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密阳电影观后感
密阳电影观后感
韩国导演李沧东——《密阳》,昨夜看了一大半,结局今天才看,确切地说,有一种感觉叫做震憾,心里一直无法平静,很多想说的又不知如何说起。
背叛了她的丈夫出车祸而亡,她不惜和父母断绝关系,带着儿子到丈夫的家乡生活。她说“我就是要到这个谁都不认识我的地方,开始一段新生活”。当弟弟说起姐夫的背叛时,她一口否认,并作出大无畏的样子,却流下了无声的泪。当周围的邻居说起她来已故丈夫家乡生活这种奇怪的举动时,她仍然很骄傲地相信自己。这是真的么?是因为对丈夫的爱么?还是,她不愿意面对丈夫的背叛离世带给自己的痛苦,而制造出一种很自信很快乐的假象?
在儿子的葬礼上,她一滴眼泪也没有流。婆婆一遍遍地质问“你没有眼泪么?”,她真的没有眼泪么?最深的悲痛是发自心底的,而她们,却要她展示给别人看。
这个被悲惨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女人,开始寻求宗教的支持,她把上帝当作唯一的避难所,并从中得到了短暂的幸福。当她以为自己已经真正地平和自在后,决定到看守所原谅杀儿子的凶手时,却发现,杀人犯已经在她之前获得了上帝的原谅。她的精神世界彻底坍塌了。她报复宗教,勾引牧师,生活几近达到癫狂的状态,她割腕自杀,最终还是向外界求救。
上帝拿走了这个女人最珍贵的东西,但同时,其实也安排了一位天使在她身边——无论何时,一直支持着她的金宗赞。这个其貌不扬的男人,如此的真实,默默地守护,但主人公对他,却视若无睹。直到电影的尾声,他也只是一个愿意帮她捧着镜子,让她更清楚地看见自己的人。或许,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位这样的天使呢,转过身,环顾一个你的周围吧。
写得语无伦次,至于震憾的原因,大约是因为我在主人公申爱这个悲剧人物的身上或多或少地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吧。至于整部片子,导演表达什么,这不重要了,我只看到这些。
第二篇:密阳 影评
神性?人性?
——《密阳》影评
臧月111503124广新闻
在观看这部影片之前,我去了解了一些关于这部影片的评价,许多人提出,对于基督徒而言,这部影片显然对上帝是及其“不敬”的,这使我产生了兴趣。因为现在,商业片文艺片泛滥的电影市场,能像《双瞳》那样冷静地阐述宗教与现实之间的联系的影片已经不多了。
看完影片之后,我个人认为,李沧东导演在本片中描述的基督教是很冷静客观的,他没有丑化也没有神化宗教,因此许多人指出《密阳》的反宗教性质是我所不赞成的。片中教众的人物形象和宗教活动的具体场景与我曾经所见所知的几乎一模一样,我敢说李沧东导演对于基督教的表现是中肯而真实的。对于宗教的作用,李沧东导演在影片中始终分两层来表现,其中既表现了宗教信仰对于人的救赎力量,承认了其在经历痛苦的人的精神上的积极的引导作用,但同时又指出了神性对待人性无能为力的一面。神不是万能的,能救自己的,最终还是人本身。其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章节,就是在申爱感觉被上帝愚弄后所进行的一系列“报复”,神性最终败给了人性,当女主角精心于复仇时的诡异嘴脸让我为之咋舌。而其中有一段女主角勾引牧师的戏,导演没有把他描写到下作不堪的程度,牧师最终还是坚持了教义没有堕落,这是导演刻意的对于宗教的效用有趣而微妙的平衡——神性敌不过人欲的诱惑,但是却也能够让我们从欲望中获得片刻清醒。
在影评的开头,我想说的是全片的灵魂人物——申爱,《密阳》的女主角。在我观看影片的过程中,随着剧情的发展,我对她的感情也是在不断的变化的。
在影片的开头部分,在她和儿子的对话中,她解释之所以要来到密阳生活,是因为密阳是丈夫的故乡,她要让儿子在丈夫的故乡成长。这个解释,一度让我以为申爱和她的丈夫原本应该是一对举案齐眉、相濡以沫而感情深厚的夫妻。在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对申爱是充满着敬意的。一个带着孩子的单身女人,怀着对丈夫的爱远离自己所有的亲人,来到一个对自己来说完全陌生的地方,只为了完成丈夫的心愿,也许她还想在丈夫的故乡寻找丈夫曾经生活的痕迹。这样一个高尚和深情的女子,怎么能让我不动容惊叹?
