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省级生态文明村汇报材料[样例5]

时间:2019-05-15 16:02: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建省级生态文明村汇报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建省级生态文明村汇报材料》。

第一篇:创建省级生态文明村汇报材料

梅花村创建省级生态文明村汇报材料

陈店乡梅花村党支部、村委会

梅花村位于陈店乡东南部,南与湖北省接壤,属檀树岗水库淹没区,辖红迎、红春、红梅、红山、郭庄、细张家、崔店7个自然村8个村民组,总人口1024人,其中党员24人,2008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318元。该村党支部连续6年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五好”农村基层党支部,综合目标考评连续多年被乡党委、政府表彰为优秀村,2007年5月被市爱卫会命名为市级卫生村,2009年5月,被信阳市委、市政府确立为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市级示范村,被市委表彰为“五好”村党支部。2008年,村党支部、村委会作出了创建省级生态文明村的决定,两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领导。我村创建省级生态文明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乡党委委员、武装部长任组长,乡国土所、村镇建设服务中心、“六城联创”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具体负责指导创建工作,村“两委”成立了创建工作协调小组,明确专人具体负责协调、落实创建工作。

二、科学规划。在创建工作中,我们结合梅花村被确定

为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市级示范村建设的机遇,按照“以园带村,以村促园”的发展思路,明确“一园两村”建设重点,推动梅花村创建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一园”即以梅花店农业生态园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高效农业区、水产养殖区、休闲观光区和生态示范区,以此辐射带动交通、旅游、餐饮等相关行业的全面发展。“两村”即在富贩大田征地150亩,认真规划建设迎春、红梅两个移民新村,集中搬迁居住条件较差的红迎、红春、红梅、红山四个村民组群众到移民新村落户,高标准规划设计改水、改厕、改圈和沼气建设。

三、强化措施。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坚持与时俱进,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以创建“富裕户”、“和谐户”活动为载体,大力倡导文明村风,营造和谐发展良好氛围,大力实施“金桥工程”、“回归工程”,引导、鼓励外出务工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联合乡林站、“六城联创”办、国土所等相关职能部门,严格农村宅基地审批,加大空心村治理,加强水库和河道管理,巩固生态林业建设成果。

四、认真实施。大力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以梅花店农业生态园综合建设为重点,加快移民新村建设,以农村安全饮水项目为依托,认真实施好金桥水库安全饮水工程,完

成了管道铺设任务,以淮南猪养殖场建设为突破,开展农村散养家禽、家畜综合整治活动,大力开展沼气建设,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以生态廊道建设和公益林建设为核心,全面建设生态林业,打造生态家园。尤其在梅花店农业生态园建设上,该公司先后投资100万元完成了800亩的整地任务,投资20万元购买了600亩无性系茶苗,投资50万元完成了建园区内生产路及环保设施,投资10万元整地,发展300亩花卉、观赏树木,投资30万元购买名贵花草、观赏树木。目前,该园拥有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800亩,特色水产养殖业年产值180万元。苗木、花卉、林果200万株,年产值100万元,疏菜种植年产值80万元,生态园累计每年创造经济效益400多万元,解决农村劳动力230人就业。

第二篇:创建省级生态文明村工作总结

xxx村创建

xxx省级生态文明村工作总结 xxxxxx村

年xxx月

为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切实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我村在建设市级生态文明村的工作基础上,按照“省级示范村”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结合村庄整治工作,积极依靠群众,切实加强四个文明建设,在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农业、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进一步增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了我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xxx村成为省、市、县“文明新村”和市级生态文明村,村党支部成为省、市、县“五个好党支部”。

一、基本情况

xxxxxx村位于武陟县中南部,北靠新洛路,南临黄河,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全村住户302户,1400口人,党员28名,耕地3000亩。该村目前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多种经营为辅,人均纯收入5000元以上。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领导,成立创建领导机构

为使创建工作顺利进行,我村成立了以副镇长xxxx同志为组长,镇环卫所所长、生态办公室副主任xxx,村支部书记、村主任xxx为副组长,村委xxx、为成员的界牌峪村创建生态文明村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创建计划和保障制度,全面负责xxx村生态文明村的创建工作。

(二)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充分发动群众,明确创建思路

按照上级党委、政府和县环保部门的要求,袁庄村成立了生态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村“两委”班子多次召开村组干部会、党员会、村民代表村等,统一思想认识,使广大村民都认识到生态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引导群众自己动手建设美好家园,形成全村上下齐行动建设生态村的生动局面。

1、制定创建工作计划、任务,责任落实到人,层层抓落实,保证创建任务如期完成。

2、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广播、召开党员会、村民代表会、村民小组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创建市级生态文明村的意义、目的和创建的内容,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3、建立监督机制。村里成立了以老党员、村民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对创建工作进度进行监督。

4、组织实施。村主任为创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生态文明村的创建工作,按照制定的每一项创建工程,抓好落实,保证各项工程保质保量的完成。

(三)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根据生态村建设要求,结合本村实际,通过调查摸底,听取各方面意见,市、县领导经常到村指导工作,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协助村“两委”班子制定了生态村建设规划,落实好各项工作措施,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使袁庄村逐步达到生态文明村标准。

(四)突出重点,扎实做好村庄绿化、美化、洁化。

1、突出造林绿化工作。三年来,按照“村在林中、院在树中、人在绿中”的绿化要求,袁庄村充分利用退耕还林、荒山荒坡造林等政策,利用春季植树季节,组织村民掀起植树高潮,全村建设以杨树为主的生态林3500亩,实现了人均1亩林,农田林网率达到70%以上,在农户房前屋后见缝插绿形成绿荫,由于近几年的大力植树造林,荒山秃岭的面貌得到彻底改变,且区域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3、切实加强以道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全村路网布局合理,道路规格较高,农户进出十分方便、快捷。村内主干道硬化率100%,通村道路路面宽达到5米以上,全村实现组组通,户户通。同时认真搞好以灌溉和饮用水为主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建人畜饮水工程1处,修建地下排污管道3000米,全村居民全部吃上了清洁无污染的自来水,全村缺水的状况得到缓解。

4、大力推广以沼气为主的清洁能源的建设和利用。根据上级推广农用沼气、积极探索节能新路子的要求,全村大力开展沼气建设,实现“一池三改”,同时推广对太阳能热水器的利用,共建设沼气池110座,实现国债项目与社会建设的有机结合,安装太阳能热水器66个,为推广清洁无污染的能源做出了榜样,其他液化气、电等清洁能源使用率基本普及,达到70%以上。

