6万吨,产值达到9.7亿元。全省有基地型中药材企业7个,北京同仁堂一些知名药品生产企业以“企业+农户”等形式在我省建立了比较规范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山西农科院等一些科研院所积极参与我省的中药材GAP的研究与建设,在药源地与企业联建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示范区,开展和探索中药材大田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
全省中药材种植开始向优势区域集中。新绛、闻喜、绛县、万荣四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占到运城全市的75%以上。晋城市重点发展了3个GMP基地认证,建设了10个道地中药材基地,其中陵川县的同仁堂党参基地已成为我省首个通过国家中药材GAP认证的中药材生产基地。
目前全省共有规模以上中药材加工企业17个,年加工转化中药材3.3万吨左右,加工转化率21.1%。在道地中药材优势产区,中药材产业链已初步形成。中药材专业协会、农民经济合作社、农民中药材经纪人等中介队伍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我省中药材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中药材种植缺乏科学规划,盲目种植、管理粗放现象普遍存在;二是滥用农药和病虫害严重影响了中药材的品质;三是种子种苗的提纯复壮和优良种品选育等工作滞后,造成中药材的质量不稳定;四是加工环节薄弱,难以带动药材种植业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着力发展保健醋、醋饮料和果醋加工项目,整合小型制醋企业群体,建立食醋生产园区,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一方面要引导企业整理、保护和发展传统制醋工艺,通过品牌竞争,提高竞争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企业引进现代技术,解决老陈醋沉淀等问题,提高质量及附加值。
重点工程
“十一”期五间,我省要根据区域资源分布、市场前景及现有基础条件,突出区域特色,区别轻重缓急,在继续抓好龙头企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农民经济合作社、农民专业协会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基础上,以八大产业链打造为载体,重点发展玉米增量工程、设施蔬菜、标准化果园、规模化养殖和农畜产品加工业,整体提升山西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肉类产业链
重点发展肉羊、肉牛加工,稳步发展猪、禽加工,适度发展特种动物加工。肉羊加工以北部和东西两山为重点,肉牛加工以中南部为重点,生猪加工以商品猪基地县为重点,禽类加工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发展规模化大型肉制品加工企业,提高中西式肉制品总量。依托冷却肉、分割肉等屠宰加工项目,在稳步提高猪肉商品率的基础上,提高牛羊肉、禽肉加工比例。畜禽基地建设是打造肉类产业链的重点,要围绕加工,在优势产区积极推进养殖园区建设,同时要把品种改良放在首位,把提高畜禽产品质量作为重点,要保证加工企业有充足、优质的原料,农户也能因此获得最大收益。
乳品产业链
发挥我省乳业强势,在稳定发展奶粉生产的基础上,依托液态奶和乳饮料项目,引导乳品加工企业向品牌知名度高、规模大的企业聚合,促进骨干企业品牌化、规模化,中小企业特色化。以大型乳品加工骨干企业为主体,抓好北部、中部奶牛产业带和加工企业群建设,加快贫奶区乳业发展步伐。支持企业和农户围绕乳品加工需求,合作建设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小区,改善饲养条件,提高奶牛单产,稳定奶源质量,推进乳品产业化进程,做到乳品加工业与奶牛养殖同步协调发展。
玉米、高粱产业链
要在发展饲料工业的同时,推进玉米淀粉、方便食品、保健食品及玉米副产品的综合利用,重点培育和完善省内已有的大型深加工项目。围绕玉米深加工重点抓好玉米增量工程建设,进一步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并千方百计提高玉米单产。在玉米主产区要积极推广高淀粉、高油、甜糯玉米专用品种,建设一批优质专用玉米生产基地,为加工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优质原料。高粱是山西醋加工的主要原料,要努力提高高粱深加工的水平,推进山西醋产业的发展,以太原、晋中为重点,积极发展老陈醋,着力发展保健醋、醋饮料和果醋加工项目,整合小型制醋企业群体,建立食醋生产园区,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一方面要引导企业整理、保护和发展传统制醋工艺,通过品牌竞争,提高竞争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企业引进现代技术,解决老陈醋沉淀等问题,提高质量及附加值。
干鲜果产业链
干鲜果产业要围绕龙头企业重点抓好标准化果园建设工程。加大外向型企业建设力度,重点推进大型加工企业的建设,带动干鲜果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干果要在扩大红枣、核桃初加工及出口的基础上,依托系列休闲食品、保健食品、食品配料和枣汁、核桃露、核桃粉等深加工项目,重点抓好东西两山红枣、核桃加工企业群及优质红枣、核桃等标准化基地建设,在干果深加工上重点突破。鲜果要在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依托果汁、果酒等深加工项目,在中南部重点抓好苹果、梨、葡萄等加工企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加快加工型品种推广和苹果出口基地、产地批发市场建设。要依托沙棘、桑葚、山茱萸、仁用杏、柿子等区域特色资源,加快特色果品加工业的发展。
蔬菜产业链
充分发挥我省茄果类、根茎类蔬菜生产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生产。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蔬菜的产后处理能力,推行净菜上市。依托芦笋等蔬菜罐头、冻干菜、脱水菜、蔬菜汁等深加工项目,扩大出口规模。要积极推进南部设施栽培蔬菜区,中、东部越夏延秋蔬菜区,太原城郊精特蔬菜区的建设,根据加工需求发展绿色和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推进产地蔬菜批发市场建设。
小杂粮产业链