但是,随着影片的发展,谜底被慢慢揭开。她来到密阳后,如释重负地感慨到:终于离开首尔了。而影片中主人公对白说“我就是要到这个谁都不认识我的地方,开始一段新生活。”而当申爱的弟弟来密阳看望她,她对弟弟冷淡的态度,以及弟弟说出:“你
明明知道你的丈夫背着你有了其他的女人,为什么还要自己欺骗自己?”的时候,我终于顿悟了,申爱对自己的丈夫的爱,已经不仅仅是爱了,其中必然含有着怨恨的成分。但是,有爱才有恨,她不愿意承认自己失去了丈夫的爱,于是她给自己和身边的人编织了一个谎言,她要去密阳生活,并不只是单纯的像之前她向儿子解释的那样,而是她想逃避原本居住的首尔,说是首尔,其实是逃避她曾经生活的圈子和周围的人。因为那些人都知晓她的过去和底细:她的丈夫不爱她,她没有钱。在首尔,她永远只能在周围人的怜悯中生活,在弃妇的阴影下呼吸。所以她要离开首尔,来到密阳,在路上,镜头从金老板摆在车窗下的花平移到车窗外的天空,一望无际碧蓝的天,温暖的太阳,但是她的儿子这样解释密阳——隐藏的阳光。
即使窗外阳光明媚,但是人被命运左右,光其实已经被遮蔽,随着微风熏熏,心里唱的却是绝望的歌。而她,之所以选择密阳,因为密阳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它是丈夫的故乡,对丈夫,除了怨恨她更多的还是爱,她来密阳好好生活,也是给自己编了一个正大光明的欺骗自己的理由:她是因为思念丈夫而来,她是高尚的,她和丈夫曾经的婚姻很美满,而她渐渐地也竟然相信了自己的谎言无法走出,她变得无法面对自己。所以当她弟弟指出真相时,她面色骤变。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密阳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小城镇,在这样的地方,居民也比较善良,这样的话,她可以更加容易的得到他们的接纳。看到这里,我觉得申爱是一个可怜的女人,因为丈夫的背叛而逃离真相,不断自我欺骗,沉溺于自我构建的虚拟与不真实中,带着残缺的过去想要开始新生活。虽然阳光被遮蔽,好在她还有乖巧可爱的儿子,还有生活的希望。这时候,我是同情她并且祝福她的。申爱想要一个新的开始,或者想要给失去父亲的孩子一个新的未来,在此时此刻,儿子是她唯一的精神寄托,得不到丈夫的爱,至少还有儿子的爱不是吗?他们的儿子,是曾经他们爱情的结晶啊!俊不就证明了她和丈夫之间确实曾经有过爱情不是吗?当药店的老板娘——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告诉申爱:上帝存在于每一缕阳光中的时候,申爱十分不屑。上帝?是上帝让她失去了丈夫,不,确切的说是失去了丈夫的爱。这样一个神灵,她有必要去信仰他吗?至少她还有儿子,在她心中,儿子比上帝要重要得多,俊才是她的上帝,在她丈夫去世后,是俊解救了她,因为儿子,她才会振作起来,想要来到这里开始一段新的生活不是吗?所以,她草草敷衍了老板娘,急匆匆去寻找俊。
调皮的俊躲在院子里,申爱找不到他,便假装哭泣,心疼妈妈的俊果真马上跑了出来。申爱满足的笑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申爱真心的笑,果然,儿子是爱自己的。如果命运不再捉弄她,也许她真的就能一个人带着儿子在密阳平静地生活下去。毕竟她为了能在这里更好的生活所付出的急切的努力,我们都是能看见的:她带着儿子挨家挨户的去拜见,善意的给洗衣店老板娘提出更换店里色彩的意见,参加幼儿园的家庭活动„„新生纯洁如初,没有负累,没有痛苦记忆。