5、突出抓好环境净化。按照突击清理和经常清理相结合的办法,村干部包片,组长包组,农户包房前屋后,全面落实保洁制度。全村共划分5个卫生责任区,新建垃圾填埋点2个,新建公厕1座,由5名专业保洁员组成保洁队伍。每天对村内卫生定时打扫。

6、积极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从去年起,全村99%的村民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并建设标准的村级卫生服务站,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吃药全报销。

7、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法规。通过教育村民依法办事,使爱护自然,保护环境成为全村群众的自觉行为,村域内无滥垦、滥伐、滥挖现象,无捕杀、销售和食用野生动物等现象发生。

(五)重点工程完成情况

1、教育农民树立文明向上的思想观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环境意识、生态意识。通过广泛宣传教育群众、组织村民代表外出参观学习、做好争当“生态文明标兵户”、“生态文明标兵”和“十星级”文明户等工作,使全体村民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创建工作中,大家争先为创建工作出主意,想办法,提出创建意见和建议,为我村创建工作出谋划策。

2、投资10余万元,用于改善村容村貌,达到“五化”(即亮化、绿化、净化、美化、硬化)标准,完成街道硬化15000平米,安装路灯43盏,油饰墙体5000平米,垒砌花墙1200米,栽植各类花草树木7千多株,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3、投资40万元,修建占地4000平米的群众健身娱乐广场,为群众休闲娱乐提供了良好场所。

4、为了改善群众用水条件和保证用水安全,投资15万元对原有自来水供水系统进行更新改造,完成主管道更新1000米。

5、投资3万元完成有线电视入户工程,全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85%,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投资7000元为群众安装了程控电话,使我村的程控电话普及率达到85%,改善了群众通讯条件。

(六)完善管理 巩固创建成果。

通过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最大的成果就是村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被群众所接受,树立起了保护环境,讲究卫生,文明向上的村风。通过历年来的环境建设,村容村貌大为改观,生活环境得到有效保护,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产业结构合理、布局规范,为新型农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来水管网改造、硬化街道、安装路灯、绿化、美化、净化等基础设施的建成,极大的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水冲式厕所的使用,不但消灭了蚊蝇的孳生地,而且对净化水质、防止传染病、阻断传染源意义重大。各项工程的实施,有力的保护了群众的身体健康。

在创建过程中,村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融洽了,村民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友善了,家庭内部矛盾减少了,干部办实事,村民协助村干部做好各项工作,全村树立起了文明风范,打架、骂人、赌博的人少了,做好事、树新风的人多了,呈现出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文明风尚,为我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营造了良好氛围,促使生态文明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为进一步加强生态村的建设、维护与管理,村“两委”班子把相关制度落实到人,与农户签订“三包”公约,要求做到爱护绿化、洁化村庄、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发动在校学生,由学生来做家长的监督员。通过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公民”等评选活动,加强对群众的教育,以提高农民的思想素质来营造优美、整洁的生产生活环境,使生态村建设效果得到长期保持。

三、下步打算

xxx村生态村建设工作,由于领导重视、措施有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对照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还需要在下步工作中继续努力:

1、不断加强党员干部政治思想建设,着力营造一支思想好、素质高,有干劲的干部队伍,同时对村民加大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村民的生态意识、文明素质和修养。

2、进一步完善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使我村环境保洁工作制度化、经常化。

3、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面推进我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我们相信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以科学理念,创新思维,良好作风来扎实工作,将xxx村建成为环境优美、村容整洁、人与自然和谐的高标准的生态村。

第三篇:曙光村创建省级文明村汇报

各位领导:

我们曙光村位于惠民镇东北角,南接东海港,东与上海市团新、菖梧村毗邻,北到横泾港与魏塘镇枫南村相连,西以枫泾塘为界,辖区面积8.5平方公里,有35个自然村,分为16个小社,耕地面积6500亩,其中水田5000亩,全村723户,2699人。总劳力1658人,其中务工1030人,占总劳力的62.1%。务农490人,占总劳力的29.5%,其余8.4%,138人是个体经商、个体客、货运等自主创业。现有党员103名,村成立党总支,下设沈家、坟港、唐家、丽字四个党支部。

曙光村干部、群众经过几年的努力,村级经济的较快发展,推动了各项实事工程的实施和各项惠民政策的兑现。目前,村内主干道路达到四级公路标准,通社达户的水泥道路也已完成,总长32.1公里,实现户户通到。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成效明显,养殖污染抓紧治理,河道专项整治全面展开,河道疏浚、块石护岸有序推进,村文化广场和文化活动中心投入使用,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各项惠民政策如期兑现,使全村百姓切实分享到村级经济的发展成果,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了村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质量。村干部付出的辛劳赢得了群众的好口碑,也得到了上级政府的肯定。2006年已通过市级文明村的验收合格,2007年荣获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省级“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示范村、市级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市级科普示范村、市级行政示范村规范化档案室、创建市级和谐家庭先进集体、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村级简报法制专题优胜奖、县级三无示范村、镇级民主管理先锋村、科协工作先进集体、村级简报一等奖、经管工作先进集体、综治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曙光村“两委”在获得市级文明村称号的基础上,做到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做到创建领导小组班子不散、创建工作不松、高标准、严要求地制定了创建省级文明村的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经过2007年以来,近两年的努力,已取得明显成效,现作如下简要汇报。

一、领导班子坚强有力。

曙光村“两委”班子成员,文化素质好,除一名是初中文化外,二名是中专生,四名是高中生,两委班子齐心协力,作风民主,配合默契。自2004年以来,连续评为县级五好党组织,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2006年评定为市级文明村,2007年荣获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称号。村党总支十分重视带头廉洁自律,经常提醒村干部要勤俭节约,花集体的钱要像花自己的钱一样珍惜,一样精打细算,要树立村干部的良好形象。经常利用大、小会议宣传廉政建设的重要意义,要求村干部都要做到勤政廉政,才能取信于民,就能做到讲话有人听,做事大家帮,一呼百应。几年来,村干部中无违法违纪现象,在群众中威信高、口碑好。七名村干部分别获得农经、蔬菜、果树、畜牧等种、养业技术职称。在带领群众共同勤劳致富道路上,工作就能得心应手,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村两委在选择、培养村级后备干部方面,确定一名男青年、一名女青年为村后备干部,平时经常给予关心、帮助,加强思想教育,还给予一定的工作任务。其中一名负责团员、青年和关工委工作,一名负责宣传、报导和村简报的编写,让后备干部多接触村里的工作,了解全村情况,为今后争当一名合格的村干部打好基础。党总支还注重抓好发展党员工作,现有6名入党积极分子已提交了入党申请。近几年,做到每年发展一名新党员。村级的各配套组织,妇代会、共青团、民兵、村民小组长、计生协会、计生联络员、老龄委、关工委、残联、工会等组织健全,阵地配套,活动正常,经费保障。在文明村创建工作中发挥了应有的作风。村党总支的“三会一课”制度落实,作风