要围绕我省小杂粮区域资源优势,推进小米、荞麦、莜麦、杂豆等系列杂粮加工。在继续抓好杂粮初加工及扩大出口规模的基础上,鼓励企业积极开发杂粮方便食品、功能性食品和保健食品,重点发展杂粮分解开发及功能成分提取项目,提高杂粮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率和附加值,在杂粮深加工的产品创新及规模上重点突破。要根据加工需求,在重点产区抓好优质小杂粮标准化基地建设,扩大名特优品种种植规模,搞好优质产品产地认证。
薯类产业链
要立足于我省马铃薯、甘薯资源优势,以淀粉深加工为主体,在稳定发展粗淀粉的基础上,重点发展颗粒全粉、精淀粉及淀粉深加工项目,开发薯类营养保健食品、方便食品。利用现代科技成果,解决加工马铃薯颗粒全粉的难题,搞好副产品的综合利用。要围绕薯类加工,积极引进、推广优质加工专用品种,推进北部马铃薯、南部甘薯标准化基地建设,为马铃薯加工企业提供优质的加工原料。
中药材产业链
要围绕晋北黄芪,晋东南党参、黄芩,晋南生地、柴胡等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培育一批经营机制好、带动能力强的中药材加工企业。扩大饮片加工及出口规模,重点发展植物药提取液和中草药制剂加工项目,鼓励企业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提高中药材的加工能力和开发水平。
第二篇: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调查报告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在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在经济利益上依据平均利润率的产业化组织原则实施产加销一体化,形成生产和流通利益共同体,把农户和市场联系在一起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为了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提供参考依据,产业化办公室对全县第一季度农业产业化发展、经营情况及其它基本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以进一步探索我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措施和途径。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根据全县23个乡(镇)摸底调查,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呈上升趋势,已实现总产值4711.15万元。其中:
1、种植业产业化情况:
(1)优质茶园建设:完成2000亩优质茶园建设项目,已通过验收,目前正在设计今年1000亩优质茶园建设项目的实施方案。
(2)栽桑养蚕:完成了5000亩老桑园管护工作、1160亩新桑园的嫁接工作,已备齐了1500张养殖春蚕所需的物质和蚕种。
(3)订单农业:全县订单农业发展势头良好,目前全县已实施订单种植面积6800亩。主要订单品种有食用玉米、魔芋、芋头、辣椒等,涉及全县5个乡9个村866户农户。
(4)无公害产品:①山药:全县已完成800余亩山药的育苗和整地,主要集中在老场乡。②茶叶:全县已完成15000亩茶叶的春季管护,并采春茶15000公斤,产值约60万元。③西瓜:已完成3000亩西瓜的种植技术培训和生产资料及种子的准备工作。④油菜:全县45000亩油菜长势良好,防病治虫工作已落实完毕。
2、畜牧业产业情况:
(1)畜牧业龙头企业1---3月份情况:
①二郎山牧业:发展养羊联产户25户,每户5只;羊场产纯种波尔羊102只,产值102万元。②四川隆生(天全)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发展二郎山山地鸡1.5万只;发展养鸡大户8户(平均每户一次饲养1000只以上)。③帝豪羊业:已向全县农户签定养羊1000只的合同,现已发放170只。
(2)养猪情况:①全县猪存栏77829头,销售33091头,产值3102.3万元。②仁义乡成立了生猪专业合作社,始阳镇成立了养猪协会,运作都比较规范、正常。全县新发展养猪大户100户,有效带动全县养猪业发展。
(3)养羊情况:全县羊存栏116437只,销售34717只,产值79.85万元。
(4)禽类:全县禽类存栏75.4万余只,出栏30万只,产值860万元;禽蛋产量280吨,产值240万元。
(5)新发展人工种草面积5000亩,使全县人工草场达6.38万亩。
3、林竹业产业情况:
(1)1---3月份,天全县林业局对全县竹资源作了详细调查,并组织编写了《天全县竹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前景》,为我县竹产业开发提供了可行的依据。天全县现有竹资源总面积36.8万亩,成竹面积9.7万亩,天然竹林面积2万亩。从1996年以来新发展竹子面积28.3万亩。
(2)今年1---3月份全县竹材产量3000多吨,产值近100万元;森林蔬菜800吨,产值40万元。
(3)大渡河造林局天全分公司今年1---3月份对20多万亩楠竹基地进行检查补栽、管护等工作,正在组建股份制联合林场,已经拟出了竹资源管理办法。
4、加工营销产业情况:
(1)龙头企业:
①四川二郎山森林蔬菜有限公司:完成了综合楼、机修车间、库房、门卫挖基和主体工作,完成了两个绿色食品申报材料编写,完成了今年原料收购、生产品种、生产量的计划,销售红油鲜笋5吨、清水笋2吨、墨西哥泡椒2吨,实现销售收入10万元,收购野生蕨菜20吨。
②天全县天蜀森林蔬菜食品厂:已收购蕨菜50吨、青菜20吨、山芦20吨;销售山芦30吨、红油鲜笋20吨、蕨菜和薇菜20吨,实现销售收入30万元。
③天全蜜园蜂业有限责任公司:销售蜂蜜4.5吨,销售额15万元,带动养蜂大户12户。
④茶叶加工企业5个,其中1---3月份边茶叶产量6000担,销售2000担、销售额23万元;全县春茶产量15吨,外销鲜叶9吨、产值36万元,县内加工6吨鲜叶、成品1.5吨,已销售0.5吨、销售额13万元。
5、今年一季度绿色食品产业开发情况:
(1)加强与四川二郎山森林蔬菜食品责任有限公司的联系和服务,完成了两个绿色食品商标的年检和技术整改工作,新厂已完成了综合楼、机修车间、库房、门卫等工程。
(2)完成了1000亩辣椒基地的建立、育种、技术培训。
(3)两家森林蔬菜加工企业拟出了今年的收购和产品加工计划。
(4)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结合我县实际编写出了天全县绿色食品发展规划初稿,提出了我县绿色食品开发的思路和目标任务。
(5)完成了两个绿色食品申报材料的编写和填报。
6、协会和基地:
随着产业的形成、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的迅猛发展,截止目前,有各类协会33个(种植业协会16个、畜牧业协会16个、加工协会1个),多数运作正常;产业基地52个(优质瓜果蔬菜基地7个、蚕桑基地7个、茶叶基地6个、畜禽基地11个、林竹基地21个)。
(二)全县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农业大户调查情况:
全县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农业大户有251户,人口1138人(男606、女532人)。按收入情况分:年收入在5万元—10万元的有221户,年收入在10万元--20万元以上的有24户,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的有6户。按主要收入来源分:种植业7户,养殖业25户,加工营销业38户,开采业23户,运输业99户,其它59户。
(三)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构成情况:
1.2003年:全县农村居民123881人,纯收入30289.58万元,人均纯收入2445.05元。其中:种植业收入占24%,养殖业收入占25%,林竹业收入占3%,劳务开发收入占10%,加工营销业收入占5%,矿山开采业收入占16%,运输业收入占10%,其它收入占7%。
2.2004年1季度:全县农村居民119775人,纯收入6385.24万元,人均纯收入500元。其中:种植业收入占12%,养殖业收入占38%,林竹业收入占3%,劳务开发收入占16%,加工营销业收入占5%,矿山开采业收入占12%,运输业收入占7%,其它收入占7%。
(四)全县土地和草资源情况:
据调查,全县有耕地102357.3亩,其中:耕田55276.6亩,旱地32357.5亩,自留地13235.2亩,开荒地1488亩;撂荒地102亩。草资源:天然草场14726.5亩,人工草场13986亩,青贮2955吨。
二、存在的问题:
1.整体上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认识不够,未能深入理解其含意。农民素质相对较低,市场经济意识淡薄,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风险意识。
2.工作发展不平衡,个别乡镇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目标不明确,措施不力,对于农业产业化工作似乎只是应付了事。
3.产业布局不够合理,没有完全做到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产业基地建设分散,除林竹产业外,其它产业规模不大,形不成商品优势,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4.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带农户、连市场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运作不够规范。
5.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农户和基地的作用还不明显,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6.缺乏科学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利益机制不健全,农业产业化一体化的经营层次不高,企业与农户就会经受双重风险。在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企业与农户与基地的利益连接,大多数还停留在松散的结合上,企业与农户之间没有法律约束力,企业按市场价收购农户的产品,不与农户承担风险,农户也没有参与意愿和合作要求,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一旦市场风吹草动,企业与农户将会双双受损。
三、建议和对策: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项牵涉面广、政策性强、浩繁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只是一般的市场行为和企业行为,必须要有党和政府强有力的组织领导。针对目前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供领导参考:
1.正确认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本质和含义,确定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思路。农业产业化的含义就是以市场为导向,在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在经济利益上依据平均利润率的产业化组织原则实施产加销一体化,形成生产和流通利益共同体,把农户和市场联系在一起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思路: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规模开发和基地建设为重点,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龙头,以“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村专合组织、协会)+农户”为基本组织形式,优化配置各种生产要素,实行科学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使农业和农村经济最终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产业化经营轨道,推进农业和农村产业化进程,最终实现全县经济快速发展。
2.建立健全以党、政一把手直接负责的农业产业化目标管理责任制。围绕全县农业产业化的总体目标,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实际,调整和完善农业产业化的实施方案,将目标任务落实到各个乡镇。县、乡镇党、政领导每年必须亲自抓一个产业或一片基地的建设,真抓实干,连续抓几年,抓出成效。这一条可以作为乡镇年终考核指标的一项内容。
3.采取多种方式培训农民,努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根据县上提出的“八个一”工作要求,每个乡都必须至少落实其中的“一乡一校”,建立起培训农民的教育基地,提高农民的科学种植、养殖技术和市场风险意识以及市场诚信意识。
4.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培育主导产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让市场需求说了算,我们要到市场上去选产品,要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坚持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中,首先搞好市场调查、选好产品。具体讲,茶叶产业化、林竹产业化、畜禽产业化等怎么搞,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结合市场需求决定。商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要充分估计市场供求的变化。总之,不能用今天的价格去论证项目投产后的经济效益,要动态观察市场走向。