但是,正是因为这份急切,正是因为她迫切地想要在密阳过一份受人尊敬、和谐融洽的生活,申爱做了一些看似荒唐却又让人理解的事——她招摇的买地(实际上她并没有那个经济实力),想要提高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地位,她不需要同情,她要的是尊重甚至是仰视。申爱的内心是及其自卑的,她在街坊对她失去丈夫的不幸表示同情时,她淡然地说:我过的很幸福啊!实际上她没有自己所说的那么洒脱,不然,她也不会做出这般看似荒唐却又在情理之中的事,而最终为此付出代价。
人面兽心的幼儿园园长,看上去文质彬彬的读书人,和最初就出现的普通甚至有些粗俗的修车厂老板比较,一开始我甚至更希望他能和申爱在一起再创一个美满家庭。他的外表欺骗了申爱也欺骗了作为观众的我。因为申爱的买地事件,只是为了金钱,他残忍的绑架并杀害了俊——一个无辜而美好的生命。一个华丽的外表下裹藏着的竟然是一个如此丑恶的灵魂!申爱最后的希望破灭了!作为一个母亲,她没能有力地保护好自己的孩子,并且因为自己招摇的买地事件所引起恶人的歹心,在孩子出事的那天,她却在为了得到街坊姐妹的认可而在KTV厮混。我想,最初她一定会怨恨她自己!在警察局,她看到罪犯时害怕的躲了起来,很多观众不理解为什么看到杀害自己儿子的凶手她的反应竟然如此奇怪?她不是应该愤怒怨恨甚至扑上去抓打那个禽兽吗?她为什么在金老板扑上去殴打罪犯时,作为受害人的母亲的她,竟然选择躲避?因为她在怨恨罪犯的同时,她更怨恨自己!她后悔,她悔不当初,她自责,就像心被撕裂了一样难受!为什么她要做出那样愚蠢的事,害了自己的俊,那样乖巧美好的俊?她不敢面对凶手,实际上是她不敢面对自己,她无法接受良心对自己的鞭挞和拷问。象大多数的人一样,申爱在受伤后选择了去寻找宗教的慰籍。因为她的俊没有了,她要一个新的信仰,她要找到一个原谅凶手实际上是原谅自己的理由。教堂里那么多经历过不幸的人,在唱诗的回音中旁若无人的释放着自己的痛苦。申爱仿佛刚刚在痛苦的麻木与沉沦中苏醒,她声嘶力竭地哭喊,抚心深嚎,发泄着自己内心的痛苦和绝望。在那之后,她好象获得了心灵的救赎,她像一切不幸都不曾发生过一样的吃饭生活,就像一切都不曾改变一样。要活下去,总得把怨恨消解,有一种消解怨恨的方法,正是宗教家、道德家提倡的“宽恕”,只要通过“以德报怨”的高尚情操,就可以寻求心灵的救赎。她仿佛感受到了自己的伟大,她愿意去监狱救赎那个凶手,想要以一种高姿态来宣告原谅。她不断地自我欺骗,俊的死,都是那个凶手的错!都是他一手造成的!他是一切的根源!只要我原谅了他,那么就不再有人需要自责与不安了!这是申爱内心潜藏的逃避的方式,她想原谅自己,通过原谅凶手,来原谅自己。那么她真的原谅凶手了吗?显然没有,她只是想要被自己感动,想要证明自己依旧是如此高尚而伟大,其本质上事让自己从杀害儿子的间接凶手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正如药店老板娘所说:上帝无处不在。如果你原谅了一个人,只需要在心里原谅就足以,上帝是可以感知到的,不需要当面去告诉他。就像影片中金老板的提问:“申爱你为什么非要去监狱告诉他呢?心里原谅了不就可以了吗?”而佐证申爱并没有真正原谅凶手的,还有一个理由。就是当申爱开车经过一条小巷时,看到凶手的女儿被一帮流氓欺负时,导演给了一个特写镜头给女孩的脸,女孩的眼中没有脆弱的求助,有的竟然是满满的愧疚和歉意。而她停留了一会儿后,在面对那个善良的女孩子的眼光时,她转过了头,选择了无视,她不敢去直视女孩的眼睛,她害怕宽恕,她不想宽恕,因为她也明白她所谓的宽恕并没有使内心的怨恨消解。
申爱带着幸福和神圣的光走进监狱,她觉得自己是多么伟大啊!她要去救赎一个被痛苦纠缠的人!但是杀人者平静如初,甚至还“胖了”,凶手平静的表情让申爱顿时发现,凶手并没有经历过如她一样的自我折磨的过程,他甚至早于她自我原谅。凶手告诉她:“是上帝拯救了我,我每每祈祷上帝,让我们可以和平的面对面交流,祈祷上帝可以帮助我,而上帝真的将你带过来让你原谅了我,感谢上帝。“