民主,经常开展学习,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村两委班子还建立了联系户制度,确定每个村干部联系一户农户。村建立党员代表大会制度,全村20名党员代表,每人联系5名党员。做到灵活多样,见缝插针,深入农户,了解民意,对农户在不同时期的所思所想、希望和要求,做到了如指掌,为村“两委”的民主决策提供依据,村干部还有针对性地给农户传授种、养业实用技术,带领大家共同勤劳致富。

二、思想道德风尚良好。

曙光村建立一支思想政治宣传的骨干队伍,负责黑板报、村简报、宣传栏的宣传报导,组织村里的文体活动,结合村中心工作,为创建省级文明村工作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创建氛围。全村共有黑板报四块、村简报一份(月刊)、固定宣传栏两处,村里的教育场所有村党校、农民学校、妇女学校、青年民兵之家、党员活动室等,并有各自的有关制度和工作计划。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我们利用自己的教育场所精心设计载体,突出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宣传、培训,开展了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科普知识和实用技术的学习培训,还开展了“三个主义”、“三德”和艰苦奋斗的教育,以逐步提高人的素质,实现精神文明的逐年提升。认真开展《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浙江省公民道德规范》的宣传、学习、教育活动,利用大小会议,各类培训,各种阵地开展宣传学习,并要求村、社二级干部,包括党员、团员、村民代表要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例如在争创星级文明户活动中,村民委与全村户主签订争创协议书,签协率达到97%,广大农户都能自觉遵守村民自治章程和村务公约的有关规定,在行使民主权利的同时,尽到村民应尽的义务,邻里和谐相处,家庭尊老爱幼,涌现了一大批平安、和谐、幸福的大家庭。为了树立学习榜样,激励先进,我村在10月份开展了一次“和谐示范大家庭”的评选活动,在各村民小组民主推荐的基础上,经村“两委”审议,评选出9户“和谐示范大家庭”候选户,并将9户的全家福照片和主要事迹简介在十月份的简报上刊登,发出选票695张,收回选票670张,农户投票率达到97%。经认真开票、计票,评选出范建良等6户曙光村2008“和谐示范大家庭”,村将择期予以表彰奖励。

在基层系列创建方面,我们充分利用村文化广场、文化活动中心的现有资源,深入开展了“双结对、创文明”活动。县第一人民医院多次下次义诊、义演,深入农户家中查病、治病,使许多老人感动万分。演出了许多弘扬正气、倡导文明的文艺节目,使村民在愉悦的享受中受到教育。还有嘉善五中结合村里赠送了电视机,村为学生提供了暑期社会实践的基地。由村干部给学生上课,关于本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情况,鼓励学生好好学习,长大后为家乡新农民建设出力。村与双结对党委领导经常组织活动,共同探讨创文明的方法,取长补短,共创文明。

现在全村的道德风尚较好,村民无聚众赌博、无封建迷信活动、婚丧事简办,无铺张浪费现象。对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村关工委认真计划,制定措施,从确保入园、入学率二个100%抓起,对困难家庭进行扶持。近几年来,困难户中的孩子没有出现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确保青少年都能完成义务教育学业。同时每年举办家长培训班,研究、探讨新时期对青少年的教育工作,教育方式、方法,既不能简单、粗暴,也不能放任不管,要给予正确的说服、引导,使下一代健康成长。同时,保护农村老年人的权益,村有老龄委负责,针对本村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解决的意见、建议,为村干部做好参谋,全村老年人衣、食、住、行、医等

方面都有保障,未发现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事件。结合《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制定了曙光村村务公约,每户发一份,把村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和百分考核内容列入公约,对农民的诚信教育也结合在其中,目的是让大家明确一个道理,诚实守信,不光是经商的需要,做人也是如此。只要大家都做到诚信,家庭、邻里就能和睦相处,农村社会就能和谐。

三、农村经济发展壮大。

近几年来,曙光村能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农村政策,根据本村地域偏僻,又系纯农业村的特点,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确立了本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思路是:到邻村购买土地,建造标准厂房出租,确保村级集体资产能逐年保值增值,使村级集体经济较快地发展壮大,增强文明创建的经济基础。全村现有标准厂房4.5万多平方米,厂房固定资产2438万元,共有租房企业23家,年租金收入319万元。2007年村级可支配资金3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700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8万元,人均村级可支配资金1344元。村建立农业和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例如养猪专业合作社、惠绿牌蜜梨合作社等,做好农户产前、产中、产后的指导、服务、推销工作,实现农户的增产增收。对苗猪、肉猪及蔬菜、瓜果的销售,主要依靠全村十几户营销户进行推销,基本上没有出现农产品卖难的情况,全村的农产品商品率,除粮食以外,达到80%以上。农业生产的主要环节如机耕、开沟、收割已实现了机械化作业。本村只拥有小型拖拉机,中型的机械依靠上海方面及外地机,每到春粮、晚稻收获季节,外地收割机纷纷进村,招揽生意。农业机械化作业中,始终重视安全生产,至今未发生过伤害事故。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制定和完善了村总体规划,委托华汇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进行规划设计,并经有关部门讨论同意,村庄建设项目符合村庄规划,依法办理建设审批手续,公共建设项目符合国家标准。

在抓经济发展中,企业同村结对帮困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嘉兴兴惠电子有限公司与曙光村结对以来,扶持了三家民营小企业,给了他们加工电子产品业务,由公司统一销售。另外从本村招工300多人进厂务工,加速了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增加了农民的固定收入。兴惠公司还向村赠送空调2台,科普图书300多册,为全村科普工作的的开展作出了贡献。我们还抓了村干部结对帮困工作,确定每个村干部帮助一户困难户,从精神、技术、资金等方面给重点帮助。今年共翻建危房9户,资助子女上学3户,并赠送了猪、羊、兔、鹅等,千方百计增加困难户收入,生活质量都有明显提高。