5.大力发展规范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在不触动农民的土地承包权、财产所有权的前提下,按“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建立起来的新型合作经济形式。它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重要链条。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有利于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降低和化解市场风险;有利于推广和应用科学技术,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用利于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保护和增加农民的利益。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是连接龙头企业和农户的重要纽带,是形成“公司(龙头企业)+基地+专合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关键环节(公司+农户的模式弊端很多)。
6.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市场经济的核心就是“利益”,没有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市场、企业与农户难以形成利益共同体,他们之间就会出现松散关系。处于产业化中间环节的企业与下联农户之间难以形成有效的利益共享关系,是一种自由的意向性的非紧密关系,是一种随市场变化而变化的被动的关系,或者是一种非理性的契约关系,这样经常使企业与农户的根本利益一致性与现实利益对立性发生矛盾,因为他们各自都有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当市场价格高于双方预约价格时,农户就会想方设法把产品销售给市场,企业收不到加工原材料,有可能不顾一切提高收购价格,市场出现产品供不应求的走势,给政府造成一种假象,这时政府在引导农户发展生产上可能出现误导。当市场价格低于双方预约价格时,企业会找很多借口违约、毁约,不遗余力地从市场收购,在农民向当地政府投诉时,也有可能采取象征性、苛刻刁难手法,以最低保护价收购很少一点,来应付农民,敷衍政府,少数农户也会把产品挑到当地政府,要求政府收购。这些现象,导致政府要么号召农民大力发展某种产业,要么政府与农户之间矛盾激化,使企业、农户都受损失,导致产业失败。
7.搞好基地建设,强化“规模效益”观。基地建设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物质基础,如何加强基地建设,可以用16个字概括:“政府引导、利益驱动、品质优先、规模效益”。过去政府总是要求农民做什么,不做什么,这些都是市场的功能。政府只要提供良好的产业政策和优质服务以及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企业和农户会自发地有机结合。政府通过“以点带面”的示范引导作用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使广大农户看到可获得的实际利益。通过优势资源的转移和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创品牌、上特色、出精品、增效益,使大量的劳动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就没有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8.对外加大宣传力度。我县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污染小,气候条件也比较适宜生态农产品生产。现在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各种各样的产品浩瀚如海,数也数不清,“好酒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已经过去,不作宣传,就没有人知道我们这样一个山区小县的两个绿色食品、九个无公害产品。我们要千方百计利用各种宣传煤体(包括网络)推出“二郎山下的生态天全”这个品牌,依托这个品牌发展产业。
第三篇: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调查报告
--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调查报告
县委、政府: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在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在经济利益上依据平均利润率的产业化组织原则实施产加销一体化,形成生产和流通利益共同体,把农户和市场联系在一起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为了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提供参考依据,产业化办公室对全县第一季度农业产业化发展、经营情况及其它基本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以进一步探索我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措施和途径。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根据全县23个乡(镇)摸底调查,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呈上升趋势,已实现总产值4711.15万元。其中:
1、种植业产业化情况:
(1)优质茶园建设:完成2000亩优质茶园建设项目,已通过验收,目前正在设计今年1000亩优质茶园建设项目的实施方案。
(2)栽桑养蚕:完成了5000亩老桑园管护工作、1160亩新桑园的嫁接工作,已备齐了1500张养殖春蚕所需的物质和蚕种。
(3)订单农业:全县订单农业发展势头良好,目前全县已实施订单种植面积6800亩。主要订单品种有食用玉米、魔芋、芋头、辣椒等,涉及全县5个乡9个村866户农户。
(4)无公害产品:①山药:全县已完成800余亩山药的育苗和整地,主要集中在老场乡。②茶叶:全县已完成15000亩茶叶的春季管护,并采春茶15000公斤,产值约60万元。③西瓜:已完成3000亩西瓜的种植技术培训和生产资料及种子的准备工作。④油菜:全县45000亩油菜长势良好,防病治虫工作已落实完毕。