宽恕不能将申爱从怨恨中救赎出来,申爱为此而癫狂了,凭什么?凭什么我如此痛苦自责,终日生活在悲哀和绝望中寻找救赎,而你,你这个凶手却如此轻易地就得到了上帝的原谅?我还没有原谅他,我还没有答应,上帝啊,你凭什么去原谅这个杀害我儿子的凶手?!从监狱出来后,镜头久久地停留在申爱身上,申爱一个人走到了另外一个方向,在教友们对自己的呼唤声中,她露出了茫然而绝望的表情,然后像一片落叶一样翻倒在地。自此,她彻底地背弃了她的信仰,开始用最怨毒的眼神仇视她的宗教。
为了报复,她在教会布道的集会上把唱诗偷换成了流行歌曲,在阴谋得逞后她的脸色竟然露出了满意又带着几分让人毛骨悚然的笑容。她勾引药店老板娘的丈夫也就是教会会长到野外,她用身体去勾引会长,试图揭露牧师的伪善。她被命运愚弄后被迫亵渎了上帝,她失去了信仰,她的整个世界开始一片黑暗和混沌,没有阳光。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得到最终的心灵救赎呢?电影也不能提供答案给我们,结局是开放的、隽永的。没有经历过内心的疯狂,谁能看到世界的真相?我们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后来自杀后清醒过来的申爱的结局,究竟是继续在痛苦的沼泽中挣扎还是接受金老板一如开始的爱与关怀呢?这不是导演故意设置开放结局隐藏观点,希望观众可以通过反思得到答案。而是现实中,其实根本不存在治愈心患的绝对答案。我们一贯赞成宗教教义
中所认为和强调的:宽容、宽恕可以消解怨恨,救赎罪恶,似乎这是不容质疑的问题。而显然李沧东导演却在质疑这一点,宽恕真的能够达到最终的心灵救赎吗?我个人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就像玻璃碎了,即使再粘起来,也一定会留下痕迹。错误犯下了,即使得到宽恕,也只是减轻了痛苦,并不能够达到彻彻底底的,完全的救赎。在这一点上,导演对本片的构思(据我了解,导演即本片原著作者)和所提出的质疑和带给我们的反思,是值得高度褒扬的,是十分了不起的。
全度妍对申爱这个角色的演绎,无疑是深刻入微的,其演技也是无容置疑的,因此她获封康城影后。而除了女主角申爱之外,其他人物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毫无疑问,我想说的另外一个角色,是永远跟在申爱后面的金宗灿金老板。软弱的人永远在自欺欺人,靠谎言与自我麻醉不断堕落,而坚强的人却是那些以敞开心胸,并且坦然面对生活的人。39岁的金老板,一个看似粗俗的单身汉,在影片的一开头,这个邋遢男人便对申爱一见倾心。他代表的是朴素自发的心灵的信仰,且始终不变,他从最初到最后,始终对女主角一往情深,即使申爱曾多次对他的“善意”和“帮助”不屑甚至出言奚落,丝毫不留情面,即使是申爱的弟弟给予他“金先生绝对不是我姐姐喜欢的类型,永远不是。”这样直白的暗示后任然没有丝毫动摇,义无返顾的照顾关爱着申爱,挂念着申爱。我们不难发现,在女主角的生活出现困难时,出现在她身边的,永远是这个生活粗糙但却至情至性的好男人。
按照我们现代的标准来说,也许金老板并不是典型意义上的“钻石王老五”或者“金龟婿”,但却是标准的“经济适用男”。他没钱没势,但却真诚可靠;他没有什么品位,但却一心为了心爱的女人,能够竭尽所能给与她幸福;他生活粗糙,言语粗俗,但是却一往情深,他没有满腹才学,但是能够坦然的面对生活,乐观而率性,即使面对挫折也不会轻言放弃。
影片结尾处,金老板手持镜子站立在申爱对面。这个男人,一直无条件地守护着她,却没有想过要乘人之危。他在葬礼上义愤填膺地为没有眼泪的申爱辩护,教训俊的奶奶,即使把自己陷入“你算什么”的境地也不在乎;在警察局,他毫不犹疑地追打对杀害俊,破坏了申爱新生活的凶手;甚至申爱在信仰破灭后,为了报复世人向他献媚时,他会痛心地大声喝止。他是真心待申爱好,就算对他的好心申爱不接受反而出言不逊,在众人面前驳他面子,他也丝毫不在乎。他对申爱的百般讨好与逢迎,恰恰是作为一个没有什么文化但是却真实善良的单身男人纯洁爱意的流露。