村级经济的较快发展,促成了几项惠民补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一是对参加合作医疗的村民每人补助应由个人缴费的50%。二是独生子女奖励费每人30元。三是60周岁及以上的老人每年每人补助120元。四是对老党员、老干部的定期补助。五是低保户救助。六是危房改建补助。七是助学资助。八是大病或特殊困难补助。上述各项补助,每年都在50万元以上,广大村民都能从中受益,分享村级经济发展成果。

四、村容村貌整洁优美。

村内路网布局合理,主干道达到四级公路标准。其中康庄道路3.5公里,连村道路3.98公里,其中的五座危桥全部重建,2006年9月,开通城乡公交。村内通社、达户道路也已浇筑水泥路面,户户到达,总长32.1公里。上述道路建设的竣工,从根本上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对村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起到很大推动作用,对村容村貌的整洁,环境的优美起到重要贡献。在此基础上,村“两委”以2007年创建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为契机,抓紧抓实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主要包括治理养殖污染、开展河道专项整治和环境卫生保洁工作,首先对全村30户养殖中、大户进行污染治理,按照“二分离、三配套、零排放”的要求,由于联系村干部会同村干部加强宣传、教育、督促,村干部还帮助整治户施工作业,在11月底全部完成。还推广了用猪粪养殖蚯蚓19.5亩,已获成功,投入资金115万元。其次是配合县、镇统一行动,于2008年上半年,突击开展河道专项整治工作,全面打捞河面水草、漂浮物,共整治河道11段,整治河浜21只,总长22.62公里,投入2100工,总花6万余元。并在河段上下游筑起栏污栅15处,并建立了长效保洁机制,分段负责。全村16个男社长为河道保洁员,明确职责,由村每季检查评定,兑现报酬。通过河道专项整治,加上前几年已完成洪泾港、唐家泾、沈家埭、鲇鱼浜、厍浜的河道疏浚和块石护岸工程。2007年又完成了丽字片3个自然村疏浚和块石护岸,2008年下半年再完成坟港片2个自然村的疏浚和块石护岸,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就在眼前。第三是抓了日常的卫生保洁,全村建起了76只垃圾箱,确定4个保洁员分片包干,每户发放垃圾桶1只,共723只,建立责任制、奖罚制,保证垃圾日产日清,村民也逐渐习惯了垃圾袋装,不乱扔乱丢。通过上述三项整治,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同时,村庄绿化工作成效明显,村部建成区有2000多平方米公共绿地供村民休闲,村内主干道路两旁及河道绿化达95%以上。农田林网在90%以上,农户庭院绿化也能达到80%以上,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能认真执行《嘉兴市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通过二年的整治,村内的工业污染和三废污染都做到了达标排放。

五、科教文卫稳步发展。

曙光村村部中心建有占地五亩的村文化广场,内有文艺演出台、灯光球场、健身活动区。场内绿化经精心设计,花、草、树错落有致,供村民休闲之用。文化广场对面是文化活动中心,内有老人茶室、阅览室、电视室、台桌球、棋牌室及室内健身等,基本能满足不同年龄的村民的不同爱好。广场外设有科普宣传栏和村务公开宣传栏二块,全村有黑板报四块,村里办了简报“今日曙光”,有一支文体骨干队伍,配合村中心工作,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娱乐活动。村文化活动中心,有专人负责日常管理,有各活动室的规章制度。村每年投入文化活动的经费确保村可支配资金的5%以上,近二年,每年组织文艺宣传、表演二次,放映电影4-6场。今年前些时间,组织了篮球比赛,并积极参与上级组织的各项体育活动。村民文化生活健康发展,文化活动中心管理规范,无非法活动。科普教学活动开展正常,宣传栏内容定期更换,每年的科普培训班在五期以上,每年受训人数达300多人次。村建有科普组织,其中39人有农民技术员职称,全村获各类农民技术职称人数53人,占总劳力的3%。全村自来水入户率100%,村水厂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多年来,加大了对卫生厕所的资金扶持力度,使卫生厕所达到91%,总数达到658户,全村无露天粪缸,粪便无害化处理率100%。全村有二个医务室,医生有职业资格证书,服务场所一个30平方米,一个90平方米,医务室开通电脑联网,村里看病可直接享受报销。经多年实践,合作医疗的好处充分显现,越来越多的农民受惠,村里每年还对参保的农民实行补贴,标准是按规定应由个人缴费的50%,今年每人补50元,补助款占应收款的55%。对低保户、困难户,则全额补助投保,因此参保率均在96%以上。全村儿童保健覆盖率和“五苗”单苗接种率都是100%,孕产妇系统保健覆盖率和产妇住院分娩率均达100%,地方病达到控制标

准,没有发生传染病疫情。实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生育指标在公开栏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计划生育列入村务公约内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逐步推进。今年10月份,全村进行广泛发动,村干部分片包干,到社到户宣传、解释,村民提高了认识,踊跃投保。到11月底60周岁以上一次性交款投保的有74人,60周岁以下交款投保的271人,合计投保345人,完成上级下达指标230人的150%。还以高速公路征地为契机,动员被征地农户参加保险,现已有460名老人享受到养老保险。

全村五保老人做到应保尽保,确保其基本生活,其中安排到敬老院集中供养2人,集中供养率67%。全村电视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终端入户率78%,用户能收看到30套以上节目。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100%,每天有专车接送。九年制义务教育率100%,适龄高中段教育普及率98%。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包括实用技术培训和参加上一级组织的技能培训,为劳动力的转移打好基础。7名村干部中6名达到中专、高中学历,达到90%。

六、社会治安秩序良好。

曙光村治保、调解、督教组织、护村队、巡逻队、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等群防群治队伍健全,活动能正常开展,作用发挥好。层层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民间矛盾调处成功率达到95%,2007年上半年,县综治委授予“一级综治站”称号。维护稳定责任制落实,无群体性事件发生,无恶性刑事案件和恶性治安事故,无流氓恶势力,无非法组织,无“黄、赌、毒”等活动窝点,认真开展了“无邪村”的创建活动。无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无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利用大小会议和一切宣传工具,开展经常性的法制教育,群众的法制观念和防范意识有了很大提高,群众的安全感明显增强,不发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村内交通干道和村路安全畅通。