2、畜牧业产业情况:
(1)畜牧业龙头企业1---3月份情况:
①二郎山牧业:发展养羊联产户25户,每户5只;羊场产纯种波尔羊102只,产值102万元。②四川隆生(天全)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发展二郎山山地鸡1.5万只;发展养鸡大户8户(平均每户一次饲养1000只以上)。③帝豪羊业:已向全县农户签定养羊1000只的合同,现已发放170只。
(2)养猪情况:①全县猪存栏77829头,销售33091头,产值3102.3万元。②仁义乡成立了生猪专业合作社,始阳镇成立了养猪协会,运作都比较规范、正常。全县新发展养猪大户100户,有效带动全县养猪业发展。
(3)养羊情况:全县羊存栏116437只,销售34717只,产值79.85万元。
(4)禽类:全县禽类存栏75.4万余只,出栏30万只,产值860万元;禽蛋产量280吨,产值240万元。
(5)新发展人工种草面积5000亩,使全县人工草场达6.38万亩。
3、林竹业产业情况:
(1)1---3月份,天全县林业局对全县竹资源作了详细调查,并组织编写了《天全县竹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前景》,为我县竹产业开发提供了可行的依据。天全县现有竹资源总面积36.8万亩,成竹面积9.7万亩,天然竹林面积2万亩。从1996年以来新发展竹子面积28.3万亩。
(2)今年1---3月份全县竹材产量3000多吨,产值近100万元;森林蔬菜800吨,产值40万元。
(3)大渡河造林局天全分公司今年1---3月份对20多万亩楠竹基地进行检查补栽、管护等工作,正在组建股份制联合林场,已经拟出了竹资源管理办法。
4、加工营销产业情况:
(1)龙头企业:
①四川二郎山森林蔬菜有限公司:完成了综合楼、机修车间、库房、门卫挖基和主体工作,完成了两个绿色食品申报材料编写,完成了今年原料收购、生产品种、生产量的计划,销售红油鲜笋5吨、清水笋2吨、墨西哥泡椒2吨,实现销售收入10万元,收购野生蕨菜20吨。
②天全县天蜀森林蔬菜食品厂:已收购蕨菜50吨、青菜20吨、山芦20吨;销售山芦30吨、红油鲜笋20吨、蕨菜和薇菜20吨,实现销售收入30万元。
③天全蜜园蜂业有限责任公司:销售蜂蜜4.5吨,销售额15万元,带动养蜂大户12户。
④茶叶加工企业5个,其中1---3月份边茶叶产量6000担,销售2000担、销售额23万元;全县春茶产量15吨,外销鲜叶9吨、产值36万元,县内加工6吨鲜叶、成品1.5吨,已销售0.5吨、销售额13万元。
5、今年一季度绿色食品产业开发情况:
(1)加强与四川二郎山森林蔬菜食品责任有限公司的联系和服务,完成了两个绿色食品商标的年检和技术整改工作,新厂已完成了综合楼、机修车间、库房、门卫等工程。
(2)完成了1000亩辣椒基地的建立、育种、技术培训。
(3)两家森林蔬菜加工企业拟出了今年的收购和产品加工计划。
(4)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结合我县实际编写出了天全县绿色食品发展规划初稿,提出了我县绿色食品开发的思路和目标任务。
(5)完成了两个绿色食品申报材料的编写和填报。
6、协会和基地:
随着产业的形成、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的迅猛发展,截止目前,有各类协会33个(种植业协会16个、畜牧业协会16个、加工协会1个),多数运作正常;产业基地52个(优质瓜果蔬菜基地7个、蚕桑基地7个、茶叶基地6个、畜禽基地11个、林竹基地21个)。
(二)全县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农业大户调查情况:
全县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农业大户有251户,人口1138人(男606、女532人)。按收入情况分:年收入在5万元—10万元的有221户,年收入在10万元--20万元以上的有24户,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的有6户。按主要收入来源分:种植业7户,养殖业25户,加工营销业38户,开采业23户,运输业99户,其它59户。
(三)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构成情况:
1.2003年:全县农村居民123881人,纯收入30289.58万元,人均纯收入2445.05元。其中:种植业收入占24%,养殖业收入占25%,林竹业收入占3%,劳务开发收入占10%,加工营销业收入占5%,矿山开采业收入占16%,运输业收入占10%,其它收入占7%。
2.2004年1季度:全县农村居民119775人,纯收入6385.24万元,人均纯收入500元。其中:种植业收入占12%,养殖业收入占38%,林竹业收入占3%,劳务开发收入占16%,加工营销业收入占5%,矿山开采业收入占12%,运输业收入占7%,其它收入占7%。
(四)全县土地和草资源情况:
据调查,全县有耕地102357.3亩,其中:耕田55276.6亩,旱地32357.5亩,自留地13235.2亩,开荒地1488亩;撂荒地102亩。草资源:天然草场14726.5亩,人工草场13986亩,青贮2955吨。
二、存在的问题:
1.整体上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认识不够,未能深入理解其含意。农民素质相对较低,市场经济意识淡薄,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风险意识。
2.工作发展不平衡,个别乡镇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目标不明确,措施不力,对于农业产业化工作似乎只是应付了事。
3.产业布局不够合理,没有完全做到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产业基地建设分散,除林竹产业外,其它产业规模不大,形不成商品优势,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4.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带农户、连市场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运作不够规范。
5.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农户和基地的作用还不明显,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6.缺乏科学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利益机制不健全,农业产业化一体化的经营层次不高,企业与农户就会经受双重风险。在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企业与农户与基地的利益连接,大多数还停留在松散的结合上,企业与农户之间没有法律约束力,企业按市场价收购农户的产品,不与农户承担风险,农户也没有参与意愿和合作要求,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一旦市场风吹草动,企业与农户将会双双受损。