申爱其实应该相信上帝的存在,因为上帝虽然带走了她的俊,但却把金老板带给了她。如果“密阳”是隐藏的阳光的意思,那么金先生应该就是在申爱身边一直被无视的那抹阳关。申爱从对丈夫的信仰,到对儿子的依赖,直到对上帝的仰望到最后终于学会“自我审视”。在片尾,导演设置了一个过肩镜头,申爱看似平静下来,金老板依然守在她的身边,替她捧着镜子。申爱对着镜子梳妆,终于开始学会面对自己,坦然地正视自己。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电影最后在理发店,申爱还是没有原谅那个女孩,那个杀子凶手的女儿,而是选择带着剪了一半的头发逃离,申爱为什么要逃离,我觉得她是在害怕自己会原谅那个女孩,面对无辜的女孩,她充满着仇恨的心也已经动摇了不是吗?她其实应该已经宽恕了一切不是吗?导演刻意保留了这个开放的结局,而不是选择让申爱直白坦言宽恕一切。我想,也许导演想要告诉我们的是,无论什么深仇大恨,时间才是关键,除了申爱要学会直面自己,坦然去揭开心结之外,时间的流逝,也是仇恨消逝的必要因素。就让我们在影评的最后,去祝福申爱能够早日开始新生活,早日接受金老板,也祝福那个理发店的女孩,能够找到自己的幸福。
第三篇:密战观后感
《密战》观后感
上周三,在保密概论的课堂上,老师为我们播放了两集间谍题材的电视剧《密战》,本剧由刘佳、王策、李幼斌主演,主要讲述了安全局侦破境外间谍组织窃取中国“星讯六号”卫星设计方案的故事,看过之后感触很深,也更加清楚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影片的开始是安全局侦察员刘志军跟踪境外间谍“猎豹”。发现他携带的秘密文件同我国正在研发的一颗同步轨道卫星——星讯六号相关。由于星讯六号极其重要,一旦信息泄露后果不堪设想。之后,保密局接到中央指示,会同安全局、公安局成立专案检查组对卫星研发机构322所展开调查,与间谍组织展开了最后的较量„„
该剧充分反映当代窃密与反窃密的激烈斗争,其中汇集了各种基于电脑应用和网络技术的高科技,他比较真实的反映了在现代高科技下的信息安全保密与窃密的斗争。我国公民的保密意识普遍较弱,在一般人的认识里,所谓“保密”那是安全局或者军工企业保密处(科)等专业人员的事情,与大众无关。可是这部电视剧就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剧中的间谍恰恰就是利用了我们平日所不注重的信息安全漏洞而盗取机密信息的。
《密战》从另一种角度给了我们一种警示,那就是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的双刃性的日益突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对信息的安全性更加的警惕,对国家的机密自然不用多言。
《密战》使我认识到当今社会,科技经济飞速发展,全世界处于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但是窃密与反窃密的斗争仍然十分激烈,境外敌对势力和情报机构对我实施的窃密活动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且窃密范围越来越广泛、窃密手段越来越隐蔽、窃密活动越来越猖獗的本质特征。为了维护我们的国家、个人安全,我们一定要从各个方面着手,提高保密意识、保密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自己:
首先,提高自己的保密意识。认真学习《保密概论》课程,多利用课外时间钻研《保密法》等相关内容,深刻领会新时期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自觉地把思想从那些不合适宜的观念,体制上解放出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次,勇于探索,努力学习保密技术。如何检查和防范,管好涉密网络和涉密通信,都是我今后重点学习的方向。在学习保密技术手段现代化的相关课程是一定不能松懈,积极实验,提高自身的水平。
第四篇:密战观后感
紧绷保密之弦 舞动科技利器
——电视剧《密战》观后感
网络信息中心 赵玥
由国家保密局监制的《密战》在央视一套推出之后,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我也在第一时间观看了这部反映我国航天科技领域反间斗争的电视艺术作品。与风靡一时的其他谍战片取材于新中国成立前后不同,这部类似于保密教育片的电视剧力求在情节和视觉效果上与现实更为贴近。《密战》首次汇集了当代窃密与反窃密斗争的新特点和新手段,以互联网、计算机、手机、办公自动化设备为主要元素,用一种看似普通和平常的生活场景来承载一场智慧与力量的对决、正义与邪恶的较量,让我在实实在在的生活氛围中了解当前保密战线的严峻形势。剧中现代高科技在窃密与反窃密斗争中的运用让我大开眼界,如:立体化的实时监控设备、网络跟踪监测、语音处理技术、手机窃听、各种高科技窃密装置等等。在感受到现代窃密手段的无孔不入和无影无踪的同时,也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密战》比较真实的反映了在现代高科技下的信息安全保密与窃密的斗争。剧中所涉及的泄密问题大都出自真实的案例,在日常工作中可能有很多企业员工认为这类事情与自己相距甚远。可是在这部电视剧中,那些间谍恰恰就是利用了我们平日所不注重的信息安全漏洞而盗取机密信息的:首先是沈小涵在间谍设计好的面试考试中无意泄漏了322所网络密码的设置方法;然后就是滨阳市委机要室买了一台被间谍安装了发射装置的传真打印一体机,从而使滨阳市委的各类机密文件全部泄密;还有就是那个在727站管仓库的老人家仅仅因为是想给孙子换一个模型飞机而被间谍利用,将一些他以为是废物的卫星控制板给了间谍等等。我觉得《密战》从另一种角度给了我们一种警示,那就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其双刃性也日益突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对信息的安全性更加的警惕,时刻不忘保密,才能更好发挥科学技术的生产力。
许多事实告诉我们,泄密事件的发生更多的不是因为规程制订的不到位,而是人员的思想重视程度和对规定执行的不到位。即使是涉密单位内部人员无意的泄密行为,也会严重的威胁到相关信息的安全性。《密战》之中泄密的最典型例子是一篇论文。322所担负星讯六号通讯卫星研发的飞行控制数据,属于国家绝密。为了通过职称评定,该所研究员吴伦将自己即将发表的关于卫星流体回路技术的动态热仿真的学术论文拿给沈伟国和罗教授审阅。经审查,吴伦的论文中的确存在重大泄密隐患,而且涉及到研发中的星讯六号。322所不得不紧急协调保密局等相关部门将载有泄密学术文章的印刷品送往涉密载体销毁中心进行集中销毁,并赔偿杂志社相关损失。我们知道涉密人员和资料的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出了纰漏,就会成为一个泄密口。因此对涉密单位的人员,要加强安全保密教育和管理,让保密深入人心。凡是涉及到机密信息的文档资料,不管是电子版还是文本材料,其制作、存储、流转、使用、外发和销毁,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批流程,并通过高科技手段进一步保证信息的安全。而对涉密人员自己脑子里的涉密资料,只有加强保密意识才能防止泄密。涉密信息只有先保住密,才能在其各自的领域发挥应有的效用。