七、基层民主健全有效。

村民自治组织体系健全,村民委员会及其下属委员会、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小组关系协调,工作运作正常,能有效发挥作用。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充实了村民自治章程和村务公约的内容,确保村民自治有制度保障。村民委员会的下属委员会、村民代表会议工作制度健全,村民委员会依法及时进行换届选举,换届选举工作程序规范、公开、公平、公正。例如2008年上半年的两委换届,由于宣传、发动到位,村民参与热情高涨,两委换届均采用无候选人、自荐直选,一次投票成功,这是本村民主建设的一大进步。整个选举过程,无非法剥夺选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行为。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民主规范,建立和完善了村民委员会、村民代表大会的议事规则,凡是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都能坚持民主决策程序,都要经过四议程序,即党组织在座谈、调研的基础上作出提议,由村“两委”进行商议,再交党员大会进行审议,最后经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后,才能组织实施。村内民主渠道畅通,民主管理科学,坚持村务、财务、党务、事务定期公开,重大事项随时公开,接受村民监督,村务监督委员会包括民主理财、村务决策监督、村务公开监督,建设工程监督四个小组,监督小组成员认真负责、工作踏实,在群众中威信高,通过严格的监督程序,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群众有了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干群关系更加融洽,集体资金运作良好,实现了保值增值和良性循环。

八、创建工作扎实有效。

村党总支、村委会把创建省级文明村工作纳入村建设总体规划,三个文明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专门组建的文明创建领导小组,总支书记任组长,村委会主任任副组长,其余村干部任组员。真正体现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整套班子合力抓的良好局面。领导小组下设文明创建的工作班子,负责文明创建的资料、台帐的收集、整理、归档。创建工作的规划,经村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创建工作有制度、有措施,创建任务分工明确,责任落实,系列评创活动有具体标准、有考核内容、有奖励措施,把对农户的百分考核列入村务公约,发放到每家每户,农户对创建的知晓率达100%。同时开展文明家庭创建工作,创建面达100%,星级文明户创建率达96 %。今年十月份,在全村开展了一次村民投票评选“和谐示范大家庭”活动,在村民小组民主推荐,村两委审议的基础上确定9户候选家庭,并将照片、简介刊登在村简报上,让村民投票评选。发出695张,收到670张,农户投票率达到97%,最后评选出范建良等6户为曙光村2008“和谐示范大家庭”,村将择期予以表彰奖励。在11月底全镇推广乡风文明现场会在村召开,今年获得了省级“平安家庭”创建示范村。积极开展“三无村”创建活动,“无毒村”创建活动,同时开展“民主法治村”、“平安村”、“卫生村”、“科普村”等系列创建活动,均取得了较好成效。

由于曙光村“两委”班子团结合作,勤政清廉,富有战斗力,加上充分注意发挥了村级配套组织的作用,注意调动老党员、老干部和各社社长的作用,坚持发动和依靠群众,才能使创建省级文明村工作得以有序开展,取得较大成效。以本村的现状同自己的过去比,变化明显,今非昔比。但按各级政府对我们的要求和群众对我们的期望比,差距和不足是显而易见的。村两委决心认真总结,发扬成绩,克服不足,把创建省级文明村工作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实,务必使各项创建均衡发展,全面达标,为早日实现省级文明村的远大目标,为曙光百姓办更多的事,造更多的福,为构建和谐农村,推进本村新农村建设步伐而努力。

第四篇:创建生态文明村

创建生态文明村

一、创建生态文明村的主要做法

我县认真落实省、市的工作部署,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创建活动作为顺应群众需求、为农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的“民心工程”,作为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奔康工程”,作为营造农村良好投资创业环境的“形象工程”,作为更新农民的思想观念、变革生活方式的“素质工程”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民造福的“德政工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进创建工作。

(一)加强领导,齐抓共建。

我县从三个方面保证领导力量到位、挂钩帮扶到位、督促检查到位,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

一是建立健全层级领导体制。县成立了创建指挥部,由县委书记担任总指挥,分管精神文明建设的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和副县长担任执行指挥,宣传、卫生、妇联、团委、农业、规划、建设、交通、财政等部门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部成员。并从成员单位抽调10多名政治素质强、业务水平高的干部组成专责工作小组,设立日常工作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督促全县创建工作的开展。同时,还抽调17名县直 副科以上干部驻镇负责督导工作。各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形成了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建立健全挂钩帮扶制度。县五套班子领导成员全部挂点各乡镇,县直150多个单位挂钩到各创建村,并明确将创建任务分解到镇及县直挂钩单位,把创建成效作为各镇和县直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是建立健全检查督促考核机制。县委建立健全了督促检查、汇报通报、考核评比工作机制。县专责工作小组和驻镇工作组长期深入各村督促检查,以简报、通报形式,推广先进,督促后进。为防止搞形式走过场,杜绝出现“豆腐渣”工程,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机关的领导和干部组成的调研组对全县创建村进行全面的考核验收,以考核最终结果为依据,对创建成效明显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创建工作落伍的单位进行通报,限期改进。

(二)抓好示范,以点带面。

由于我县农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人文地理条件、工作基础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阶段实施、分层次推进和务求实效的原则,运用典型引路的办法,在全县筛选了56个自然村作为示范点,探索路子,积累经验,以实干聚民心、以实效促发展,影响、带动、辐射、延伸其它村。56个示范点出现的新气象,产生了巨大感召力,点燃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群众中蕴藏着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三)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宣传建设生态文明村的重要意义,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举办各镇分管领导和各创建村的村长培训班,使他们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明确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和工作原则、方法。组织创建村的干部群众实地参观示范点,让他们亲身感受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整治“脏乱差”带来的好处,由“要我建”向“我要建”转变,把告别愚昧、走向文明变成自觉行动。一些原来暂未列入当年创建任务的村也纷纷要求提前创建,如高良镇的双乌村、播植镇的长英村等的干部和村民主动写信“上访”要求政府帮助和指导创建生态文明村。