三、建议和对策: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项牵涉面广、政策性强、浩繁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只是一般的市场行为和企业行为,必须要有党和政府强有力的组织领导。针对目前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供领导参考:
1.正确认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本质和含义,确定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思路。农业产业化的含义就是以市场为导向,在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在经济利益上依据平均利润率的产业化组织原则实施产加销一体化,形成生产和流通利益共同体,把农户和市场联系在一起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思路: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规模开发和基地建设为重点,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龙头,以“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村专合组织、协会)+农户”为基本组织形式,优化配置各种生产要素,实行科学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使农业和农村经济最终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产业化经营轨道,推进农业和农村产业化进程,最终实现全县经济快速发展。
2.建立健全以党、政一把手直接负责的农业产业化目标管理责任制。围绕全县农业产业化的总体目标,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实际,调整和完善农业产业化的实施方案,将目标任务落实到各个乡镇。县、乡镇党、政领导每年必须亲自抓一个产业或一片基地的建设,真抓实干,连续抓几年,抓出成效。这一条可以作为乡镇年终考核指标的一项内容。
3.采取多种方式培训农民,努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根据县上提出的“八个一”工作要求,每个乡都必须至少落实其中的“一乡一校”,建立起培训农民的教育基地,提高农民的科学种植、养殖技术和市场风险意识以及市场诚信意识。
4.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培育主导产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让市场需求说了算,我们要到市场上去选产品,要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坚持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中,首先搞好市场调查、选好产品。具体讲,茶叶产业化、林竹产业化
第四篇: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调查报告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在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在经济利益上依据平均利润率的产业化组织原则实施产加销一体化,形成生产和流通利益共同体,把农户和市场联系在一起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为了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提供参考依据,产业化办公室对全县第一季度农业产业化发展、经营情况及其它基本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以进一步探索我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措施和途径。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根据全县23个乡(镇)摸底调查,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呈上升趋势,已实现总产值4711.15万元。其中:
1、种植业产业化情况:
(1)优质茶园建设:完成2006亩优质茶园建设项目,已通过验收,目前正在设计今年1000亩优质茶园建设项目的实施方案。
(2)栽桑养蚕:完成了5000亩老桑园管护工作、1160亩新桑园的嫁接工作,已备齐了1500张养殖春蚕所需的物质和蚕种。
(3)订单农业:全县订单农业发展势头良好,目前全县已实施订单种植面积6800亩。主要订单品种有食用玉米、魔芋、芋头、辣椒等,涉及全县5个乡9个村866户农户。
(4)无公害产品:①山药:全县已完成800余亩山药的育苗和整地,主要集中在老场乡。②茶叶:全县已完成15000亩茶叶的春季管护,并采春茶15000公斤,产值约60万元。③西瓜:已完成3000亩西瓜的种植技术培训和生产资料及种子的准备工作。④油菜:全县45000亩油菜长势良好,防病治虫工作已落实完毕。
2、畜牧业产业情况:
(1)畜牧业龙头企业1---3月份情况:
①二郎山牧业:发展养羊联产户25户,每户5只;羊场产纯种波尔羊102只,产值102万元。②四川隆生(天全)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发展二郎山山地鸡1.5万只;发展养鸡大户8户(平均每户一次饲养1000只以上)。③帝豪羊业:已向全县农户签定养羊1000只的合同,现已发放170只。
(2)养猪情况:①全县猪存栏77829头,销售33091头,产值3102.3万元。②仁义乡成立了生猪专业合作社,始阳镇成立了养猪协会,运作都比较规范、正常。全县新发展养猪大户100户,有效带动全县养猪业发展。
(3)养羊情况:全县羊存栏116437只,销售34717只,产值79.85万元。
(4)禽类:全县禽类存栏75.4万余只,出栏30万只,产值860万元;禽蛋产量280吨,产值240万元。
(5)新发展人工种草面积5000亩,使全县人工草场达6.38万亩。
3、林竹业产业情况:
(1)1---3月份,天全县林业局对全县竹资源作了详细调查,并组织编写了《天全县竹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前景》,为我县竹产业开发提供了可行的依据。天全县现有竹资源总面积36.8万亩,成竹面积9.7万亩,天然竹林面积2万亩。从1996年以来新发展竹子面积28.3万亩。