不容置疑,我国在当今世界上的政治、经济地位已是举足轻重,境外敌对势力和情报机构对我们实施的窃密活动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他们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层面对我们进行全方位的信息监控和情报收集,手段现代化,而且窃密范围越来越广泛,窃密手段越来越隐蔽,窃密活动也越来越猖獗。这些敌对势力和民族分裂分子,时刻都在窥视着我们,一旦有机可乘,他们就会兴风作浪,破坏我们的建设和国家的安宁。因此,相较内部人员无意识的泄密行为,更为可怕的是来自外部的间谍利用各种手段有意识的对涉密信息进行窃取。《密战》中的潜伏间谍方瑶正是在国外接受的间谍训练。境外情报组织通过潜伏、策反、引诱、欺骗、绑架等多种手段接近和威胁与星讯六号研发有关的科研人员、保卫人员和政府官员,设置层层迷局和圈套,窃取卫星测试数据。这些都直接侵犯了国家的利益。对于被间谍拉下水的人来说,法律和尊严是可以为自己牺牲并且可以轻易放弃的东西。而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国家机密的泄露和遗失不仅让国家某一处的堤防溃决,更会让这个国家颜面扫地。我们不要忘记的是,对于严重的泄露、出卖国家机密、商业秘密的行为是要追究法律责任的,这在刑法中是有具体惩治条文的。提高认识、承担责任、牢记使命,作为涉密人员必须能够抵御这些诱惑,对保密形势有清醒的认识,能识破敌人的险恶阴谋。这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国家!
《密战》中描写的战斗在反特战线上的同志们的英雄行为,也是剧中的一大亮点。在一场生死较量中,秦风同志不幸牺牲,留下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明明;为了执行任务,完成国家的委托,保密局督查处武梅处长终日辛劳战斗在反特战线上。由于无法照料家庭,与丈夫离了婚;就连女儿婷婷,也因照顾不过来,而不得不放弃监护权。这样的例子在《密战》中表现的很多,他们的无私奉献,祖国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看了这些,相信大家也更能理解从事保密工作和涉密信息保护的同事们:理解他们在保密检查中的严格;理解他们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的细致;理解他们在工作中所肩负的责任。有了相互的理解,在以后的工作中就能自觉的严格执行各项规定,配合他们完成好工作。
忽略《密战》剧本的一些硬伤,这部电视剧给我们带来的更多的是一种知识和观念的更新,它让我们认识到现今我们面临的是怎样的一种环境,我们又应该以一种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夫防决不备,有水溢之害;网解不结,有兽失之患。”很小的泄密隐患就可能酿成损失惨重的泄密事件。这既可以作为我们防范失密的警语,也可以作为这部长篇电视连续剧的非专业性注解。身处十五所网络信息中心这个重要的涉密部位,遵守各项保密规章制度及严格操作流程是基本的职业素养,《密战》使平时在保密规定中、工作流程里的那些条条框框与实际情况对应起来了。从前只是机械的执行着的一条一条的规程,如今已经变成一个一个鲜活的例子,时刻提醒着我只有在生活和工作中时刻紧绷保密之弦,才能更好的将科技利器为我所用,创造更大的价值!