(四)多方筹措,落实资金。

建设一个生态文明村,平均需要投入10多万元。德庆是山区县,县镇财政比较薄弱,村级的经济实力更加有限。为此,我们采取“几个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向上级争取一点,县级财政挤一点,县直挂点单位扶持一点,镇里拨一点,社会募捐一点,村集体筹集一点。其中,省市支持的资 金约占20%,县政府支持约占20%,部门扶持约占10%,社会捐助(主要是港澳同胞、民营企业家、慈善机构等)约占10%,村集体投入约占25%,农民自愿出资和义务投工约占15%。在筹集建设资金中,有的创建村创造了非常好的经验。积极盘活集体资产,采取收**占乱建土地投标重建,出租山地、果场、沙场等集体经济项目一次性缴交租金等多种灵活方式筹集资金。如武垄镇艳村统一拆除村中乱搭乱建的破烂猪栏牛舍及闲杂屋,把土地收归集体,规划为宅基地投标给农户,筹集资金5万多元。马圩镇云植村将集体山林旱地投标发包给种植大户,并预收了3年的承包款,一下子筹到资金23万多元。同时,积极争取本村在外工作的干部职工和外出经商、务工的人支持,激发他们爱村爱家的热情,发动他们慷慨解囊。此外,村委会还组织发动广大村民义务投工。

(五)加强监管,确保质量。

为切实加强资金和物资管理,县专门制订了创建资金物资管理办法,让资金、物资使用情况接受群众监督,防止资金挪用和管理疏漏。一是从源头上严格审核各村改厕、改水、建禽畜区和垃圾屋等工程的预算。二是从管理方式上,上墙公开,强化监督。按“统一调拨,优先扶持积极性高的村,拨物不拨款,物资直拨到村到农户”的原则,县财政划拨和 部门支持以及向上争取的资金物资由县专责办公室统一管理,按工程进度直接调拨到村。对物资的去向亦上墙公布,实行跟踪,由镇专责小组负责监督建设物资的落实,县专责人员以村为单位对物资使用情况进行抽查验收,使有限的财力、物力都用到实处,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令更多农民得到实惠。同时,加强对有关工程的技术监督,严把质量关,确保不出现“豆腐渣”工程。

(六)分类指导,扎实推进。

我们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扎实推进”的工作思路,县规划建设部门以及镇规划办根据各创建村原有的布局特点,统一对村的居住区、活动休闲区、禽畜区进行规划,并指导各村严格按照规划进行施工建设,确保了村的布局及功能分区合理。同时,根据每个村的实际情况,特别是经济条件来确定创建标准,实行分类指导,对文明村建设不下硬指标,不搞不切实际的“一刀切”创建标准。对那些村民少、村庄面积小或经济实力不强,暂时不具备条件创建成高标准生态文明村的创建村,坚持“五改”(改卫生厕入屋,改饮清洁自来水,改建封闭硬底化排污渠,改建硬底化村巷道,改建远离人居猪牛栏)的标准实施创建。对那些经济基础好、创建积极性高、人口较多的创建村,则引导其按“五改五有”(在“五改”基础上达到五有:有宣传栏,有垃圾屋,有篮球场,有小广场,有小公园)的高标准建设,努力使生态文明村建设体现科学性、可行性,真正把创建生态文明村工程办成是顺民心、合民意的“德政工程”。

(七)强化管理,巩固成果。

县、镇派出专门力量指导已建成的生态文明村加强公民道德、卫生基础知识和生态知识的宣传教育,制作了永久性道德规范警句标语牌,制订可操作性强的《村卫生管理制度》、《村规民约》,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并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形成共识,营造“讲社会公德、讲究卫生、维护生态”的良好氛围。各村根据各自的实际,由集体出资,或按人头筹集资金,落实专(兼)职卫生保洁人员,使村的公共环境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创建生态文明村所取得的综合效益

在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实践中,我们从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脏乱差问题入手,从最容易见到实效的村巷道硬底化、改水改厕、危房改造取得突破,逐步延伸到农村的各项工作;从美化外在环境到美化人的心灵,到因地制宜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从生态保护到发展生态经济,到增加农民收入;从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实事、农民得实惠,到密切党群关系融洽村民关系,广大农民群众从创建实践中切身感受到生态文明村建设给他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带来的变化。

(一)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

建成的312个生态文明村,通过拆除村内有碍观瞻、污染环境的烂屋破棚,实施人畜分离、改厕入户、村巷道改造,疏通沟渠,整治蚊蝇孳生地,消灭卫生死角,搞好村环境的绿化美化,落实保洁员,家家用上清洁卫生自来水,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有效地堵塞了疾病传播的途径。官圩镇金林村通过创建生态文明村,从根本上改善人居环境,当年就有3个青年光荣应征入伍,打破了该村适龄青年连续5年因体检不合格而淘汰的尴尬局面。创建生态文明村还引来了不少金凤凰。如地处山旮旯的高良镇山窑塘村创建生态文明村前,村民为娶媳妇发愁,如今老大难也不难了,有的媳妇还是从圩镇“下嫁”到村里来的。

(二)提升了农村的文明程度,培育了文明和谐的村风民风。

环境革命带来农民群众思想观念的更新、文明素质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建设生态文明村不只是村容村貌的巨变,更转换了人的思想观念,帮助农民摒弃生活陋习,告别愚昧,走向文明,提高生活质量,乐于接受科学文明生活方式。村民逐步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随意丢垃圾、胡乱排污水的陋习,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卫生,走向人改造环境、环境改 造人的良性互动。生态文明村建起了篮球场、小公园、儿童游乐园等文体娱乐设施,伴随着广播电视的普及化,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的经常化,农民休闲健身、求知增智有了好去处。以往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枯燥乏味生活方式得以改变,健康的文娱活动取代了以前“斗三公”、“买六合彩”等不健康行为。不断充实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情趣,而且有助于村民的沟通交流,有利于村民之间团结友爱、守望相助、和谐融洽关系的形成。同时,各生态文明村围绕巩固创建成果,始终不渝地抓住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个根本,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道德规范教育和“七无”(即无毒、无赌、无黄、无犯罪、无违反计生、无上访、无“六合彩”)教育,抓好农业技术培训、法律辅导,教育引导农民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逐步成为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旅港多年的德庆同乡会会长江梓荣先生连声感谢共产党做了一件大好事:他的家乡官圩镇中山村建成了生态文明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邻里和睦,安居乐业。