(2)今年1---3月份全县竹材产量3000多吨,产值近100万元;森林蔬菜800吨,产值40万元。
(3)大渡河造林局天全分公司今年1---3月份对20多万亩楠竹基地进行检查补栽、管护等工作,正在组建股份制联合林场,已经拟出了竹资源管理办法。
4、加工营销产业情况:
(1)龙头企业:
①四川二郎山森林蔬菜有限公司:完成了综合楼、机修车间、库房、门卫挖基和主体工作,完成了两个绿色食品申报材料编写,完成了今年原料收购、生产品种、生产量的计划,销售红油鲜笋5吨、清水笋2吨、墨西哥泡椒2吨,实现销售收入10万元,收购野生蕨菜20吨。
②天全县天蜀森林蔬菜食品厂:已收购蕨菜50吨、青菜20吨、山芦20吨;销售山芦30吨、红油鲜笋20吨、蕨菜和薇菜20吨,实现销售收入30万元。
③天全蜜园蜂业有限责任公司:销售蜂蜜4.5吨,销售额15万元,带动养蜂大户12户。
④茶叶加工企业5个,其中1---3月份边茶叶产量6000担,销售2006担、销售额23万元;全县春茶产量15吨,外销鲜叶9吨、产值36万元,县内加工6吨鲜叶、成品1.5吨,已销售0.5吨、销售额13万元。
5、今年一季度绿色食品产业开发情况:
(1)加强与四川二郎山森林蔬菜食品责任有限公司的联系和服务,完成了两个绿色食品商标的年检和技术整改工作,新厂已完成了综合楼、机修车间、库房、门卫等工程。
(2)完成了1000亩辣椒基地的建立、育种、技术培训。
(3)两家森林蔬菜加工企业拟出了今年的收购和产品加工计划。
(4)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结合我县实际编写出了天全县绿色食品发展规划初稿,提出了我县绿色食品开发的思路和目标任务。
(5)完成了两个绿色食品申报材料的编写和填报。
6、协会和基地:
随着产业的形成、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的迅猛发展,截止目前,有各类协会33个(种植业协会16个、畜牧业协会16个、加工协会1个),多数运作正常;产业基地52个(优质瓜果蔬菜基地7个、蚕桑基地7个、茶叶基地6个、畜禽基地11个、林竹基地21个)。
(二)全县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农业大户调查情况:
全县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农业大户有251户,人口1138人(男606、女532人)。按收入情况分:年收入在5万元—10万元的有221户,年收入在10万元--20万元以上的有24户,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的有6户。按主要收入来源分:种植业7户,养殖业25户,加工营销业38户,开采业23户,运输业99户,其它59户。
(三)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构成情况:
1.2006年:全县农村居民123881人,纯收入30289.58万元,人均纯收入2445.05元。其中:种植业收入占24,养殖业收入占25,林竹业收入占3,劳务开发收入占10,加工营销业收入占5,矿山开采业收入占16,运输业收入占10,其它收入占7。
2.2006年1季度:全县农村居民119775人,纯收入6385.24万元,人均纯收入500元。其中:种植业收入占12,养殖业收入占38,林竹业收入占3,劳务开发收入占16,加工营销业收入占5,矿山开采业收入占12,运输业收入占7,其它收入占7。
(四)全县土地和草资源情况:
据调查,全县有耕地102357.3亩,其中:耕田55276.6亩,旱地32357.5亩,自留地13235.2亩,开荒地1488亩;撂荒地102亩。草资源:天然草场14726.5亩,人工草场13986亩,青贮2955吨。
二、存在的问题:
1.整体上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认识不够,未能深入理解其含意。农民素质相对较低,市场经济意识淡薄,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风险意识。
2.工作发展不平衡,个别乡镇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目标不明确,措施不力,对于农业产业化工作似乎只是应付了事。
3.产业布局不够合理,没有完全做到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产业基地建设分散,除林竹产业外,其它产业规模不大,形不成商品优势,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4.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带农户、连市场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运作不够规范。
5.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农户和基地的作用还不明显,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6.缺乏科学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利益机制不健全,农业产业化一体化的经营层次不高,企业与农户就会经受双重风险。在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企业与农户与基地的利益连接,大多数还停留在松散的结合上,企业与农户之间没有法律约束力,企业按市场价收购农户的产品,不与农户承担风险,农户也没有参与意愿和合作要求,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一旦市场风吹草动,企业与农户将会双双受损。
三、建议和对策: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项牵涉面广、政策性强、浩繁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只是一般的市场行为和企业行为,必须要有党和政府强有力的组织领导。针对目前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供领导参考:
1.正确认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本质和含义,确定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思路。农业产业化的含义就是以市场为导向,在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在经济利益上依据平均利润率的产业化组织原则实施产加销一体化,形成生产和流通利益共同体,把农户和市场联系在一起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思路: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规模开发和基地建设为重点,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龙头,以“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村专合组织、协会)+农户”为基本组织形式,优化配置各种生产要素,实行科学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使农业和农村经济最终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产业化经营轨道,推进农业和农村产业化进程,最终实现全县经济快速发展。
2.建立健全以党、政一把手直接负责的农业产业化目标管理责任制。围绕全县农业产业化的总体目标,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实际,调整和完善农业产业化的实施方案,将目标任务落实到各个乡镇。县、乡镇党、政领导每年必须亲自抓一个产业或一片基地的建设,真抓实干,连续抓几年,抓出成效。这一条可以作为乡镇年终考核指标的一项内容。
3.采取多种方式培训农民,努力提
第五篇: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调查报告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在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在经济利益上依据平均利润率的产业化组织原则实施产加销一体化,形成生产和流通利益共同体,把农户和市场联系在一起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为了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提供参考依据,产业化办公室对全县第一季度农业产业化发展、经营情况及其它基本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以进一步探索我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措施和途径。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根据全县23个乡(镇)摸底调查,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呈上升趋势,已实现总产值4711.15万元。其中:
1、种植业产业化情况:
(1)优质茶园建设:完成2000亩优质茶园建设项目,已通过验收,目前正在设计今年1000亩优质茶园建设项目的实施方案。
(2)栽桑养蚕:完成了5000亩老桑园管护工作、1160亩新桑园的嫁接工作,已备齐了1500张养殖春蚕所需的物质和蚕种。
(3)订单农业:全县订单农业发展势头良好,目前全县已实施订单种植面积6800亩。主要订单品种有食用玉米、魔芋、芋头、辣椒等,涉及全县5个乡9个村866户农户。
(4)无公害产品:①山药:全县已完成800余亩山药的育苗和整地,主要集中在老场乡。②茶叶:全县已完成15000亩茶叶的春季管护,并采春茶15000公斤,产值约60万元。③西瓜:已完成3000亩西瓜的种植技术培训和生产资料及种子的准备工作。④油菜:全县45000亩油菜长势良好,防病治虫工作已落实完毕。
2、畜牧业产业情况:
(1)畜牧业龙头企业1---3月份情况:
①二郎山牧业:发展养羊联产户25户,每户5只;羊场产纯种波尔羊102只,产值102万元。②四川隆生(天全)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发展二郎山山地鸡1.5万只;发展养鸡大户8户(平均每户一次饲养1000只以上)。③帝豪羊业:已向全县农户签定养羊1000只的合同,现已发放170只。
(2)养猪情况:①全县猪存栏77829头,销售33091头,产值3102.3万元。②仁义乡成立了生猪专业合作社,始阳镇成立了养猪协会,运作都比较规范、正常。全县新发展养猪大户100户,有效带动全县养猪业发展。
(3)养羊情况:全县羊存栏116437只,销售34717只,产值79.85万元。
(4)禽类:全县禽类存栏75.4万余只,出栏30万只,产值860万元;禽蛋产量280吨,产值240万元。
(5)新发展人工种草面积5000亩,使全县人工草场达6.38万亩。
3、林竹业产业情况:
(1)1---3月份,天全县林业局对全县竹资源作了详细调查,并组织编写了《天全县竹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前景》,为我县竹产业开发提供了可行的依据。天全县现有竹资源总面积36.8万亩,成竹面积9.7万亩,天然竹林面积2万亩。从1996年以来新发展竹子面积28.3万亩。
(2)今年1---3月份全县竹材产量3000多吨,产值近100万元;森林蔬菜800吨,产值40万元。
(3)大渡河造林局天全分公司今年1---3月份对20多万亩楠竹基地进行检查补栽、管护等工作,正在组建股份制联合林场,已经拟出了竹资源管理办法。
4、加工营销产业情况:
(1)龙头企业:
①四川二郎山森林蔬菜有限公司:完成了综合楼、机修车间、库房、门卫挖基和主体工作,完成了两个绿色食品申报材料编写,完成了今年原料收购、生产品种、生产量的计划,销售红油鲜笋5吨、清水笋2吨、墨西哥泡椒2吨,实现销售收入10万元,收购野生蕨菜20吨。
②天全县天蜀森林蔬菜食品厂:已收购蕨菜50吨、青菜20吨、山芦20吨;销售山芦30吨、红油鲜笋20吨、蕨菜和薇菜20吨,实现销售收入30万元。
③天全蜜园蜂业有限责任公司:销售蜂蜜4.5吨,销售额15万元,带动养蜂大户12户。
④茶叶加工企业5个,其中1---3月份边茶叶产量6000担,销售2000担、销售额23万元;全县春茶产量15吨,外销鲜叶9吨、产值36万元,县内加工6吨鲜叶、成品1.5吨,已销售0.5吨、销售额13万元。
5、今年一季度绿色食品产业开发情况:
(1)加强与四川二郎山森林蔬菜食品责任有限公司的联系和服务,完成了两个绿色食品商标的年检和技术整改工作,新厂已完成了综合楼、机修车间、库房、门卫等工程。
(2)完成了1000亩辣椒基地的建立、育种、技术培训。
(3)两家森林蔬菜加工企业拟出了今年的收购和产品加工计划。
(4)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结合我县实际编写出了天全县绿色食品发展规划初稿,提出了我县绿色食品开发的思路和目标任务。
(5)完成了两个绿色食品申报材料的编写和填报。
6、协会和基地:
随着产业的形成、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的迅猛发展,截止目前,有各类协会33个(种植业协会16个、畜牧业协会16个、加工协会1个),多数运作正常;产业基地52个(优质瓜果蔬菜基地7个、蚕桑基地7个、茶叶基地6个、畜禽基地11个、林竹基地2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