第五篇:电影《狗十三》观后感:阳光下的悲剧
阳光下的悲剧
——观电影《狗十三》有感
原创: 禾边鱼
刚看完《狗十三》这部电影,在看的过程中,我不断审视自己的学生时代,也不断审视自己作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心有戚戚,强烈的观感涌上心头,于是述诸笔端。
《狗十三》的主角叫李玩,一个十二岁的小女生,刚上初中,与年迈的爷爷奶奶同住。母亲在她幼时离家,父亲再婚与继母生了个弟弟。父亲焦虑着该如何告知李玩新生儿的到来,却意外因课业起了争执,为此父亲决定买一只小狗哄劝女儿。热爱物理学的李玩将小狗取名为“爱因斯坦”,但小狗在一次意外中走失,李玩为爱因斯坦走失的事情难过不止,家人为此也不得安宁。为了安抚李玩,家人将另一只同品种的小狗代替爱因斯坦。在全家人的压力之下,李玩越来越沉默。继母及新弟弟的加入让李玩觉得自己像个局外人,当家人称呼新来的小狗为“爱因斯坦”,她开始发现自己无法逃脱成人世界为她编织的谎言。
观影过程中,我从教师的视角看到了一个叛逆、任性的学生。李玩的叛逆、任性,我的学生身上都有,电影中父亲的那种无奈、伤感,我是绝对能体会的。但是更触动我心灵的不是李玩的叛逆,而是眼睁睁看着一个本充满个性的女孩,变成一个成年人眼中的“乖乖女”.李玩因为她的狗——“爱因斯坦”——走失而内心悲伤,进而耍性子,()可是在父亲的“爱”的教育下,变得收敛,妥协。爸爸说的话“爸打你,是因为爱你”“我这是为你好”“都这么大了,怎么还这么不懂事?”这些台词不都是现在中国家庭里面最常见的吗?在这样的教育之下,李玩变得越来越“乖”,越来越“懂事”,甚至最后在街上见到了走失的“爱因斯坦”,她也不愿相认,还害怕“爱因斯坦”认出她来。为什么李玩不敢认“爱因斯坦”?电影没有交代,但是我们都能读得懂那一刻的李玩,因为她害怕!
因为害怕,所以要压抑自己真实的想法;因为害怕,所以要自愿或者被动地拔掉身上的刺;因为害怕,所以要杀掉曾经不符合“规矩”的自己。这是多么残忍的现实!这样的悲剧,每时每刻都能在中国的家庭里上演,都能在我的学生身上重现,而且这样的悲剧都是在阳光下发生的。
看完后我是悲哀的,原因三点:一是自己的某些教育行为正在扼杀学生的“个性”,二是我竟无能为力改变这样的现状,三是我也是这种教育的牺牲品。
我非常疑惑,究竟怎样才是正确的?李玩充满个性,向往自由,这本身没有任何错误。可是李玩父亲教给她的生活道理,也没有错。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做呢?有的人会说,找到平衡点,可事实上真有一个平衡点吗?李玩最终的屈服妥协才是最后的平衡点吧?
我班上有一个小女生,从七年级到现在九年级,她呈现在所有人面前的状态就是好动。我跟她谈心,她要东张西望;我批评她,她仍旧不能安静下来。可是她知道自己行为错误的地方,每次有老师或者同学向我“举报”她,我就非常头疼。于是我非常狠的批评她,直到把她说哭,可是她依然不改。后来了解到,原来她有一个暴力的父母,但凡是不符合“规矩”,解决的方式一定会有“武力”的存在,甚至某天她到我这里哭诉,要状告她母亲“家暴”.那一刻,我是又心疼,又无奈,之后我便很少甚至不跟她父母讲她在校不符合“规矩”的事情。从那之后,貌似有些好转,但仍然错误不断。
我想这个小女孩的问题,与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她本天性活泼,而父母希望看到一个合乎“规矩”的文静女孩,所以每天“教育”她,然后没有很好的教育方法,就用成人世界所认为正确的方式去做,但是效果只是让孩子变得“不像自己”.实在没有头绪,我不想看着在阳光下再发生这样这样的悲剧。可问题是我解决不了,除非是整个国家教育制度,民族文化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确解决不了,但是我可以在今后改变自己的某些教育行为,找到一个更好的教育方法,让学生能有能张扬个性,也能让他们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让孩子真正享受阳光,生活最终都是一部完美的喜剧。
任重道远······