(三)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

生态文明村建设,给农村基层干部提供了推动村级工 作,为农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的有效抓手。在创建过程中,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帮助群众转变观念,带头捐资献物,指导并参与创建工作,出主意、想办法为群众寻找致富门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困难,彰显出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的本色。广大农民群众从党员干部的言行中,从创建生态文明村给自己生产、生活带来的新变化中感到党员干部是真心实意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的,是自己可以信赖的主心骨。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最终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实践着党的宗旨,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受到教育,增长了才干,提高了在群众中威信。许多群众都说:“以前干部到村上,要农民完成各项任务多,奉献少,现在干部满腔热情为我们多办好事实事”。如武垄村村长梁文坚等,就是创建过程中基层干部的先进典型代表,县委已发出通知要求全县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向他们学习。

(四)改善了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加快了农民奔康致富步伐。

我们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与发展农村经济紧密结合,加大投入铺好硬底化村道,建起连心桥,筑出致富路,大大改善了农村发展环境,加快了农民奔康致富。各村以生产生活环 境不断改善为契机,结合实际,选准奔康致富路。如马圩镇云植村,创建生态文明村前,道路坑坑洼洼,交通极为不便,全村4000亩缓坡山地无人承包。在创建过程中,狭窄坑洼的村道变成了平坦宽阔的硬底化道路,全村4000亩山地成了抢手货,全部种上了贡柑沙糖桔,昔日荒山变金山。悦城关塘坪村种植沙糖桔规模迅速扩大,建成了万亩绿色生态的沙糖桔(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基地。一些创建村还着力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生态旅游业。官圩镇金林村,既突出“古村落文化”的特色,又做活“水乡生态”的文章,推出了一批特色鲜明、趣味盎然、吸引力强的游览项目,中外游客慕名前来,每年游客达到30万人次。新圩镇荔岸村拥有枝繁叶茂的荔枝老树1000余株,正着力打造“荔枝村”,发展生态休闲游。

三、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几点体会

我们以“五改五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明村建设,给全县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农村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并形成一种良好发展趋势:一是从城乡文明脱节到文明同步;二是从城乡鸿沟到城乡一体;三是从城乡阻隔到城乡交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新的道路探索。回顾我县创建工作历程,我们有如下几点体会:

——创建生态文明村必须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 农村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我县农村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0%。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宏伟的历史任务,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德庆全县的小康。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特色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一幢幢“贡柑楼”、“沙糖桔楼”、“佛手楼”、“肉桂楼”、“务工楼”在农村拔地而起。但与此不相称的是,农民的综合素质相对滞后,公共卫生、环境意识薄弱,全县农村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脏乱差现象,突出表现在住宅建设杂乱无序,只见新屋不见新村,村巷道狭窄坑洼泥泞,房前屋后垃圾乱堆,人畜混居,污水横流,蚊蝇滋生,臭气熏天,一些农民面临水质性缺水威胁,环境污染导致疾病传播,危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甚至造成一些家庭因病返贫。这些现实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改善和农村地区的进步。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其中的重要内容就是要求我们在开展工作时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把“三农”问题摆在党委和政府工作重中之重的位臵,摆在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高度。因此,我们制订详细的建设计划,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农民的切实利益,突出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文化、环境的交融互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村的创建,正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通过创建生态文明村,干净整洁的生活环 境,科学的可持续的生态经济,健康向上的精神文明互为因果,相辅相成。从这个意义上讲,创建生态文明村把握了生态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合点,把握了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结合点,把握了经济可持续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合点。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生态文明村的实践也就蕴含了更丰富的内涵、蓬勃的生机和强大的生命力。

——创建生态文明村必须坚持不断创新,使其成为做好农村工作的综合载体。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农村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开放性和流动性增强,原有的区域界限和地缘关系被打破,传统的人际关系,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受到冲击,各种矛盾有所凸显,各种利益之间协调平衡的任务更为艰巨。要进一步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工作,还必须在工作理念、工作内容、工作形式上与时俱进,因势利导,不断创新,用新思路研究新情况,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措施开创新局面。生态文明村的创建,以整治人居环境为切入点,以保护生态、发展农村经济为核心,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为根本,构建了一个符合县情民情,促进农民文明富裕、农村繁荣稳定的综合载体。它把环境治理、农村文化、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农村经济、固本强基等结合起来。以创建生态文明村为载体,农村基层组织找到了加强自身建设,更好 地为村民服务的工作抓手。过去较难开展工作的农村基层党组织,通过引导广大群众搞创建活动增强了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逐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在推动生态文明村的实践中,党的执政基础夯实了,执政能力提高了。

——创建生态文明村必须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政绩观直接反映各级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和工作动力。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追求和施政行为。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群众的切身利益,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经得起历史和群众的检验,这样的政绩才是我们共产党人需要的政绩,才是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所需要的政绩。德庆的生态文明村建设,惠及28万农村群众,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创建水平不断提高的农村综合系统工程,必须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科学规划,扎实推进,讲究实际,杜绝一切表面文章,更不能为追求轰动效应、钓取一时声名而搞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在创建过程中,真正树立起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正确政绩观。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创建工作的衡量标准,使生态文明村建设真正符合农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 益,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良好的发展基础。

四、今后工作思路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今后,我县将不断总结创建工作经验,再接再厉,充实创建内容和丰富创建内涵。2006年我县明确提出创建200条生态文明村和30条广东省卫生村创建目标,加快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着眼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财政对农业和农村投入的力度,建立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农村“三化”进程。推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水果、蔬菜、桑蚕、畜牧、林业、优质水稻六大农业产业,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培训,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二是着眼于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积极推动和谐农村建设。积极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文明户、五好家庭创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大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力度,引导农民破除陋习,移风易俗,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加强卫生环境管理制度建设,改变农村脏、乱、差面貌,努力营造干净、整洁、优美环境。深化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化解各种矛盾纠纷,有效维护农村稳定。

三是着眼于管理民主,积极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有序推进村民自治,完善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进一步健全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全面推行村账务由镇代管制度,促进村务财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激发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是着眼于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切实抓好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把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与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大力推进“三个一千工程”,促进创建工作与先进性教育活动双丰收。要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帮助各村委会利用和发挥自身条件和优势,找准适合本村发展的路子,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尽快富起来。要以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和先进性教育活动为载体,切实解决农村突出问题。要教育全体农村基层干部,勤政为民、廉洁奉公,树立良好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应有贡献。

第五篇:省级文明村创建简介

工作情况简介

南二村拥有常住户数602户,人口1555人,区域面积0.6平方公里。

201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8亿元,工业总产值1.28亿元,村集体可用资金24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6530元。近年来,南二村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农村“四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先后获得省卫生村、人口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市级全面小康村、生态村、文明村、民主法治示范村、体育特色村、平安农机示范村,区级五星级动态村、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为创建省级文明村打下了结实的契机。

改旧建新、发展经济、服务民生、创建和美家园

南二村地处瞻岐镇中心位置,为解决农村宅基地规范化管理和大龄青年、无房户住房问题,全村于2006年在全镇率先开始了新农村建设。先后启动南怡小区一、二、三期工程,并分别于2007年,2009年和2011年交付使用。其中一期工程占地1728平方米,建筑面积4689平方米,住宅房28套,店铺32间,二期工程占地17343平方米,建筑面积25741平方米,住宅房170套,店铺34间,三期工程占地7459平方米,建筑面积9699平方米,住宅房64套,店铺35间。新村建设的实施,较大地缓解了村内婚龄青年和住房困难户的居住难题,为创建和谐社会、创建和美家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几年来,南二村通过引进可持续发展型企业,带动相关产业、百姓就业等方面的合理循环;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土地转换、开发农特产经济等方式,提高土地产能,扩大村级经济;通过新村小区的开发建设带来店面租金经济收入等,将村集体可用资金进一步盘活,不断壮大集体经济。目前,全村已有村级可用资金2400余万,年常规性收入200万元。

全村还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道路硬化率达到100%;投入300余万元新建和翻修村中喜事堂和老年活动室;投入60余万元新增三台发电机组。

集体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完善,给百姓生活带来实惠。村里每年支出45万元,为60周岁以上老年人每月发放劳保100元以上,逢年过节还送上礼包,真正使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养”;每年支出30万余元,为村民交付农村农保医疗费,对未报销部分给予一定额度的补助,改善了以往农民“大病拖,小病熬”的医疗现状;每年支出40余万元,给予每位村民每户250元一年的电话、有线电视费用补贴,目前全村的广播有线电视、电话安装落户率达到100%,为村民带来了极大便利和实惠。

普及科教、倡导文明、丰富文化、酝酿和谐生活

随着村级经济的发展,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南二村结合本村实际,在村内开展全方位的公共道德教育,倡导文明新风,切实提高了群众的文明素质。

村里建起了图书阅览室,增加了网络远程教育设施,方便村民了解经济文化动态,学习技术知识。

村里加大对各类文体活动的投入,每年投入10余万元,对村影剧院进行维护修缮,每月安排文娱队伍进行表演。积极开展马灯、轿子灯等文娱活动,既保护了传统文化遗产,又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通过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提高了群众的修养,努力营造出邻里和睦、欢乐祥和、健康向上的和谐生活环境。

加强党建、深化民主、齐抓共管、营造安定环境

南二村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在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积极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努力增强村领导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着力开展作风建设,强化村干部执政为民理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意识,努力营造廉洁高效的办事环境。

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和党建工作,不断规范村级管理制度,深化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大力普及法律知识,充分发挥村综治室、村警务室作用,加强村保安队伍和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建设,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南二村于2010年起开始对农村党员村民代表进行量化底线考核管理,成绩显著,效果理想,通过考核能真实评价每一位党员和村民代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同志。并于2011年12月新建网络QQ群平台,鼓励村民积极参与,通过网络来收集民意,了解民情,让群众多渠道反映意见和建议,对有利于村好的建议予以采纳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步南二村将把村开展的各项工作、实事工程、党务、村务、财务等都把晒到网络平台上,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全面了解村开展的各项工作。与此同时,南二村即将推出新的采集民意民情的渠道,以便于村更好的开展工作:

1、每月二次由村书记或村主任带党小组长和村民小组长直接深入到群众当中去,提前发通知给群众在村喜事堂集合,收集意见和建议,并于次月进行回复和解决。

2、利用党代表工作室和365民情驿站活动室,每周固定安排村干部和党员村民代表进行接访,让群众零距离反映情况,并对反映情况登记造册,尽快予以回复和解决。

整治环境、长效管理、绿化家园、打造生态新村

为使村民“民有所居、居有所乐”,使村庄面貌整洁卫生,全村下大力气整治环境。村里专门配备保洁员5名,配套区镇两级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每天实行12小时保洁制度。同时还配套建立了一套长效管理机制,制定了河道保洁、道路保洁、公厕保洁、绿化管护等一系列制度,确保村庄河面净化、路灯亮化、道路硬化、环境美化。

全村充分利用村庄特点,积极开展见缝插绿,鼓励村民绿化,并安排专人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目前,全村已投入40余万元,在公路,河堤、公园、小区等处共绿化2500多平方米,大大美化了村内环境,村民的生态环保意识也进一步得到加强,“爱护卫生,美化环境”已成为南二村民的共识。

下载创建省级生态文明村汇报材料[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建省级生态文明村汇报材料[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心村创建省级文明村汇报材料

    民心村创建市级文明村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请允许将我将民心村创建市级文明村情况,作以汇报。 我们民心村村域面积5400亩,有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982户,常住人口中2165人,外来人口......

    解放村创建省级文明村汇报材料

    密山市连珠山镇解放村 关于省级文明村创建工作汇报解放村位于密山市西侧13公里处方虎路南侧,现有7个村民小组,272户,1083口人,耕地面积5600亩,是朝鲜族村。2009年人均纯收入达到......

    创建生态文明村实施方案

    祥井村创建生态文明村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快宽裕型小康村建设步伐,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深入开展文明生态建设村镇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我......

    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总结

    **村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总结 **村位于*县东11公里处,全村412户,1397人,耕地2478亩,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123元,养车运输、玉米种植业是该村的主导产业,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总结

    方下镇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总结 今年上半年,方下镇认真贯彻农高区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工作部署,按照区工委李庆铸书记提出的“宣传好、发动好、实施好、效果好”的要求,积极推进我......

    创建生态文明村情况

    双泉镇刀山峪村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情况近年来,我们在省、市、区、镇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市、区、镇各级环保等部门的具体指导下,积极进行省级生态村的创建活动,严格对照生态村......

    创建文明村汇报

    创建文明村镇简要汇报近年来,我县文明村镇创建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文明委的具体指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xx市“四城联创”工作为重点,在体制......

    王洪店村省级生态文明村汇报材料

    王洪店省级生态文明村 情况简介王洪店村位于寺庄乡东北部,距106国道1.5公里,县道候齐路贯穿东西。现有人口2168人,560户,耕地2550亩,支村两委成员8人,党员64名。2006年4月被确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